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

2024-01-21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研究型教學

一、問題提出

本科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各專業重要的教學環節,但近年來畢業論文質量不高以及質量下滑的問題已成為教育界熱議的話題之一。2012年,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入貫徹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就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提出了意見。教育部文件指出: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然而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成為高等院校工作面臨的重點難題。

本科生導師制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學,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對學生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1]。青海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于2009年率先在理學和農學專業試點本科生導師制,結果表明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增強了師生交流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興趣以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2]。以上結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的途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本科生導師制基礎上提高理科生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模式和措施。

二、研究設計與過程

以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我校4個理科專業11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的相關調查,著重分析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原因。調查問卷共發放368份,有效回收率為92.66%。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為我校本科生導師制分配的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同學制訂新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方案,探索實踐一年后根據我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成績和總成績綜合比較分析新指導方案的成效,其中實施新指導方案的學生歸為實踐組,未實施的學生歸為對照組。使用SPSS 24.0分析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T-檢驗(t-test)比較實踐組和對照組答辯成績和總成績之間的差異,當P<0.05時,認為差異顯著。

三、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分別從對待本科畢業論文的態度、撰寫本科畢業論文的基礎、實施本科畢業論文的過程以及希望教師的指導五個方面分析可能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原因。

1.學生考研求職與畢業論文實施時間沖突導致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不夠。關于對本科畢業論文重視程度的調查,有37.83%的學生選擇非常重視,有42.52%的學生選擇重視,有19.65%的學生選擇不重視。從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但仍有近20%的學生不以為然。究其原因(見圖1),畢業論文的實施與考研求職時間沖突為首要原因,占比45.75%。根據調查發現開展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大學四年級(占比46.92%),其次是大學三年級(占比34.90%)。然而近年來,隨著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本科生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在大學四年級許多學生忙于考研、考公務員、參加各種招聘和實習等,如此導致做畢業論文實驗的時間屈指可數,對于就業方向與所學專業不符的學生會對畢業論文重視不高,因此在大學四年級開始本科畢業論文、考研和求職會導致學生投入畢業論文的精力不足,這是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本次調查中學生認為最合適開展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依次是大學三年級(占比52.49%)、大學四年級和大學二年級(各占18.18%),大學一年級(占比11.14%)。

2.本科畢業論文的實施無法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且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培養。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對激發學生科研興趣的情況調查,發現64.81%的學生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沒有激發自己的科研興趣。然而理科專業畢業論文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能否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以及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與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學生科研興趣的激發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選擇和畢業論文選題有關。我校理科生選擇指導教師的方式主要采用師生互選的方式,學生選擇指導教師依據的調查結果(見表1)顯示:教師課題和研究方向、教師人品以及教師科研教學水平位居前三,分別占比44.87%、21.11%和18.77%。這說明學生選擇指導教師主要依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教師魅力,學生有意愿加入自己感興趣的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本次調查中關于選題來源,有66.28%的學生選題是由指導教師指定的,僅有33.72%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指導教師指定選題會對學生創新熱情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完全的自主選題又因為學生自身知識面較窄從而不一定切合科研熱點問題。此外,本科畢業論文經費有限等因素也不利于高質量本科畢業論文的產出,因此如何在本科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將其納入教師科研項目中值得思考。

3.缺乏前期培訓和指導是學生實施本科畢業論文的最大障礙。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最困難障礙的調查結果(見表2)可知:專業水平不足和寫作能力不足為首要障礙,分別占比30.79%和17.30%。為什么能力不足成為了學生感到最困難的障礙呢?本次調查發現76.54%的學生沒有參與本科畢業論文的相關培訓,68.33%的學生之前沒有參與科研項目。因此,在本科畢業論文實施之前沒有進行相關培訓和科研訓練致使學生在大學四年級接受不熟悉的科研熱點問題時感到手足無措和能力不足。關于教師的指導方式的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指導教師只針對畢業論文的1—2個環節進行指導,占比77.71%。而大部分學生希望教師能在全部環節給予幫助和指導,并建議每周有一次機會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

四、在本科生導師制基礎上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實踐探索

充分發揮本科生導師制的作用,針對以上制約理科生本科畢業論文的主要因素,設計出一套旨在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實施方案并探索實施一年。具體實施方案見圖2。

1.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將本科畢業論文的實施時間前移。理科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需要經過查閱文獻資料、提出設想或假說、進行科學實驗探索、分析實驗數據結果以及撰寫畢業論文等過程,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因此,通過鼓勵學生大學二年級開始了解和參與科學研究、大學三年級開始實施本科畢業論文,盡早使學生接觸并理解科研,并合理地將學生做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考研和求職高峰期錯開。

2.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組建小型科研團隊。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結合導師的研究領域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雙向選擇建立小型科研團隊。團隊成員包括指導教師、準備做畢業論文的大學三年級學生以及對科研感興趣的大學二年級學生。這樣可以方便管理并保證了后續方案的實施。

3.有效結合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由于理科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其選題應結合當前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的實際和前沿。本次調查結果也發現大部分學生有意愿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因此導師根據自身研究領域和科研項目確定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的研究方向和范圍,并分解出不同的小課題供學生選擇,每個小課題都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實驗技能以及科學研究思維等方面得到充分鍛煉。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科研興趣選擇相關的課題,成為該小課題的負責人。同時也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與導師協商后創新性地開展實驗。導師科研項目經費也可適當彌補本科畢業論文培養經費,為高質量本科畢業論文的產出確保經費支持。

4.在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試行學生負責制。在整個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團隊合作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的熱情。試行學生負責制采用導師引導、三年級學生具體實施、二年級學生輔助的三合一模式進行。在導師的引導下,具體實施的三年級學生根據自己負責的小課題開始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設計相關實驗方案,待導師審核通過后進入實施階段。導師將實驗方案中相關的實驗技術和注意事項傳授給學生直到學生熟練掌握,而后學生獨立開展實驗。實驗完成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和論文寫作。寫作完成后由團隊內部成員相互修改,最終交由導師修改后定稿并參與答辯。整個過程二年級學生參與其中,了解導師的研究領域,體會科研思路方法,熟悉畢業論文流程并協助實驗操作等,為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在實施過程中,團隊每周舉行例會1次,學生將自己查閱的文獻、實驗過程遇到的問題、所獲得的數據以及心得體會以PPT的形式匯報,以便導師掌握實驗進展和學生的心理動態,督促學生認真開展實驗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導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如此,在團隊合作的背景下,學生獨立開展實驗研究,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文獻查閱能力、科學實驗技能、論文撰寫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并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自己思辨、邏輯和創新的思維方式。

5.建立傳承的長效機制。本科生導師制為建立這一機制提供了實施途徑,按照本科生導師制的管理辦法,每位符合條件的導師每年都可以分配到一定比例的學生。學生可以在大學二年級根據導師的研究領域和自身的興趣愛好進入組建的科研團隊中,參與到他們學長或學姐的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從而對整個科研氛圍和畢業論文的流程有個初步認識,同時還能在協助實驗過程中學習掌握團隊常用的實驗方法。等進入大學三年級,學生開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成為課題負責人進行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和實施,同時輔導他們的學弟或學妹,從而進入良性循環。通過這個機制將團隊合作理念、科研思維方式以及團隊常用的實驗方法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揚。

6.建立適當的鼓勵和獎勵機制。以畢業論文實施的每個環節節點或以年度界限為準,在團隊學生成員內部,針對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比,對評選優異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通過這個機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積極性。

五、結果對比分析

為了可比性,選擇其中一個畢業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該畢業班總共44人,其中10人為實踐組,其余34人為對照組。由同一個答辯專家組用統一的評分細則進行打分。答辯成績滿分30分,畢業論文總成績滿分100分。結果如圖3所示。實踐組答辯成績(27.70±0.22)顯著高于對照組(26.98±0.12)(P<0.05);實踐組本科畢業論文總成績(94.53±0.72)顯著高于對照組(92.04±0.47)(P<0.05)。通過以上數據表明,實施的新方案能顯著提高理科生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六、結論

本科畢業論文屬于學術論文范疇,而學術論文必須通過科學研究,因此論文質量的提高必須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3](劉德成,等,2010)。在本研究中依托本科生導師制,將本科畢業論文的實施時間前移,增加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以及教師指導的時間,為論文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嘗試學生選題與導師科研項目相結合的機制,學生負責與團隊協作相結合機制以及傳承長效機制和獎勵機制四種機制的實踐探索。在教師方面,將自身科研項目與學生培養有機結合,集中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精力和時間,同時促進教師科研項目的開展;在學生方面,充分調動自身的科研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思辨、邏輯和創新思維方式,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在體制機制方面,為開展研究型教學提供一種新模式和具體措施,將教師“重科研、輕教學”轉變為“科研教學雙豐收”,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質量。未來將繼續探索實踐,總結經驗,完善培養模式,更好地為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以及學生科研能力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曉麗,胡蕓,張權.淺析本科生導師制及其在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177-179.

[2]德措毛,李宗仁,趙靜,巨霞.青海大學實施本科生導師制試點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2-98.

[3]劉德成,武慧芳,閻獻彬.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看高校教學存在的缺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52-55.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對“用電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針對“用電管理”課程特點,通過規劃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完善實驗環節等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對于教學人員實行多樣化配置,著力構建打造的課外實踐基地,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將教學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將“用電管理”課程打造成多學科交叉,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課程,拓展了農業電氣化專業本科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用電管理 交叉學科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和河南科技大學農業工程基礎教改項目的研究成果。

“用電管理”是農業電氣化專業(簡稱:農電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學生就業后的工程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內容主要針對農業生產實際中的供用電作,供用電管理規劃等實際應用內容設置?!坝秒姽芾怼笔遣捎霉芾淼慕嵌葘r業電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考察,著重闡述供用電原則、供用電操作規程、用電過程中的規章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課程對于拓寬農業電氣化本科學生的知識范疇,強化工科背景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企業運行問題的應對能力,提高農業電氣化本科生綜合素養,擴展學生就業渠道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專業目錄”頒布實施,農業工程中的“農業電氣化及其自動化”變更為“農業電氣化”,表明國家對農業電氣化問題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電氣化作為一個現代高科技綜合應用的、多學科交叉的內容被賦予了全新的任務和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將電力系統知識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如何轉變教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農電專業的要求成為研究的重點。[1-3]傳統的電力系統知識偏重于工業企業背景的研究,重點對工業企業中的供用電問題進行研究,以管理的角度對農業領域的用電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4,5]農電專業的本科生同電力專業的本科生相比,在農業工程與電力工程的交叉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如何根據農電專業的性質對相應的電力課程教學及實踐環節,進行改革,對于培養農業電氣化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坝秒姽芾怼弊鳛檗r電專業課程中交叉內容范圍大,專業涉及面廣的課程,具有教育改革的重要價值,根據專業的需要對課程的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創造性的將農業知識、電力知識,管理知識三者相結合,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拓寬知識內容,是農電專業“用電管理”課程發展的重要趨勢。[6]

一、“用電管理”課程目前的教學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傳統電力專業的“用電管理”課程主要面向的電力企業的在職人員和即將進入電力企業工作的技術人員,教學內容主要針對電力企業中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問題不局限于技術層面,還涉及企業的管理、業務、服務等多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提高電力企業的科學化管理水平,加強電力企業運行的規范化,強化電力企業的安全意識,規范電力企業的規章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用電管理”課程面向對象專一,研究的問題具有較好的深度,而問題的廣度有限,具有明顯的行業專屬性。培養的管理、科技人才具有電力系統的定向性,對于專屬電力系統中的問題能夠分析和處理,而對于其他行業的問題了解較少,人才的行業專精度較好,行業適應能力有限。作為農電專業本科生僅僅掌握這些是不夠的,農電專業的“用電管理”課程應該本著交叉學科的培養目標,以用電管理基礎知識為內涵,擴充課程內容,將農業工程與用電管理相結合,以解決實際農業工程用電問題為目標,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思路,改革課程教學培養方案。

二、“用電管理”課程的改革思路和總體方案

農業電氣化屬于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的專業,主要以工程學為方法,針對農業中出現的電力問題進行研究,培養具備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生產過程電氣自動化及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有關的分析計算、工程設計、使用維護、生產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與農業、農村有關的電力系統、電子信息產業、電力設備生產企業和管理部門從事科研、設計、運行維護、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坝秒姽芾怼闭n程應該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科發展,培養符合農電專業要求的本科人才。

1.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

本著加強知識基礎、拓寬知識廣度,培養復合型的農業電氣化本科畢業生為原則,分析相應的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農電專業中設置了“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工廠供電”、“變電站綜合自動化”、“配電網自動化”等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這些課程中的主干內容各不相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坝秒姽芾怼弊鳛閷I的輔修課程,同樣應當受到重視。課程在知識點上與先導課程有雷同的部分,因此需要對“用電管理”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規劃,根據前導課程內容去除相似的知識點,以前導課程“工廠供電”為例,該課程重點對工業類企業的供用電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內容包括了工廠供配電系統的一次、二次系統,各種情況的電力保護措施,負荷分析與計算,節電及整體系統維護等方面內容。課程內容與“用電管理”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在講授“用電管理”時,應將課程講授的側重點進行轉移,突出課程特點?!肮S供電”課程中講述過的知識多以數學、物理、電力等多方面理工類知識為解決的手段。在“用電管理”課程中,著重闡述各個環節中的管理問題,以管理學的角度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決,以全新的管理視角看待供用電活動,這樣不僅避免了重合內容,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用電管理”課程的內容具有自身的特點,只要根據前導課程合理的進行內容調整,該課程的學習能夠成為拓展學生知識面的重要環節,“用電管理”的授課內容可以拓展的內容有很多,主要包括農村電力企業用電問題、農業生產中的用電負荷管理與規劃、新型農村電力能源的應用與管理,小微發配電設備在農村生產和農村電力系統中的作用等新領域內容。通過拓展知識面提高本科學生的農業電氣化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從專業的角度與傳統電力專業和傳統農業專業的學生進行區別,這對于農電本科專業學生的就業大有裨益。

2.優化課程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動畫演示等多種手段進行課程教學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7,8]“用電管理”是具有具有交叉性質的課程,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手段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課堂采用多媒體課件授課為主,板書驗算為輔的教學方式。力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信息。例如使用視頻和動畫演示企業用電的整體組成、企業用電關鍵環節的管理流程,企業運行合理規范;使用圖片和文字表現農村電網、農村電力系統的發展過程,對農村能源系統的發展進行集中展示,通過對比圖片對農村電力系統的特點及未來趨勢進行分析;利用動態圖線的方式分析農村電力系統的負荷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調度策略。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課程上應用“啟發式”教學,根據多媒體展示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習。通過設置課堂實踐環節,讓學生講述自己收集到的專業案例,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簡要介紹,這能夠加深學生學習的體會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網上資源,設計多媒體教學網站,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后,可以在多媒體網站找到相應的上課內容、案例分析、資源網站信息等??傊?,采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在“用電管理”課程學習上,全方位的獲取信息,打破專一的教學模型,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吸收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復合型知識結構。

3.充分利用實驗條件

農業工程是實踐性強的應用類學科,相應的實驗室資源的充分利用對于掌握各門課程的知識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坝秒姽芾怼本哂休^強的管理學科屬性,能夠與電力技術相結合,充分的利用實驗室資源,對于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坝秒姽芾怼钡膶嶒瀮热菁性谵r用電力系統負荷仿真管理、農業電力系統狀態監測、農業電力系統防護、農用電力管理與計費等幾個環節。實驗中將側重點放在了解實際農業電力系統中的技術問題及解決途徑上,根據每次試驗,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的進行觀察和分析,以書面的形式,用用電管理的思路分析結果,并給出解決方案。樹立學生對于實際用電管理的分析處理能力。

4.教學隊伍多樣化建設

良好的師資力量是課程教學質量的保證,大學教育的師資力量主要以高級、精品、專業人才為主要隊伍,教師多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科研專業人才,對于專業知識方向較為精通,對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多從學術的角度解決?!坝秒姽芾怼闭n程面對的是實際用電管理中的問題,單純依靠大學專職教師不能完全滿足課程的教學要求,為了增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用電管理”課程教學的教學人員的多樣化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師資隊伍人員除了高校的教師外,聘請在工業企業電力管理人員、農村用電管理人員、農村新能源開發的技術與管理人員作為客座教師,形成知識層面的優勢互補。在每學期安排客座教師教學環節,重點講述用電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及有效的解決方法,從實際應用角度對課程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提高綜合教學效果。

5.根據課程特點,構建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的建立對于本科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用電管理中含有大量的電力系統的管理調度及相應的工作規范等內容,單純的課堂教學只能使學生的理解停留在課本的規章制度上,為了強化教學效果,適當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參觀,組織學生參觀農村電力管理機構、觀察日常管理工作的流程,參觀農村新能源建設,深入農村了解農村電力能源使用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實際學習和領悟各種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在農村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全方位的學習課程講述的內容。學生通過切身感受學習到的內容對于提高自己的用電管理意識,強化管理方法處理問題的觀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結論

“用電管理”雖然作為農業電氣化專業的專業輔修課程,但是該課程是農電專業學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知識在農業電氣化系統中應用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課程的一系列改革,農電專業學生能夠將思維模式由單純的理工型轉變為理工與管理結合型,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用電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切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廣度,使學生能夠提高解決農業工程實際問題中的電力使用問題,形成培養復合型知識結構。教學改革強調通過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規范實驗環節、多樣化教學人員及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等多重手段,改革“用電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取得一定的成績,在今后教學工作中,要深化“用電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進一步強化各個環節內容及環節的結合部分,努力開拓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燕德,鐘儲智,歐陽愛,等.“通專結合”在農業工程本科人才培養中的實踐[J].農機化研究,2004,9(5):274-275

[2]楊萬能.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2013,233(2):3-5

[3]應義斌,趙文波,何勇,等.生物系統工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J].農業機械學報,2004,35(7):183-187

[4]張善彬. 推動農業工程技術創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 2013,5:205

[5]席桂清,譚峰,田芳明,等.農業電氣信息類專業綜合實訓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13,33(2):91-93

[6]楊亞軍. 需求側管理目標之“節流”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3:64-65

[7]谷宗運,杜春敏,殷云霞.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2):117-120

[8]許振和,許倩.高校理工科多媒體教學課件與教學質量的探究[J].2013,12:39-42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考試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分占據了高考總分的“半壁江山”。對于理科考生而言,理科綜合考試成績對于高考整體成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化學科目又是理綜考試中的一項重點。在理綜考試的基礎上,展開對化學教學方面的研究與思考,對于提高學生成績,推進化學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理科綜合考試 高中化學教學 教學思考

一、理科綜合考試中化學科目分析

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廣東省實行“3+X”的試點工作,拉開了高考改革的序幕。從2005年開始我國各省市的高考科目都采用新課程標準,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廣東省將原有的“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科”更改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實施了一套全新的高考方案。理科綜合考試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總分為300分。在理科綜合考試中,強調以能力為主導,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強對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瘜W科目的分數根據各省市的不同有適當的微調,但總體與物理、生物科目保持均衡。在新的理科綜合考試中,對于知識的覆蓋范圍有所減小,主要考查學生對于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的把握,同時注重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

在題目分布方面,一般采取的是三科交叉分布的方法,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之間還是會遵循一定的出題順序。題目難度的分布不均勻,需要較快地轉換學科思維,答題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更要對理綜考試的出題特點和難度進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培養學科思維轉換能力和時間分配能力,加強訓練,使成績穩步提高。

二、基于理科綜合考試的高中化學教學思考

基于理科綜合考試的變化和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學教學應當根據考試改革的趨勢,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等進行相應的更改。筆者根據近些年高中理科綜合考試中化學科目的考試情況,對改進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問題作思考。

(一)突出高中化學學習的重點

傳統的化學教學主要注重學生對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這些知識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學課程中。根據新的理綜考試發展趨勢,教師應當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在高一化學教學中應當突出重點。高一化學分為選修和必修兩個模塊,對于一周僅有的2個課時來說,時間安排非常緊張,因此要改變高一化學教學課時緊、內容多的情況,就應當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突出重點,對于必修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擴展,但不宜過深過透。例如:在學習金屬及其化合物時,只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的化合物就可以了,在今后的學習中再詳細了解,而無需將金屬分為過渡元素區金屬、碳族金屬、氧族金屬等類別進行講解。

(二)整合高中化學教學模塊

高中化學教學應當進行模塊整合。首先,教師應當理清頭緒,將必修模塊中的內容串接成一個體系,在模塊中突出重點。高中分文理科一般從高二開始,現在也有很多學校為了盡早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向,在高一就進行了分班。教師可以根據高中化學必修中的內容總結相應的模塊主題,比如化學實驗、化學物質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規律、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應用等內容,可以總結為化學實驗操作模塊、有機化學模塊、物質結構和性質模塊、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化學與生活模塊。這樣分模塊學習,有利于使學生樹立構建框架的意識,能夠很好地將分散的知識串連成一個個主題后,組成整體。采用這種分模塊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分清重點,理清頭緒。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理科綜合考試中越來越注重對能力的考查,此趨勢要求高中化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改變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主要包括收集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化學實驗的能力和總結能力。在課堂上開展自主討論,小組合作組織實驗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惰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化學教學課堂死板僵化的教學方式。

(四)注重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化學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學是學生積累化學知識、增強實驗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根據理科綜合考試的要求,應當明確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目前,高考理綜化學科目中越來越多地加入了實際生活中化學應用的題目。如:2013年陜西省高考理綜化學部分的題目就非常貼近生活,涉及了侯氏制堿法和檢驗天然氣管道漏氣的問題,還聯系了目前我國飲食健康安全的問題,以及火藥的發明,等等。這些考試內容無一不涉及化學課本中的基本知識,但又緊密結合生活,考查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突出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結合高考理綜真題,在習題和課堂講解中著重分析講解這方面的內容。

三、結語

高考理科綜合考試的不斷改革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要與時俱進,探究和積累新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結構安排、能力培養和實際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進高中化學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水平和學生的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1]張海洋.基于理科綜合考試的高中化學教學的思考[J].化學教育,2010,02.

[2]吳俊怡.關于基于理綜考試的高中化學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11,09.

[3]陳耀華.綜合理科考試與高中化學教學[J].讀與寫(下旬),2013(2).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教學和物理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探索物理實驗教學技能培養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培養本科生物理實驗技能和創新性開展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工作的能力。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教學技能;開放實驗室;自制教具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多元化需求。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領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探究精神、創新能力的主要平臺[1]。教學技能培養的模式應當與國家的改革發展方向和需求相契合,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當前高等學校教育改革轉型及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2]。物理學專業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該專業重要的實踐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技能、自制教具與設計實驗技能,初步掌握中學物理實驗研究的方法,基本具備制定中學各類物理實驗的教學策略能力和創新性開展實驗教學工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根據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基礎教育新課標理念和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要求,從教學內容、實驗教學策略、開放實驗室、說實驗、自制教具等環節,探索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技能培養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具備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能力和創新性開展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工作能力。

2 調整更新物理實驗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驗教學技能培養的重要部分,體現實驗教學技能的總體要求和建設目標。物理實驗教學技能訓練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現代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簡介(發現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發展性教學論)、物理實驗基本理論、新課程理念下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類型與教學實施策略、物理課堂實驗技能和物理教學演示技能、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開放實驗室、說實驗、自制教具等方面。根據中學物理新課程標準,應及時調整更新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適應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形勢,突出教師職業技能與學科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地位,為人才培養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3 實驗教學實施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規律的發現及其理論的建立,都有堅實的實驗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和物理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實施是教學實施的重要部分。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3]。掌握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組織實施多樣化的實驗教學,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主要靠熟練的物理實驗技能作支撐。實施多元結合的實踐教學,促進學生科學素質、基礎知識、思維方法、研究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對推動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實驗教學實施的基本策略  物理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通過實驗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的保障[4]。中學物理實驗大致可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師生探究實驗和課外實驗四種類型。新課程改革把實驗作為貫穿中學物理課程的主脈絡,注重三維目標對實驗教學的要求,突出把物理實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培養素養、提高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凸顯了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特點。

1)盡量選擇常見、耐用且貼近生活的實驗器材。提倡使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增強實驗效果,使物理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引發學生更強烈的欲望和興趣,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突破解決教學難點。

2)注重學生分組探究實驗教學。分組實驗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索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中學物理探究實驗要素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實施計劃、分析討論、評估、交流與合作。實驗探究目標是整個實驗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對實驗教學起著導向作用。在學生分組實驗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操作實驗,正確使用儀器和工具,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討論問題,總結實驗過程,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重視課外實驗。課外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活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體現,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活中選擇課題進行實驗探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實驗技能,養成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外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和趣味性,增強實驗效果,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4)注重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是國際物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信息技術是物理教學的輔助手段和演示工具,對于受條件限制的實驗項目,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虛擬仿真實驗,增強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開放實驗室  開放式實驗室建設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環節。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實驗室的教學環節,掌握力學、電學、光學、熱學實驗特點和教學要求,特別是熟練掌握開放探究實驗室50個實驗項目,涉及聲、光、電、力、磁、能、水、氣、新材料等九個方面的內容,集時代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體,將光的反射、聲的傳播、力的分解、電的產生、水的循環、能的轉化、磁場變化等自然常識和科學原理以最直觀的形式演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動腦動手,發現其中的奧妙,掌握其中的科學原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身體驗科技活動,進行相關的實踐研究,進一步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學的深奧,培養科學興趣,增強動手能力和探究實驗教學基本能力。

說實驗  說課既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研究活動,又是中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主要內容。說課是指任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從教育理論高度對已備好的課進行概述,以表明對教材的理解情況,以及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總體設計、教學方法選擇等的依據。說課的基本環節是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程序。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技能訓練中,要求學生每人從25個物理探究實驗項目中隨機抽取兩個項目進行實驗教學說課,說實驗教學目標,說實驗原理,說實驗器材,說實驗內容和教法,說實驗教學程序,說實驗特點與要求,說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通過說實驗活動,讓學生掌握說課的基本要素,說實驗教學思路軌跡,說實驗教學方案如何設計,設計依據是什么,如何體現實驗教學目標等,著重培養學生說實驗課的基本能力。如學生范麗丹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實驗設計中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探究了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通過觀察實驗,氣體、固體、液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而且它們的傳播速度還可能不同,真空不能傳聲。該實驗設計在第三屆“華夏杯”全國物理教學技能大賽中喜獲實驗創新獎。

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具有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原理直觀、易于普及等特點,能豐富實驗教學內容,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廣度,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起促進作用。自制教具要有明確的目的,突出物理原理,注重自制教具的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和安全性,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技能訓練中,要求學生每人基于中學物理教材任選內容,自制教具,展示教具,說教具(包括說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使用方法與特點)。該教學環節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在每年舉辦的全國物理教學技能競賽中,自制教具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競賽內容。近幾年的實踐活動表明,自制教具對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大學生與研究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極好的促進效果。如傳感器現已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農業現代化、航天技術、機器人技術、資源開發、海洋探測、環境監測、安全保衛、家用電器等。陳勁同學在完成傳感器實驗后,利用溫控傳感器設計并制作一臺溫控電風扇,演示效果好,且實用性很強。在第二屆“華夏杯”全國物理教學技能大賽中,現場評委對該溫控電風扇給予很高評價,授予實驗創新獎。幾年來,學校在全國物理教學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榮獲一等獎、二等獎達20項。

4 結語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物理教學突出把物理實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培養素養、提高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技能培養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熟悉中學物理實驗類型和特點,基本掌握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自制教具,培養學生具備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能力和創新性開展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工作能力。實驗教學研究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師范類本科生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霍劍青.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創新型人才實驗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6):26-29.

[2]佟林杰,孟衛東.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四維一體”模式構建[J].現代教育管理,2013(10):44-47.

[3]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48.

[4]張德啟,李新鄉,陶洪,等.物理實驗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30.

理科課程論文范文第5篇

由于歷史原因, 我國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仿照蘇聯模式, 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在五十年代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工作中, 全國高校主要被調整為綜合性院校和工科院校兩大類別。綜合性院校以文理學科為主, 而工科類院校以工程學科為主, 理學學科與工程學科教育從此分道揚鑣,

但是從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軌跡看, 理學與工學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理學是人類對宇宙和世界的探索, 是從未知到已知。在理學的基礎上, 衍生出了目前各色各樣的技術科學與工程科學。對于工程科學的發展, 理學是最重要的基礎和依托。因此理科教育在工科院校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科院校要順利地開展工科科研和教學工作, 需要有良好的理科教育作為基礎和保障。理科教育工作對工科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 理科教育可進一步加強工科專業的素質教育。不管是初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重點都在不斷地偏向于素質教育。這就要求學生在接受比較深厚的工程技能訓練的同時, 還要求學生在科學素養和人文修養方面也具有比較全面的發展。而理科教育作為與工科教育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 是該項工作最好的切入點, 是科學素養和人文修養與工科教育之間最好的聯系紐帶。

其次, 理科教育促進了新的工科研究方向的產生和發展。從科學技術發展歷史的特點來看, 工程科學的發展無不是以理學研究的發展為基礎。從建國后我國新型工科專業的發展過程來看, 例如微電子、激光器件、工程物理、精細化工、復合材料等高新技術工程專業的產生和發展, 全部都與物理、化學等基礎理學研究的發展聯系緊密。

第三, 工科教育與理科教育應該相輔相成, 相互協調發展。理科教育對工科教育有相當的重要性, 反過來工科教育對理科教育也有重要的反作用。工程科學的發展和繁榮, 可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 為理科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反饋, 指引理科教學和研究工作的發展方向。

因此, 在理工科教學和研究工作中, 理科與工科應該緊密相連, 密不可分。但現實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反映出兩者的分離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 理科課程與工科課程之間的差異

1) 兩者在教學內容上存在若干脫節。理科基礎課程主要以學科內基本概念和科學問題為主要教學內容, 以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和邏輯分析能力為目的。而工科課程主要以介紹工程應用技術及其改進為目的, 是在理科知識基礎上的二次創造。在教學中會常常被學生問及理科課程內容與工程實際之間的關系。而這也是承擔理科基礎課程教學的年輕老師經??鄲赖膯栴}。學生如果不明白面向實際工程應用的課程知識需要建立于理科基礎知識之上, 部分學生就容易產生該課程與本專業無關的錯位感, 并喪失學習的興趣。

2) 兩者在教學方法上也存在明顯差異。理科課程比較重視學生的科學素養, 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科課程在介紹專業知識外, 也鼓勵學生從進行工程創造。但二者在思路的開闊性、方法的多樣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理科課程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于理論的完整性和邏輯的嚴密性, 并力求用最典型的例子勾畫出完整的學科輪廓, 而工程學科教學中經驗的重要性則更加突出。教學更加注意以工程實用為導向。

3) 兩者在學習方法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學習理科基礎課程期間, 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在于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 嚴密的邏輯推理, 以及獲取全面的基礎科學知識。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 從知識和邏輯分析能力方面為后續課程做好準備。工科課程則主要著眼于實際應用, 學生在學習工科課程時, 需要更多地依賴于從實際設計實踐中積攢經驗。

3 結合工科特色的理科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1) 擴充理科課程內容, 適當向實際應用傾斜。作為一所工科院校, 工程學科是最大的優勢和特色。在工程應用過程中積攢的實際經驗可以與理科課程內容實現有效結合。在講授理科課程時, 在適當的地方解釋知識點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授巖土體孔隙度和滲透性等知識點的過程中, 適當地引入工程中利用壓力衰減法和脈沖衰減法等方法對致密巖石的孔隙度和滲透性等參數的測定, 讓學生在學習和理解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基本概念的同時, 大大地開闊了思路, 認識到目前對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是以后實際應用工作的基礎。這種對知識點應用的解釋可以在理科基礎課程與工科課程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

2) 在教學方法上, 注意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授給學生學科的基礎知識, 是理科基礎課程的一大使命。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更加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教學方法。知識的傳授并不在于給學生生硬的灌輸, 而應該是針對知識體系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這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工科課程的學習及以后的工程實踐都有積極意義。因為工程實踐中各種標準復雜多變, 作為一名工程師也需要隨時準備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 隨時學習新的規范和標準。在理科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 對學生一生都大有裨益。

3) 課程考核方面, 力求做到科學客觀, 引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課程考核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有時課程考核甚至是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最主要因素。經常有學生反映很多課程由于不需要平時作業, 沒有課堂練習, 主要依賴于課堂的記憶和考前的復習。地學類課程很多都具有類似的特征, 有相當多的知識點需要記憶, 而考前抱佛腳是學生最常用的備考方式。這種課程考核方式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弊端, 就是此類突擊性復習往往只能形成短期記憶, 考后很快就會被忘記。甚至很多學生連自己記憶的內容是什么意思都不去追究, 只是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這種課程考核方式不利于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甚至可能給人留下理科基礎課程生硬、古板的形象, 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與工科課程的設計或課程制作相比, 傳統的課堂考察方式也更難以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 我們力求以課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去引導學生真正地掌握課堂知識。筆者在每次課末尾讓學生寫一段關于學習內容的聯想, 鼓勵學生以發散的思維去聯想與課堂內容有關的任何內容, 并以聯想內容的合理性和發散性給與分數作為平時成績, 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經過多次實踐該方法效果明顯。在期末考試時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得以大大改觀, 在解釋相關概念時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而只要學生理解正確, 解釋清楚, 不管以何種方式, 甚至以作圖的方式作答, 我們都積極鼓勵, 從考核標準的角度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 工科院校里的理科基礎課程教學工作有高度的重要性, 卻難以給與學生最直接的工程技能和成就感。因此, 在工科專業院校的理科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中, 要充分結合工科課程和理科基礎課程各自的特點, 把握自身的教學目標, 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及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角度出發, 靈活擴充教學內容, 改變教學方法, 積極地使理科課程與工科課程有機結合, 做好工科院校的理科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

摘要:工科院校的理科基礎課程對工科專業的學生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理科基礎課程與工科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方面的差異, 介紹了筆者針對以上方面的差異在改進理科基礎課程教學方面的探索。

關鍵詞:工科專業,理科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昝鋒, 王敏, 秦新強, 張顯斌, 陳瑞.提高工科學生理科知識實踐與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教育教學論壇, 2013 (16) :52-53.

[2] 陳志榮, 梁方楚, 朱靈.工科院校的理科專業建設與實踐教學環節研究.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11 (2) :2-4.

上一篇:外科護理學論文下一篇:本科管理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