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 年以來該院收治的150 例糖尿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92 例, 女性58 例;患者年齡在18~78 歲之間, 平均 (中位) 年齡為45 歲。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75 例患者, 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手術病人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 手術類型及對疼痛的承受能力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與觀察項目

對照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糖尿病等常規護理管理措施,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管理措施的基礎上, 針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具體情況, 制定個體化的護理管理方案和措施。 具體包括:采取心理護理、宣傳麻醉藥品提高認知度、糾正患者及家屬對麻醉藥品認識的誤區、體位護理等管理措施, 以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 然后, 依照1.3 項下的分級標準,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 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1.3 術后疼痛分級標準

參照文獻[5]將疼痛分為5 個級別, 其判定標準分別為:10 度是指患者無疼痛感覺;21 度是指患者有輕度、間歇性的疼痛, 無需用藥即可緩解;32 度是指患者出現持續的疼痛感覺而影響到患者休息, 需服用止痛藥方能緩解;43 度是指患者出現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感覺, 不得不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54 度是指患者出現劇烈而持續的疼痛感覺, 并伴有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的變化。

1.4 統計方法

兩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效果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完成, 兩組外科患者術后疼痛忍受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完成。其中疼痛忍受率= (組內0 度例數+1 度例數+2 度例數) /組內觀察例數×100%。

2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管理

2.1 建立疼痛控制體系

應建立多元化控制體系加強術后疼痛護理管理, 通過多學科配合, 合理有效鎮痛, 將疼痛護理管理作為一項切實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術后疼痛護理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之所在, 不斷提高護理專業素質, 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康復之需要。

2.2 評估疼痛并逐漸樹立新的疼痛護理理念

護士首先要運用護理程序和護患溝通技巧正確評估患者術后疼痛。 疼痛護理評估是護理管理第一步, 護士不僅可認可認識術后患者存在的疼痛和患者之痛苦, 有助于密切觀察疼痛的治療效果。

術后疼痛是手術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身心患病體驗問題。 疼痛已經被列為第五生命體征, 如果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疼痛, 不僅會給病人帶來身心痛苦, 而且是造成術后并發癥的重要原因, 不利于疾病治療。 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因此護士必須掌握疼痛的相關知識, 然后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改變術后疼痛為正常身心反映的錯誤觀念, 多數患者懼怕麻醉藥品的成癮性、依賴性而產生緊張、焦慮的癥狀, 此時護士應用科學觀點及數據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 美國相關機構曾跟蹤觀察12 000 例使用麻醉藥物患者, 此組人群中僅4 例患者產生麻醉依賴[6]。因此, 在醫生的建議下, 在藥品使用安全有效的范圍內, 可以對患者使用止痛藥品。

臨床上常用的止痛藥品及用法為: 芬太尼一般用于治療術后疼痛, 成人用量為0.5~2.0 μg/kg體質量, 每10~15 min, 在2~5 min內緩慢用藥25~100 mg;小兒每3 min以上給藥0.5~1.0 μg/kg體質量, 每小時不能超過4 μg/kg體質量; 亦適當選用周圍作用止痛藥治療術后疼痛, 補充阿片類藥物的應用缺陷。 在給藥方法上, 術中應用體腔內給藥, 即胸腔內阻滯 (IPB) , 對上腹部手術的患者, 注入一定量的麻藥于胸膜間, 可以取得良好的術后鎮痛效果;術后采用電腦控制微量泵, 以保證持續的鎮痛效果, 病人自控止痛法 (PCA) 也同時應用。藥物應采取平衡給藥的方法, 盡可能減少藥物毒副作用的產生, 增強治療效果[7,8]。

由此可見, 只要手術麻醉藥物劑量在安全范圍內, 完全可以解除患者的疼痛狀態。 護士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麻醉藥物合理應用的健康教育指導工作。

2.3 術后疼痛護理

臨床除了采用藥物治療和處理術后疼痛患者外, 還可采用其他的輔助護理方法, 經過大量臨床觀察表明輔助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 臨床上常采用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看電視、聽音樂、讀書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同時幫助患者學習深呼吸的基本技能, 放慢患者的呼吸節奏, 松弛患者的腹部肌肉, 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能夠顯著控制患者術后的疼痛狀態。

根據總結自己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 根據患者的疾病及手術方式不同, 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休息體位, 定期不定期為幫助患者進行按摩, 通過物理方法增加手術創口的血液供應, 加速血液循環, 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2.4 心理護理管理

臨床觀察表明, 情緒等心理因素對患者的影響較大, 臨床上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具體做法: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避免噪音對患者的干擾, 同時調節病房為適宜的微小氣候, 使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安心治療。 介紹成功手術病例, 加強同病種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增強患者樹立戰勝疾病和同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 同時,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關心和體貼患者, 尊重病人的人格, 相信病人的自我感受, 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 有助于病人減輕疼痛, 同時消除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狀態。 要做好術前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讓病人了解應對術后疼痛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充分動員醫務人員和家屬、家庭資源, 達到消除恐懼、焦慮和無助感的目的。 這不僅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進行康復活動, 預防或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機會, 與患者建立朋友式的護患關系, 使之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情緒, 消除消極心理因素, 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 促進病人病情的早日恢復。

3 結果

兩組患者通過采取積極的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措施后, 在各等級疼痛程度的患者分布和疼痛忍受率情況, 見表1。

假設檢驗表明,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

4 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越來越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視。 由于人們將疼痛作為疾病不是作為臨床癥狀是來看待。 術后疼痛是臨床常見問題, 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情緒及預后, 是臨床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因此, 作為護理人員必須針對患者的患病體驗和護理評估結果, 制定個體化的疼痛護理管理方案, 加強術后患者疼痛的護理管理。

該研究表明, 對照組75 例糖尿病患者術后經過疼痛護理管理后, 疼痛分級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數量分別為0、10、14、46 和5 例, 疼痛忍受率為32.00%;研究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經過疼痛護理管理后, 疼痛分級為0 度、1 度、2 度、3 度和4 度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21、24、7 和0 例, 疼痛忍受率為90.67%。 假設檢驗表明, 兩組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 同時, 通過出院時的調查表明, 術后疼痛護理管理為研究組患者普遍接受和認可。

綜上所述, 術后有效疼痛護理管理的效果較好, 安全可靠, 反復率較低,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0年以來該院收治的150例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照組給予糖尿病和外科常規護理管理措施,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疼痛護理管理, 以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程度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對照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數量分別為0、10、14、46和5例, 疼痛忍受率為32.00%;研究組患者0度、1度、2度、3度和4度疼痛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21、24、7和0例, 疼痛忍受率為90.67%。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疼痛忍受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疼痛忍受率高于對照組。結論 有效術后疼痛的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癥狀, 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提高疼痛護理管理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術后疼痛,護理管理

參考文獻

[1] 趙慧霞, 趙順芝.淺議外科患者疼痛的評估與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 2006, 13 (12) :2117-2119.

[2] 徐迎春, 萬學英, 王慶華.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6, 25 (5) :329-332.

[3] 李雅倩.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大家健康, 2014 (3) :317-318.

[4] 李立成, 劉瑛.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沈陽醫學院學報, 2010, 12 (1) :57-60.

[5] 蔡芙蓉.疼痛教育對手術后患者疼痛認知度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 (20) :4748-4749.

[6] 廖春燕, 譚李軍, 尹秀芬, 等.疼痛健康教育與評估記錄的臨床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 2010, 8 (19) :19-21.

[7] 馬曉文.外科手術后疼痛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 2008, 16 (2) :107-108.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住院實施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時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56例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作為綜合護理組,同時選取采用常規護理服務的46例患者作為常規組。綜合護理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分布在(45~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3±2.7)歲,氣胸發病時長為(14~20)d,平均發病時長為(17.0±1.4)d,糖尿病發病時長(1~10)年,平均發病時長為(5.0±1.7)年;常規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1,年齡范圍分布在(4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2.9)歲,氣胸發病時長為(14~18)d,平均發病時長為(16.6±1.1)d,糖尿病發病時長(1~9)年,平均發病時長為(4.8±1.6)年。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服務,如為患者提供輸液服務,若患者未要求不提供額外護理服務。綜合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疏導、飲食護理、血糖監測、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等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難治性氣胸患者并發糖尿疾病,其糖代謝處于紊亂狀態,使得糖原異生作用增強,蛋白質分解加速,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抗體生存減少,免疫動能低下,而且長時間、多次放置胸腔引流管,導致患者活動不便,治療時間較長,上述因素均會加重患者疾病,使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抑郁和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2];此時醫護人員應以熱情和親切的態度與患者主動進行交流和溝通,體貼和關心患者,仔細傾聽患者訴說,指導患者進行情緒控制,樹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②飲食指導:飲食指導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以及營養狀況為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飲食計劃,叮囑患者多食用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優質蛋白等飲食,適當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瓜果,科學選取三餐飲食的搭配,減少糖類物質的攝入,確保大便暢通。③密切監測血糖:由于胸腔閉式引流屬于一種不良性刺激,會導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而且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水平較高,所以醫護人員在引流治療的同時需密切關注血糖水平,保持血糖處于正常水平。④用藥指導:血糖控制是確保手術治療、減輕糖尿病病情以及減少術后并發癥出現的關鍵;對于圍手術期患者可采用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胰島素進行治療,若血糖控制效果較好,病情趨于穩定,可將胰島素制劑更換為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胰島素吸收受到注射方法和部位的影響,所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若長時間在相同位置予以皮下注射,會引起硬結和腫脹,局部出現萎縮、變性和壞死,因此醫護人員需將給藥時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和家屬,并指導其如何用藥。⑤并發癥護理:術后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胸部疼痛,醫護人員除了向患者做好解釋之外,可遵醫囑予以鎮痛劑,以便減輕疼痛不適;皮下和縱隔氣腫主要是手術操作不當或患者劇烈咳嗽引起,對于輕度患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可自行吸收好轉;對于嚴重影響呼吸患者予以切開引流;若術后引流過程中水封瓶中不斷溢出氣泡說明肺泡未閉合完全,出現肺泡漏氣時,醫護人員應叮囑患者采取絕對臥床休息,預防劇烈咳嗽[3-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空腹狀態下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術后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采用視覺可視化模擬評分(VAS)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疼痛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告知患者10分為疼痛劇烈難忍,0分為完全無痛,由患者自行根據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說明疼痛越重。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由患者或家屬填寫調查問卷,問卷滿分為100分,其中滿意為90~100分,比較滿意為80~90分,一般滿意為60~80分,不滿意為60分以下。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護理后空腹狀態下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術后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等數據進行處理,上述數據均分別采用百分比和(±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綜合組和常規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護理后,綜合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綜合組和常規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

護理后,綜合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為(3.0±0.9)分,常規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為(4.1±1.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416,P=0.0000)。

2.3 綜合組和常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綜合組患者并發癥包括傷口疼痛2例、皮下和縱隔氣腫1例、肺泡漏氣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1%,常規組患者并發癥包括傷口疼痛5例、皮下和縱隔氣腫3例、肺泡漏氣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6.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529,P=0.0089)。

2.4 綜合組和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綜合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8.2%(滿意27例,比較滿意28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0例),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89.1%(滿意19例,比較滿意21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1例),綜合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χ2=5.0076,P=0.0252)。

3 討論

難治性氣胸是臨床呼吸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急危癥,主要是指自發性氣胸患者采用胸腔閉式引流14 d后肺部并未全部復雜,依舊存在氣體溢出或出現2次氣胸[5]。臨床上對難治性氣胸患者多采用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臨床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于并發糖尿疾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其糖代謝多紊亂,可能會引起免疫動能低下,此外氣胸患者需要多次且長時間的放置胸腔引流管,使得活動不便,進而加重患者疾病[6]。所以對于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除了采用必要治療外,實施有效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

該院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住院實施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的56例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疏導、飲食護理、血糖監測、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等綜合護理措施,發現其血糖控制、術后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患者。

綜上所述,對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在實施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的同時采取綜合干預護理不僅能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 探討難治性氣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住院實施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時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56例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作為綜合護理組,同時選取采用常規護理服務的46例患者作為常規組,并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術后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綜合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綜合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疼痛VAS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 對難治性氣胸并發糖尿病患者在實施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的同時采取綜合干預護理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減輕術后疼痛,還能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

關鍵詞:難治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糖尿病,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李佩竹,練英蓮.132例糖尿病合并結核病的難治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3,9(20):64-66.

[2] 孫海燕.26例難治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的觀察和護理[J].吉林醫學,2014,57(22):5063-5064.

[3] 趙安安.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難治性氣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7):169-171.

[4] 吳文莉.胸膜固定術治療老年性難治性氣胸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0):298.

[5] 石麗娟.胸膜固定術治療難治性氣胸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22(9):51-52.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目標, 按照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65例,參照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60.5±2.3)歲,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4.5±1.5)年,其中20例為1型糖尿病,45例為2型糖尿病。 試驗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63.9±2.5)歲, 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3.6±1.4)年,其中23例為1型糖尿病,42例為2型糖尿病。 兩組患者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接受臨床常規護理,即患者入院之后給予臨床常用的基礎護理措施,包括環境干預、合理搭配飲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等。 試驗組接受糖尿病護理小組臨床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1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小組: 在各科室中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選擇20名護理人員組建健康小組,小組成員的評估工作由護士長完成, 同時對醫護人員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調查,做出綜合評定結果,然后確定組內成員。 2對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對健康小組成員要定期進行糖尿病專業知識培訓工作,具體包括糖尿病的基本含義,在飲食方面糖尿病患者的誤區、運動療法對糖尿病的作用、口服降糖藥物的具體用藥原則以及藥物種類、作用等。 此外,還應包括如何正確應用胰島素泵和血糖儀、胰島素筆、妊娠糖尿病患者應如何做好管理、急慢性糖尿病并發癥正確處理措施、 足部臨床護理、如何進行血糖自我監測、低血糖患者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變化以及其他特殊糖尿病類型的具體臨床表現和處理方法等。 醫護人員必須充分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以確保糖尿病臨床護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3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基礎知識健康教育:健康小組成員在接受專業的培訓之后需要對患者進行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將糖尿病以及與血糖相關的基本常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糖尿病發病機制, 日??茖W飲食方以及如何正確完成胰島素注射工作等,通過上述做法幫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有關知識, 指導患者根據專業知識的有關要規范進行自我護理, 幫助患者提高其預防疾病的意識,使其可以自覺進行血糖調控。 4施行臨床高效護理干預:健康小組成員不僅需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專業護理,還必須擔任宣傳和普及糖尿病知識的專業人員,要積極參加院內組織的各種相關活動,院內每個月需要組織1次活動,并組織學習新知識,分享新活動和新技術,同時還要與其他科室共同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通過網絡技術建立本科室需要的相關網站,并就臨床護理經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全院糖尿病的臨床護理質量。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血糖控制情況及遵從行為,統計好相關數據之后,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4統計方法

選擇臨床常用的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對得到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需要進行 χ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3.1%明顯低于參照組41.5%, 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從率98.46%均顯著高于參照組64.61%、53.8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注:*表示與參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之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類型, 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病程使患者表現出來的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其不僅容易導致并發癥, 也容易造成患者重要器官和系統損傷。 單純的糖尿病治療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故需要綜合治療和優質護理的配合,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不斷惡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

正是因為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所以僅僅依賴臨床治療并不能良好的控制病情,其還需要患者的積極努力配合,指導患者做好糖尿病自我監測和管理尤為重要[3]。 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宣教, 可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糖尿病,改善其不合理、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主配合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 此外,指導患者定期進行血糖監測,可以準確了解患者糖尿病發展程度和控制效果[4]。 糖尿病護理小組拓展的范圍較廣,并不是只在本科室中施行,其需要其他科室的共同配合,因為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容易使患者出現各種類型的并發癥,各科室共同努力可以滿足患者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護理小組的優質護理之后,不僅提高了對糖尿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尤其是糖尿病護理小組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之后, 無論是患者的用藥常識還是血糖自我監測能力, 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明顯有所下降,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實行糖尿病小組護理干預,合理的臨床護理可避免患者病情持續加重, 還能對所有相關科室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護理人員的悉心指導以及言傳身教,可幫助患者掌握準確的糖尿病知識及日常生活之中的注意事項,還可幫助醫護人員提升專業知識的操作技能,從而使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糖尿病護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糖尿病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工作,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其對糖尿病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視,從而給予糖尿病患者更加科學合理、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浦R與注意事項,提高患者主動參加疾病治療的熱情和積極性,有效控制血糖和病情惡化,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整體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

總之,組建糖尿病護理小組,可在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同時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5]。

該組研究之中,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3.1%明顯低于參照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從率98.46% 均顯著高于參照組64.61%、53.8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到如下結論,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可顯著提高患者的遵從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目標,按照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65例,參照組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試驗組接受糖尿病護理小組臨床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結果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3.1%明顯低于參照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從率98.46%均顯著高于參照組64.61%、53.8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可顯著提高患者的遵從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中,于該院治療的糖尿病病人中選取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人均證實為糖尿病,排除精神障礙、惡性腫瘤、嚴重重要臟器疾病病人,無妊娠期、哺乳期病人,均知情同意該研究操作,其中57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38~78歲,平均(56.46±13.24)歲。

1.2方法

1.2.1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由1名護理部管理人員作為組長,組織醫院中各科室的護理人員聯合組成糖尿病護理小組,其中普外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等科室各選取1名護理人員,具體操作方法為:由醫院各科室護理人員自愿報名,之后通過測試、考核等方式選拔出專業技能較強、知識水平較高、經驗較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

1.2.2護理小組培訓在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后,還應加強小組成員的護理水平。首先需要護理小組組長制定出詳細的培訓計劃,之后具體實施培訓計劃,如可通過定期安排臨床醫生開展專題講座或授課等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期間還應定期對小組成員糖尿病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等進行嚴格考核,直至其糖尿病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使其對糖尿病病人開展相關護理。

1.2.3具體護理內容(1)健康宣教:護理小組成員應根據糖尿病病人的知識接受情況,對其開展相應的健康知識宣教活動,如視頻播放、宣傳手冊發放、一對一講解等,向病人詳細講解糖尿病的產生原因、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及應急措施等相關知識,以增強病人糖尿病認知能力,提升其積極配合治療的意識。(2)心理護理:護理小組成員還應根據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狀況,對其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加強與病人的良好溝通,給予病人安慰與鼓勵,向其講訴良好心理狀態對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以緩解病人因疾病困擾而產生的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糖尿病治療,提升其治療依從性。(3)運動護理:適當運動可有助于病人病情恢復,因此護理小組成員還應積極加強對病人的運動護理。根據病人實際病情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指導其進行打太極、慢跑、散步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并囑咐其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以增強病人的身體素質,幫助其病情控制。(4)飲食指導:糖尿病病人尤其需要控制日常飲食和自身體重,因此護理小組成員還應積極加強對病人的飲食指導。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營養、健康的飲食方案,建議病人多以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低糖、高纖維、清淡、易消化等食物為主食,嚴格控制每日糖的攝入量,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餐不易過飽,以控制體重;還應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戒煙戒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以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助于其血糖控制。(5)用藥指導:藥物用法用量不恰當,可導致病人病情加重。因此,護理小組成員還應加強對病人的用藥指導,向病人詳細講解降糖藥的用法用量,手把手指導其胰島素注射的正確方法,并告知其隨意增減藥物劑量對糖尿病控制產生的危害,以增強其正確用藥的意識,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另外,還應指導病人定時檢測自身血糖水平,當出現血糖異常升高或降低時,應立即就醫;還應囑咐病人定期到醫院進行血糖常規檢查。

1.3評價方法

(1)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使用自制調查表調查所有病人護理前后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滿分100分,最低0分,分數低于60分表示病人未掌握糖尿病知識;分數介于61~80分,表示病人掌握部分糖尿病知識;分數介于81~100分,表示病人完全掌握糖尿病知識。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完全掌握率。

(2)治療依從性:對所有病人護理前后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不依從:病人不配合醫生治療,未遵醫囑用藥,用藥中斷或隨意增減藥物劑量;一般依從:病人部分治療可配合醫生操作,用藥偶有中斷;依從:病人完全配合醫生治療,遵醫囑堅持用藥。依從性=一般依從+依從率。

1.4統計方法

通過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使用n(%)表示數據中的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病人護理前后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

病人護理后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病人護理前后的治療依從性

護理前在88例病人中,治療不依從19例,一般依從40例,依從29例,治療依從性為78.41%;護理后在88例病人中,治療不依從2例,一般依從19例,依從67例,治療依從性為97.73%。病人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逐漸改變,致使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現與日俱增趨勢[2] 。糖尿病是一種可影響病人生存質量及生命安全的疾病,因此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近年來,有大量研究表明,組織護理專業技能較強、工作經驗豐富、知識水平較高的護理人員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對糖尿病病人開展相關護理,可取得顯著效果[3] ,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提升護理服務有效性:糖尿病護理小組組織了醫院內各個科室的優秀護理人員,其能夠為病人提供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通過自身資深的護理經驗和豐富的糖尿病知識,來提升病人對糖尿病的認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促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升護理服務的有效性。(2)及早發現異常給予及時處理: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后,護理人員可定時檢測與記錄病人的血糖情況,并對血糖異常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機制,以及早發現和及時處理病情異常病人,減少病人治療延誤或治療不恰當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減少醫療糾紛的產生。(3)增強護患關系:糖尿病護理小組成立后,護理人員以專業的服務質量、端正的服務態度和恰當的服務語言,可給予病人信任感,增強其治療配合度;另外,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與病人的良好交流,給予病人關心與鼓勵等措施,可有效增強與病人的良好關系,使護理順利進行[4] 。

該院在此次研究中,對88例糖尿病病人均實行糖尿病護理小組護理,結果顯示病人護理后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高于護理前,治療依從性高于護理前,與研究報道相近[5] 。說明在糖尿病病人臨床護理中,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來進行護理,可有效增強病人糖尿病認知程度,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析在糖尿病病人臨床護理中成立護理小組來進行護理的效果。方法 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病人中選取88例作為研究對象,成立護理小組對其進行護理,比較分析護理前后病人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治療依從性。結果 護理后病人糖尿病知識掌握率為97.78%,高于護理前的69.32%;護理后治療依從性為97.73%,高于護理前的78.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病人臨床護理中,組織糖尿病小組進行護理,可有效提升病人糖尿病知識掌握率和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臨床護理,護理小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惠.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2):143-145.

[2] 唐桂萍.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2):609-610.

[3] 常利俠.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3):174-175.

[4] 宋樂芹,吳麗萍.糖尿病??谱o理小組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260

糖尿病病人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屬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有40例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范圍44~73(59.63±4.2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范圍43~72(59.67±4.31)歲。對照組和觀察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照組),術前進行健康教育、血糖監測以及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做好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生活護理等。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組),具體操作如下:

(1)術前護理:1術前評估和準備:通過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服藥史、文化程度以及血糖水平等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為:肝病和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藥物知識、飲食和運動控制方法、手術的配合及注意事項等。安排患者進行肝腎功能和血糖檢測,檢測患者的肝糖原儲備功能和葡萄糖耐量。2心理護理:糖尿病具有較多的并發癥,肝病會造成患者軀體疼痛,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煩躁以及悲觀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來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安心的進行手術。3飲食指導:在術前1周,指導患者進行高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多的清淡飲食;術前3 d控制熱量和糖的攝入量。4血糖控制:在術前1~3 d,給予患者降糖藥口服,通過靜脈給藥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胰島素,根據患者的實際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劑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術后護理:1血糖水平的實時監測:在進行肝臟手術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會出現較大的起伏,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將胰島素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促進切口愈合,動態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適當調整胰島素劑量。2病情監測:動態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若患者出現面頰潮紅、呼吸聲大以及乏力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生活護理:定時開窗通風以及進行空氣消毒,控制探視人數,保持病房內的舒適、安靜和整潔。通過靜脈補充氨基酸和脂肪乳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患者下床活動?;颊咝g后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4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定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通過幫助患者翻身、叩擊后背以及霧化吸入等方式促使患者的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定時給手術切口換藥,使切口敷料保持干燥,避免切口感染;幫助患者清潔全身皮膚,按時按摩患者的肢體,避免褥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況和肝功能指標。

1.4統計方法

將兩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況和肝功能指標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血糖情況和肝功能指標,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時,表示兩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前的血糖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過護理后,觀察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況較對照組更勝一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通過檢測護理前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得知,兩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大于0.05;在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體內物質能量代謝的中心站[2] ,能夠使體內的血糖水平保持平衡[3] ,若肝臟出現病變會降低肝臟對糖原的合成和儲備能力,使糖代謝出現紊亂,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會進一步損害患者的肝功能[4] ,兩種疾病互相影響,具有一定的治療難度。在肝病手術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出現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癥狀,在圍手術期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嚴格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常規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血糖監測等內容,并不能有效控制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護理效果一般。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從術前和術后兩個階段實施護理服務,術前進行血糖監測有利于控制患者術前術后的血糖水平[5] ,術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術前心理護理可減輕或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接受手術,術前飲食指導和血糖控制有利于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術后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進行動態監測有利于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以及處理患者出現的異常情況,生活護理可使患者的機體營養得到補充,合理有效的飲食和用藥指導可使血糖水平達到理想值[6] ,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可預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在該次研究中,將該院收治的8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簡單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優勢更加明顯(P<0.05),表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對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標進行有效的改善,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

摘要:目的 研究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該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將80例患者簡單隨機分為2組,4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為一組。其中,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另一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組)。對比兩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況和肝功能指標。結果 觀察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情況和肝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實施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標,適合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肝病,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

參考文獻

[1] 李琳.淺談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37):168.

[2] 叢曉霞.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影響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09.

[3] 王由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61-262.

[4] 王陽.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臨床護理對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125.

[5] 秦用梅,溫曉雅,繩利華.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青島醫藥衛生,2013,45(6):454-455.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護理論文下一篇:糖尿病康復護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