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

2024-02-10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1篇

可既然來了,身不由己,不講不行,那就講當下漢語文學寫作這么個話題。我首先強調的是,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是從西北一個偏僻的小鎮走出來的寫作者。我的作品大部分是寫鄉土,雖然鄉土文學這個概念產生了百年左右,而我寫的僅僅是中國內地這三四十年重大變革大轉型期的鄉土文學,又都是以我的個體寫作和個體認識來講的。

我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寫作,那時還年輕,個頭很小但志氣很大,形象丑陋但激情滿懷。到了現在,已經是老頭了,皮肉松弛,頭發脫落,眼睛見風流淚,一日不刮臉面目全非,一周沒有吃藥那成了怪事。三十多歲時我便是文壇著名病人,那時吃的中草藥,相當于三四個麥草垛,身上打點滴的針眼,如楊七郎萬箭穿身。到了六十歲生日那天,我檢討我用過的紙,是可以毀掉一座山林和一河灣蘆葦。十年前,我仍不服年齡,還激情鼓蕩著給一位女熟人寫過兩句詩:才子正半老,佳人已徐娘。而如今呢,雖然還在忙碌,雖然還在蠻有沖動地寫作,但身體的毛病在不斷出現。原先是靈魂決定著身體,現在身體開始決定起靈魂,再沒有了那才子正半老、佳人已徐娘的調侃,而體會到了古人的“相對無言君且去,有情明日抱琴來”。

從年輕時一直到現在,無數的采訪者都問過這樣的問題:你為什么寫作?每一個時期我都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我愛寫作。比如:我別的干不了,我只能寫作。比如:我經歷過太多的饑餓、寒冷、歧視、屈辱和政治活動的折騰,我要把我的記憶寫下來。比如:我有責任把這個時代記錄下來。六十歲以后,別人再來問我,我說,寫作可以讓我知道神的存在,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與神溝通。我這不是矯情或故弄玄虛,這是我真正的體會。我的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年紀是知道了生命的意義和寫作的意義,而一切寫作其實都是神在借用你的手。

我這六十多年,經歷的事情是多。內地有一句話,說:吃喝嫖賭不能偷,坑蒙拐騙不能抽。說只要你不去偷人,不去吸大煙,別的什么都可以干,也不失一個好人。我是遵守這個教導的。僅經過的國家主席就七位。而中國內地的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大家都知道,那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正的風云變幻的大時代,經濟的大力發展,物質的極其豐富,這使像我這樣年紀的人體會非常深刻。但是,這幾十年又是中國社會矛盾最激烈沖突時期,人性中的各種元素集中爆發時期。所以,中國內地奇奇怪怪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每日都發生,只要你能想到的什么,現實中就有了什么。它的新聞最多,新聞又常常是大新聞。借用外國一位名人的話,就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在這個社會大變革大轉型期,我度過了我生命中最旺盛的階段,也度過了我寫作最旺盛的階段。我生存于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社會就是我寫作的全部背景。

中國內地的文學,在大變革大轉型之前,它更多地受政治和宣傳的影響,它呆板、僵硬、概念化。改革開放以后,對外來文學的沖擊和接受,其程度比經濟更激烈、更徹底、更快。它如一條河流過了大地,河或許并沒想著改變大地,但河流過著它,清洗著它,滋養著它,一切該改變的都改變了。首先是文學觀的改變,文學到底是什么,它對于人類有什么作用,它寫什么和怎么寫,我們在顛覆著、改造著、修正著以前的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目光來審視我們的社會現實,來評判我們活著的意義。真正的現實主義文學出現在中國內地,受到全社會的歡迎,其成就超越了建國到改革之前的十七年,也超越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但是,這幾十年里也不斷地有不同的聲音,有人在質疑:為什么你們的作品里有那么多的揭露,那么多的批判,那么多的陰暗、丑惡甚至暴力和性?我在許多場合講過品種問題,我們一方面社會在大進步、物質在大豐富,一方面各類矛盾、沖突如此激烈、如此復雜,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品種,而我們在這樣品種的社會里生活著,也就形成了我們的品種,我們的文學自然而然就是這品種的社會中,我們的文學品種。大風到來,所有的樹都在搖動,所有的人都在潛伏。山洪暴發的時候,河水是不清亮的,水面上是一層殘枝敗葉死貓死狗,水下滾動的石頭也是粗糲的。

我們在寫什么?我們就寫這樣的時代,就寫這樣的社會,就寫中國內地人是怎么生活的,寫他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寫在這種時代、社會中人性是如何復雜地變化。我們常說“見識”這個詞,“識”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觀點。作家的大與小,高與低,就取決于這個“識”,世上凡成大事的都是這個“識”在起作用。正因為這個“識”,每個作家都在關注著這個時代,力求把握著這個社會,進行著各自特立的思考??梢哉f,在這幾十年,沒有現在意識的作家是難以立足的,沒有自己的思考的作家是難以立足的。即便社會給你提供了這么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識”,你不知道你該去寫什么,有了“識”,就不是你去找寫作素材,而是寫作素材來找你。當然,寫什么重要,怎么寫也重要,前者關于膽識和趣味,后者關乎于聰明和技巧。寫作畢竟是一種技藝,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

河流永遠是新的,河床基本上不動,當河水來自遠方,可以是西方的,是別的民族的,但它一定是在本民族的河床上流過。我們關注著全世界,更關注著我們的國家,既欣賞著人家的政治體系、人文建設、價值觀,更關心著我們的文化傳統,關心我們優秀的或不優秀的東西。這就如我家的孩子學習一般,鄰居的孩子學習優秀,鄰居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我家的孩子普通高校也沒考上,我是笑著臉向鄰家祝賀,詢問他們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我并不會拋棄我家的孩子,我還得去關心他,愛護他,讓他汲取教訓明年再考。

每個作家因其天生的能量不同,后天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營養不同,雖然都在努力,都在希望能寫出匹配這個時代的作品,但作品總是千差萬別。在我漫長艱難的寫作生涯中,我有這樣的體會:我們所寫的一切故事,都是在時代和社會的背景前所發生的故事,故事是單純的、明晰的、靈巧的,背景卻一定是龐大的、復雜的、混沌的。文學不是政治的、宣傳的,甚乎觀念的,但世上沒有純而又純的文學,文學有文學的大道。栽樹的時候,如果把樹根在水里洗得干干凈凈,那樹是栽不活。人類的主要食物是小麥和大米,可以有各種蔬菜瓜果和營養品,但如果人只吃蔬菜瓜果和營養品,人可能就變成了兔子。小麥和大米永遠是人類的主食。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寫作就是為這個時代的,批判那些丑惡,張揚那些美好,安妥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生命圓滿。如果做不到這些,那就真實地記錄這個時代,留下我們的真正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給后來人。至于怎樣使我們所寫的故事能表達出這個時代的意義,那就是如你在門口栽了一株花,花開得很鮮艷,香氣濃烈,當然這花是你的,但所有人經過你家門口了,所有人都看見了鮮艷,聞到了香味,這花是你的,也更是所有人的。再舉個例子,你坐在大巴車上外出旅游,早上六點出發,到了九點你讓司機停車,說你餓了,是不是大家都下去尋飯店吃飯。司機是不會停車的,車上的人也不會同意停車的。而到了十二點,你說肚子餓了,停車去尋飯店吃飯吧,司機會停車的,車上的人就響應你。寫作也是如此,你所寫的不是你個人的饑餓感,你要寫出所有人的饑餓感。而當你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時代的命運在某個節點上契合了,你寫的這個節點上你個人的命運就成了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時代的命運,這樣的作品就是偉大的。

這幾十年中國的文學,應該說成就最突出的還是鄉土文學。鄉土文學在三四十年代有魯迅式的,在五六十年代有紅色式的,魯迅式的鄉土文學是俯視的批判和吶喊,是精英的眼光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紅色式的鄉土文學是仰視的迎合和歌頌。到了我們這一輩,所寫的鄉土文學當然有魯迅式的和紅色式的鄉土文學基因,但遺傳著,也變異著。馬是馬,驢是驢,馬生下來的是馬,驢生下來的是驢,而馬和驢交配生下來的卻成了騾子。

我們反對的農村不再是魯迅那時的農村,也不再是紅色鄉土文學那時的農村。十多年前,我還感慨,中國的一切革命都是土地革命啊。寫過一篇長散文《一塊土地》,說的是在某個城郊的一個村莊里,農民是如何貧困,而有一個人省吃儉用,積攢錢財,把別人的地一畝一畝買回來,后來就形成了一大塊地,有十八畝,他就成了地主。這就是建國前。到了一九四九年,政權建立了,這十八畝地被收沒,強行收沒分給了貧農,這就是土地革命。到了五十年代后期,這十八畝地又收上來,變為集體所有,這就是公社化。七十年代末,這十八畝地又分下去,這就是改革開放開始了。到了二〇〇〇年,城市擴大,搞經濟開發區,這十八畝地又征收上來,這就是要走城鎮化道路了。十八畝地永遠是十八畝地,這么分分收收,上上下下,每一次就是中國的一場革命,每場革命,出了多少英勇事跡,也發生了多少悲慘故事,甚至死了人?,F在我們可以說,何況去關心世間的陰謀、仇恨和英雄主義。但我們就是這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讀一些史書,??吹桨l生重大事件時,都要以殺人祭天的,而后來沒有這種儀式了,卻發現凡是有大的工程,比如修一條路,建一座橋,蓋一座樓房,沒有不發生死人事故的,其實這就是另一種方式的祭奠。這種土地上的革命,我們都是身在其中過來的,至于還向什么方向發展,似乎都朦朦朧朧,又似乎混沌不清。當我們預感到農村要衰敗,傳統文化要式微;可我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種衰敗式微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我是每年都要到鄉下去跑動,我要到的是邊遠的農村,大量的村莊都荒蕪了,沒有人,沒有狗,沒有雞,當然也沒了跟著人一直過來的老鼠和蒼蠅。在西安,我又接觸了很多來自農村的年輕人,我的家族里,那些堂兄堂弟的兒子和孫子,他們也全來到西安打工,他們生活十分艱苦,但沒有一個想要回去,即便在城里每日只吃方便面,就是不回去,他們經見多了,思維發生了轉變,也無法再能回去。這就是當下我們面對的鄉土。從理性上我在說服自己:走城鎮化道路或許是中國的正確出路,但從感性上我卻是那樣的悲痛,難以接受。這如同我們的父母身患重病要去世,也明明知道人總是要死的,死了就帶走了疼痛,帶走了病毒,帶走了恐懼,可父母真的死了,我們的悲苦是什么勸說和安慰都不起作用。面對著這樣的現實是贊歌還是挽歌,我是兩難,我是慌張,我是無語,我是舉著長矛要尋找敵人,我尋找不到,不知道誰是敵人,我是魯迅小說中的祥林嫂,要想給誰訴說,似乎沒有誰肯聽訴說。我有時想,我是不是個保守派,不識時務?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無法改變我農村的基因,小時候吃慣了母親給我做的面條,我的胃從此記憶深刻。當我在外邊吃慣了世間所有的山珍海味,但內心深處還是想吃母親給我做的面條。母親去世了,我再也吃不上那最好吃的面條了,我能不淚水長流?我的胃就是有著母親做的面條的記憶,我無法把我的胃割去。所以說,當下的農村現實,它已經不是肯定和否定、保守和激進的問題,寫什么都難,都不對,因此在我后來的寫作中,我就在這兩難之間寫那種說不出的也說不清的一種病。這種病之所以難以被人理解,是隱秘的,這如同失戀的人在看到別人的婚車、失孤的人在看到別人的孩子的那種感覺。

這樣的寫作肯定是不時尚的,讀者更樂于接受那種荒誕故事離奇寫法又極端的作品。這種閱讀,中國歷來就有,它也符合人性的好奇獵怪的特點,所以《三國演義》《水滸傳》遠比《紅樓夢》讀得普遍。而我們在新的鄉土狀態下的兩難寫作,它的那點無奈的蒼涼的又隱秘的病,是沒有傳奇和熱鬧的,但我覺得這偏是我們愿意寫的,想寫的,把它寫出來,讓后人知道歷史的節點,或許能了解我們的心結。就像我們現在讀李煜的詩,體會到亡國的心結,讀李商隱的詩,體會到愛情的心結,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李商隱所愛的是哪一個佳人,愛的結局是樂是悲,但詩觸動了我們的神經。在這個世上,什么都可以變化和改動,唯有不變不動的是感情。所以,我們的鄉土寫作留下的就是一個歷史的節點,就是這個歷史節點的心結。

我再次要說,社會形成了這樣一個品種的社會,這樣品種的社會也就造就了這樣品種的我們和我們寫作的品種。

鄉土寫作的難是我們常常尋不準我們的位置,也不了解我們自己,而且不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了解自己,煩惱和焦慮就隨之而生。心身安寧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我們總是身不安心不安。寫作也正是一種求靈魂安妥的工作,現在卻又折磨著自己不能安寧。路燈給路照了光明,路燈又擋了路。這竟成了我們這一批作家的可憐的命運。

(此文為賈平凹于2017年3月22日

在澳門大學的講座)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2篇

2、建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的探究

3、淺談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

4、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5、融合傳統文化的漢語言文學發展路徑探析

6、關于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師如何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思考

7、淺談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關聯性

8、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與分析

9、獨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及建議

10、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傳播

11、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教育素養培養的必要性探析

12、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兩極分化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分析

13、關于漢語言文學與中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14、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15、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16、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研究

17、新形式下的學生提高自身漢語言文學素養的相關措施

18、信息技術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優化探析

19、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思路分析

20、有效激發中職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

21、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與建設探索

22、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改革探索

23、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24、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基本功的培養

25、對大學語文課程功能的重新審視

26、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思考

27、試論中職漢語言文學學生寫作能力培養

28、新形勢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及應對措施探尋

29、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思考與研究

30、職業教育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探究

31、新文科理念下漢語言文學專業 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32、關于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問卷調查報告

33、職高漢語言文學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34、中職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措施分析

35、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措施探討

36、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37、三本院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學生文學素養養成教育

38、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漢語語感層次調查分析

39、民族地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文學創作能力培養探究

40、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措施分析

41、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

42、有效激發中職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學習興趣

43、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分析

44、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思路探討

45、漢語言文學及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析

46、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的模塊實訓模式芻議

47、淺談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48、網絡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趨勢

49、地方師范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研究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3篇

2、淺談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互聯網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

4、網絡用語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

5、關于漢語言文學教學多元化的研究策略

6、分析漢語言文學教育

7、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對接性思考

8、探究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體驗

9、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對策分析

10、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實踐

11、漢語言文學教學促進高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路徑研究

12、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探討

13、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4、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與中學語文教學的對接

15、探討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對接性

16、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

17、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18、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與人文素質教育融合發展策略

19、漢語言文學教學促進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路徑研究

20、漢語言文學:習育人長技,做優秀園丁

21、網絡語言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探析

22、關于后現代教育思想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思考

23、關于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

24、創新創業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滲透

25、分析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研究

26、漢語言文學專業導論課程教改探析

27、現代教育思想在黨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8、現代教育思想下的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分析

29、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析

30、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的研究

31、淺析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32、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分析

33、微課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應用研究

34、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辦法研究

35、漢語言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作用的探索

36、新文科理念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37、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素質教育淺析

38、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析

39、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中傳統文化的弘揚

40、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探究

41、新形勢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對策分析

42、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的建設與探索

43、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探討

44、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探討

45、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46、論初中漢語言文學教育

47、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及優化路徑探析

48、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運用與意境分析

49、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探析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4篇

2、紅河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校內實踐角色的分析

3、從文化不連續性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

4、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思考

5、中國故事的“他方”講述與傳播初探

6、跨文化視域下的中國文化課程改革

7、培養和提高英語師范生文化素養的策略

8、少數民族預科班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9、建構“話語中國”視域下對漢外翻譯的幾點思考

10、比較文學基本理念與中學語文教育改革

11、中外出版人才教育模式比較研究

12、淺談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13、跨國改編電影《許三觀》與原著的差異及成因分析

1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教育的發展及建議

15、淺議英美文學對中國當代教育的影響

16、賞析路遙作品《人生》

17、英漢習語文化差異探討

18、“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志愿者教師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

19、淺議玄幻小說對外傳播對國人形象的改善

20、“三美論”在許淵沖古詩譯作中的實現

21、高校留學生社區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22、從文化傳播角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性

23、語言與文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然指向

24、淺談如何培養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創意能力

25、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實踐教學分析

26、關于漢語言文學中的性別隱喻問題的解讀

27、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芻議

28、大學生特質寬恕問卷的編制

29、語用學視角下的十九世紀西方女性語言研究

30、畢飛宇《小說課》與小說批評的異質視角

31、古希臘神話赫拉形象分析

32、淺論《文藝理論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思路

33、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研究

34、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探究

35、基于體驗教學理論的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36、跨文化視野下語言學課程教學探索

37、《奧賽羅》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現實和矛盾

38、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策略與措施

39、高中畢業生對魯迅接受狀況分析

40、讓一切回歸自然,讓思維回歸自由“自然生長”

41、淺議林語堂先生“一團矛盾”評價的合理性

42、從《詩經》看封建制度

43、淺析高?!豆糯鷿h語》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改革建議

44、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的效益分析

45、口譯中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

46、電影資源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

47、“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48、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探討

49、關注傳統文化 打造高分作文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5篇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課程代碼:0053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 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呂氏春秋》中關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記載是(D) A.賁如,皤如,白馬,翰如 C.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

B.士封羊,無血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2.《漢書·食貨志》關于采詩說的記述是(A) A.“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 B.“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C.“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D.“詩者,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3.《春秋》的編纂體例是(D) A.國別體 C.編年體

4.《左傳》記事的特點是(A) A.微言大義 C.質樸平實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1頁 共9頁

B.辯麗恣肆 D.詳贍生動 B.紀傳體 D.紀事本末體

5.《韓非子》說理文的特點是(D) A.氣勢磅礴 C.奇幻詭譎

6.《楚辭·九歌》的體式是(C) A.論體 C.騷體

B.賦體 D.七體 B.鋪張揚厲 D.冷峻峭拔

7.東漢王逸對《離騷》題義的解釋是(D) A.離騷者,猶離憂也 C.離,猶遭也;騷,憂也 8.《新序》一書的作者是(A) A.劉向 C.桓寬

9.《吳越春秋》在寫作上的特點是(D?) A.筆法謹嚴 C.各篇相對獨立

B.氣盛情切 D.前后連貫成篇 B.劉歆 D.桓譚

B.離騷者,楚古樂曲名也 D.離,別也;騷,愁也

10.“梁孝王忘憂館時豪七賦”共同的創作傾向是(B) A.切實誠摯,抒情言志 C.長篇巨制,偶含勸誡 11.王褒詠物賦的代表作是(C) A.《鵬鳥賦》 C.《洞簫賦》

B.《楊柳賦》 D.《鸚鵡賦》 B.阿諛頌德,游戲文字 D.憤世嫉俗,質樸自然

12.下列漢代文人中最早從事五言詩寫作的是(C) A.枚乘

C.班固(《詠史》)

B.蘇武 D.張衡

13.《古詩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業遲滯的是(C) A.《涉江采芙蓉》 C.《迥車駕言邁》

14.正始詩歌的時間斷限為(B)

A.漢獻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B.魏明帝青龍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2頁 共9頁

B.《迢迢牽牛星》 D.《明月皎夜光》

C.晉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 D.劉宋泰始二年(466)至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 15.被鐘嶸《詩品》批評為“過為峻切,訐直露才”的作家是(D) A.阮籍 C.應璩

B.何晏 D.嵇康

16.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風骨,被譽為(D) A.“弘麗妍贍” C.“縟旨星稠”

17.“開千古平淡之宗”的詩人是(C) A.曹植 C.陶淵明

B.郭璞 D.謝靈運 B.“文采高麗” D.“文典以怨”

18.“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動時期是(B) A.元嘉時期 C.建安時期

19.齊梁詩壇首屈一指的詩人是(C) A.江淹 C.謝胱

B.沈約 D.王融 B.永明時期 D.正始時期

20.“北地三才”中除了邢劭、魏收外還有(C) A.庾信 C.溫子升

21.敘事長詩《木蘭詩》屬于(D) A.吳歌 C.南朝樂府

B.西曲 D.北朝民歌 B.宇文毓 D.徐陵

22.下列反映作品歸屬的各項中,正確的是 A.曹植《登樓賦》(王粲) C.左思《三都賦》

23.駢賦成熟定型的時期為(D) A.東漢 C.西晉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3頁 共9頁

B.建安 D.南朝

B.王粲《洛神賦》(曹植) D.江淹《蕪城賦》(鮑照)

24.下列關于《洛陽伽藍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作者酈道元(楊炫之) C.屬于地理著作

B.屬于歷史筆記(是集歷史、地理、佛教為一體的名著) D.約成書于北魏延昌、正興間(東魏孝靜帝時期)

25.隋代聚集在煬帝身邊的南朝文士的詩風特點是(C) A.重氣質 C.重文采

26.陳子昂的詩論主張是(B) A.“六對”、“八對”說 C.要求詩歌補察時政

27.張若虛所屬的作家群體是(C) A.初唐四杰 C.吳中四士

28.姚合詩風的特點是(D) A.清穩閑適 C.平淡自然

29.陸龜蒙的《野廟碑》屬于(B?) A.山水游記 C.變文

30.下列詞句屬于韋莊詞的是(B)

A.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菩薩蠻》) B.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薩蠻》)

C.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D.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 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神話引導了后世文學審美理想發展方向的特征有(ABCE) A.主題 C.情節 E.想象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4頁 共9頁

B.情感 D.形象 B.諷刺小品 D.俗講 B.剛健爽朗 D.奇崛幽峭 B.文章四友 D.大歷十才子 B.提倡風骨和比興 D.“象外之象”說 B.重骨力 D.重思理

32.下列詩人中屬于建安七子的有(A、B、D、E) A.陳琳 C.阮王禹 E.劉楨

33.宮體詩的特點有(A、C) A.題材處理上的娛樂性質 B.對寫實技巧的追求

C.對山水景物的聲、光、色都有生動的描繪 D.質樸無華,不加雕飾,極盡語言純凈之美 E.談論老莊玄理為主,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 34.高適邊塞詩的風格特點有(A、B、E) A.沉雄氣質 C.文采華麗 E.以骨力取勝

35.韓愈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有(A、B、C) A.文以明道 C.不平則鳴 E.聲律嚴整

B.唯陳言之務去 D.用事綿密 B.慷慨悲壯 D.清新自然 B.孔融 D.王粲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詩經》

---《詩經》是中國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对娊洝酚址Q《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37.墨翟

---即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后來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5頁 共9頁

38.上官體

---“上官體”,是唐代詩歌史上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詩歌風格稱號。指唐高宗龍朔年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題材以奉和、應制、詠物為主,內容空泛,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

39.長吉體

---長吉體(cháng jí tǐ ),即【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提到的“李長吉體”,指唐元和年間詩人李賀的詩作所獨有的風格意境。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荀子》說理文的特色。

---一. 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辟,淋漓盡致。

二. 長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盾髯印分性⒀詷O少,而他為了說理所使用的比喻,卻豐富多彩,層出不窮。

41.簡述《九歌》的內容。

---《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42.簡述曹操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操詩歌宏偉的氣魄,強勁的力度,闊大的境界,在建安詩壇上無與其匹。他不僅使樂府民歌成為富于藝術個性的文人詩歌,開創了“借古樂府寫時事”的先河,而且以他大氣彌滿的筆力使逐漸僵化的四言古詩重現生機,為后世詩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啟示。

43.簡述唐傳奇小說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特點。

---

一、從創作上來講,唐傳奇作品一反漢魏六朝小說的紀實法,大都采用虛構法;

二、從塑造藝術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方面來看,唐傳奇小說敘述宛轉委曲,描寫細膩多樣;

三、從體制上看,唐傳奇小說已經由筆記體發展為傳記體; 唐傳奇小說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長處。它從漢魏六朝的小說雛形中破殼而出,并使小說“至唐代而一變”。從此,中國古典小說從子、史脫穎而出,成為敘事文學中一種獨立的文體,開始用有別于其他文體的獨特樣式,反映社會生活,展示真、善、美,在形象塑造及敘事構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唐傳奇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和定型。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6頁 共9頁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

44.以《史記》中人物的塑造為例,論述司馬遷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參考:《史記》被稱為“百科全書”,被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有很多的成功之處,譬如說它描寫人物的藝術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史記》描寫人物的藝術特色

《史記》被稱為“百科全書”,被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有很多的成功之處,譬如說它描寫人物的藝術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記》寫人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傳記中表現這個人物主要的經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點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個方法被稱為“互見法”。例如,《高祖本紀》主要寫劉邦起義、戰斗、開國的經歷,寫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愛保民、穩固政權的政績等等,正面表現一代開國帝王的神采。而劉邦性格中狡詐、陰刻、殘忍、無賴的一面,則在其他人物的傳記中表現。

司馬遷也善于在同一篇傳記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時寫出其性格的復雜性。例如《李將軍列傳》,記敘李廣一生戰功蓋世卻備受壓抑的經歷,主要表現李廣一代名將的風采及其遭遇的坎坷。司馬遷在李廣“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中,選取四個戰役構成全文的骨架。從不同側面描述李廣的性格和遭際:上郡之戰,突出李廣的“善射”本領和臨危不懼、從容鎮定的大將風度;雁門之戰,顯示李廣的機智和應變才能;右北平之戰,凸顯李廣的膽識和神威;從衛青襲擊單于之戰,則重點敘述李廣遭遇的坎坷。四場戰役寫出李廣與程不識不同的帶兵方法,寫出他冶軍寬緩而得力的特點;殺霸陵尉,表現了李廣負能使氣的性格;“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則表現了李廣的疏財愛士;與才能不及中人卻封侯拜相的李蔡的對比,揭示了統冶者的獎勵不公和李廣對自身偃蹇命運的憤郁不平。這些描述,又在李廣的主要性格之外,增添了豐厚的血肉。主要事件和典型細節相互配合,詳寫和略寫相互結合,既鮮明又完整地表現了李廣思想性格、生平際遇的特點和全貌。

第二,人物之間的對比襯托。

司馬遷善于使用對比襯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間的對比,也有正反對比。

《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狡詐機智的劉邦形成鮮明對比。兩個人先后都入駐秦都咸陽,劉邦聽從張良、樊噲的諫議,不入秦宮室,封存其資財府庫,與地方父老約法三章,約束兵士。秋毫無犯。項羽則屠殺燒掠,得其財寶、美女而東歸。這樣,劉邦的深謀遠慮,項羽的識見短淺,便如畫而出。

除重要人物之間的對比外,《史記》還往往描寫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對主要人物的比襯。如《項羽本紀》中老謀深算而堅忍的范增之與簡單直率又魯莽的項羽,《高祖本紀》中經常從容不迫的張良之與時時窘迫棲皇的劉邦,都形成了鮮明有力的對比襯托,從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第三,在特定的環境和場面中凸顯人物特點。

描寫緊張激烈的環境和場面,把人物置入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馬遷寫人藝術的又一特點。 《項羽本紀》的“鴻門宴”,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字。在這場力與智的沖突中,項羽的優柔寡斷,范增的陰鷙遠見,劉邦的智詐狡猾,張良的善于謀劃,樊噲的勇猛機智,以及項伯的溫和憨愚,都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得到鮮明表現。

第四,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司馬遷寫人物,除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還以富于表現力的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項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7頁 共9頁

羽本紀》寫霸王悲歌別姬,《高祖本紀》寫劉邦被項羽射中后謊稱“鹵中吾指”?!蛾惿媸兰摇穼戧惿孑z耕慨嘆,《陳丞相世家》寫陳平為鄉人均分社肉,《李斯列傳》寫李斯見廁鼠、倉鼠而嘆息,《淮陰侯列傳》寫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等等,都十分傳神地揭示人物精神風貌的某些特征?!妒酚洝芬灿幸院唵蔚男睦砻鑼憗斫沂救宋镄愿裉卣髦?。它或是通過人物獨白,或是以他人的語言,或是由作者直接點拔,披露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五,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

《史記》許多篇章中的人物語言描寫,都能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神情風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見項羽的強悍鹵直;“大丈夫當如此也”,委婉曲折,寫出了劉邦的貪婪狡詐?!妒酚洝返娜宋飳υ?,也有不少能夠傳達人物性格者,如《酈生陸賈列傳》通過酈生與陸賈的對話,把尉佗的傲氣與豪氣,陸賈的不卑不亢和使臣氣節都表現出來了。

此乃吾之愚見,僅可稱謂一家之言,可《史記》藝術的特色美,卻是客觀的,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果然魅力無窮,怎能叫人不蕩氣回腸呢!

45.試以具體作品為例論述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特點。 參考:以《登高》為例分析杜甫詩歌 沉郁頓挫的特點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三峽》)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試題 第8頁 共9頁

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詩整首詩都是絕句,因而稱為“七律之冠”。

中國古代文學史

漢語文學淺析論文范文第6篇

1、VVO什么時候不能改成把OVV 洗洗衣服-把衣服洗洗看看電視-*把電視看看熱熱飯-把飯熱熱騎騎馬-*把馬騎騎擦擦桌子-把桌子擦擦打打牌-*把牌打打

為什么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一些例子,再是哪些因素制約著?

2、辨析同義詞理由--原因糟蹋--浪費

3、 哪些詞類可以重疊,重疊后意義用法與原來有什么不同?

4、 《漢語拼音方案》有什么記音特點,舉例說明。

5、 被動句有哪些格式,各自有什么特點?

上一篇:農業新聞傳播論文范文下一篇:倉庫生產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