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

2023-09-16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1篇

一、 調查方式

(一) 問卷

1、問卷設計

我們通過對河南省部分城市特點的總結,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對話,并結合有關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制出了《河南省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了解,有5個小題;第二部分是課余生活狀況調查,共4個小題,其中關于課余時間分配一題,我們以多選形式共設置10個選項,并要求以占用時間的多少進行排序,覆蓋面廣而且便于統計;第三部分是根據上一部分課余時間分配狀況一題設置的選做題,旨在了解時間分配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關于被調查者主觀感受的調查,共8個小題(其中兩題是開放式問題)。

問卷的問題有選擇式(單選、多選)和開放式兩種形式組成。

2、問卷發放與回收

我們對河南省高校進行了一般分析,最后選擇了2所??茖W校和4所本科學校(包括綜合類、師范類、理工類和農大)中的大一(2009級)、大二(2008級)、大三(2007級)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以電子郵件、郵寄和當面作答的形式進行發放,共發放270份,??茖W校每所35份,本科學校每所50份,在每個 1

年級內隨機抽取學院和專業進行發放,由于異地學校以電子郵件和郵寄形式發放,問卷回收大約用了兩周的時間,時間較長一些。

調查最后回收242份問卷,有效問卷134份,無效8份,有效回收率為87%,可以作為研究結論的依據。

(二)訪談

為深入了解一些學生的課余生活狀況和大學課余生活的感受,我們還進行了訪談調查,以便提出一些切實可行并且有利于改善大學課余生活的建議和對策。

訪談形式有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網絡訪談),進行的是個別訪談,關于訪談對象的選擇,我們一部分是隨機抽取的,另一部分則是為了彌補問卷調查對象專業選擇不均而確定的(主要是體育生和藝術生)。

二、 數據統計與分析的方法

由于對SPSS工具不熟悉,加上問卷數目不多,對于回訪問卷的處理我們用的是記“正”發和excel表格,對每一部分進行分工統計,為防止出錯,共統計了三次,用時5天,總的統計為:大

一、大

二、大三各占比例24%,44%,32%,男女比例為46%和54%,得到考可靠的樣本數據后,根據研究分析目的,統計各項選項的數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過大學生課余活動安排的不同年級間的縱向差異和不同性別間的橫向差異進行分析,從大學生的課余活動情況與之期望的情況間進行比較分析。

三、 數據分析與論證

從統計的結果看,河南省的大學生課余時間使用欠合理,不能夠充分合理的利用課余時間;大部分學生對待自己的課余時間安排表示不合理,一部分學生覺得很多課余時間都被浪費掉了,在大學虛度光陰。

四、 建議與對策

(一) 社會方面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一個橋梁,大學生在學校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發展,促進社會發展,因此,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安排與學校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不能說沒有絲毫的聯系。學生適應社會的前提是要了解社會,然而,對于一個在讀大學生來說,他的大部分

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他有充足時間去了解學校所在地區的文化特征,而且,河南省地處中原,發展歷史悠久,有著優良文化傳統,不同城市又有著不同的文化氣息,如鄭州兼具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開封、安陽、洛陽等地區有著濃厚的歷史韻味的同時又有著自己的城市特色,很多學生都是異地就讀,即使是當地人由于接觸較少對自己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文化也不甚了解,因此,學校所在地區在發展的同時還應該為學生了解社會提供便利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例如,信陽毛尖在全國享有一定的聲譽,它的大力宣傳使在信陽就讀的大學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有了深入了解茶葉、進行實地考察的機會,一方面擴大了茶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又為就讀大學生提供了走出學校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的機會,達到“雙贏”。再如,鄭州作為省會,這個地區的高校遍地開花,這與其發達的經濟和多樣的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很多工廠和企業可以適當地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兼職和實習崗位,實現校企有效聯合,使大學生做好正式步入社會的準備。

(二) 學校方面

1、

2、 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 創造良好的學校環境

根據統計,我們可知河南省大學生大多數都對課余生活稍作安排,但是60%的學生認為不能合理利用課余時間,認為學校方面有必要對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指導。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是自由的,所以對待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學校只能采取引導的方式,而不能強制,學??梢酝ㄟ^設置一定的咨詢機構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安排課余生活,尤其是對大一新生,大一學生剛剛進入與中學截然不同的寬松的大學,面對突然多出的課余時間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就要求咨詢機構或者教師積極幫助他們,比如,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或者職業生涯做出一個合理的規劃,是大學生活具有計劃性,另外,號召教師通過課堂,學校通過各種傳播媒介采取啟發誘導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使大學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所提高。

3、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體現著高校的管理特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使能夠合理利用課余時間,而且對學生健康心理發展、健全人格培養和個性發展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開展:

第一,豐富社團形式。社團開展得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在校內,也 可以進行校外實踐,盡量使學生多貼近社會生活。

第二,開設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選修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是高校課程建設的特色,在合理安排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應盡力使學校選修課多樣化,體現校本特色,注重實用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三) 學生自身方面

1、 學會對大學課余時間進行合理規劃

大學是個自由寬松的國度,面對充足的課余時間,部分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于是有些學生選擇把大量時間花在讀書上,“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導致實踐能力的缺乏;而有些則過度地放縱自己,單純追求娛樂休閑,致使自己學業荒廢,一事無成;還有一部分學生只顧做兼職掙一些零花錢,不能合理搞好學業與工作的關系,時間分配不合理。

那么,如何協調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之間的矛盾,使大學生活既豐富又充實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首先要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合理規劃,分長期規劃和短期計劃,短期計劃(日計劃、周計劃和月計劃)即要確定短期內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參加什么活動,合理而具體地安排每項任務,長期計劃包括學期計劃與學年計劃,即對自己要取得成果進行預測,等到期末或年終時,看一下自己達到的目標與預期目標是否一致,根據結果安排下一階段的任務。

合理的規劃應該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靈活性,同學們在制定的計劃時可以向同學或者學長學姐請教,也可以請老師進行指導,盡量使自己的計劃合理完善,制定了計劃,可以和同學進行互相監督,按計劃執行,是自己的大學生活合理有序。

第二,要進行理智選擇。大學校園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

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公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的確是令人眼花繚亂,對于如何安排課余時間,大學新生常常心中沒譜,碰到什么情況都想去試試,隨意性很大,很難有效利用高校有利環境和資源。

2、嘗試著在學校周邊進行自主創業

高校的發展能夠擴大消費,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在校園的周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繁榮的餐飲、服飾等行業,大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優越條件開辟襲擊的一番小天地,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進行自主創業,但是創業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進行多方面的咨詢。例如,我校政法學院某學生曾以自己興趣,創辦了信陽市首家“立方格子鋪”,受到了學校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凡成就。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2篇

1954年8月成立的河南省煤田地質局 (前身為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 , 是河南省唯一專業從事煤田地質勘査的正廳級事業單位。60年來, 該局以地質找礦和丨―咖麵功勛單位‘全00煤旗工業他質勘查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全覿鵡査行ft先進集體中擎人·瓤作、鶴壁、義馬、平頂山、新密、登封、永夏、通柘等20多個大型煤田, 組織實施了四次河南煤田預測和評價, 為河南煤炭工業合理建設布局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 為河南成為全國第二個產煤大省作出了卓越貢獻!全局現下屬13個二級單位, 分別為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物探測量隊、資源環境調查中心,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河南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河南卓越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鄭州煤田地質物資公司、新疆豫煤煤炭地質勘察有限公司、河南嵩陽飯店有限公司、河南吉利房地產幵發有限公司。目前擁有固體礦產勘査、氣體礦產勘査、地球物理勘査、地質鉆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監理、工程測量和地籍測繪、地質災害評估和治理等各類資質50余項。二+—世紀以來,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堅持以科學發屐觀為統領, 恪守大資源、大地質、大市場、大服務理念, 按照“一業為主, 關聯多元”方針, 實施“地質立局”“人才興局”“科技強局”“文化建局”戰略, 自覺主動地為國土資源管理和煤礦企業提供地質技術支撐, 在發揮煤炭資源勘査主力軍作用的同時, 積極開展各類礦產資源勘査和地質技術服務, 努力開拓國內外礦業市場, 尤其在煤層氣鉆井施工, 大直徑地面瓦斯抽采孔和礦山降溫井、抽水井施工, 地震技術在采區地質勘査運用, 多層煤礦采空區鈷探, 礦山搶險救援、注漿堵水及災害治理、環境評價等方面業績顯著。如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已經發展成為一支集煤炭、多金屬和非金屬等多礦種及新能源的勘査、設計與評價, 機械鈷探、物理勘探、數字測繪以及地質災害治理、資源環境評價、煤炭質量檢測化驗、礦山服務、找水打井、巖土工程施工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創新型綜合性地質勘探專業隊伍。在這支團隊中, 有“煤炭工業地質勘査功勛單位”“全國地質勘査行業先逬集體”河南省地質找礦“突出貢獻單位”, 有首批和全部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的地質隊, 有高精尖的裝備、技術和許多項全國紀錄、國家專利、科研獎項, 有中國地質行業最高榮譽獎一“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有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地質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和各層次的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得主、技術能手……這些成就了河南省煤田地質局60年的輝煌和厚重。新的征程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將著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資源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及其重大工程和綠色礦山、安全礦山的國家需求, 不斷擴大服務領域, 為實現中國夢、建設“四個河南”再作貢獻、再立新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 繼承和發揚地勘人“三光榮”“四特別”精神, 立足中原大地, 先后發現和提升了安陽、焦先逄基體先遂集妹冊南蠛田奉獻永遠mm創業志在超越

青海凍土層下煤炭勘探孔深贈358.2 m, 在2008年被譽為“祁連山第一鉆”㊣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屆全國煤田地質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990年) 該成果解決了后備資源枯竭問題, 獲得國土資源部能源部煤炭工業第九次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證書 (2007年) 向《厚土中原》攝制組介紹河南煤炭資源勘査規劃資深專家對省地質勘査基金頊目—義馬煤詳查項目進彳5“會診”在寧夏鹽池施工的4 000 m石油鈷機在山西蒲縣采用自行研發的高分辨率地震及瞬變電磁勘探技術, 廣泛新疆哈密三塘湖煤田普査中的測繪作業TXJ-2200鉆機施工煤炭勘探地質孔應用于煤礦安全生產及資源勘査

冷凍 (降溫) 井施工纖·奕施·適’纖Iff綱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3篇

新田嶺鎢礦位于南嶺構造帶中段與耒陽-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交匯處、騎田嶺巖體北部外接觸帶。[1]湘南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內生礦產成礦區, 大致可分成東坡、大義山、騎田嶺和香花嶺幾個集中區。騎田嶺巖體地處內生礦產成礦區的中心地帶, 周邊有香花嶺鎢錫多金屬礦、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瑤崗仙鎢礦、新田嶺鎢礦等大型、超大型礦床, 成礦地質條件良好。

1.1 地層

騎田嶺復式花崗巖體周圍出露地層主要有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白堊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為一套淺海相的碳酸鹽巖-砂頁巖 (含煤) 組合;白堊系為以含礫砂巖為主的陸相紅色盆地沉積;第四系主要為沖積洪積和殘坡積物。

1.2 構造

區域褶皺主要有上天塘嶺背斜、鹿嶺上向斜和掛板山復式背斜。區域斷裂構造發育, 騎田嶺復式花崗巖體位于揚子地塊與華夏地塊的交接部位, 發育于NNE向茶 (陵) -郴 (州) 深大斷裂帶中, 巖體受斷裂控制而呈NNE方向略長的橢圓狀, 面積約530km2。巖體斷裂構造以NE-NEE向壓 (扭) 性斷裂為主。茶陵-郴州深大斷裂帶控制了騎田嶺巖體的侵位, 并在巖體侵位后再次活動, 從而使巖體中形成大量NE向壓 (扭) 性斷裂。

1.3 巖漿巖

騎田嶺花崗巖體主體以黑云母花崗巖為主, 巖體中有二長花崗巖存在, 且大部分地段含角閃石和粒徑較大的鉀長石斑晶。巖體表現出兩個明顯的分帶:邊緣相, 具細?;蚣毩K瓢郀罱Y構;過渡相, 具細中-中粒似斑狀結構。各帶間巖性變化明顯。騎田嶺花崗巖體的鉀長石光學測定, 三斜度為0.4[84], 屬中微斜長石。斜長石主要為更長石, 環帶構造部分可見。[2]

2 礦體地質特征

全區共有大小礦體80個, 一礦段內共有礦體16個。礦體形態復雜, 多呈不規則的似層狀、餅狀產出。礦體多為走向近南北, 向東傾的復雜的透鏡狀。主要礦體產于正接觸帶和花崗巖體內的捕虜體中, 礦體大小規模懸殊[1], Ⅱ11礦體是全礦區規模最大的主礦體。

2.1 礦體圍巖和夾石

新田嶺鎢礦圍巖可分為砂頁巖類圍巖、灰巖類圍巖、矽卡巖類圍巖和花崗巖類圍巖。夾石一般發育于較為厚大的礦體內部, 夾石巖性主要為矽卡巖或矽卡巖化灰巖。

1-三疊系下統;2-二疊系上統;3-二疊系下統;4-石炭系中上統壺天群;5-石炭系下統大塘階;6-石炭系下統巖關階;7-印支期花崗巖;8-正斷層;9-逆斷層;10-向斜;11-背斜;12-天塘嶺背斜;13-鹿嶺上向斜;14-掛板山復式背斜;15-石頭山逆斷層;16-上陽山正斷層;17-安和圩逆斷層;18-瓜棚下逆斷層;19-秀風圩正斷層;20-小溪逆斷層;21-江源橋正斷層;22-柏樹下正斷層;22-礦區位置。

2.2 巖石特征

2.2.1 礦石類型和品級

(1) 礦石類型

礦體賦存于巖體內外接觸帶的矽卡巖中, 金屬礦物主要為白鎢礦, 其次為輝鉬礦、輝鉍礦。呈浸染狀、團塊狀或不規則細脈狀散布于矽卡巖中。脈石礦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輝石、符山石、綠簾石、透閃石、陽起石、硅灰石、石英、方解石等。

(2) 礦石品級

全礦段工業資源儲量平均品位0.401%。一礦段WO3平均品位0.4%, 可定為中富等級鎢矽卡巖型鎢礦石。

2.2.2 巖石化學特征

根據9個硅酸鹽樣品的分析結果, 其巖石有如下特征:

(1) Si O2含量高于世界花崗巖的平均含量, 接近國內花崗巖的平均含量。

(2) Al2O3含量低于國內外花崗巖的平均含量。

(3) Fe、Mg總含量高于國內花崗巖的平均含量, 與世界花崗巖平均含量相比有高有低。反映在礦物成分上, 這類巖石黑云母分布不均勻, 黑云母含量變化幅度大。

(4) 堿含量較國內外平均含量高, 且K2O高于Na2O。

(5) 邊緣相細粒黑云母花崗巖Ca O含量高于國內外花崗巖的平均含量, 而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崗巖一般低于國內外花崗巖平均含量。

3 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

3.1 成礦規律

3.1.1 礦床成因類型

(1) 新田嶺鎢礦礦源層經過花崗巖形成重熔型花崗巖類 (礦源巖) , 通過分異演化衍生為巖控礦床。新田嶺鎢礦所在的騎田嶺北部地區地層的巖石地球化學特征表明, 存在著以Sn, Pb, Cu, As, Mo, Bi, B和Ag為主的區域性高背景, 元素平均含量較高者主要集中在石炭系下統石磴子組。從表1可以確定新田嶺鎢礦的成礦母巖為印支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形成的花崗巖γ51 (2) 。

(2) 本區鎢礦床位于騎田嶺花崗巖體北端之東側, 礦體產于正接觸帶、花崗巖體內捕虜體及構造巖性有利的外接觸帶形成的矽卡巖中, 礦體的形成受巖漿巖、構造、地層巖性等因素的控制, 且厚大富礦體多出現在花崗巖體的凹陷帶中, 說明礦體屬接觸交代矽卡巖型鎢礦。

3.1.2 成礦時空分布規律

(1) 時間演化規律

該區鎢礦礦化在加里東期已有顯示, 但極其微弱, 尚無礦床形成, 僅為后期成礦奠定了一定物質基礎。燕山期礦化最為強烈, 尤以燕山早期礦化強度最高, 晚期顯著減弱。燕山早期第一階段以鎢錫礦化為主, 兼有鎢鉬、鎢鉍、鎢鉛鋅礦化;第二階段以鎢鈹礦化為主, 兼有鎢錫鉬、鉛鋅礦化;第三階段以鉛鋅礦化為主, 兼有鎢銅礦化;燕山晚期有一定程度的錫鎢鉬礦化。

(2) 空間分布規律

該區鎢礦床沿東西向、北北東向構造-巖漿巖帶分布, 兩者交匯部位為礦化集中區, 北北東向構造帶與東西向的構造-巖漿巖帶交匯部位控制的鎢礦床聚集區。

3.1.3 成礦區域

該區鎢礦床成礦區域歸屬于環太平洋構造成礦域華南成礦帶南嶺成礦亞帶騎田嶺礦田。

3.1.4 控礦因素

(1) 巖漿巖對成礦的控制

本區巖漿巖為Si O2過飽和富堿性巖石, 具有成礦巖體的特征, 是礦區矽卡巖型鎢礦床的成礦母巖。正接觸帶礦體明顯受巖體產狀形態的控制。礦體規模形態、富集程度等均受花崗巖頂面起伏和凹陷帶的制約, 其厚大富礦體均產于巖體的凹陷帶中。

(2) 地質構造對成礦的控制

巖體的延伸、產狀的陡緩, 基本上與礦區復式背斜一致, 巖體凸起的最高部位與復式背斜核部大體吻合, 這種特點也反映在次一級褶皺對巖體細部形態的控制上。

(3) 圍巖性質對成礦的控制

形成矽卡巖的圍巖主要是石磴子段不純灰巖, 有利于形成厚度較大的矽卡巖體。只有在碳酸鹽巖層中才能發育矽卡巖, 而砂頁巖層則起到遮擋層的作用。兩種巖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差異越大, 對成礦的有利程度就越高。

3.1.5 成礦模式

依據對新田嶺鎢礦床的研究, 結合礦區周邊已建立了較為成熟的成礦模式的礦區的資料, 建立新田嶺矽卡巖型白鎢礦床的成礦模式 (圖2) 。

3.2 成礦預測

找礦標志:

(1) 地層巖性標志:測水段砂頁巖與石磴子段灰巖接觸界面上、測水段砂頁巖所夾灰巖透鏡體中、石磴子段灰巖與大理巖的層間構造面是本區主要的賦礦層位。

(2) 構造標志:找礦應以褶皺構造為參照, 斷裂構造次之。丹鳳坪復式背斜特別是其次級向斜構造核部是礦區一礦段的主要含礦部位。沿花崗巖體邊緣凸凹形變的接觸構造以及鈣質圍巖的層間構造對成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3) 巖漿巖標志:矽卡巖型鎢礦床與花崗巖體在時空上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尋找巖體接觸帶及隱伏巖體位置是本區找礦的關鍵。

(4) 圍巖蝕變標志:本區礦 (化) 體附近均有明顯的蝕變, 多種蝕變疊加, 是礦化富集的重要標志。一般而言, 矽卡巖化、云英巖化與鎢礦礦化緊密相關。

(5) 重力負異常標志:本區花崗巖平均密度為2.5~2.6g/cm3, 上古生界碳酸鹽巖圍巖的平均密度為2.7~2.8g/cm3, 兩者存在明顯的密度差異。故重力負異??梢灾甘疽欢ㄒ幠5碾[伏巖體存在的位置。

(6) 重礦物標志:騎田嶺北部地區共出現重砂礦物90種, 其中錫石、白鎢礦、磁鐵礦、鈦鐵礦、黃鐵礦、辰砂、金紅石、白鈦石和電氣石等出現率較高。

4 結論

(1) 根據對新田嶺鎢礦礦床成因類型的綜合分析, 認為該區鎢礦屬于巖控矽卡巖型白鎢礦床。成礦作用以接觸交代作用為主, 與印支期花崗巖的多期活動密切相關, 成礦物質來源于印支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的花崗巖。

(2) 根據對新田嶺鎢礦控礦因素的分析研究, 發現該區鎢礦成礦與地層巖性、構造、巖漿巖和圍巖等因素的密切控制。

(3) 新田嶺鎢礦一礦段外接觸帶礦體規模一般較小, 受地層產狀控制明顯;正接觸帶礦體明顯受花崗巖體產狀形態的控制, 礦體規模形態、富集程度等均受花崗巖頂面起伏和凹陷帶的制約, 其厚大富礦體均產于巖體的凹陷帶中。巖體凹部之上多為小向斜軸部, 成礦最為有利;產于花崗巖內灰巖捕虜體中的礦體規模與捕虜體礦化蝕變的程度相關。

摘要:通過深入研究礦體基本特征、鎢礦成礦地質條件和礦床成因, 闡明了礦區一礦段的礦體地質特征;對鎢礦成礦區域、成礦時代、成礦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總結, 認為礦區地層巖性、構造、巖漿巖、圍巖等因素對鎢礦的成礦具有密切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一礦段礦體的成礦規律, 建立了成礦模式, 為今后進一步在本區域尋找優質鎢礦提出了找礦標志。

關鍵詞:新田嶺鎢礦一礦段,礦體地質特征,控礦因素,成礦規律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新田嶺鎢礦一礦段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4篇

礦區共圈出2個金礦體, 編號I、II, 礦體賦存于層間蝕變帶內, 屬蝕變巖型金礦。礦體呈豆狀, 囊狀, 伴生有少量銀和鉛。

礦體特征如下:I號礦體:賦存于I號層間蝕變帶內。礦體長約170m, 傾角30°, 真厚度0.50-0.70m;金品位1.87-12.95×10-6。II號礦體:賦存于II號層間蝕變帶。礦體長126m, 傾角30°, 真厚度0.35-0.48m, 金品位2.52-3.76×10-6。

2礦石質量特征

2.1礦石結構、構造

2.1.1 礦石結構。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至半自形晶粒狀結構、它形晶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等, 各礦石結構特征如下: (1) 自形至半自形晶粒狀結構:黃鐵礦部分呈晶型比較完整的五角十二面體、立方體及兩者聚行的自形晶粒狀, 部分呈半自形晶粒狀; (2) 它形晶粒狀結構:自然金、銀金礦呈它形晶渾圓粒狀、不規則粒狀及乳滴狀、角礫狀、麥粒狀、葉片狀、樹枝狀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等呈它形晶不規則粒礦及不規則狀, 少部分黃鐵礦呈它形晶不規則粒狀。 (3) 交代殘余結構:方鉛礦交代閃鋅礦、及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藍銅礦等交代黃銅礦;黃銅礦交代方鉛礦、閃鋅礦及黃鐵礦等。

2.1.2 礦石構造。以浸染狀構造為主, 其次為破碎狀構造。各種構造特征如下: (1) 浸染狀構造:黃鐵礦、方鉛礦或閃鋅礦呈浸染狀分布在礦石中。 (2) 破碎狀構造:早期形成的礦脈及巖石被后期構造破碎形成。

2.2礦石礦物成分及主要礦物含量

礦石礦物成分以原巖礦物成分為主, 其次為熱液蝕變礦物成分和表生礦物。

金屬硫化礦物以黃鐵礦、閃鋅礦, 方鉛礦為主, 次為黃銅礦、磁黃鐵礦等;氧化礦物主要為褐鐵礦、赤鐵礦;金礦物主要為自然金, 次為銀金礦;銀礦物有自然銀、輝銀礦等。

2.3主要金屬礦物特征

2.3.1 黃鐵礦:黃鐵礦為礦石中主要的金屬硫化礦物, 普遍分布但不均勻, 粒度變化較大, 其粒徑0.01~2mm。黃鐵礦主要形成于主成礦期。成礦前期和成礦后期也有少量黃鐵礦形成。

2.3.2閃鋅礦、方鉛礦:是礦石中較為常見的硫化礦物, 兩者多以共生關系產出。鉛灰色, 呈它形晶粒狀結構, 以浸染狀分布, 與金礦化關系密切。

2.3.3黃銅礦:含量較少, 見少量原生黃銅礦, 多于黃鐵礦共生。呈他形晶不規則粒狀, 以浸染狀、星點狀產出。與多金屬硫化物方鉛礦、閃鋅礦有共生現象。

2.3.4褐鐵礦:主要見于地表, 是主要金屬氧化物, 其中赤鐵礦、孔雀石可見, 部分顆粒較為細小的黃鐵礦呈殘余結構分布于褐鐵礦中。

2.4主要脈石礦物特征

與金礦化有關的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綠簾石、綠泥石。

2.4.1 石英:是主要的脈石礦物。主要為灰白色和煙灰色, 塊狀構造, 半自形至它形粒狀結構。以細脈狀和團塊狀產出, 為異體共生鉬礦的主要載體。

2.4.2綠簾石、綠泥石:是礦石中常見的脈石礦物, 生成于礦化蝕變的各個階段。

3礦石類型

3.1礦石的自然類型:礦石為硫化物—金建造, 根據礦石物質組分、結構構造特征, 礦石類型為層間破碎帶蝕變巖型, 常發育黃鐵礦微細脈和黃鐵礦團塊??傮w呈紅褐、灰黃色, 金品位變化較大。

3.2礦體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根據野外地質觀察、各類探礦工程原始編錄資料以及采集樣品的分析測試結果綜合分析, 本區礦床氧化程度較深, 目前所見礦石均為氧化礦石, 尚未發現原生礦和混合礦石。所以未進行礦體“三帶”的劃分。

4礦體圍巖

礦體賦存于安山巖與凝灰質安山巖夾層中, 頂板為凝灰質安山巖, 紅褐色, 凝灰質結構, 塊狀構造, 底板為安山巖, 紅褐色, 斑狀結構, 杏仁狀構造。圍巖蝕變沿蝕變破碎帶發育, 蝕變以硅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碳酸巖化、絹云母化、褐鐵礦化為主, 蝕變作用以破碎帶本身為最強, 向兩側蝕變明顯變弱。其中以硅化、黃 (褐) 鐵礦化與金礦關系密切。

5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5.1礦床成因

本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中朝準地臺南緣、華熊臺緣凹陷、崤山-魯山拱褶斷束的中部。為一典型的變質核雜巖構造, 隆起核部為太古宇太華巖群地層, 蓋層為中元古界長城系熊耳群地層, 二者接觸帶及其附近發育拆離斷層, 對該區礦床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區內主要出露地層為太古宇太華巖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 太華巖群是區域性金的一個重要成礦單元, 既是金的礦源層, 又是金礦床的賦存部位。后經燕山期強烈構造-巖漿活動, Au元素不斷活化、聚集, 在太華巖群中或在其上覆地層與太華巖群貫通性構造的有利部位富集形成金礦床。

5.2找礦標志

在安山巖層間破碎帶中, 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較發育地段, 一般應是金礦體賦存部位, 一般以凝灰質安山巖為頂板, 找礦工作圍繞這些地段展開可能會取得較好的找礦效果。

6礦床內共 (伴) 生礦產綜合評價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5篇

1950年6月, 馮景蘭、張伯聲教授應河南地質調查所的邀請, 共同組成豫西普查隊。從陜縣的觀音堂開始, 沿隴海鐵路進行地質調查和1:5萬地質草測, 在石炭系地層中發現了鋁土礦。經初步踏勘, 認為“鋁土礦分布范圍廣, 蘊藏量豐富, 值得詳加研究”。

1955年中南地質局與北京地質學院師生70余人對新安、澠池一帶進行地質調查, 對這一帶鋁土礦作了概述。

1958年起河南省地質局豫04隊開始對鋁土礦普查勘探, 在1960年1月提交了新安竹園—狂口黃鐵礦、鋁土礦區地質報告。同年河南冶金工業廳地質勘探公司第四隊提交了新安縣郁山高鋁粘土礦區勘探報告, 從此, 拉開了河南省陜—澠—新鋁土礦的找礦勘查序幕。

從上世紀60年代, 河南鋁土礦的勘查轉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61—1964年, 原中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601隊對新安張窯院鋁土礦進行了勘探, 提交了儲量近大型規模的優質高鋁礦石, 其Al2O3高達70.79%, A/S達7.4。1965年, 該隊在張窯院礦區以北的賈溝鋁土礦區進行了勘探, 提交了一個A/S7.2的大型富鋁礦。此后, 該隊又在陜縣楊莊 (1967年) 、澠池曹窯 (1968-1969年) 進行了地質勘探, 提交了兩個鋁土礦A/S分別為6.7和7.1的中、大型鋁土礦報告。該隊對上述鋁土礦區的成功勘查, 把陜縣、澠池、新安以及全省富鋁土礦勘查工作推向一個高潮。

2 礦區區域地質背景

位于豫西陜 (縣) —新 (安) 鋁土礦帶, 該帶呈近東西向帶狀分布于黃河南岸、隴海鐵路北側, 長100余km。該區成礦地質條件良好, 具較大找礦潛力,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 在豫西鋁 (粘) 土礦帶陸續發現了新安縣賈溝、張窯院, 陜縣支建、崖底、王古洞, 澠池縣賈家洼、曹窯、坻塢、水泉洼等大中型鋁土礦床, 使該區成為我省最重要的富鋁土礦帶。該礦區位于陜-澠-新鋁土礦帶的中礦帶, 成礦地質條件較好。

3 區域、礦區地層和構造

地層從老到新依次為中元古界、汝陽群, 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石炭—二疊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 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積厚度較大, 累計達萬米。

區域構造具有“一穹 (北段村穹隆) ”、“三向 (陜縣斷陷盆地、澠池向斜盆地及新安向斜盆地) ”、“三組斷層 (北東向、北西向和近東西向) ”交錯的扇形地壘拱斷特征。三組斷裂相互交錯, 將穹隆和向斜分割成斷塊狀, 形成以扣門山和龍潭溝斷層為界的三大地壘式扇形斷塊, 對鋁土礦床的展布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

礦區內有三條斷層F1, F2, F3, 對礦體造成一定的破壞, 從周圍礦區的地質資料分析, 這三條斷層對礦區內礦層破壞較小。

4 礦區主要地層

根據周圍礦區數據, 總結如下:石炭系 (C) :呈平行不整合覆蓋在奧陶系馬家溝組古風化面上。缺失下統, 上統劃分為本溪組和太原組。

4.1 本溪組 (C2b)

以平行不整合形式覆蓋在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古風化面上, 為風化殼相和湖泊沼澤相沉積物, 古奧陶地形凸凹不平, 呈現為漏斗狀或不規則狀。該層位位鋁土礦含礦巖系, 自下而上分為:

C2b1:鐵質粘土巖, 灰色, 致密狀、碎屑狀、豆鮞狀結構, 塊狀、構造。鐵質的含量從上而下增多。局部中、上部夾有粘土巖、粘土礦透鏡體。下部有炭質頁巖, 呈致密狀, 泥狀結構, 塊狀構造, 礦物成分為粘土類礦物和炭質。本層厚度0.45-30.6m, 平均6.18m。中段 (C2b2) :鋁土礦或粘土礦, 主要巖性是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為主, 局部相變為粘土礦。厚0.43-52.79m, 平均厚5.68m?;疑?、灰白色、深灰色、灰綠色。致密狀、碎屑狀、豆鮞狀結構, 層狀、似層狀、塊狀、土狀構造。成分主要為一水硬鋁石、高嶺石及粘土類礦物。呈似層狀、透鏡狀、漏斗狀產出。上段 (C2b3) :為礦層頂板, 厚0.2-14.92m, 平均2.02m。巖性以粘土巖、鐵質粘土巖及粘土礦為主, 泥質結構, 頁理較為明顯, 含有炭質、泥質和粘土類礦物。

4.2 太原組 (C2t)

為湖濱沉積體系。由生物灰巖、中細粒砂巖、粘土巖、泥巖、炭質頁巖、及煤組成。厚度8.80-71.50m, 一般20.00-45.00m, 平均35.67m。

5 礦體特征

根據周圍礦區數據。礦體與頂底板圍巖界限清晰, 二者的產狀具有相識性或趨同性。礦體傾向165~175°, 傾角5~32°, 一般15°左右。礦體的上面為礦體的頂板, 產狀與礦體一致, 界限較為清晰, 傾角較小, 傾角最大24°, 最小4°, 平均15°;礦體底板由于受古奧陶地形的控制, 傾角變化較大, 無規律性。傾角最大33°, 最小6°, 平均16°。一般來說, 在古地形變化較大, 巖溶比較發育地段, 產狀變化較為復雜, 比較大。

礦區南鄰某鋁土礦詳查區, 礦體厚度0.35~17.86m, 平均厚度5.23m;北鄰某鋁土礦勘探工作區, 礦體厚度0.5~49.82m, 平均厚4.03m, 厚度變化系數92.7%。

該礦區周圍是河南省陜-澠-新鋁土礦成礦帶內的兩個大型鋁土礦區, 水文地質條件、環境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及礦石加工冶煉條件已經研究的很透徹, 具有豐富的可借鑒的地質資料。周圍的兩個大型鋁土礦區正在開采當中, 說明該礦區開采開發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和可行性。

湖南省地質環境公報范文第6篇

詳查工作將嚴格按有關行業規范、規程和我隊已試行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有關文件的管理要求實施, 嚴格執行我局《作業指導書》技術要求和規程。

2.1 地質測量

(1) 工作方法

1:2000地質測量是為了基本查明工作區地層、構造、巖漿巖與各類物化探異常、蝕變帶及礦化體的相互關系, 查明地表構造帶、礦化帶、礦化體分布范圍、產狀及其變化等, 同時了解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和開采技術條件等的重要方法手段。

1:2000地質測量方法采用穿越法為主, 追索法為輔的基本方法。利用1∶2000地形圖作為底圖, 配合高精度GPS測定地質點、構造點、控制成礦的構造線以及與成礦規律研究有關的重要地層界線和礦化蝕變帶界限點。地質測量網度大致線距50m, 點距40m。在異常濃集中心及構造活動強、地層變化大的部位觀測點加密至25m線距、20m點距。觀察路線垂直構造線走向布置, 觀察點應主要布置在巖層、標志層、含礦斷裂等分界線或構造線等有意義的地方, 尤其在各種界線轉折處。對構造、含礦斷裂、礦化蝕變帶及其它重要地質體和找礦標志必須沿露頭連續追索、詳細觀察, 記錄其出露位置、長度、產狀、礦化特征和圍巖蝕變等。同時, 按規定間距, 垂直礦脈厚度采集連續揀塊樣。在工作過程中注意收集區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和礦石加工技術方面資料。

(2) 技術要求

通常用儀器法測定地質點及構造點, 礦化帶范圍的地質界線、影響礦體的構造線均應用工程控制, 且需實測。

2.2 槽探工作

(1) 工作方法。根據設計圖紙, 由地質人員與施工人員在現場用半儀器法確定槽井探位置, 地質人員在施工現場技術交底后即可施工, 達到預期設計目的給予竣工驗收。

(2) 技術要求。 (1) 槽井探位置一般布置在蝕變礦化發育地帶, 方向一般與蝕變帶垂直且與勘探線一致。實際位置如有移動, 以能達到設計目的為原則。 (2) 施工過程中, 地質人員應隨時檢查方位、規格、是否達到原巖、是否需要改變設計、是否合乎采樣及其技術要求、是否達到預期目的等內容。

2.3 坑探工作

(1) 工作方法

坑探工程主要控制礦 (化) 體自地表向下延深50米 (金礦體) 、100米 (銅礦體) 的礦化情況。重點在主礦 (化) 上部, 盡可能地考慮礦山首期開采地段和中段高度, 盡量以平巷形式開拓??犹焦こ虘紤]將來可為礦山生產所利用。沿脈進尺間隔25m應布設小穿脈進行揭露。平硐的坡度﹤3—5‰, 主坑道規格:2.0×2.2m。

坑道施工過程中, 礦區地質技術負責人經常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坑道施工的位置、方向、礦床地質變化特點、原始編錄的進度與質量, 樣品布置的合理程度, 采樣的進度與質量等??犹降刭|編錄按統一格式進行。在素描前將附著巖石上, 尤其是礦體與圍巖接觸部位的巖泥、粉塵刷去或用水沖洗。首先沿坑道掘進方向進行觀察, 圈出礦體、蝕變帶、巖石、巖脈等界線, 然后方進行素描??拥浪孛璨捎脡浩椒? 編錄兩壁一頂, 并適當素描掌子面, 沿脈按5m—10m間距布置樣線, 穿脈視具體情況在一壁以1—2m的樣長連續取樣。素描圖比例尺為1∶100。編錄工作執行標準DZ4000078。

(2) 技術要求

能滿足下列地質勘查目的:礦體的揭露與圈定, 研究礦體地質特征、查明礦體規模、形態、空間位置與質量, 初步查明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等。其它要求按國家坑道掘進相關規定或規程執行。

2.4 鉆探工作方法

首先根據地質設計, 在礦區地質圖、勘探線剖面圖上量出設計鉆孔坐標, 下達測量通知書。其次用儀器實地測出設計鉆孔位置。鉆探人員負責修路、平整機臺、安裝鉆機。安裝驗收合格后, 技術人員依據地質技術指示書、鉆探技術設計對鉆孔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下達施工通知書。施工結束后, 經地質技術人員驗收達到設計目的, 簽發終孔通知書。

2.5 取樣化驗

(1) 取樣

巖礦樣:要有各方面的代表性, 以加深了解測區內巖石、礦石或礦物為目的, 包括礦石類型、礦物組分、結構與構造、礦石與圍巖的關系、各種有益礦物的相互關系及有益礦物同脈石的關系等等。標本規格大約3×6×9厘米, 礦物、具特殊意義的巖心標本不限。

化學樣:所有樣品必須在現場進行分樣采集。采樣按礦體 (分不同礦石類型、品級) 、可能含礦巖石、礦化帶及夾石等特征部位連續取樣, 使所取樣品能控制礦體、礦化帶的頂底板界線, 且礦體、礦化帶的上下盤應有控制樣。樣品長度一般為1 m, 特殊情況下可大于0.5m。槽探工程中采樣通常采用刻槽法。樣槽布于槽底或其一壁, 礦化極不均勻時布于兩壁, 兩壁采集的樣品合并成一個樣。槽斷面規格一般為5cm×3cm或10cm×3cm。鉆孔巖礦心采樣垂直于礦巖心層面或標志面并沿長軸方向均勻劈 (鋸) 成兩半。一半送加工化驗, 一半保留。沿脈坑道中采樣盡量利用前進掌子面, 也可在頂板或底板垂直礦體采樣, 當礦體厚度大于斷面時, 可配合一定間距的穿脈坑道或坑內水平鉆或打眼法取樣。

選礦試驗樣:每一主要礦石類型不少于1個, 樣品重量由試驗單位決定, 一般為300~500公斤。樣品的有用組份含量及礦石的結構, 應盡可能地代表全礦區或某一礦石類型的情況。

小體重樣:在各種工程內采取揀塊樣, 大小一般為5×5×5~10×10×10立方厘米。體重樣品應具有礦石工業品級的代表性, 力求與一定范圍礦石的平均品位相近。每種礦石的小體重數量不小于30件。

內外驗樣:內驗樣從付樣中提取, 密碼抽查, 其數量不少于邊界品位以上的普通分析 (或組合分析) 總數的10%, 外驗從作過內驗合格的正樣中提取, 其數量不少于邊界品位以上的普通分析 (或組合分析) 總數的5%且不少于30件。

(2) 化驗

樣品測試必須由獲國家或省級資質和計量認證的測試單位承擔?;痉治鲰椖繛?Au、Cu、Pb、Zn。

樣品測試中及時按比例、批次抽取內、外檢樣品。內檢樣由副樣中按原分析樣品的7—10%抽取, 編密碼送原分析實驗室進行試驗。外檢樣由原分析實驗室從正樣中按原分析樣品的5%抽取, 送高級實驗室進行試驗。對分析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樣品必須及時查找原因, 進行處理, 確保數據可靠性?;瘜W分析質量及內、外檢檢查分析結果誤差處理方法按DZ/T0130—94《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執行。礦石分析允許雙差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為計算相對雙差值 (%) 。C:修正系數:Au 1.00, Pb 1.00, Zn 1.50, Ag 0.40。X:測定結果濃度值 (%) 。

3 總結與評價

上一篇: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二范文下一篇:海外參展要注意什么范文

熱門文章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