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

2023-12-23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1篇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韓萌

概述 • 重癥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見呼吸系統病況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統明顯受累的表現,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

• 肺炎是肺實質的急性炎癥,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包括感染、化學、物理和免疫原性損傷。肺炎的分類方法很多,在臨床上為了便于治療,一般都按病因分類,包括細菌性、肺炎支原體性、立克次體性、衣原體性、病毒性、真菌性、過敏性、放射性和化學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細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癥肺炎日益增多: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病原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還經常并發敗血癥、膿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使得治療更加困難。

病因 常見病原體為病毒和細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導致肺炎。細菌感染的有肺炎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此外還有支原體、真菌和原蟲等。病原體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經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體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內充滿炎癥滲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腫而增厚,支氣管粘膜水腫,管腔狹窄,從而影響換氣和通氣,導致低氧血癥及二氧化碳儲留,為增加通氣及呼吸深度,出現代償性的呼吸與心率增快、鼻翼扇動和三凹征。重癥可產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體作用,重癥常伴有毒血癥,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癥狀。缺氧、二氧化碳儲留及毒血癥可導致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一系列癥狀以及代謝性和呼吸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

診斷標準 • 1 、癥狀:病初期可有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也可突發寒戰、高熱可達39~40℃,咳、喘癥狀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帶少量血絲,典型者1~2天后出現鐵銹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膿性或純膿性(黃痰)。同時,胸部往往有劇烈的刀割樣銳痛或針刺佯疼痛,隨呼吸和咳嗽而加重,嚴重者有呼吸困難和口唇紫紺,部分病人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 重癥肺炎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難和紫紺加重;嚴重者出現嗜睡和煩躁,亦可發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嚴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腦水腫及中毒性腦病、心功能不全。

2、 體征:早期體征不明顯,呼吸淺、快、嚴重時出現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動,口唇青紫,早期肺部僅聞呼吸音變粗,以后可聞到中、小濕羅音,后期可聞細小濕羅音或捻發音。當肺炎病灶融合擴大時,肺部叩濁,并聽到管狀呼吸音。胸部一側明顯叩濁和呼吸音降低,應考慮有無合并胸• • • • • • 腔積液。嚴重者氣急、紫紺、嗜睡、血壓偏低。敗血癥者,皮膚粘膜可有出血點、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臟進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實驗室檢查: 特異檢查:

(1)血常規:細菌性肺炎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高。年老體弱者,白細胞計數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細胞增高。

(2)痰液檢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養上,有助于明確病原體。

(3)胸部X線檢查顯示兩肺有小斑片狀浸潤陰影,以兩肺底、中、內帶,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為大片狀陰影,可見于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規檢查:尿、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查等。

治療常規 • 治療原則: 早期、聯合、足量、足療程、靜脈給藥。

• 若中毒癥狀明顯,或嚴重喘憋,或腦水腫、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 注意糾正酸堿平衡紊亂,改善低氧血癥; • 防治并發

抗生素的治療 治療過程中根據藥物敏感結果調整抗生素。用藥中注意濃度依耐性抗生素與非濃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別,降低耐藥菌株的產生機率。

機械通氣治療 • 無創通氣:給予雙水平氣道內正壓通氣(BiPAP),吸氣壓10~15cmH 2 O, 呼氣壓3~5cmH 2 O,吸氧濃度(FiO 2 )為50%~100%,持續使用。 • 有創通氣:呼吸困難無改善,氧合情況惡化,血氧飽和度及動脈血氣分析氧分壓頑固性降低,X線胸片示病灶迅速進展或無改善,患者有意識障礙或分泌增多等情況,改用。模式多采用壓力控制模式+壓力支持模式(PSV)+呼氣末正壓(PEEP),以減少人機對抗和氣壓傷的發生。按ARDS的治療標準進行脫機,脫機后繼續間斷無創人工通氣治療,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質激素的治療 • 重癥肺炎可由ALI發展為ARDS,為了減輕ALI的炎癥反應,可采用激素治療。

營養支持治療 • 重癥肺炎消耗性極大,需保證有足夠的能量供給。根據病情均衡各營養成分的攝入,綜合運用腸內、腸外營養支持,保持血漿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別是有創通氣患者常規給予靜脈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強免疫功能 • 重癥肺炎患者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是目前較為確切的免疫調節治療。

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 • 1. 意識障礙。

• 2. 呼吸頻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療。

• 4. 動脈收縮壓<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機械通氣治療。 • 6. X 射線胸片顯示雙側或多肺葉受累,或入院 48 小時內病變擴大 >50%。

• 7. 并發膿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動脈血氣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敗血癥) 、休克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一般資料

一、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16歲,學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發熱,腹痛三天伴嘔吐腹瀉入院,查體:神志尚清,兩肺呼吸音低,聞及濕羅音,咽部充血,無藥物過敏史,體溫37.6℃,脈搏100/min,呼吸21/min,血壓80/60mmHg,主訴:腹痛,頭痛,惡心,嘔吐,診斷為“重癥肺炎,感染性休克,敗血癥”,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腸,心肌酶譜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癥狀,紅白細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紅細胞,造血系統改變,測血糖偏高,胰島功能受損,一過性肺水腫,肝功能受損。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實質的炎癥。因感染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細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重癥肺炎可有呼吸困難,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腎功能衰竭等相應表現。

三、治療

入院后遵醫囑給予特級護理,心電監護,面罩給氧,后改為機械通氣,留置胃管、導尿管、深靜脈置管,治療以積極抗感染,預防并發癥,糾正代謝性堿中毒,一方面胃內減壓,另一方面給予鼻飼營養支持,同時用大量丙球,阻斷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機體免疫力,維持循環和呼吸功能。經過治療護理,病情好轉,現基本搶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現的心包、胸腔積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訴基本正常。體溫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復,病情穩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護理措施

(一)管道護理 病人病重期間有多根管道:氣管插管、胃管、深靜脈置管、導尿管。呼吸機管道護理方面,妥善固定經口的氣管插管,檢查插入長度(22cm),固定的繃帶松緊適宜,每日行口腔護理,繃帶每日更換,牙墊每日更換,定時觀察氣囊充氣情況,確保充氣適宜,隨時予石蠟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時添加濕化罐內蒸餾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監測濕化溫度,及時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終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時濕化,并增氧3分鐘,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按流程進行,吸引瓶及時更換,旁邊備簡易呼吸機以防呼吸機發生障礙。

胃管方面確保在位,插入長度為55cm,每日更換固定膠布,每次鼻飼前抽吸胃液,以溫開水、鼻飼液、溫開水順序進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換另一側鼻孔插入。

深靜脈留置管每日治療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換藥,確保置管處干燥,固定良好,治療結束后用肝素鈉封管,病人的時間治療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以確保療效。根據不同藥物調節滴速,并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導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進行會陰護理,每日更換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壓,引流管始終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觀察尿液情況,定時復查尿常規。拔管前采用間歇夾管方式訓練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礎護理 插管期間,病人無法自行翻身,每2小時翻身拍背,睡氣墊床,翻身時防止氣插管脫出,進食流質期間病人大便次數較多,多為水樣稀便,每次大便給予溫水搽凈,并用紅外線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完整。高熱期間予冰袋、冰帽進行物理降溫。用毛巾保護好耳廓防凍傷,病人出汗時更換潮濕衣物,使用約束帶期間松緊適宜,定時放松并隨時觀察約束部位皮膚顏色。鎮靜期間病人眼瞼松弛,不能完全閉合,予濕紗布封蓋,保護眼睛,必要時按摩。每次交班詳盡、仔細,護理記錄準確及時。

(三)心理、安全護理 鎮靜藥停用后病人意識逐漸恢復正常,也能比較好的配合,約束帶解除。期間病人不能說話,用寫字板進行溝通,盡量滿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療、吸痰時,向病人講清目的、注意事項,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較好的確保病人安全、氣管插管的在位。并經常鼓勵病人,幫助其樹立信心。

(五)體會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2篇

題目:一例關于喘憋性肺炎患兒的個案護理

姓名:

一例關于喘憋性肺炎患兒的個案護理 (武漢市協和醫院小兒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30)

【摘要】通過臨床病例探討喘憋性肺炎患兒的的整體護理。根據患者的護理問題我們采取了對癥處理,心理護理,營養支持,病情觀察等護理措施后,患者病情逐步穩定,好轉出院。

【關鍵詞】喘憋性;肺炎;護理

小兒喘憋性肺炎經常發生在小支氣管,又叫做毛細支氣管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哮喘,還時常伴隨呼吸不順暢、缺氧、咳嗽等情況,往往出現在 3 歲以下的嬰幼兒身上,其中 <1 歲的約占 75%,6 個月以下的兒童居多,是嬰幼兒時期的高發病 [1]。我科于2017年12月17日收治一例喘憋性肺炎的患兒,經全體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病情逐步穩定?,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兒,女性,2歲11月,于2017年12月17日入院,患兒主訴咳嗽伴喘息一月余?,F病史:家屬訴患兒于11月中旬出現咳嗽,有痰咳不出,伴喘息,無發熱,無嘔吐和腹瀉,當時未予特殊處理,19/11于當地醫院就診,胸片提示左下肺感染,20/11于同濟醫院門診就診,抗感染治療7天后,仍間斷咳嗽,活動后喘息,15/12患兒咳嗽,喘息加重,16/12咳嗽時劇烈嘔吐1次,于我院門診就診給予‘‘益保世靈15/12-16/12’’抗感染及平喘治療2天,咳嗽稍好轉,仍喘息,無發熱,以‘‘肺炎’’收我科。

入院時T36.8℃,脈搏102次/分,呼吸32次/分,體格檢查正常。18/12患兒完善血,尿常規,呼吸道病毒,大生化,大便常規等檢查,提示肺炎支原體IgM,嗜肺軍團菌IgM陽性,給予激素氫化可的松抗炎,益保世靈抗感染,沐舒坦化痰,安賽瑪平喘,普米克可必特霧化。19/12患兒體溫37.8℃,對癥處理后,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2 護理

2.1 護理診斷:護理診斷: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部炎癥有關

護理目標:改善呼吸功能

護理措施:

1、病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室溫保持在18℃~20℃,濕度以55%~56%為宜。

2、盡量使患兒安靜,以減少氧的消耗。

3、患兒喘憋,呼吸困難及缺氧明顯時,可用半臥位,并經常更換體位,以減少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張。

4、遵遺囑給予吸氧。

5、觀察患兒有無呼吸困難、發紺、煩躁及其變化。

5、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益保世靈緩解炎癥,安賽瑪平喘。

護理評價:患兒無明顯喘息,偶有咳嗽,不劇,較前好轉。

2.2 護理診斷: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呼吸道分泌物過多,粘稠,及患 兒體弱無力排痰有關

護理目標: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措施:

1、及時清除患兒口鼻分泌物,轉換體位。

2、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排痰機拍背協助排痰。

3 4 5 護理評價:患兒能順利有效的咳出痰液。

2.3 護理診斷:體溫過高護理目標:恢復正常體溫。護理措施: 2 護理評價:患兒體溫恢復正常。

2.4 護理診斷:營養失調、指導多飲水,有效咳嗽。

、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半流質飲食,少食多

餐,防止嗆咳引起窒息。

、遵醫囑給予祛痰劑,如沐舒坦。

:肺部感染引起

1、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神志變化,至少

每6小時測量一次體溫,低熱給予兵兵退熱貼物理降溫。

、用冷毛巾濕敷額頭,每5-10分鐘更換一次。

3、遵遺囑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低于機體的需要量,考慮與患兒攝入量

不足,消耗增加有關 護理目標:患兒能得到充足的營養。

護理措施:

1、鼓勵患兒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

化飲食,以供給足夠的營養,利于疾病的恢復。

2、喂養應少量、多次進行,避免過飽而加重缺氧, 有礙呼吸功能。

3、喂時應耐心,每次喂食必須將頭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嗆入氣管發生窒息。

護理評價:患兒體重較前增加。

3 健康教育

1、指導家長加強患兒的營養,增強體質,多進行戶外活動,及時接種各種疫苗。

2、養好衛生習慣。有營養不良、貧血等患兒應積極治療。

3、增強抵抗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4、教會家長處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兒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時控制。

5、氣候變化時要隨時增減衣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小結

喘憋性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是最常見的病毒性肺炎[2],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起病急驟,常出現發熱、呼吸困難、喘憋、口唇發紫等癥狀,累及呼吸系統,重者累及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及全身中毒癥狀[3]。肺炎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原則控制感染,改善肺通氣,對癥治療。護理措施強調給予足夠營養和水分、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降溫等,嚴密觀察患兒病情,幫助患兒早日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黨兆清 , 雷亞鳳 , 蘇建平 , 等 . 小兒喘憋性肺炎 69 例的護理體會 [J]. 中國傷殘醫學 ,2013,21(2):225-226. [2] 張桂珍 .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護理干預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3篇

黃鳳

一、 基礎護理概念

基礎護理示是以患者為中心,針對復雜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異性導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機體代謝、形體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異常變化,采取相應的科學護理對策,幫助或指導患者解除由于這些變化而帶來的痛苦和不適,使之處于協調、適應的最佳身心狀態,促進患者的康復。對于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示臨床工作的一大重點和難點,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中較為重要的部分。

二、 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內容。

1. 負責病房環境、家屬陪伴的管理,給患者建立好的醫療環境,預防感染 2. 維持患者的身體清潔,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患者合理的臥位 3. 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觀察病情變化的信息和治療效果。

4. 保證患者各種管道的固定并觀察通暢情況,標示清楚,符合要求。 5. 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對不能進食患者進行飲食護理。 6. 協助執行治療方案,配合醫療診治工作。

7. 對患者或家屬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8. 指導患者或家屬進行功能鍛煉,防止發生并發癥,促進功能的恢復。

三、 危重患者基礎護理實施

1、 病房環境方面:要保持病室的清潔、美觀、安靜、舒適、方便、有序的治療環境。行相關健康宣教。

2、 床旁單元方面:保持床單元清潔整齊,床下無雜物,無血跡及污漬。各種管道的整齊固定,不要散落予床單元上。床頭柜物品擺放紙和杯子等物品。

3、 患者個人衛生方面:對于患者個人衛生方面應該做到“三短六潔” 三短:頭發短、指甲短、胡須短。

六潔:頭發、口腔、手、足、皮膚、會陰。

4、 患者的體位方面:患者體位應該與病情相符,按時翻身,滿足患者的舒適及安全要求。我科患者無禁忌癥患者宜抬高床頭15-30度,利于靜脈回流,減少腦水腫。

5、 患者飲食方面:能經口進食者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對于不能進食者予以安置胃管,保持胃管固定通暢,予以管喂流質飲食,時間標示清楚。

6、 患者的治療方面:留置針、尿管、胃管等各種管道應該妥善固定,防止脫落,并標記時間,藥物應該現配現用,輸入速度應與病情及藥物要求相符??诜幱盟帨蚀_、安全、及時。

7、 護理方面: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情況,如有變化隨時處理并記錄,護理分級符合標準,標示與級別相符。掌握患者病情,每日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尿管、口腔、氣管等護理。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神經內科;重癥患者;感染;護理

神經內科醫院感染較其他科多,而且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目前國內對此報道的文獻較少。為了探討我院神經內科近年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加強醫院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護理體會,選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00例重癥住院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出現感染,并對其相關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對象及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00例重癥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齡為22~74歲,平均年齡(46.6±7.8)歲。對上述患者的病情、體溫單和病程記錄加以仔細的分析,此外對B超室的檢查結果以及檢驗科檢查情況進行對照,并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指南》的相關規定作為感染的判斷標準,對上述患者進行診斷,對其中有7例出現感染的患者情況加以整理分析。

2結果

2.1感染區域

在所有100例重癥患者中,有7例出現了感染,占比為7%,其中1例為黏膜和皮膚感染,占比為14.3%,2例為泌尿道感染,占28.6%,3例為呼吸道感染,占比例為42.8%,1例為其他感染,占比為14.3%。

2.2感染原因

采用抗菌藥物對本文所選取的所有神經內科重癥患者進行相關治療,其中接受多種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現感染。在接受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現感染。在采用留置尿管治療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出現感染。

3討論

3.1感染區域和感染原因

本文所選的患者樣本中,神經內科重癥患者中發生感染的概率約為7%。在所有出現感染的患者內,最為多見的即是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則是泌尿系統感染。分析出現感染者的各項原發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腦出血患者,出現該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類患者的吞咽反射和正常生理反射都有各種程度的下降乃至消失,無法及時有效地將嘔吐物和痰排出;而當采取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者吸痰等入侵呼吸道治療方式時,存在損傷呼吸道黏膜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免疫屏障的功能,此外接受麻醉處理的患者,其吞噬細胞功能也會隨之而降低。另一方面,腦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從而引發了患者局部甚至整體抵抗力下降?;谏鲜鲈?,患者呼吸道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的觀察結果還提示,患者的住院時間長短與出現感染的概率成正相關,該情況主要是由于醫源性因素及重癥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而長期使用多種抗菌藥物會影響患者體內菌群平衡,從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

3.2護理對策

首先,應做好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工作。因大部分神經內科重癥患者沒有正常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其精神已經受到了較大的打擊,其家屬的心情也比較復雜。此時,和意識清晰的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極其重要,應努力改善及消除各方面的負面情緒,使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應和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把患者的實際情況告知家屬,并進行適當的心理安慰,同時應努力取得家屬的配合,從而保證治療效果。其次,應對病區進行充分的消毒?;颊咧委熐昂蠖紤鶕嚓P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對于患者所在病區,應保持空氣流通及室內衛生,完善對環境的管理。對于吸氧管、呼吸機、吸痰管等呼吸治療設備都應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嚴格按照規定操作,絕對防范一切外源性感染的機會。第三,特殊護理。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若處于昏迷狀態,應定時翻身拍背,保持床褥干燥及衛生,防止壓瘡、墜積性肺炎等疾病。鼓勵并協助患者進行深呼吸,通過胸部叩擊、震顫、咳嗽、體位引流等協助患者進行排痰。若患者意識模糊,應在病床邊準備氣管切開包及吸引設備,防止進行氣管插管時延誤時間,當進行氣管切開時,應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的波動進行密切的觀察,一旦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應考慮是否為呼吸道被阻塞,及時進行霧化吸入、徹底吸痰等治療,清除上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此外還應根據血氧飽和度的波動情況判斷吸痰的時間,通常在15秒以內。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及幅度的變化。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則應加強局部護理。采用三腔式尿管進行導尿,嚴格根據無菌操作要求進行,盡量減少導尿管的留置時間。若患者使用引流管,則應保證引流管的密封,并防止逆行導致的感染,進行動態監測,另須對女性患者進行會陰部的沖洗,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第四,合理使用藥物。相關文獻報道,若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在護理感染患者的過程中,應對患者體內菌群平衡狀況進行密切的監測,嚴格控制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同時在使用抗菌藥物前,應以藥敏測試情況為基礎,降低重癥患者菌群失調的概率,從而控制感染的發生率。

4結論

神經內科重癥患者發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種原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因此要根據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進行重點防治。醫護人員更應提高預防感染的意識,對醫院預防感染的相關規章制度及措施進行嚴格的遵守,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針對性地將易感因素加以排除。醫療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前應嚴格洗手,防止將病原體傳染給重癥患者,另有效防止患者間病原體的傳播和擴散,適度使用抗菌藥物,降低無謂的侵入性操作,從而,有效控制神經內科重癥患者的感染率。

參考文獻

[1]龔海燕.神經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9).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5篇

[目的]通過對收治在ICU的256例重癥病人的科學護理進行總結,以期能提高對ICU重癥病人的護理質量。[方法]選取我科ICU256例重癥病人進行科學護理,根據病人在ICU的入住時間、滿意度及有無并發癥等情況,及時評估護理成效并記錄。[結果]本組病人未出現與護理相關的并發癥,病人或家屬以及主管醫生對護理質量的評價均較滿意。[結論]科學的護理在重癥病人的診療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胸心外科;重癥病人;評估;護理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對疑難雜癥的診治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新課題。筆者在胸心外科ICU從事了多年的護理工作,護理過上百位重癥病人,其中有各類復雜心臟病手術術后病人,有高齡(70歲~80歲)的食管癌術后病人,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外傷病人,這些病人病程長、病情變化快、治療方案復雜、并發癥多,因此,科學的護理在重癥病人的診療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F將我科ICU收治的256例重癥病人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56例病人,其中男156例,女100例;年齡5歲~80歲;進入ICU以前合并有高血壓36例,糖尿病20例,聽力障礙5例。

1.2 疾病類型及手術方法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48例,心臟瓣膜置換術55例,肺部手術60例,食管癌手術63例,血氣胸合并多臟器損傷30例。本組病人住ICU時間3 d~10 d,其中有3例死亡,其余病情平穩后轉至普通病房。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2.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進入ICU的病人通常會有緊張、孤獨、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應多與病人溝通、交流以取得病人的信任[1];對待病人要真誠;為病人做各項治療時要尊重病人;對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者,要耐心仔細的勸說和糾正;對病人的痛苦要同情和理解。

2.1.2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

護理人員對ICU內重癥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認識,掌握其共性的同時,注意每個重癥病人不同的需求特點,給予個性化護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二尖瓣置換術后的病人,病情惡化,病痛的折磨使得他想放棄治療,求生欲望非常淡漠,經過與病人的多次交流,發現病人非常愛他的5歲的女兒。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立即與家屬聯系,創造條件讓小女孩來探視他,慢慢地,小女孩喚起了父親的求生欲望,主動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終于度過了危險期。事實說明,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支持和加強病人的防御功能,起到促進治療的作用。

2.2 ??谱o理

2.2.1 引流管道的護理

本組病人均安置有尿管、心包及縱隔引流管或胸腔閉式引流管;食管癌術后的病人還安置有胃管,部分病人安置有十二指腸營養管和深靜脈導管;所有的病人均需氣管插管行呼吸機輔助呼吸4 h或者4 h以上。因此,要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管道通暢,嚴格無菌操作。具體做到:①當班護士加強巡視。②做好健康知識宣教,給病人講解妥善固定各管道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③進行各項操作時避免牽拉管道。④各種管道做好植入長度的標記,并作為每班交接班的內容之一,此項措施成功地預防了深靜脈管道滑出2例、胃管及十二指腸營養管滑出8例。

2.2.2 呼吸道的護理

2.2.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人員要協助病人咳嗽排痰,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呼吸機的病人,要間斷地氣管插管吸痰。痰液黏稠的病人要氣道濕化。要聽病人的雙肺呼吸音,以評估吸痰的效果。

2.2.2.2 嚴格無菌操作

在吸痰等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并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本組無一例病人發生墜積性肺炎等肺部并發癥。

2.2.3 預防肺部并發癥的護理

肺不張、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腫是胸心外科重癥病人肺部的三大并發癥,預防的措施主要是:①術后早期協助病人深呼吸、咳痰及床上運動。②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應用霧化吸入并協助咳痰。對于咳嗽排痰無力的病人要及時及早的經鼻導管吸痰。③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采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在80 mL/h~120 mL/h。

2.3 基礎護理

2.3.1 預防壓瘡的護理

重癥病人臥床時間長,再加上高齡、消瘦、高熱等因素,都很容易誘發壓瘡,因此,預防壓瘡的護理非常重要。預防的措施有:鋪氣墊床;保持床單元整潔、干燥;加強翻身,按摩受壓的局部。本組無一例壓瘡發生。

2.3.2 搶救藥物的準備

重癥病人病情變化快,備齊各類搶救藥物非常重要,例如各類強心利尿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全套物品、除顫器等。一旦病人需要搶救時,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取出搶救物品非常重要。

3 體會

重癥病房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護理技術,精湛的??谱o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更需要有愛心和責任心。

【參考文獻】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范文第6篇

關鍵詞:重癥肺炎,體外肺膜,護理

體外膜肺氧合 (ECMO) 是一種不需要開胸的循環輔助系統[1]。其原理是將血液引流至體外, 經膜肺氧合后再灌注體內, 通過長時間轉流, 對呼吸或循環系統衰竭的患者進行有效支持, 維持機體氧供和清除體內二氧化碳, 以保證機體代謝[2]。對于重癥肺炎患者而言, 使用體外膜肺可以協助氣體交換, 使受損的肺得以充分休養, 為早日恢復正常肺功能提供保證。為分析探討體外肺膜對重癥肺炎的治療療效和有效的護理方法, 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月—6月期間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收治的3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女分別為2例、1例, 患者年齡在20~36歲之間?;颊咴趬毫刂圃赑C模式下進行機械通氣仍發生低血氧癥狀, 末梢氧的飽和度低于80%, 動脈血氣分析示氧分壓低于正常值, 必須使用體外肺膜來緩解肺部負擔。

1.2 治療方法

使用美敦力專用表面含有肝素涂層的ECMO導管, 以盡可能降低對血液的破壞。再經右頸內靜脈穿刺將血引出通過離心泵、氧合器最后從上腔靜脈回去。建立右股靜脈-右頸內靜脈體外膜肺氧合 (V-VECMO) , 管路預沖等滲鹽水590 m L, 預沖液加肝素20 mg, 離心泵轉速為1 500~2 000 r, ECMO流量為40~60m L/ (kg·min) [3]。

2 護理方法

ECMO護理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包括日常的體溫護理、管道護理、病區環境的管理、呼吸道護理以及對相關并發癥的觀察和檢測。

2.1 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重癥肺炎患者最顯著的癥狀就是發熱, 此外使用體外肺膜運轉血液的管道是在人體之外, 其溫度難免會發生高低變化, 血液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患者體溫, 因此需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防止因溫度過低過高使得患者的心肺功能受到影響。應采用ECMO的循環復溫裝置, 將溫度設定在36.5~37.5℃之間, 密切關注高溫的同時還要防止感染引起的持續低熱。

2.2 在ECMO管道穿刺處10 cm處采用縫線固定后再覆蓋一個透明3M敷貼, 定時觀察穿刺部位, 視情況進行換藥。

為防止運動使管道穿刺部位受力, 進行適當的肢體約束。在為患者更換體位時, 做好導管保護工作, 防止意外拔管現象的出現。此外, 還應注意輸液、抽血等操作不與管路連接, 防治出血和栓塞。

2.3 病區環境的護理

盡量將使用ECMO的患者安排在單人病房, 防止交叉感染。定時開窗通風, 對病房內物件表面擦拭消毒,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于切實需要探視的家屬, 應穿隔離衣進出, 還應為患者提供專用的檢查設備設施, 如聽診器等, 用前消毒, 預防感染。

2.4 呼吸道護理

使用體外肺膜的過程通常采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但這也存在著會使氣道損傷的風險。故而, 將患者床頭抬高30°, 給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 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還盡量采用優質的呼吸機和排痰機, 在幫助患者呼吸的同時濕化呼吸道, 預防患者感染呼吸性相關性肺炎。此外, 觀察呼吸道內的分泌物, 及時按照無菌操作規程為患者吸痰, 并對痰液狀況密切觀察, 進行對比。

2.5 并發癥檢測及護理

使用體外肺膜可能引發出血、栓塞和感染等并發癥, 護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并具備洞察并發癥的敏感性。通常情況下出現的最嚴重并發癥即是出血, 這可能是由于大量使用肝素破壞了凝血因子, 影響了凝血機制的正常運轉。因此, 需要好觀察與監測, 學會出血的判斷, 觀察病人皮膚黏膜、穿刺部位、引流管、痰液等情況, 做口腔護理時注意有無牙齦出血、鼻出血;女性病人是否有月經量過多的情況, 血細胞比容 (HCT) 是否有持續下降情況[4]。一旦發現異常, 及時報告醫生, 以為患者爭取最寶貴的治療時機。長時間ECMO支持導致的大量血液成分破壞、抗凝不充分等因素均可導致血栓形成[5]。四肢和腦部的血管血流狹窄更容易發生血栓, 必須對末梢循環情況、皮膚溫度、皮膚顏色進行周密觀察和監測。如果發現ECMO管道及膜肺血液顏色發黑, 應第一時間考慮凝血的可能, 要對患者意識狀況加以評估, 防止血栓形成?;颊咴谑褂皿w外肺膜過程中常使用免疫抑制劑并進行深靜脈的插管、動脈留置針、氣管插管、導尿管等多種介入性操作, 這對于機體免疫能力極差的重癥肺炎患者而言, 無疑增加了細菌侵入血液引發感染的幾率。因此, 護理人員在交接班過程中, 必須向接班護士準確匯報患者穿刺部位是否紅腫、有無膿性分泌物。并對穿刺部位輔料及時更換后用3M透明敷貼固定, 以便于觀察。同時, 需要為患者加強機體營養的補給, 持續靜脈注射營養并做好血糖監測。此外, 還應定期進行血、痰、尿培養, 一般2次/周, 根據培養結果為患者科學使用抗生素, 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和消毒制度, 以此來預防重癥肺炎患者使用體外肺膜后感染的發生。

2.6 心理護理

感染重癥肺炎的多為年齡較小的兒童, 高燒、疼痛的折磨、各種介入手段的采用、檢測儀器設備頻繁操作以及陌生的病房環境使得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和沉重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以貼心的話語和輕輕撫摸等肢體動作、微笑的表情等給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 以此來拉近護患關系, 順利實現與患者的溝通, 為更好地得到患者的配合打下基礎。

3 結果

經過科學的治療和周密的護理, 2例使用體外肺膜的患者痊愈, 1例患者因自身原發性疾病不治身亡。

4 討論

體外肺膜作為搶救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新技術, 在臨床被廣泛應用。然而, 它雖能防止病情惡化、幫助患者肺部得到休養, 為搶救患者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其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我們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 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穿刺部位情況、呼吸道狀況、痰液狀況、皮膚顏色等, 并嚴格加強病房管理和執行無菌操作, 有效預防和控制出血、栓塞、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才能真正發揮體外肺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任衛紅, 袁肖媚, 葉婷.應用人工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救治危重癥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 2010, 24 (3上旬) :607.

[2]林菊, 周紅琴.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治療1例兒童重癥肺炎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 2011, 10 (5) :461-462.

上一篇:職業中毒應急預案范文下一篇:職業資格證書種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