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中藥范文

2023-11-24

糖尿病中藥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該組研究的111 例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均為醫院內科于2014 年12 月—2015 年10 月收入, 并在知情狀況下就該組研究簽署了同意書。 將111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分別是56 例與55 例。 其中, 觀察組中男30 例, 女26 例, 年齡為35~69 歲, 平均年齡為 (49.83±5.15) 歲;糖尿病病程是10 個月~10 年, 平均病程為 (5.10±1.75) 年;對照組男29 例, 女26 例, 年齡為35~68 歲, 平均年齡為 (48.99±5.02) 歲;糖尿病病程是11 個月~10 年, 平均病程為 (5.07±1.66) 年;兩組患者于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等方面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 納入標準:1 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 年通過的2 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1], 即存在糖尿病癥狀, 隨機血漿葡糖糖水平在1.1 mmol/L及以上, 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在7.0 mmol/L及以上, 且經OGTT試驗發現其餐后2 h血漿葡萄糖水平在1.1 mmol/L及以上;2符合《中藥新藥治療腎陰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消渴病腎陰虛證中醫辨證標準, 主證為口渴多飲、腰膝酸軟、五心煩熱。 次證是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口燥咽干、或者骨蒸發熱、形體消瘦、失眠健忘、早泄、遺精、經少經閉、舌質紅且少津, 無苔或者少苔, 脈細數[2]。 患者主證有兩項及以上, 同時次癥有兩項及以上, 即可確診為糖尿病腎陰虛證; 3口服常規西藥降糖藥能夠穩定其病情患者;4年齡在35~70 歲之間患者; (2) 排除標準: 1確診為2 型糖尿病, 但需進行胰島素治療對患者;2合并冠心病、高血壓、近期腦血管病和糖尿病嚴重并發癥如糖尿病眼底病變等患者;3精神病患者、慢性腸道疾病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4肝腎功能障礙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5近一個月患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伴隨感染患者。 6嚴重過敏體質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糖尿病常規治療, 即在主要進食低鹽、低糖、低脂和高蛋白食物, 每日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鍛煉;服用降糖藥物阿卡波糖 (商品名:拜唐蘋;生產批號:140522, 規格:50mg*30 片) , 起始劑量為每次1 片, 3次/d, 往后逐漸增加至每次2 片, 3 次/d。

觀察組在糖尿病常規治療基礎上, 應用滋陰補腎中藥治療, 即取熟地黃30~50 g, 黃芪20 g, 山藥20~30 g, 山茱萸15~20 g, 枸杞子10~20 g, 茯苓12~25 g, 知母10 g, 澤瀉10 g, 牡丹皮15 g, 麥冬10 g, 葛根15~35 g, 丹參10 g,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增減藥物劑量。 水煎后, 取汁300 m L, 分早晚兩次溫服。 兩組患者均堅持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的血糖水平, 包括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h PG) 和糖化血紅蛋白 (Hb Alc) 水平。

1.5 療效判定[3]

依據患者臨床癥狀、 血糖水平的變化情況評估兩組患者的腎陰虛狀況:1顯效:患者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干唇燥、尿頻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腎功能恢復正常, FPG低于6.0 mmol/L, 2h PG低于8.0 mmol/L, Hb Alc低于7.0%;2有效:患者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干唇燥、尿頻等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輕, 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FPG處于6.0~7.8 mmol/L范圍內, 2h PG處于8.0 ~10.0 mmol/L范圍內, Hb Alc低于7.0 ~9.0%范圍內;3無效:患者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干唇燥、尿頻等臨床癥狀毫無變化, 腎功能障礙, FPG高于7.8 mmol/L, 2h PG高于10.0mmol/L, Hb Alc高于9.0% ;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 /總例數100%。

1.6 統計方法

該組所有數據資料均采取SPSS 17.0 軟件分析。 計量資料通過均數表示, 其對比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檢驗其統計分析, 而P<0.05 代表其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腎陰虛治療效果

觀察組腎陰虛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對照組腎陰虛治療總有效率為83.64%,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體數據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 * 表示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

治療前,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FPG、2h PG和Hb Alc方面的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FPG、2h PG和Hb Alc均低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數據見表2。

注:與對照組相比, * 表示P<0.05。

3 討論

糖尿病, 是因胰島素抵抗或者胰島素分泌出現障礙引發的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高血糖[4]。 糖尿病具有不可逆性, 無法根治, 只能通過控制血糖水平來保證生活質量。 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飲食結構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糖尿病在我國的患病率表現為逐年升高的態勢。 糖尿病腎陰虛證作為糖尿病重要并發癥, 其以腰膝酸軟、代謝紊亂、體重降低、盜汗、眩暈、耳鳴等為主要臨床癥狀, 對患者日常生活、 工作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臨床上通常采取飲食、運動等糖尿病綜合療法, 同時口服常規西藥治療, 但療效一般, 不能作為糖尿病腎陰虛證的首選療法。

中醫學認為, 糖尿病腎陰虛證的發病機制為: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機體代謝紊亂狀態, 容易使腎組織產生病理性變化, 致使陰虛燥熱, 氣陰兩虛, 久而久之則形成淤血, 進而使精微外泄, 產生糖尿病腎陰虛證。 祖國醫學通過辨證論治, 認為“滋陰補腎”應作為糖尿病腎陰虛證主治原則。 該組藥物所選用的山茱萸、熟地黃和枸杞子均有滋陰養腎之功效, 而山藥和黃芪可健脾益氣, 茯苓與澤瀉具有滲濕利水之功效, 而葛根、知母與麥冬可潤燥滋陰、止渴生津, 牡丹皮與丹參有涼血、活血之功效。 諸藥合用, 可實現濁瀉、氣充、血行、津生、真陰得復、添髓益精的治療目的。 同時, 該組滋陰補腎中藥藥方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 熟地黃有改善胰島素抵抗、降血糖的作用;山茱萸可調節患者免疫力, 并發揮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枸杞子、茯苓有護肝、調節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黃芪可改善患者機體微循環, 提升其免疫能力, 并發揮抗衰老、降血糖的作用。 其余藥物如知母、麥冬、葛根、牡丹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功效。 該研究通過對比行糖尿病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和在常規療法基礎上應用滋陰補腎中藥治療的觀察組治療效果, 發現觀察組腎陰虛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 而血糖水平則顯著低于對照組。 而從該組研究結果即可明確滋陰補腎中藥治療糖尿病腎陰虛證的顯著功效。

綜上所述, 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采取滋陰補腎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 其在改善患者腎陰虛狀況、降低其血糖水平方面有積極作用, 可作為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的首選治療藥物。

摘要:目的 探討滋陰補腎中藥治療糖尿病腎陰虛證的臨床療效。方法 在醫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中抽取111例作研究對象, 將其采取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 (n=56) 和對照組 (n=55) , 觀察組以糖尿病常規治療為基礎, 同時采取滋陰補腎中藥治療, 對照組單純采取糖尿病常規治療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腎陰虛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血糖水平。結果 觀察組腎陰虛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遠高于對照組的83.64%;同時, 觀察組FPG、2h PG和Hb Alc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腎陰虛治療效果和血糖水平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滋陰補腎中藥治療糖尿病腎陰虛證的臨床療效顯著, 其有助于改善患者腎陰虛狀況, 降低血糖水平, 值得推廣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滋陰補腎中藥,糖尿病腎陰虛證,血糖

參考文獻

[1] 陳吉生, 鄭聰.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 17 (23) :276.

[2] 陸培紅, 姚永江.六味地黃丸輔治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4, 10 (8) :123-124.

[3] 張成秋, 辛青, 王秀琴.六味地黃丸對糖尿病腎陰虛證患者血清脂聯素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3, 54 (19) :1660-1662.

糖尿病中藥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病患80人,將這些病患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病患40例。 治療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為(50.7±2.8)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1年,平均病程為(9.7±2.1)年。 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71歲,平均年齡為(51.2±3.2)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20年,平均病程為(8.9±2.4)年。 該研究的兩組病患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制定的 《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 兩組病患具有2型糖尿病病史;24 h糖蛋白定量<500 mg,病患處于腎功能正常階段。 排除原發性高血壓、嚴重感染、心臟衰竭、伴有嚴重腎病、低蛋白血癥等病患。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為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西藥進行常規治療。 首先,控制病患的血糖,將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然后,為病患提供咧喹酮片,3次/d,20~60 mg/次,餐前30 min口服。 連續服用2個月,1個月為1個療程。

1.2.2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溫陽降濁湯進行中醫治療。 主要成分包括:80 g生黃芪、30 g枸杞子、30 g山茱萸、30 g黃精、18 g干姜、15 g茯苓、10 g桂枝、10 g澤瀉,用2 000 m L的水煎煮成300 m L的濃汁,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1.3觀察指標

詳細檢測并記錄兩組病患治療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的變化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與《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西醫診治學》進行療效判定。 顯效:臨床表現與癥狀全部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500 mg, 或下降超過2/3,血肌酐下降超過1/4;有效:臨床表現與癥狀減輕,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超過1/3,腎功能有所好轉, 但是沒有達到上述指標;無效:沒有達到以上標準。

1.5統計方法

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兩組病患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s)代表兩組病患的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用 χ2檢驗兩組病患的計數數據,進行 χ2檢驗。

2結果

2.1對比兩組病患的治療效果

治療組40例病患中,顯效17例,有效3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40例病患中, 顯效15例,有效2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病患治療前后血尿素氮、 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的變化情況

治療后兩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腎病通常發生在糖代謝異常情況下,主要發病原因為血管損害的腎小球病變,屬于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主要病理變化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腎小球系膜區外基質細胞的積累,造成結節性或播散性腎小球硬化。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通常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包絡血液粘稠度上升、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脂肪代謝紊亂等因素,但是蛋白尿一直存在不僅會對病患的腎小球造成嚴重損害,還會加快腎間質炎癥的發生, 導致腎功能惡化。 所以,一定要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病患體內微循環,減少尿蛋白的含量,從而使糖尿病腎病得到根本治療?,F代醫療主要為對癥治療,缺少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藥物。 糖尿病病患一旦伴有腎病, 就會使病程增加,從而導致腎衰竭,嚴重時還會危害病患的生命。

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為“本虛標實”之癥,因消渴久治不愈,累及腎臟,導致腎陰虧虛,不能化生陽氣,陰陽具虛。 腎虧陰陽兩虛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根本,在發病過程中深絡淤阻一直貫穿病情始末。 該研究所使用的中藥藥方中,生氣具有甘溫益氣的功效,能幫助病患氣旺血行,疏通脈絡;桂枝、干姜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 枸杞、黃精、山茱萸具有滋養腎陰的功效;茯苓、豬苓具有利尿降濁的功效。 從該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治療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眾多中藥聯合使用,具有溫陽降濁的功效,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良好。

現代藥理證明,黃芪能夠保護缺血性腎臟,可以抗氧化,加快細胞代謝,降低尿蛋白排泄,保護腎細胞使其免受損傷。 糖尿病腎病的病癥特點是改變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與系膜基質增加,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增加腎小球高灌注、高過濾的中藥因素,黃芪能糾正部分腎臟高灌注、高過濾現象,這一作用可能和控制腎臟合成一氧化氮有關。同時,黃芪還能使血漿的粘稠度、纖維蛋白原、 紅細胞聚集度下降,黃芪多糖通過提高血小板環磷酸腺苷與環磷酸鳥苷的比值,使血小板的聚集度得到有效控制,從而達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它還能提高病患體內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優化紅細胞血沉、比容、電泳等指標,進而改善異常血液流變性。 黃芪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夠有效保護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與機械屏障,可以降低通透性尿蛋白,能消除并減輕腎性尿蛋白。

綜上,在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病患時,在西醫的治療基礎上加入溫陽降濁湯,不僅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腎功能,還能提高治療效果,應推廣應用范圍。

摘要:目的 為了深入研究溫陽降濁中藥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該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病患80例,將這些病患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病患40例,為對照組中的病患提供西藥進行常規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溫陽降濁湯進行中醫治療,1個月為1療程,兩組病患均連續治療兩個月。使用統計學方法對比分析兩組病患的治療效果,并對比觀察兩組病患治療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中病患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病患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腦蛋白定量等數值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但治療組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病患時,溫陽降濁湯能有效改善病患的腎功能,治療效果顯著,應推廣應用范圍。

糖尿病中藥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住院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舒血寧治療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銀杏葉制劑組,同時選取采用常規基礎治療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常規組。兩組患者近3個月內未見急性感染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銀杏葉制劑組患者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0例,年齡范圍分布在46~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9±5.8)歲,病程時長為2~16個月,平均病程時長為(7.0±1.0)個月,平均空腹血糖為(7.7±0.7)mmol/L,糖尿病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足22例、視網膜病變34例;常規組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5例,年齡范圍在45~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7±5.2)歲,病程時長為(3~19)個月,平均病程時長為(6.9±1.1)個月,糖尿病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足17例、視網膜病變29例。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基礎治療,如口服降糖藥物、指導正確飲食,加用抗菌藥物。銀杏葉制劑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銀杏葉制劑舒血寧注射液(郎致集團萬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4021871)治療,用法用量為將20 m 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靜脈滴注,1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脂、血糖水平、治療后血液流變學等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指經治療后患者空腹狀態下和(或)餐后2 h血糖含量明顯減少,且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指經治療后患者空腹狀態下和(或)餐后2 h血糖含量較前有所降低,③無效指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空腹狀態下和(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未見改變或較前升高;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血脂和血糖水平等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銀杏葉制劑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6%(顯效20例、有效33例、無效3例),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4%(顯效12例、有效25例、無效9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11 3,P=0.026 7<0.05)。

表1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5。

表2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5。

2.2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銀杏葉制劑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與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銀杏葉制劑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明顯優于與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銀杏葉制劑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水平與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銀杏葉制劑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水平明顯優于與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銀杏葉制劑組和常規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銀杏葉制劑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2例、皮疹1例、腹瀉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常規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3例、皮疹2例、腹瀉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994 4,P=0.318 7)。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增加,目前糖尿病疾病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據我國調查研究統計,全球范圍內的糖尿病患者患患者數大約為3.6億。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老年化人口的增多,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也呈現出快速增加的趨勢。糖尿病容易引發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以及血管病變,如神經系統、眼部、心腦血管和腎臟等,此外老年糖尿病病情發作較為隱匿,病程時間較長,對老年患者身體健康和預后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威脅患者生命[3-4]。所有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必須給予及早發現和早期治療,以便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銀杏葉制劑舒血寧是一種主要成分來源于銀杏葉的中藥制劑,其臨床作用包括抗凝、降脂、保持血管暢通,此外還能預防內膜增生,維護血管正常功能[5]。

該院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時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舒血寧治療(銀杏葉制劑組),同時與常規治療患者(常規治療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銀杏葉制劑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明顯優于常規組,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中藥銀杏葉制劑銀可樂在治療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應輕微,因此銀杏葉制劑對預防糖尿病疾病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藥銀杏制劑(舒血寧)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住院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舒血寧治療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銀杏葉制劑組,同時選取采用常規基礎治療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常規組,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銀杏葉制劑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治療前,銀杏葉制劑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標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銀杏葉制劑舒血寧在治療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應輕微,因此銀杏葉制劑對預防糖尿病疾病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藥,銀杏葉制劑,糖尿病,臨床效果,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江蕊,鄭永征,任秉儀,等.銀杏葉提取液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神經保護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5(8):1327-1331.

[2] 潘驕平,胡俊華.舒血寧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64例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3,25(1):107-108.

[3] 陳愛民.依那普利聯合銀杏葉軟膠囊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50例的臨床療效[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2,40(6):79-80.

[4] 王曉霞,王穎超,趙明.銀杏葉提取物對糖尿病外周血內皮祖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的影響[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3):244-248.

糖尿病中藥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就診并確診為2型糖尿病伴發DPN的患者,共41例,診斷依據:根據WHO標準;排除標準:嚴重的內科合并癥及外科合并癥,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所有患者一般情況見表1。

1.2 分組

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如: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對照組:有20例,常規治療,2周為1個療程。(2)觀察組:有21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復方參芪(藥方:黃芪、人參、山藥等)治療,中藥煎服,2周為1個療程。

1.3 評估治療

療效評價[4] :顯效: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神經傳導速度及腱反射恢復正?;蚪咏?有效:癥狀減輕,神經傳導速度及腱反射好轉;無效:癥狀無改善。同組醫師運用肌電圖測定雙下肢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5] ,觀察組總有效率(80.95%)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27,P=0.023<0.05)。見表2。

2.2 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比較,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腓總神經傳導速度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方面,觀察組(t=-14.67,P=0.0)及對照組(t=-7.88,P=0.0)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方面,觀察組(t=-13.07,P=0.0)及對照組(t=-4.83,P=0.0)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見表3。

3 討論

DPN是糖尿病的最常見并發癥,感覺神經受累,導致肢體疼痛、麻木,以夜間為重,病情嚴重時可累及運動神經,出現運動障礙,嚴重削弱了患者的生活質量[6] 。有資料分析表明,糖尿病伴發DPN的發病機制[7] ,是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導致體內發生氧化應激,氧自由基無法有效清除,同時發生神經組織代謝紊亂,導致微血管病變。

傳統醫學中醫將糖尿病伴發DPN,定義為消渴痹證[8] ,是由于久病及陽,陽氣虛弱,血流不暢,瘀阻于絡,傷及肌肉、經脈,從而出現麻、痛等癥狀。而復方參芪有補中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該臨床研究也證實,觀察組總有效率(80.95%)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27,P=0.023<0.05)。

綜上所述,中藥復方參芪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伴發DPN,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臨床值得運用。

摘要:目的 分析復方參芪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該院就診并確診為2型糖尿病伴發DPN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雙下肢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80.95%)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27,P=0.023<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方面,觀察組及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藥復方參芪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伴發DPN,顯著改善患者癥狀,臨床值得運用。

關鍵詞:復方參芪,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參考文獻

[1] Fischer TZ,Waxman SG.Neuropathic pain in diabetes‐evidence for a central mechanism[J].Nat Rev Neurol,2010,6(8):462-466.

[2] 岳宗相,黃榮利,王艷紅,等.參芪復方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學,2016,42(1):67-69.

[3] 李國永,賈銳馨,吳士丁,等.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6):56-57.

[4] 吳冬波.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4):47-48.

[5] 劉海英,張國梁,劉芳潔.絡病理論指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3):457-458.

[6] 劉占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藥物治療[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28-29.

[7] Bril V.Neuromu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Continuum(Minneap Minn),2014,20(3):531-544.

糖尿病中藥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該院接受診治的患者中選取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方法將其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23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13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44.11±4.41)歲,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12±3.12)年;對照組23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11例,年齡26~81歲,平均年齡(45.31±3.41)歲,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44±2.11)年。所有的入選患者均同時滿足下述的入選條件:1非I型或特殊型糖尿病患者;2無心臟、腎臟或腦部等較為并發癥情況發生;3無急性并發癥或發生合并感染情況;4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臨床資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023370)首先0.5 g(1片),2次/d,1周后每天使用藥量增加0.5 g,最大服用量為2 g/d;治療糖尿病使用的中藥有人參、玄參、元參、麥冬、生地、葛根、黃連以及桑白皮等[2]。對照組僅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服用方法與試驗組一樣,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在治療的過程中認真記錄和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然后比較臨床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顯效: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三多一少癥狀顯著減輕,患者沒有嚴重并發癥。 有效: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對較好,三多一少癥狀有所減輕,患者沒有嚴重并發癥。 無效:患者的血糖控制較差,三多一少癥狀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或病情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主要包括消化道反應、眩暈、皮疹以及疲乏無力癥狀等。

1.5 統計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 對表中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試驗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情況

治療3 個月后,對照組總有效率(56.52%)明顯低于試驗組總有效率(86.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對照組與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對照組經治療后消化道反應、眩暈、皮疹以及疲乏無力并發癥的發生率(39.13%)明顯高于試驗組(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水平較正常人高,隨著病情加重后期會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嚴重危及患者生活和生命安全的并發癥。大多數的研究學者認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體內含有節約基因才引起疾病的發生,主要理論依據是在食物相對不充足時,人們體內積攢食物能量,長期以往就成為慣性,在食物相對比較充足時,人們體內的節約基因仍然是儲備能量,慢慢就形成體內能量過剩的現象,逐漸加重胰島的負擔,最終導致胰島功能喪失或者缺陷[4]。2型糖尿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飲水量大、飲食量大、尿量多、但體重逐漸變輕、皮膚粗糙、會陰部瘙癢以及疼痛等。為了減輕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延緩疾病發展進程,特進行此次研究。該研究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試驗組;對照組經治療后消化道反應、眩暈、皮疹以及疲乏無力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和邱仁宋等學者研究分析的結果相一致,這提示了增加聯合中藥治療的效果顯著提升,且患者出現各并發癥的可能性明顯降低,無論是患者的康復進度還是生活質量均顯著改善。

大量的相關調查研究均證實通過中醫聯合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僅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血脂、血壓水平而且能夠較少由于大量西藥使用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單純的西藥治療雖然可以明確作用靶點,見效快,但是長時間的用藥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反應。而且值得提倡的是,糖尿病治療的根本目的并非單純的降低患者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而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二甲雙胍聯合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優越。二甲雙胍主要機制為延遲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加快對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體內糖異生反應以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不良反應較多;中藥研究者已經證明人參、玄參、元參、麥冬、生地、葛根、黃連以及桑白皮等降血糖有非常顯著的療效[5],以上中藥提取物內含有多種成分,可直接降血糖,葛根提取物內含有黃酮,能夠增加腦部以及冠脈血液流量,有明顯的降壓效果,同時降糖作用較為持久[6,7]。黃連降糖主要是通過糖原異生以及糖酵解等途徑來降低患者血糖指標。若單獨使用二甲雙胍降糖藥物不僅作用不明顯,而且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對患者損害較大[8],此次研究顯示,二甲雙胍聯合中藥治療不僅降糖作用較為明顯,同時副作用較少,并能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從而更好的改善患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合中藥治療2 型糖尿病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不良反應較少,加速患者疾病恢復的進程,可廣泛應用。

摘要:目的 探究二甲雙胍聯合應用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所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在該院接受診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6例,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運用二甲雙胍藥物治療;試驗組使用二甲雙胍聯合運用中藥治療,觀察并比較所有患者使用藥物后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總有效率(56.52%)明顯低于試驗組總有效率(86.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經治療后消化道反應、眩暈、皮疹以及疲乏無力并發癥的發生率(39.13%)明顯高于試驗組(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用二甲雙胍聯合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優越,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可在臨床廣泛應用。

上一篇:中藥藥劑學下一篇:中藥鑒定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