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

2023-09-23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1篇

2018年1月侶日下午16時,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已是夜幕降臨,在位于市中心的百年商業步行街上,依次閃爍著數百盞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的彩燈,引來了當地民眾圍觀和歡呼?;顒赢斕?,丹麥華僑華人社團組織的舞獅表演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歡騰跳躍,街道商家的櫥窗內也懸掛起中式彩燈,由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工作人員裝扮的大熊貓手捧“紅包”,分發給市民和游客,并為他們送上來自中國的祝福。

這場“點亮哥本哈根”活動由自貢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文化”)承辦,是“華燈耀絲路彩燈巡展”項目之一,該項目也位列2018年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重點項目公示名單之中。在此后的20天里,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這場彩燈盛宴,成為當地市民熱議的話題。

絲路上的文化使者

“華燈耀絲路彩燈巡展”項目是四川唯一入圍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的重點項目。項目為期3年(2018-年2020年),總投資5720萬元,將先后在14個國家城市開展。

據海天文化有關負責人介紹,“華燈耀絲路彩燈巡展”的構想于2017年1月正式提出,得到了自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隨后公司營銷人員開始面向全球跑市場、做對接,與全球14個國家城市簽約,這標志著自貢燈會正式升級為“全球燈會”。該項目以中華彩燈為主要媒介,舉辦各種主題燈會、年節慶典、主題展演、經貿活動等,打造集中華彩燈展、藝術展、中華美食匯、民間文化等于一體的國家多元文化貿易交流平臺,成為四川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

2017年12月,海天文化策劃的“同一盞燈·點亮全球”活動啟動,作為“華燈耀絲路彩燈巡展”項目的首場展演,彩燈先后在丹麥哥本哈根、埃及開羅、澳大利亞悉尼、荷蘭海牙、美國洛杉磯、斯里蘭卡科倫坡等10個城市被一一點亮,為世界帶去了中國的文化與祝福。

轉型升級闊步“走出去”

彩燈在自貢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始于盛唐,興于宋朝。詩人陸游在自貢為官時,即有詩文詠嘆自貢燈會的盛景。到了近代,自貢因鹽業富甲天下,富商節慶放燈、斗燈之風濃厚。1964年,自貢市政府組織舉辦了首屆彩燈展會。到1990年,自貢燈會第一次走出國門亮相新加坡,“南國燈城”自貢有了“天下第一燈”的美譽。

然而,自貢彩燈閃耀全球并非一帆風順。上世紀九十年代,自貢彩燈產業在開始大規?!白叱鋈ァ逼陂g,也經歷過“陣痛期”。起初,自貢燈企只是單純賣燈到各地,隨著各地辦節辦會逐年減少,自貢燈企遭遇了“寒冬”,訂單逐年銳減,加上長久以來燈企間的惡性競爭,很多小型燈企倒閉,2008年后過半數燈企被洗牌出局。

為了破局,很多燈企開始向國際市場轉移,并找到了與國外機構合作開辦燈展的出路。在自貢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自貢燈企將自貢彩燈這一國家級非遺制作技藝與展出地本土文化結合,與國外投資者共同出資、合作運營燈會游樂項目,利潤分成,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轉變經營思路、產業提檔升級,自貢燈彩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2015年3月,自貢市與燈光之都法國里昂簽訂了彩燈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兩市開展送燈參展、共創彩燈互展、藝術家互訪等項目交流,將國際知名燈光設計師團隊引入國內,大幅提升了自貢彩燈藝術的時代魅力。同年,自貢彩燈亮相法國里昂燈光節,這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燈光節,中國彩燈藝術在國際頂尖舞臺大放異彩。

以燈為媒,熱鬧的燈展也成為中外商貿文化交流的大舞臺。自貢燈彩集團負責人表示,每次到國外舉辦燈展時,也會同時舉辦“中國食品、旅游景點、產品展示推薦會”,將中國的非遺工藝品和美食,以及傳統雜技、戲曲等藝術表演帶向世界。

截至2017年底,自貢彩燈已在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展出。自貢全市彩燈企業500多家,年產值超過20億元,彩燈文化產品出口額占四川省文化產品出口的30%左右,在四川省的傳統對外文化貿易中名列第一。

搭建“五位一體”交流平臺

“華燈耀絲路彩燈巡展”項目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節點城市舉辦“中華彩燈+世界語言”巡展,著力構建起講述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播華夏文明、傳遞中華友誼、推動共同發展“五位一體”的文化交流平臺,使之成為展示中國開放形象的重要窗口,促進中外友好的橋梁紐帶。

作為自貢彩燈行業的領軍企業,海天文化在推動自貢燈彩文化“走出去”這條路上成績不菲。2005年,海天文化從東南亞地區開始起步拓展國際市場,十多年來,已累計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國際燈展50余場,服務了包括美國迪士尼、美國夢工廠、日本HELLO KlTTY、英國環球嘉年華、可口可樂、法國里昂國際燈光節等國際頂級娛樂活動品牌。2017年,海天文化承接了文化部指派的中國與毛里求斯國家級文化交流活動,自貢彩燈在毛里求斯國際燈光節中亮相,首次將中國彩燈帶到非洲,深受非洲民眾的喜愛。

同時,海天文化與新西蘭奧克蘭政府和新西蘭亞洲基金會合作,連續9年參與新西蘭奧克蘭元宵燈會,并連續4年邀請到新西蘭總理出席;一邊是傳承,一邊是創新,海天文化還聯合三星堆、金沙博物館,用彩燈文化展現古蜀文明,為“全球看四川”做出了積極貢獻。

鏈接:

振興文化產業的“四川計劃”

《四川省“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四川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一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20%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成效顯著

·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川文化“走出去”在廣度、深度和高度上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四川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四川文化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如期實現文化小康目標,基本建成文化強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以上。

為增強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在“十三五”期間四川將采取六大行動——

(一)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布局

(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

(三)發展新興文化業態

(四)加快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五)培育文化企業主體

(六)努力擴大文化消費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2篇

1. 城市個性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無論城市面貌還是建筑風格, 它們在人們眼中應該是獨特的。張欽楠在《閱讀城市》一書中闡述“城市性格”時, 表述道:“城市是人類所創造的最美妙、最高級、最復雜又最深刻的產物”。當城外的人們初次進入某一城市, 首先感受的是該城市的特色, 如:建筑、自然地理環境、文化、交通和飲食等。家鄉人回到故里會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人們能從多視角發現城市的“靈魂”, 使城市特色像一股暖流融入人們心田, 滋潤記憶復蘇。例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美國的白宮, 悉尼的歌劇院、西藏的布達拉宮它們代表著一個國家和城市的的個性, 成為那些地區精神、文化的象征。

2. 標志性建筑

標志性建筑是人們感知城市特色最直觀的視覺印象。它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指出, “標志性建筑一旦擁有了一段歷史、一個符號或某種意蘊, 那它作為標志物的地位也將得到提升”。標志性建筑作為城市特有的標志, 它受到歷史環境的、自然條件的影響, 并且與當地的文脈息息相關。是它們共同作用相互滲透創造出一個地區的經典建筑。標志性建筑表達了城市的特色、提升至了城市形象。如印度甘地紀念館、埃及金字塔、比薩斜塔、兵馬俑等世界性標志性建筑。體現了歷史性、時代性, 是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產物。

3. 城市標志性建筑的深層解讀

3.1 標志性建筑的意義表達

人們用建筑表達寄托思想, 不斷對建筑中蘊含的意義進行探索。建筑大師黑川紀章說:“地標建筑的意義在于, 它是可以和人們心靈共鳴、標注人們記憶的建筑。”

標志性建筑意義的傳達方式在實踐中是建筑師通過對當地自然環境、文脈等的研究, 對當地的歷史、文化、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歸納總結、抽象提取、補充更新。以繼承創新的設計理念, 營造出“心靈共鳴”的標志性建筑, 將其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載體, 文化傳播的種子。

3.2 標志性建筑的結構層面

標志性建筑是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它本身即有區別于其他城市建筑的表現特征。如北京故宮“中軸布局, 左右對稱, 庭院式的組群布局”建筑思想體現了“天覆地載, 帝道唯一”的皇權至上的思想。再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吸取了傳統建筑的營造法式, 木構架結構, 層疊出挑, 結構穩定, 以中國傳統建筑的典型構件斗拱為原型。演繹了傳統建筑的再生與創新。從建筑形體到各部分構件, 實現了建筑功能、結構、藝術的完美統一。從國家館到地區館, 以功能為主線, 做了由上到下的分區, 造型上主從搭配, 空間上采用了南北方向作主軸線的處理手法, 其展現出來的城市空間序列尤為壯觀。國家館居中升起, 高63米, 登高眺望, 給人以“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成功塑造了主題“東方之冠”, 中國館空間場所處處彌漫著深厚悠遠的中國氣韻。

3.3 標志性建筑與歷史文化環境

標志性建筑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如西安大雁塔, 始建于唐代, 為樓閣式磚塔, 塔身呈方錐形, 整座建筑造型簡潔穩重, 氣魄宏大, 莊嚴古樸, 作為西安市標志性建筑, 承載著西安悠久歷史文化。隨著時空的變遷, 標志性建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 呈現不同的發展形態。在中國古代社會、封建社會, 受皇權至上思想的影響及建筑技術與材料的制約, 建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近代, 由于外國入侵, 其殖民文化, 使我國有些城市建筑表現出中西合璧的風格。出現了大量帶有殖民特色、異域風格的建筑。如天津的望海樓教堂其建筑風格是哥特式建筑, 而外墻采用天津當地的清水青磚, 立面裝飾以磚雕為主, 磚雕是典型的中國工藝;結構上采用當地常見的磚木結構, 屋頂木屋架, 延續了天津的當地傳統特色。

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因其深層的文化因素影響。不同時空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相互作用。以上海為例, 近代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共同生活交織。由此, 在上海這座城市里, 出現了不同的文化、藝術觀念及表現形式的相互影響與融合, 將近代的上海變成了中國現代文化藝術的發源地。隨之, 出現了中西合璧又具有上海獨具風格的、帶有歐洲各國特色文化的上海外灘;這片標志性建筑群, 成為了上海人文歷史的代表之一。

4. 標志性建筑與城市文化的關系

城市文化是標志性建筑的靈魂, 標志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如:上海金茂大廈、蘇州新火車站的設計采取繼承傳統與積極創新的態度, 從不同角度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4.1 實例一:“上海金茂大廈”立于天地間的東方之美

4.1.1 上海金茂大廈總體設計體現了對傳統建筑元素的擷取和更新

上海金茂大廈設計在細部處理中, 將中國傳統文化建筑元素融入到現代建筑之中, 使得該建筑高貴而典雅, 奢華而不落庸俗。整體上融合了現代和古典、傳統與簡約的風格, 突出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上海金茂大廈是單體建筑與附近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及高低錯落有致的樓群一起構成了一個群體建筑, 成為都市一道靚麗的風景。

4.1.2 上海金茂大廈與中國歷史建筑的融合

現代超高層建筑與中國歷史建筑文脈相結合。高層建筑源于塔, 中國的塔又是源自印度, 但融入了中國文化和藝術之后, 中國的塔比印度塔更美。它沿襲了東方塔形, 階梯造型以逐漸加快的節奏向上伸展, 表現出高層建筑少有的玲瓏感。上海金茂大廈體現了中國塔的神韻, 鋼結構和玻璃同樣能演繹出有中國文化品味的建筑。

4.1.3 意蘊設計理念——傳統哲學

上海金茂大廈建筑設計說明中闡述“金茂大廈兩邊垂直, 將自身聳立的主體比作是一支筆, 將周旁的裙房比作是一本書。”“自古來, 出圣出賢盡在朝陽俊秀之處, 清雅之地。……圣人于此推文, 創作陰陽地理之書, ……論天、地、人三才之正理……。” (源自李懷遠的《地理原真》) 借此反映中國傳統的文化思維中自然 (天) 、社會 (地) 與人的生存、發展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作用, 即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兩大哲學支柱, ”為其設計理念。

上海金茂大廈正是由于深入細節的文脈傳承, 使該設計方案成功地創造出蘊含中國文化價值的現代建筑作品。

4.2 實例二:“蘇州新火車站”展示了蘇州歷史文化與現代建筑的完美結合

蘇州新火車站在建筑空間形態、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的設計上, 充分尊重蘇州地域文脈, 與城市環境和社會環境相協調。是一座“蘇而新”的建筑。它與蘇州本土的人文與文化環境相融合, 充分體現了蘇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4.2.1 基于傳承的創新——那是一片優雅的菱形藝術、凝固的音樂

蘇州的城市建筑風格細膩、小巧、低調, 注重文化內涵。菱形造型是蘇州市建筑的地方特色。蘇州新火車站網架結構上用菱形做屋頂空間造型, 其地方特色赫然可見——其幾何形式與通透的木構架相互穿插形成了豐富的界面表情。高低錯落的小菱形屋面, 消除了建筑的龐大之感, 整個輪廓線如波浪般起伏, 極富動感。而隨處可見的菱形圖案更是將室內外的一致與蘇式韻味發揮到極致;菱形幾何體又源于蘇州古典園林的花窗和鋪地花紋的提取, 使城市記憶得到延續, 提升了城市品質。

4.2.2 建筑色彩與地域環境協調統一

色彩是城市文脈延續的重要元素。該作品以灰、白、栗三色為主, 建筑色彩控制以主色調、輔助色、點綴色三個方面來表現。既尊重了文脈, 又體現古城濃郁的歷史氣息。

連續節奏的坡屋頂為深灰色, 東西外墻面為白色, 二色形成的粉墻黛瓦的外觀印象, 正是蘇州古城傳統建筑的精髓。栗色花窗格柵、深灰色踢腳、窗框, 以及色彩構成面積的大小、涂色位置、空間排列等, 從細節到整體形成完美的構圖。既融合了城市文化特點, 又凸現了城市地方特色。

蘇州新火車站演繹了水鄉的詩情畫意, 它用溫柔纖細的江南情調堆砌出了恢弘大氣之感。

5. 結語

在標志性建筑設計中, 要認真地對城市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及提煉, 創造出更好的設計思想, 使城市歷史文化與標志性建筑更好的相融于一體, 使標志性建筑與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與當代文化等結合起來, 使標志性建筑極具時代感, 又蘊含著城市文脈, 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續。

每個城市, 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 這期間, 由于自然、風俗、社會文化和經濟技術等的的不同影響, 出現了不同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建筑風格, 最終形成了各個城市之間各自具有的特色形象。作為建筑設計人員, 我們更需在設計工作中, 去發現它、尊重它、傳承它。將每個城市特有的文化記憶延續、更新、提升, 創作出具有城市特色和富有時代特征的標志性建筑作品。

摘要:本文通過審視標志性建筑現狀, 從城市文化個性的角度出發, 對標志性建筑做深層解讀, 闡述了城市文化與標志性建筑的關系;意在使建筑設計人員, 在標志性建筑創作時, 對城市文化給予足夠的關注與認知──將標志性建筑融合本土文化、以積極創新的態度, 提升城市特色形象, 延續城市記憶。

關鍵詞:城市文化,標志性建筑,傳承

參考文獻

[1] 張飲楠.閱讀城市[M].上海:三聯書店, 2004.

[2] [美]凱文.林奇著.方益平, 何曉軍譯.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1.

[3] 周擁軍.衛民.標志性建筑的原生與創新[J].中外建筑, 2007 (2) :54-56.

[4] 梓廬.文化傳承的當代表達[J].世界建筑導報, 2015, (3) :6.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3篇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在長期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模式、理念、特征與個性, 是城市的外在和內在氣質的凝結??梢哉f, 城市的文化是城市的內核與靈魂所在, 也標志著城市發展的進度和品質。因此, 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工作, 應該成為新時期城市建設工作的要領。當前, 不少城市在文化建設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集中表現為如下方面:

1.1 對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投入力度不足

長期以來, 我國都是遵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政策, 使得各地、各城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GDP至上”的理念,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GDP的多少, 一切工作的衡量要求都是能否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當然, 謀求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是大政方針, 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 但是過度的重視經濟建設就容易忽視文化建設的內容。在這樣的思維主導下, 很多城市并不太重視文化建設和城市文化的宣傳、推廣與塑造工作。不少城市對于城市文化的認知極為膚淺, 甚至沒有指定專門的針對本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塑造的對策和方案。城市管理者對于城市文化的認知存在偏差或不全面的情況下, 城市的整體文化建設就必然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城市的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輕易完成的, 需要城市的管理者、文化的維護者長期的精心努力, 也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人才和物資的投入與保障。失去了物質方面的支持和維持, 城市文化建設就是“空中樓閣, 海底撈月”。而事實上, 很多城市對于文化建設的熱情嚴重不足, 對于本項工作的投入力度更是乏善可陳。缺少資金、人才、政策和基礎設施支撐的文化建設, 顯然很難取得實際效果。

1.2 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 文化建設管理不科學

機制和體制建設是保證城市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的有效手段, 而機構的完善和健全, 首先在組織形式上為城市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從當前的情況看, 很多城市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保障力度不夠, 體制和機制的完善尚存在問題, 集中表現為:文化系統的機構設置不科學, 內部管理存在問題;對于文化建設的組織、安排和日常實踐活動要求不高;在城市文化的宣傳、推廣和執行方面存在打折扣的現象。

此外, 文化建設的管理也是十分緊要的。全面推進文化建設的管理工作, 能夠保證城市文化建設的整體質量。從目前的情況看, 不少城市的文化建設處于蜻蜓點水的狀態, 即日常管理的效率不高、管理手段不夠豐富, 導致了文化建設的執行質量大打折扣。

2 有效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對策

誠如上文所述, 當前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闊步前進, 城市化和城市的發展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然而, 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 使得我國的城市文化建設總是滯后于城市的經濟建設, 長此以往必然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良反應。因此, 必須針對當前城市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疑難雜癥”, 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有效舉措, 確保城市文化建設的持續、科學和有效推進。

2.1 建立健全城市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 加大文化建設的管理和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城市文化建設的管理機構、組織單位和日常執行部門, 是確保城市文化建設執行到位的先行舉措。要形成城市文化建設的常態化模塊, 形成管理、反饋、監督和執行“四位一體”的文化建設模式, 確保文化建設有章可依、有跡可循。要加大對現代城市文化建設的管理和投入力度, 形成多元化的管理體制, 將制度化建設、人為管理結合起來, 形成制度與人工監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對于城市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偏差和問題, 要根據規章制度系統整治, 形成落實到位的原則和理念, 確保文化建設的工作真正走到點子上。

2.2 打造城市專屬文化名片, 樹立城市文化招牌與個性

在認識到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之后, 要注重保護和引導, 塑造較為完整的城市發展特色, 打造城市文化的名片, 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比如, 浙江省的杭州市, 打造了以西湖風景區和南宋古城為核心的文化品牌, 大大提升了杭州的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再如, 湖北省的襄樊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 積極開展文化建設活動,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青海省的西寧市利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以及青藏高原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打造“夏都”西寧品牌, 極大地提升了西寧的影響力。

2.3 拓展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塑造城市文化的氛圍與核心特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 城市化進程也在“快車道”上高度前進, 越來越多的城市被建設得更加美麗, 更具吸引力。公共空間是現代城市重要的休閑、開放與功能性的空間, 在城市發展和拓展功能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期間, 加強城市的文化建設, 可以以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塑造為主體, 確保城市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讓廣大城市居民真正因此受益。

3 結語

綜上所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城市的文化建設也進入到了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必須重視城市文化建設工作, 以此來提升城市的品質。在未來, 城市文化建設要有的放矢, 實事求是, 開拓創新, 最終為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摘要:文化建設是城市整體發展和建設工作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 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 不能僅僅依靠經濟建設一條線, 更要強調和重視文化建設的內容。本文對城市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分析, 提出了如何有效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文化建設,城市化,文化遺存,管理,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福磊.中國城市空間重構的邏輯—城市政治的視角[D].山東大學, 2011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4篇

一、基于公共藝術特性分析“與城市互動”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 公共藝術的場域性、公共性和互動性是實現其“與城市互動”的主要來源和依據。這里的場域性強調公共藝術對于人的行為環境的營造, 帶來的不止是物理層面更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公共性強調的是受眾的廣泛, 呼應公眾訴求?;有愿訌娬{公共藝術的“媒介作用”, 集中體現在公共藝術作品、人、環境 (城市) 三者間的互動。作品與環境的互動:一方面, 公共藝術是環境中的藝術, 要受環境的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 它也會影響環境, 提高環境的現有品質。人與作品的互動:人與作品的互動一方面是始于人的實用需求和審美需求, 另一方面是始于作品的功能特征和審美特征對于人的吸引。人在欣賞作品時會產生與作品在認知、情感、心理層面上的“對話”, 進一步還可能有行為上的接觸、參與。人與環境的互動:一方面, 特定環境中人群的生活習性、心理行為等因素必然對于環境提出相應要求, 城市環境中的公共藝術恰好往往能滿足人們在實用的、審美等方面的需求, 間接地架起人與城市“溝通”的橋梁。另一方面, 公共藝術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景觀, 在其作用下的城市環境還具有很好的文化傳播性, 不僅能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 還能塑造城市形象, 傳達時代精神[1]。

二、公共藝術介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基于前文分析的公共藝術與人、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 我們不難引申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公共藝術與城市的互動關系。公共藝術與城市的互動, 實際上是在公共藝術的媒介作用下, 實現城市中各人群、空間、文化、社會這些元素內部以及元素之間的良好促進。公共藝術介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空間環境, 使得園區具有了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互動性等特性。

1、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公共藝術對于“與城市互動”的意義

文化創意產業園一方面承載了城市的文化產業, 一方面為社會公眾提供了文化生活空間, 無論是從產業結構、空間結構還是環境風貌、文化品位等層面上來看,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所在城市都是交融互動的關系。在當下熱議的“舊城更新”和“創意城市”背景下, 由歷史遺留產業 (如工業) 建筑環境改造形成的“產業景觀”為主的公共藝術更是發揮了抒寫城市集體記憶、展示城市形象、吸引創意人才、娛樂和教化大眾等巨大作用。因而可以說“藝術讓城市更美好”。城市也以其自然地理的物質環境、歷史人文的精神理念, 提供給公共藝術最適宜的創作材料與創作靈感。因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公共藝術能夠很好地“與城市互動”。

2、園區內“互動式”公共藝術的形式與互動體驗感

“互動式”公共藝術范疇的景觀以三維立體形態的藝術作品為主要形式, 如雕塑、裝置和人工造景, 也包含一些感染力極強的二維平面形式的藝術作品, 如壁畫、廣告和標語, 另外還有結合新媒體的表演互動等形式?,F今“互動式”景觀已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造型視覺藝術, 而越來越趨向全方位感官的、整體空間環境的設計, 綜合運用各種藝術的技術的方法, 提供公眾最人性化的環境和體驗感。創意園區的“互動式”景觀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與園區內的建筑、產業設施結合得尤為緊密, 極具產業特色??偨Y起來, 創意園區的“互動式”公共藝術主要是以壁畫、雕塑、裝置藝術、景觀建筑構筑物、景觀小品、標識和導視等形式呈現。因為公共藝術的介入, 創意園區空間環境便具備了鮮明的互動體驗感, 體現為以下方面:良好的互動體驗, 公共藝術的互動性體現, 比如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親和性;良好的審美體驗, 公共藝術的藝術性體現, 比如全方位的感官體驗、美的構成形式;良好的實用功能, 公共藝術的人性化體現, 比如休憩娛樂、共享交流、舒適便利;良好的精神享受, 公共藝術的人文關懷體現, 比如環境生態、人文歷史、生活時尚;良好的趣味情景, 公共藝術的當代性體現, 比如個性化、時尚性、創新性等等[2]。

三、實現文化創意園區的鮮明互動體驗感的景觀設計策略

憑借景觀的互動性和藝術性以吸引、聚集、留住公眾, 可為創意園區營造熱烈的人氣氛圍, 但也要注意適度, 有原則地設計。

1、文化創意園區景觀設計實現互動性要遵循的原則

首先, 我們要把握好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文創”特性、“文教”功能, 它不同于純粹的商業性質空間。另外在注重“互動”的同時還是要對適宜創意人員進行思考創作的安靜舒適型空間和適宜游人參與互動體驗的氣氛熱烈型空間做到統籌協調, 等等??偨Y為以下原則:以生態為根本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公眾為本的人性化原則;以作品為主體的多樣性原則;以互動為目的的參與性與體驗性原則;以創意為特色的文化性原則。

2、實現園區景觀良好互動性的相關要素分析

1) 表現題材?;诠菜囆g作品、人、環境三者的互動關系, 創意園區景觀的表現題材應考慮到在其特定的環境的適應性協調性。比如利用歷史遺留設施和場地創作出的藝術品就能夠很好地再現歷史時期的生產生活景象, 讓陳舊的歲月變得鮮活可感, 當你觀賞和參與其中時便猶如穿越了時空??傊劫N近群眾生活的題材就越能引起共鳴, 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創造力和想象力。另外超乎尋常而新奇有趣的表現題材也能激發公眾想要一探究竟、親身體驗的好奇心[3]。2) 形體塑造。形體是藝術作品的語言核心。創意園區景觀往往就地取材、因材設計, 通過“拆分”、“解構”、“重組”等手段將原材料更新呈現。另外也可以通過全新的形體塑造來再現客觀事物的形態, 可具象呈也可抽象表現。具象生動、單純易懂的藝術效果更易于公眾的參與。而抽象形態具有一定的向征寓意和形式美感, 富有啟發性和多意性, 受眾面可以更廣。3) 尺度適配。尺度影響著人的心理舒適度。包括被觀賞物 (公共藝術作品) 的體量大小、空間環境尺度、人際距離等。在適宜的尺度環境中, 人可以更好的溝通與交流。特別注意的是, 公共藝術與傳統的雕塑不同, 它更多要求人的近距離交流接觸, 而非遠望、瞻仰, 因此在位置的選定或空間的設置上, 要讓作品盡量地處于“開敞”狀態, 讓人們容易到達和觸及, 和作品無阻礙地交流, 也要提供適宜人與人交流的空間[4]。4) 材料選用。創意園區景觀的材料選用范圍非常寬廣, 而就地取材最能表現該區特色, 比如老舊的機器零件、機床、水塔、貨物箱, 很具歷史感和工業感。材料選用得好能帶給人不同尋常的新鮮感和愉悅感。5) 色彩運用。色彩能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明艷的色彩給人輕松活潑的感受, 適宜吸引年輕人群, 營造歡快熱烈的空間氛圍。而灰暗的色調能夠營造岑靜凝重的氛圍, 適宜表現歷史、教訓等嚴肅題材, 引人思索。因而特別要注意利用好色彩對人情緒的影響作用。6) 動態要素的結合。藝術的魅力在于其生動優美的形式。具有藝術性的動態感的景觀設計, 就如同美輪美奐的表演、悠揚婉轉的音樂, 帶給人美的享受, 表現為動態化律動式形體和空間, 結合聲音、光影變換等動態要素, 通過游戲式的角色設定讓人積極地成為參與者而非單純的欣賞者。7) 新技術的結合。在科技發展多元化的時代, 通過使用新媒體技術、通信技術等新型科技技術能進一步加強景觀的交流互動形式, 成為今后創意園區景觀設計發展中的新趨勢。8) 完整性的注重。公用藝術設計只是文化創意園區設計的一方面, 它應該被納入完整的園區設計之中做到統籌規劃化。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環境的完整, 要讓園區內景觀、建筑、交通、生活設施等形成統一有序的功能整體和審美客體, 同時也要與城市空間相協調和融通。

四、結語

公共藝術、景觀設計進入文化創意園區空間讓園區的環境、氛圍、品質各個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現和提升, 給公眾帶來良好的互動體驗感。然而創意產業園區作為以創意、理念為核心影響力的場所, 同時作為城市重要的組成機體, 除了塑造好環境景觀這一“表皮”, 還必須從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產業規劃等各方面發揮創意產業的作用, 讓創意產業由外到內都能很好地“與城市互動”。

摘要:公共藝術美化著城市環境并且活化著城市形象, 城市也為公共藝術設計的文脈理念和創意精神提供了物質與文化空間, 兩者形成了良性的互動。本文重在探討研究公共藝術 (側重景觀) 如何介入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而很好地實現公共藝術與城市的互動?!盎印笔潜疚难芯康暮诵? 通過分析“互動”的相關因素, 提出設計策略。

關鍵詞: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互動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參考文獻

[1] (法) 卡特琳·格魯 (Catherine Grout) , 《藝術介入空間:都會里的藝術創作》,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1.

[2] 趙志紅, 《當代公共藝術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15.10.

[3] 李建盛, 《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1.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5篇

一、地域文化的介紹

地域性是指某一地區歷史文脈與自然景觀的綜合特性, 比如動植物資源、水文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歷史文化資源、常駐居民的行為方式及民俗活動等。地域文化是地域性環境展現出的文化形態, 其形成的條件包括環境相對穩定、時間周期相當長且受到人文社會、自然地理環境等的綜合作用。據此, 地域文化在形態上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在歷史發展上具有傳承性, 在文化外觀上具有獨特性。不同的地域環境下, 地域文化一般具有不同的表征, 如梅山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及湖湘文化等。與傳統文化、民間文化及鄉土文化等相比, 地域文化同樣具有傳統性和地方性, 但其卻是不同的文化種系, 即:地域文化中囊括了地域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 且地域文化的發展脈絡由外來文化多元移植和傳統文化線性發展組成。目前, 外來文化以全球化的沖擊為主。在這一背景下, 設計師在設計城市雕塑時, 首先應樹立牢固的自覺保護意識, 即在創作中融入地域傳統文化, 以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其次, 應具備批判的精神、包容和開放的心態, 即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 以使城市雕塑作品具有時代特征, 從而激發出城市雕塑的創造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綜上, 地域文化對城市雕塑設計的影響深遠, 因此在城市雕塑設計時, 應注重對地域文化的體現與表達。

二、地域文化的表達

城市雕塑是一種文化形態, 且城市文化以其為載體, 因此城市雕塑設計對城市文化的表達應做到通俗易懂, 且應能準確體現出雕塑自身蘊含的文化價值。一般來講, 人與人的審美情趣并不相同, 且在理解藝術語言上存有差別, 因此普通民眾會對文化意義太強的城市雕塑產生距離感, 從而降低了雕塑的公共藝術價值。另外, 雕塑的藝術語言常用來刺激視覺, 因此應采取全感官表達法設計城市雕塑, 即在設計中融入平衡覺、運動覺、膚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視覺等刺激元素, 以免城市雕塑變為一種單純的裝飾品。表1所示是幾種刺激元素在城市雕塑設計中的表達形式。

例如, 在抽象雕塑設計中, 平衡覺的加入可激發民眾的參與性, 可實現民眾對雕塑的深度、現場體驗, 且可在未完全讀懂藝術語言的情況下, 與城市雕塑輕松的交流。

三、城市雕塑設計的步驟

在城市雕塑設計中, 地域文化的表達要求按圖1所示步驟開展設計工作。

結合圖1, 城市雕塑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達主要包含下列四個步驟, 即:第一, 深入研究擬建城市蘊含的地域文化, 并總結出其中包含的符號系統, 然后再從擬建場地的自然環境出發, 提取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繼而再開展可視化藝術表達;第二, 在設計城市雕塑以前, 系統地調查擬建城市中既有雕塑對城市文化的表達情況, 比如表達主題、方法、內容、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度及利益相關群體對雕塑的認知等;第三, 根據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及既有雕塑調查結果, 綜合分析城市雕塑, 并結合常駐居民和外來旅客對地域文化的感知和認知, 確定地域文化在城市雕塑中展示的主題及全感官展示的符號, 從而對雕塑的具象進行概念性設計, 注意在城市雕塑設計時, 盡量避免設計過度抽象、表達主題虛無空洞、創意不足且對雕塑過度的怪異闡釋, 從而方便民眾理解雕塑表達的文化內涵;第四, 在選取城市文化的主題時, 突出城市雕塑的平民化特點, 即展示民眾認可的鄉土英雄, 貼近民眾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展示地域性的歷史文化、生產與生活活動、民俗事象及民眾對往昔的記憶, 從而設計出民眾關心、易懂且與生活貼近的文化事象。

四、結束語

綜合前文, 筆者根據地域文化的理論知識, 首先介紹了城市雕塑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達方法, 即包括平衡覺、運動覺、膚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視覺等;其次, 分析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設計步驟, 即城市文化調查、城市既有雕塑調查→城市既有雕塑綜合分析→提取優勢文化主題→表達文化主題、提出具體建議。研究表明, 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其表達了城市的文化訴求和文化底蘊, 且目前, 我國城市雕塑設計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缺少科學的設計方法、缺少全面的既有雕塑調查、同源文化區域內的設計模仿泛濫等, 從而僵化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及“千城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梢? 深入研究城市雕塑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體現與表達具有現實意義。

摘要:城市雕塑是一種在城市公共活動場地建造的室外雕塑, 是對城市文化訴求和文化底蘊的表達。但目前, 我國城市雕塑設計普遍缺乏對地域文化的體現與表達。據此, 本文筆者主要探討地域文化在城市雕塑設計中的體現與表達。

關鍵詞:城市雕塑設計,地域文化,表達

參考文獻

[1] 蘇云.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白銀市城市雕塑創作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 2013, 19:41-45.

[2] 張曉利.地域文化視域下的中小城市雕塑創作—以皖南地區為例[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3, 05:137-139.

[3] 潘特丹.廈門城市景觀雕塑中歷史文化與地域文化的運用[J].現代園藝, 2014, 12:74-75.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范文第6篇

一、獨立書店的出現與興起

網絡和時代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更多的資源, 電子書唾手可得, 在網絡書店和數字閱讀的雙重夾擊下, 使得實體書店的發展舉步維艱。生計的艱難迫使傳統書店紛紛走上改革之路, 向建設具有多種業態的復合文化空間發展, 一些有特色的獨立書店開始迸發出了新的強大生命力。

廣州方所文化書店是由臺灣誠品書店創辦人之一廖美立以及例外服飾公司創始人毛繼鴻聯合打造的, 它坐落在太古匯內, 其經營模式為多元化跨業經營, 即集書店、美學、服裝、咖啡、學術演講與展覽空間等為一體。她為民眾帶來的不單純是閱讀上的享受以及生活空間上的愜意, 更多時候, 她還會像老朋友, 與你分享一杯濃郁的咖啡, 一起品位文化與藝術的香醇。西安回音公園概念書店的跨界經營, 涉及圖書會、音樂會、咖啡館等活動, 書店室內空間充滿了文藝氣息。重慶西西弗書店以其“參與構成本地精神文化”的經營理想, 將自己的角色融入到重慶當地文化中;南京最美的先鋒書店創辦出了南京城文化的會客廳;坐落于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 推崇自由平等的先鋒精神成為了舊金山文化的風向標;蘇州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 已經成為了讀者心中的一個文化旅游景點和心靈??空?還有日本代觀山的蔦屋、巴黎塞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等獨立書店都各具特色, 這些書店大大彌補了實體書店的萎縮所帶來的城市文化的不足, 已經成為讀書人氣質的凝聚和一個個城市的深刻烙印, 承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使命。

二、獨立書店的多元化跨界經營模式

“跨界, 說白了就是創新, 打破常規”。獨立書店靈活機動的經營模式, 打破了傳統書店僵化單一的經營方式, 開拓了城市文化的市場, 提高了城市文化的功能。個性書店開始引入吧的經營理念, 把飲品、簡餐、其他業態的被越來越多地引進了個性書店經營范疇。人文書店作為城市文化生態的有機個體, 是一個城市充滿智慧的地方。閱讀不僅僅是接受文字信息, 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閱讀體驗中有思想碰撞, 在分享交流中有人際溝通, 獨立書店有很多網上書店難以取代的優勢。書店生存的必然形式是尋求多元化跨界經營。例如:臺北誠品書店是以人文藝術為主, 并將文創產品、畫廊、藝術空間融入書店。又如廣州方所文化書店, 它的定位是追求生活美學的文化概念店或一家多功能的生活概念店, 經常舉辦文學討論會等活動, 成為廣州市具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之地。每天的人流達到兩三千, 周末最多時達到1.5萬。開業第一天, 店里大概有兩三千人, 幾乎是搶購。據統計, 兩天營業額突破30萬元。

三、獨立書店體現城市文化的功能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鮮明的個性和表現符號及精神特質。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走進書店, 去感受這些令人熱愛的文藝與癡狂, 才能將城市的文化功能充分的體現出來。方所書店創始人毛繼鴻認為:城市需要一個可以感動人的、溫暖的空間。毛繼鴻希望, 方所能夠給中國城市化進程增加一個公共空間。廣州方所文化書店的業務搭配新鮮, 經常開展學術活動, 美學空間的展示使得書店充滿了文化氛圍。方所策劃總顧問廖美立反復強調說:“我們做的不是書店, 而是一個文化平臺, 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廣州方所開設于太古匯——廣州目前最高端的購物中心, 其經營范圍為:主營人文、藝術、設計、建筑類書籍。廣州方所文化書店致力于發揚和傳播當代美學生活, 精心把書店打造成一個心靈渴望歸屬的文化空間。方所的選址與品牌定位實行高度的統一, 它立足于把傳統東方文化與優質的生活美學結合, 它的目標消費群是具有一定美學素養和消費能力的城市人。方所在圖書市場所走的高端路線, 目標人群的文化消費需求與文化消費能力都很高, 方所文化書店充分體現了城市的文化功能。

四、獨具文化特色的人文空間設計

1、設計出體現城市文化氛圍的交流空間

文化空間是一個將文化、知識物化且具有一定文化意義的場所, 所以也可稱之為“文化場所”。書店的交往空間包含物理和精神兩種層面。方所比其他書店走得更遠一點的是在文化空間的擴展。要吸引人們進入方所讀書、買書, 就必須營造好的氛圍。幾年來, 廣州方所已經舉辦了近300場講座, 30多場展覽。方所創始人毛繼鴻說, 未來方所會繼續開拓更多領域的講座, 比如去年就曾經嘗試過讓現代舞走進廣州方所。獨立書店的空間設計考慮了情感及學術交往的空間, 為顧客提供了一個各界精英互相探討和學習的文化平臺及重要的文化交流場所。

2、設計符合目標人群審美需求的美學空間

現代獨立書店已經不再單純是售書的書店, 而是城市的文化平臺。有人評價說:方所與其說它是書店, 還不如將其定位為美學生活體驗館更為合適。獨立書店有書店自己的目標人群的定位, 方所文化書店的整體風格和氛圍的營造是圍繞目標人群的審美傾向而定的, 它的空間設計考慮到人與環境的和諧, 書店的整體品牌定位以及目標人群定位與書店的整體環境風格都達到了統一。2012年方所獲得了“年度最佳購物場所設計獎”。方所書店室內空間的布局設計, 尊重當地的文化特征, 滿足目標了人群的審美需求;方所的空間設計尋求古樸與現代之中的合適平衡點, 古樸中不顯乏味, 現代中不覺浮夸;方所以文化為出發點, 陳列式生活館中設置棉麻用品、木制陳設以及暖灰色的地磚, 給人以獨特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體驗。方所室內空間展墻與手繪的結合、小眾精品化書籍的選擇等, 展現了藝術生活的美學空間, 其設計師對于細節追求的精心設計, 提升了書店空間的美學價值。

3、室內照明及聲音設計體現人文關照

方所文化書店很重視室內照明及聲色設計。在入門處, 可以看到方所書店與商場走道有比較高的光暗對比度, 使用高色溫寬角射燈重點照射商品, 在視覺對比上把促銷的商品突顯出來。這樣的做法會引導排隊付款顧客的注意力, 這是一個優秀的銷售與燈光集合的手法。在專業書籍區域, 普遍采用環境照明及重點照明的方式。整個空間給予舒適的看書環境, 重點照明商品使得商品從環境脫穎而出。銷售商品區域都是使用重點照明的手法, 這樣做除了強調商品本身外, 還能突顯出商品的質感??Х葏^:空中星星點點的復古白熾燈, 在近幾年的確是借著復古、文藝的風潮在人們心目中建立起高大上的形象。聲音在整體環境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獨立書店的聲音設計應力圖營造一種安靜溫馨的閱讀氛圍, 背景音樂不能設置過于激烈的音樂, 應讓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融于整體氛圍之中, 以便弱化翻閱書籍以及來回走動的聲響, 通過動來襯托出靜, 使書店的整體氛圍得到升華。方所作為文化使者向消費者分享著文化和藝術, 因此, 在書店室內照明及聲色設計中也體現出情感關懷與人文關照。

4、個性化的空間設計體現地域文化

獨立書店的設計注意城市消費群體與當地文化風格的聯系。例如誠品書店西門店, 因地處臺北電影的發源地西門町, 所以它的主營書目以電影題材為主, 書店的設計風格偏向現代主義。在空間設計上, 為了增強人與空間的融洽度及傳達親和感避免使用華麗的裝潢。深圳的尚書吧的設計風格融傳統與現代。書店內既有明清紅木家具, 又有西式吧臺沙發, 它是一家富有個性的書店。方所打造的是特別體驗空間。廖美立說, “我們賣的不僅是書, 更多的是體驗。”方所是一個集書店、生活藝術、咖啡、時尚和展覽為一體的多功能體驗空。在多元化經營的視角下, 方所書店引入新型的商業模式, 打造有文化歸屬感的空間場景, 結合傳統與現代設計的手法, 結合地域特征, 在書店的空間設計中加入當地的人文標志和文化元素, 勾起當地讀者的情感回憶, 令讀者感受到舒適感、愉悅感、滿足感和安全感的體驗。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成功的書店是反映一座城市獨特風景的窗口, 也是體現一座城市文化內涵的縮影。獨立書店的體驗優勢吸引共同愛好人群, 通過書店這個空間載體交流構建城市文化, 形成城市地標。獨立書店的空間設計應該體現一個城市或者地區所獨有的文化特質, 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設計風格, 以適應當地的文化氛圍與文化環境。獨立書店的空間設計應該符合目標人群審美需求的美學空間, 提升大眾的審美情趣, 從而引領大眾的生活態度及對生活的追求。在書店空間設計理念上, 設計師應該抓住顧客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 將人文和景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體驗經濟和文化消費的背景下, 設計師還應將“情感體驗”融入書店空間的設計當中, 增加書店人文情懷的元素, 獲得讀者對書店空間的認同。創新是設計的靈魂, 設計師要擁有創新意識, 將地域文化的諸多元素巧妙地運用到書店的空間設計中, 從而很好地體現城市的文化功能。

摘要:書店作為文化消費空間和文化地標, 是城市中人們的精神寄托。書店承載著人類的智慧, 對于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起著重要的作用。獨立書店作為一種公共文化空間資源, 是其所在城市的一扇能體現城市文化的窗口, 從這個意義上說, 獨立書店的存在與發展充分體現了城市文化的功能。獨立書店的設計要實現文化傳播、休閑娛樂、學術交流、商品定位與環境審美空間的和諧統一。因此, 要特別重視書店作為城市文化空間的屬性, 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學術交流。本文以方所文化書店為例, 從文化消費與情感的角度, 探討獨立書店空間設計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獨立書店,城市文化,功能,空間設計,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清水玲奈.世界最美的書店[M].匡匡, 譯.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

[2] 傅小平.獨立書店發展前景引爭論:豈可以犧牲文化為代價[N].文學報20120年2月14日.

[3] 薛原, 西海固.獨立書店, 你好![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

[4] 鄧小樺.華文界最不可思議的書店[J].星島日報, 2012 (2) .

[5] 劉沫沫.實體書店發展方向研究—以方所為例[J].現代商業, 2014, (10) .

[6] 許文謙.傳播儀式觀視域下的文化表達——基于對方所書店構建文化公共空間的思考[J].新聞世界, 2014, (06) .

[7] 魏玥杉.城市實體書店崛起的實證探析——以方所為例[J].商場現代化, 2016, (21) .

[8] 謝曉如等.對文化微空間的感知與認同研究——以廣州太古匯方所文化書店為例[J].2012, 8.

[9] 江山.方所書店:生活美學空間[J].IT經濟世界, 2012 (2) .

[10] 侯月川.試論書店照明設計要點[J].今日科苑, 2012, 24:122-123.

[11] 溫馨.復合型獨立書店的服務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 2016.

[12] 武文靜.方所書店帶給設計師的幾點思考[J].藝海, 2013 (5) .

[13] 張娟基于情感體驗的實體書店空間設計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12月.

[14] [2]劉鳳軍等.體驗經濟時代的消費需求及營銷戰略[J].中國工業經濟, 2002, 08:81-86.

[15] 秦楊.基于情感需求的室內環境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 2013.

上一篇:超市智能購物車設計范文下一篇:炊事員應知應會試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