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

2024-03-18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業成本會計是一種成本計算與管理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其也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當中的重要部分,它通過對作業成本信息的控制和計量,從而有效降低企業信息成本代價。作業成本會計屬于先進的成本計算系統,現階段企業管理者已經充分認識到成本信息對于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價值。本文根據作業成本會計的特點以及應用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出作業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作業成本會計 企業管理 應用

1 作業成本會計的特點

作業成本會計是基于計算成本與成本管理發展而來的一種管理方式,憑借其作業的效率和效益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它是為企業提供人力、材料、產品的綜合體。作業成本會計法在計算產品成本的過程中,首先對成本作業進行收集,而材料、人工不屬于產品成本,按照作業產生的原因制造費用則被歸納于其它成本中。成本計算是按照企業核算作業的劃分而進行的一種成本計算系統,有序的作業體系又被稱為作業鏈,從產品開發制作、生產、經營直到售后,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作業集合,由于作業集合過程中生產產品必然造成資源的損耗,這個損耗也代表作業的損耗,因此,每個作業環節都會有資源的消耗,同時可以增益的產品也被生產出來。作業就是資源價值通過轉移變成產品價值,換種說法就是作業鏈等同于價值鏈,兩者形成的過程存在必然的聯系,然而并不是所有作業都能換來產品價值,作業有增值與不增值兩種,增值作業代表作業資源消耗是有用的,能夠換來不錯的效益,不增值作業就表示作業工作沒有發揮出任何效益。

2 作業成本會計應用的現狀

作業成本會計即成本管理,通常在自動化生產的技術企業當中運用。由于自動化生產技術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制造費用十分巨大,通過作業成本法可直觀看出制造費用主要是由哪些方面產生,將其中沒有生產價值的成本損耗清除,從而可針對制造費用進行更合理的分配,有效減少生產成本。作業成本法主要是由企業生產轉變為注重作業工作,通過這種方法可有效彌補以往成本計算法的不足,作業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真實與客觀,作業成本法憑借自身優勢廣泛運用在財務、金融、醫療等行業當中。

作業成本會計的應用逐漸發展到各行各業,尤其是在國外得到了大量的運用,由于我國實行作業成本會計時間并不長,還只是處在一個介紹的階段,由于我國企業經營中管理會計也在初級發展階段,管理方法還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學習和摸索,只有做好管理會計工作才能實現作業成本會計的有效應用。企業經營者并沒有意識到作業成本會計的重要性,管理效益還顯得比較動力不足,科學的管理可以幫助企業達到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的提高。由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還沒有那么多,作業成本會計主要在這為數不多的企業得到應用,生產、質量管理等環節還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3 作業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作業成本會計是一種較先進的成本計算系統, 有利于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成本數據信息,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應用作業成本會計計算系統的環境,在創造條件的同時也應多積累實際運用的經驗,應用作業成本會計還需要得到政府、企業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有效的開展下去,尤其要引起企業管理人員的關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作業成本會計就是為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服務的,財會人員所提供的成本信息需要得到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作業成本會計才能夠真正的在企業中運用。

3.1 注重作業成本會計的應用

作業成本會計只適用于自動化生產高新技術企業。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今后自動化企業只會逐漸增多,要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就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只有企業管理與領導層認可這種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作業成本會計才會在企業中得到應用,通過作業鏈各環節的有效管理,掌握每個環節的成本信息情況,及時進行控制和調整,一些不利于生產效益增值的材料可適當不用或換種效果相當的材料使用。由于作業成本會計在我國應用時間不長,還需要向國外學習經驗,為企業更好的應用作業成本會計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業成本會計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特點,企業想要與時俱進創新自身原有的管理模式,保障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可以通過應用作業成本會計來實現這一目標。

3.2 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內部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管理變革,通過應用作業成本會計有助于幫助企業科學合理的進行內部控制和管理,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是為更好地應用作業成本會計提供前提保障,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能將生產階段合理劃分,便于分析生產、制造費用的產生原因和結果,有利于企業成本控制與管理的開展,只有保證了成本信息的準確性,作業成本會計才能發揮出其高效的作用。

3.3 實現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經營管理的統一

企業只有在作業成本會計的應用中不斷的摸索和學習,才能使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得到進步,我國作業成本會計的應用需要經過多次的實驗,獲得成功的經驗然后才能在各大企業中得到運用。作業成本會計的應用研究主要在制造行業開展,使其在制造過程中發揮出指導作用,使制造行業的操作模式得到轉變,有利于成本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管理的統一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我國企業想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為順應新時代的發展,企業生產與經營這兩個重要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作業成本會計可幫助企業內部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促使經濟效益得到增長。

參考文獻:

[1]龐華.作業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3(22)

[2]向靜.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問題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Z2)

[3]尹志華,岳瑞科,章輝.作業成本會計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學術交流,2012(9).

作者簡介:劉影(1986-),女,吉林長春人。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大規模定制下延遲技術為我們科學分析影響企業成本的動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分析方法。延遲技術與作業會計的整合有現實意義,可改進傳統成本的管理缺陷,符合當今世界經濟及企業成本管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大規模定制;延遲技術;作業會計;應用

文獻標識碼:A

現代企業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間的競爭開始轉向基于時間和客戶需求的競爭,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已難以適應新環境下市場競爭的需求,大規模定制(MC,Mass Customiza—tion)生產管理方式將替代大規模生產方式成為2l世紀的主流生產模式。大規模定制的關鍵是低成本、快速地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物流技術的發展為大規模定制提供了劃時代的機遇,延遲技術是推遲關鍵流程的時間,它是建立在大規模定制下一種時間上的特性,而作業會計是會計學中一種更加科學的成本計算方法,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為企業管理創新、提升企業及地區的競爭力及制定成本戰略提供更為準確的信息服務。

一、大規模定制下延遲技術的實施條件

大規模定制是為單個顧客提供定制化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而只需顧客支付大批量生產的價格。1950年,美國Alderson提出延遲技術的概念,其核心內容是:企業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將不同產品需求的相同程序制作過程盡可能最大化,而對定制需求或最終需求(體現個性化需求的部分)的差異化制作過程盡可能被延遲,延遲技術是針對控制成本和實現產品多樣化這一矛盾而提出的一種方法。簡單說,延遲就是要推遲關鍵流程的時間,在這些關鍵性的流程中,最終產品將形成他們特定的功能、特點、標志,或者說是個性特色。所以,在有效支持產品多樣化的同時又保持規模經濟的唯一方法就是運用延遲制造。制造商事先只生產通用化或可模塊化的部件,盡量使產品保持中間狀態,以實現規?;a,并且通過集中庫存減少庫存成本,從而縮短提前期,使顧客化活動更接近顧客,增強了應對個性化需求的靈活性,其目標是使恰當的產品在恰當的時間到達恰當的位置。所以,延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表面上的延遲實質上是為了更快速地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即通過定制需求或個性化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遲,實現低生產成本、高反應速度和高顧客價值。

大規模定制下延遲技術實施的條件包括:第一,產品和工序首先必須在結構上模塊化。產品模塊化是指產品要設計成可以分模塊地組裝和調試,而不需要作為一個完整的產品來完成這些工作,這就要求重新設計模塊界面,使組裝和調試更容易和方便。既然延遲策略常常是通過產品和流程的設計來實現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公司的工程師尋求那些能帶來延遲機會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使產品或工序設計支持延遲策略。第二,延遲策略往往需要多個部門和組織通力協作。如,結構式延遲需要供應商設計標準化的零部件,物流式延遲需要配送中心或分銷伙伴來完成一些個性化的步驟,這些步驟以前都是在工廠進行的,研發部門也要吸納進來。第三,延遲策略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在實施前,必須具備量化延遲策略成本和收益的能力,延遲策略可能會導致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

二、延遲技術應用于作業會計的優勢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對各種間接費用采用不同的分配來進行成本分配的一種方法。而作業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有的也將其稱為作業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簡稱為ABCM或ABM,是基于作業成本計算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思想)。作業成本計算理論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生產導致作業的發生,作業導致成本的發生。在作業會計觀念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被認為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向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給下項作業,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終把產品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作業成本管理的應用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是分析作業以認識改善的機會。具體來說,要識別并力求擺脫不必要的作業,在必須的作業中應抽出最重要的作業進行分析,即所選取的分析對象應力求能使改善的機會增大。同時,在分析作業時要以過程的思想分析作業間的聯系,應認識到作業是為達成共同的目標而連鎖互動的,為縮短作業時間和減少重復作業必須重新構筑作業鏈之間的連結關系。第二步是尋找引起低效或無效作業的因素,即對各類非增值作業根源進行探索。如,某一工序的作業并未增加用戶要求的實際效用,這一作業應視為非增值作業。通過優化這一工序(具體可能是改進整個工序的操作方法,或對工廠布局重新調整)使這一非增值作業得以免除。第三步是建立業績計量體系以分析評價業績。對每日的作業績效如何評價,是確保管理能落實到企業日常事務中的關鍵。毫無疑問,基于作業過程的業績評價體系至關重要。由于遲延技術是對體現產品個性化需求的部分的制作過程盡可能的推遲,所以利用作業成本法對這部分的成本進行核算可以更好的進行業績評價。

延遲技術應用于作業會計的優勢包括:

(一)采用延遲技術對特色工序的成本核算,可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更為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延遲技術將整個產品的成本分為兩部分:標準化生產階段和特色化生產階段。對這兩個階段的分開核算可檢測出那些增值大的作業與非增值作業,使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不同的作業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增值作業更有效率,將企業置于不斷的改進之中,進一步推動企業的作業管理。

(二)延遲技術應用的要求與前提也為作業會計的核算帶來便利。如,延遲技術要求產品和工序首先必須在結構上模塊化,模塊化將最終產品的形成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普通的具有共性的零部件和裝配的工序,另一是零部件和裝配都不相同的過程。概括來說,一個是普通階段,一個是差異化階段。相對應的作業也可分為這兩個階段,分開核算,這樣利用作業成本可詳細的提供成本信息的優勢,對這兩個階段的成本進行核算,企業管理層可根據各作業成本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分析普通階段與差異化階段作業耗費資源的情況,進行業績評價,更好的進行作業管理。

(三)延遲技術應用于作業會計更有利于企業做出合理的定價策略?;诖笠幠6ㄖ频难舆t制造技術,將產品的差異化生產過程盡可能推遲,從而更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最快的響應速度來滿足顧客的要求。同時,由于新產品是建立在模塊化和原有產品基礎之上,企業只要對不同的模塊進行組合,就會很快推出一系列新的產品,更加個性化的滿足市場需求。由于采用作業法核算,可對差異化階段的成本進行核算,將延遲

技術下定制或配置產品的實際費用、多余的零件、過程和工藝的費用,以及向客戶提供多樣化產品所帶來的額外運作費等利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從而對顧客在不同階段的差異化要求都能提供較為準確的成本信息。如果最終產品的制造在重量、體積和品種上的變化很大,推遲最終的產品加工成型工作,能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和減少庫存產品的成本,并簡化管理工作,那么延期策略的實施便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三、延遲技術與作業會計的關系

(一)延遲技術是一種先進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作業成本法可用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來衡量成本降低的效果,在現代生產技術條件下,降低成本的關鍵是降低產品的間接費用。作業成本法通過作業歸集間接費用,提供的間接費用較詳細,而傳統成本會計則無法做到。由于有了這些詳細的成本信息,企業管理層可根據各作業成本具體耗費情況進行分析,消除或盡量減少那些既耗費資源又不能提供價值的多余作業,從而降低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的優勢是有利于將不可控的間接費用變成可控的,明晰各間接費用責任,改進業績的評價;而延遲技術推遲關鍵環節的工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他們的共同目的就是不僅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業本身的長期競爭優勢,作業會計以及作業管理理念與延遲策略不謀而合。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不僅可降低產品成本,而且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作業成本管理對作業鏈進行分析,消除非增值作業,并使增值作業更有效率,從而將企業置于不斷改進的狀態之中。作業成本管理根據因果關系分配間接費用,提供了較為客觀真實的成本信息,及時提供了相關的決策,拓寬了成本核算的范圍。將延遲策略應用于作業會計中,通過對普通階段與差異化階段的作業的分析以及及時提供的相關的信息,更有利于管理層做出決策。

(三)二者在核算成本的時間上存在差異。作業成本的核算將每一個作業視為一個成本項目,延遲技術將成本的核算推遲,所以延遲技術將作業會計核算成本的時間盡可能的推遲,為企業做好作業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

四、延遲技術在作業會計中的應用

(一)延遲技術與作業會計的結合應用于客戶的選擇。運用作業成本法,企業可獲得各客戶、銷售渠道、銷售市場的特定成本信息,從而可以確定那些可能使企業盈利能力降低的客戶及其原因,進而采取改進措施,扭轉有關因素對企業經營的不利影響。如果上述不利情況無法徹底改變,除非它們能在其它方面有利于企業經營,否則企業就應放棄這些客戶。延遲策略在合理選擇客戶方面與之不謀而合,因為遲延策略是根據訂單定制的,可通過核算各個客戶差異化階段的成本來做出應該選擇那些客戶。

(二)延遲技術與作業會計的結合應用于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進行作業成本管理。延遲制造是由制造商事先生產中間產品或可模塊化的部件,等最終用戶對產品的功能、外觀和數量等提出具體要求后才完成生產與包裝的最后環節。延遲制造可分為通用化和定制化兩個階段。通用化階段是從事通用模塊或通用部件的生產、裝配、包裝的過程。定制化階段則是按訂單生產和總裝,從事產品差異化生產,對產品特殊功能單元進行生產、裝配、包裝及運送。采用作業成本進行核算,可以通過各個階段的作業分析,使企業管理者知道在通用化階段與定制化階段哪些作業是增值作業,哪些是不增值作業;哪些是關鍵作業,哪些是一般作業。從而抓住關鍵作業,減少不增值作業,改善企業成本管理,使采取的管理措施能夠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并增加企業價值,延遲策略與作業成本控制的最終目的是降低企業的成本,更好的進行成本的控制。

(責任編輯:曉 軒)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經濟全球化迫使企業必須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加快國際化的步伐,贏得競爭優勢,于是紛紛在加強成本管理方面下功夫,努力追尋一套更為理想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本文通過分析影響企業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在管理范圍、手段、制度和運轉環節方面的障礙性因素,提出構建該體系的原則和要素,明確體系的功能和評價,構建出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成本管理 企業成本管理體系

企業若期望在市場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保持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就必須重視成本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體系。當前主要在管理范圍、手段、制度和運轉環節四方面,存在著影響企業成本管理體系良性運行的障礙性因素。

一、影響企業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障礙性因素

(一)影響成本管理范圍的障礙性因素

目前企業的成本管理范圍僅限于對生產耗費的管理,而不重視產品研發成本、銷售成本及企業機會成本的管理;簡單的將成本管理定義為減少支出,而忽視了成本與收益之間的整體利潤最大化;注重財務成本管理而忽略非財務成本,缺乏有效的事前成本預測;另外,目前大多數企業共同存在一個問題——忽視對不可見成本的關注,在成本構成中不可見成本所占的權重往往很高,企業在進行固定資本重置過程中,雖然提升了資產性能,但也產生了由資產高度的專用性導致的無法收回的成本。同時,隨著先進生產設備的引進,員工完成與它有效結合的轉換成本也隨之增加。

(二)影響成本管理手段的障礙性因素

激烈的競爭和產品的多元化造成了企業成本管理對象外在形式的多元化。傳統的成本核算與控制方法已無法適應新時代下企業成本管理的要求。企業大都將成本管理定位在生產成本的核算與控制上,而忽視對無形資產的成本管理。另外,現今企業生產成本的核算方式仍不是很科學。比如生產企業不按照產品設計及零部件安裝流程或是自下而上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更有甚者是全然的主觀臆造。這直接導致了產品成本核算不合理,相關費用分攤不合理。再者,在傳統成本管理法下,企業成本管理只強調有形產品的成本動因卻忽視無形的成本動因,只重視生產成本而不注重價值鏈管理。

(三)影響成本管理制度的障礙性因素

企業應認真研究制定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的分析評價制度,且一定要建立在生產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這樣才能使成本管理有據可依。成本核算制度是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特點及管理的要求,制定的適合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制度,具體包括成本費用的歸集方法和程序、分配方法、成本計算方法等;成本管理的分析評價制度則是為了檢查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效果的一系列規定;而最為重要的成本管理制度是企業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成本管理法規和制度,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的適合本企業成本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應有計劃的對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結果進行分析,同時運用所得到的各種指標來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優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成本管理體系的作用。為方便評價,企業可以制定諸如成本利潤率、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等考核指標或標準,并以此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評價,及時發現管理體系存在的缺陷,這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不斷完善成本管理體系。這些制度可以指導、約束并規范成本發生和成本管理的行為、工作及活動,是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的依據,進而保證成本管理體系作用的發揮,提高成本管理質量,使成本水平得到持續的控制和降低。

(四)影響企業運轉環節的障礙性因素

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且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是從企業運轉各個環節來看,成本管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成本管理往往僅限于對生產耗費的管理,忽視了對產品研發成本、銷售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管理。企業的運轉環節主要包括研發環節、供產銷環節以及售后服務環節,只有重視所有環節,并將其在成本方面都加以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業的整體運轉達到最佳效率。而現在的諸多企業,不僅缺乏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對如何合理地減少研發環節的成本更是不知所從,更不要提管理了。在供產銷環節中,因懼怕成本與費用的增加,生產也缺乏對縱向一體化的開發,材料供應的成本和產品銷售的成本得不到重視。售后環節更是一個大問題,有效的售后成本管理與消費者的市場滿意度、消費者對售后服務的態度,以及企業本身的售后服務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傊?,在企業運轉的各個環節中存在著諸多的障礙性因素,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并且束縛了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應用實施。

二、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構建的原則及要素

構建一個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明確影響企業成本管理體系良性運行的障礙性因素的基礎上,構建該體系應遵循七大原則,根據構建原則確定五方面的要素。

(一)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構建的原則

1.競爭戰略指導原則。有效地實現競爭戰略,設計出的成本管理系統的各個方面都應體現出競爭戰略的指導作用。

2.成本效益原則??紤]每種成本管理方法會給企業現有基礎帶來多大的收益和支出。

3.協調原則。在設計每個部分時,都應考慮到其他部分的要求并努力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系。

4.彈性原則。選擇成本管理方法時盡量選擇適應性較強的方法,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調整留足空間。

5.目標性原則。成本管理目標要服從于戰略管理的目標,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

6.戰略性原則。分析較長時期競爭地位的變化,爭取較長時期的競爭優勢,立足于長遠的戰略目標。

7.動態適應性原則。成本管理體系必須與具體的競爭戰略相結合,在企業所確立不同的競爭戰略要求下,戰略成本管理的側重點也會有所變化。

(二)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構建的要素

1.成本管理范圍方面的要素。包括:物質產品成本要素、人力資源成本要素、資本成本要素、產權成本要素、環境成本要素。

2.成本管理手段方面的要素。包括:成本管理方法適用度、成本管理方法現代化程度。

3.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的要素。包括:成本管理制度完善度、成本管理體制健全度。

4.企業運轉環節方面的要素。包括:研發環節要素、供產銷環節要素、售后環節要素。

5.其他影響較大的要素。包括:規模經濟、企業地理位置、技術、相互關聯、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

三、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功能

選擇什么樣的成本管理體系決定了企業擁有什么樣的未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可以使企業通過成本管理有效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以使企業游刃有余地面對各種經濟環境,長期持久良好的發展。

(一)成本預測與計劃

成本預測是指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對未來成本水平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的估計。通過成本預測,掌握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變動趨勢,有助于減少決策的盲目性,使經營管理者易于選擇最優方案,作出正確決策。企業應結合市場情況,掌握諸如資源、價格、產品品種、科技發展、質量、銷量等各種市場數據信息,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決定產品結構的最優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成本預測,確定目標成本。成本計劃是企業生產經營總預算的一部分,它以貨幣形式規定企業在計劃期內產品生產耗費和各種產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應的成本降低水平和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書面方案。為了使成本計劃具有可行性、先進性與完整性,避免隨意估計,就要反復進行試算綜合平衡,且一定要以綜合編制企業各專業計劃為前提。

(二)成本決策

成本決策是指用決策理論,根據成本預測及有關成本資料,運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抉擇最佳成本方案的過程。在現代成本管理體系中,企業若想提高成本管理質量,必須以低成本的差異化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決策。為迎接新時代全球化的挑戰,成本決策應從戰略的高度,將成本降低、成本避免和成本效益三大原則結合起來加以運用,預測分析提供相應的相關數據資料及企業未來經營狀態的變化趨勢,這是做出正確成本決策的前提,提高作業的效率,同時加強其有效性,以此挖掘成本降低的潛力。

(三)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匯總、核算,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因此,成本核算的核心是成本計算。成本計算的第一步是確認耗用公司輔助資源的所有作業;第二步是將輔助資源的費用追溯到所對應的作業中去,直到將企業所有的輔助資源費用都對應到相應的作業中為止;第三步,將所有作業成本追溯到產品中,途徑就是以每次為作業確定的成本動因分配率為準。

(四)成本控制與分析

成本控制,即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企業要實現良好的成本控制,就必須保證有效地控制經濟活動,這就要求結合內部經濟責任制,將成本計劃和目標成本的各項指標細化,并且層層分解,以實現成本分級歸口管理。這一方面可以對成本發生的過程進行控制,另一方面,通過對實際生產耗費進行嚴格的審核,可以完成目標成本和成本計劃。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的分析方法。企業只有在正確核算成本的基礎上,才能開展成本分析工作,即檢查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查詢影響目標成本升降的因素,制定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企業需定期進行成本分析,建立各級成本分析制度,對影響成本計劃完成可能產生的重大問題,務必立刻安排專人進行分析,迅速查出原因,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五)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指定期考查審核成本目標實現情況和成本計劃指標的完成結果,全面評價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績。在現代成本管理體系中,只有建立定期的成本考核制度才能保證目標成本的實現。成本考核的重心要放在提高經濟業務活動的效率和有效性上,以傳統考核辦法為基礎,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結合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可以監督和評價各部門、各單位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促使其履行相關經濟義務,承擔相關的經濟責任。

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質量評價

本文選取了反映成本管理范圍要素、成本管理手段要素、成本管理制度要素、企業運轉各環節要素以及其他影響較大的要素共22個指標:產品成本、人力成本、資本成本、產權比率、成本管理方法靈活性、成本管理方法優化度、成本管理體制合理性、成本管理制度優越性、開發支出、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利潤率、市場占有率、售后服務質量、顧客保持率、規模優勢發揮程度、地理位置優劣、技術開發能力、企業內外部關聯緊密度、員工對企業忠誠度。其中,定量指標12個,定性指標10個,通過因子分子法得到所選取的評價指標的合理性的綜合得分,表明了本文所選的五方面的要素可以較好地反映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

本文以北大荒集團為例,通過財經網絡公布的企業年報,企業提供的公告、相關的企業外部分析材料、員工情況說明、組織手冊、管理規章、員工考核與獎懲制度統計資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情況獲取評價模型所需數據和信息,另外通過問卷調查、專家打分以及經驗推斷等方式獲得定性分析的資料(見表1)。

通過因子分析法,證明22個指標的選取具有合理性與實用性,為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是在結合了企業成本管理要素與企業成本管理的職能的基礎之上構建起來的。通過之前環節的要素確定、要素合理性證明及管理職能的說明,現將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架構圖列示如下(見圖1)。

上述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架構圖,其邏輯關系是一個橫縱結合的邏輯關系,橫向是成本管理的職能,即前述的成本預測與計劃、成本決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與分析、成本考核;縱向是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構建所需的主要要素,即成本管理范圍方面要素、成本管理手段方面要素、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的要素、企業運轉各個環節的要素及其他影響較大的要素。然后形成幾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中,分析各個要素在成本各項職能中產生的影響,如A1成本范圍要素對成本預測與計劃的影響,其中又具體分為物質產品成本要素對成本預測與計劃、人力資源成本要素對成本預測與計劃、資本成本要素對成本預測與計劃、服務成本要素對成本預測與計劃的影響,以此類推。然后解決因負面影響產生的問題,完善各個層次的因素在各項職能中的作用,進而完善整個成本管理體系的運行。X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科技廳軟科學攻關重大項目《企業成本核算與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GZ09D208)

參考文獻:

1.孟向軍.加強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J].科技信息,2009,(18).

2.閻紅霞.企業成本管理的動因及改進措施[J].商業文化,2011,(9).

3.付慧麗,高亞瑞.淺談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商業經濟,2010,(8).

4.宋巖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J].財會學習,2008,(10).

5.閆敬宏.新經濟下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轉變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0,(23).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作業成本法是一種全新的成本管理理論和方法,隨著該項理論在我國很多企業的成功實踐應用,以及IT技術的不斷發展,該種成本核算方法已經被更多企事業單位應用。本文首先對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概念進行闡述,通過對**研究所科研成本核算現狀的分析,提出在**研究所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成本的基本設想,并詳細介紹了應用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 應用;分攤

一、 概念

(一)定義

作業成本法又稱基準成本計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以作業為媒介,通過資源動因將資源費用歸集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將歸集的作業成本進一步歸集到最終成本對象。它是較傳統成本法相關性更強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為作業管理打下了基礎,為企業價值鏈管理提供更準確和及時的成本信息。

作業成本法涉及的要素:資源、作業、成本動因、作業中心和作業成本庫以及作業鏈。

(二)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運作程序

1、 作業成本法最初作為一種相對準確的分配間接費用、計算產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基本思想是在資源和最終產出之間引入一個中介-作業,其基本原理可表述為“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成本法將產品成本看成是資源的耗費而非成本的發生,要了解資源的耗費就需要對單位的作業活動進行分析,在這個分析過程中,作業成本法以成本動因為基本依據,通過成本發生原因的正確分析,以作業為基礎,將資源的耗費分配到產品中。其結果是把傳統成本法下不能直接追蹤的各產品的間接費用,先以作業為基礎進行歸集,再根據產品消耗各作業的情況,將其分配到產品中。

2、 作業成本法運作程序

(1)確認和計量各類資源耗費,將各資源耗費價值歸集到各資源庫。

(2)確認主要作業和作業中心,并確認作業或作業中心包含的資源種類。

(3)分析和確定作業動因,將多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分配到最終產品上。

二、 **所科研成本核算現狀

**所主要是依據《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來進行會計核算,成本的核算也是按照制度中的要求設置成本科目,以科研項目為核算對象,將能夠明確科研項目的費用直接歸集到項目成本,將無法直接明確科研項目的費用按照一定的分攤比例歸集到項目成本,**所科研成本核算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核算法,不僅要將間接費用分攤計入成本,對于期間費用也要按一定比例分攤計入成本。雖然近些年我所的成本核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所的成本核算現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需要分攤的間接費用過大

對于所這種科研單位,普遍存在著間接費用過大的問題。僅去年我所發生管理費、研制費用以及待攤費用等間接費就高達數億元,占科研成本發生額的40%以上,而且還有未計入管理費直接通過分攤計入科研成本的工資費也高達2億??梢哉f我所每年需要分攤的計入成本的費用過大,基本占到了全年成本的一半以上,能夠直接計入成本的費用很少。

(二)成本核算分攤方法簡單

雖然所需要分攤的間接費用很大,但是分攤間接費用的方法卻很簡單,僅用幾個綜合分攤比例和試車小時比例就將幾個億的費用分攤到各項目成本中。雖然分攤方法簡單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但是簡單的分攤方法嚴重違背了權責發生制原則,使得分攤后的項目成本不能真實反映項目實際發生的費用。

3.成本核算不及時

由于所沒有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賦壓力,導致所的成本確認長期以來都嚴重滯后。本期發生的事項,可能半年后才能在財務確認成本,有的事項可能完成一年后才到財務報銷,這就直接導致我所的成本核算嚴重不及時。

由于以上三個成本核算問題的綜合作用,導致**所核算的科研成本不能真實準確的反映科研項目所實際發生的費用。長此以往,由于缺少準確的歷史成本核算數據,使得我所科研成本管理一直停步不前,影響定額管理、目標成本、成本預算等一系列成本管理的開展。

三、 作業成本法核算在**所成本核算的應用設想

**所現階段的成本核算,仍然是按照傳統的核算理念在進行管理,即使是新頒布的《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仍然是以傳統的核算理念為基礎,進行了適當的核算科目優化,但是卻無法解決所科研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所的成本管理,最重要的基礎提升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引入作業成本法對科研項目進行更細化精準化的成本核算。運用作業成本法核算成本,必然要設計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成本核算體系。下面就介紹一下作業成本核算的總體設計。

(一)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所傳統的科研成本核算,只是針對單一的科研項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而作業成本法核算最終項目成本,資源、作業、項目都有必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各科室及部門的科研經營活動被區分為若干個相互獨立又相互連接的作業,作業又以不同的方式消耗資源,又以不同方式為科研項目服務。資源作為項目成本最初來源而要對其進行價值耗費的計量、以作業作為中間成本計算對象而對其進行資源費用的歸集、以項目為最終成本對象進行資源價值耗費到產品中的最終分配。

(二)確定成本項目

根據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按照所的實際核算情況,確定成本項目。

1、資源項目的確定

項目成本來源于項目所消耗的作業,而作業的發生要消耗一定的資源。根據我所現科目體系中的科研成本、管理費、和研制費的明細科目重新進行分析后,結合實際情況予以合并或分解,確定相應的資源費用項目。資源項目可分為:人員工資費用、材料費用、辦公通訊費用、差旅交通費用、能源動力費用、折舊費用、修理費用、招待費、會議費、其他資源費用共計10項。通過資源費用項目,可以反映各項目成本的資源耗費構成,有利于了解資源消耗情況,為進行項目資源消耗分析和資源成本的控制提供依據。

2、 作業成本項目確定

確定作業成本項目,應逐個分析我所各單位部門的各項作業,將共有作業合并,建立一個涵蓋各單位部門的統一的作業項目庫。將相互聯系、能夠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作業項目集合,最終形成作業中心。根據所的科研實際,將所的作業項目分為6個作業中心,包括:設計、生產、裝配、試驗、管理支持作業、科研支持作業。設計中心包括作業項目:整機設計作業、零部件設計作業;生產作業中心包括作業項目:整機生產作業、零部件生產作業;裝配作業中心包括作業項目:整機裝配作業、零部件裝配作業;試驗作業中心包括作業項目:整機試驗作業、零部件試驗作業;管理支持作業包括作業項目:黨群管理作業、業務管理作業、輔助管理作業、離退休管理作業;科研支持作業中心包括:信息技術支持作業、測試計量支持作業、檔案管理作業、檢驗作業。

(三)確定成本費用歸集和分配方式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消耗資源意味著資源成本轉移到作業中形成作業成本,產品消耗作業意味著作業成本轉移到最終成本對象形成最終產品成本。作業成本的歸集是以劃分的作業成本項目為基本單位將相關資源費用估計到各作業成本項目中,進而歸集出各作業成本。在歸集過程中,若某項資源費用可以明確歸入某項作業,則稱該資源費用為“作業專屬耗費”,若某項資源費用能夠明確歸入某個項目,則稱該資源費用為“項目專屬耗費”。若某項資源費用從最初無法明確應歸屬哪項作業,需選擇合適的資源動因將資源耗費分解到各作業,若某項作業無法明確應歸屬哪個科研項目,需選擇合適的作業動因將作業成本分解到各項目。按照作業成本法核算,我所的項目成本等于“項目專屬耗費”與項目各作業成本之和。

(四)資源成本與作業成本確定

月資源費用除以相應的月資源動因量,得到某資源的月資源動因分配率,然后某作業消耗的資源動因量乘以相應的資源動因分配率,相乘之積加上該資源對該作業的“作業專屬費”得到該作業的該項資源的資源成本。用某相作業的作業成本除以作業動因量得到該作業的月作業動因分配率,然后某項目作業的作業動因量乘以相應的作業動因分配率,相乘之積得到該項目的該作業的作業成本。

四、 具體實施應用

由于所屬于科研事業單位,會計的核算還是要符合《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要求,所以即使要引入作業成本法進行科研成本核算,還是要在原有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進行成本核算的改進。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所實際情況,設想所實施作業成本法核算的具體辦法如下:

(一)資源類別的確定

如上節所述,所的資源分為人員工資費用、材料費用、辦公通訊費用、差旅交通費用、能源動力費用、折舊費用、修理費用、招待費、會議費、其他資源費用共計10項。對于能夠直接明確科研項目的材料費用、差旅交通費用、會議費等資源費用作為“項目專屬耗費”直接計入科研項目,對于能夠明確歸入某項作業的資源費用作為“作業專屬耗費”直接計入該項作業成本。

(二) 作業的劃分

如上節所述,所的作業劃分為6個作業中心,15個作業。作業成本法的作業劃分越細,雖然能夠使得成本歸集更加精確,但是卻使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推進本項工作更加富有難度。鑒于是探索性的實施作業成本法,所以先以6個作業中心為基本作業,待作業成本法應用成熟后,再根據實際需要增加作業?,F將我所的作業劃分為7個作業:設計作業、生產作業、裝配作業、整機試驗作業、部件試驗作業、管理支持作業、科研支持作業。

(三) 最終項目確定

本次作業成本法的探索,暫以我所成本支出比重最大的科研成本為對象進行研究,所以確定我所現在研的科研項目為最終成本對象。

(四)核算模式

對于資源項目的核算,還是以現會計科目體系中的管理費、研制費、應付薪酬、科研成本科目明細為依據,將科目明細歸類到10類資源項目中。對于直接計入科研成本的資源費用,認定為“項目專屬耗費”,核算方式沒有變化,如發生的某項目的差旅費,直接計“借:科研成本-差旅費-某項目,貸:現金”。

對于作業成本的核算,將管理費、研制費、應付薪酬科目按7個項目“設計作業、生產作業、裝配作業、整機試驗作業、零部件試驗作業、管理支持作業、科研支持作業”進行輔助核算。若發生能夠明確是整機試驗作業的維修費,則會計做帳為“借:研制費-維修費-整機試驗作業,貸:銀行存款”,若發生無法明確作業的招待費,則會計做帳為“借:管理費-招待費-待分攤作業,貸:銀行存款”。

(五)資源費用明確作業的具體方法

1、按作業項目對所各主管部門分類

按所劃分的7項作業,將所各部門的工作歸類到7項作業中。4個總體設計部以及6個部件設計部的工作屬于設計作業,**室的工作屬于整機試驗作業,**室的工作屬于裝配作業,工廠機關以及4個加工車間的工作屬于生產作業,4個試驗室的工作屬于部件試驗作業,能源動力中心的工作屬于試驗作業;所的機關部門的工作屬于管理支出作業;計算機中心、通用技術中心、測試計量中心、情報檔案管理中心、檢驗室、航設部的工作屬于科研支持作業;

2、資源費用明確歸屬作業

按照部門歸屬作業的劃分,各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及維修費、各部門的人員工資按部門分類相應歸屬到各作業中。

對于其他資源費用,能夠直接明確作業的資源費用,作為“作業專屬耗費”直接計入作業。

(六)作業分配到科研項目

設計作業,以設計人員當期為不同科研項目完成的工作小時數為設計作業動因,設計作業成本除以設計人員工時數為動因分配率,某項目完成的工時乘以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設計作業成本。

生產作業,以工廠工人當期為不同科研項目完成的生產小時數為生產作業動因,生產作業成本除以工廠工作工時數為動因分配率,某項目完成的生產工時成因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生產作業成本。

裝配作業,以裝配室當期完成的裝配發動機臺數為作業動因,裝配成本除以裝配發動機臺數為動因分配率,某項目完成的裝配發動機臺數乘以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裝配作業成本。

整機試驗作業,以當期整機試驗小時數為作業動因,整機試驗作業成本除以整機試驗小時數為動因分配率,各項目完成的整機試驗小時數乘以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整機試驗作業成本。

部件試驗作業,以當期部件試驗小時數為作業動因,部件試驗作業成本除以部件試驗小時數為動因分配率,某項目完成的部件試驗小時數乘以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部件試驗作業成本。

管理支持作業,以當期綜合工時數為作業動因,管理支持作業成本除以綜合工時數為動因分配率,各項目完成的綜合工時數乘以動因分配率得到該項目的管理支持作業成本。

科研成本的計算,某項目的當期各項作業作業成本與直接計入該項目的成本之和,就得到了當期該項目的科研成本。

作業成本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來,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成為我國會計學界的熱門課題之一,本文將對作業成本法的產生依據、發展過程及其內容進行探討。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成本性態分析;間接成本;直接成本

1 作業成本法的發展背景

(1)作業成本法產生的依據。作業成本法的產生依據體現在對傳統成本計算法的科學性、傳統管理會計的研究和實踐中對于成本習性的假設所產生的質疑。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電子技術革命的基礎上產生了高度自動化的先進制造企業,帶來了管理觀念和管理技術的巨大變革。高度自動化的先進制造企業,能夠及時滿足客戶多樣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質量地生產出多品種、少批量的產品。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業層次,把企業的生產工序和環節視為對最終產品提供服務的作業,把企業看成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根據各個具體的作業中心來進行產品成本核算將成為大勢所趨。

綜上所述,在現代制造業中,有兩個引人注目的特點:一是作業觀念已引起管理上注意;二是制造過程中間接費用的比重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兩個特點直接引發作業成本法的產生。

(2)20世紀末作業成本法研究的全面興起。20世紀末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費用普遍減少,間接成本相對增加,明顯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時、工作量等分配間接成本的思路,嚴重扭曲了成本。另外傳統管理會計的分析,重要的立足點是建立在傳統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對實踐的反映和指導意義不大,相關性和可行性大大下降,應有一個全新的思路來研究成本,即作業成本法。由此作業成本法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眾多學者研究后形成了新的成本計算方法體系。

2 作業成本法的基本理論

(1)作業成本法體系的一些基本概念。作業指企業為了達到其生產經營的目標所進行的與產品相關或對產品有影響的各項具體活動。

作業成本法是把企業消耗的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以及把作業收集的作業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成本對象的核算方法。

成本動因,是對導致成本發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質的某一類重要的事項進行的度量,是對作業的量化表現。

(2)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內容。

①作業成本法的目標。作業成本法改革了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并使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趨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實性。作業成本法更加符合現實,其結果也更加精確的成本分解代替了成本分配。作業成本法有四個目標:第一,消除低增值成本或使之達到最小。第二,引入效率與效果,從而使經營過程中展開的增值活動銜接流暢,以改善產出。第三,發現造成問題的根源并加以改正。第四,根除由不合理的假設與錯誤的成本分配造成的扭曲。

②作業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在傳統成本計算法下產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經濟內容看,只包括制造產品過程中與生產產品直接有關的費用,而用于管理和組織生產的費用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產品成本按經濟用途設置成本項目。

而在作業成本計算法下,產品成本則是完全成本,就某一個制造中心而言(相當于一個集供、產、銷于一體的小型工廠),該制造中心所有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應計入產品成本。且產品成本按作業類別設置成本項目。

③作業成本法下的成本計算對象。傳統成本計算一般以產品為成本計算對象或以某一步驟或某一批訂單為成本計算對象。作業成本計算法適用于彈性制造系統下適時制生產方式,生產組織中作業的可分辨性極大的增強。這種變化要求成本信息不僅要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還要滿足成本控制和生產分析的要求。要節約成本,控制和考核各作業層次的資源耗費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作業成本法下作業成本的對象大體上可以分為資源,作業、作業中心和制造中心這幾個層次。

3 在我國制造企業中推廣作業成本法的意義

(1)使成本信息更加真實。作業成本法的關鍵步驟在于,計算出每種作業的分配率,再根據每種產品消耗的某項作業量乘以相應的分配率,得出這種產品消耗的該項作業成本,再把這種產品消耗的各項作業成本加總,就是這種產品的作業總成本。

作業成本法改革了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并使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趨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實性。

(2)使企業產銷決策更加合理。產銷決策和產品定價合理性的基礎是成本計算的科學性。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工人工資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減少,間接成本比例大幅度增加,傳統成本法失真信息的數額越來越巨大。而采用作業成本法后,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學性、相關性,從而使產銷和定價決策更加合理、利潤信息更加真實。

(3)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意義。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深刻意義還在于,在作業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責任中心。作業成本的核算過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生產對資源一步步消耗的各個具體環節中,這樣,作業成本法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資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執行責任會計制度,改善內部管理。

4 作業成本法的發展前景

作業成本管理的逐步應用和推廣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目前許多國際性大型制造商和IT企業都已實施了作業成本管理,中國的一些領先型制造企業也在嘗試開展作業成本管理,作業精簡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顯。

同時作業成本法的深刻意義并不局限于企業自身。對于國企來說,作業成本法能夠更科學地核算效益,向政府反饋準確的信息,使政府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防止個別人利用傳統成本法的缺陷侵蝕國家利益,有效地保護國有資產。因而將得到政府在國有企業中的推廣。

當然作業成本法產生于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它所賴以存在的環境與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大不一樣,所以,目前,在我國企業全面推行作業成本管理尚待時機,當前只是在個別自動化程度較高,管理較好的企業進行嘗試。

總之,隨著科技的加速發展,企業自動化程度迅速提高,間接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不斷提高,我國加入WTO后,面臨更強的競爭,企業之間人才和技術競爭日趨激烈,全面推廣作業成本法的時機即將到來,作業成本法和相應的ABM管理思想的必要性會越加突出。只要企業深入調查企業內外部情況,深刻領會作業成本法這一先進成本核算和經營管理理論的精髓并靈活運用,一定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畢可祥.作業成本管理要素與實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8).

[2]劉昆麗.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的確定[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8).

[作者簡介]程艷(1989—),女,安徽人,云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

上一篇:作文命題論文下一篇:組織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