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

2023-09-23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 

2004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關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正確地履行政府職能。”并指出,公共服務,“就是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布公共信息等,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這也是溫家寶總理第一次正式提出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目標。此后,國內一些地區進行了創建服務型政府的實踐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構建服務型政府也逐漸在全國形成了共識,并成為政府行政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1 服務型政府的內涵及特征

我國服務型政府的研究與實踐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的邏輯基礎之上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必須植根于現有的治理結構。

(1)服務型政府的涵義。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實現服務職能并承擔服務責任的政府。

(2)服務型政府的特征。

①服務型政府是為民政府。“為民”是服務型政府的前提和邏輯基礎。服務型政府構建于現代民主、法治理論基礎之上,并直接借鑒了現代公共行政學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強調“公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強調必須用一種基于公民權、民主和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新公共服務模式來代替當前的那些基于經濟理論和自我利益的主導模式,強調為市場主體服務、為社會服務,最終是為人民服務。

②服務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政府僅擁有有限管理社會的權利、對經濟社會管理負有限責任,通過向市場主體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實現政府對市場主體互動式管理,其目標并非要在個人選擇的驅動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要創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責任。政府由控制者,轉變為服務者,使施政目標從由機關和專家決定到由民眾和期待決定,政府從以控制管理為要務轉變為以傳輸服務為要務,管理目標由經濟領域轉移到公共服務領域。③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指受到法律約束,依法行使權力的政府,是權力受制約和監督的政府。法治之下的政府在權力、職能、規模上皆受法律的明文限制,政府應該提供哪些服務、如何服務,取決于法律、法規的授權。同時政府行使權力的過程還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提供規范化、高效率的服務。

④服務型政府是有效政府。有效政府是指政府對自身的管理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有效。一個政府自我內部管理有效是一個有效政府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個有限政府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它必然具備較為科學的人事、財政、決策、咨詢、評估等制度,它應該盡可能采用最先進的組織技術,吸收高級人才,并汲取更多的財力。當外界環境發生變遷時,政府要對社會公眾的需求作出回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實現公眾的需求和利益。

⑤服務型政府是責任政府。責任政府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一種基本理念,它伴隨民主政治的發展而產生。政府只有履行其責任時才是合法的。民主的政府必須是責任政府。也就是說,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是法定權力,也是神圣的職責。不僅政府行使的每一項權力都連帶責任,而且拒絕行使法定的權力也要承擔責任。政府的服務是否達到人民的期望值,人民有權評判,對于政府違法服務、過失服務造成的后果,人民有權追究。

2 構建服務型政府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同時存在。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一直是強政府、弱社會, 人們過多地依賴于政府的局面。政府長期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并把發展經濟作為唯一的核心職能,直接地、微觀地管理經濟。

(2)政府公共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能力不強。由于缺乏對政府工作人員有效的教育引導,個別政府工作人員認為為民服務不是他們的天職,而是風格,是境界,是對人民“施恩”,高高在上,衙門作風十足,“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仍然比較嚴重。

(3)政府公共服務制度不健全,缺乏維護性職能。有的政府對實行何種服務、服務效果如何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同級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責任機制不健全,爭功推過。重大決策論證和專家咨詢制度以及聽證制度均不完善。政府和公務員的績效考評機制不健全,不科學,評估方法不盡合理。同時,政府政策頻繁變動,政府領導人直接干預設會經濟活動,政府監管職能缺位導致了經濟秩序的混亂。

3 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方法及策略

加快構建服務型政府最根本的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政府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深刻認識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構建服務型政府,就是要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建設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和高效政府。具體來說,政府職能要實現四個轉變:

(1)從“全能政府”、“無限政府”向“責任政府”、“有限政府”轉變。

“有限政府”、“責任政府”是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現代政府不再是無所不能的“全能政府”和無所不敢做的“無限政府”,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有限型政府”和“責任政府”。從“全能政府”、“無限政府”向“責任政府”、“有限政府”轉變,就是要履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2)從審批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加快構建服務型政府,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政府要將抓經濟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把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加快構建服務型政府,必須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要正確地運用行政權力,有效地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和信任程度,提高政府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

(3)從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轉變。

加快構建服務型政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夯實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政府施政必須以法律規定為準繩,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必須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切實將政府管理經濟社會行為納入依法運轉的軌道;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權限,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制度;加大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工作,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現象 

(4)從高成本政府向高效率政府轉變。

我國各級政府長期以來,人浮于事、冗員過多,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我國行政公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高達42%,公共服務所占比率僅為25%左右。而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行政公務支出在3%~15%之間,70%以上的財政預算用于公共服務。僅2004 年,全國公款吃喝、公車消費、通訊話費、公款旅游、公款讀書、文山會海、公款送禮等各項支出,大約在1.1萬億元以上,是當年財政增收的近兩倍。這樣高成本的政府消耗掉了國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嚴重助長政府****的滋生。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從建設服務型政府——“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基本準則出發,由高成本政府轉變為高效率的政府。

參考文獻

[1]劉熙瑞.我國政府職能研究的新視角[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3).[2]刁田丁.中國機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張尚任、鄭楚宣.政府機構改革性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4).

[4]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2,(7).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2篇

1.1 順應全球化和政府管理國際化的需要

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浪潮中, 中國政府的管理和建設也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世界貿易組織對各成員政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 面對全球化和政府管理國際化的要求, 我國政府需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構建服務型政府, 有效地服務市場和社會, 從而提高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實力。

1.2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主體更需要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政府不應該再過度管控市場, 而是應該維護好市場秩序, 并且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高效服務。此外, 政府應加大對于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公共資源的財政支出, 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政府發揮有效作用, 政府對維持社會穩定, 促進社會公平, 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有利于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就需要政府履行服務職能, 為社會穩定和發展服務。

2 新時期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問題分析

2.1 缺乏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

由于受到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和“政府權力本位”思想的影響, 一些政府行政人員將自己凌駕于人民之上, 缺乏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 壓抑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政府缺乏服務意識和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 阻礙了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發展。

2.2 政府職能轉變尚不徹底

政府在轉變職能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在政府與其他主體的關系方面, 政府未能理順和其他社會主體及市場主體的關系, 以至于政社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依然存在。在管理上, 政府常常重管制而輕服務, 管得過寬過嚴, 不利于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在行政效率上, 政府部門中間層級過多, 機構臃腫, 行政效率低。

2.3 行政管理方式有待健全

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常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政府多采用人工行政而忽視電子政務, 重行政手段而忽視了法律和經濟手段, 重管制而輕服務, 這些管理方式是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應該逐漸改革和健全的, 否則將阻礙服務型政府的發展進程。

2.4 公務員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公務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直接影響服務型政府的水平。近年來, 我國的公務員整體素質在不斷提升, 但與服務型政府對公務員的要求相比, 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公務員服務意識不夠, 重個人利益輕社會利益, 創新意識不足。公務員的總體水平不高, 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欠缺, 無法為社會和民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 新時期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具體路徑探析

3.1 樹立正確的行政觀念和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

政府必須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 同時應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堅持以民為本, 堅持科學民主決策, 打造服務型政府, 并關注民生, 心系民眾, 為民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物品和高效的公共服務。

3.2 切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全力構建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是一種新的政府模式, 原有的一些政府職能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 需要轉變政府職能,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和政府職能。切實推進簡政放權, 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實現政社分開、政企分開, 變全能政府為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將政府的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3.3 完善政府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加強政府與公民的互動, 實行政務公開, 讓政府的權力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推行電子政務, 運用先進技術開展行政活動和提供服務, 提高行政效率。轉變行政方式, 注重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結合使用。

3.4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 提升公務員整體素質

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 需要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作支撐。但我國公務員隊伍總體素質還不夠高, 因此, 必須繼續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首先, 要加公務員入口管理, 完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其次, 要優化出口管理, 積極推行辭職和辭退制度, 對工作渙散、效率低下的公務員及時調崗或辭退, 對違法亂紀者, 給予嚴厲懲處。再次, 要加強對公務員的培訓力度, 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和加強實踐鍛煉提升公務員素質。

3.5 健全行政監督機制, 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逐步健全行政監督機制, 建立內外結合的行政監督體系, 增強人大和行政監察部門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提高行政監督法律法規的質量, 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相結合, 增強政府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加強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 進一步提高行政監督人員的素質, 提高行政監督效率。

4 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 在新時期,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政府應樹立正確的行政理念,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保證政府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 在新時期我國服務型政府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 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需要不斷完善。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新時期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背景, 分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并結合實際, 針對我國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傳軍.服務行政與服務型政府[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2.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保障社會民生、生態文明、文化繁榮,而這些都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息息相關,也使得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更加豐富與飽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有利于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而且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要求。本文提出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以期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實施提供參考與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維護生態平衡以及維持社會安定團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社會中充當著“公民”的角色。企業不僅需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且還需要擔負起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比欢趯嵺`中,我國很多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尚不完善,缺乏社會約束體系的制約;企業缺乏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對職工權益缺乏合理保障,存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生產過程中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企業內部嚴重腐敗,引發信用危機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有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統一性法律法規,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薄弱,外部監督與反饋不足等,無法形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機制。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現實發展的必然要求,其背后有豐富的理論支撐。馬克思雖然沒有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進行明確的闡述,但是提出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思想。他對資本主義剝削掠奪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并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設想。他認為,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是未來人類社會的根本原則,而經濟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與手段,為資本家和工人、企業和員工的關系指明了方向。同時,根據新制度學理論、組織社會學理論,驅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需要政府的制度壓力,而且需要社會組織的約束與企業的自律。由此可知,在驅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政府、企業和社會三股力量是關鍵,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為此,構建政府推動、企業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尤為關鍵。

一、政府推動機制

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還不強,企業違法事件更是頻繁上演。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缺乏相關的法律約束。企業具有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僅僅依靠其自覺性很難使我國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政府是企業的重要管理者,在驅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政府的監督、檢查和審核,都會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形成較強的約束力。企業行為受到利益的驅使,很難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這就需要政府通過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控與規范,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制度體系,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既是驅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法律約束,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需要通過完備的立法明確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以此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和指導性文件,明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義務,并且制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機制和懲罰機制,對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進行激勵,對企業逃避社會責任的行為進行懲罰,以此來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義務,提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擔當。例如,政府可以對《公司法》及相關的配套制度進行完善,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納入其中,并明確規定企業缺失社會責任的法律后果,同時建立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監察法》為輔助的企業社會責任法律體系。通過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對企業相關利益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杜絕企業危害公共安全、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

(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制度體系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者和規劃者,政府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著引導和管理作用。特別是當前“唯GDP論”的觀念盛行,部分地方政府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視了長遠發展,更遑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政府監督職能的缺位,沒有發揮其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方面的管理作用。因此,政府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制度體系,積極轉變政府職能,通過財政、稅收、金融扶持等相關經濟措施來引導企業的行為,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考核企業的重要指標,對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對于嚴重逃避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嚴厲懲罰。在政府轉變職能的過程中,還需要成立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部門,這是因為企業社會責任涉及到工商、環保、公益事業等各個部門,通過專門的管理部門可以對各部門進行統一協調,又可以基于全局考慮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辦法,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此外,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努力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監管體制。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既需要社會道德倫理的監督和制約,也需要相應的規范體制形成嚴格的監管,只有兩者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確保企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自律機制

企業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者,其主動性、積極性是保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如果企業僅僅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則很難達到理想的發展目標。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積極承擔責任與義務、回報消費者、回饋社會的體現,也是企業樹立良好形象與口碑、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企業自律是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的內在動力。為此,企業需要理念先行,積極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用理念指導實踐,逐步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社會責任制度體系與管理機制,通過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我國企業要樹立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觀念,強化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并付諸于實際工作中。在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意識到承擔社會責任是一種長期的并對企業自身有利的一種行為。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營造良好的企業外部環境,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以完善企業管理,同步規范企業的內外環境,從而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企業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并將這種意識逐步滲透到企業內部員工當中去,做到人人有責,人人監督,實現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同步同向。首先,企業需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塑造正確的企業發展觀,克服經營過程中片面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在日常工作中關注相關利益者和員工的利益,提高員工的思想凝聚力。只有將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合理地融入企業管理文化中,并兼顧員工利益,才能實現雙贏。其次,要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要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發揮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思維創新來彌補實踐中的不足,化短板為優勢,實現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綠色發展理念,走綠色生產之路,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機制,加強綠色產品的研發與銷售,開展能源生產和綠色消費,為環境治理與綠色發展貢獻力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制度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需要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社會責任的承擔機制,從而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切實履行提供依據與保障。首先,企業需要將社會責任納入到整體發展戰略規劃中。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是企業明確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的重要舉措,是企業決策的關鍵與基礎。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不強,只有將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戰略規劃中,才能將其與企業戰略制定、企業運營布局、企業領域規劃以及經濟利潤分配結合起來,才能使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與完善社會責任戰略。其次,企業需要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這不僅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步驟。具體來說,企業需要引進現代管理方法與現代公司治理制度,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在競爭中壯大力量。最后,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立專門機構負責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在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中融入企業社會責任,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企業社會責任規范體系,以此作為企業內部管理與外部監督的依據,并建立科學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發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企業管理的機會成本,確保企業社會責任的高效履行??偠灾?,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應該只是對當前世界發展潮流的一種跟風行為,應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為,明確企業應當承擔哪些社會責任,把企業社會責任落到實處,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鋪墊,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還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社會監督機制

作為社會經濟組織之一,企業的行為活動不僅關乎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對經濟社會有直接的影響。市場力量結合政府的強制力量只能解決企業部分社會責任履行問題,為了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達到更高的標準,還必須借助社會的力量,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需要政府的監管與引導,而且需要社會公眾的監督,通過標準制定、認證、宣傳可給企業的商業行為施加壓力,促使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通過社會公眾的監督形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壓力,促使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針對社會公眾的反饋,企業可以適時調整社會責任戰略方案,將企業面臨的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從而增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一)構建多元主體社會監督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可以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推廣,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在提高公眾約束力的同時,對逃避社會責任的企業予以曝光,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予以嘉獎表揚,以此作為實操案例,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責任履行“紅黑榜”。廣大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協會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力量,在民眾組織中起到帶動引導作用,所以應對相關社會組織團體的職能予以明確,加強監督和引導,協助企業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創建社會責任服務平臺,利用網絡、活動、會議等方式方法增強企業和組織協會之間的互動交流,并且積極反饋公眾的看法與意見,搭建企業與公眾溝通的橋梁,切實提高企業的履責能力。公民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監督企業的社會責任,因此應該積極履行這一義務,踴躍參與到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監督工作中去,通過聽證、公益訴訟等途徑發揮監督作用,并利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充分了解企業的狀況,并反饋給企業,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決策依據。只有形成多主體的社會監督體系,才能發揮出軟約束力的作用,實現對企業社會責任多維度的監管。

(二)搭建社會責任缺失訴求平臺

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夠保障社會效益不受到損壞或能夠顯著提高社會效益,有效加強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實際生活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后,大多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了了之,沒有及時去尋求保護。這是因為消費者覺得維權成本太高,這就導致企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頻頻發生。為此需要搭建社會責任缺失訴求平臺,積極開展調研,收集社會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意見和訴求。通過核實后,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與懲處,從而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部署以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一種更為迫切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面臨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為此需要借助企業、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力量,三方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精準發力,協同推進。必須在政府的管制和合理的指引之下,并且通過企業自身的意愿和廣大群眾的輿論壓力,方能有效促進企業加強社會責任感。只有從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制度體系、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制度、構建多元主體社會監督體系、搭建社會責任缺失訴求平臺等方面入手,才能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增添新動力,全面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于雅章.傳統義利觀及其對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2019(35):66-67.

[2]陳冠宇.從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探討管理倫理[J].時代經貿,2019(30):96-97.

[3]強以華,李瓊.企業自由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6(05):21-27.

[4]呂秋潁,曹錦清.自由與危機:制造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策略及反思[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151-160.

[5]董明.環境治理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現實邏輯與推進路徑——一個新制度主義的解析[J].浙江社會科學,2019(03):60-73.

[6]高欣.從價值鏈角度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J].中國市場,2014(46):74.

[7]趙德志.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基礎研究:視角與貢獻[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2(06):123-128.

[8]李國平,韋曉茜.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度量與經濟后果——基于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綜述[J].會計研究,2014(08):33-40.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現階段,伴隨著科技水平不斷進步,通信行業也呈現出發展新趨勢。各類通信服務企業應運而生,同時也增加了通信市場內部的競爭壓力。為了獲得良好的市場地位,通信企業需要針對現有的服務目標,就營銷體系進行改進和更新,從而保證所涵蓋的通信服務更加全面,豐富客戶的儲備,推動企業自身在高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實現長遠發展?;诖?,本文主要圍繞通信企業在營銷管理方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展開分析。

[關鍵詞]通信服務企業;營銷管理體系;構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54

0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高速化發展,通信行業呈現出比較良好的發展趨勢,所擁有的服務功能和服務范圍更加廣泛。人們對通信服務也逐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國家提速降速的要求下,通信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加。為了獲得穩定的發展地位,通信企業需要深入分析當前服務營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的市場環境,制訂合理的優化方案,推動自身在通信服務行業實現深入、長遠發展。

1     通信企業營銷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環境發生了顯著性變化。在信息搜集、處理、傳遞、共享等方面也提出全新的要求,推動了通信市場深層次發展。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各類通信產業以及技術成果應運而生,給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從宏觀角度講,通信市場前景一片良好,發展機遇十分顯著。但是,隨著各類通信企業產生和規?;l展,通信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形勢日益凸顯,企業之間面臨著顯著的競爭壓力。如何在有限的市場條件下獲得穩定的發展機遇,是每個通信企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所以說,現有的通信市場機遇和挑戰并存,企業的營銷水平是決定發展實力的先決要素。

2     營銷管理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相關法規體制不全面

據了解,在當前的通信市場領域,關于市場營銷,國家和政府在《通信營銷市場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機制建立上還不夠完善和具體,所呈現的市場適應性較低。①市場定位不準確。政府對通信市場缺乏精準性定位分析,在相關機制制定上,也與市場的真實情況存在一定偏差,導致監督范圍覆蓋性小、法律條款適應性低等,一些不法分子企圖鉆法律的空子,做一些違背法律的行為來滿足非正常的利益需求。②法規覆蓋面不夠廣泛、具體。政府以及市場監督部門所制定的法律、體制,未能有效覆蓋營銷市場整體環境。法規細則不夠細化、具體,而給通信企業營銷調控和戰略引導帶來一定的發展弊端。

2.2   營銷管理機制不統一

在通信服務的市場范圍內,因為競爭趨勢日益顯著,一些惡意競爭行為頻繁發生。有些營銷企業為了豐富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采用詐騙類違法營銷、抬高市場價格等惡意營銷的方式,給通信市場的和諧化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甚至在有限的市場份額下,多個通信企業為了擴大業務規模,在統一領域范圍內設置服務模塊,導致通信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同質化市場格局形成,無疑增加了市場深入發展的負荷,同時也給企業之間良性競爭、深入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3   缺乏專業的營銷知識和技能

在通信服務工作范疇內,營銷專員隊伍的素質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服務水平。然而,就目前來講,一些通信企業在營銷隊伍建設方面缺乏一定的思想重視。首先,人員招聘流程、方案設置不合理。未能根據營銷工作基本職能要求,就應聘人才的營銷理念、技能、專業態度等層面進行細化考量,導致所招聘的營銷人員,在專業素質方面與崗位實際標準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嚴重影響營銷服務水平。其次,營銷人員素質培訓體系建設不合理。通信企業過于關注業務拓展,而對營銷人員素質培訓缺乏關注力度。所投入的培訓資金存在一定局限性,導致營銷人員的學習和成長空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素質考核機制不全面。針對營銷人員的崗位表現,缺乏有效的考核與評價,導致營銷人員工作熱情和責任感較低。

2.4   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在通信服務范疇內,售后工作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客戶的滿意度。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一些通信企業過于看重業務開展、營銷,而在銷售模塊所投入的工作力度比較小,關于售后服務機制創建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服務工作系統內部功能不完善,缺乏跟蹤性特征,售后服務缺乏即時性、服務性。內部員工在售后態度、服務理念以及故障問題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給企業品牌形象樹立以及深入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通信企業需要提高關注程度,并根據具體的服務目標以及形象定位,加強營銷體系構建與創新,全面提高營銷水平,推動企業在高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實現深入、長遠發展。

3     營銷管理體系的構建措施分析

3.1   經營現有的產品分銷網絡

為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通信企業在今后的營銷工作范圍內,需要對營銷的布局方式進行創新,從而擴大市場的占有范圍,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實力和影響力。企業需要遵循分銷網絡的原則,合理構建營銷體系,具體做法如下。①合理設定分銷網點各項指標。對通信市場環境進行綜合性統籌與分析。就網點的數量、位置進行合理布局,從而提高銷售范圍的全覆蓋面性,避免出現營銷漏洞或者留白等不良現象。②加強網點銷售實力的均衡化建設。站在長遠的發展角度考慮,遵循均衡化原則,對各個網點的規模、營銷方案進行戰略規劃,合理布局。③加強關系營銷,提高銷售實力。加強營銷與售后、促銷等環節相銜接,構建有效的聯動關系,從而實現綜合性分銷網絡的合理化構建,有效規避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

3.2   完善大客戶直銷渠道和服務

為了在高競爭的市場形勢下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通信企業需要針對現有的營銷條件,重點加強大客戶群體的營銷改革。就現有的營銷渠道和服務模式進行更新,從而構建良好的營銷環境。①深入發掘市場資源,明確大客戶群體。在營銷方案戰略制訂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借助大數據技術體系,對當前的市場信息進行戰略統籌與分析。從客戶群眾提煉和發掘出大客戶信息,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企事業單位或是比較高端的用戶群體等。②加強業務談判、營銷服務和跟蹤售后。根據大客戶群的具體需求,制定系統性的營銷服務體系。③根據不同行業類型大客戶的特殊需求以及新技術不斷應用形勢下,為客戶定制并不斷更新豐富營銷產品組合,施行差別定價和差別

服務。

3.3   對多種營銷手段進行整合

在通信服務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營銷條件,不斷開拓和創新各種營銷方法和技術手段。構建綜合一體化的營銷體系,全面提高營銷水平。①引進創新性營銷技術,構建現代化營銷系統。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構建智能化、跟蹤性營銷系統。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對營銷數據進行智能統計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獲取當前用戶對通信服務提出的全新要求。②針對具體的通信產品,開發特色的營銷手段。深入分析通信產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明確營銷目標和方向,如本著樹立品牌形象的目的創新營銷手段,譬如,開發線上營銷體系,落實廣告營銷、促銷營銷。

3.4   加強營銷隊伍的素質培訓

在通信服務領域,營銷人員專業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銷售量以及企業的發展實力。因此,通信企業需要做好營銷隊伍素質建設工作。針對招聘、培訓、考核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在招聘過程中,重點考察營銷人員對通信市場的了解程度以及所具有的營銷工作理念;在培訓期間通過組織知識講座,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活動,訓練營銷業務能力;重點針對營銷人員服務意識、市場預估能力進行考核,培養營銷人員形成端正的責任意識,提高整體工作熱情。

3.5   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及客戶管理系統

為提高營銷水平和發展實力,通信企業需要針對新時期客戶基本需求,構建完善性的跟蹤售后體系。明確具體的售后理念,本著服務為先、客戶為先的原則,細化售后服務流程。針對客戶所反饋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售后方案,及時解決用戶的售后問題,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建設新型客戶管理系統,將客戶信息資源進行智能整合,通過客戶信息分析判斷通信營銷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客戶的具體需求,并以此為依據制訂戰略營銷方案,全面提高客戶對通信產品的滿意度,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     結 語

營銷管理是決定通信企業經營實力、發展進程的關鍵性要素,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通信服務的綜合品質。因此,通信企業需要根據當下的市場服務目標,就現有的營銷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從分銷網絡、直銷渠道、營銷手段、營銷隊伍、售后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全面提高整體服務效能,通過合理營銷,獲得更好的市場份額,提高企業在通信服務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哈峰.關于通信服務企業營銷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商論,2019(6).

[2]袁麗軍.略述移動通信市場的服務營銷一體化[J].中國新通信,2016(15).

[3]葉靖凌.淺談移動通信市場的服務營銷一體化[J].中國市場,2013(41).

[4]楊芳,康斌.目前農村通信服務營銷渠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通信,2005(22).

[5]歐清玲,陳章旺.整合營銷傳播視角下通信服務企業品牌接觸點管理研究[J].質量技術監督研究,2010(4).

[6]程濤.探討通信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的構建[J].電子制作,2012(9).

[7]方超.互聯網時代SZ電信的4G業務營銷策略改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政府論;服務型政府;權力

文獻標識碼:A

作為17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由主義奠基人,洛克的經典政治思想是其有限政府理論。此理論以自然狀態、天賦人權為歷史假定,以社會契約、權利讓渡為邏輯起點,以分權制衡、法治國家為政府架構,系統嚴密地論證了有限政府的正當性。洛克的有限政府理論對我國當前的服務政府建設亦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1 《政府論》關于政府權力來源及其邊界的邏輯分析

洛克關于政府權力性質和目的的理論是建立在反對君權神授的基礎上的。在《政府論》上篇中,洛克批判了絕對的君主專制理論,堅持人的理性對人的行為的指導作用。他明確地闡述了國家是人民出于保護財產的目的、以契約授權形式形成的,是保護個人財產的手段。

在明確了君權絕非來自神意之后,洛克找到了權力來源的答案,那就是人類的理性,只有它才是政府權力的終極來源。它是一種平等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切權力和管轄權都是相互的,人們毫無差別地生來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樣的有利條件。最后,它是自由平等的但不是放任的狀態,自然法(亦即理性)教導著有意遵從理性的全人類,并把它交給每一個人去執行。同時,人們為了克服自然狀態的缺陷,更好地保護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便相互訂立契約,自愿放棄自己懲罰他人的權利,把它們交給他們中間被指定的人,按照社會全體成員或他們授權的代表按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定來行使。

根據契約,國家權力從個人權利中分化出來,人們的行為由受不明文的自然法節制轉而受統治政治社會的實在法和國家其他權力的節制,以維持符合契約精神的、能給守法公民帶來幸福、平等、自由、安全和財產權保護的政治秩序。由此國家政府就產生了,它是基于人民同意的社會契約和個人部分權利的讓渡,政府之于個人只具工具性的功用,是手段而非目的,其職能范圍是有限的,所以這樣的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因此,他們交給國家的權力也只能是“自然法所給與他的那種保護自己和其余人類的權力 ”。他強調指出,最高權力(指立法權)“未經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財產的任何部分”。

2 有限政府前提下權力行使的合法性要求

在闡述政府理論時,為達到更好保護財產的目的,洛克提出法治思想和分權理論。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點是強調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約束和限制行政權力(王權)。他從認為,對人民生命、自由、財產權利的真正威脅是來自政府的侵害。根據政府權力的性質和保護財產的目的,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即政府只能以正式公布和經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臨時的命令和未定的決議進行統治。

洛克認為國家有三種權力:立法權、執行權和對外權。三種權力中,立法權是最高權力,但不是專斷的權力,立法權力在最大范圍內以不超出社會的公眾福利為限度。他認為最符合法治原則的是建立復合的政體形式。關于國家的三種權力的關系,洛克認為執行權和對外權都是以共同的權力為后盾的。但立法權和執行權必須分開,他建議立法權由代表人民的國會行使。洛克明確指出了執行權和對外權必須從屬于立法權。他認為,這種政府形式最能保障人民的人身、自由、財產權利。應該指出,洛克雖然主張立法權是最高權力,但他并不認為這是不受限制的權力:政府權力作為來自人民委托的權力,必須受委托條件的限制,即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在他看來,政府權力如果成為絕對的不受限制的,就會成為專制的,而必然會危害人民的生命、自由、財產。

3 洛克政府理論對我國當今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借鑒意義

服務精神是21世紀公共行政的靈魂,政府的本質在于服務而非管制。我國政府改革的關鍵是要把我們的政府從管制型轉變為服務型。“服務型政府”是現代公共管理發展新形勢下一種嶄新的政府模式。根據洛克關于政府權限的學說,服務型政府建設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民主政府。政府的權力來自于公民的讓渡,必須以“公民本位”作為自身運轉的軸心。具體而言,服務型政府制度框架下,公民本位具有“對象性特征”,即政府必須以實現公民利益最大化為運轉目標;同時還具有“主體性特征”,即政府必須保障公共意志在公共事務中的支配性地位。因此,完善民主制度,實行民主政治,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前提。

其二,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應是政府從決策到執行那個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制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其三,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矛盾的多樣化,決定了無所不包的“全能政府”必然與社會和公民的需求發生沖突、碰撞。緩解這種沖突、碰撞,根本出路在于準確把握和限定政府行政權力的滲透,擴大社會發揮作用的空間。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把政府不該管的、管不了的事項轉移給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因此,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原則。

參考文獻

[1]劉光大.個人權利的讓渡與有限政府——洛克《政府論》中關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關系思想淺探[J].開放時代,1998,(6).

[2][英]洛克.政府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3][英]洛克.政府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服務型政府構建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幾年來,電子信息科技發展迅猛,我國政府認識到點在微信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型、廣泛適用性,逐漸將政務微信納入政府服務平臺,著力于打造完整、獨立的新型政府服務體系。政務微信平臺還會有相關的信息反饋模塊,群眾們可以對政府的工作讀那紅發布的相關政策發表自己的意見,有好的建議也可以及時提出來,幫助政府更好的構建社會服務系統。政務微信模式不僅使政府的運營機制、信息發布更加清晰,還能加深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充滿人文情懷,政府的服務充滿“溫度”。本文就對微信公共平臺在構建服務型政府重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政務微信;電子政務;服務型政府

一、政務微信助力于服務型政府建設

1.有助于政府公開政務,體現“公開透明”的理念

在“互聯網+”行業和“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順應時代發展整體趨勢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構建服務型政府相結合,著力于構建透明度高、方便百姓監督的服務體系。很多政府官員利用這一漏洞為所欲為,將原本屬于人民的前裝入自己的口袋,嚴重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政務微信是一種將政府政策與手機、電腦客戶端相連接的一種服務,人民群眾只要打開手機、電腦上的相關軟件,就能看見政府在網絡上公開發布的信息。而且,政務微信所發布的信息是與政府政策相同同步的,不會存在已經制定的政策人民不知道、少發、漏發等現象。

2.有助于公民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體現“以民為本”的理念

只有人民都支持,社會各階層都接受的政府,才能高效有力的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因此政府服務師傅將人民放在首要位置,能否滿足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至關重要。人民切實感受的政府的服務,發自內心信任政府、支持政府,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信任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民主護盾。

3.有助于及時回應公民需求,體現“高效服務”的理念

政務微信是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軟件,政府在進行公共服務的過程重,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特點,及時、高效率的解決人民群眾的需求。政務微信你的信息發布與政府實施的政務政策是同步的,人民群眾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并對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正意見,互聯網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政府也能夠第一時間獲得這些寶貴的意見,并及時采取相關的解決措施,大大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效率。

二、政務微信在服務型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

1.政務微信的信息發布問題

(1)發布信息缺乏吸引力。政務微信的主要服務方式就是通過網絡為人民群眾提供信息,因此信息的質量和信息的時效性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就貂蟬文具俺的結果顯示,有一部分人民群眾對信息的內容不是很滿意,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信息的實用性不高,微信平臺上常常發布一些與人民需求無關的信息,降低了人民群眾的關注度;二是信息發布不夠及時,一些政府信息在人民網、人民日報重照計意見發布了,過了一段和時間微信信息才徐徐而來,無法及時滿足人民群眾們的信息需求;三是信息內容空洞,常常發布一些與人米努奇那種難以理解的、套路行信息,與人民群眾所關注的民生信息相差太大。

(2)信息發布內容過一單調。大部分的用戶表明,政務微信的發表信息大多數單純的文字信息,解讀起來容易產生枯燥、麻木的狀態,降低了群眾們獲取信息的欲望。而且,大多數的信息內容解釋過于單一讀那紅官方,讓一些年紀相對較小的人民群眾對此產生抗拒心理。政務微信可以采用表情包、網絡用語等時代潮流來輔助完成信息傳輸任務,使得十幾歲的孩子和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夠輕松、愉悅的獲取信息。

2.政務微信服務效能問題

信息發布缺乏服務本質。一些地區的政府官員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應對上級檢查和人民群眾監督,才制定了政務微信政策。但是,及時是創建了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但其信息發布只是為了做一個形式主義,糊弄群眾和上級,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信息發布內容與人民群眾的關注點完全不同,僅僅是為了完成發布任務;二是雖然接受了人民群眾的意見,卻并不采取相關的解決措施,以為放任為題變大;三是為向人民群眾提供真正的便捷服務,有無政務微信系統對于人民群眾來將都是一樣的,并沒有為其生活帶了多大的改變。

政務微信缺乏“一條龍”相關服務。政務微信的開發運用了微信開發的一些技術手段,例如網上聊天、網絡通話等功能,但是關于微信的第三方服務、相關的生活費用將那等功能為沒有被廣泛也能用的政務微信重。

三、完善政務微信的途徑

3.1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政務微信的服務效能

(1)明確服務目標,將人民群眾需求與信息相結合。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府的人文情懷,感受政府為其提供的便利和服務,從而促進社會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發展。因此,政府在起初發布相關信息的時候就要完善相應的輿論機制,讓人民群眾及時發表意見,從而制定出與人民需求向吻合的信息發布機制,著力于服務人民群眾。

(2)借鑒微信軟件,開發新功能。為虛擬軟件上有很多與居民日常生活有關的第三方服務,因此政府要加大專業技術團隊的培養,盡可能地實現線上生活繳費支付和政務微信融為一體的現代服務體系,不斷擴大生活服務范圍,從信息傳輸服務到日常生活服務,不在局限在簡單的文字操作上,讓人民能群眾切實感受到豐富服務的優越性、利民性。

2.強化溝通機制,提高政務微信的服務水平

(1)利用紙質、電子等媒介加大政務微信的宣傳力度。雖然政務微信服務模式已經開展起來了,但是很多人民群眾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新型服務小程序的優越性。因此,政府要認識到小程序宣傳的重要性,借助報紙、電視等媒介進行二維碼宣傳。同時自定其獨特的微信鏈接,使用者可以通過鏈接分享、朋友圈宣傳等方式進行傳播。

(2)將信息內容與現代化網絡文化相結合,提高信息質量。就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民群眾不愿意進行信息閱讀的愿意是信息文字枯燥,難以理解。因此,這副可以從以下加點下手,幫助人民群眾更好理解相關信息。一是將表情包、圖片等映像與文字相結合,加深閱讀者的映像思維,實現對信息的深度理解。二是盡可能將文字轉化成通俗易懂的、人民群眾樂于接受的白話、日常生活用語,極可能的讓使用者能夠理解信息的中心內容,保證信息能夠傳達給使用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政務微信的開展是一種創新、現代化的發展方式。能夠將人民意愿與政府工作相結合,建立起獨立、完善、現代化的政府服務系統。

參考文獻:

[1]貝燕燕,謝媛.政務微信助力服務型政府建設——以“杭州發布”為例[J].新聞傳播,2017(10).129-134.

[2]羅丹.微信公眾平臺在助力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作用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89-93.

作者簡介:孫雪嬌,女,1985年生,遼寧阜新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一篇:農村基層黨建調研論文范文下一篇:形勢與政策強軍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