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術申請書范文

2023-09-21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1篇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較快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直接影響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動,因此小學教育必須極其注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課程內容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诖?,傳授法、情景教學法、趣味教學法等可視為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美術欣賞心理;欣賞習慣;教學方法

一、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概述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與別的階段不同的特點。小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較快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直接影響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動,因此小學教育必須極其注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課程內容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小學階段(大約6、7~12、13歲左右)作為學齡初期階段,有其整體的發展特點:全部智力活動,如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都在掌握知識中逐步發展起來。但是直觀形象仍占一定優勢,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發達,想象力異常豐富,情緒抑制力較差。與此同時理智感、道德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美感有較快發展,他們能夠對祖國家鄉的自然風光,某些藝術品產生熱愛的情感等等。而在小學階段的高低年級之間又有其差別。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一)強烈的色彩,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二)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

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三)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

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做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四)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

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

(一)傳授法

在我們實際使用的美術教材中我們會發現:教科書中對美術知識的表述往往只是前邊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較多的是圖例的表現形式。美術教材一直都是應用較少的文字配合較大篇幅的圖畫來展現所要表達的內容的。美術這樣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就要求我們去用心體會,傳授美術知識肯定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是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與用心靈去感受的“美術語言”,只能是通過美術作品來表達,單純的應用語言來表達是不能達到較好的理解效果的。形象作為美術知識的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我們在美術課堂中,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主要的還是要用形象傳神的藝術形式表達,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可以找一些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讓學生進行相互的探討研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學生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會較深刻的體會學習的知識,達到掌握的目的。

(二)情景教學法

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比喻介紹,用身邊最為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從身邊最常接觸到的事物開始,加深學生對他們的印象。很多話題和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在講解的同時將圖形、畫面、視頻、文字融于一體,從視覺聽覺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一改往日黑板白字的枯燥課堂,使美術課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的豐富生動。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每一個事物都是存在美的。

(三)趣味教學法

在老師帶領學生學習過簡單的圖片后,進入到學習繪畫的階段,過去的教學方式多數以教師不知課堂作業為主,學生在下面通過自己這節課多學到的東西自行繪畫,很快地就會讓學生感到厭煩,久而久之就不會在認真聽課。所以應該試圖嘗試用新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加深對于本節課的理解,快速集中注意力來了解所學的單元主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味地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樂趣,比如在學習有關植物的繪畫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放一些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學生理解植物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植物從萌芽到長成的過程中,是具有多種形態變換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普及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思想及知識。在課堂上,如果只聽老師講課,慢慢地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學生對這門科目擁有不斷學習下去的動力。教師應當不斷地在課堂上創造一些機會,在課堂上合適的時機對學生提問,讓他在全班同學的面前體驗到回答問題正確所給他帶來的喜悅感。對待不同的學生應該區別對待,盡量選擇一些能夠符合該生學習情況的問題去提問,學生因為性格的差異對待課堂的表現各不相同,對待表現積極的同學,應該適當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而有些膽小內向的同學,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以及在課堂上更多的關注他們的表現,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踴躍地表現自己。也許小學的美術教學,會讓一個普通的孩子自此走上繪畫的道路。

三、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美育作為一個熱點問題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育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是引導學生各方面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學階段的“藝術體系中的美育”主要通過美術教育來實現。美術教育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我們應該認識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恰當有效的方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以達到美術教育的切實目的,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使素質教育的實施得到切實的保障。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的、科學的美術課堂氛圍,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提升學生地審美能力,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美術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駱弟學.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J].新課程,2007,(03).

[2]梁培勝.關于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實施[J].小學時代,2009,(02).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2篇

“素描”就是“素色描繪”和“樸素的描寫”的意思。一般是指用木炭條、炭精條、鉛筆、木炭筆、鋼筆、毛筆等較為單純的工具和單一的色彩在紙面上所作的繪畫。它是造型藝術的形式之一,可以用來進行美術創作,繪制創作草圖和進行造型基本功訓練。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作為造型藝術形式之一的素描,它是通過形體結構、比例、位置、運動、線條、明暗調子等造型因素體現的。由于它使用的工具材料簡單,色彩單一,通過嚴格的素描訓練,便于學習者掌握造型藝術基本規律,研究和反握造型藝術諸因素,訓練和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思維方法和表現方法、提高審美情操,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礎。因而學習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美術的同志,常從學習素描入手,世界各國均把素描作為重要基礎課列入造型藝術專業的教學計劃,對學習者進行基礎造型本領的培養和訓練。

素描基礎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造型能力,準確而又概括、生動而以深刻地表現對象。要達到此目的,必須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深刻的表現方法,堅實的造型能力,以及正確認識和處理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要正確的科學的觀察、認識和思維的方法。素描教學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它要求眼、腦、手同時得到鍛煉,認識和技能同時得到提高。為了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造型的分析和綜合,深入形容和藝術的概括,都要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正確認識和處理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本質、感性與理性、局部與整體等關系,整個作畫過程都要在“整體的關系”中去觀察,認識和表現對象。這是掌握形體塑造技巧的前提,健康而以符合審美原則的表現方法的基礎。

要運用多種訓練手段。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長期的素描寫生訓練對培養寫實能力,深入準確的描繪能力是有效的,應作為造型能力訓練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視。但單有這方面的能力是不夠的,也是不全面的。速寫對敏銳的觀察和藝術的概括能力的培養;默寫對形象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的訓練;摹寫對借鑒優秀技法的作用;以及構圖練習對創作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全面鍛煉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把長期作業和短期作業結合起來;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結合起來;寫生和速寫、默寫、摹寫、構圖練習結合起來。這樣穿插進行,合理安排,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就能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高。

要采取多種表現方法。一般人認為“素描”就是長期的全調子素描,這種理解是不夠全面的。應該說這是素描的一種形式和方法,也是一般人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表現方法。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現空間的基本要素是點、線、面,通過它們的單個運用和綜合運用,均會產生不同的素描樣式,并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線條對形體的概括和情感的表現,塊面對立體空間和真實感的表現,各有所長,我們要充分研究和發揮它們的表現功能,取各法之所長以適應專業學習和藝術表現的需要。我們還要向歷代名家學習,得各家之所長為我所用,豐富和發展我們的素描技法。

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素描基礎訓練的技術性很強,它需要艱苦的勞動,刻苦的磨練,通過大量的實踐去掌握它,這是無疑的。但如沒有必要的理論知識作指導,路子未必對頭,收效未必顯著。在素描實踐過程中,除了必須有正確的科學和觀察、認識思維的方法橡皮,還要有解剖結構、透視變形、明暗調子、線條運用和構圖處理等方面的知識,這就要結合技能訓練學習解剖、透視、素描、構圖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樣在理論指導下實踐中提高認識,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平面構成基礎

平面構成的概念

所謂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是一種造型概念,也是現代造型設計用語。其含義就是將幾個以上的單元(包括不同的形態、材料)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并賦予視覺化的、力學的概念。其中,立體構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將形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形體;平面構成則是以輪廓塑形象,是將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

平面構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視覺元素和關系元素,是指創造形象之前,僅在意念中感覺到的點、線、面、體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視覺元素的形成。視覺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見之于畫面,是通過看得見的形狀、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稱為基本形的具體形象加以體現的。關系元素,是指視覺元素(即基本形)的組合形式,是通過框架、骨格以及空間、重心、虛實、有無等因素決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見的,其它如空間、重心等因素,則有賴感覺去體現。

平面構成的框架 一切用于平面構成中的可見的視覺元素,通稱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轄基本形在平面構成中的各種不同的編排,即是骨格?;拘斡?ldquo;正”有“負”,構成中亦可互相轉化;基本形相遇時,又可以產生分離、接觸、復疊、透疊、聯合、減缺、差疊、重合等幾種關系。骨格可以分為:在視覺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視覺上不起作用的無作用骨格,以及有規律性骨格(即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等骨格)和非規律性骨格(即密集、對比等骨格)?;拘闻c骨格的上述這些特性,將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構成千變萬化的構成圖案(如下圖,就是由基本形通過重復、接觸、差疊等構成的)。平面構成入門:

點的構成形式

越小的形體越能給人以點的感覺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為一種散點式的構成形式

(2)將大小一致的點按一定的方向進行有規律的排列,給人的視覺留下一種由點的移動而產生線化的感覺

(3)以由大到小的點按一定的軌跡、方向進行變化,使之產生一種優美的韻律感

(4)把點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進行有目的的排列,產生點的面化感覺

(5)將大小一致的點以相對的方向,逐漸重合,產生微妙的動態視覺

(6)不規則點的視覺效果

線的構成形式

線是點移動的軌跡 (1) 面化的線(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變化的線(按不同距離排列)透視空間的視覺效果

(3)粗細變化空間,虛實空間的視覺效果

(4)錯覺化的線(將原來較為規范的線條排列作一些切換變化)

(5)立體化的線

(6)不規則的線

面的構成形式

它體現了充實、厚重、整體、穩定的視覺效果

(1) 幾何形的面,表現規則、平穩、較為理性的視覺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體以面的形式出現后,給人以更為生動、厚實的視覺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機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態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潑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較為理性的人文特點

單形的構成

(1) 幾何單形的相互構成(以圓形、方形、三角形為基本形體,將它們分別以連接、重合、重疊、透疊等形式,構成不同形象特點的造型)

(2)分割所構成的形體(訓練設計者靈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構成的形體,(形體間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種形態各異的造型)

(4)自然形單形的構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實、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現出來,應用到構成設計中去)

平面構成的形式

(一)

1.平面構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體分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線排列格式、折線排列格式)

2.重復構成形式(以一個基本單形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重復排列,排列時可作方向、位置變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

-簡單重復構成

-多元重復

3.近似構成形式(有相似之處形體之間的構成,寓“變化”于“統一”之中是近似構成的特征,在設計中,一般采用基本形體之間的相加或相減來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漸變構成形式(把基本形體按大小、方向、虛實、色彩等關系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漸變

-形狀的漸變

-疏密的漸變

-虛實的漸變

-色彩的漸變

平面構成的形式

(二)

5.發射構成形式(以一點或多點為中心,呈響周圍發射、擴散等視覺效果,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奏感)

-一點式發射構成形態

-多點式發射構成形態

-旋轉式發射格

6.空間構成形式(利用透視學中的視點、滅點、視平線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間形態)

-點的疏密形成的立體空間

-線的變化形成的立體空間

-重疊而形成的空間

-透視法則形成的空間(以透視法中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等關系來進行表現的) -矛盾空間的構成(錯覺空間構成):以變動立體空間形的視點、滅點而構成的不合理空間,“反轉空間”是矛盾空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7.特異構成形式(在一種較為有規律的形態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范的單調的構成形式,特異構成的因素有形狀、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變化的比例不能變化過大,否則會影響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對比效果)

8.分割構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較為嚴謹)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統一

-自由分割(特點靈活、自由)

9.肌理形態構成(肌理指客觀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態,是各種物體性質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圖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蠟色法 撕貼法

壓印法 干筆法 木紋法 葉脈法 拓印法 鹽與水色法

繪畫工具及使用

1、用筆的要求

畫素描用鉛筆、鋼筆、毛筆、炭筆都可以。但初學者還是用鉛筆更好些。由于鉛筆的筆心有軟硬深淺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細致的刻畫。 “B” 代表鉛筆芯的軟硬度, “B” 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鉛筆越軟,色越濃; “H” 表示鉛筆芯的硬度, “H” 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鉛筆越硬、越淡。畫鉛筆素描的鉛筆可選用 HB 至 4B 之間。 4B-3B 常常用來畫暗部和畫面上最暗的地方; 2B-B 一般用來畫灰調子; HB 畫亮部。不過有很多人畫素描就用 2B 鉛筆,通過施力的大小變化來改變深淺。

2、用紙的要求

畫素描通常在專用的素描紙上進行,選用素描紙時,要注意紙質堅實、平整、耐磨、紋理細膩、不毛不皺、易于修改(好麻煩啊,不過為了能畫出好的作品,也沒辦法,呵呵),如素描紙、鉛畫紙,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紙都不適合鉛筆畫素描。初學者使用的紙張大小以 8 開或 4 開為宜, 16 開大小的銅版紙和復印紙,則適合用鋼筆、圓珠筆畫素描。

3、其他用具的要求

橡皮是修改繪畫的輔助工具,使用得當能擦出一些特殊效果(電腦里畫可就用不上嘍),它可以成為鉛筆表現對象的補充材料。購買時應盡量選擇厚的和柔軟的橡皮,現在,市場上還有一種叫橡皮泥的,它的吸附力很強,便于修改畫的太弄的暗部。刀可以選擇美工刀,削鉛筆時注意不要將鉛筆削的太尖。

除了紙、筆、橡皮、美工刀外,學習素描還要準備夾紙用的夾子、畫板、畫架等工具。(算算,這得多少錢啊,為了我們的理想,就少吃幾塊肉吧)

學習素描的注意事項

1、位置的選擇和作畫姿勢

正確的寫生姿勢、有助于整體觀察和表現方法的運用。在繪畫時身體應與畫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條件,畫板放在畫架上最好。沒有畫架,畫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畫架一般放置在繪畫者的右前方。畫者與寫生對象之間的最佳距離,通常是對象高度或寬度的 3 倍到 5 倍之間,良好的習慣有助于繪畫技能的提高。

2、握筆方法

握筆的手要內空而松,方法有兩種,上面那種方法手腕動起來畫的范圍會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調動指、腕、肘、肩的活動范圍。下面那種方法便于描繪細微的地方。掌握輕松自如的握筆方法,才能保證畫素描時運筆流暢,速度平穩、輕重自如,也是畫好素描的關鍵。

3、作業時間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 2-3 小時之間,若是畫面復雜,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業目標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練習,有目的地集中解決難點,如:形體概括練習、比例和結構分析聯系、透視與結構聯系、結構與色調表現練習。。。。。作業目標應明確,以利于學習和掌握技法表現規律及藝術表現規律。

5、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造型規律的掌握與運用是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的過程。在素描訓練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習者解決各種關系的思維能力,如正確把握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等。

造型基本因素

1、形體的點、線、面

我們所描繪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最基本的形體是立方體、球形、柱體與椎體。素描寫生可從這四類形體出發,去研究主體構成的基本因素與形體塑造的關系。

點 點表示位置,是形體塑造的標記,對于造型有著特定的數量意義。先看位置點,找出它的 基點 與 頂點 、 右點 、 左點 、 近點和 遠點 ,這些點規定著物體的整體范圍和個面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再看轉折點,這些點如同交通樞紐,聯系著形體中的線與面。

線 線由點的定向運動產生。線條是點運動的延續,連接起點和終點的是線,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無數的線組合而成。線是形體塑造的中堅,線有著無窮的魅力。

輔助線 是指在形體塑造的過程中所借助的假設線。這些線,有助于我們把握形體的動勢和形體的整體特征,有利于我們表現形體時能做到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進行。

輪廓線 輪廓線反映的是形體轉折部分。在繪畫過程中,輪廓線的表現要求由直線到曲線,有外輪廓到內輪廓,從而形成物體的立體框架。

面 無數點的組合或無數線排列后的效果,在視覺上形成了面,而面運動產生了體。在造型過程中,面可分為兩類,即直面與曲面。

直面 立方體在畫面上一般是以 正面 、 側面 、 頂(底) 三個面呈現。

曲面 球體借助于光線,在畫面上一般是以 亮面 、 暗面 、 明暗交界線(面)、反光面和 投影 組合而成。

任何一種復雜的形體,都可以由立方體、球體體面關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與分割

比例是指物體間或物體各部分的大小、長短、高低、多少、窄寬、厚薄、面積風諸方面的比較。不同的比例關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觀察與表現比例關系有個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關系因素的兩極,再確定中間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確定出任何復雜的比例關系

3、特征與基本形

物體的形體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間得到區別。我們要對形狀進行概括與歸納,形成了一個基本形的概念,如圓形:人臉、蘋果、罐子、太陽;方形:課桌、書籍、電視機、房子等,因此可以這樣說,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體的主要特征。

從形體總體出發,對物體的原形進行簡化,省去煩瑣的細枝末節,以形成簡單的幾何形狀。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圓還是角;再看它的體積特征,屬于立方體、球體還是柱體。在具體作畫時,先目測高度,再目測寬度,最后作上、下的寬窄比較,就能把握住形體的基本特征。

4、轉折與輪廓

當構成物體的面發生方向上的變化,形體的面就出現了轉折。方形物體轉折明顯,稱為折,圓形物體轉折緩慢,稱為轉。一般的物體的邊緣可以看作是轉折,立方體外緣內的棱為轉折,叫內輪廓。球體內側的明暗交界可視為轉折,也屬于內輪廓。在造型過程中,當我們以線去體現形體的轉折處,即為輪廓線。根據形體轉折內外的部位,輪廓線可分為外輪廓線和內輪廓線。在作畫起稿過程中,應集中表現物體的輪廓,抓住輪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結構與構成

結構是指物體本身個部分組合和構造。物體都有內部和外部的構成因素和結構關系,個部分的互相連接穿插、重疊、相離等決定了物體的形體。在素描訓練中,對結構加進一些主觀成分和表現手法,反映在畫面上的形體結構,可看作一種構成。

6、透視與空間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間,物與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距離。如畫者與寫生物的空間距離,被畫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被畫物本身前后的空間距離,被畫主體與背景的空間距離。。。。在素描中,利用物體的透視變化產生距離感,表現空間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視原理的運用。

幾何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產成與數學原理,是把幾何透視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遠大近小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平行透視 當立方體的六個面中,有一個面與畫者的位置呈平行狀態時,畫者所看到的是它面產生的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當立方體的一個角正對畫者時,立方體所有的面都產生透視變化

幾何透視法包括三個要素:視平線,一般是指畫者平視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設線。視平線決定被畫物的透視斜度,被畫物高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下斜,被畫物低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上斜。心點,是指視覺中心。它位于畫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視中,一切透視線引向心點。距點,視點至心點的距離叫距點,如果把視距移至視平線上心點的兩側,所得的點為距點。

空氣透視法

空氣透視法是借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表現繪畫中空間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實遠虛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其特點是產生形的虛實變化,色調的深淺變化,形的平面變化,形的繁簡變化。

7、明暗與調子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陽光、燈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 “ 三面五調 ”

A :三面 物體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現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側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這就是三面。

B :五調 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于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于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 “ 反光 ” 。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 “ 明暗交界 ”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 五大調子 ” 。當然實際畫起來,不僅僅是這五的調子,還要更豐富。但在初學時,我們起碼要把這五種調子把握好。在畫面中樹立調子的整體感,即畫面黑、白、灰的關系,運用好這幾大調子來統一畫面,表現畫面的整體效果。

畫面構成

一張白紙無所謂空間,一旦畫上了筆觸,便破壞了紙面的完整與穩定,即出現畫面構圖分割現象。若是畫上一個物體,紙面就形成了空間,再畫上兩個以上的物體,就得考慮形體的組合方式。繪畫的基本訓練是培養大家如何把空間的物體轉移到平面的畫面上,解決畫面構成問題。

1、形體組合與畫面切割

同屬于繪畫的構圖問題,構圖是畫者根據表達的意圖與主題的需要,對畫面所進行的整體布局。在形體組合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注意:(1)不同位置的組合,(2)不同質的組合,(3)不同量的組合。

2、角度確定與空間序列

畫者與物體的角度主要有兩種,即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畫面中造型因素均應按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為了使畫面中造型因素有條不紊,需要物體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確的空間序列。

線的表現形式

線條是素描訓練中塑造對象的主要手段。對初學者來說,掌握線條的曲直輕重極為重要。在練習線條過程中,要注意用筆的方式,落筆時要體會手、腕、肘的運動對線條的影響,畫出線條輕重、濃淡、疏密的關系,讓線條在平穩、自然、有序、順暢中得到輕松的展現。正確的排線是兩端輕,中間重的線條,方向一致,疏密勻稱,能變換排線方向,一層一層加深,切忌亂涂(可不是涂鴉啊)

(1)一般是由上到下斜著畫下來。注意落筆、起筆要虛,中間要實,線條不要畫死板,避免出現 “ 硬口 ” ;

(2)線條排列整體有序,要緊密、均勻;

(3)線條走向要統一,又要有適當變化; (4)根據物體不同面的轉折與質感,可活潑使用線條。

線條練習

步驟一:畫出你喜歡的幾何圖形

步驟二:從圖形的左邊開始畫起,把每個圖形都畫出深淺調子,注意與臨近圖形的深淺變化,邊緣要畫的整齊。

步驟三:畫背景時要注意,圖形邊緣深的,背景畫淺;圖形淺的,背景畫深。背景深與淺的過渡要自然

關于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一天,畢達哥拉斯從一家鐵匠鋪路過,被鋪子中那有節奏的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細聆聽,似乎這聲音中隱匿著什么秘密。他走進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十分和諧的關系?;氐郊依?,畢達哥拉斯拿出一根線,想將它分為兩段。怎樣分才最好呢?經過反復比較,他最后確定1:0.618的比例截斷最優美。后來,德國的美學家澤辛把這一比例稱為黃金分割律。這個規律的意思是,整體與較大部分這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無論什么物體、圖形,只要它各部分的關系都與這種分割法相符,這類物體、圖形就能給人最悅目、最美的印象。人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也符合這一規律。中世紀意大利的數學家菲波那契測定了大量的人體后得知,人體肚臍以上的長度與身高之經接近0.618,其中少數人的比值等于0.618的被稱為:標準美人“。因此,藝術家們在創作藝術人體時,都以黃金律為標準進行創作。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女神維納斯的體型,完全與黃金律相符。作為建筑藝術,也遵循著這一規律。文藝復興時的西方藝術家長藝術理論家把黃金分割律作為藝術建筑必須產物的規律。古希臘的巴底隆神廟嚴整的大理石柱廓,就是根據黃金分割律分割整個神廟的,因此看上去顯得威武、壯觀,成為繁榮和美德的象征。0.618在數學中叫黃金比值,又稱黃金數。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給它的美稱。歐洲中世紀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開普勒(J.Kepler1571—1630),曾經說過:“幾何學里有二個寶庫:一個是畢達哥拉斯定理(我們稱為“商高定理”);另外一個就是黃金分割。前面那個可以比著金礦,而后面那一個可以比著珍貴的鉆石礦。”

后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這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系,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于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法布蘭斯在13世紀寫了一本書,關于一些奇異數字的組合。這些奇異數字的組合是

1、

1、

2、

3、

5、

8、

13、

21、

34、

55、8

9、1

44、233。任何一個數字都是前面兩數字的總和:2=1+

1、3=2+

1、5=3+

2、8=5+3,如此類推。有人說這些數字是他從研究金字塔所得出,和金字塔上列奇異數字息息相關。金字塔的幾何形狀有五個面,八個邊,總數為十三個層面。由任何一邊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個層面。金字塔的長度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數字的任何兩個連續比率,譬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 另外,一個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邊長度都等于這個五角型對角線(Diagonal)的0.618。還有,底部四個邊的總數是36524.22寸,這個數字等于光年的一百倍!這組數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數是1.618。譬如14/89=1.6

18、233/144=1.618,而0.618×1.618=就等于1。有人研究過向日葵,發現向日葵花有89個花辮,55個朝一方,34個朝向另一方。

神秘?不錯,這組數字就叫做神秘數字。而0.618,1.618就叫做黃金分割率(Golden Section)。

一、基本概念題

1、新課標將什么階段的美術學習內容分為四個學習領域? 答:新課標將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分為四個學習領域。

2、新課標是從什么出發來劃分美術學習內容中的四個學習領域?

答:新課標是從學生學習活動方式考慮,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領域。

二、簡答題

1、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設計”一詞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哪兩項學習內容?

答: 《美術課程標準》認為: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設計”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代設計基礎和傳統工藝”兩項學習內容。

2、新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具體指什么? 答:《美術課程標準》認為:“‘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3、學生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美術學習后,應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哪幾方面?

答:應該具備的基本的藝術態度主要包括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有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作出積極的(或獨特的)反應;第二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的媒材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第三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4、美術新課標中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包括哪三維?

答:課程的總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表述的,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5、簡要回答四個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區別與聯系?

答:“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為特征是它們的相同點,都鼓勵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媒材與工具,運用不同的方法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而區別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6、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什么目標?(請回答出其中的三條) 答:學生在該領域應達到的目標:

第一, 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第二, 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第三, 了解藝術形式的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 養成事前設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

7、請簡述《美術課程標準》中,有關“美術教育”的解釋。

答:以美術學科為基礎的教育門類。其目的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術素質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8、在美術教學中滲透人文意識,應注意哪幾點? 答:在美術教學中滲透人文意識,應注意這么幾點: 首先,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美術教師要努力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

其次,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來。 再次,要高度重視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并將作品放入一種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從作品中發掘人文內涵。

9、簡述《美術課程標準》中對“美術”一詞的解釋。

答:藝術的種類之一。“美術”在歷史上是個語義多變的概念。在現代,人們更傾向于稱美術為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具體包括繪畫、雕塑、工藝、攝影、計算機美術、廣告設計、產品設計、建筑和環境藝術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的外延和內涵還會不斷發生變化。

10、請思考并簡述,什么是基本的美術素養? 答:基本的美術素養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美術的內容和現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對美術的創作方法與過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對美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術素養不僅僅是對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

三、論述題

1、什么是視覺傳達設計?簡述視覺傳達的主要功能和構成要素及領域。

答: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設計師是信息的發送者,傳達對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視覺傳達設計是為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梁的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的藝術創作,在精神文化領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人們的感情和觀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1)文字 (2)色彩 (3)圖形

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1)字體設計 (2)標志設計 (3)插圖設計 (4)編排設計 (5)廣告設計 (6)包裝設計 (7)展示設計

2、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滲透在美術教育中,對美術教育至少會產生幾個方面的影響? 答: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滲透在美術教育中,對美術教育至少會產生這么幾個方面的影響: (1)使美術教育工作者對藝術的理解更趨全面、合理,從而正確地實施美術教育。

我們知道,人類的所有知識中,藝術是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的,這與科學精神和科學原理的普遍性特征差異甚大。人們對藝術的態度,往往是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出發的。因此,這可能導致對藝術內涵理解的狹隘性,犯以偏概全的錯誤,使他們認為自己所肯定的藝術是惟一正確或正統的藝術,而極端地排斥其他文化系統的藝術。這樣無疑會使得美術的范圍變得狹隘,同時也使得對美術本質的理解發生偏差。以這種錯誤或狹隘的美術觀念來進行美術教育,將會誤人子弟,導致錯誤或狹隘的美術觀念得以流傳。(具體舉例說明:)

(2)加強對藝術的寬容心、民主觀,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會。 在我們的社會關系中,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對對方的文化和習俗的尊重和理解。不尊重對方的文化和習俗,就很難有和平的社會環境。但在美術中,獨尊一種風格的現象仍然存在。如美術史中長期存在的“歐洲中心主義”,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體現。“歐洲中心主義”體現的是歐洲文化的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傷害了其他民族和國家人民的自尊和感情。在現代社會,這恰恰是違背多元文化和國際理解的原則的,違背了當今社會人類相處的基本原則,因而在實質上也違背了和平的原則。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穩定的民族和國際關系。因此,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擴展了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美術體驗。 單一的文化觀念,所導致的對單一美術的認同,必然使得美術課程內容的選擇范圍非常的狹小。這種狹小的內容范圍,與學生渴求心靈的豐富性的愿望是不相適應的。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觀念基礎之上建立起的多元美術觀念,才能使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變得更加充實,而且所提供的視覺樣式更加豐富。這些不同的視覺樣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讓他們找到自己所喜歡的視覺方式。通過這些豐富的視覺樣式,學生可以體驗到更加多樣的文化情趣,滿足自己的認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從而充實自己的心靈。(具體舉例:)

四、案例分析

根據教學工作實際,結合當地物產條件,從二維平面設計或三維立體設計中,撰寫一例教學方案。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題

1、寫生過程大致可分為大體階段, 深入 階段,調整階段。

2、歐洲歷代油畫名作中,<<蒙娜麗莎>>的作者是 達芬奇 ,<<拾穗>>的作者是 米勒 ,<<日出、印象>>的作者是莫納 ,<<向日葵>>的作者是 凡高 。

3、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 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 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

4、美術的分類一般有繪畫、 工藝美術、雕塑、 建筑等

5、中國畫用墨的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潑墨法、破墨法、積墨法 、焦墨法 、蕉墨法 。

6、課堂教學是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標準有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姿態平等、 教材處理變式、教學流程清晰 、 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

7、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三杰”是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

8、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濃、 重、淡 、清 五個濃淡色階。

9、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因此,新課標劃分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 ”四個學習領域。 第二部分 簡答題

1、什么是中國畫?

中國畫就是用中國的傳統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出來的畫。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國畫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筆墨。

2、什么是新課程教學設計?

新課程教學設計,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方法以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的方法,是師生展開的一種合作、交往的教學。好的教學設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提問是教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提問有哪幾個作用?

課堂提問設計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有價值的提問能啟發學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技能發展。

4、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由哪些變化?

一、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還給學生,將學生視為主體。

二、教師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即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三、教師要尊重與愛護學生。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個體性、獨特性、多樣性給予尊重,并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前提。

5、教學活動的要素可以分為哪三個方面?

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二、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嘗試、發現美術語言的特征和規律。

6、什么是美術教育?

以美術學科為基礎的教育門類。其目的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術素質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7、什么是素描?

狹義上講:有“樸素的描寫”之意。它是用鉛筆、毛筆、炭筆等工具做單色的描繪。 廣義上講: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訓練學科。是通過線條、色塊的深淺把我們所畫的物象的體積的感覺和空間的感覺真實的表現在平面的紙上。

8、什么是案例?

應該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往往包含一個或多個現實中的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9、什么是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

10、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學會教學設計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發現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哪些途徑去發現問題?

可以從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例、對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困惑、喜悅、問題等途徑去發現問題。

11、什么是美術語言?

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要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

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12、什么是文化情境?

指的是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時所依托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征。

13、教師教學行為選擇的依據有哪些?

14、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具有什么意義?

15、案例區別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一、填空題

1、美術的分類一般繪畫、工藝美術、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變萬化,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純度。

3、東漢時佛教開始從印度經新疆傳入內地,之后在新疆拜城開鑿有克孜爾石窟;在甘肅敦煌開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開鑿有麥積山石窟;在山西大同開鑿有云崗石窟;在河南洛陽開鑿有龍門石窟。

4、中國畫用墨的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潑墨法、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國歷代國畫名作中<<步輦圖>>的作者是閻立本,<<簪花仕女圖>>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圖>>的作者是黃荃,<<五馬圖>>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錦雞圖>>的作者是趙佶,<<秋效飲馬圖>>的作者是趙孟頫。<<富春山居圖>>的作者是黃公望,<<游春圖>>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窯有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

7、在繪畫技法中,中國畫通常采用高遠、平遠、深遠的散點透視法取景作畫的,而西畫采用的則是焦點透視法。

8、課堂教學是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談談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標準有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材處理變式、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清晰、教學姿態平等、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

9、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10、新課程下的課程總目標按照三個維度表達,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簡答題

1、 什么是繪畫?

繪畫是造型藝術的基本種類,它以筆、墨、硯、顏料、畫刀、調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體、明暗、色彩、構圖等基本手段,在紙、紡織品、木板、墻壁等平面上表現物象的形狀、體積、質感、量感和空間感,使人們在視覺上可以感受藝術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同時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

2、 什么是美術語言?

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

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3、什么是美術教育?

以美術學科為基礎的教育門類。其目的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術素質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什么是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一門研究形象構成的科學,是一種平面抽象藝術的設計方法,也是對藝術形式的一種創造性思維訓練。平面構成通過對抽象造型因素(點、線、面)的研究,通過形象與形象之間的關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進行平面視覺語言的訓練,將幾個以上單元中心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多運用于實用藝術領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單色繪畫形式。(工具多采用鉛筆、木炭、鋼筆、毛筆等。)運用單一的顏色通過明暗調子、線條來表現物體的特征、神態、形體、結構、運動、空間、調子、明暗、層次、主次、虛實、質感、量感、色彩感等。這種繪畫稱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術素養?

基本的美術素養包括對美術的內容和現象有基本的了解;對美術的創作方法與過程有基本的了解;對美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僅指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應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地反應;能自覺而大膽的運用美術的媒材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體,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和接受學習相比,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與開放性。

8、美術教學設計的關鍵點有哪些? (1)目標設計是否在學生需求中生成

(2)目標達成是否在嘗試和探究活動中生成。 (3)環節設計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讀生成。 (4)思維激發是否在師生、生生對話中生成。 (5)教師引領是否在適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態度是否在創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體事例,通過它們能印證某種理念或提示某種方法。

10、新課程下的學生觀有哪些變化? (1)學生本位意識。

(2)學生主體意識。 (3)學生個體意識。

11、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由哪些變化? (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課程的建設者

12、為什么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因為課堂教學設計活動實質上是伴隨實施教學的全過程的??疾煺n堂教學設計的知識過程,我們不能只看到教師的課前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與學生對話的具體情境,調整甚至改變課前的教學設計,這也是一個設計的活動,可稱為“課間設計”,同時,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以便為將來的教學提供新的經驗與思路,可稱之為“后設計”。

13、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它包括自主監控、自主指導、自主強化三個過程。美術課最容易接近自主學習。

14、中國畫的三大特點是什么?

1、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達到線墨色交相輝映;

2、以畫開拓詩的意境,畫中有詩,托物喻情;

3、將書、畫、印三者融合一體,產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藝術效果。

4、散點透視

15、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學會教學設計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發現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哪些途徑去發現問題? 要點:

⑴ 檢視教學設計后的教案與教學實際的差距,如問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是否發現了預料之外的問題?是否利用這些問題作為教學資源了?下課后有哪些方面比較滿意或有什么困惑與遺憾?

⑵ 請自己的同事進課堂觀察自己的教學,然后聽取教學設計的問題。 ⑶ 用錄像的手段全程記錄自己的教學,分析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6、你認為一個好的教學案例的“標準”有哪些方面?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都是有一定“標準”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條是能促使自己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和幫助閱讀案例的人從中“學有所獲”。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讀性。一個好案例是一件文學作品,應該是主題鮮明、中心突出,圍繞主題以一種引人入勝、迷人的方式來展開,事件發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體驗和內部沖突揭示充分,表現得淋漓盡致,語言表達明晰、生動和活潑。 (2)、具有時代性。一個好案例必須要有時代的特征,能反映當前教育教學中最普遍發生的問題,能足夠引起自己和人們的反思,能產生“共情”。 (3)、富有個性化。案例的內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問題的分析和討論能從理論的高度去開掘并能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能引起人們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觸及人們的靈魂。 (4)、一般用過去式表達。

(5)、字數最好在2000——4000字范圍內。

三、辨別題。

1、美術是精神創造的產品,是體現人類思想感情的意識形態。 要點:正確。

由于美術本身就是對現實生活的全面的能動的反映,所以所有美術作品都能使人獲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有助于人們智能的形成、發展與情感、意志的培養。美術還是一種人類審美認識和審美創造的產物,它體現著社會和個人的審美觀念和理想。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這些作品都表現出畫家獨特的認識、感情與個性。

2、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征。 要點:正確。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學科并不是單獨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個部分。強調美術學科內部的綜合,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綜合以及美術學科與社會、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綜合。一幅美術創作作品的誕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術技能技巧的表現以外,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域環境、經濟發展、民俗風情、人文修養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影響。

3、美術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要點:片面。

美術教育是一種學科教育,而任何一種學科教育都是有兩部分構成的,一是學科本體,也就是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系統;二是該學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過對該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的心理、行為產生種種良性的變化。美術活動需要感受、體驗、情感、想象、創造,通過美術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想象力、大膽的創造力和靈巧的動手能力。同時,美術活動也能作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會學習、跨學科學系的工具。美術學科本體始終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礎;美術學科也應該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盡量增強美術學科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積極影響;美術本體和教育功能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當然,不同的學科教育的不同層次有著不同的側重,這種側重體現了學科教育不同層次的特征。

4、你認為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是以“一味的鼓勵性評價為主”還是以“科學性評價為主”?為什么?

要點:新課程需要新的教學評價,新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激勵性和發展性為主的評價方式,使教師們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們享受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學生自尊心和學習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勵性評價為主”的評價觀,忽視了對學生作品問題的指出,這樣久而久之只會使學生失去進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學習。而“科學性為主”的評價觀,即注重看到學生作品進步的一面,還要恰當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5、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懂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要點:正確。

教學是有方法的,但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機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內容而異,因教師而異,因條件而異。教學方法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考慮學生如何“學”的活動設計。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相對的,并且是在不斷發展的。教師應以“課標”精神為依據,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靈活地、創造性地、多樣性地去發揮,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四、觀點論述

1、你認為“以教為主”與“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要點: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分析。比如學習任務的結果是什么,性質、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起點與重點分析等等。強調的教師的“教”,教師主導著教學的進程,控制著學生的學習。

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關注的焦點在于學習情境的設計。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知識應用的實際情境下的學習,學習者的經驗才能賦予新的學習意義。因此,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關注的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學生的“學”,教師主要起著指導、引導的作用,學習的主導權在學生手中。

2、你在美術教育中,如何理解與運用“以直觀形象傳遞信息的教學方法”的?請聯系教學實際進行闡述。 要點:

以直觀形象傳遞信息的教學方法,更能體現美術學科同屬于視覺藝術的特點,人們是通過眼睛的“看”來“感知”和“解讀”的。因此運用直觀形象傳遞美術信息,這是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觀摩法、觀察比較法等。如繪畫、制作方法步驟的現場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點演示,或實物、范畫、錄像、課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觀形象傳遞信息的教學方法時,必須做到范畫、范作要精選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師演示的每一個過程、步驟都要讓學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

要點: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② 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③ 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紀律,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教師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學生學習方式帶來的挑戰:

① 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索性學習 ②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③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

4、你認為“知識”與“能力”之間有聯系嗎,為什么?你在美術教學中是如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的? 要點:

知識與能力是有聯系的,因為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不存在著美術升學的壓力,美術教學的目的讓學生通過對一般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5、什么叫“建構主義”?

要點:

建構主義認為,某一社會發展階段的科學知識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著終極答案,隨著社會的發展,肯定還會有更真實的解釋。因此,教學不能把知識作為預先決定了的東西教給學生,不要以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方式來作為讓學生接受的理由,用社會性的權威去壓服學生。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由他們自己來建構完成,以他們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新知識,而且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檢驗和批判。

6、快下課了,教師有些教學任務還未完成,可是回答問題的學生還在滔滔不絕地發言,教師應該怎么辦?

要點:

一個高效的教育過程應該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藝術了。”新課標認為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重要的是培育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為此,教師必須用動態生成的觀念來控制課堂教學,隨時準備適應可能出現的種種“意外因素”,“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對學生出現的火花,教師應敏銳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從而超越預定的目標。如果這位學生的發言很有價值,就應該讓他把話講完,相反正在該學生講的滔滔不絕時,教師雙手一拍“停”!這種“精確控制”恰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其這樣還不如順其自然,讓學生自己決定應該何時結束。教為了學,教要適應學,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五、案例分析

1、水彩畫中水、色的相互滲化,會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但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不能較好地掌握用筆、用水、用色等要領。請你結合教學實際,列舉學生在運用水、色的相互滲化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要點:

水、色相互滲化會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這是水彩畫技法的最主要特點。 容易出現的問題:

用筆滯、習慣來回涂、喜歡用小筆描等。

用水濫沒有形,或用水少沒有滋潤的感覺。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調配顏色臟、暗、灰,用色過火。

解決的方法:

用筆;要求流暢、肯定、迅速、一氣呵成。忌來回涂,要有筆觸;養成用大筆處理畫面;以中筆處理局部的體和面;最后用小筆畫點勾線。

用水;要求飽滿,進行筆中含水量不同會產生不同效果的嘗試;用先濕潤紙面再畫的方法,使水分飽滿;還可以進行水分流動的嘗試,體會趁濕滲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畫要畫的干凈、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種顏色的性能;調配顏色要水多色少,為避免色彩灰暗,以兩色相混為宜;慎用黑白兩色。

2、以下三個案例都是以《太陽》為課題內容的教學目標設計,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側重點不同。請分析有哪些不同的側重點?

《太陽》 要點:

上述三個目標設計是同一課程內容的設計,三位教師的目標設計都具有極強的可行性。每位設計者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以及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每個目標都有更適合自己學生的方面,同時都具有一定的彈性。例1 目標設計側重點是讓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運用視覺語言,使他們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參與美術文化的傳承。例2目標設計側重點落在學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現他們心目中與別人不同的太陽形象。因此,該目標的彈性就體現在第一條即“靈活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來表現太陽”內容中,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例3側重于保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其彈性之處的設計是目標中的第2條“能夠在圓形中設計制作出不同個性的太陽面部形象”。

3、介紹畫家莫奈的生平、藝術風格等,并舉代表作品一幅作簡單評述。 要點:生平介紹: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3篇

東海外國語學校

彭華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 教師可以運用自然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和社會文化資源(如文體活動、節慶、紀念日、建設成就、重大歷史事件、傳說、故事、影視、戲劇、民族與民間藝術以及人類文化的遺物、遺跡等)進行美術教學。要積極開發地方美術(民間美術)課程資源,地方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各地美術教研機構、研究人員和教師應努力做好開發工作,有組織地在當地進行調查、了解,分類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積極縮寫校本課程與教材。農村、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梢砸虻刂埔?,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

其次,民間美術的特點,可以完善美術課程內容,使鄉村美術教育接“地氣”。

一切藝術形式都起源于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美術也不例外。民間美術是一切美術形式的老祖宗。起源于史前的原始美術雖然不能稱之為“民間美術”,但她卻是真正的“生產者的藝術”(魯迅語)。以后的“宮廷美術”、“宗教美術”、“文人美術”,

都是從“生產者的藝術”中派生、演變而成的。

民間美術品種繁多,領域廣闊,但凡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玩的每一個方面都能見到她的蹤跡。民間美術的民族風格特別強烈,各個兄弟民族,各地區的地方特色,無不歸屬于中華民族的藝術共性之中。那些炎黃子孫所特有的意識和審美,無不滲透在每一件作品之中。幾千年的民族傳統,又一貫地延續在每一段歷史時期的作品里,繼承和發揚了優秀的傳統。中國民間美術正是以她那獨特的民族風格躋身于世界藝術之林,放射著獨特的異彩。

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不少同行們比較輕視、甚者是蔑視民間美術的教學內容,認為這是下里巴人的東西,不值得下功夫研究和教學。這主要是歷史的原因造成的。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著“百工之人,君子不齒”,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之類的傳統偏見。他們認為民間美術只要讓學生知道一點就可以了,還是該把教學重點放在點、線、面,素描,水彩,油畫,水墨畫等所謂的“陽春白雪”高雅藝術的學習,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民間美術是由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

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后,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于群眾之手,并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于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符道神像 、服裝飾件 、龍舟彩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民間美術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 ,它們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夸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民間美術的服務對象既有自作、自用、娛樂的,又有通過饋贈、交換、買賣的形式,服務于全國人口比例最大的農村和城鄉勞動者。在古代,同時還波及宮廷、宗教和人文美術領域。民間美術的地方特色非常濃郁。家鄉水,家鄉情,家鄉之物人人親。芳香撲鼻的泥土氣息,既是眷戀家鄉,熱愛祖國的誘惑濟,又是

體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心理素質、生活習俗、意識信仰、審美理想相異性的見證物。為研究民族、民俗、歷史、宗教、心理、審美等學科提供了生動全面的形象資料。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無比的豐富。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教材為載體激發學生們學習民間美術的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

(二)所要解決的問題

1、民間美術教學內容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2、理清民間美術與中學美術教學的關系。

3、挖掘中學美術與民間美術之間相關因素。

4、探索民間美術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5、尋找出哪些教學活動能給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最大,最有效。

6、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研究案例。

三、課題研究的支撐性理論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

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育者的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受教者的接受潛能,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情感,其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潛能,實現人人成功,個個發展。

2、新課標目標的確立。

新課程目標,都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來的,美術情感態度養成目標是其靈魂,是保證能力發展和知識、文化積累的必要條件。

3、民間美術教學的研究理論的學術文章: 吳靜芳的《傳統美與現代工業設計》 李綿璐的《談民族民間美術》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目標

1、找出并分析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有關民間美術的教學因素,從強調基礎知識到深度和廣度的推廣和學習,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健康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2、探索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民間美術的教學的方法,探討民間美術在整個中學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價值。

3、通過本課題的演繹,可以豐富美術教育的內涵。

(二)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結合我校所擁有的特殊施教群體的資源優勢(我校在校生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民間美術的發源地農村地區的孩子),同時根據教育哲學、教學理論和美術教育目標,從中篩選出具有教育價值和美術教學意義的內容,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系統研究,安排有效的實施原則進行規劃。根據以上情況,經過先期調查和梳理,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共分為17個點進行。

1、東海地方民間美術尋源。

2、燦爛的東海古文明之光

3、魯蘭古城的秦磚漢瓦

4、溫泉漢墓的尺牘

5、蘇北魯南的民間陶藝

6、喜慶節日里的對聯與剪紙

7、燒滿龍的彩色面塑

8、巧奪天工的石雕藝術

9、柳編工藝

10、水晶的藝術

11、放飛飛天的夢想——扎風箏

12、古老又年輕的農民畫

13、土味十足的鄉村社戲臉譜

14、秸稈貼畫

15、栽在花盆里的藝術

16、中學民間美術課教材編寫研究

17、美術特長生培養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

東海外國語學校中學部各年級學生。

六、課題研究讀書書目、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課題研究讀書書目:

吳靜芳的《傳統美與現代工業設計》 李綿璐的《談民族民間美術》

(二)課題研究的時間和步驟

1、課題研究時間: 2014年1月到204年12月

2、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

(1)完成資料的收集、學習。 (2)批準立項一個月內上傳研究方案

(3)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教學的進展情況。

(5)讀完一本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教育專著,上傳不少于一篇獨立撰寫的讀書筆記。

(6)上傳獨立撰寫的一篇課堂教學或教育案例分析。 第二階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

(1)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民間美術教學策略。

(2)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教學的進展情況。

(3)上傳獨立撰寫的一篇課堂教學或教育案例分析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4篇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以此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與審美能力,從而為學生美術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美術 生活化教學 價值 策略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審美等能力的培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提出了幾點具體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美術教師提供幫助。

1.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1)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一直在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但是其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卻沒有體現出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把創新的教學方法滲透的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這時,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就凸顯出了很大的優勢,豐富教師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诖?,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生活元素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

(2)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在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背景下,考試成績已經不再是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評估的唯一標準?;诖?,美術教學的生活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成績的評定維度。在此背景下,許多教學模式都能獲得更好的體現,如逆境情緒管理、情商訓練等。

(3)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階段也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關鍵時期,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和體驗,讓學生從美術的教學轉變對生活的態度,使其樹立健康的人文價值觀,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首先,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應該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效果的良好。如在傳統節日、校運會等各種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忍不住想要傾訴自己的歡樂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將當時的情景描繪出來。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欲望,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躍然于畫面之上。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美術教學,既能落實美術教學的生活化,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尋找或搜集可利用的廢舊材料,與學生一起構思、創造,巧借廢舊材料的屬性和特點造型,充分發揮想象,通過繪畫、裝飾、折疊或剪貼等形式,對廢舊材料進行回收再創造,從而為大家展現出一件件的藝術作品。生活化教學的精髓在這樣的教學中得以體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并認識到生活中的美,從而發現并創造生活中的美。

最后,學生的學習生活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將小學美術與其它學科相聯系,通過學習美術來鞏固所學的其它學科知識,與其它學習知識相融合;也可以通過其它學科知識或視覺來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美術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導致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審美與創作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走進大自然》一課時,就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拓展,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真實的自然,并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的景色與動植物,從而將教學課堂拓展到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在大自然中,對自然界中的生物進行觀察和感悟,并受美麗自然景觀的熏陶,不自覺的在頭腦中閃現出一副副生動優美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與此同時,教學方法生活化還能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3)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做到公平、客觀地去評價每一個學生,由于教師的嚴厲批評還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和興趣。同時,教師評價的局限性,還會讓學生的美術思維在模式化的教學中受到束縛,從而對其創造能力的培養產生嚴重阻礙。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使得評價方式更具生活化,對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公平、客觀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評價最大作用,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美術成績,還要對其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并觀察生活的美,并在美術作品中體現出這些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觀察和創造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日后美術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有助于學生觀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全面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在美術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嘉.新課程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43-44.

[2]張露.妙趣生活,歡樂美術——生活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79.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5篇

摘 要:美術教育既能夠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又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意識的提升,美術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創新。文章通過分析當前美術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的理念和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改革;創新;民族文化

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教育作為輔助學科,是學生陶冶情操、培養藝術修養主要手段。但美術教育長期以來得不到重視,再加上教育者對于美育意義認識欠缺,在專業學習的環境下也備受排擠。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全面性的提高和追求美的愿望日益強烈,美術教育必將體現出更多的功能和實用性價值。因此,對于美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備受關注,在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實際美育改革創新過程中的難題必定能夠得到解決[1]。

一、美術教育現存問題分析

當前美術教育中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美術教育改革和創新過程中的難點,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美術教學方式落后

美術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方式落后,缺少趣味性。以教師講述知識為主要授課方式,輔助以粉筆+黑板+講授的單線知識傳輸模式[2]。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講述大量知識,但并不適用于美術教學工作。如果美術教學工作中學生并沒有較高的參與度和親自動手的機會,就會降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吸收能力,增加學生聽講負擔,降低學生學習興趣[3]。

(二)評價方式不準確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沒有考慮學生的想法和靈感,只依賴自己的主觀印象進行評價,會極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嚴重傷害學生們的自尊心。評價方式不應該局限于老師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從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學生對老師作品的評價中都能夠聽到學生們的真實想法和創作靈感。評價內容也不應限于學生繪畫水平的高低和構圖、色彩的選擇。讓學生講述繪畫意義和原因,以及自己找出缺點,對自己作品進行評價,能避免評價的片面性或錯誤性[4]。

(三)學生差異性的忽視

在美術認識和學習過程中,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審美評價以及知識感悟能力都會有較大差異。在實際繪畫教學中,從學生繪畫里可以發現學生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有巨大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繪畫技巧較好,而有些同學的感知能力較強,還有的同學結構色彩選擇十分奇特?;诖朔N原因,美術教育工作者應注意觀察每個同學的差異性,挖掘學生的美術潛能和創新能力[5]。

美術教育的受眾少。在我國的美術教育中,只有小學和中學生開設相關的美術課程,除去相關美術工作者外,其他人很難學習到相關的美術知識。美術教育作為影響人一生的素質和情操教育,不應局限于一小部分人和學生,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所有人,涵蓋所有年齡段。

(四)民族文化影響力弱

目前我國美術教學過程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影響力。美術教學大多以西方繪畫知識和繪畫技巧為主,只注重對油畫、素描等實用性強或考試內容進行講解[6]。而我國經過多年來積淀下來的傳統民族文化知識卻鮮有人提及,民族文化包含的美術知識沒有廣泛普及,水墨、木版畫等傳統的繪畫技巧和工藝正在慢慢流失。如果我們能夠將民族文化中相關美術教育和繪畫技巧的觀念和方法提取出來進行總結和廣泛的普及,這樣必將使美術教育煥發生機。

二、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影響

傳統的應試教學是選拔知識型人才的方法,導致學生僅限于學生認識書本知識,缺少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活動。民族文化是歷史的寶貴財富,注重素質化的教育觀念和因材施教的差異性教學方法。為了進行美術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當前教育工作中,可以以民族文化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創造性思維和增強信心等。

(一)激發美育學習的動力

美術是追求美的學科,而美術教育工作不僅要將美術知識和技巧傳授給學生,更要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自主欣賞的能力。讓學生們在學習民族文化時,潛移默化間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養成良好的審美觀念才是美術教育的主要職責,也是美術教育改革和創新的立足點。

基于我國的民族文化觀念,美術教育不應拘泥于傳統課本的專業性美術知識,將專用名詞和繪畫技巧全部進行照本宣科并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美育工作者應該基于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開發,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采取相對靈活多變、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只有推進老師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們有機會說出個人的想法,例如通過講述背景故事、畫家小故事等加強學生們對作品的了解狀況等,才能增強美術教學的趣味性,老師與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才能摩擦出靈感與藝術的火花。美育工作者是美術的啟蒙人和引路人,只有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到美術學習和欣賞中去,才能提高美育學習的動力,提高審美和創新能力。

(二)激發創造性思維

美術教育重視的應是學習的過程而非傳統學科注重的學習結果。在美術教育學習中學生會產生靈感和啟發,這些靈感和啟發的重要性遠遠高于學習的結果,更能夠使人受益一生。美術教育相比于傳統知識型學科,具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思維自由發展的空間,美術是主觀和客觀性相結合的學科。以民族文化元素為導向的美術教育,更能夠發揮美術特有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優勢,注重對學生良好審美觀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美術專業知識的培養和美學觀念的建立。在對美術作品評價時,人們受評價的主觀性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對同一作品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因此,老師在進行評價時應該綜合考慮,對作品和學生的評價具有包容性和理解性。不是畫工和技巧高超就一定可以得到好的評價,還應綜合考量作品的寓意感情以及創新性,鼓勵學生進行作品創新。

(三)增強自信心

當前的美術教育中,評價和作品難免過于急功近利。雖然有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很刻苦努力,但因為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作品往往存在創新性不足、手法技巧不成熟等問題,因此老師應當從這些角度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不足之處多加指導和幫助。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應本著老師和學生平等的原則,進行美術知識與教學的雙向互動討論,這樣更能夠拉近彼此間距離,促進教學與學習相長。在這樣的交流互動的美術學習氛圍下,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有利于美術的教育和學習。

三、美術教育改革與創新方法

在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面對當前美術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對美術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改革創新的基本方法有:一是對教材進行完善,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二是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獨立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三是多種教學方式并重,因材施教,采用創新的評價和考查方式等。

(一)完善教材內容,滿足新時代要求

對美術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首先應完善美術教材。在現階段的美術教材中,并沒有絕對權威性的美術教材,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應該基于學生狀況和專業狀況編纂相關性更高的教材。根據當前的發展要求,應根據專業性的不同來進行美術教育的細化分類,通過適當刪減老舊思想技巧、增加人們新興的理念,滿足時代要求,做到教與學的與時俱進,增強教材的適用性和實用性,推進美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工作的進展。

(二)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觀念培養

美術的學習過程往往需要極高的主觀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創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審美觀念,在藝術氛圍中陶冶情操,感受和欣賞進而創造美,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通??梢蚤_展的實踐活動如表1所示。

(三)創新教學,創新評價

應試教育的弊端在于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對于美術來說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只是臨摹,就達不到學習美術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創新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

教師通過創新性的成績評價模式進行作品評價,根據學生反饋了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調整教學計劃。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藝術欣賞水平,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進步。

四、結語

當今美術教學改革仍然不夠完善和成熟,需要我們在美術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去努力和探索,努力爭取創造更好的美術教育體系。在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下,我國美術教育工作必能克服諸多問題,不斷發展,并煥發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金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美術大觀, 2018(4):138-139.

[2]王婷.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 2018(20):183.

[3]徐蕾.多模式教學改革對高校美術教育體系改革的影響研究[J].智庫時代,2018(27):170-171.

[4]周婕.從自由到限制的小學低段美術教學的改革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 2018(4):163.

[5]黃南男.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美術學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3):41-42.

[6]郝兵.高校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改革探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8(7):150.

美術申請書范文第6篇

從社會文化、政治生活以及傳播的角度上看,當代社會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當今大眾傳媒時代的某種媒介特征,美術館以公開展示美術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傳達社會公共領域的種種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審美觀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藝術美感伴隨著服務社會、造福公眾的理想訴諸社會公眾,它在大眾美術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術館作為一種公共傳播空間與媒介,主要傳達公共審美文化。公共審美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審美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藝術、提供精神和藝術食糧,滿足人民群眾審美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審美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美術館是開放性的公共空間,其根本目的在于體現一個社會的公共審美精神及公共審美利益。美術館雖然是一個專業的審美展示空間,但是它擔負的卻是普及藝術、提高大眾審美水平的美術教育任務。大眾美術教育以提高大眾審美能力、欣賞水平為宗旨,是精英美術教育和專業美術教育的有力補充。正是由于美術館的存在,才使大眾美術與精英美術之間的隔閡得以消解,從而在二者之間建起溝通的橋梁。

大眾美術教育是一個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有效工具,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社會,美術世界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眾美術教育可以使人們更全面、更具體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學意義。大眾美術教育的這種意義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在當代社會,由于社會分工的專門化,人們已越來越容易被固定在一個非常有限的工作崗位上,這種情形容易片面發展人的本質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質力量(比如對美術的審美能力)則因抑制而得不到發展。這樣,人也就容易喪失對生活全面的、具體的感受力而成為一個“單面人”、片面的人。而要提高全民的美術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讓大眾走進美術館。美術館和其他媒介(電影、電視、互聯網、報刊、廣播)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使觀者直接面對美術原作,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欣賞美術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審美教育,從而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大眾美術教育是美術返回社會生活和人民大眾的必由之路。美術家們并不是單純為了反映生活而去從事美術創作,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通過對生活的反映來干預、參與甚至重構我們的社會生活。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大眾的美術接受與消費環節,美術作品才能在返回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去完成干預、建構社會生活的使命,這就要求美術家的作品通過大眾的審美接受,實現美術的社會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也就是說美術館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使藝術家個人的美術作品成為社會文本以及實現社會審美功能的重任。依據接受美學,再好的美術作品在沒有經過大眾閱讀時只能是未成品,只有經過大眾的審美接受才能成為真正的美術作品,美術家的作品通過美術館這種獨一無二的媒介,使個體的創作通過大眾欣賞、閱讀形成強大的社會審美效應。美術館作為大眾審美接受的主要環節就是要通過它的特殊展示功能,實現美術品的教育功能、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返回社會生活就內在于美術的大眾接受和消費形式之中。從創作主體——美術家和接受主體-人民大眾的數量關系來看,接受主體要大大多于創作主體。人民大眾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體,他們的社會實踐,他們的情感、思想、信仰,構成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涵和感性形式,成為美術家反映的對象,所以,當美術作品通過美術館這一舉足輕重的社會傳播中介而與廣大的人民群眾發生審美關系時,就意味著作品已返回社會生活。

二、美術的大眾接受與消費使美術重返社會生活還表現在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構造新的社會生活上。從接受的角度看,美術作品所構造的現實生活還僅只是潛在的,它必須通過大眾對美術作品的接受,大眾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構造的新的現實所感動、從而以新的態度,新的眼光,重新審視、理解現實生活,而且還能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把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在社會實踐中重新構造我們的現實,而這一切都有賴于美術館的展示、傳播功能。

其三,進入后現代以來,美術由崇高逐步走向大眾與通俗,美術由作者中心論、作品中心論轉向了讀者中心論,大眾的審美取向會直接影響到美術家的創作傾向,由此大眾美術教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美術家在美術館展示美術作品就是檢驗大眾對作品的態度,從而了解大眾的審美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創作走向,盡最大可能地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需求和大眾喜聞樂見的美術形式。這就是說大眾的審美態度必然會對美術家的創作起到客觀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當藝術家的美術作品得到大眾的首肯,符合大眾的審美口味時,大眾就成為美術家創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為美術家創作的障礙。美術史證明只有那些既有鮮明藝術個性又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家才最終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謂“曲高和寡”的藝術作品由于只有極少數人喜歡,所以難以被時代所認同,齊白石就是一個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電視臺在2003年冬季舉行的傅抱石畫作現場拍賣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關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測驗結果:近百人中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倆個人進過美術館,這意味著大眾的美術教育還非常薄弱。為改變現狀,國家必須通過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讓更多的人進入美術館,享有欣賞美術的權利,使美術能融入個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從美術中體味快樂、分享創作者的藝術世界和精神世界時,美術館、美術事業、美術市場才能走向繁榮昌盛。

美術館作為一個開放的文化機構,承擔著收藏、研究與陳列文化產品,進行文化傳播的功能。在我國,美術館作為新形勢下的公共文化機構,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務,它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系著美術館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的美術館在很大程度還沒有真正走進大眾視野,許多人都認為美術館是給專業人士看的,離自己的生活很遠。這就要求美術館必須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完成當前這個迫切的任務,中國美術館近年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頗有借鑒價值:

一、通過藝術講座使大眾了解藝術

2010年以來,中國美術館已經圍繞展覽相應舉辦了20多場形式各異的活動,包括專家講座、觀眾體驗活動、少兒美術夏令營等,其中,學術講座已成為中國美術館影響和引導觀眾審美的一個重要形式。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首次大規模地將體量巨大的當代藝術品搬進了國家級美術殿堂。當代藝術雖然目前炙手可熱,廣受市場追捧,但不能不承認,

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仍然充滿了陌生感,面對具有前衛色彩的當代藝術作品,有許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而難以接受,那些看慣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藝術形式的公眾,對于如何欣賞當代藝術,感到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讓真正好的藝術走進大眾,這不僅是藝術家們共同的心愿,也是許多美術館努力的目標。圍繞展覽舉辦講座是以學術的方式加以引導的重要方式。

《怎樣欣賞當代藝術》就是中國美術館特邀藝術理論家、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舉辦的專題講座。朱青生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傳統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也與聽眾分享了他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他還與聽眾們一起參觀展覽,并鼓勵參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賦予作品不一樣的意義,講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許多聽眾改變了對當代藝術的看法。

此外,中國美術館還邀請新聞媒體參與講座,并就展覽和講座內容與專家學者進行互動交流,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對傳播、普及藝術也大有裨益。如在吳冠中紀念展期間,該館從吳冠中的人生、藝術等不同的方面分別舉辦了專題講座、報告會,讓大師的風采真正深入聽眾心中?!鞍拇罄麃喭林囆g展系列講座”“科學與藝術的互動——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等專題講座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以美術活動開啟美術教育

進行大眾美術教育必須從幼兒園和中小學抓起。國外的中小學經常將課堂搬進美術館,這樣的好處是既能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熱愛藝術的習慣,又能讓學生直接面對美術經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把抽象、生硬的美術教育變得生動活潑,讓中小學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圍中接受藝術的洗禮,使他們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凈化。我國的中小學校也應該借鑒國外的教育模式,多讓中小學生走進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從小就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提高他們的美術修養。

這就需要中小學校長、教師多與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部取得聯系,二者的合作與互動對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大有裨益。

對孩子進行有意識有策略的藝術教育也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一個重點。針對六一兒童節,中國美術館每年都開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動。2010年,該館結合正在展出的“捷克雕塑藝術展”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節,我們一起做雕塑”親子活動。孩子們不僅通過展覽了解雕塑的材料、形態、內容等,還親手體驗了雕塑的制作過程,各自創作了一份獨具視角的泥塑作品。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美術館特地請來了雕塑家張寶貴為孩子們示范雕塑的方法,之后,孩子們利用美術館準備好的工作臺、凳子、膠泥、石膏、顏料等工具和材料快樂地捏制、上色等,接近尾聲時,家長們也進入工作室,和孩子們一起加工完善,分享快樂。這次活動不僅在快樂中感受藝術、體驗藝術,而且也加深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對家長的藝術知識也是一次普及,因此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2010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中國美術館就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如與景山街道辦事處合作組織社區觀眾走進美術館的體驗活動,與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師生圍繞“美術館和教師教育”進行交流研討活動,配合博物館日主題,向路人和觀眾發放精美宣傳折頁和贈票,以鼓勵更多的人關注美術館、走進美術館等等。

2010年6月,中國美術館還結合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和館藏皮影藝術展推出了“教育套餐”,包括系列學術講座、土著舞蹈表演、志愿者講解員培訓、志愿者義務講解、中英文語音導覽、發放兒童繪畫卡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服務,受到各界歡迎。

中國美術館有場地、平臺、作品的優勢,它對于孩子提高美術教育水準和文化素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讓孩子參與美術活動也是培養未來的觀眾群。推廣兒童美術教育,為孩子打造藝術教育的第二課堂,是美術館應該探索的一項重點工作。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藝術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中國美術館嘗試了很多方式,比如,結合朱德群回顧展,他們不僅邀請該展策展人——原法國國立集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專家戴浩石做講座,還邀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舉辦《色彩與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談朱德群回顧展》講座和音樂會,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國大提琴愛樂樂團為觀眾們獻上了一場視聽相遇、音畫互感的盛宴。

在“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中,除《怎樣欣賞當代藝術》學術報告會外,美術館和公共教育部還舉行了“與藝術家對話:理解中國當代藝術——葉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談”活動?;顒右跃茣妥劦男问?,為聽眾提供了與藝術家面對面對話交流的難得機會。

2010年,中國美術館主動加入“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并組織了以館藏作品為主力的“20世紀中國畫”和“20世紀中國油畫”兩個主題展,向大學生介紹現代以來中國美術的發展。雖然,為數不少的經典作品給展覽的安全保衛工作帶來了難度,但中國美術館想方設法添置設備、組織人員,使得大學生在校園里面能欣賞到名家經典。進校園的活動在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北京4所高校開辦,受到大學生的熱烈歡迎。這其中,不僅因為作品選擇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對于每一次“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展覽,中國美術館都將其按照館內展覽的標準來進行展廳設計,這樣不僅讓大學生欣賞到內容,還感受到美術館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藝術氛圍。

中國美術館還嘗試贈票、舉辦夏令營等活動,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作為國家級美術殿堂,中國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數美術館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術館打造“上海美術大課堂”系列活動,2010年,上海美術館結合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開展“流動的美術館”活動,并出版“口袋里的美術館”系列叢書,通過配合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把美術館的活動更多地面向社會,與世博會的文化氛圍融合,這是一種新的構想。

廣東美術館則組織了以“普及美術史”為主題的美術展,這樣的角度十分新鮮。更重要的是,該館將展覽舉辦地從大學拓展到村鎮,把有關藝術史普及、藝術欣賞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覽送到農村?!拔幕锣l”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在2010年舉辦了“樂在美中”系列活動,把外國美術展、民間展和社會公共教育結合在一起,邀請藝術家與公眾面對面。陜西省美術館與西安市的30多個居民社區、20多所大學和30多所中小學簽訂協議,將服務社區、組織活動和美術館的活動結合在一起,組織藝術家指導社區的藝術活動。

除了在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形式上有所拓展,2011年,各個美術館在免費開放上繼續進行一些探索。美術館的免費開放為了提高公共文

化服務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體現。免費開放是為了響應中央關于美術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總精神,但還需要逐步探討適合于美術館情況的免費開放。

一個新型的美術館,應該將關注人、重視人的問題提升為美術館的戰略職能,思考如何具有公眾意識,運用相應的方式和手段為公眾服務,了解公眾的想法,具有公眾的思路和相應的政策方式。在美術館的全部活動中,藝術教育是一種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各種美術活動的意義所在,這應該成為許多美術館的共同認識。

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的審美教育功能在當代也越來越豐富。要充分實現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審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創新,更需要在內容質量上的提升。審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覽自身的質量和影響,要通過公共推廣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美術館,公共教育要著眼于所有觀眾,立足于展覽展示手段的整體利用與開發,而不是只著眼于參加活動的有限對象?,F在大家開始關注美術館對大眾審美教育的作用,關注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性質,這是一個進步。美術館界自身認識到除了要服務藝術家,更要服務民眾,這也是一個進步。

為了充分發揮美術館的各項職能,提升美術館在整個美術生態中的作用,作為文化主管部門,文化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開展了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這次評估的目的在于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一方面通過評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較好的美術館,在今天起到一個引領和示范的作用,推動美術館自身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起社會各界對美術館事業的關注,提升對美術館重要性的認識。其次是實施了全國美術館發展扶持計劃。2010年重點對美術館的優秀學術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廣項目給予了獎勵性的扶持,重在引導美術館關注自身的專業化建設,尋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計劃每年評一次,扶持項目也會圍繞著美術館的主要職能拓寬至美術館專業人才培訓、展覽策劃、學術研究、公共推廣等幾個方面。2011年,重點加強對國家重點美術館的扶持,開展全國美術館館長培訓。通過幾年的扶持引導,一定會提升美術館自身專業化建設的水平。再次,加大對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扶持力度,加強和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近期擬在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委托專業委員會進一步聽取意見,研究制定美術館工作規范,同時開展民營美術館發展專題調研,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美術館管理條例》的制定,實現美術館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強對美術館收藏的管理,首先對重要美術館已有的收藏進行普查,建立國家美術收藏數據庫,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制定收藏規劃,完善捐贈獎勵機制,加大對20世紀代表性美術作品的搶救性收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轉變職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觀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監督方面發揮作用。所以說,美術館評估和扶持計劃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術館的業務,是立足于建立起一個機制、形成良好的生態關系。

美術館是普及大眾美術教育的有效途徑,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應當義務承擔藝術審美教育功能。美術館是提高全民素質和實現美術教育的大課堂,美術館通過策劃一系列的大眾教育活動,將自身轉化成為大眾可望可及的學習場所,并成為大眾接受文化傳承和領會藝術的殿堂。普及美術,是美術館的重要任務,應把美術館變成為大眾增強美術鑒賞和娛樂活動的地方,通過教育活動使美術館與學校,家庭、社區互動起來,從而使美術館打破學術壟斷,讓美術走進大眾的美術教育領域,走近大眾的社會生活,同時耐心引導大眾的審美取向,提高大眾的美術鑒賞力。

美術對于人格形成的影響,已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在大眾美術教育功能凸顯的今天,成人美術教育、群眾藝術館等是培養大眾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而且對大眾美術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眾美術教育只有扎根于廣大市民才能得以實現,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它所提供的各種審美教育活動對大眾美術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推進了當代大眾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大眾美術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普及提高,群眾美術教育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為了進一步推動群眾美術教育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美術館應積極探索大眾美術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揚中華民族文化,將精英美術教育與大眾美術教育雙管齊下,為全民藝術素質的提升多做貢獻。

20世紀末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已經成為我國知識界和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民族文化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重要標志,要想實現現代化目標,必須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而大眾美術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大力提倡大眾美術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審美接受能力和欣賞能力。大眾美術教育對繁榮美術事業、提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地位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強化大眾美術教育對于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增強全體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這對于世界了解中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促進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國際認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大力開展大眾美術教育對展示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悠久歷史,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對增強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特別是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理念和中國藝術精神大有裨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對增強中國文化藝術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具有不可代替的現實意義,而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美術館擔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上一篇:緬懷革命烈士范文下一篇:金融科技的方向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