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

2024-04-13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1篇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的矛盾逐漸凸顯,改革也進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在經濟領域,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在社會領域,社會矛盾的復雜多變,對各級干部的執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驗。隨著各種領域深層次問題的逐一顯露,如果有關部門處置不當、應對失策,普通個案極有可能演變為群體事件,由小事引發成為大事。凡此種種,都在提醒我們要不斷拿出新的謀劃、新的舉措全面深化改革,讓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得到解決,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堅持“六個緊緊圍繞”全面深化體制改革。

一、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二、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三、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四、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

五、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六、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黨中央書記習近平說:“蛋糕做大還要分好”。只有全黨思想和意志統一了,才能統一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深化改革的舉措

在這“六個緊緊圍繞”的前提下,深化改革過程進行了一系列新舉措。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是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1、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經濟

2、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稅收制度

3、改革城鄉一體化體制,建立開放性的新型經濟體制

4、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經濟,建設法治國家

5、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與體制

6、進一步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社會事業的改革

深化改革的意義

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將帶來新的重大突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極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改革,我們積極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完善生產力發展的區域布局。以利于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成就舉世矚目。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2篇

程海貴

今天我圍繞本次論壇主題《教育質量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我校工作實際,主要談以下幾個問題,與各位領導和同仁探討與切磋。

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保證教育教學工作順暢有序。

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規管理,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1、抓各類計劃的制定和落實,保證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科學性、連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的常規管理是建立在科學性和計劃性的基礎上的。每學期開學,我首先抓各類計劃的制定,保證了教育教學具有科學性、計劃性,加強統籌管理和目標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在制定各類計劃時注意和加強可操作性,保證目標明確,計劃合理,管理到位,根據具體的工作實際情況我們每學期制定如下工作計劃:《教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新課改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計劃》、《體衛藝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教師業務學習工作計劃》等。

2、抓住教學的常規環節,保證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

每當學期開學,我們都組織干部、教師召開教育教學會議,落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提出具體目標。

A、抓備課。明確備課的具體要求,提倡全方位備課。尤其是要求做到:環節齊全、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設計合理有創新、板書規范,反思跟上。

B、抓課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是龍頭環節。

一是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的常規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占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特別是提前2分鐘到教室門口,逐步轉變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二是實施新課程以來,中心小學明確提出:上好一堂課關鍵應做到——以學生為本,主導作用到位,主體全員參與,講究課堂藝術,主線簡明,細節飽滿,教的有效,學的愉快,考的滿意。

C、抓反饋。如何檢驗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在批改和反饋環節上做了大量工作。業務檢查時重點查作業的適量與適度性,開放性,成績檢測的密度和質量。

二、開展好校本教研活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開展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活動,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新形勢下教學常規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務。

1、開展了校本學習活動,提升了教師的教研理念。

第一,為了讓全體教師轉變、更新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及時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除了上級有關部門安排的培訓學習外,我們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對教師進行培訓,聘請有關專家,市、區師校有關領導和教研員來我校講座,結合培訓教師都撰寫了心得體會。還經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我們先后派18名教師到沈陽、丹東、大連、葫蘆島等地學習,外出學習歸來后,把收獲通過不同形式在全鎮推廣,達到了一人學習,大家受益的目的。

第二,逐步使干部教師養成了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的學習習慣。要求教師都要做好學習筆記,寫好教學隨筆。中心小學先后六次組織了對《課標》和《優化教學設計》的問卷。 第三,為了讓全體教師更深入地掌握課改精神,在重點學習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規劃綱要》和《課標》之外,又對課改教師提出了硬性任務,要求做到“六個一”。即每月寫一份心得體會,每月上一節校內研究課,每學期寫一篇優秀課例,講一節全校觀摩課,做一個優秀課件,寫一份經驗總結。

2、兩年多來,我校重點開展了以下區域性校本教研活動,探討了以賽促研的教研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

09年下學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我校的閱讀教學,出現了問題,很多閱讀教學基本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我校開展了3——5年級語文教師匯講活動。這次活動,我們要求各村小校長、主任、任課教師全員參加,每位任課教師,都上一節閱讀課,并且提供教學設計,參加活動人員,為每位執課教師打分,最后全鎮選出3名優勝者(張文濤、周化俠、毛富國),為全鎮教師上公開課,這三位教師的公開課受到廣大干部、教師的認可和好評,特別是毛富國老師的課,深受廣大青年教師的歡迎,走出了自己語文課的路子。通過這次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任課教師的閱讀教學的積極性,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一個平臺,提高了我鎮閱讀教學的質量。

2009年以來我校新上崗的教師有12人,為了實現“一年會教書,二年教好書,盡快成骨干”的工作目標。讓新教師盡快進入工作角色,2010年上學期我們開展了新崗教師大練兵活動,這次活動12名教師全員參加,

進行互相聽課,互相評課,談體會和感受,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同時,讓他們與中青年教師結對子,制定業務提高計劃,實施跟蹤培訓,使之共同提高。

2010年下學期,重點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大比武活動,這是我校“以賽促訓”,校本教研的活動的新起點,這次活動我們是這樣開展的: ①9月——10月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各校自行搞校本教研活動,并推出2節課參加中心小學組織教學模式大比武活動。

②11月上旬到現在中心小學分三片組織開展這項活動。要求每片的校長、主任和班主任全員參加,同時寫出評課稿和體會。最后評選出朱永英、毛富國、趙志琴三名典型教師為全鎮上觀摩課,以此把推進課堂模式改革推向高潮。

這次活動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學校教師重視,學校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教師參與積極性高。二是受到了干部教師的歡迎,大家一致表示以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給教師提供了展示教學活動的平臺,大家相互學習,人與人交流,校與校交流取長補短。三是又發現了一部分典型教師,如燒鍋小學的朱永英是英語骨干教師,又是語文典型教師。

2010年9月份,我們還開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賽活動。在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規》的基礎上,層層開展競賽活動,各村小通過問卷、班會說課、現場答辯評選出一名班主任參加中心小學組織的競賽活動,中心小學評選出召都巴小學杜林、張彩霞,宋杖子小學的趙志琴三名班主任參加區教育局和區師校組織的班主任大賽活動,這三名教師分別取得了不同項目的個人

一、二等獎,中心小學取得了團體第二的好成績。杜林老師代表龍城區參加了朝陽市舉辦的班

主任大賽,榮獲一等獎,為我區贏得了榮譽。杜林、張彩霞、張瑞珍老師分別代表我區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參加了市里舉辦的典型教師基本功大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我校又開展了品德與社會、科學區域校本教研活動。

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品德與社會、科學課堂教學與教學質量出現了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家重視不夠;二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三是各種檢測力度不夠。針對這一情況中心小學組織開展了這一區域校本教研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全體任課教師的構建高效課堂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形成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各種局面。

上述一系列的區域教研活動,充分發揮了校本教研的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典型教師作用,還發現了很多新的學科典型教師。為校本教研的長足發展,鋪平了道路。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和教學質量。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因材施教,要求各科教師每個學期都制定學困生轉化計劃,在平時的教學中把學困生的學業水平當作重要的工作來抓,從而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構建形式多樣的成績檢測平臺。

一是平時要求教師注重一節一得、一課一得,不斷增加成績檢測的力度和密度。要求教師進行成績檢測后馬上批改、評講、分析。中心小學每次業務檢查時都把此項工作當作重點。

二是要求各校各科教師互相出檢測試題,本校交流、校與校之間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是每個學期都至少進行兩次由中心小學人員出題、監考、評卷的有關學科成績抽測活動,以便掌握教學成績的真實情況,督促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3)加強對提高教學質量的研討管理。

要求各校定期召開提高教學質量的研討會。尤其是加大提高了六年級教學質量研討的力度。幾年來,由中心小學統一組織的研討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要求各校每次期中期末成績檢測后,任課教師和學校都要做出詳實的質量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對薄弱學科,薄弱班級進行跟蹤管理與指導,要求校領導與其結對子,定期提高。

由于我們措施得力,幾年來,我中心小學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特別是上學期教育局五年級期末質量抽測中,我校取得語文第

一、數學第

二、英語第三,綜合成績第二的好成績。

課程改革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們教育的中心工作,但是目前在這項工作中存在著一定問題和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大家共同探討:

1、由于教育教學資源沒有合理利用,導致教師編制太緊,現有的師資不能滿足課程改革的需要。多數村小學基本上是一個班主任承擔所有學科的教學任務,教師工作量大,加之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在全面發展與教學質量之間,往往偏重于教學質量。

2、經費短缺。課程改革對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校園硬件建設、環境建設、現代化信息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行的經費體制

遠遠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

3、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距新課程的要求還有距離,教學水平存在差距,“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裝陳醋”的現象時有發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深化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向兄弟單位學習,在改革中建功立業。

召都巴鎮中心小學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3篇

學習心得

認真研讀《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文件,使我對職業教育的理解更深一步,使我意識到職業教育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但同時也讓我明白,身為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還需要更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爭取做出更大的成績與貢獻。

一、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職業教育不是簡單的升學教育,它強調道德修養的培養,它重在職業技能的訓練,它突出創業、就業能力的提高;職業教育不是多年不變的應試教育,它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緊跟市場變化而變化(引導職業院??茖W合理設置專業,要緊貼市場、緊貼產業,專業教育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職業教育不是單純的校園教學,它是學校教學、企業實踐、社會歷練的結合(深化校企協同育人);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歷教育,它更是培訓教育、就業教育,它是終身學習的具體體現(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終身學習通道,促進工作實踐、在職培訓和學歷教育互通互轉)。

二、職業教育迎來了春天

十五年前,國家根據國情的需要,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培養科研型、學術型人才;十五年后的今天,科研型、學術型的人才嚴重過剩,大批量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社會上更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這個需求必將是長期的、穩定的。然而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遠遠滿足不了這個需求。于是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出臺了一系列對職業教育的優惠、扶持政策,職業教育迎來了他的春天。時勢造英雄,在這個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期,也許你就是這個大趨勢中造就的名師、專家,走上自己事業上的巔峰。

三、挑戰與機遇并存

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蒸蒸日上,同時又給了我們更大的挑戰,對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提了更高的要求。

1、“變”字當先

職業教育思路要“變”,不能一味的固守普通教育的思路,否者無法適應真正職業教育的需要。整天在黑板上開車床、在視頻里做西點肯定培養不出適應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整天強調“分分學生的命根”,卻對學生種種惡習視而不見的教學肯定培養不出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2、“嚴”字當頭

轉變教育思路,不以分數論高低,不代表我們要對學生放任自流,相反要更加嚴格的要求他們。在教育教學管理上,要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提升一個更高的層次,并對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和畢業生質量都要嚴格把關,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僅做到高進高出,而且低進同樣高出。

3、“德”字為基

在任何業績考核里,都把“德”字放在首位,“德”應該是教書育人的先決條件之最。道理顯而易見,師者無德,怎叫學者誠服?學者不誠服,師者怎樣去開展工作?上課應付學生,應付課堂,更有甚者,放一些與本節課甚至與本學科無關的視頻,老師輕松、學生高興,看來皆大歡喜,其實不然,在學生心目中,已經在給你打折扣了,你應付他次數越多,你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越清,學生看不起你的時候,他還聽你“傳道授業解惑”嗎?還向你學習操作技能嗎?所以“德”是我們做好職業教育的基礎。

4、“學”字為梯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4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廣東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牽引帶動全局工作的“綱”,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引領,推動大灣區與示范區利好疊加形成“雙區驅動效應”,引領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雙區”建設支持廣東深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嶺南花正開,奮蹄開新局。

1月24日,在廣東兩會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展示了廣東的經濟韌勁。“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015年為7.5萬億元,2020年超過11萬億元,年均增長6%,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如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亮出了清晰的坐標。馬興瑞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必須認真落實“1+1+9”工作部署,包括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等重點內容。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開啟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新征程,從2021年‘十四五’開局以及從廣東的現代化建設看,要把這兩個大區作為它的重中之重,支持它的建設。這兩大區建設好了,對廣東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大灣區在廣東有九個城市,是一個非常大的體量,人均產出和地均產出都比較大,也代表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最高水平。所以抓好了這兩大戰略,無論對國家的發展,還是對廣東的現代化建設,意義都是非常深遠。”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互聯互通的大動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雙區’建設的戰略目標,有利于加快推進廣東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最終指向,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更好地發揮大灣區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增長極作用。”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鐘韻對《小康》記者說,兩大戰略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為大灣區建設注入了制度創新的新動能,為突破當前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問題提供了支持,有助于大灣區參與雙循環。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真抓實干、奮發進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現新的更大作為,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應該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總抓手就是要圍繞這個走在前列的要求來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對《小康》記者說,“雙區”建設就是繼續支持廣東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走在全國前面,發揮好引領作用。廣東在改革開放40年之后,它更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就是要靠“雙區”建設,更好地踐行習總書記的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大灣區是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

在中國發展大棋局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無疑是重要一子。“北雄安,南大灣,是中國戰略雙子座。”“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灣區經濟的實驗者,為中國發展帶來新契機。”……學者們對大灣區給予高度關注和期待。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9+2”城市群,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7264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繼美國紐約大灣區、美國舊金山大灣區、日本東京大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與紐約灣區旗鼓相當。未來發展勢頭強勁,有望成為超過東京灣區的亞洲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城市群?;浉郯拇鬄硡^占全國土地面積不足1%,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5%,卻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2.6%,是全國經濟舉足輕重的重要增長極。”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專題研究員賈征接受《小康》記者采訪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迅猛、創新能力突出、定位明確,全球化趨勢、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化科技都帶來新的機遇?;浉郯拇鬄硡^是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升級成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區;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了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

大灣區之所以能夠發展,陳耀認為,離不開各個城市規模等級的不同,既有特大城市,也有中小型城市,這個可以成為城鎮體系、產業體系,還有人口規模的體系,這個對于大灣區建設都非常重要。“大灣區要強調一體化發展,四個核心城市引領,其他城市和周邊地區協同,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大灣區建設要吸引各方力量參與進來,帶動和輻射擴散兩種效應結合起來。”陳耀說。

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如何闖、如何試,開出一條新路來?廣東省發改委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提到,廣東將在堅守“一國兩制”前提下,區分不同領域、不同情況,積極探索具體問題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逐步打破壁壘屏障,進一步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對于營商環境、城市治理等港澳領先、可以復制的直接對接,實現規則“聯通”;對于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港澳領先、但難以直接復制的,主要是學習其理念加快構建與之接軌的制度體系,實現規則“貫通”;對于執業資格、社會保障等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形成的規則差異,則在充分協商基礎上實現規則“融通”。

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對供港鮮活水產品進行查驗。 圖/ 林昌鋒

粵港澳大灣區華南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廣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仁壽對《小康》記者說,港珠澳三地在制度、經濟發展程度及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是可以通過政策機制創新協同處理好差異實現協調發展。例如緊扣《綱要》中的戰略定位,既然國家認定“自貿區”政策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將大灣區內三個分割的“廣州南沙自貿區”、“深圳前海自貿區”和“珠海橫琴自貿區”轉型升級“粵港澳大灣區”11個市全部實施“自貿區”政策,解決人為割裂三個自貿區的政策籬笆,帶動輻射作用將倍增,將極大地促進粵東粵西粵北發展協調發展。因為“粵港澳大灣區”11個市全部實施自貿區政策可以立即破解“三個關稅區”壁壘問題。借鑒國際經驗和香港經驗,將現有的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自貿區”擴大到整個大灣區11個市,全面提高大灣區金融合作、產業合作、知識產權、環境、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再進一步轉型升級為“大灣區自貿區”,即將行之有效的香港自由港制度延伸,整個灣區內全部或大部分進出口商品豁免關稅,實行貿易自由、金融自由、投資自由和物流自由的政策。此舉對于貫徹習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帶動“區域協調發展”輻射粵東、粵西、粵北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悉,廣東省始終把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別是軌道交通建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通車總里程超過2200公里,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也超過1000公里,已初步形成連通粵東西北、連接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的放射型對外通道格局和內部城際網絡主骨架。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的定位,深圳前海規劃了“9+2+1”陸??樟Ⅲw交通構架。圖/ 張玉榮

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方向是要以高水平的軟硬聯通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為更好地推動大灣區協調發展,毛艷華認為,要把提升市場的一體化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繼續推進灣區通工程,加強制度銜接和體制對接,“如果大灣區城市群不能夠解決市場一體化的問題,那就談不上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所以當前或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深圳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

大潮起珠江,改革憶崢嶸。

當年,“改革開放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響;如今,與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又走在了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小康》記者近日走訪的前海,這個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建設的干勁如火如荼,創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正成為“中國夢”的夢工廠。行走在深圳的每個角落,同樣能感受到這座創新型國際化城市充滿著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

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考察深圳,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要求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2020年10月,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第二,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第三,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第四,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第六,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當前,深圳正努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

在全力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方面,馬興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出臺省級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措施,探索實施省級行政管理權限負面清單模式,在制度創新、放權賦能、激發活力、營造環境上實現新突破。支持深圳構建高水平要素市場體系,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數字貨幣創新試驗區。增加優質教育、醫療、文化資源供給,試點放寬國際新藥準入,支持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徑,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用地用林改革試點,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深圳的綜合改革試點,實際上是在可控的情況下,中央大膽放權讓深圳去做一些事情,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思考和頂層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科技卡脖子的問題,這反而回到先行示范區的概念,用制度體系、規則體制、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式,在地方可以集聚國際國內的各種要素資源,實現創新和突破?;浉鄞鬄硡^的規劃綱要提出來,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萍紕撔轮行膫戎攸c是產業創新、技術創新,更多的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它的著重點是‘1到N’的變化。”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張玉閣對《小康》記者說,而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側重點應該是從0到1。一個是從無到有,一個從有到多,這兩者能夠相互聯動,相互支撐,那么它的科技創新就可能會具有綜合競爭力。

鐘韻認為,就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戰略來看,這不僅是為深圳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針對深圳的綜合授權改革所產生的制度創新效應,必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體現。以科技人才的引進為例,《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包括吸引外籍高層次人才與境外專業人才的新措施,這將助力深圳吸引全球一流創新人才。當前,“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快成型,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的交通支撐,將令深圳的引才用才改革惠及粵港澳大灣區。以深圳為重要引擎的全球引智方案,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構建與世界級城市群目標相匹配的高端人才體系。人才體系的支持,無疑將提升大灣區科技創新與基礎研究的實力,從而為大灣區參與雙循環中,暢通國內循環、助力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積極的支持。

蓄勢待發,“中國夢”的典型體現

新時代,新機遇,新使命。

站在新的起點上,整裝待發的廣東正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包容的姿態展望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重要的增長極、領頭羊,灣區11個城市各有優勢,協同創新發展成為必然。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打造新型合作平臺,整合教育、金融、科創、產業、人才和交通等資源,協同創新建設世界一流灣區。”賈征建議加強制度、金融、產業、教育等方面協同,如加強制度協同上加快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成立由國家相關部門和粵港澳三地組成的“大灣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構建聯系緊密、溝通高效,協調有力的三地合作機制,積極推進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融合發展等全面工作。

“雙區”建設是廣東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目標任務。張仁壽說,廣東推進“雙區”建設,未來面對多項挑戰:廣東出口外需持續下降,經濟活力受到較大影響;疫情造成的全球產業鏈斷裂,也加速了“逆全球化”和“去中國化”的趨勢;目前科技體制和科技創新生態還不利于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還沒有形成崇尚科學家精神的社會風氣;“短板”效應長期存在,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等等。張仁壽提出實施“四大工程”破解科技創新薄弱環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系統工程;“面向經濟主戰場”系統工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系統工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系統工程。

“大灣區規劃綱要里面,打造綜合性的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未來的這一塊兒,五位一體,四個自信,兩個布局,世界級城市群包含的內容特別豐富。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地方就變成講中國故事,或者是為全世界各種問題提供一個中國方案,未必是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但一定會有啟發、會有價值。”張玉閣說,大灣區應該是未來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最典型體現或者綜合性代表。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是廣州市貫徹落實“雙區”建設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的重大舉措。圖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展示交易(安圣)中心參觀考察各類“菜籃子”產品。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深圳在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同時,也在體制機制上勇于創新,樹起中國高質量發展“一面旗”。“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崔成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對于深圳有諸多建議,深化金融體系改革:選擇深圳前海等地,開展普通法系試點示范,加快推進前海國家金融對外開放實驗窗口建設;探索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新模式:以擴大按知分配比重為目標,充分借鑒華為模式,探索國有企業、大學及科研院所科技創新體制機新模式,最大限度激發和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大科研成果轉化支持力度:將科技成果轉化納入大學、科研院所的考核指標及職稱評定指標之中。并在大學及科研院所設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房價對人才的擠出效應:充分借鑒新加坡公屋等模式,切實降低科技人才住房方面的經濟壓力,鼓勵深圳人才住房半價模式等新探索;開展稅收體制改革試點,加快由分類稅制向個人綜合稅制轉變,由間接稅向直接稅的轉變,以此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刺激消費,盡早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模式。等等。

“雙區”建設,不少專家提到廣州與深圳“雙城”聯動來強化核心引擎的功能。“比如在市場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方面,在產業協同方面,在城市群的工作思路體系的構建方面,在一流營商環境構建方面,在基礎設施聯通方面都可以更好地發揮‘雙城’聯動的優勢。”毛艷華說。

“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肩負著中央和省兩級的稅收和省內外多個經濟落后地區的幫扶任務,財政支出壓力較大。應該在金融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使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個證交所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中心,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達到紐約、東京等世界一流灣區水平。”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溫洋對《小康》記者說。他建議轉變觀念,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產業的發展;完善金融與創新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培養源源不斷的上市中小企業;推動國內證交所的市場化改革;加強對企業上市的組織領導和培訓工作;在時機成熟時還應該成立廣州自己的證券交易所“穗交所”、“新三板”和科創板等。(實習記者梁詩敏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麥婉華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5篇

當前,國有企業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調整國有企業的戰略布局,適當收縮國有經濟的運作戰線;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切實轉換運行機制。簡單地說,就是結構調整、制度創新。下面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現代企業制度

一般而言,現代企業制度是指歷史上出現最晚,且占統治地位的企業制度。企業制度按照組織形式可分為業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種。公司制在歷史上出現最晚,且在相當多的國家占統治地位??梢赃@樣說,現代企業制度就是公司法人制度,其典型形式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上世紀末以來發達的市場經濟中發展和形成起來的現代公司制度”。它包括明晰的產權制度,完善的組織領導制度、科學的管理制度、有生命力的文化制度。各項制度之間有機聯系和相互運動,構成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整體框架。

產權制度。它是企業制度的基礎和源泉。明晰的產權制度,即企業資產終極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明確,且發生分離。產權的明晰化為企業之間資產的流動重組創造了前提,也為社會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有效配置創造了條件。

組織領導制度。公司制是企業的組織形式,公司制企業領導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法人治理結構。

管理制度??茖W的管理制度是企業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證。我國的企業管理正面臨嚴峻挑戰,必須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建立起嚴格完善的市場營銷制度、人力資源制度、財務管理制度。

文化制度。企業文化是在企業全體員工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體系,是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綜合反映。它凝結著企業的物質和精神成果?,F代企業制度文化選擇應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提出來的,因此,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也是相對于傳統的國有企業而言的。它既有與世界發達國家現代企業制度的共性,也有本國的個性。中國的現代企業制度應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產權明晰化?,F代企業的終極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經營權是明晰的,彼此分離的。

2.企業地位法人化。企業不應是政府機構的附屬物,而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具有法人資格,有獨立支配的法人財產,能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

3.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化。在現代企業中,組成法人治理結構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形成比較規范的關系,彼此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

4.出資者責任有限化。當企業破產時,出資者以其出資對企業承擔有限責任。

5.管理制度科學化。在現代企業制度中,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調節生產要素所有者之間關系,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正是由于現代企業制度具有的特征和優越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到2010年,國有大中型企業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因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深入總結我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的經驗,認真研究當前企業改革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妥善地加以解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及對策

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工作是從1984年開始的。1991年以后,試點工作出現了高潮,并逐步進入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1998年、1999 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用三年時間使大多數國有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十幾年來,在進行股份制試點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是明確界定了國有資產產權;二是試點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三是建立了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結構。但是,在進行股份制試點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點問題,降低了企業制度創新的效果。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兩個層面上,即政府與企業。下面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政府層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關于政企分開的問題。1994年以來,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并不是很成功的。其重要原因是大多數試點企業都轉為國有獨資公司,主管部門仍然干預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企業不能自主經營,政企分開仍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解決的問題。

實行政企分開要明確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和作為國有資產管理者的職責。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要負責搞好宏觀經濟調控,制定和組織實施產業政策,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嚴格執法監督。政府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的代表,對國有企業享有出資人的權利,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企業是自主經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不能搞內部人控制,不能損害所有者的權益。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不能躺在政府身上“等靠要”,欠息欠稅逃債。這是要明確區分清楚的。

(2)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運營和監督體系的問題。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運營、監督體系也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繞不過去的重大問題。這幾年普遍存在的國有企業老板不到位,對國有資產無人負責,“內部人控制”,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運營和監督體系。

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探索國有資產是一級所有還是多級所有的問題。目前,我們實行的是國有資產統一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國務院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授權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的國有資產。這是一種很不完善的制度。試想全國幾千個縣市,其資產要歸國務院統一所有,實際上等于無人負責;另外也與現行的分稅制和分級財政相矛盾。所以,理論和實踐上都只能實行分級所有、分級管理,其中中央一級所有占大頭是必然的。實行分級所有、分級管理的最大好處是產權清晰,有助于各級政府對其所有資產關心負責,從而有利于資產的保值增值。

如何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運營體系?目前試行的是兩種做法:一是授權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經營國有資產;二是象上海、深圳市那樣,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然后在下面原專業局基礎上形成幾個或十幾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從事國有資產的運營。這兩種做法都處于試驗性階段,須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建立國有資產的監督體系也很重要,我們常說國有企業要做到“四自”經營,現在看來,其中的自我約束有一定困難。國有企業要有約束機制,但實踐證明,單靠國有企業內部自我約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外部監督和約束。目前有些地方已建立由出資人對國有獨資企業委派財務總監的制度,同時試行國有企業稽查特循員制度。這些做法可以參考借鑒。

(3)減債增資,減員增效,解除企業辦社會負擔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有三大歷史包袱:負債率高、冗員多、社會負擔重。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都面臨解決這三大難題。

三大難題,首推資產負債率高,資本金不足。199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4%,如果降低到國際上一般要求的50%左右,需要補充資本金4000多億元。這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繼續采取近年來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募股上市、合資、兼并破產、核銷壞帳等;對符合條件企業采取債轉股。還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辦法,如用規范的方式將國家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及企業房產變現;積極探索國際上通行的處理銀行不良資產和企業債務重組相結合的其他有效方式等。

其次,減少富余員工,實現減員增效。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國有企業存在1/3—1/4 的富余員工,富余人員在2400萬人左右。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是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必然選擇。在企業實施減員的同時,要切實保證下崗職工的生活。如辦好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按照財政、社會和企業各負擔1/3的原則落實資金;要搞好職工培訓,引導職工轉變擇業觀念。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就業門路。從長遠看,還要加快推進勞動力市場的規范化建設,形成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市場就業機制。為了形成國有企業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也需要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第三,逐步解除企業辦社會的各種負擔。目前企業辦的學校占全國的1/3,企業醫院病床占全國的1/3,國有企業辦醫院、學校的支出占銷售收人的4——5%。解除企業辦社會負擔,可以采取政府調整財政結構的辦法,即由政府拿出一筆錢,來幫助企業剝離不必要的社會職能。初步匡算,財政每年拿出lOO多億元,大體能解決問題。這也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支付的一項成本。

2.企業層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關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問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當前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這幾年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中不少翻牌公司都是董事長和總經理一人兼任,并由上級部門一紙任命。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就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重在理順出資人及其代表與經理層的關系。負責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總經理應由董事會聘任,并盡可能采取市場選聘的辦法,不能由組織部門任命。董事會與經營者簽定經營協議,對經營者進行審計、考核和評價;經營者按照自己的經營業績取得報酬。根據這幾年的實踐經驗,建立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很重要。目前正在試行的經理人員年薪制和股票期權的辦法,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同時也要注意發揮監事會對企業財務、董事、經理經營行為的監督作用。在現代公司制下,國有企業原有的黨委會、職代會可分別按黨章和職代會條件行使職責,發揮作用。既然是現代公司,就應按《公司法》活動,不能違背《公司法》另搞一套。

(2)關于加強和改善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一部分企業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甚至管理混亂,“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深化企業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國有企業扭虧增盈,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企業管理工作,從嚴管理企業,實現管理創新”,按照《決定》精神,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企業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強企業戰略管理。所謂戰略,是涉及全局的深遠的謀劃。80年代以來,國際先進企業都在認真研究企業發展戰略,以避免投資決策失誤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國有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聘請內外部專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適時地調整戰略,保證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其次,要健全和完善企業的各項制度。要狠抓定額、信息、計量、標準化等各項管理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加強考核和監督,確保各項工作有人負責。要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進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搞活企業機制,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抓好管理的關鍵環節?,F代企業管理就是以成本管理為中心,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要做好會計基礎工作,認真進行財務活動分析,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要深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做好貫徹ISO9000族國際標準工作,建立科學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要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要加強對外經營工作,認真研究產品市場,努力開拓新市場和潛在市場,建立規范的市場營銷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涉及到經濟體制改革,也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其本質是重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我們要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分析新形勢,研究新問題,開創國有企業改革的新局面。

深化教育改革考試范文第6篇

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按照市委2016年改革工作要點的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籌劃,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確保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順利實施?,F將今年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6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我局負責承辦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務主要有構建涉農服務工作機制及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目前,主要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如下:

(一)國有林場改革方面 1.進展情況

一是基本情況。全市參加這次國有林場改革的單位有38個國有林場,其中市屬國有林場改革單位7個,縣(市、區)國有林場31個。全市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182.8萬畝,其中國有林面積69.3萬畝,集體林面積112.4萬畝。2012年事業單位調整中,全市38個國有林場35個為公益三類事業單位,3個國有林場為企業單位。全市國有林場在冊職工1617人,離退休1999人,由于工作需求及歷史遺留問題,各國有林場還保留10年以上長期聘用人員241人。

二是“三定一保障”情況。即定性、定責、定編和完善職工保障機制。首先是定性,全市27個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4個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始興縣7個林場在職職工統一安排在劉張家山、龍斗斜、坪豐及深渡水(與將軍棟保護區合并)4個林場作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其次是定編,按照“全員過渡,自然減員,按需增員”的原則,全市國有林場按實有職工人數重新核定,公益一類編制776個,公益二類編制62個,未納入編制的巡山護林人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人數,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再次是定責,確定國有林場主要職責是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保持森林物種多樣性;負責轄區內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區域良種示范、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生態監測、科技示范等。最后是完善職工保障機制,落實在職人員工資、退休人員退休費、社保醫保繳費、住房公積金等經費。所需補助經費納入市屬國有林場改革成本,除中央、省財政補助外,不足部分由市級財政兜底負擔。 三是制度建設及資產清理核算工作情況。各縣(市、區)市屬國有林場逐步開展國有林場改革一次性改革成本和財政負擔測算工作,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按照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落實在職人員工資、退休人員退休費、社保醫保繳費、住房公積金等經費。退休人員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和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待遇,所需補助經費納入市屬國有林場改革成本,除中央、省財政補助外,不足部分由市級財政兜底負擔。按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國有林場資金管理制度、干部職工工作績效管理制度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等。

四是國有林場林地、林木確權發證工作情況。通過調查摸底、歸類梳理,國有林場未取得林權證國有林地的共28.8萬畝,分三類,其中第一類是權屬清楚無爭議,群眾認可的。涉及面積10.6萬畝(含省屬國有林場,下同);第二類是權屬清楚無爭議,群眾不認可的,涉及面積6.9萬畝;第三類是涉及面積11.3萬畝。目前,已有73%的林地完成確權發證。

2.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編辦、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林業等部門參加的全市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協調機制,日常工作由市林業局承擔,負責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協調解決改革問題,統籌協調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我局成立了由局長為主任的國有林場改革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綜合組、督導發證組合協調組,分別負責指導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制定,推進國有林場林權確權發證和落實國有林場改革機構編制政策、定員定編制及國有林場改革核算等工作,有效推動國有林場改革的順利開展。全市有改革任務的8個縣(市、區)及市屬國有林場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或建立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推進改革任務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制定方案,明確目標。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國有林場改革方案》要求,堅持生態為主、保護優先為原則,全市38個國有林場編制了《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其中8個有國有林場改革任務的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經縣(市、區)政府及韶關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今年3月,市十三屆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韶關市市屬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市屬國有林場定性為市林業局管理的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市國有林場管理處定性為市林業局管理的副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經費按財政補助一類撥付。同時明確時間節點,要求今年12月底基本完成全市國有林場改革任務,2017年6月前迎接省政府組織的國有林場改革驗收和評估總結,確保推進改革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三是落實政策,加強溝通。主動向政府匯報,積極爭取領導支持,高位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積極與市編辦、市發改委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廣泛征求編辦、財政、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等部門意見,統一國有林場改革“三定一保障”的基本思路和改革成本測算方法,修改完善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積極與各國有林場的協調溝通。在編制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過程中,堅持采取自下到上的辦法,積極爭取各參改單位意見,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保證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公平、公正、公開。

四是林場配合,夯實改革基礎。干部職工隊伍穩定,沒有出現職工鬧事、上訪的現象。森林資源保持穩定,全市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182.8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850多萬立方米,其中:人工商品林近、成熟林面積近100萬畝,按照輪伐年限,年可采伐商品林木材200萬立方米以上。經營效益可觀,目前,全市國有林場經濟狀況現處于歷史最好的良性循環階段,除及少數國有林場少量債務和拖欠職工工資和社保外,各國有林場經營均有盈余和銀行存款。

(二)構建涉農服務工作機制方面

1.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融資平臺不斷拓寬。認真研究《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分別與農信社和農業銀行簽訂了促進林權抵押貸款的框架合作協議,同時也與宏鑫擔保公司簽訂了協議。要求各縣(市、區)加強與相關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為廣大林農及林業經營者提供優質服務,全面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工作,切實解決林業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建立考核機制,探索試點森林綜合保險,降低保險費率,擴大保險覆蓋面積,鞏固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工作取得突破。

2.林權交易服務水平逐步提高。下發加快林業要素市場建設的意見,要求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明確設立的林權登記管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和林業產權交易“三個中心”的職能職責,充分發揮其在優化林業要素市場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有序原則,及時搜集、整理、發布有關林權流轉的信息,為交易雙方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3.林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結合林改實際專門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我市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韶關市石斛產業發展規劃》以及《關于發展鐵皮石斛產業的實施意見》,同時啟動《嶺南茶葉產業帶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重點發展以林果、林草、林菌、林藥等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種植業,以林禽、林畜、林蜂等為主的林下養殖業。不斷健全相關政策,激勵林農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通過示范帶動,促進了我市林業經濟發展和林農收入增長。

二、存在問題

在推進深化改革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開展不平衡。按照編制公益林場改革實施方案與國有林場改革制度建設及資產清理核算工作同步進行的要求,雖然市屬國有林場和大多數縣(市、區)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已經政府常務會議,但大多數縣(市、區)國有林場尚未開展實質性資產核算和建立國有林場管理制度等國有林場改革工作。二是國有林地確權發證難度大。此次國有林場確權發證工作大多數是經2005年林改發證后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矛盾尖銳,確權難度大,全市目前還有7.78萬畝還沒有完成國有林場林地、林木發證工作。三是國有林場定編問題尚未全面落實。由于機構編制等問題,還有一些縣(市、區)政府對國有林場定編問題尚未全面落實。如南雄市3個國有林場在職職工435人,只落實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編制20個。四是林權交易、流轉過程中,產權不明晰、手續不完備、管理不到位及森林資源資產變相流失等問題比較突出。五是林農信貸資金不足,貸款大部分流向非公有制林場或造林企業,直接對林農家庭的抵押貸款偏少。

三、2016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持續深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

1.強化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分工和責任落實?!斗桨浮方浭≌鷱秃?,進一步明確國有林場改革的責任主體。由市林業局負責組織動員市屬國有林場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國有林場改革,落實國有林場職能、崗位設置,建立市屬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由市編辦牽頭,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林業等部門配合,落實國有林場的定性、定編工作。由市財政部門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市林業部門配合,落實國有林場資產、資金、資源清理及改革成本核算工作和落實國有林場改革一次性改革成本和市級財政負擔,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納入財政核撥單位管理。

2.加強工作指導和檢查督促。由于各縣(市、區)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進展不平衡,要通過加強對縣(市、區)國有林場改革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督促,統一國有林場改革思路及國有林場改革成本的測算方法,盡快編制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及時解決在國有林場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三定一保障”(定性、定責、定編、完善政策保障)等問題和困難,確保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有效開展。

3.穩步推進國有林場確權發證工作。對權屬清楚無爭議,群眾認可的,首先按程序依法登記發證;對權屬清楚無爭議,但群眾沒有簽名認可的,加強與當地群眾溝通認可,并向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報送發證申請及材料,按程序依法登記發證;對權屬存在爭議,尚未調解的,及時向當地政府提出解決權屬糾紛申請,通過政府裁決和司法判決等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二)推動完善涉農服務工作機制

1.全面開展林改“回頭看”。一是對林權登記發證基礎材料進行全面核實。對外業精度不高、內業資料不齊全以及流轉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及時進行補充完善。二是嚴格按照國家和省關于林改檔案管理的要求,建好各級林改檔案,設置檔案庫房和檔案專柜,配備專職或兼職檔案管理人員并明確工作職責,切實做到有人負責、專人管理。三是重點對改革工作不到位、政策執行有偏差等問題,要求各地進行整改,進一步規范產權登記,林地、林木資源流轉管理。

上一篇:社會工作個人總結范文下一篇:生活用電常識學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