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

2023-10-09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1篇

《河南日報》是河南省委機關報, 攝影記者、通訊員擔負著認真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報道各條戰線取得的成就, 切實反映民生的重要職責。

每位攝影記者首先要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針負責, 堅定不移地落實、宣傳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為了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 攝影記者要先當好政治家, 要吃透黨的十七大精神, 采用多種圖片報道手段, 向廣大群眾宣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每位攝影記者要學會用圖片解讀黨的政策。近些年, 隨著農村取消“皇糧國稅”, 農民種田補貼、買農機補貼、買種子補貼, 農村學生“兩免一補”等政策的頒布實施, 許多攝影記者深入到最基層, 用一戶人家、一個人享受到的政策、得到的實惠, 有理有據地解讀呈現, 讓讀者通過圖片, 一目了然, 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黨的政策的作用。

報道各條戰線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攝影記者義不容辭的職責。這些年, 隨著黨的政策的落實, 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業結構調整后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文化產業不斷壯大, 黨風廉政建設得到了加強等, 都有很多值得我們拍的新聞照片。我拍攝的“安鋼實現年產千萬噸鋼”、“一拖經濟總量取得歷史性跨越”、“我省10個市13家發電企業的54臺小火電機組被集中爆破拆除”、“光山縣上官崗農民遷新村”、“王公莊畫出大產業”等新聞照片在《河南日報》發表后, 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河南、樹立河南形象的作用。

關注民生是當今攝影記者鏡頭的焦點。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國民教育、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衛生、社會管理體系建設等涉及民生的部門、群體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要對解決民生問題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大力宣傳, 對弱勢群體的生活、救助要追蹤報道, 對那些坑民害民的事件要曝光鞭撻。

由于黨報和都市報、行業報性質有很大的差別, 黨報攝影記者和通訊員肩負的責任很重。我們既要完成好自己的宣傳任務, 又要使我們的新聞照片受歡迎, 這就要完全用新聞規律、新聞攝影手法拍好新聞照片, 使新聞照片在新的形象思維中不斷提升質量, 在潛移默化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重新認識新聞攝影定義。新聞工作者都知道,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而新聞攝影則是“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的報道”, 這是攝影和文字本質上的區別。所謂“正在發生”就是要求攝影記者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抓住新聞事件的最典型瞬間。就此而言, 新聞照片就是事件性報道。在媒體競爭激烈的今天, 為了提高黨報的主流媒體地位, 體現黨報的權威性, 在新聞版刊發出的新聞照片, 就應該是“昨日新聞”。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編輯、攝影記者轉變觀念, 讓新聞照片從總結式、配圖中走出來。首先, 在選題上要轉變觀念。新聞照片選題要抓住當天正在發生的、盯住明天將要出現的、預測近期可能遇到的新聞事件, 絕不能再搞那些事后補拍, 按自己的主觀意圖擺拍, 生造新聞現場的假照片。其次, 要有鮮明的時間性。當天拍到的新聞照片, 就要在當天發給編輯部。圖片說明要注明新聞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一事一議, 不拖泥帶水, 不穿靴戴帽。2005年, 《河南日報》開辟了“昨日新聞”攝影欄目, 從而使很多攝影記者增強了事件性、時效性意識, 對轉變攝影記者的新聞觀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照相機就是攝影記者的筆, 我們拍到的新聞照片就要敢和文字記者寫出的新聞現場競爭, 競爭的焦點就是抓住最感人、最典型的瞬間。1994年夏季的一天, 我在尉氏縣水坡鄉采訪中國農科院棉花專家譚望聯給棉農講課時, 由于突然停電, 電扇停轉, 喇叭聲停, 臺下的群眾圍上講臺, 頓時氣溫驟升。這時, 一位老棉農不顧自己汗流浹背, 拿起扇子就給正在講課的專家扇了起來, 我馬上拍下這一鏡頭, 命題為“棉農疼愛專家”在報紙上發表, 后來被評為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新聞照片聚焦事件, 也是宣傳地方工作的一種方式。在工作中找新聞, 用故事講新聞是提高宣傳效果的一種手段, 也是我們轉變形象思維的一個方面。2005年9月2日, 《河南日報》2版刊登了我抓拍的兩張新聞照片, 標題是:“衛輝倆‘代莊’, 村村傳笑聲”。講的是衛輝市城郊鄉有個代莊村, 唐莊鎮也有個代莊村, 這兩個村都在衛 (衛河) 共 (共產主義渠) 河兩岸飲水重污染區。8月31日, 城郊鄉代莊村新接的網管通水, 村民們喝上了用網管引來的甘甜的水庫水;唐莊鎮代莊村在政府的幫助下, 打了一眼220多米的深水井, 這天正好打成封井, 我拍下了兩個村村民告別吃污水的喜悅鏡頭, 通過用挖掘出的有趣故事情節, 改變了過去用大量數字為一個地方的水利建設做總結的報道形式。

隨著我們形象思維的轉變和對新聞攝影認識的提高, 攝影記者處處抓新聞事件, 版面上天天發“昨日新聞”, 我們的黨報也更有可讀性, 更能吸引受眾。雖然我們現在的版面偶爾還有總結式的宣傳照片出現, 但隨著具有視覺沖擊力事件性新聞照片數量的增加, 那些沒有時效性的總結式宣傳照片、配圖就會越來越沒有陣地。

新聞事件性照片必將逐步取代部門總結式的宣傳照片, 這是新聞攝影發展的大趨勢。要實現這一目標, 黨報的采編人員任務很重。河南之大, 人口之多, 新聞事件時時發生, 僅靠黨報幾名攝影記者是遠遠不夠的。為此, 培養“多元化”新聞攝影隊伍勢在必行。

編輯、記者帶隊伍是個有效方式。目前, 數碼相機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 我省各地都出現了一大批攝影“發燒友”。圖片編輯要認真處理基層“發燒友”的來稿, 積極引導他們學會抓新聞事件, 優先編發報道事件性的新聞圖片。要和這些“發燒友”多溝通、多指導、交朋友, 從而建起黨報新的攝影通訊員體系。攝影記者在抓好我省重大新聞事件報道的同時, 也要深入基層, 其責任有兩項, 一是了解基層, 尋找基層發生的新聞事件, 抓住鮮活的新聞照片;二是做好手把手的傳幫帶工作?;鶎?ldquo;發燒友”很崇拜我們黨報的攝影記者, 也很愿意和黨報記者交朋友, 攝影記者到基層應把帶隊伍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做。攝影記者通過經常在基層舉行各種形式的攝影“發燒友”座談會、培訓班, 和他們一起拍照片, 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攝影水平和新聞素質, 還給自己的采訪增添了很多耳目。

搞好骨干攝影通訊員的培訓非常重要。近些年, 在我省新聞攝影隊伍中出現了一大批骨干通訊員, 經常對他們進行培訓, 就能使他們得到新的新聞攝影理念, 了解編輯部對新聞照片新的要求。要邀請我國新聞攝影名家授課, 組織攝影記者互相切磋交流。只有這樣, 我們的隊伍才會不斷壯大, 各地的新聞事件才會及時見諸報端。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2篇

所謂的攝影測量和遙感具體的說就是通過分析影像等獲取所需的物體, 一般指的是地球以及生態等方面的信息, 進而對其分析記載的一種科學。在攝影測量發展到數字攝影測量階段及多傳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譜、多時段遙感影像與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和與之相關的邊緣學科的之間實現交叉滲透、相互融合, 攝影測量以及遙感已經慢慢發展成一門新型的地球空間信息科學。

1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概述

通過分析攝影測量和遙感科技可以發現, 該技術在最近的幾十年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從最初的單一范圍目前已經發展到多個行業之中, 比如市政項目以及林業和海洋等等。它的存在和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貢獻著非常顯著的力量。對于攝影測量來講, 它最初從屬于模擬攝影, 從1970年之后其開始單獨出現, 最近幾年其開始融入到數字攝影范疇之中, 攝影測量正在逐漸的轉變為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

對于遙感技術來講, 它有三個大的構成要素, 即地基系統以及空基系統和研究技術支持系統。通過多種遙感設備來獲取地面信息, 經過對信息的搜集以及辨別來判定物體。該技術的優點非常多, 比如其信息獲取的范圍非常寬, 而且獲取資料的速率很快, 所需的時間不長。除此之外, 所受的限制要素不是很多, 獲取信息的方法非常多, 獲取的信息量也很大。上述這些優點都是其較之于別的技術所凸現出來的長處。

遙感技術應用時的流程。當遙感技術具體運用時, 其流程通常是選擇數據, 處理數據, 提取信息, 測定精確性。當前該技術通常是經過衛星獲取數據的。在具體檢測時要結合相關的圖紙, 多方面的比對分析, 將生態以及人為之類的要素都放到材料之中, 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的提升信息的精準性。假如活動對于精確新的規定非常高, 我們要將衛星獲取的影像信息添加到其中, 進而處理數據。遙感技術獲取的信息一般不能直接的辨別, 要通過電腦轉變才可以變成我們能夠辨別的數據, 而且還要對這些數據修正, 此舉是為了提升精準性。同時還要提取出現變化的信息。此處講到的變化信息指的是新出現的信息, 提取信息是測繪工作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通過時間先后, 來進行變化信息量的獲取, 而且結合時間的改變對今后發展進行合理的預估, 這樣便于后續分析。對檢測的精度進行評定。精確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遙感科技的品質, 經過對數據的記載, 我們能夠獲取更為精準的信息。

2 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的發展

2.1 攝影測量技術的發展

2.1.1 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

隨著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技術的成熟和經濟建設的需要, 無人機測繪已經逐漸滲透到多個領域。美國航空航天局也將多種無人機應用于森林火災監測、精確農業、海洋遙感等研究項目。在可見光遙感方面, 國外的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通常加載高精度的POS, 它的自動化特征更加明顯, 此時不需要進行繁瑣的地面控制工作, 不過它的缺點是費用太高, 目前我國的無人機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2.1.2 航空攝影測量技術

假如按照攝影的具體方位進行分類, 可以將其分成三個種類, 分別是航天攝影測量技術、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和地面攝影測量技術。其中航空攝影測量技術通過航天攝影來完成整體測量, 要結合實際的測量要素開展不一樣的探索。對于航天測量工作來講, 它的測距要更遠一些, 在技術上也面對更為嚴格標準, 對于攝影以及測繪工作者的規定更加的嚴格, 而且由于環境導致的干擾對工作的影響也更加的明顯。假如依據研究對象進行分類, 可分為地形攝影測量技術和非地形攝影測量技術。地形測量是指對地形圖的測繪過程, 通過對地表和地形在水平面的投影中顯現的數據, 把數據按比例尺進行縮放來實現攝影和測量的目地。如果按照處理措施進行分類, 可以將其分成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所謂的模擬攝影測量具體的說就是借助于模擬測量的形式, 確保測量的效果更加精準, 而且降低了失誤的發生幾率, 通過模擬方法更好的掌控實際, 確保技術的應用更加完善。解析攝影測量具體的說就是通過對數據以及狀態等要素分析, 進而實現對綜合信息的掌控, 確保存在的問題以及不當之處等都能得以處理, 而且通過深入的分析數據, 讓數據達到還原效果, 增加圖像的準確率, 并通過分析和應用提供最真實的影像和數據, 更好的為地形攝影和非地形攝影的發展服務。

2.2 遙感技術的發展

通過分析比對發現, 在以前, 我們開展測繪工作時過分的重視實地勘察數據以及對數據的分析匯總。在當前階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 經濟的進步, 我國的測繪工作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局面, 相應行業的發展對測繪工藝的規定也更加嚴格。不論是測繪的形式亦或是具體的內容等都在向著全新的方向邁進, 此時更加的看中精確性, 更加的注意降低誤差。最近幾年, 該項技術在我國的很多行業以及領域中都得到了非常明顯的發展。行業的需求使得測繪工作在不斷的發展。那些有著較多功能的傳感設備可以為電腦獲取測繪信息提供幫助, 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研究信息。遙感科技基于它的強大的應用性特點, 以及它不受環境干擾的優勢, 在當前的測繪領域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除此之外, 該項技術還不需要過多的人力資源, 其工作時間非常長, 能夠保證我們穩定的開展地質研究等工作。當然, 由于時代在不停的發展, 我們應該不斷的對當前的遙感工藝以及測繪科技加以完善, 確保它們高的精準性, 只有這樣才可以為項目的有序運作提供合理的技術支撐。

我國獲取空間數據的能力在經過五十年的發展, 有了較大的提升。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遙感數據平臺進行了研發, 從而推動了國產衛星遙感影像地面處理系統的建立, 并在攝影測量方面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 為我國獨立處理信息、獲取觀測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獲取數據的能力方面來看, 傳感器在國家863以及973計劃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來, 成功發射了對地觀測的包括通信衛星、海洋衛星、氣象衛星以及資源衛星等五十多顆衛星, 并推動了資源、風云、環境減災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對地觀測衛星體系的建立, 實現了從太陽和地球同步軌道對地球多傳感器、多平臺的觀測以及對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達和光學圖像的獲取, 并將這些獲取的數據用于對海洋現象、大氣成分、自然災害以及水循環等各個方面的監測。從數據儲備方面來看, 數據積累已經成功的覆蓋了全國海域、陸地以及我國周圍國家和地區的包括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數據。

3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 此時我國的攝影測量和遙感科技已經步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也就是信息化的發展時期。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之內, 相關工作者的工作重點是怎樣將各個領域的發展和該項技術有效的結合到一起, 進而帶動國家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我國的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等都呈現出了全新的發展面貌。作者在這個大的背景之下, 具體的論述了兩者在目前時期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攝影測量,遙感技術,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幼川, 劉良明, 張永軍.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發展探討[J].測繪通報, 2007, 01:1-4.

[2]劉衛東.攝影測量與遙感發展探討[J].科技信息, 2008, 35:70+59.

[3]李德仁.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 2000, 01:1-6.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紀實攝影,觀念,社會環境,動態發展

一、早期的紀實攝影狀況與地位

發明之初, 攝影就被視為一項自動記錄大自然影像信息的裝置, 相機攝取的影像被稱作“陽光畫”。當時, 眾多的畫家和其他藝術追求者都癡迷于攝影神奇的再現力, 紛紛轉向攝影藝術創作??梢院敛豢鋸埖卣f, 畫意派攝影家主宰了整個19世紀。與這些畫意派攝影家相比, 早期的紀實攝影家, 屬于少數群體。雖然如此, 這些“少數派”們的照片卻受到了人們更多的尊重。例如羅杰·芬頓拍攝克里米亞戰爭的照片、美國攝影家馬修·布雷迪以寫實主義的方式拍攝南北戰爭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1861年到1865年期間, 布雷迪和20位攝影組的成員拍攝的歷史性照片, 讓民眾得以隨著戰事的開展目擊南北沖突, 從而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毀滅性。布雷迪以客觀、不帶個人情緒的風格所記錄的軍隊、戰場和被戰火摧毀的城市, 是早期紀實攝影的典范。

二、紀實攝影觀念是動態發展的

(一) 紀實攝影定義

就攝影而言, 最先使用“紀實” (Documentary) 這個詞的是20世紀初的法國自由攝影家歐仁·阿熱特。他在巴黎住所公寓的暗房門上掛著一塊手寫的牌子:“Documents pour Artistes”。“紀實”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風格和方法, 曾經有過許多含義———寫實的、事實的、史實的, 但是無一能傳達紀實攝影實踐中的那種對真相的深刻尊敬以及對于我們這個世界積極詮釋的創作欲望。

紀實攝影來源于西方的文獻攝影 (Documentary Photograph) 。關于紀實攝影的一些話題, 如紀實攝影的稱謂、本質特征的界定等, 都曾有很熱烈的討論, 但一直沒有形成定論。其最具代表性的定義是:1940年美國攝影家多蘿西婭·蘭格 (1895年~1965年) 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紀實攝影記錄我們時代的社會場景。它映照現在, 為將來保留文獻。它的焦點所在是人與人的關系。它記錄人在工作中、在戰爭中、在游戲中的舉止, 或他周圍一天24小時的活動, 季節的循環, 或一個生命的長度。它描繪人的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組織、社交俱樂部、工會。它展現的不僅僅是它們的外表, 而且追求揭示它們運轉于其中、吸收生命、保持忠誠以及影響人類行為的樣式。”

(二) 紀實攝影觀念動態發展的原因

哲學中論述道, 事物本質的產生來源于對現象的科學歸納??v觀中外攝影界對紀實攝影研究的理論成果, 紀實攝影的定義基本上都是攝影大師結合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對紀實攝影現象做出的歸納和解釋, 是人文科學當中一種相對性的定義, 它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動態發展的。

在攝影實踐活動中, 攝影者是唯一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紀實攝影定義的動態發展可以直接體現在攝影者的紀實攝影觀念上。紀實攝影觀念是紀實攝影本質和意義的價值判斷。紀實攝影者的觀念不同, 在具體的攝影實踐中產生的結果也會不一樣。同時, 只有攝影者具有隨著社會環境變化而動態發展的觀念, 才能夠真實有效地記錄處在動態變化中的社會環境。

三、攝影的特質決定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

著名紀實攝影家阿瑟·羅斯坦在《紀實攝影———攝影大師及其理念》著作中曾經提道:“紀實攝影的力量與沖擊源自受眾接受它是攝影者目擊現場的圖像證據。紀實攝影呈現事實、信息和證據的優越性源自攝影的特質———精細描寫與凝固瞬間。”

(一) 作為媒介的攝影

傳播學家麥克盧漢關于媒介研究有兩大理論:其一是“媒介:人的延伸”, 是指任何媒介都可以看作是人的感官或感官的延伸。其二是對于媒介分類提出的兩個概念———“熱媒介”與“冷媒介”, “熱媒介”傳遞的信息比較清晰明確, 接受者不需要動員更多的感官和聯想活動就能夠理解;而“冷媒介”則相反, 它傳達的信息需要接受者動員更多感官的配合和豐富的想象力。以這兩大理論為基礎, 我對攝影的媒介特質做了進一步的探究。

首先, 攝影具有精細描寫和還原現場的特質, 這種特質賦予攝影豐富的敘述力和在時空領域延伸人類視覺的功能。受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過去或現在的社會環境, 且不需要通過聯想就能夠理解照片傳達的信息, 這說明攝影具有“熱媒介”的性質。

其次, 攝影具有凝固瞬間的特質, 這種特質又賦予攝影術極強的表現力。攝影不僅可以向受眾呈現人的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經典瞬間, 也可以在經典瞬間融入攝影者的思想和觀點。受眾不僅可以在欣賞經典瞬間時得到美的感受, 也可以動員更多的感官配合和豐富的想象力來理解照片傳達的深沉含義, 這說明攝影也具有“冷媒介”的性質。

總之, 攝影具有延伸人的視覺功能, 也同時具有“熱媒介”與“冷媒介”的雙重性質。

(二) 攝影的特質與紀實攝影觀念的關系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 攝影作為一種媒介工具, 是紀實攝影觀念在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紀實攝影觀念作為一種價值判斷的依據, 是攝影的特質在實踐過程中得以充分發揮的理論保障。

攝影作為“熱媒介”, 能夠逼真和精確地記錄各種社會現象和重大事件;攝影作為“冷媒介”, 又能夠傳達某種訴求、引起受眾思考。由此可見, 攝影的特質決定了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記錄每個時代的社會環境, 促使受眾重新思考人與環境, 并推動社會的變革;而攝影在實踐過程中只有以紀實的觀念為指導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為“熱媒介”與“冷媒介”的雙重特質。

四、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在攝影實踐中的作用

為了探究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在攝影實踐中的作用, 以及鑒于紀實攝影實踐過程中與統計學中樣本采集過程的相似性 (前者是通過集中而有限的照片來呈現普遍存在社會現象, 后者是通過有限的樣本對總體的性質加以描述) , 筆者下面將把紀實攝影的實踐過程與樣本的抽取過程進行類比, 并用統計學中的相關概念對其加以解釋。在統計學中, 為對總體的性質加以描述, 需要從總體中選取一個樣本, 有效的樣本必須對總體有代表性;要獲得有效的樣本, 就必須在統計學相關理論指導下根據總體特征采用科學的采樣方法。

同樣, 在攝影實踐過程中, 攝影者要通過集中而有限的照片來呈現某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就必須有一定的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來指導攝影實踐。

簡而言之, 紀實攝影的核心觀念在攝影實踐中的作用就是保證紀實攝影作品對社會環境 (或者是某一具體的題材) 有代表性, 并能夠借助影像的力量, 使攝影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工具。

五、影響紀實攝影觀念動態發展的因素

紀實攝影觀念作為攝影實踐過程的指導理念, 它的發展和攝影實踐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演變是緊密聯系的, 這些環節主要包括拍攝題材、攝影器材和傳播媒介等客觀因素。

(一) 拍攝題材與紀實攝影觀念的關系

拍攝題材來源于變化的社會環境, 這就要求紀實攝影觀念必須動態發展來適應時代主題的需要, 只有這樣紀實攝影作品才能真實客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例如, 二戰期間, 戰爭是時代的主題, 為了客觀地記錄時代的特征, 紀實攝影觀念就更加傾向于戰爭攝影。

(二) 攝影器材與紀實攝影觀念的關系

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 是相機發展的初級階段。攝影精細描寫和凝固瞬間的特質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紀實攝影觀念不能夠在攝影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例如羅杰·芬頓拍攝的克里米亞戰爭時, 由于當時攝影器材的局限性, 只能展示后臺的景象:港口、船只、碼頭地區、臨時營房等。從這一方面來看, 芬頓對克里米亞戰爭的記錄是片面的。20世紀50年代末是相機發展的中高級階段, 相機的光學化、機械化在這個時期里得到了完善和成熟。1914年, 第一架萊卡相機誕生, 從此相機跨入高級光學和精密儀器的新時代。攝影的特質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之后, 紀實攝影觀念受攝影器材的影響越來越小。

(三) 傳播媒介與紀實攝影觀念的關系

從照片的傳播媒介方面來看, 傳播媒介的發展會推動紀實攝影作品呈現形式和紀實攝影實踐方式的演變。在19世紀, 由于平面印刷技術的限制, 紀實攝影作品不能夠廣泛地在大眾媒介中傳播。直到20世紀初, 德國人愛德華·美爾騰斯設計出一種能夠同時印刷文字和圖片的滾筒, 各大報刊雜志迅速采用。這標志著圖片報道成為了一種職業。它使紀實攝影方式更加職業化、專業化、大眾化。

21世紀以來, 數碼技術的成熟和互聯網的普及, 為紀實攝影作品的傳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ヂ摼W可以被認為是傳播紀實攝影影像的最佳媒體。數字化展覽擺脫了傳統攝影展對場地和時間的限制, 并實現了跨時空展覽。專業的圖片博客網站為個人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梢宰畲笙薅鹊乇磉_個人的觀點。然而, 數字影像也給紀實攝影帶來不少挑戰。如數字技術的自動化削減了攝影者對每次影像記錄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簡單化容易催生影像信息的虛假化;圖像信息的泛濫淹沒了真正的紀實攝影作品, 從而削減了紀實攝影的影響力。

結論

從紀實攝影觀念的歷史沿革和推動其觀念動態發展的因素來看, 紀實攝影無不表現了攝影者對社會環境的關懷、對生命的敬畏、對人道主義的追求。紀實攝影者用攝影工具記錄、表述和傳播邊緣或被人有意或無意間“忽視”的事實, 借助影像的力量, 使攝影成為參與社會改造的工具, 進而推動社會變革?!?/p>

參考文獻

[1].紫圖大師圖典叢書編輯部.世界攝影大師圖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第一版。

[2].[美]阿瑟·羅斯坦.紀實攝影:攝影大師及其理念[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第一版。

[3].張魁.中國紀實攝影觀念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英]伊安·杰夫里.攝影簡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2.第一次出版。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13版。

[6].[美]羅杰·D.維曼[美]約瑟夫·R·多米尼克.大眾傳媒研究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第7版。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4篇

一、新傳播環境下攝影文化的轉變

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使人類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趨于“去中心化”, 攝影在此影響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不僅攝影行為被極大地民主化, 而且傳統攝影文化的精英化特質被消解, 攝影成為大眾化娛樂方式, 攝影藝術也從象牙塔走向民間。數碼攝影的出現, 使得攝影的生產方式、審美樣式、觀看方式發生了變化。數碼攝影技術的采集及傳播比傳統攝影技術的掌握更加簡便, 它的娛樂性、隨意性、便捷性越來越明顯, 攝影成為一道方便可口的快餐, 攝影文化成為快餐文化。數字化技術通過攝影的設備、圖片儲存器、數字影像處理軟件以及傳輸設備將攝影拍攝方式推向民主;數字化改變了影像的生成方式, 通過數字后期處理技術, 影像被復制、修改、拼貼、組合、創意, 為攝影創作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網絡數字化改變了攝影傳播的方式, 圖像的生產、傳輸、觀看的方式被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取代。在新傳播環境下大眾攝影文化已經成為主流攝影的文化態勢, 在“人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師”的時代, 攝影已經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

數字技術同樣給傳統攝影藝術帶來了變革, 如何在圖像泛濫的時代體現自己的風格, 表達出自己的特色?攝影藝術家們不得不思考什么是攝影藝術的真諦, 傳統攝影藝術以反映客觀世界的記錄為主的形式, 已經適應不了攝影文化多元發展的趨勢, 它迫使藝術家們更多地從人的主觀意識出發, 關注人的情感存在而非客觀存在。藝術的創造性被看做為體現攝影藝術生命力的重要標志。“對攝影來說, 與繪畫抗衡意味著乞靈于原創性來作為評價攝影家工作的重要標準, 因而原創性也被等同于一種獨特的、有說服力的感受力的標志”。[1]在這個大眾攝影時代, 科技的發展使攝影成了大眾表達的媒介, 創新性已經成為大眾攝影文化的特性, 把攝影藝術的創新性與大眾化相結合是當下攝影藝術發展的一大趨勢。

二、新傳播環境下攝影創作的拓展

數碼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伴而來, 形成了新的傳播環境, 它改變了人類的文化與生存空間, 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狀態。毋庸置疑, 數碼技術為攝影創作創造了無限的多樣性與可能性。數碼技術的發展, 帶來了照相器材的更新換代, 更帶來了攝影藝術觀念的改變, 傳統的攝影習慣、攝影方式、傳播方式、觀看方式被動搖, 隨之而來的是攝影藝術的表現語言、創作觀念、創作手法、詮釋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1.“數字蒙太奇”:用電腦繪制圖像

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帶給攝影創作最大的變化是影像的后期處理從暗房走向明室。數字影像處理技術改變了攝影的形態, 動搖了攝影的傳統屬性, 極大地拓展了攝影創作的空間。在攝影術誕生之初, 攝影家便運用暗房技法對攝影形象進行拼貼組合, 被譽為藝術攝影之父的雷蘭德借用了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的構圖, 將32張底版組合印成了《人生的兩條路》, 這是早期畫意攝影的重要作品, 也是最早的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照片上的形象和畫布上的形象可以互相快速交流, 一切新的手段都用上了:在照片上自由移位、挪位、變形、模仿、偽裝、復制、重疊, 還有特效。對形象移花接木、偷梁換柱是新鮮事。其靈活多變、毫無顧忌使人開心不已。”[2]如今的數字影像不再需要攝影家在暗房中艱難摸索實驗蒙太奇式的照片, 而只需要攝影者使用數字圖像處理軟件便可實現天馬行空的想法, “數字蒙太奇”是影像創作者處理影像、完成影像制作最常用的手段, 它是傳統暗房蒙太奇手法的延伸, 是數字技術的產物。“數字蒙太奇”將影像的素材通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重新組合、拼貼、修飾, 最終完成攝影家的創意。

“進入數字影像時代, 影像獲取的方式擴展為三類:A.拍攝鏡頭前真實存在的物體。B.將照相機所拍的不同景物在電腦中進行合成, 生成一個全新的、具有視覺真實感的物體。C完全由計算機軟件創造出景物, 也可以將軟件生成的景物再與照相機拍攝的景物合成, 形成新的物體影像。”[3]“數字蒙太奇”除了將影像素材重新合成, 創作出全新的影像之外, 還包括由動態與靜態、二維與三維等數字影像軟件直接創造的虛擬影像。在攝影從傳統到數碼的技術革命中, 繆曉春無疑是一位先行者。在繆曉春的《虛擬最后審判》的影像作品中, 他用自己的形象創建了數碼模型代替了米開朗琪羅《最后的審判》中的400余位人物, 將藝術史上的二維繪畫作品轉換成虛擬的三維場景, 再用電腦中的虛擬攝像機和照相機拍成“靜態照片”或者是“動態影像”, 經過渲染后再打印出來??姇源旱挠跋褡髌反蜷_了新的虛擬世界, 在改變了傳統的表現方式和觀看方式的同時, 也為藝術史上的名作帶來了全新的詮釋及意義。

2. 數字影像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越界

數字技術發展時期正是后現代文化繁榮發展時期, 數字影像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 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景象, 不但表現手法有許多不同的風格, 在創作方法上也跨出了單一的局限, 與其他媒材綜合并用, 逐漸從攝影傳統的社會記錄性發展成為藝術家抒發個人思想感情、表達個性和大眾傳播所需要的影像。尤其是數字技術的發展、照相機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任何藝術家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這門技術, 再加上攝影本身的記錄屬性, 攝影被看做與繪畫的顏料、鉛筆一樣, 成為藝術家使用的創作媒材, 它自然成為其他藝術家樂此不疲用來創作的表達手段之一。在藝術攝影中, 攝影與大多數當代藝術家所從事的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的創作活動發生著聯系, 從而衍生出行為攝影、裝置攝影等藝術攝影樣式。實際上, 攝影不光具有記錄屬性, 最能表現它的藝術屬性的還是它的表現性。當影像被當做記錄媒介的時候, 攝影藝術家們也在考慮如何使攝影由記錄工具提升為表現手段。數字影像技術和后現代文化思潮為攝影表現屬性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首先, 數碼影像技術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持;其次, 攝影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的交流為其培育了藝術土壤。新傳播環境下的攝影, 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攝影觀念, 攝影已從“照相”演變成了“造相”, 再演變為子虛烏有的“虛相”。[4]數碼技術的發展給攝影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同時也造成了一種虛幻的虛擬現實感的產生。后現代攝影與其他藝術媒介之間的聯手, 促使了攝影創作手段的拓展, 帶來了藝術攝影的發展。

三、新傳播環境下攝影傳播的延伸

傳播作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同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數字時代, 傳播形態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人類擁有更為寬廣的視野, 獲得了更為豐富的信息, 人們的閱讀心理和接受心理也隨之改變。圖像傳播也在此期間發生轉型, 成為傳播領域的重要載體, 而攝影作為圖像傳播的重要媒介,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和手機通信及拍照功能的迅速發展, 越來越呈現出平民化與大眾化的趨勢。“攝影公民”、“公民攝影”成為新傳播環境下攝影的代名詞,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 他們不僅可以借助攝影記錄生活, 隨時拍攝身邊的人和事, 留下生活中的美好;也可能成為匿名的社會忠實記錄者, 即時記錄新聞突發事件, 揭示社會邊緣事件。拍攝照片后可以及時地、自主地在網絡上發表、展示, 博客和個人空間成為人們相互展示與相互交流的最好平臺, 人們從中獲得了攝影公共話語權, 任何人都可以拍攝照片、上傳照片、下載照片, “現代社會中, 拍攝如同言語、寫作, 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正當的拍攝, 就是用影像發聲, 記錄當下的實景, 傳達個人的體悟。”[5]新傳播環境下的攝影變得平民化、大眾化, 人們從拍攝的客體變為主體, 參與到影響大眾、影響社會的大眾傳播行動中來。

以數字化與網絡化為主導的新傳播環境, 對于新聞攝影來說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帶來了新聞攝影的技術解放, 使得新聞攝影的拍攝及傳播變得快速、便捷;另一方面, 由于它的大眾化讓專業新聞攝影師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攝影者最先面臨的是拍攝工具的改變, 攝影設備的數碼化, 讓攝影者徹底擺脫了傳統拍攝方式的束縛, 首先讓攝影者省去了沖洗膠卷、放大照片的時間;其次由于數碼照相機立拍立現的功能讓攝影者可以邊拍攝邊查看, 避免了傳統膠片相機拍攝時的不確定性;再次, 數碼照相機拍攝過程中的幾乎無耗材, 大大節約了拍攝成本。圖片編輯是新聞攝影者在數字時代面臨的第二大改變, 一是數字時代的攝影作品傳播篇幅越來越多;二是數字攝影作品編輯的技術路徑多樣化。新聞攝影者可以自如地對照片進行網上編輯和處理, 將攝影作品制作成電子雜志、電子報紙, 甚至與視頻、音頻技術結合制作成多媒體作品, 剛剛興起的流媒體[3]形式的攝影作品將是未來攝影圖片編輯及傳播的一種趨勢。數字化與網絡化進程的發展, 還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模式, 傳播從單向變成雙向, 傳播者可以及時得到受眾的反饋;另外, 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的完善, 使得圖片傳播可以在網絡上與文字、聲音、動畫結合, 圖片傳播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

在數字化、網絡化時代, 新聞攝影者在數字技術的潮流中面臨的不僅僅是拍攝工具、圖像制作、圖像傳播等工作方式上的改變, 更主要的是新聞攝影者的專業性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數字相機的普及、手機拍照功能的成熟, 人人都能成為影像的制造者和傳播者, 尤其對于重大突發新聞事件的現場, 專業攝影者與業余攝影者的界限已經變得很模糊。2005年, 一個名為“Cell Journalist” (手機記者) 的新聞供稿服務機構在美國田納西州成立, 其創始人帕克·伯利德認為:“今天,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 最先拍到照片的人往往是拿著手機照相的過路人, 而不是專業攝影記者。”[6]手機記者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對傳統的新聞領域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 它的大眾參與性、及時性、互動性使得新聞攝影從專業性走向平民化, 并且產生強大的社會力量。

四、結語

新的傳播環境使影像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的方式產生劇烈變革, 數字技術解構了傳統攝影的確證和記錄的本質, 給新聞圖像的真實性帶來了信任危機;攝影藝術創作不再拘泥于攝影本質語言的表現, 結合多種藝術表現手法, 借助于各種多媒體技術把攝影從記憶中的現實空間轉化為想象中的擬像空間;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攝影越來越多地與各種傳播平臺發生交互與融合, 發揮著攝影獨特的傳播地位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9:134.[1]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9:134.

[2]?????录痆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257.[2]?????录痆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257.

[3]朱炯.數字影像創造虛擬個人世界[C].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3]朱炯.數字影像創造虛擬個人世界[C].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

[4]顧錚.國外后現代攝影[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81.[4]顧錚.國外后現代攝影[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81.

[5]陳文.勃興與偽像:新傳播環境下的攝影斷想[C].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5]陳文.勃興與偽像:新傳播環境下的攝影斷想[C].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5篇

數字攝影的出現, 使得藝術攝影的方式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尤其是顛覆了傳統的藝術攝影的表現方式, 使得整個藝術攝影更加具有創新性, 對于數碼攝影來說, 主要就是通過計算機等方式將一些數碼相機所獲得的一些照片置入電腦之中, 同時使用相關的軟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 使得原來的一些影響成為一種極具創造力以及創新性的新的影像。另外因為數碼藝術攝影的出現, 以及相關的數字技術的逐步成熟, 使得整個藝術攝影的活動更加具有影響力,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似的攝影的創作方式在審美以及整個創作方法上也有了自己的風格以及特色, 繼而使得藝術攝影逐步擺脫了以往繪畫樣式的審美對整個藝術攝影所造成的束縛。

在此背景下, 后現代攝影潮流正在逐步出現, 這樣一種潮流所擔當的重大任務就是要建立起一個真正與時代發展潮流相符合的審美體系。

二、地域性的以及民族性的特征將會對我國的藝術攝影產生影響

對于藝術攝影來說, 其自身風格以及特征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過程, 這樣的風格不是一蹴而就的, 尤其是民族風格的形成更是需要一定得過程, 但是對這樣的民族風格帶來影響的因素比較多, 比如說, 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環境等等都會對一個民族自身的風格帶來影響, 一個民自身的文化以及歷史的發展往往會對藝術風格的塑造以及形成帶來極大的影響, 這也將會對一個民族以及一個國家的藝術攝影的發展和延伸帶來極大的影響。

三、數字化處理技術影響我國藝術攝影的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 對于數碼科技以及對于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的熱愛使得當前的年輕人在對新型器材以及數字化技術的掌握上更加的熟練, 數字時代, 數碼攝影的技術和電子技術自身的發展為我國藝術攝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尤其是近幾年, 一些比較具有創意的守法的使用在攝影界內越來越受到關注以及重視, 所以說, 使用數碼技術以及進行數碼攝影以及成為我國藝術攝影的一種整體性的趨勢, 當前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國際上關于數字藝術攝影的相關活動也越來越多, 一些創意大賽也圍繞著數字攝影藝術進行展開, 這樣的一些活動形式將數字藝術攝影的相關審美體系以及相關的攝影理論進行了有效的結合, 對相關的藝術攝影的創作進行相應的知道, 比如說在2007年所舉辦的國際攝影比賽之中就將創意攝影當成是一個單項列了出來。

對于數字藝術攝影來說, 是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而形成并得以發展的。沒有了數字技術就沒有了相應的數字藝術攝影, 對于數字相機來說, 其就是獲得相關圖像最為便捷以及最為重要的一種工具和途徑。

數字藝術攝影方式的出現, 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使使用數字攝影的工具以及相關的技術進行創作甚至是對自己的作品做出進一步的加工, 尤其是一些后期加工軟件的出現, 使得不管是專業的攝影師還是一些平民百姓都能夠使得數字攝影的方式進行藝術攝影, 進行相關的攝影活動。

對于PHTOSHOP這樣一種軟件來說, 其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市的我國的藝術攝影越來越被普通人所接受, 但是這樣的一種軟件在經歷了幾次的更新之后, 很多人依舊對其一知半解, 對其理解依舊停留在表層。

四、藝術攝影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注意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藝術節流行非主流, 很多藝術攝影比較以來數字化, 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擔心, 會不會這樣一種數字化的方式將藝術攝影中的魅力沖淡?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外來的人話也開始進入我國, 逐步受到國人的青睞, 之后便以高速度傳播開來, 比如會所最近幾年所流行的非主流, 其所依賴的傳播方式就是進行圖片傳播, 這樣的一種傳播對于后期的加工要求比較高, 是在日本以及韓國等地所流行的一種藝術和文化, 其中還有一些墮落的因素在其中, 以至于當前我國很多青少年對于所謂的時尚也在盲目的追求, 持有比較開放的思想, 很多青少年在進行藝術照拍攝的時候往往就會追求那種非主流的效果, 所有的新生事物往往都是利弊同時存在的, 就是在于我們應當怎么去看待它, 這樣的一種新事物進入我國之后, 人們對他的認識比較馬盲目, 但是在另一層面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個性, 這樣的一種非主流主要就是通過相關的色彩設計來進行呈現, 通過那種附有個性的以及附有特殊效果的圖片來吸引觀賞者的眼球。

在高爾基看來, 所有的人都是藝術家,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 都是希望能夠將這樣的一種藝術之美帶到生活之中。其中這樣的一種方式也是對美的一種很好的提煉, 當人們逐步接受那種新鮮事物的時候, 往往所接受的只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照片色彩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以數字攝影所具有的魅力攝影師所具有的思想等等, 都會在這樣一個數字時代帶來藝術攝影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 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尤其是進入數字信息時代, 對我國的攝影藝術也提出了相關的要求, 這樣就要求我國的藝術攝影應當與時代的發展同步, 應當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 隨著數碼相機的出現以及后期處理軟件的應用, 我國的數字藝術攝影必將會有大好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賈蕓.攝影技術在藝術攝影中的應用分析[J].大眾文藝, 2007, (15) .

[2]曹坤平.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江蘇攝影[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009, (1) .

[3]馮陽.作為“應用藝術”的延伸和加強[D].南京師范大學, 2011.

婚紗攝影的發展范文第6篇

那么下面我就將從森山大道的個人成長背景和其作品的體會兩方面對其帶給中國攝影的啟示上做出論述。

一、關于森山大道成名過程及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

縱觀世界文學藝術歷史來講, 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和杰出藝術家的誕生多伴隨著巨大的社會變革或動蕩。這些藝術家都會以敏銳的視角和獨特的洞察力將社會大背景下人們不愿觸碰的角落, 徹掃塵埃, 毫不回避地暴露給世人, 給人們正視。相對的, 也只有這些能深刻的反應現實, 不脫離社會和人們生活的真實的藝術作品才能真正實現藝術的價值, 給人們最真實最自然的感悟。森山大道就是這樣的一位跟隨時代和社會共同成長, 體驗著變遷的甚至殘酷的時代。留下了最真實的時代記憶的日本攝影家。他的作品中滲透了日本社會成長的軌跡和人們在這個過程中的真實生活與感受。

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附近的花道城, 在他20歲時父親意外死于火車車禍, 之后他開始在大阪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設計師, 并很快迷戀上了攝影, 后在東京被著名攝影家細江英公接納為私人助手, 這對他未來的攝影制造了機遇。經過三年的奮斗之路后森山大道成為了自由職業攝影師。森山大道與石內都、荒木經惟等人同時崛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曾組成了日本傳奇性先鋒攝影團體。1968年11月, 他們出版了名為《挑釁》的雜志。這本攝影集發出“為思想提供材料”的豪言壯語, 旨在以實在的作品對當時的日本攝影發起一場根本性的顛覆。“挑釁”群體的出現以及其主創人森山大道的杰出表現在日本攝影史上畫下了一道分界線。他們超前的攝影風格和理念以及對當時社會以獨特視角的表達, 都在未來不久尤其是青年攝影家范圍內產生了極大影響。

20世紀70年代, 日本早已擺脫了二戰之后的蕭條, 走上了實現工業化的道路。單方面的經濟迅速發展架空了當時的日本社會文化和人們精神領域的充實。社會形態往往影響著國人的變化, 因此, 日本攝影也體現了肥皂泡似的稍縱即逝的特性。一種虛幻的氛圍籠罩著攝影作品, 攝影家們似乎是在虛空中追尋和探索。在巨大的現實社會變動和發展中, 森山大道憑借影像與現實發生關系, 打破一種虛無感, 在壓抑的現實與虛無的絕望之間, 尋求著一種可以使他平衡的媒介??梢哉f, 他照片中呈現的那些扭曲、沖動、暴躁卻又真實的影像得益于那樣一個特殊歷史背景, 不過是一種思想觀念在相紙上的延續這種延續交凝固在一瞬, 而后在人的眼前爆發, 繼而在人的觀念之中爆發。而人們也再一次領悟到了攝影的魅力所在, 同時也將人們那個時代的感受用這種方式記錄下來。

二、森山大道對中國攝影文化發展的啟示

面對中國經濟在近年來的迅速發展, 中國社會也開始呈現多元的轉變, 人們的生活內容更豐富, 接受的東西方沖擊更大, 融合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 社會存在的矛盾也日趨凸顯。延伸到攝影領域, 當今的中國攝影也面臨這重大的變革和重要的轉折。面對這種情況, 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范例給中國攝影帶來些啟示。

一位著名攝影評論家提到森山大道時這樣說過:“日本攝影家森山大道一直以鮮明獨特的影像表現、強烈的民族風格、近乎苦行式的拍攝方式, 游走于世界各地城市;勇于開創的恣意與銳氣, 實時回應時代與城市變遷, 反復梳理攝影與自我、時代、環境間關聯, 以及他的攝影精神和態度一直影響著日本甚至世界當代攝影的發展。”森山大道一直以來都認為他最喜歡拍攝的還是東京, 還是日本。因為他了解這里的生活, 這里的人。他的本土意識和對自己熟悉的環境的深層次的探索成就了他的作品內容為世界所接受的成功, 是他實現了讓世界各國各地的人們想要去體會他照片中內涵的欲望。所以說, 脫離的本土文化的土壤, 藝術作品也是沒有了靈魂的。

森山大道取得的成績和影響與他所對日本社會的發展和現實深刻的感受和與當時日本社會背景人產的思想糾葛的切實體會是分不開的。與此同時, 森山大道的作品由于深刻生動的瓜了社會的形態也走出國界, 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肯定。森山大道在上海說起自己最擅長的還是拍攝日本, 拍攝巴黎的攝影人, 同樣拍攝上海最好的也是上海的攝影人??赡苌酱蟮浪f的拍攝和我們理解的拍攝不一樣吧, 他說的拍攝, 只是生活在某一處, 感受他最細小的某些東西, 比如有一天只是出支買個報紙, 也是就遇到了什么很有氣氛的畫面, 這是只有日日夜夜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才有機會, “上海人才能拍好上海”, 而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拿個相機說出去拍照了。這就告訴我們, 藝術絕不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 當代中國攝影人也應更深刻地認識到攝影的本土代表社會性表達對當代中國攝影發展的重要。

我對于森山大道有著一種很強烈的學習欲望, 對于他對我的影響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首先, 我對于紀實攝影的觀念表達有了新的認識, 拋棄了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 應該在主觀上去記錄身邊的事物。通過在自己熟悉的大環境下進行拍攝來找回自己的記憶進而形成新的認識, 通過新的認識反思自己進而促進自己今后的攝影道路。

其次, 在攝影語言上我應該勇于嘗試新的突破。無論是器材的選擇上還是拍攝的方法上, 熟練地根據相機的特征來嘗試自己沒有拍攝過的角度。使自己的作品更樸素自然貼近生活, 在后期制作上融入自己的思想。

上一篇:貨幣銀行學圖解范文下一篇:禁毒教育進校園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