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

2023-09-16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一、優化課型

以《新目標英語go for it》這套教材八年級的一個單元為例,在不改變原來總課時數的前提下,作如下改變:

1.語言知識傳授課(2課時)

(1)語言知識傳授課的任務: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把一個單元要求掌握的詞匯、句型、語法結構整合起來,分2個課時講授,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語言基礎知識,打好英語語言功底。

(2)課堂模式:創設情境引出本節課的目標語言——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并運用目標語言——針對性的聽說練習——適量的書面練習——教師解難——課堂檢測。

(3)特點:注重課程的整體性,以教科書為基礎,貫穿語音、詞匯、課文、語法、文化知識等。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語法難點,教師的教學用語可適當使用母語——漢語。

2.口語交際課(2課時)

(1)口語交際課的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口頭交流。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創設較為真實的情境,提供貼近生活的話題,給學生營造說英語的氛圍,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把課本上學到的語言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2)課堂模式:復習語言知識——創設情境、提供話題——學生圍繞話題分組討論、交流——分組展示交流結果

(3)特點:口語交際課設計的大多是開放性話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用英語交談。為了營造說英語的氛圍,要求教師在口語交際課使用目的語——英語進行課堂教學,同時也要求學生只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或討論。為了克服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心理,在他們用英語交談時,只要不影響交流,教師盡量不糾正語法錯誤,只在學生有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多說英語。

3.課內閱讀課(2課時)

(1)課內閱讀課的任務:讀懂教材提供的各種文體的文章,掌握相應的閱讀策略。

(2)課堂模式:讀前(激發閱讀興趣)——讀中(通過閱讀文章,完成相應的任務)——讀后(提供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

(3)特點:注重提問的藝術,用不斷追問的方形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4.趣味閱讀課(1課時)

(1)趣味閱讀課的任務:學生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英文讀物,目的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2)課堂模式:學生獨立閱讀自帶的英文讀物——小組討論分享閱讀成果——展示閱讀成果。

(3)特點:以個人獨立閱讀為主,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目的,不給學生增加作業負擔,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

5.檢測課(1課時)

(1)口試:時間20分鐘,由老師用英語口述3道考題和相關要求,每個組自選一道考題,準備5分鐘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試:組內各成員圍繞考題自由交流、討論。教師當場打分,每個小組的考試時間控制在2分鐘以內。

(2)筆試:時間25分鐘,檢測內容有:單項選擇10小題、閱讀能力測試2篇(可以是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或短文填空)、寫作一篇。

二、效果對比

為了檢驗新的課型和教學模式的實用性,筆者專門選了二個英語基礎相當的班級進行實驗,一個作為對照班,仍然采用原來的課型和模式上課,另一個作為試驗班,采用新的課型和教學模式上課。一年后,發現試驗班的學生英語能力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首先,口頭表達能力明顯比對照班的學生強,基本上能直接用英語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口語相當流利。一次,筆者的一個美國朋友來訪,我請她給兩個班各上了一節口語交際課,兩堂課的效果更是體現了這種差別。實驗班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用英語向外籍教師提問,課堂氣氛十分熱烈。而對照班的大多數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部分學生心理很想和這位美國老師交談,卻又苦于不懂表達,只好在一旁看著少數幾個成績好的如何學生提問,整節課顯得較為冷清。其次,試驗班的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有明顯的優勢。他們能讀懂較多的英語故事、報紙和雜志等,并能用英語寫一些報道。學生不再懼怕閱讀和寫作這二道難題,反而成為了他們在考試時拿分的強項,因此,在全市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中,試驗班的平均分比對照班高出8.26分。最重要的是,試驗班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了。他們特別喜歡上口語交際課和趣味閱讀課。有了興趣,還怕學不好英語嗎?

摘要:針對我國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借鑒了一些國外的做法,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經過一年的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關鍵詞:農村中學,英語課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結合新課程改革, 中職數學教學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數學工具, 使學生具有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和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初中文化的基礎上, 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學習數學的素質。中職數學教學要根據教材的特點, 結合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 按照課程目標的要求, 做好教學設計, 使學生能在生活中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結合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 談一談“定理、公式的推理與簡單應用”課型的教學設計。

“定理、公式的推理與簡單應用”的課型, 主要內容是對前面學過的簡單概念、定義作出進一步的探究, 并能根據探究教學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它一般是通過“思考觀察—實驗演示—推理證明—新知運用”的過程進行教學的, 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一、導入學習內容, 揭示研究課題 (1~2分鐘)

(一) 目的

引入課題, 展示目標。

(二) 過程

1. 巧妙導入。2.板書課題。

(三) 要求

1. 導入問題要簡單、直接, 知識銜接自然順暢。2.情境創設要形象、生動,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起學生積極思考。

二、新知探究

(一) 目的

使學生獲得一定知識與技能, 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二) 步驟

1. 出示探究問題, 或演示必要的實驗背景。

(1~2分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或實驗操作。 (2~3分鐘) 3.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解決相關問題或根據實驗操作猜想一定結論, 并歸納總結, 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歸納。 (2~3分鐘) 4.提問個別小組成員口述相關結論, 其他小組作出評議, 并上升為理論, 教師板書所歸納的結論。 (1~2分鐘) 5.引導學生繼續合作交流, 尋求說明或推理證明所得出的結論正確性的方法與過程, 并作出解答。 (5~9分鐘) 6.引導學生分析說明定理、公式的用途。 (約2分鐘)

(三) 要求

1. 思考問題與所得結論聯系要緊密, 或演示實驗要直觀形象。

2.學生分組討論一般6人一組, 好、中、后進搭配, 選兩名組長以小老師的身份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 檢查解答情況。3.個別提問以學困生為主, 讓他們盡可能暴露問題, 引起其他學生注意。4.在得出定理公式時, 學生一般用文字語言表述, 教師引導學生用圖形、符號語言相結合敘述, 并明確出處和用途。

三、新知應用 (10分鐘)

(一) 目的

通過典型例題鞏固所學知識, 及時發現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查缺補漏。

(二) 過程

1. 展示典型例題, 學生獨立讀題。

2.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尋求解題方法。3.個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口頭闡述解決問題的思路, 其他學生參觀教師的練習冊, 了解獨立的答案, 回答, 及時發現典型的錯誤, 并寫在黑板上。4.學生口述評價, 若有誤, 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加以更正。5.鼓勵學生表達不同意見, 推廣多個解決方案,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6.針對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點撥校正歸納, 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規律。

(三) 要求

1. 題目數量為2道至3道, 且能直接引用相關定理、公式解決問題, 綜合性較低, 問題較簡單。

2.解題完畢后, 及時引導學生歸納方法, 總結經驗, 為進一步訓練打好基礎。

四、反饋練習 (約10分鐘)

(一) 目的

進一步加強鞏固所學知識, 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檢測教學目標實現情況。

(二) 過程

1. 布置課本練習題或作業題。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困難的學生可尋求幫助, 個別學生板演。3.各小組組長負責檢查組員解答情況。4.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進一步歸納滲透的思想和方法。

五、課時小結: (約2分鐘)

(一) 目的

明確本節課學生知識點并梳理課程框架, 總結解題方法與規律。

(二) 過程

1. 合上課本, 回憶知識要點。2.談談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六、布置作業

(一) 目的

通過獨立完成作業, 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要點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二) 要求

1. 布置作業要適度、適量, 操作性要強。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3.作業解答要步驟齊全, 格式正規。

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教學方法, 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完成復雜的教學是不可能的。古人講“教有法而無定法”, 說明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但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達到較高的教學境界必須是在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的基礎上, 熟練使用各種教法, 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才能達到的。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型的一般結構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 教學過程結構是課型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 特定的課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學過程結構。綜合實踐的方法指導課的教學任務是解決怎樣開展活動主題的方法問題, 根據教學目標及相關要素, 一般課型結構為“案例導入—方法指導—案例分析—練習鞏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實質上是學生掌握一定方法的過程, 在不同的活動階段, 學生需要運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所以, 對方法指導課型的研究, 有助于綜合實踐教師更好地掌握各階段的教學方法。研究方法指導課型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規律, 有利于提高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的能力, 同時, 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

二、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系列課型的設計

因素是指構成事物本質的成分, 決定事物成敗的原因或條件, 在科學試驗中“因素”又稱“因子”, 是指影響試驗指標的要素或原因。簡單地說, 因素是指“決定事物發展的原因、條件”, 或“構成事物的要素、成分”?!耙蛩胤治觥眲t是指建立研究對象與之相關因素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內在關系, 是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耙蛩胤治觥笔欠诸惖幕A, 掌握“因素分析”有助于學生深度解析問題的能力, 這種深度解析問題的能力是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

“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是指通過掌握因素分析方法, 以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的方法指導課, 其系列課型包括:“選題價值”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 “閱讀文本”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研究內容”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調查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中期交流”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實踐探究”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和“成果設計”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等。

1.“選題價值”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課型的設計

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選題”, 是開展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基礎, 一個好的活動主題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開展實踐活動, 持續保持活動的興趣和愿望, 保證活動成果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節成功的主題生成課, 離不開教師恰當的“選題價值”因素分析方法的指導。例如, 在“探究番禺民俗文化”的主題生成課中, 課型基本結構為“創設情境, 呈現問題;問題引導, 自主研學;因素分析, 教師后教;依據原則, 確定主題;回顧總結, 拓展提升”五個環節。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主題價值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再根據選題原則進行篩選, 確定有研究價值的主題。

有效的方法指導要緊密結合學生活動需要和運用方法的現實水平。幫助學生理解、運用研究對象與之相關因素之間的結構關系, 對主題進行分解, 產生研究課題是本課型的重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展良好的互動, 應注意避免脫離現實的提問與學生照本回答、刻意追求表面熱鬧的課堂活動……這些都過于追求課堂的“形”, 卻忽視了課堂的“神”。問題的設置應從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出發, 強調研學味, 反對低幼化, 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研究內容”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的課型設計

在“我看勵志教育”方案設計課中, 課型基本結構為“回顧導入, 呈現目標;問題引導, 自主研學;因素分析, 教師點撥;對照示范, 深化操作;回顧總結, 評價反饋”。設計的重點是對活動方案因素的分析, 簡單地說包括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 其中活動的時間又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每個因素還可以繼續細化分析。

方法的指導具有情境依賴性。當下很多方法指導的課堂里唯恐方法不科學、不全面、不規范, 往往用講授或在假設的情境中進行方法的訓練, 離開具體的目標任務和問題情境, 課堂上充斥著“如果……那么……”, 學生在課堂上所學, 與實踐中所用存在距離, 同時, 先講方法再運用方法實踐的指導方式是否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方法的學習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體驗、修正, 慢慢習得, 每一次的運用, 都針對具體的問題, 科學方法具有一定的情境依賴性, 當它離開具體的問題情境, 方法指導可能僵化為固定的格式或程序。

3.“成果設計”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的課型設計

在“我看勵志教育”成果設計課中, 課型的基本結構是“回顧導入, 呈現目標;問題引導, 自主研學;合作探究, 教師點撥;練習鞏固, 深化操作;回顧總結, 評價反饋”。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對成果內容進行了重新整理, 使其更符合學生的邏輯思路。成果展示是以“展示對象—展示方式—展示意義—如何展示”的順序組織, 按此順序進行教學, 容易造成相關內容的彼此割裂, 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系統化的培養。

方法的指導需要具有一定的情境遷移性, 學生才可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自主運用學到的科學方法, 形成能力發展。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在解決實際問題需求中進行指導方法, 警惕“為方法而方法”的方法指導。在方法指導的教學中, 不提倡“演繹”的教學方式, 即先講方法再操作, 提倡先實踐, 再歸納, 在“做中學”, 采用基于實踐經驗“歸納”的教學方式, 即使在高年級方法指導中也應努力做到“研學后教”。

三、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系列課型的評價

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評價是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的任務是對受評對象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對于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以至求得最優的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尚沒有一個客觀、先進、科學的評價系統, 分課型的評價系統更沒有了。評價一節綜合實踐課, 往往依賴評課者的經驗和喜好, 受評課者的主觀識見或情感影響。這幾年, 番禺區“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 為構建綜合實踐課型評價系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評價是一個系統工程, 它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最優化的特征, 是一個教學的理論問題, 又是一個實踐應用的問題。構建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系列課型的評價, 既要認真學習研究教學設計評價理論, 又要研究評價的價值取向、分類基點、建立各種課型評價量表, 并對每種量表做出說明, 要做許多復雜細致的研究工作, 還要經過反復的實踐檢驗和修改。在課型評價系列中, 經過實踐和積累, 我們制訂了一個“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堂教學評價表”及說明附錄, 一來可以供教學設計或評課時參考, 二可以作為評價要點“教學手段運用”的具體內容的補充。教學評價的建構不但促進課型的理論層面得到提升, 而且還可以用于指導實踐。

1. 評價要素的確定

按照教學程序 (或稱步驟) 來分, 其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目標本體?!澳繕嗽O計”體現了“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學習目標”三位一體, “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無縫對接, 內容表述符合主題活動和課型教學需要, 行為動詞運用得當。學生本位?!皩W生活動” (學習—合作—展示) 時間設計充分合理,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活動”體現“研學后教”教學理念。學科本色?!敖虒W設計”具有學科本色 (問題意識、方法指導) , “研學問題”具有三性 (唯一性、確定性、學科性) 。

由于有的課型的特殊性, 某個要素會有所不同, 如活動課, 設置“教學手段”作用不是很大, 有“教學方法”就夠了。要素的具體內容, 力求簡明、具體、表述角度統一, 力求既反映了一般方法指導課的教學設計評價共性, 又反映課型的個性, 例如, “選題價值”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課型中的“分析與綜合的能力”“演繹與歸納的能力”等, 這些都具有因素分析的方法指導課特色。

2. 評價指標項目的權重

根據各個指標在總體目標中的地位確定的, 一般是先建立評價常模, 然后對權重的確定進行多次反復的評價試驗調整, 直至權重對評價結果具有客觀、準確、穩定的影響為止。在“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的課型指標項目中, 突出了對“教師的后教策略” (運用歸納法得出“因素分析”結構表) 及學生對方法的運用 (設計研究對象“因素分析”結構表) 這兩項指標的權重, 這是由綜合實踐課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決定的。我們認為, 評價一節方法指導課的優劣, 重在看教學過程, 看學生是否掌握并能使用方法。我們編制的評價量表, 是等級量表, 只給出優、良、中、差四個級別, 每個等級有一定的數值范圍。因為盡管標準是客觀的, 但評價者在使用時依據評價標準對評價對象做出的是一種主觀判斷, 這種判斷具有某種模糊度, 適宜在較大的等級上進行。另外, 考慮到評價表的選擇功能, 采用了百分制計值, 以加大區分度。

四、思考

方法指導課旨在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 學習方法, 運用方法, 實現學生能力的發展??茖W方法都有相對規范嚴格的體系和操作規程, 但不同年級的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呢?比如, 我們在各個年級都在進行因素分析的方法指導, 那么每個年段的層次如何把握?無序的狀態, 會不會造成方法指導在各年級重復教學?科學方法的教學是不是等于一些規范格式、規定程序的一一講解和掌握?對不同學習年段的學生, 科學方法的教學是否也應該有目標層次之分?并如何科學地劃分呢?總之, 科學方法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用, 仍需要我們教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國云, 曹連安.方法指導課的教學結構及案例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 2011 (6) .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一、初中語文閱讀課型創新設計的具體內容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行, 對于初中語文課型的創新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體的內容主要涵蓋這樣的幾個方面:首先, 以課堂活動為主要出發點的閱讀課型;其次, 以新教材為主要出發點的閱讀課型;再次, 以對教學科研服務的閱讀課型。有效、氛圍濃厚、力度雄厚是課型創新時需要做到的幾點要求, 針對以上所提到的幾方面的內容,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應將對應的閱讀課型創造出來。對課型的創新并非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 善于發掘研究, 對于創新性的課型都能夠有所發現。因此, 為了更為直觀地將課型呈現出來, 我們主要從以下的幾種課型著手研究。

(一) 以朗讀為主的課型

老師在課堂上, 通過將一定的朗讀任務分配到學生那里, 學生進行仔細的閱讀, 對課文中的含義進行理解, 對語言、語境進行琢磨。對名篇、名家的教學是其中的重點所在, 例如老師在講到朱自清的《春》這一課的時候, 讓學生仔細地閱讀, 但是不要機械地去閱讀, 要將作者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挖掘出來, 將作者所描述出來的精妙之處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 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速、語調和閱讀的節奏, 還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普通話進行鍛煉。

(二) 以背誦為出發點的閱讀課型

在初中語文閱讀的學習中會涉及很多關于背誦的文章, 老師要把一定的背誦任務交給學生, 對文章內容上進行更好的理解, 對語言材料上進行積累。主要是背誦一些文言詩句, 在語文閱讀課型的創新當中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 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對講析進行了簡化, 對著名的文言詩詞進行背誦, 對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理解與積累, 將學生的品味、自讀和有關領悟的能力提升上去。

(三) 以說讀為主的課型

這種課型就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說, 對課文的特點及內容依據具體的要求說出來, 將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說話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四) 以欣賞為主的課型

在教學的過程中, 對創造欣賞的原則進行遵循, 將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上來, 體會出文章中的主要情感, 例如在講到《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的時候, 老師利用這樣的方式, 讓學生對文章中所描寫的內容在心中進行有效的體會, 體會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將文章中所體現的情感與樂趣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真實地感受到。

(五) 以討論為主的閱讀課型

學生利用對所學課文的閱讀, 針對一些有爭議的情況, 進行專門的討論, 對其中的事理進行明辨, 增加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例如這樣的教學案例, 在講到《理想》這一課的時候, 讓學生根據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的含義和作者所闡述的中心思想, 針對其中的內容展開討論, 學生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然后在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說出自身的理想是什么, 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 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良好的規劃。

(六) 以摘抄為主的課型

在對課文進行閱讀的時候, 對精彩的段落和語句指導學生進行摘抄, 對課文中的立意特征和語言表達的特點進行學習與掌握, 以含有語言豐富的文章為主, 將語言的感悟進行凸顯, 學會在以后的交流與寫作當中進行使用。

(七) 以質疑性課型為主

在對課文進行閱讀的時候, 學生對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質疑, 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質疑, 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答疑,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判, 將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起來。

(八) 以表演為主的閱讀課型

老師根據所講的內容編寫成劇本的形式, 以課本劇的形式將文章呈現給學生,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排練、演出, 對其中的語言進行揣摩, 對文章內容、人物上的特點進行理解。例如在講到《皇帝的新裝》一課時, 讓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商人等, 這樣通過學生親自表演, 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就會大大的加深。

二、結語

新課程標準推出以后, 對初中語文的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在解題的基礎上, 將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起來, 學會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閱讀進行理解、學習。這是時代賦予當今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闡述, 給有關的教學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建議。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當中的重點部分, 不僅在考試的時候占有很大的分值比例, 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不斷推行, 對于初中的閱讀課型的創新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閱讀課型,創新設計

參考文獻

[1]宋平.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課型的創新[J].閱讀教學, 2012 (05) .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 存在幾種現象:有的死抱住“練為主線”的信條, 把活生生的課文“放血剔肉”, 分解為一個個知識點, 把課堂演變成拆拼知識點的“游戲臺”, 有的則把越粗代庖式的“滿堂灌”變成花拳繡腿式的“滿堂問”……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呼應程度, 或死氣沉沉, 或者表面熱鬧;最終必然導致學生產生厭惡政治的情緒, 學得死或不愛學, 其實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根本就沒有體驗到幸福感, 自然學生學得苦, 教師教得累。為此, 我在課堂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在教高一《經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 我分別在兩個班級中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一種教學設計即按照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簡單過程如下:

一、首先介紹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心理觀。

二、結合課文分析各種心理觀。讓學生逐段找出, 體會其特點。

三、結合背景體會人們的消費心理。

四、體會我們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消費觀, 做一個什么樣的消費者?

這一堂課從頭到尾基本由老師講授, 學生偶爾回答問題后由老師糾正講評, 整個課堂都采用老師問, 個別學生回答, 其他學生記筆記的傳統模式。

第二種教學設計, 我結合多媒體設置問題討論課。

一、放幾段視頻短片, 有關消費觀的片斷視頻與課文中各種消費觀特點加以比較分析。

二、請4位女生上臺表演, 并出示問題由學生自主討論分析。

1.4位女生逛服裝專賣店時的對話 (A女生:這件外套我看見街上好多人穿的, 聽說這個款式現在很流行, 我想買一件, 你們給點意見啊。B女生:人家穿你就穿啊, 那太沒個性了, 再說要是在學校里“撞衫”那多尷尬, 我看還是買剛剛看的那件黑色的, 多有個性啊。C女生:那件也忒怪異了, 我看就買這一件, 598元的E.LAND, 還不把隔壁班××同學的三百多塊的艾格比下去, 哼。D女生: (伸伸舌頭) :你看著辦吧, 598塊抵上我一個半月的生活費了, 我覺得還是剛才看的那件真維斯不錯, 只要一百多塊, 而且你穿也挺好看的嘛。)

2.她們的消費行為為什么會大相徑庭?

3.你對4位女生的消費觀持什么樣的態度?

4.在低碳社會里, 中學生該怎么做呢?

結果, 這堂課基本都是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 學生表現得十分活躍, 甚至還展開辯論。特別在分析4位女生逛服裝專賣店時各自的態度。為此, 我又設計幾個小話題:1.A、B女生的觀點有無合理性?錯誤在哪兒?2.你怎么看C女生的消費觀?3.你對D女生的觀點持什么態度?4.今天你低碳了嗎?經過討論, 學生發現看問題如果只看一個方面是片面的, 而應全面地看問題, 這就超越了教材的容量, 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整堂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而老師自始至終只擔任了一個陪襯的角色。課后學生意猶未盡, 甚至向我要求, 利用下節課編排一個話劇, 表演《新世紀的消費者》。

兩種課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雖然兩堂課都兼顧日前最時髦的“問題教學”, 但前一種問題是教師課前設計好的, 是一種牽牛似的問題設計, 教師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識, 教給學生, 學生只是被動地獲取, 更別說發揮主動創造性。而后者是“把問題換成開放式話題”口吻說出來, 變成相對自由的暢談形式。如“消費者應該怎樣消費?”變成大家自由談“我眼中的消費者”, 教師和學生一起尋找答案, 學生能主動質疑, 主動解決問題, 甚至創造性地向課堂外遷移, 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 就能以極大興趣投入到課堂上。

可見要想改變政治“無足輕重”的地位, 特別是要改變學生厭惡政治的情緒, 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必須設計“牽一動而發全身”的問題, 順“問”摸“答”, 特別是問題的設計應該遵循三個方面的原則。

首先, 問題的設計要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教《企業與勞動者》時, 其中有個“目”講公司的經營, 學生似乎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因此在設計問題時, 我并沒有立刻導入公司, 而是從“企業”入手, 要求學生先暢談對企業的印象, 企業的特點, 再緊扣課文找出公司身上有哪些“企業的足跡”, 體會公司的“經營與發展”。這樣“興趣導入”, 讓學生“樂于說”“愿意說”, 課堂上生生互動, 新意迭出, 學生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其次, 問題的設計不在多而在精。太多的問題容易造成問題無中心、無序性, 甚至過于膚淺。教師設計問題時不應只求數量, 而應為一節課、一篇課文設計一個或幾個主導性問題。在設計《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問題時, 我只設計了兩個問題就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它有哪些具體表現?請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并說出理由”。第二個問題是“你怎么看待經濟全球化?”通過對兩個問題的討論, 學生不僅分析了具體表現, 而且了解到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待經濟全球化。”

最后, 鼓勵學生自己質疑, 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主動質疑無疑是問題教學的最高境界。這種目標必須靠師生多方實踐, 長期積累才能培養。在教學實踐中, 我從高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準備一本“時政筆記本”, 要求每堂課前做好預習工作, 包括預習經濟學專用術語, 搜索有關時政資料, 對時事的評論可以寫到本子上, 然后通過“課堂質疑討論解答”和“授課完自行解答”兩種途徑完成。

這樣的問題設計就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 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我要學”, 發揮積極主動性, 沉浸體驗, 樂在其中, 并實現成就, 這樣久而久之自然就使學生“樂學”, 就能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

著名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和艾德·狄納指出:“就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而言, 年輕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 以及窮人和富人的獲得能力是差不多的。”幸福面前人人平等。通過教師順“問”摸“答”, 學生不再感到焦慮和乏味,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平等地享受學習過程或是發揮出真正的潛力, 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迷人、而美好的旅程, 貫穿整個生命中的對幸福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曹軍利.課堂問題設計的四個“講究”.

[2]楊林.關于預設和生成問題的辨證思考.

課型設計論文范文第6篇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 (一) 第一專題的主要學習方式為活動體驗。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材料與活動方案,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本與作業, 它僅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情境, 提供選擇。教學中應該嘗試改變單一的方式, 圍繞“青春”話題, 創造性地設計活動, 使學生結合自我體驗, 更深入地與文本對話, 并學會與他人交流, 分享經驗與感受。

活動體驗的關鍵是體驗, 體驗是指由身體活動與直接經驗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學活動中, 要注意把握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 強調經歷與參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積極思考, 而且要求學生積極傾聽、開口、動手, 提供更多的機會, 讓學生既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 又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 更是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 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诖? 體驗強調學生參與, 強調“活動”, 強調“實踐”, 強調“探究”, 強調“經歷”。第二, 重視直接經驗。從課程上講, 就是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 發掘學生經驗的課程價值。從教學角度看, 就是要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 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從學習角度說, 就是要把直接經驗的改造、發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 間接經驗要整合, 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 成為學生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說, 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 因為有了經驗, 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 它已擴展到情感和人物領域, 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 而且是身心和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

二、案例描述

下面是我執教畢淑敏《我的五樣》一文的教學過程。學生已初讀課文, 并按照閱讀提高的相關要求, 對自己認為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做了取舍, 就他們所做出的選擇結果, 以及選擇過程中自己內心的感受進行了探討。

師:雖然我們今天只是紙上談兵, 所做的只是一個虛擬的心理游戲, 但我看到了許多同學因為舉棋不定而愁腸百結的樣子。大家對于身邊的每一樣美好事物都不想放過, 更不想舍棄。下面請大家就自己抉擇的結果和過程談談你的心理體驗, 看看你是為何而生?

生1:我選擇的五樣是知識、地位、親人、健康、金錢。 (排名不分前后)

(眾生笑。)

師:能簡單談談你這樣選擇的理由嗎?

生1:知識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有知識就會有一個好的未來。地位是身份的象征, 是一個價值的體現。親人, 特別是父母生我養我, 從那里我得到了最真的愛, 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一切。健康是革命的本錢, 是保障?,F實點來說,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 沒有點金錢做后盾, 很多事都是行不通的。

師:所以你選擇了這些, 那你又是怎樣舍棄的呢?

生1:我第一次舍棄了金錢, 因為它畢竟是身外之物。第二次舍棄了地位, 沒有它一樣可以生活。第三舍棄了健康, 因為保持頭腦清醒比四肢發達更重要。第四舍棄了知識, 其實我不情愿, 但在親人面前我不得不屈服了。

師:這位同學談得很好, 理由充分, 我們現在十分清楚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位同學他的一生將是為何而生?

眾生:親人……

師:下面我們再來聽聽另一位同學的意見, 這次我想請一位女同學, 看看男生和女生在思想意識上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別。

生2:我的答案是書籍、愛美之心、家、夢想、健康。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美之心嘛, 人皆有之;健康是每個人應該珍惜的, 失去了它, 會后悔的;追求夢想的過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很充實;家是自己受傷時心靈的港灣。

師:這位女同學對她的五樣的理解也是一樣精辟, 下面再聽聽她又是怎樣舍棄的?

生2:首先我舍棄書籍, 其次是愛美之心和健康。因為沒有了這些都可以繼續生活, 最后在夢想和家之間我留下家, 因為我覺得夢想實現了, 但如果不能和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悅, 那就失去了意義。

師:這位同學對人生做出了抉擇之后, 我們可以這兩位同學是殊途同歸啊。他們人生的歸宿都是和家里親人有關系, 看來英雄所見略同。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 當有一天父母親人不在人世的時候, 你們又準備如何了此余生呢?由于時間關系, 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就他的取舍的結果和前面兩位同學相比, 看看有沒有異同。

生1:我選擇的是運動、父母、事業……還有兩個我沒想出來。

師:看來這位同學在抉擇的時候十分慎重, 內心也經過了強烈的斗爭, 所以在速度上比別的同學稍微慢了些, 那如果在這三樣里面選擇的話, 你會留下哪一種呢?

生:我會留下父母啊。

眾生:啊!

師:看來我們是找到知音了, 已經連續有三位同學最后的選擇是跟親情有關的, 那么, 我們今天不妨看看, 全班到底有多少同學選擇了父母或與之相關的答案呢?

(學生舉手, 大概八成以上。)

師:那么有多少同學舍棄之后結果是父母或與父母有關的答案?

(學生舉手, 大概一半。)

三、案例分析

課堂上學生對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的選擇, 趨向于同一———親情。對于這種結果, 我們并不能完全加以否定, 但不能說這是一種完全正確的人生觀。“孝”, 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對學生們的這一選擇, 我無可厚非, 但如果是站在人生高度上去看, 一個人如果僅是為了親情而活, 這種“孝”也未免太狹隘了。因此, 我斷言:這堂體驗課在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方面是失敗的。

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導致了一邊倒的結果呢?在我引導時把握不準, 還是學生心里根深蒂固的情愫引導造成的?通過課后和學生交流, 終于找到了導致這次情感體驗失敗的“元兇”。學生們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他們認為身邊只有父母是值得依賴的人, 也是最不容失去的人。聽到這些從心底發出的最強音后, 我一方面為這個家庭教育的“成功”而慶幸, 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而擔憂。

究竟原因:其一, 目前大部分學生生活的空間較狹小, 而且在學校寄宿制、封閉式管理模式下, 學生了解社會、開闊視野的途徑大多是一種間接的非體驗模式。在這種生存空間里, 他們心里的可供選擇項勢必會減少。因此, 經過權衡之后, 學生選擇為父母而生,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重視對孩子灌輸“愛”的教育。相比之下, 在學校里學生從教師那里所得到的師愛, 顯得微不足道, 或者更多的是師道尊嚴。學生在家里才會真正享受到體驗所帶來的樂趣。因此, 傳統的家庭教育對活動體驗課有一種無形的沖擊, 最終間接地影響著學生把選擇的視線從廣闊的社會拉向家庭。

四、教學反思

我再仔細翻閱《語文教學指導意見》中有關本專題的教學建議時,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墩Z文教學指導意見》指出“讓學生通過設定自己的身份 (如學生、子女、公民) 來確定自己的人生選擇”。而我在執教過程中忽略了這一細節, 以致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始終把自己定位在“父母—子女”這一身份上, 最終才出現了前面所描述的千篇一律, 學生的個性發展得不到體現的難堪局面。其實只要在學生對人生最寶貴的五樣進行選取之前, 就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身份定位下來, 并提供一定可選擇的方向, 相信最后的結果將肯定是“百家爭鳴”。

為此, 活動體驗課教學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處理好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感受、思想給予必要的引導的關系, 既要防止用唯一的價值標準評價學生觀點的錯誤做法, 又要防止放棄教育責任的行為。更多的時候, 可以融入學生中, 與學生交流、對話, 談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二是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這一板塊內容的話題, 需要理性地思考, 需要虔誠地面對, 需要用心來感受。因此, 創設一種帶有莊嚴感的氛圍是非常必要的, 不能讓嚴肅的人生話題在談笑中變得淺薄, 成為玩笑與兒戲。

摘要:作者在教學《我的五樣》一文時, 安排進行了一次活動體驗課, 效果不盡如人意, 并對此進行了反思, 認為一要處理好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感受思想與給予必要的引導的關系;二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如此, 才能上好活動體驗課。

關鍵詞:活動體驗,案例,分析,反思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 (一) .

[2]變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學參考.必修 (一) .

上一篇:漢語論文范文下一篇:科學理念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