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

2023-09-23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農業機械化必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已經逐漸推廣以及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并且在這種政策的推動下,農民也積極主動地應用了農業機械進行生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也使得我國的糧食安全得到了可靠保障,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機械;發展現狀;生產水平;趨勢

目前,雖然我國對于農業機械化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國內的農機技術仍然處于發展的階段,并且機械設備的更新速度也比較慢,經常存在嚴重老化的情況,對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以及技術應用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措施來加以解決。

1、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

目前,雖然我國對于農業機械化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國內的農機技術仍然處于發展的階段,并且機械設備的更新速度也比較慢,經常存在嚴重老化的情況,對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設備對農業的品種也具有一定的不全面性,再加上國內的地形比較復雜,有旱田、水田等,其中水田的機械化作業程度比較低,而玉米等旱田機械化設備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常情況下,機械設備的價格都比較貴,農民的經濟能力有限,并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就使得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無法實現機械化,影響了當地經濟效率的提升。

隨著產業技術以及人才成本的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使用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進程。農業機械的價格、保養維修以及燃油等成本,相對于農民收入而言,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即使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但相對于新型農業生產設備的價格,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農民對于新興機械化設備的投入積極性較差。

2、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研究對策

2.1加強政策性保障

政策是確保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保障,雖然我國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各地區的發展情況有所不同,所以還需要根據當地的發展形勢來制定農機發展政策。農機主管部門要履行自己的職能,重視對農機業的領導,并成立相關的農機機構,以負責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相關事宜。在保持已有的農業機械化購置補貼政策的下,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區域性差異補貼比率的辦法,使資金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丘陵山區,由于農業生產地理優勢不足、地方政府資金不足、農民購機能力不強,應給予更多的資金補貼;對于農業生產基礎較好、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可采取比例合適的引導性補貼。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新時期下,要想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協調性,就一定要加大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區域差異的調節力度,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等,應該加大優惠扶持力度,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技術推廣等,尤其是應該給予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機服務組織一定的支持,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保證可以有效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最大程度的減少農業機械化區域差異性。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機作業補貼規模和范圍,縮小差距。引導并約束企業將補貼資金用于新技術的研發,加強購置補貼的監督機制,確保補貼資金的安全;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辦法,加快農業機械的更新換代;謀劃農機化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貸款貼息、保費貼息、場庫棚建設、機耕道建設等補貼政策;發展現代農業保險制度,積極推動開展農機保險業務,可對參保農機給予保費補貼。

2.3推動農村科技創新

因為隨著現代農業逐步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和農業裝備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若想進一步發揮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提升糧食產量和質量,離不開技術創新。當前農業裝備已經無法滿足農戶的生產需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在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提升技術創新的強度,生產更多優質高效的農機具產品,促進農機化區域發展協調。加大在機電液一體化、智能化、精確控制等方面的投入與研發力度,堅持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聯合各科研院所建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加快推廣節水灌溉、精準施藥、定位施肥、秸稈收集、殘膜回收,攻克農機數字化設計驗證技術、可靠性技術、傳感與控制技術,研制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全面提高農機制造工藝、裝備水平及產品質量。

在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情況下,對農產品區域的資源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提高設備的普及率,需要組織實施建立示范工程,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重點作物以及關鍵技術的培育管理工作。不斷摸索不同區域對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設備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據統計,為后續的創新提供重要的基礎,完善農機化與農業生產的配套發展。同時,還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大力利用現有的新型技術,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便利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為農民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3、結語

我國機械化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性比較明顯。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實施農業全程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技術保障,是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助推劑,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必須要結合實際來不斷的優化相關的技術,加強技術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農業的完全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郭水全.淺談未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3):132-132.

[2]汪奎.我國農機化現狀及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趨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2).

[3]陸穩,莊懷宇,夏長坤.宿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新趨勢、新問題、新措施[J].農技服務,2017(19).

[4] 阿布來提·達吾提.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區域差異性研究[J].南方農機,2017(02).

[5] 凌寧.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區域差異性研究[J].南方農機,2018(02).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廣西丘陵地區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對策。希望此次研究與分析的內容和結果,能夠得到有關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并且從中獲取到相應的借鑒和幫助,以便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良好作用,進而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廣西;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水稻;對策

作為廣西栽種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廣西水稻的常年栽種面積為3300萬畝,稻谷的總產量達1400萬噸,占廣西糧食栽種面積的64%、糧食總產量的82%。為進一步推進廣西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擴大水稻產量、減少人力消耗、降低成本、保證糧食質量安全,在丘陵地區推廣農業機械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系統思考和分析廣西丘陵地區水稻插秧機械技術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1 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 服務意識差

隨著農業機械技術的不斷優化和發展,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型水稻插秧機械設備,這對農業機械操控者的專業技術、管理水平和維修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缺少專業的培訓、配套完善的說明書以及維修等售后服務,一些農戶在使用水稻插秧機械時,幾乎是“自學成才”,這也嚴重的阻礙了此類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1.2 投入成本高

水稻插秧機作為一種農業機械具有省時省力、精準高效等優點,但同樣投入成本也相對較大。以洋馬高速插秧機設備為例,全套設備10萬元左右,盡管政府部門根據政策可以補貼50%,但依舊需要農戶自行承擔5萬元,這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農民普遍熱情不高。

2 針對推廣問題的對策

2.1 增強服務質量和內容

可增加售前服務,如產品介紹會、技能培訓班,讓農民在購買前對機械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增添機械租賃和合伙購買業務,也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減少農民購買的短期經濟負擔,增強農民購買的信心。另外還應該注重水稻插秧機械的技術創新,通常情況下,水稻插秧機的質量高低和水稻育秧之間是密切關聯的。應該科學制定出與當地丘陵地區相匹配的水稻插秧機設備的應用規定,以便不斷健全農業技術的發展管理制度,從水稻插秧的種子選擇、土地與肥料的利用、肥水的配比以及病蟲害的有效防控等多個方面入手予以處理。實際上,新型的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能夠適用于廣西丘陵地區,通過利用這項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不但使水稻的插秧種植變得更加便利、高效,而且經濟成本也較低,有利于發揮出其良好的作用。

2.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針對廣西丘陵地區水稻插秧機性價比較低、風險較高的問題,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對國家農機購置相關補貼資金的利用率,獲得相關地方政府部門補貼資金的扶持,以水稻插秧機設備當成主要的補貼類別,實現81%的補貼率。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相關資源加以有效運用,進一步使有關農機推廣項目的經濟成本下降,達到落實的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當前廣西丘陵地區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此類問題的合理解決對策,注重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創新、增強售后服務質量、增加資金投入、完成相關資源的有效整合。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農業機械的快速普及使得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繁榮發展,各種各樣的農業機械走進了千家萬戶,很多農戶都有了屬于自己的農業機械,方便了農業生產,搶抓了農時。國家出臺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更是激發了農民朋友們購買農機的熱情,再一次促進了農業機械化事業的順利開展,推進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腳步。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農業生產

農業機械化發展使廣大農民告別了傳統的人力、畜力來進行農業生產模式,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是利用現代的農業機械設備,保質保量、同時高效的完成農業生產任務,發展農業機械化對于建設現代農業具有現實意義,甚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也將影響到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主力軍,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給我國農業帶來了新的生機,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勢態良好,各種農業機械走進了農民家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國家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后,更是激發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推進了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

1 農業機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農業抗風險能力

農業機械化通過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來取代人力、畜力,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改善了農業生產經營條件和生產模式,同時農業機械與農業技術的融合更是有效的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與進步。

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農業機械來代替手工工具,如在種植業中使用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都極大地方便了農業生產,省時省力,同時翻耕土地、灌溉、運輸等等各個環節也幾乎都運用了機械動力和電力,基本不需要人力或者畜力來完成。因此可以說農業機械化實現了節省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增強了對抗災害風險的能力。

2 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根據國情,我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業生產均實行人力、畜力、機力、電力相結合以及改良農具、半機械化機具和現代農業機器相結合,生產效率不高。農業機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機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農業生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利用省下來的時間投入到二三產業當中,為農民外出打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業機械化發展實現了農工雙贏的好局面,促進了社會繁榮發展。

農業機械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告別了人力、畜力進行農業生產生活的時代,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強了農業抗風險能力,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農村經濟的增長勢必對國民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

3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主力軍,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給我國農業帶來了新的生機,近幾年來,各種農業機械走進了農民朋友家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機械將人們從原始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現代農業技術。實踐證明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推動了農業生產規?;?、產業化、標準化的發展,增強了農產品的競爭力,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腳步??梢哉f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現代農業的快速穩步發展。

農業機械化不僅僅是機械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使農業機械與農業技術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可以說農業機械是農業技術的載體,只有農機與農藝的完美結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如設施農業、深耕深松、高效收獲、秸稈還田等技術就只有依靠農業機械才能保質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未來的農業技術發展也將依托于農業機械來實現,因此對于農業機械化工作人員來說,任重道遠。因此說發展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普及農機具的使用,國家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激發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促進了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

4 結語

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還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同時發展農業機械化也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對新時期的農業機械化工作,對于農機化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參考文獻

[1] 樊日文.農業機械化是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J].廣西農業機械化,2004,(03).

[2] 王碩,朱德泉,王繼先,李金才.沿淮地區小麥生產機械化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

[3] 盧秉福,胡志超,張祖立.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歷史·現狀·前景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 2007,(32).

[4] 楊鏑鳴,楊星釗,李冠峰,李照美,錢秋玲.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3).

[5] 李成忠,陳玉娟,初杰.淺談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現實意義[J]. 廣西農業機械化,1999,(05).

作者簡介:張洪學,九臺街道辦事處,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種植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業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有重要意義。文章探討了利津縣促進種植業發展的具體做法,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意見,以期推動該縣農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種植業;發展;建議

種植業即農作物栽培產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利津縣對農業產業布局進行優化設計,積極開展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對種植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現對利津縣種植業發展情況淺析如下。

1 利津縣種植業發展基本情況

利津縣耕地面積約5.33萬hm2,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6.67萬hm2左右,其中小麥3.00萬hm2,玉米3.33萬hm2,大豆、雜糧0.33萬hm2。棉花0.87萬hm2,蔬菜瓜果0.73萬hm2。2020年小麥種植面積3.15萬hm2,其中北宋鎮0.41萬hm2,鹽窩鎮1.06萬hm2,陳莊鎮0.53萬hm2,汀羅鎮0.27萬hm2,利津街道0.18萬hm2,鳳凰城街道0.15萬hm2,明集鄉0.53萬hm2,刁口鄉0.01萬hm2。2020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約0.84萬hm2,其中北宋鎮0.03萬hm2,鹽窩鎮0.08萬hm2,陳莊鎮0.18萬hm2,汀羅鎮0.26萬hm2,利津街道0.04萬hm2,鳳凰城街道0.01萬hm2,明集鄉0.21萬hm2,刁口鄉0.02萬hm2。近年來,采用高效設施設備的農業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鹽窩鎮、陳莊鎮,以生產瓜菜為主,品種布局得以優化,促進了種植業園區快速發展,較為典型的種植業園區有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示范園、七龍河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陳莊臨合蜜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在新技術推廣示范、新品種引進等方面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2 利津縣促進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開展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2.1.1 進行宏觀規劃設計,加強黃河灘區農業建設

充分借鑒廣西五彩田園、河南鄭州沿黃景觀、濱州濱城區灘區開發和旅游觀光帶“一體化打造”的經驗做法,按照“統籌規劃、分項實施”“一體規劃、分期實施”原則,確定了以“一帶、一核、三組團”為重點建設內容的規劃方案?,F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范圍主要發展水稻和瓜果蔬菜產業,黃河灘區中部地區以鹽窩鎮老董村為中心,南到前左村灘區,北到新合北村灘區發展瓜果蔬菜。黃河灘區北部地區以臨合蜜現代農業園區為中心,南到新立村灘區,北到愛林二村灘區發展瓜果蔬菜,總面積約0.13萬hm2。積極開展水稻產業園建設,配套鋼架智能水稻育秧棚、水稻新品種推廣展示區,以恒業綠洲家庭農場為中心,發展觀賞水稻休閑旅游區,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臨合蜜為品牌的西甜瓜已逐漸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黃河口大米已成為東營市區域品牌,并向周邊地區拓展,現在已銷往武漢市、北京市、青島市等地,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1.2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灘區種植業發展

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開展“兩縱五橫”道路建設。積極加快濱河大道續建部分和灘區休閑觀光道路,促進黃河沿岸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積極做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治項目、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抓好灘區電力設施改造,加快灘區電力設施的改造升級,為黃河生態經濟帶的發展提供支持。

2.1.3 做好園區建設,積極推動主導產業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金河灘田園綜合體建設,積極開展鹽窩鎮產業強鎮示范項目建設,做好種植業園區建設工作,如利津街道綠竹韻生態苑、汀羅鎮圣水園、鹽窩鎮七龍河續建、陳莊鎮藕塘荷香等園區建設工作。二是積極做好農業老園區的改造提升,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積極推進臨合蜜瓜果蔬菜高效生態基地、鹽窩鎮洪澤農場、利津街道皓月農場等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積極培育主導產業,沿黃各鎮街按照每個鎮街培育1個主導產業的目標,進行產業布局規劃。北宋鎮突出蘆筍、鹽窩鎮突出蔬菜、陳莊鎮突出水稻,形成種植業產業明晰、特色產業為輔的發展格局。

2.1.4 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工作

走出去,引進來,借鑒先進地區的種植模式和種植業發展經驗,一是突出重點產業。突出有機水稻、綠色蔬菜、苗木花卉和中草藥種植等產業特色,引進一批現代設施農業項目,優化產業結構,助推轉型升級。二是聚焦重點區域。以“一帶、一核、三組團”為重點,引進一批影響力大的龍頭項目,打造特色發展區域。三是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與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建立常態互動聯系機制,帶動種植業的快速發展。四是加強與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進行聯系對接,積極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參與黃河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持。

2.2 做好重點工作,促進種植業發展

積極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創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等工作。努力爭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等項目,以推動種植業的快速發展[1]。積極開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努力做好鹽堿地“根際微域改良”項目、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新品種試驗示范、小麥條銹病防控等重點工作,促進種植業健康發展。

2.2.1 做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工作

項目秸稈以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為主,以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為輔,科學確定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充分發揮農民、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的主體作用,通過政策扶持,突出體系、模式和機制建設,形成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機制和穩定運行機制。通過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秸稈“五化”利用水平和綜合利用率。同時減少了秸稈焚燒壓力,為推動利津縣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2.2.2 做好糧食綠色高質高效項目工作

該項目通過6.67 hm2攻關區、0.07萬hm2示范區、0.67萬hm2輻射區“三區”建設,示范推廣糧食農作物優良品種和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實施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在耕作、播種、灌溉、植保等工作中,使用現代化節種、節水、節肥、節藥新機具、新裝備,以實現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區安排在陳莊鎮與汀羅鎮,6.67 hm2高產攻關區安排在渤海農場片區,該項目自2020年夏種開始至2021年小麥收獲結束,種植的主要農作物為大豆和小麥,2021年小麥的理論測產數據達到了251.92 kg/667 m2,小麥品種為濟麥44,大豆高產攻關品種為齊黃34。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了小麥與大豆輪作連片種植,輻射帶動了全縣小麥與大豆輪作復種面積超過了0.40萬hm2,項目實施區內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項目輻射區大力推廣示范區內成熟的綠色節本高效技術,采取了規范化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措施,在區內農作物的耕、種、管、收等環節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工作,關鍵技術到位率在80%以上。積極對項目區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邀請山東省農科院徐冉教授來利津縣舉辦大豆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技術培訓班,培訓學員180人。

2.2.3 做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及農業保險工作

利津縣下發了關于做好穩定糧食面積和糧食產量的相關通知,并在關鍵農時下發了相關的農作物播種及管理技術意見,努力穩定本縣糧食生產面積,積極做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及農業保險工作。農業保險投保作物主要為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積極爭取新增溫室大棚保險、棉花目標價格保險。2020年小麥補貼面積約2.82萬hm2,通過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及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以增強農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種植業的發展。

2.2.4 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

通過政府采購小麥病蟲害防治藥品,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病蟲害防治技術,發放《小麥病蟲害防治藥物使用說明》6 000份,全縣共有121個村,超過4 000戶小麥種植戶享受到物化補貼(小麥防治藥物),引導種植業農戶樹立“綠色防控,以防為主”的植保理念,科學使用農藥,有效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減少了農藥殘留,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2.2.5 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利于完善農田的基礎設施,提高農田的灌溉和排澇能力,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利于實現土地平整,成方連片,農田更易實現機械化作業;有利于新技術、新品種的示范推廣;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對促進種植業的高產、穩產有著重要意義[2]。

近年來,利津縣努力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情況:利津縣農業部門會同各鄉鎮街道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續建項目4個,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約0.18萬hm2,其中高效節水灌溉約0.05萬hm2。利津縣積極開展相關工作,項目已于2019年2月中旬續建,2019年5月底竣工,并于6月底順利通過市級驗收,在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考核評比中位列第一,并獲得上級部門的獎勵。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情況:2020年度,利津縣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約0.24萬hm2,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0.04萬hm2。

2.3 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種植業發展

結合本地區的產業特點,對全縣農業產業進行優化布局,積極推進種植業的發展。北宋鎮以及鹽窩鎮發展小麥、玉米等糧食產業;明集鄉西部灶子片區、鳳凰街道北部發展大田西瓜特色產業,創“謝家灶”西瓜品牌;鹽窩鎮鹽虎路以東繼續發展壯大蔬菜產業;汀羅鎮北部以及陳莊鎮北部鹽堿地塊繼續發展臺田上農下漁生產模式,改良土壤、抵御自然災害;汀羅鎮、陳莊鎮南部鞏固發展糧食產業。

2.4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在農業科技創新上,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突出節水農業、精準農業、生態農業、鹽堿地農業等關鍵技術開發。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上,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轉化應用與推廣,推進農業產、學、研的結合。充分利用糧棉高產創建成果展示,向農業種植戶示范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利用毛坨村鹽堿地栽培花生成果展示,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3]。指導農業生產主體進一步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提高信息化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水平。全面提升農田水分生產效率和化肥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培訓工程,挖掘培育典型的新型職業農民,不斷壯大全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2.5 規范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

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在鄉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健康快速發展,進行縣、市級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示范組織評定活動,2020年共評選出7家縣級示范組織,推薦7家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申報市級示范組織。建立縣級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經過申報、評選、公示等程序,2020年有10家左右服務組織納入名錄庫,并實行動態管理。積極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片區建設,制定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示范片區創建工作3年實施方案,根據鄉鎮自主申報,在鄉鎮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片區。

2.6 突出農業綠色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積極做好耕地質量提升工作,實施化肥減量行動,積極推廣配方施肥,減少農業污染。一是全面啟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采集農產品協同監測點位土壤及農產品(小麥)樣品,對已布設的協同監測點位進行現場核查,點位農戶種植情況調查,確認農產品協同監測點位所在地塊是否種植小麥,具體了解地塊信息。二是加強地下淋溶監測點管理。編制地下淋溶點監測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購置節水設備,為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實驗數據。三是積極示范推廣實施水肥一體化。擬依托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實施利津縣水肥一體化項目,促進水肥的科學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4]。

2.7 樹立品牌發展意識

利津縣不斷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挖掘利津農業歷史和資源特色,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統籌推進品牌體系建設,努力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的生產目標。積極引導種植戶樹立農業品牌發展意識,做強農業品牌。通過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證工作,努力提高農產品標準化水平,在全縣形成農產品品牌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力爭打造一批知名的農產品名牌,提高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地理標志注冊和商標注冊工作,爭創馳名、著名商標,打造農產品區域名牌。積極做好“金河灘”區域品牌建設,力爭把“金河灘”打造成為國內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帶動本縣農產品的品牌建設。

3 利津縣種植業發展存在問題和建議

3.1 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農作物秸稈還田已經較為普遍,對增加土壤有機質有積極的意義,但玉米的秸稈還田對下茬的冬小麥種植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地塊秸稈難以分解,造成小麥根部與土壤不能充分接觸,小麥不能吸收營養和水分,甚至有的麥田出現麥苗發黃或死亡現象。玉米秸稈還田后也會將部分病菌帶入土壤,有可能導致小麥病害的發生,甚至造成小麥產量減少,小麥品質降低。種植業從業人員出現老齡化現象,小麥、玉米等作物生產較為粗放,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5]。

3.2 農藥化肥減量工作繼續有效推進

在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防治過程中難免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因此農藥使用的種類和用量要科學合理,積極推進生物農藥的使用,以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積極推廣使用農家肥,科學使用化肥,減少資源浪費,積極推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積極引進農業產業技術人才,加強農民農業技術培訓

積極引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人員,以壯大在農業生產一線指導生產和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人員隊伍,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提高農業種植水平。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提高種植業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力爭做到會管理、懂技術、善經營。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建明.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15):125-126.

[2]李梅.農業種植業節本增效的主要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21(8):58-59.

[3]牟麗霞.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1(7):149-150.

[4]葉子宏.推廣農業技術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分析[J].河南農業,2021(14):57-58.

[5]司志愛.種植業影響農業經濟增長因素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8):54-55.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農業機械化代表著先進的農業生產力,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起著決定性作用,機械化發展必然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業及農業機械化的現狀,論述了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并提出了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思路。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農業將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我國農業只有加快現代化進程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提高機械化的綜合水平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使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1.我國農業及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存在著生產結構不合理、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等問題,因此農產品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品質上與發達國家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國家要降低農產品進出口關稅,取消對國內農業的各種扶持和補貼,國外質量好、價格低的農產品會對我國農產品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我國農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抓住加入WTO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機遇,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農業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他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業的發展。因此,農業波動將對人民生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

我國農業機械化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風雨之路,從總體上看,成績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國基本上沒有農業機械,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機裝備總量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農機化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作業領域不斷拓寬。小麥主產區基本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水稻生產過程機械化發展正在加快。與此同時,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也明顯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領域正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畜牧業、養殖業、農產品產后處理及加工業全面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抵抗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同時促使農業向農工貿一體化發展,促進了農業運輸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還不高,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機產品結構性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以及發展不平衡,如:耕種環節機械化水平高、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低;糧食作物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低。

2.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所謂農業現代化是指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武裝農業,使傳統農業轉化為以科學為基礎的現代農業?,F代化農業具有三個特征:一是生物技術的科學化,如不斷培育和推廣應用各種新的高產優質抗逆品種,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飼養護育技術;二是勞動手段的機械化,即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機械體系,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與勞動力形成配套的關系,從田間作業、運輸到精選、烘干、入庫、加工等全部過程都實現機械化;三是生產組織的社會化,將農業生產從缺乏分工的自然經濟轉化為區域專業化的商品生產,形成一個產、供、銷密切聯系高度社會化的經濟體系。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所在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又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核心技術組成,農業機械化始終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如進行的“白色農業”、“綠色農業”、“精準農業”等科技革命,在這一過程中,農業機械化將始終伴隨著農業科技進步而不斷創新與發展。同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取決于農業現代化的進展、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技術應用的手段與載體,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提高糧食單產和改善農作物品質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機械化收獲、糧食產后烘干、糧食初加工等都是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農業機械化支撐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科技是基礎。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必須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用現代農業工程技術及裝備替代人力勞動,徹底改變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力。新時期是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階段,農業機械化要適應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總戰略的需求,為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有效的裝備保障,從技術角度支撐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機械化最終要在農業現代化中起決定作用,這就要求農機制造業盡快實施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盡快發展耕作栽培、收獲機械、飼料加工機械和運輸機械等,以適應國內外市場需要,提高產品競爭力。

3.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思路

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農業機械化為穩定和發展農業與畜牧業做出了貢獻,并通過轉化為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農業機械化是農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為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21世紀頭20年內,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這個奮斗目標,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長期奮斗目標。中央1號文件系統部署了建設現代農業各項工作,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發展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對建設現代農業的高度重視。

實踐證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是順應世界農業發展的普遍規律與發展趨勢,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發展農業生產力為中心,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我國今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個進程中,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高度重視并解決好“三農”問題。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深入和中國加入WTO后面臨的形勢變化,都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思路是: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以結構調整作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動力,以法制建設為保障,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對國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持。

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率很低;農業環境問題嚴重,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淡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緊缺;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要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機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設施農業配套機械化裝備水平。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 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在快速穩定的發展,城鎮化離不開農業的穩定與支持,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升級,農業耕地不斷被占用。為了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就必須采用農業機械化產品,通過技術與資金密集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大幅度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商品率和資源利用率。因此使用農業機械化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推動力量。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我國農業資源豐富,但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糧食產量的提高沒有消除我國的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存在。(2)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業環境問題嚴重,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這就帶來諸多的問題。(3)淡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緊缺,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缺水的問題,再加上農業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響了我國的農業發展。(4)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問題也日益嚴重,我國農產品加工利用率不及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農產品的安全也存在著較大漏洞,尤其在我國的廣大農村。

二、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1. 保護淡水資源需要發展節水農業機械。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 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300立方米,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長和工農業發展對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超強度地使用淡水,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斷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約有0.1067億公頃(1億畝)可灌溉面積得不到灌溉。由于長期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費的水相當于全國總用水量的40%。所以,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對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我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2. 保護耕地資源需要農業機械化。由于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萬的速度增加,發展工業、交通等不斷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萬公頃速度減少,而開荒增加耕地潛力有限,致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保護耕地資源,除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抑制耕地過量占用外,應用農業機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開墾荒地、改造中低產耕地和草場、開發灘涂、治理荒沙鹽堿無一不需要農業機械。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保護性耕種,有效地抑制了我國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

3.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態環境必要的防護技術之一?,F代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帶來的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對人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危害問題。在我國, 當前主要是化肥、農藥、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燒秸稈造成污加劇的問題。解決農業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遏制農業環境污染的技術應運而生,如機械深施肥技術;機械精密噴灑農藥技術;機械秸稈粉碎還田技術;機械回收地膜技術等。

三、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在全面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根據調研情況,加大對農機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農機發展促進措施,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扶持機制。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運作方式:一是實施農戶購置大中型農機具信貸政策。二是突出重點、點面結合。三是加強管理。一方面,對補貼機具實行跟蹤監管,嚴格手續,建立檔案,防止騙補、假補,套取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在培訓、信息、技術、管理上提供及時、優質服務,充分提高補貼機具的使用率和經濟效益。積極扶持基層農機服務組織,逐步構建起“大農機”的發展格局。以農機化的大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進程。

2.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按照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培育農機服務的市場主體,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機具租賃公司、中介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協會和專業服務公司,為農機服務組織的低成本、高效率運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

3. 加強農機信息化建設。農機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駕馭農村市場經濟中處于前置性的基礎地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開展有效的信息服務,可以銜接小農戶與大市場,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

4.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現代農業發展更加注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因此,積極推廣環保型農機化作業技術,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注重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開發并實施農業生產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多方聯合,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服務體系。

上一篇:管理理論思想論文范文下一篇:室內設計原理探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