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022-12-29

第一篇: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問題一:城市規劃建設滯后。城市形象的塑造,關鍵是規劃,如何使規劃思路和群體建筑風格,適應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需要,應該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當務之急解決的問題,在積極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大幅度擴張經濟總量、加快擴張城市規模與循序漸進完善城市功能一直處于矛盾之中,城市規劃建設的快速發展雖然在迅速擴張經濟總量和城市規模上成果裴然,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城市在追求確定的經濟目標時,往往難以顧及合理的規劃、建設的質量,致使城市道路、綠化、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嚴重滯后,最終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也影響管理的質量。

對策: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的優劣關鍵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實現城市功能,并使期蘊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規模要適度,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城市都要找準自己的規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區、人口的過度發展,否則將喪失自身優勢,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經濟要活躍,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創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開放性經濟格局,活躍周邊,輻射各地;三是設施要配套,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優先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如能源設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設施,道路交通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生態環境設施,防災設施,充分滿足城市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為城市提供物質保障和服務;四是環境要優美,保證市容市貌的整潔衛生,維持環境秩序,改善人居環境,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平衡,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達到城市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的高度統一;五是生活要舒適,重視對人的關懷,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生活的幸福,為城市生活賦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準,既滿足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質、啟發人的本能,充分體現城市化的人類成果;六是治安要穩定,消除暴力、毒品對人的危害,維護社會秩序,社會安定,人們有安全感,進而輕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

問題二:市場等便民公共設施不足。隨著各行各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失業人員大量出現,加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進入,使得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而這些人,一無雄厚的資金開設門店,二無專業技能受聘于單位從事固定的職業,他們為了生活只能憑自己微薄的經濟從事最小的商品買賣生意,從而流落于街頭巷尾,占道經營,用獲取的薄利養家糊口,跟城管執法隊員開展“游擊戰”,給城管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城管執法人員去管,他們首先的回答便是,“不準在馬路上賣,叫我們到哪里賣”,這一簡單的回答,反映出一個城市功能完善與否。如果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有配套的各種公用設施,健全的市場,齊備的環衛基礎設施,使那些為生計所迫的占道攤販、亂停亂放的各類車輛“有場可進”、“有市可歸”。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會少得多,從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將很快得到提升。

對策:樹立“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的“執法”也只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畢竟現在很多讓城市管理工作者為難的破壞城市環境的現象和行為主要還是因經濟、文化條件和城市基礎設施落后造成的,故意違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時候和地方都是少數的。因此,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作方法來更好地為廣大市民服務,這正是我們城市管理工作者應該探討和追行的目標。首先,加強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并力爭建設得更多更快更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滿足老百姓的合理需求,消出一些影響城市環境的現象和行為產生的根源。其次,根據城市的區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況下,為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應考慮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提供部分場地及次要街道,通過審批、核準、許可、支持等行政管理手段,讓一些弱勢群體有謀生之希望,真正體現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教育和監督他們在城市生活中的經營行為,使其樹立自覺愛護城市環境衛生的意識,以引導的方式逐步規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問題三:城市管理體制不順。在城市管理體制上,全國許多地方都由設臵的城市管理局牽頭,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環保等單位配合。由于城市管理局尚屬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事業參公管理單位,所有人員均無行政執法資格,執法依據不充分、處臵手段欠缺、執法保障不到位;同時,政出多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配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以罰代管的問題存在,部門分散執法力度不到位,給依法管理城市帶來困難。在城市管理機制上,存在統籌協調不夠,職責不清,職能不到位,督促檢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實的情況。

對策:理順管理體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相應的城市管理標準,避免法律實施過程中的超范圍執法。制定《城市管理法》,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門職能交叉、條塊分割、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的問題,形成統

一、協調、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統。城市管理體制可采取兩種辦法理順,一是剝離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環保等部門有關城市管理職能進行整合,賦予城市管理局管理城市職能職責,由城市管理局一家承擔,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二是明確有關部門城市管理部門職能職責,由工商部門負責管理亂擺攤子和亂貼廣告,由公安交警部門負責管理亂停車子和亂穿公路,由住建部門負責管理亂修亂建,由環保部門負責管理環境衛生,由社區負責提升市民素質,不再保留城市管理局。

問題四: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國現行的有關城市管理法規雖然較多,但仍不夠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的有關條文散見于其他法律、法規中,沒有一部獨立完備的城市管理法律;二是現有的法規不夠完備,可操作性不強,有些城市管理法規對某些行為只有禁止性條款,沒有詳細的處罰規定,執法工作難于落實;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非機動車亂停亂放,既影響市容,又阻礙交通。但對其進行處罰時,卻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城管執法無所適從。

對策:完善法律支撐體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這個新生事物在法律意義上明確下來;第二是城市管理機構的設臵應有法律依據和相應的執法主體地位;第三是開展城市管理工作應有確切的法律支撐。解決上述問題應該看到,現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規及規章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與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發展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且各地出臺的一些規章、規定又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備強大的民意基礎和足夠的說服力。因此,我們要根據新的形勢和條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對原有的城管法規、規章進行修訂。修定時需根據綜合執法試點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成功經驗,并考慮大中小各類城市管理執法的各種因素,盡早出臺專門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統一的城市管理執法工作法律體系,同時,要重視城市管理中的執法和監督,要加強各種制度建設,避免執法工作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證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為。

問題五:城管執法程序不規范。城管執法人員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然而在城管執法過程中,尤其是影響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很多情況下并沒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處罰案件中存在程序違法,徇私枉法人為剝奪當事人權利的現象時常發生,如沒收商品不開罰單,不說明情況,執法方式簡單粗暴,甚至動用暴力將執法對象的商品搗亂等,都嚴重損害了城管隊伍的社會形象。根據有關部門在一個城市通過問卷調查的顯示,該市市民對城管卷查工作的滿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認為某些監察人員濫用職權,不依法辦事;22.78%的人認為某些監察人員有貪贓枉法行為;40.15%的人對城管監察部門的總體評價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執法中存在濫用職權、執法違法、隨意收費、任意罰款、以權謀私等現象。

對策:規范城管執法程序。城管執法,不僅要嚴格遵循實體性,而且還要嚴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實體合法的保障,在實體合法的基礎上重視程序,才能保證行政執法行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應該按照行政處罰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并結合本部門的實際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處罰分級管理和備案制度,行政處罰錯案追究制度,行政處罰證據及暫扣制度,調查取證制度,聽證制度,審查決定制度等,并用有關監督力量保障各項制度規范化運行。

問題六:執法人員安全無保障。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對執法人員的教育,要求執法人員決不能與群眾發生沖突,決不允許發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販、“釘子戶”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實際上全省乃至全國各大中城市和鄂州市的情況大同小異,甚至更嚴重。由于城管執法機關自身缺乏強有力的強制手段,發生暴力抗法時,只能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由于多種原因,一般都是按普通民事糾紛處理,很多都不了了之。在實踐中,一些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遭受威脅,有的甚至殃及家庭;有的受傷的隊員幾乎都沒有得到任何賠償,給其身心帶來了極大創傷,造成在日常執法過程產生了畏難情緒,而違法行為者卻越來越目無法紀,無視執法人員,從而形成了“加大執法力度,就造成暴力抗法,一暴力抗法執法人員就松懈,一松懈就亂,一亂就緊”的怪圈。這種情況下,城管執法人員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執法效果可想而知。

對策:建立執法保障機制。借鑒長沙、宜春等城市做法,在公安局內整合成立城市管理警察支隊,專門配合支持城管執法。其主要任務是把維護治安秩序與預防和處理暴力抗法結合進行,他們并不直接參與日常的城管執法,而是根據執法需要,派警察跟隨執法,發生暴力抗法時,由警察根據情況或當場處理,或帶離現場,或依法采取其他強制措施,以有效制止暴力抗法事件發生,震懾違法者,既提高執法效率,保障文明執法的效果,同時又能保證經營戶平等競爭,守法經營。在審判工作方面,城管執法機關有不少需要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能否迅速有效的執行,直接關系行政處罰的權威與效果。同時,隨著城管執法工作的加強,所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也呈上升之勢,這些都需要法院的支持??梢越⒁粋€協調機構,法院行政庭、執行局為主,暢通司法途徑,統籌安排,簡化手續,加強城管執法案件的強制執行力度,并對城管執法機關進行執法指導,減少因執法行為不規范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保障城管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問題七:落后的城管執法觀念。當前行政處罰是城市管理部門實現管理目標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導是輔助的管理手段,這種方式很難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處罰的群眾不但會叫屈喊怨,而且也不會對法律產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執法觀念的指引下,執法方式簡單粗暴。盡管執法部門突破“障礙”,但執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發了很多矛盾甚至沖突。城管執法中暴露的諸多問題實質上反映了社會處于轉型期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沖突,傳統管理手段與多元化社會中日益復雜管理對象之間的沖突。長期以來,我國實行政府社會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看成僅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體在城管執法中的參與權被剝奪了,執法部門與執法對象處于直接對立的境地。

對策:轉變城管執法理念。城市管理人員應該明白他們的職責就是為社會弱勢團體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而現行的城市管理體制是一種以城市為中心的決策產物,傳統的觀念驅使,使得城管執法者一開始就將被執法者放在了對立的位臵上,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定位在“如何懲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觀念和手段來管理普通民眾,視那些擺攤的小販們只是管理的對象,這種暴力執法行為不僅解決不了弱勢群體生存之艱和權力部門執法之難的困境,長久下去恐怕還會引發更多更大的對抗和沖突。所以,應該將暴力型執法理念向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執法理念轉變。人性化的執法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觀念上,但因為執法對象大都是由農村涌入城市的農民和城市里的下崗職工所組成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活動大都是為了維持生計,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員更應該做的是優先考慮窮人和弱勢群體的利益,適度降低行業管理的門檻,建立一批攤位費便宜或不收攤位費的公益性市場,實行分梯級管理,將為弱勢群體提供公共服務作為政績的重要標準來對待。

問題八:執法人員的素質較差。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法律意識直接關系到執法的質量問題。目前,城管隊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員多、文化低,沒有進行專業培訓,在城市管理執法中運用粗暴、野蠻手段以達到嚴格執法目的屢見不鮮,不按規定執法、徇私枉法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影響公民權利和利益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很多情況下沒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處罰案件中存在程序違法,徇私枉法、人為剝奪當事人權利等現象。 對策:提升執法水平。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隊伍建設,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提高執法人員素質,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依法行政,樹立法大于權、法高于行政的觀念,就能對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起著示范、導向和轉化作用。錄用城市管理行政執行人員要嚴格標準、公開競爭、擇優錄用,讓那些素質好、懂法律和專業技術的人員進入執法隊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員清理出去,形成“強者上、平著讓;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競爭機制。于此同時,倡導文明執法,推行“人性化”執法“親民型”管理的執法模式。“人性化”執法,就是堅持以認為本,認真聽取行政相對人的意見建議,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實維護其權利,給予其人文關懷,促使其自覺自愿參與城市管理。“親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為出發點,以一切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為工作方法。在爭取大多數群眾支持和認同的基礎上,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秉公執法、文明執法。

問題九:市民的文明素質不高。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要求市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由于社會人口流動加快,城市人口動態性強,構成日益復雜,這部分人群多以個人經濟利益為追逐的根本出發點。當加強城市管理與個人的私利出現矛盾時,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拋在一邊,各種舊有觀念和不良習慣也就自覺不自覺地帶進了城市空間,由于受到經費、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城市文明的宣傳教育機制難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為本”的方向雖然明確,但真正實施起來往往舉步維艱。其所以難,就在于它始終貫穿著管理與被管理的矛盾,簡言之,即是個人、局部利益與整體、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無疑從全局的長遠利益發展,這必然與個人的局部利益相矛盾。建設的違規違章,管理中的臟亂差問題,都能從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與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處理好這對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規劃個人的局部利益。

對策:提高市民素質。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包容方方面面,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和廣大市民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它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個人。人是一切社會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所有社會活動的主體,市民城管法律意識的強弱對依法治市的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執法實踐中深有體會,在市民法律意識、文明意識淡薄的地方,城市也難以管好:前面剛掃完馬路,后邊就隨地丟垃圾;寬敞的馬路擺起了占道經營的攤點,造成車難行、人難走;城管人員依法進行管理時,遭到侮辱、指責,甚至謾罵、圍攻等。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識、法律意識,既是實現城市管理法制化的前提又是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的基礎。市民的文明行為必須在不斷教育中養成,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是提高公民文明意識、法律意識的重要途經。要廣泛地進行社會宣傳,要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樣手段,在廣大市民中廣泛開展城管法律法規、健康文明知識等宣傳活動,普及城管知識。使城管法規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關注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寓服務于管理之中,切實在管理中提高服務效率,在服務中提升管理效能。廣泛與中小學校開展文明共建活動,采取小手拉大手形式,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行為方式,積極把文明創建活動傳遞到千家萬戶。積極開展城管服務進社區活動,拉近城管與市民的距離,打造城管互動平臺,增進城管與市民的溝通了解。在住宅小區、街巷增設公共廣告欄,在居委會、學校、郵局、工廠企業和大型商場增加公共櫥窗和告示牌,在新聞媒體增設公共廣告欄目,形成全方位的宣傳氛圍,教育引導廣大市民摒棄陋習,樹立新風,告別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潑污水等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教育廣大市民自覺養成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習慣,通過“多角度、深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使城市管理的宣傳教育覆蓋面在時間與空間上得到進一步拓展。努力提高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文明意識和以法治市意識,使市民理解和支持城管執法工作,才能順利推進城市管理現代化、正規化、法制化的進程。

問題十:市民對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參與度不高。公眾參與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事務的程度,是現代城市社會開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率的綜合反映。近年來,我區公眾參與已得到愈來愈多的人的接受與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格局。但不可否認的是,公眾參與的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事務的廣度和深度都還不夠,部分市民對城市管理執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參與,部分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參與,只指責不自責,袖手旁觀而不身體力行,甚至當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實施必要的處罰時,經常有一大幫圍觀群眾出于同情弱者的簡單心理,亂打抱不平,亂起哄,喝倒彩,甚至還指責執法人員欺辱老百姓,徹底否定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助長了違法行為人的底氣,形成了不利于城管執法的社會氛圍,給城管執法部門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對策:完善城管執法公眾參與制度。積極推進人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各類社會組織與城市管理工作的銜接,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中介組織、市民走進城管,推廣社區居民勸導隊、城管小衛士、向社區居民述職、環境衛生責任單位聯片互查等公眾參與模式,形成社會各階層與城管執法的有效互動。要鞏固城管志愿者隊伍,深入推進城管執法公共關系建設。積極培育和引導非政府組織、非盈利組織,發揮他們在城管執法過程中的特殊作用。以“假日文明行動”為核心,拓寬志愿者招募渠道和范圍,豐富志愿者參與城市管理工作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建立志愿者參與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形成全社會自覺維護城市環境的良好氛圍,構建城管隊伍與廣大市民水乳交融、和諧共生的局面。

第二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自我國部分城市相繼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使處罰權以來,這些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管理工作也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中發展起來,走的并不平坦。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與升級,城市人口流動性的增大,以及國家某些管理政策法規方面相對滯后等原因,使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暴露出來,亟待解決。

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罰不明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十分繁重

城管一頂“大蓋帽”卻集中了多項行政處罰權,涉及市容、市政、規劃、綠化的全部處罰權,環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部分處罰權,管的“多”、管的“雜”,就像一個城市的大管家。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由執法局負責實施后,其它相關的職能部門或多或少對自己本來應該履行管理職責的職能范圍,不再進行日常管理,致使執法局也承擔了相應的日常監管工作。這樣,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執法局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影響了執法效果。例如,關于市容方面的店外店管理,通過幾年的城市管理工作我個人認為是市容和工商齊抓共管。行政許可的原則就是“誰許可、誰管理”,不能重許可,而輕管理。工商營業執照不是市容部門發的,所以那些店主無顧忌可言。如果說有工商部門參與,你不符合規定店外經營、占到經營就吊銷你的執照,那么行政相對人是不是要考慮自己的成本了,進而管理的成本和效率也提高了。

(二)少數執法人員粗暴野蠻執法暴力抗法現象不容忽視。目前,確實存在少數執法人員素質確實不高,法律意識還不夠強。在執法過程中,不能嚴格做到依法行政,不能真正做到很好地約束自己。處罰行政相對人時憑主觀,隨意性比較大,不能很好地把握法律的自由裁量度,不嚴格按法律程序辦事,人治觀念根深蒂固,使行政執法偏離公平、公正、公開的軌道。執法過程中不能做到冷靜和理性,不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粗暴野蠻執法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不僅侵犯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使執法人員自身和政府形象,都無疑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暴力抗法現象不容忽視。

有些行政相對人也存在不服從執法人員的執法管理,從自己的私利出發,有時仗著人多勢眾,干擾執法人員工作,侮辱謾罵執法人員,甚至實施暴力抗法,對執法人員進行人身攻擊,嚴重影響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正常進行,干擾政府對城市的管理。有攤主小販的抗法、也有工程老板的抗法。

(四)執法的強制手段不夠。

執法工作中強制手段不夠,一直是困擾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一大難題,嚴重阻礙了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工作成效。由于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缺乏強制手段,一些行政相對人極不配合執法工作,導致有些執法工作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浪費大量的行政成本。例如機動車停放非機動車道,駕駛員在場我們勸離,駕駛員不在現場,現場也沒有措施可行,只能通過轄區交警大隊配合。夜間偷倒渣土,我們的強制手段捉襟見肘,面對一輛渣土車既不能扣證、也不能用鎖車器、也拖不動車子,駕駛員車門一鎖就走了,我們只能派人整夜看守,管理陷入被動,增加無形的行政成本。以及在發送法律文書的時候有些個人或單位拒不簽收,也難找到第三人當場見證,這就使得我們的案卷有瑕疵。

(五)證據資料的取得有時遇到困難。

在相對人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的時候,現場證據我們可以現場準確的取得,但有時現場證據無法準確把握就需要到有關單位取得相關資料,而我們有時候就遇到閉門羹,無法取得相關資料,這就使我們在處理案件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比如在確定一已建成建筑物是否是違法建設需要提供規劃許可證等證件的時候。

(六)執法人員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夠完善。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是順應城市發展的需要而產生和存在的,行政執法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城市的發展、保障最廣大市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由于某些人的法律意識不夠強及其它種種原因,可能出現執法人員受到言語威脅,甚至于人身攻擊等現象。而目前,全國只有少部分城市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是按公務員編制管理,大多數地方執法人員都是非公務員的行政事業編制,相關部門對侵犯執法人員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的處罰不嚴格,也不具體。同時,由于擔心遭到行政相對人的報復,致使部分執法人員表現消極被動,不能夠安心地投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執法工作的成效。

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存在問題的產生原因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F在從管理制度、行政相對人和執法人員自身等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職權不對稱,職責沒理清。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特別是很多城市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以來,執法局的職能范圍的確是增大了不少。但是,只是職能的增加,而強制手段不夠,就會形成“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現問題的關鍵原因,就是職權不對稱,導致執法人員辛苦不堪,而管理效果不一定很好。另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開展以來,國家一直沒有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城管工作的職責范圍,城管工作只是根據各地政府的規定“分管”相關職能部門的部分職能,這樣便會產生至少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管罰難以劃清界線,執法局獲得了行政執法權,也攬上了日常管理的責;二是讓廣大市民群眾覺得執法人員執法無依據,不服從管理與處罰。

(二)執法人員缺乏安全保障根源在管理體制。

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的城管行政執法隊伍普遍存在救濟途徑不暢和安全保障缺失的現象。其根本原因,還是存在于管理體制方面。一方面,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實行二級政府管理,不隸屬于任何一個國家部委,從而也就無法得到重視。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門都是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經濟相對欠發達的中西部城市,條件相對較差,財政經費不足,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實行自收自支,以罰沒收入作為經費。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滿足執法隊伍的上述需求。

(三)執法隊伍缺乏有效的監管。

當前,全國范圍內來看,有部分城市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是實行公務員管理,當地政府部門在隊伍的監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大多數城市,尤其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還沒有納入公務員管理的城市,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使處罰權后,隨著行政執法權力的擴張,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存在內部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外部監督又存在著約束不力的問題。致使不少城管行政執法隊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視突擊性的監督,忽視經常性的監督,重視事后監督,忽視事前監督的現象,由于監管不力,出現一些問題。

(四)行政相對人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城市管理最終還是對人的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城市流動人口增多,但是素質卻良莠不齊,三教九流,魚龍混雜。這確實給城市管理帶來不小的難度。尤其是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游商,屬于典型的低收入群體,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勞動能力有限。執法人員對其進行口頭教育基本上無效,他們不僅不服從執法人員的管理,而且跟執法人員玩“游擊戰”。長此以往,執法人員對其執法方式就會變得簡單化,直接加以取締,這樣勢必會遇到他們的抵觸,有些人甚至會對執法人員進行人身攻擊,演變成暴力抗法。

(五)部分執法人員存在心理上的問題。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量大,管理對象復雜,加上隨著城市人口構成日趨復雜化,執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長期處于這種工作量大,執法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心理問題確實不容忽視。1.消極矛盾心理。社會上流行這樣的一句話:執法局管窮人,工商局管富人,公安局管犯人。執法相對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得到廣大市民的同情,當其從事無證擺賣等違法行為時,如果執法人員對其加以處罰,一般市民都會認為,他們不偷不搶,自食其力,不該受罰,反而責備執法人員。這樣,執法人員反而被臵于廣大群眾的對立面。正因為這個原因,有些執法人員內心相當矛盾,加上出于對弱勢的同情,在執法工作中也就消極被動,能不管,盡量不管。2.自卑心理。由于社會上普遍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存在相對負面的認識,加上執法局工作辛苦,實行的是二級政府管理,使執法局在一種偏見的視野中存在,使部分執法人員產生自卑心理。

3、恐懼心理。由于執法局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會影響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對行政相對人的處罰,他們并不是每個都心甘情愿地接受,有人謾罵、恐嚇甚至暴力抗法。有些執法人員擔心下班后有人跟蹤、甚至不敢經過某街區或路段,這對執法人員的身心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確實影響到城管行政執法工作沿著正常的軌道開展。

(六)矛盾處理不當。

在日常執法過程中,暴力抗法行為時有發生,行政相對人固然要負部分責任,另外,執法人員在工作中沒有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執法人員所進行的是社會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應該是協調和化解人民的內部矛盾,而少數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無意識的將人民的內部矛盾上升至了不可調和的程度。這樣一來,執法人員與行政相對人的暴力沖突就在所難免。

三、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對策

針對存在問題和產生原因,現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培養法制觀念。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開展難的現狀,首要辦法就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培養廣大市民群眾和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一方面,廣大市民群眾通過法制觀念的培養,可以提高自己的分辨力和自我約束力,抵制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法制意識的增強,有助于執法人員加強自律,最大限度地避免粗暴野蠻執法現象的發生。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法制教育,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補充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知識,執法人員才能摒棄人治觀念,提高執法水平,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公開的執法。

(二)加強隊伍建設,嚴格管理。

加強隊伍建設和嚴格管理,是執法隊伍保持活力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1.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關鍵是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建立健全相關保障制度。在提高執法隊員素質方面,要做到錄用城市管理行政執行人員必須嚴格標準、公開競爭、擇優錄用,讓那些素質好的人員進入執法隊伍,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競爭機制,同時逐步淘汰現有隊伍中不合格的人員,優化執法隊伍。在日常執法工作中,領導干部必須率先垂范,在執法人員和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依法行政,法大于權、法高于行政命令的觀念,對廣大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執法工作起到示范、導向作用。同時,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的人身和財產保障制度,在沒有按公務員建制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的城市,明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在遭遇暴力抗法時依照公務員制度處理,加大對威脅行政執法人員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使城管行政執法人員能夠放心大膽地投入工作,積極主動地提高行政執法活動的效能。2.加強執法人員的心理建設。執法人員的心理建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執法人員長期處在高壓高負荷的工作環境,要經常性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首先,要樹立執法人員的優越感,讓他們覺得從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非常光榮。其次,要讓廣大執法人員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要是為了國家的繁榮與穩定、為了城市的發展,為廣大市民服務,不同的工作崗位,只是社會分工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再次,要培養執法人員的正義感,要樹正氣。執法人員是為最廣大的群眾的利益服務,不應該屈服于少數不法分子的謾罵與恐嚇,甚至是人身攻擊。

(三)堅持以人為本,文明理性執法。

城管行政執法管理的對象是人,服務對象也是人,歸根結蒂是以人為中心在開展執法工作,就應該以人為本。只要做到以人為本,在執法過程中,才能把握好尺度,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針對無照經營的游商,執法局不妨在教育他們的同時,在適當的地方設立解禁區、專賣區,規范其經營,這樣既可緩解矛盾,又可減輕管理上的壓力;如城市車輛亂停放,其原因無非兩面方面,一是車位太少數,二是停車費太貴。如果在市區多劃停車位的同時,再將停車費降低,車輛的停放秩序必然會好得多。同時,要堅持文明理性執法,在執法過程中,要認真聽取行政相對人的意見建議,充分尊重其人格并切實做到維護其權利,給予其適當的關懷,促使其自覺自愿服從管理。另外,還要爭取大多數群眾支持和認同,做到嚴格、規范、秉公、文明執法。

(四)加快城管立法,理清權責。

要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管罰不分的局面,唯一的途徑就是進行城管立法。從隊伍建制、職能范圍、執法人員的監管、執法保障能及與相關職能部門劃清職能界限,使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責權相應,執法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廉潔、高效,真正做到執法有據,有法可依,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執法人員在廣大市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更加有利于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開展。

(五)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執法成效。

要改變目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強制手不夠,不能更好的推進執法工作的問題,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單憑執法局的力量,很難實現。要合理運用當前的行政資源,解決當前的難題。

第三篇:目前城市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前,在城市里,很少有人關心民工,很少有人理解民工,很少有人支持民工?,F在,在城市里,幾乎沒有人能離開過民工。一條條寬敞整潔的馬路,一片片挺拔秀麗的樓群,都凝結著他們辛勤的汗水和青春,他們默默無聞地在為城市工作著、服務著,他們奉獻出了青春、力量,方便了千百萬城市居民的生活,為城市的運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就是進城民工——城市里的流動人口。流動人口與城市管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進一步開放,城市化進程加快,特別是加入WTO以后,人口的流動將會進一步增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將會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務工、經商。一方面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流動人口絕大部分來自四面八方較為落后的農村,對整個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加上總體系

一、受教育層次不夠,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二、來自不同地區,對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規了解和掌握不夠,法律意識淡薄;

三、已經習慣了的陳規陋習不易改掉。如何做好流動人口工作,縮短現代化城市與流動人口整體素質之間的距離,加強城市民主與法治建設,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平衡城市中穩定、文明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是每一個城市都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流動人口與街道服務、管理工作概況

一、管理特色南苑街道緊緊抓住這一矛盾的集點,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大膽實踐,結合實際,變打、趕、堵為引導、教育和服務,探索出了一條較為成功又獨具特色的流動人口社區化管理工作之路,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為新形勢下城市管理工作打開了新的途徑。其與時俱進的做法,科學的管理手段,贏來了北京、大連、西安、杭州等全國各地共260批次的參觀團體和代表們的交口稱贊。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家和省、市新聞媒體都進行過大量的相關報導,中央綜治“嚴打”工作檢查組,在視查和調研街道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后,對街道把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作為維護穩定,提升城市法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來抓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二、街道與流動人口概況南苑街道地處河西新城區之腹地,,緊鄰奧體中心,交通便利,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多年來,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在此務工經商。據市公安局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南京流動人已達120萬,建鄴區占十分之一,為12萬余,其中南苑街道流動人口就高達2.6萬。其特點為80%是散居式分布(居民住戶出租房內),20%是成建制(建筑工地、企事業單位內部),其散居式為主的流動人口是目前南京乃至其他城市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居住形式,是城市中流動人口大群體的一個縮影。他(她)們90%來自較為貧困和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如:河南、安徽、湖南、蘇北和南京周邊等地,在城市中從事一些苦、臟、累、險的職業,如:餐飲服務、生產經營、建筑裝潢、廢品回收、拆遷搬運等。年齡結構以青壯年為主,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以上只占5%),男女比例7:3,70%有相對穩定的職業,25%處于待業和無業,5%屬于盲流,以前稱“三無”人員,屬流動人口中易違法、難管理的“高危”人群。

三、領導重視南苑街

道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工委一班人就痛下決心:“自強實干建南苑、開拓進取創特色”,決心把南苑打造成南京城市管理中一流的品牌街道。主要領導一致認為,不把轄區2萬多流動人口納入街道社會經濟同步發展的話,民主、文明、法治化的城市管理品牌街道就無從談起。面對建鄴新城區高標準的發展起點,高質量的城市管理要求,如何使流動人口不再是城市的“包袱”,開拓新形勢下流管工作新局面,為城市建設服務,成了南苑的的當務之急。

四、設立機構落實措施所街地區不僅僅是南苑轄區內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而是在南京市都很有名的外來人口集聚地,600米長的一條街兩旁的居民家中就暫住著流動人口8000多人,高峰期逾萬人。2002年1月,在區流管辦的指導下,街道經過調查認證,在原有的基礎上,投入30余萬元,率全區之先,在所街流動人口密集地,建立了與街道政務中心各項功能相類似的融管理、教育、服務為一體的“流動人口社區服務站”。服務站在上級主管部門和街道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該站有公安、計生、民政、勞動、工商、稅務、房產、市容等部門參與,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專職協管員實施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采取了一家牽頭、一套班子、一個網絡、一證許可,一站式管理的方式,結合多年實踐,從廣大流動人口根本利益出發,深入開展系列社區服務,把強趕硬堵的老做法改變為正確引導和教育服務為主,實行了流動人口常住化管理。先后創立和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屬首家的流動人口社區服務中心、黨支部、民兵連、法制教育培訓中心、糾紛調委會、維權站、團支部、婦聯等10個相應的組織網絡、各項制度、《條例、法規》、工作流程示意圖等規范上墻,實行窗口式一條龍文明服務,方便流動人口,接受流動人口監督,按300:1的比例,選配了素質好,有能力的22名同志擔任專職協管員,其中專職負責計生、醫療、保健服務的人員2名。服務站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依照法律法規對流動人口、房屋出租戶、用工單位依法實施管理;

2、準確掌握流動人口工作、生活、居住等情況,為各職能部門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3、為流動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切實保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挖掘發現各類線索,配合執法機關,打擊流動人口中的違法犯罪;

4、及時排除糾紛矛盾,維護社會安寧;

5、積極引導,深入服務,加強教育,提高流動人口整體素質,帶領流動人口參與文明社區創建;

6、大膽探索,不斷實踐,積累工作經驗,服務城市管理,開辟科學管理新途徑。問題與對策——幾年來針對地區流動人口實際的幾點有效做法:

一、(人口流動性大,對城市管理及相關法規不了解,易違法犯罪。)對策:強化法治,抓源頭管理。把私房出租戶、用工單位、私營業主確定為流動人口管理責任人,將流管工作分解條塊,責任到人,變成甲、乙雙方共同的義務,同時與責任人簽訂一年一度的管理責任書,明確雙方責任,義務和獎懲細則。私房出租戶必須辦齊兩證(治安安全許可證和房屋出租賃證)后,才允許出租經營,用工單位必須按勞動部門規定,辦齊手續,才能合法用工。在管理上,要求責任人不得向“三無”人員出租房屋,提供就業,并負責向承租房屋或單位內部的流動人口,按照致流動人口一封《信》的內容和要求,經常不斷地進行市容衛生、計劃生育、治安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協助服務站做好登記辦證工作,做到來有登記,走有注銷,使責任人成為管理信息員、法規宣傳員,為規范流動人口管理把住教育和管理的第一關。

二、(流動人口不易融入社區生活,陌生感強,難溝通,糾紛矛盾不斷。)對策:加強平等、尊重意識、推行民主參與,以外管外。為了方便溝通,增進理解,拓寬管理渠道,根據流動人口在陌生的環境里重鄉情、親情和友情的特點,在流動人口比例較多的區域性代表當中,挑選素質好、有文化、群眾信任、熱情工作的優秀人員參與管理。如: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外來務工青年”和“河南省優秀外出務工青年”的陳冠群,他不但能積極協助服務站做好日常服務工作,還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的流動人口代表300多名擔任信息員,形成網絡,及時的把流動人口當中各種信息反饋進來,配合服務站把大量的糾紛矛盾和治安隱患排除在萌芽狀態,并把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傳輸給公安機關,為準確快捷的打擊犯罪提供了有力的依據?,F在,共有喬志田等3名外來人口成為管理站的專職協管員,在服務和管理措施的落實當中起到了服務員、宣傳員的橋梁作用,既方便了工作的開展,又增加了民主參與的文明服務程度。

三、(流動人口遠離家鄉、遠離親友,在暫住地急需獲得多方面的幫助,只強化管理不注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惡性循環,例如:一些自發的“黑市”,其原因在于只顧管理和限制,忽略了疏導和服務。)對策:親民、利民、便民,以服務促管理,讓流動人口有家的感覺,在社區里享受一流的服務。根據多來的積累和探索,結合流動人口自身需求,街道以服務站為陣地,常年開展扶助性為主的十項便民措施:

1、提供登記辦證一條龍窗口式文明服務,辦證服務指南上墻,方便廣大流動人口,并接受他們的監督;

2、免費提供門面房、私房、加工場地等租賃信息,為經營者牽線搭橋;

3、利用自辦企業、駐地單位、飯店等行業的用工,免費提供就業務工信息;

4、發揮社區甲級衛生室的作用,為流動人口提供

第四篇: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邯鄲市城市體系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十堰市文錦學校 肖華琴

摘要:近代城市變化巨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同時也帶來了種種矛盾。諸如居住擁擠、環境質量惡化、交通擁擠等,首先危害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因此從全社會的需求出發,提出了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的城市規劃理論。 關鍵詞:城市規劃、現狀、不足

城市規劃是人類未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生活的空間秩序而作的未來空間安排的意志。從更本質的意義上,城市規劃是人居環境個層面上的、以城市城市層次為主導工作對象的空間規劃。中國現階段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是保護和修復人居環境,尤其是城鄉空間環境的生態系統,為城鄉經濟、社會和文化協調、穩定地持續發展服務,保障和創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適、方便的空間環境和公正的社會環境?,F已邯鄲為例談一下邯鄲城市規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很多城市也有類似的情況。

邯鄲是一座30公里半徑、220萬人的大都市。2008年4月1日邯武快速路的開工儀式,是這一精彩樂章的序曲。整個大邯鄲將形成“市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峰峰城區)-市域副中心城市(武安市)-縣域中心城市(縣城)-建制鎮”四個層次,整個城市沿著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客運專線、青蘭高速公路、長濟鐵路及309國道發散性展開,形成“一個都市區、兩條城鎮發展主軸線”的空間格局。目前邯鄲正在打造一個環城30公里半徑的衛星城圈,形成中心城區為核心,衛星城為不同功能載體的組團式都市區。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峰峰城區、武安市及永年、肥鄉、成安、臨漳、磁縣和廣府鎮在內的重點城鎮,總面積2852平方公里,號稱“1加8組團”。中心城區主要由主城區和馬頭城區構成,為環城高速公路、邯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南水北調干渠所圍合區域,總建設用地209平方公里,是現在人們腦海中以環城路圍合的主城區面積的兩倍。每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邯鄲也不例外。

1、城市人均綠化面積少。城市規劃應遵循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則,人類城市人工環境的建設,必然要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這種改造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已經到了不能再繼續下去的程度。在強調經濟發展的時候,不應忘記經濟發展目標就是要為人類服務,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邯鄲的文化小游園、小片林和小綠地比較少,荒山綠化面積不足,而且城市的人工湖泊數量較少。

2、城市居民幸福指數不高,這主要體現在一些休閑、藝術等相關建筑設施上。城市規劃應遵循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城市是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城市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為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創造條件?,F在邯鄲應該多建設一些文化藝術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訓練中心、邯鄲圖書大廈、邯鄲現代美術館、科技館、民俗館、青年國際娛樂中心、藝術劇院等來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讓全市人民享盡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另外,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城市規劃更應為城市中所有的居民,不分種族、性別、年齡、職業以及收入狀況,不分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創造健康的城市社會生活。堅持為全體城市居民服務,并且為弱勢集團提供優先權,這是城市規劃師的根本立場。

3、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尚不完善。城市規劃應遵循歷史環境和未來環境相和諧的原則,保持城市發展過程的歷史延續性,保護文化遺產和傳統生活方式,促進新技術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并使之為大眾服務,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新科技運用之間的協調等,這些都是城市規劃師的歷史責任。邯鄲是燕趙古都,一些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必須完善對其的保護和管理制度才行。

4、教育資源有一定的欠缺。這部分體現在幼兒園、小學、初高中的分布不盡合理,面對著學生入學率的升高,有些學校還存在90名孩子擠在一間教室里的窘境。

5、居住區、就業區和商業區分布不合理。居住用地的選擇應以城市總體布局結構及其就業區與商業中心等功能地域的關系不協調,很多居民居住——工作、居住——消費的出行距離遠時間長;有些地方居住用地過于大片密集布置,出現造成上下班出行距離增加,疏遠居住與自然的聯系,影響居住生態質量等問題。

6、創業環境不佳。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城市承載能力相對較低,不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不利于形成高效的行政體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從而升高了工作成本。

7、城市的交通網還不發達。城市道路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組成完整的路網系統,邯鄲的干道網密度還小,這樣也會使人們出行時間變長。伴隨交通網的是城市的公交系統邯鄲的市內公交只能夠滿足普通時間段的居民需求,但當某個學校放學尤其是放假時公交內則異常擁擠,還有由市內向周邊縣城的公交卻寥寥無幾。為此,邯鄲預建設“高速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客運站”為一體的客運樞紐港和以鐵路南站為中心的鐵路物流中心港,京港澳高速、青蘭高速、環城高速、邯武快速路、邯峰快速路、

107國道、邯大公路、邯大高速、309國道、邯臨公路組成“一環九射”對外公路網;與京廣鐵路、京廣客運專線、邯黃鐵路和邯鄲機場4D改造等重大對外交通設施相組合,使邯鄲區域交通樞紐地位不容置疑。

8、城市的環保設施不健全。城市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空氣污染,為此,邯鄲市將建8座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改建現有垃圾場、新建齊村垃圾場將日處理能力提高到3200噸;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天然氣為主,焦爐煤氣為輔,液化氣為管道未鋪設之前補充氣源的燃氣率100%。使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好于二級標準天數控制在320天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9、居住用地選擇的不合理。選擇自然環境優良的地區,有著適于建筑的地形與工程地質條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災害,和滑坡、沼澤、風口等不良條件的地區。在丘陵地區,宜選擇向陽、通風的坡面。在可能情況下,盡量接近水面和風景優美的環境。居住用地選擇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邊的環境污染影響。在接近工業區時,要選擇在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并按環保等法規規定間隔有必要的防護距離,為營造衛生、安寧的居住生活空間提供環境保證。居住用地選擇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與產業用地相配合一體安排時,要考慮相互發展的趨向與需要,如產業有一定發展潛力與可能時,居住用地應有相應的發展安排與空間準備。這些方面尚待完善。

10、土地價值利用不充分,這體現在建筑的空間利用率不充分和建筑用地占用良田等方面。在土地上可以施加各種城市建設工程,用作城市活動的場所,而當然地具有使用價值。這一價值還可以通過人為地對工地加工,使之向深度與廣度延伸,如對地形地貌的塑造,而使具有景觀的功能價值;又如對土地上、下空間的開發,使土地得到多層面的利用,從而擴大原有土地的使用價值。土地的經濟屬性是通過土地自身的價值被社會認可的條件下來體現的。也表現在土地利用過程中能以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特性上。如徒土地的肥脊所造成農產的豐歉。

11、城鄉不夠融合和協調。城市和鄉村應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城市由于人口集中、信息暢通、經濟發達、交通方便,產生和釋放出一種開放型的現代物質與精神文明,它對周圍鄉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農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以適應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的需要。因此,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應選擇走城市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化同步發展的道路。在發展大中城市的同時,

有計劃地積極發展小城鎮,實現農村現代化,使城鄉逐步融和,達到城鄉共同繁榮興旺。而邯鄲市與周邊縣城的這種關系則不太協調。

12、城市規劃管理不到位。這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政策引導、規范市場、控制風險、籌備資金和投資服務等方面。

參考文獻

1、《城市規劃原理》 同濟大學、李德華主編2001年6月第三版

2、《當代建設》 作者:劉四青2003年第六期

第五篇:城市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以南京市秦淮區社區為例

社區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而出現,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而日益興旺起來的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式。隨著中國的傳統行政體制改革,帶來了社區治理的新問題。本文正是在治理理論的指導下,對社區治理問題進行了探究。本文在闡述了研究緣起和了解社區治理相關概念后,以南京市秦淮區中秦虹社區等為例,對中國城市社區治理提出了三個問題,資金問題、管理問題等,并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社區治理事關廣大社區居民的福祉,影響著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當代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狀況表現為治理主體的單一化(政府), 治理模式為行政型主導社區,治理體系為垂直科層結構,治理關系為依附與庇護關系。社區治理基本上是在國家制度安排內運作。其治理體制特點為:權力配置集中;自上即下單項進行;“政社合一”;社會被國家結構化。然而,到80年代非國有經濟的出現,大量國有企業的破產以及利益集團和民間組織的出現,使城市社區治理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一方面,政府作為社區治理主體為社區提供了政策與法規;另一方面,非政府社區組織日益參與、滲入社區并介入社區活動。傳統的“單位制”趨于解體,使得原有的、以政府作為惟一主體的傳統單一行政化社區管理體制的弊端逐漸暴露,阻礙了社區成員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樣便帶來了城市社區重構的思考。治理轉型是當下一個趨勢,表現為政府推動與社區自治的結合。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了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那么,從總體上看,城市社區治理是怎樣產生的?傳統城市社區治理存在哪些問題?怎樣解決?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將治理理論與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現狀結合起來,本文以治理理論為視角,討論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產生與發展,在闡明了社區含義后,以南京市秦淮區其中幾秦虹南路等幾個社區為例,分析了中國城市社區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并為社區治理提供對策。

[1]

[2]秦淮區社區治理現狀

(1)社區的組織結構

街道辦事處:秦淮區共有夫子廟街道辦事處、雙塘街道辦事處、中華門街道辦事處、秦虹街道辦事處、紅花街道辦事處。我調查的社區分屬于秦虹街道辦和紅花街道辦。都是由這兩個街道辦給旗下分屬的八個社區作指導作用。

居委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在實際的社區管理中存在著居委會行政化的傾向。秦虹區等這幾個居委會承擔了大量的法律規定外的屬于政府行政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居委會配備專職干部,在職期間享受事業編制待遇;等等。

物業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并具有相應資質條件,進行物業管理業務的企業型經濟實體,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它屬于服務性企業,受業主委托,對特定區域內的物業實行專業化管理并獲得相應報酬。這里,秦虹小區屬于鶯虹物業;怡馨花園屬于城南物業;康居里屬于瑞祥物業;等等。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負責業主的安全工作等等。

[1]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業主委員會:是指由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根據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選舉產生,代表業主利益的組織機構。在調查中,大多數社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卻很少。

(2)社區的功能設計

社區一般都具有社區規劃、社區建設管理、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文化管理、人口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管理等??紤]到居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3)社區的服務體系

南京格社區的服務體系還是比較健全的,構建了區域性養老、助殘、家政、救助、法律、文化、衛生、教育和志愿者幫扶等服務網絡和服務實體,在有條件的社區內設立了相應的服務站點,如秦淮社區就在秦虹路段設立了秦虹社區服務中心,更加便民實用。

上面兩項數據表示,居民目前對社區還是基本滿意的,其中秦虹社區和大明路社區居民反映出不滿意。我對社區實地進行調查,發現秦虹社區在服務體系上還是比較完善的,它有獨立的社區醫院、服務中心等,但是在社區環境方面不太理想。同樣,機場路社區環境更加惡劣。龍苑新寓靠街上的一排公寓房幾乎都出租用于廠房,因為大明路是汽車特色街區,所以很多汽車修理廠在那里坐落,嚴重影響了社區環境衛生。但由于多頭管理,造成互相推諉,環境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這張圖表數據主要反映了居民對居委會的滿意程度,居委會是一個社區的載體,居委會管理工作的好壞,居民對居委會工作的支持與否,對城市社區治理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圖上顯示居民們對居委基本是滿意的,其中居民對秦虹、大明路、機場路的社區居委會有不滿意。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以上一組調查數據反映出居民參與意識問題。在社區治理中,居民自治是現在的趨勢。在同個社區里,居民參與意識高低直接影響治理效果。從圖上不難看出,我國居民社區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

4、總體原因反思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綜上所述,在調查的這些社區中,存在許多治理問題,根本原因是體制上的缺陷和社區發展內在動力不足。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作為一個獨立于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社會組織系統,距離真正替代政府和企業承擔起社會所賦予的管理責任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們不能將社區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也沒有走上真正意義上的治理。在治理中,居民應是主體,但在中國,傳統思想和現行體制影響下,都沒有社區治理參與的意識,最終導致社區發展動力不足,引發了各種治理問題。

(二)城市社區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以上實地調查與分析,可以總結出在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治理中出現的以下問題:

1、渠道單一,籌集資金不足

資金是社區管理的“血液”,如果供血不足,會使得社區建設很難完成下去?!毒游瘯M織法》規定,“居委會工作的經費和來源,居委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范圍、標準和來源,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規定并撥付。”按照這一要求,居委會的工作經費和人頭經費應當由財政解決。按照省委、省政府湘發[1992] 12號文件規定,省市區三級財政每年給每個居委會撥款3000元。但是由于社區的“硬件”“軟件”要求,這三千元對于居委會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由于無法運轉,各市州、縣市區已自行將標準提高到了3萬元左右。盡管如此,仍難滿足工作需要。

2、多頭管理,缺乏統一服務

居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作為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三者分別從社區治理、自治治理和專業治理的角度,共同對社區進行管理。由于社區多元主體都有著不同的利益,在現階段各主體之間的利益還存在著某些不一致性。(1)在居委會與物業之間。在現實中,一些居民委員會,對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不配合,導致物業管理公司工作的開展非常困難。許多社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對居民委員會也不理睬擅作主張,從而對整個社區的管理帶來障礙。同時,居民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對于社區內的一些收費項目、創收措施爭相管理;對于難點工作相互推諉,導致社區內許多問題管理不清。(2)居民委員會與業主委員會之間。隨著房屋商品化,業主與居民的身份雙重化,使得社區內出現一支新興力量———業主委員會。它是代表社區內一個小區物業全體業主,對接受委托的物業管理公司的物業管理實行監督管理的自治組織。與居民委員會一樣,業主委員會也屬于自治組織,但兩者的性質不同,每個組織所代表的成員數量和目標也有很大差異。居民委員會中可以包括業主在內,可以代表業主的利益,但是,業主委員會卻不能代表居民委員會中一定數量的其他住房承租戶居民。只有當居民委員會中的居民全部是業主,居民委員會與業主委員會所代表的人是同一類對象時,兩者才是沒有區別的。當前,居委會對業主委員會干預過多,以致包辦代替,業主委員會由于是在房地產主管部門操縱下產生的組成人員帶有傾向性,但無代表性,因此就很難代表業主利益開展工作,這些是造成業主委員會與居民委員會關系不順的主要原因。

3、社會和居民自主參與程度低

社區是與居民生活聯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全面的地域,居民才是社區真正的主人,因此居民有權對直接或間接影響自己生活的公共決策表達意見。中國城市基層社區居委會工作一直都是依附在基層政府行政體系下工作的,近來隨著城市社會管理體制的改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革,社區有進一步行政化的趨勢。當前我國社區居委會工作的方法仍然是主要靠行政化方法為主,結合一定的群眾教育、居民組織和機構間的協調。我國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參與的居民結構上,大多是以老年人主,而有技術有專業有能力的年輕人對社區的事情很少關心,即使關心并發現一些社區問題也只是發發牢并沒有實際的參與行動。第二,居民參與的深度不夠。目前城市社區居民參與還大多只是停留在社區號的衛生建設等事務或已經安排好的活動上,很少能在社區規劃和社區建設等關系社區全局的問題上表達見。第三,在城市社區居民中,普遍缺少參與的愿望和動力。

[1]

四、完善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對策研究

(一)國外城市社區治理的經驗借鑒

1、國外城市社區治理的主要做法

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的目標是使社區建設的發展速度與我國的改革進程相適應,使社區成為社會穩定的微觀基礎。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取決于上述問題的解決與否。一些國家和地區推進城市社區建設很有特色,值得借鑒。

(1)美國的城市社區建設 在美國社會舞臺上,主要有三大角色,即政府、營利部門(企業公司)和非營利部門。其中非營利部門又稱為非政府組織或者社會中介組織。營利部門主要致力于經濟的發展非政府組織主要致力于社會服務和管理,政府則在這兩者之間,站在更高層次上通過政策調節、制定法律和財政扶持來實施宏觀調控和宏觀管理。非政府組織在美國社區建設和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組織是一種群眾性的自治組織,與政府沒有隸屬關系,其領導人的產生也是民主選舉的結果它的基本宗旨就是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2)新加坡的城市社區建設 新加坡的社區建設強調“以人為本”,突出“家庭”和“鄰里”,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在每個居住密集區設點建立“鄰里中心”這種基層社區組織,每個鄰里中心都集各種文化、娛樂、商業網點和便民服務于一體,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想得到的所有服務。“鄰里中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把社區服務和商業功能集于一身,吸引眾多企業按市場原則進行投資和運用,拓寬了城市社區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帶來了城市現代化的變革。

(3)澳門地區的城市社區建設 澳門也有類似我國內地城鎮的“居委會”———“街坊會”,他是一個致力于民間服務的社會團體,和內地居委會受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不同,“街坊會”沒有什么上級領導單位,純粹是一個自發民間組織。“街坊會”十分重視促進居民與政府的溝通和聯系,經常與政府有關部門就社會政策、社會服務設施以及許多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交換看法,提出積極建議,并長期與政府合作開展社會福利服務和救災賑災工作,積極推動居民參與社會事務和公益事業,其資金來源大多靠社會捐贈及政府財政支持。

2、國外城市社區治理的啟示

上述城市社區建設都是較為成功的。其原因在于他們能從各自的國情、區情出發,正確處理社區、政府、市場之間的關系。他們都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組織應履行的功能亦較為明確。同時由于各自情況不同,社區建設資金來源渠道上也各不相同。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首先,美國是政府主導型的典型,換言之,社區建設所需資金主要靠政府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其次,新加坡社區建設的最大特點在于引入市場主體即企業按著市場原則進行投資運作來進行社區建設。相比較而言,澳門地區的社區建設更多地依賴于社會成員的道德,即社區成員互相關愛、無償捐助和救濟。我國沒有相美國那樣強大的經濟實力,現階段不能單靠政府投入。我們可以學習新加坡和澳門,在引入市場投資前提下,積極教育社區成員,培養其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由政府引導,共同治理社區事物。

(二)完善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措施

1、確定居民角色,強調人本觀念

如果說,企業改革和政府管理職能轉變是促進社區發展的外在動因,那么,社區居民主體意識的增強就是推動社區發展的內在動力。長期以來,市民一直是作為管理客體被動地接受著來自政府的行政管理,市民沒有條件,也缺乏熱情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這樣行政成本就很高,總是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一直以來,資金問題就困擾各社區,光靠外力支持,不是長遠之計。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培養居民的社區理念,推進社區治理。有一種關于民主的公民地位的觀點把個人看作是在自治過程中扮演更積極作用的分享者。公民的人物超越了自立而邁向更大的公共利益;這是一個角度更廣泛、更長期的觀點。很明顯這種對公民地位的解釋對個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它要求公民具有“一種公共事務的知識,一種歸屬感,一種對整體的關切,一種與自身的命運休戚與共的社群道德契約。”政府權利下放、增強服務功能、加強人本思想的宣傳教育、培養居民自治能力,給予居民治理的空間,并且在社區治理中,讓人們負有責任感,產生“社區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的局面,這樣會減少社區治理成本,如此長遠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2、明晰社區性質,突現服務功能

從社會生活層面看,社區可以被視為某個居住群體所共享的共同生活區域。這個區域不是硬性限定的,而是圍繞社區的生活服務中心自然形成的生活圈,并且,不同的生活服務中心具有不同的輻射范圍,因而構成了不同的社區生活圈。社區生活圈是廣大居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基本場所。隨著單位體制的解體,社會生活從單位生活中獨立出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社會生活將在人們居住的社區中實現。因此,現代大城市的社區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應該為人們的文化娛樂和社會交往提供服務。與之想對應的就是要明確界定政府與社區居民委員會在社區管理中的職責。管理社會是現代政府的四大(階級統治、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平衡)職能之一,社區作為社會的縮影,政府理當盡責,因此,我們強調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治管理并不是要否認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而是要求按照社會管理的運行規則,各負其責,協調共進。

所以要致力于把社區建設與滿足群眾生活需求相結合,努力創新和建構社區的社會生活服務系統。從社會生活多樣化、群眾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趨勢出發,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注重發揮各類社會中介機構和各類社區服務組織的作用,探索以街坊地域為依托,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居民各方共同參與協作的多樣化的豐富的社會生活服務系統,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一是引人市場機制,發揮企業組織的經營管理效能,通過探索物業管理市場化、環衛保潔市場化等新機制,由企業化組織來承擔各種社區生活服務功能,提高社區服務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社會效益。二是培育各類服務組織,切實發揮便民利民的服務功能,通過建立和合理布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醫療衛生中心、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等各種組織和機構,推進社區服務的社會化和產業化。三是倡導和發展各類居民互助性、互益性和公益性組織,形成多樣化的服務形式,切實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在調查中,秦虹社區的醫療設施很健全。這個社區有自己的社區醫療中心,堅持藥品“零差率”銷售,“收支兩條線”等醫療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管理機制,讓社區醫療告別了“以藥養醫”的情況,深受秦虹社區居民贊譽。

3、關注結構重組,完善社區組織

以往社區權力發生作用的軌跡是垂直的,是科層式的。隨著單位和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國家與社會力量的重新整合,現在基層社區的社會是網絡狀的,其邊界是不確定的,形態是多變的,權力秩序是不固定的。創造新的權利載體,構建現代社會網絡組織結構既能以較小的成本增加社區公共品的供給,有利于居民逐步實現從“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角色轉換,促進和加強社區管理。同時,完善社區各項配套改革措施。社區治理本身是各系統,它既是社區發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也是社區發展的實踐過程。而系統本身的本質屬性就是要求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要素之間要保持協調運行。社區治理從內容上涵蓋社區黨建、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社區衛生、社區經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保護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以系統的眼光來考慮彼此的關系,真正的完善社區治理模式。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鼓勵社區參與,就必須重新構建社區組織。在社區建設中,之所以要將原有的居民委員會改造為社區居民委員會,將居民自治改造為社區居民自治,不僅僅是加上一個“社區”的前綴,更主要的是原有居民委員會和居民自治的范圍有限,難以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調動社區各種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如存在于社區中的單位對社區的事務不了屆,社區組織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務,缺乏參與社區管理的有效機制,不愿和難以參與社區建設。許多單位因此只是以“施舍”的方式對待社區組織的上燜求助。這就需要通過建立社區自組織,重新界定社區成員主體,為社區不同的主體,如自然人、民間組織、法人團體開辟不同的參與渠道。如建立社區成員大會和代表大會、社區協商理事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等。由于中共黨員屬于社會的先進分子,是十分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在社區組織建設中應該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使黨員和黨組織在社區參與中發揮帶頭作用。

(三)居民參與是完善社區治理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內在的發展動力是社區居民主體意識的增強,要想真正走上治理道路,光靠以上的結構重組與體制改革是不夠的,這就要考慮到實現和完善居民自治問題。居民參與便是完善社區治理的關鍵,如果進一步思考與探究,對居民自治的完善有以下思路。

1、志愿者服務:擴大居民參與的基礎

社區志愿者隊伍是社區志愿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就一直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重要力量,也是有效推進我國社區社會工作深入開展的現實需要。志愿者服務能有效的擴大居民參與基礎,增加居民與社區的互動。例如,現在的老年人經常沒有兒女陪伴與照顧,志愿者就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又如在這次四川賑災過程中,四川的社區志愿者們發揮著他們的力量。

在社區參與的基地建設中,南京市的“社區志愿服務基地”就有四種類型:以一批有影響的國家、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依托建立服務基地,如雨花臺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等;以示范點為服務基地,選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動開展較好的單位為示范建立起服務基地,如市教委老年教師公寓等;在一些公共場所建立教育基地,如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市民廣場等,這些地方與群眾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為人們所關注;以具有較強性的援助機構為基地,如律師事務所,他的服務朝專業性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 的領域括展。有了這幾種渠道,基地服務就能滲透到比較深的層次,而同時還有社區服務廣場的建設,其特點在于服務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急需,規模較大,面向全體社區居民。這種社區志愿服務的建設對社區治理影響深遠,值得借鑒。

2、居民論壇:居民參與的重要路徑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社區治理中出現了“虛擬社區”這一概念。虛擬社區從網絡技術的角度看,又稱BBS或論壇。在這里,居民可以實用自己的ID進行網上交流及信息的查閱。當前,只用一般的管理手段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居民需求,居民論壇正是給廣大居民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是居民參與的重要路徑。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及時得到反饋,這種管理成本小但效率高的治理方法逐漸被社區采用。我實地調查的社區基本上全建設了社區信息網,推行電子政務。論壇的建設在今后應該注重信息完備,安全度高,及時更新等特點,以便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

3、互動合作:社區治理模式重構

首先,要促進社區治理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積極培育公民社會和社區中介組織,充分發揮社區多元主體的作用,加強政府與社區組織、社區成員的合作。其次,改革政府傳統自上而下的權力運作方式,建立政府、社區組織、非營利組織社區成員單位及社區居民之間的多元互動的網絡型運作模式,使社區治理組織體系由垂直科層結構轉變為橫向網絡結構,建立以社區共識和認同為基礎的,充分發揮社區能動性和自主性的治理模式??傊?,社區治理是通過政府與社區組織、社區居民、非營利組織的共同努力改善社區環境,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最終走向“善治”的過程,通過競爭———合作主義,實現社區治理模式的創新將促進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1] 結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建設也緊跟其后。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了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本文從治理的角度出發,探討了社區治理相關概念,其后以南京市秦淮區中的8個社區為研究對象,主要以調查問卷法,探討了城市社區治理中渠道單一,籌集資金不足;多頭管理,缺乏統一服務;會和居民自主參與程度低的問題,以及試論了解決問題的對策:確定居民角色,強調人本觀念 ;明晰社區性質,突現服務功能;關注結構重組,完善社區組織。正確處理政府、社會、公眾等治理主體,以居民自治為核心,由管理走向治理道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政府的指導和社區居民自治的原則,適時地從體制和機制上加以調整,以適應變化著的現代化發展要求,那么,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管理的有機結合,必將大大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從而加快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進程。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系統下一篇:成人繼續教育職業教育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