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

2023-10-09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1篇

一、確立目標, 創新機制, 科學規劃使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到實處

學院要發展, 師資隊伍是根本。針對學院教師在各個學科方向的分布情況, 以及對教師的年齡、學歷、學緣等結構的評估和分析, 結合學院各學科方向的需要, 制定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并把規劃納入院領導班子任期目標中進行實施。同時, 按照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 明確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方案、方法和措施。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更快的培養一批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 制訂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關于教職工報考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做博士后研究、公派或公派自費出國進修和訪問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 促進了教師隊伍迅速成長。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期, 學院的師資隊伍出現“青黃不接”, 大批的老教師面臨退休, 中年斷檔, 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寥寥無幾, 學歷層次不高, 人才緊缺現象, 嚴重制約了學院的發展。學院領導根據現狀, 著眼未來, 從制度和政策上做了相應調整, 采取選派年輕教師到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進修, 分別與中科院 (合肥分院) 、中國科技大學、燕山大學、西安交大等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派出訪問學者分赴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香港的科研院所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并通過政策措施, 建立高效合理的引智, 用人機制, 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寬松的人文氛圍, 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使這一批中青年教師很快成長為學科帶頭人, 學術骨干和優秀教師。目前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 研究隊伍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先后被列入省部級學科帶頭人、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同時還積極匯集隊伍、凝練方向、打造特色, 組建校級中青年科研創新群體。2006年在國家組織的本科教學評估中, 我院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的閃光點, 受到評估專家的好評。

二、集中現有資源, 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 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總體實力

大力引進高層次師資, 使教師隊伍適應學院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和學科發展的需要。2001年以來, 學院根據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 采取不同形式,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一是根據學院各學科發展的需要, 主動到國內重點院校招聘人才, 利用校園網發布招聘信息, 接受一批全國重點院校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補充到教師隊伍。積極向學校爭取人才引進的政策落實, 學院在科研用房、設備使用等方面敞開綠燈。二是學院在建設一支由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以及基本教學科研人員組成的在職教師隊伍的同時, 按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則, 經常聘請國內外高水平專家來院講座和講學, 做兼職教授或講座教授、客座教授。三是積極引進雙跨院士和聘請院士參與我院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專業建設, 以加快學院的學術團隊建設, 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2002年以來, 學院共接受碩士13人, 引進博士12人, 教授2人, 聘請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做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26人, 引進雙跨院士1人, 聘請院士做兼職教授1人, 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經各方面的努力, 學院現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2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流動站1個;3個2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工程碩士受權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中國機械協會重點實驗室;是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

三、拓寬途徑, 大力培養, 加快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

為適應學院老專業改造和新專業建設的需要, 學院在引進人才的同時, 通過多種途徑, 有計劃, 有目的地對青年教師進行針對性培養, 努力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 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 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出國學習交流, 加快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

(一) 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學位, 提高學歷層次

學院積極創造條件, 通過合理安排, 減免工作量, 享受與其它教師同樣的福利待遇, 鼓勵青年教師報考本校和校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1年以來, 先后有30多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這不僅提高了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 也促進了教師學術水平和專業素質的提升。目前學院在冊教職工92人, 有教授20人, 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42人。其中, 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43人。具有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41人, 占專任教師的66.1%。

(二) 積極支持教師出國進修, 提高學術水平

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出國研修和訪問, 根據學科建設需求, 充分利用國家和學校相關政策, 加大公派教師出國力度, 積極支持教師出國出境學習、進修、訪問和交流, 近些年來先后有13位教師出國出境進修學習和做博士后。目前, 學院有在國外或境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有16人, 占教職工總數的17.3%, 另有幾名年輕教師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準備分赴不同國家學習。

(三) 著力抓好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

精心安排新進教師的輔助教學、輔助科研、輔助實驗和輔助管理工作, 配備好新進教師的導師, 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認真組織由院工會、教務辦每年舉行的35歲以下青年教師講課基本功競賽。通過在大學生班級中配備班主任、班導師和組織員, 加強青年教師思想素質和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教育。通過以上措施, 加快青年教師的成熟和成長。學院目前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79%。教師專業分布、職稱、年齡結構日趨合理, 已形成了20多個穩定的學科方向, 一批中青年教師以成為學科發展的中堅力量。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2篇

【內容摘要】教師素質的提高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只有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改革才能得以順利實施。我們倡導的校本教研工作立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探索培訓、教研、科研三位一體的研究機制,活化校本研訓形式,詮釋了“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的實踐策略,扎實促進教學實踐素質的提升。

【關鍵字】校本研訓 有效性 交流平臺 科研多樣化 教育敘事 反思以往的校本培訓和教研活動,往往存在形式主義、內容窄化、經驗主義、研教分離等不良傾向,成為了校本培訓發展的“攔路虎”。如何有效開展校本研訓?這是我們師訓負責人經常思考的問題。于是,我們立足小學語文教研組的實際,進行為期一年來的研究。我們時刻注重對研訓實效的追求,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課堂,把更多的心志聚焦在課堂教學,把更多的關愛聚焦到教師教學實踐素養的豐富與提升。

一、沙龍研討,明晰活動主題

研究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學研究是以教學問題為起點的。校本研訓也亦然。

我們定期召開教研沙龍,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在每學期開學初的語文校本教研沙龍上,我們針對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目前我校學生語文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以沙龍的形式,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在“品一品,嘗一嘗,聊一聊”中探討課改中的“疑點”“難點”“熱點”“焦點”,圍繞這些“熱點”話題,讓教師們把實施新課改的體會說出來,把觀點亮出來,把問題和困難抖出來。如“課堂上如何進行教學細節的預設?怎樣對教材進行感性處理進行語文實踐研究?表面自主、合作低效”等等。

在找準問題后,我們要求教師尋找形成問題的原因:這么多的問題,何以產生呢?我們進而去思考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認為是因為我們的教學中存在著過度開放、預設不足、理性處理、誤解實踐等弊端,應該在通過有效的教研把這些問題給以糾正和解決。如何有效解決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呢?有什么對策呢?大家集思廣益,提出了在課堂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克服語文課中學生合作學習的低效性等策略。這么多的策略,如何概括、升華、提煉、形成一個有價值的教研主題呢?經大家共同研究,我們提出“優化課堂語文實踐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研訓主題,準備從“活化、優化、文化”的角度實現學生在課堂上語文實踐的有效性,從而解決學生合作學習的低效、語文實踐的加強等問題。

通過這種頭腦風暴式的問題大討論,努力讓教師“把自己融進教學里去”,此時教師已經不是問題的旁觀者、局外人,而是問題的參與者、當事人。擴大、豐富教師的信息量和各種認識,從而反思、提升自己的經驗,借鑒、吸收他人的經驗,提高業務水平。

同時校本研訓的問題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是在自己教學中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最后提煉出的問題,又把教師個體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轉化為教師全體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樣的過程使教師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做”,使教師增強了探索的意識和教育責任感,形成了“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校本教研定位,實現了“從隨意走向問題”的校本教研指向,使教師的教學實踐走向明晰。

二、加強理論指導,實行研訓科研化。

新課程改革需要學習,需要對教育觀念的儲存與感悟,需要對教育思想的內化與深入。但現實中理論學習的形式往往是灌輸式的、填鴨子似的、外化的。因此教師對課改理論的學習常常是抽象的,缺乏教師個人的生命體驗;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常常游離于個體經驗和人格修養之外;對教育思想的學習更缺乏與教學實際結合產生的真正實踐力。為了克服這個弊端,我們嘗試用“視頻案例”的形式,使理論學習走向教師的思考,走向集體的對話,走向師生課堂,從而引領教學實踐走向科學。

如我們集中教師觀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視頻案例,重點學習教師課堂教學實踐點和教師即時評價語言的細節處理,大家邊看邊學習。在深入的討論后,教研組長適時補充搜索的操作策略資料的學習,從理論的角度進行提升。然后再一次觀看視頻案例,這樣針對性更強,我們注意到了更多有價值的細節。觀看兩次視頻后,我們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想法:我們認為的好課并不是在課堂上“自由發揮”,并不主要依靠課堂機智,而是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從學生的學習細節入手準備的,優秀教師重在以生為本的課堂預設。只要上出了這樣的課,學生的語言素養就會有好的發展。

同時,我們堅持“以龍頭課題引領學校整體發展”的學校發展理念,營造濃厚的學校教育科研氛圍,制訂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課題管理和獎勵辦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主動參與教育、教學科研的積極性。教務處與教科室緊密合作,統籌安排,緊密結合課題,開展課題研究式研訓。特別是我們的《小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課題在市立項后。在課題研究的第一階段,教導處首先進行語文活動課(這是我們課題研究決定的重要課程)隨堂聽課活動,總結經驗,推廣交流,收集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的第一手資料。然后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有計劃和目的地開展“學生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的課堂教學研究,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三、改革教研活動模式,實行教研多樣化。

有了明確的問題和策略,根據不同的教材特點與活動主題,我們采取豐富的教研形式,上學期我們選擇了同課異構、同課多輪、同主題多課、同課合作等形式展開校本教研。

同課異構:同一篇課文,基于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對文本側重點的不同把握,對各班學生的不同學情,以及不同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同一級段的幾位教師同時構思同一篇課文,如上學期我們1——2年級的語文老師,圍繞低段“古詩教學的課堂實踐點”這一研究主題用,用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設計了《一去二三里》(一上教材),然后進行同一主題同一課文的說課,要求說課者既能圍繞探討的主題,又能體現自己的特色。最后綜合教學優勢,選取典型設計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這樣達到教師之間思維碰撞、教學展示、提升業務水平的目的。

同課多輪:在說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老師們圍繞主題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這是為避免校本教研成為個別骨干教師或年輕教師的“專利”,更好促進交流互助而推行的,我們嘗試讓年級組內每一位教師都上同一篇課文,依次先后執教。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融合集體的力量進行再構思,緊緊圍繞著預設――生成――實踐――反思――研討――再實踐的螺旋式教學,以團體的方式改變教師轉為封閉的學習與教學形式,真正形成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圍,不斷提升教學智慧。如我校的五年級三位語文老師,她們是學校老、中、青年教師的代表。在為期一個月的研訓活動中,她們都將《小珊迪》(第二課時)進行了深入地課堂實踐研究,收到了良好的研討效果。

同主題多課:即根據一個研究主題,然后每位教師根據這一主題自主選擇不同的課文進行相關的學習與研究,再進行課堂教學展示,這樣的方式最能體現教師們各自的個性特色和研究信息,各取所長。在近幾個學期,我們還將校本教研的主題不斷進行深化,如我們圍繞“教學細節的處理”這一主題的研討,分別在三個年級段的不同課型進行嘗試,提升了老師們的細節處理能力。同時還在本學期將這一主題進行不斷深化。

同課合作:我們經常要求教師在共同研究的基礎上,每人上一教時,在同一個班中合作上完一篇課文。這樣,教師對目標的把握、對文本的解讀及教學的監控能力,就有了更高的研究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四、注重專業引領,實行專家引領制。

校本研訓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內的力量。恰恰相反,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是校本研訓不可或缺的因素。沒有專業引領的研究活動,很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事倍功半,甚至迷失方向。從這個角度說,專家的參與是校本教研持續性發展的關鍵。除了教師個人的學習鉆研、培訓外,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實施:

校內: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采用新老掛鉤師徒結對的方式,充分發揮校內老教師、優秀教師、教壇新秀的作用,上匯報課、展示課、示范課,成立校語文學科指導組,實行“隨堂聽課制”。

校外: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一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聽報告,尤其是青年教師;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示鍛煉的舞臺,讓他們在一些研討會上展露風采等。請進來,學校曾專門邀請市、區教研室的語文教研員和教壇新秀骨干教師來校進行指導,深入課堂聽課,進行面對面地個別交流,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五、撰寫教學敘事,以反思促提升

教學敘事的研究方式和價值,對于教師成為反思型的實踐家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因為教師是教學實踐工作者,教師的教學生活,就是在學生中間親歷教學的人和事的具體情境。教師擁有最豐富的敘事材料,也正是這些敘事材料,幫助教師發展了專業能力,提升了教學水平,并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信仰和教學風格,充分展現了個體教學生命的靚麗和芬芳。我們提倡語文教師以教學敘事的形式加強對教學現實情境的反思,從中去領悟教學的應對策略和運作技巧。并且教科室還編輯了《教師課改反思集》,收集了老師們的優秀教學敘事。

實踐證明,教學敘事最能幫助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的情境和經驗作多角度、多層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從而切實改善自己的教學生活。這樣的教學研究對教師來說也是最深入、最有效、最能深度喚醒教師的情感意識的。因為這樣的研究方式使教育理論避免了面對教學實踐的空泛和無奈,使教師更加敏感地面對每天發生在課堂上的行為,使教師的教學技藝、實踐智慧走向成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果每位老師都會用篤學實踐來投入校本研訓中,立足課堂,實踐課堂教學改革,求得專業發展,最終會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作者簡介:于永林 男 35歲 肥城市王莊鎮南尚小學教師 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對語文教學深入研究,頗有心得。

參考文獻: 《校本教研與教師發展》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3篇

1、狠抓源頭,改革師范教育。目前,幼兒教師職前培養主要由中師來完成,學生在幼兒師范學校、普師和其它幼師班接受三至四年的專業培養,充實到幼教師資隊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和學歷層次相應提高,迫切需要高師參與師資培訓,要充分發揮其學術專長和人力資源優勢,從專業設置、辦學宗旨、課程與教學改革等多方面入手,思想道德教育與專業素質培養并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保證新的師資具有較高的素質。

2、強化繼續教育,幫助教師自我成長。 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不多,獲取的教育信息也不全面,要想提高廣大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除了走出去、請進來、師徒帶教等方式外,只能立足本地,通過繼續教育和“園本培訓”,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我園近幾年來先后有十幾人參加了高等教育進修,取得了大學??坪捅究飘厴I文憑,教師學歷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業務素質的提高。加強“園本培訓”,以教研組為陣地,結合幼兒園“六個一”工程,開展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活動,適時地向教師灌輸“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終身學習”、“師幼互動”、“關注孩子的尋常時刻”等新的教育觀念。通過集體學習,小組交流、個人自學、課題帶動、撰寫總結和經驗文章、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深化課程改革,拓寬教師知識,提升教師能力。在以往的師資培訓課程中,相對重知識、輕能力,重專業技能、忽視事業心和全面素質,重一般的教育技巧,忽視對幼兒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重理論的學習、輕實踐與實際教育能力的形成,因而很難達到社會對幼兒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筆者認為,幼教師資素質的提高必須結合課程改革進行,這樣有利于構建教師所必備的文化底蘊、有利于優化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有利于幼兒教師教育素質的提高。

4、開展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未來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引入教學,為教育服務,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幼兒園也要開展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具備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的知識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以促進其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形成適合未來教育的知識能力新網絡。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4篇

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 這對在新形勢下如何搞好黨校工作, 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校教師和干部隊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適應21世紀黨校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 現就黨校教師隊伍建設, 想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愿與各界同仁商榷。

1 加強學習是提高黨校教師隊伍素質的前提和基礎

學習是個前提和基礎性的東西, 無論干什么工作必須把學習擺在首要的位置。江澤民同志多次要求全黨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加強學習, 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性。目前, 黨校教師隊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和教學的需要, 學科結構不合理, 整體素質差, 年齡梯差大, 教學數量不足, 尤其缺乏高學歷的專職教師和優秀骨干教師, 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黨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新形勢、新情況下, 擁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黨校教師隊伍是各級黨校發展的關鍵。因此, 作為一名黨校教師, 必須加強學習, 提高認識, 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 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加強學習有兩種途徑:一是自學。利用工作之余, 靜下心, 坐下來, 鉆進去。一方面要深入學習、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要努力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科學技術知識、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法制和法律知識, 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二是進修。由于形勢的迅速發展, 教師知識的更新已是當務之急。根據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派教師進修學習十分必要。黨校每年要有計劃地選送年青骨干教師到上級黨?;蚱渌叩仍盒_M修學習, 安排教師參加全國性、全省性的學術活動, 短期學習班、討論會;拓寬視野, 提高理論水平和授課水平。

2 提高素質是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條件和關鍵

黨校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教學, 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如何, 直接反映出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目前, 全國黨校系統已經擁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都比較好的教師隊伍, 他們為黨的干部培訓輪訓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 這支隊伍從數量和質量上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世紀發展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關于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從造就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的高度, 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 作風正的高素質黨校教師隊伍”的新要求, 在全面提高黨校教師的綜合素質, 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 我們認為應抓好如下制度措施:一是把好黨校教師的“入口”關制度。凡大專院校畢業生安排或擇業以及調入黨校的教師, 按照規定, 到省、市委黨校必須具備研究生以上學歷, 進入縣、區黨校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 專業對口, 還必須經過考試、試講、擇優選聘、再經過試用, 勝任者方可進入黨校任教。二是堅持掛職鍛煉制度。組織部門要對現有教師有計劃地按排到基層、到同級機關部門、到相關業務部門掛職鍛煉, 從多種途徑和方式, 提高黨?,F有教師的整體素質。三是堅持調查研究制度。根據實際需要, 組織教師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社會、面向部門、面向學員, 進行社會調研、校內調研、綜合調研、主題調研、流動和定點調研。多方面培養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不斷拓展調查研究的新思路。四是堅持考察學習制度。黨校要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教師進行考察學習, 考察主要是考察實際, 拓寬視野, 驗證理論, 提高理論認識, 考察包括到境外國外考察, 到基層或部門考察。五是堅持學術交流制度。主要是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學術研討會, 以及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的學術交流。六是堅持教學經驗交流制度。組織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教學示范活動, 對已經達到相應學歷要求的教師進行繼續教育, 對新進入黨校的教師, 請優秀教師交流典型事跡和經驗, 并請有經驗的教師上示范課, 在較高的起點上為青年教師“領路”, 讓青年教師掌握黨校教學規律和教學技能, 以具備教學能力。同時開展苦練基本功和適應新形勢, 新世紀再學習的崗位練兵競賽活動, 以適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使黨校教師營建新的知識結構, 成為“一專多能”復合型教師。七是嚴格教學評比獎懲制度, 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措施。

3 實行選聘制是推動黨校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的強大動力

目前, 黨校系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兵多將少”的現象, 同時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狀, 這就極大地妨礙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潛力挖掘不出來, 工作熱情不高, 人浮于事, 長此下去, 不僅無法勝任新形勢下培訓黨員干部的需要, 而且也嚴重地影響了整個黨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人事部明確規定, 事業單位將在全國實行選聘制, 這是符合鄧小平人事人才理論和現代科學人事制度管理的, 同時也給黨校加強自身建設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其一, 在選聘中要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這樣能夠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思進取, 謀發展, 促使其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工作中建功立業, 爭創佳績, 在社會實踐中充分展示自我價值。其二, 選聘制通過強化責任制, 根據職能、工作量和責任大小等情況, 進行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任務, 實行賞罰分明的科學管理, 促使廣大教師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形成你追我趕、爭當先進、奮發向上的風氣, 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體現了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統一。其三, 實行選聘制還可以使廣大教師樹立競爭意識、自強自勵意識、效能意識和創新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講, 市場經濟就是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通過競爭, 才能達到優勝劣汰、促進發展的目的。在黨校系統, 大到工作崗位, 職稱職務, 各科室負責人, 小到班主任、工作人員分工、一門課等等, 都可以實行公開選聘, 競爭上崗, 擇優的原則, 做到人盡其才, 真正把那些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人才選到教師隊伍中去, 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迫使他們自加壓力, 負重奮進, 開拓進取, 從而達到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目的。

4 勇于實踐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主義認為,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才能有親知、出真知、求深知。提高教師素質也是一樣, 黨校的教學對象是黨員干部, 而黨校教師特別是年輕的教師, 社會閱歷相對較淺, 如不及時參加社會實踐, 僅憑所掌握的有限的書本知識進行教學, 就容易照本宣科, 很難做到生動、有說服力。通過具體深入的社會實踐, 可豐富教師的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 增長自己的知識才干。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黨校領導要挑選一批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有挖掘潛力的中青年教師, 給他們壓擔子, 定任務, 要敢于或善于把年輕教師放在教學第一線, 讓他們在干中學, 在學中干, 在教學實踐中使他們逐步成熟起來。黨校不僅要重視尖子人才的帶動效應, 而且要充分發揮人才的聚集效應, 全方位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各方面嚴格要求, 促使他們努力學習, 積極進取,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只要苗子好, 肯鉆研, 有上進心, 鍛煉一兩年, 他們就能很快的適應教學工作。工作就是實踐, 工作做得越多, 越認真, 實踐經驗越豐富, 得到的真知也就越多, 進步也就越快。只要廣大教師下決心, 有韌勁, 勇于實踐, 加強鍛煉, 黨校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摘要:提高素質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條件和關鍵。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5篇

一、目標導控

教師培訓的總體目標是推進教師可持續的專業發展, 逐漸形成高素質的教師。培訓可以通過“實踐—反思—研訓—師導—集中—自修—創新—發展”的環節, 使教師培訓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師每年培訓應不少于180學時, 即集中培訓60學時, 包括理論和技能培訓;學術活動與課題研究20學時;實踐教學反思和名師指導20學時;自學理論和崗位自練80學時;撰寫專題論文5—8篇。在培訓中, 側重于能力的培訓, 從能力的具備過渡到更高的理論修養, 力求創新, 形成各自的特色。

教師培訓由市教委和培訓學校及任職學校組成導控體制, 全面有效地實施培訓。市教委實施對培訓的協調與監控, 對培訓的時間、培訓的質量、培訓的效益進行檢測和考評。培訓學校具體實施對教師的理論和能力培訓, 科研課題的指導, 培訓的規劃和時間安排, 培訓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制定具體培訓管理辦法, 并對培訓質量負責。任職學校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解決培訓中的具體困難, 同時, 監督和考評教師的實踐教學、指導、反思和能力發展狀況, 以校本培訓的有效形式, 全面開展教師的培訓, 完成全方位的培訓任務。

二、保障支持

教師培訓的順利和有效實施, 必須要有真實可靠的保障機制, 不然, 培訓就會流于形式, 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培訓的保障機制應通過培訓制度的建立來實施, 培訓制度的建立應由市教委會同培訓學校和參訓學校, 根據社會發展、教育要求、教師現狀, 制定一套較為全面的、有效的、相對穩定的培訓制度, 在這一制度的統率下, 各學校應有相應的配套制度。要保證有效和盡快地建立培訓的保障機制, 重要的是盡快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明確校長的職責, 納入個人業績考核;二是有名符其實的、固定的培訓基地、有必備的培訓設施;三是有一批骨干教師, 在年齡和學科上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四是有一定數量的經費保障。教師培訓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機制, 這一機制可由市教委、培訓學校、參訓學校以及社區、家庭等構成。市教委協調有關部門, 成立以“園丁工程”客觀指導下的教師培訓工程領導小組, 負責和組織全市的教師培訓工作;培訓學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并與各區縣教育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解決和協調教師培訓中的學教矛盾、家庭矛盾、人際關系等問題。參訓學校根據培訓計劃, 在時間、經費等問題上給予大力支持, 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教師培訓支持系統, 確保新時期的教師培訓順利實施。

三、管理評估

教師培訓管理可由市教委、培訓學校和參訓學校組成三級管理體系。市教委宏觀調配和監督;培訓學校制定培訓執行計劃;教師培訓的具體管理由所在學校實施。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和需要, 各級管理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轉移和改革管理的方向和內容。根據我市教師現有情況, 教師培訓的評估機制可由以下幾方面構成:一是教師專業素質綜合評估。通過培訓和實際教學, 對教師的師德修養, 教學設計, 計算機信息技術及實際操作能力, 必要的理論知識, 科研水平等方面進行考核, 考核方式不拘于形式, 就培訓實際情況及教師個人特點進行實效性的考評, 力求公正嚴明。評估指標由市教委制定, 并會同學校對教師進行考評。二是教師自我評價。教師接受培訓后, 通過一定實踐教學, 對自己培訓后的收獲和缺失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 同時對培訓學校的培訓質量進行評價。三是社會性開放評估。即公開教師受訓后的狀況、業績和已達到的某種目標, 廣泛征求業務相關部門、學校教職工、社區、家庭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對教師本人進行必要的公開, 這樣有利于工作的改進和完善, 也體現了人性化的管理。

評估結束后, 對先進學校和先進個人, 應及時給予獎勵表彰, 并逐漸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激勵機制。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范文第6篇

21世紀, 世界新的技術革命挑戰, 既是對國民素質的挑戰, 更是對教育的挑戰。歷史上任何一次社會飛躍, 都是以倡導提高人的素質為先導的, 15世紀前后歐洲的文藝復興以及19世紀日本的明治維新莫不如此?,F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化, 一些素質越來越被強調與重視, 如更具個性化、更加成熟化、更富創造性、更有適應性, 換言之, 努力使人在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育為人的全面發展負起更大的責任, 教師的作用也就越來越突出?!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中強調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從目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狀況看, 教師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 教育教學能力等, 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 要順利完成中學生的素質教育, 教師素質的提高是現代教育實踐中面臨的亟需重視的問題。

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向“應試教育”方向努力, 而忽視對學生的其它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而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 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勞動, 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全方位的, 他們應該是德才兼備, 多才多藝, 能承擔起教書育人雙重職責的優秀人才。根據近年專家們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表明, 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 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的, 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這種心理品質總和的多少, 又必須依賴于教師的職業理想、知識水平、教育觀念、監控能力和教學行為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沒有理想不能持之以恒, 沒有水平不能授之以言, 沒有觀念不能形成主流, 沒有監控能力不能獨當一面, 沒有教學行為不能科學施教。教師的理想、知識、觀念和能力是其教學行為的基礎, 教學行為是集大成者, 學生也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來掌握知識, 獲取發展自身的能力, 從而培養自己健康個性品質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上述五種教師素質結構成分并不是簡單的并列, 它們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 共同構成教師素質系統的復雜結構, 而且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有機的動態結構。如何使中學教師素質形成有機的動態結構, 這是我們建設教師隊伍實踐中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首先是政治思想素質的培養。具體而言, 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集中表現為教師的職業道德?!督逃ā?、《教師法》明確要求, 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為人師表, 關心愛護學生, 尊重學生人格, 促進學生品德、智力、體質全面發展, 其核心是熱愛每一個學生, 對學生全面負責。這一點, 在以市場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 近20年來, 學校以實利主義為軸心原則的辦學傾向已經形成趨勢, 尤其是21世紀以來, 一切與經濟利益掛鉤的教學活動對教師的心理形成強大壓力和挑戰, 因此, 提倡奉獻精神仍然是思想素質培養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言與行的有機統一下堅守真正的職業道德。然而, 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 中學黨團組織是否充分發揮了作用, 至少在思想認識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還需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其次不間斷地提高教師科學文化水平。知識經濟時代, 講的就是運用知識創造財富, 而且科技創新頻率越來越高, 人們需要不斷地加快知識更新的步伐才能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教師也不例外?,F在中學教師絕大多數都有了高等教育的學歷文憑, 有的甚至是碩士或者博士。盡管如此, 就目前整個社會學風而言, 具有深厚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的師范類畢業生不是多數, 更談不上具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即使是在中學講臺上歷練多年的教師, 由于忙于完成應試教學的艱巨任務, 無暇顧及知識更新,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知識范圍反而越來越狹窄, 因為, 死扣教材不放的教學, 是應試教學的傳統痼疾, 這, 源于統一命題的全國高考, 它成了威懾教師的一根魔杖, 也是中學聲譽好壞的魔尺, 學校、教師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 必須徹底打破應試教學的傳統觀念, 解放教師的思維空間, 徹底破除應試教學的傳統模式, 開闊教師的智慧空間, 徹底革新中學傳統機制, 創造出能使教師充分施展才華的良好格局。唯獨如此, 教師才能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領域。比如, 他們將有時間在自學、進修中不斷充實自己, 有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吸收和揚棄的余地, 有在體驗和鍛煉的實踐中不斷創新的可能。

教師心理素質的訓練也是關鍵。教師心理素質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始末, 在教學活動中, 教師的心理活動過程品質和個性特征非常鮮明, 因此, 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 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成長。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在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性格開朗、胸懷寬廣、善于自律、善于交往, 面對挫折則情緒穩定、意志頑強、樂于合作、適應性強、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技甚至多技之長等方面。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研究了73位教師與1000名學生的相互關系后得出結論: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很容易擾動其學生的情緒, 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 也會使其學生的情緒趨于穩定??梢? 教師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 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都必須建立在教師個性品質的基礎之上, 譬如, 教師人格形象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會使學生終身難忘。然而, 在實際生活中, 教師心理素質良莠不齊。生活本身的復雜性, 對教師心境的影響也是多變的, 諸如學生成績的差異、學校環境的好壞、生活工作的壓力, 都是對教師心理狀態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 尤其是其負面影響更加明顯, 譬如, 十年前, 少數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紛紛下海, 其崗位多數是由外省教師頂替下來。因此, 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教學崗位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 特別是在心境不佳的情況下, 要有超強的控制和調節自己不穩定情緒的能力, 否則, 在少數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 學生將成為發泄其個人不良情緒的載體。

注重教育科學的研究和探索極其重要。一支中學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其教學必須是建立在科研基礎之上的。一所中學有無科研氛圍, 具體表現為是否經常給學生開展專題學術講座, 是否每個教師每年都有學術論文在正規報刊上發表, 是否每年都有學生的科研活動成就展。這些指標任務的完成, 關鍵在于學校是否重視對教師的培養。因此, 為了造就良好的科研氛圍, 學校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營造這種環境, 例如, 建立本校教師傳幫帶機制, 校際之間的經驗交流, 送教師到高校教師培訓基地進修等, 尤其是高校進修, 這是一條重要渠道。高校是新科技展示的前沿, 教師通過前沿進修, 不只是為了獲取新的知識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校老師的指導下, 獲得正確的科研課題和方向, 只有這樣才能使進修者以嶄新的精神氣質回到學校成為教學科研的帶頭人。央視有個百家講壇, 就有我們中學教師開壇授課而聞名于世, 這一典型事例說明, 一所中學有無教學科研雙肩挑的優秀人才, 給予我們的思考是極其深刻的。

鄧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鍵在教師。”一是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素質教育, 二者相輔相成, 沒有合格的教師隊伍, 素質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學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育工作, 與之相隨的是, 中學教師隊伍建設也是一項必須長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上一篇:概括明清小說的特點范文下一篇:關心關愛式談話記錄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