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

2023-09-24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1篇

一、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首先, 只注重校園文化的外在形式, 忽視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只重視物質文化建設, 忽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 不顧學校實際情況, 盲目追求高檔, 過分講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 不能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新、執行規范與張揚個性、剛性管理與人文關懷之間的辯證關系。

其次, 忽視普通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重視校長和骨干教師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又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采取有力措施動員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自主參加校園文化建設, 讓廣大師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鍛煉, 實現師生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再次, 盲目模仿, 校園文化特色不鮮明。校園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 也要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這正是校園文化具有無限生命力, 對學校成員具有巨大影響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 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 各校一定要根據學校實際, 結合自身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 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校園文化。

二、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先進的校園文化建設應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那么, 如何實現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 打造學校文化品牌呢。

1. 重點突破, 帶動整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涵蓋很廣泛。農村中小學在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有良好基礎的前提下, 可以從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

(1) 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規范了師生的行為, 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 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 并使其真正起到規范師生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 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干, 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2) 從精神文化層面來講, 要建立學校的文化傳統, 經常性開展主題教育以及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展示師生在繪畫、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長, 幫助學生形成廣闊的思維方法, 滿足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定期表彰獎勵先進, 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鼓勵學生立志成才。豐富學校的課余生活, 發揮宣傳欄作用, 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室環境, 使班級環境成為學生獲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現才能的土地, 成為激勵學生勤奮好學、追求上進的無聲力量。開展小制作活動,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

2. 個性塑造, 彰顯特色文化。

有專家說:“有個性的東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 一定要因校制宜, 不要盲目攀比, 力求突出特色。學校特色是一種先進的、獨特的、富有時代特征和相對穩定的學校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注意以下三點:一要正確處理好校園文化建設與特色學校建設的關系, 形成各自獨特的學校文化氣質, 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二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個性塑造一定要認真分析學校的實際情況, 切不可照搬, 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設計應凸顯學校辦學理念, 凝練學校的文化精神, 形成新亮點。

3. 師生參與, 打造和諧文化。

校長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引領者、培植者, 應加強學習, 努力充實文化資本, 提升文化修養, 形成文化自覺。師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 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激發師生的創造潛能, 讓師生在參與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從而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 形成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 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2篇

加強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是繁榮農村公共文化的前提。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 是當前制約農村公共文化發展繁榮的主要障礙, 不解決這個問題, 繁榮農村公共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一、農村基層文化設施的現狀

目前, 部分地區農村基層文化設施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就山東省魚臺縣來說, 該縣找新世紀初為確定文化發展規劃所作調研報告可知, 文化系統共有5個直屬企事業單位, 文化局機關設在縣原政府二樓, 共有10間辦公用房;縣文化館、圖書館、文物所同在縣湖凌二路一座樓上辦公, 總辦公室面積1800平方米;文化市場稽查大隊在縣湖凌二路原文化局辦公地點, 辦公面積300平方米;該縣共有10處鄉鎮, 各鄉鎮文化站舍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情況參差不齊:谷亭鎮綜合文化站建筑面積290平方米, 基礎設施較好, 常年對開放, 37個行政村大部分建有綜合文化大院, 建筑面積大都在90-180平方米之間;魚城鎮下轄40個行政村, 鎮文化站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 由鎮政府投資60萬元興建, 村村都有文化大院, 院舍較好的有20個, 其中配有圖書和體育器材的僅有8個村;羅屯鄉轄32個行政村, 鄉綜合文化站建筑面積320平方米, 2008年由鄉政府在原辦公場所改建而成, 現各室舍功能、設施有待完善;配有圖書和器材的僅4個村;張黃鎮轄54個行政村, 鎮文化大院屬文教合一的文化大院, 較好的村級文化大院有20個, 配有圖書和器材的僅有4個村;唐馬鄉轄28個行政村, 村村都有多功能文化大院、院舍較好的10個, 配有圖書的僅有下莊、西城;老砦鄉轄28個行政村, 共建有文化大院21個, 其中設施較為完整的僅10個;王廟鎮轄62個行政村, 院舍較好的文化大院有30個, 配有圖書和器材的有前吳、西村、舊城里、大李、和東堤6個行政村;清河鎮轄41個行政村、大部分都建有多功能文化大院, 院舍較好的有劉樓、石集、清河、大薛、4個行政村, 其中大薛村配有圖書1500余冊……

綜合以上調查情況, 該縣現有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 村級文化大院 (多功能) 392個行政村中院舍較好的僅141個。不可否認, 當前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存在分布不均、項目不齊、供求失衡等問題。

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首先,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修訂編制具體發展規劃和長遠發展規劃, 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機制, 采取以獎代投和政策激勵等不同方式, 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 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其次, 繼續加大政府對農村基層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鶎庸嫘晕幕聵I是一項綜合性工程, 需要雄厚、巨大的財力作支撐。由于經濟條件、消費觀念不斷變化, 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標準逐步提高, 要健全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 加大政府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 可以帶動社會各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積極性;同時, 切實加強文化設施的管理, 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加強對各項文化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 完善綜合服務功能, 不斷提高文化設施的利用率。

第三, 要引入市場機制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有限的國有文化資產與無限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相比, 永遠是不夠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若僅靠政府, 無疑是杯水車薪, 尤其對縣級和鄉鎮財政來說壓力更大。各級財政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和調節作用, 利用有限的專項資金、補助經費, 提供優惠稅收政策, 鼓勵、支持企業及個人參與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實現政府與企業合作共贏, 廣大農民切實得到實惠。

第四, 采取過硬措施, 加大對鄉鎮黨委政府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考核力度。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之一, 基層群眾呼喚著文化, 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把對文化建設的政績考核與鄉鎮黨委、政府領導的升遷、異動掛鉤, 對鄉鎮年度文化工作實行目標管理, 跟蹤督查, 使之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 建設農村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要遵循“二因”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各地經濟能力進行科學規劃, 摒棄隨意性和盲目性, 也不能加重農民和企業的負擔。二是“因勢利導”原則。利用公共文化設施, 引導農民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傳播科技知識, 培養農民團結進取精神, 使公共文化設施成為農民群眾汲取科學知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 加強隊伍建設, 提高經濟待遇, 保證適量培訓經費投入, 提高人員素質;要創意、策劃、咨詢機構和文化藝術專家應重視鄉村文化的建設, 走進田野, 走進村寨, 提供智力支持, 幫助和扶持鄉村文化產業的項目定位、產業布局、經營管理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站在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 積極推進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摘要:加強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是繁榮農村公共文化的前提。當前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存在分布不均、項目不齊、供求失衡等問題, 必須采取措施解決。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3篇

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 文化消費已經成為該市農民消費的新熱點。農民在食品、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保健和其它生活費等方面的消費增長緩慢的同時, 交通通訊、文化娛樂、居住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呈加速上升趨勢, 出現了文化消費熱。

1.1 精神文化消費在農村已經形成了普遍需求。

調查報告顯示, 農民們希望建設中的新農村不僅干凈整潔, 更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方面的素質。調查結果還顯示, 農村群眾對加強自身知識技能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 愿意為此投入資金和精力, 其中“農業實用技術”、“法律知識”和“職業技能”等培訓內容最受歡迎, 這與政府大力倡導的“有知識、有技能、懂法守法的新型農民”要求方向是一致的。

1.2 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民文化消費水平有較大影響。

從需求對象看, 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農民文化需求旺盛, 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農民的文化需求相對較弱。在經濟實力較強、文化基礎設施較全的鄉鎮, 當地農民歡迎層次較高的文化活動, 比如長興縣的不少鄉鎮, 都希望縣級以上文化、科技部門的專業人員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 (如書法、美術、科技等) , 以此培育、提高農民群眾的先進文化意識, 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 推動當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1.3 看電視仍然是農民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 但需求已呈現需求多樣化。

調查顯示, 看電視仍然是農民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方式, 高居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之首。這可能是因為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農村“村村通”工程取得成效, 電視以其方便收看、節目豐富、花費相對較低而成為絕大多數農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 看電視成為農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但從調查中我們發現, 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讀讀書、拉根小板凳去廣場看看下鄉的電影和戲劇等這些傳統的農村文化生活, 如今早已不能讓農民感到滿足了。農民需要新型的文化娛樂活動, 比如上網, 經常性地看到電影和文藝演出。

1.4 實用性科技文化知識學習成為農民文化消費的新潮流。

從需求內容看, 最受農民歡迎的是農業科技類文化, 少有人“光顧”中外文學名著。但調查中也發現, 一部分農民很重視文化生活。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求知欲強的農民。這部分農民喜歡讀書、看報、聽廣播, 目的是從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 了解各種信息。他們舍得花錢買書、訂報, 舍得花時間讀書、看報。

1.5 送文化娛樂下鄉活動廣受農村群眾歡迎。

從需求供給渠道看, 農民除了喜歡本地文化活動, 還對形式活潑的“文化娛樂下鄉活動”非常感興趣, 參與程度很高。大多數農民認為政府組織的農村文化的“千場基層文化活動”和“萬場電影下鄉展映活動”很有成效, 群眾參與面很廣, 參加人數也特別多可見, 送戲下鄉這種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方式還是很受農民歡迎的, 在農民文化生活還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之前, 這種方式還要進行相當一段時間。

1.6 賭博迷信等活動成為農村群眾痛恨的現象。

在調查中發現, 超過一半的農村群眾對社會風氣不滿意, 而對于需要整治的方向, 大家都一致把矛頭對準了鄉間流行的“賭博”之風。另有一部分農民, 特別是中、老年婦女則熱衷于燒香拜佛。另外, 鄉村與小鎮里都有算命的、占卦的, 甚至還有巫婆、巫醫, 為生者算吉兇禍福, 為死者占陰府起居, 為病者“驅邪”開方。

1.7 農民主動參與自辦文化的熱情越來越高。

從需求趨勢看, 農民興辦文化、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很高, 被動的文化消費越來越少?,F在農村活躍的腰鼓隊、樂隊, 農民不但歡迎, 而且還熱情地參與。有些地方的農村農民文化生活比較活躍。他們主要是利用傳統民間節日活動如春節?;?、舞獅、舞龍, 端午節賽龍舟等, 以及“五一”節、國慶節、元旦等假日, 開展一些由政府組織、農民自愿參與其中的文化活動, 還有一些鄉鎮舉辦了民俗藝術節。

2 當前農民文化消費需求的新特點

調查顯示, 當前湖州地區農民文化消費在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 表現出四個特點:

2.1 農民對文化消費有內在的渴求。

2.2 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要求趨于向城市接軌。

2.3 農民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支出在逐年增長。

2.4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投入有較大增加。

3 提升農民群眾文化消費層次水平的對策方法

農村文化建設, 是解決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人們精神境界和科學文化素質、占領農村文化陣地的重大問題, 全社會都要高度關注這個問題。

3.1 完善政策, 提高經費投入。

當前, 發展農村文化的主要責任在縣及縣以下政府。上級政府, 主要是中央和省級政府應認真研究如何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 通過必要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轉移支付”解決基層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各級政府應將農村文化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每年有計劃地辦一些農民真正得實惠的文化項目。進一步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 完善農村文化發展機制。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 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

3.2 加強農村文化工作規劃, 推進文化陣地建設。

推進文化陣地工程建設, 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三級傳播網絡, 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切實以群眾文化活動“十百千萬工程”和“農村文體建設年活動”為載體, 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農村基層文化活動。各鄉鎮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宣傳文化中心的硬件建設的責任, 按各項指標制定建設基層公益性文化設施的計劃, 并將其列入政府財政預算, 實行項目管理。同時, 要加大宣傳力度, 引起全社會重視, 吸引社會各界共同來解決鄉鎮文化設施建設。

3.3 改革和調整鄉鎮文化管理體制, 擴大鄉鎮文化機構職能。

必須尊重和適應農民文化需求的新變化, 進一步革除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 健全文化市場體系, 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要轉變文化工作僅僅依靠宣傳文化部門來辦的觀念, 積極引導科技、教育、衛生、廣播、政法等部門廣泛參與基層文化建設活動。要改變文化活動單純搞娛樂的做法, 將知識性、教育性有機地融為一體, 通過舉辦科技講座、科普展覽、田頭懇談、道德論壇、法制講座、實用技術培訓等多種新穎有效的形式, 改單向灌輸為互動參與, 牢牢吸引農民。

3.4 加強培訓, 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素質。

農村文化建設從業人員都會得到繼續教育機會, 更新知識, 提高技能, 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宣傳文化業務主管部門, 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培訓, 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 改善隊伍結構, 以適應新形勢下基層宣傳文化中心工作的需求。

摘要:文化消費是居民在文化學習、享受藝術、休閑娛樂等活動中為獲得知識、藝術熏陶、精神享受與滿足而實施的消費行為。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 文化消費已成為農民的消費熱點之一。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4篇

1.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發展較為落后, 國家給予的資助又只是杯水車薪, 難以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貧困現狀, 解決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因此, 資金的缺乏導致許多農村領導干部在進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時最多也只是有心而無力,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實施, 終究是紙上談兵, 難以有實際的發展。

2.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陳舊

根據近些年來的數據顯示, 我國新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從整體上來說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例如我國新農村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較陳舊, 仍然比較落后, 不利于提高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信息傳播閉塞, 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的文化、經濟等的發展。以我國山東省魯南地區為例, 縣鄉文化站和村級文化室沒有能夠將國家與社會捐贈的圖書和文化器材進行充分的利用, 許多文化站圖書更新緩慢, 或甚至沒有進行圖書資料的更新工作, 因此大多數文化站早已經是名存實亡。1

3.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體系不健全

現階段, 我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 我國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在制度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部分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由于缺少統一的管理制度與工作規章, 同時也存在具體量化標準的缺失問題, 最終導致各個部門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分工不明, 使得各部門相互協作的難度較大, 各部門管理協作困難, 難以實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事業的高效發展。再者,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管理模式與管理辦法也不盡科學, 且文化設施建設的目標也不夠明確, 且在后期的文化設施建設工作中這些問題也越發的凸顯。2

4.公共文化設施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 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級干部指派人員進行管理, 暫且不說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有待考量, 由于這些管理人員大都是從農民之中挑選出來的, 在文化設施管理辦法、管理模式、管理條例等各個方面的認識不足, 管理水平低下, 難以在促進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上起到推動作用。以我國安徽省三省六市的調查為例, 該地區的農民只具有小學和初中學歷的人數大約占到該區總人口的3/4, 具備一定管理知識的農民所占比例更是寥寥無幾, 幾乎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管理知識教育與培訓。

二、新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發展戰略

1.加大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

為了發展新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 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村民文化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工作的投入, 為農村地區公共文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對目前存在的文化設施缺失或還沒有進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村莊提供財政資助, 爭取達到文化設施在農村地區的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其次, 轉變基層干部的思想, 大力宣揚文化設施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提高其思想覺悟和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積極性, 大力加強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 推動文化設施在農村地區的發展, 提高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新

針對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陳舊的發展現狀, 我國各農村領導干部應該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更新速度, 縮短基礎文化設施的更新周期。首先, 就山東省魯南地區的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來看, 為了緩解這一文化設施建設發展困境, 農村基礎領導干部可以對整個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做一個大致的調查, 初步了解其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此基礎之上, 大力的進行文化站和村級文化室的圖書更新工作, 購置一些符合農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書籍資料;其次更新陳舊的文化信息傳播設施, 大力引進現代化的多媒體網絡文化信息傳播媒體設備等。

3.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體系

科學完備的建設管理制度能夠為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指導作用, 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理論根據, 因此, 為了促進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發展, 我國農村各相關文化建設部門應該為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提供一個科學統一的建設管理制度, 以具體量化的標準來統籌各部門的文化設施建設工作, 分工到位, 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

4.對公共文化設施管理人員進行任前培訓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團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需要對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就任前的培訓。村委會干部在對全村人民的文化程度進行大致的調查了解之后, 首先從中挑選出合適的人選作為文化設施管理候選人, 其次再進行初步的的考核篩選, 再對這些初步篩選出來的人員進行統一集中的文化設施管理培訓, 最終從中選出最合適的人選來擔任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工作, 以此來推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的發展與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發現新形勢下我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為了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需要來自國家和基層農民群眾等各方面的支持。加快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不僅對提高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也有助于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注釋

1[1]張勇.新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現狀與戰略思考[J].祖國, 2014.10:17.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5篇

近年來, 我國農村地區法制建設正走上快車道, 但由于長期以來農村法制建設工作的滯后, 導致其同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影響了農村建設整體工程的推進, 必須得到高度的重視。

二、我國農村法制建設現狀分析

從當前我國農村法制建設的發展現狀來看, 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一) 相關立法不夠完善

從當前我國農村立法工作來看, 在土地使用、規?;l展、產業化實施等方面, 立法工作還是較為滯后的。且現有很多法律, 如規章制度、地方性政策、行政法規等, 在制定時多依賴上級主官部門的指導, 沒有充分征求農民的意見建議, 導致部分農民的權益無法在法律中顯現出來。此外, 同農民生產生活最為密切的土地征用環節, 法律法規制定是非常欠缺的, 導致部分地區嚴重損害農民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

(二) 法律執法不夠嚴格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 部分基層執法單位或人員執法過程還不夠嚴格, 出現不文明執法、不公平執法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突出表現為對農民起訴不予受理或敷衍了事;對執法對象過多考慮的是背景、人情, 而不是公平公正;暴力執法、強硬執法等現象還是較多;未能有力懲處坑農騙農案件;執法過程肆意索要好處錢物, 不能秉公執法。以上現象的存在, 都導致部分農村群眾喪失了對法律的信任感, 影響了農村法制建設的推廣。

(三) 法律意識不夠強烈

部分農民受個人文化水平素質的制約, 不懂法、不學法的問題還很突出, 對現代農村法律常識、政策等缺乏清楚的認識, 不懂得利用法律維護個人合法的權益, 總認為不觸犯法律, 法律就和自身沒有關系, 殊不知, 農村法律涉及了農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參政議政權、選舉被選舉權等, 都是同農民息息相關的。正是由于農民對這些法律規章制度的懵懂和無知, 導致很多法律雖然制定的很好, 卻得不到有效的應用。

三、提升我國農村法制建設水平的對策

面對我國農村法制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 才能確保此項工作更具效果。

(一) 加快農村立法工作的完善

提升我國農村法制建設水平的關鍵是持續加快推進農村立法工作的不斷完善。各級政府必須本著服務于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 圍繞農村管理、社會穩定等方面, 制定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 確保各項事物都能夠有法可依。同時, 對農民群眾廣為關注的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生活保障、農村企業、法律援助等問題, 要針對當地農村發展實際需求, 加快法律制定進程。要積極鼓勵法律從業者到基層法律部門工作任職, 鼓勵他們多為農民解決涉法問題、多將工作重心轉移至“三農”領域, 積極開展法律進村進戶活動, 及時滿足農民群眾對法律的需求和問題, 確保法律在農村得到更廣更好的普及應用。

(二) 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建設

必須對農村執法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規范整治, 建立起執法必嚴的公正環境, 使法律在農村一線得以更好的貫徹落實, 從而為農村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保證。對農民反映強烈的公安、城管等部門, 要加大查究力度, 著力規范執法人員的行為, 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法律政治素養。要建立責任追求倒查機制, 切實杜絕執法者知法犯法的行為, 從根本上提高執法人員的行業自律意識。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治安防控綜合體系的建設步伐, 加大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的力度, 嚴肅懲治各種不法行為, 維護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秩序。鼓勵農民運用行政復議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提高司法機關受理涉農問題案件力度。逐步降低農民涉法涉訴成本, 有條件地區可探索農民司法服務綠色通道, 確保農村執法公信力建設穩步提升。

(三) 提高村民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對廣大農村地區, 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 各級法制部門應加大普法宣傳的力度和廣度, 使法制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政府應制定專項措施, 積極鼓勵法制工作者深入農村基層一線開展法制服務工作, 及時滿足農民群眾對法律服務的迫切需求。政府應積極宣傳土地規劃、社會穩定、農業生產等同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政策上的新變化、新規定。在宣傳形勢上, 應大力通過各種新興媒介平臺和農民朋友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 從而使他們更容易獲取也更便于接受法律信息。要高度重視村級民主政權的建設, 大力鼓勵農民參政議政, 使村民都能夠參與到農村各種事項管理中來。同時, 還應該推出專門政策, 允許農民擁有更大的監督評議權, 使各級執法者的行為更能受到約束與制約。

四、結語

必須認識到, 農村法制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 政府、社會、個人等多方面都必須做出努力, 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才能確保農村發展建設朝著平穩、有序、高效的方向穩步邁進, 才能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加快農村立法工作的完善、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建設、提高村民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三個方面, 提出了提升我國農村法制建設水平的對策, 希望對相關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農村,法制建設,對策

參考文獻

[1]馬星辰.當前我國農村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 2014.08.

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范文第6篇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農村中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調研法

根據研究在網絡及書刊查閱了大量有關班級文化建設的書刊, 作為本課題的理論支撐和借鑒。

1.2.2 交流法

對各校班主任進行了交流。

1.2.3 問卷法

根據研究目的, 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問卷調查200份, 問卷調查采用會議公開, 現場收回的方法198份, 收回率99%, 有效問卷198份, 有效率99%。

2 研究與分析

目前, 在農村中學班級文化, 主要開展大掃衛生、辦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工作。

2.1 班級文化建設現狀

2.1.1 班級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 在調查的200位教師中, 83.5%的被調查人對班級文化建設, 只僅僅做了打少清潔衛生、黑板報、簡單主題班會。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內容單一。這些情況不利于班級文化建設。

2.1.2 傳統觀念強, 科學意識淡

調查發現, 目前大多數班主任用傳統的模式管理班集體, 85%的班級無班名、班規、班徽、班歌、班訓、班干部名單、課代表及小組長等制度, 班級文化建設多為空白, 沒有標準, 還不夠完善。

2.1.3 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時間

在調查中, 一學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次數和內容, 少和簡單。每學期1次。給予班級文化建設的時間不夠。

2.2 影響班級文化建設的原因

農村中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起步晚, 受到諸多因素影響, 發展空間小, 檔次不高。影響農村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老師的理念沒有跟上, 尤其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理念落后, 沒有盡快地做好角色轉換;受傳統意識的影響, 師生關系是主從型, 而不是平等型, 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 更多的是老師要學生做什么, 而沒有更好地關注學生需要什么, 因此在班級文化失去了師生間的和諧、失去了個性化的班級特色文化;盡管我們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 但現實的應試教育, 向學校要成績, 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導致學校教師一味追求成績, 沒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 沒有更多的精力走入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精神世界, 從而來培養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人文精神。

3 建議

3.1 思想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

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陶冶學生的情操, 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3.2 制度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的導向

管理工作中政策、制度和措施有極強的思想導向作用, 因制定政策制度必須嚴格、規范、按章辦事、一視同仁, 不能時緊視松, 可有可無。不然最后會影響整個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和整體任務的完成??偠灾? 管理工作的綜合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是促進班主任思想政治建設、促進學校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3.3 人際文化——班級文化建設源泉

師生人際關系、同學關系永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題之一。在交際活動中, 要持友好、公正、謙虛、真誠、寬容、的態度, 不斤斤計較, 不為瑣事煩腦;不計較個人恩怨, 不糾纏歷史老賬, 對曾經反對多自己并被實踐證明是反對錯了的人也能不計較;整個班級人際文化要要求學生學會交往, 善于交往。教師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 也必能贏得同學們的信賴, 樂于與同學交往。

3.4 家校文化——班級文化建設載體

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加強“家校”文化共建。開辦有親和力、有實效性的家長學校, 為家長送去正確的教育指導方法、前沿的教育信息, 使他們看到教育的方向。此外, 配合班級活動, 請來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 使“班級文化建設”觸手得到延伸, 促進“家校”共建。

3.5 環境文化——班級文化建設必備

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陶冶學生的情操, 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調研法、問卷法、訪談法等方法, 對部分農村學校進行調查, 研究發現, 班級文化建設在農村學校處于零狀態, 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農村,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對策

參考文獻

[1] 譚英海.略論班級文化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當代教育科學, 2003 (10) .

[2] 周勇.我國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及展望.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 2005 (3) .

[3] 班主任實用“百寶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上一篇: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范文下一篇:關于愛情的唐詩宋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