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藥基金范文

2023-09-21

醫藥基金范文第1篇

馬來西亞最早成立的中醫藥組織是麻坡中醫研究所 (1924年) , 隨后各州的中醫藥公會紛紛成立。 (1955年) 聯合組成全國性中醫藥行業總會—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目前“總會”共有43個成員公會, 會員遍及全國。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的成員公會在馬來西亞各地開辦有十所中醫院校, 并與中國中醫藥大學聯辦學士課程, 為培訓中醫藥人材做出貢獻。

馬來西亞衛生部將“醫”和“藥”分成兩大塊來管理:“藥”方面早已立法, 由“藥品管理局 (Drug Control Authority) ”統一管理, 沒有另外立法管理傳統藥物 (草藥基本上不受限制) ;“醫務人員”方面, 衛生部也已立法管制現代醫藥從業員 (包括醫生與藥劑師) , 傳統醫藥執業者則不在管制范圍。

一直以來衛生部對傳統醫藥均采取“自生自滅”的放任態度, 因此, 中醫藥雖然普及, 但執業者的程度卻也參差, 當然也有混水摸魚者, 嚴重影響民眾的信賴度, 對中醫藥發展不利。

直到1996年, 衛生部決定著手管制國內傳統醫藥, 醫藥屬于專門性行業, 所有診所與藥店, 必須由該相關行業之行業總會所及衛生部認可的“合格”人士管理。因此, 傳統藥店與診所, 也必須由擁有合格證書的專業人士管理。衛生部于2000年委任“總會”進行全國“中醫師/中藥師注冊”工作, 規范化中醫藥。

2 馬來西亞中醫教育

目前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共有43個成員公會, 會員遍及全國。“總會”只接受國內有代表性的團體為會員, 保持總會的代表性;堅持“團結全國中醫藥同業, 捍衛同業基本權益, 發揚中醫藥”的宗旨;堅持以“搞好中醫藥教育, 提升中醫藥水平”為目標;以國民的醫療保健利益為依歸;與國內友好組織保持良好關系, 攜手共進 (與另外兩個衛生部委任的團體組成“會長級”協調委員會) ;與官方保持緊密配合, 與世界中醫藥團體保持緊密聯系。

除此之外, 總會也發動全國成員公會支持個別成員公會主辦的學術大會, 如:馬來西亞中醫師公會主辦的“世界針灸大會”、霹靂近打中醫骨傷推拿學會主辦的“世界骨傷科學術大會”、柔佛州中醫師公會承辦的“馬新中醫藥教育工作研討會”、雪隆中醫學會承辦的“第九屆亞細安中醫藥學術大會”及全國43個屬會每年主辦的各類型學術研討會、周年慶典和院校畢業典禮等, 以便能促進本區域中醫藥良好發展前景。

在馬來西亞形成中醫師的途徑約有以下幾種: (1) 自學的; (2) 師帶徒的; (3) 祖傳的; (4) 函授班或網頁函授的; (5) 學院短期課程的; (6) 華人醫藥總會統考 (5個科目) 及格的; (7) 5年制學院。馬來西亞已有不少中醫學院, 主要課程是5年制的中西醫課程, 包括20多個科目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等科目。

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的成員公會在馬來西亞各地開辦有10所中醫院校, 并與中國中醫藥大學聯辦學士課程, 為培訓中醫藥人材做出貢獻。

3 中醫藥在馬來西亞發展前景

在馬來西亞的大城市中, 華人的所占的比例高達80%以上, 這對中醫藥在馬來西亞的各方面發展打下了一個穩固堅實的基礎。中醫藥在馬來西亞的潛力很大, 尤其是中國有名望的藥廠生產的藥品更是供不應求, 象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牛黃清心丸等滋補腎陰腎陽的藥物在民間十分暢銷, 我國同仁堂藥廠生產的藥品在馬來西亞備受青睞, 十分暢銷。另外隨著中醫從業對中醫專業文憑越來越重視, 愿意進行中醫專業學習和深造的人數日漸增加加上中馬兩國的交往交流不斷增加, 學術交流使馬來西亞的中醫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與中國院校聯合辦學的形式, 讓學生先在馬來西亞學習2~3年基礎課程, 再到中國進行l~2年臨床實習, 這樣一來學生畢業時可以達到大學本科水平。也可以進行在職中醫藥人員的培訓, 系統學習一些中、西醫知識。如果能將中醫藥介入西醫領域, 必將對促進中醫藥的臨床、科研起到推動作用。

馬來西亞中醫藥的社會效益的不斷增加也是馬來西亞政府越來越認識到中醫藥的重要性, 并且馬來西亞的中醫師中藥師受到新中國中醫藥事業迅速發展的鼓舞, 通過到中國學習進修, 學術交流等方式, 不斷吸收中醫藥精華, 這樣一來會使中醫藥在馬來西亞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增強了。

摘要:中醫藥雖源于中國, 但已在馬來西亞得到了廣泛的影響和應用, 由于馬來西亞氣候環境比較特殊, 愿意使用中醫藥進行治療并且得到不錯療效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中醫藥教育在馬來西亞也已經開始形成一定的規模并采取了多種培養形式, 為培養中醫藥人材做出貢獻。馬來西亞政府也已經認識到中醫藥的重要性, 鼓勵馬來西亞中醫師進行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進修學習, 以促進中醫藥在馬來西亞的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醫藥,馬來西亞,中醫教育,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遲永利.初識馬來西亞中醫藥[J].山東中醫雜志, 2002, 21 (10) :627~628.

[2] 鐘秀美.馬來西亞中醫事業的發展[J].中醫函授通訊, 1993, 172:28~29.

醫藥基金范文第2篇

一、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近20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迅猛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重大技術相繼取得突破,現代生物技術在醫學治療方面廣應用,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術藥物超過2200種,其中1700余種進入臨床試驗。2002年,有300多種已進入最后階段的臨床試驗,比2001年增加了50%。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有200種以上新的生物技術產品投放市場。生物技術藥品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紀世界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獲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約為450億美元,其中生物醫藥銷售額約為400億美元,2003年將達到600億美元。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

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

二、生物醫藥發展呈現市場集中、產品集中的顯著趨勢,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

一是少數發達國家在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中占有絕對比重,處于產業主導地位。在世界藥品市場中,美國、歐洲、日本三大藥品市場的份額超過了80%。從生物技術產業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銷售總額約為413億美元,其中生物技術公司總數主要集中在歐美,占全球總數的76%,歐美公司的銷售額占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銷售額的93%,而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僅占全球的3%左右。美國是生物技術產業的龍頭,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其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國公司主導了世界專利藥市場,跨國企業在全球醫藥市場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斷增長。1994年全球制藥20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全球醫藥市場的50%,2002年上升到66%,現代醫藥產業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國企業的壟斷程度不斷加大。三是在產品市場領域,單品種銷售的市場集中度也呈現不斷增高趨勢,2002年全球最暢銷的10種藥物的總銷售額近400億元,占2002年全球藥品銷售額的1/10。這種市場集中狀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三、發達國家已形成若干生物醫藥產業密集區

在生物技術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許多發達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美國已形成了舊金山、波士頓、華盛頓、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區。其中硅谷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銷售收入占美國生物產業的57%,r&d投入占59%,其銷售額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除美國外,英國的劍橋基因組園、法國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國的生物技術示范區、印度班加羅爾生物園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術轉移中心、銀行、投資、服務等在內的大量機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大部分產值。這些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中嶄露頭角,對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傳統醫藥產品仍居主導地位,生物技術制藥和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由于不少重量級產品的帶動,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現增長態勢,總體上講,未來10年傳統化學藥物市場依然龐大,約占整個醫藥市場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醫藥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藥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學藥品在藥物市場中的統治地位正受到嚴重挑戰,生物類新興藥物將在藥品市場中迅速崛起,生物藥物已成為藥物研發的重中之重,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應用于天然藥材的種質改良當中,天然藥物

將獲得更為快速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生物藥物的份額將提高到18%以上,天然藥物的市場份額將增加到7%左右。

五、研發投入不斷增強,市場并購重組高潮迭起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額投入作為產業進入和持續發展的條件。為應對科技創新瞬息萬變和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局勢,各國際大型跨國醫藥企業爭相加大科研投入。據統計,全球大型制藥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在9%~18%之間,而著名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則在20%以上,對于純粹的生物技術公司,研發投入比重更大。為建立全球性的生產與銷售網絡,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為了獲取新藥或是直接掌新技術,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生物技術公司與大型制藥企業以及大型制藥企業之間在全球范圍內的兼并重組非?;钴S。如2000年,英國葛蘭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蘭素史克公司。美國華納-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藥公司、強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購案。全球范圍內生物醫藥行業的并購和重組熱潮,大大提高了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搶占市場、壟斷技術、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

六、戰略性技術同盟成為新藥開發的成功模式

新藥發現是一項整合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知識和技術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前期投資巨大,風險也很大,需要跨國制藥巨頭之間、生物技術公司和制藥公司結盟并聯合進行投資。據資料反映,2000年被批準的生物技術藥物中有一半是通過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這種加強合作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一是戰略同盟促成生物技術向產業化轉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術產品及生產技術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術企業手中,為保持新藥研發的持續性,幾乎所有的制藥企業都與生物技術公司結成戰略聯盟,由這些技術力量雄厚的專家型小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技術開發與創新,通過合作開發,獲得生物藥品的生產技術或生產權,這種模式成功促進了生物醫藥產業的良性發展。二是創新藥品開發采用委托外包策略。為了縮短創新藥品開發時間,近幾年許多生物技術和制藥公司開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結成技術聯盟,將技術性強的研究開發內容,分包給具有研究實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據centerwatch公司統計,目前“委托研究機構”(cro)公司已承擔了美國市場將近1/3的新型藥物開發的組織工作。cro已經成為制藥企業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正以其低成本、專業化和高效率的運作方式,受到生物技術及制藥公司的高度重視。

七、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

許多國家都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作為提高本國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紛紛制定發展計劃,加強領導,網羅人才,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例如,美國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生物技術產業激勵政策”,

醫藥基金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醫藥 營銷 品牌

一、品牌策略與執行

在醫藥行業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所謂的“小市場,大營銷”。這個行業有一個單品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是鳳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飲料等產品的市場很大,所以說是“小市場”。為什么說是大營銷呢?我們先看一看電視里的廣告就知道了,醫藥產品的廣告投放量相當大,在當前的媒體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說,在今天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我們制藥工業的營銷費用投入是很大的。營銷什么?當然是營銷我們的產品。而營銷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知名度高、美譽度高的強勢品牌。

品牌從何做起?制藥工業一直有一個說法:產品卓越,市場卓越,執行卓越。產品卓越對處方藥的營銷至關重要,市場卓越是對OTC產品的極大挑戰,執行卓越無論是對處方藥還是對OTC都是營銷管理的一種極高境界。產品卓越是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們有“萬艾可”這樣的產品,我們根本就不用為打廣告而犯愁,也不會擔心搞促銷之類的事情,這個藥也會賣得很好,因為它相對卓越。國內眾多藥廠雖然在研發經費上不設上限,但是目前中國企業沒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億元人民幣來做研發的,因為研發來得太慢。

如果沒有最好的產品怎么辦?現階段中國制藥工業的成功者們,他們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場卓越基礎上的。換而言之,他們是找準了市場定位,再通過市場營銷手段來完成產品的差異化,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戰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這么想,也可以模仿別人,但是你清楚這一點:過去別人做成了的,你現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別的公司做成了,在你這兒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們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企業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條件都在不斷變化,而出路就在于創新,不斷創新。別人的東西是拿不過來的,結合自己的文化進行創新才能獲取成功。而創新需要的,就是執行上的卓越。

二、醫藥企業營銷中的“推”與“拉”

制藥工業的營銷寶典是什么?實際上,無論是4C還是4P,營銷都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兩個方面:“推”和“拉”。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感冒了,到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治痔瘡的藥,他當然不會相信這個醫生的話。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論說“感冒是由痔瘡引起的,治好痔瘡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醫生給他開治痔瘡的藥,他就會相信。

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不同之處在于處方藥營銷的對象是醫生,所謂“拉動”的概念就是要給醫生一個說法,只要有一個說法。那么醫生就有理由開處方了。但是,有一個說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藥品中,醫生是否會選擇這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予以“推動”。因此,“推”和“拉”要結合,“拉動”就是給醫生一個開處方的理由,樹立學術地位,普及醫藥教育;“推動”就是給醫生一個開處方的動力,讓自己的藥品能進到醫院里來。只有“推”“拉”結合,才能讓醫生有理由開處方且愿意開處方。

非處方藥的營銷實際上也可以歸結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營銷鏈條上我們實在找不到像醫生那樣的角色,于是醫藥企業的“拉動”對象就不得不面向產品定位的消費者。所謂“拉動”,就是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欲望,并且買得起;所謂“推動”,就是讓顧客買得到,能夠很方便地買得到。所以對于對非處方藥的營銷來說,就必須做品牌。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幾年藥品零售商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批發企業的發展速度,而藥店在做品牌經營的同時更希望與制藥企業進行聯盟與合作。因此,藥店特別是連鎖藥店將成為OTC藥品銷售的關鍵力量。

三、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

醫藥企業做品牌時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是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關系。比如在我提到楊森時人們會想到什么?會想到嗎丁啉、達克寧。提到天士力時人們又會想到什么?一定會想到丹參滴丸。但一提到楊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啞口??墒菗P子江在我們國家卻是銷售額位居前三名的制藥企業,它的產品一點都不少??蔀槭裁慈藗儗λ拿帜敲茨吧?是因為它的藥更多地是在醫院里做處方藥,所以它的產品品牌知名度會小一些。由此對于我們來說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到底是做產品品牌還是做企業品牌好?其實西藥制藥企業內心一直有個愿望,希望擺脫“一牌獨大”的狀態。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西藥制藥企業甚至包括一些中藥制藥企業,想以企業品牌來帶動產品銷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好先做產品品牌。至于最終能不能做好企業品牌,當我們國家的行業集中度非常高的時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藥企業的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80%-90%的時候,制藥企業的品牌對自己的產品群的銷售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是難以在激烈競爭中立足的。企業現有的所有競爭力優勢,包括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營銷優勢,最終都會轉化為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優勢。

【參考文獻】

[1] 馮國忠:醫藥市場營銷學(第2版)[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

[2] 吳志利:藥品市場營銷學[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醫藥基金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 文化 科學

近代以前,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中醫藥學是科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體。近代以來,隨著西學的興盛,傳統文化因遭到摒棄而衰落,人們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模式都發生了轉變。在這種文化環境下,中醫藥學既因其文化特性使本身的科學性受到質疑,導致人們對其認同度降低,又因與傳統文化的剝離,而遭遇現代化發展的困境。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文化研究發展歷程與中醫藥事業發展實踐表明:中醫藥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中醫藥文化研究的開展與進步,中醫藥文化研究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必須大力開展中醫藥文化研究,復興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真正實現中醫藥事業的全面復興與進步。

1.“中醫藥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

“中醫藥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中醫藥是在中國古代文化土壤中誕生的一朵人類文明的奇葩,與傳統文化是緊密合一的。但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加之中國知識界科學救國的急切心理,反傳統文化思潮在上個世紀初風起云涌,影響了中國文化的正常繼承和發展,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斷層。在這種情況下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就要求中醫藥加強自己的文化建設,必須構建和培育繼承與創新的土壤,“中醫藥文化”作為特殊概念應運而生。

“中醫藥文化”的提出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但對其內涵學界多有歧義。2005年8月在安徽黃山召開的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對“中醫藥文化”的含義進行了初步闡釋: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會議還確定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即以中國哲學、文學、史學為基礎,以中醫典籍、中醫名家、中醫文物、中醫史跡為對象,研究中醫理論與臨證發展規律、中醫名家學術思想、中醫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及名家風范,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為區域中醫藥文化發掘,為中醫藥院校、醫院、企業文化建設,為中醫藥文化的國際交流、傳播服務,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1]。這是國內學界首次確定中醫藥文化研究的核心與范圍,對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文化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當然,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定義學界還應進一步開展深入和細致的探討,形成較為明確的研究領域。尤其要具有構建學科的意識,既要有學科概論性質的綜合性研究,又要進一步劃分研究領域,形成系列分支學科,并進行相應課程的建設。

2.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文化研究歷史階段的回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相關的文化環境的變更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

第一個階段,新中國成立至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醫藥文化研究的低潮時期。20世紀的中國始終存在一種反傳統文化的思潮,陰陽五行學說遭到學術界的否定,對中醫藥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負面影響,西學強勢文化的入侵和反傳統文化思潮給中醫藥造成了嚴重后果,新中國成立初衛生部的個別領導在對待中醫藥上存在對待西方文化霸權主義同樣的心態,認為只有來自于西方文化的西醫是科學的、進步的,而根植于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中醫藥學是不科學的、落后的,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抬西抑中、以西代中,阻礙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針對甚囂塵上的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早在1940年1月,毛澤東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書中曾指出:“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又說:“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新中國成立后,針對歧視中醫藥的現象,毛澤東發出了“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人員,組成我國鞏固的醫藥衛生統一戰線”的號召,并把“團結中西醫”作為我國衛生工作的四大方針之一。在毛澤東的保護和支持下,中醫藥學術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中醫藥學術被提升到與其他學科同等的地位,在政府的倡導下,各地中醫中、高等學校相繼成立,中醫藥教育一改兩千年來的師徒相授模式。但是,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不轉變,則很難真正正確認識和傳承、發展中醫藥。當時學術界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是“批判地接收”,而實際情況是批判容易,接收難。而且在“新文化”運動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傳統文化具有一種懷疑心理,陰陽五行理論也得不到認同。在“中醫不科學論”思想的指導下,中醫藥發展走向了以西醫改造中醫的歧途,以現代自然科學理論為準則,采用現代科學技術與研究方法解釋、整理、提高傳統中醫藥就構成了當時中醫藥發展的主流方向,這種研究為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開辟了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沒有正確認識到中醫學是中國古代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結合體,孤立地將中醫藥定位于科學技術,把西醫的一套科研方法強加在中醫藥的科研頭上,用西醫理論取代中醫理論,用西醫的“辨病施治”取代中醫的“辨證施治”,進而取消中醫藥學的靈魂,取消中醫藥學的文化底蘊,其結果是偏離了中醫藥發展的軌道,在發展中醫藥的同時扭曲了中醫藥。受此影響,當時順應時代的全國統編教材就有許多不足之處,使中醫藥教育出現偏差。1962年7月16日,北京中醫學院“五老”給衛生部黨組上書大力提倡傳統中醫理論、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呼吁大大增加中醫課程的學習。正當中醫藥教育界總結中醫藥院校初期教學經驗,討論修改中醫藥教學計劃,使中醫藥教育更側重于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教學時,“文化大革命”的興起,使傳統中醫藥理論與傳統文化再次陷入被批判的境地,對中醫藥事業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第二階段,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醫藥文化研究興起?;诿褡鍙团d的美好愿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中醫藥的文化特性逐步明確,中醫藥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成為黨在新時期的基本文化政策。以1984年召開的新中國成立后首次“中國近代文化史學術研討會”和全國首屆“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討論會”為標志,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了反思和重新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系列研究。1991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江澤民同志題詞:“弘揚傳統文化,振興中醫中藥事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場中醫藥文化研究熱在中醫藥學術界醞釀,并取得了系列成果:專題學術著作相繼出版;相關學術會議如中醫理論與中國哲學及文化國際會議(1990)、中醫文化研討會(1991)、全國首屆醫學與人類文化學術討論會暨首屆中美醫學文化懇談會(1994)、95’中國醫學文化學術研討會(1995)、國際佛教醫學暨港臺中醫文化學術研討會(1996)等陸續召開;《醫古文知識》(1993)、《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上海中醫藥雜志》(1997)、《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7)、《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等中醫學術期刊相應開設中醫文化專欄。通過這種研究,中醫藥學單純科技定位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要用文化定位豐富和補充其科技定位。對中醫藥文化品性認識的提高為中醫藥學現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明確區分中醫藥學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健康開展中醫藥科研工作的認識前提。中醫藥是具有科學精神的,中醫藥現代化首先是中醫藥科學文化的現代化,但其蘊含的科學精神容易被其人文方法遮蔽,在中醫藥研究中,混淆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界限,誤以科學手段和方法研究本屬于人文文化的原理,只能導致混亂和人、財、物的浪費,如不加以注意,甚至可能導致偽科學泛濫。二是中醫藥現代化不僅是中醫藥科學文化的現代化,還應該是中醫藥人文文化的現代化。中醫藥不僅是科學,用現代科學研究中醫藥是發展中醫藥的重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中醫藥是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結合體,對中醫藥基礎的現代研究必須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方法相結合。中醫藥學的研究對象是人,人除了具有自然屬性外,還具有社會文化屬性,目前西方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現代醫學模式已經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主張從更廣闊的社會心理文化背景認識人體健康和疾病,這正與中醫藥學的人文精神相吻合。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文化研究歷程,應該說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中醫藥文化研究有過于拘泥于古代文化傳統的傾向,中醫藥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立今鑒古,不但要具有歷史意識,而且要具有現代視角和當下意識,不但要總結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要吸納現代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目前正處于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醫藥文化不能獨立于文化全球化之外。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中醫藥文化研究絕不能故步自封、過于保守。要科學分析文化全球化形勢,樹立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展現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中醫藥文化成為文化全球化的組成部分。這就要求中醫藥文化研究者具備保持中醫藥文化特質的能力,具備吸納先進文化發展中醫藥文化的能力,具備與西方異質文化對話與融合的眼界和能力,從而保持中醫藥文化健康發展。尤其在對外交流上,由于中醫藥學獨特的文化形式不具有科學文化的超越性和普適性,很難被其他國家和民族理解和接受,導致中醫藥學至今還得不到國際的普遍認同。至今,能從根本上承認和接受中醫藥的人群還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等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地區。而在歐美地區,中醫藥則很難進入正規醫療體系或通過他們所謂的認證,這就對廣大中醫藥文化研究者提出了新任務和要求。

3.中醫藥文化研究是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基礎工程

中醫藥文化研究是中醫藥學研究的前提,否則中醫藥發展就會出現方向性錯誤。中醫藥學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深化中醫藥文化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中醫藥理論的發生發展,才能真正豐富和完善中醫藥理論體系。比如,不了解陰陽概念,就不能真正理解中醫藥理論的起源。再如,中醫藥理論與易學、道學有很密切的關系。中醫藥典籍中存在大量以《周易》中的詞匯命名藥物、方劑、醫籍的現象,甚至以易象、易理闡發、說明醫理等。潘雨延先生說:“究夫《內經》作者的哲學思想,全部發揮老子的思想……”[2]劉力紅先生也說:“我們知道中醫的確有很濃厚的道學思想……因此在《內經》里,我們既可以看到許多易學的東西,又可以看到許多道家的東西。”[3]不深入了解易學、道學,就難以理解中醫藥理論的內涵和精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術界在整理傳統文化、傳統中醫藥方面做了大量撥亂反正的工作。但是由于對傳統文化的錯誤態度和以西方知識體系為主體的現代普通教育的推行,使國人的知識結構、價值體系與行為模式大大改變,并未能從根本上恢復傳統文化、傳統中醫藥的本來面目,嚴重影響了中醫藥的生存和發展。表現在中醫藥教育上,習慣于數、理、化現代科學思維模式的中醫藥大學生難以理解中醫藥理論而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

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立足于比類取像的思維方式,以陰陽、五行、氣等主要概念構建起來的中醫理論體系,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驗證,面對當前唯科學主義的困境,具有獨特的理論價值和意義。面對這樣一份寶貴的遺產,只有在深化中醫藥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明確其理論精髓和文化內涵,才能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從而避免走上中醫西化,甚至以西代中的歧途。

4.中醫藥院校應營造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中醫藥院校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專門教育機構,承擔著弘揚光大中醫藥文化的歷史重任。不同類別的學校應積極營造獨具特質的校園文化,積極培育在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修養,作為中醫藥院校來說就應當積極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中醫藥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質,以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中醫藥精髓,形成中醫藥內在文化的創新能力。

4.1校園環境建設必須融入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好的中醫藥院校校園環境應使人處處感受到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如建筑風格、校園景點布置、校風、校歌、校園網等,甚至建筑物和校園道路的命名都可以融入中醫藥文化的內涵,有條件的學??梢越ㄔO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4.2教學中必須加強中醫藥文化教育。要加大中醫經典理論的學習,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中醫藥文化課程。注重中醫藥的文化品性,使學生不但學習中醫的“技”,更要形成中醫藥獨特的思維方式,養成中醫藥從業者獨特的文化品性。尤其要重視教材建設,“現在當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文革”之后,中醫教材建設沒有能積極地保持和發揚中醫的理論體系,在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方面是不理想的,不是發展了而是萎縮了”[4]。

4.3必須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中醫藥根植于傳統文化,離開傳統文化,中醫藥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古代俗語“秀才學醫,籠中抓雞”形象地說明了傳統文化知識背景對學習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倘若離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單純學習中醫診斷、方劑、藥性,則很難成為中醫名家,中醫藥理論難以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當前很大一部分中醫藥院校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急功近利,既不具有歷史意識,又不具備長遠眼光,與傳統文化密切關聯的主干課程——醫古文越來越被邊緣化,其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更只是作為可有可無的選修課,最終只會導致中醫藥的異化和弱化。

目前,中醫藥界特別是許多名老中醫對中醫藥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中醫理論功底薄弱、中醫基本技能不扎實、“不會用中醫思維看病”等問題表示了極大的擔憂,并建議加大中醫教育改革力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中醫藥人才,加大中醫藥文化的研究與課程建設是當前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

總之,中醫藥文化研究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沒有中醫藥文化的復興,就沒有中醫藥的復興?;仡櫄v史,直面現實,由于忽視文化資源的重要性,中醫藥事業發展曾一度誤入歧途。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應本著一切有利于中醫藥學發展的原則,盡快取消異化中醫藥學的做法,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導下,進行文化意義上的自主創新和原始性創新,從而真正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只有中醫藥事業的從業人員真正將中醫藥文化熔鑄到思維、心理中,中醫藥才能自然地壯大起來。

參考文獻:

[1]文苕.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紀要[J].醫古文知識,2005(4):46.

[2]潘雨延.易與佛教·易與老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2.

[3]劉力紅.思考中醫[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06.

[4]病入膏肓的中醫,病根在哪里[N].現代教育報,2001-9-28.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中醫文化傳播的歷史、現狀及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2011SJB770004)。

醫藥基金范文第5篇

前不久,青島海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青島市城陽區海爾國際細胞庫舉行。通過這一平臺,在胚胎和干細胞培養、克隆動物與疾病模型動物、“類器官”等科研領域研究成果卓著,并享有國際聲譽的韓國科學技術院金南衡院士團隊與海爾生物科技成功牽手,將成為企業的“專屬智庫”,提供科學指導,加速實現從科研項目到產業轉化的精準匹配和無縫銜接。

在城陽區,像青島海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瞄準生物醫藥新興產業的企業正在加速聚集、組團突圍。據了解,城陽區現有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36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擬上市企業13家,2020年城陽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88.1億元,同比增長19.3%。

政策扶持產業創新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各地競相發展的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生物醫藥產業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國家大力推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宏觀政策的指引下,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城陽區重點打造的五大產業集群之一,聚焦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獸用藥品制造、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多個細分領域,城陽區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集聚態勢,推動醫藥生物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年初,城陽區出臺了《關于促進城陽區生物醫藥健康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化發展、構建產業支撐服務體系三個方面,覆蓋了新藥研發、產業化、項目投資、平臺建設、市場銷售等全產業鏈,提出了13項硬核舉措鼓勵產業創新。

“2021年3月份以來,我們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深圳、成都、蘇州、寧波等先進地區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政策,廣泛征求8個街道及國海、易邦、益青等1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的意見建議,結合城陽區實際情況,對標深圳、看齊青島,以科技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出臺了這項政策。”城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說,新政對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研發、發展中藥及特醫食品、引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資質認證、推動服務平臺建設等6方面均在青島市《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獎勵標準上,再給予1:1配套獎勵,實現翻倍獎勵。城陽區結合實際情況,對發展仿制藥,發展原料藥、藥用輔料及藥包材,企業開拓市場,發展非營利性民辦醫療機構及建設醫學重點學科,強化金融資本支持等5方面為城陽區特有獎勵條款,對企業進行精準扶持。

龍頭引領產業加速聚集

2021年12月31日,動物疫苗國家產業創新基地暨青島易邦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項目開工,該項目是山東省規模最大、實驗種類最全的P3實驗室,建成后將提升我國重大疫病和新發病的防控技術研發和轉化效率,提高生物醫藥領域的科研創新水平,具有極高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城陽,易邦生物、海利爾藥業、雙鯨藥業、國海生物、益青生物等生物醫藥企業的名字在行業內越來越亮眼。一個個領軍企業的崛起,扎實推進了城陽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獸用生物制品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易邦生物在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等領域深耕20余年,打破了進口品牌在高端領域的壟斷地位,不斷引領和推動著行業健康發展。其中,動物疫苗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的實施,不僅激活了易邦生產“智造”基因,還快速提升了中國生物制品的國際競爭力。2020年,易邦生物強勢挺進全球動保18強。

歷經70多年風雨歷程的雙鯨藥業,是國內首家魚肝油生產企業,先后躋身“中國化藥企業百強企業”“中國醫藥行業成長50強”,公司生產的乳白魚肝油榮獲國家銀質獎,維生素D滴劑榮獲健康中國2030品牌計劃“年度品牌表現獎”。

此外,國海生物的主導產品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是國內首家被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大劑量孕激素類抗癌藥,連續多年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占65%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同行業排名第一位。

在城陽區,一批本土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在原料藥、生物藥、化學藥等領域具備一定規模和競爭實力,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目前,城陽區產值過億元的生物醫藥企業有8家,2020年產值增速超過20%的企業有10家。這些領軍企業,各自形成生態圈,為城陽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集聚和引領作用。

完善體系推進產城融合

2021年以來,城陽區搶抓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崛起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化、企業規?;?、品牌高端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澎湃新動能。

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園區加快建設。海爾生物細胞谷、青特北大醫療產業園、國科健康科技小鎮、中白國際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威高國際醫療產業園項目等一批優質產業園區項目布局落戶。目前,城陽區有科智星醫療手術機器人項目、威高國際醫療產業園項目、瑞奈生物科技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等重點在建項目8個;益青生物的年產30億粒新型明膠空心膠囊生產線項目、雙鯨藥業的年產8600萬瓶(盒)藥品生產線擴建項目等技改項目4個;在談的海利康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1個,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產業新動能。

高端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城陽區康復大學計劃明年正式招生;青島中科未來健康研究院、中科傳感技術(青島)研究院、青島特種食品創新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臺相繼落戶。城陽區現有省級以上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各類科創平臺19個,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個。

優質醫療和康養資源加速落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正式啟用;康復大學附屬中國康復中心即將啟用;樹蘭醫院、青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泰康之家琴園等項目相繼開工,一座活力之城、健康之城正在強勢崛起。

此外,為加速國際高端和急需人才集聚,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城陽區出臺了《關于促進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建設的十二條人才支持措施》《關于吸引人才享受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

醫藥基金范文第6篇

[關鍵詞]中醫藥專業 醫藥高等數學 教育

醫藥高等數學是高等醫藥藥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數學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它學科知識提供一個平臺。數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F在,中醫藥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隨著計算機及各種應用軟件的普及,數學已深入到中醫學、中藥學的領域。因此,在中醫藥學專業的學生中進行數學教育既是素質教育也是技能教育,在中醫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具有獨特的作用。但長期以來,中醫藥院校的高等數學無論是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代中醫藥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對醫藥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現階段醫藥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

現有的高等數學教材往往過于強調自身的系統性與連貫性,與實際的醫藥方面的應用脫節,基本都遵循“定義—定理—性質—例子”的編寫體例,造成公式、性質的堆積和羅列,對概念的來源、數學方法的應用涉及不多。專門的醫藥高等數學教材也基本遵循這樣的編寫體例,只不過加了少許簡單的醫藥類應用題。大部分例題還是物理和幾何方面的應用,遠遠不能滿足醫藥專業的學生學習需求。

2.教學方法

現在的數學課堂還是基本上采用定義、定理、論證推理、例題演算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與學生交流互動較少,很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枯燥無味,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

3.教學手段

近幾年來,各類學科都開始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論壇等。但高等數學的教學還是采用粉筆加黑板,對新的教學手段很少應用。這樣已經不足以應對教學課時少,而所需要講的內容越來越多的局面,不能完成大量的信息量的傳授任務,而且在一些幾何圖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4.教師自身素質

在中醫藥院校講授醫藥高等數學的教師多是數學系畢業,給學生傳授數學方面的知識當然游刃有余。但醫藥高等數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點,還要強調數學在中醫藥專業中的應用。對于這一點特別要特別引起重視。但很多教師自己對中醫藥方面的知識完全不了解,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與中醫藥結合應用。

5.教學氛圍

由于這些年高校不斷擴招,學生人數較多,醫藥高等數學課基本上都是大課,普遍存在著師生關系疏遠、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二、 措施與建議

針對醫藥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調整課程要求,改革教材

近年來由于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方向轉變。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應當適當調整數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改革高等數學教材應作為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關鍵。目前高等數學課程的要求基本上是20世紀90年代頒發的,已不符合目前大眾化教育的實際需要,尤其是高等數學教材千篇一律,往往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和敘述的形式化,缺乏以直觀、具體的方式描述高等數學,對概念的起源、問題的提出背景介紹得不夠。學生從課本上感受到的就是概念、公式、性質,而對概念的來源背景,數學的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方法的應用了解甚少。這種抽象的、形式化的編寫方式不但會讓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而且會產生學習高等數學“無用”的想法,不僅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更談不上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自覺的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適應大眾化的教育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應幾何化、數值化和代數化地展現,并使用淺顯、簡潔、易懂的語言敘述。具體表現為:(1)每個概念用圖形、文字、數值、代數語言方式闡述,概念敘述采用自然語言,體現教學的直觀化。(2)強調數學理論與中醫藥的相關應結合,重視利用數學模型進行教學,使學生經歷用數學概念構造數學模型的過程。教材上有關中醫藥應用的實例不僅要量多,而且要新穎、有趣與醫學知識結合緊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與魅力。(3)強調應用計算機和帶圖像功能的計算器理解函數、極限、積分等概念,體現教學的實驗化。(4)穿插介紹相關的數學家、數學史。(5)正確處理知識的嚴密性與直觀性。有些定理嚴格證明,有些定理只給出證明思路,有些定理不加證明,只舉例說明即可。

同時,近年來中學數學已進行了大幅度的課程改革,學生在中學就已經學習了極限、導數等概念,而高等數學的前三章基本也是這些內容,教學內容與中學教學內容重復。相反,高中的教學內容將極坐標這一知識點刪去未講,但高等數學中卻有在極坐標系下求定積分,二重積分的內容。每次講到這一知識點,因為中學沒學過,學生都一片茫然。所以,高等數學教學內容要與中學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銜接,不要出現重復和斷裂的知識鏈。

2.改革教學方法

(1)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淡化運算技巧

數學教學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數學中要適當減少運算技巧的訓練,突出重在應用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重點揭示數學概念和方法的實質。在教學中要不斷給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煉數學思想,例如:微分中局部線性化的思想,極值問題中最優化思想,積分應用中微元法思想等等,使學生對數學思想有所感悟,進而對以后的學習工作有所啟迪。

(2)加強學生學習主體,創設問題意境,激發創新意識

加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建構知識的主體意識,建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雙向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有過去的“主講”變為“主導”。“教”數學只是一種引導,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才是目的,要把數學中的公式與習題都當作課題去研究,去分析,去解決,將之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其自學能力和專研問題的能力。

實行問題教學法,在概念、原理等的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而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問題的解決過程。

(3)引進數學建模,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對其它學科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體現的,建立數學模型是應用數學關鍵而重要的一步。數學建模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工具。如,當生物醫學專家有了血藥濃度在人體內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數學模型后,可以用來分析藥物的療效,從而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藥。實際上,微積分中許多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如導數的定義、定積分的定義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著意強調微積分本身的數學模型特征;除此之外,可以將建模內容放在每章后面,適時講解建模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數學原理或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了極限連續之后即介紹蛛網模型以及細菌繁殖模型;學習定積分后介紹人口統計模型;而微分方程,作為動力機制的數學模型,應將這章作為建模重點,介紹如腫瘤生長模型,靜脈滴注給藥的一室模型,傳染病模型等。同時,每個知識點都要給學生配以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創建模型。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改革教學手段,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

數學是研究量、形與關系的科學,特別是在高等數學中要研究各種各樣的空間幾何體的面積、體積,有些圖形的生成是復雜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用較短的時間難以用板書描繪準確和清楚的。如果借助計算機技術,不僅能非常清晰直觀地將圖形描繪出來,而且學生在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圖形的生成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是有價值的。不僅如此,多媒體教學還能夠節約傳統的板書時間,增加授課信息量,提高將可效率;能夠化靜為動,寓教于樂,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曲邊梯形面積“分割、以直代曲、求和、取極限”的計算過程,隨著小矩形個數逐漸增多,小矩形面積和越來越接近曲邊梯形的面積,非常直觀形象。對于深入理解定積分的思想很有幫助,這是板書所不及的。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給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與傳統手段相結合才能恰到好處。如果教師機械的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整個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思維散漫,視覺疲勞。因此不提倡通篇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F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提高教師中醫藥知識水平

為了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較好地應用在他們所學的中醫藥專業上,教師必須要對中醫藥的知識有所了解,這樣才能使課堂與實際應用結合緊密。所以筆者認為,凡講授醫藥高等數學的教師都要學習幾門基本的中醫藥課程,了解學生所學的專業以及所學專業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和對數學所需要的程度。

5.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

由于高等數學上大課,教師不能兼顧到每個學生,會出現教師在課堂上只按教案講課,不注意學生反映的情況。學生課堂掌握知識程度如何,教師較少過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無法反饋到教師那里,結果學生對高等數學課不感興趣,缺課或不認真聽講的現象時有發生。其實教學過程非常復雜,教師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對待上課,能不能營造良好、活躍的上課氣氛,能不能調動學生的贏取,使其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這非常關鍵。因此,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與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熱情,要表現出對所講內容的興趣,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以及對教學的敬業精神,由此來感染和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

醫藥高等數學的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相信在眾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教改之路,讓高等數學在中醫藥領域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祁愛琴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醫藥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6).

[2]許華萍.中醫藥院?!夺t藥高等數學》的教學體會[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

[3]錢微微.中醫藥專業數學教學模式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8(3).

上一篇:村委副主任工作計劃范文下一篇: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