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2.16±7.7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臨床癥診斷標準,病程1~9年,平均病程(6.23±2.83)年,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在入院就診后,給予常規降血糖治療,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給予不同劑量的二甲雙胍片、拜唐平、瑞格列奈、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比嗪控釋片等藥物治療,合理使用諾和靈30R和諾和銳30預混胰島素治療,在患者治療各階段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病情況,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及臨床治療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

1.3 統計方法

采集60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等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情況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取0.05。

2 結果

2.1 60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病情況分析

統計6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病情況,有45例患者的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腎病等并發癥發生,25例患者還伴隨有兩種以上并發癥發生。60例糖尿病患者中并發冠心病18例,并發急性心肌梗死4例,并發腦梗塞17例,并發高血壓17例,并發糖尿病腎病9例,并發周圍神經病變10例,并發糖尿病足4例。6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未有不良反應發生。

2.2 糖尿病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

對60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喜甜食率、吸煙率、飲酒率等明顯明顯高于其他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喜甜食、吸煙史、飲酒和運動量過少是引發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水平波動較大且病程較長,對患者的神經和血管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損傷,血管性病變往往是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的主要因素。有學者對糖尿病并發癥的致病因素分析中發現,患者肥胖、血脂水平過高、高血壓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3]。肥胖糖尿病人群皮下組織層較厚,降低了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患者的血糖水平居高不下。老年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的能力和代謝能力下降,影響了患者的脂質代謝能力和糖代謝能力,從而引發各類器官組織病變等并發癥發生[4]。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多在病程5年后發生,患者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病程的進展等都會不同程度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在該次的課題研究中,結果顯示,6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腎病等并發癥發生;糖尿病患者的伴隨有吸煙、飲酒、運動量過少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并發癥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進展會合并有多種疾病發生,以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和神經性病變為主要表現類型,其中心血管疾病也是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大量甜食攝入、吸煙、飲酒作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也進一步提高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延長了患者的治療周期,加大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5]。

因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要注重并發張的防治,積極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6]。通過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歲并發癥的表現類型及高危因素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減少的淀粉類、脂肪類食品的攝入,不吸煙,不飲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控制血脂水平和體重增長,嚴格遵守糖尿病患者食譜飲食,在有并發癥臨床癥狀表現時及時就醫治療,盡量減少并發癥對患者的器官功能的損傷,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7]。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展開,可以通過報刊、分發宣傳單、社區知識講座、口頭教育途徑,在住院部和門診設立健康咨詢臺,使患者的就診就醫過程中遵醫囑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提高院外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心理干預治療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患者的出現有暴躁、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時及時干預,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良好的心態。除此以外,臨床要重視糖尿病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的提升,通過業務知識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臨床專業知識水平,及時了解的糖尿病并發癥治療的新技術和新項目,加強各科室之間的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而提供良好的醫療診治環境,減少并發癥臨床發生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整體治療水平[8]。

綜上所述,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有效結合并發癥的防治工作,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減少淀粉類、脂肪類食品和甜食的攝入,減少吸煙和飲酒的頻率,加強室內或戶外運動,嚴格控制血糖、血脂和體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及生命體征針對性提出并發癥預防措施,有效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在有并發癥發生時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存質量。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常見類型和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該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及臨床治療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觀察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病情況及治療效果。結果 6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腎病等并發癥發生;糖尿病患者的伴隨有吸煙、飲酒、運動量過少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并發癥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加強室內或戶外運動,嚴格控制血糖,有效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并發癥,危險因素,診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趙雷,王汐,劉莉,等.關于老年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臨床診治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8):1-2.

[2] 劉祥祿.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特點研究綜述[J].中國醫藥指南,2012(31):440-442.

[3] 馮江超,張和平.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見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10(4):514-516.

[4] 何展鵬,米劍媚,羅宏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對慢性并發癥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0(3):310-311.

[5] 章海云.住院老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臨床護理要點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5):179.

[6] 劉中健.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20):228-229.

[7] 張雅琴.老年糖尿病與中青年糖尿病并發癥的比較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3):93-94.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護理對象

對象為我院從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1年內臨床中護理、年齡在45~65歲39例糖尿病患, 其中35例男性, 4例女性。

1.2 入院指導

入院初期, 我院護理人員對糖尿病人進行系統的治療護理教育, 包括飲食注意、運動指導、心理輔導、并發癥預防等多方面指導。

1.3 常規護理

(1) 飲食護理; (2) 運動指導; (3) 藥物治療; (4) 血糖監測; (5) 心理疏導。

1.4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堅持控制飲食和運動療法, 并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快速測定血糖的方法, 低血糖的預防與對策。出院前詳細記錄患者的聯系地址和電話, 發放有主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聯系電話的聯系卡, 隨時為患者解答所遇到的各種問題[1]。

2 結果

39例病患中入院時空腹血糖6.4~20.2mmol/L, 餐后2h血糖7.6~34.9mmol/L。其中初期16例男性1例女性病患視力不同程度地模糊不清, 期間3例男性病患出現視力下降, 2例男性病患出現糖尿病足的臨床癥狀。對于眼病較嚴重的2例男性病患, 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進行了白內障手術, 術后視力已有明顯改善, 但視力模糊仍然偶有出現?;加刑悄虿∽愕?例男性患者, 病情較輕的1例患者醫院采用常規治療, 每日定期換藥處理創面、消炎止疼, 并輔以中藥。經過兩個半月的持續護理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在醫生的建議下轉院進行了截肢手術, 術后情況較好, 未出現短時間內創面大幅度擴散的情況。39例患者中已用藥治療的37例患者中25例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良好, 血糖水平基本維持在6.7~11.1mmol/L左右, 食欲、精神狀態等也都穩定正常。其余12例病人因偶爾飲食控制不當, 偶有低血糖癥狀發生, 在得到醫護人員及時有效護理后并無出現嚴重后果。

3 討論

3.1 糖尿病足

臨床顯示, 發生糖尿病7年以后, 就會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數年歲已高, 手術創傷面大, 傷口很難愈合, 很容易感染和復發, 而且患者截肢后, 2年內死亡率為51%, 內對側肢體截肢率>50%, 因此, 糖尿病足病的傳統治療風險非常高, 許多患者得了此病后, 很容易喪失生活的信心。糖尿病足分為濕性、干性和混合性壞疽。護理應以控制血糖穩定為基本前提, 控制好飲食, 及時糾正低蛋白血癥和水電解質平衡的失調。重點放在創面的處理, 對于不同類型的壞疽不同處理, 根據傷口狀況進行創面切開引流、清創、消炎、止疼??梢苑弥兴幷{理臟腑、恢復體質、止血生肌、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快傷口愈合。

3.2 眼病

糖尿病可以損壞眼睛后面非常細小的血管。這種損害的醫學名稱是糖尿性視網膜病。這種病可以導致視力衰退, 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為21%~36%, 對視力影響最大。糖尿病引發的眼病常見為近視、眼瞼下垂、白內障和麻痹性斜視等。

預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最主要的一環, 患糖尿病開始就要至少每年檢查1次眼底, 以便及早發現病變和治療。病人應戒煙、戒酒,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暢, 防止便秘。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保健及眼部清潔, 平時可使用按摩的方法進行眼睛的保健, 禁止過勞、長時間看電視、看書, 也不宜做劇烈運動及潛水等活動。

3.3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意識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或餅干、面包、饅頭等食物即可緩解, 昏迷者可靜脈推注50%葡萄糖30~40m L, 意識不清者不能經口喂[2]。

4 結語

糖尿病并發癥一般不是急性病癥, 而是長期病變的結果。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疲乏無力、血壓上升、周身發脹, 腹脹便秘、頭痛頭暈、皮膚脫屑、雙足麻木、皮膚變色、視物不清等癥狀應警惕自己可能發生了糖尿病并發癥。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是控制糖尿病的重中之重。重型病例和老年患者對并發癥更應該及早預防和有效控制, 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在臨床中病發前的預防方法和病發后的相應護理措施。方法 跟蹤調查1年內本院臨床中39例糖尿病人的護理情況, 重點監測足病、眼病和低血糖的相關病況。結果 39例病患中20例眼病患者和2例糖尿病足患者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 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偶有發生的低血糖狀況也有所改善。結論 醫務人員應做好糖尿病人的關于并發癥的普及知識和相關檢測的工作, 一旦發生相關病變及早發現、適當護理、有效控制。

關鍵詞: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足,眼病,低血糖

參考文獻

[1] 王雪潔.糖尿病護理[J].中外醫療, 2008 (29) :115~116.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共有106例糖尿病患者在該院接受治療,其中57例糖尿病合并并發癥患者為觀察組,男29例,女28例,其中有心腦血管并發癥的患者38例,視網膜病變的13例,其他并發癥的6例。以49例單純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重點查看過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差異;測量兩組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檢測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動脈壓(MAP)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各指標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

1.4 統計方法

對于兩組相關數據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對兩組的數據比較結果采用t進行檢驗,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是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見表1。

2.2 高危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對所有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發現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均與糖尿病并發癥呈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究其原因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極高[2]。上文以該院單純糖尿病患者和合并其他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高危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各高危因素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3.1 高危因素分析

結果數據表1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2對所有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均與糖尿病并發癥呈正相關關系(P<0.05);兩方面分析結果提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的提高都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是糖尿病并發癥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的發病原理為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從而導致血糖升高。隨著患者年齡的長大和病程的延長,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退化也日趨嚴重,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加劇,而胰島素分泌不足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增加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另一方面患者血糖水平的提高使機體的糖代謝和脂代謝發生紊亂,從而會損害患者的各臟器器官,引發多種并發癥[4];再有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水平提高,動脈壓發生紊亂從而對腎臟造成損害,容易引發腎臟疾病[5]。此外身體質量指數過高、過度肥胖更會加劇患者胰島素分泌異常和血糖代謝異常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6]。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3.2 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措施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較好的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根據以上對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護理措施。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年齡越大、病程越長并發癥的發生率越高。護理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例資料,根據患者年齡及病程設置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于過度肥胖患者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減肥計劃。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在忍受著強烈病痛的同時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糖尿病不能治愈,恐懼治療,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7]。護理人員應認真傾聽患者心聲,理解患者的苦悶心情,耐心的安撫患者,給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例子,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可以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此外還要做好患者家人的教育工作,需要的時候家屬要多陪伴患者。

用藥護理: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終身服用大量藥物,科學掌握每種藥物使用作用的條件,合理使用藥物對病情的控制尤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牢固掌握各種藥物的治療機理及使用后的反應情況,并指導患者科學使用藥物,并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做科學的處理,還要向患者宣教相關病情知識和服藥治療知識,培養患者病情管理能力。

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對飲食要求極高,必須控制飲食,禁止攝入糖類食物。要求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病情。以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一定要教會患者合理控制飲食,制定營養均衡的飲食計劃,而不是盲目節食。

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狀況及一些日常的健康常識能夠更有效的促進治療,堅定患者的治療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誡患者一些日常注意事項,并教授一些有益于病情緩解的和對糖尿病控制有益行為、做法,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識。

運動護理:科學的運動能夠有效的促進代謝,平衡血糖水平和平均動脈壓,促進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激發患者的運動意識和潛能,幫助患者制定符合自身的運動計劃,并長期堅持,可以是散步也可以是跑步,或是其他的運動方式。

綜上所述,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都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平衡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動脈壓、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與護理方法 。方法 以該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有并發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探究這些因素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性,并根據研究結果探究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方法。結果 兩組患者在各項指標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都會對糖尿病并發癥造成影響,有效的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糖尿病,并發癥,高危因素

參考文獻

[1] 李惠,佟麗芳,鄭福偉,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4:1643-1645.

[2] 李偉芳.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的相關研究[J].鄭州大學,2015.

[3] 湯世國,譚興容.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4):4076-4078.

[4] 姚瀚鑫.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患者血清、尿液微量元素變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

[5] 劉潔,王戰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腎臟損害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3.

[6] 楊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心腦血管并發癥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2):1593-1595.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該院住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 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明確合并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34 例,男性19例,女性15 例,年齡在65~78 歲,平均年齡(70.4±3.2)歲,病程時間1~12 年,平均病程(4.3±0.5)年,慢性并發癥種類泌尿系統感染9 例,腦血管病變11 例,原發性高血壓12 例,神經病變10 例,心血管病變11 例,糖尿病腎病9;觀察組患者34 例,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齡在65 歲~75 歲,平均年齡(70.9±4.5)歲,病程時間1年~10 年,平均病程(4.5±1.2)年,慢性并發癥種類泌尿系統感染8 例,腦血管病變10 例,原發性高血壓13 例,神經病變10 例,心血管病變12 例,糖尿病腎病10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實驗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該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過我院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核;診斷為糖尿病,并明確存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無精神系統疾病;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機制、免疫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糖尿病病情及慢性并發癥給予常規臨床對癥治療。 其中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基礎護理措施,即臨床II級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掌握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并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干預,通過分發健康宣傳冊、播放視頻等形式向患者宣傳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相關知識,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注意事項及治療原則;神經病變護理當患者發生這類病變時,護理干預以理療和按摩為主,同時可選擇性服用止痛藥,改善患者血液循環系統,對下肢癱瘓患者應協助生活護理,保持其日常衛生;糖尿病腎病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血糖情況,積極控制血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血糖,減輕患者腎小球三高狀態,延緩其病情的發展。還應控制患者飲食,血液透析前應攝入低蛋白食物;糖尿病合并眼病護理對這類患者的護理也是控制其血糖。 當患者出現眼不能閉合等情況時,應該注意對眼睛的保護,可使用抗生素涂抹眼睛,也可佩戴眼罩;糖尿病足護理每天檢查患者雙足,觀察足部皮膚溫度和顏色的改變,并仔細評估患者足部是否有麻木和刺痛感,應幫助患者保持足部潔凈,應堅持每天用溫水洗腳,并用潔凈毛巾進行擦洗,避免引起皮膚潰爛。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估標準:顯效,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發癥病情恢復較好,血糖基本控制,慢性并發癥消失;有效,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復良好,血糖明顯得到控制,但仍需藥物輔助控制, 慢性并發癥病情穩定或恢復良好;無效: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慢性并發癥仍存在或存在進一步發展趨勢。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生活質量采用卡氏百分法評估, 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采用調查問卷采集, 其中護理滿意度采集對象為患者,主要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護理精細程度、護理效果、主觀印象等,治療依從性采集對象為醫護人員,包括患者服藥依從、護理依從、行為依從、生活飲食依從等方面,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IBM SPSS 19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住院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結果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并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2.2 兩組住院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統計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可知,觀察組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3 討論

該組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實驗回顧分析可知,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較低,缺乏針對性的血糖控制意識,并且易因疾病產生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4], 而當住院老年患者并發慢性并發癥時往往會導致患者心理情緒進一步惡化,并且患者易盲目就醫,輕信不良廣告導致治療依從性降低。 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除了高血糖外,還容易有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的高血脂,易導致血管粥樣硬化,使心腦血管栓塞、病變,輕則引起高血壓、心率不齊,重則發生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引起的死亡率極高,占糖尿病患者總死亡率超過一半。 該組研究通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 旨在通過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程度,降低不良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5]響。 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慢性并發癥的護理干預措施,耐心、細致的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施行強化神經病變、眼病、腎病等并發癥的專項護理,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并且與常規治療手段雙管齊下,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及慢性并發癥治療效果[6]。 對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發癥施行綜合護理干預還可另患者感受到糖尿病護理的專業性,提高患者對治愈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7]。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并發癥住院患者施行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8],并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該院住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明確合并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僅接受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5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并發癥住院患者施行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并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110 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選取時間為2012 年3 月—2014 年7 月, 所有產婦經臨床診斷, 妊娠前均未患糖尿病, 將其隨機分為兩組, 一組為對照組 (55 例) ;另一組為觀察組 (55 例) 。 對照組:年齡范圍22~38 歲。 平均年齡 (30.27±2.16) 歲, 孕周37~42 周, 平均孕周 (39.16±1.35) 周。 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1 例, 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4 例;初產婦42例, 經產婦13 例。 觀察組:年齡范圍23~38 歲。 平均年齡 (30.87±2.79) 歲, 孕周38~42 周, 平均孕周 (39.77±1.82) 周。 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2 例, 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3 例;初產婦43 例, 經產婦12 例。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各項基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產前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產前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

心理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往往容易情緒不穩定, 由于對胎兒的擔心, 導致心理壓力倍增, 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予以產婦勸慰, 加強與產婦之間的溝通, 將妊娠期糖尿病有關的醫學知識向產婦介紹, 告知產婦只要以積極的態度堅持治療, 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改變產婦錯誤的觀念, 堅定其對抗疾病的信心。

日常飲食干預:向專業的營養師咨詢產婦治療期間的營養控制方法, 進行個性化的營養指導, 控制產婦體重增長在8~12 kg范圍內, 將產婦餐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 每天供給總熱量控制在30~35 kcal/kg、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質20%、脂肪20%~30%。為防止夜間出現低血糖, 睡前須進食一次。

藥物治療干預:指導產婦自我監測血糖, 將空腹血糖控制在<5.6 mmol/L,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 mmol/L, 對于血糖一直處于高水平的產婦, 可采用胰島素控制其血糖, 于餐前30 min進行皮下注射, 用量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調節。

運動干預:鼓勵產婦盡可能地參與運動, 如飯后散步、做一些基本家務等, 有利于控制產婦體重和血壓, 控制好運動時間, 防止產婦過于疲勞, 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在產婦運動期間, 護理人員全程陪護, 以防突然出現低血糖現象。

健康教育干預:向產婦介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增強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 為日后的護理奠定基礎, 用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為產婦進行講解, 如告知產婦控制飲食的重要性, 為保證食物中的含糖量, 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食物, 告知產婦低血糖的危害以及基本癥狀, 以便產婦能夠對低血糖現象及時發覺并控制。

1.3 觀察指標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經過護理后, 觀察其出現的并發癥現象, 并將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計方法

全文所有數據經審核無誤后, 均采用SPSS20.0 軟件處理,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 用 (%) 表示, 采用 χ2檢驗;當P<0.05 時, 表示兩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其中并發癥類型包括妊高壓、巨大兒、感染和早產, 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 (P<0.05) , 見表1。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并發癥較多, 由于其在妊娠期出現糖代謝異常, 容易導致其血管出現廣泛病變, 據統計,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出現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是正常孕婦的3~4 倍[2]。 而且, 高血糖引起的尿糖升高, 容易引起產婦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孕婦的高血糖會導致胎兒血糖升高, 胎兒的代謝異?,F象會導致其軀干過度發育成為巨大兒。 而且, 血糖升高還會導致胎兒發育出現異常, 導致胎兒出現流產或早產現象[3]。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且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確, 因此需要對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診斷和篩查, 以便于盡早處理。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而且空腹血糖處于正常水平, 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常規葡萄糖篩查試驗。 與此同時, 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度, 能夠有效預防產婦并發癥發生,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

護理干預措施中, 通過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耐心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 能夠消除產婦的顧慮, 幫助產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 心理護理干預必須貫穿于產婦護理始終, 科學地解決產婦的心理問題, 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產婦疏導不良情緒, 讓產婦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防止其出現焦慮、抑郁等狀況;通過為產婦提供理想的飲食控制, 可維持產婦妊娠所需的熱量以及營養, 而且餐后能夠對產婦血糖進行控制, 防止血糖過高現象, 飲食合理標準既是保證產婦和胎兒必需營養的措施, 而且能夠維持產婦血糖處于正常水平, 預防酮癥的發生;通過藥物治療能夠緩解產婦病情, 對產婦血糖進行有效控制;通過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能夠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視, 讓產婦及其家屬認識到控制血糖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同時能夠減輕孕婦的心理負擔[5]。

該次研究中,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取得顯著效, 明顯降低了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 僅為10.91%, 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 (P<0.05) 。

護理干預措施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產前護理, 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 適合臨床推廣。

摘要: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護理干預對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妊娠期糖尿病產婦110例,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 (55例) 和觀察組 (55例) , 其中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產婦和對照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0.91%和29.0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前采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產前護理,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余裕.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J].中外醫療, 2013, 32 (33) :144.

[2] 吳春花.產前檢查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 2013, 21 (8) :431.

[3] 黃志芳, 尤云花, 余麗娜.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 2013, 10 (9) :94.

[4] 肖裕紅.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 (14) :1966-1967.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下一篇:老年糖尿病護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