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

2023-09-23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1篇

【摘要】計劃行為理論是在多屬性態度理論、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重要的態度行為關系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大學生創業意向和創業行為,計劃行為理論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撐。創業教育的內容是創業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創業意向和創業行為。創業教育的重點是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創業教育的形式是分層遞進,建立并發揮優勢。

【關鍵詞】計劃行為理論;創業意向;創業教育

【作者簡介】王本賢,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江蘇徐州221116

創業教育在我國剛剛起步,創業教育以及其中的某一現象或問題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創業意向作為其中的研究重點已被納入視野,本文以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分析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并提出高校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建議。

一、計劃行為理論簡述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在多屬性態度理論、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重要的態度行為關系理論,主要應用于對多種行為的解釋和預測。計劃行為理論有其豐富的內涵并重點闡述了6個主要觀點:其中,基于實際控制條件充分的前提。行為意向直接決定行為;知覺行為控制(新增變量知覺行為控制是計劃行為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的最大區別)視為實際控制條件的近似量度,能夠預測最終行為的成功與否;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三個主要變量決定行為意向等是理論最為重要的部分。行為態度是個體對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喜愛或不喜愛);主觀規范是指個體感知到的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其是否執行某種特定行為所施加的壓力;知覺行為控制是個體感知到的對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控制程度的估計(容易或困難)。決定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的信念分別是行為信念、規范信念和控制信念。計劃行為理論結構模型圖如圖。

計劃行為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分別得到大量支持和廣泛運用,同時也在諸如以下的爭議和質疑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之間是否可能存在執行意向這一中介變量;是否增加諸如行為經驗這些可能變量;主觀規范與行為意向關系相對較弱的原因是應該完善主觀規范的概念還是個體因素本身就是影響行為的主要因素;個人規范、示范性規范、指令性規范對個體行為是否存在或有哪些不同的影響作用;知覺行為控制與自我效能有無差異,自我效能能否作為知覺行為控制的測量指標,如何對知覺行為控制進行更為精準的測量等等。

二、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意向

創業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會看似偶然,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大學生創業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特定行為。所以,可以用相關理論來解釋創業意向和創業行為。解釋創業意向的社會心理學模型主要有計劃行為理論模型(TPB)和創業事件模型(SEE)。這兩個模型均表現出對創業意向和創業行為較好的解釋力和預測力。這兩個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互對應和交叉,計劃行為理論模型體現出更好的連貫性和細節把握,本文是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的。

國內學者基于中國文化背景進行了計劃行為理論的驗證性分析,樣本為高校學生。李永強(2008)認為創業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均對創業意向有顯著正相關關系,且主觀規范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效用大于國外學生。莫寰(2009)認為只有知覺行為控制直接影響創業意向;創業態度通過知覺行為控制影響創業意向;創業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之間存在交互影響,其他兩者之間都沒有發生交互作用。齊聽(2010)認為創業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都是大學生創業意向形成的因素,且創業態度最為關鍵。這些結論的不一致或沖突在國外基于該理論對創業意向的驗證性研究中也時常出現,這與前面提及的理論本身尚未成熟相吻合,也可能因為地域(發達地區高校與欠發達地區高校不同)、樣本(在校大學生、畢業生不同且目標都有易變性)、度量方法(比如采用欲望、傾向、計劃、行為預期等不同的創業意向的度量方法,結果會有所不同)、因素概念(比如有沒有對創業意向進行階段劃分,結果會有所不同)等導致。但,計劃行為理論作為一個理論框架和分析框架,是創業意向研究領域的重要工具,具有很高的認同性和適用性。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創業態度可以有效解釋和預測創業意向,創業意向則可以進一步解釋和預測創業行為(并非所有的創業意向最終都能轉化為創業行為)?;谟媱澬袨槔碚?,創業意向主要由創業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和主觀規范決定,創業意向決定創業行為,知覺行為控制作為實際控制條件的替代測量指標,可以決定創業行為。第一,創業態度是創業及創業結果對大學生的吸引程度。決定創業態度的創業信念包括信念程度(即對創業結果發生可能性的評價,比如,創業是機遇還是風險)和結果評價(即對創業結果的評價,比如,風險創業值不值)。創業及創業結果的吸引力越大、大學生創業態度越積極,創業意向就越高,創業行為的概率就越高:反之就越小。第二,主觀規范是大學生創業決策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決定主觀規范的信念包括期望程度(即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創業行為的期望。比如,家長認為應該去創業)和遵從程度(即對這些觀點的依從程度,比如,一貫按照家長的期望做事)。大學生創業決策時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創業意向就越低,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小。第三,知覺行為控制是大學生實施創業行為的控制能力,自我效能可以作為知覺行為控制的測量指標。決定知覺行為控制的信念包括促進或阻礙創業的因素(比如,創業需要資金和機遇)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力(比如,資金和機遇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大學生所掌握的資源與機會愈多、所預期阻礙愈少、知覺行為控制就愈強,創業意向就越高,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傊?,大學生態度愈積極,知覺行為控制愈強,重要他人或團體支持愈大、社會壓力愈小,創業意向就愈大;實施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三、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高校創業教育

計劃行為理論可以很好地預測創業意向和創業行為,同時也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計劃行為理論下的創業教育要基于以下兩種假設:一是創業教育是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為目的的;二是創業是可以學習的,比如,德魯克認為創業家可以從自身的某些特征中獲益,大多數這樣的特征可以通過學習或培養得到,但創業家的人格特質不可能通過學習或培養得到;蒂蒙斯總結了創業可以獲得(學習或培養)的六種核心素質(責任感和決斷力,領導力,對機遇的執著。對風險、模糊和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創業性、自力更生和適應性,超越他人的動機)和不可獲得的令人向往的三種素質(精力,健康和情緒穩定,智力);維斯珀把創業知識分為一般性商業知識、一般性創業知識、具體的機遇知識和具體的創業企業知識四種。維斯珀和雷丁的觀點相同。雷丁認為一般性商業知識、一般性創業知識是可以在課堂傳授的,另外兩個在課堂上無法傳授。創業是可以學習的,至少目前大學生對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反饋是積極的,當然也有不少學者對此觀點持否定態度。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創業教育的內容無疑是創業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要素以及創業意向向創業行為的轉化。第一,創業行為的控制能力越強,創業意向就越高,自我效能、充分的準備、資金、信息、人際網絡可能反映知覺行為控制,那么知覺行為控制要素就可以從這些環節人手。從體會成功、替代強化、言語說服、假想成功等環節提升自我效能,從創業培訓、資金支持、信息提供、項目孵化等環節優化創業條件。第二,重要他人或團體的積極影響可以產生創業意向,那么主觀規范要素就可以從榜樣示范、榜樣宣傳、良好創業氛圍營造、創業案例教學人手,創業案例未必是國內外知名企業家,校園的、身邊的可觸可及的重要他人的成功案例最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第三,積極的創業態度可以產生創業意向,獨立、挑戰、財富、成就、認可、應變、冒險等可能反映創業態度。格勞斯貝科辨析出伴隨創業成功的五種態度(他所指的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有些交叉):一直對現狀不滿足、健康的自信、擅長所做的事(即合理的能力)、關注細節、容忍模糊性,那么創業態度要素就可以著手從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責任感以及以上幾個環節進行改變。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創業教育的重點理應是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第一,從創業教育的起止點來看。創業的起點標志是行動,即項目的選擇,創業的終點標志是運轉,即新企業創造了一個發揮功能的系統。終點之后是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持續久遠的發展過程,是企業管理。所以,創業教育的起點應該在創業的起點之前,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產生創業想法和創業意向;創業教育的終點即是創業的終點,是產生了創業行為并使企業能正常運轉。所以,創業教育的重點就是從創業教育的起點至終點的內容。即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的內容,終點后的企業管理不是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這雖都是高校教育的內容,但要明確學科的界線劃分)。第二,從創業教育的階段來看。我們把創業教育分為創業精神教育、創業體驗教育、創業實踐教育三個階段。創業精神教育階段是關于冒險精神、團隊精神、敬業精神等創業精神的教育和創業意識、創業基本知識的教育,是關于自我效能、創業風險承擔、自我價值實現、成就動機等創業素養中個體影響因素的教育;創業體驗教育階段是創業專業知識、創業能力的教育,是創辦企業、經營企業等能力提升的教育,是幫助有創業潛質的大學生走向創業之路的教育階段:創業實踐教育階段是將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創業精神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知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進行再提升和驗證的教育,是針對有創業項目且正在實施的大學生進行的幫扶教育。根據創業教育的階段劃分,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應是創業精神教育和創業體驗教育階段,即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的內容,創業實踐教育階段不是創業教育的重點,它是學校牽頭,學校和政府、企業或社會組織共同負責,以政府、企業或社會組織為主的幫扶階段。第三,從創業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要素來看。主觀規范很難通過創業教育進行刺激和改變,課堂上創業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家長、親朋等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態度只能在課堂外嘗試推進。大學生感受到的自己所掌握的資源與機會越多、所預期的阻礙越少,知覺行為控制就越強,而高校所能及的是校園創業環境的優化和校園創業條件的改善。而創業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創業風險投資體制的完善、多元化融資渠道的設立、地方支持政策和特殊優惠政策的出臺、社會輿論環境和輿論導向的營造。高?;蛟S能起到建議或呼吁的作用,但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所以,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是大學生創業態度的改度和自我效能的提升,即激發、強化創業意向,繼而向創業行為轉化的內容。巴林杰和愛爾蘭總結了阻礙創業的九種謬誤,比如“創業需要非凡人士、創業要冒很多風險、創業需要大筆資金、創辦成功的企業需要豐富的從商經驗、做生意的最佳創意都已被用過”等,創業教育可以通過理論和實際案例分別證明“你能夠成功創業、創業的風險不像你想的那么多、創業所需的資金不一定很多、各種閱歷的人都能創辦出成功的企業、好創意不勝枚舉”等,以此來糾正這些錯誤觀念,這是創業教育可以做到的重點。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創業教育的形式是分層遞進,建立并發揮優勢。創業教育初級階段是一種普及性教育,但未來走向必然是分層次的遞進式模式,可以按照創業教育三階段的基本內容循序漸進,也可以按照影響創業意向三要素的影響程度劃分教學對象。影響創業意向的三要素都可以產生創業意向,假設某一因素足夠高,那么重點強化這個要素的內容是最具效益的工作。當然,另外兩個因素某一方面的暫時缺失,是否導致最終實際創業行為的失敗,暫無法驗證。根據蓋洛普優勢理論,大學生要按照影響創業意向三要素進行優勢識別和建立自身創業優勢。優勢理論認為,每個人不可能是優勢的多面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彰顯最強的優勢領域就是創業成功之道,控制損害能避免失敗,但無法達到卓越或出類拔萃。所以。創業教育就是要關注大學生如何盡量發揮創業優勢,在發揮優勢時設法控制弱點。

主觀規范是影響創業意向的社會因素,創業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是影響創業意向的個體因素,但創業最終由內在的動機、主觀態度、能力等人格特質產生,所以,從人格特別是前瞻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指個體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約,主動采取行動以改變其外部環境的傾向性)人手加強創業教育是其重要的途徑。那么,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前瞻性人格是不是影響創業意向的可能增加的變量?前瞻性人格與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的關系如何?這些都為后續研究留下可能和空間。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股權結構、多元化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實證結果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結論。本文針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其差異原因,并提出了未來研究展望。

[關鍵詞]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多元化經營;企業價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18

1 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在多元化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因為衡量多元化與企業價值的指標多種多樣,所以實證結果比較混亂,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姚俊、呂源和藍海林(2004)發現多元化程度與資產回報率(ROA)有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金天和余鵬翼(2005)實證檢驗出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損害公司價值。他們認為多元化會折價,即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降低了公司價值,惡化了企業經營業績。但傅繼波和楊朝軍(2005)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創造了價值,多元化公司的價值要高于相關專業化公司組合的價值。余鵬翼、李善民和張曉斌(2005)的實證結果也表明,公司進行多元化活動后,多元化程度與短期績效呈現顯著正向關系。他們支持多元化溢價觀點,即多元化戰略增加了企業價值,改善了企業經營績效。與上述兩種結論不同的是,我國部分學者認為多元化程度與公司價值沒有任何關系。劉力(1997)研究發現,多元化經營程度與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ROA)和資產負債率之間基本上不存在相關關系。薛有志和周杰(2007)采用調整的赫芬德爾指數衡量產品多元化程度,發現多元化程度對公司績效(資產回報率和托賓Q)沒有直接影響。薛光紅(2010)提出,公司多元化是股東與管理層、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代理關系的一個典型例證。因此,考察多元化戰略,股權結構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將多元化戰略作為中介變量,在驗證股權結構、多元化戰略和績效兩兩之間關系的同時,驗證了多元化的中介效應。

2 不同股權控制人的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影響研究

姜付秀(2005)認為,從終極控制人的角度出發,上市公司可分為國有控股與非國有控股兩大類。相對于非國有控股公司而言,由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一部分關鍵資源,而且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公司業績,而非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公司的成長性。為使公司有更好的經濟績效,政府可能進行政策支持乃至直接投資,使企業多元化程度提高。陳信元和黃?。ǎ玻埃埃罚┑难芯恳策M一步表明,政府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易實行多元化經營,而且在政府干預經濟越嚴重的地區,這種現象越為明顯,從而最終降低了企業的績效。張作玲(2010)則通過對946家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4 166個數據進行回歸檢驗,發現多元化顯著降低了公司的經濟績效;通過考察最終控制人的性質發現,最終控制人為國有的公司經濟績效要低于最終控制人為非國有的公司,而且國有控股公司的多元化折價程度顯著大于非國有控股公司。

魏立江(2009)研究表明,政府對國有公司經營范圍的管控導致國有控制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低,多元化功能追求上的差別造成了國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績效并不理想,而私有控制公司有通過多元化實現內部市場功能的訴求,因此它們的多元化水平高,相應地公司績效并沒有降低,兩者反而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多元化促進了公司績效。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不同股權控制下的公司多元化水平存在差異,但終極控制人性質與多元化水平、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并無統一的結論。

3 管理層持股比例對多元化經營和企業價值的影響

Berle and Means和Jensen and Meckling都認為公共交易的公司中,管理層一般都致力于尋求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與外部股東的目標相一致。諸如,管理層廣泛存在的“帝國建造”、聲譽和職業生涯的考慮、自我保護、短期主義等,都有可能使公司經理通過公司多元化來實現個人的各種利益目標。具體表現在:通過公司多元化可以提高其報酬、權力和地位;通過專有投資獲得的特定管理技術,提升其人力資本期權價值,從而獲得更高的“塹壕效應”和未來職業生涯預期;通過多元化分散公司整體風險,削弱個人投資組合的風險。因此,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其與外部股東的利益越趨于一致,因而就不大可能采取損害股東財富的決策。這樣,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多元化程度之間應該呈負相關關系。反之,企業則更容易采用多元化戰略。通過實證檢驗,Denis和Sarin(1997)證明了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多元化程度存在強負相關關系,即印證了以上理論。

與上述研究結論不同,Amihud、Lev和May(1981)的研究得出結論,公司多元化程度與管理者持有公司股權比例正相關。同時他們發現股權分散型公司比股權集中型公司的管理者更傾向于采用多元化經營戰略。當股權結構比較分散時,單個股東的作用是有限的,出于“搭便車”的動機,他們沒有動力去監督公司的治理機制,此時公司的控制權大多掌握在管理層手中。由于這些外部小股東對管理層約束機制弱化,致使管理層在公司決策時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多元化戰略便是其選擇之一。當股權集中度上升時,由于“利益趨同效應”的作用,控股股東有足夠的激勵去監督經理層,從而避免了“搭便車”問題。這種約束機制使得公司管理層不能隨意做出多元化的投資決策。在國內,余鵬翼、李善民和張曉斌(2005)發現,管理者股權比例與公司多元化水平呈U形曲線關系,即當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時公司多元化程度降低,當管理者持股比例達到一定程度時(52.94%),公司多元化程度隨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見,國內外有關管理者持股比例與多元化經營和企業價值的實證研究結論比較模糊,有的甚至相反,這種結果與各國的具體國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4 不同股權比例下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饒茜、唐柳 等(2004)認為股權集中度(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國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與公司多元化經營程度均呈顯著性倒U形相關;并且國有控股型公司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傾向于采用多元化經營戰略,法人控股型公司與不具有控股股東公司多元化經營程度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艾健明(2007)以2001年前上市的、屬于制造業的416家公司2001-2005年的連續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了多元化、公司績效與國有股之間的關系。結論顯示,多元化損害公司績效,國有股比例與公司績效呈U形關系,而與多元化呈倒U形關系。同時,發現第一大股東對多元化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其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多元化程度越低,公司績效也越好。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分類控制權結構后的分析結果也顯示,與絕對控股情況下的結論恰好相反,相對控股及股權制衡均與公司的多元化程度正相關、與公司績效負相關。即股權集中有利于降低多元化程度,提升公司績效。韓忠雪、朱榮林和王寧(2006)利用我國上市公司資料,在得出我國上市多元化公司存在折價的結論基礎上,又得出結論:國有股權與公司多元化程度呈現負相關關系,法人股與多元化程度呈倒U形曲線關系,股權集中度、機構持股比例和管理層持股與多元化程度呈負相關關系。許陳生 等(2006)研究表明代理問題是公司實施多元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實證結果發現,公司多元化水平與國有股比例和股權集中度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法人股比例呈倒U形關系。張奎(2004)發現多元化與公司價值的關系不顯著,多元化與法人股比例呈正相關,與國家股比例呈負相關。魏立江(2009)的經驗證據表明國有控制公司的終極控制人控制程度與多元化績效之間呈現出倒U形形態,而私有控制公司的多元化績效和控股程度之間并沒有呈現出與國有控制公司那么明顯的倒U形形態。通過對國內相關理論研究進行匯總后可以發現,在我國股權比例、管理者持股比例與公司多元化業績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即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

5 研究總結與展望

5.1 研究總結

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后,我們可以發現,國外對股權結構和公司多元化經營關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公司多元化水平之間的關系,而且結論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的關系既有正相關也有負相關。國內研究股權結構和公司多元化經營之間的關系的文獻,很少研究管理者持股比例對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影響,大多集中在股權集中度對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影響。并且股權結構和公司多元化經營之間的關系更多的只是簡單地從股權的性質出發來研究,如國有股、法人股等,且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國外有關多元化經營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相對已經比較成熟,但是最終結論尚未統一。本文認為之所以實證結果不一,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1)衡量多元化經營程度的指標不一。研究者多從自己的理解出發。在衡量多元化經營程度時,蘇冬蔚(2005)用行業數、收入Herfindahl指數和收入熵值度量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得出多元化溢價的結論。而劉力(1997)以企業其他營業利潤(或加上投資收益)/主營業務利潤作為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的指標,得出中性的結論。由此可見,不同的衡量指標對實證結果會產生質的影響。

(2)多元化經營沒有區分相關多元化與非相關多元化。Rumelt(1974)研究發現,相關多元化經營會提高公司績效,非相關多元化經營會損害公司績效??梢妼Χ嘣洜I進行細分可以產生不同的實證結果,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如果能將多元化經營進行具體細分,那么實證結果或許會更加準確和顯著。

(3)公司績效的度量不太合理。如傅繼波和楊朝軍(2005)使用超額價值(EV)指標度量公司績效,余鵬翼、李善民和張曉斌(2005)使用托賓Q,但由于中國上市公司存在股權分置問題,文章沒有采用一定的調整辦法計算公司績效,并且中國股票市場存在嚴重的投機行為,使得采用市場指標度量公司績效的有效性說服力不強。姚俊 等(2004)采用資產收益率(ROA)及凈資產收益率(ROE)等會計績效指標,但并沒有控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問題。

(4)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動因分析不足。國內研究者通常結合中國制度背景,研究在不同終極控制人特征下,股權結構與公司多元化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但經理代理、股東代理、內部市場構建和政府干預等其他多種動因往往被忽視。

5.2 未來研究展望

(1)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盡量克服和彌補現有研究的缺陷。在對多元化經營程度進行衡量時,可以采用經營單元數(N),多元化啞變量(DUM),赫芬達爾指數(HI)和熵指數(DT)4種多元化衡量指標以相互校驗。同時,把多元化熵指數(DT)細分為相關多元化熵指數(DR)和非相關多元化熵指數(DU),分別研究不同多元化經營類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在對公司績效衡量時,可以采用資產收益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和經營現金流量收益率(CFROA)3個會計指標來度量公司績效,根據主成分分析法構建綜合績效(TF)對會計績效指標作穩健性檢驗,使得結論更加可靠。同時,在進行多元化研究時應多考慮企業多元化的動因,并盡可能對多種動因進行實證區分。

(2)中國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文獻較少,特別是對于多元化經營的溢價或者折價原因問題的研究更少,這就為我國研究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從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的動因出發,探究多元化經營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豐富研究內容,拓展可研究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政府一方面作為社會的行政管理者,扮演著市場“裁判員”的角色;另一方面,政府又是許多企業的所有者,具體負責企業的生產經營,充當了市場的“運動員”。那么,政府的這種雙重角色是否會影響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行為?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3)可進一步將股權結構作為中介變量進行實證研究。例如,以我國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權結構作為中介變量,研究多元化經營與績效的關系。即在驗證股權結構、多元化戰略和企業價值兩兩之間關系的同時,驗證股權結構的中介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1]薛光紅.股權結構、多元化與企業集團績效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2]陳信元,黃?。?政府干預、多元化經營與公司業績[J].管理世界,2007(1):92-97.

[3]蘇冬蔚.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溢價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5(10):135-158.

[4]魏鋒.多元化經營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基于時間的視角[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7):161-166.

[5]余鵬翼,李善民,張曉斌.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多元化經營與公司績效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2005(1):79-83.

[6]周曉艷,劉旻生.從多元化行為探討公司治理結構[J].現代管理科學,2004(2):32-34.

[7]王化成,胡國柳.股權結構與企業投資多元化關系:理論與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8):56-62.

[8]姚俊,呂源,藍海林.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與經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19-125.

[9]金天,余鵬翼.股權結構、多元化經營與公司價值:國內上市公司的證據檢驗[J].南開管理評論,2005(6):80-84.

[10]薛有志,周杰.產品多元化、國際化與公司績效——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7(3):77-86.

[11]姜付秀,劉志彪,陸正飛.多元化經營、企業價值與收益波動研究——以中國上市公司為例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6(11):27-35.

[12]韓忠雪,朱榮林,等.股權結構、代理問題與公司多元化折價[J].當代經濟科學,2006(5):52-58.

[13]許陳生,郭燁.我國上市的股權結構與多元化戰略[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6(5):76-81.

[14]Yakow Amihud,Baruch Lov.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12(2):605-617.

[15]D J Denis,D K Denis and A Sarin.Agency Problems,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135-160.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3篇

一、對平臺用戶消費情況描述性分析

消費者情況研究是對消費者個人或群體為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 對某項或某些消費品的了解、選擇、購買和使用過程的研究。通過對義烏購平臺用戶消費情況研究是義務購進行營銷活動的基礎, 義烏購需要了解消費者消費情況、地區分布、訂單數量、購買金額, 可增強營銷策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 本章從消費零售總額趨勢、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能力、消費頻次、不同地域的消費額進行分析, 然后對平臺未來銷售量的預測, 便于義烏購之后的經營活動有所參考。

(一) 義烏購平臺2016年1月-2018年6月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趨勢關系的相關性分析:

由圖可知,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在13-15、25-27兩個區間有小幅度增長, 與銷售額的變化趨勢相似, 但是銷售額變化更加明顯??梢娀ヂ摼W背景下居民的消費重心、逐漸由傳統消費向網絡消費轉變, 網絡消費如此受歡迎是因為有的網絡消費對象均認為網絡采購能夠獲得更多的商品信息與商品種類選擇。

(二) 通過以城市為緯度對抽樣用戶量做分類匯總, 觀測消費者地域分布情況:

通過抽樣用戶城市分布數據可以看出, 平臺用戶主要集中地區的前5名城市在:浙江、廣東、江蘇、河南、河北。

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可見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 人們的網絡采購消費金額也在逐漸提升, 符合收入正向影響消費的原則。

可見消費需求增長的關鍵在于收入的增加, 首先, 居民的收入需要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性需求之后還有剩余, 這樣居民才能在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以及儲蓄之間進行選擇。其次, 市場經濟發展充分, 這樣才能使消費者擁有選擇消費品的自由性, 從而實現“消費主權”, 并使消費更加多元化。

(三) 通過以城市為緯度, 進行訂單量的分類匯總分析, 觀測不同地域在平臺上的消費頻次情況:

如圖所示, 通過抽樣用戶城市分布數據可以看出, 排名前五名的城市分別是:浙江、廣東、江蘇、河南、山東, 還是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由于上網時間會影響用戶對網絡采購信息的接收, 從而影響消費者的網絡采購頻率, 當上網時間越短, 輕度網絡采購的概率越大, 而深度網絡采購的消費者往往是那些長時間上網的用戶。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生活水平較高, 人們有更多時間使用網絡, 增加了網絡的使用時間, 采購的頻率自然會增加。

(四) 通過SPSS箱圖對不同地域的消費額進行研究分析:

新疆、重慶、福建、北京、江蘇幾個地區的消費額較高。新疆地區的最高金額達到了50000, 最低有10000。

從“經濟增長—消費需求總量”來看, 經濟的增長表現為一國總產出的增加, 使生產出的各種消費生活資料數量和種類的增加, 擴大消費的領域, 還衍生出新的行業, 生產出新的產品, 而我國西部地區因為地處偏遠, 物資種類并不多, 而且物流費用較高, 所以新疆地區購買金額巨大, 使得消費額增加。

分析二、采用時間序列分析, 對平臺未來銷售量的預測:

1. 數據時間圖:

通過對平臺銷售數據的時間序列的變化趨勢, 做序列表, 結果如圖:

根據序列圖的分析知道, 序列的波動隨著季節的波動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選擇乘法模型;通過選擇時間序列預測, 重的“季節性分解”, 我們得到四個變量:ERR表示的誤差分析;SAS表示的是季節因素校正后序列;SAF表示的季節因子;STC表示的是長期趨勢和循環變動序列。

2. 然后做出季節因子SAF和DATE_的時間序列表, 如表1:

3. 做出2018年下半年的銷售預測:

如圖所示, 消費者網絡采購行為有明顯季節性, 根據預測結果來看, 7月-9月購買量較少, 從10月開始到12月持續走高。這可能和天氣變冷、促銷活動、臨近年末有關。例如春節期間集中消費的傳統習慣, 如購買新的衣物等, 臨近長假時可能還有各種活動, 吸引消費者購買。

二、結語

本文基于SPSS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 分析了公司平臺近5年的銷售情況。數據表明, 公司的銷售數據與廣告投放, 在兩個變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即廣告投放量越大, 公司的銷售額度會越高。

另平臺的消費人群分布也決定于公司業務開展方向和廣告投放方向, 平臺消費人群越集中的地區越是公司的成熟地區, 區分出存量客戶重點提升方向, 對于消費人群少的地區, 可能是公司未來重點拓展地區, 增量客戶的主要來源地。以上人群數據會對公司營銷推廣策略制定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結合分析結果給出的建議如下:

(一) 未來市場的拓展重點在二三線城市

“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作用”。這一鐵定不變的定律, 是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就已經充分論證了的, 同時也是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所反復證明的。通過分析發現, 二三線城市的消費需求的增長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仍然十分可觀, 所以要擴大平臺的銷售市場和提高銷售金額, 就必須在原有的市場基礎上, 拓展二三線城市市場。應當提高對商品的介紹水平, 提高商品質量, 提高顧客對商品的評價, 可以擴大網絡商品便宜實惠的優點又要提高產品質量, 薄利多銷, 買家對商品的評價也會因此提高, 從而達到增加銷量的目的。制作更多的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 使優點最大化。想出一些更方便購物的方式, 比如提高網站搜索信息的便捷性, 提高支付的方便性, 提高網站服務器的水平使瀏覽更流暢等。

(二) 把握好未來市場9-10月份的增長趨勢

通過預測發現, 9-10月份義務購的銷售額會不斷上升, 這可能和現半年較多節日和購物活動有關, 所以9-10月份應當加緊機會, 多設置一些活動并根據最近瀏覽的商品信息為購物者推薦相關類似的產品, 這能大大提升了購物者對購物的熱愛, 從而擁有較高的滿意度及信任度。因此商家要給予顧客好的服務, 對于顧客的咨詢要耐心回復且及時有效, 并且最好給予相關的建議。義烏購要好相關工作, 提升自己的品牌效應, 做好各種促銷活動, 為顧客提供更好地網站服務。

(三) 加強義烏購的宣傳

通過地區分析發現, 居民消費在地區間的消費差距不同, 浙江、廣東等較發達地區城與新疆、青海、西藏較落后的地區相比, 居民訂單數量存在很大差距。而這些地區因為地處偏遠, 信息交流上不是十分便利, 所以要加強對義烏購平臺的宣傳, 增強平臺在較落后的地區的認知度。例如微信公共號廣告的投入, 如今, 運營比較好的微信公共號擁有大量的粉絲, 例如楊熹文、蘇心、十點讀書、剽悍一只貓等公共號的運作都很成功, 擁有大批量的粉絲, 建議義烏購可以與這些作者進行商業合作, 在作者的文章中投入廣告, 進而達到更好地宣傳效果。

綜上所述, 要想在現有銷售基礎上做銷售額提升, 需要利用市場廣告手段逐步拓展區域市場, 因區域實施相應的廣告投放策略, 這樣實現市場廣告的高效精準投放, 因需制動, 提升ROI!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義烏購實現了傳統批發市場+互聯網的轉型。面對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如何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如何開展針對性的營銷活動, 成為義烏購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SPSS軟件對義烏購用戶的網絡采購行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發現用戶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網絡采購行為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因此, 義烏購未來市場的拓展重點應該在二三線城市;把握好未來市場9-10月份的增長趨勢;加強對義烏購平臺的宣傳, 增強平臺在較落后的地區的認知度。

關鍵詞:義烏購,消費行為分析,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1] 2014.1-2018.6期間平臺月度銷售總額數據和同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4篇

改革開放以來, 內蒙古會展業發展態勢良好, 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十一五”期間, 內蒙古會展業的平均增速達26%。截至2011年底, 內蒙古現有1萬平方米以上的場館7個, 展覽面積共計16萬多平方米, 場館管理人員200多人。專業會展公司和組展機構20余家。年舉辦1萬平方米以上展會20余個。展出面積30多萬平方米, 累計參展企業12349家, 參觀人數155.6萬人次。

在內蒙古會展業發展的過程中, 呼、包、鄂區域性會展城市圈正逐步形成并成為內蒙古會展業發展的引擎之一。按照國際博覽會聯盟 (UFI) 提出的標準, 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已初步具備了形成區域性會展城市圈的條件, 正在形成功能互補、競合互動、布局合理、相對集中的區域性會展城市圈。

二、內蒙古會展業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的實現路徑及路徑作用

縱觀世界會展業發展軌跡, 主要存在著政府主導型經營模式和市場主導型經營模式兩種會展業的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經營模式強調以政府配置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其實質就是按照會展業自身的特點, 在以市場為主體配置資源的基礎上,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爭取會展業的更大發展。這類發展模式一般來說主要是針對處于初級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時期會展業而實施, 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政府所采納的發展戰略。我國現階段會展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即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

內蒙古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模式現階段的實現路徑, 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型展會來完成。主導型展會對內蒙古會展業的作用猶如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 是內蒙古會展業的支柱、推進器、催化劑、形象代表。

(一) 政府主導型展會規格高, 權威性強, 是內蒙古會展業的支柱

政府主導型展會通常由于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直接參與, 從而增加了展會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有利于招展招商工作的進行。在內蒙古會展業產業結構中, 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創造的經濟總量, 政府主導型展會都是內蒙古會展業的支柱、重中之重。

(二) 政府主導型展會是內蒙古會展業的推進器

我國的會展經濟是從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主導的全國性及地方性的各種展會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在會展業發展初期, 政府主導型展會發揮了內蒙古會展業的領頭羊、助推器的作用。

(三) 政府主導型展會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培育區域支柱產業的催化劑

展會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 展會的供給不僅需要會展企業本身具備相應的各種資源, 還需要多個產業聯合, 更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相互配合完成, 這種整合性使得政府主導型展會可以通過關聯效應和擴散效應, 帶動建筑、旅游、等其他產業的發展, 促進區域各種生產力要素的合理流動, 成為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及產業結構優化的催化劑。政府主導型展會的催化劑作用有利于資本及技術等各種資源的流動及優化配置, 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如呼和浩特市以藥交會為龍頭, 以會展經濟實施整合了呼和浩特的產業結構, 使生物制藥業成為呼和浩特市支柱產業之一。

(四) 政府主導型展會是內蒙古會展業的形象代表

政府主導型展會除了促進貿易經濟發展, 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區域會展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區域整體形象為依托的政府主導型展會, 不僅為本地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平臺, 而且能塑造國內外展商對內蒙古會展業的良好印象。

三、內蒙古會展業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中的政府行為優化研究

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模式究其實質依然是以政府經濟職能發揮作用的一種產業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的運行機制應以政府經濟職能為基礎, 主要通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及外部環境供給等宏觀路徑來實現政府對會展產業的影響。但內蒙古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模式現階段的實現路徑, 卻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型展會這一微觀路徑完成。這表明內蒙古政府對自身的定位及管理路徑的選擇出現錯位。

內蒙古政府在會展業宏觀管理過程中的行為優化就是對自身的準確定位及路徑的重新選擇。從自身定位來看, 內蒙古政府是地方政府, 需在中央政府的政策管理框架下, 在區域層面發揮經濟管理、宏觀調控的作用。從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模式的實現路徑來看, 內蒙古政府應強化以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及外部環境供給對會展業施加影響的宏觀路徑, 弱化以政府主導型展會為代表的市場參與者的微觀行為。政府的行為優化具體通過對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及外部環境供給三方面的改進來實現。

(一) 經濟調節的優化對策

1. 加強宏觀指導, 制定實施會展產業發展規劃

首先, 對會展業的發展規律有清晰的認知。內蒙古會展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是在現階段政治經濟變革背景下的最佳選擇, 但是應明晰這是會展業發展的起點, 政府市場型或市場型的會展發展模式才是內蒙古會展業未來可持續的發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 堅持突出重點, 明確會展產業發展重點。內蒙古會展業對自己在全國的會展業中應有明確定位, 依據自身的產業優勢以地方特色資源優勢為基礎展開會展活動??v觀內蒙古會展業近些年來的發展, 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與鄂爾多斯市有望形成內蒙古最大的“會展經濟圈”, 政府應針對呼、包、鄂三市的產業重點給予其重點發展的機會。

再次, 堅持規劃優先, 研究制定會展產業發展規劃。由于會展產業本身涉及面的廣泛性和供需之間的常態不均衡性, 政府進行合理的行業規劃是會展業發展的前提。會展規劃發展方向上, 政府承擔的主要是戰略性的工作, 即明確會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目標、措施、重點和步驟等, 側重于宏觀性、指導性、全局性和長遠性的布置。

2. 完善政策, 加大會展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首先是加強既有政策的落實。進一步加大財政經費對會展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研究制定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細則, 對既有的優惠政策要落實實施。其次是制定產業發展政策, 推進會展高速發展。內蒙古會展業的產業發展政策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會展業的產業布局政策;二是會展業的產業保護政策;三是會展業的產業促進政策。產業發展政策應順應國際會展業的發展趨勢, 發揮對會展業發展方向的引導作用。再次是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指標的考評體系, 引導科研人員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

3. 完善風險投資機制, 構建多渠道的新興產業發展融資體系

首先, 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業。加大財政資金的引導力度, 設立政府主導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投入風險企業, 重點支持種子期或初創期中小會展企業的發展。其次, 加強金融創新, 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會展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 拓寬會展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 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二) 市場監管的優化對策

1. 積極地進行產業引導

主要是通過制訂計劃以及一系列產業政策, 引導與鼓勵會展業優先、快速發展。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執行, 加大監控力度, 為會展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政策平臺。

2. 完善行業制度安排, 依法監管

維護會展市場秩序, 強化市場的規范運作, 建立完善的會展市場監督機制, 出臺行業法規, 設置專業的執法部門, 依法監管。

3. 完善市場準入制度, 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來規范會展市場秩序

完善市場準入制度, 通過抬高市場門檻, 強化辦展組織資質審核及動態管理, 提高會展主體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 規范會展市場秩序, 使行業自律協會成為既是會展企業的代言人, 又是貫徹政府意圖、執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

4. 構建會展業垂直管理體系, 統籌會展業發展

從發達國家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踐看, 設立獨立的、權威性的展覽管理機構, 是能否實現產業發展目標的組織基礎。鑒于目前內蒙古會展業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較混亂局面。有必要建立會展行業垂直管理體系, 以政府、行業協會與企業的協作, 共同構成會展業垂直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解決內蒙古會展業“散、亂、雜”的問題, 迅速確立區域會展目的地形象。

(三) 外部環境供給的優化對策

1. 進行行政體制改革, 建立陽光政府, 推行“低碳”行政

推進政府內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職能轉變, 使政府職能回歸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上來, 為會展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為會展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 明確政府職能定位

政府在會展市場中準確的職能定位是內蒙古會展業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成功的關鍵。會展行業實施政府主導型展會發展戰略, 其核心在于發揮政府對會展市場的干預作用, 政府的功能是通過政策的方式, 調控會展經濟的宏觀運行, 引導并約束微觀會展企業的行為, 為企業公平競爭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業規則。

結語

內蒙古現階段會展業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 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型展會這一微觀路徑完成的, 這反映了內蒙古政府對自身的定位及管理路徑選擇的錯位。通過對自身的準確定位及路徑的重新選擇, 內蒙古政府確立了主要通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及外部環境供給等宏觀路徑來實現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同時, 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及外部環境供給三方面的行為優化, 希望有助于內蒙古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的實踐。

摘要:內蒙古現階段會展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即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的運行機制應以宏觀路徑來實現政府對會展產業的影響。但內蒙古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模式現階段的實現路徑, 卻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型展會這一微觀路徑完成。這反映了內蒙古政府對自身的定位及管理路徑選擇的錯位。本文重新審視政府在內蒙古會展業發展的角色定位及對會展業影響的路徑, 為內蒙古會展業中政府的作用與行為提供優化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會展業,政府主導型模式,政府作用,行為優化

參考文獻

[1] 陳鋒儀.政府主導型會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 2008.1

[2] 陳靖.我國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J].福建論壇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09.6

[3] 魏景飛.我國會展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東岳論叢, 2010.4

[4] 周曉唯, 惠李.地方政府合作機制下的品牌會展發展模式研究[J].發展研究, 2010.7

[5] 王一玫, 杭.論政府主導型會展的創新路徑選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11.10

[6] 陶程.政府主導型展會發展路徑初探——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例[J].東南亞縱橫, 2011.7

[7] 曹曉紅.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 2012

[8] 韓娜.當代中國政府在會展業中的職能研究[D].南京大學, 2012

[9] 袁亞忠, 章曉檀.廣州政府主導型展會發展現狀與提升對策[J].旅游論壇, 2013.3

[10] 趙伯艷.城市政府提升會展業發展水平的對策——以天津市為例[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 2013.4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3.嘗試制定探究計劃,編寫探究報告。 4.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5.通過參加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

6.通過活動使學生更親近大自然,親近動物,增強熱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與動物行為相關的資料(課件、圖片等) 學生:收集動物行為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 了解動物的行為 學生觀看、討論 方案一: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資料分析。 方案二:學生飼養或了解的小動物有哪些行為。 方案三:觀看錄相、光盤中的動物行為有哪些。

方案四:學生課前收集的動物行為資料。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 區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學生分組討論,對有些行為,如鳥類的遷徙,到底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可能還會辯論。 組織學生討論動物的哪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哪些是后天通過學習才形成的,并及時鼓勵。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能說出書中資料1和資料3中的行為不是學來的,而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且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有利于動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為有局限性,不能夠隨環境改變。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很多動物生下來就會吃奶、睡覺?先天性行為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先天性行為對動物有什么意義?書中的資料3給你怎樣的啟示? 學生觀察、對比書中資料1與

2、3和

4、資料1和5后討論交流。能說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是為了適應環境,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越高等的動物學習能力越強,學習形成的時間就越短。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的繁衍意義重大。人類和自身的學習也應是長期的和不斷發展的,鼓勵學生抓緊時間發憤學習,否則晚矣。 組織學生討論不同動物學習行為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學習能力有遺傳因素作用嗎?學習行為對動物有何意義?人類的學習行為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這對你有何啟示?(在交流中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給予恰當的評價)。 了解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方案一:學生閱讀書中有關探究活動的資料,并分析有關問題,了解探究活動中需注意的問題,如對照實驗的設定等。

方案二:學生討論怎樣探究動物的行為后,播放一段科學家工作的錄相,使學生明確探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組織學生了解探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幫助學生關注探究活動中需注意的問題,使學生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面對科學問題。 確定探究計劃 學生在此基礎上,確定本組或個人感興趣的問題,做出假設并設計探究計劃,組內要積極交流,完善計劃。

(學生課后進行探究活動,嘗試編寫探究報告。) 及時巡視、聆聽、指導,提出恰當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方案,肯定他們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勵他們創新。 第二課時

交流探究報告 學生代表匯報本組的探究報告,同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同學可提出問題,最后進行評比。 組織學生匯報并總結,及時鼓勵,增強學生成就感。對學生的其它問題可作為今后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請問哪些同學飼養過小動物? 學生:(紛紛舉手)

教師:好,大部分同學都飼養過,你們都飼養過哪些動物? 學生:飼養過狗、貓、烏龜、兔子、蠶、金魚、蜥蜴、雞、鴿子等。

教師:你所飼養的動物都有哪些行為?把你飼養動物的經歷與同學老師分享好嗎? 學生:(紛紛舉手,興致盎然的說著自己所養動物的樂事。)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許多同學說得栩栩如生,就像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就在眼前一樣。小動物要吃東西、要睡覺,這些用你教嗎? 學生:不用。

教師:對,這些行為不用教,是生來就有的,我們把這樣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而如果你想讓小動物,如貓、狗去規定的地方大小便,就費勁了。那么怎樣使你的貓、狗去規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學生:得訓練它。

教師:對,要訓練。這就是說動物會學習,所以動物還具有學習行為。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動物的行為有很多,比如:小貓吃奶、鸚鵡學舌、鳥筑巢、雞孵蛋、蠶吐絲、大雁南飛等,這些行為從獲得的途徑來看,哪些是生來就有的,哪些是后天獲得的?

學生:我認為小貓吃奶、鳥筑巢、雞孵蛋、蠶吐絲、大雁南飛是生來就有的,而鸚鵡學舌是后天獲得的。

學生:我認為大雁南飛是后天獲得的。

教師:為什么蠶生來會吐絲,而小貓卻不會?先天性行為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跟遺傳有關。

教師:對,請同學們閱讀書中資料1和資料3,你認為先天性行為對動物有什么意義?書中的資料3給你怎樣的啟示?

學生:書中資料1和資料3中的行為不是學來的,而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且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有利于動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為有局限性,不能夠適應環境的改變。

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請同學們再對比書中資料1與

2、3和

4、資料1和5后討論不同動物學習行為相同嗎?這說明什么?

學生:不同動物學習行為不同。越高等的動物學習能力越強,學習形成的時間就越短。 教師:動物的學習能力有遺傳因素作用嗎? 學生:有。

教師:學習行為對動物有何意義?

學生: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的繁衍意義重大。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書P37"狼孩"的故事,你認為人類的學習行為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這對你有何啟示?

學生:人類的學習行為復雜、多樣,這使人類更好的適應環境,并改變環境。作為中學生我們應抓住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否則就像"狼孩"一樣。

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人類是動物界進化等級最高的類群,人類的學習行為也是動物界中最為復雜多樣的。同時,從某種意義說,人類的生存質量也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人類有復雜的語言文字,有著其他任何動物都沒有的、依靠第二信號系統的學習行為。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人類大腦的發育,人類語言的發展和通過語言文字等信息符號的學習是有關鍵時期的,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就很難進行補償。所以對于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應該與大腦的發育的階段相適應。這樣一個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發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應當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

教師:剛才關于"大雁南飛"是屬于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爭議。其實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鳥類的遷徙和魚類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學習結合的結果,不能絕對化。

教師:動物的行為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那么怎樣研究動物的行為呢? 學生:可以觀察、實驗。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書中有關動物行為的探究活動資料并分析有關問題,了解探究活動中需注意的問題,如對照實驗的設定等。在此基礎上,確定本組或個人感興趣的問題,做出假設并設計探究計劃,組內要積極交流,完善計劃。

學生:閱讀、討論,確定本組或個人感興趣的問題,做出假設并設計探究計劃,組內要積極交流,完善計劃。(課后進行探究活動,嘗試編寫探究報告。) 教師:兩周后我們交流探究報告,并進行評比。 教學反思:

政府采購行為范文第6篇

(一) 行為金融學的相關理論

行為金融學區別于傳統的金融學, 在傳統金融學的基礎上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的有關理論。在行為金融學的發展過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種理論作為基礎來進行分析: (1) 前景理論。該理論是2002年的諾貝爾得獎者心理學家卡爾曼所提出的, 前景理論又被稱為“預測理論”, 它認為人們的選擇是可以預測的。 (2) 期望理論。該理論描述了人們在面臨虧損時更加厭惡風險, 在收益超過一定程度時對于行為人的滿足感會越來越低。用公式表示為:M=ΣV×E, V即效用價值, E就是完成可能性期望值, M是行為主體的完成度。V、E越大, 完成該項目標的工作能力、工作信心越大, 這項任務的完成度越高, 任務的激勵作用越明顯。 (3) 羊群行為。羊群行為體現的是一種從眾心理, 反映的是行為主體忽視自身理性的判斷跟隨大眾采取相似的抉擇。行為人出于一是減少不必要的信息成本, 二是保證自己的抉擇至少與大多數人一致, 減少機會成本。

(二) 有關羊群行為的理論基礎

學術界關于羊群行為的研究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涌現:國內外學者從有關羊群效應的形成機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效應以及各種模型的不斷出現以及改進等多角度研究。關于形成機制的部分, 主要有支付外部性理論、聲譽理論和信息理論。Gurton提出了支付外部性的有關理論。Prendergast和stole認為, 基金經理人的聲譽與產生的羊群效應成正比。Banerjee提出的序貫決策模型, 這類決策的最大特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其決策的序列性。關于模型方法及實證方面的研究:LSV方法最早由Kalashnikov、Heifer、Vishnu (簡稱LSV) 于1992年提出, 他們通過構造行為強度的指標考察了一組貨幣基金經理同時購買或出售某一特定股票的情況。Christie和Huang (1995) 提出了基于收益率分散度的衡量羊群行為的方法即橫截面標準差模型 (CSSD模型) 。Sanders和Irwin (1997) 提出用個股收益率對市場整體收益率的橫截面絕對偏離度 (CSAD) 來衡量投資者行為的一致性。孫培源、施東輝 (2002) 運用ARCH模型對我國股票市場中的羊群行為進行實證分析。張紅偉、毛前友 (2007) 利用基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模型) 考察我國證券基金的羊群效應;張軒旗 (2014) 基于CSAD法, 從單個基金與市場偏離程度的角度分析。王軍, 吳雨茜, 黃華繼 (2018) 通過動態化博弈分析中國證券市場中基金經理人的羊群行為。

二、羊群行為的實證研究

我國學者也是基于各種經典模型結合計量模型研究我國的證券市場行為者的投資行為, 本文筆者主要介紹三種使用率較高的模型來對羊群行為進行實證分析。包括橫截面收益標準差模型 (CSSD) 、橫截面絕對偏離度 (CSAD) 模型、LSV法。

(一) 橫截面收益標準差模型 (CSSD)

CSSD模型研究市場收益率與個股收益率之間關系的方法。利用收益率的集中度來體現羊群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當個股收益率集中在市場平均水平的時候, 表明大多數個人選擇了相似的策略;反之, 波動較大, 個人意志表現得較為強烈。

具體的模型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ri為股票i的收益率, r軃為股票組合的市場平均收益率。當個股收益率趨近于市場平均收益率時, CSSD值越小, 那么羊群行為的跡象越不明顯;相反的, 當CSSD值越大, 股票的分散度越大, 發生羊群行為的可能性越小。

(二) 橫截面絕對偏離度模型 (CSAD)

與CSSD不同的是, CSAD研究方法借助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 分析偏離度與市場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其中, N表示投資組合中有N只股票, Ri, t表示股票i在t交易日的收益率, Rm, t指的是在t期股票的市場收益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其中Et (Ri) 表示股票i在t期的預期收益率, rf指無風險下的利率, βi即股票i的系統性風險系數, Et (Rm) 是指在t期預期市場回報率, Et (Rm) -rf表示的是市場預期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差。將 (1) 式移項以及取絕對值加總整理得:

即:對其求一階導、二階導, 有:一階導;二階導

由此可以看出, 根據資產定價模型, CSAD不僅是市場收益率的增函數而且還呈線性關系, R越大, 偏離程度越大, 即理性人會克服從眾心理, 遇熱則熱的反應。當市場行為者呈現非理性狀態的時候, 市場參與者跟隨其他投資者的總體行為而忽視私有信息, 那么CSAD與市場收益率之間的線性遞增關系將不復存在, 所以借助資產定價模型的基礎是在理性假設的基礎上。

(三) LSM法

LSV方法最早由Lakonishok、Shleifer、Vishny (簡稱LSV) 于1992年提出, 他們通過考察一組貨幣基金經理同時購買或出售某一特定股票的情況。該法是我國學者實證中采用最多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通過經理者交易行為相互模仿的程度, 衡量羊群行為度。

模型設定為:HM (i, t) =p (i, t) -E (Pi, t) -AF

上式中HM (i, t) 表示在時期t內, 基金經理對股票i進行交易時產生羊群行為度;P (i, t) 這個表示在時期t內基金經理對股票i凈買入比例, E (p) 即p (i, t) 的期望值, 是指在t時間內基金經理對所有股票的凈買入數。模型中前半部分的含義就是在t時間內基金經理對某只股票買入數的比例超過基金經理對所有股票買入數的量。AF是調整因子, 加入它可以減少計算的誤差。如果計算得HM=N, 這意味著在時期t對于股票i, 全部交易者僅買入i的比例量要比預期數量多N (N為一個百分數) , N值越高說明羊群行為度越明顯。

摘要:“羊群行為理論”是當今現代行為金融理論的成果之一, 區別于傳統金融學的理性人假設和市場有效性假設, 傾向于研究投資人的心理因素, 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不成熟的投資行為。本文主要分析羊群行為的相關理論, 以及通過研究CSSD、CASD、LSV模型的方法來衡量羊群行為度。

關鍵詞:羊群行為效應,測度模型,行為金融學,股票市場

參考文獻

[1] 張軒旗.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與市場影響———基于CSAD方法的實證研究[J].南方金融, 2014 (2) :65-70.

[2] 吳華霞, 張華.“羊群效應”在我國股市的表現影響及對策探討[J].特區經濟, 2014 (2) :75-76.

[3] 戴淑庚, 陸彬.基于CSAD模型的股票市場羊群效應的實證分析[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6, 7 (1) :77-89.

上一篇:政府采購表格范文下一篇:政府采購支付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