<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

2023-06-15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調查時間:2012年2月16日

調查對象:農民工的生存現狀

調查方式:走訪、交談、查看新聞,報紙、網上調查

調查地點:仙游縣聯發建筑有限公司建筑工地

目前,已有大量農民工城市,他們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臟、最重、最險的活,他們為社會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權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讓人堪憂,他們的生活現狀牽動大多數人的心?,F在將此次實踐活動調查的結果報道如下:

一.大量農民積極入城

據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廣東省東莞市被喻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萬,而外來人口就高達458萬,其實實際外來務工人員已超過600萬。大多數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長見識,提高技能等。據走訪農民工老家后統計,整個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帶務工經商,其原因大多是:樂生坪村地處山區,經濟條件較差,僅僅靠務農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學費用昂貴,農用費用支出大,很難支撐家里的所有開支。再加上農村事務繁瑣,大多是體力活,家中除了靠賣糧食獲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飼養家禽,獲得經濟收入的途徑很少,所以多數人選擇放棄務農,進入城市。這樣一來家里只剩下年老體邁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蕪。

二.農民工收入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八月啟動的調查數據顯示,盡管國家對農民減少了各項收費,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大多農民依舊選取外出務工經商,生活狀況依然十分辛苦。據了解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的平均收入為1000元,一半以上的農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過1500元,男性農民工收入為1070元,女性農民工收入為780元,農民工收入普遍沒有城市居民高,他們從事的多是技術含量低,工資水平低的職業,他們的收入水平沒有隨我國經濟的發展而明顯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大多在報酬較低的產業部門就業,如制造業,居民服務業,建筑業等所需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農民工受技術限制,工資水平偏低。②社會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農民工就業受到不公平待遇,從而阻礙個工資水平的提高。

在網上調查的12個行業中,采礦業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為1400元,其次是建筑業,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險系數極高。一半以上的農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農民工將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農民工權益問題

農民工工作時間普遍較長:進城農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時,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營、個體業主追求高產量,高效益,而工人也為了掙更多錢主動拖長工作時間。

他們工作之余的主要娛樂方式僅為看電視,睡覺等,幾乎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然而農民工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文化財富的創造者和文化財富的創造者。農民工的文化權益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政府應該積極營造一個適合農民工消費的文化娛樂環境。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全國農民工的報酬總體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數企業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報酬的現象,近四成農民工未和企業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協議,有一半農民工拿不到加班補貼,57%得不到工傷補償,80%的不能帶薪休假,90%沒有享受住房補貼或住房公積金。80%的女農民工無法享受帶薪休產假,12%的農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有些農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錢掙就行了,簽不簽合同在他們看來關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呂傳贊和一批專家提出,要解決農民工屢遭侵權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們建議:①加快勞動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勞動法》的規定比較宏觀,對涉及保護職工收入所得、社會保障、人身保護方面的規定不夠具體和完善,缺乏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這給勞動執行部門的執法活動帶來很大的困難和壓力,使《勞動法》的很多規定難以落到實處。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業拖欠工資情況申報制度。這項制度對于保障職工的合法工資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發揮各項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國各項工會在組織代表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進一步加對修改后的《勞動法》的宣傳貫徹力度,充分發揮各線工會作用。

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及時準確的務工信息,多提供務工崗位,減少農民工外出務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開辦一些技能培訓班,讓農民工接受正規專業的培訓,拓寬就業門路,

在維護農民工正當權益方面 ①農民工自謀職業中被各種稅收和費用所困,如工商稅、體驗稅、健康證及衛生許可費用等,這些相關費用農民工都希望能有所減免②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很受農民工關注,農民工愿意積極參保,但是屬地原則制約了該項保險的落實。例如:農民工外務工經商,錯過了參保時間或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又無法到屬地指定參保醫院就醫,處在兩地為難的境地。農民工生病大多能撐則撐,實在不行才去買藥,2/3不上正規醫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規醫院費用太高。②他們沒有習慣上正規醫院就醫。③沒有錢,為了節約。

部分人認為:要改變農民工弱勢地位,改善其生存環境,最根本是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戶籍限制,讓農民工與城市人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待遇。

四.農民工的居住問題

大量農民工進城,住房問題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大多數農民工居住在簡陋的宿舍里,30℅在集體宿舍里,21℅的農民工居住在缺乏廚衛設施的房間里,8%在工作地點,7%居住在臨時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沒有住處。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間。

炎炎夏日,當我們走進建筑工地的臨時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環境時,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室內溫度甚至超過外面的溫度。工人介紹說:“由于工棚用簡易的材料臨時搭建起來的,隔熱性很差,又不通風,所以經過長時間的暴曬以后,室內溫度往往比室外還要高,他們的降溫設施除了電扇就是室內灑水,一位20多歲的湖北農民工告訴我們:有時熱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鋪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蟲太厲害,讓他們受不了,但總比中暑強?!ú粌H他們居住條件差,大多數農民工為省錢都選擇自己燒菜,一燒就是幾頓,有的甚至還擺到第二天再吃,沒有冰箱,剩菜飯都不舍倒掉,在高溫條件下極易變質,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為省錢,圖方便,喝生水,私拉電線,板房明火燒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隱患,除了電燈,電風扇,電磁爐,

電水壺,充電器的電線拉得到處都是而且亂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電故障,甚至引起火災。同時用電器明火燒菜也讓我們心驚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結構,人員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設想。當問起為何不去集體食堂或外面的餐館時,他們表示:當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貴,長期下來消耗不起,只能自己“開火”,更方便,節省些。實地調查和面對面訪問:近40%的農民工長期在工棚或集體宿舍,這些地方既狹窄又擁擠,室內東西又臟又亂,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沒有其他娛樂用品。近年來由于城區拓展、改造,市區一般樓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電、暖氣費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農民工都住在城鄉結合處,有的幾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間里,生活空間狹小,環境極差,交通不便,安全沒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條件如此艱苦,再加上他們長期在外務工,為何不由鄉里人轉變為城里人呢?據深入調查,要實現這種轉變有兩大必不可少的條件:①在城市里有穩定的職業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正在城里務工的億萬農民工都希望實現這種轉變,然而實現這種轉變并不容易。眾所周知。,由于戶籍、崗位和技能等制約,進城農民從事的多是最臟、最重、最險、最累的活,勞動條件差,勞動時間長,勞動報酬低,解決住房問題比城里人更加困難。我們可以看見農民工條件的惡劣既有他們經濟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當多政策不到位和資金不足的政府力不從心的原因。因而,農民工居住問題只能靠市場手段:靠租房或購房來解決。

五.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

據了解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問題也是一個很讓他們頭疼的問題。在走訪樂生坪村的過程中還發現:有四成農民家庭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在鄉村小學上學,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學知識,缺乏法律知識以及教育現代孩子的正確方法,這對孩子們的成長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兒童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能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律意識,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學一年需繳納學費近2300元,占家庭總收入的20%還多,另外許多孩子上學需繳納一定的借讀費,贊助費。據報紙新聞資料報道:5000名隨行的農民工子女有2500名繳納借讀費,贊助費,每人平均交1230元,這筆支出對農民工來說無疑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六.農民工給社會的巨大考驗

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給城市交通、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帶來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在廣東省東莞市調查過程中強烈感覺到:加強農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農民工,,讓其懂法,從而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加強自身權益的特別是人身方面的保護。由于農民大多數來源于經濟欠發達的山區或邊遠地區,他們不懂國家現行交通法規,更沒有遵守法律的意識。如:騎摩托車不戴頭盔,亂闖紅綠燈,車輛亂停亂放,行人跨越欄桿的事時有發生,結果農民工常常成為生活中受害的對象。

農民工進入城市是不可逆轉的洪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對他們近一步培訓,規范,建設更利于他們生存的環境,使其盡快在城市里落腳,讓他們與城市居民和諧共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財富,才能更好地描繪未來城市的藍圖。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農民工這個重要而可愛的群體吧!

仙游縣民政局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我校社會實踐隊以調查“農民工面臨的諸如生產生活環境如何、權益是否屢受侵犯、負擔是否過重、社會保障及子女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否受社會歧視”等問題為活動核心,分別在江蘇無錫昊天建筑工地,德州雙德紡織公司工作車間以及昌樂寶石鑫都建筑工地等單位做了調研。

在社會實踐結束后,隊員們總結了農民工現在面臨的主要4個問題,一是農民工對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法規不了解,在自身權益遭到侵害時不知道怎樣維權。希望有關部門將《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印成宣傳單,送到外出農民工手中,提高農民工維權意識和運用法律知識維權的水平;二是農民工不能與家鄉保持聯系,在外地打工遇到困難時,家鄉難以積極協調解決農民工這些問題;三是農民工雖然不能享受到養老保險等待遇,但為了就業,只能忍氣吞聲,這點也是調查過程中最突出的一個,不少農民工說:“我們最盼有保險。希望將來年紀大了沒有后顧之憂。”四是農民工希望法律服務宣講隊經常下鄉。不少農民工深有體會地說:“青壯年夫婦大都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和孩子遇到難題不知道咋辦。希望家鄉幫助我們解除后顧之憂。”

在這10天中,隊員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民工的憨直性格和生活工作條件的惡劣,同時也對民工不得不肩負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充滿同情。隊員們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并結合網上關于農民工的相關新聞認識到,現在,農民工問題是中國社會在過渡發展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同時,作為大學生,應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努力。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0814404012 國貿四班 余麗

一直以來,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就備受關注,它不僅事關著國家的穩定與和平,也關系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畢竟中國的農民數量有8億多甚至更多,若是這么一個龐大的群體沒有很好的就業,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常寧是衡陽的一個小縣城,人數也是以農民居多,人數在80萬以上。近幾年這里很多農民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殘:當然也有些人就在村子邊附近打打零工,做做苦力活,以維持生計??傮w來說,情況不容樂觀。一來,一部分農民工南下打工,把自己的兒女交給長輩管理,使自己的上老下小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二來,那些在村附近打工的人兩頭忙乎:家里和工地,而且還不一定有穩定的收入。雖說是在工作,可那哪是所謂的就業啊。他們享受不到城市人民上班該享有的福利和待遇,情況好的能順利的拿上工資,若是碰上倒霉的,拖欠工資幾年也是常有的事。就讓我們首先看看他們的現狀吧。

常寧某一農民隨村里其他農民一同外出打工,本以為可以在外地混出一個名堂,可輾轉幾個城市都沒找到好的工作,能做的無非就是在建筑工地上挑挑磚,做那種只靠體力的低級活,工資又不高,人又特累。一些過早退學的青年也加入了這樣的隊伍,在工廠做女工,流水線的活。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做著最苦的活,拿的卻是最低的薪酬。這就是他們的現狀,永遠努力的拼命工作,卻還殘酷的被現實所擊退,沒有所謂的穩定的金飯碗,只有無止盡的找工作。

是何種原因使得常寧的農民工就業如此不堪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農村富裕勞動力過多,目前農村有1.7億左右的富裕勞動力,過剩的勞動力造成了供給過多,導致就業過難。常寧地區又是一個多農民聚居區,自然而然農民就業問題是無法實現充分解決。

2、世界經濟不穩定的發展,偶爾會發生經濟危機。由于我國主要是依賴出口的外向型經濟,并且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因此到外部需求受到影響時,必然會影響本國企業貨物滯銷,發展困難,導致用工減少。工廠的對外需求減少,進而會使社會上提供的就業崗位減少,農民失業率就會急速增加。

3、產業的優化升級,目前我國戰略上推進各個產業的升級,升級的產業鏈不能像傳統產業一樣吸收大量勞動力。由于社會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可以先進到用機器取代人力。農民工和機器爭飯碗的時代也正在上演。

4、農民自身素質,目前農民工普遍勞動技能教低,無法勝任相關技術工作。農民工文化程度的過低使他們不能勝任高、精、尖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

5、農民工存在思想障礙,致使就業問題難以落到實處。由于受農耕文化和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市農民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比較嚴重,多數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偶爾有想改變生活的,也都是有想法,沒行動,或是眼高手低,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小的看不上,大的掙不下。從總體看,我市大部分縣區農民經濟狀況相對殷實,即使財政不太好的黃龍、宜

川等縣,農民也都比較富足,許多太苦太累錢少的工作本地人沒人愿意干。一方面是有活沒人干,另一方面是農民工大量閑置,致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和批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難以及時落到實處。 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由也是不能忽視的。

一是農民工培訓和現行培訓政策脫節,進一步降低了農民工的競爭力。受多種因素影響,農村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偏低,急需對其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但是將農民集中起來組織培訓困難較大,很多農民根本就沒有參加類似的培訓,尤其是在常寧這種小地方。再說政府也沒有那么大的資金去組織農民參加愛培訓。就業壓力只增不減。

二是農民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盡管省、市、縣各級都出臺了農民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但農民工在某一行業、某一地方干,一般都是短期行為,即使常年外出務工的,也很少在一個行業呆很長時間。體制的不完善只好促使農民不斷地找工作以尋求最好的合乎他們要求的工作。

三是相關職能部門對用工單位的監管不到位。首先是相關職能部門對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部分用人單位在為農民工提供工作場所、工作環境、安全衛生保障方面大打折扣。其次農民工工資兌現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討薪困難成為農民工裹足不前、不敢外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雖然當前限制農民工進城務工制度性障礙正在逐步取消,但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管理部門較多,所需證件多,相應的收費也多。據了解,外出務工必須辦的證件主要有:外出前由

當地有關部門開具身份證明、務工證、婚育證;到就業地后需辦理暫住證、就業證、計生證、健康證等證件,人為地提高了農民進城就業的門檻和勞動成本,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同工不同權利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

四是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不寬松。融資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農民工創業的主要障礙,而針對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小額貸款發放門檻太高,農民工一方面缺少信用擔保體系,沒有貸款的資質,另一方面信貸部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都愿意把款貸給大商人、大企業,很少有信貸部門愿意把貸款發放給白手起家的農民。而且銀行在貸款時針對農民工信譽不高,還貸能力不強的現狀,在貸款給農民工時就先把一年的利息全部扣下,致使農民工款貸的多,到手的少,這樣成本也就越高。

然而這樣的問題已經出現,我們就不能視而不見,最好的辦法就是想方針措施解決它。當然我們要對癥下藥。

一、強化就業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信息。常寧很多農民工節前返鄉時間提前,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可以加強信息搜集和發布工作,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本地大力開發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這既促進了家鄉的基本建設,又保證了農民工的更好的就業。

二、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技能,儲備一批技術人才。我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才能使他們有更多就業的機會。

三、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一是建立農民工創業服務機構。依托勞動就業部門,成立返鄉創業者指導(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小額貸款、政策咨詢等便捷服務,幫助他們辦理相關證(執)照。二是要主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交通運輸業、家政服務業和餐飲旅游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使農民離開土地向城鎮集聚;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農民工創業園,積極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空間。

四、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穩定在崗農民工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形勢穩定。目前,一些省份已經制定實施困難企業穩定崗位計劃,并建立了面向企業的普遍走訪和重點聯系制度。常寧市政府可以借鑒別的看看,并學習著進步。

五、部署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專項行動,保障農民工求職的合法權益。近年來,農民工權益受損的事情層出不窮,如農民工討債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農民的心頭大患。

六、打造品牌,提高質量,樹立常寧的良好形象。近年來我市在對衡陽市的GDP的貢獻也是特別的大,這多虧幾個支柱產業的長足發展。對此應特別重視對品牌的宣傳力度,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名優品牌,扶持

新興名牌,樹立以品牌占領市場,靠特色打天下的品 牌意識,進一步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領域和渠道。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又處于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今年農民工朋友外出求職就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建議農民工朋友們:一是希望有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朋友,盡量在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外出打工,避免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是希望暫時沒有找到崗位、又有外出意愿的農民工朋友,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提高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三是希望在當地就業和創業的農民工朋友,留意當地的就業機會。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一、2003年農民收入的主要特點

據統計,2003年祁陽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497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長5.5%;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79億元,增長4.2%。通過對3個鎮8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

(一)勞務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2003年由于農業不同程度受災,導致農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下降,農村居民紛紛外出打工或從事工業、商業等非農產業,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據調查資料顯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比上年增長11.7%,外出務工人員年均工資性收入為4284元,比上年增加了191元,增長4.7%,工資性收入占全年純收入的56.4%。

(二)

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通過狠抓招商引資和整治經濟發展環境,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使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帶動農村居民

二、三產業收入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

二、三產業收入人均為595元,比上年增長12.5%;

二、三產業收入占家庭經營總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4.8%上升到16.1%。

(三)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增收。受特大干旱影響,糧食種植面積比上年只增加了0.5%,總產基本持平。油料、水果等產量有所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影響,農村居民種植收入下降。農村居民種植業收入為1637元,下降了2.19%,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85.2%下降到83.9%。雖然種植業收入下降,但產業結構

升級促進了其他各類收入增長。一是出售蔬菜收入有較快增長。通過繼續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擴大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充分發揮蔬菜產業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主導作用,蔬菜產業有較大發展。蔬菜面積增長10.9%,產量增長3.2%,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產值增加了32.6%。二是優質稻收入有所增加。按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原則,共推廣“天龍一號”優質稻5.5萬畝,收購價每百斤增加15元,農戶畝平增收135元。林牧業收入穩定增長。不斷加大林牧各業生產和優良品種推廣力度,產業化水準和生產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人均牧業收入增長12.9%;林業收入增長36.4%。

(四)落實一系列政策促進了農民增收。一是農村稅費改革。改革后,人平稅負為46.8元,比稅費改革前下降了56.3%。農村負擔減輕,相應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退耕還林。實施退耕還林是黨和國家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我縣第

一、二批8萬畝退耕還林項目區受益群眾達8萬人,人平增收104元。三是農網改造。2002年,我縣實施農網改造的有151個村,爭取國家投入資金1000萬元。改造前,農村電價高的1.1元/度,低的0.75元/度,全縣平均達到0.9元/度;改造后,實施城鄉同價,為0.55元/度,按戶平每年用電140度計算,戶均少支出49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一是干旱對農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響。今年受特大旱災影響,導致部分農產品減產或失收,減少了農民收入。如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增加了6.2%,但產值卻減少了4.2%。漁業效益下降,由于長期干旱,捕勞期提前,導致產量下降,產值減少了4.7%。二是進城務工難度加大,農民工資性收入不多。由于鄉鎮企業轉型,經濟效益下滑,城鎮下崗職工增多,農民進城務工難度加大,作為農民收入第二大來源的工資性收入增長受阻。

(二)收入差距拉大。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農村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的也有不少,但在一些偏遠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

600元,有些甚至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

(三)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方面,以農田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民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特別對低收入農戶的影響更為嚴重。2003年由于受特大旱災影響,以農業為主低收入農戶的人均純收入只比上年增長0.8%;種植業純收入比上年下降1.3%。另一方面,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收費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村設施的落后,導致信息不靈,農產品流通不暢,影響了農民收入。

三、對增加農民收入的幾點建議

(一)通過轉移一批農村勞動力進城從事二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鄉鎮企業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進程,從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上求發展,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大力興辦勞動密集型企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大搞來料加工。對于安置勞動力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扶持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認真清理農民進城的各種收費,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堅決取消一些不平等的就業政策。

(二)通過分流一批農村勞動力從事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分流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一要大辦個體私營商業,搞活農村市場。加強農村集貿市場的規劃和農村市場網點的建設,鼓勵農民興辦個體私營商業。二要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機制,鼓勵土地規?;洜I。三要促進農村專業化分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四要促進農村社會化服務,轉變農民生活方式。農村的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自來水、燃氣等居民服務業社會化服務潛力巨大。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統一規劃、綜合開發的方式,實現農民住房商品化;采取低稅收、寬政策,大力發展農村居民服務業,改變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三)通過帶動一批農村勞動力參與農產品加工、營銷,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扶持龍頭企業,以市場和效益為導向,帶動農戶走向大市場,實現大流通。一

是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實現加工增收。采取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同時,組織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基地開發、產品擴散、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向農村輻射,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為農業開發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大力扶持龍頭市場,實現流通增收。以城鎮為依托,產品集散地為基礎,建立特色專業市場,力求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一定的影響。三是大力扶持販運大戶,實現多渠道增收。積極鼓勵農民參與流通,大力發展販運大戶,做到政策上優惠,政治上關心,營銷上幫助,依靠販銷大戶多渠道擴大農產品銷售。

(四)通過幫扶一批農村老弱病殘人員,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增加農民收入。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建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占人口總數15.8%的低收入者主要是由老弱病殘人口組成,很多老人的年生活費不足500元。從農民反映的情況看,農村人口中只有少數鄉鎮企業職工享受待遇不高的養老保險,絕大部分老人以子女贍養為主。社會救助體系也不夠完善,很多急需幫助的困難戶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生產資金嚴重短缺,有的甚至連溫飽問題都難以得到解決。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從稅收返還、集體籌資、個人繳納等三個方面來籌集資金,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最低限度地保障失去勞動力人口的生活水平。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由于近期連續的強降雨,導致xx村多處出現了嚴重的山體滑坡,幸沒有人員傷亡,事發后,村干部多次到事發現場了解險情,安撫群眾,制定了相關應對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受災的基本情況

xx村村屯主干道周邊的坡體結構極易發生山體滑坡災害,本月15日起該區連續出現強降雨,共發生滑坡26處,其中最嚴重的3隊(長31米寬3米高6米) 4隊(長28米寬4米高6米)6隊(長30米寬4米高5米)7隊(長43米寬3米高5米)四處,累計垮塌土方約1830方,造成屯級道路堵塞,附近400多戶人家無法正常出行,且泥石流入河道,造成堵塞,洪水淹沒了近200多畝農田,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二、 已采取的措施

1. 村委帶頭,組織村民對小的滑坡路段進行清理,發動群眾423人,疏通河道22處;

2. 根據現場情況調集運載車、吊車、鏟車、挖掘車等大型車輛裝備,墊支資金請專人對滑坡嚴重的路段進行清理疏通,清理土方,村委共墊支81060元;

3. 疏通河道,并且對已塌河道進行維護,確保農田不受災,共計清理河道26處。

三、 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次強降雨持續時間長,受災范圍廣,洪水沖毀村道路基十分嚴重,災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調查報告下一篇:水資源污染調查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