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

2024-02-03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師事務所逐漸興起,同時其經營性質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于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經營業務日漸縮減,因此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并成為推進和實現會計師事務所持續經營與發展的根本。文章介紹了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重要作用,分析了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中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為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發展提供借鑒依據。

[關鍵詞]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會計師事務所

1 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重要作用

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是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一種新興業務,其主要涉及有企業注冊、金融投資、成本、績效以及預算等方面內容。就會計師事務所本身而言,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重要作用表現為:其一,有效拓展會計事務所承接業務范圍,增強同行業市場競爭實力,并在獲取更多客戶的同時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隨著市場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師事務所經營項目、收益等方面都受到較大的影響,全面開展和拓寬管理會計咨詢業務,不但確保了新的業務內容,同時還滿足了不同客戶的各種業務需求;其二,滿足各行業企業或客戶的不同業務需求,加強管理會計咨詢業務處理能力,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質量和效率。隨著經濟時代發展要求變化,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內容不斷進行轉變,其審計、驗資等市場格局已初見成效。以自身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準,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為更多的企業和客戶提供相應的業務服務,指導企業或客戶進行合理化、合規化操作,優化各行業企業會計業務處理,同時也提升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咨詢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其三,提升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學習和掌握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相關內容,及時了解國家相關政策變化且靈活運用。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學習與獲取,其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需增強會計師事務所主動學習積極性,要求其不但要掌握相關的會計、稅收等方面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國家政策、金融以及計算機等多方面專業知識,更加豐富了工作人員知識層面。

2 當前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遇到的問題

2.1 管理機制構建不夠完善

由于我國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時間較短,且并未將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提升到一定的戰略高度,因此,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發展理念尚未轉變,其管理會計機制構建還不夠完善。與此同時,由于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架構也存在不合理現象,未能針對自身實際情況來進行構建和工作分配,且缺少必要的管理會計咨詢部門,所以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并未給予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開展足夠的重視,極大地弱化了其在會計師事務所當前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從而使得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降低且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所能實現的成果。

2.2 業務范圍和服務品種少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所提供服務業務范圍和種類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國相關政策法規變化較大且會計師事務所經營項目易受到影響,因此造成了當前我國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所能夠承接的范圍比較窄,且一般僅限于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咨詢業務和其他一些相關業務內容,極大地限制了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與發展,同時也影響了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事務所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我國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在提供服務品種方面也比較受局限,會計師事務所在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市場開發和服務種類研發等方面投入不夠充分和足夠,其僅關注當前現有業務內容,業務拓寬精神極其缺乏,這也是造成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一直以來服務品種較為單一化的重要原因。

2.3 缺乏相應標準服務程序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過程中,都普遍存在缺乏較為完善和標準化的服務程序等方面。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對管理會計業務咨詢的忽視,所以使其未能夠如實根據自身實際經營管理情況,對咨詢業務服務流程和信息化系統進行有效地規范和標準化,主要包括有工作流程、人員分配以及收費標準等內容。與此同時,會計師事務所中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開展,應當主要是根據不同行業企業或客戶的需求而制訂的相應解決方案,然而當前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標準化的缺失,使得其難以為不同行業企業或客戶提供相應的專業化服務,從而極大地降低了不同行業企業或客戶對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能力的信任,阻礙了會計師事務所的持續經營與發展。

2.4 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

會計師事務所一直以來長期從事審計和其他相關業務,而對于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等并未能夠全部了解和掌握,這使得其咨詢業務的開展受到一定程度阻礙。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和能力同管理會計咨詢業務要求存在差距。由于事務所更加重視審計等業務內容,所以其大多數工作人員審計知識和經驗更加豐富,而缺乏其他相關的專業知識內容: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經驗匱乏。由于目前我國事務所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開展時間較短且承接范圍較窄,所以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的業務咨詢經驗較為缺失,進而導致高水準的咨詢業務專業性人才匱乏,會計師事務所發展進入到瓶頸期。

3 加快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發展策略

3.1 構建科學合理管理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具體規定,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機制,并根據自身實際經營管理情況完善組織架構,成立獨立的管理會計咨詢部門和團隊,以不同行業企業或客戶的實際需求為根本,滿足企業、客戶等具體咨詢業務要求,為其提供優質的、周到的服務。除此之外,提升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當前會計師事務所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地位,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大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宣傳力度,使得各行業企業和客戶等能夠對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有正確的認識,了解咨詢業務相關內容和主要作用,規范各行業企業或客戶等在相關會計業務方面的處理,確保推動市場經濟繼續發展。

3.2 拓寬咨詢業務渠道和范圍

順應市場經濟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切合實際地了解客戶所需,適時拓寬會計師事務所的咨詢業務范圍。一方面,轉變經營模式和思想。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咨詢業務,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具體要求并結合自身經營管理優勢,利用各種有效的宣傳方式,擴大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行業市場中的影響力和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作用,從而提升企業和客戶的關注度,贏得更多的客戶和業務;另一方面,提供差異化服務。根據不同行業企業或客戶的不同需求,會計師事務所應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差異化服務,了解和掌握客戶等的具體要求,認清自身實際情況,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項目,彰顯獨特的服務特色,提高財務服務質量。

3.3 規范咨詢業務管理流程

管理會計咨詢業務主要用于各行業企業的內部管理所需,會計師事務所利用企業實際財務相關信息和經營狀況,將其同具體的業務活動相結合,從而對企業經營發展戰略、財務管理以及人員分配等方面內容進行優化。建立健全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會計咨詢業務標準化服務流程,首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承接業務、工作人員以及收費標準等管理制度,使得其管理會計咨詢業務開展能夠有章可依。其次,全面引入管理會計咨詢信息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確保和加快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發展,并收集、記錄和分析相關咨詢業務內容,提高業務管理服務質量。最后,定期對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工作內容進行總結,通過工作總結及時發現管理會計咨詢業務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適時對實施流程和管理措施進行優化,全面提高事務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3.4 增強工作人員業務能力

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綜合型專業化人才培養力度是推動和發展我國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根本。其一,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知識能力培養。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加大對自身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重視,比如不定期開展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相關內容培訓,或聘請專家開設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相關知識講座,借鑒國外會計師事務所業務開展情況,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準;其二,提升工作人員工資等待遇標準。以抬高薪資待遇為根本,吸引專業性管理會計咨詢業務人才,這樣不但能夠提高會計師事務所處理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借此來促進我國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發展;其三,加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業務交流與溝通學習。成立專門的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委員會,定期舉辦各事務所業務交流研討會,分析業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升其業務服務質量和能力。

4 結 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必須充分意識到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根據國家經濟形勢發展和自身實際經營情況,全面拓寬和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與此同時,管理會計咨詢業務將在會計師事務所經營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還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持續發展,根據國家形勢發展要求,適時轉變其經營性質和擴大經營范圍,為各行業企業和客戶提供所需要的高質量服務和專業化財務業務處理指導,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和客戶所需,提高其會計業務處理能力,從而推動和加快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印玉麗,涂建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路徑[J].財務與會計,2016(1):28.

[2] 童益恭.中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之探討[J].商業會計,2018(11):38.

[3] 解紅玉.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實踐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6):102-103.

[4]王君.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的路徑[J].企業導報,2016(15):102-103.

[5]孫瑞.信息化手段在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會計咨詢業務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8):106-108.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日前,隨著我國生產力與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法律環境也不斷變化,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在不斷地實踐中趨于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在面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增加的嚴峻考驗。審計在社會民眾當中的期望越來越高,會計師事務所陷入訴訟案件的事件也就越來越多,歷年來不斷增加的審計失敗案例促使會計師事務所要不斷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防范及科學有效管理,降低審計風險帶來的損失,風險導向審計已成為防范審計風險管理的有效方式,進而提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增強競爭力。文章就主要探討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中存在問題的現狀,結合具體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狀況及原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審計風險管理防治策略,合理規避審計風險,為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與工作的有效進行,以及職業道德建設與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

[關鍵詞]審計風險管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

1 前 言

審計風險通常是指審計師對具有重大錯報的財務報表及附注出具了不適當審計意見的風險。它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并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包括具體的業務承接、審計計劃、審計實施以及出具審計報告等審計全過程,同時,它具有極強的隱蔽性,需要靠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去發現風險問題的所在并給予充分的認識,從而達到有效的控制,在風險來臨的時候,能夠得到規避與管理。[1]再者,我國社會經濟體制之下,國有企業與央企在國家領導人的管理逐步的深化改革,得到迅速的發展與壯大,在經濟市場站穩腳跟,所以,企業對于審計與其管理咨詢業務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獨立的中介服務機構的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在推進會計師事務所整體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審計風險管理問題,只有加強對審計風險的控制,才能推進會計師事務所的健康發展與進步。[2]

2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師事務所體制不恰當

會計師事務所為社會服務機構,在審計時,一方面要求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及披露符合相關制度的規定,另一方面又要向被審計單位收取服務費,而現階段會計師事務所大多數為中小型合伙所,事務所數量眾多,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有些事務所為了生存,極其容易產生為收取服務費而忽視風險規避,同時,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在制度改革以后依舊難以擺脫行政的制約,與其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極大影響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產生。

2.2 會計師事務所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雖然會計師事務所對于審計風險的規避與控制已經采取了具體實際的措施,也制定了與之相關的審計風險管理制度,但實際審計中各企業風險千差萬別,制度方面也會存在系統性的漏洞,而事務所對該部分控制制度又未及時進行修改與完善;部分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未嚴格按照事務所的風險管理控制制度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并加以專業判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稽核又流于形式,導致審計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使得制度如同虛設,不能有效發揮其有效作用。

2.3 新興業務拓展存在的潛在風險

審計風險的產生不只是由于注冊會計師不能對錯誤報表及時發現并處理,還夾雜著工作人員本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隨著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改革發展,必須要推進非審計管理咨詢業務,但是要想拓展此類業務就要有與之長期進行審計合作的企業,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增強注冊會計師作弊的嫌疑,對報告使用者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4 市場競爭形成的風險

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眾多,市場競爭激烈,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特別是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低價承接業務,如果審計收費過低會導致后期審計業務執行時不得不降低成本,繼而引發審計風險的產生。[3]

2.5 因服務費標準制定不科學形成的風險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一般按照其審計單位的資產規模來制定相應的相關審計收費標準,嚴格意義上來講,資產的多少不能直接反映其審計工作量的大小,在具體收費標準制定時,要充分考慮審計業務本身復雜性以及風險程度,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在制定審計收費標準時過于關注資產、經營收入的多少來計算收費,而未考慮特定業務的工作難度。如果審計收費過低會導致后期審計業務執行時不得不降低成本,這就繼而引發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的時間縮短,對審計的程序進行簡化,進而加大審計風險的產生,產生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4]

2.6 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不足

審計工作專業性極強,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力與審計技能,懂得如何結合實際的具體情況來有效規避風險,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總結與職業素養判斷力來開展工作,保證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由此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之下,要對不斷變化的審計內涵做出自己的理解,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及發展階段、企業的總體目標、企業的管理水平、同行業的收益水平以及科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自己的獨特的綜合性評價與分析,對注冊會計師的業務水平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時間較短,會計及審計業務正處于與國際趨同階段,部分注冊會計師(特別是中小所的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能力水平偏低,部分注冊會計師雖然經過了專業的注冊會計師考核,但是依舊缺乏專業工作的勝任能力,在實際經驗缺乏以及專業知識匱乏的情況下,具體工作中不能對審計風險管理實施有效的把控與研究方案的提出,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率增加,可能對報告使用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2.7 審計方案的不合理

目前,企業發展的業務規模迅速,會計師事務所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審計單位發展規模與業務的復雜性存在多樣化,但是,大量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審計的過程中依據的審計方案過于流程化,沒有依據不同被審計單位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制定與被審計單位相適應的科學、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從而造成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出現重大表錯報、漏報而審計未發現的風險。

3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中解決問題的策略

審計風險存在于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當中,要想對審計風險實施有效的科學合理把控,就要從根本上具體地對存在的問題與風險進行解決與防范,從政府、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幾者之間的協調工作,實施具體的科學風險防控體系,進而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管理,具體的措施如下。

3.1 健全完善并強化執業標準

審計工作的核心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就是獨立性,要注重制定事務所相關的業務管理標準,規定合理性的判定標準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承接與開展的合理性。明確劃分出影響其獨立性的業務,在具體的審計開展、鑒證服務以及咨詢管理中,要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要保持獨立與客觀,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與客戶切實做到保持獨立,進而主動有效地去對風險進行判定與規避。[5]

3.2 強化審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性

審計方案的制訂是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基礎,只有制訂出了合理良好的方案,才能保證后續工作的有效實施。具體的審計方案內容包括:審計程序與審計方法,要依據企業與被審計單位的不同個性化體征,有效建立健全的審計機制,再結合實際行業的經驗以及事務所本身的規模,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個性化審計方案模板。具體第一例為:工程項目審計,根據具體項目的審批立項程序以及基本建設程序、資金審批等業務流程的特點來制定審計程序與方法。具體第二例為:貿易公司審計,重點把控資金過程的流向、銷售合同的合法性來制定具體相應的審計程序,經過審計方案的設定,在具體的研究與實施中找到被審計單位中問題所在,以此來降低審計單位錯報以及漏報現象的產生,有效降低審計風險的產生。[6]

3.3 嚴格執行復核制度

會計師事務所應制定完善的復核制度,在具體審計工作中得到嚴格執行,事務所應成立與審計業務獨立的復核部門,在出具報告前,由經驗豐富且未參與該項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對工作底稿進行復核,重新評估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程度,及時補充、完善審計工作底稿,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審計業務,要求經辦注冊會計師補充審計程序或修改報告類型,從源頭有效防止重大審計風險的發生。

3.4 加強與被審單位相關部門的溝通

審核財務資料真實性以及合法性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審計過程中,要不斷與被審單位相關人員進行了解與溝通(特別是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內部審計人員、生產管理人員),對審計中發現的疑點多層次與相關人員溝通,了解事件的實質,進一步分析錯報風險的可能性,制定、修改具體審計策略,從而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5 強化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與培訓

要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素養的提高與培養,只有對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才能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對風險進行有效把控與規避,強化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與防控風險的意識,促使審計人員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對內部審計控制的方法進行掌握,提升審計業務能力素質,恪盡職守,堅持職業道德與原則,來強化具體的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機制,全面提升審計的服務質量。

4 結 論

審計若要進行有效實施與把控,就要注重對風險管理的研究與把控,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的防治策略,合理規避審計風險,為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與工作的有效進行,以及職業道德建設與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友娟.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財會學習,2018,193(19):145-146.

[2]商明蕊,張一諾.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8,25(6):48-49.

[3]陳香梅.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6,244(13):55-56.

[4]殷萍.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190(16):144-145.

[5]涂君.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與風險管理的研究[J].財會研究,2016,3(11):62-64.

[6]李芳.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納稅,2017,12(21):33-34.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中國證監會聯和財政部于2003年底聯合發布了《關于證券期貨審計業務簽字注冊會計師定期輪換的規定》,以強制輪換主審會計師的方式,力促提高上市公司審計質量。并且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2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標志著我國審計理論界和實務界提高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的決心。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是會計事務所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從各國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規范來探討我國的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準則。

一、各國審計質量控制規范的比較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所頒布的第220號國際審計準則《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所屬的質量控制準則委員會(QCSC)頒布的第1號質量控制準則公告《質量控制九條要素》(1996年,AICPA所屬的審計準則委員會(ASB)將質量控制要素減為5條,并從1997年起施行至今);英國會計職業團體發起成立的會計基金會下設的審計實務委員會(APB)于2002年頒布了英國《審計準則第240號——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SAS240)》,但從2004年12月15日起采用國際通行的《審計準則第220號——審計以往歷史財務信息時的質量控制(IAS220)》以及《質量控制準則第1號——承接業績審計、歷史財務信息復核和其他鑒證及相關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ISQC1)》;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協會(ASCPA)頒布的第206號審計準則《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我國在1996年底頒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質量控制基本準則》,并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2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希望通過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來保證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等均對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監控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具體如下表所示。

1. 由表中我們可以看出,IFAC、ASCPA和CICPA所頒布的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準則均從會計事務所與審計項目兩個層次上來制定了審計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而ASB、APB則只從會計事務所層次上制定了審計質量控制準則,他們認為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與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 ASB、APB、IFAC、ASCPA和CICPA對同一要素的表述存在差異,其原因或者是使用概念不一致,或者是涵蓋的內容不一致。如IFAC所稱的“職業要求”,ASB稱為“獨立、客觀、公正”,APB稱為“職業道德”,ASCPA稱為“職業勝任能力”而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稱為“職業道德規范”。

3. ASB頒布的質量控制要素對制定國際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準則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對APB、ASCPA和CICPA的制定也有重要影響。

4. 各國的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是動態的發展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我國的原審計準則關于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的要素有: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導;咨詢;業務承接;監控。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的因素是指導、監督和復核。新審計準則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制度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其要素包括:對業務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職業道德規范;客戶關系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人力資源;業務執行;業務工作底稿;監控。在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中,新審計準則強調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規范:對審計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職業道德規范;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的接受與保持;項目組的工作委派;業務執行;監控。由此可見各國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各自國家的、易懂的、可接受的質量控制準則。IFAC制定的準則不可能涵蓋各個國家的方方面面。

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國會計事務所都重視審計人員的工作管理,強調對注冊會計師的雇傭、督導、分派等方面的內容,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現代化觀念;內容上注重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勝任能力的檢測,認為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具備的不可或缺的職業操守;也都重視業務承接與監控,認為控制業務承接是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二、我國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監控機制

從上文各國會計事務所質量監控準則比較,我們了解了各個國家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的相同點和異同點,為更深刻的了解我國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奠定了基礎。我國新發布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中與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直接相關的準則包括《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2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和《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兩部分。這兩個準則是對會計師事務所制定和實施質量控制制度的重要規范。前者主要針對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業務的質量控制,即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它體現了對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的具體要求;后者針對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控制,它是會計師事務所全部業務質量控制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的直接依據。

1. 全面質量控制。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是指會計事務所為了確保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和運用的控制政策與程序。會計事務所全面質量控制包括全面控制政策與控制程序,其中控制政策是會計事務所為了確保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而采取的基本方針及策略;控制程序則是會計事務所為了貫徹執行控制政策而采取的具體措施及方法。全面質量控制政策指導和約束著控制程序的制定及運用,而全面質量控制程序則是事務所根據具體情況而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貫徹執行全面質量控制政策。由于各個事務所所處的具體經營環境不同,全面質量控制程序也就比較具體和多樣化,不同的會計事務所也可以從其自身的特點決定其質量控制政策,但都應包含質量控制基本準則所規定的以下七個方面:對業務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職業道德規范;客戶關系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人力資源;業務執行;業務工作底稿;監控。

2. 項目質量控制。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工作開展之前,負直接責任的注冊會計師必須對全面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相當了解,判斷并選擇適用于本項目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將其體現在總體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計劃中,而當審計計劃不適應變化的環境時可以適當的修改審計計劃。保證審計項目按照計劃進行的項目質量控制手段包括對審計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職業道德規范;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的接受與保持;項目組的工作委派;業務執行;監控,雖然與全面質量控制有所重復,但這是對審計項目質量管理角度而言的。

這兩個層次的質量控制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項目質量控制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具體化,只涉及控制程序即具體的控制措施與方法,主要是針對各審計項目審計人員工作的質量進行控制,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內容的進一步補充,而全面質量控制是針對會計事務所所有的業務。

三、完善我國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的具體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會計師事務所人員錄用、后續教育及工作委派制度。每個會計師事務所應該結合本會計師事務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同行的做法,來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其中人才選聘是保證專業勝任能力的首要環節,如在“德”與“才”孰重的問題上更偏重德;后續教育是提高專業勝任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可以建立三級培訓體系,即審計員的初級培訓、經理人員的中級培訓、事務所管理層的高級培訓;工作委派是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的關鍵,如要考慮審計項目的特點,“人盡其才”重視人力資源的高效率使用。

2. 重視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的督導和咨詢的作用。督導是對各層次的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復核,即在審計計劃和審計實施階段對審計質量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指導、監督和復核。指導有兩層含義:一是在工作委派之前,委派者根據被委派工作所需的專業勝任能力來遴選被委派者;二是在工作委派之后,委派者基于其承擔的責任,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指導被委派者開展工作。監督是與指導同時進行的,在審計工作小組開始工作后,委派項目負責人的事務所負責人,需要經常查詢其工作情況,使其工作能按照質量控制標準的既定要求進行。復核主要是對工作底稿進行的。而咨詢是指各級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遇到困惑、疑難的專業問題或復雜的法律責任時,不能憑主觀臆斷,而要向事務所內或所外的專家請教,它是審計實施階段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

3. 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分類管理的制度。將會計事務所分類管理制度納入質量控制機制體系之中。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按照有無審計上市公司的資格分為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和無上市公司審計資格兩類。其中,有資格審計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比無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所擔負的審計責任要大的多,影響面也廣的多。因此,按照重要性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我們完全應該加強對有審計上市公司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實行更為嚴格的控制。盡管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已經成立了注冊部、監管部,但是出于更為完善的角度考慮,還應當成立一個單獨的“會計師事務所部”專門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督和管理。

4. 三級復核制度。三級復核制度,即事務所項目負責人、主任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對具體項目工作底稿逐級審查,最后簽發審計報告的制度,其中執行項目外勤工作的助理人員、一級復核人員及二級復核人員的收入與項目適度關聯,但三級復核人員的收入不與項目掛鉤以保證三級復核人員的獨立性。

5. 推進會計事務所體制改革。我國會計事務所易采用有限責任合伙制,即會計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但是各合伙人對個人執業行為承擔無限責任,合伙人之間不相互承擔連帶責任,這樣有利于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從而增強注冊會計師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壓力和動力。

筆者認為:各個會計事務所要深刻理解新的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己特色的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并在事務所內部培育以質量為導向的內部文化,向全體人員強調審計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及實現審計質量控制目標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山東經濟學院會計學院)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與本文根據國內外相關的理論分析成果,以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關聯關系與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與未聘任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高管的公司相比,聘任了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高管的公司其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沒有顯著差異;與聘請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相比,聘請有關聯關系高管的公司應計盈余水平更高,而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更低。

關鍵詞:事務所;關聯關系;盈余管理

高管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對上市公司可能有監督治理作用。原因在于高管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加深了高管對各個行業的會計制度和政策的了解,并且,高管在會計師事務所任職期間,會計師事務所會針對復雜的會計交易、熟悉信息系統等進行培訓,這也使得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更具有行業專長,而這最終將有利于增強管理者確保會計處理正確的能力,提高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質量。已有研究表明高管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能夠加強其進行正確會計處理的能力,提高報表質量,這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與應計盈余管理相同,真實盈余管理也是上市公司夸大盈余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水平。為驗證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是否對上市公司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會降低上市公司應計、真實盈余管理水平。

假設2:與聘請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相比,聘請有關聯關系高管的公司應計、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更低。

假設3:與聘請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相比,聘請有關聯關系高管的公司應計盈余水平更高,而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更低。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1.樣本的選取

由于本文計算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涉及前一年年報數據,而在2011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所遵循的企業會計準則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減少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產生的影響,本文以2012年至2015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并剔除了以下樣本:金融行業上市公司;估計高管事務所工作背景、關聯關系與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等所需變量缺失的樣本;估計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時,同行業、同年度數量低于5個的樣本;其他控制變量缺失的樣本。

2.數據來源

本文所需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手工整理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與關聯關系等數據,會計師事務所資料來源于中國證監會網站和中國會計視野會計師事務所百科網站。此外,本文還查詢了中國財政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等相關部門所發布的有關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變更等資料,以保證數據匹配的準確性。從初步統計數據結果來看,2012至2015年間篩選的樣本公司數量為6000,其中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的樣本公司高達3000家,占所有樣本50%;而在3000家聘請了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高管的公司中,又有420家樣本公司存在會計師事務所關聯關系。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的增長,2012年到2015年間公司樣本數量也不斷的增加,而相應的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和具有關聯關系的樣本公司也在逐年增加,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本文對上市公司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關聯關系進行研究的重大意義。

二、實證模型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別建立了模型1來檢驗假設1,模型2檢驗假設假設2和假設3。

在上述模型中,EM分別代表應計盈余管理DA和真實盈余管理REM。

Bac代表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如前文所述,本文采用兩種方式對其進行衡量:第一是Bacnum,是指上市公司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人數,該變量為連續變量;第二是Bacdumy為虛擬變量,當Bacnum大于0時則取1,否則為0,該變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在模型(1)中,不論EM為應計盈余管理DA還是真實盈余管理REM,如果α1顯著為負,則表明上市公司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對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驗證了假設假設1。

Aff代表關聯關系,與Bac一致,本文也采用兩種方式對其進行衡量:一種是Affnum,該變量為連續變量,表示上市公司聘請具有關聯關系的高管人數;另一種是虛擬變量Affdumy,該變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聘請具有關聯關系的高管,當Affnum大于0時,該變量取值為1,否則為0。在模型(2)中,當EM分別為應計還是真實盈余管理,如果β2 均顯著為負,則表示與聘請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公司相比,聘請有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其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更低,驗證假設假設2;當EM為應計盈余管理時,如果β2 顯著為正,而當EM為真實盈余管理時,β2顯著為負,則表示聘請有關聯關系高管的公司比聘請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而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水平的應計盈余和更低水平的真實盈余管理,驗證了假設假設3。

三、實證結果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即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與上市公司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首先,以上市公司聘任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人數為衡量標準,即Bac=Bacnum該組結果顯示,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Bac與上市公司應計盈余管理DA的系數為0.0023,這說明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高管的上市公司其應計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沒有聘任的公司,但其系數對應的T統計值只為0.92,這表明兩者差異并不顯著;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Bac與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REM的系數為-0.0036,這說明聘請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高管的上市公司其真實盈余管理水平低于沒有聘任的公司,然而該系數對應的T統計值為-1.36,并不顯著。同理,以虛擬變量Bacdumy為衡量標準時,Bac與應計盈余管理DA及真實盈余管理REM的系數分別為0.0031和-0.0052,且其對應的T統計值分別為1.04和-1.46,二者差異也并不顯著,該組結果與第一種衡量標準所得出的結果一致。以上兩組結果均表明,上市公司聘任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高管并未有效發揮其監督治理作用,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并未受到高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的抑制,回歸結果并不支持假設假設1。

結果表明有會計師事務所關聯關系的上市公司其應計盈余管理水平顯著高于聘任了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關聯關系Aff與真實盈余管理水平REM的系數為-0.012,也在5%水平下顯著,這說明有會計師事務所關聯關系的上市公司其真實盈余管理水平顯著低于聘任了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而當關聯關系Aff的衡量標準為虛擬變量Affdumy時,關聯關系Aff與應計盈余管理DA的系數為0.0146,在10%水平下顯著,與真實盈余管理REM的系數為-0.0176,且在1%水平下顯著,該組結果與第一組結果類似。以上兩組結果均表明,具有關聯關系的高管能夠使得審計師容忍上市公司進行更高水平應計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在面臨更加寬松的監管環境情況下,不會選擇成本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因而導致與聘任了有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背景、但無關聯關系高管的上市公司相比,具有關聯關系的上市公司其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更低,這兩類回歸結果均支持了假設假設3。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在我國資本市場中,高管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并未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起到監督與限制作用,并且關聯關系的存在還使得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監管環境變得寬松,促使管理者當局放棄成本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手段,而進行更高水平的應計盈余管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

參考文獻:

[1]蔡春,李明,和輝.約束條件、IPO盈余管理方式與公司業績-基于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會計研究,2013年第10期.

[2]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會計研究,2013年第4期.

[3]高柏超,高潔.企業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4年第30期.

[4]顧鳴潤,楊繼偉,余怒濤.產權性質、公司治理與真實盈余管理.中國會計評論,2012年第3期.

[5]郝繼偉.真實盈余管理研究評述.財會通訊,2014年第6期.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內控建設中,業務風險日益成為關注焦點。內審部門作為監督重要關口,應當充分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探索建立新的內部審計模式,樹立風險導向型審計理念,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免疫系統”作用。本文以人民銀行國庫業務審計為例,在構建風險導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討和實踐。

關鍵詞:風險導向 國庫業務 審計模式

一、引 言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指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研究開發的旨在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的一種審計模式。該模式下,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評估存在的風險及其程度,并以風險為導向,針對不同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把審計資源集中分配于高風險領域,加強實質性測試程序,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增加審計價值、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作為現代審計技術拓展的新領域,在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中越來越得到重視和應用。2011年,人總行制定了《人民銀行內審工作轉型2011-2013年規劃》,提出學習、借鑒國際、國內內部審計準則和先進內部審計實務經驗,構建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以治理為目標、以增值為目的的內部審計新模式。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下發了《關于開展內審轉型項目審計試點的通知》,要求轄內各級行在2011年審計項目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開展審計試點。為此,我們選定國庫業務審計,在構建風險導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討和實踐。

二、人民銀行國庫業務及風險

國庫是國家金庫的簡稱,是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和庫款支撥的專門機構,國家的全部預算收入必須按規定期限全部繳入國庫,一切預算支出必須按規定通過國庫撥付?!吨袊嗣胥y行法》賦予了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職能,《國家金庫條例》規定了國庫的基本職責:(1)辦理國家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和留解;(2)辦理國家預算支出的撥付;(3)向上級國庫和同級財政機關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4)協助財政、稅務機關督促企業和其他有經濟收入的單位及時向國家繳納應繳款項,對于屢催不繳的,應依照稅法協助扣收入庫;(5)組織管理和檢查指導下級國庫工作;(6)辦理國家交辦的同國庫有關的其他工作。

國庫業務風險分為主要風險、次要風險兩種。主要風險表現為:(1)業務流程相關風險。主要包括業務流程設計全面性、更新及時程度、審批權限和程序、崗位牽制、具體業務管理執行中存在的風險;(2)信息技術相關風險。主要包括系統運行維護、訪問權限管理、設備管理等引致的風險;(3)人力資源相關風險。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素質及能力、要害崗位人員管理、教育培訓情況等涉及的風險;(4)外部事件相關風險。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征收機關、商業銀行、各方政策不一致等影響導致的風險。次要風險表現為:(1)法律風險。主要涉及行政執法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隱患,包括執法程序合法性、處罰程序合法性、歸檔資料完整性等;(2)內部控制失效風險。

三、實施風險導向模式的國庫業務審計

以國庫業務審計為例,將風險導向模式應用于審計中,通過分析國庫業務風險因素形成過程和影響程度,進一步加強國庫內控及風險管理,及時改進業務運轉中的薄弱環節,重點監控業務管理中的風險因素,提高國庫資金風險防范能力,確保國庫資金安全,促進國庫部門高效履職。

(一)運用審前溝通,明確審計重點

在審前調查階段,審計組召開碰頭會,與被審計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干就業務風險主要關注點進行商談,根據國庫業務實際情況補充完善審計方案;在進點會談階段,再次與被審計部門相關人員進行充分溝通,確保審計目標、審計對象、審計重點及國庫業務風險點、風險環節的準確定位。

(二)運用審計抽樣,提高審計效率

為確定實施審計程序的范圍,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組在實施國庫業務風險導向審計中,在對內部控制、會計核算、資金清算、賬務核對、系統管理等環節的風險進行合理判斷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審計抽樣方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合理推斷總體特征,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

(三)運用審計模式,進行風險評估

一是審計初期,審計組在做好業務審前風險狀況預測和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控制的基礎上,側重采用分析性程序,分析可能產生風險的各種因素。審計組設置了不同的風險指標(見附表一),對風險發生可能性進行分析、定級并賦予對應分值,按照“預測風險級別=風險影響程度定級分值×風險發生可能性定級分值”模式,計算出“預測風險級別”分值,據此,審計組作出了“預測風險級別為2級,檢查時一般關注”的結論。

二是在實質性測試階段,基于審計抽樣的結果,主要運用調閱相關資料、翻閱相關制度、詢問、觀察、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穿行測試、符合性測試等方法,了解風險狀況;在審計報告階段,更多運用了比較法、歸納法、分析性復核等方法,評定風險級別。在國庫業務現場檢查評估這一重要環節中,審計組首先計算出“各類風險因素的風險級別”和“平均檢查實際得分”,按風險類別定級;然后按照“總體風險因素加權結果=∑固有風險權重×風險級別+∑內部控制有效性權重×風險級別”模式,計算出“總體風險因素加權結果”分值為280,審計組最終作出了“國庫業務總體風險等級為2級,屬于一般關注”的結論,和現場檢查前的“預測風險級別”結果相吻合。

(四)運用專業判斷,提升審計質量

審計人員在審計國庫部門和財政、稅務等部門之間的外來業務時,采取專業判斷,對涉及撥款、退庫、申請劃款、對賬等業務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以及相關證據的真假、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進行分析、評價,確保國庫資金安全,提升審計質量。

(五)評價審計結果,降低審計風險

完成審計證據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撰寫后,審計人員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綜合考慮所有審計證據及整體風險,得出審計結論,同時在審計報告中明確審計人員和被審計部門的責任,以保證審計總體風險控制在預期范圍內,并保證審計質量。

四、現代風險導向模式下的難點與對策

(一)風險導向審計應用中的難點

1、審計理論研究滯后。風險導向審計在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中應用時間不長,理論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F有內部審計制度、準則、規程、內部控制指引等對風險導向審計還沒有確定統一、規范的操作流程指引,對風險識別及評估未能形成一套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體系。

2、審計方案存在缺陷。審計人員按照上級行國庫業務審計方案開展審計時,發現方案中存在缺陷:一是《國庫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表》中沒有對“較為重要的風險隱患”定級。在“上一次審計報告結論”中的“對賬手續不完整、會計主管監督檢查手續不完善”兩個問題,在審計方案附表三中的風險影響程度定級為2分,屬于“較為重要的風險隱患”;由于在《國庫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表》中沒有相應的定級標準。審計人員只能本著審慎原則,將兩個問題風險級別高靠為“中等程度的風險隱患”。二是《國庫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表》“業務快速變化情況”欄中有關“人員”的概念不清,是指部門全體人員還是單指涉及業務流程的操作人員,審計人員難以把握。三是《國庫業務現場檢查評估表》中“風險因素類別的風險級別以該類因素中各風險點的平均檢查實際得分確定”的計算方法欠科學,按照此方法,檢查中發現的一些重大問題,有可能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后,分值會大幅降低,風險級別將被低估,無形中稀釋了風險程度,掩蓋了重大隱患。

3、部分風險指標設置缺乏理論依據。如:《國庫業務風險狀況調查表》和《現場檢查評估表》中,將風險影響程度定為較小、中等、較大、重大四個等級,分別對應1分、2分、3分、4分四個分值,其分值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缺乏理論依據。

4、現階段風險導向審計成本高。風險導向審計有別于傳統審計,主要以風險為導向,把審計資源集中分配于高風險領域,可以節約審計成本。但由于風險導向審計在人民銀行處于試點階段,審計人員對新的審計技術運用還不熟練,經驗不豐富,在實踐中仍沿用一些傳統審計手段和方法。面對復雜的風險評估、分析、測算等程序,一旦審計過程中發生了問題或產生了疑問,還要對既定程序進行多次評估,耗費審計工時。此外,計算機技術在風險評估及測算過程中運用不多,審計人員手工操作多,影響審計效率。

5、審計人員素質達不到要求。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熟悉組織戰略、目標、計劃及經營管理的各項職能,從審計實踐看,審計人員還達不到這種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風險導向審計的理論不夠熟悉,給審計方案的制定增加了難度,審計工作的開展難于與傳統審計相區分,從而背離風險導向審計的目標。二是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絕大部分以會計和經濟專業為主,而管理、統計、應用數學及信息技術方面的人員非常稀缺,導致在風險導向審計的技術和方法運用上存在瓶頸,影響了風險導向審計在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中的應用。三是審計人員未能利用函證等審計方法取得獨立外部證據,缺乏外部證據的有力支撐,削弱了審計證據的證明力。

(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對策

1、以制度基礎審計為基石,夯實風險導向理念。要切實將內部審計的職能從監督職能為主轉為以評價服務職能為主,樹立正確的風險導向型審計理念。一方面,在全面理解被審計單位或部門風險的前提下,識別出固有審計風險,并進一步評價被審計對象對這些固有風險的控制措施,針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控制不足或無效部分形成的剩余風險,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從而將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風險導向審計應與制度基礎審計結合起來運用,要有效防范風險,內部控制是基礎,制度導向審計是根本,為風險導向審計打下基礎。

2、強化內部審計監督,保持內審部門超然獨立。為進一步強化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一方面,要求審計人員要對各類業務的風險進行識別、監測,掌握更多與之相關的金融、數理統計、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強化控制風險和指導管理的意識,準確掌握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另一方面,從各級行的實際出發,盡量使內審機構保持其超脫和相對獨立性,使其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3、強化風險管理,不斷提高全員素質。按照全面的內控理論,審計人員不再是內部控制的唯一責任主體,被審計對象所有成員都對內部控制負有相應的責任,必須同步提高被審計單位人員的風險意識,以便能夠主動與審計人員共同查找主要風險點和控制薄弱環節,制定有效的風險點控制措施。

4、科學、合理設計審計模型,認真開展風險評估。按照各分支機構、各業務流程,分析其固有風險,列出主要風險因素??茖W、合理設計出相應的審計模型,量化風險指標,進行風險評估和定級。針對各分支機構、各業務流程自身固有風險所采取的化解和防范措施進行分析,得出其控制風險的能力和主觀態度。審計人員在審計報告中將目前的控制與策略計劃和風險評估連接起來,判斷組織結構的合理、合規性,各類制度修訂和完善的及時性,崗位分工及職責明確程度及決策機制存在的問題和導致管理風險程度。

5、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加強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技術應用。信息化技術方法,為內部審計開展風險導向性審計提供了條件,這就要求一方面要開發專門針對風險防范的審計軟件,建立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非現場內部審計監督體系,通過現代審計信息處理系統對大量的審計信息進行及時采集、處理、分析和反饋,實現新的分析技術及評價方法。另一方面內審部門要逐步實現與業務部門的對接,實現從各部門直接提取數據進行審計,對風險點和風險環節實時監控。

參考文獻:

1、蔡春、趙莎.2006.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論.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汪壽成.2009.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大連出版社

3、王欣.2011.論風險導向模式下的商業銀行財務審計.中國內部審計(2)

4、何芳、張黔.2010.五菱集團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中國內部審計(4)

組長:褚鴻飛

成員:龔道齊、康毅峰、鄧毅、譚曉玲、李旎

執筆:鄧毅、李旎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為了使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會計市場全面開放的環境下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我們有必要科學分析其所處的戰略發展環境。本文在對公司產業環境因素和資源因素一般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會計師事務所的職業特點,探討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宏觀生存環境和行業環境,并利用SWOT工具分析了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優勢、劣勢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以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生效,中國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接軌的序幕已正式拉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日益加大,對以信息化、知識化為核心的專業服務業的國際化注入了新活力、提出了新要求。以國際通用商業語言和公共性信息資源為主要特征的會計服務業,承擔著市場經濟體系“基礎設施”之一的角色,對各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發展,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會計服務業的國際化和會計服務貿易自由化將帶給會計服務業許多挑戰,我國的會計職業界必然會經歷一場新的洗禮。

我國政府承諾,入世后六年內將解除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所有政策進入壁壘。這樣,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必將紛紛加大投入,以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下國有資產重組并購和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及不良資產處置為代表的改制業務使國內審計(鑒證、咨詢服務)市場需求相當樂觀。但現實證明我國國內事務所從規模和執業水平上遠遠難以與國際所競爭。國際會計公司進入中國,對中國會計服務市場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客觀、冷靜地分析這個市場,明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會計公司競爭中存在的差距與優勢,合理預測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是關系到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與發展的大環境。

一、競爭戰略的一般理論分析

在公司競爭戰略理論發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學派是資源學派。資源學派主張公司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培育企業獨特的戰略資源,以及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這種戰略資源的能力。1990年,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爾(Hamel)在對世界上優秀公司的經驗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競爭優勢的真正源泉在于“管理層將公司范圍內的技術和生產技能合并為使各業務可以迅速適應變化機會的能力”。戰略資源學派認為,每個組織都是獨特的資源和能力的結合體,這一結合體形成了企業競爭戰略的基礎。因此,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必須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發展企業的戰略資源,戰略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培植和發展企業對自身擁有的戰略資源的獨特的運用能力,即核心能力。

資源觀的戰略管理思想是:“產業環境分析、內部資源分析→制定競爭戰略→實施戰略→建立與產業環境相匹配的核心能力→競爭優勢→業績”,即分析產業環境、內部環境,比較競爭對手的資源優勢,通過競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來建立與產業環境相匹配的核心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一)產業環境因素分析

環境理論認為,企業的外部環境按層次分,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任務環境、競爭或行業環境、一般環境或宏觀環境。

1.任務環境

任務環境因素也稱為“直接活動環境”,是指一些與組織的目標制定、目標實現直接相關的因素。這些相關因素主要包括客戶、供應商、競爭者與政府監管機構等。達夫特指出,任務環境包括與組織相互作用和對組織實現其目標的能力具有直接影響的部門。任務環境一般包括產業、原材料、市場部門以及人力資源等。

2.競爭或行業環境分析

這是任務環境之上的一個層次,它包括一個企業或一個經營單位及其競爭者在同一行業內的運作情況。在這一層次,環境因素影響所有在同一行業內的競爭者。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教授認為,有五種基本競爭作用力或受到五種結構性因素影響同一行業內的競爭力。這五種競爭作用力是進入者、替代品、購買者、供應商和競爭者之間的對抗力。其模型如圖1所示:

3.一般環境或宏觀環境是最寬泛的一個層次

一般環境包括那些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沒有直接影響但有間接影響的部門。一般環境包括政府、社會文化、社會倫理道德、經濟環境、技術以及財務資源部門,這些部門最終會影響到所有的組織。因此,一般環境因素可以界定為一個組織疆域外的所有可能影響因素的總和,這些因素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倫理道德、自然資源等。

(二)公司資源因素分析(SWOT矩陣分析)

SWOT分析法,也稱SWOT態勢分析法,SWOT分析框架,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安德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來的。它是把企業內外環境所形成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風險(Threats)四個方面的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以尋找制定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經營戰略和策略的方法。

1.明確公司的優勢(Strengths)

優勢通常是指公司的一些特長,或是那些能提升公司競爭力的與眾不同之特征。它通常有如下表現形式:技能和重要專長;有形資產;員工隊伍;組織資源;無形資產;競爭能力;聯盟與合作伙伴;市場營銷方面等。所有這些可以稱之為競爭性資源。這些競爭性資源,配之以具體行業以及其他外部條件,必將對公司未來業績起決定性作用。

2.明確公司的劣勢(Weaknesses)

劣勢是指競爭對手擁有但公司尚不具備或不擅長的那些競爭性資源以及其他使公司處于不利競爭地位的內部條件。內部劣勢通常表現為:缺乏一些重要的技能與專長;缺乏重要的有形資產、人力資源、組織資源以及無形資產等,致使公司缺乏競爭力。內部劣勢可視為公司應該獲得而尚未獲得的那些競爭性資源。它們的存在為我們審視公司資源提供了一種思路,即公司還需要補充哪些競爭性資源。

3.明確公司的市場機會(Opportunities)

公司與市場機會之間存在以下關系:一個公司能夠擁有的機會往往隨行業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行業,不同公司把握機會的能力也有顯著差異;同一機會對不同公司的吸引力是不同的;不同機會對同一公司的吸引力也有顯著差異。公司應該留意抓住符合以下特征的機會:能給公司帶來大量的現金流,并促進公司利潤增長;能激發公司潛在的競爭優勢;能充分利用公司的競爭性資源。

4.明確公司可能面臨的威脅(Threats)

有時候外部環境的某些因素會給公司的盈利前景以及市場地位產生一定的威脅。這些威脅對公司的影響可大可小。公司至少要做到:一方面預測這些威脅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明確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減輕或消除這些影響。

二、會計師事務所的戰略環境分析

(一)會計師事務所外部環境分析

1.會計師事務所宏觀生存環境分析

注冊會計師職業是一個不提供有形產品只提供服務的特殊行業,因而宏觀上主要受到政治環境、法律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影響,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鐕镜难该桶l展、資本市場國際化趨勢和經濟全球化促使許多國家的會計師事務所把國際化和多樣化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許多會計師事務所通過設立海外辦事處或合并來為它們的主要客戶提供全球性服務。隨著我國會計市場對外的全面開放,注冊會計師服務市場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2)會計信息化審計將成為主流。會計信息化審計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對傳統審計模式進行重構,并在重構的現代審計模式上通過評價控制會計信息化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時代的來臨,對審計領域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國會計公司都將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審計對象,建立技術與審計高度融合的、開放的現代審計監督服務體系,以提高審計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

2.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環境分析

前已述及,在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潛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購買者、供應者以及行業中現有競爭者的抗衡。這五種競爭力量共同決定了行業競爭的強度和獲利能力。我們運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法具體分析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環境。

(1)潛在的進入者。潛在的進入者是否能夠進入某行業并對該行業構成威脅,取決于該行業存在的進入壁壘。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主要進入壁壘有規模經濟、審計質量、地源優勢、政府政策等。很顯然,最大的潛在進入者是那些歷史悠久、信譽優良的外國會計公司,他們可憑借其良好的品牌優勢、豐富的市場競爭經驗、先進的管理平臺、卓越的研發能力,克服市場進入壁壘,直接爭奪我國會計市場的市場份額。

(2)替代品。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會計報表審計、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在稅務代理、管理咨詢、投資咨詢、人力資源咨詢等領域,與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和專業管理咨詢機構的業務存在一定交叉,所以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服務替代產品來自這幾個行業所提供的服務。但同時,非審計服務的提供與審計業務的開展有很大的關聯性,與其他行業的類似服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3)購買者。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的主要購買者是上市公司。轉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與客戶對審計市場收費水平的了解程度等對客戶的討價還價能力都有較大的影響。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定期公開其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年度報表,如果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在重大事項中報告并說明原因。這使得一般上市公司輕易不愿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結果導致我國上市公司專業服務的購買者競爭能力較弱。

(4)供應者。知識密集型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人力資源是會計師事務所最主要的資源,因此,注冊會計師是財務報告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他們是專業鑒證服務的供應者。一方面,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在招聘財務經理時往往優先考慮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員,并愿意高薪聘請。這樣,注冊會計師的首要求職崗位往往是財務經理而非會計師事務所,使得注冊會計師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

(5)行業內部現有競爭者間的競爭。一方面,我國許多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綜合實力相當,單個會計師事務所不易取得明顯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服務差異化程度不高,競爭往往采取低價招攬業務的形式,最終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收入水平。因此,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抗衡程度可以說是相當激烈。

(二)會計師事務所的SWOT分析

會計師事務所競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既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回避威脅,把握機會,以選擇適合自身和環境的競爭戰略。會計師事務所的優勢(S)、劣勢(W)、機會(O)和威脅(T)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力資源、客戶、品牌、資金、研發技術、管理技能政府政策、地緣優勢、經濟環境等。

1.優勢(Strengh)

(1)會計市場審計鑒證服務需求迅速增長。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恢復注冊會計師制度至今,我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5350多家,注冊會計師6.9萬余人,非執業會員7萬余人。2004年全國百強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總收入就達到70多億人民幣。這些都反映了我國會計市場專業服務的旺盛需求。

(2)政府機構的適度參與可促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受幾千年的傳統影響,我國民間比較認可政府在社會事務管理中的權威作用,利用政府的權力引導企業接受和認可民間審計,具有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的有效監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結構,抑制會計市場的不當競爭,進而消除或減輕市場失靈。

(3)特有的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本地會計師事務所由于熟諳國情,則駕輕就熟,通過幾十年的發展,許多會計師事務所與客戶間已逐步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客戶的轉換成本較高,提高了外國會計師事務所的進入壁壘。

(4)相對成本優勢。由于會計師事務所擁有更多的案例庫、實地經驗和成熟系統的企業管理思想和策略,由其提供代理記賬和財務管理,成本將低于企業自己做的成本。出于對性價比的考慮,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低廉收費可以為它贏得一部分客戶。

(5)文化優勢。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其特有的東方文化對外來者是不容易理解和融合的,因此文化因素往往也是我國會計公司阻礙外國會計公司實施其跨國戰略的因素之一,提高了外國事務所進入我國會計市場的門檻。

2.劣勢(Weakness)

(1)客戶管理當局有強烈地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財務報告的供應者應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F實的情況是,許多企業的管理當局為了個人的利益置其會計責任于不顧,不惜粉飾財務會計報告以美化其業績,這顯然提高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難度和審計風險。

(2)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需求意識不強。良好的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供給是依托在相應的需求下產生的,但是,我國資本市場的會計信息相關者卻缺乏這種有效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門、稅務機構甚至有些投資者都只是盲目地希望股價不斷上漲,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不予關注。這樣,會計師事務所在種種壓力下有可能喪失其獨立性,為迎合市場的不當需求,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

(3)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有待改善。一方面,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雖然已經完成了脫鉤改制,但是多年來形成的行業壟斷、地區封鎖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影響了事務所之間的自由競爭;另一方面,隨著審計電算化、網絡審計等新型審計模式的發展,相應地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新的糾紛,而目前的法律法規卻并未提及,這樣就有可能出現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局面。

(4)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不夠合理且規模偏小。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制和合伙制,我國現有的事務所大多選擇有限責任制而非合伙制,不利于事務所對社會公共責任的承擔。而在眾多的事務所中,大型事務所并不多見,只有5名注冊會計師的小事務所占大多數,多數不具備承擔大型或特大型企業審計的能力。

(5)事務所業務品種較單一。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執業理念、執業能力等因素的制約,仍主要局限于審計鑒證業務的服務。管理咨詢業務雖有所發展,但業務類型狹窄(主要是稅務代理、代理記賬、資產評估等),收入有限,僅僅是事務所總收入的一個小小的補充,尚未成為其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3.機會(Opportunity)

(1)會計市場的全面開放,也給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由于國民待遇的相互性、對等性,我國一些優秀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可通過設立海外辦事處,或通過與當地事務所合作等形式提供全球性服務,注冊會計師服務的市場領域將不僅局限于本土。此外,國際會計公司的進入,往往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執業技能,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發揮后發優勢,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學習和借鑒他們的長處,提高我們的職業素養、執業質量和競爭能力。

(2)服務業務的多元化拓展。伴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國際化和多元化,會計服務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蛻粢延蛇^去單一的會計審計服務向多元化、全方位需求轉變。對此,會計師事務所應把業務范圍從傳統的會計審計業務擴展到管理咨詢、資產評估、投資咨詢、稅務代理、人力資源咨詢、軟件設計、IT咨詢等。

(3)國內其他市場空間的充分利用。四大等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國內主要承接大多數重量級的中國企業的業務,或者以服務跨國公司為主,尚沒有把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西部地區客戶作為重點。

4.威脅(Threat)

(1)國際會計公司的介入使得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競爭能力更加不足。國際會計公司經過百年的發展,特別是經歷過幾次大的事務所之間的合并、收購行為,已經進入成熟期。而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還處于成長期,總體上“小、散、亂”的現狀的依然存在,眾多中小事務所的激烈競爭又降低了其討價還價能力,出現惡性的低價爭攬業務的情況。

(2)審計環境的復雜化。信息時代引發了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技術方法的改變,財務報告系統的安全威脅需要考慮新的要素。一般來說,網絡化環境下威脅會計安全的因素具有隱蔽性更強、手段更加先進,注冊會計師將承擔更加復雜的審計風險。

(3)咨詢市場魚龍混雜,少數不規范和低劣的管理咨詢服務損害了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品牌和整個咨詢行業,給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管理咨詢服務帶來了不良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劣勢和威脅要遠遠大于優勢和機會,如果我們要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浪潮中生存和發展下去,就必須選擇制定合理有效的競爭戰略,并加以實施,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上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論文范文下一篇:高等會計教育改革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