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創新發明原理triz范文

2023-09-24

創新發明原理triz范文第1篇

一、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滿足一些條件:具有創新的動機和愿望、基于科學技術知識和基于創新理論與方法。

對于學生創新動機和愿望的激發,我們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針對不同學員層次和不同學習階段來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對于剛入學的本科新生,注重對其進行專業教育和汽車行業形勢分析,在激發其強烈的認同感基礎上,培育學生的創新愿望。對低年級本科生,設置“汽車文化”“汽車概論”等課程,可使得學生們從社會發展、品牌戰略、企業管理、資源環保等多角度、多方面來看待汽車技術的發展,釀造創新氛圍,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多維度思考的基礎平臺。對于本科高年級學生,通過設置“現代汽車新技術”等一系列專業講座,引領學生游歷汽車現代新技術“海洋”,并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分析汽車創新技術(零部件)的發現(發明)過程,進一步分析其適應性和發展前景。為保證此類系列講座的新穎性和技術的先進性,講座者均被刻意安排為在汽車行業某專業領域有較高建樹的教授或汽車企業高層技術管理者。畢業設計階段,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結合指導教師研究方向或工程實際問題,在完成工程訓練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創新實踐。而實踐過程根據需求的不同、認識的不同、基礎的不同從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集成創新等各個層面展開。

知識的學習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們學習階段的首要任務。學生必需修完包括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門類課程。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均嚴格按照國家對汽車專業的教學指導要求進行。

學生通過完整的對車輛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再輔之以積極的創新愿望,是可以具備一定的創新思想并進行某些方面創新設計的,這是長期以來汽車專業固定教學模式。但是我們的教學實踐表明,通過現有教育手段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還不夠。如果對學生再輔助進行先進的工程創新方法的教育,同時施以一定的教學方法,學生創新潛能將被大大激發出來。工程創新能力是可通過教學訓練來加以提高的,教育實踐中采用基于TRIZ理論的創新思維及方法實施訓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創新方法和TRIZ理論

世界上存在300多種發明、創造和創新的技法,如著名的試錯法、頭腦風暴法和田十二法等。這些發明過程中實用技法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幫助學生產生一些創新思想火花。但上述創新技法大多是抽象的、盲目的、隨機的、方向不明確的。應用這些技法進行創新活動不一定能得到新的解決理念和方案,并可能產生發散的結果。這些技法一般要靠“靈感”和“悟性”,是學生個人的思維活動,不能加以控制;當然也難以去量化地培養和增長其創新能力。這些技法不具備可操作性、可重復性和可培訓性。

為使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有可操作性、重復性和訓練性。我們在汽車專業學科教學體系中引進全新的TRIZ理論及其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TRIZ是一門科學的創造方法學。它基于技術系統演變的內在客觀規律來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和方案綜合。它可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導人們去創新,而不是盲目的、隨意的。TRIZ提供一系列工具,包括解決技術矛盾的40個原理和沖突矩陣,解決物理矛盾的4個分離原理和11個方法、76個發明問題的標準解法和發明問題解決算法,以及消除心理慣性的工具和資源一時間一成本算子等。它使人們能按照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針對不同問題,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時間去操作和執行。這樣,發明就可被量化進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僅憑靈感和悟性來發明。

教學過程中借助TRIZ理論,可使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拓寬思路、正確地發現產品或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創新思維,找到創新性解決方案。同時,針對綜合性極強的車輛學科,TRIZ可有效地消除不同學科、不同工程領域和創造性訓練之間的界限,使工程技術問題得到發明創新性的解決。

三、創新原理與汽車現代新技術教學

汽車發展過程中新技術的出現與TRIZ四十個創新原理之間有很好的印證。下表為教學過程中TRIZ創新原理。

為更好地說明TRIZ理論中的創新工具——矛盾矩陣,在教學中我們常利用現有技術進行綜合講解,下面是教學綜合實例之一。

(1)問題的描述。如何在汽車發生碰撞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護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安全氣囊充氣壓力不足,對乘客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安全氣囊的充氣壓力過大,則又會造成壓力過大,對乘客造成傷害

(2)問題的理想解。安全氣囊在發生碰撞時,能恰好將氣囊充到合適的壓力,以保護乘客的安全。

(3)系統中存在的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技術矛盾:加速氣囊的膨脹速度,以保護乘客;但氣囊膨脹速度的加快,氣囊大的硬度會傷害乘客。對應的技術矛盾為:①希望改善的參數:運動物體的作用時間(加速汽車安全氣囊的膨脹速度);②導致惡化的參數: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氣囊膨脹速度過快傷害乘客)。

物理矛盾:安全氣囊的充氣既要迅速,又不能過快。充氣速度過快,會使氣囊硬度大,傷害乘客;充氣速度慢,會導致氣囊不能有效地保護乘客。

(4)尋找可用的資源??捎觅Y源:空氣、壓力、氣囊本身、安全帶等。

(5)使用TRIZ工具——創新原理、分離原理等嘗試解決。根據系統中存在的技術矛盾,在矛盾矩陣檢索出四個創新原理(21,39,16,22)

創新原理21:減少有害作用的時間;

創新原理39:惰性或真空環境;

創新原理16:不足或過度的作用;

創新原理22:變害為利。

根據系統中存在的物理矛盾,采用四個分離原理嘗試解決:空間分離;時間分離;基于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

(6)產生新的想法,以及技術實施方案。創新原理16:“不足或過度作用”是指所期望的效果難以百分之百實現時,在可實現的程度上加大動作幅度,使問題簡化。

基于該創新原理,啟發學生:可先迅速使氣囊膨脹到一定壓力值。以保證在最短時間內達到保護乘客的氣壓,并在氣囊上面開若干微孔,當氣囊壓力超過閾值后,氣囊微孔張開,使氣囊壓力不再升高。從而很好地解決氣囊膨脹速度既要快,又不能過快的矛盾。

(7)方案評價。該方案可以使汽車發生意外碰撞時,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充滿安全氣囊,并且也不會發生由于安全氣囊的壓力值過高而對乘客造成額外傷害的情況。改進后的安全氣囊將能自動調整自身硬度。

四、創新教學實踐效果

創新發明原理triz范文第2篇

借鑒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體系開發管理領域的創新技術工具,是系統的管理創新方法工具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有關40條發明原理和沖突矩陣的研究是研究的焦點。一個重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在已有的沖突矩陣的構建研究基礎上,或者假設管理沖突矩陣已經構建,探討如何在管理沖突矩陣中填入創新原理解的方法,以形成類似于TRIZ中的技術沖突解決矩陣那樣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

本文主要以發明原理中典型的分離原理為篩選對象,在已有的管理創新適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沖突分析,進而將分離原理分別填入沖突解決矩陣的相應位置。這些工作是深入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構建方法研究的基礎。

2 研究的主要思路

對管理沖突解決矩陣構建方法的設計主要來自于傳統TRIZ體系的思路,同時也借鑒一些其他創新方法的研究成果。

2.1 問題驅動型的創新思維方法

TRIZ是典型的問題驅動型的創新思維方式,即確定面對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在已有的知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TRIZ沖突矩陣中每個交叉方格中的數字(40個原理)就是被發現能有效解決相應技術性矛盾的有創意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依據從全世界的專利資料庫中所看到具有創新性與意義重大的發明進行分析而得的,并將在新的問題和新的領域再次被運用。

TRIZ專家們通過研究認為,在管理領域,技術發明中的40條發明原理是普遍適應的,并給出了一些在管理創新中使用的事例。創新所需的知識及其調用機制,在技術領域來自于產品設計專利的研究,而在管理領域,特別是對管理創新原理的篩選,將來自對管理經驗知識(包括管理工具、技術、案例等)的分析、總結。本文中采用的管理知識是發明原理在商務領域、質量管理、服務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營銷(推銷)[1,2,3,4,5,6]等方面的事例總結。

2.2 基于沖突化解的研究

TRIZ中的沖突是指系統一個方面得到改進時削弱了另一方面的期望或表現出兩種相反狀態。創新就是消除沖突,消除沖突的過程不僅改善沖突的一個方面,同時又不降低另一方面。TRIZ中,沖突是通過39個技術參數所組成的矩陣所體現的。39個技術參數所組成的沖突解決矩陣是TRIZ中最主要的和使用最廣泛的工具。

沖突解決矩陣為40行40列的一個矩陣,其中第1行或第1列為按順序排列的沖突特征參數號。除第1行與第1列外,其余39行與39列形成一矩陣,矩陣元素中或空,或有幾個數字,這些數字表示可用原理的序號。表1為沖突解決矩陣簡圖。

應用的過程為:首先在39個標準參數中,確定使產品某一方面質量降低及提高的特征參數B及A的序號,之后將參數B及A的序號從第1行及第1列中選取對應的序號,最后在兩序號對應行與列的交叉處確定一特定矩陣元素,該元素所給出的數字為推薦采用的發明原理序號。一般解決過程見圖1。

企業管理中充斥著沖突,可以構建類似于TRIZ沖突矩陣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但是,技術發明中的39個技術參數很少能夠適應于管理領域,所以,篩選管理原理時,抽象分析管理經驗知識中所化解的相沖突的管理屬性/參數,是關鍵工作。本研究中則是,確認涉及分離原理的事例中所化解的管理沖突參數,以確定分離原理在沖突解決矩陣的位置。

2.3 關于一般管理參數的沖突解決矩陣研究

管理系統的管理參數和管理沖突呈現領域性,有可能將管理沖突矩陣劃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描述一般管理沖突;另一類描述專業領域沖突(如戰略、營銷、生產、研發、物流等)。本文主要是關于一般管理參數的沖突解決矩陣研究,一般管理參數由那些一般企業普遍要控制的指標和追求的目標構成,相關知識主要是從管理學、部分是從其他專業管理領域中獲得。根據管理學有關的文獻資料,初步提出了35個一般管理參數,其進一步的確定仍有待深入研究,可能會有所增減。而本研究主要是篩選方法的研究,先以這35個參數作為矩陣框架是可行的。

3 分離原理在管理沖突解決矩陣中的運用

3.1 分離原理案例的沖突分析

分離原理是40條創新原理的第1條原理,主要有4個方面的應用:A.將物體分割成獨立的部分;B.使物體分成可組合的部件(易于拆卸和組裝);C.增加物體被分割的程度;D.過渡到微觀層面。

基于上述的研究思路,首先對分離原理的管理案例進行分析,確定案例中所化解的相沖突的一般管理參數。每一對沖突參數填入一個括號中(參數由表1中的數字代替),其中前者為優化的參數,后者為惡化的參數。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中多數的描述仍顯空泛,而涉及不同的情景事例,可能化解不同的沖突,所以一個案例會有多對沖突參數。再有,相同的一對參數在括號中的不同順序,其含義不同,有的案例可能涉及兩對相同而順序不同的參數。例如, (2, 5)表示嘗試優化成本而又不希望效率下降的情景,而(5, 2)是指希望提高效率而又使成本上升的情況。

以下給出了分離原理在商業領域案例的具體分析。

A把一個物體分成相互獨立的部分

●把一個企業分成不同的產品中心 (1, 5)(1,2)(1,3) (5, 1)(2,1)(3,1)

●自治利潤中心 (14,12)(14,13)(12,13)(12,5)(29,6)(29,27)

●將大的項目使用工作分解法 (11, 6)(11, 13)(12, 13)(12, 24)

●特許經營店 (14,2) (14,13) (34,20) (20,2)

●按購買的相應表現(感覺、價值、滿意度)分離客戶 (20,2) (20,9)

●卡諾圖:刺激、展現、獲得產品屬性的臨界值(32, 5)(7, 28)(28, 7)

●按照人口、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進行市場分割 (12,13) (1,2) (1,3) (2,1) (3,1) (14,2)

●分割管理過程 (29,6) (29,7) (6, 29) (7, 29)

●SWOT分析 (12,13) (13,12) (28, 13) (13, 28)

●將創新過程分成更單一的8個步驟(8D解決問題技術的8個步驟) (28, 7)(28, 13)

B將物體或系統分成容易拆卸的部分

●使用靈活的養老金 (25,2)(2,27)

●雇傭臨時工完成短期項目 (25,2)(2,27)

●柔性制造系統 (34,32)(32,34)(32,2)(2,32)(32,5)(5,32)

●模塊化的設備或部門 (12,13)(12,24)(24,12)(11,6)(24,11)(24,31)

●集裝箱運輸船 (5,2)(3,1)

C提高分離度

●質量環 (1,3)(32,1)

●授權:分離決策過程 (29,6)(6,29)(28,7)(7,28)

●遠程學習、虛擬辦公室/遠程辦公 (4,2)(2,4)(4,27)

最終,對分離原理在商務領域、質量管理、服務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營銷(推銷)等6方面的71項事例進行了抽象分析,得出227條沖突數據。

3.2 分離原理填入管理沖突矩陣

將以上沖突分析結果填入管理沖突解決矩陣的相應單元格(見表3)。表2中的管理參數在表3中分別橫向和縱向排列,縱向第一列為需改善的參數,橫向第一行為帶來惡化的參數,分別將對應的優化和劣化參數縱橫交叉的各方格內,一一填入分離原理的數字代號。

3.3 分離原理在管理創新中的應用

TRIZ專家們對發明原理在各管理領域事例的總結是有意義的,但這一努力并沒有徹底將管理創新知識納入到TRIZ的方法機制中,使這些案例集合創新運用的實用性不足。本文的工作目的就在于探討將各管理領域事例知識,通過管理情景下的沖突分析,構造成為類似于傳統TRIZ中技術沖突解決矩陣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使得分離原理等發明創新原理在管理領域獲得與TRIZ工具一致的應用模式。

這一研究方法過程強調對管理知識的抽象分析,并且矩陣的構建將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管理沖突解決矩陣與傳統TRIZ中的技術沖突解決矩陣具有一致的運用方法,創新問題的解決首先開始于對問題的抽象分析,在這里是對管理問題面臨的相沖突的管理參數的分析。確定在解決管理問題時,希望優化的管理參數以及造成劣化或呈現為劣化狀態的管理參數,并分別在表3的第一列和第一行找到相應的序號,之后在兩序號對應行與列的交叉處確定對應原理,進而結合具體問題和管理專業經驗,選擇原理和確定為具體的解決方法。

出于研究方法的探索,本文提供了分離原理部分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以下提供了一個解決實例,以說明管理沖突解決矩陣的應用。

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的貨物采購,往往采取固定結賬日期的做法,會出現訂單多而無法及時結賬。工作的改進中就出現了一個管理沖突,既希望提高對繁多的訂單結算業務的靈活處理能力,又需要保持會計帳務處理的嚴肅性、正規性,用管理參數表示為:希望靈活性(參數11)提高,不希望制度性(參數6)下降。

由管理沖突解決矩陣(表3)可以查出,分離原理是可用原理,根據管理經驗,可以進行分類,也可以進行時間分離。最后的解決方案是推行循環式結賬日以及將客戶分區分類,使不同的客戶在不同時期或時段結賬。

4 結語

本文所形成的管理沖突解決矩陣(分離原理部分),初步地可以運用于管理的創新實踐中,其他創新原理的相關案例的研究、歸納、并納入矩陣體系中,將逐步形成較系統的一般管理沖突的解決矩陣工具。

構建方法主要強調基于沖突化解的分析思路和管理知識的抽象歸納,在本研究中主要是依賴于研究者的管理理論知識和管理實踐經驗,更強調對構建方法過程的探討。更深入的研究將是在方法研究的基礎上,納入更多的、更廣泛的管理學者和管理實踐者的相關工作和經驗總結。對矩陣工具和其他創新工具的研究將是龐大的系統工作,很難一蹴而就,必然會經歷TRIZ在技術領域的長期、動態的發展過程。

參考文獻

[1]MANN D,DOMB E.40 Inventive(Business)Principles With Exam-ples[J].The TRIZ Journal,1999(9)http://www.triz-jour-nal.com

[2]GENNADY R.Inventive Principles in quality management[J].TheTRIZ Journal,2003.3.http://www.triz-journal.com

[3]ZHANG JUN,CHAI KAH-HIN,TAN KAY-CHUAN.Inventiveprinciples with applications in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J].The TRIZ Journal,2003,12.http://www.triz-journal.com

[4]DOURSON S.The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of TRIZ Applied to Finance[J].The TRIZ Journal,2004(8)http://www.triz-journal.com

[5]GENNADY R.Inventive principles in marketing,sales and advertis-ing[J].The TRIZ Journal,2005(4)http://www.triz-jour-nal.com

創新發明原理triz范文第3篇

我們在研制涉及部分紙包裝產品領域所用的模盒時, 遇到了很多的困難, 有時解決起來很麻煩。其中一項是在磨削內圓時生產效率低, 合格率只有90%~92%。通過應用TRIZ理論使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該問題解決后可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 下面就該問題如何運用TRIZ理論解決做詳細介紹。

1 高精度模盒的外觀尺寸及技術要求

長度:141mm (原材料外徑45mm;壁厚4mm;無縫不銹鋼管) , 內外園尺寸 (正負0.01mm) 。

2 問題描述

模合經車床車加工后轉到磨床工序, 進行磨內園的加工, 因磨內園的砂輪比較小, 再加上不銹鋼材料不好加工, 所以內圓時非常浪費時間, 內圓留磨量為0.15~0.25mm, 有時磨量大時磨加工效率不高, 磨量小時磨加工到尺寸后內圓沒有磨起來出現廢品, 對產品的合格率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3 問題分析

在這里有一個沖突, 要想提高產量, 就保證不了尺寸精度, 要保證尺寸精度, 就提高不了產量。當模盒內圓留有0.25mm磨量時, 對模盒內圓進行粗磨, 有時磨去0.12mm時內圓就全部磨起來了;精磨磨去0.03mm時可達到光潔度要求, 這時模盒還沒有達到尺寸要求, 還有0.1mm的磨量需要磨去, 磨去0.1mm所需要的時間就是浪費的時間。當模盒內圓留有0.15mm磨量時, 對模盒內圓進行粗磨, 有時磨去0.12mm時內圓沒有完全磨起來, 需要繼續磨, 精磨就沒有磨量了, 這樣就產生了廢品。

4 解決方法

現在需要找到一種好的方法, 既要提高產量又要保證產品的精度。通過分析, 有39條標準沖突和40條原理可供應用, 我們運用TRIZ技術創新40法中的第一項:分離法, 運用時間分離和空間分離。

如果能把現在的產品尺寸精度進行分離, 就能去掉一項原有尺寸精度, 在引進一項新的尺寸精度, 改變原有尺寸精度。這樣就去掉原外圓43mm正負0.01mm尺寸精度, 新引進壁厚1mm正負0.005mm尺寸精度, 改變原內圓41mm正負0.01mm尺寸精度為41mm正0.02mm負0.08mm尺寸精度。

因模盒要求的精度比較高, 現在改變尺寸精度對今后模盒的成型精度是否會有影響, 需要經過計算得出結果。

(1) 計算原有尺寸工件截面積:S1=R2×π-r2×π

(2) 計算改變尺寸工件截面積:S2=R2×π-r2×π;R2= (r+1) 2

(3) 計算兩者之間的截面積差:F=S1-S2。

(4) 計算原上限公差的截面積:S= (R+0.05) 2×π-R2×π

經計算, 工件截面積是131.88, 兩者之間的截面積差是0.25, 占原截面積1.9‰, 上限公差截面積是0.67, 占原截面積5.1‰, 經計算將原有尺寸精度改為現有尺寸精度不會對模盒的精度產生影響, 改變后的尺寸精度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同時產品的產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5 結論

創新發明原理triz范文第4篇

一、我國城市管理的現狀分析

城市管理是中國學界和政府最關注的熱點之一。就目前而言, 我國的城市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 城市管理的體制不健全, 其主要表現在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沒有有機結合。城市管理工作涉及規劃、建設、市政、工商、衛生、公安、環保、交通等多個部門, 城市管理體制條塊縱橫交錯, 機構重疊, 多頭管理, 職能交叉, 使得各個管理部門職能不到位, 責、權、利不統一, 難以起到統籌協調作用。這種不健全的城市管理體制嚴重制約了城市功能的發揮。其次, 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后。我國城市管理目前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依然沿用以前落后的經驗式、運動式以及突擊式管理方式, 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忽視和缺乏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宣傳教育手段以及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沒有從城市管理整個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 整日忙于補漏和應付檢查, 盡管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城市管理糟糕的狀況依然得不到根本解決。第三, 城市管理觀念相對落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的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城市功能日漸增強, 城市管理的難度也日益增大。由于城市管理觀念相對落后, 還存在著重建輕管的思想, 缺乏系統意識, 城市管理只能治標不治本, 處于被動、突擊、易反彈的管理狀態, 導致了城市管理滯后于城市發展要求這一問題的出現。

城市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固然有其歷史性和外部的原因, 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缺乏系統觀念以及有效地管理方法。城市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 城市管理必須要有整體的觀念。面對我國日益復雜的城市管理現狀, 城市管理者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但這種種簡單的、表面化的應對之策大多是面對復雜問題所做出的折中妥協, 就像天平的兩端, 壓住一頭, 另一頭就會抬起, 為了達到平衡, 反而忽略了城市管理問題最終的解決, 進而急速加劇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因此, 要徹底解決我國的城市管理問題, 必須改變城市管理的方法, 構建既滿足專業化管理要求又符合城市發展整體利益的新型城市管理體系。以基于知識、面向人的、系統化的方法學的TRIZ正是滿足上述條件的創新性問題解決理論。

二、TRIZ理論簡介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兩點: (1) 相似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不同行業的創新過程中會反復出現; (2) 技術系統的進化并不是隨機的, 而是遵循一定規律的。這兩點核心思想表明, 多數創新都不是全新的, 而是一些原理和結構在本領域的新應用。

為了將TRIZ更好地應用于實踐, G.S.Altshuller團隊以及后來的研究人員基于以上原理, 提出了包括算法、工具、術語三個層面, 涵蓋方法、思維及規律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技術創新理論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功能分析、系統分析、資源分析、40條創新原理、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矛盾矩陣、科學效應知識庫、物場模型以及標準解法等。如圖1所示。

TRIZ理論體系是將一個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叢生的解題過程轉化為一門精確的科學運作的過程, 其解決技術系統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將實際問題歸結為TRIZ的標準問題, 應用TRIZ理論尋求標準解法, 然后演繹成初始實際問題的具體解法[2]。如圖2所示。

三、矛盾與分離原理

TRIZ認為一個技術系統中之所以存在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因為該技術系統中存在著某種或幾種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是解決技術系統存在問題的關鍵。在TRIZ理論把技術系統的矛盾歸結為兩類, 一類是技術矛盾, 其意指在一個技術系統中為了改善其中一個參數, 導致另一個參數將不可避免地惡化。其描述的是兩個參數之間的矛盾。一類是物理矛盾, 其意指針對系統的某個參數, 提出兩種不同的要求。其描述的是對技術系統的同一參數提出相互排斥的需求的物理狀態。物理矛盾反映的是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解決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根據這一理論, 技術系統一直處于進化之中, 解決矛盾是其進化的推動力, 進化速度隨技術系統一般矛盾的解決而降低, 使其產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解決阻礙其進化的深層次矛盾[3]。

現實中的技術矛盾千變萬化, 如果不加以歸納則無法確定其解決的途徑。TRIZ理論總結歸納出39個通用參數用來描述矛盾。實際應用中首先把組成矛盾的雙方內部性能運用至少兩個通用參數來描述, 然后在矛盾矩陣中找出相應的創新原理用以解決。

對于物理矛盾, TRIZ明確提出解決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TRIZ在總結解決物理矛盾方法的基礎上, 提煉出了分離原理。其分別是: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及系統分離。如圖3所示。下面我們利用分離原理解決一個城市管理中典型的物理矛盾問題。

1. 問題描述

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大勢下, 各個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 便產生了許多城市管理的問題, 其中負責建設工地土方外運的渣土車屢屢出事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針對渣土車的管理, 各省市雖然也出臺過一系列的舉措和辦法, 但收效甚微。大多數觀點還是強調要加強監管, 但如何監管, 目前似乎并沒有較為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渣土車之所以屢屢出現違法違規情況, 究其深層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利益的驅動, 二是渣土車司機法律意識的淡漠。作為城市建設的需要, 必須要有渣土車這一事物的存在, 同時從城市管理角度考慮, 渣土車最好不存在, 那么就不會存在這方面管理的問題了。在市場經濟中, 經濟利益驅動是事物產生、發展的基礎動力, 沒有了經濟利益驅動, 渣土車沒有了, 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城市建設的發展。對于這一利益驅動, 城市管理者不能隨意強行去除, 只能給予合理的渠道。同時, 城市管理者也不能把渣土車出事的管理簡單地用加強司機法律意識來解決, 因為在管理中人的主觀因素是最難控制的。那么解決這一城市管理難題就歸結為如何解決渣土車存在與否的矛盾問題。

2. 問題解決

根據TRIZ矛盾原理, 對于城市管理問題, 既需要渣土車這一事物的存在, 又希望沒有渣土車也能實現建筑工地土方外運功能。按照這一邏輯推斷, 我們發現, 這恰恰符合TRIZ理論中關于物理矛盾的定義, 比較適合運用分離原理解決。

針對上述分析, 我們利用分離原理嘗試解決渣土車的問題。

按照空間分離原則, 我們應該在空間上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 這樣就從理論上解決了渣土車碰撞其他車輛及行人的問題。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當然不可能完全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 但可以給渣土車設計特定的行車線路, 并針對這類線路加強監控, 同時嚴格控制渣土車出現在其它路段。

按照時間分離原則, 我們應該在時間上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 同樣從理論上解決了渣土車碰撞其他車輛及行人的問題。盡管在實際生產生活中不能完全實現, 但可以規定渣土車營運的時間, 盡量避免出現在白天。

按照條件分離的原則, 將矛盾的雙方在不同條件下分離, 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一方面規定建筑垃圾及工地土方的正規傾倒地, 將渣土車司機運輸次數的計算分開, 分別由工地和傾倒地兩地控制。這方面可以借鑒公交車公司針對每班司機的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可以給渣土車加裝限速器, 規定其行駛速度不能高于一個值, 一旦高于某個設定值, 渣土車將不能行駛。另外, 可以將渣土車駕駛員規定為一種特種行業, 區別于一般的機動車駕駛員。對于他們的上崗有著嚴格的規定及資格, 這樣一來這些駕駛員既可以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失, 也可以利用良幣驅除劣幣的效應規范整個行業。這方面可以借鑒出租車行業。

按照系統分離的原則, 一方面將渣土車營運資格及渣土車駕駛員行業資質的審批與渣土車營運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查處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 形成權利制衡。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出租車隊的管理方式, 組建正規渣土車車隊, 從源頭杜絕個體黑車運營。

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或管理問題的出現都是許多因素綜合導致的, 任何單一的解決辦法只有可能解決其中的一個方面或一個部分。這要求我們應該綜合考慮上述解決方案, 以便得出最佳的解決途徑。

結語

本文利用TRIZ中分離原理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渣土車問題進行了解決, 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利用TRIZ中矛盾的思想, 把問題歸結為一個個矛盾點, 利用分離原理逐個解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在方法研究的基礎上, 納入更多的、更廣泛的管理學者和管理實踐者的相關工作和經驗總結。

參考文獻

[1]葉裕民.中國城市管理創新的一種嘗試[J].中國軟科學, 2008.10

[2]趙鋒.TRIZ理論及應用教程[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自己珍惜時間的例子范文下一篇:參觀云南省博物館有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