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

2023-09-28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1篇

看看近代的中國,南京大屠殺,那悲慘的一幕幕,相信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還歷歷在目吧。

1973年冬,侵華日軍蓄意制造了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百姓慘遭殺害,數以萬計婦女橫遭強暴,日軍的暴行比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更加殘忍。盡管鐵證如山,但近年來,日本國內不斷發生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件。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戰爭所帶來的后果,它是悲壯的,是令人憤奮不平的。

想到了南京大屠殺,那我們是否還應該想想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當猶太人被納粹活埋時,痛苦便伴隨著他們,戰爭帶來了什么,帶來了更多的無奈,更多的痛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人曾在24個地點對猶太人進行了至少30次屠殺,殺害了上千名猶太人。二戰前,波蘭共有350萬猶太人,其中大約有300萬人死于納粹的大屠殺,目前波蘭的猶太人僅有約2萬人。許多波蘭人一直都認為他們是納粹的受害者,對于自己的同胞曾屠殺猶太人的說法難以接受。

當這些戰爭所帶來的惡夢已慢慢開始隨著時間逝去,新的惡夢又突如其來地爆發了。

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又帶來了更多的無奈,美國士兵虐待戰俘,更是令人膽寒。

據報道,美軍用來虐待戰俘的方式至少有20種之多,其行為的非人道性和惡劣程度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用美國陸軍的一份內部調查報告的話說,這是一些“殘忍、無恥、下流的虐待犯人行為”。不僅如此,對此事件負有不容推卸責任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還透露說,現在已經揭露出來的虐俘情況只是一部分,還有更多的照片和錄像帶,可能使這場丑聞變得更加嚴重。有報道說,這里還有兇殺、強奸等明顯的犯罪行為。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2篇

戰爭與和平 楊寶輝

學科領域 思想品德

音樂

化學 信息技術

勞動與技術 √語文

美術

生物

科學

數學

外語

歷史

社區服務

體育

物理

地理

社會實踐

其他(請列出):設計 適用年級 所需時間 八年級

5課時周5課時 課外4

主題單元學習概述

本單元以戰爭為主題,課文以敘事作品為主。

五篇課文都是有關戰爭的優秀篇章。閱讀這些作品,可以了解歷史一,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兩個極端,可以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 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各具特色的語言。有機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努力提高閱讀質量和速度。 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

主題單元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2.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感情。 對應課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1、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是什么?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

2、說出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危害。讓學生認識真善美與假惡丑兩個極端。

3、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的傷害是什么? 話題一:英雄的壯舉

專題劃分 話題二:正義戰爭的威力 話題三:法西斯戰爭的罪惡

專題一 所需課時 英雄的壯舉

一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重難點詞語、掌握音、形意;

2.了解小說情節,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3.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把握“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①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

專題問題設計 ②

景物描寫通常有哪些作用?并且請從文中找出一處例子具體說明。

根據小說情節發展的階段,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復述故事情節。

所需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

互聯網,多媒體,電視,錄音機。

學習活動設計

1、情境導入:

2、教師精彩講述抗日英雄機智勇敢的故事引入。

3、會讀是學習的第一步,相信你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4、朗讀課文,這些小小的字詞你一定能順利過關!

5、(采用講傳奇故事的口吻講述,師范讀一段)(內容見基礎訓練

一、

二、三)

6、你還有何疑問?摘錄在下面,考考你的同學,你也能成為一字之師!

7、借助資料書,你會很快掌握本課的相關常識的??靵碓囋嚢?

8、《蘆花蕩》的作者是__________,選自《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說是《荷花淀》,寫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 ”派。

9、閱讀小說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10、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分為哪四個階段?

先瞧瞧這些問題,帶著它們認真默讀課文,開動你聰明的大腦,相信你一定會解決的;如果有困難,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用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的?

(2)①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②并結合課文對其中一種性格舉例詳細說明

(3)①景物描寫通常有哪些作用?②并且請從文中找出一處例子具體說明。

(4)根據小說情節發展的階段,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復述故事情節。

11、下面的問題可有些難度,可能要花費你一些時間,人多力量大,組內討論一下。

(1)“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里去了。”從這句話里,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于一種什么環境中?

(2)“葦子還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結合課后練習三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4)課后練習二。

12、展示設想:

圍繞學習目標,結合剛才的感知與探究,你覺得有哪些內容需要展示,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精彩展示給大家呢?

拓展提示:

(1)課后練習一第1小題。

(2)課后練習二

(3)課后練習三

(4)當老頭子說要殺死十個鬼子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1、生字詞掌握準確,書寫標準

2、課文朗讀流利、有感情

3、學會寫作方法

評價要點

4、小組合作學習中能相互配合,有效體現小組合作精神

5、對本單元活動充滿興趣、態度積極

6、激發理解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

專題二

【教學目標設計】

1、學習課文,了解消息的一般特點:

學生初次正式接觸這種文體,要使學生對這種文體與其他文體的區別有明確的認識。了解消息的特點,學習“概括”事件,培養概括能力;能關注身邊的時事,具有捕捉新聞的敏銳觀察能力。 2、理解消息的語言特點:

簡明準確的語言是消息的一個重要特點,而這樣的語言在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中也很重要。

3、通過學習,培養寫作消息的能力:

新聞是現實生活中一種常見的應用體裁,消息是新聞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傳達信息,準確表意,具有寫作消息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讓語文教學走進社會生活,讓社會生活溶入語言教學,真正體現“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

本文是毛澤東同志為新華社寫的一篇新聞稿。全文500余字,分別展示了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渡江情況,及時報道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概貌。文章結構嚴密,語言準確簡潔,感情色彩鮮明,思想深刻,氣勢雄渾。教學內容圍繞結構和語言展開。

2、教學重點:

理解消息的結構和特點。消息結構上主要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幾部分;消息有及時性、真實性、語言簡明扼要等特點,其中“用事實說話”是消息最本質的特征。 3、教學難點: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3篇

? 第一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條件:

⑴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強對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爭奪的矛盾

⑵列強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最終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它們的對峙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 ⑷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濫使兩大軍事集團相互仇視,推動了戰爭的爆發 ⑸導火線(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

2.人類歷史發展到20世紀才會出現世界大戰的原因:

⑴客觀條件:20世紀的世界已基本成為一個整體,各國聯系日益加強,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條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

⑶現實條件:完成工業革命的主要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或戰爭會影響到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而影響整個世界。

3.交戰雙方:

同盟國:德、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共4國

協約國: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國。

4、經過:

第一階段:1914年 主動權在德方實施“施里芬計劃”

西線馬恩河戰役,(首次重大戰役)東線俄軍進攻東普魯士戰役,德速戰速決計劃破產 第二階段:1915—1916年 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三大陸戰一大海戰:西線的凡爾登(時間最長最慘烈)、索姆河戰役(坦克)(規模最大)和東線的俄軍夏季攻勢;英德日德蘭海戰(最大的海戰)

第三階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國參戰(原因、影響);俄國退出戰爭(原因、影響);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5、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集團的原因:

6、同盟國集團失敗的原因:

⑴經濟實力處于劣勢 ⑵軍事戰略上的失誤 ⑶內部與國內矛盾的尖銳 ⑷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

7、結果: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經濟、軍事、國內和國際力量對比來分析原因)

8、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影響

⑴導致世界格局變化:西歐相對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歐的相對衰落體現在:①經濟受重創:曾經領先世界的西歐,生產水平遠遠低于戰前,相對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戰②精神遭打擊:人們失去了戰前的樂觀主義,充滿了幻滅感和危機感③英國更衰落:戰前已喪失工業第一強國地位

美日的崛起體現在:①美國:戰后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和資本輸出國;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轉向紐約②日本: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由債務國變債權。

⑵戰爭引起革命與獨立的浪潮:參戰國的革命與獨立

①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響歐美工人運動

②德國與匈牙利:分別爆發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雖然失敗,但是偉大嘗試 ③中東歐政治版圖發生劇變:一戰摧毀了四個帝國—德俄奧匈奧斯曼,誕生了一批獨立國家

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高漲:①原因:列強的奴役與掠奪,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國放松控制使本國新興階級力量的壯大;②影響:奠定了二戰后摧毀殖民體系基礎

⑶戰爭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①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飛機進入實用階段、汽車取代馬車、缺乏原料國家大力發展化學合成技術等 ②促使政府機構改變職能: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職能加強

③改變的人們的思想觀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戰運動高漲與和平主義思潮盛行一時;社會主義理想和觀念的影響。

? 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會

⒈背景 (1)同盟國戰敗投降,成為戰勝國宰割的對象。(2)戰勝的協約國之間,實力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

⒉時間:1919年初——6月28日 ⒊地點:凡爾賽宮

⒋參加國:27個戰勝國的代表。

⒌操縱國:英國 勞合喬治、美國 威爾遜、法國 克里蒙梭。

6.各國目的:

(1)美國總統威爾遜帶著“十四點原則”參加會議,企圖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建立國聯,攫取戰后世界領導權。

(2)英國奉行“勢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國海軍力量,剝奪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戰爭賠款,維護其龐大的殖民帝國及海上優勢。在歐洲聯合美國遏制法國稱霸,因此英國不主張過分削弱德國。在東亞支持日本以牽制美國。

(3)法國為重建歐洲霸權,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索取盡可能多的戰爭賠款,堅決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國。

(4)意大利希望落實參戰時協約國的承諾,擴大領土。

(5)日本企圖使它戰時從德國手中奪取的太平洋島嶼和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合法化。

7.主要問題:對德和約問題(中心)、中國問題(山東問題)、建立國聯問題。 8.性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

《凡爾賽和約》

(1)時間:1919年6月28日。

(2)內容:①領土: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區由國際聯盟代管,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占領15年,東岸劃定非武裝區

②殖民地:德國放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戰勝國瓜分 ③軍事:德國廢除義務兵役制,只保留10萬陸軍 ④賠款:德國要支付大量賠款給協約國(未確定總額)。

(3)性質:在犧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礎上,宰割德國的掠奪性條約

10.影響:(1)暫時調整了列強在西方的統治秩序,開始建立凡爾賽體系

(2)嚴厲限制和削弱了戰敗國德國,引起德國的復仇情緒,埋下了產生罪惡的種子 (3)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4)英法獲利最大 (5)美國受到抑制

(6)民族自決權得到一定的肯定 (7)犧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國家的利益

凡爾賽體系

1.凡爾賽體系的構成:《凡爾賽和約》和對奧、保、匈、土的和約和國聯盟約 2.凡爾賽體系的影響:(1)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國際關系新秩序

(2)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在上述地區的矛盾,使資本主義進入相對穩定時期 (3)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的民族國家 (4)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歐洲地位削弱,美蘇日崛起 (5)其中又隱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長久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

3.凡爾賽體系的矛盾:

(1)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戰勝國對戰敗國掠奪性的懲罰,德國滋生強烈復仇情緒 (2)戰勝國列強之間:分贓不均,美意不滿 (3)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蘇聯之間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與列強矛盾:犧牲一些弱小民族國家的利益,中國“五四”愛國運動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強主要考慮削弱戰敗國和實現自己的利益來安排領土,沒有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 5.凡爾賽體系的實質:是帝國主義戰勝國掠奪戰敗國和相互妥協基礎上的帝國主義國際體系

國際聯盟

(1)背景:①一戰的巨大損失使人們渴望建立能維護和平的國際體系

②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倡導建立國際聯盟盟約,以此領導世界 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2)時間:1919通過國際聯盟盟約,并被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生效

(3)總部:瑞士日內瓦

(4)主要機構:會員國全體代表大會;國聯行政院;秘書處 (5)宗旨:“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的和平與安全”,并且聲稱要裁減軍備,制裁侵略 (6)盟約原則:維護和平、集體安全、委任統治 (7)操縱:英法。由于美政治軍事實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權的計劃落空加上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勢力強大。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也拒絕參加國聯 (8)解散:二戰時名存實亡。聯合國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實質:英法控制下的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10)性質: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

(11)活動:①1924年組織締結了和平解決爭端議定書《日內瓦協定》

②在促進國際合作方面,其有關機構或組織發揮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國聯對法西斯侵略采取綏靖政策

(12)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個普遍性國際組織,為聯合國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經驗

②在恢復戰后歐洲經濟、處理國際爭端、裁軍和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③沒有給世界帶來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戰(原因)

華盛頓會議

1.背景

(1)巴黎和會留下遺缺,亞太地區的矛盾沒有真正緩和 (2)戰后美日英國在亞太地區的爭奪發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 (3)為爭奪霸權,美、英、日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 (4)中國掀起反帝愛國運動 2.發起國:美國

3.目的:為了緩和它們之間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平息中國反帝怒潮

⒋時間:1921年11月—1922年2月。

⒌參加國: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國 ⒍操縱國:美、英、日

7.主要議題:英日同盟問題、海軍軍備競賽問題、中國問題 8.內容: 【1】《四國條約》

(1)簽訂國:美、英、法、日

(2)內容:①締約各國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②英日同盟終止 (3)影響:①對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掃除了在太平洋的稱霸障礙

②對英:維持了與美日的表面關系,后英日矛盾日漸激化

③對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損,但一戰的獲利大多承認,也獲得了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的地位。

【2】《五國條約》

(1)簽訂國:美、英、日、法、意

(2)內容:分別規定了它們各自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的總噸位

(3)影響:①美:它的海軍力量同英國并駕齊驅,抑制日本勢力膨脹

②英: 喪失了海上霸權

③日: 受到抑制,但日本在一定區域內擁有優勢

(總評:是第一個裁軍協定,暫時緩和了大國的海軍軍備競賽,但沒有根本解決問題,不能制止戰爭)

【3】《九國公約》

(1)簽訂國: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國

(2)內容:①形式上宣稱“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

②再次確認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3)影響:實質上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為美國進一步侵略中國創造了條件 9.華盛頓會議的影響

(1)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補充和繼續,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沖突,構成華盛頓體系

(2)美國是華盛頓會議的勝利者,它的海軍力量同英國的海軍力量并駕齊驅,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又達到抑制日本勢力膨脹的目的 (3)日本,英等國受到抑制 (4)中國是最大的受害國

(5)最終形成了帝國主義戰后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即凡-華體系。

10.中國山東問題的解決:日中在會外簽訂條約,把日本在山東的權利歸還中國

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的異同

相同點:①背景:在大國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召開的世界性會議

②過程:會議都是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的,充滿矛盾和斗爭

③結果:會議簽訂了帶有大國強權色彩的一系列條約;都涉及中國問題并侵犯中國主權;條約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決原則,形成了大國主導下新的世界體系

④作用:新的國際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

不同點:巴黎和會是一戰的戰勝國宰割戰敗國的分贓會議,成立了新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主要調整了帝國主義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爾賽體系,英國和法國成為會議的勝利者。

華盛頓會議遏制了日本在遠東的侵略勢頭,主要調整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形成了華盛頓體系,美國成為會議的主導者和勝利者。 ? 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原因:(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2)具體原因:①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供需矛盾擴大 ②市場的虛假繁榮,市場供需矛盾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

③過度的股票投機活動掩蓋了生產和銷售之間矛盾,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直接原因)

2.爆發標志與表現:1929年10月,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股價狂跌,大量股票被拋售;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農產品價格猛跌,大量農產品被銷毀

3.特點:(1)范圍特別廣(地區從美——世界;部門從金融——工農各部門)

(2)持續時間長(1929~1933年) (3)破壞性特別大

4.影響:(1)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①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示威、游行和罷工斗爭不斷②法西斯分子乘機興風作浪,擴大政治影響

(2)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矛盾日趨尖銳②各國進一步加強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5.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原因:①歷史原因:缺乏民主傳統,專制主義、軍國主義勢力非常強大

掠奪性的《凡爾賽和約》,激發了其民族復仇情緒

②現實原因:政府軟弱,壟斷資產階級傾急需強權政府 ③直接原因:納粹黨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

(2)建立:①時間:1933年初

②標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國總理

③影響:德國走上了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的道路

標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3)內外政策

政治上,①一黨獨裁統治②迫害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經濟上,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及與之相關的民用工業,實行國民經濟軍事 軍事上,撕毀《凡爾賽和約》,重建了空軍,擴充陸軍,建造軍艦 對外關系上,1933年退出國聯;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 思想上,進行嚴密控制,用納粹黨的說教鉗制人們的思想。

6.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原因:①歷史原因:缺乏民主傳統,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和軍事性建立強權政治

不滿華盛頓體系對其的壓制

②現實原因:經濟危機的打擊沉重(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國內市場狹小,資源極度貧乏)

階級矛盾尖銳,引發政治危機

③直接原因:軍部法西斯勢力的推動

(2)建立:①時間:1936年。標志: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受軍部控制)

②影響:推行對外擴張、對內獨裁的政策。

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3)內外政策:①政治:禁止工人罷工,限制人民言論、結社、新聞和出版自由

②軍事:加緊擴軍備戰

③外交:制定《基本國策綱要》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

日本和德國在建立法西斯專政異同

(1)相同點:都利用了經濟危機這一有利時機;都有軍事封建性的歷史傳統;都是壟斷資本家的需要和選擇;都對內獨裁對外擴張,都有沖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束縛

(2)不同點:德國有一個法西斯政黨——納粹黨;有一個突出的領袖——希特勒;通過國會大選的方式奪取政權。日本既沒有法西斯政黨也沒有突出的領袖,而是依靠軍部法西斯勢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權。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

1.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 2.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

(1)起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后,于1935年對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亞發動侵略 (2)時間:1935年——1936年 (3)結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亞

(4)失敗原因:①意國力強,裝備先進,準備充分,埃塞俄比亞武器裝備極其落后

②西方大國綏靖政策的影響

3.西班牙內戰

(1)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陣線1936年建立共和國后,打擊法西斯勢力

②佛朗哥等反動軍官發動叛亂,內戰開始

③德意公開武裝干涉(目的),內戰變成了一場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戰爭

(2)時間:1936年——1939年

(3)各方政策和態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

②蘇聯、國際縱隊——國際援助

(4)結果: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建立了以佛朗哥為首的法西斯獨裁政權 (5)敗因:內:力量有限,外:西方綏靖政策

特點:反法西斯侵略為中心各國紛紛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主要特點)

4.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

(1)背景:①法西斯國家獲得了巨大的財力、人力資源,占據了許多戰略要地,實力大增

②英、法、美等國綏靖政策

(2)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國家與英法美等國的矛盾日益加劇。有共同的利益需要 (3)結盟招牌:反共(原因)

(4)過程:1936年德意簽訂《德意志議定書》形成柏林—羅馬軸心,1936年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軸心國集團

(4)影響:德、意、日三國軸心形成,促成大戰爆發

走向世界大戰

綏靖政策

(1)目的:①,避免戰爭,保住既得利益 ②禍水東引 (2)實質:自私自利,姑息養奸(利己主義) (3)主要推行者:英、法、美(西方資本主義強國) (4)對象:德意日法西斯國家 (5)表現:①對1931年日入侵中國,國聯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對意入侵埃塞俄比亞,國聯只進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對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對德破壞《凡爾賽和約》聽之任之(從1935年起,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 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又吞并蘇臺德區。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⑤制造幕尼黑陰謀,使綏靖政策達到最頂峰 ⑥二戰爆發后(波蘭),宣而不戰,進行奇怪戰爭 (6)影響:①犧牲了弱小國家的利益

②助長了法西斯的氣焰,增強了法西斯的實力;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③不利于反法西斯國家的團結對敵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原因:①英法與蘇社會制度矛盾尖銳

②《慕尼黑協定》簽訂后,蘇聯對英、法更加不信任。集體安全落空

(2)目的:蘇聯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全,德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解除后顧之憂 (3)時間:1939年8月

(4)內容:雙方互不侵略對方,并劃定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范圍 (5)后果影響:①對蘇聯:贏得備戰的時間

實質上是綏靖政策,損害了弱小國家的利益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

②對德國: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1.全面爆發——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39年9月) 2.波蘭潰敗原因:①德國閃電戰,軍事力量強大,準備充分

②波軍武器裝備陳舊,戰術落后

③英法宣而不戰 ④蘇聯趁火打劫

3.法國潰敗(1940年6月22日)原因:①法國長期綏靖政策,掉以輕心

②德軍使用先進戰術閃電戰;采用曼施坦因方案 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4.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5.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10月)侵略計劃首次受挫,鼓舞了反法西斯軍民的斗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擴大 1.蘇德戰爭

⑴原因:①消滅蘇聯是希特勒稱霸歐洲和世界決定性的步驟

②1940年9月簽訂了日德意三國軍事同盟 ③占有了強大的軍事資源

⑵時間:1941年6月22日

⑶影響:蘇德戰爭的爆發,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的擴大

2.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其影響

⑴原因:①侵占中國和東南亞是日本長期發以來的既定目標

②法西斯德國在歐洲的一系列勝利刺激了日本的動野心 ③歐洲戰事正酣為其提供了大好機會 ④1940年8月日本“大東亞共榮圈”政策嚴重損害了美英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⑤1940—1941年,日本占領印度,美英等國對日本實行貿易禁運,美日矛盾激化。 ⑥日本試圖取得戰爭主動權,把美國太平洋艦隊看作是 “南進”的最大障礙

⑵時間:1941年12月7日

⑶影響:日以微小代價重創太平洋艦隊。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⒊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及意義

⑴原因:①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對全人類的安全和民主構成嚴重威脅

②蘇德戰爭的爆發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直接促成

⑵目的:聯合行動,抗擊侵略,捍衛獨立與自由 ⑶過程:①1939年通過新的《中立法》

②1941年3月通過《租借法案》,加強了對英國等國的援助 ③美英確定“先歐后亞”的戰略方針 ④蘇德戰爭爆發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蘇聯

⑤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表示了兩國反對納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決心

⑥9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簽訂了關于美英以武器供應蘇聯的議定書三國開始聯合行動

⑦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942年初, 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⑷性質: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⑸意義:①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

②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 1.莫斯科戰役

⑴時間:1941年9月底至第二年初 ⑵結果: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

⑶勝利原因:①莫斯科軍民團結一致,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

②蘇聯從東部大量增援部隊(日本南進) ③天氣嚴寒

⑷影響: “閃電戰”計劃破產。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德軍無力發動全面進攻,蘇德戰爭開始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2.斯大林格勒戰役

⑴原因:莫斯科戰役后德軍無力再發動全面攻勢。集中力量進攻南線 ⑵時間: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⑶結果:德軍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

⑷勝利原因:①蘇聯守軍進行殊死抵抗②巷戰不利于德軍先進武器作用的發揮③天氣嚴寒④德軍后援困難⑤蘇軍采用了正確的戰備戰術

⑸影響: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鞏固并發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團內部的瓦解。

3.中途島戰役

⑴原因:1942年美國對日本的東京等城市進行轟炸 ⑵時間:1942年6月

⑶結果:美國以少勝多,取得了重大勝利,日軍損失慘重

⑷勝利原因:①戰前截獲日軍電碼,察覺日本作戰計劃,提前準備②日兵力分散,戰術陳舊,錯失戰機 ⑸影響:使太平洋戰場形勢發生重大轉折

4.阿拉曼戰役

⑴時間:1942年秋

⑵結果:德意軍隊大敗,被迫西撤

⑶勝利原因:①德意戰線過長,給養困難;②英軍給養充分,兵力優勢 ⑷影響: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瓜島戰役:1942年,太平洋戰場的美軍率先反攻,攻占瓜島,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到1945年初,收復了馬島和菲律賓,日軍的??罩髁颈幌麥?。

2.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聯軍在西北非兩棲登陸,東西夾擊德意軍隊, 1943年5月,北非德、意軍降。北非戰場結束。

3.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7月,蘇德庫爾斯克戰役,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1944年蘇軍發動十次打擊,收復了全部國土,并攻入東南歐。

4.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凌晨,在歐洲成功地開辟了對德作戰的第二戰場。盟軍兩面夾擊德軍,加速了德法西斯的滅亡。

5.開羅會議

(1)時間:1943年冬

(2)參加者: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

(3)內容:《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侵占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4)意義:協同了三國對日作戰

6.德黑蘭會議

(1)時間:1943年11月

(2)參加者: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

(3)內容:①通過了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后合作宣言

②會議還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盡快打敗納粹德國

(4)意義:協同了三國對德作戰

7.雅爾塔會議

(1)時間:1945年2月

(2)參加者: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

(3)內容:①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后德國民主化

②準備成立聯合國

③蘇聯在歐戰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4)意義:加速了德國的滅亡;大國瓜分了世界

8.波茨坦會議

(1)時間:1945年夏

(2)參加者:杜魯門、丘吉爾、斯大林

(3)內容:①重申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處理德國問題的精神

②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4)意義:加速了日本的滅亡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造成的危害:給人類造成空前的浩劫。 2.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意義 ①人權與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維持和平的聯合國隨之誕生

②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兩極,西歐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復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區轉移 ③二戰促進了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發展,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④二戰促進了戰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興起。

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

⑴警惕法西斯勢力抬頭,對法西斯主義絕不能姑息養奸 ⑵面對法西斯勢力的進攻,要建立起廣泛的統一戰線

⑶建立相對合理,公正、平等的國際秩序,和平共處是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 ⑷加強維和性國際組織的權威

⑸處理好經濟糾紛,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防止其引發戰爭 ⑹落后就容易挨打,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

第六單元 和平與發展

聯合國

1.產生

⑴提出設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憲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國際組織的設想 ⑵名稱由來:1942年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聯合國家一詞 ⑶首次宣告建立:1943年蘇中美英華盛頓會議,簽署《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⑷1944年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原則 ⑸1945年雅爾塔會議,進一步確立“五大國一致”的原則 ⑹1945年舊金山會議,51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

⑺10月24日,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2.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友好關系;進行國際合作,并且促進對于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3.主要機構

⑴大會:聯合國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

⑵安全理事會:是聯合國中最重要的常設機構,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責任 ⑶秘書處: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

4.維護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動

⑴聯合國成立之初,處于美國的控制和操縱之下通過了侵略朝鮮的非法決定

⑵1948年6月,聯合國在中東巴勒斯坦地區派出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這是第一次維和行動 ⑶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向中東地區派出第一支維和部隊

⑷1987年,通過第一次強制性決議,要求兩伊立即?;饘鉀Q國際沖突、維持國際和平有一定影響。

世界人民的反戰和平運動 1.世界保衛和平大會

⑴1949年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在巴黎和布拉格舉行。提出舉行“保衛和平國際斗爭日”活動的倡議。⑵1950年 “斯德哥爾摩宣言”要求“無條件禁止原子武器”

⑶根據第二屆世界和平大會的決議,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會成立,提出的原則: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爭端平等協商;尊重民族自決。從此,反對侵略戰爭,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55年,國際科學界向世界發出了著名的防核武器和平宣言 3.國際和平年、和平日

⑴聯合國大會于1981年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聯大開幕的日子定為國際和平日 ⑵1986年被聯合國定為“國際和平年”

⑶2001年9月7日,聯大通過決議,決定從2002年開始,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

4.戰后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的高漲的原因、特點和意義

⑴原因:①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眾多的地區沖突和美蘇對峙,人們飽受戰爭之苦,渴望和平

②核武器毀滅性的破壞力,讓人們覺悟

⑵特點:①廣泛性②民主性③有組織性 ⑶意義:有利于制約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和平與發展:當今世界的主題 1.依據

⑴歷史角度:①19世紀以來隨統一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各國的聯系緊密

②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和現代化殺傷武器的發展使世界人民強烈要求維護和平,堅決反對戰爭(聯合國及世界人民的反戰和平運動)

⑵時代角度:①冷戰結束,世界多極化,世界形勢總體趨緩

②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明顯增多 ③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坐下來進行談判協商,以解決糾紛 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

⑤當今世界面臨許多突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人口增長過快,資源開發盲目無序,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等,取決于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的解決

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經濟優先已成為世界潮流。

2.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⑴近代史上中國深受外來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與獨立的來之不易 ⑵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

⑶中國外交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⑷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⑸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創國之一和積極的實戰者 ⑹中國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重要力量

⑺中國是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積極倡導者 ⑻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4篇

戰爭與和平 楊寶輝

學科領域 思想品德

音樂

化學 信息技術

勞動與技術 √語文

美術

生物

科學

數學

外語

歷史

社區服務

體育

物理

地理

社會實踐

其他(請列出):設計 適用年級 所需時間 八年級

5課時周5課時 課外4

主題單元學習概述

本單元以戰爭為主題,課文以敘事作品為主。

五篇課文都是有關戰爭的優秀篇章。閱讀這些作品,可以了解歷史一,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兩個極端,可以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 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各具特色的語言。有機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努力提高閱讀質量和速度。 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

主題單元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2.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感情。 對應課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1、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是什么?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

2、說出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危害。讓學生認識真善美與假惡丑兩個極端。

3、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的傷害是什么? 話題一:英雄的壯舉

專題劃分 話題二:正義戰爭的威力 話題三:法西斯戰爭的罪惡

專題一 所需課時 英雄的壯舉

一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重難點詞語、掌握音、形意;

2.了解小說情節,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3.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把握“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①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

專題問題設計 ②

景物描寫通常有哪些作用?并且請從文中找出一處例子具體說明。

根據小說情節發展的階段,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復述故事情節。

所需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

互聯網,多媒體,電視,錄音機。

學習活動設計

1、情境導入:

2、教師精彩講述抗日英雄機智勇敢的故事引入。

3、會讀是學習的第一步,相信你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4、朗讀課文,這些小小的字詞你一定能順利過關!

5、(采用講傳奇故事的口吻講述,師范讀一段)(內容見基礎訓練

一、

二、三)

6、你還有何疑問?摘錄在下面,考考你的同學,你也能成為一字之師!

7、借助資料書,你會很快掌握本課的相關常識的??靵碓囋嚢?

8、《蘆花蕩》的作者是__________,選自《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說是《荷花淀》,寫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 ”派。

9、閱讀小說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10、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分為哪四個階段?

先瞧瞧這些問題,帶著它們認真默讀課文,開動你聰明的大腦,相信你一定會解決的;如果有困難,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用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的?

(2)①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②并結合課文對其中一種性格舉例詳細說明

(3)①景物描寫通常有哪些作用?②并且請從文中找出一處例子具體說明。

(4)根據小說情節發展的階段,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復述故事情節。

11、下面的問題可有些難度,可能要花費你一些時間,人多力量大,組內討論一下。

(1)“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里去了。”從這句話里,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于一種什么環境中?

(2)“葦子還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結合課后練習三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4)課后練習二。

12、展示設想:

圍繞學習目標,結合剛才的感知與探究,你覺得有哪些內容需要展示,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精彩展示給大家呢?

拓展提示:

(1)課后練習一第1小題。

(2)課后練習二

(3)課后練習三

(4)當老頭子說要殺死十個鬼子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1、生字詞掌握準確,書寫標準

2、課文朗讀流利、有感情

3、學會寫作方法

評價要點

4、小組合作學習中能相互配合,有效體現小組合作精神

5、對本單元活動充滿興趣、態度積極

6、激發理解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

專題二

【教學目標設計】

1、學習課文,了解消息的一般特點:

學生初次正式接觸這種文體,要使學生對這種文體與其他文體的區別有明確的認識。了解消息的特點,學習“概括”事件,培養概括能力;能關注身邊的時事,具有捕捉新聞的敏銳觀察能力。 2、理解消息的語言特點:

簡明準確的語言是消息的一個重要特點,而這樣的語言在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中也很重要。

3、通過學習,培養寫作消息的能力:

新聞是現實生活中一種常見的應用體裁,消息是新聞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傳達信息,準確表意,具有寫作消息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讓語文教學走進社會生活,讓社會生活溶入語言教學,真正體現“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

本文是毛澤東同志為新華社寫的一篇新聞稿。全文500余字,分別展示了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渡江情況,及時報道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概貌。文章結構嚴密,語言準確簡潔,感情色彩鮮明,思想深刻,氣勢雄渾。教學內容圍繞結構和語言展開。

2、教學重點:

理解消息的結構和特點。消息結構上主要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幾部分;消息有及時性、真實性、語言簡明扼要等特點,其中“用事實說話”是消息最本質的特征。 3、教學難點: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5篇

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背景

日本對外擴張: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后果。

日本經濟危機: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九一八事變后,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采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主要戰場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后,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

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后,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建立了大小

http:///kaoyan/ 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戰斗戰役的階段勝利,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這些紀念日要牢記

“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 正式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箲饎倮竺磕甑?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后來臺灣當局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于1955年起將對日抗戰勝利日作為陸??杖姷能娙斯?。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七七”抗戰紀念日(每年7月7日):為紀念國恥七七事變的發生而設立。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九一八”紀念日(每年9月18日):為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而設立。這次事件爆發后,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由全國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設立。

抗日戰爭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http:///kaoyan/

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美術戰爭與和平范文第6篇

1.“一戰”爆發初期,“反戰”聲音微乎其微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戰剛剛開始

B.參戰國民眾陷入極端民族主義的狂熱戰爭情緒中 C.戰爭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 D.統治階級的宣傳

解析 在統治階級的煽動下,極端民族主義成為一股潮流,戰爭被認為是捍衛民族利益的有力手段,因此人們極力支持戰爭。

答案 B 2.馬恩河戰役結束以后,德國總參謀長認為“德國已經輸掉了戰爭”。這是因為(

) A.德國主力部隊遭到重創 B.同盟國軍隊的戰線被突破 C.協約國由戰略防御轉為進攻 D.德國難以承受持久戰的消耗

解析 馬恩河戰役后,西線進入相持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使德軍不得不面對持久戰的局面,這是德國所難以承受的。

答案 D 3.20世紀初之所以發生世界性戰爭,主要條件是(

) A.世界殖民地已經瓜分完畢 B.飛機、坦克、毒氣等武器的研制 C.運輸工具通訊手段的進步 D.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解析 解答本題要理解題干中的限定詞“世界性”和“條件”。即“一戰”成為世界性戰爭的條件。交通工具通訊手段的進步為世界性戰爭的進行提供了條件。

答案 C 4.法國貝當將軍回憶凡爾登戰役時說“德軍試圖造成一個任何部隊都無法堅守的死亡區。鋼鐵碎片,霰彈和毒氣向我們所在的樹林、塹壕和掩蔽部鋪天蓋地襲來,簡直在消滅一切„„”。對這段話我們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德國使用了毒氣作為進攻手段 B.戰爭的殘酷性

C.法軍經受了殘酷的戰爭考驗 D.德國人使用了先進武器坦克進攻

解析 從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A、B、C三項都是正確的;坦克是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D項符合題意。

答案 D 5.1917年中國參加了“一戰”,當時的中國政府是(

) A.清政府

C.武漢國民政府

B.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

解析 從題干中的時間1917年可以判斷中國當時的政府是北洋政府。

答案 B 6.“在英國,1916年爆發了愛爾蘭民族起義;在法國,士兵掀起了反戰運動;在俄國,1917年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上材料能夠印證的觀點是(

) A.戰爭引起革命 B.革命制止了戰爭 C.戰爭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D.戰爭破壞了人類的寧靜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人們對戰爭的不滿,發動革命運動,證明了戰爭引起革命的觀點。

答案 A 7.同盟國集團失敗的原因有(

) ①經濟實力上,德奧集團處于劣勢 ②同盟國集團在軍事戰略上存在失誤 ③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 ④同盟國資源的短缺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同盟國戰敗原因的認識。四個題肢都正確。

答案 A 8.下圖中的站立者是美國總統威爾遜,他對鷹說道:“啊!我把你變成一只多么好的鴿子呀!”但1917年美國放棄中立,對德宣戰。下列關于美國政策變化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一戰”前期,美國奉行“中立”政策

B.“一戰”后期,美國為了“捍衛和平、民主與自由”而對德國宣戰

C.美國由“中立”到對德宣戰改變了雙方力量的對比 D.美國參戰,雖使“一戰”規模升級,但加速了“一戰”結束進程

解析 本題主要通過圖文材料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美國的參戰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非為了和平民主與自由,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答案 B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軍隊轉入反攻,展開了“馬恩河戰役”,雙方投入兵力150余萬人,輕炮6 000多門,重炮600多門,戰況十分激烈,傷亡慘重:法軍13.3萬人,德軍21.6萬人。經過馬恩河戰役,德軍在西線的進攻被遏止,法軍保住了巴黎。以后幾個月,德軍和英法軍隊都力圖控制法比邊境地區,德軍尤其想占領從敦刻爾克到布倫的濱海地帶,以切斷英法來往的捷徑,于是雙方展開了“奔向海岸”的戰斗,但是德軍未達到目的。到年底,西線轉入相持,各自挖壕對陣。1914年的戰爭,由于西線德軍攻勢的受挫,東線的迅速開辟,德國被迫分兵兩線作戰,因而,以速決戰為其戰略目標的“施里芬計劃”徹底破產了,總參謀長小毛奇被革職,由法金漢取代。

材料二 1915年戰爭重心東移。德國鑒于在西線的失敗,決定改變“施里芬計劃”,把主力調往東線,企圖擊潰俄軍,迫使俄軍單獨媾和,以解除東方的威脅。„„

材料三 1916年,對于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關鍵性的一年。雙方都力圖打破僵局,決一勝負。1915年東線的戰事表明,俄軍不堪一擊,但其幅員廣大,德軍不敢貿然深入,便決定在西線尋找英、法主力決戰。鑒于凡爾登是法國著名的軍事要塞,有公路直通巴黎,是法國全部防線的凸出部分,軍事上的支撐點。因此,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選擇了凡爾登為德軍1916年進攻的主要目標,調集27萬兵力,1 000門大炮,由皇太子親自率領,并聲稱德皇將于2月底在凡爾登廣場閱兵。法軍在凡爾登只有10萬守軍,270門各式大炮。2月21日至25日,德軍以大量的炮彈、毒氣彈向凡爾登傾瀉,法軍第一道防線全被硝煙彌漫,戰壕徹底被摧毀,附近森林全部燒光,繼之兩軍展開肉搏戰,法軍殊死抵抗,傷亡慘重,終于第一道防線失守,與后方的交通線也被切斷。„„戰斗一直持續到12月。德法兩軍各傷亡40萬人左右,故這場血戰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由于德軍攻占凡爾登的戰略目標未實現,法金漢被革去總參謀長職務,由興登堡取代。凡爾登戰役是德國進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敗也就成了一個轉折點。此后,德奧方面每況愈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編世界近代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恩河戰役的影響。 (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凡爾登戰役的影響。 (3)結合材料

一、

二、三指出“一戰”戰局的演變及戰場重心的轉移過程。

解析 回答第(1)問時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施里芬計劃’徹底破產”;“兩線轉入相持”;回答第(2)問結合材料中的“轉折點”“德奧方面每況愈下”;回答第(3)問可分析材料中的時間和戰事中心的變化。

答案 (1)遏制了德軍在西線的進攻,宣告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的破產,使西線轉入相持階段。

(2)法軍站穩了腳跟,德軍兵力、士氣開始衰落。德國進攻凡爾登的失敗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后德奧逐漸轉入防御階段,協約國軍隊逐步取得了戰略優勢。

(3)戰局的演變:1914年西線雙方轉入陣地戰,進入相持階段;1915~1916年戰爭的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戰場重心轉移:1914年:西線;1915年:東線;1916年:重新回到西線。

1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兩年半以來,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著歷史上最可怕的戰爭的破壞。„„在這場斗爭中,德國和它的盟國——奧匈、保加利亞和土耳其,贏得了戰爭的許多勝利,顯示了它們的不可摧毀的力量。„„盟軍是為了捍衛它們的生存和民族發展的自由被迫作戰的。„„但是,同時出于制止流血和終止戰爭恐怖的愿望,它們建議現在就立即開始和平談判,它們確信它們所提出的以保證它們人民的生存、榮譽和自由發展為目的的建議,是可以作為恢復持久和平的基礎的。

如果盡管有了這個和平和解的建議,而斗爭竟仍要繼續下去,四盟國決心將斗爭進行到勝利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國政府和平建議

材料二 協約國不得不在它們的答復中首先提出,強烈抗議敵國照會中兩點主要論斷,這個照會企圖將戰爭責任推到協約國身上,并且宣揚中歐國家的勝利。„„倡議還企圖加強德國和它的盟國的公共輿論。這些盟國已經由于它們的損失而發生嚴重的動搖,由于經濟上被包圍而疲憊不堪,并且由于強迫它們的人民作出極大的努力而分崩離析。

——1916年12月29日協約國政府的答復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德國怎樣自我標榜其和平建議的出發點和目的? (2)材料

一、二中,雙方對當時大戰局勢的評價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觀點比較符合實際?

(3)對戰爭的責任問題,雙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評價的? 解析 第(1)問可從材料中概括;第(2)問要結合材料和史實分析;第(3)問針對責任問題雙方都在推卸責任,從雙方的本國利益出發概括;評價時要結合戰爭的性質看到其本質。

答案 (1)出發點:“出于制止流血和終止戰爭恐怖的愿望”。目的:“以保證它們人民的生存、榮譽和自由發展為目的”。

上一篇:廉潔購銷承諾書范文下一篇:南陽市內鄉縣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