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30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析把社區健康教育應用在糖尿病病患之中的護理價值。方法:收入病患的時間段為2017至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7試驗組與參照組,各組均15例病患。參照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區常規教育,試驗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區健康教育。把試驗組與參照組病患的血糖控制狀況與滿意程度作為該試驗的觀察指標。結果:健康教育后。試驗組15例病患的血糖狀況優于參照組15例病患,結果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價值。試驗組15例病患的滿意率是93.33%,高于參照組15例病患的60.00%。統計學結果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價值。結論:把社區全程健康教育應用在社區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夠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如糖尿病足、視力下降等)的代謝系統疾病。該類病患必須按照醫囑情況按時服藥,否則會導致血糖忽高忽低,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為了提高病患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改善治療的臨床效果,本院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服務,觀察該服務在糖尿病護理之中的意義和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入病患的時間段為2017年7月到2018年5月,共收入了病患30例。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把30例病患分成了試驗組與參照組,各組均15例病患。試驗組:男9例,女6例;年齡46到75歲,平均(56.32±5.07)歲;學歷: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病患有8例,中?;蚋咧袑W歷的病患有5例,大專學歷的病患有2例。參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45到77歲,平均(56.74±5.15)歲;學歷: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病患有9例,中?;蚋咧袑W歷的病患有4例,大專學歷的病患有2例。把以上兩個組病患的臨床資料對比,結果為P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15例病患接受了社區常規教育,口頭叮囑患者相關內容。試驗組15例病患接受全程社區健康教育。在病患第一次入院時,為其建立專門的小冊子以記錄每次診斷情況,了解病患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口頭告知病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內容包括飲食控制、日常生活注意事項、運動指導等等,強調必須遵照醫生開的處方按時用藥,同時安慰鼓勵病患面對疾病,幫助病患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和勇氣。每月定期開展一次健康講座教育,詳細講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預防與治療方法、糖尿病與生活習慣的關系等等,通知病患積極參加。每月開展一次病患互助交流會,讓病患有交流病情的機會和平臺,提高病患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把試驗組與參照組病患的血糖控制狀況與滿意程度作為該試驗的觀察指標。滿意程度通過社區醫院自己制定的量表進行綜合評價,滿分100分,如果得分小于60分代表病患不滿意,如果得分在60到80分之間代表病患對此次健康教育滿意,如果得分在80分以上代表病患對此次健康教育十分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作為本次試驗原始數據的處理工具,采用卡方檢驗比較兩個組患者的滿意率,采用t檢驗比較兩個組病患的血糖水平,如果出現P小于0.05的結局,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糖水平對比結果:

健康教育前,兩個組病患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水平相比,結果均為P大于0.05:健康教育后,試驗組15例病患的血糖狀況優于參照組15例病患,結果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價值。見表1.

2.2滿意率對比結果:

試驗組15例病患的滿意率是93.33%,高于參照組15例病患的60.00%,統計學結果為P小于0.05,有進一步探析的重要價值。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與遺傳史和外在的環境條件均有一定的關聯。病患的臨床表現為典型的“三多一少”,還可能伴有肥胖、疲乏等癥狀。病患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按量地服用降糖藥物,并且隨著病患血糖的改變,醫師需要即使調整藥物用量或種類。與此同時,病患還需要嚴格控制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輔以適量運動,以提高血糖的控制成效。因此對糖尿病病患進行健康指導具有較高的必要性。本次研究結果說明,試驗組病患經過全程健康教育之后的血糖與滿意度均優于參照組病患。

綜上所述,把社區全程健康教育應用在社區糖尿病病患之中能夠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 年1 月—2013 年1 月期間的110 例患者,其中有61 例男患者,49 例女患者。 患者年齡在43~69 歲之間,平均年齡(52.6±3.2)歲。 患者都為該區域常住人口,患者具有差別不大的居住環境及生活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糖尿病在中醫臨床中屬于“消渴”疾病范疇,中醫認為不規律飲食、 過度勞欲等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將收集的110 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 每組各有55例患者中醫組采用中醫護理方法, 西醫組采用西醫護理方法,從飲食、治療及運動等方面進行常規護理,比較中醫護理的優勢。 現將具體護理方法總結如下。

1.2.1 常規護理分別采取辨證方法對上消、中消、下消三種類型患者進行護理。 上消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肺熱津傷,基于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添加金銀花、鮮蘆根、生地黃、天冬、玄參、麥冬等中藥作為泡茶飲用,具有潤肺清熱、止渴生津的功效。 中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熾盛胃熱,基于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添加石斛湯、番茄湯、蘿卜湯作為茶飲,實現胃火清瀉、增液養陰的功效;下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虧虛腎陰,基于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添加鮮生地、枸杞作為茶飲,服用六味地黃丸中成藥,實現補腎滋陰、清熱生津的功效[1]。

1.2.2 患者情緒調節及護理在中醫臨床中, 糖尿病的一個主要病因就是情緒失調。 傳統中醫認為發怒對肝臟產生損害, 郁結的肝氣累積到一定程度將導致火灼肺胃陰津,進而引發消渴。 所以,中醫護理人員應加強疏導患者,使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進而使患者保持氣血舒暢。 針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在其身體狀況許可的條件下,引導患者積極參與文體活動,并要求患者家人努力為患者創造寬松溫馨的工作生活環境, 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2]。

1.2.3 患者生活方式的護理措施指導患者參與適當的有氧運動,在飯后1 h進行散步、慢跑、爬樓梯、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活動量不大的體育運動,使患者生活不斷豐富,患者對疾病分散注意力。 對患者做好情緒疏解的護理,以免產生不利情緒,使心情保持愉悅。 倡導醫患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 鼓勵病情好轉患者向其他患者介紹疾病康復的寶貴經驗。 糖尿病患者應保持空氣清新、光線充足的居住環境,感受舒適溫暖、潔凈的氛圍。 針對糖尿病患者病情應選擇適宜強度的運動方式,衡量標準主要按照運動后不感到疲勞為宜。 并在臨床治療中,對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若突發異常情況,應將患者有關信息及時告知醫生,以利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3]。

1.2.4 按摩及針灸護理方法腹部按摩對于患者腹部血液循環及胃腸蠕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利于患者消化與營養吸收,對于胰腺營養具有改善作用,糾正胰腺血液供應,使患者糖耐量得到明顯改善,胰島功能得到增強,進而恢復胰島功能。 具有關實驗結果表現,患者腹部按摩時,腸系膜血流量高于平時至少五倍,大量消耗患者體內血糖。 腹部按摩與胰俞、腎系等穴位按摩進行配合,護理按摩過程中,應結合患者承受壓力情況調節用力,1 次/d,每次保持3~5 min。 采用按摩與針灸方法,治療調理患者胃、腎、脾等器官[4]。

1.2.5 飲食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飲食指導,使患者了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得到患者全力配合,以確?;颊咴陲嬍持袪I養獲取充分,也不會使病情更嚴重。結合患者體質指數、年齡及活動量等有關情況,對每日飲食量進行計算, 以實現攝入及消耗的熱量達到平衡狀態。 指導患者應控制飲食,少量多餐,不可過量。 每日應控制好主食不超過6 兩, 主食應采用纖維含量高的粗糧類食物,主要是米、小米、面,同時添加適量的雜糧。 副食應多使用瘦豬肉、青菜、豆制品等清熱生津類食物,千萬不可使用高脂肪、辛辣刺激等食物。 水果可采用黃瓜、番茄等蔬菜進行替代,身體所需蛋白質主要是植物類蛋白,脂肪主要從肉、禽及植物調和油等食物中攝取。 糖尿病在中醫中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種類型,在本質上主要是陰虛,臨床具有燥熱表現,主要因陰虛造成燥熱,因此可采取潤燥滋陰的治療方法。 中醫護理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指導患者飲食,根據患者癥狀表現可將糖尿病患者分為燥熱陰虛、 陰陽兩虛、氣陰兩虛、血瘀氣虛等4 類。 因患者具有不同體質,在飲食上可采用不同指導措施,如燥熱陰虛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生津滋陰食物,不可食用熱性辛辣食物[5]。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以上護理方法, 對患者出院半年后的血糖指標控制情況進行隨訪, 結果顯示中醫組患者治療半年后有42 例血糖指標控制良好,占76.4%;遠高于西醫組患者血糖指標控制良好的29 例,占52.3%。

3 討論

在中醫臨床中,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是慢性代謝疾病,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理在于偏盛燥熱、虧損津液,主要是除燥,本質上實現養陰效果。 根據中醫辨證理論,糖尿病具有4 種不同類型。 治療糖尿病采用辨證施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采取輔助飲食及生活護理方法,對于促進糖尿病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采用中醫辨證施護,生活及飲食等綜合護理方式,干預糖尿病治療,對患者治療前后的體質指數、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進行測定, 中醫護理干預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效果。 有關研究結果顯示,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在患者治療后得到良好控制,相對于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中醫護理治療糖尿病表現出良好的輔助作用。 隨著不斷提高的經濟水平,使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4 結語

綜上所述,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已位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的20%,成為一個糖尿病大國。 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數不少的患者都產生較嚴重的并發癥。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超過3 年病程的患者,近一半患者產生各類并發癥; 超過5 年病程的患者,60%以上患者產生各類并發癥;超過10 年病程的患者,超過98%產生各類并發癥。 糖尿病是因減退胰島功能而導致的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 其并發癥是中醫臨床中的一項主要防控工作,在臨床中具有三多一少的表現。 糖尿病患者并發癥分布于神經、內臟及心血管等器官,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基于藥物治療,在中醫護理中加強調理,采取辨證論治方法,對患者情緒、飲食及生活方式進行有效指導,并通過中醫針灸、按摩等方法,使患者身體機能達到協調統一。 在本質上使患者內臟功能得到有效調節,降低患者血糖指標,使其保持平穩,才能有效降低產生并發癥的可能。

摘要:目的 針對糖尿病患者采用中醫護理方法的效果進行初步探討,使產生并發癥的可能性降低或使其延緩。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的11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各有55例患者,中醫組采用中醫護理方法,西醫組采用西醫護理方法,比較中醫護理的優勢。結果 中醫組患者治療半年后有42例血糖指標控制良好,占76.4%;遠高于西醫組患者血糖指標控制良好的29例,占52.3%。結論糖尿病患者采用中醫護理方法 ,可針對患者病因進行整體調節,獲得良好療效,可在臨床中進行廣泛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中醫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曉莉,傅潔潔,李睿明.糖尿病的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7(12):101-105.

[2] 張雷.淺談糖尿病的中醫護理[J].中國醫學科學,2013,4(13):29-33.

[3] 伍秀梅,張曉娟,龍偉玲.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辨證施膳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4,10(19):205-209

[4] 余詠梅.中醫護理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3,7(21):261-265.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2、飲食行為干預的研究進展

3、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社區管理

4、淺談慢性前列腺炎與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5、“體力”范疇的起源、流變及影響因素

6、哺乳動物的外周味覺受體和信號轉導及調節機制

7、微波聯合藥物治療霉菌性陰道炎

8、四種內鏡下止血方法治療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9、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中醫藥防治

10、齊墩果酸的來源及護腎作用研究進展

11、循證醫學真的正面臨危機?

12、絲素蛋白再生醫學材料對細胞功能調控的研究進展

13、創傷性顱腦損傷后高血糖的研究進展

14、中國美容醫學 第24卷 第1~24期

15、2015—2017年湖北省基層醫療機構6種慢性病常用基本藥物的可及性分析

16、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并發癥預防及治療的進展

17、社區多病種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藥依從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18、壽胎丸治療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網絡藥理學研究

19、靈芝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進展

20、雄激素性脫發的非手術療法新進展

21、動機性訪談在高血壓的應用研究進展

22、形成性評價在生理學中的應用與體會

23、大麻素2型受體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2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胰性腎病1例并文獻復習

25、神經節苷酯臨床應用研究

26、IgG4相關性疾病研究進展

27、糖尿病難愈創面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礎研究進展

28、抗磷脂綜合征所致復發性流產的診治進展

29、青少年心血管代謝性健康風險與身體活動的劑量效應

30、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聯合絲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美學效果

31、卒中后抑郁的診療研究進展

32、國內外運動訓練對成年大腦海馬的影響綜述

33、我國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對臨床產出的短期影響研究

34、袁隆平的世界(節選)

35、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認識及研究近況

36、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和代謝性危險因素的相關性

37、難治性高血壓病因學綜述

38、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肥胖癥患者的治療進展

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自噬相關性研究進展

40、難治性高血壓的定義演變與最新研究進展

41、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癥的研究進展

42、神經性疼痛的診斷和評估

43、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性手段的研究進展

44、痰熱清注射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響的Meta分析

45、谷胱甘肽和二氧化錳的氧化還原反應在生物領域上的應用

46、抑郁癥情緒加工與認知控制的腦機制

47、基于經絡學說的中醫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壓的研究進展

48、老年人體位性高血壓對靶器官損害的研究進展

49、壯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多維研究及壯醫立體綜合療法優勢分析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該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糖尿病學會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 確診為糖尿病;均無嚴重并發癥;均無嚴重精神性疾病, 能正常表達意愿;重要臟器均無嚴重疾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將2014 年以前收治的60 例患者設為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為29:31, 患者年齡45~80 歲, 平均年齡 (56.3±5.7) 歲;病程3~10 年, 平均病程 (6.3±1.2) 年;分型:1 型糖尿病11 例, 2 型糖尿病49 例。 將2014年以后收治的60 例患者設為干預組, 干預組患者中男女比為28:32, 患者年齡46~80 歲, 平均年齡 (57.5±5.3) 歲;病程3~11 年, 平均病程 (6.8±1.1) 年;分型:1 型糖尿病13 例, 2 型糖尿病47 例。 將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對照組進行研究對比, 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進行比對研究。

1.2 方法

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降糖藥物治療, 給予患者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 (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699) 治療。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及日常運動指導等。 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 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影響因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治療目的、并發癥預防等, 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識, 可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發放糖尿病相關宣傳手冊、邀請糖尿病專家開展講座, 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談、組織糖尿病病友進行集體討論等多種方式開展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重視;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積極、及時回答患者的問題[1]。 (2) 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日常飲食指導, 及時了解患者日常飲食狀況, 并根據患者實際狀況, 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 嚴格控制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建議患者多食粗糧, 多食蔬菜、水果, 減少糖分攝取吸收, 遠離煙酒, 合理搭配, 避免暴飲暴食;指導患者判斷食物熱量, 促進患者進行日常飲食自我控制[2]。 (3) 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用藥, 并及時了解患者血糖狀況, 及時根據患者實際血糖狀況調整藥物用量, 并向患者講解相關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 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產生恐慌情緒;嚴格按照醫囑及藥品相關使用說明書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促進患者掌握進食時間與用藥時間的關聯。 (4) 運動指導: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合理運動可促進血糖降低, 鼓勵患者進行適量運動;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狀況, 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運動計劃, 以有氧運動為主, 建議患者于餐后1 h運動, 注意運動的適量、適度, 以促進糖分的利用。 (5)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 并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護理, 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需求社會幫助, 促進患者家屬及朋友對患者進行安慰、鼓勵, 促進患者保持積極心態, 避免劇烈情緒波動, 積極配合治療。 (6) 血糖監測:護理人員需定期指導患者進行血糖監測, 并為患者建立健康卡, 促進患者及時記錄血糖狀況;指導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檢, 并根據患者實際血糖控制狀況給予針對性處理[3]。 (7) 生活指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日常保持充足睡眠, 注意個人衛生, 積極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1 年隨訪, 對比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血糖狀況及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狀況。

1.4 統計方法

上述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所有數據結果均采入到SPSS19.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確保錄入過程客觀真實, 正態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采用率 (%) 表示, 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 P<0.05, 詳見表1。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 P<0.05, 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 高血糖是患者最顯著的臨床特征。 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的相關生物作用受損障礙, 進而引起患者出現持續性高血糖癥狀而致病[4]。 糖尿病常引起患者眼、血管、心臟等其他諸多組織器官發生慢性病變、功能障礙, 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癥狀, 2 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前可伴隨乏力、肥胖癥狀[5]。 由于當前臨床尚無研究出糖尿病根治方法, 因此, 糖尿病的治療以控制血糖的保守治療為主。 當前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患者日常行為直接影響著血糖控制效果。 該研究中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 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在白雪萍[6]等人的相關研究中, 進行健康教育后, 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狀況明顯優于健康教育前, 該研究中干預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研究結果相符, 進一步肯定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采用健康教育時, 護理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 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識, 使得患者更加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糖尿病影響因素, 從而便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提高日常用藥質量和飲食控制效果;并能保持合理運動, 促進糖分消耗;及時進行血糖監測, 更能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 輔助患者積極有效地進行血糖控制, 從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7,8]。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狀況, 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可將其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推廣運用。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2014年以前收治的6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 對患者采取常規基礎護理, 將2014年以后收治的60例患者設為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比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糖尿病知識掌握狀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 P<0.05。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 P<0.05。結論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狀況, 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可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推廣運用。

關鍵詞: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胡愛平, 王香菊.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 (5上旬刊) :2674-2675.

[2] 李旭亞, 楊萍, 周丹, 等.糖尿病護理門診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 30 (3) :421-422.

[3] 潘麗英.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康復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 (27) :74-75.

[4] 趙清平.糖尿病護理家園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09 (18) :127-128.

[5] 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 (23) :2169-2171.

[6] 白雪萍, 時姣, 王引線, 等.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西部醫學, 2013, 25 (7) :1098-1100.

[7] 王湘郴, 莊鵬, 劉紅瑜, 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門診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4 (z2) :55-55.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 年10 月—2015 年10 月接診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80 例, 男性44 例, 女性36例, 年齡55~75 歲, 平均年齡 (58.7±12.1) 歲, 病程6 個月~20 年, 平均病程 (8.45±2.4) 年。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腦梗塞, 存在神經功能缺損, 空腹血糖水平均大于正常值。

1.2 研究方法

對每位患者的臨床資料、身體情況、病情進展進行分析總結, 制定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措施: (1) 常規護理: 指導患者按時服用降壓藥物,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幫助患者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 叮囑患者多進食可控制血壓的食物, 定期為患者監測血壓、血脂及各項生理指標。 (2)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交流的過程中態度和藹可親, 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 并對其疏導, 表達對患者的關愛, 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告知患者疾病的起因與發展, 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 培養患者對待疾病的信心, 積極主動配合醫生開展治療。 (3) 血糖控制: 護理人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一旦發現血糖水平異常, 及時分析原因, 給予患者降血糖藥物, 保證患者的正常生活。 (4)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給予患者高纖維、有機食物, 叮囑患者避免使用高糖份的食物, 并向患者講解這些食物對疾病的影響, 加深患者對注意事項的理解。 對80 例患者進行60 d護理干預后, 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 對比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的各項臨床指標。

1.3 療效評定

采用神經功能評分表 (ESS) 對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及恢復情況進行評估。 以控制血糖水平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 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 (±s) 表示, 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

2 結果

經過60 d的護理, 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后的ESS評分及空腹血糖水平明顯優于護理前,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的改變,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4]。 根相關數據統計, 在國內成年人中有12%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5]。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國內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是指因胰島素相對性缺乏及胰島素抵抗, 造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異常。 臨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疲憊無力、肥胖等。 臨床上根據糖尿病發病原因的不同, 將其分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稱為1 型糖尿病, 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稱為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發病人數的75%~95%, 是一種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引發的復雜性的病變, 2 型糖尿病患者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腦梗塞、 冠心病、高血壓, 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6]。 腦梗塞是由于大腦血液供應發生障礙, 使腦部出現缺血及缺氧, 造成腦組織軟化或缺血性壞死的情況。 2 型糖尿病會使血液流變學紊亂, 增加了腦梗塞的發生, 成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1 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發病特點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 腦梗塞與血液流變學代謝異常有直接關系, 而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紊亂會使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 改變血液流變學, 血漿白蛋白中的糖分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進一步使血管結構發生改變, 出現血管功能障礙、基質增生以及血栓。另外, 糖尿病患者因較大的壓力會造成感受器功能失調, 大腦的自動調節功能無法代償灌注壓改變, 使腦部的血液下降, 發生腦梗塞[7]。

3.2 糖尿病腦合并梗塞的護理干預

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病情較為復雜, 病程長, 對于患者日常生活及飲食細節要求較多, 所以, 合理的進行護理干預在患者康復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3.2.1 飲食干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治療措施。 無論是治療期還是康復期, 患者都應嚴格遵醫囑進食, 避免高糖分的食物, 食用少鹽、低脂、高維生素的食物, 多食用青菜, 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 保持大便通暢。 護理人員應時刻提醒患者不可暴飲暴食。 合并腦梗塞的患者出存在吞咽困難, 在日常生活中進餐需定時定量[8]。 另外, 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 由于長時間不活動, 經常出現便秘, 可多食用高纖維食物, 潤腸通便, 同時還可以降低胰島素的釋放。

3.2.2 功能恢復護理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即可開始功能恢復訓練, 護理人員應協助肢體功能喪失的患者訓練, 主要有癱瘓肢體的按摩與被動伸屈, 促進患者的血液、淋巴循環, 改善代謝情況, 增加皮膚的營養, 對于能下床活動的患者, 應多鼓勵其下床進行適當活動。 由于腦梗塞的發生會使患者出現語言功能障礙, 所以還應幫助患者訓練語言功能[9,10]。

3.2.3 其它護理因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 患者的生活護理非常重要, 要經常幫助患者翻身及擦拭身體, 保持床鋪的整潔及患者身體的干燥, 避免發生壓瘡, 注意個人衛生。

根據該次研究結果, 經過60 d的護理, 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后的ESS評分及空腹血糖水平明顯優于護理前,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說明了經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是常見的老年疾病, 發生率較高, 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 積極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方法, 總結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診的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80例,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血糖、飲食, 加強心理護理。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及ESS評分。結果 護理后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ESS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ESS評分,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腦梗塞,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單若瑩.丹紅注射液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 (16) :118-119.

[2] 劉莉.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 (6) :153-154.

[3] 陳鴻爾, 葛慶青, 沈玲利, 等.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 (9) :797-798.

[4] 徐春富, 謬從慶.2型糖尿病并發腦梗死危險因素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 32 (12) :1911-1992.

[5] 程水紅, 黃冰.復發性腦梗死相關因素及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 2012, 27 (12) :1124-1125.

[6] 胡圓圓, 葉山東.吸煙與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J].國際病理率科學與臨床雜志, 2011, 31 (1) :64-68.

[7] 李光偉.關注血糖達標與低血糖風險之間的平衡一談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降血糖治療[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 (1) :1-3.

[8] 黃東英, 張一丹.2型糖尿病高齡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護理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 (6) :57-58.

[9] 曾慕陽.臨床綜合護理措施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 (7) :100-101.

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討行為干預對防治糖尿病足的護理效果。方法將2007年07月至20010年0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指導及各種方式的行為干預,對照組患者只接受常規的治療指導與健康教育。結果患者控制血糖正常率實驗組88.0%,對照組56.0%;截肢率實驗組4.0%,對照組24.0%,兩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為干預護理措施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足;行為干預;預防;護理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糖尿?。╠iabetes,DM)所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及肢端壞疽等病變的總稱,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其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我們通過對糖尿病足患者各種實施行為干預,探討行為干預對糖尿病足護理效果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來自我院2007年07月至2010年0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一屆糖尿病足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足診斷標準[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6-85歲,平均年齡68.5±11.8歲;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12.5±2.7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50例患者均給予系統的健康指導及護理,包括藥物療法、飲食控制等。實驗組患者同時進行各種方式的行為干預:①合理飲食:患者應適當控制總熱量攝入,選擇高纖維、低糖的食物,限制膽固醇、動物脂肪的攝取,堅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②體育鍛煉:糖尿病患者應堅持規律運動,每天進行至少30min的中等強度運動;③心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干預方法:音樂療法、松弛療法、心理咨詢、運動療法及生物反饋療法等措施;④維持體重:應督促糖尿病患者進行減肥,同時配合規律的運動與合理的飲食。對照組患者僅在復查時給予常規的治療指導和健康教育。

1.3觀察指標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別給予系統的健康指導及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同時進行各種方式的行為干預,觀察兩組患者控制血糖及截肢率。

2結果

3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因糖尿病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外傷及感染等因素引起足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3]。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嚴重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足的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應早期預防[4],其關鍵在于識別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早期發現病情并及時治療[5]。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控制血糖正常率、截肢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我們認為糖尿病足不能單純地去治療,還要對其進行心理及行為的干預,才能使治療達到較好的效果。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不能很好地獨立生活,長期在疾病的影響下,使其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和內疚,心態非常不穩定,這能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興奮交感神經,加快了脂肪的分解,使糖尿病足的病情變的更加嚴重。該類患者還會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入吸煙,這會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收縮,血液的供應量減少,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對該類患者要進行心理及行為的干預,這樣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改善糖代謝狀況[6],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降低糖尿病指數,減少胰島素需要量,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足的病情。

總結多年的臨床經驗,同時參考一些相關的資料,筆者認為,在對糖尿病足的治療與預防過程中,除了施行常規護理措施,如糖尿病足局部治療與護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還必須重視以下行為干預方法:①合理膳食:方巍[7]認為,對糖尿病患者要積極地進行降血糖治療,空腹血糖不要超過7mmol/L,餐后2h血糖不要超過10mmol/L。合理飲食糖尿病患者的一項積極的有效的控糖措施,患者在飲食上一定要減少糖及脂肪的攝入,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患病率[8]。在飲食干預上還要控制患者總熱能的攝入量,讓患者保持正常的體重;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糖量低的食物,或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谷類、豆類食品。要減少對對動物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主要攝入一些植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攝入要充足:每日三餐要科學安排,做到定時定量,每頓飯要要進食適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減緩葡萄糖的吸收。②要堅持有規律地進行適量的運動:DM患者要堅持長期地運動,運動量控制在每天30min的中等強度,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到運動上的個性化[9]。③要把體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研究發現,肥胖(尤其是內臟型肥胖)能造成胰島素抵抗,而大量飲食、運動缺乏是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因此,對DM肥胖患者一定要控制其飲食,還要做到合理飲食,并科學合理地進行運動。④定期監測血糖:對自己的血糖要定期地監測,以便于自己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當發現自己的血糖異常時能夠及時地就診,或通過改變自己的飲食等習慣及通過藥物進行有效地治療,防止DF等并發癥的發生發展。⑤重視心理行為干預:DM患者容易出現多種不良的心理反應:a、悲觀:在長時間病情的折磨下,悲觀失望,認為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不愿意再繼續服藥,醫療費用太重,也是導致患者悲觀的因素。b、恐懼:長期地服藥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一旦停藥病情就會有反復,因此,患者懼怕發生糖尿病及由其帶來的各種并發癥,對致殘、致死也非常害怕,并懼怕家庭不能支持疾病的治療。c、狂躁:長期飲食的控制及其他行為的干預,患者自身的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脂肪、蛋白質及糖的代謝異常,長期的治療,都會造成患者出現狂躁。針對患者上述的各項心理問題,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進行每項護理前要向患者說明護理的意義及目的,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耐心地給予解答,教會患者及家屬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及如何對心理進行疏導的方法,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保持其穩定的情緒,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治療。家庭護理干預中,要求家屬積極地指導或協助患者進行足部保健防護。隨訪中我們通過音樂療法、松弛療法、心理咨詢、運動療法及生物反饋治療等措施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血糖及DF等并發癥的發生。⑥加強衛生宣教:可以在住院或隨訪期間加強對高?;颊叩男?,向患者講述糖尿病足相關的醫學知識及其防護方法,向患者介紹一些足部保健的常識,如每天起床或睡覺前可以檢查足部,看是否有畸形或包塊,腳部胼胝有無增大,注意測量足部皮膚的溫度,還要講究足部的衛生,勤洗腳,防止足部的干裂。告訴患者足部的日常護理方法,如勤剪趾甲,足部保暖,足部按摩,還要經常觀察足背動脈的搏動、彈性及皮膚色澤。近年來,在為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出現了專業化、個體化的護理機構,他們可以為該類患者提供更專業的護理服務,有助于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或門診治療期間僅能接受短期的健康教育,所獲得的糖尿病基礎知識及足病防護知識很容易淡化、遺忘,因此,還要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足高?;颊哌M行長期地強化教育,其內容包括如何早期識別糖尿病足、足部問題的應對措施、日常足部防護及糖尿病治療的綜合方案等,讓患者意識到病情的危害,并提高自己防病治病的積極性主動性[10]。護士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教育患者,如開展健康講座、發放手冊、播放錄像、電話咨詢、家庭訪視及組織病友聯誼會等,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及防護方法,并采用口頭提問或書面考核等方法來評估教育的效果[11]。⑦其他:督促患者定期復查并根據醫囑隨時調整用藥。本研究通過行為干預對糖尿病足護理表明,行為干預是糖尿病足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焦繁,史小景,常紅軍,等.48例糖尿病足病人的護理及出院指導[J].全科護理,2012,10(6):521-522.

[2]王玉珍,許樟榮.第三屆北京糖尿病足及相關疾病論壇紀要[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11):697.

[3]馬黎煒.糖尿病病人足部預防護理知識與行為狀況關系[J].醫學信息,2011,24(2):749-750.

[4]Reber GE,Pecoraro RE,Koepsell TD,et al.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 with diabetes[J].JAMA,2005,293(2):217-228.

[5]陸霞,黃希紅,張雪蓮,等.系統性護理干預對農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就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13-14.

[6]唐煒立,雷秉均.糖尿病教育在NIDDM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9,7(1):25-27.

[7]方巍.不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的護理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9):89-94.

[8]張麗芳,成雙,王文治,等.影響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行為干預措施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1):130-131.

[9]馬昆,王海生,趙一杰,等.運動與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關探討[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6,23(3):59-61.

[10]周愛民,黃木紅,蔡劍梅,等.強化教育對糖尿病病人足部自護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1):162-163.

[11]白姣姣,沈宇峰,金霞萍,等.社區糖尿病足綜合護理干預的適宜技術研究[J].上海護理,2008,8(5):42-43.

上一篇: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杭州跨境電商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