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對社會和患者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為了引起全社會的認識,將每年11月14日定為聯合國糖尿病日,我國是糖尿病大國,2000年以后,我國糖尿病發病快速增長,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目前,我國糖尿病診斷率只有23.6%,將近90%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

為了有效的提高我國糖尿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必須通過??漆t院、社區衛生室及患者共同配合。根據我國糖尿病目前情況,衛生部門制定了整體的治療模式,通過??漆t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患者三位一體的治療,來有效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在這里面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全科醫師大有作為,全科醫師有??漆t生不具備的資源,即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部門及人員組成的社區行政管理和服務網絡,通過現在進行的全民健康檔案建立工作,可以全面掌握社區居民的發病情況,配合??漆t生以及患者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約95%。

2010年糖尿病診斷標準:①糖化血紅蛋白A1c≥6.5%。②空腹血糖FPG≥7.0mmol/L??崭苟x為至少8小時內無熱量攝入。③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小時血糖≥11.1mmol/L。④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癥狀的患者,隨機血糖≥11.1mmol/L。在無明確高血糖時,應通過重復檢測來證實標準①~③。

糖尿病的治療包括:①糖尿病健康治療。②飲食治療。③體育治療。④病情監測。⑤藥物治療。

東明路社區有糖尿病患者22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341例,合計586例。血糖有效控制401例,185例血糖控制不佳。國家近年來提供資金,1年1次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測血糖,以提高糖尿病的檢出率,社區服務站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建立的全民健康檔案,通知到每1位65歲以上的老人,有秩序的進行免費血糖測定,發現血糖高出正常的人員要求他們到醫院做糖耐量試驗,包括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糧負荷的血糖,以確定糖尿病及發現糖耐量異常人員,將轄區糖尿病人員登記造冊,社區各全科醫師分片專人管理,根據國家政策,對每1位糖尿病患者每年4次免費空腹血糖檢測,在測血糖的同時對病人進行面對面的隨防,詢問病人對糖尿病的認識,飲食的控制及運動煅煉的是否科學,以及用藥情況,糾正他們不正確的方面,提高糖尿病的規范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全科醫師正確認識糖尿病,通過上級醫院講課,自己學習,經常不定期把糖尿病患者組織到社區請醫院??漆t生來社區講糖尿病用藥知識,配合治療,全科醫師對社區居民及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宣傳糖尿病知識的宣傳,還組織糖尿病患者自己座談,讓糖尿病有效控制的患者向病友宣傳自己的心得體會,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治療的依從性。

我國制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將2型糖尿病列為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工作中發現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其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隨訪評估,逐步形成以患者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預防為導向的社區管理模式,是針對糖尿病實現有效預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開展既廣泛又有針對性的疾病篩查工作,提高糖尿病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幾率,全科醫生能夠充分發揮患者家庭在糖尿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實現對高危人群的預防與患者個性化治療并舉。

全科醫生有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社區行政管理和服務網絡??梢杂行У丶訌妼ι鐓^居民的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通過系統開展防治糖尿病知識的宣傳,不斷提高社區居民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的認識,普及糖尿病知識,提高社區居民知曉率,使他們掌握預防糖尿病的知識,并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我保健活動,從而達到糖尿病預防效果。全科醫生可以通過重點人群篩查、健康體檢和建立健康檔案等手段,及時發現社區內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慢性流行性疾病,發病生有遺傳因素,還有后天的生活和環境因素。飽食、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因素。要綜合調動飲食、運動、藥物等手段,定期檢測血糖,糖有效控制血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糖尿病,??深A防并發癥的發生,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傷殘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張玲.糖尿病并發感染疾病相關因素分析.現代臨床醫學,2007,2:114-116.

2 鄭愛英,陳慎仁,紀文英,等.社區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況的調查.實用預防醫學,2003,3(8):278-282.

3 倫媛媛,王立楊,金奎,等.血清TNF-α與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7,3:102-107.

4 陸再英,鐘南山,等.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70-778.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討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管理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月期間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所屬南山村社康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 2 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進行自制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調查問卷。篩選出依從性低的 210例T2DM 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干預 1 年后對比觀察組與干預組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bA1c 明顯下降,治療依從性明顯升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 HbA1c 及治療依從性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家庭醫生團隊干預組的2型糖尿病人治療依從性有明顯提高,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據《2017 版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所公布的最新的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2 型糖尿病患病率為 10.9%,約 1.18 億人,40 歲以下的成人中 2 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 5.9%。糖尿病的流行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不好,直接影響著糖尿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鶎犹悄虿∫幏痘芾硎菄夜残l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研究顯示,自我管理行為在糖尿病患者的應用,可約束患者的行為,改善代謝指標,降低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發生率[1]?;鶎蛹彝メt生服務團隊對于糖尿病人的管理方法成為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行為的關鍵?,F就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管理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模式的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間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所屬南山村社康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完成自制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調查問卷。篩選出依從性低(小于 51 分)的 210 例T2DM 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常規健康教育組(對照組)及社區家庭醫生團隊干預組(干預組),分別 105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 73 例,女性 32 例,年齡(53.42±6.95)歲,病程(9.22±3.30)年,HbA1c(8.71±0.90)%,依從性(47.47±4.12)分。干預組男性 69 例,女性36 例,年齡(52.56±8.30)歲,病程(8.68±4.23)年,HbA1c(8.66±0.92)%,依從性(48.04±4.17)分。

納入標準:符合 2 型糖尿病診斷(按照《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中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目前存在嚴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文化水平過低以至于不能獨立完成問卷者、存在嚴重感染或終末期疾病者、身體或者精神殘疾生活不能自理者。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研究開始前,所有研究對象簽訂知情同意書,干預組同時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

1.2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將治療依從性低組分為常規性健康教育組及社區家庭醫生團隊干預組。常規性健康教育組每次到社區就診時指導其合理治療。社區家庭醫生團隊干預組則采取如下干預措施:

1.2.1家庭醫生采集并完善病人健康檔案:

包括簽約病人的病史、服藥情況、治療效果、并發癥、家族史、飲食、日常行為習慣等資料,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日常飲食行為管理情況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病情穩定每月門診一次;病情不穩定每兩周預約門診一次,并進行每周電話隨訪。

1.2.2利用醫聯體模式進行??婆c全科互通: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開展專家下社康,提前預約病情不穩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診,與全科醫生交接藥物治療方案及健康教育處方。全科醫生進行后續跟蹤和隨訪。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或者住院的患者向上轉診,出院后再繼續下轉給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進行管理。定期邀請內分泌??漆t生給患者進行講座;安排??漆t生培訓家庭醫生,讓家庭醫生掌握更精準的專業知識。

1.2.3利用醫聯體模式進行多學科聯盟:

全科醫生以人為中心的照顧,不僅僅是針對糖尿病這個疾病本身,它是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體系,以全人的理念來照顧患者,可涉及各個學科,包括內分泌、精神心理科、營養科等等。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利用多學科聯盟,就像一張網為患者保駕護航。

1.2.4給予糖尿病患者免費健康體檢:

深圳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辦公室及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指導手冊》(2019年11月版),提出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基本績效目標為≥40%,規范管理中提出管理在冊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才歸類為規范管理。本課題將干預組患者全部進行了免費體檢,體檢項目中除了檢查檢驗外,包含飲食、運動、情緒及方式等問診調查,體檢后為患者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并進一步作出治療方案調整及健康生活行為規范。

1.2.5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實施細則化:

一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由一名全科醫生、中醫生、全科護士、公共衛生醫生、具備精神科或者心理科資質的全科醫生組成,中醫師提供體質辨識,進行養生指導,并給出修養身心的生活模式;公共衛生醫生定期隨訪患者,記錄病患的生活方式和遵醫行為;精神衛生資質的全科醫生定期給予患者進行情緒問卷調查及焦慮抑郁量表測評,根據測評結果給出治療的建設性意見,并定期約診病患進行訪談,有確診焦慮抑郁病例時轉診區慢性病醫院藥物治療;全科醫生綜合上述情況制定病患個體化治療方案,治療方案中包括個體化藥物治療、依據遵醫就醫行為給出恰當的談話(關于藥物的副反應、疾病的發病機理、疾病的并發癥等)、健康生活教育(關于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等給病情帶來的聯系與后果等)以及搜集病患個體化的問題(比如家庭不支持等);全科護士依據醫囑進行檢驗檢查,并指導患者進行實踐(發放食物熱量表格、血糖監測表格、保健操的鞏固練習、深呼吸及腹式呼吸的練習等)。

1.2.6利用家庭的力量:

定期預約依從性不好及血糖調控不佳的患者家屬,進行指導,督促家人對病患進行監督,尤其是改善家庭中患者的飲食結構、作息規律、情緒管理。并關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疾病可能帶來的自暴自棄,甚至是焦慮和抑郁。把微信或者QQ等方式留給家庭成員,預約特殊情況訪談的時間。

1.2.7病友自我管理小組:

社區在管的糖尿病患者,遵循病患的意見,以小區為單位組成自我管理小組,安排一名組長,定期進行自我管理分享經驗,全科醫生定期參加他們的分享會進行指導,組內成員采取成功分享、一對一、多對一幫襯,提高依從性病患的自信心及自律性。自我管理小組可以向家庭醫生團隊提出申請,包括飲食指導、情緒管理、運動模式等的指導,家庭醫生團隊長(全科醫生)根據實際安排合適的團隊成員參加病患小組的指導。

1.2.8搭建社會平臺:

與社區工作站合作,定期邀請管理在冊的糖尿病患者到社區工作站,通過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瑜伽等活動豐富患者,活動過程家庭醫生團隊部分成員參與,過程中可以宣教運動模式對疾病的利處,同時也加深了醫患和諧。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工作站聯合開展對病患實用型的講座,增強居民的健康素養。同時挖掘了健康同盟,眾多社工也參與了病患的健康指導與督促。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干預 1 年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采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測定HbA1c,并再次進行《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的測評,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取配對樣本t 檢驗,均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 HbA1c 及治療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bA1c 明顯下降,治療依從性明顯升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 HbA1c 及治療依從性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威脅[2],當前以社區衛生服務系統作為依托防治2型糖尿病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且也是我國政府提倡的服務方向[3]。

本研究采用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式服務,依托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患者及家庭建立固定的良好的契約關系,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采用醫聯體模式進行???、全科互通,多學科聯盟以生物-心理-社會的服務模式體系,以全人的理念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飲食、運動、情緒管理、不良嗜好等,改善患者的遵醫就醫行為,以達到糖尿病患者良好的治療依從性。

通過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簽約,多種管理方式干預,能夠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減少2型糖尿病的并發癥,減輕了家庭、社會經濟負擔,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揚. 上海市某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現況調查[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92-194.

[2]鐘瑩,胡斯聰,練文玲,等. 家庭醫生簽約模式下社區延續性護理對 2 型糖尿病病人預后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9,17(18):2294-2296.

[3]白雅婷,韓琳,劉金萍,等. 基于網絡的2型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 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1):3795-3798.

項目名稱:家庭醫生團隊干預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研究(南科研衛2018075號)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 年以來該院收治的150 例糖尿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92 例, 女性58 例;患者年齡在18~78 歲之間, 平均 (中位) 年齡為45 歲。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75 例患者, 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手術病人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 手術類型及對疼痛的承受能力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與觀察項目

對照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糖尿病等常規護理管理措施,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管理措施的基礎上, 針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具體情況, 制定個體化的護理管理方案和措施。 具體包括:采取心理護理、宣傳麻醉藥品提高認知度、糾正患者及家屬對麻醉藥品認識的誤區、體位護理等管理措施, 以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 然后, 依照1.3 項下的分級標準,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 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1.3 術后疼痛分級標準

參照文獻[5]將疼痛分為5 個級別, 其判定標準分別為:10 度是指患者無疼痛感覺;21 度是指患者有輕度、間歇性的疼痛, 無需用藥即可緩解;32 度是指患者出現持續的疼痛感覺而影響到患者休息, 需服用止痛藥方能緩解;43 度是指患者出現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感覺, 不得不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54 度是指患者出現劇烈而持續的疼痛感覺, 并伴有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的變化。

1.4 統計方法

兩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效果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完成, 兩組外科患者術后疼痛忍受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完成。其中疼痛忍受率= (組內0 度例數+1 度例數+2 度例數) /組內觀察例數×100%。

2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管理

2.1 建立疼痛控制體系

應建立多元化控制體系加強術后疼痛護理管理, 通過多學科配合, 合理有效鎮痛, 將疼痛護理管理作為一項切實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術后疼痛護理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之所在, 不斷提高護理專業素質, 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康復之需要。

2.2 評估疼痛并逐漸樹立新的疼痛護理理念

護士首先要運用護理程序和護患溝通技巧正確評估患者術后疼痛。 疼痛護理評估是護理管理第一步, 護士不僅可認可認識術后患者存在的疼痛和患者之痛苦, 有助于密切觀察疼痛的治療效果。

術后疼痛是手術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身心患病體驗問題。 疼痛已經被列為第五生命體征, 如果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疼痛, 不僅會給病人帶來身心痛苦, 而且是造成術后并發癥的重要原因, 不利于疾病治療。 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因此護士必須掌握疼痛的相關知識, 然后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改變術后疼痛為正常身心反映的錯誤觀念, 多數患者懼怕麻醉藥品的成癮性、依賴性而產生緊張、焦慮的癥狀, 此時護士應用科學觀點及數據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 美國相關機構曾跟蹤觀察12 000 例使用麻醉藥物患者, 此組人群中僅4 例患者產生麻醉依賴[6]。因此, 在醫生的建議下, 在藥品使用安全有效的范圍內, 可以對患者使用止痛藥品。

臨床上常用的止痛藥品及用法為: 芬太尼一般用于治療術后疼痛, 成人用量為0.5~2.0 μg/kg體質量, 每10~15 min, 在2~5 min內緩慢用藥25~100 mg;小兒每3 min以上給藥0.5~1.0 μg/kg體質量, 每小時不能超過4 μg/kg體質量; 亦適當選用周圍作用止痛藥治療術后疼痛, 補充阿片類藥物的應用缺陷。 在給藥方法上, 術中應用體腔內給藥, 即胸腔內阻滯 (IPB) , 對上腹部手術的患者, 注入一定量的麻藥于胸膜間, 可以取得良好的術后鎮痛效果;術后采用電腦控制微量泵, 以保證持續的鎮痛效果, 病人自控止痛法 (PCA) 也同時應用。藥物應采取平衡給藥的方法, 盡可能減少藥物毒副作用的產生, 增強治療效果[7,8]。

由此可見, 只要手術麻醉藥物劑量在安全范圍內, 完全可以解除患者的疼痛狀態。 護士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麻醉藥物合理應用的健康教育指導工作。

2.3 術后疼痛護理

臨床除了采用藥物治療和處理術后疼痛患者外, 還可采用其他的輔助護理方法, 經過大量臨床觀察表明輔助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 臨床上常采用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看電視、聽音樂、讀書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同時幫助患者學習深呼吸的基本技能, 放慢患者的呼吸節奏, 松弛患者的腹部肌肉, 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能夠顯著控制患者術后的疼痛狀態。

根據總結自己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 根據患者的疾病及手術方式不同, 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休息體位, 定期不定期為幫助患者進行按摩, 通過物理方法增加手術創口的血液供應, 加速血液循環, 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2.4 心理護理管理

臨床觀察表明, 情緒等心理因素對患者的影響較大, 臨床上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具體做法: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避免噪音對患者的干擾, 同時調節病房為適宜的微小氣候, 使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安心治療。 介紹成功手術病例, 加強同病種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增強患者樹立戰勝疾病和同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 同時,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關心和體貼患者, 尊重病人的人格, 相信病人的自我感受, 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 有助于病人減輕疼痛, 同時消除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狀態。 要做好術前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讓病人了解應對術后疼痛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充分動員醫務人員和家屬、家庭資源, 達到消除恐懼、焦慮和無助感的目的。 這不僅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進行康復活動, 預防或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機會, 與患者建立朋友式的護患關系, 使之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情緒, 消除消極心理因素, 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 促進病人病情的早日恢復。

3 結果

兩組患者通過采取積極的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措施后, 在各等級疼痛程度的患者分布和疼痛忍受率情況, 見表1。

假設檢驗表明,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

4 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越來越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視。 由于人們將疼痛作為疾病不是作為臨床癥狀是來看待。 術后疼痛是臨床常見問題, 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情緒及預后, 是臨床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因此, 作為護理人員必須針對患者的患病體驗和護理評估結果, 制定個體化的疼痛護理管理方案, 加強術后患者疼痛的護理管理。

該研究表明, 對照組75 例糖尿病患者術后經過疼痛護理管理后, 疼痛分級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數量分別為0、10、14、46 和5 例, 疼痛忍受率為32.00%;研究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經過疼痛護理管理后, 疼痛分級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21、24、7 和0 例, 疼痛忍受率為90.67%。 假設檢驗表明, 兩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 同時, 通過出院時的調查表明, 術后疼痛護理管理為研究組患者普遍接受和認可。

綜上所述, 術后有效疼痛護理管理的效果較好, 安全可靠, 反復率較低,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0年以來該院收治的150例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照組給予糖尿病和外科常規護理管理措施,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疼痛護理管理, 以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程度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對照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數量分別為0、10、14、46和5例, 疼痛忍受率為32.00%;研究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21、24、7和0例, 疼痛忍受率為90.67%。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結論 有效術后疼痛的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癥狀, 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提高疼痛護理管理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

參考文獻

[1] 趙慧霞, 趙順芝.淺議外科患者疼痛的評估與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 2006, 13 (12) :2117-2119.

[2] 徐迎春, 萬學英, 王慶華.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6, 25 (5) :329-332.

[3] 李雅倩.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大家健康, 2014 (3) :317-318.

[4] 李立成, 劉瑛.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沈陽醫學院學報, 2010, 12 (1) :57-60.

[5] 蔡芙蓉.疼痛教育對手術后患者疼痛認知度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 (20) :4748-4749.

[6] 廖春燕, 譚李軍, 尹秀芬, 等.疼痛健康教育與評估記錄的臨床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 2010, 8 (19) :19-21.

[7] 馬曉文.外科手術后疼痛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 2008, 16 (2) :107-108.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糖尿病患者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 年齡18~82歲, 平均53.5歲;對照組是門診就醫治療的68例糖尿病患者, 男性36例、女性32例, 平均年齡48.5歲。

1.2 方法

1.2.1 護理組

為住院治療的68例糖尿病患者建立檔案, 檔案中有患者每日健康狀況評估, 代謝檢驗結果以及檢查項目結果等, 讓患者隨時了解自己的病情, 任何情況下都能自覺主動地和醫護人員溝通, 方便護士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2.2 對照組

門診治療的68例糖尿病患者, 僅用傳統的教育方法, 不做系統全面的講解。

1.2.3 結果

護理組的患者實施科學, 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 護理組在自我管理行為的各項評價中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

2 護理干預

2.1 疾病認識度

由于患者年齡、學歷不同, 決定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缺乏程度不同, 為了提高對疾病的認識, 滿足患者的知識需求, 我們成立了教育小組, 由主治醫師, 營養師及護士組成, 對入院的患者做連貫性的健康教育, 每周集中上課1次, 每次加60min, 觀看光碟, 并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 主要包括糖尿病知識宣教、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 急慢性并發癥的防治、自我監測、糖尿病足的防治及心理健康維護等。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講解, 確保不同學歷的患者能夠理解講課內容。

2.2 心理護理

通過對住院患者的觀察, 發現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 心理壓力很大, 認為是不治之癥[3]表現為焦慮、抑郁、神情茫然、情緒有時不穩定, 實施心理干預, 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 同時讓家屬多關心、支持、鼓勵患者, 糾正對此病的錯誤認識, 以真誠的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 相信現代的醫療技術及我們治療護理的可行性, 讓其充滿信心的主動接受治療。

2.3 飲食治療

在長期飲食治療中合理選擇食物種類和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 對控制糖尿病是最基本也是行之有效的, 通過自我管理教育患, 者可以根據根據病情主動對自己的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生活習慣和方式做重新的調整和安排, 自覺遵守飲食治療的要求, 根據每日所需熱量安排每餐食譜, 保證足夠的熱量和相對健康體重, 保證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4 運動治療

減少體力消耗的同時適當做一些有氧運動, 如步行、慢跑等運動強度應開始每日1次, 每次20min, 以后視病情逐漸增加, 循序漸進, 保持中度負荷的運動強度[4]。

2.5 健康相關行為自我管理的干預

(1) 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手段, 科學用藥不僅可以控制血糖、尿糖, 并且能減少費用, 接受自我管理教育的患者不僅學會了胰島素的保管方法、種類、藥物特征、作用、不良反應, 而且學會了胰島素的抽吸方法, 注射部位及急慢性并發癥的防治。

(2) 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血糖的自我監測和監測注意事項, 同時掌握低血糖的癥狀, 及時采取措施能夠很快糾正, 患者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時產生的恐懼感, 讓患者及家屬知道一旦出現疲乏、饑餓感、出汗心悸、煩躁、震顫、虛脫即為低血糖反應的表現, 應立即進食糖類食物, 并隨身備些餅干、糖。

(3) 知道患者加強自身體質鍛煉, 預防各種感染、戒除不良嗜好、注意自我護理, 包括足部護理、泡腳時要測試好溫度, 防止足部皮膚的干裂, 清洗后可用羊毛脂。注意預防外傷、凍傷, 以免發生糖尿病足。

3 討論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 但是可以控制及預防, 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決定于患者的態度及信心, 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后, 自我管理行為有了顯著提高[5], 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對減輕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摘要:目的 探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從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方法 對住院患者進行系統、有計劃的健康教育。結果 對住院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 患者血糖控制、飲食控制、有效運動, 自我監測, 優秀值明顯增多。結論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 提高自我管理行為, 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自控能力及遵醫行為, 從而延緩疾病的發展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護理干預,糖尿病,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 范麗鳳.我國糖尿病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實用護理雜志, 2002, 18 (5) :55~56.

[2] 周佳, 鄒莉莉, 黃蘭.糖尿病遵醫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 1999.34 (1) :12.

[3] 胡俊紅, 江風岑.糖尿病患者初期負性情感分析與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7, 23 (4) :15~16.

[4] 劉溫秀.II型糖尿病的運動療法與護理[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 2004, 20 (12B) :8~9.

糖尿病管理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 方法 選擇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整體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飲食、鍛煉控制、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予以抗感染、局部換藥、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常規內科治療。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整體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效果。 結果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χ2=4.18,P<0.05);且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況、情緒控制、疾病認知等情況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 (χ2=4.13、4.57、4.74、5.14、4.60、4.55,P<0.05)。 結論 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治療糖尿病足具有護理效果高、滿意度高、治療效果佳等優點。

[關鍵詞] 整體護理;糖尿病足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on diabetic foot

CAO Xiuying1 WANG Jun2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Tiant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Tiantai 317200, China; 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nhai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100, China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Diabetic foot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原因為糖尿病血管病變導致終末肢體循環障礙并發感染[1,2]。糖尿病足造成患者殘疾,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以往糖尿病足患者僅采取常規控制血糖、局部換藥及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療效。近年來,隨著護理技術及護理觀念的發展,糖尿病足的護理逐漸從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轉變為采取整體護理方式[3,4],其效果受到廣泛的關注。本研究觀察了整體護理治療(整體護理組)糖尿病足的療效,并與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治療(常規護理組)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足患者72例,均符合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5]。隨機分為整體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6例。整體護理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51.7±10.6)歲;患病時間1~34年,平均(15.1±5.0)年;基礎糖尿病類型均為2型;糖尿病足根據Wagner分級:1級10例,2級12例,3級6例,4級6例,5級2例;常規護理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1~73歲,平均(51.9±11.9)歲;患病時間1~28年,平均(14.3±4.8)年;基礎糖尿病類型1型1例、2型35例;糖尿病足根據Wagner分級:1級10例,2級10例,3級7例,4級6例,5級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患病時間、糖尿病類型及糖尿病足分級程度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飲食、鍛煉控制、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予以抗感染、局部換藥、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常規內科治療。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整體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包括:①一般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血糖、呼吸、心率等,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及使用胰島素;②飲食護理:合理控制飲食,做到定時、定量,禁食甜食、辛辣、油膩食物,多進食優質蛋白食物,有利于傷口的恢復,宜進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易消化食物;③足部護理:囑患者每天采用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訓練方式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以10次交替為1組,每天3~5組。每晚采用37℃左右溫水泡腳,如患者有足部皮膚破潰則采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 min左右,浸泡后擦干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潰瘍,每天使用頻譜治療儀照射治療30 min,如潰瘍處有膿液形成則取出部分膿液送細菌培養及藥敏并及時對壞死組織行清創治療,同時待培養及藥敏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④心理護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重、病程長,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對心理造成嚴重的創傷,常造成患者憂郁、焦慮、悲觀的心理。應與患者充分地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向其介紹疾病產生的原因及預后,使其建立成功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⑤健康宣教:糖尿病足的治療不單單是住院期間的治療,還包括長期的家庭治療及控制,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注意事項,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飲食控制及健康鍛煉。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1.3.1 糖尿病足治療療效評定 顯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90%,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面積達40%~90%,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減輕;無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愈合面積<40%或出現壞疽需截肢,雙下肢麻木、疼痛等情況無減輕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6]。

1.3.2 護理效果評定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滿意度、按時服藥、飲食管理、體育鍛煉、情緒及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分為滿意與不滿意[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8,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后護理效果的比較

治療干預4周后,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況、情緒控制、疾病認知等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13、4.57、4.74、5.14、4.60、4.55,均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并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由于人們對于糖尿病危害的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警惕性,糖尿病足及截肢的患者不斷增多,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8,9]。以往糖尿病足的治療及護理往往是采取對癥處理,包括控制血糖、局部換藥及抗生素使用等,療效有限,常常出現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血糖波動較大從而出現反復的小損傷導致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反復潰瘍,最后導致截肢的結局[9,10]。采用何種護理及治療能夠良好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糖尿病足截肢致殘的情況出現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整體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工作模式,是一種護理行為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指導思想,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11]。近年來,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新型的護理方式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12]。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方式逐漸從單純的內分泌科常規護理向更加全面的整體護理方式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馬文化等[13]認為采用整體護理能加深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知程度,積極預防和治療是降低該并發癥的發生率、致殘率和致死率的關鍵環節。而任玉珍等[14]認為系統化的整體護理在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護理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且整體護理組護理滿意度、服藥情況、飲食管理、鍛煉、情緒控制、對疾病的認知等情況均優于常規護理組。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整體護理措施相對于常規的內分泌科護理治療糖尿病足患者具有以下優點:①嚴格的控制飲食、規范化的使用胰島素、良好的健康鍛煉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減少血糖的波動,有效地減少遠期并發癥的出現;②采用規范的足部護理及局部換藥、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促進糖尿病足患者潰瘍的愈合,減少感染的發生,減低致殘率、致死率;③良好的心理護理能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心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改善醫患關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和依從性;④疾病宣教能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總之,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治療糖尿病足具有護理效果高、滿意度高、治療效果佳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鄧俊林,盧?;?,張振華. 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36.

[2] 何儉,繆曉峰. 燈盞細辛治療糖尿病足療效觀察[J]. 廣東醫學,2011, 32(19):2599-2600.

[3] 謝雙,賀榮. 整體護理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效果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2010,39(4):376-377.

[4] Driver VR,Fabbi M,Lavery LA,et al. The costs of diabetic foot: the economic case for the limb salvage team[J]. J Am Podiatr Med Assoc,2010,100(5):335-341.

[5] 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 糖尿病足國際臨床[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6.

[6] 朱仕縐. 綜合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足病人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9):38-39.

[7] Hinchliffe RJ,Andros G,Apelqvist J,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ulcerated foo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iabetes Metab[J]. Res. Rev,2012,28(Suppl 1):179-217.

[8] 林益坤,楊彪,陳壯峰,等. 血栓通聯合常規療法對糖尿病足的療效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30):65-66.

[9] 王愛紅,趙湜,李強,等. 中國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調查及醫學經濟學分析[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6):496-499.

[10] 蘇星明,胡菊花. 護理程序在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8):25-27.

[11] 黃愛玲,于翠華. 應用系統化整體護理預防糖尿病足82例分析[J]. 山東醫藥,2003,43 (2):46-47.

[12] 薛國敏,楊曉芹. 整體護理對糖尿病足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6):553-554.

[13] 馬文化,王玫,高秀琳,等. 糖尿病足患者的整體護理[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9):2131.

[14] 任玉珍,李紅. 糖尿病足病人的護理[J]. 護理研究,2010,24(35):3254-3255.

(收稿日期:2013-08-09)

上一篇:妊娠期糖尿病護理論文下一篇:老年日常生活護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