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

2023-09-16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職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的問題。中職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美術課作為傳播美和希望的課程應該立足根本教學的同時兼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心理品質,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幫助學生在獲得美術基本技能、提高審美的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職學校美術教學

中職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職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的問題,在中職學校美術課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尤為重要。中職學生處于美育的養成期,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礙如得不到及時的疏通和矯正,不但影響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和進步,更會積重難返地禍及終身。因此,中職學校所開設的作為傳播美、認識美為主要任務的美術課,應該在教授美的知識和技能技巧的過程中弘揚、傳播正能量,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學生在獲得美術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關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對于學生的日后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有力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也要做到善于挖掘學生的本身的積極心理潛力,使其擁有一種積極的力量去感受自我潛能和幸福。讓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放棄努力,正面的解決問題。

二、關于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的調查

我校是一所職業學校,學生中有許多單親孩子,他們從小受家庭及教育條件的影響,表現出心理素質發展水平較差,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較差,心理閉鎖較強,學習生活習慣較差,耐挫力不強,感情脆弱,學習方法有待提高等特點。研究探索出一套適我校美術學科開展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模式迫在眉睫。

為此,我對我校18級學前教育專業2個班的67名學生為樣本開展了心理健康調查。采用了《癥狀自測量表(SCL-90)》進行團體測量。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進一步分析自我評定的結果,初步分析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調查表明18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隱患。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樣本總體平均得分156分,屬健康正常范圍。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隱患,根據《癥狀自測量表(SCL-90)》的評定標準,如果200分以上算有心理障礙的可能,學生中可能有心理障礙者有9人,占樣本總數的13.4%??赡苡休p度心理障礙者6人,占8.9%??赡苡兄卸刃睦碚系K者2人,占2.9 %??赡苡兄囟刃睦碚系K者1人,占1.4%。這一比例低于全國同年齡組的平均水平,表明18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但其中9人可能有心理障礙。仔細了解情況后發現,這9名學生家庭均為單親家庭,多數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撫養,父母在外打工或已經另外建立了家庭,平時聯系較少。這樣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學生自閉、焦慮、偏執、甚至敵對的心理狀況。針對這種情況,在美術課教學中應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干預,爭取在美術課中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三、探索中職學校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合理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使教學內容、方式符合中職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適當增添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相關內容。在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選用方面也要靈活多變,只有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心理。

其次,教師還要在美術課堂的全環節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給學生以希望。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環境和處在比較敏感的年齡段,他們極易情緒化。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贊美時,就會得到極大滿足,并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欲望與信心。所以教師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應循序漸進,讓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2.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營造培育積極心理品質的氛圍

(1)營造民主氛圍,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中學美術課程標準中寫到“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彼悦佬g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普遍性的提高學生的審美,培養學生感受、欣賞、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要求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藝術大家。所以作為美術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角,注重每位學生的學習體驗,開發每位學生的潛能,并針對中職學生特點放低標準要求,從而讓每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

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還需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每位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課堂氛圍。既不讓基礎較差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也允許有創造力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在設置教學任務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教學。

(2)美術課堂上作品展示和師生、生生間的積極評價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作品展示和評價環節是美術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環節可以讓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而師生、生生間的討論、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組討論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評價環節中嘗試運用鼓勵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充滿自行信,學生在得到肯定與尊重的同時,也會肯定和尊重他人的作品,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質。在一次次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逐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生活態度,使得他們更好地進步和成長。

3.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

美術課具有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不應該被傳統的死板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所束縛,信息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進入美術課堂極大豐富了美術課堂內容,使教學更加多元化、視覺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這些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加入,使美術課教學瞬間鮮活起來,教師會將一些教學重難點制作成精美的微課,將重難點用動畫等手段表現出來,不再局限于黑板和例圖。還會將范畫作畫過程、手工制作過程錄成視頻,利用大屏幕播放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無論坐在哪里都可以直觀清晰的看見老師的作畫過程、手工制作過程。還可以將制作的微課上傳到手機教學APP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課后隨時復習,實現了線上一對一教學,既避免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弊端,同時學生的自主探究潛力也得到了開發。另外,軟件中搶答、討論等功能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從實際課堂效果來看,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們積極的學習心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美術課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尤為重要。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具備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美術教學環節中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心理品質和審美情趣,挖掘學生的本身的積極心理潛力,使其擁有一種積極的力量去感受自我潛能和幸福。讓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放棄努力,正面的解決問題。在未來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我會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途徑和方法。為祖國培養更多專業技能過硬,心理健康的優秀人才!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美術教育;人才培養

美術鑒賞是基于個體感知、經驗知識等,對藝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和聯想,以獲得美感、享受,并理解藝術作品內涵的活動。美術鑒賞作為一項基于視覺感知的藝術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鑒別和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與藝術作品的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并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對學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極為有利。但事實上,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制約,美術教師側重于美術基礎功的傳授,忽視了美術的藝術功能,使得學生的鑒賞能力難以提升。不僅如此,美術鑒賞活動本身對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要求,但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底蘊不足的問題,使得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難以高質高效地展開,最終直接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诖苏J識,本文從實際出發,探尋提高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措施,對于美術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美術鑒賞課是健全高職學生人格、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但在美術鑒賞課教學實踐中,受制于傳統教育思想,高職美術教師往往是直接向學生灌輸美術理論知識,強調學生美術基本功的訓練,整個美術鑒賞過程嚴格按照固定流程展開,使得學生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表達主觀感受并提出相應的見解,直接影響了學生美術鑒別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三點。

(一)過度注重基本功訓練

高職美術教育離不開基本功訓練,只有通過系統的美術基本功訓練,才能夯實高職學生的美術基礎。正因為如此,高職美術教師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制約,部分美術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系統且扎實地掌握美術基本功,就能在美術創作中創作出更加逼真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完全忽視了美術作品的意境和內涵。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高職美術教師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系統地為學生講授美術作品中的技巧方法,并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基本功訓練,使學生能夠創作出更加逼真的美術作品,從而使美術鑒賞課變成了單純的美術技術訓練,進而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

(二)直接灌輸美術理論知識

長期以來,無論是專業文化課程,還是藝術課程,由于教育工作者長期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常常使用以教師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有序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即使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中也不例外,美術教師往往在美術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理論知識及技法。在此狀況下,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話語權,根本不能將自身對美術作品的看法表達出來,更不能與教師或者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從而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長期如此,學生會喪失對美術鑒賞課的學習興趣,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甚至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基本的想象力和理性評價的能力,最終影響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美術鑒賞課流程固定化

在教師為主導的美術鑒賞課教學中,一幅美術作品的鑒賞往往是基于作者生活背景、作品創作背景、作品主要內容、作品表現形式等進行評價,這種固定化的鑒賞流程,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且這種固定模式下的鑒賞教學,所得出的鑒賞結論也是千篇一律。除此之外,在教條化的鑒賞流程中,往往教師一味地進行講述,整個鑒賞課的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感和個人情感特色,這種情況下,美術鑒賞課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最終會影響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對策

如前所述,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并適應社會的重要保障。但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已經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制約。高職美術教師要基于實際情況來尋求多樣化的解決措施,不斷強化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效果??偨Y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對策,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精選鑒賞內容,豐富藝術情感

針對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高職美術教師應主動革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美術鑒賞課教學的重要意義,兼顧美術鑒賞課中的基本功訓練和藝術情感內涵的解析,這樣才能持續提升高職學生的藝術情感體驗能力,使學生根據自身的主觀感受來發表個人的見解,進而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诖?,高職美術教師應在美術鑒賞課中注重挑選鑒賞內容,進一步豐富藝術情感內容,從而更好地講解美術鑒賞知識和美術作品,使高職學生通過美術鑒賞課程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提升高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的鑒賞教學為例,高職美術教師首先要系統地介紹徐悲鴻的基本情況及其在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次要系統地講解其經典代表作,最后深度講解《愚公移山》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表現形式、表現手段、作品的價值和意義以及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等。通過這種方式深度分析徐悲鴻的《愚公移山》,高職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方式,并深刻地感受《愚公移山》作品中所反映的審美觀,了解《愚公移山》作品中傳遞的特定文化精神,感受不同時代的作品的不同審美觀念。通常而言,在不同的社會和歷史文化背景下,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主題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相應的創作意圖也存在一定的差別?;诖?,在美術作品鑒賞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不能局限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評價,也不能簡單地從創作者的個人經歷,或者是從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表現形式等進行評價,而是要基于當時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結合作品所處時代的審美觀,并綜合分析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情感、人文修養,以及其對當時、對后世的影響等,對美術作品進行全方位鑒賞,這樣才能引導高職學生將蘊含在美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挖掘出來,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二)革新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形式多樣化的鑒賞方式

高職美術鑒賞課程是特殊的人文素質課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當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要求,且難以調動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會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高職美術教師應主動革新教育理念,轉變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鑒賞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美術作品鑒賞活動。在實踐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革新教學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美術鑒賞興趣

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使用生動的語言及合適的表達方式,傳遞美術作品的思想和內涵,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展開想象,例如:在鑒賞黃山攝影作品時,美術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美術作品,隨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身處于黃山之中,聞著大自然的氣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想象著微風吹過臉龐,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黃山的自然美,從中獲得關于美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身心愉悅。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此外,在美術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注重將美術鑒賞活動和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融合,讓學生直觀地欣賞美術作品,用美術作品的美來沖擊學生的視覺神經,營造全方位、多角度的視覺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和內涵,與美術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2.故事情節演繹作品內涵

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考慮到高職學生美術鑒賞基礎薄弱,對美術技法的了解相對有限,若在課堂上過多講解美術作品技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能引起學生對美術鑒賞學習的反感,最終影響美術鑒賞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美術作品鑒賞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調動學生參與美術作品鑒賞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借助故事情節演繹方式來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美術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內涵,這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诖苏J識,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借助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進而為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3.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高職學生美術基礎薄弱是事實,這導致其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難以理解和內化相關的美術知識。但這并不能成為不重視學生體驗的理由。相反,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因此,美術教師應注重啟發式及引導式教學,指導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參與獲得對美術作品的真實感受,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同時,由于美術藝術作品大多是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再現,因此,學生通過美術鑒賞可以更好地感知美,從而持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鑒賞、評價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三)鑒賞和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關鍵。因此,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高職美術教師應注重鑒賞和實踐的結合,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不僅如此,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的、系統的過程。在具體的操作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整合鑒賞活動和實踐活動。首先,鼓勵學生擴大美術欣賞領域,具體而言,就是時刻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美術形式和風格,并充分運用所學的鑒賞技巧和方法對其進行客觀評斷,持續提升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其次,鼓勵高職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感興趣的美術作品進行美術鑒賞,并將自身的理解和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同時,要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學習,這些才能持續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以“抽象藝術鑒賞”一課為例,高職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觀抽象藝術作品,然后要求學生將自身的體會運用文字表達出來,并讓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進行相關的創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印象,進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三、結語

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高職長期以來的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高職美術教師應從思想觀念轉變入手,在精選美術鑒賞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革新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鑒賞方式,同時注重將鑒賞和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參與美術鑒賞活動的興趣,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明遠,肖婉玲.高職美術鑒賞課的專題式教學模式研究[J].美與時代(中),2021(4):102-103.

[2]吳萍.美術鑒賞教育對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62-163.

[3]曹亮.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養研究: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美術鑒賞課程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9(1):76-77.

[4]林博.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83-85.

[5]陳麗.高職院校美術鑒賞課中美育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8(19):173.

[6]張妍妍.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5):61-63.

[7]何婷.高職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路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7(4):94.

[8]梁丹妮.美術賞析課提升高職學生美術鑒賞力的創新模式探討[J].大眾文藝,2015(24):251.

[9]李勇,嚴寧.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5(6):99,101.

[10]萬葉.高職公共藝術課程美術鑒賞的“專題式”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9):142-143.

[11]張儼然.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1(12):148-150.

[12]劉暢.高職院校民間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設計新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1(20):162-163.

[13]李莉.高等院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策略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1(7):96-97.

[14]董貝貝.高職院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模式優化[J].中國民族博覽,2020(12):18-19.

作者簡介:

龍措吉,阿壩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美術、高校美術教育教學。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國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部分,應是對學生進行與音樂劇藝術直接相關的基礎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作為大學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的專業基礎課程目標與要求,應從音樂基礎素質、音樂劇基本素養、聲樂基礎技能、舞蹈基礎技能和戲劇基礎技能等五個方面來進行綜合立體式的設定。

[關鍵詞] 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中國百科大辭典認為,專業基礎課程是“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開設的同專業知識、技能直接聯系的基礎課程,也是先修課程。包括專業理論基礎課和專業技術基礎課”。[1]教育辭典則把專業基礎課程全釋為“指建立在基礎課的理論與方法之上、又直接與專業相聯系的有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的課”。[2]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心理、教育卷)對于專業基礎課程闡述得最為詳細:“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中設置的一種與專業課關系更直接、更密切的基礎課,包括專業理論基礎課和專業技術基礎課。這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而必修的重要基礎課,對于專門人才的培養有直接影響。學生能否成為專門人才,并且能否在專業工作崗位上有所發明創造,能否適應工作的變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開拓新的工作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專業基礎課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寬厚程度?!盵3]雖然關于專業基礎課程的闡述有所不一,但從各種定義中,均可明確感受到: 專業基礎課程是與專業技能、知識有直接關聯的基礎性課程,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塑造、成形與質量都將產生直接影響。在該類課程模塊的設置與選擇上,要考慮到對學生技能層次的塑造、對學生整體藝術思維的指向性引導以及對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等,從而為學生順利進入核心專業課程的學習掃除障礙,為學生在大學本科期間形成良好的專業技能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專業基礎課程目標與要求

我國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部分,應是對學生進行與音樂劇藝術直接相關的基礎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作為今后從事與音樂劇相關工作的各類人才,不論是表演人才、創作人才、教育人才還是管理人才,首先應具有懂得音樂劇本質、藝術特征與基本構成以及作為音樂劇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藝術素養與素質;其次應觀摩與熟悉大量音樂劇作品,并深入了解其相關知識,以建立起豐富多元的感性認知和客觀全面的理性思辨以及逐步引發學生的想象力、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再次,應對音樂劇的三大基礎藝術門類:音樂、舞蹈、戲劇的基本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學習和體驗,并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三大藝術門類在音樂劇表演和創作中的整合與運行規律。因此,作為大學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的專業基礎課程目標與要求,應從音樂基礎素質、音樂劇基本素養、聲樂基礎技能、舞蹈基礎技能和戲劇基礎技能等五個方面來進行綜合立體式的設定。

(一)音樂基礎素質培養要求

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需具備的音樂基本素質主要應包括:音準、節奏、音樂感受與表現力三個方面?!耙魷省币笫侵笇W生能夠具備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能力,并能較為準確的聽辨或演唱出與律制相符的音高?!肮澴唷币笫侵笇W生能夠準確把握音樂中的節拍速度、強弱關系以及表情記號,能夠依據作品風格與表達需要,保持速度、拍感的穩定,合乎邏輯地全釋好各種節奏形式。節奏感也是音樂劇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劇的“唱、舞、演”都擁有著各自的節奏發展,并與音樂劇整體戲劇表達的節奏發展交織完成?!耙魳犯惺芘c表現力”要求是指學生能夠結合良好的音樂聽覺、敏銳的節奏感覺來體驗音樂情感、理解音樂內容,并能通過自身演繹基本準確地表現音樂內在基調與意蘊的能力。

(二)音樂劇基本素養培養要求

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需具備的音樂劇基本素養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了解并掌握音樂劇的起源、發展歷史和主要藝術特征,使學生能形成較為清晰、立體而客觀的音樂劇藝術思維。二是了解并熟悉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音樂劇經典作品以及作品相關背景資料;了解并熟知不同時期音樂劇創作者、演員、導演、制作人等標志性人物的藝術成就及其擅長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學生的音樂劇鑒賞力和藝術修養得到整體培養。三是了解并熟悉音樂劇結構的基本組成原理與規律,具備能簡單從題材、表現形式、思想傳達方面對音樂劇作品進行評析的能力。

(三)聲樂基礎技能培養要求

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需具備的聲樂基礎技能要求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具備聲樂演唱的基本素質,即學生通過一定的聲樂訓練,能夠基本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能夠保證演唱時音準、節奏的準確性以及咬字吐字的清晰度;能夠在演唱中具備一定的聲音控制能力。二是具備完成獨、重、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能力。三是具備將與戲劇表演進行有效融合的能力,即學生應基本具備分析音樂劇唱詞、旋律的能力,并能通過對唱詞的演繹與呈現進行基本準確的情境敘述、人物行動展現、人物情感行發、人物形象塑造。

(四)舞蹈基礎技能培養要求

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需具備的舞蹈基礎技能要求主要應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具備較好的體能素質。由于音樂劇作為歌舞兼備的戲劇表演,具有表演時間長、表演要求多、休息時間少、運動量大等特點,因此不論學生往后是從事音樂劇表演或教育工作,還是從事音樂劇編創或管理工作,都會經常性遇到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難以估算等情況,因此好的體能素質是音樂劇工作的基礎保障。二是具備舞蹈表演的基本素質。舞蹈基本素質主要包括身體的柔初度、協調性以及良好的肢體節奏感、模仿力、爆發力、彈跳力、表現力等。三是基本掌握音樂劇舞蹈的主要風格與語匯。由于音樂劇中經常會出現大量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舞蹈,因此學生應熟悉與了解色蕾舞、現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等典型性音樂劇舞蹈風格。四是基本具備舞蹈與戲劇表演進行有效融合的能力。學生進行音樂劇的舞蹈表達時,應基本符合劇作的規定情境;符合角色的人物身份與性格、情緒與情感的基調;符合音樂劇的整體戲劇表達需要。

(五)戲劇基礎技能培養要求

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需具備的舞蹈基礎技能要求主要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具備戲劇表演的基本素質,其主要包括“七力”: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思考力、適應力、表現力和“四感”:真實感、形象感、幽默感、節奏感的訓練與培養。二是基本具備將“歌、舞、說、演”進行簡單結合和呈現的能力。在音樂劇中,任何藝術元素都是為戲劇的敘事、行情和主題表達服務,都服從于音樂劇的戲劇性表達。學生在在將“歌、舞、說、演”進行結合訓練時,能更為有效而深刻感受音樂劇的開展過程、形式與規律。

二、專業基站課程內容選擇依據與具體科目設定

筆者根據大學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專業基礎課程所預設的音樂基礎素質、音樂劇基本素養、聲樂基礎技能、舞蹈基礎技能和戲劇基礎技能等五個培養目標,來進行課程的具體科目設定以及相關內容的選擇。

(一)視唱練耳

該門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力、感受力、模仿力、反應力、理解與表現力等音樂基本素質與能力,系統訓練學生的正確視譜能力以及逐漸積累對各種音樂語言的使用經驗。課程主要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唱、念、彈、聽、寫、敲擊等系統訓練,使其在實際音樂體驗中感受并掌握所需具備的基本音樂素養。因此,該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不僅應重視對學生音樂基本素質進行傳統的系統的培養,還應結合音樂劇人才必須具備與掌握的“樂、舞、戲”三個基本元素,在課程內容中注重“為‘樂’服務,注重視唱練耳的‘樂’與音樂劇的‘樂’的一致性;為‘舞’服務,強化音樂劇模式的各種節奏型訓練;為‘戲’服務,加強學生在視唱中的演唱情感培養”[4],即應結合音樂劇的藝術特征來不斷挖掘劇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音樂旋律片斷、節奏形態、和弦、調性等課程資源與教學素材,進一步豐富與完善視唱練耳的課程內容,從而在注重培養學生音樂基本素養的同時,也對學生音樂劇基本素質的形成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音樂綜合理論

“音樂定義了音樂劇的存在,是音樂劇的靈魂。作為支撐音樂劇的三大要素之首,音樂的地位和作用無可取代”[5],學習、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在一定音樂理論引領下能更好地認識與分析音樂劇作品,從而加深對音樂劇作品的審美與理解。一直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音樂人才培養課程中的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內容,主要以基礎樂理知識為主,我國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的音樂基礎理論教學基本直接照搬與沿用了現有的傳統課程內容。然而,音樂劇中的音樂多呈現出現代音樂特征,如:增減音程、調性游離甚至無調性的反復出現以及爵士風格節奏、音階與和聲織體的大量使用,與傳統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所不一。另一方面,由于音樂劇根基在于“戲劇”,故其音樂所呈現出的整體性與戲劇性,必然對和聲、曲式方面知識的的學習與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音樂劇音樂基礎理論課程,不應再以單純的基礎樂理知識教授為主,而應充分考慮與結合音樂劇的音樂特征,整合音樂劇經典旋律片斷、基礎樂理知識、現代音樂創作特征與表現手法以及和聲曲式分析等知識,形成符合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的、實用性的綜合音樂理論課程。

(三)音樂劇作品賞析

對于我國音樂劇學習者來說,音樂劇作為歐美文化的產物,可謂是絕對的舶來品。因此,對具有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的音樂劇進行觀摩、分析與模仿是音樂劇學習必經之路。音樂劇作品賞析課程的幵設,可使學生在直觀感受中,體驗音樂劇獨特藝術魅力,熟知音樂劇藝術表現手法,感悟音樂劇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反觀自身的學習得失以及提升自身全面藝術修養和音樂劇鑒賞能力。在音樂劇作品賞析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把握二個實施層面:一是注重學生對音樂劇作品的量的積累。教師可根據音樂劇發展歷史、音樂劇風格類型、音樂劇表演形式類型等不同視角來選擇與組織可供賞析的音樂劇作品,盡量保證所選音樂劇作品類型盡可能覆蓋全面。二是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課堂教授、自主思辨與課堂歸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于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劇作品,教師應做重點講解與專題分析,并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學習體驗來分析與歸納音樂劇作品的創作方法與表演技巧。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給學生提供一些值得推薦的輔助類音樂劇作品,要求學生進行課后鑒賞與研習。

(四)聲樂

音樂劇中的演唱部分不但是引起觀眾共鳴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表現手段,還是可以將音樂劇劇情內容與結構進行有效延展或緊縮、推動戲劇沖突、揭示人物性格和情緒的主要表現方法。聲樂基礎課程是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最核心的課程之一。在專業基礎課程階段,聲樂課程內容的選擇主要應具備三個作用:一是要求學生應掌握聲樂基礎理論和一定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歌唱技能得以培養、演唱音域得以拓展、建立基本正確的歌唱狀態與觀念。二是要求學生通過對不同音樂劇聲樂作品的練唱,能泛接觸音樂劇曲目、親身體驗不同作品風格,培養良好的感受力與表現力。三是要求學生具備正確的歌唱審美觀和聲樂鑒賞力。

(五)合唱

合唱是音樂劇中經常釆用的表現形式之一,“作為集體多聲部演唱的表演藝術,它是通過集體合作,分工協作來展示音樂作品的內涵,抒發人的內心情感,引發聽眾對藝術作品的思考和認同?!盵6]合唱課程作為一種以集體歌唱為主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訓練學生對歌唱共性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在多聲部歌唱中對音量、音色、音準的控制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聲音平衡性與協調性,并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與集體適應能力。音樂劇合唱課程的內容選擇也應與傳統音樂專業合唱課程內容有所區別。音樂劇重唱比合唱的運用更為廣泛,所以在課程內容選擇上,不但應進行集體合唱內容的設置,還應組織學生進行重唱相關知識和曲目的學習。另外,在課程練唱曲目的選擇上,也應涉及到藝術歌曲、音樂劇片斷以及流行音樂等不同類型與風格的作品。

(六)舞蹈

舞蹈是音樂劇構成的基本三要素之一,“是最能集中體現音樂劇劇場美學的部分,演員的舞蹈動作及其傳達的肢體語言能夠在舞臺上營造‘此時無聲勝有聲’境界?!盵7]“從音樂劇誕生之日起,舞蹈就成為音樂劇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隨著時代的演進和音樂劇創作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盵8]因此,舞蹈課程是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必須開設的,具有基礎性作用的課程。由于不同風格、不同國家的音樂劇創作需求不同,音樂劇舞蹈類型變得相當豐富,如較常使用的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現代舞等,還有根據劇目需要而形成的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戲曲等。專業基礎課程中的舞蹈課程內在主要應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舞蹈基本功訓練部分,即解決學生基本的身體柔軔度、平衡、力量、松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學生認識并了解身體運動的自然規律,建立學生對自我形體動作的自信心。二是主要音樂劇舞蹈類型的技能訓練部分,即學生應了解并基本掌握爵士舞、踢踏舞和現代舞的基本舞蹈理念、動作特性以及基本的技能技巧,以進一步挖掘舞蹈興趣、開發舞蹈潛能,激發個人舞蹈感覺、表現力與創造力。三是舞蹈課程內容應結合音樂劇自身表現特點,即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單純進行舞蹈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了解與掌握在運動中發聲的科學方法,逐漸把形體動作與發聲、表演相結合,并持續于不同類型的舞蹈訓練之中。

(七)臺詞

臺詞是話?。ㄓ耙暎┭輪T用以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式必不可少的主要表現手段之一,也是“作為除了歌唱、舞蹈之外的一種音樂劇演員與觀眾交流的直接形式,是劇作者講述劇情,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題的重要手段?!盵9]臺詞課是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課程。臺詞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為了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基本掌握語言技能,具備一定的角色語言塑造和創作能力,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生活語言、藝術語言與人物藝術形象創造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藝術思創能力。臺詞課程主要應涉及三個部分:一是臺詞基本功,即基本的發聲吐字技能技巧練習。二是朗誦,即對文學作品理解與語言表達技巧的綜合練習。三是臺詞獨白與對白,即訓練學生以語言為主要媒介,在舞臺上呈現角色色彩的高級技巧練習。在音樂劇臺詞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不但要選擇一些合適的音樂劇獨白或對白片段來訓練學生,還應從朗誦部分的學習開始,就逐步進行音樂與語言的結合練習,讓學生基本懂得尋找與把握音樂節奏與語言節奏的結合點。

(八)表演

音樂劇作為一種以歌舞表現為主的戲劇形式,其本質上還是屬于戲劇表演范疇。然而,“音樂劇表演雖然屬于戲劇表演的范疇,但與同屬于戲劇表演范疇的話劇表演相比,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一音樂劇表演是建立在話劇表演基礎上、帶有相當強的音樂特性的相對獨立的戲劇表演形態?!盵10]因此,音樂劇表演基礎課程應需要解決四個任務:(1)戲劇表演基本素質訓練。(2)戲劇表演舞臺行動實施和舞臺交流技能的訓練。(3)在不同音樂風格、結構、節奏、規定情景的限制中開展合乎邏輯的合理的舞臺行動與舞臺交流。對應音樂劇表演基礎課程中所提出的學習任務,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不但應對學生進行解放天性、基本表演素質的練習外,還應注重對學生創作意識、創作技能、創作身心理素質的引導,以培養學生具備從生活中吸取創作素材并在音樂劇表演、創作、教學中進行提煉的能力;不但應訓練學生從自我感受出發以實施舞臺行動的能力和技巧,更應訓練學生根據音樂的提示實施舞臺行動的能力和技巧,以培養學生具備音樂戲劇表演的感受力、表現力與創造力。

(九)鋼琴

在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進行鋼琴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通過一定的技術訓練,掌握鋼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具備較快的讀譜能力,能將音樂基礎知識得到綜合運用,從而具備更好的音樂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通過練奏各歷史時期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嘗試不同的風格表現,以促進對音樂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現力??偟貋碚f,鋼琴課程雖然在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該課程對于學生音樂興趣的提升、音樂理解與感悟的加深、音樂表現與創作的啟發有著較大影響,為音樂劇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深刻的影響。該課程應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與本有鋼琴程度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在鋼琴曲目的選擇上,則可在適當的階段進行部分音樂劇音樂作品的練習。

(十)劇本分析與編創

劇本分析與編創課程的開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劇本分析方法與創作原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戲劇本體與戲劇美學的認識,提高學生分析與研究音樂劇劇本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在整體上培養學生的音樂劇創造思維和審美能力。該課程對于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的戲劇素質培養和戲劇思維能力開發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進一步進行音樂劇創編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提供了興趣引導與學習基礎。該門課程可作為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專業基礎課程中的輔助性課程。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多結合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劇劇本來進行劇本分析基本方法、戲劇基本流派與風格、劇本寫作基本要求與格式、劇本編創基本原理與方法等知識點的講述。在課程實施中,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應多以教師講授、學生參與討論、學生根據課堂內容進行簡單作品設計等多種形式進行。

(十一)戲曲

中國戲曲作為集文學、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我國傳統文化于一體的綜合舞臺表演形式,與以載歌載舞來演故事的西方音樂劇有著諸多相通之處。戲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戲劇與西方音樂劇的藝術思維、藝術表現的異同并進行合理運用,有助于學生汲取與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來拓展音樂劇的表現手法與創作思路,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戲劇素養、幵闊藝術視野的具有輔助性的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專業基礎課程。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可將中國戲曲發展歷史與基本規律、中國戲曲種類欣賞、主要種類戲曲片斷表演練習三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度整合。同時,可通過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教授為輔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自身實踐體驗中,感受中國傳統戲劇的魅力與文化,感悟中西方戲劇具有的不同美學表達和可相結合之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戲劇想象力與創作力。

(十二)舞臺美術與燈光

音樂劇除了擁有載歌載舞、形式多樣的舞臺表現形式,其千變萬化的舞臺美術更是帶給觀眾超乎想象的視覺享受。舞臺美術作為音樂劇舞臺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根據劇本內容和演出要求,這染舞臺氣氛、突出中心人物、創造舞臺空間與時間感,以塑造出劇中環境和角色所需外部形象與要求。舞臺美術與燈光課程主要以美術設計相關知識為基礎,但對于提升學生音樂劇綜合素質,促動學生音樂劇表現與創作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音樂劇深度理解有著積極的作用,是音樂劇人才培養課程中的具有輔助功能的課程。該課程在內容選擇上,應以空間利用與設計、舞臺燈光運用、簡單布景的設計與使用等基礎性、普及性的知識為主,以幫助易于理解和接受課程內容,并能將課程內容簡單運用到對于音樂劇表演、創作、教學或者管理的學習中去。

(十三)化妝

角色的化妝與造型是音樂劇舞臺表現的重要手段,是運用造型藝術進行戲劇創作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幫助演員塑造準確、生動的角色的有機組成部分?;瘖y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學生觀察力、感受力、理解力與想象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瘖y課程作為本科階段音樂劇人才培養的基礎性輔助課程,旨在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熟悉化妝工具與化妝品的性能與作用,掌握美化面部的基本技術,了解化妝、發型與服飾的簡單搭配。同時還應了解舞臺妝的基本特征以及舞臺化妝工具、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課程應以學生實踐為主,在實際操練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為日后舞臺表演實踐提供相應技術支持。

三、專業基礎課程類型設立、學時分配、開設時間與形式

專業基礎課程可根據與音樂劇所涵括的基本藝術形式(音樂、舞蹈、戲?。┑年P系緊密程度來將所有課程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個部分。作為鍛煉音樂劇基本功,且對音樂劇專業技能技巧質量有著最為直接影響的視唱練耳、音樂綜合理論、音樂劇作品賞析、聲樂、合唱、舞蹈、臺詞、表演與鋼琴等課程應設立為必修課程,而對音樂劇專業技能技巧起到輔助性提升功能的舞臺美術與燈光、化妝、戲曲以及劇本分析與創編課程可設立為選修課程。由于專業基礎課程的開設對學生往后專業技術能力的掌握程度、學習興趣與方向的選擇、藝術品位與價值觀的形成將產生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因此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的牢固和寬厚程度,往往跟課程的學時分配與保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提升學生音樂劇基礎綜合素質的視唱練耳、音樂綜合理論、音樂劇作品賞析等課程的學時分配不應低于每周2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1學年。作為音樂劇基本功訓練的核心課程:聲樂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1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2學年;舞蹈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6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2學年;合唱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4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1學年;臺詞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4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1學年;表演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6-8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1學年;鋼琴課程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1學時,開設時長不應少于1學年。作為進一步夯實與支撐音樂劇基礎技能培養的輔助性課程,如舞臺美術與燈光、化妝、戲曲以及劇本分析與創編等的學時分配應保證不低于每周2學時,開設時間不應少于1學期。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之前的先修性課程,因此其中必修課程的開設時間應在大學第一、二學年內完成較為合理。選修課程則可以由學生根據自身具體的學習興趣、學習進度與學習程度,在大學本科期間有選擇性的完成部分課程即可。在課程的開設形式上,視唱練耳、音樂基礎理論、鋼琴、舞蹈、臺詞和表演等課程可多以小組或小班授課形式開設;音樂劇作品賞析、合唱、舞臺美術與燈光、化妝、戲曲以及劇本分析與創編等課程則可以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進行開設;聲樂課程則建議以個別課或個別課與小組課相結合的形式開設。

(本文系作者博士論文《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本科)課程設置與實施研究》摘編)

[參 考 文 獻]

[1]袁世全,馮 濤.中國百科大辭典[M].北京:華廈出版社,1990:461.

[2]張煥庭.教育辭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70.

[3]李春生.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心理、教育卷)[M].??冢耗虾3霭婀?,1994:252.

[4]李 燕.探析音樂劇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J].美育學刊,2011(01):53-56.

[5]張 旭,文 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284.

[6]李敬蓮.淺談合唱教學的作用與意義[M].教育教學論壇,2010(03):155.

[7]張 旭,文 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08.

[8]張 旭,文 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08.

[9]劉思思.國內三所高校音樂劇專業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25.

[10]錢 正.關于音樂劇演員的戲劇表演基礎訓練之設想[C].音樂劇教育在中國——首屆中音樂劇教學與創作研討會論文集,2008.

(責任編輯:章若藝)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改革及社會需求的變化,高校更加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育。高校在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時,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利用創新性、開放性強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大幅提升教學效率,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在闡述創新能力及基于其進行美術教育的必要性的同時,在分析當下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究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校美術課應該采用怎樣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更好地推動高校美術改革。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我國發展迅速,當下美術風格、形式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美術教育也應社會需求的變化被賦予了相應的要求。創新創造能力是現代社會對高校美術教育的重要要求和核心目標,但當下許多高校美術教學的教學模式、方法、策略無法較好地培養學生這些核心的學科能力。因此,高校美術課必須從教學觀念開始,體系化、層次化地進行教學改革,采取優化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完善評價等教學策略,構建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美術教學體系,從而讓學生在理論性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在教學引導下快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新能力概述及高校美術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創新能力概述

創新能力根據不同的主體,常被分為國家、區域、企業三個方面,并衍生出對應的鑒別創新能力的各種指數及能力排名,使創新能力在實際的科學、藝術等現實活動中,擁有實際的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價值,即在多領域多方面地創造新思想、理論、方法或發明的現實價值和意義。創新能力能夠推動社會經濟、民族靈魂的進步,是當代人才的核心竟爭力。個體的創新能力是指其運用所學知識、經驗,制造新穎且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包含創新意識、思維和技能三要素,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和原動力。創新能力需要較好的知識基礎作為基點,包括基礎、專業、綜合性、工具性或方法性的知識四個層面的知識結構。

(二)高校美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現代美術教育毫無疑問特別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此階段的美術學習是他們積攢美術知識、拓展藝術視野、突破技術瓶頸的重要時期,同樣是學生提升社會認知和自身思維的重要時期,學生對社會新鮮事物能夠較好地接受和理解,常伴隨勇敢、熱情的性格,這些特征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了較好的內因基礎。而在美術教育中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能提高其創新意識,促進其知識、技能的進步和發展。大學生大都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特的個性,創造性本是個性化在創造層面的發展和表現,因此要想深入挖掘學生的美術潛能和創造能力,就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成長與認知、三觀的完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內在動力和認知的推動下提高創新意識,形成自身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能力,從而提高其藝術創新能力,而這對于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十分重要。

其次,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潛力,幫助學生突破技術瓶頸。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而言,培養學生獨立、完整的個性尤為重要,以個性培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導向, 為學生創造較自由的美術學習、練習空間,并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堅持個性、理想、創新思想,引導學生學習對應的美術技法,將創新思想呈現在實際作品中,通過技術的突破,營造積極創新的學習氛圍,通過積極引導帶動班級學生敞開心扉、堅持自身想法、積極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不斷挖掘自身的藝術潛力。

最后,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能力。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提升的同時,通過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而觀察、思維能力是創造性思維及技能提升的前提,也是學生通過實踐順利突破技術瓶頸、獲得自信心和成長的基礎,因此,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通過生活觀察和思考,提升自身藝術內涵并通過作品將其表現出來,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個性特點和技術優勢,進行更多的美術實踐,從而提升自身的創造思維和能力。

二、高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高校美術教育存在多樣挑戰,其中一些問題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和提高。首先,一些高校的相關專業不夠重視美術教育,特別是一些高專院校受教學實踐和就業率的壓力,往往更注重其他專業課和實踐技能的教學,而忽視了美術等基礎文化課的教育。這樣不均衡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通過美術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其次,一些高校的美術教育存在定位偏差,高專、高職、大學和藝校因教學目的和專業存在很大的差別,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應根據不同的目的設置、選定教學比重和內容,這樣才能有效、合理地發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然而一些高校對自身專業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準、設計不合理,或沒有根據自身特色和能力來制定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培養方案,最終導致美術教學內容、比重與專業教育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存在涉獵廣、不深入等問題,學生不能很好地發展專業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核心素質。

最后,一些高校存在美術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美術教育因其獨特的課程特點,教學評價與其他基礎課、專業課的評價方式有區別,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評價,需要構建全面的評估方式和合理的評價標準。但實際教學中,美術教師往往更注重基礎理論和繪畫實操技能的教學,教學中對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變化不夠重視,在教學評價中,自然會忽略對學生過程性的質化評估。除了實施方面的原因,教學評價不完善也與初始的設計有關,一些教師對美術教育的目標認識不深,照搬其他課程的評估體系,或者未能根據學生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導致美術評價的作用效果減弱,不能有效地發揮其指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性等實質作用,如人體結構課中采用理論文字的測評方式,使教學的評價與教學目標存在很大的出入,不僅不利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也不利于學生打牢美學基礎、提升藝術素養。

三、高校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科學制定美術教育目標

要使高校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教能力的效果更為有效、顯著,首先需要對教學目標做合理的調整,根據專業的整體教學目標確定美術教育應達到的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根據自身辦學特點科學、全面地調整和創新教學模式,使其從整體到美術等具體課程的目標更符合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從整體到具體全面、合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美術教育改革而言,不僅在目標設計階段存在較大困難,還在教學內容、評價等方面面臨重重阻礙,因此,高校在改革時必須做好整體性的準備,避免過程中因師生能力、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減緩美術教育改革的速度,影響美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性。

(二)改善美術教學模式,優化課程內容

如今我國的藝術生或選擇美術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數大大增加,各高校相關專業的招生人數也逐年增長,但專業教學水平卻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和需求,美術教育中存在模式老舊、體制僵化、形式單一等問題,一些院校對專業的劃分不夠具體,導致教學不能深入,不能適應當下相關領域的就業形勢,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和發展。因此,美術教育需要在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其與教育需求達到均衡,激發學生個性,促進學生挖掘和提升自身的藝術潛力、創新能力。美術理論和繪畫技巧只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工具,因此,美術教育應通過多樣的教學模式、活動來激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創新、創造。

(三)整合美術資源,深入拓展課程內容

對于一些發展迅速的高校而言,可能存在資金、教師等不足的問題,導致教學改革無法快速開展,因此美術教育在改革優化時,需要積極整合周邊的資源,避免類似問題出現。教師應積極整合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如制作微課以強化對信息設備的運用,深入挖掘藝術作品中的現實價值,讓學生通過自身認知進行多元創作,又如積極聯系其他課程進行聯合教學,在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使學生的美術技能與專業需求更加協調一致。整合美術資源能夠補充日常教學內容,突出美術教學的實踐性和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特性,同時能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與審美能力,通過其他課程的相關資源使學生將所學的藝術史、心理學等知識與美術技能、審美緊密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使其形成自身獨特的創新能力和風格。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基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美術教育,應拋棄傳統的以理論知識和技巧為主的評價標準,在教學內容做出合理調整的同時,根據教學內容與創新能力的內在聯系,構建科學、合理、具體的評價體系。美術藝術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多元化、思考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觀察,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避免制定出片面、不完善的評價標準。評價環節應涉及學生的學期測評和日常表現等內容,構建綜合性的、質化與量化比重合理的美術評價體系,適當強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以體系評價的包容性發揮其提高學生興趣、自主性的實際作用。

四、結語

綜合所述,當下高校美術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但時代對相關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同時,擁有較好的創新能力。因此,美術教育應當打破以往的教學目標和模式,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優化內容,整合資源,科學評價,目標明確、層次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齊宇.論高校開展美術教育的策略及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7(5).

[2]劉文生.加強美術欣賞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

[3]徐亮節.在美術教育中提高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建議和措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6(2).

[4]劉洋.高校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

揚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背景下,初中美術學科教學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美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引發廣泛關注,如何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引下,對初中美術“造型表現”進行系統的改革創新,成為美術教學改革背景下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美術學科教學實際情況,針對美術核心素養指引下初中美術“造型表現”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系統的探究,旨在能對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行針對性的鍛煉,有效促進初中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優化。

【關鍵詞】初中美術  教育教學  學科素養

初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從對學生美術技法的強化訓練角度得到體現,也能從學生自我感知、自我發展方面表現出來,是學生在對美術學科知識進行長期學習和系統探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學科綜合素養。在全面促進美術學科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結合初中美術“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面向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對初中美術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能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對相關課程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深入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

一、初中美術“造型表現”教學中核心素養的體現

在初中美術“造型表現”板塊的教學中,蘊含一定的美術核心素養要素,教師在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整合分析,能有效促進美術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能在有效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實施合理化的培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美術功底協調能力。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生美術自由表現力的培養和強化,重點對學生情感認知作出積極的引導,使學生能通過美術創作方面多種素材的融合應用,對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和藝術創造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從而鞏固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能力,顯著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綜合效果,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合理化培養[1]。

其二,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自我感知力。在開展美術“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促進課堂教學活動向外部延伸,能借助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教學素材等對美術課程中的“造型表現”進行自主探究,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從不同的角度重新了解美術和認識美術,對生活中的藝術美產生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美術創作方面的自我感知力和自我表現力,使學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個性化的美術創作風格,使學生在創作中能更好地將美術作品的意境和魅力準確地傳達出來。

其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自信心。在初中美術教師對“造型表現”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創作環境,提高課堂表現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實踐中,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完成教師布置的美術學習任務,激活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參與美術創作的自信心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美術教學有效性,確保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針對性的鍛煉[2]。

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造型表現”教學改革的措施

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涉及到美術表現、圖像識讀、審美判斷、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方面的內容,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初中美術教師在組織開展“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教材的主要內容對“造型表現”教學措施進行設計和規劃,探索教學方法的全面創新,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學習。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強“造型表現”教學趣味性

興趣是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的最好老師,按照美術核心素養的理念要求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感受到探索“造型表現”方面美術內容的樂趣,能按照教材內容與教師的引導主動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美術學習效果,對自身美術學習方面的核心素養實施針對性的鍛煉,切實保障初中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得到不斷提升[3]。

例如在結合七年級美術“造型表現”板塊“鳥語花香”課程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對學生的審美判斷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在教學組織活動中就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自然界鳥語花香的情境,引導學生對自然界鳥語花香的景色進行賞析,感受自然界的生態和諧美感,體會自然生命的魅力。以此為基礎,教師讓學生在造型表現方面,結合自己對自然界鳥語花香的美感進行創作,嘗試將自己在情境學習方面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創作實踐中,表達自己對鳥語花香美的理解和認識,傳遞自己的美學思想。在此過程中,初中美術教師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構建趣味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造型表現”板塊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對自身審美判斷力和創意實踐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有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為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系統探究創造良好的條件[4]。

(二)設計實踐操作,凸顯“造型表現”教學互動性

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關于“造型表現”板塊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可以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平臺,使學生對于“造型表現”的探索能體現出學習互動性,能顯著提升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關于“造型表現”方面的具體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盡量設計能促進學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活動,凸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操作中對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加以培養,有效對初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實施針對性的鍛煉[5]。

例如在八年級美術“造型表現”板塊“水彩畫小品創作”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設計實踐操作類型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感知水彩畫創作的特點和規律,能對美術知識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從理論層面講解水彩畫與油畫、中國水墨畫的明顯區別,然后重點對水彩畫的創作特點、創作技巧等進行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水彩畫創作的主要技法,可以結合水彩畫中云彩的繪畫導入干畫法和濕畫法方面的不同創作手段,讓學生對水彩畫小品創作方面遠景、近景、中景等景物描寫的特點形成深入理解,從而結合不同創作技巧的應用,促進創作質量的提升。以此為基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思想進行水彩畫創作,可以融入不同的創作情感和主題思想,將所學知識融入到水彩畫創作實踐中,通過實踐操作表達自己對美學藝術的看法和對創作主題思想的理解和認識等,有效增強學生的水彩畫創作質量,在教學實踐中對初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實施針對性的鍛煉,有效增強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整體水平[6]。

(三)開發設計實踐,強化“造型表現”教學豐富性

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重點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和創新,從開發社會實踐活動的角度對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進行訓練,能夠豐富“造型表現”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造型表現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探究,從而提高美術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施合理化的培養。

例如在九年級美術“造型表現”板塊“發現不一樣的美”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嘗試開發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的應用,通過手機中的攝影功能或者使用專門的攝像機去記錄、捕捉和發現生活中的美,掌握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線條位置的變化,如何在攝影中產生美感,對生活中的美產生深入的理解和認識[7]。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有助于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高效化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美術學科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有意識地針對初中美術教學中“造型表現”教學改革進行系統的探究,能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加以培養,有效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針對性訓練,從而使教學活動的開展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系統探究。鑒于此,新時期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重點針對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滲透進行探究,指導“造型表現”教學活動的全面優化創新,確保在教學實踐中能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訓練,切實保障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徐輝.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36(10):160-161.

[2]陳丹丹.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美術“造型表現”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25(1):127-128.

[3]席宏光.初中美術模塊化教學策略——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33(23):115-117.

[4]張議勻.學生創意的評價標準研究——以初中美術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為例[J].美術文獻,2020,16(11):92-95.

[5]李婷.結合綜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提升學生造型及表現能力[J].新智慧,2020,35(30):55-56.

[6]劉平.初中美術造型與表現之高效教學策略例談——以八年級美術《以刀代筆》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26(4):137-138.

[7]宋欣悅.淺析初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提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大眾文藝,2018,12(9):185-186.

美術學生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審美是一種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感官感受,這與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和知識儲備量都是有關系的,因此,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以及對美的欣賞和創造能力都是一種審美。所以,在美術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初中美術學科的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本文就如何強化對學生情感培養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針對性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素質;教育方法

初中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的性格在初中階段處于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能夠認識到什么是審美,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模式也越來越迎合初中生的心理狀態和發展。

一、中學生審美情感的重要意義

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于美的欣賞能力,因為中學美術是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美術學習中,多數學生能夠對藝術學科的社會功能加強理解,這就使學生能夠明白藝術的真正含義。通過對初中美術的學習,給予學生美的感受,讓學生能夠不斷的發現美,有欣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那么,情感是什么呢?通常來講,情感是一種對于欣賞美和發現美的素養。在面臨中考的初中生中,如果只是對基礎課程以及考試課程的重視,而忽略美術、音樂這樣的課程,無疑是人生成長中的缺憾。所以,美術能夠讓學生在文化課的壓力繁重時,讓他們感受到片刻輕松,張弛有度的學習生活,讓學生能感受到美帶來的身心愉悅和審美感受。

學生在審美過程中,首先要注重真情的流露,因為審美情感就是一種感情體驗,是看到美麗的事物時內心所產生的真實感受。所以,培養審美情感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專注能力,讓學生喜歡美術,喜歡欣賞藝術的美好感受。當教師引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感受美的存在、美的生活、美的現實。通過不斷對情感的塑造,讓學充分樹立起良好的審美品質,并且不斷完善自身審美素養的不足,從而真正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

二、初中美術教學審美情感的培養

1.必須帶領學生走向社會生活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美術滲透于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素養?!币虼?,學習美術不僅僅是學習一門課程,也是為了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好良好的生活基礎。試想,生活中一個到處都能看見美、欣賞美的人,一定是一個樂觀,幸福的人。我們在初中美術課堂上,也要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一個陽光樂觀,善于發現美的人。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不斷進行實踐來增強審美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發現美,把社會生活作為美術的大課堂,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那些實實在在的美,并且用筆描繪出生活中的美,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世界的美麗。通過不斷的引導和實際生活的結合,不僅提升了美術課堂的樂趣,也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掘對美的感受,從而真正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

2.深層次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審美心理特質

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對于同一副作品,每個學生的見解和欣賞眼光也都是不同的,因為剛開始接觸藝術,學生的審美觀并不成熟,還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和糾正。但是,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時,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觀點,因為他們處于對美的理解的初級階段,他們所能欣賞的還只局限于自己意識內的作品,對于世界名著還需要教師的講解。否則,在他們的眼中,也許不能欣賞出這樣那樣的名著是多么的難得。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幫助,讓學生能夠從內心去感受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一副好的作品并不是單單畫的好就可以成為名著的,還要透過作品看到內在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欣賞各個領域的不同作品,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作畫人賦予予一副畫的情感。引導學生通過用心欣賞去了解美,讓他們能夠以發展的眼光欣賞藝術作品,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和知識面。如,教師將徐悲鴻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時,通過畫面的刻畫能夠感受到徐悲鴻在作畫時的氣勢恢宏,能夠感受到整幅作品的硬性。但是當教師將劉海粟的作品展示給學生的時候,學生就開始迷惑,在他們看來這樣的作品并沒有什么感受,因為他們的內心很迷茫,對這樣的作品不能夠很好的欣賞。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每個畫家的思想不同,作畫的方式和所要表達的含義都不同。學生處于初級學習階段,并不能很好的欣賞出每幅作品的內涵。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對于美的概念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人欣賞美的眼光也是不同的。所以學生在自己創作時,也要遵從內心的情感,讓作品中融入著作畫人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審美的樂趣。

3.優化育人環境

隨著我國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基礎的教學設施已經越來越完善,不斷優化的教學設施,無疑為在美術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培養審美情感帶來了好的引導。教師要通過對審美素質的培養,讓學生摒棄惡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個性的表現,強調它的獨特性,并對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給予肯定和鼓勵,即便是錯誤也讓學生從中得到教育,然后給予學生反面的肯定并加上正面的指導,力求不挫傷學生積極性,不使一些對藝術感覺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

教師可以組織形式各異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系統。因為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于視覺,“看”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涂色,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對美術內容盡快了解,產生創新欲望,明確學習的目標。教師也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行為和情感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總之,審美情感的培養要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開始。每個孩子都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就看我們從事美術教學的老師如何去通過各種手段,把這些創造力誘發出來并加以強化和發展。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繪畫的趣味性、實線性,還有一個開啟心智和啟迪創造性的問題,他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對學生進行藝術修養的熏陶;審美能力的培養,這種熏陶會使孩子們在日后的成長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他們的創造力來。同時,繪畫創作可激發學生創造精神,并且敏銳的繪畫視覺、語言和表達能力也需要在創作中逐步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楊建濱.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程明太.美術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大學生導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