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

2023-09-24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1篇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形式主要表現為:一是第三方支付平臺, 如支付寶、網易寶等, 是以網絡為依托, 在電子商務交易雙方間作為第三方提供資金保管、支付清算和信用擔保服務的平臺。截至目前, 我國共有223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二是網絡貸款模式, 即P2P, 包括網絡貸款公司以及網絡貸款中介, 前者直接向消費者融通資金, 后者則主要起中介作用。據不完全統計, 2012年, 網絡貸款公司已超過300家, 交易額超過200億元。

2012年, 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高達8.1萬億元, 同比增長27.9%。作為電子商務交易主要結算手段的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以及新興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分別達到了3.7萬億元和1511億元, 而用途更為廣泛的網銀交易規模更是達到了約900萬億元。隨著國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以往由銀行壟斷的信貸、理財等金融服務也在和互聯網結合后以新的形態出現, 參與其中的互聯網企業、銀行和網絡金融公司正自主創新、相互博弈, 共同塑造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圈。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逐漸顯現

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同時, 互聯網金融風險也逐漸凸顯出來。除了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金融機構常有的風險外, 互聯網金融目前還會出現一些新的風險:

一是系統安全性風險。將金融與互聯網綁定在一起, 風險問題也變得不可小覷。開放式的網絡通訊系統, 不完善的密鑰管理及加密技術, 以及計算機病毒、電腦黑客攻擊、網絡金融詐騙等, 極易引起交易主體的資金損失?;ヂ摼W金融本身就是以技術為支撐, 如果技術不過關, 網貸平臺遭攻擊, 那么, 互聯網金融的資金安全和正常運作就會受到影響。

二是監管缺失帶來的安全風險。在現有互聯網金融產品中, 主要模式是“傳統金融產品+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從2010年開始被納入央行的監管之下, 由央行支付結算司負責監管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作為行業自律性組織。相比之下, P2P的商業模式與監管政策都未定型, 模式的選擇決定企業未來的生死。在P2P行業中, 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有陸金所、拍拍貸和宜信的模式。因此, 真正容易帶來金融風險的是P2P。正是監管的缺失, P2P行業一直在困惑和質疑中發展。目前國內的P2P貸款平臺則仍游離于監管之外。由于未被納入監管體系, 國內眾多的P2P公司缺乏監管主體, 只能通過行業自律進行約束, 致使行業素質參差不齊, 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憂。

三是信息安全風險?;ヂ摼W金融的快速發展, 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突破了時空限制, 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2012年我國有84.8%的網民遇到過網絡信息安全事件, 高達4.56億人次, 包括個人資料泄露、遭遇釣魚網站、網購支付不安全等。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主體無法現場確認各方合法身份, 交易信息由互聯網傳輸, 無法進行傳統的蓋章和簽字, 由此產生個人信息可能被非法盜取、篡改的風險。加之目前很多交易平臺并沒有在“傳、存、使用、銷毀”等環節上建立保護個人隱私的完整機制, 這大大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三、有效防范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對策

1. 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保證互聯網金融系統安全。

網絡系統的可控關系到國家安全, 在國外企業主導的現有市場, 需要建立嚴格的審查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 政府應該對國產廠商自主可控的網絡信息系統加大支持力度。同時, 在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網絡數據流動中, 一定要有相關的法律作保障。

2. 構建有效統一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促進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

互聯網金融市場代表著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發展方向, 各國金融機構都在努力擴展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然而, 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巨大風險又使監管者無法任由互聯網金融無限創新, 監管者面臨著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兩難選擇。鑒于互聯網金融的復雜性, 傳統的分業監管模式已無法滿足監管需求, 應協調分業與混合兩種監管模式, 實現綜合監管。一方面, 要重新梳理各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 在此基礎上明確相應企業、相應業務的監管部門, 明確監管主體。另一方面, 要根據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領域, 建立以監管主體為主, 相關金融、信息、商務等部門為輔的監管體系, 打造互聯網金融統一數據平臺, 明確監管分工及合作機制。

3. 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 規范互聯網金融業務。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2篇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簡介

目前, 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尚沒有統一的界定, 但是要有效控制和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就應該科學判斷互聯網金融特性?;ヂ摼W金融作為各項金融活動的組合, 是指金融組織或者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這一媒介, 依賴于網絡信息技術, 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或者金融產品?;ヂ摼W金融作為一項新型業態, 它結合了互聯網和傳統金融的優勢, 在金融業務開展中堅持分享、協作、普惠、平等以及開放等特點, 不斷拓寬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參與面, 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擴大規模效應等。當前, 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包括Q幣、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眾安在線、余額寶等理財類貨幣、眾籌、紅嶺創投、拍拍貸以及阿里小貸等融資類貨幣以及快錢支付、財付通以及支付寶等支付類等, 金融服務和產品已涉及傳統金融業務核心。所謂的互聯網金融風險, 就是指互聯網金融業務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不可控和不確定性因素, 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與傳統金融風險不同, 互聯網金融風險既包括金融風險, 又包括互聯網風險, 因而互聯網風險有著多變性、復雜性等諸多特點。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 我國互聯網金融就開始了第一輪的發展, 網上保險、網上銀行以及網上證券等互聯網金融形勢相繼產生并發展。到了21世紀, 信息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云計算、移動互聯、社交網絡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被廣泛接受和應用, 我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網聯網金融有著傳統金融不具備的顯著特點, 包括低成本、互動透明化、移動化、開放性以及即時性等, 有利于進一步合理配置金融資源, 提高金融交易的成功率。

三、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風險

與傳統金融相比, 互聯網金融有著自身所特有的風險, 而且風險類型較為復雜, 這進一步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目前互聯網金融氛分為以下幾種:

1. 法律風險。

當前, 我國缺乏有關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專門法律, 法制觀念淡薄。在現行法律條文中, 尚沒有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專門立法, 所以金融互聯網產品隨時可能遭受“非法集資”以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風險。同時, 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難以通過法律程序得到捍衛和保護。

2. 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所使用的是開放式的網絡通信系統, 然后隨著如今網絡技術大力發展, 越來越多的不可預測因素很容易發生, 所以互聯網金融較易受到外界網絡黑客和計算機病毒的侵害和攻擊。所以, 互聯網金融中常見的風險包括信息技術風險。

3. 道德風險。

當前, 我國互聯網金融資金尚缺乏完善的第三方存管制度, P2P網絡平臺表現得尤為突出, 這就導致投資者的投資資金長期保留在平臺賬戶, 如果沒有健全的外部監管進行有效的制約, 那么資金挪用的情況就會層出不窮, 嚴重的還會攜款外逃, 給金融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4. 經營風險。

目前, 互聯網金融缺乏完善的內控制度, 經營風險發生的概率較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為了開拓業務, 增加盈利, 不加思考的選擇風險較高的交易類型, 不對客戶身份進行有效識別, 交易記錄不完整, 未對交易情況進行系統、綜合的分析, 給不法交易者提供了可能。同時, 還有一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機制, 內部管理較為渙散。

5. 信用風險。

與傳統金融不同, 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雙方不需要面對面的交易, 他們只需通過網絡, 即可進行虛擬性交易, 因而對方的信用狀況、交易過程、交易的真實性以及彼此身份等難以進行準確的核實和確認, 加劇了信息的不對稱, 增加了雙方的信用風險。同時, 互聯網金融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主要包括信息透明度低、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以及信息不對稱等, 普通民眾對互聯網金融了解甚少, 互聯網監管手段、監管模式等難以滿足金融創新的需要, 政府未及時出臺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優惠政策, 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 這些因素都加劇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不確定性。

四、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政策建議

消費者在金融消費中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 履行一定的職責, 消費者、行業以及監管部門之間要加強交流與合作, 共同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 現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如下:

1. 進一步完善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

要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立法程序, 出臺有關禁止利用計算機犯罪、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以及電子交易的合法性等方面的法律規范, 加強電子憑證以及數字簽名的有效性, 進一步明確互聯網金融業務交易主體的職責和權利。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 嚴厲打擊互聯網犯罪, 明確風險承擔責任。同時, 要在互聯網金融中形成公平交易的氛圍, 明確規定交易主體責任、切實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及時保存電子信息憑證、有效識別數字簽名, 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要及時出臺針對互聯網融資服務的法律規范, 對網絡借貸的相關事項進行規定,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

2. 促進互聯網金融監管合作。

目前,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混業趨勢越來越明顯, 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 協調好混合和分業兩種監管模式之間的關系, 綜合監管互聯網金融風險。工信部以及一行三會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 建立起完善的部際會商協調機制, 加強監管效力, 為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奠定堅實的基礎。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大創新力度, 實現“機構監管型”向“功能監管型”的轉變, 將互聯網金融信息平臺、互聯網理財服務以及互聯網信用中介等監管及時納入現有的監管體系中, 加強對客戶信息和金融交易安全性的監管。此外, 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強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 推動統一的監管標準的及時出臺, 在國際范圍內加強交流和溝通, 切實提高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水平。

3. 出臺促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是互聯網金融產業, 所以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產業, 加大調查研究力度, 及時出臺推動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和政策, 引導和約束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 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同時, 相關部門要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 協調好互聯網金融與移動互聯、大數據以及物流行業的發展, 加強行業管理, 加大人才培訓力度, 健全相關法律規范, 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 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4. 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

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 不斷健全和完善金融業技術標準, 加強金融系統內部各機構的協調性, 及時預防和化解各類經營風險, 而且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借鑒并引進國際計算機網絡安全新規范和新標準, 與國際社會接軌。同時, 要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 積極開拓業務, 推動共享型互聯網金融數據庫的建立和發展, 加強對業務流程的有效監管。在軟硬件建設方面, 要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 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提升智能卡技術、數據加密技術以及防火墻技術等, 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 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

5. 建立并完善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消費權益保護機制。

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的范圍較廣, 部分消費者不了解金融知識, 缺乏風險意識和權益保護意識。由此可見, 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 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金融提供方要加強內部管理, 優化服務, 增強技術安全, 對風險進行有效提示, 保證交易安全, 保持投訴渠道的暢通。同時, 明確劃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管理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以便更好的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及時化解金融風險。

6. 強化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管理。

12月3日,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與75家機構一道, 共同組建了互聯網金融企業專業委員會, 頒布并實施了《互聯網金融自律公約》和《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章程》。進一步加強了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有利于推動互聯網金融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同時, 還建立并完善了自律機制, 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 能有效的識別客戶身份, 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及時化解經營風險, 為建立有序、公平、健康的互聯網金融競爭秩序奠定了基礎。

五、總結

眾所周知, 互聯網金融有著諸多好處, 但是隨著互聯網行業日益發展, 越來越多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企業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 采取合理措施預防互聯網金融風險發生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事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互聯網金融逐漸興起并得到發展。顧名思義, 互聯網金融就是指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突出優勢, 從而開展起來的金融服務或者資金融通的創新金融, 它實現了互聯網與傳統金融行業的有機結合, 正作為新生力量不斷發展和壯大起來。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 互聯網金融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操作起來更為復雜。本文討論并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并就其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探索, 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 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1]張行.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險及其防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4 (04)

[2]殷鳳, 萬家明.爆發式增長的互聯網金融:現狀與展望[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04)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3篇

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或金融組織以網絡信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為支撐, 利用互聯網作為金融產品、服務和信息的業務媒介, 對金融業務相關流程進行重組, 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ヂ摼W金融通過對市場、用戶、產品、價值鏈的逐步重構, 正在改變傳統金融經營模式。余額寶、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已經打破了只有傳統金融才能吸收存款的界限??梢?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特點與風險

(一)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既具有互聯網高度開放性及兼容性特點, 又具有金融業的特點。首先, 互聯網金融具有開放、平等、互動、合作的網絡特點, 網絡效應顯著?;ヂ摼W金融利用互聯網開放、互動平臺, 通過標準化的服務和合同, 形成互聯網金融產品效用隨用戶數量增加而非線性增加的消費者規模經濟。其次, 互聯網金融具有金融業的特點?;ヂ摼W金融業務雖已經營信息化, 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核心仍然是提供金融功能, 包括支付清算、再分配資源和風險分散等。最后, 互聯網金融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輕資產”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

(二)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具有雙重性, 既要面臨傳統金融的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 又要面臨由于對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金融的跨界經營、業務活動的“虛擬性”以及法律與監管的缺失等所帶來的隱性風險。大致看來,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主要有:網絡技術風險、操作性風險和虛擬性風險。

1. 網絡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運作, 互聯網金融活動的交易信息完全通過網絡傳輸, 然而, 由于網絡及計算機自身缺陷或技術不成熟, 病毒、黑客等可能導致網絡軟硬件癱瘓、信息泄露或被篡改, 這嚴重威脅到互聯網支付密鑰的技術管理以及TCP/IP協議的安全性, 致使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信息或資金被非法盜取、篡改以及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金融、傳媒、支付類網站成為仿冒重點目標。

2. 操作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活動的高技術性帶來操作性風險。大數據經營、操作主體變換、互聯網金融賬戶授權使用、操作流程設計對網絡系統依賴、真假電子貨幣識別, 以及黑客入侵互聯網金融機構放置邏輯炸彈、修改服務程序等致使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性風險無處不在。而且由于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設備, 互聯網金融機構使用外部技術支持來降低營運成本, 從而使金融機構無法提供高質量虛擬服務, 也可能引發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

3. 虛擬性風險。

互聯網的“虛擬性”使互聯網金融業務交易者身份、傳遞信息的真偽難以辨別、互聯網金融活動信息不對稱, 這一方面可能會使互聯網金融業務中交易者利用虛假身份信息進行網絡洗錢、網絡欺詐等犯罪行為;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互聯網金融平臺難以對在資金周轉過程中的沉淀資金實施有效的監管, 引發支付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對策

互聯網金融是新時代金融創新的方向, 它不僅使傳統金融模式和運行結構發生巨大的變革, 也使當代金融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 這需要健全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配套技術、操作流程、監管準則和政策措施, 以提高其防范風險的能力。

(一) 完善互聯網技術, 構建互聯網金融運行安全體系

互聯網技術是互聯網金融運行安全的基礎。加強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技術, 不斷完善操作系統安全技術、防火墻技術、虛擬專用網技術、入侵檢測技術以及金融信息、數據的安全防范技術等, 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安全防護體系。

(二) 規范互聯網金融操作流程, 構筑操作性風險管理體系

規避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需要嚴格規范互聯網金融操作流程, 不僅要建立互聯網信息技術風險評估、管理、預警機制, 還要從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兩個層面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進行標準化管理,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流程的規范管理, 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的防范機制。

(三) 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監測, 完善業務管理風險動態監管機制

建立健全統一標準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監管體系, 營造權責分明、法理明確的互聯網金融環境。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中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 立完善的網絡融資統計監測指標體系, 并嚴格新業務開展報備和審查制度;改造業務開展流程, 優化信息管理手段, 不斷規范和改進互聯網金融平臺企業的風險管理操作, 推行基于大數據全程追蹤和預警的業務管理風險控制方法。

(四) 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加快征信體系建設, 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機制

完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章程》、《互聯網金融自律公約》等互聯網金融公約準則, 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企業自律機制。同時, 還應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安全教育, 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明確風險分配和責任承擔, 保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

參考文獻

[1]郭紋廷, 王文峰.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防范——基于相關利益主體的視角.當代經濟研究, 2015年第2期.

[2]張晶.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潛在風險與應對之策.《經濟問題探索》, 2014年第4期.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4篇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而形成的資金融通活動的一種新業金融形式,它既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又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交易,具有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透明度高、支付便捷和信息處理效率高等優勢。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90 年代,在傳統業務網絡化的趨勢下,網絡平臺服務在金融實體組織中開展實施,如網上證券、銀行;21世紀以來,隨著大數據、搜索引擎、云計算等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業、金融業與電子商務三者間的交叉業務更加頻繁,“互聯網金融”得以誕生?;ヂ摼W金融內在體現出普惠金融的理念,具有包容性,合乎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鼓勵金融創新、普惠金融的主要思想。一般來說,互聯網金融共有4種形態。第一種是互聯網支付,如支付寶;第二種是互聯網借貸,如P2P網貸;第三種是互聯網融資,如眾籌的互聯網股權融資模式;第四種是互聯網投資,如余額寶。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已成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

二、互聯網金融特殊風險分析

雖然互聯網金融對解決小微企業貸款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從金融穩定的角度分析,由于互聯網金融虛擬化的特點,使其在運行過程中具有多網交織的特殊性風險。據Klafft表明,在互聯網金融條件下,鑒于貸款人經驗不足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因而相對于傳統業務,互聯網金融資金交易風險高得多。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范圍的不斷擴大,及新的商業模式、金融工具的推廣,傳統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也明顯滯后。2006年6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在欠缺約束的環境下,一些市場創新產品,如網上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其發展將會具有可能的風險。因此我們應當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實施管理?!币韵率腔ヂ摼W金融風險主要存在的三個方面。

(一)系統性技術風險

鑒于互聯網金融是以發達的網絡技術為條件,其風險的控制需要通過計算機程序來完成。如果在互聯網金融的技術研發、使用與創新上,缺少專業的相關配套的技術標準與技術規范,就會存在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隱患。密鑰管理以及加密技術不完善,TCP/IP協議的安全性差、病毒容易擴散等風險特征,外加互聯網傳速故障、黑客攻擊、互聯網病毒等,使互聯網計算機系統面臨癱瘓,用戶信息數據泄露,引起交易主體資金的缺失,從而出現贖回擠兌風波,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2013年,賽門鐵克的《揭露金融木馬的世界》表明,網銀木馬在2012 年襲擊了約600 家金融機構,跨越亞洲、歐洲與北美,具有超強的精確性與高度的復雜性。又如2012 年,我國最大的程序員網CSDN的600 萬個人信息與郵箱密碼被黑客公開泄露。技術風險很可能由于“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整個金融系統出現系統性風險,從而金融體系面臨崩潰。同時,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設備稀缺,這對我國互聯網金融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二)業務風險

首先是操作風險。一方面是交易主體操作不當,可能由于其對業務的操作規范與流程不熟練,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損失;另一方面來自計算機的安全系統,包括互聯網金融賬戶的使用授權、風險管理系統等計算機系統本身的缺陷。其次是市場風險。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互聯網金融面臨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不正?,F象,可能引發市場風險。一是,虛擬性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十分突出。網絡在線發生的金融活動,提高了信用評估、確認交易主體身份等的信息不對稱性。二是,由于不對稱的信息,“劣幣驅逐良幣”的不正常情況可能會在互聯網金融市場出現。當下,征信體系在我國并不完善,由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導致交易主體資金缺失的情況時有發生,金融市場秩序十分紊亂。

(三)法律風險

目前,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處于初級階段,對于互聯網金融提供的創新性金融產品,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并不完善。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主體可能為了自身利益進行違規操作,造成資源配置不充分,損害他人利益;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的相對滯后,與日趨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業不相適應,已經制定實施的傳統金融法律如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等缺少對互聯網金融的具體約束,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特殊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構建互聯網的金融安全體系

互聯網是金融由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客觀基礎,如果互聯網金融的計算機網絡系統遭遇攻擊,用戶資金的缺失是首先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改善互聯網的運行條件,構建與完善互聯網的金融安全體系,保證互聯網的金融系統穩定。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研發互聯網金融管理信息系統的力度,形成預警、控制與糾正機制,實現金融機構高度信息化。另一方面,在現有競爭市場,應當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與審查機制,建立互聯網金融市場分級預警機制和創新數字化非現場監管手段,推進社會信用評估體系建設。

(二)健全互聯網的金融業務管理

一是強化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將互聯網金融納入我國金融管理機構管理范圍之內。由于互聯網金融具有紛繁性,商業銀行傳統的分業管理模式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管理不再適用,必須促進分業管理與混業管理兩種監管模式相結合,實行綜合管理。二是推進行業自律。通過建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中介機構組織,制定統一的行業公約與標準來監管,通過統一的風險指標進行定期的統計與審計,同時完善定期財務報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三是加強投資人風險教育。通過對相關互聯網金融理論以及相關理財知識的推廣與普及,提高投資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引導投資人做出理性與合理的投資。

(三)加強互聯網的金融風險體系

一是完善征信系統。對于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我國目前征信體系的不完善,將會阻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征信系統不健全,無法管理借款人,會致使互聯網金融網絡平臺的壞賬率升高,甚至導致由“三角債務”關系引發的信用風險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征信體系的完善與建設,使信息公開透明,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二是推行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非結構化數據居多,我們應當把眾多的非結構性數據與結構型數據進行統一整理,對數據進行風險層級劃分,使數據轉化成風險預警信號,從而給企業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當下,互聯網金融特殊風險的探討與防范研究刻不容緩。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第三方支付、P2P貸款、眾籌融資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已成為金融業發展的最新潮流?;ヂ摼W金融的興起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如系統性安全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等特殊風險。我們應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防范,使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形成互補關系,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特殊風險,防范措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浦.關注互聯網金融三大風險[J].中國金融家.2014(9)

[2]劉越.互聯網金融:緣起、風險及其監管[J].社會科學研究.2014(3)

[3]雷曜.換聯網金融的創新與風險[J].中國改革.2013(5)

[4]張玉喜.網絡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5篇

互聯網金融指的是傳統的金融行業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進行的深度新型合作,金融行業利用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及現有的信息通信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及投資等多種綜合性的金融新型業務模式?;ヂ摼W金融不僅僅是字面意思所表述的互聯網跟金融行業之間相互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資金安全、移動等所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使用者所熟悉并且能夠接受以后(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順其自然的為適應新產生的需求而催生出的新模式及新的業務。并且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的互聯網體系所具有的特點,形成具有功能化的金融業態體系。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1997年,我國的招商銀行作為第一家中國銀行推出了網絡銀行,從此我國網絡金融得到了迅速發展,一直發展到2002年我國已經開通并且使用網絡銀行的金融機構遠超過30%。在2001~2012年,我國的傳統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技術的背景下,不斷的創新自身原有的業務模式,積極借助互聯網所獨有的優勢條件,向客戶提供服務,例如開戶、賬戶查詢、資金轉賬、信用貸款以及國際業務等傳統服務項目。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優秀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代表,他們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互聯網技術的先天優勢,發展互聯網金融。從此刻開始,由于龍頭企業的帶領,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完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時代發展的產物:互聯網金融。

從互聯網金融技術角度分析,主要分為兩大類風險:第一,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風險,包括安全類風險,技術性風險;第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風險,包括操作類風險、信譽類風險和法律風險。與傳統的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業務及風險的控制要完全依賴計算機或其他移動設備的軟硬件配置來進行運營,部分互聯網企業內部職工為了一己私利從而泄露客戶數據從而導致欺詐風險的升高。對于傳統金融來說,這種安全風險有可能帶來的損失是小范圍的,不會造成系統性的威脅,而如果發生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則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的癱瘓,無法正常運營,屬于系統性風險。

在信用方面,互聯網金融也面臨很大的挑戰與風險。網絡金融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其具有虛擬性,處于這種虛擬性的交易模式下,傳統的金融機構跟客戶之間并不能夠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大多數條件下很難驗證交易雙方當事人的身份以及身份的真實性,因此就會無法避免地會產生相對應的信用風險。如果信用出現問題,則相對應的互聯網機構則會被客戶失去信心,從而損害長期以來,機構與客戶之間所建立的關系,影響資金來源和繼續發展下去的動力。

在市場方面,由于信息傳播問題,互聯網信息可能造成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金融機構在給用戶提供信息時,不夠準確,不夠及時,就會出現市場的欺詐行為,造成各種不同的經濟損失,由于信息造成的問題,對互聯網金融以后的發展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目前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防范措施

目前,為了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國家、行業、企業、個人,都應該學會防范措施,完善網絡系統的建設,加強互聯網系統的安全法律法規的了解。有關部門對涉及的各個行業進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對個人進行嚴厲的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盡可能的彌補互聯網虛擬性所帶來的危險。

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如《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網上證券委托管理暫行方法》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出現,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但是由于我國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建設還處于初始階段,法律法規所涉及方面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

不僅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互聯網的安全體系更需要關注,只有構建健全安全的互聯網金融體系,能夠提高系統運行和服務體系的安全。保證計算機系統的防火墻,加密措施不斷的進步升級,增強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從網絡系統方面,保護金融數據避免被竊取或者被損壞或丟失,杜絕金融危險的發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澎湃發展,給傳統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方向?;ヂ摼W思維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行業進行結合,顛覆了舊的金融服務模式,給傳統的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金融業的變化與我國整體金融生態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但是其迅速發展帶來的風險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互聯網金融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國家政府的相關部門出臺更加嚴密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對互聯網金融的各種產品進行監督管理。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在不斷發展擴張,金融行業也在不斷改革,兩者相互結合,發展出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特點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高的透明性,迅捷的協調性,無與倫比的便捷性?;ヂ摼W金融以“高鐵般的速度”在我們偉大祖國的金融行業里迅猛發展,并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發展著。但是,由于互聯網所具有的特有性質,互聯網金融在現有的狀態下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和不可控性。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重視互聯網金融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對互聯網金融做到切實有效地風險管理,完善現有的監管模式已經變成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模式

參考文獻

[1]鄭燕.網上銀行風險及管理對策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6).

[2]李琳娜.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8-15.

[3]曾俊俊.我國網絡金融風險的方法措施探究[J].金融視線,2014(7).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第6篇

當今社會網絡技術突飛猛進, 虛擬的互聯網中平等和分享等特性日益融入我國的金融行業, 互聯網消費金融應運而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互聯網消費金融逐漸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然而, 在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過程中, 還存在著一些金融風險, 對人們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深入分析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 探索防范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規范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 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是當今時代值得探討的重大課題。

2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概念及模式

互聯網消費金融, 指的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 向個人或家庭等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務。也指互聯網中與金融有關的全部消費活動, 包括理財、信貸和資產管理等。

當前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主要包括電商平臺模式、信用卡模式和P2P模式等。電商平臺模式是電子商務公司依托自有平臺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業務, 如淘寶向消費者提供“花唄”。這些業務的具有不大的接待借貸依據通常是消費者在平臺的消費依據和信用等。電商平臺黏性較大, 在信息用方式幫助下更多消費者會超前消費。在信用卡模式中, 消費者可以通過信用卡進行消費結算。消費者可以透支或者是進行分期付款。在P2P平臺模式中, 大多提供的是無抵押擔保小額信貸, 消費者先獲得平臺的籌資, 然后進行消費。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不同。首先, 其服務性更強, 對消費者的體驗更加重視。其次, 與傳統消費金融相比較而言, 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范圍更加廣泛, 普惠性更大。再次, 目前互聯網技術平臺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基礎, 互聯網消費金融可以根據自身的性質劃分消費者群體, 并從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實際出發, 有針對性地開發信貸產品。

3 互聯網消費金融存在的風險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

其一, 技術風險是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的巨大風險?;ヂ摼W消費金融依托技術平臺開展業務, 在信用過程中頻繁地使用網絡信息和網絡技術手段, 極易發生技術風險。技術風險一方面會危害互聯網平臺的網絡安全體系, 另一方面會影響大數據分析, 還會對消費者資源庫的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其二, 市場風險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必須引起重視的風險?;ヂ摼W消費金融借助互聯網平臺, 相對于傳統即溶企業而言, 準入門檻低, 因而許多電子商務企業小型借貸企業及P2P企業都應運而生。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混亂的狀況難以避免, 如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定價不合理, 違規操作和產品陳舊等, 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改善, 互聯網消費金融極易產生動蕩,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公信力下降, 產生極大的市場風險。

其三, 互聯網消費金融存在著信息用風險。通?;ヂ摼W消費金融為消費者提供的是非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 通過互聯網進行審核的時間周期短, 難以全面地對消費者信用進行考核, 并且在貸款后難以全程進行跟蹤。盡管互聯網金融每筆業務金額不大, 然而在資產擔保缺乏的情況下, 若是信用風險集中爆發, 必將對金融市場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4 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其一, 降低互聯網消費金融技術風險。一是建立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防御體系, 防范黑客侵入。對計算機、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加強維護, 防止遭受破壞。二是通過綜合性的網絡管理系統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 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優化網絡管理, 提高互聯網消費的安全性。三是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消費金融良好的網絡外部環境, 提高網絡審核標準, 加強行業監管。

其二, 防范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風險。作為新興市場, 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還不成熟, 存在著消費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ヂ摼W消費金融市場應進行精準的市場定位, 投放具有特色的產品, 盡量滿足各類客戶的不同需求。在進行產品設計階段應全面分析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消費者行為, 審慎思考產品存在的風險系數。同時, 要不斷提高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業務運營效率, 提高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管理能力。

其三, 避免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發生。一是盡快完善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制度。對當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加強監管, 明確監管內容。嚴格審查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財務信息, 特別是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貸款的壞賬和資格條件等, 必須深入及時掌握相關動態。二是不斷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明確當前的征信人群, 擴大征信范圍, 記錄好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信貸信息。要進一步加強征信體系制度建設, 并設立專門的征信制度執行機構, 對征信信息進行綜合管理, 實現征信信息的有效利用。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增強,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日漸興起, 在金融市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存在的風險也日益凸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些金融風險進行防范, 維護互聯網消費金融安全, 成為互聯網金融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诖? 本文擬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1] 劉萬利.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時代金融, 2017 (6) .

[2] 黎來芳, 牛尊.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 2017 (1) .

[3] 王鳳玲.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影響[J].新經濟, 2016 (30) .

上一篇:事實認定下勞動關系論文范文下一篇:組織部問卷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