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30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做文明學生

——六⑵班學生代表在國旗下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創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話題很老,但不過時。它對學生和學校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正確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園因什么而文明?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們的校園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狀態、環境氛圍和文明行為,就不會有校園的文明,文明校園既包含物質的校園,更包括精神的校園,精神的校園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長期的努力。

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從教育成長的角度,文明是告別作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戰勝,戰勝不符合社會、法律、紀律、公德的本能欲望,是把自己從相互敵視、相互防范中解放出來,從心靈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的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

我們同學成長發展的現實,需要呼喚文明的回歸、重建和發展。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的人。他總是對知識充滿渴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愛提問題、不怕困難。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著良好衛生習慣的人。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會隨便買零食吃,因為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浪費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等,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護公私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涂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齊整,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好習慣 益終生

——六⑵班學生代表在國旗下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是的,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的行動。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了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梢?,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同學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你們。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習慣于主動打掃衛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習慣于說聲“謝謝”、“你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習慣于每天堅持鍛煉,形成健美的體魄;同學交往中習慣于理解、寬容,便能化干戈為玉帛;習慣于去用心觀察,才能形成好的觀察能力;習慣于提前預習,課后復習,才能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人們常說,“播下一個行動,便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獲一種命運。”我送給同學們幾句話——“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謙讓,讓出安全,讓出和諧”、“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恒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為了全面貫徹《關于加強校園文明行為督察工作的通知》文件所要傳達的精神,為了維護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的秩序,進一步加強優良的學風、校風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本院特意開展校園文明督察這項工作。每班依次開展,第十四周的周六是輪到我們班。

當我在接到這樣的任務時,首先感覺到的是此項任務的艱難,但為了可以維護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的秩序,以及優良的學風、校風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不管任務重與否,認真看過文件后,便安排了本班級人員的具體任務。我們班級共有27人,于是我把本班分成了三組。即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都有九個人負責,其中每九個人中就有一到兩個人是班委,也就是這一階段的負責人,這樣就可以保證了秩序的正常開展。

第一批隊是早晨八點左右,那時大家早已集合在華運超市門口前面,負責人也已經把帽子和條幅拿來了,并分發給了每個人,而我白天有課,所以我負責的是晚上的那一班,聽大家說,我們的負責人體育委員非常的認真,當有的同學沒有按時到達時,他不因為大家沒有準時到達而生氣,而是耐心的給每一個人遲到的同學打電話,發信息。讓他們到達,看到有些人踐踏草坪,他們及時制止了,看到那綠油油的的青草,這讓我很開心。

下午兩點多鐘,第二批換班的同學也到達到了目的地,正值下午兩點左右,此時天氣炎熱,但大家并沒有因為天氣炎熱的原因而又不來。記得下午的時候,看見有人在墻上貼廣告,此時的生活委員上前讓那人主動的有撕下來了,并說下次不會在這貼了,我們都感到很高興。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王邊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浙江 東陽322100)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構筑學生精神家園極為重要。其中,校風、校訓、校歌是重要內容,培育校園精神、規范校園行為是中心工作,培育高校學生良好心態是重要環節,實現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綜合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校園文化精神家園校風校訓校歌大學建設構筑

Construct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nd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Wang Bian

(Library,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Among of them,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and campus songs are important content, nurturing campus spirit, the norm of campus action are the cente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good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spiritual home;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campus song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build

廣義而言,大學校園文化是指在校園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員工在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學習及其他各項工作和活動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關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又十分急迫,因為伴隨經濟全球化浪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意識洶涌而至,又最先嚴重影響高校學生。那么,如何有效建設大學校園文化?我們從四個方面展開議論。

1發揮校風、校訓、校歌的作用

校風、校訓、校歌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是一所大學長期堅持的教育理念、辦學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一所大學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校園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抓好校風、校訓、校歌的征集、討論和定稿工作。此后,則要廣泛宣傳,充分發揮其警示、熏陶和教育的作用。

2形成校園精神規范與行為規范

2.2.1培育校園精神

培育和發揚優良的校園精神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根本著力點。所謂大學校園精神,是指大學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謀求生存和發展,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而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

收稿日期:2007-11-12

作者簡介:王邊(1970-),女,浙江義烏人,本科,講師。

我們重視大學校園精神問題,主要因為它作為大學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力量,對于學校的發展與校園內的人的發展具有三個重要功能:(1)導向功能。校園精神本質上所體現的是關于大學及生活在大學內的人“應如何”的價值觀念。因此,一旦形成某種良好的校園精神,必然會對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可使生存其中的人們具有某種特有的“精神特征”,形成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一個重要的個性特征。(2)激勵功能。良好的校園精神作為校園內價值系統的精華,作為學校發展合目的性的一種潛在力量,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激發因素和原動力,是推動人們積極進取,育才成才,戰勝困難,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特別是在學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時,它會給人們以信念的支撐,會成為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發展的力量源泉。(3)凝聚功能。校園精神是學校師生共創和公認的價值觀念,具有無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認識并體驗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會使生存其中的人們產生強烈的校園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把師生員工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跨世紀發展目標,參照當代中國的現實國情、校情和21世紀世界發展趨勢,一種優良的校園精神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理想主義精神。這是指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執著地追求、滿懷信心地堅持、矢志不渝地為之奮斗的精神。大學校園精神的培育,應當把培養具有高尚的理想主義精神作為首要任務。(2)科學理性精神。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即有著對客觀事物尋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的懷疑精神,以及實證、嚴謹、理性的治學精神。二是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既關注社會的發展,更關注人類的命運;既追求科學的進步,更有著“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讓科學技術的發展真正成為人類的福音。(3)民主、開放精神。其含義包括: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會公平、公正,提倡對人的尊嚴的尊重,強調在真理面前、學術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學的法治與制度創新,學會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提倡充分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個性,追求創造一個民主、進步的社會。在大學日益走向國際化的背景下,還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開放的國際意識。(4)道德精神。這是指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現實社會生活中各種復雜問題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是立足于公民義務、職業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業的敬業精神和做人品格。(5)自主創新精神。作為認識未知世界、探索發現真理、為人類解決各種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大學理所當然地承擔著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新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光榮使命。培育和發揚自主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現今大學有志之士的共識和實踐。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是學校群體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起來的共同心理行為,是群體定勢和心理特征的體現。在校園精神建設中,要根據學校自身特點、時代要求及培養目標,加強校風、班風、學風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教育和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取向。同時,要不斷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環境,注重校園的輿論與宣傳,充分利用有線電視、校報、廣播站、標語、櫥窗、黑板報、班刊等,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宣傳環境。此外,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讓教師爭當為人師表的典范。

2.2.2規范校園行為

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校園制度,規范學生行為。校園制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師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體和明確的。這些制度給師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導向、約束和規范,使他們明確學校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從而促使他們養成自覺的良好行為方式。比如,提倡普通話為校園語言,要求師生盡可能使用普通話;提倡禮貌用語,不說臟話、粗話;公用文字及校園文字一律規范使用;基本杜絕不健康報刊、雜志、歌曲、圖片等文化垃圾;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與必要的行為訓練,等等。為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還可借助社會信息網絡的管理辦法,加強學校、社會與家庭“三結合”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群策群力,發揮學校、社會、集體、家長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保障學校教育有章、教務有序、教學有效,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不斷提高對自我的約束能力,將文明的言行上升到一種自覺的行為規范。

3實現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緊密結合

科學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進物質財富增長和社會發展為目的,向人們傳授自然科學技術知識,啟迪人的思維,開發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主要體現以社會發展需要為標準的教育觀。人文教育是以培養人文精神為目標,把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播、環境熏陶等方式,使其內化為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它能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理解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其實質是一種人性教育,以個體的心性完善為最高目標,主要體現為以個人發展需要為標準的教育價值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已成人們共識。

實現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滲透,關鍵在于課程體系的改革。(1)強化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礎知識教育。像美國、日本的大學,第

一、二學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加強通才教育。哈佛大學用9年時間進行教育改革,提出影響全美的5類公共基礎課:文學和藝術、歷史研究、社會分析與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科學、外國文化。但我國課程門類則相對貧乏,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簡稱“兩課”)及體育、英語、高數、計算機應用和其它少數人文方面的課程;而且這些課程中,純政治教育類的課程所占比例較大。(2)設置跨學科課程。近年來,英國牛津大學許多課程是兩種以上科目結合成的,這種結合課程占所設課程的1/3以上。日本越來越多的大學在改革課程中引進綜合科目,注重將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精神滲透到學科專業之中。如筑波大學的“近代日本的社會與文化”,以明治維新為起點,從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等各種角度來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過程,進而探索現代日本新的歷史現象的結構。這類課題不僅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增強適應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從不同學科角度多方面探討同一問題,從而培養其多種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3)開設選修課。目前,發達國家高校選修課程一般都占課程總量的1/3以上。法國大學本科的選修課總量在本科四年課程中所占的比例高達40-60%。華中理工大學也已開了100多門人文社會科學選修課。通過選修課,學生可以彌補知識的缺陷,加強學科間的滲透。

大學為培養人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相融合的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掌握過硬的科技知識、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知識,尤其是要掌握和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華。

4培育高校學生的良好心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培育大學生的良好心態,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它涉及的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尊重

學會尊重是一個人健全人格、享有尊嚴的關鍵。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之一就在于培養學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群體,尊重大自然。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個人尊嚴感的滿足是至關重要的。據調查,在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上,大學生處于社會各階層之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沒有能處理好人際關系、人與群體的關系而造成的。因此,大學生良好心態的培養應將學會尊重放在基礎的地位上認真加以對待。我們認為,首先,應教會學生學會自尊,熱愛生命,熱愛生命存活的每一瞬間;其次,要讓大學生明白,個人生命尊嚴的獲得是建立在對他人生命尊嚴的充分尊重之上的,需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將理性的精神發揚光大;第三,要讓學生明白人到底是什么,將個人置于群體的發展之中,并為群體的利益而奮斗。

4.2責任心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大學生能夠成為有用之才。“有用”是一個價值詞而非事實詞,即對他人、對家庭、對群體、對社會來說,個人能夠有所作為??梢哉f,在世界各國的優秀教育體系之中,對大學生責任心的培育往往是共通的。在中國古代,儒家極力倡導并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曾子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仁以為己任”的責任意識的培育,加上儒家道德將個人融入家庭、社會群體、國家之中的堅持不懈的道德實踐,自能逐步培養起中國知識階層“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全民責任意識。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對人的責任意識培育的成功之處。今天,當中國正在實現“科教興國”之時,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1)培養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個人言行負責的意識,遵紀守法,認認真真學習、做事,坦坦蕩蕩生活、做人,不茍且,不做作,不虛意,學會真誠,學會守信。(2)培養大學生對家庭負責的意識。大學生是相對獨立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在形式上脫離了家庭,在本質上卻仍依賴家庭。因此,我們應促使他們面對現實,認真學習,努力奮進,追求成才,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培育他們自立、自強精神,強化其克服生活困難的心理素質。(3)培養大學對國家、民族負責的意識。中華傳統文化自西漢以后就越來越注重培育人的“國格”意識和愛國主義傳統,這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精華。這種愛國主義傳統如何在大學生身上得以體現并得以傳遞,是需要認真研究并努力實踐的。當前,尤其需要加強培育大學生的奉獻意識,可使他們多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多了解一些中國現實,在直接的感受中將個人同民族國家的興衰榮辱聯系起來,最終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4.3道德感

培養學生的道德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所謂道德感,就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擁有并實踐善的道德要求與道德命令,并由此形成相應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與道德習慣。在世界各國的教育史上,善的教育始終與真與美的教育相聯系,并居于核心位置。亞里士多德曾講:“善是一切活動的目的。”在中國,一部中國教育史,可以說是以善為核心的教育理論及實踐史。當前,對大學生道德感的培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善心、善意的培育。善心是愛人之心、容人之心和利人之心。在理性上堅守善是行為上實踐道德的根本。在大學階段,大學生不僅應該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道德,而且更應該在行動上實踐善,實踐道德的命令與要求。既要養成以善為樂、以善為榮的道德理念,又要將這種道德觀念帶入生活之中。在日常行為中,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之事做起,學會愛人,關心人,學會切實地行動,幫助人,將善心善意體現為具體的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與品德。(2)優秀公民意識的培育。所謂優秀的公民意識,是要求大學生不僅做公民而且要做好公民,要將好的道德語言、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與道德行動帶到社會,影響更多的公民加入進來,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在優秀公民意識的培育方面,應該以基礎文明的素質養成為基本點,而非只停留在諸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等這些方面。同時,大學生應該對社會的正義、平等、民主、自由給予充分的關注,對于社會的進步事業及人類追求美好的愿望給予支持并積極參與。(3)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應該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道德要求與命令推廣到人與自然。在人類過去的行動中,對自然界肆無忌憚的破壞,已使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加劇,出現了糧食危機、資源危機、氣候異常、土地沙化等嚴重威脅。對大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德教育,會將人類的危機感轉化為拯救人類的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使人類今后的行為更加理性化,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性,也使人類在更大范圍內能夠找到終極的歸屬感。(4)人類的認同感。應該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中融入世界文化、人文精神的內容,使大學生對人類的共同

價值觀、理想觀、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有更深刻的認同感。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將世界優秀的人文精神、道德觀念,人類為理想而奮斗的歷程傳遞給大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世界,同時讓他們將個人融入到整個人類發展的海洋之中,吸取其最優秀的部分,修身養性,并且努力實踐;二要努力培養大學生“地球人”的意識,增加“成為世界中的中國人”的教育,使其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崇洋媚外,能以寬大的胸襟兼容并蓄,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

4.4奮斗精神

對奮斗精神的培育,主要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培育大學生不怕困難的心理承受力。在人的一生中,要想有所作為,干成一件事,就必然會遇到困難。見困難就怕、就躲,就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這是懦弱的表現。中國文化培養人的奮斗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意志力。人才成長的規律顯現:在智力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成功更多地取決于信念、意志力、進取心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2)培養大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要培養大學生以勞動為樂、勞動為榮的觀念,促其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去學習、工作或創業。(3)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奮斗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相結合。在謀求實現自我價值時,超越自我,謀求國家、民族、人類永恒價值的實現,并以此作為個人一生奮斗精神之源泉。

如果說中國的希望寄托在年輕一代的身上,那么,大學生無疑是最根本的希望之所在。我們今天的努力必須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校園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對于青年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個學校的優秀校園文化是一種歷史的積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長期的積累,要隨時代的前進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人性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3,(9).

[2]高云偉.加強高職院校人文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01,(4).

[3]陳新文.論高職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理論研究,2003,(9).

[4]馮曉光.高職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2,(9).

[5]劉玉清.職業技術院校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職業與教育,2000,(5).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2、 你會走進教室還在吃早餐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3、你會把帶進來垃圾留在教室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4、你會上晚自習的時候視同學們正在進行的學習而不見,進行各種“交流”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5、在圖書館,你會將看過的圖書亂放,不還原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6、在圖書館,你會把圖書或者報紙中自己喜歡的頁面斯下來占為己有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7、在圖書館,你會在藏書上亂勾亂畫,隨意涂寫,完全當成自己的課本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8、在圖書館,你會突然手機鈴聲大作,甚至原地大專接聽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9、在寢室,你會在休息時間里喧嘩、打電話、玩電腦、唱歌,影響他人休息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0、在寢室,你會直接將垃圾甩出窗外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1、

11、在寢室,在晾濕衣服時,你會不顧及樓下是否有晾曬的衣服或者棉被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2、

12、你會往水池里倒剩飯,茶葉等物造成堵塞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3、在食堂餐廳吃飯,你會浪費糧食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4、在食堂餐廳吃飯,你會取飯不排隊,就餐先占位,擁擠無序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5、在食堂餐廳吃飯,別人在吃飯,你會在那里吐痰、挖鼻子、摸腳等動作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6、你會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瀏覽不健康信息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7、你會毀壞樹木踐踏草坪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8、校園里,你會騎車橫沖直撞,甚至于彪車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19、你會經常講粗話罵人或給同學起不雅綽號嗎?

A、經常做B、偶爾做C、看心情D、絕不做、

20、你會在公共場合抽煙嗎?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1997年亞運會在日本結束時,6萬人的會場上沒有一片廢紙,全場干干凈凈的,6萬人啊!那是一個多么大的數字,在這一個會場上開一個亞運會,沒有一片紙巾,要是我們呢,能夠做得到嗎?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中華民族雖五千年的文明史,但今人的文明素質不夠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相當大的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從現在起都應該爭做文明學生,共創和諧校園。 一個和諧的校園,除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寬敞明亮的教學樓,綠草如茵的操場,更需要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那么,和諧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和諧呢?我認為,整潔的教室環境是一種和諧,濃郁的學習氛圍是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更是一種和諧,和諧就是上課讀書要遵守紀律,對待老師要文明禮貌,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校園環境要整潔衛生……

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校園,在我們的身邊,在一部分同

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地方。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課間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在同學中還流行著這樣的打油詩,“讀書苦啊,讀書累,不如參加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如此等等,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

大學生文明校園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關鍵詞:生態型校園 生態倫理學 育人功能

1.引言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高校建設中,部分大學校園建設更注重追求外在的豪華氣派,而很少顧及校園環境內在品質的提高。如果說一個有成片的大樓卻缺少精神支柱的大學不是一個成功的大學的話,那么在一個浮華的大學環境下也很難培養出中國急需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人才,因此在規劃設計發展大學校園時應樹立牢固的生態優先和環境育人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態型校園”的概念與內涵

高校校園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由人化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態系統組成。校園設計和建設應該充分融入生態環境的保護思想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校園”。所謂生態型校園,“就是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及運行的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各物種布局,結構合理且環境質量優良、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對環境友好的集學習、工作、活動、休閑功能于一體的人工生態系統。”[1]“它的具體含義大體上包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校園的安全舒適且對周邊環境的無害無污染;保留原始自然生態系統的同時創造人工自然生態系統,重視校園活動中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關系;使用智能技術創造便利的學習工作條件,開發新技術提高校園能源利用效率;校園建筑、景觀風格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凸現創意與美感;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塑造高雅校園環境的同時,展示高尚先進文明的師生精神風貌。建設“生態型校園”,不僅培養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關心人類生存基礎和倡導純樸真實,恬然淡泊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增強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行為。

3.建設“生態型校園”的理論來源

建設“生態型校園”有著豐富的理論依據。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現代西方生態倫理學則強調人作為一個“類”的存在而與萬物平等。

3.1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周易》,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肯定人與自然界有各自獨立存在的價值,天人之間應該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天人合一”在《周易》中是以“與天地合其德”的思想來表達的。“天地之大德曰生”[2]就是說天地最偉大的德行就是生養萬物,保護大自然的和諧,所以圣人應該學習天地之大德。人類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順應自然,調整與自然的關系,以天人相互協調為理想境界。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哲學思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 “人與萬物”平等的思想,《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就清楚地說明,人和萬物是平等的,人并不具有比物高的地位?!肚f子·秋水》說:“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3]”《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人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4]”。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是人的自然化。為了生存,人需要從自然界中獲取生活資料,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可以沒有限度的向自然索取,可以為所欲為。老莊指出,人應該知常知和,知足知止。

3.2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提供理論依據

馬克思曾經說過:“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他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 ”[5]這里,馬克思提出了人和自然協調的前提(首先是社會的調節)、途徑(調節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和原則(最小消耗,合乎本性),為綜合地解決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

4.建設“生態型校園”的具體內容

4.1 以植物為主體,建設綠色校園

綠色是生命之色,植物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存的基礎。只有綠色植物才具備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轉化為太陽能及凈化空氣、吸附灰塵、殺死病菌、改良土壤和涵養水分的功能。在校園建設過程中,要珍惜原有的自然綠色,對一些具有特色意義自然和文化景觀要盡可能地保留,另外,還應該多植樹,種草。形成黃土不見天,四季皆有綠校園生態特征。

4.2 道路與道路綠化建設協調統一的原則

道路的規劃和建設是校園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從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來統一協調,全面考慮,尋求最優化的配置原則,道路的寬度、平豎曲線度、縱坡等反映了道路的形態結構和總體格局。道路形態要綜合考慮到道路的功能,地形地勢和生態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達到有效交通的目標下,應尋求最優的道路配置,降低道路密度。 道路綠化帶是校園中重要的綠色走廊,完善生態功能必須道路綠化體系的建設,道路和道路綠化建設應該是相伴而行,協調統一的。

4.3 建筑群體要體現生態、科學、人文的原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校園建設的規模、性質、形式和內容都發生巨大的變化。當前校園設計已經突破了自我封閉的個體范圍,形成了向社會拓展,深化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校園的規劃建設是一項綜合環境的設計建設。它需要綜合處理涉及校園環境、經濟、文化功能、技術審美和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為師生創造一個舒適、方便、衛生、優美的物質空間環境,以滿足師生在物質和精神、生理和心理諸方面的要求。建筑設計一般應以學校師生為主體對象,以學校物質環境形態以及人們在其中的行為和感受為中心,既要考慮到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交往、運動、休憩等各類活動的要求,又要考慮符合人們對環境空間生理和心理等諸方面的要求?,F代校園建筑要求尊重環境、尊重歷史、尊重人,即校園群體建筑應體現在整體環境和諧、尊重歷史、重視文脈;功能合理、設施現代、使用管理方便;材料樸實大方、高雅大方、具有民族特色。

5.建設“生態型校園”的現實意義

5.1建設“生態型校園”重要意義就在于它能夠培養當代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

人類當前存在的問題,表面是環境、生態、資源問題, 實質是人自身的問題。因為人類在向 “文明”演進的過程中失去了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之心, 日益成為生命的孤獨者。21世紀的大學校園成為國際性的開放組織,它理應承擔人類的歷史使命,關注人類的共同生活的家園。按照生態倫理學的觀點,人與自然具有 “親生”與 “共生”的關系,人與自然存在著必然的倫理關系, 人應當把宇宙萬物看作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構成性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是交織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特立獨行地,而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關系中與自然打交道,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說來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6]簡言之,只有在社會關系中,才會有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就使人對自然的行為及結果具有了倫理學的意味。環境危機表明,人對自然做了什么,也就是對自己做了什么。維持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維護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這就要求我們人類改變征服者的姿態,遏制物質享樂主義的蔓延,補救已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建立與環境相協調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21世紀的大學校園將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拯救人類家園的偉大的歷史使命, 加強對大學生的生態教育, 讓生態意識注入到每一位大學生的心靈之中。

5.2 建設“生態型校園”,培養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

生態經濟學家們呼吁人類發展生態經濟,追求以節約資源、能源和減少污染為前提的生態經濟效率,要求人類在經濟活動中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統一。如果說生態倫理學將人的道德關懷從社會延伸到了自然,從根本上深化了人類道德意識,極大地拓展了人類道德生活空間,從而使人類從算計、盤剝和掠奪自然的價值觀走向了尊重、熱愛和保護自然的價值觀;那么生態經濟學則把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自然環境的要求視為人類經濟思想的根本內容,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以資源、能源的高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為基本特征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從而使人類從控制、占有和破壞自然的經濟思想走向了合理開發利用自然的經濟思想,并為人類經濟生活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意義。進一步說,生態倫理學試圖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一種穩固而持久的道德關系,而生態經濟學則試圖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一種合理而長久的經濟關系。在生態經濟學的理論框架里,自然并不是一個永不枯竭的資源和能源寶庫,因此它承受人類經濟活動的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經濟學呼吁人類在追求經濟效率過程中保護和維護生態環境,在保護和維護生態環境過程中實現和提高經濟效率。

新世紀的大學將逐漸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軸心, 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人類文化由科學文化向生態文化的演進也將改變大學校園的生態。面對歷史的呼喚, 大學校園應致力于“生態型校園”的探究與建設, 注重人--教育--環境的和諧與平衡, 加強可持續發展教育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形成校園生態文化的氛圍, 保持學校的持續發展潛力, 推進現代大學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臧樹良,陶飛.生態校園探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第76-78頁

[2]郭齊勇:中國古典文獻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0頁

[3][4]莊子.莊子[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2004年版第180頁,第23頁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卷第926頁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122頁

上一篇:產品經理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糖尿病護理的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