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16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谱o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會使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導致患者出現消瘦、多尿、多糖的癥狀,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2017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男42例,女38例,年齡32~71歲,病程1~13年,平均年齡(43.19±1.34歲),平均病程(6.4±0.2年)。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成員均為女性,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4.6±2.6)歲,學歷分別為:大專10名,本科14名,職稱分布為主管護師4名,護師8名,護士12名,其中有一名主管護師有專業的糖尿病學習和教育培訓的經驗,具有教育導師資格。

1.2方法

1.2.1制定小組和培訓計劃

護理小組的成員要選取對糖尿病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的護理人員,且在醫院的護理服務中能夠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谱o理。在對管理計劃進行過制定時,要求小組的成員對糖尿病的基礎理論有足夠的掌握,并且對基本操作的技能較為熟練,能夠在糖尿病患者出現昏迷等突發情況采取有效的急救,保證小組成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時,能夠獨立且熟練運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由小組的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分階段培訓,當培訓結束之后,能夠通過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考核的護理人員具有能夠為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等活動的資格。

1.2.2實施并完善計劃

將糖尿病教育指南作為標準,將計劃制定好之后采取階段實施,階段分別為教育指導、技能操作、實踐演練、個體培訓以及課堂情境。教育指導主要為課堂講授,講授的內容主要包括糖尿病有關的基礎知識、使用藥物的種類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胰島素的分類以及進行注射后對用餐時間的規定等;技能操作要分批進行,主要包括如何正確使用血糖儀、如何正確使用胰島素筆等,在完成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實踐演練指的是在對患者的護理中實行,這個階段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個體培訓指的是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模擬,將發現的理論以及操作中的缺點演練處理,進行針對性的改進與分析;課堂情境指的是將小組成員帶進科室進行業務方面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達到對護理人員技能促進的作用[2]。

1.2.3建立控制體系

護理小組的組長對成員培訓的成果進行定期考核或者是不定期抽查,對??谱o理質量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護理的滿意度。檢查的方式主要為對考核標準統一量化??己诉_標的成績為90分以上。

1.2.4考核評價指標的完善

護理部的組長修改、補充和完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并進行細化與量化,將其作為后期評估以及操作的標準。

1.2.5質量改進

將每次的考核結果上報到護理部門,在進行護理管理會議時提出與反饋出現的問題,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以及整改。小組長對質量改進進行跟蹤指導,來達到提升護理質量的效果。

1.3觀察指標與評分標準

在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方面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將糖尿病教育指南作為理論知識的標準,考核的內容共分為運動、藥物、飲食、足部護理、血糖監測這5個指標,滿分為100分。將血糖監測以及注射胰島素作為技能操作考核的項目,每項分為50分,滿分為100分。采用發放問卷的形式,對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有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數據處理

對兩組患者的資料使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全部患者干預治療狀況應用t檢驗,質量評分比較采用x2進行檢驗,結果差異明顯,P<0.05,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

2、結果

進行規范管理之后,小組成員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評分有了明顯地提高,兩組數據對比結果的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P﹤0.05)。(見表1)管理前患者對于護理滿意的有例32,一般滿意例30,不滿意例28,滿意率為77.5%。管理后患者對于護理滿意的有例38,一般滿意例34,不滿意例8,滿意率為92.5%。兩組數據對比結果的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質量的過程中融入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質量效果[3]。

人文關懷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在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能夠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且能夠有效減少醫患矛盾與醫療糾紛[4]。

綜上所述,采用規范化管理能夠明顯提高護理的質量,并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率,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孫麗凱,李麗萍,何華英.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生活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5):21-23.

[2]陳琴,王思思,黃晶,等.人文關懷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2013,(11):119-120.

[3]朱小玲.人文關懷在腫瘤病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1):3237-3238.

[4]孫麗凱,李麗萍,何華英.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生活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51):21-23.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 方法 選擇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整體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飲食、鍛煉控制、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予以抗感染、局部換藥、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常規內科治療。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整體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效果。 結果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χ2=4.18,P<0.05);且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況、情緒控制、疾病認知等情況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 (χ2=4.13、4.57、4.74、5.14、4.60、4.55,P<0.05)。 結論 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治療糖尿病足具有護理效果高、滿意度高、治療效果佳等優點。

[關鍵詞] 整體護理;糖尿病足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on diabetic foot

CAO Xiuying1 WANG Jun2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Tiant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Tiantai 317200, China; 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nhai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100, China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Diabetic foot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原因為糖尿病血管病變導致終末肢體循環障礙并發感染[1,2]。糖尿病足造成患者殘疾,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以往糖尿病足患者僅采取常規控制血糖、局部換藥及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療效。近年來,隨著護理技術及護理觀念的發展,糖尿病足的護理逐漸從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轉變為采取整體護理方式[3,4],其效果受到廣泛的關注。本研究觀察了整體護理治療(整體護理組)糖尿病足的療效,并與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治療(常規護理組)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足患者72例,均符合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5]。隨機分為整體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6例。整體護理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51.7±10.6)歲;患病時間1~34年,平均(15.1±5.0)年;基礎糖尿病類型均為2型;糖尿病足根據Wagner分級:1級10例,2級12例,3級6例,4級6例,5級2例;常規護理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1~73歲,平均(51.9±11.9)歲;患病時間1~28年,平均(14.3±4.8)年;基礎糖尿病類型1型1例、2型35例;糖尿病足根據Wagner分級:1級10例,2級10例,3級7例,4級6例,5級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患病時間、糖尿病類型及糖尿病足分級程度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飲食、鍛煉控制、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予以抗感染、局部換藥、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常規內科治療。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整體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包括:①一般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血糖、呼吸、心率等,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及使用胰島素;②飲食護理:合理控制飲食,做到定時、定量,禁食甜食、辛辣、油膩食物,多進食優質蛋白食物,有利于傷口的恢復,宜進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易消化食物;③足部護理:囑患者每天采用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訓練方式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以10次交替為1組,每天3~5組。每晚采用37℃左右溫水泡腳,如患者有足部皮膚破潰則采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 min左右,浸泡后擦干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潰瘍,每天使用頻譜治療儀照射治療30 min,如潰瘍處有膿液形成則取出部分膿液送細菌培養及藥敏并及時對壞死組織行清創治療,同時待培養及藥敏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④心理護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重、病程長,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對心理造成嚴重的創傷,常造成患者憂郁、焦慮、悲觀的心理。應與患者充分地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向其介紹疾病產生的原因及預后,使其建立成功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⑤健康宣教:糖尿病足的治療不單單是住院期間的治療,還包括長期的家庭治療及控制,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注意事項,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飲食控制及健康鍛煉。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1.3.1 糖尿病足治療療效評定 顯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90%,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面積達40%~90%,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減輕;無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面積<40%或出現壞疽需截肢,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無減輕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6]。

1.3.2 護理效果評定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滿意度、按時服藥、飲食管理、體育鍛煉、情緒及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分為滿意與不滿意[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8,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后護理效果的比較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況、情緒控制、疾病認知等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13、4.57、4.74、5.14、4.60、4.55,均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并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由于人們對于糖尿病危害的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警惕性,糖尿病足及截肢的患者不斷增多,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8,9]。以往糖尿病足的治療及護理往往是采取對癥處理,包括控制血糖、局部換藥及抗生素使用等,療效有限,常常出現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血糖波動較大從而出現反復的小損傷導致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反復潰瘍,最后導致截肢的結局[9,10]。采用何種護理及治療能夠良好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糖尿病足截肢致殘的情況出現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整體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工作模式,是一種護理行為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指導思想,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11]。近年來,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新型的護理方式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12]。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方式逐漸從單純的內分泌科常規護理向更加全面的整體護理方式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馬文化等[13]認為采用整體護理能加深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知程度,積極預防和治療是降低該并發癥的發生率、致殘率和致死率的關鍵環節。而任玉珍等[14]認為系統化的整體護理在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護理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且整體護理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緒控制、對疾病的認知等情況均優于常規護理組。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整體護理措施相對于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治療糖尿病足患者具有以下優點:①嚴格的控制飲食、規范化的使用胰島素、良好的健康鍛煉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減少血糖的波動,有效地減少遠期并發癥的出現;②采用規范的足部護理及局部換藥、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促進糖尿病足患者潰瘍的愈合,減少感染的發生,減低致殘率、致死率;③良好的心理護理能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心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改善醫患關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和依從性;④疾病宣教能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總之,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治療糖尿病足具有護理效果高、滿意度高、治療效果佳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鄧俊林,盧?;?,張振華. 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36.

[2] 何儉,繆曉峰. 燈盞細辛治療糖尿病足療效觀察[J]. 廣東醫學,2011, 32(19):2599-2600.

[3] 謝雙,賀榮. 整體護理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效果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2010,39(4):376-377.

[4] Driver VR,Fabbi M,Lavery LA,et al. The costs of diabetic foot: the economic case for the limb salvage team[J]. J Am Podiatr Med Assoc,2010,100(5):335-341.

[5] 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 糖尿病足國際臨床[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6.

[6] 朱仕縐. 綜合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足病人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9):38-39.

[7] Hinchliffe RJ,Andros G,Apelqvist J,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ulcerated foo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iabetes Metab[J]. Res. Rev,2012,28(Suppl 1):179-217.

[8] 林益坤,楊彪,陳壯峰,等. 血栓通聯合常規療法對糖尿病足的療效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30):65-66.

[9] 王愛紅,趙湜,李強,等. 中國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調查及醫學經濟學分析[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6):496-499.

[10] 蘇星明,胡菊花. 護理程序在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8):25-27.

[11] 黃愛玲,于翠華. 應用系統化整體護理預防糖尿病足82例分析[J]. 山東醫藥,2003,43 (2):46-47.

[12] 薛國敏,楊曉芹. 整體護理對糖尿病足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6):553-554.

[13] 馬文化,王玫,高秀琳,等. 糖尿病足患者的整體護理[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9):2131.

[14] 任玉珍,李紅. 糖尿病足病人的護理[J]. 護理研究,2010,24(35):3254-3255.

(收稿日期:2013-08-09)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 男55例, 女45例, 年齡37~72歲。隨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干預內容 (1) 入院時, 介紹護士長、管床護士姓名, 向病人講解糖尿病飲食基本原則, 發放糖尿病飲食健康教育路徑表并向病人講解有關內容。 (2) 第1天、第2天, 介紹糖尿病飲食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講解糖尿病飲食熱量的計算方法與計劃, 如何填寫飲食日記, 教會病人計算熱量和配制食譜, 指導病人自覺遵守飲食原則。 (3) 第3天、第4天, 介紹食物交換份飲食的目的, 飲食的方法, 如何運用食物交換份指導進食。 (4) 第5天、第6天, 介紹低血糖生成指數飲食的目的以及方法, 哪些食物進食后血糖升高快而且峰值高, 如何計算每餐的血糖生成指數。 (5) 第7天, 低血糖時飲食原則, 發生低血糖如何進食。 (6) 出院前1、2d, 評價病人及家屬的掌握程度, 制訂出院后飲食治療的重點。

1.2.2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3 實驗檢查

入院時及干預后1、2、4周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t和卡方檢驗, 運用SAS軟件包進行分析。

2 結果

(表1、2)

3 討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 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 即“三多一少”癥狀[2]。目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病癥??刂撇缓玫奶悄虿】梢砸鸶鞣N使人致殘、致死的并發癥, 如心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做好飲食控制, 是與糖尿病成功相處的基礎[3]。

飲食干預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提高其飲食自理調節能力, 即增加自我控制飲食進而有效控制DM的能力和自覺行為, 提高自我監控血糖的意識。飲食干預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有計劃護理可提高患者的對飲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認識, 這是長期控制病情的基礎[4]。采取飲食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 可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 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使有效控制其病情基礎, 態度、行為水平、知曉率顯著改觀[5]。本研究的結果證明, 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顯著性 (P>0.05) 經過飲食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5) 。表明糖尿病通過飲食干預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控飲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10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病人配合營養科給予飲食護理干預, 對照組常規護理, 觀察2組入院時及干預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的情況。結果 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顯著性 (P>0.05) ;經過飲食護理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5) 。結論 糖尿病通過飲食護理干預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飲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性腦卒中,飲食治療,認知行為,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周曉燕, 楊杰.糖尿病教育在防治中的重要性淺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9, 17 (2) :71~72.

[2] 劉新民.實用內分泌疾病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300.

[3] 侯祥川, 顧景范, 邵繼智, 等.臨床營養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8:419.

[4] 馬建新.糖代謝紊亂對腦梗死發病及預后的影響[J].中原醫刊, 2007, 10 (33) :l9.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屬于長期慢性疾病,臨床上尚無治愈的方法,如病情進展嚴重,患者會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糖尿病的長期影響下,患者的眼、腎、神經系統、心臟等組織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引發病變。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非常多,且分布也比較普遍,據調查研究可知,各個城市、鄉鎮及農村中均有病例,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病變。系統損害與糖尿病病程之間呈正相關的關系,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下時,其他系統發生病變的可能性約為30%左右,而病程超過5年,其他系統發生病變的可能性會上升至50%以上,而且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引發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與單純的高血壓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明顯提高,約高出7倍左右。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僅生理上會遭受比較多的痛苦,同時也增加了經濟上的負擔。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費用可分為兩種,一種為直接花費,是指醫療費用,包含治療糖尿病的費用及其治療其并發癥的費用,我國糖尿病患者每年的直接花費約為190億元人民幣;另一種為間接花費,是指治療糖尿病致殘、致死的費用。

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

2.1 自我管理概述

在Creer的《慢性病兒童的康復》一書中,最早出現“自我管理”屬于。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Creer在研究兒童哮喘項目時,即開始應用“自我管理”這一屬于,Creer認為,患者積極的參與到治療當中就是自我管理。此后,在慢性病護理中開始廣泛的應用“自我護理”,其內容也擴展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指醫護人員針對慢性病采取的干預行為,一方面是指患者采取的、可促進自身健康發展的行為。

Alderson認為,自我管理是一種小組學習方式,組內成員相互監督,小組建立的基礎為成人學習理論、個性化治療、個案管理理論。自我管理是一種綜合干預技術,在干預的過程中,充分的結合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因素,實現最大化的調節。慢性病患者在病情進展的過程中,癥狀表現、治療方案、患者生理及心理、社會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醫護人員及患者應對這種變化的行為及能力就可理解為自我管理。慢性疾病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每天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自身疾病的發展、減少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即為患者的自我管理。

2.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測量方法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自我管理就是指患者每天所采取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措施,包含控制飲食、監測血糖、按時服藥等措施。測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時,可用的方法比較多,常用的以下幾種:(1)自我報告法:這是最為常用的自我管理測量方法,自我報告法中,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聯系,可以是面對面詢問,也可以是電話訪問,對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過程中,醫護人員可采取的測量工具包含糖尿病管理評定量表(DCP)、糖尿病自我管理評估報告工具(D-SMART)、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DSCS)等;(2)觀察法:研究者與患者共同處于同一環境當中,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觀察,此種測量方法的優點在于具有較強的特異性,患者現有生理指標檢查結果并不會干擾觀察結果,不過觀察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比較度,且在觀察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有意識做出符合自我管理的行為,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比較差;(3)生理指標替代法:多數研究者們認為,如果患者的生理指標控制效果比較好,那么自我管理效果也比較高,生理指標中,糖化血紅蛋白(Hb A1c)的應用最多,可將患者3~6個月之內的血糖控制狀況反映出來,不過,此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我管理效果的反映有效性比較差。

2.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

關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國外研究開始的比較早,且研究成果能夠較為客觀的將患者自我管理現狀體現出來。與國外相比,我國研究開始的比較晚,研究時,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時,自行設計相應的量表,在門診糖尿病患者中進行調查研究,經過研究顯示,從量表的總分來看,自我管理良好的患者28%,自我管理一般的患者58%,自我管理比較差的患者14%,從單項的分值來看,每一項分數屬于良好水平的患者僅為9%,患者在控制飲食、服用藥物、低血糖管理方面均管理的比較好,但在運動控制、血糖監測、糖尿病足管理方面管理的比較差,總體來說,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比較差。部分研究者利用DCP量表來評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DCP量表中,因子共包含11個,其中,高水平因子包含7個,低水平因子包含4個,其研究結果同樣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低。

總之,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自我管理時,現狀不容樂觀,絕大部分患者并未充分的認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導致自我管理水平比較低。

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響因素

3.1 人口學資料影響

人口學資料主要包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內容。從年齡方面來看,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空閑時間更多,但老年患者的記憶力水平遠不及年輕患者,學習能力也比較差,在進行自我管理時,水平比較差;從婚姻狀況方面來看,有配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無配偶患者,可能原因是已婚患者的配偶可以監督患者運動、服藥、控制飲食等,從而提升自我管理效果,而且已婚患者的經濟負擔相對可以減輕一些;從經濟收入方面來看,患者的收入水平比較高時,自我管理水平也會高于收入水平低的患者;從文化程度方面來看,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時,越能夠較好的接受相關的知識,在與醫護人員溝通時,順利性比較強,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從職業方面來看,與體力勞動者相比,腦力勞動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高一些。

3.2 糖尿病疾病和治療相關影響因素

3.2.1 并發癥數量

糖尿病患者伴有并發癥時,可能會伴有2種以上的并發癥,當患者伴有的并發癥數量越多時,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考慮與患者應對并發癥的心理相關,并發癥數量比較多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自暴自棄的念頭,進而不再進行自我管理,形成惡性循環。

3.2.2 治療方式

臨床治療糖尿病患者時,可采用的治療方式比較多,飲食治療為最為簡單的治療方式,與此治療方式相比,治療方式越復雜時,患者越重視自我管理,自容管理水平越高,主要原因是采用復雜方式治療的患者并發癥及病程比較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積累的管理經驗比較多,對疾病的認識也比較深,因此,自我管理行為比較好。

3.2.3糖尿病健康教育次數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干預的開展可促使患者養成較好的管理意識,健康教育實施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對疾病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健康教育的次數越多時,患者會越注重自我管理。

3.3 心理社會因素

3.3.1 心理狀態

對于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患者均能夠認知,因此患病后會產生一些心理變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時,患者可能會自暴自棄。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患者的負性心理越嚴重時,自我管理的效果越差,而且行為控制的難度提升。

3.3.2 社會支持

糖尿病患者發病后,會產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社會支持作為緩解患者壓力的有效手段,在應激狀態下,患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之間形成一定的關系,有利于緩沖壓力事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如果社會支持比較差時,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會嚴重下降,進而影響自我健康管理行為,降低自我管理水平。

3.4 知識信念因素

患者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程度越高時,越能夠科學的評估自身的病情,并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管理行為,實施良好的自我護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颊咦陨淼慕】敌拍钔瑯邮亲晕夜芾淼闹匾獞h該因素,當患者的健康信念越低時,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主要原因是患者過分的放大了糖尿病的危害,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即使進行自我管理也不會有什么效果,因此形成自暴自棄的行為[8] 。

綜上所述,現階段,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低,主要受到患者學歷水平、糖尿病并發癥數量、心理因素、信念因素等因素的影響,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加強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認識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覺進行自我管理,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

摘要: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糖尿病患者時,不能僅僅依靠藥物治療,患者的自我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當前來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比較差,而且其中存在的影響因素比較多,該文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做出綜述。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管理,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程麗,李小妹,高翠霞,等.糖尿病患者壓力評價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707-710.

[2] 黃仙紅,陳靜,張萌,等.農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1):5-7,10.

[3] 李饒,袁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與負性情緒現狀及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63-164,168.

[4] 賴澤銳,張潔宜.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17):157-158.

[5] 秦蘊新,孫玲紅,騰美芬,等.門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50-51.

[6] 朱風萍,嚴淑珍,李瑞,等.中衛市15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調查[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9):835-837,848.

[7] 魏魏,馬龍飛,沈世蜂,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33):4039-4042.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42例小兒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71例。 對照組中男性患兒34例,女性患兒37例,年齡4~10歲, 平均年齡為(6.38±2.24)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病程(3.1±1.7)年。 實驗組中男性患兒35例,女性患兒36例, 年齡3~10歲,平均年齡為(6.21±2.35)歲;病程6個月~ 7年,平均病程(3.6±1.4)年。 兩組患者均符合WHO小兒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 兩組患兒均行FPG、2 h PG、 Hb A1c、血脂檢查,均排除嚴重主要臟器疾病、精神神經功能障礙等。 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及護理,并且在就診時進行健康教育。 實驗組患兒采取家庭管理模式,并將實驗組患兒家長分為兩組,一組30人,一組31人。 每組患兒家長每個月進行一次家庭管理培訓,由一名專業醫師及一名護理人員進行指導。 培訓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根據患兒的病案記錄,進行個性化指導。 應全面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況、飲食習慣及患兒家庭的經濟條件,并作出相應的家庭管理計劃。 家庭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合理飲食、體育運動、用藥指導、血糖監測等,并做好相關記錄。 合理飲食:患兒年齡較小,治療配合性較低,因此家長應嚴格控制小兒飲食, 在不影響患兒身體發育的正常需求前提下,做到少食多餐,不進食糖果等。 家長應做好發揮好監督作用,不能放松對患兒偷吃甜食、零食的警惕。 體育運動:家長應以身作則,不僅應告知患兒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同時應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每日晨起進行跑步、跳繩等適合的方式進行鍛煉,每日體育運動量應根據醫師制定的運動方案進行。 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提升,切忌不得超負荷鍛煉以免低血糖導致暈倒等情況的發生。 血糖監測:應充分認識到血糖監測的重要意義,每日應自測血糖。 應用胰島素治療原則上必須進行餐后2 h血糖監測及尿糖監測,但因需扎破手指,大多患兒難以配合。 因此可一星期2次血糖監測。 規律用藥:IDDM患兒需終生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家長應熟練掌握胰島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嚴密的監測血糖。 此外,家長還應以通俗易懂的言語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疾病情況。 只有讓患兒意識到疾病危害,才可能更好的配合治療,這對于學齡兒童來說, 并非困難。 可采用圖畫、小兒視頻等方式,吸引患兒學習,于快樂的教育方式中學到疾病知識。 在每個月的小組培訓中,家長應根據本月家庭管理情況,如實向醫護人員進行匯報,并進行相應的管理內容調整,更好的控制病情。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血液生化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等。采用該院自制的小兒糖尿病家庭管理行為評分量表,信度系數0.79, 包括對患兒的服藥依從性、體育運動、合理飲食、血糖監測4個方面,每個方面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1~4級評分。 分數越高者代表其管理行為越好。 采用疾病認知量表對患者疾病認知度進行評價,信度系數0.83,該量表包,8個條目,每個條目1~5級評分,分數越高者表示其疾病認知度越高。 患兒的自我管理效能采取1~5級評分,分數越高者表示其自我管理效能越高。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血液生化指標的比較

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6.17±0.78)%、空腹血糖(7.3±0.80)mmol/L、餐后2 h血糖(8.29±1.41)mmol/L、 甘油三酯(3.41±1.52)mmol/L、總膽固醇(4.67±1.12)mmol/L, 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9.87±0.91)%、(9.4±0.79)mmol/L、 (9.54±1.77)mmol/L、(5.50±1.69)mmol/L、(5.34±1.05)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兩組患兒家庭管理模式行為的比較

實驗組小兒患者的家庭管理行為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服藥依從性(36.8±7.43)、體育運動(37.6±5.46)、 合理飲食(36.9±10.52)、血糖監測(33.87±9.4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8.7±9.74)、(29.5±8.91)、(22.8±9.17)、(26.92± 1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兩組患兒疾病認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的比較

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疾病認知度(37.4±3.24)以及自我管理效能(3.05±0.49)得到明顯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的(26.8±3.52)及(3.05±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5]。 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或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 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深高血糖綜合征等。 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其發病率急劇上升,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6]: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已達到3.66億。 近30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方式西方化, 肥胖率不斷上升,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增長趨勢。 在小兒糖尿病中,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 我國北方較南方的小兒糖尿病發病率高,可能與北方冬季寒冷,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免疫反應進而導致胰島炎的發生有關[7]。 小兒糖尿病大多以9~14歲為主,但近年來也有報道稱其發病年齡有走低趨勢。

小兒正處在身體發育階段,其免疫、生理功能尚不完善,因而應重視小兒糖尿病這一嚴重問題,如果治療不當將導致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危象的發生[8]。 傳統的治療只是強調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但是小兒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因此該次研究采用家庭管理模式,旨在建立小兒糖尿病的家庭規范化管理,保證患兒的規律治療,促進其健康成長。 通過家庭管理模式,患兒及其家長主動參與其中,有助于對于疾病的控制及長期監督, 避免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實行家庭管理模式,家長就有責任和義務進行糖尿病的系統學習,因為患兒年齡尚小,還不具備進行自我保健的能力。 因而家長的作用不容小覷。 通過每個月一次的系統培訓,將患兒家長的疑問進行解答,同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對于日常生活中家長對患兒疾病的治療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患兒的發育特點及飲食喜好進行搭配合理的飲食食譜。 每日進食四餐,按熱量1:2:2:2:2進行搭配,其中糖類: 脂肪:蛋白質按照5:3:2進行配比[9]。 此外,應該嚴格控制患兒的零食,尤其是糖果類。 對于患兒而言,其自制力較差,應嚴加監督,避免患兒自己偷吃。 家長應學會判斷一些嚴重病情,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危象。 當患兒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帶有爛蘋果味時,往往提示酮癥酸中毒,此時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10]。該癥的發生常因偷吃甜食或飲食不當引起。 若患兒出現大汗、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常提示低血糖[11]。多音服用胰島素過量或進食較少兒運動過多導致。 通過適量的體育運動,不僅增強體質,也有益于糖原的分解。 加強患兒的血糖監測,已經發生血糖升高,則應立即醫院就診。 該次研究中,通過家庭管理模式,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小兒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體育運動、合理飲食、血糖監測等家庭管理行為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疾病認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明顯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家庭管理模式使患兒的血糖控制更加規范化、全天化,加強了對患兒的管理與監督,提高了患兒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小兒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可顯著改善小兒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血糖,對小兒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重大價值。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42例小兒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7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管理,實驗組小兒患者采取家庭管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小兒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標,服藥依從性、體育運動、合理飲食、血糖監測等家庭管理行為評分,以及疾病認知度和管理效能的比較。結果 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小兒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體育運動、合理飲食、血糖監測等家庭管理行為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疾病認知度以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明顯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可顯著改善小兒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血糖,對小兒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重大價值。

糖尿病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該縣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2013年3月—2014年2月份期間收治)作為本次的臨床研究對象,并將其進行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25例。

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44~79歲,平均年齡為(58.56±6.89)歲;病程2.60~14.50年,平均病程為(8.42±4.13)年。

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為47~80歲,平均年齡為(57.41±7.32)歲,病程3.20~14.90年,平均病程為(8.34±4.43)年。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對比其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各項基線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兩組患者進行一個科學的研究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25例患者采取常規的預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預防控制方面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叮囑患者不可食用脂肪過高、糖量過高、過于辛辣以及含有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升高等?;颊叩墓芾矸矫娌扇⌒睦碇笇Ш投诨颊甙磿r到醫院進行復查,以便醫護人員對其血糖進行檢測。

觀察組:觀察組25例糖尿病患者則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

預防控制方法包括飲食方面、藥物方面、運動方面;管理方法包括心理方面、檢測方面以及健康指導,具體內容如下。

飲食方面: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一般首要措施就是控制飲食。而控制飲食的原則就是控制食物的總熱量以及患者的體重,因此醫護人員需給患者調配好適當的飲食,尤其要以膳食纖維食物為主,保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的所占比例合理,嚴格控制患者的脂肪、糖、辣、酒等食物的攝入量,并根據患者個人的身高體重進行不同的飲食搭配,幫助患者維持體重,從而達到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及改善緩和脂類代謝的作用。

藥物方面:藥物選擇主要是根據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來進行考慮的,本次研究中主要服用方式分為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注射兩種,二者均可在加重使用,醫護人員要注意特別提醒患者選擇正確的部位注射,以及按醫囑進行正確的用藥量和使用工具,另外還需教導患者胰島素的正確存儲方式,并叮囑患者一定要按時按量進行服藥。

運動方面:為更好的控制患者體內的脂肪以及身材,可以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患者最好可以做到一日三餐后都有少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慢跑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從而幫助患者減輕體重,增強體質、降低血糖以及放松身心的目的,切記不可過激運動以及空腹運動,容易引出低血糖的發生。

心理方面:患者因長期患病而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及身材,所以容易出現煩躁、焦慮、自閉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給患者講解控制飲食對其的優處,告知患者暴飲暴食的后果,安撫患者的焦躁,為患者講解成功瘦身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檢測方面:糖尿病治療中,定期的血糖檢測極為重要,醫護人員主要是通過觀察患者的血糖檢測情況來進行高危人群的篩選的,因此,本院會定期為患者提供免費的血糖檢測,從而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健康指導:通過給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病理機制以及藥理機制等相關知識,還有相關運動和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從而幫助患者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兩組經過預防控制和管理后的胰島素情況、血糖情況以及患者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方法

兩組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的數據均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用χ2進行檢驗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用“%”表示;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患者的胰島素情況、血糖情況,用t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情況、血糖情況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前后指標存在差異,具有科學統計意義。

2 結果

兩組在經過不同的預防控制方法和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2.00%,對比可見,觀察組的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各數據明顯較對照組數據優異(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進步,人口老齡化的趨長,糖尿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糖尿病屬于一種常見的高危性慢性疾病,該病若不能得到及時的控制與治療,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給患者及其患者的家庭都將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采取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極為重要的[2,3] 。

通常對于糖尿病的預防措施以及對患者的管理均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比如給予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安撫患者的心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叮囑患者按照醫囑進行服用藥物,禁止食用脂肪過高的食物等,以上方法對預防及控制糖尿病雖到達了一定的效果,但情況并不是很明顯,且患者對其的滿意度也不高[4] 。

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能夠即使有的控制糖尿病的發展,該方法是通過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不同癥狀、不同病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方法,有針對性的給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指導,幫助患者減輕體重和降低血糖等,該方法能夠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發展,且患者的滿意度較高[5,6] 。

本研究表明,兩組在經過管理后,觀察組的總滿意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2.00%,對比顯示,觀察組的管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效果更為顯著,且患者的滿意度高。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的預防控制和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選取該縣醫院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份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將其進行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的預防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常規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結果 觀察組的胰島素情況、血糖情況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均較對照更有優勢(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使用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效果較為明顯,且患者的滿意度高。

關鍵詞:糖尿病,預防控制,管理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紅.評價綜合性預防及臨床干預在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0):213.

[2] 何云燕.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現狀及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6):22-24.

[3] 王文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研究與應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6(1):4-6.

[4] 黃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6,33(1):59-62.

[5] 高燕飛.糖尿病患者院內健康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11):33-35.

上一篇:企業創新論文范文下一篇:生態系統理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