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企業范文

2023-09-18

中小企業范文第1篇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得到廣泛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也日趨緊密,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也越來越激烈。如何讓企業在新時期下,新的競爭環境中更好的生存發展,強化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整合相關的資源,推進企業的文化建設,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中小民營企業;企業文化;以人為本

隨時1978年我們國家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中小民營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并且中小民營企業也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也推動中社會市場的變革。中小民營企業也會社會勞動力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在競爭環境日趨惡劣的情況下,加上其自身內部建設的不足,導致了很多種小民營企業倒閉、破產,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業忽視自身內部的文化建設。那么,在新情況下,如何讓中小企業更好的發展,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更好的營造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一、企業文化在中小民營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企業文化是意識層面的,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指導,是企業重要的戰略軟資源。企業文化的重點就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試想下:在一個企業內部,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都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大家都為了這個共同的價值觀而努力創造、貢獻,大家的思想也都匯聚于此,那肯定是可以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的。企業文化底蘊越深,文化觀念越深入人心,就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潛力,企業文化也約束著企業員工在工作中的一些價值觀念、價值行為,規范中企業員工的言行,在無形中推動中企業道德觀念的形成,最終增強企業的文化軟實力。

(一)對企業起形象宣傳、品牌建設作用

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各組織之間發揮凝聚作用,還會對企業外部、對社區、對社會產生福射作用,能對企業的形象進行宣傳,對于這個企業的品牌打造、宣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的營造,需要企業全員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企業在長期發展之中不斷總結、沉淀下來的,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改善企業環境、建設職工隊伍風貌,以及企業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貢獻,這樣將很快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更好的宣傳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優質品牌,有利于企業形象的塑造和宣傳。

(二)改善中小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軟實力資源,是企業管理的高級形式,企業文化約束和規范著企業內員工的價值取向、人際交往等方面。針對企業的文化管理,也是一種對企業無形資產的一種管理,文化管理注重企業內非正式氛圍的引導和營造,推崇是一種非理性的因素。在針對企業制度管理不力的地方,往往是需要企業文化管理來約束和進一步規范的,因此企業的文化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視文化管理。

二、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現狀

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由于起步晚,加上自身資源少,資金少,管理上往往具有短期性,不太注重文化建設,因此在中小企業中間,企業文化建設往往存在以下的問題:

(一)認識不夠,重視不足

有點中小民營企業的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不必要的,這些文化打造都是針對大型企業而言,對于自身中小企業而言可有可無,文化建設還會占用一部分企業發展的資源和資金,短期內不能給企業帶來收益,長期投入下去,只會加大企業財務負擔。還有的中小型企業認為,企業目前還在起步階段,重心應該是投入到生產中去,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企業文化建設是等企業壯大之后才考慮的事情。從上面的幾類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針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在很多種小型企業中管理者當中認識是不夠的,所以這就阻礙了中小企業中開展文化建設和發展。

(二)重視老板,輕視員工

在中小企業管理中,往往由于制度建設的缺乏,使得內部管理十分不規范。在中小企業中,大事,小事都是按照領導的意愿開展,企業內部治理帶有濃厚的裙帶關系、家族色彩等。在中小企業中,管理中往往是比較忽視員工的發展和其提出的一些建議的。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者:目光短淺、戰略規劃制定不叫短期,制度建設也不注重,那這樣的企業其文化建設必然是失敗的,也必然是可有可無的。企業文化的營造需要沉淀企業在成立、發展過程中不斷沉淀的,企業的管理者在于這一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文化理念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是這些企業家文化并不等于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三、中小民營企業如何打造企業文化

(一)政府應加強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文化扶持”,優化政治法律環境

企業文化的良性發展需要依托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也是離不開法律環境的保障的。當前,我們國家不斷在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給予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指引了方向也提供了法律上的堅實保障。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的,為了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引導企業構建自身文化建設,還可以利用社會的研發機構或者培養機構,為企業專門輸送這一類型的人才,從而加快企業的發展。

(二)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的參與性

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人才和人才之間的競爭,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下去,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挽留,在日常的文化管理者要踐行以人為本的觀念,提高企業員工的認同和歸屬感,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更好的發展。有些中小企業,雖然已經有人才,但是缺乏人才意識,這就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人的貢獻,重視人員的需求,注重員工福利,減少人員的流失。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指導

企業文化建設關鍵在于組織領導,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一要明確市、縣(區)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機構。從各地實際看,成立企業文化專業協會機構很有必要。發揮宣傳部、工信局、文化局、工商聯、總工會等部門單位的優勢和作用,牽頭組建由黨政群團等相關部門組成的企業文化推進領導小組,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專業協會,具體協調、組織、指導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經常開展企業文化理論知識培訓,專業研討、典型經驗交流等具體活動,落實市、縣(區)推進企業文化的具體政策措施,為企業文化健康發展提供各項服務。二要建立健全企業文化領導體制。加大各企業對自身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指導力度,各企業應建立企業文化部,由企業高層領導具體負責,承擔企業文化建設的設計與推廣工作。企業內部各領導、各部門應當給予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支持和配合,保障企業文化建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切實抓出成效。(作者單位:寧夏中共石嘴山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 樓建設.淺析企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J].中國商貿.2014(28)

[2] 張棲晨.談績效考核下的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J].中國商貿.2014(28)

[3] 魏杰著.中國企業文化創新[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4] 高波,張志鵬.文化成本:概念與范式[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05)

中小企業范文第2篇

企業融資渠道和技巧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創業者以及初創企業來說,尋找第一筆風險投資資金,不亞于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項目方對自己的需求很了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多少錢,但也應該對投資人需要什么有所了解。

在理解投資人的需求之前,融資方首先需要對風險投資機構運作機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風投機構運作機制

風投機構多是以投資基金的形式進行運作。我國風投行業發展較慢,在發展早期出現過單個的風險投資人,主要是以個人資金進行項目投資,但是現在知名的風險投資人也都成立了投資基金。例如沈南鵬的紅杉資本、王功權的鼎暉創投、雷軍的順為基金等等。

投資基金一般由普通合伙人以及有限合伙人組成。普通合伙人也被稱之為一般合伙人,其主要負責基金的日常運作,為有限合伙人提供持續的回報。而有限合作人多是家族企業、有財力的個人或者知名機構,例如哈佛擁有200億美元的捐贈資金,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組建投資基金。國內來說,例如云峰基金的馬云、虞峰是創始人,同時也是云峰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由于投資基金大多是合伙制,所以基金是否會投資一個項目,也受到合伙機制的制約。有限合伙人一般會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設定項目投資周期,有些潛在的投資項目需要較長的投資周期,如果與該基金有限合伙人的資金周轉周期不匹配,也很難獲得青睞??v使項目獲得了融資,如果中途有限合伙人出現了財務戰略性的變動,可能導致提前退出。

當然,項目方最樂于看到的還是項目獲得有限合伙人首肯,一旦有限合伙人點頭,基金管理團隊就會開始與項目方進行接觸。

風投的一般投資流程

“風險投資基金投資一個項目,一般會走三個流程—尋找項目、達成協議以及退出”,無界投融一位融資專員表示。

中國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尋找項目:風險投資公司尋找項目的渠道很多。大體上有學術期刊—側重于科研類投資項目;行業會議—行業組織定期舉辦的交流會議;互聯網—網站以及社交平臺;風投圈子—以人脈為紐帶的社交圈;以及專業的投融資信息服務平臺。在硅谷,風險基金經理較為看重學術期刊、會議,而國內風投偏重于人脈圈子、互聯網平臺。

達成協議:當一個項目進入風險投資公司的視野,風投機構可能會對項目開展盡職調查。

一個完整的盡職調查包括初步盡職調查以及深入盡職調查。在初步調查中,主要對項目方提供的商業計劃書、項目運作模式、管理團隊、技術可行性等進行了解,調查完成后,風險投資機構內部可能會組織一次投票,以確定該項目是否值得進行投資。

投票通過之后,基金團隊會進行更為深入的盡職調查,包括公司股權結構、管理層穩定性、項目估值、預計收益等。

在盡職調查全部完成,雙方會派出法律代表,就投資風險、股權分配、購買協議、退出機制等細節進行商議。最后,簽訂風險投資協議。

風投退出:風險投資基金退出的原因很多,包括觸發協議、企業回購等等,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上市、合并、收購三種。風險投資基金退出項目,也與市場環境有較大的關系,以上市來說,如果IPO市場低迷,風險投資基金可能會要求企業延長投資期限。相反,如果IPO市場火熱,超過風投預期,可能會提前進行上市準備。

企業融資渠道和技巧

在對風險投資公司運作機制以及投資流程了解的基礎上,無界投融建議創業者以及初創企業尋找融資的時候,應該適當關注以下渠道和技巧。

通過風險投資基金經理常用的方式接觸風投。比如說社交圈子、企業圈子、無界投融的人脈圈子等。

保持與風險投資公司常態化交往??啥ㄆ趨⑴c有風投公司在場的會議,即使沒有達成合作意向,也可以讓風投公司對公司多多了解。

中國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盡可能了解風投公司的信息。包括其主要合伙人、資金實力、運作機制、投資哲學、中短期戰略等等,投其所好,提高成功融資概率。

中小企業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對河北省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來源、學習模式和創新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僅靠購買或僅靠獨立自主研發兩種技術獲取方式,均不利于企業技術創新。技術來源與學習模式相適應的企業創新績效比均值高。津冀兩地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存在差距,說明地域對技術來源及研發力量有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績效。

關鍵詞:津冀科技型中小企業 創新績效 對比研究 技術來源 學習模式

1 概述

企業的技術來源不外乎兩種,一種來自于內部,即企業獨立自主研發獲得,另一種來源于外部,即購買獲得技術??萍夹椭行∑髽I技術創新項目申報立項時須說明技術種類、領域及其所處階段,此時技術來源已經明確,其技術來源與學習模式的匹配程度對技術創新績效產生的影響大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及績效研究來說是一個黑箱。目前學者們主要是把企業作為一個投入產出系統,通過經營成果說明影響因素對績效的影響。本文試圖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為投入產出主體,研究技術來源與學習模式的匹配程度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2 技術來源、學習模式與創新績效關系假設

本文所稱學習模式,是對創新項目的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等組織行為的方式和方法總稱。從知識創造和積累的過程來看,學習模式一定要與知識形式相適合才能獲得更高的績效。組織的學習模式大致分為四種(Maskell,Malmberg,1999)。干中學、地緣性學習、專業化學習、基于編碼化知識的學習。本文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學習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購買技術學習模式,指基于編碼化知識等顯性知識的學習模式,它將科學技術作為主要的創新源。另一種是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即基于隱性知識的自己摸索的“干中學”或“師帶徒”式手把手傳授的學習模式。

在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前提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選擇以自主創新為主并與大學、獨立科研機構合作進行創新,同時發揮熟悉行業的優勢,并充分利用外部豐富的研發資源。將兩者有機組合有利于研發所需新技術。大學或科研機構、企業技術人員創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擁有內生技術優勢。外來技術宜采用購買技術學習模式,內源知識則適合于自主研發學習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來源直接影響它的創新績效。技術輸出方往往保留核心技術而僅輸出它認為一定時期內不會因對手進步而威脅到自己地位的技術,以保持技術競爭優勢。因此,購買的技術在后期吸收、轉化與再創新時會遇到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而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除非再次購買更先進的技術。而購買更先進技術會降低自身績效。自主研發技術因擁有自主產權而不受此限制,從而提升創新績效。

這說明企業需要具備一定技術基礎才能從外界技術中獲得收益。內部R&D投入可以增進企業對來源于外部的技術吸收、轉化和使用。購買技術入股和自主研發相當于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內部研發資源。購買專利技術/專有技術越多,企業擁有的技術量就越大,同時抑制對手擁有相關技術,吸收和利用這些外部技術需要內部研發投入作保障。內部研發的投入總量受自身實力限制,當購買專利技術/專有技術超過一定數量,內部缺乏相應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時,就會限制對技術的二次開發從而影響創新績效。由此可知,內部R&D水平正向調節R&D外包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我們假設:

H1:購買專利或專有技術不利于技術創新;

H2:獨立自主研發技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H3:學習模式與技術來源相適應時,創新績效優于兩者不適應時取得的績效。

3 數據與方法

3.1 變量的設置與檢驗

購買技術學習模式和自主研發學習模式指標參考了Morten Berg Jensen,Bjorn Johnson,Edward Lorenz,Bengt Ake Lundvall(2007)提出的STI和DUI指標。如購買技術學習模式包括R&D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專業技術人員占比、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等。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績效應從產品創新和過程創新衡量,特指開展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取得的、基于技術變革而產生的績效。參考陳勁、陳鈺芬(2006)提出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的創新績效指標包括:申請專利數、授權專利數、發明專利數;質量和成本指標則包括產品質量提高、新產品、生產成本降低。

3.2 方法與檢驗結果

本文采用四分法對樣本企業進行聚類,以確認企業以哪種學習模式為主。運用SPSS19.0對樣本數據進行聚類。從K-聚類結果可知,第一類企業的選擇集中在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具有此類特征的企業視作采用了“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同理,第二類為“購買技術學習模式”;第三類企業對“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指標和“購買技術學習模式”指標選擇都很少,說明學習模式特征不明顯,視為其它學習模式,充當對照組;第四類企業兼有兩類學習模式的特征,視為混合模式。

天津市樣本企業中“自主研究技術學習模式”企業5個,它們的學習型組織典型特征不明顯;“購買技術學習模式”68個;“購買技術學習模式/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76個;其它類企業3個。

河北省樣本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49個;“購買技術學習模式”58個;“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購買技術學習模式”63個;“非自主研發技術學習/購買技術學習類型”4個。

3.3 建立回歸分析方程

首先,引入虛擬變量γi=0,企業未采取該學習模式1,企業采取了該學習模式

則回歸模型可寫作:

yi=α+βiTi+γiTi?字i+μ

其中yi表示創新績效,它分兩類,一類是創新活動取得的專利,一類是企業對于自身取得創新績效的描述;α是虛擬變量,如果在統計上不顯著,則該虛擬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無顯著影響,應從模型中去掉;βi和γi也是虛擬變量,如果在統計上不顯著,則該虛擬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無顯著影響,應從模型中去掉。Ti是技術來源(其中i=1,2),T1表示自主研發技術;T2表示購買技術。?字i表示四種學習模式(i=1,2,3,4),?字i表示“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字2表示“購買技術學習模式”;?字3表示“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購買技術學習模式”;?字4表示其它學習模式。γiTi?字i項表示企業采取了某學習模式而對技術來源和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γi取0時,說明該學習模式沒有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μ表示不可預見的殘差項。

本文認為學習模式除了對創新績效有直接影響外,還對技術來源與創新績效的關系起一定的調節作用,因此系數βi應有所改變。

如果γi統計上顯著,則該虛擬變量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說明學習模式對技術來源和創新績效有影響,即學習模式的作用會產生不同的績效:

企業未采取某學習模式時的函數:

yi=α+βi?字i+μ;

企業采取某學習模式時的函數:

yi=α+βiTi+γiTi?字i+μ。

4 研究假設檢驗結果與討論

將樣本數據結果輸入SPSS18.0,進行回歸運算。

4.1 天津市樣本數據檢驗結果

本文以模式1為例說明回歸結果。模式1是“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當因變量為專利、“成本和質量績效”時,采用這一模式的企業沒有選擇V6,V10,V11,這幾項指標在回歸運算時被系統自動刪除。R為1,說明模型之間擬合優度很好。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影響關系。

Sig值均較小<0.1,t值較大,均在可接受范圍之內,說明購買技術、購買專利入股、與當地大學/獨立科研機構合作研發、與國內其它地方的大學/獨立科研機構合作、完全委托研發等技術來源在企業采用自主研發學習模式學習技術時,與績效顯著相關。

4.2 河北省樣本數據檢驗結果與討論

同樣地,以模式1為例說明河北省數據檢驗結果。專利績效、成本和質量績效為因變量時,模型擬合優度較好,變量間存在顯著影響關系。

河北省樣本數據的假設驗證情況得到了與天津市樣本數據驗證大體相同的結果,說明:

僅采用“完全委托技術研發”方式獲得技術的企業績效低于樣本平均績效,說明這種獲取技術的方式不利于技術創新。同樣地,僅采用“購買專利/專有技術”的企業專利績效低于樣本平均績效,說明該技術來源對于企業技術創新不利;

以“獨立自主研發技術”為主要來源的企業創新績效均低于樣本企業的平均績效,說明自主研發技術這一技術來源對技術創新可能有一定的抑制。

河北省和天津市樣本企業分類回歸的結果顯示,當企業采用購買技術學習模式而企業技術來源也是購買方式時,績效明顯好于其它來源;采用自主研發技術學習模式的企業,當其技術來源是自主研發技術為主時,明顯優于其它技術來源的創新績效。說明技術來源與技術學習模式相適應時,企業取得較好的創新績效。

5 結論

本文利用調查數據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技術來源、學習模式和創新績效關系進行了實證對比研究,結果證明技術來源、學習模式與創新績效關系顯著相關,回歸結果驗證了假設關系。津冀樣本企業的創新績效存在差異,可能原因是:天津是城市經濟,經濟一體化程度較高,政策統一性好,扶持力度大;而河北省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經濟,地域廣、發展差別大,產業分散,一體化程度較低,扶持力度小。從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應注重區域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差別政策。

參考文獻:

[1]Maskell&Malmberg.Localis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2):167-186.

[2]G.M.Grossman and E.Helpman.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long run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796-815.

[3]Liu,X.,White,R.S.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foreign technology and domestic inputs to innov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Technovation,1997,17(3),119-125.

[4]Christensen,J.L.,Lundvall,B.A.(eds,),2004.Product Innovation,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5]陳勁,陳鈺芬.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3.

基金項目:

2013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績效關系實證研究(20132147),主持人:張旭軍;2012天津市教委基金項目:職技高師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D02-1102),主持人:趙麗華;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典型省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產業、人口、教育、就業和遷移政策仿真模型技術平臺研究(13AZD071),主持人:張一名。

作者簡介:

張旭軍(1974-),男,河南禹州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中小企業創新管理。

張彤(1968-),女,天津人,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資產評估。

中小企業范文第4篇

摘要:企業文化力是形成中小企業競爭優勢的基本要素,企業要想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首先要在企業文化力建設方面下大力氣。影響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因素可以歸為創業者屬性、企業屬性和環境屬性3個維度。中小企業創業者的個人特征是企業文化力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對創業者特征的研究也就成為企業文化力的基礎性環節。同時,一些具有企業屬性的因素也會通過左右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文化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企業所處的文化環境、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環節,也深刻影響著企業文化力建設。據此,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文化力;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周衛中(1974-),男,浙江金華捷特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力是指作為意識形態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力,由思想力、謀劃力、協調力、創新力、執行力、感召力和輻射力等構成,是企業的綜合實力要素,是企業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企業文化力作用方向若與企業發展要求一致,將會推動企業的發展,因而具有生產力的性質。但與此相反,企業文化力的作用方向與企業發展要求不一致,則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因而具有方向性。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文化力將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經濟力,使企業大大提高了自由、自覺活動的能力,成為企業追求的核心競爭力。

一、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影響因素

由于企業文化力往往與創業者的個人抱負、商業哲學和倫理信條緊密聯系在一起,與企業的所有制形式、行業特點和生產規模緊密聯系在一起,也往往與企業所處地域的文化傳統、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把影響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因素歸為創業者屬性、企業屬性和環境屬性3個維度。創業者屬性是指創業者的性別、學歷、年齡;企業屬性是指企業的創建年限、企業規模、所有制形式、所處行業;環境屬性是指企業所處地區的文化傳統、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等。

(一)創業者屬性對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影響

企業文化主要是基于創業者個人的文化眼光、決策習慣和利益驅動的需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力更傾向于受創業者個人影響,創業者(或管理者)會對企業文化力和企業執行力產生深遠影響。在中小企業中,總經理(創業者、董事長)的個人精神品質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整個企業的文化力建設。所以,中小企業創業者的個人特征是企業文化力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對創業者特征的研究也就成為企業文化力的基礎性環節。具體來說,創業者的個人特征主要有創業精神、倫理道德、精神品質等性格差異,同時也有創業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和專業背景的差異。在這方面,以往的研究并沒有太多涉及,并沒有形成一致的可信的結論,特別是對創業者心理特征的研究難免有主觀性、片面性之嫌。因此,本文只重點描述創業者的創業精神、經營理念和受教育程度對企業文化力影響的情況。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我們在杭州、金華、臺州三地共發放問卷12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1.7%。問卷由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或其主要負責人員填寫。據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 在中小企業中,創業者的創業精神與企業文化力存在強對應關系,即創業精神較強的創業者對企業文化力的重視程度較高。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在無激勵的條件下只能發揮自身能力的10%—30%,而在得到適當精神激勵的狀態下,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至80%—100%,甚至超過100%,來自精神的激勵將最大限度地推動企業追求利潤和財富,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的精神因素往往轉化為企業強大的執行力,并進而轉化為企業的文化力。

來自企業管理實踐的有關數據也進一步佐證了上述結論。從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結果看,絕大多數企業的創業者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心理和發家致富欲望的驅動下,在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的激勵下,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充分挖掘自身各方面潛能,推動企業快速成長。這也似乎證明了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文化核心因素的命題。

2.創業精神是較為虛化的概念,我們不妨用經營理念來考量。經營理念是企業家關于生產經營的基本看法,它主要衡量企業家創辦企業的動機、對財富的觀點和對員工的態度。從調查的結果看,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都有著較為良好的經營理念。首先是對創業的動機普遍有著較為客觀的認知。眾所周知,創業者創辦企業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和財富,而其終極目的卻千差萬別,從中也折射出創業者截然不同的財富觀、社會觀、價值觀。在我們設定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及金錢、權力、地位、聲譽、愛情、家庭、事業、健康、朋友等日常生活的10種要素中何者是最重要的因素時,中小企業創業者分別有25.6%的人選擇了“家庭”,有27.5%的人選擇了“事業”,有23.4%的人選擇“金錢”,有15.8%的人選擇了“健康”,有5.5%的人選擇“聲譽”,有4.0%的人選擇了地位,有3.2%的人選擇了“權力”。這說明,在企業的創辦初期,創業者對“事業”和“金錢”等生活之外的價值取向有較高的認同度。另外,有一組問卷數據也表明,中小企業的創業者盡管其人生價值取向有不同的表現,但對待企業經營活動的根本目的上卻有著令人十分振奮的選擇。當問及從事經營活動的根本目的時,有30.0%的人回答是為了發展自己,有26.5%的人回答是為了給社會做貢獻,有18.2%的人回答是為了多賺錢,有15.5%的人回答是為了豐富生活,有6.8%的人回答是為了出人頭地。這表明中小企業創辦企業比較注重個人價值的社會評價。其次是大多數企業創業者對財富有著良好的認知。60%的中小企業的創辦者對社會財富的認知表現為“主要為社會,其次為自己”,就所經營的財富而言,首先是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其次才是為自己或子孫創造財富。僅有少數認為自己持有的財富來源于自己的努力奮斗。問卷中88%的被調查者有帶頭致富回報社會的愿望,84%的人有出資興辦公益事業的具體行動。并表示要繼續關注貧民、失學兒童等生活,準備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為社會扶貧濟困,以體現“富不忘本”的良好中國傳統。

3.在中小企業中,受教育水平高的創業者其企業文化力的強度較大。關于本次研究中創業者的受教育程度,在有效回收的86張問卷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問卷調查者為41人,占總數的47.7%;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問卷調查者有30人,占總數的34.9%;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問卷調查者為15人,占17.4%。通過相關性分析,中小企業經營者的受教育程度與企業文化力觀念兩者關系測定值為0.209,并且該值通過方差檢驗,表明中小企業經營者的受教育程度與企業文化力觀念兩者存在強相關關系,即受教育水平高的創業者對企業文化力的認同度較大,其企業文化力的實際發揮效用也較為理想。

(二)企業屬性對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影響

除了創業者自身的特征會對企業文化力產生影響之外,一些具有企業屬性的因素也會對企業文化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它往往通過左右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文化力產生影響。企業發展戰略似乎與中小企業無關,很多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往往是行動先于戰略的制定與分析。中小企業絕大多數為個體私營企業,其中有相當多的企業其現代企業制度尚不健全,經營者的主觀決斷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企業規范的決策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文化力建設的具體行為并不能納入到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文化力表現得并不充分。除此之外,企業的行業特征也會對企業文化力建設產生重大影響。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制造業、商貿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現代農業等行業當中,在不確定環境中,制造業的經營者對企業文化力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商貿服務業,商貿服務業的經營者對企業文化力的重視程度要高于交通運輸業,而現代農業的經營者對企業文化力的重視程度最低。

(三)環境屬性對中小企業文化力的影響

企業所處的文化環境、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環節,也深刻影響著企業文化力建設,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中更加明顯。

1.文化環境對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起著決定性影響。文化不僅是影響企業存在的宏觀情境,而且是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決策方式的最終決定因素,不同文化類型的企業存在環境會導致不同類型的文化力模式。本文只就中小企業的普遍模式——家族企業進行分析?!凹摇笔莻鹘y中國社會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在家族群體內,人人產生強烈的信任關系及凝聚力,這種“家”文化所帶來的凝聚力可以迅速轉化為推動企業成長的文化力。浙江溫州、臺州等地以家族為背景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創建和初步發展過程,就基本說明了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在中國“家”文化背景下,許多中小企業創辦者自覺不自覺地把家的結構關系和運作模式引入到企業組織和管理體制中,如企業家長式的領導風格、重視親情和諧的氛圍、用人親疏有別等。特別是在企業初創和成長期,企業家由于自身在某一領域中的過人稟賦和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的領導人,包攬生產經營大權也在所難免,這同樣對中小企業文化力的發揮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調查,原籍在農村的中小型企業采用家族制經營的企業占67%,年齡在55歲以上的經營者采用家族制經營的企業占80%以上。

2.良好的人際環境是一種永續使用的社會資本,對文化力發揮有著正向激勵作用。企業從其最初產生的時刻起,就置身于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大多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發揮人際和社會影響力。在多數情況下,企業領導人所擁有的人際協調能力也就能現實地轉化為推動企業成長的文化力。企業領導人凡事講變通,善于隨機應變,能屈能伸,做人講圓通融會,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講情面,注意換位思考,為人低調,內斂、矜持、含蓄、謹慎,就能為企業贏得各種發展機遇,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3.政策環境對企業文化力建設有著較為明顯的強對應關系。良好的政策環境對企業文化力建設有正向激勵作用,政策的缺失則對企業文化力建設產生不良影響。我國目前盡管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中小型企業成長的政策,但中小企業所處的政策環境并不寬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比如初創的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據我們調查,目前大約有70%-80%的企業靠“內部積累”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再加上,政府向企業征收的各項稅費和基金多如牛毛,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的稅費和基金高達375種。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創辦者要想關注文化力建設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企業文化力是有效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們應堅持從先進的文化理念出發,逐步推進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有效提升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積極探索出適應于中小企業文化力建設的現實途徑。

(一)培育和弘揚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

1.培育和弘揚自主創新的理念。實現企業發展觀念創新,不斷強化市場觀念、效益觀念、服務觀念,激發創新精神、自強精神、競爭精神,培育企業全球化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形成企業綜合創新體系;實現企業競爭觀念創新,不斷強化全球競爭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有效競爭意識,樹立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利益和諧觀念,形成企業發展和諧共生的格局;實現企業管理觀念創新,確立重視人才觀念、知識價值觀念、效率效益觀念,不斷強化現代企業管理意識、法律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形成企業有特色有實效的經營思路。

2.培育和弘揚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和“人是企業生存發展關鍵因素”觀念,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尊嚴和創造精神,滿足員工個人利益和物質需要,促進員工自我價值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切實提高員工敬業精神和忠誠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倡導精誠協作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努力培育學習型團隊,積極營造企業內部平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激發員工愛國、愛企業、愛工作崗位的熱情,著力形成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經營理念、理想信念,實現企業、員工個人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3.培育和弘揚誠信經營的理念。增強企業員工的道德責任意識,廣泛深入進行誠信為本職業道德教育,積極開展誠實守信的道德實踐活動,提升員工的誠信道德境界;提高企業家的道德素質和信用水平,加強企業商業道德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把產品誠信、營銷誠信、服務誠信等誠信觀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塑造誠實守信和信譽至上的企業形象;營造全社會誠實守信的文化環境,發揮宣傳輿論特別是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全民信用文化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二)健全和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工商管理法規,研究制定和宣傳推廣企業文化建設總體規則、考核測量體系;各級國資委、工商聯、企業文化協會等要加強指導,定期組織企業經營者和企業文化建設專職人員培訓,積極推進企業家職業化進程;企業決策者要把企業文化建設同經濟目標一樣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加強企業文化的有效傳播,充分發揮企業主要經營者的主導、示范、激勵作用。

2.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委(黨支部)、董事會和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決策作用,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管部門,安排專(兼)職人員開展建設活動,形成企業文化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各職能部門分工落實、員工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考評機制,逐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綜合管理、教育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實現“軟管理”硬化;探索建立保障機制,設立企業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并納入企業預算。

3.營造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強化法制環境建設,以企業承擔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為立法基點,制定出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慣例的企業文化建設法律法規,使企業文化建設轉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優化人文環境建設,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強化輿論環境建設,通過新聞發布會、禮儀慶典、紀念日活動以及企業報紙、宣傳櫥窗、影像網絡等企業宣傳媒介,積極介紹和宣傳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理念。

(三)深化和拓展企業文化的內容建設

1.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塑造企業精神,企業精神和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大力弘揚國有企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精神,努力構筑企業文化之魂;形成企業經營理念,將企業現有的思想觀念、傳統習慣、行為方式中的積極因素進行總結、提煉,使企業改革發展的經營思想變為員工自覺的行動;明確企業奮斗目標,包括企業和員工共同遵守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形成企業內部調整人與人、單位與單位、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企業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確立企業營銷文化規范,以營銷活動為載體,宣傳本企業文化理念,經營文化品牌。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構筑完善的制度體系,保證企業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營造企業良好的精神氛圍,將企業長期沿革、約定俗成的典禮、儀式、節日活動、習慣行為等加以改造和培育,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增加員工對企業認同感;建立先進的企業經營理念體系,在實踐的基礎上概括和總結出本企業的經營理念,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宗旨、管理理念、營銷理念以及人才觀、質量觀、市場觀、競爭觀等。

3.加強物質文化建設。注重企業環境文化建設,通過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等方法整合企業資源,規劃和營造企業外貌,包括自然環境的綠化美化、辦公室和車間的優化布置,設計和確定企業徽章、旗幟、服裝和歌曲等,創立企業的品牌形象,營造人們對企業的第一良好印象;注重文化設施和陣地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自辦的報紙、刊物、有線廣播、閉路電視、計算機網絡、宣傳欄、廣告牌、招貼畫等。

(四)創新和強化企業文化載體建設

1.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加強理想信念和形勢政策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不斷激勵全體員工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發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資源優勢,廣泛開展文化、體育、讀書以及各種文藝活動,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員工政治思想學習、企業規章制度學習、科學技術培訓,營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環境。

2.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的有機結合。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經營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體員工認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規定下來,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強調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約束,制度標準與價值準則協調同步,激勵約束文化導向優勢互補,不斷增強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色彩。

3.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有機結合。突出以人為本,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構建多形式、多層次、開放型、立體化的終身學習體系,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形成有利于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良性運轉機制。通過學習,提高員工的思想業務素質,最終實現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方涵)

參考文獻:

[1] 金伯楊、楊震澎.文化勝經低成本塑造中小企業文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朱素英.家族企業繼任中的企業家精神傳承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3] 李虹.企業的性格[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 徐立青.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07.

[5] 高芙蓉.中小企業文化力與核心競爭力管窺[J].中州大學學報,2007,(01).

[6] 李錦望、陳步峰.用文化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中外企業文化,2003,(01).

[7] 姚偉民.中小企業如何實施基于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特區經濟,2006,(11).

中小企業范文第5篇

[摘 要]縣級中小企業管理大都依靠管理者個人的直覺和經驗進行決策,既沒有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也沒有明確的職能分工與安排,故而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縣級中小企業創新管理具有契合國家政策要求與促進企業自身發展的雙重緊迫性。文章通過對企業在管理觀念、制度、人才、文化等,“軟件”管理方面創新探討,提出企業管理柔性化創新的建議,以期為經濟新常態下縣級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新管理;柔性化創新探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17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國內經濟正由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型。受國內經濟產能過剩和國際間貿易爭端增多的影響,中小企業發展遇到很大困難。為能保持經濟發展的相對優勢,我國正在實行新一輪的改革開放,2018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鼓勵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力度的支持。因此,要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企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堅持創新驅動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文章對縣級中小企業“軟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柔性化創新看法。

1 管理現狀

中小企業是縣級經濟的重要支柱,承擔著85%的就業人員,也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縣級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總體還比較落后,尤其是企業管理觀念、制度、人才、文化等“軟件”管理方面,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

1.1 管理觀念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經營者與管理者合一,缺乏管理創新意識。管理觀念方面基本延續人治的管理模式,實行“一言堂”,其思想觀念是“企業是我的,我要怎么著就怎么著”,而不是通過建立現代的管理制度進行治理,沒有將制度管理發揮出最大效果,從而降低了制度化管理帶來的標準化管理效應。

1.2 制度管理方面

制度設計無法適應現實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制度運行無法有效控制人治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導致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因人而異”的管理情況,使得企業管理的公允性喪失。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制定規章制度過于繁瑣,這不僅使得規章制度缺乏本該具有的穩定性,而且過于繁多的制度設計造成員工消極執行,使得企業管理的權威性喪失。

1.3 企業文化管理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文化管理存在著家族式企業文化、家長式企業文化和軍事化企業文化三種企業文化管理形式。

(1)家族式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賢,該傳統觀念深深根植于“熟人社會”之中,從而在企業管理上形成了封閉僵化的管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企業文化屬于一種亞文化現象,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并最終構成了家族式企業文化的文化基礎。

(2)家長式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老板一言堂”,即在企業管理中,老板具有絕對的權威意志,其不僅可以對企業的管理活動施以絕對的影響,而且往往還缺乏外部的有效制約。此種“唯意志論”的企業文化長期盛行所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企業的發展路徑容易在個人意志下被帶偏,以致陷入企業危機;另一方面,一旦企業老板意志突然消失,則企業立刻陷入半癱瘓甚至全癱瘓之中。

(3)軍事化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把市場當戰場,以消滅對手的心態去參與市場競爭,“兵不厭詐”,幾乎可以不擇手段,這就不可能和競爭對手有任何形式的合作,盡管有時合作對雙方并不是都有利,這就偏離了“誠信”作為企業重要的競爭信念和道德的宗旨,因此,任何欺騙的行為都會損害企業長期的利益。

1.4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現狀是:首先,管理者大多從節省成本考慮,不會去建立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由行政部門人員一并執行,但相關行政人員大多都不具備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對人才的招聘、選拔及崗位安置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其次,裙帶關系比較嚴重,影響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人力資源管理僅停留在人事管理方面,例如各類人員檔案管理、勞動合同管理、酬勞及考勤管理等日?,嵥槭聞丈?。這種傳統人事管理模式未能轉向全員參與的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2 主要問題

2.1 企業管理創新觀念淡漠

縣級中小企業管理大都是依靠經驗進行的,管理創新思想觀念淡漠,還停留在傳統經濟觀念,對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趨勢走向認識不足,這種淡漠思想觀念會導致在戰略布局方面缺乏對企業全面發展有一個合理的、長遠的規劃;在國家出臺新的經濟政策方面表現不積極。如國家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各級政府出臺許多配套優惠政策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獎勵措施,也搭構許多讓企業走出去的信息或產品展銷平臺,縣級中小企業主動對接或參加的意愿不強,有的自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故步自封,從而導致失去許多發展機會;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無法激活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創新思維,不能主動改變企業現有的封閉式經營管理狀況。

2.2 企業管理制度模板化

縣級中小企業的成分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港澳臺投資企業),大多數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合一的,管理層家族化具有普遍性,企業的發展過程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一人管理、一人決策的現象。許多企業并沒有制定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因此,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較為統一、嚴格的標準。另外,企業管理中還存在著管理制度落實不徹底、隨意性較強等情況,嚴重影響到企業管理制度執行的有效性。隨著企業不斷發展,管理制度簡單而不能成體系,并且一成不變,不符合本企業實際和發展需要,極大地阻礙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3 人才管理簡單粗放

(1)人才管理環節存在問題。只招人,不育人,既無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無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由于企業并未將培訓作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予以對待,所以時常出現“經常招人,但經常留不住人”的尷尬情況。據對漳浦縣工業企業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過度重視短期效益,忽視了人才管理的長期效果,人才引進渠道較為單一,人才結構不太合理,不會進行人員的選用育留,導致部分企業難以實現長遠發展。

(2)缺乏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人才管理與考核機制脫節,導致無法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難通過績效考核促進企業的發展目標的實現。

(3)任人唯親者居多。企業管理層基本上由企業主親屬組成,其經營活動是由企業主個人憑直覺和經驗進行決策,不能有效發揮企業員工的活力,忽視了普通員工在企業建設中的作用,對企業的發展提供的有效建議不易被采納。

2.4 企業文化管理觀念淡薄

在縣級中小企業中,不僅長期存在著前述家族式企業文化、家長式企業文化和軍事化企業文化等企業文化管理形式,而且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重視利益增收而忽略企業文化建設的現象并不少見。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大多被忽略,或者只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得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實質性脫節,從而無法形成文化推動力來促進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企業文化過于高度統一,千篇一律,許多企業未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獨有特色來培育符合自身品性的企業文化,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從而使得企業員工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3 管理創新的迫切性

3.1 國家政策層面要求

(1)新時代中國需要進一步開放倒逼企業管理創新。李克強總理于2018年1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從宏觀經濟發展來看,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有利于從內生因素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激活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環境,進而帶動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市場。在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活力的現實場景下,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方能改變現有格局和狀況。中小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時刻承擔起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擔。因此,新經濟背景下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要求其必須實現自主管理上的創新。

(2)從我國加入WTO前后的經驗表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快,逐步形成內外資企業充分競爭、市場充滿活力的新格局,倒逼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倒逼。當前我國的資源紅利、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經濟發展再也無法復制以往“靠紅利吃飯”的模式,因此必須要探索新的發展途徑,融入“一帶一路”的經濟帶發展,進行管理創新。

3.2 企業管理層面要求

(1)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縣級中小企業不再是面對內部的競爭,同時也應考慮到對國外的競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有一席之地,必須抓住轉型升級期的機會,重大機遇主要來自自身主動創造創新。

(2)企業管理信息化要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信息共享性和企業發展的共同性日益突出,促使企業進行管理創新,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建立信息溝通平臺,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變化。

(3)企業科學管理要求??茖W管理思想的精髓是嚴格、精確、法治和自律,建立科學的、有權威的企業管理制度以適應復雜的市場環境的激烈競爭,這就必須嚴格執行科學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

3.3 人力資源管理層面要求

(1)勞動力的知識水平變化的要求。中小企業員工來源,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二是城鎮大量下崗產業工人。這部分人員大都知識水平較低甚至是文盲,沒有技術,但生活壓力大,工作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糊口,沒有更多的要求,也沒有能力提出新的追求,現在也都達退休年齡或已退休。而新的勞動力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群體,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接受新生事物較容易。

(2)勞動者多元化需求的要求。在新一代的企業員工中,不僅是為了取得勞動報酬而工作,他們還有更廣泛的需求,包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娛樂活動等方面。

(3)新《勞動法》的貫徹施行,以法律的形式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要求企業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用工依法管理,也要求對人力資源實施創新管理。

3.4 企業文化管理層面要求

(1)企業先進文化管理的要求。如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宜居城市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元素要求企業文化創新管理。

(2)個性化文化管理要求。中小企業新一代的勞動者群體思想開放,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更易接受外來文化。因此,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應當保持一定的開放性,以接納西方優秀的企業文化理論成果。與此同時,企業文化建設也要回歸本土化資源,與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中西比較,方能知己知彼,從而創造出符合企業健康發展的企業文化。換言之,企業發展要與時俱進、兼收并蓄,以進行高效的管理創新。

4 對策

4.1 加快管理觀念的創新

4.1.1 進取拓展觀念

針對縣級中小企業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為了尋求更廣泛的發展,需要健全管理創新機制。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必須立足本企業實際,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趨勢相一致,與本行業的技術、本地區經濟的發展相一致,增強管理創新觀念。如果把“知足者常樂”作為人生哲學,它確有可取之處,但將其作為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則毫無益處。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要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進取,進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才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4.1.2 政策導向觀念

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在創新支持方面,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2018年12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一項議題是部署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因此,中小企業應高度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包括政府建立的良好的營商環境、管理制度和生產要素等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企業減稅降費等方面。地方政府為鼓勵企業創新,也出臺了許多相關優惠政策,在服務企業方面,如福建省漳州市設立了“漳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致力于中小企業服務、助力供給側改革的市級綜合窗口平臺,并向縣級延伸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人才招聘、財稅管理、檢驗檢測、中小微企業認定、產品推介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務。在企業創新方面,如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出臺了《漳州市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就企業資質條件、工業設計主營業務、專業水平、工業設計研究試驗條件和相關軟硬件配套設施、工業設計產品創新、附加值、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進行“企業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符合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促進企業加快創新發展。因此,企業應主動與政策對接,通過政策導向來倒逼企業管理觀念創新,并利用各級政府出臺的惠企措施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4.1.3 誠信守法觀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其一,企業在管理觀念上必須增強法律觀念,不僅是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或條例,包括企業通過各方協商以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的契約、企業內部制定的規則、管理制度等,都必須遵守和執行,堅守法律的底線。其二,企業要自覺樹立“誠信+”意識,把誠信視為企業的管理要素之一以及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4.1.4 社會責任觀念

中小企業作為一類重要的市場主體,當其作為“經濟人”參與市場活動時必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宗旨,這是其生存和發展之基礎。然而,企業也是構成社會有機整體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的一部分,故而作為“社會人”,企業必須同時考慮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并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對內將影響到企業可持續發展;對外將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高低。從長遠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有利于發展和管理創新。中小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的自豪感、忠誠度和歸屬感,對優秀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能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防止企業濫用相對優勢地位,改善企業與公眾、政府、民間組織的關系;此外,還能促進企業管理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4.2 加快企業管理制度創新

以創新管理制度為突破口,通過管理創新,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將各項管理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既要改變陳舊的管理思維,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制度的約束力和適應性,又要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監管體系,使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4.2.1 提高管理制度的約束力

提高企業管理制度的約束效力是降低人治、提升制度化管理的關鍵舉措。首先,從企業組織管理層面,強化管理制度的“剛性約束”,對涉及績效考核、技術引進、產品創新等核心問題進行嚴格管控。其次,從企業文化管理層面,加大管理制度的“柔性約束”。通過人性化的制度設計,建立員工對制度的心理認同,加大企業的內部團結,提升企業的外部競爭力。最后,針對部分企業制度煩瑣的問題,應該通過執行、監督、考評三個環節,來創新制度的實施行為,增強制度對企業管理的約束力。

4.2.2 提高管理制度的適應性

企業管理制度的設計應當實事求是,尊重和把握企業發展和市場創新的一般規律。具體而言,一方面,深入了解本企業的內外部客觀環境,在進行合規管理的同時,不斷調整不合時宜的企業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執行的管理制度,也應當積極聽取管理層和員工的意見,并定期組織企業各個部門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效果評估,以及時補充、完善現行的企業管理體制,使其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實際情況。

4.2.3 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

制度創新是為了解決企業資源市場的配置問題,能夠讓企業成為效益上穩健,自我發展良好的企業環境,而管理創新是解決企業內部資源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為企業提供更高的生產效率,形成高效的企業運營機制。因此只有對管理制度創新才能持續保持管理制度的時代性和適應性。如原來大部分企業管理制度規定,禁止員工上班時間使用手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傳圖片、發文件及作為工作信息平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3 加快企業文化管理創新

企業文化往往是其在特定社會經濟環境下形成的全體企業成員的價值目標和共同意志。個性化的企業文化對于促進企業發展、增強企業內部成員的凝聚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企業文化時刻滲透在企業經營策略、激勵機制以及企業管理方法之中。因此,有必要從企業文化的視角,通過加快企業文化管理創新,提升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軟實力”。

4.3.1 融合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包含有儒家尊仁德、法家嚴賞罰、兵家重謀略、道家講無為而無不為。從企業文化管理創新的角度看,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去粗取精、博采眾長。如周朝姬昌的《周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言,闡明了傳統文化里的自強不息精神和秉承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操守,以及胸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這些從實質層面看與現代企業管理所倡導的經營理念、戰略思想和管理原則是相通的。因此,這些哲理思想都可以給企業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鑒,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企業文化氛圍。

4.3.2 體現企業個性化文化

企業文化必須以個性化的方式呈現方能凸顯其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一般而言,企業的商業經營模式可以輕松復制,但是其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卻無法照搬照抄。就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企業的文化管理必須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發展階段等因素相匹配,同時兼顧企業文化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唯此方能形成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

4.3.3 社會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對應的企業文化深刻受到同一時期社會市場經濟文化的影響。例如,當下社會市場經濟中盛行的“綠色經濟”理念,不斷重塑企業的生態文明觀念。反過來,通過企業文化傳遞的新技術、新產品,也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引領社會風尚和時代潮流??梢?,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本就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塑造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的同時,應當時刻注意融合社會文化中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提升企業產品的文化品位。

4.4 加快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4.4.1 知人善任,激發工作熱情

三國時期政治家曹操在留住人才用人方面很多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他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指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他求才若渴,始終把人才問題視為根本問題。那么在現代中小企業管理中如何借鑒古人的用人之道呢?一是以情留人。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管理者的情感,要從過去的管人就是命令人、指揮人轉變到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開發人。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帶人要帶心”“動人心者莫過于情”,只有在員工身上傾注感情,才能產生凝聚力,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開發員工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二是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員工的理想,要讓員工有追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空間,也就是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可,期望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生價值能夠得以實現。三是人力資管理要具有容錯糾錯機制。容錯糾錯就是應允許員工在工作中出現錯誤和改正錯誤,激發他們敢干敢為不畏首畏尾的工作熱情,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四是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積極的激勵,在一個單位或一個企業里,人所有行為動力的根源是追求快樂,因此要通過積極的激勵機制,以“多一點獎賞,少一點懲罰”為原則,讓員工感受到認真工作是快樂的,變“要我這樣干”為“我要這樣干”,營造和諧工作氛圍,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4.4.2 重視知識,尊重人才

通過鼓勵員工積極參加文化、業務、經濟管理方面的培訓,要多方位、多渠道接受新知識、新經驗、新方法的培訓。培訓和學習一定程度上能開拓管理人員的思維,學到更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管理知識,打開思路,跟實際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企業管理創新的層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保持新知識、新理念不落伍,從而提高企業創新活動的效率。

4.4.3 改進人員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它是人員培訓、任用以及確定勞動報酬的依據,也是激勵人員的重要手段。人員考核評價內容包括工作績效、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三個部分,量化考核標準,將人員的各自崗位職責進行詳細劃分,針對不同工作要求制定考核、考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個崗位的工作制度體系,利用硬性約束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的運行。一是企業可以對吸收到的人員進行相應考核評價,將考核結果與本企業的工作各崗位職責結合起來,最終確定相應人員是否適應本崗位的要求;二是通過對員工的素質、表現及工作態度的考核評價,可以根據考核結果對人才資源管理進行合理的分配和調整;三是通過客觀科學的方法定時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員工,這樣,員工可以根據考核反饋的結果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通過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促進人力資源開發,激勵員工進取,最終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4.4.4 適度營造人員競爭上崗氛圍

企業的人才管理創新中,要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原則,同時給予適度的崗位競爭。從外部引進有學歷、有經驗、懂經營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一方面能補充企業新鮮血液,能帶來新理念、新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內部管理人員熟悉內部情況,能充分調動企業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內外融合,提出更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管理制度,從而提高中小企業人員整體素質,解決中小企業在人才管理創新遇到的各類問題。

4.4.5 發揮企業工會之家的作用

通過工會活動平臺讓家屬參與互動,并征詢員工家屬對企業的滿意度。因為企業管理人員在平時接觸中僅能反饋員工的工作情況,卻有時候不夠真實,往往員工會把意見或真實想法告訴家人,因此利用工會活動機會能更多的了解員工思想動態和真實想法,有時也能化解企業的內部矛盾,同時也利于人力資源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5 結論

企業管理創新實踐是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正在經歷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轉變。從經濟結構來看,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方面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國內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敝行∑髽I管理創新是多方面的,涵蓋范圍較寬泛,文章著重針對縣級中小企業“軟件”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管理創新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希望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的時期,縣級中小企業能抓住機遇,通過加快企業“軟件”管理創新,也就是管理柔性化創新,使企業健康地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趙建新.如何有效改進中小企業營銷管理[J].今日中國論壇,2013(11).

[2] 曹曄.對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反思[J].經濟與管理,2004(5).

[3] 盛華仁.工商管理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管奕.淺談企業管理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8(21).

[5] 毛勇敢.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定位[J].商場現代化,2018(3).

[6] 劉立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社會責任管理[J].經濟與管理,2004(12).

[7] 湘勇.讓老板如何才能做得更好[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8] 宋東風.中小企業管理的創新[J].管理之道,2010(3).

[9] 閆紅滿.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中國市場,2014(40).

[10]張曉成.關于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8(32).

[11]王雋.企業管理創新實踐研究[J].經營管理,2018(9).

[12]龍庭義.談目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21).

[13]王曉翔.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新途徑研究[J].經濟師,2018(11).

[14]幸佳妮.現存企業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創新[J].管理研究,2018(11).

[作者簡介]陳炎坤(1964—),男,漢族,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縣物資總公司總經理,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

中小企業范文第6篇

摘要:風險投資在為企業發展和開發新技術提供資金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資金,使企業得到發展。國有中小企業應利用風險投資促進企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少。

關鍵詞:國有中小企業;風險投資;企業發展;技術創新

一、風險投資概述與我國的風險投資

(一)風險投資概述

風險投資也被稱為創業投資,是指通過向不成熟的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并為其提供管理和經營服務,期望在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收取高額中長期收益的投資行為。風險企業的主要投資對象為中小企業。在企業創立和發展的時期,通常需要資金,中小企業由于風險高和缺乏擔保,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困難較大,因此風險投資是其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風險投資的過程一般包括風險項目評價、風險企業控制權分配、風險企業家報酬激勵機制和風險投資退出決策。

(二)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

我國的風險投資自1985年“中創”成立開始,已經有20年。2005年上半年,中國風險投資總額為4.02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降8.1%,較2004年下半年下降13.8%。我國的風險投資之所以下降,與我國風險投資中存在許多問題是分不開的。我國的風險投資并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首先表現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備,我國并沒有關于風險投資的法律或管理辦法。雖然有關于發展風險投資的一些政策,但由于沒有具體的法規,在風險投資的實際應用中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次,我國目前還沒有對創業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風險投資機構的所得稅率為33%,而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得稅率僅為15%,風險投資機構的所得稅率較高,也對風險投資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在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方面,我國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單一,規模較小,而且結構不合理。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以國有企業為主,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規模也較小,不能充分發揮風險投資在企業創立中的作用。國外的風險投資多由金融機構投資者和各種基金的管理者進行,而在我國,金融機構和養老基金等投資者并不允許從事直接投資,這限制了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缺乏退出機制是我國風險投資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風險投資主要在企業創立初期進行,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后,就要求收回投資,再投資到其它新建立的企業中,以保持資金的流動性。我國目前還沒有適合于中小企業的二板市場,企業難以上市。同時產權交易也不易進行。這使風險投資的退出較困難,從而影響到整個投資過程。此外,還有相關中介機構發展落后等問題。我國的風險投資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風險投資對于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的發展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影響。

二、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的情況

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有引進風險投資的必要性。風險投資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高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我國對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尚停留在宏觀層面。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各國普遍存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也較困難,金融環境難以提供中小企業成長中所需資金。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數量在90%以上,在工業產值中占40%以上;在就業人口總數中占80%以上;在新增就業機會中占90%;繳納的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48%以上;占國家進出口總額的69%;技術創新占80%以上。無論是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中小企業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國有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中的一個部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重要作用。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管理體制、人員等各方面的改革。許多國有中小企業通過產權改革,特別是國有產權轉讓中管理層收購的方式變成了民營企業。國有中小企業面臨著與民營企業同樣的外部環境,技術創新和人才資源的管理是國有中小企業中重要的問題。在國有中小企業的發展中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中小企業較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中小企業的風險較大。在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在報告涉及的樣本城市,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形成的不良資產占全部不良資產的比例高達63.9%,其中,破產兼并的不良資產占50%。在我國,國有銀行掌管著70%的資金,其放貸條件較高,使獲得貸款的企業大多數是大中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有很多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的方式。如動產擔保、開發銀行、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引導、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等。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和其它金融投資不同,是一種權益資本,而不是借貸資金。這使得風險投資更適合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時的資本結構。風險投資機構會對風險企業提供幫助和進行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會起到促進作用。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引進風險投資來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使企業得到發展。

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少。我國的國有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遲,大多數用于項目的投資,而不是完整的企業投資計劃,且引進投資的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大多是在實業領域,企業的工作模式仍有一些計劃經濟的影響。風險投資有一整套過程,從資金的引進到資本的退出,有很強的專業性,以控制投資風險。國有中小企業大多對市場化的資本運作不夠了解,不利于風險投資的引進。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主要有國內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1992年以來,國際風險資本開始進入中國進行股權投資。我國的風險投資大部分都投資于技術創業。國有中小企業要使企業得到發展,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開發新技術需要較多的資金,國有中小企業應根據需要引進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對于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為了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應重視技術創新和應用。在開發和使用新技術時常會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引進風險投資來解決這個問題。國有中小企業的結構和特點,以及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現狀,使國有中小企業在風險投資的引進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風險投資引進階段

在風險投資的引進階段,需要進行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由風險投資機構對所投資企業和項目的風險性和收益大小進行評價。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常用方法有凈現值法、層次分析法、決策樹法、實物期權法等。影響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因素主要有商業風險、資金風險、技術成果轉化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風險投資能否取得收益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如所生產的產品是否滿足了市場的需求;新技術能否應用于實際生產;所投資企業的管理水平;政府的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時,應選擇投資風險小、收益高的項目。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大多從事生產制造業,應根據企業的產

品種類,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風險投資在消費型高科技企業中風險較小,因此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生產高科技消費品的項目。企業應該對市場有較充分的了解,使產品能有較好的銷售量。

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功率往往比大企業高。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管理靈活,多以市場和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有利于進行技術創新。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選擇風險投資的項目時,常會面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引進高新技術和專利的方式,開發新技術。我國的科技人員大多數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所占比重較小。由于企業所進行的科研活動較少,這使得我國有很多技術成果不能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國有中小企業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國科技中間試驗機構建設緩慢,使科技成果轉化較難進行。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新技術時,能使新技術得到改進,應用于實際的生產中,從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的項目的選擇上,還可以采用模仿創新戰略。模仿創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襲別人的技術,它同樣要投入一定的研究開發力量,以對率先者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因而模仿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漸進性的創新行為。由于模仿創新不僅可以使吸收開發的針對性大大增強,這就回避了研究開發競爭所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與自主創新戰略相比,模仿創新戰略是一種風險較低的戰略。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生產市場上已較為普遍的高科技產品,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可以使產品有較穩定的銷售量,降低投資的風險。

(二)風險投資管理階段

當企業取得了風險投資,便進入了風險投資的管理階段。與其它投資方式不同,風險投資機構在對企業進行了投資之后,會參與企業一部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咨詢。這樣降低了投資的風險,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發展。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是風險投資過程中重要的內容。風險投資機構在投資時會要求得到一部分控制權。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常保留較多的控制權。影響風險投資機構與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管理風險投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首先是風險企業的管理能力,包括風險企業家素質、團隊結構、財務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管理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在于風險企業面臨復雜的環境,不確定性高且難以評估,而擁有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則可克服困難。由于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企業家對于企業的影響較大。要使投資項目取得較好的收益,企業家應對項目和市場有較充分的了解。企業的人員結構應合理,具有從事企業中各方面工作的人員。財務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管理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中小企業建立起了較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但由于體制等原因,國有中小企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國有中小企業的效率較低。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中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較缺乏,企業人員的結構較不合理。管理能力對風險投資的引進和風險投資項目的管理有影響,國有中小企業應該提高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管理風險投資項目。其次,技術與產品因素會影響風險企業中控制權的分配。技術與產品因素包括專利權、技術創新、產品的市場、新產品的開發等。風險投資項目中的新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將會影響企業的利潤。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也將影響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風險投資機構會對風險投資項目實施不同程度的管理。風險投資機構會為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也可以直接參加與風險投資有關的一些決策。風險投資機構會根據投資策略來爭取風險企業的控制權。最后,投資環境對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也有影響。在風險投資的管理階段,風險投資機構應憑借較豐富的經驗為引進投資的企業提供指導。例如生產管理,新產品開發,市場需求等方面。風險投資機構還應對企業進行信息收集和監控,以確保風險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時,應加強對風險投資項目的管理,以取得收益。

(三)風險投資工具的選擇

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對風險投資有較大的影響。風險企業的控制權涉及到風險投資過程中許多決策的制定,包括企業或風險投資項目的很多方面。主要有企業管理中的一些決策,企業的融資決策,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決策,企業經營的決策等。風險企業控制權在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之問的分配主要體現在投資協議中。其中投資工具的選擇、投票權、風險機構的投資額和風險投資的預期收益影響較大。風險投資工具主要有債券、普通股和復合式證券。由于投資工具的選擇直接影響到風險企業的內部財務結構,所以風險資本家力求取得一種風險較小而又有利于其控制風險企業的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以債券作為投資工具的較少。以債券作為投資工具時,在企業清算時可以優先償付。債券的利率往往較低,風險機構進行投資主要是尋求企業成長中的較高增長,所以債券在風險投資中不常應用。債券是企業對投資人的負債,使用債券作為投資工具時,風險投資機構取得的對風險企業的控制權較少。使用普通股作為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應用較多。股票是一種權益資本,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不用償還債務,使企業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普通股會隨著企業的成長而增值,使風險投資機構取得較大的收益。風險投資機構作為股東,對風險企業有一定的控制權。以普通股作為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較為適合。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經過了股份制改革,許多企業采取股份合作制。一些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這為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時以股票作為投資工具提供了基礎。復合式證券是風險投資中常使用的工具??赊D換優先股可以優先分配利潤,在企業清算時可以優先償付。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好時可以轉化為普通股。風險投資機構以可轉換優先股作為投資工具時,往往在投資協議中會有關于風險企業控制權分配的內容。以優先股作為投資工具對企業的控制權較低,風險投資機構通過投資協議增加對風險企業的控制權。在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中投票權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在投資協議中,關于一些重大問題風險投資機構會有一定的投票權。投票權可以加強風險投資機構對風險企業的管理,保證投資安全。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的過程中,投資協議中應有關于投票權的內容。對于重大事項的投票權的內容可以明確風險投資機構和企業的責任,使風險投資項目順利實施。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會出現各種情況,作好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很重要。

三、結論

風險投資的退出階段是風險投資過程中的最后階段。風險投資的退出是風險投資機構在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將投資通過各種途徑轉化為資金,退出企業,再用于其它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投資的退出會影響風險投資機構的收益,也會影響資金用于新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有很多種。外國的許多風險投資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退出的。通過在二板市場上公開發行公司股票,可以取得較好的收益。我國由于沒有建立二板市場,因此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后不能通過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退出。這使得風險投資中的風險較大,我國應建立起二板市場。股權的銷售和轉售是風險投資常用的退出方式。風險投資機構在風險投資項目取得成長之后,可以將所持股權銷售給愿意較長時間持有股份的機構。我國有對于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國有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可以通過股權銷售的方式退出。但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并不完善,應該加強對其的建設。企業回購也是風險投資退出企業的一種方式,但我國由于相關法規的規定,不能用這種方式退出。當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和風險投資項目不能取得收益時,風險投資通過沖銷或清算的方式退出。風險投資的退出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應選擇適合的退出方式和時機。使風險投資機構獲得較大收益,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也較小。

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可以使企業得到更多資金,促進企業的發展。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增加了企業對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因此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企業的發展中應引進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機構對于企業的管理有一定要求,國有中小企業應加強企業管理。我國還存在一些影響風險投資的因素,如風險投資機構較少、沒有建立二板市場等。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投資環境的建設,使我國風險投資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 習 文

上一篇:工程監理合同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統計學基本原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