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

2023-09-16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1篇

第一條 為加強烏魯木齊市城市供熱管理,發展城市集中供熱,減少環境污染,保障供熱單位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供熱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城市供熱,是指城市集中或聯片熱源所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供給生產和生活用熱的方式。

第四條 市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建委)是城市供熱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

市計劃、環保、規劃、物價、公安、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供熱管理工作。

第五條 城市供熱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鼓勵和發展集中供熱,限制和淘汰污染大、耗能多的各種分散供熱。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六條 城市供熱規劃由市建委會同市規劃局等部門編制,納入本市城市整體規劃和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建委負責組織實施。 第七條 城市供熱應采用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的方式。

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不得再建分散式供熱源。對現有的分散供熱源,應當限期改造,逐步并入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網。采用電、燃氣和油等清潔能源供熱的熱源除外。 第八條 新建、改建或擴建城市供熱工程,應當符合城市供熱規劃,并經市建委同意。 第九條 城市供熱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由具有相應供熱專業資質的單位承擔。

第十條 城市供熱工程建設,應當選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國家定型產品和高新材料;環保除塵設備應當符合有關環保標準和要求。

第十一條 城市供熱管網建設需要穿越單位庭院、居民院落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給予支持,允許通過,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因穿越施工造成財產損壞的,建設單位應予以修復;無法修復的,應當給予賠償。

第十二條 城市供熱管網應當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確保安全、方便用戶的原則設置。 用戶庭院的二次管網可以利用的,在用戶按規范要求維修保養合格后,應予利用。 第十三條 供熱單位應當嚴格按照供熱規劃確定的供熱能力和供熱區域范圍進行建設,不得擅自改變供熱方式、供熱能力、供熱范圍和供熱面積,確需改變的,須報市建委批準。 第十四條 城市供熱工程竣工后,應按有關技術規范進行調試,經市建委會同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運營。

第十五條 供熱主干線需改拆、移動的,須經市建委批準,并到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其他手續后,方可動工。

第十六條 在城市集中供熱規劃區域內的小聯片供熱源,在限定供熱期滿后,應按照城市供熱規劃并入集中供熱網。

第十七條 凡新建的住宅供熱采暖系統,必須采用分戶控制、熱表計量、控制閥出戶的設計。 第十八條 對現有住宅的采暖系統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技術改造,盡快采用分戶控制、按量計費的管理方式。

第三章 供熱與用熱

第十九條 城市供熱行業實行資質管理。供熱單位應到市建委辦理資質審查手續,取得《城市供熱資質證書》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

第二十條 供熱單位應當與用戶簽訂供用熱合同,并報市建委備案。用戶增加或減少用熱量,應到供熱單位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一條 供熱單位的熱源、熱網應當安裝監測儀器、儀表和凈化裝置,煙塵排放、廢水排放和噪音等指標應當符合環保標準。

第二十二條 供熱單位應當保證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在18℃-20℃,不低于16℃;非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應達到供用熱合同約定的溫度。

供熱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設立測溫點,定期進行測溫,測量記錄應由用戶簽字。

第二十三條 供熱單位應保證安全穩定供熱,因供熱設施發生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停止供熱8小時以上的,應當及時通知用戶,并立即組織搶修,同時向市建委報告。

第二十四條 供熱單位工作人員應持統一證件上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干擾供熱單位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五條 供熱單位應當實行規范化服務,向用戶公開服務時間、內容和標準,接受監督。 第二十六條 用戶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在用熱系統上安裝儀器、儀表等必要的設施;

(二)工業、商業蒸汽用戶,應向供熱單位提供必要的用氣參數與用量;

(三)用熱設施應當符合供熱技術標準;

(四)對用熱設施采取必要的防寒保護措施;

(五)按供熱規劃要求提供換熱站建設用地。 第二十七條 用戶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擅自將自建用熱設施與集中或聯片供熱管網連接;

(二)擅自接通或改變供熱管線、設施,增加散熱器和調節供熱閥門;

(三)擅自在用熱設施上安裝熱水加熱裝置或者放水裝置,改變熱能用途;

(四)隱瞞用熱面積或擅自擴大用熱面積;

(五)其他擅自使用熱能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本市采暖期自當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1日止。遇有天氣氣溫異常,采暖期時間可適當提前或延后。

第四章 設施維護

第二十九條 城市供熱設施應當定期檢查、維修和養護,確保安全運行。 第三十條 城市供熱設施的維修和養護責任按下列規定劃分:

(一)用戶規劃紅線外的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維修和養護;

(二)用戶規劃紅線內的庭院管網和室內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維修和養護,材料費由用戶承擔;用戶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維修和養護。 第三十一條 禁止下列危害供用熱設施安全的行為:

(一)在城市供熱管網及其附屬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建筑施工、挖掘、打樁、爆破、植樹、灌溉和堆放物品;

(二)向供熱閥門井、管溝排放雨水、污水或傾倒垃圾、殘液;

(三)未經供熱單位許可,擅自拆除、移動供熱管網、管支架、井蓋、閥門、儀表及其他設施,或者違反本辦法,在供熱管溝內安裝其他管線設施;

(四)擅自改變供熱設施和用熱設施,影響供用熱設施的檢查、維護和使用;

(五)其他影響供用熱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影響城市供熱管網設備、設施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與供熱單位商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并經市建委審查批準后方可施工。 第五章 熱貼與熱費管理

第三十三條 參加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的,應按下列規定向供熱單位交納供熱建設貼費:

(一)新建用熱建筑的,應按規定標準交納供熱建設貼費;

(二)新增用熱建筑面積的,應按規定標準交納新增部分供熱建設貼費;

(三)原由分散熱源供熱,且未交納過供熱建設貼費的,應按規定標準交納供熱建設貼費;

(四)原為小聯片供熱的熱源單位,已向原用熱單位收取過供熱建設貼費的,并入集中供熱管網時,應按規定標準交納供熱建設貼費;

(五)原為小聯片供熱的熱源單位,未向原用熱單位收取過供熱建設貼費的,并入集中供熱管網時,應按規定標準的50%交納供熱建設貼費。沒有交納過供熱建設貼費的原用熱單位,應按規定標準交納供熱建設貼費。

第三十四條 供熱單位收取的供熱建設貼費,必須專戶儲存、??顚S?,并接受審計、財政、物價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 實行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需征用原分散熱源作為二次熱網換熱站的,原分散熱源單位應根據熱網需要移交。供熱單位應按所移交熱源設施價值核減供熱建設貼費。 第三十六條 供熱熱費實行政府定價,熱費價格按成本、稅費和微利合理確定。

供熱單位應按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供熱熱費標準收取供熱熱費,不得擅自調整供熱價格和收費標準。用戶不得拒交或拖延交納供熱熱費。 負責代收熱費的單位或個人,應按規定及時將收取的熱費交納給供熱單位,不得占用或挪用代收的熱費。

第三十七條 供熱單位應當積極推行按供熱計量儀表讀數收取供熱熱費的方式。尚未安裝供熱計量儀表的,按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計收熱費。

第三十八條 用戶每年交納熱費時間為當年4月1日至12月30日。逾期不交納熱費的,經催告用戶在合理期限內仍不交納熱費的,供熱單位可以減少供熱量或停止供熱。

第三十九條 用戶變更的,應及時到供熱單位辦理變更手續。未辦理變更手續的,由實際用熱單位或用戶交納熱費。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供熱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建委按以下規定處罰:

(一)未經批準擅自建設城市供熱工程或擅自改變供熱方式、供熱能力、供熱范圍或供熱面積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30000元;無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二)未取得城市供熱資質證書擅自向社會供熱的,責令退還收取的熱費,并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30000元,無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三)供熱單位未按規定期限供熱或恢復供熱,以及擅自停供熱8小時以上的,處以應供熱面積熱價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情節嚴重的,取消其集中供熱資格;

(四)未按規定檢查、維修和養護供熱設施影響運行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五)供熱達不到規定溫度,累計20天以上的,應根據溫差和累計時間,按標準熱價計算,退還用戶熱費;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并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一條規定之一的,由市建委責令改正,對非經營活動的公民可處200元以下罰款,對法人和其他組織可處1000元以下罰款;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違法所得的,可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無違法

所得的,可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代收熱費的單位或個人,占用或挪用熱費的,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應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三條 供熱單位工作人員違章操作、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由市建委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烏魯木齊居民住宅供暖溫度測量標準

測量

供熱單位免費提供

《規程》規定,居民對居室供熱溫度有疑義時,應先向供熱單位申請測溫,供熱單位接到申請后,安排人員現場測量。委托人向供熱單位申請溫度測量的,由供熱單位免費提供測溫服務。

在測量室溫時,測量點應處于被測房間的中央,并應關閉所測房間的門窗,保持溫度。待室溫穩定10分鐘后開始讀數,每隔3分鐘讀取一次,共讀取三次。取其算術平均值為實測結果。若第一組測量結果未達到標準要求,可間隔10分鐘,重復上述測量步驟。

若仍達不到規定溫度,于測量開始2小時后進行最終測量。此時測量的溫度值為最終結果。若在2小時內的某一組測量結果達到標準,可終止測量過程,室溫判為合格。

記錄

測量數據雙方確認

使用溫度計量器具測量居民室內溫度時,測量人員應在現場如實記錄測量的原始數據。測量人員現場應對測得的數據進行處理,確定測量結果。測量人、委托人均應在現場對測量記錄簽字確認。

測量人員應選擇不同樓號和房間,根據不同朝向,按上、中、下層測溫點。同一單元的測溫點數量不超過3戶。每天定點測溫,每個測溫點每月至少測三次。室溫計算方法為累計計算平均溫度。

所測室溫記錄要求測溫人員和被測用熱戶的共同簽字認可。用戶室溫合格率應不低于98%。

另外,對供熱單位測量的溫度值有異議的,居民和供熱單位均可向市供熱辦提出溫度復測申請。市供熱辦受理申請后,應先復核首次測溫程序,如測溫程序符合本規程,市供熱辦不接受復測申請。如測溫程序不符合本規程,市供熱辦與申請方約定現場測溫的時間,并按時前往現場測溫。

結果

不達標退還采暖費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2篇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名單

一、全國文明城市(區)

1、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區)名單(2005年10月評出) 全國文明城市名單(9個):廈門市、青島市、大連市、寧波市、深圳市、包頭市、中山市、煙臺市、張家港市全國文明城區名單(3個):天津市和平區、上海市浦東新區、北京市西城區

2、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區)名單

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區)于2009年1月評出。省會、副省級城市(3個):成都市、南京市、南寧市;地級市(6個):晉城市、惠州市、南通市、東莞市、馬鞍山市、蘇州市、大慶市;

直轄市城區(3個):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靜安區、重慶市渝北區;

縣級市(2個):新疆庫爾勒市、內蒙古滿洲里市。

3、復查通過的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區)名單

副省級城市(4個):廈門市、大連市、深圳市、寧波市;地級市(3個):包頭市、煙臺市、中山市;縣級市(1個):張家港市;

直轄市城區(2個):北京市西城區、天津市和平區。 (青島市、上海市浦東新區未通過復查)

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城區)名單 第一批(2005年評出,共57個)

北京:東城區

天津:大港區

河北:唐山市、秦皇島市

山西:太原市、晉城市

內蒙古:通遼市

遼寧:沈陽市

吉林:長春市、吉林市

黑龍江:大慶市、哈爾濱市

上海:盧灣區

江蘇: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

浙江:杭州市、紹興市、溫州市

安徽:合肥市、淮北市

福建:福州市、三明市

江西:南昌市、景德鎮市

山東:威海市、濟南市、東營市

河南:鄭州市、洛陽市、濮陽市

湖北:武漢市、宜昌市、十堰市

湖南:長沙市、岳陽市

廣東:廣州市、東莞市、惠州市

廣西:南寧市、桂林市

海南:??谑?/p>

重慶:渝北區、渝中區

四川:成都市、綿陽市

貴州:貴陽市

云南:安寧市

西藏:拉薩市

陜西:寶雞市、西安市

甘肅:金昌市

青海:格爾木市

寧夏:銀川市

新疆:庫爾勒市、克拉瑪依市

第二批(2008年評出,共80個)

北京:朝陽區

天津:大港區、南開區

河北: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 山西:長治市、晉城市、太原市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遼寧:盤錦市、鐵嶺市、營口市

吉林:長春市、吉林市、延吉市

黑龍江:哈爾濱市、伊春市

上海:盧灣區

江蘇:揚州市、無錫市、常州市

浙江:杭州市、嘉興市、紹興市、湖州市

安徽:合肥市、淮北市

福建:福州市、泉州市、三明市

江西:南昌市、景德鎮市、萍鄉市

山東:威海市、淄博市、臨沂市、濰坊市、東營市、萊蕪市

河南:鄭州市、濟源市、許昌市、濮陽市、新鄉市湖北:武漢市、宜昌市、仙桃市、襄樊市、十堰市湖南:長沙市、常德市、岳陽市、湘潭市

廣東:廣州市、珠海市、江門市

廣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南:??谑?、三亞市

重慶:渝中區、南岸區

四川:綿陽市、廣安市

貴州:貴陽市、遵義市

云南:安寧市、曲靖市

西藏:拉薩市

陜西:寶雞市、西安市、延安市

甘肅:金昌市、蘭州市

青海:西寧市

寧夏:銀川市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因子分析,烏魯木齊

一、中心城市的內涵

從經濟區域的角度考察中心城市的內涵, 中心城市是區域中綜合經濟實力雄厚、市場范圍廣, 能夠發揮生產、服務、金融和流通等聚集輻射作用, 從而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谝陨瞎δ芎妥饔? 中心城市必然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作為區域經濟的中心, 中心城市還具有以下顯著特征:較強的區位優勢、區域城市體系的核心、區域科教文化的中心、區域政治與管理中心。單純地從經濟功能角度看, 中心城市在區域內具有吸收聚合各類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集聚功能、基于集聚功能產生的向周邊城市輸出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擴散功能、在思想觀念、制度和技術等方面能夠不斷創新的創新功能、最后是寓服務于交通物流、信息通訊、金融等生產服務部門的服務功能。

二、烏魯木齊城市經濟發展現狀與發展定位

烏魯木齊市是新疆自治區的首府, 地處天山中段北麓, 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對國際開放的橋頭堡, 是新疆的經濟、交通和商貿中心?,F轄7區1縣, 總面積1.38萬平方公里, 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2011年底, 烏魯木齊市的總人口為249.35萬人, 占全疆總人口的11.3%, 城市化水平為73.8%, 位居全疆首位。烏魯木齊的經濟規模、經濟增長方式、商品市場和國際化趨勢發展態勢良好 (見表1) , 其引領全疆經濟發展的核心功能明顯, 是全疆經濟的重要節點和樞紐。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 烏魯木齊市已成功舉辦了19屆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 2011年度中國—亞歐博覽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烏市的國際聲望。“十二五”時期, 中央提出從國家戰略層面擴大新疆對外開放加快建設新疆與內地及周邊國家物流大通道。烏魯木齊市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了把烏魯木齊建設成為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今后, 烏魯木齊還將成為中國面向中西亞的國際能源資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對外貿易將進一步擴大, 城市國際化水平也將得以提升??偨Y烏魯木齊市“十二五”規劃, 可以看出其對烏魯木齊的發展定位是建設成西部的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三、中心城市綜合實力評價

(一) 中心城市的綜合指標體系的構建

中心城市綜合指標是度量中心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依據, 系統全面、穩定可比、典型獨立是綜合指標體系設計時重點考慮的三個原則。本文采用楊衛東、李虹 (2011) (1) 構建的中心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該指標體系反映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主要表現在城市化水平、綜合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七個方面, 構成中心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七個一級指標。城市化水平指標反映了城市的空間規模、綜合經濟能力反映城市經濟富裕程度和經濟發展速度、科技創新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投入、國際競爭能力反映城市國際投資水平、交通通達能力反映城市交通運輸設施、郵電、客貨運和通信設施狀況、可持續發展能力反映資源環境狀態。本節依據上述內容結合烏魯木齊市“十二五”規劃建設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路徑以及數據來源的可獲取性, 選取綜合經濟能力、國際競爭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六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構成評價區域中心城市的指標體系, 對全國30個區域性中心城市進行綜合實力評價, 這30個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各自的區域內較為顯著, 是各自區域城市體系和核心, 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11》。

(二) 中心城市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降維、簡化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 為解決具有相關性指標的綜合評價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對16個原始指標進行必要的降維, 用少數綜合指標來研究影響中心城市綜合實力的經濟因素。由表3可知, KMO值為0.686, 根據Kaiser給出的度量標準可知原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表4顯示從原始變量共提取出四個公共因子, 這四個公共因子對總方差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80.057%, 可以認為這四個主成分較好地代表了16個綜合指標的信息。

表5是經過最大方差法將成分矩陣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各因子的載荷系數已明顯地向0和1兩極分化, 便于對指標因子載荷系數的選取, 本文選取系數絕對值大于0.6的指標為公共因子的載荷指標。從上表可知, 第一個主成分 (F1) 上系數絕對值較大的指標有GDP、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旅游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郵電業務總量、實際利用外資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國際互聯網用戶數, 主要反映城市經濟富裕程度、城市國際投資水平、城市國際旅游狀況、城市郵電狀況以及城市信息資源狀況。第二個主成分 (F2) 在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指標上的載荷較大, 反映城市經濟結構情況。第三個主成分 (F3) 在出口總額比重和人均GDP指標上有較大載荷, 反映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第四個主成分 (F4) 在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有較大載荷, 反映城市的資源環境狀態。

利用各主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計算每個因子得分 (F1、F2、F3、F4) 和綜合得分Z (ZX1~ZX16為各城市指標變量的標準化值, 43.404%、17.732%、10.831%、8.099%為四個主成分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 , 計算公式分別為:

表7為全國30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因子得分、綜合得分以及排名情況, 烏魯木齊市的綜合得分排名是第23位, 綜合實力排名比較落后。其在第一個主成分F1上的得分值排列倒數第二位, 表明烏魯木齊市在城市經濟富裕程度、郵電設施、城市國際投資和旅游、信息資源指標上劣勢明顯, 與其他區域性中心城市存在明顯的差距。第二個主成分F2的得分情況, 烏魯木齊市的得分是排在上海市之后, 表明城市的經濟結構具備一定的優勢。烏魯木齊市在第三個主成分F3和第四個主成分F4的得分上僅次于南京市, 表明烏魯木齊市綜合經濟能力中人均GDP和出口占比以及城市資源環境狀況具備一定優勢。

四、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結合自治區對烏魯木齊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構想, 構建了一個反映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現實情況的指標體系, 用以對烏魯木齊市的綜合實力做出量化評價。實證分析的結果顯示, 烏魯木齊的綜合實力今后需要提升的方面重點應放在國際競爭能力、交通通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建設, 以此來增強城市的綜合性功能。為此, 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議如下:

(一)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長足發展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備便于信息的溝通, 對城市化經濟的發展不可或缺,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已是有目共睹。因此為了增強烏魯木齊市的綜合功能,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長足的發展, 而且烏魯木齊“大城市, 小郊區”的城市格局將會不可避免地受困于交通擁堵問題。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像軌道交通常常存在規模經濟, 烏魯木齊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聚集效應和中心地位的增強, 可以利用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契機, 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同時還應著力提高交通利用率,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 降低公共交通成本, 從而緩解交通擁堵為聚集經濟的實現提供便利條件。與此同時, 城市—區域間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的建設不僅可以緩解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還可以降低城市的外生交易成本, 促進烏魯木齊市產業向周邊城鎮的轉移, 從而推動分工的演進和分工水平的提高, 引發聚集效應, 促進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

(二) 政府重視企業信息化戰略, 支持制造業信息化服務工程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 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 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如安徽江淮汽車公司的長足發展就受惠于該公司企業資源計劃 (ERP) 和供應鏈管理 (SCM) 信息系統的使用。福建石獅紡織服裝ASP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使信息資源得到了共享, 為中小型服裝企業節省了開發費用和人力資源, 方便企業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 降低了生產成本, 提高了服裝生產水平和勞動效率。本文的實證分析揭示了烏魯木齊市在信息交流能力方面的不足, 因此, 烏魯木齊市在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同時, 應更加重視主要產業集群的信息化工程建設, 構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制造業信息化建設, 降低企業信息獲取成本。2011年5月, 《烏魯木齊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細則》中對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做出了明細規定。相信在不遠的將來, 面向企業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將有力地提高烏魯木齊的城市經濟效益。

(三) 加快與中亞地區經貿活動的開展, 培育旅游企業競爭力, 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 烏魯木齊市現已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外貿出口基地。為了提高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今后的烏魯木齊市應注重城市營銷, 培育市民, 吸引外來人才, 提升城市品位。利用中國—亞歐博覽會、深交會、廣交會等各類招商平臺, 創新招商模式, 吸引外商與區外企業投資, 提高外資的效率。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作為面向中亞的國際會展中心, 應加快與中亞地區貿易、投資、科技、交通、文化與旅游等各方面重要活動的經常性開展, 提高城市知名度。旅游業展現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今后烏魯木齊市旅游業應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擴大旅游企業規模, 培育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全面開展城市間的旅游合作與開發, 通過舉辦旅游經貿會展提升旅游業的競爭力, 增強城市競爭力。

(四)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增加地方公共服務供給

城市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文化的滋養, 文化自身的聚集性特征對城市聚集力的產生功不可沒, 比如烏魯木齊市的大十字、人民廣場等繁華之地在城市發展的早期便是城中老百姓舉行廟會從事宗教文化活動的場所, 每當這些活動舉辦的時節各地往往人聲鼎沸, 熱鬧非常。不論城市的發展背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烏魯木齊城市的綜合實力都需要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注入, 汲取其中燦爛的部分來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活力。從社會層面上來看, 如果說文化是注重于對城市聚集經濟的“養”, 那么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給則側重于“修”, 因此政府還應力求消除城鄉之間的人為歧視, 大力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 救濟窮人, 搞好覆蓋整個社會的社會保障體制, 保障社會公共品的供應, 緩解公共服務供給的短缺。

參考文獻

[1]楊衛東等.中心城市經濟理論與實踐—以武漢為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12—18.

[2]李桂華.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有效輻射—以南京為例的實證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 2004 (5) .

[3]趙偉.中心城市功能與武漢城市圈發展[J].武漢大學學報, 2005 (5) .

[4]何偉等.與周邊城市比較淮安中心城市競爭優勢及綜合實力提升途徑[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2008 (1) .

[5]周游、張敏.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與擴散規律研究.南京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0 (7) .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4篇

1 烏魯木齊自然條件

烏魯木齊市區三面環山, 北部平原開闊。南面為水源涵養地, 水源涵養林、荒山綠化集中于此;背面地帶開闊, 是烏魯木齊市郊區農田、工礦企業所在地, 大量城市生態防護林和農田防護林集中在城市北部[2]。

1.1 氣候條件

烏魯木齊地處亞歐大陸腹地, 屬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區。春秋短, 冬夏長, 四季分布不均, 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 年降水少, 蒸發量大, 年平均日照255.7h, 年平均降水量為25.1m m;7、8月最熱, 平均氣溫為23.2℃, 1月最冷, 平均氣溫為-10.3℃。極端氣溫最高47.8℃, 最低-41.5℃[3]。

1.2 土壤條件

烏魯木齊屬荒漠、半荒漠土壤, 其發育主要受制于氣候和地形及其植被的影響, 有灰漠土、棕漠土、灰棕漠土和棕鈣土等[4,5,6,7]。在沖洪積扇上部自成型土壤主要是灰棕漠土, 其土層薄, 水分少, 具有淡色表層、變質粘化層、石膏層、鹽積層等。市區土壤堿性強, 富含有機質, 氮素缺乏;顆粒以粉粒組成, 其次是粘粒, 砂粒最少。北部郊區保留農田土壤的特性, 全氮含量高[6,7,8]。

2 制約烏魯木齊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的條件

植物在自然環境中生長, 光照、溫度、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防護林的樹種選擇, 一定程度上受立地自然條件的制約。

氣候干燥降雨少、土壤貧瘠鹽堿重和寒潮風沙等自然災害是影響烏魯木齊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的幾個主要因素。烏魯木齊周邊荒山地帶, 自然環境惡劣, 原有植被稀少, 水資源匱乏, 土壤貧瘠, 常年干旱少雨, 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土壤鹽堿程度增加, 此類土壤持水性、含水保肥能力差, 土壤鹽分過多還會對樹木根系造成一定的滲透脅迫, 影響植物良好生長[6,7]。烏魯木齊天山北麓的地理位置, 常年受極地和西伯利亞冷空氣侵襲, 形成寒潮, 加上三面環山, 四季均有逆溫出現, 尤以冬季頻率高強度大[5]。每年因風沙、寒潮逆溫災害, 給烏魯木齊周邊城市防護林營造帶來很大阻礙, 一些成年樹木也因風沙、寒潮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風害或凍害。

3 樹種選擇原則

3.1 適地適樹, 因地制宜

適地適樹是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不同樹種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不同, 適應能力也不同, 每個樹種都有其最佳適應范圍。在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上, 需明確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適應幅度, 結合地形、土壤、水肥、光照、污染情況等立地條件, 同時考慮種苗來源、種苗栽培技術、后期養護管理等條件, 選擇主要造林樹種[9,10]。

3.2 依照造林目的, 選擇造林樹種

不同功用的防護林, 造林樹種不同, 造林樹種需要滿足造林目的的要求[10]。烏魯木齊南面為水源所在地, 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多居于此, 在此處建設防護林, 選擇側根發達、根蘗性強、林冠郁閉度高、林內枯枝落葉豐富的樹種, 同時選擇一定比例的深根樹種, 加強土壤固持能力[11];烏魯木齊東南部、西部為荒山防護林區, 樹種選擇上以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強、抗性好、耐貧瘠、病蟲害少的樹種為主;城市周邊公路、鐵路防護林帶, 選擇抗噪吸污能力強的樹種, 減少噪聲、震動、油煙污染等對居民的影響;城市北部廠礦企業周邊, 選擇抗污吸污能力好、凈化能力強、生態閾值寬的樹種;在城郊農田地帶, 選擇抗風沙、耐風蝕沙埋的樹種[12,13]。

3.3 充分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在本土自然條件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馴化, 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相比, 生長良好, 適應能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強, 且能減少生物入侵的風險。城市防護林優先選擇鄉土樹種, 能提高城市林業的多樣性, 豐富城市林業景觀, 體現城市本土特色, 增加城市內涵。烏魯木齊干燥少雨、冬冷夏熱, 可選擇耐旱、耐寒、耐鹽堿的鄉土樹種有白柳、旱柳、白榆、圓冠榆、雪嶺云杉、新疆楊、沙棘、沙棗等[12,13,14,15]。

3.4 兼顧長短期效益, 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

樹種生長除受立地自然條件影響外, 樹種之間也會相互作用。不同樹種生長速度不同。不同樹種不同配置模式, 會影響到防護林群落的結構組成, 以及整個組合景觀的呈現。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時, 要兼顧慢生和速生樹種, 按一定比例混合配置, 兼顧近遠期效果, 長短期效益;同時, 除了選擇防風固沙、吸污抗塵抗性強的生態防護功能性強的樹種, 也可考慮枝葉花果有一定觀賞性的樹種, 因地制宜, 喬灌草合理配置, 形式多樣, 既考慮樹種多樣性的需要, 又能形成多層次、相對穩定的植物群落, 豐富城市林業景觀, 增加城市自然美;在城市近郊防護林建設中, 也可以考慮果樹類、用材林等有一定經濟收益的樹種, 在注重城市生態防護效益的同時, 兼顧城市防護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使得城市防護林向城市景觀林、經濟林方向發展, 充分發揮其在整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9,10,11]。

4 主要造林樹種

4.1 喬木

4.1.1 針葉樹種。

烏魯木齊防護林建設中針葉樹種偏少, 常用的有雪嶺云杉 (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 ey.) 、西伯利亞云杉 (Picea obovata Ledeb.) 、紅皮云杉 (Picea koraiensis N akai) 、青海云杉 (Picea crassifolia K om.) 、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 ongolica Litv.) 和油松 (Pinustabulaeform is Carr.) 。此類針葉樹種的特點是常綠, 主干筆直, 樹冠優美, 樹形蒼勁挺拔, 四季觀賞性好, 多在近居民區的防護林帶, 與其他樹種混交使用。

4.1.2楊屬 (Populus L.) 樹種。黑楊 (Populusnigra L.var.nigra) 、苦楊 (Populus laurifolia Ldb.) 、胡楊 (Populus euphratica O liv.) 是新疆平原河谷林常見的鄉土樹種。銀白楊 (Populusalba L.) 、新疆楊 (Populusalba var.pyram idalis Bunge) 、箭桿楊 (Populus nigra L.var.thevestina) 、鉆天楊 (Populusnigra var.italica) 是新疆使用多年, 且栽培技術比較成熟的樹種。根系較深, 萌芽性強, 喜光, 耐干旱及寒冷, 生長較快, 多用于行道樹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和農田防護林帶。

4.1.3 柳屬 (Salix L.) 樹種。白柳 (Salix songarica A nderss)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 、旱柳 (Salix m atshudana K oidz) 、饅頭柳 (Salix m atshudana f.um braculifera R ehd.) 等柳屬植物, 適應性強, 抗寒, 抗熱, 耐鹽堿和水澇, 生長迅速, 在城市防護林建設中多用于行道樹、荒山防護綠化和近居住區有庇蔭觀賞作用的防護林。

4.1.4 榆屬 (U lm us L.) 樹種。白榆 (U lm uspum ila L.) 、圓冠榆 (U lm us densa Litv.) 、歐洲大葉榆 (U lm us laevis Pall.) 、倒榆 (U lm us pum ila var.pendula (kirchn.) ) 、黃榆 (U lm us m acrocarpa H ance) 、春榆 (U lm us propinqua K oidz.) 等榆屬植物, 在新疆引種馴化多年, 喜陽光, 耐寒耐旱, 抗高溫風沙, 適應能力強。行道樹防護林、農田防護林帶和荒山防護綠化中使用較多。

4.1.5 白蠟樹屬 (Fraxinus L.) 樹種。小葉白蠟 (Fraxinus sogdiana Bge.) 在新疆伊犁野生分布, 是伊犁谷地河谷地帶重要的水土保持樹種, 近些年引種栽培, 與同屬植物毛白蠟 (Fraxinus pennsylvanica M arsh.) 、美國白蠟 (Fraxinusam ericana L.) 用于城市綠化建設中, 喜光, 根系發達, 抗寒耐旱, 抗性強, 樹干通直, 樹形娟秀優美, 多在城市道路防護林和近居民區觀賞防護綠化中使用。

4.1.6 果樹類樹種。

海棠果 (M alus prunifolia (W illd.) Borkh.) 、蘋果 (M alus sp.) 、李 (Prunus sp.) 、桃 (A m ygdalus sp.) 、杏 (A rm eniaca sp.) 、山楂 (Crataegus sp.) 、沙棗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 L.) 等果樹類樹種, 耐旱, 耐寒, 耐土壤瘠薄, 適應性強。這類有一定經濟收益的樹種, 多用于近遠郊生態景觀林帶和游憩休閑林帶, 是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結合的防護林建設常用樹種。

4.1.7 其他喬木類樹種。

桃葉衛矛 (Euonym usm aackii R upr.) 、文冠果 (X anthocerassorbifolia Bge.) 、黃金樹 (Catalpa speciosa W arder.ex Engelm.) 、梓樹 (Catalpa ovata G.D on.) 、暴馬丁香 (Syringa reticulata (Blum e.) H ara.var.am urensis (R upr.) ) 等, 這些樹種, 適應性強, 觀賞特性高, 近些年在烏魯木齊多栽培使用, 表現良好, 多于其他樹種混合種植, 在烏魯木齊周圍荒山防護綠化建設和近遠郊生態景觀林帶和游憩休閑林帶中使用[12,13,14,15]。

4.2 灌木及藤本

灌木在城市防護林建設中, 常和喬木樹種混合使用, 既能增加各防護林帶層片結構, 加強防護林帶的生態效益, 又能發揮其本身的觀賞價值, 不同配置模式下, 喬灌呈現不同景觀效果, 增加防護林帶的觀賞價值, 提升防護林帶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烏魯木齊防護林建設中, 可選擇鄉土灌木樹種較多, 如樹錦雞兒 (Caragana arborescens Lam.) 、新疆忍冬 (Lonicera hum ilis K ar.et K ir.) 、薔薇屬 (R osa L.) 植物、天山花楸 (Sorbus tionschanica R upr.) 、黑果小檗 (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歐亞繡線菊 (Spiraea m edia Schm idt) 、檉柳屬 (Tam arix L.) 植物等。另外, 紫穗槐 (A m orpha fruticosa L.) 、榆葉梅 (A m ygdalus triloba (Lindl.) R icker) 、丁香屬 (Syringa L.) 植物、珍珠梅 (Sorbaria sorbifolia (L.) A.Br.) 、水蠟 (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et Zucc.) 、紅瑞木 (Swida alba O piz) 等近些年在烏魯木齊城市防護林建設中也多有使用, 在配套相關栽培技術和養護管理上, 適應效果良好[12,13,14,15]。

藤本植物上, 烏魯木齊可選種類很少, 僅有五葉地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lanch.) 。多用于烏魯木齊各道路防護林建設中, 適應性強, 表現良好, 除生態防護作用外, 秋季觀賞效果極好。

5 結語

烏魯木齊作為新疆首府, 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城市的擴張, 城市綠化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原有的城市綠化已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不同區域不同功能的城市防護林建設正在進行。在烏魯木齊城市防護林建設過程中, 要結合立地自然環境條件, 從實際出發, 適地適樹, 選擇適應性強、適合烏魯木齊生長的造林樹種, 優化布局, 科學造林, 加強后期養護管理, 積極構建科學合理、功能完善的防護林體系, 為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16,17]。

摘要:城市防護林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 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城市氣候等作用。結合烏魯木齊實際情況, 從樹種選擇制約因素、樹種選擇原則、主要造林樹種幾方面, 對城市防護林樹種選擇進行了簡要探討, 以期對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城市防護林建設提供參考。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5篇

當前, 氣候變暖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隨著人們對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嚴峻后果有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以及2009年底在丹麥首都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低碳經濟”成了當下比較流行的新概念, 也成了中國普通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新名詞。同時,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人們對”低碳經濟”的關注度和相應的參與行動也日趨強烈?!暗吞冀洕笔侵竿ㄟ^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手段, 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從而減緩全球的氣候變化, 以實現經濟、社會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暗吞冀洕睂⒊蔀闇p緩全球氣候變化與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主要途徑, 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努力朝著這一目標邁進。而“生態城市”作為對以傳統的工業生產文明為核心的城市化運動發展的反思, 體現了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協調一致, 在本質上適應了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標志著城市的整體發展由傳統的經濟增長發展模式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融合的復合型發展模式轉變[1]。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 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 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仍比較普遍, 消耗的能源資源結構還是以煤、石油等化石原料為主。許多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相對不足, 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依然存在, 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居高不下, 環境資源的承載力十分有限。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許多地區的環境污染呈現復合型、結構型和壓縮型等多種特征。復雜多樣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功能的正常發揮, 甚至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 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建設生態城市尤為重要。

2 烏魯木齊的基本概況

2.1 區域的地理環境

烏魯木齊地處天山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 是溝通新疆的南北疆, 連接中國內地與中亞、歐洲的咽喉。地處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 是歐亞大陸中部重要的城市, 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 是全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是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地區行政區域總面積達1.42萬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占到33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有311.03萬, 其中城市人口就占到98%以上?,F管轄七區一縣, 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 土地資源比較豐富。

2.2 區域的經濟環境

烏魯木齊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緣優勢和區位優勢, 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開天辟地之門戶”的美稱, 是連接天山南北、溝通新疆與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自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貫通以后, 烏魯木齊地區已成為我國擴大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目前, 全市共建成一個一類口岸和五個二類口岸, 這些口岸直接與新疆接壤的八個周邊國家, 特別是中亞五國的重要口岸相對應。同時,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開通了多條國際、國內航線, 加快了和國外、內地各方面的溝通和聯系。烏魯木齊火車站是全疆鐵路的總樞紐, 蘭新鐵路復線和蘭新高鐵的開通, 以及南疆鐵路的建成運營后, 其承擔內地和中亞地區的客貨集散運輸能力大大增強。近年來, 烏魯木齊地區緊緊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 加快推進和構建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 區域一體化和新型工業化“三大戰略”, 內引外聯, 東聯西出, 著力將烏魯木齊地區建成面向中亞各國的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 能源資源合作基地, 出口加工基地和現代化的國際商貿中心、服務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區域聯絡中心, 使烏魯木齊地區的各項經濟發展事業取得長足的進展[2]。

2.3 區域的生態環境發展現狀

烏魯木齊地區生態環境發展現狀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第一, 城市建成區面積日益擴大, 人造綠洲不斷擴大, 自然綠洲逐漸縮小;城市經濟發展加速,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水資源利用量顯著增加, 地下水位下降比較明顯;天然森林等植被破壞加劇, 導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草場由于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而破壞嚴重;野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銳減, 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 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區域環境承載力低下。第二, 大氣環境特征性較強, 冬季很容易形成逆溫層, 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第三, 該地區為典型的大陸干旱性荒漠氣候, 全年干燥少雨, 蒸發量較大。區域脆弱的生態環境是制約烏魯木齊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要實現該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改善地區的生態環境現狀, 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發展模式,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建設綠洲生態城市。

3 發展低碳經濟, 建設生態城市的相關措施

烏魯木齊地區地域遼闊, 資源十分豐富, 礦產資源如煤、食鹽、芒硝、石灰石、鐵、錳、銅、石膏、油頁巖等儲量豐富;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地熱能、光能等也取之不竭;生物資源如雪蓮、貝母、黨參、甘草、阿魏菇等獨具特色;同時該地區的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 濃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形成了烏魯木齊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對推進新疆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戰略部署, 為新疆的大開發和大發展贏得了歷史性的機遇。針對烏魯木齊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等現實情況, 烏魯木齊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走資源、經濟、環境協調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以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 建設生態城市, 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 發展“低碳經濟”, 以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要建設生態城市, 減少碳排放量,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加強對工業布局的結構調整

重點培育區域特色產業, 加快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既有產業, 做大和做強石油、石化、鋼鐵、冶金、煤電、煤化工等優勢特色產業, 加快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設力度。把工業產業的重心從高污染、高能耗的冶煉、汽車、醫藥、化工等行業轉移到清潔能源上來, 加強節能和提高能效的工作。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 使產業布局趨向低碳化、循環化。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研發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

3.2 調整和優化城市的供熱結構和建筑結構

以熱、電聯產為主, 強化大氣環境污染治理, 完善相應的管理手段。啟動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 實施重點治理項目的改造, 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 加大對建筑物的節能改造, 減少燃煤供熱。對綠色建筑建設, 政府應予以引導并推出相應的支持政策, 尤其是地方性的綠色建筑設計、施工和驗收等要予以引導和支持, 要切合本地區實際加以實施和推進。同時, 加大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的使用??稍偕茉吹氖褂帽壤堑吞忌鷳B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 要充分利用好本地區的優勢資源以及相關單位的區位條件, 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為輔助能源系統, 實現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構架。加速發展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體現, 是建設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必然選擇。

3.3 加大對固體廢物的綜合回收利用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 我國工業領域的資源消耗量將進一步加大, 由于資源開采和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與過度依賴資源進口引起的資源供應安全性問題將日益突出, 工業發展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挑戰。因此, 積極探索城市垃圾填埋和回收利用, 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發電、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廢礦渣、電石渣等再利用的相關課題研究。同時, 各級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的優惠鼓勵政策, 提高工業企業的積極性, 鼓勵和引導工業企業加大研發力度, 積極推行清潔能源生產模式, 加大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變廢為寶。

3.4 加大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烏魯木齊地區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 因此, 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的各項規劃建設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兩種措施并舉。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是節約用水的實質所在。因此, 逐步建立起節水型工業、節水型農業和節水型社會是大勢所趨, 嚴格控制用水超標大戶的規劃和建設。加大對再生水 (如中水) 和雨水的利用率是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又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在立足本地區水資源的實際情況之下, 可以適當考慮污水回用的再生水利用方案, 同時制定遠期的水資源使用計劃和使用目標, 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5 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 構建綠色城市交通系統

堅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加大對出租車使用清潔能源的補貼力度, 提高公交車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 穩定出租車和公交車從業人員隊伍。大力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統。通過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 遏制機動車的過快增長, 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粉塵、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 嚴格控制大氣環境質量。

3.6 加大城市生態規劃、生態恢復和綠化建設工作

應在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城市規劃經驗的同時, 立足現代化城市新中心的定位, 采取緊湊的混合用地模式, 規劃建設城市交通綜合體、社區綜合體和市政綜合體, 建立一套適合高密度城市中心地區的低碳生態規劃方案。不斷擴大城市的綠地面積, 結合生態示范區建設和荒山綠化的承包政策, 不斷加快城市周邊的荒山綠化進度, 積極開展各項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工作。統籌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 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 大力改善農牧區的生態環境。調整和優化區域規劃, 劃定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 大力增加森林碳匯。

3.7 引導綠色消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環保節能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逐漸加強, 消費意識也日益趨向綠色化和生態化。但從總體上講, 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綠色意識還遠遠不能達到綠色消費的要求, 綠色消費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因此, 應當加強對消費者思想意識的引導, 向公眾宣傳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清潔生產的先進模式;倡導廣大民眾踐行綠色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的典型模式;轉變陳舊的消費觀念, 改變落后的消費模式, 改善固有的消費行為, 強化環境保護意識, 以減少碳排放量。

4 結語

21世紀是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逐步向生態文明邁進的一個重要階段,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圍的廣泛傳播, 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也開始由抽象的概念走向人們的日常實際行動, 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不斷地提高和增強。因此, 制定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 實施節能低碳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打造和建設綠洲生態城市, 已成為烏魯木齊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個迫在眉睫的發展規劃和重要建設目標??偟膩碚f, 低碳生態城市的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和各行業企業的通力合作和協調, 更需要立足本地區的實際條件, 明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目標?!鞍l展低碳經濟, 建設生態城市”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和現實選擇。

摘要:低碳經濟是發達國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本文通過分析烏魯木齊地區在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制約因素和環境壓力, 得出以下結論:在城市經濟發展和建設進程中, 必須全方位地改造區域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 轉向生態經濟和生態文明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以實現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態城市,烏魯木齊

參考文獻

[1]辛章平等.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J].城市發展研究, 2008 (4) .

[2]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情況介紹, 2009.

[3]新疆招商網, 2011-2-16.

[4]曹明玉.我國綠色消費的現狀及推進途徑[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8 (8) .

[5]王明昊等.綠色消費現狀及對策分析[J].煤炭技術, 2007 (12) .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范文第6篇

一、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系統空間結構構成要素現狀分析

首先, 就旅游中心地空間結構而言, 烏魯木齊由于完善的接待設施和比較齊全的城市功能, 使其成為該城市經濟圈乃至于全疆的最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而其它城鎮的旅游中心地建設滯后, 旅游中心地等級體系不完善, 從而影響城市圈旅游中心地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

其次, 就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區劃而言, 在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中, 旅游吸引物主要集中分布于烏魯木齊和吐魯番, 其他各城市中旅游資源空間集中性最差。在旅游區劃方面, 七個城市劃分為吐魯番旅游區、烏魯木齊及其周邊旅游區和石河子三個旅游區, 旅游資源在類型上, 在線路上是相互補充, 互為一體的。而現狀的旅游區劃分, 沒有打破行政區, 進行資源的整合, 沒有形成競爭力強的特色旅游區。

最后, 在旅游線路方面, 逐漸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民族風情文化、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塔為重點的亞洲民族文化觀覽旅游、以天池風景區和南山特色森林草原生態風光為龍頭的觀光度假旅游和吐魯番民族文化觀光旅游, 然而, 這些旅游產品主要以觀光為主, 產品結構單一, 游客逗留時間短, 旅游消費相對較低, 因此需要對旅游產品結構進行優化, 使得推向市場的旅游產品迎合消費者的需要。

二、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系統空間結構問題分析

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系統空間結構構成要素分析, 可以看出該經濟圈, 外地游客來烏魯木齊旅游時, 其空間行為不單純地表現為對特定節點的偏好, 而是表現為“匯聚”—“放射”兩個階段的時間序列模式。就這一模式而言, 一方面存在著游線路體系發育不完備, 缺乏成熟的環形線路, 游客旅游過程中返回路上花費時間過多游客滿意度下降的問題;另一方面, 在區域旅游方面, 各地區、周邊省市之間各自為政, 不能集約區域的旅游資源和旅游企業而形成和發揮區域整體優勢, 直接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優化旅游空間結構, 對旅游開發進行合理布局, 促進區域旅游資源的全面開發。

三、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系統空間結構優化對策

結合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空系統空間結構存在的問題, 應該突破行政區劃, 通過對旅游目的地系統空間結構構成要素進行優化重組, 突出重點, 體現特色, 實現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系統空間結構網絡模式。

(一) 構建完善的旅游中心地網絡體系

以烏魯木齊市為核心圍繞吐烏大主軸線和石河子、吐魯番、阜康三個增長極構建旅游中心地空間網絡結構。

首先, 以烏魯木齊為核心, 大力發展主軸線, 通過開發形成以吐魯番古文化民俗旅游區為南翼, 以天山天池森林風景區為北翼, 以絲綢之路新北道文化古跡為紐帶, 依托區內優越的基礎設施網路, 將其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旅游發展核心軸。

其次, 以三個增長極為支撐, 完善旅游中心地體系。在以具有很高的集聚性, 輻射力的烏魯木齊—昌吉為極核的基礎上, 以綜合實力較其它城鎮強的吐魯番、石河子為烏昌核心的補充和輔助, 以阜康、米泉、五家渠幾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旅游城市為增長點, 構建大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完善的旅游中心地體系。

(二) 構建六大特色旅游區, 形成合理的旅游區等級體系

根據旅游資源地域分異和突出特色與名牌開發整合原則, 對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 可將烏魯木齊城市經濟圈分為吐魯番文化旅游區、天池自然風光旅游區、烏魯木齊南山生態與滑雪旅游區、昌吉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區、準噶爾盆地荒漠探奇旅游區、石河子紅色文化旅游區六大特色游覽區。

(三) 依托產品, 構建旅游精品和特色旅游線路

本著主題突出的理念, 將性質相同或形式上有內在聯系的旅游點有機串聯在一起, 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蘊, 構建三大旅游精品線路, 即以烏魯木齊—吐魯番—天池—南山牧場—喀什為主的民族風情文化旅游;以烏魯木齊—吐魯番—庫車—喀什為主題的絲路文化古跡觀光旅游和以烏魯木齊 (一號冰川) —阜康 (博格達峰及周邊山峰) 的登山探險和沿木壘、北庭古城、輪臺古城、達坂城古鎮、白水澗古城、康家石門子巖畫與古墓絲綢古道、古城探險為主的科考探險旅游等產品。

同時, 全力打造烏魯木齊—天池—博格達—達坂城—吐魯番—絲綢古道—烏魯木齊黃金旅游線;烏魯木齊—亞心—南山風景區—冰達坂環山旅游線;烏魯木齊—硫磺溝—昌吉風情園—石門子水庫—侏羅山系—康家石門子巖畫—金駝山景區—瑪納斯—呼圖壁—昌吉市—烏魯木齊三條特色旅游環線。

參考文獻

[1]、趙毅玲.烏魯木齊城市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04

上一篇:尾礦庫變形分析報告范文下一篇:古詩經典誦讀主持詞范文

熱門文章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