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

2023-09-19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1篇

摘要:我國高中已經開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這給后續大學物理教學帶來了很大沖擊,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發展要求,如何正確把握學生物理基礎,如何開展有效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怎樣解決大學物理教學與中學教學的銜接成為大學物理教學必須要面對的課題。針對新課改標準下高中物理內容、目標及形式的變化,本文提出了加強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措施,以期通過教學方面的改進,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物理的學習。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物理發展前沿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物理課程標準;大學物理;教學;銜接

2003年,我國教育部頒布并實施了《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并于2006~2010年相繼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物理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及教學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改革,這些變化勢必對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大學物理帶來一定影響。大學物理作為高等院校重要的一門必修課,在高中課改背景下,如何解決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的銜接問題成為當前課程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物理教學與同行進行商榷。

一、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專業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大學物理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的一門基礎課程,在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學物理教師必須掌握高中物理教學體系,為做好大學物理教學的有效銜接做好準備。2006~2010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啟動,此次高中物理課程最為明顯的變化是采用模塊式設計,共分為12個模塊:其中必修l和必修2為共同必修模塊,其余都為選修模塊。這種選修的不確定性,造成高校不同專業學生物理基礎的非均衡性發展,因此在強調大學物理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的同時,也要滿足不同基礎或專業學生的需求。同時針對不同專業學生有的放矢,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物理課是一門基礎課,它包括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學,并且還涉及各種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在有限的學時里要想完成所涉略的全部大學物理內容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依據不同專業要有所側重和取舍。

我們對新入學的新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在高中選修模塊的情況。然后根據學生選修模塊的情況和不同院系專業的需求,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班。按照需求教學,并適當補充高中沒有學習而后繼課程又需要的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為專業教學打好理論基礎。我校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針對不同專業院系的要求將大學物理分為兩個層次,針對不同專業來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特別針對文科學生開設了《物理與文化》素質課程,有效結合學生基礎和起點,努力做到搭臺階,小步走的教學策略,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確實做到了大學物理的教學和專業的有效銜接,起到了培養文科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的作用。

二、針對高中教材新增內容,引入相應演示實驗,重在培養科學素養

現代的教育理念均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傳統教師講授向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轉化,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掘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和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增加了很多與實際相聯系的內容,針對高中教材新增加的內容,大學物理教學中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演示實驗作品。

對于那些在生活中難以見到的物理現象,由于學生頭腦中缺少感性認識和體驗,僅僅通過教師講授來傳輸相關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是困難的,如果在教學中加強相關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給學生創造體驗的環境和機會,從理論走向實際,從認識膚淺走向親身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實驗分析等過程,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演示實驗已經成為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那些操作簡單,實驗現象明顯的演示實驗(如圓錐爬坡、尖端放電)一定要在課堂上演示,而對那些科技含量較高,無法在課堂上演示的,就安排在物理實驗的演示室中進行。演示實驗進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課堂參與熱情和活力都有所加強;演示室的現場觀摩,更大激發了學生創新熱情,引起了學生的更大思考,實驗的強化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

三、加強經典與近代的融合,課程內容現代化

從高中物理新教材內容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增加了與實際聯系比較大的內容,緊密聯系現代科技和社會問題。而現行的大學物理教材:在經典物理部分與高中物理內容重復較多,而近代物理內容卻偏少,涉及前沿問題的內容也較少,沒有體現物理在科技進步、航天技術、軍事競技等各領域中的生命力,課堂枯燥、教學乏味空洞、學生沒興趣、教師失去教學的幸福感。為了加強經典與近代的融合,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搜集整理近代物理發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現代物理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前沿內容,編輯整理成教學素材,依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基礎和實際,進行適當的介紹和講解,在與經典物理內容相關的近代物理要進行擴展和加深,如以每年公布諾貝爾物理獎為契機,及時將相關內容和材料背景做成PPT,并將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也補充進來,最快的時間介紹給不同專業的學生。

將近代物理測量分析方法的內容補充到教學中,如激光掃描自動測平、X射線衍射、紅外測溫、掃描隧道顯微鏡、高效液相色譜、電泳、差示掃描量熱技術、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確定結構、激光俘獲、CT、時間分辨光譜等等,結合學校不同專業的特點,可以將相關儀器和內容與學科進行有效聯系整合,讓學生看到所學內容與現代技術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深切體會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學發展的根基和精髓,讓學生感受前輩大師留給我們的寶貴智慧,使學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影響。

四、拓展知識,注重內容更新,課堂教學應用化

針對高中新課程標準,后續大學物理教學也必須做相應的銜接調整,要注重內容更新,課堂教學應用化。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術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講述物理學理論時能夠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物理課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提高。教學上進行教學內容拓展,強化物理學的科技含量,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如講熱力學第二定律時介紹厄爾尼諾現象;講方均根速率時介紹同位素的分離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講到致冷機時分析冰箱和空調的原理;講磁場介紹了電子顯微鏡中的磁聚焦原理;講傳感器時可以給學生介紹光纖光柵傳感器在大型建筑(橋梁、高樓、機場、艦船、飛機等)健康安全方面的智能監測;講到光柵衍射,可以從光柵衍射拓展到單色儀等。在教學中引入這些內容,不但使得教學內容充實飽滿,也使得所教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科技進步緊緊聯系在一起,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內心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結合教師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熱情。

新課標背景下如何能夠讓剛剛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低臺階順利做好過渡和銜接,使得大學物理學的教學得以順利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大學物理相關內容,并將所學習的知識與實踐聯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對于大學物理教學的深化改革,還需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和工作中不斷地做出調整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馬書云.新課程下大中學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 2008.

[2]于軍,朱偉玲.論大學物理熱學部分與中學物理的有效銜接[J].物理通報,2011(03):11-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潮興兵,劉堅強,魏健寧.大學物理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求[J].大學物理,2010(2):47-53.

[5]李民生,席紅葉.對新課改下物理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6):30-32.

■ 編輯/宋 宇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從視覺素養的概念入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視覺素養教育的相關策略,如積極開發視覺感知能力、強調視覺分析能力、提高視覺表達能力、激發創造潛能、靈活運用培養媒介和優化教育環境等,以所提相關策略為指導,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形成有針對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視覺素養教育模式。

關鍵詞:少數民族生;物理化學;啟發

物理化學是化工、食品、環境等諸多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基礎課。對于漢語授課學生,物理化學因為抽象、難懂,被學生視為“老虎”課。漢語基礎差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化學更加困難,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但要具備較強的講解能力,較強知識體系,還須要找出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方法。

1 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可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把物理化學中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的知識,巧用生活中的實例,言簡意賅解決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吸引學生聽課時的注意力。如,講稀溶液依數性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冬季下雪時,城市道路路政人員在路面撒食鹽?學生討論歸納,是應用依數性的凝固點降低原理。醫院輸液用生理鹽水濃度0.9%,葡萄糖注射液濃度5%,高于或低于這個濃度是否可以?會出現什么癥狀?最后用滲透壓原理說明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和血漿正常滲透壓維持平衡而配制的等滲溶液。

2 充分使用標準簡潔普通話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少數民族學生多數漢語基礎差,聽課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顧及這些民族學生,授課中要控制好合適的語速。少數民族學生先把漢語轉化為自己的民族語言再進行思維和分析。理解記憶需要一個過程,用標準普通話講授,授課內容深入淺出,避免個人的方言,避免冗長的句子和生僻詞語,以及文言文和歇后語。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吃透教材,掌握知識點。另外,在講授臨界狀態時,CO2臨界溫度與壓力對應關系,即P-V圖,讓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師生互換角色,少數民族學生充當“小老師”,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促進物理化學專業課的學習,同時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其鍛煉機會。

3 綜合利用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不高,教學過程中,完全依賴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學生會覺得是在“看電影”過眼煙云,熱力學公式特別多,公式推導這個環節,切不可圖省時省力,離開傳統的板書演示。一定要在黑板上認認真真地詳細推導和講解,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度,掌握推導的技巧和技能。

當講授Bi-Cd相圖,用步冷曲線繪制相圖時,用動畫flash將課本中的文字和簡單的插圖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視聽語言展現在學生面前,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采用“精講多練”,注重講授習題的解題方法

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課上講的能聽懂,課后看書也能看懂,就是做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或者,不知該用哪一個公式合適。解題時學生缺乏靈活應變能力,原來題目上稍微改動一些條件、更改一下數據順序,學生就束手無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備課時準備些有針對性選擇題、判斷題,課上教師講授完新課,及時讓學生練習,加強對概念,定律的理解。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題必須記筆記。在做作業之前,多舉各種類型的例題,讓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生若抄襲作業一次,從平時成績中減去3分。利用課外時間專門給學生安排習題課和輔導課,并詳細分析講解作業習題。

在講解化學平衡習題時,給學生講清楚,在解題以前首先必須對題目進行仔細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驟是:(1)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式,并配平;(2)寫出反應物或產物的起始濃度或壓力;(3)找出反應物或產物的平衡濃度或壓力; (4)寫出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例如:445℃時,反應: 的標準平衡常數為50.1。取5.3molI與7.94molH,使之發生反應,計算平衡時生產的HI的量。

5 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指導少數民族學生物理化學實驗,不是單純的“照方配藥”,而是讓他們深入思考為什么這樣做實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做乙酸乙酯皂化實驗,讓學生明白為何要測電導率。

總之,教好少數民族學生物理化學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對教學方法的認識和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還在不斷研究、探討和改進,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斌 ,陳六平.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廣東化工,2009.7,36(195):278-280.

[2]張保安.物理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體會[J].新課程研究, 2009.8,159:87-89.

[3]韓冬冬.高職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教法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178.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3篇

摘要:教師在不同階段的教學課堂中,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一直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在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理論知識內容的強化,對于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有效的鍛煉,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理解不同類型的知識,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可以結合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引入,幫助學生構建化學知識內容的認知模型,因此,本文就探析高中化學認知模型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些指導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認知模型培養;活動開展;核心內涵;探究思維

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智能化教學設備在課堂中的運用情況是非常普遍的,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不同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來鞏固課堂中的教學效果,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并且讓學生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在進入到高中階段之后,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熱情就變得明顯的下降了不少,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疲憊期,這樣才可以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運用認知模型、評價結構體系、構建認知模型等,從多個教學角度,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需要創新課堂中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引導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進行深度的加工,促進認知思維模型的構建速率。

一、創新活動開展

課堂中教學活動開展的類型,隨著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也需要得到有效的增加與拓展,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體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認知模型的構建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聽講的時候,就可以對于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構建,教師在創新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加工知識內容,從而有效的構建認知模型。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時間的預習中,認知合金的特征和性質,了解常見合金的分類、組成和用途,并且能夠合理的選用不同的金屬材料,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事物的舉例,對于合金的定義進行概述,由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金屬,或者是金屬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就可以被稱為是合金,教師需要讓學生抓住定義中的重點,金屬或者是非金屬熔合,合金的性質也可以從硬度和熔點這兩個方面進行總結,合金的硬度一般都是大于其成分金屬的,也就是組成合金的金屬,而合金的熔點一般是低于其成分金屬的,教師在創新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構建認知思維模型,讓學生對于銅合金進行學習和了解,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合金,就是鋼,教師需要從鋼的化學成分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揭示核心內涵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非常多的,對于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都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樣才可以對于課堂中的教學時間進行合理的利用,學生在學習理論化知識的時候,需要對于不同學科的學習特點進行熟練的掌握和理解,在理解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通過匹配知識表征,認識認知模型,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揭示知識內容學習本質的過程中,也可以構建不同的思維模型。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化學鍵”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教學資源的引入,讓學生明白離子鍵的含義,在這個基礎上,在為學生講解活潑金屬,一般指的是第一二主族中的元素,與活潑非金屬,一般指的是六七主族中的元素,它們所形成的化學物就一定是離子化合物,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需要特殊記憶的陽離子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對于習題冊中的題目類型進行概括與總結,在揭示知識內容學習本質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是非常緊迫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中離子化合物的判斷方法,可以從化學性質上進行,也可以運用物理性質進行判斷,比如在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學物就是離子化合物,熔沸點都是比較高的。

三、培養探究思維

在將探究性的教學策略運用在課堂中的時候,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對于學生的理性學習思維進行有效的鞏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認知思維模型的構建,運用在知識內容的講解中,在指導學生進行思維推理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對于認知思維模型的運用意識。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化學能與熱能”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對于化學能和電能之間的關系進行復習,學生在學習化學反應的過程中,也能夠了解到化學反應中存在的變化,主要就是物質和能量,其中能量的變化就主要是體現在熱量的變化上,在對于反應的熱定義進行概括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思維,在恒溫、恒壓下,化學反應過程中吸收或者是放出的熱量稱為是反應熱,也就是焓變,在學生探究測量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線索。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考察項目是非常多的,學生學習任務的增多,要求教師需要合理的安排課堂中的教學時間,并且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合理有效的加強,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必其它,需要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可以盡快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也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課堂中的教學活動,通過認知模型的構建,降低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新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認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6)

[2]范穎霏.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及其認知因素分析[J].亞太教育,2016(04)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穆棱林業一中 高健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4篇

摘要 結合我?;瘜W實驗中心的建設,探討了大學本科化學實驗教學的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四模塊、分層段”的實驗教學新模式,總結分析了新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 大學本科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在組織指導本科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相關實驗課程的教學,這是化學及化學相關學科教學的特點。但是一般實驗教材中的實驗項目也均為經典的實驗項目,從實驗方法、內容、步驟到問題思考與討論,基本上是預先設定的,學生沒有太多選擇和發揮的機會,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面向21世紀化學化工各學科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現已形成了以“實驗原理與技術”為主線和以“制備——分離分析——結構性能測試”為主線的2種主流的實驗課程新體系,這對我國化學化工實驗教學將產生深遠影響。但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充分體現學生技能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仍是高校面對的新課題。

在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方面,我院于2003年申報了山東省化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從實驗室建設到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較大的實踐創新。

1 化學實驗中心的實驗室設置與管理

曲阜師范大學化學科學學院原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實驗室,1999年重新組建為基礎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化學工程實驗室和儀器分析實驗室(測試中心)?;瘜W實驗中心建成后,經過優化調整,重新設置了9個實驗室,其中應用化學實驗室、綠色化學實驗室、綜合化學實驗室、材料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為新設實驗室(見圖1)。

2 實驗課程體系和實驗內容體系的改革

2.1 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

在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分析了高等師范院?;瘜W實驗教學現狀,吸取綜合大學的實驗教學改革經驗,從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更新實驗教學手段、實施新實驗成績考核辦法等方面,探討了高等師范院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全面推進實驗教學新體系建設。打破原有課程設置體系,統籌安排實驗內容,將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和儀器分析實驗、化工基礎實驗等綜合起來,重新設置為:基礎化學實驗Ⅰ、基礎化學實驗Ⅱ、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化工基礎實驗、綜合與設計實驗、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研究性實驗(畢業論文)等(見圖2)。

2.2 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創新

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是本次改革的一個重點。在實驗開設內容方面,按實驗由簡單操作到綜合訓練,從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到理論的綜合、應用的漸進過程,將大學本科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依次安排成4個層次的實驗內容,即:化學基礎實驗技能、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構建了“四模塊、分層段”的實驗教學模式(見圖3)?;瘜W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內容包括基本化學實驗操作等內容,在這一方面重點強調操作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使學生能夠熟練、正確地使用各種常規儀器設備,充分體現教師教育特色。綜合性實驗提倡學科交叉,通過增加綜合性實驗的數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制備+性質測定”、“分離+分析+性質”等類型的綜合性實驗。設計型實驗由學生根據實驗課題,自己通過查閱資料完成實驗內容的設計,經指導教師批準后實施,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自主研究創新的能力。研究型實驗主要是以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形式體現,在這一環節中,強調學生的實驗內容與教師和科研課題相關聯,與應用開發相關聯,通過研究性實驗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另外,學生除了在教學計劃安排的時間內進行實驗技能學習以外,還可利用開放實驗室獨立自主地進行強化和創新。所有實驗室對學生開放,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以自由選擇實驗內容,利用實驗室的開放進行實踐創新活動,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

從實驗時間安排上(見圖4),基本實驗技能方面的實驗在一年級進行,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主要在二、三年級進行,設計性實驗則是在進行了一定綜合性實驗的基礎上安排,研究性實驗與畢業論文環節相融合,一般安排在四年級,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科研訓練,并完成畢業論文。

3 實驗教學改革實踐與人才培養成效

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直接就業,到中學擔任化學教師;二是報考碩士研究生。根據這一現狀,我院積極進行因材施教與分流培養,對準備直接就業的學生加大進行教育職業技能訓練,增強社會竟爭力,提高就業素質;對報考研究生的學生,加強化學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考研錄取率。通過一系列措施,使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01至2005年化學專業共畢業本科生1164人,其中有761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平均考取研究生的比率為65.38%,畢業生一次就業率5年平均達到90%以上。

以我院2001屆畢業生為例,2001屆共有畢業生205人,其中當年考取研究生138人(實際讀研136人),參加工作69人。2004年10月,經過畢業生跟蹤調查統計,目前獲碩士學位136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6.34%;在讀碩士6人,占2.9%;有80名同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中4人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占39.02%;有27人在全國各類高校工作,占畢業生總數的13.17%;有25人在企業、科研機構工作,占畢業生總數的12.20%;有55人在全省各重點中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占畢業生總數的26.83%;其他12人,占5.85%。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實驗室建設到實驗室管理,從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到實驗內容創新,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探索。近年來,我們在實驗中心建設、實驗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經驗,對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改革無止境,今后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和完善。

參 考 文 獻

[1] 高紹康,李榮華,陳建中,黃貞月.引進與咨詢,2006,(3):49-52

[2] 王進福,韓喜江,周育紅,劉新榮.化工高等教育,2006,(1):33-35

[3] 譚正德,宋欣榮,鐘雯,王煥龍.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7):83-85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5篇

【摘要】根據物理化學實驗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以膠體的制備與性質測試實驗為例,闡述物理化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把膠體的基本知識貫穿在實驗中,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有關膠體的制備和膠體的性質。實踐表明,該綜合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可為物理化學綜合實驗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綜合實驗;膠體;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礎實驗課之一,是學生學習和理解物理化學理論,綜合運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1,2]。

物理化學在實驗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實驗內容單一,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充分。為培養綜合性創新型人才,追蹤全國高等院校實驗教學改革的前沿,我們經過探索和研究,對普通物理化學實驗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革和發展。在二年級物理化學理論課開設時,開設物理化學基礎實驗課,在三年級開設了綜合化學實驗課。形成了從易到難,從基礎到綜合,從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到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的新教學體系,也為后續的專業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3,4]。下文主要以物理化學重要組成部分膠體為例來闡述物理化學綜合實驗的開設。

1.膠體綜合實驗課程開設的意義

物理化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主的實驗課程,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探索。針對物理化學基礎實驗通常針對單一內容,使學生對基礎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認識不清,綜合實驗就可以把許多物理化學理論通過一條主線串聯起來,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膠體是物理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與材料、生物、環境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在農業生產、醫療衛生、自然地理、日常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通過膠體綜合實驗課程的設立,有利于學生對膠體的基礎理論、實驗方法及實際應用知識的完善,也有利于物理化學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2.膠體綜合實驗課程內容設計

實驗內容遵循綜合性實驗的復合性特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鞏固并加深對膠體理論和概念的理解;結合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以及膠體實驗的基本方法、實驗技術和常用儀器的構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數據分析處理的能力。

本實驗內容涵蓋膠體的制備和膠體的性質。膠體的制備通常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包括研磨法、膠溶法、超聲波分散法和電弧法;凝聚法包括化學凝聚法和物理凝聚法。根據實驗條件,我們選擇上述除電弧法的其它方法來制備溶膠,制出的溶膠再用滲析法和超過濾法來凈化。如膠溶法:以新制的氫氧化鐵或氯化銀沉淀分別加入穩定劑重新分散,過濾即可制得氫氧化鐵和氯化銀溶膠;再如物理凝聚法:將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熱水中,丙酮蒸發后,可得硫的水溶膠。通過上述溶膠的制備實驗,使學生對溶膠制備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膠體的性質包括光學性質,布朗運動和電學性質。膠體的光學性質主要是丁達爾現象的觀察,這也是判斷所制備溶液是否為溶膠的最直觀的判斷,一般用激光筆照射在裝有溶膠的玻璃杯就很容易在光線的垂直方向觀察到的很強烈的散射光。膠體的布朗運動可以用超顯微鏡來觀察,也可以在Zeta電位儀上觀察。膠體的電學性質中,我們主要訓練學生溶膠的電泳、聚沉和溶膠的Zeta電位測定。

3.課程的實踐成效

通過物理化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踐探索,在材料、化工、應用化學和制藥工程四個專業的幾屆本科生教學中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加深了對膠體基礎理論、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膠體理論對材料制備、化學工程、制藥工程等領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知識體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5]。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參與課余科研活動的熱情。

4. 存在問題

在綜合實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實驗儀器、教師和學生的準備及異常情況的處理等方面的問題。實驗設備及儀器臺套數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驗經費一直是制約本實驗的一個關鍵問題。在膠體制備過程由于多數使用的是常規儀器,能滿足至少2人一組進行試驗,但是溶膠的性質測定中,如電泳、Zeta電位測定等通常需要學生排隊等候。實驗安全也是本實驗經常容易忽略的地方,學生對強酸強堿的安全操作規程重視不夠,這需要老師反復強調并在實驗中不斷巡視。還有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問題較多,比如試劑用量過大,實驗步驟不夠具體,實驗中往往會產生無從下手的感覺,這也需要老師在實驗前逐一的和學生溝通討論,快速判斷實驗方案的合理性。以上的一些問題,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僅是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也要求老師有足夠的耐心[6]。

參考文獻

[1]宋曉芳,應用化學專業綜合實驗的探索與實踐,廣東化工,2010(37):147-148.

[2]王可答,劉利軍,侯林,金成樹,綜合實驗淺析,科技教育創新,2011:236-237.

[3]劉品華,汪帆,楊芬,張錫軍,有機化學設計性綜合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115-117.

[4]曾鳴,嚴蕾,潘勇軍,范力仁,顧宜,“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綜合實驗”課程的教學探索,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27):185-187.

[5]吳勝昔,胡勇,陳忠敏,制藥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改革與探索,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4:127-128.

[6]劉秀軍,化工及應用化學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實驗室科學,2007:40-41。

物理化學教學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國在現階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人才。因此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身為一線的物理教師,必須大力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

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歷經多年的教育教學探索,《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周圍的許多教師中,由于教學思想上的慣性,殘留在部分教師頭腦中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不能立即消除,仍然妨礙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具體反映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做、并且有條件做的許多重要實驗,因嫌麻煩而被人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實驗”,造成學生“聽實驗、背實驗”。這樣做的嚴重后果是,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缺乏創造性和開拓精神的學生。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而創新是能力的靈魂,我國在現階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人才。因此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身為一線的物理教師,必須大力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么,在新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勇于質疑

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中學物理教學理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對人們“司空見慣”或認為“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于向舊的傳統和權威挑戰。做到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評。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獨立設計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信息傳遞與交流。教師在課內只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促進學生存疑、質疑,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滬科版八年級上學期第四章“光的傳播”教學時,先讓學生猜想:“光的傳播路線怎樣”“你平時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嗎”“怎樣才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盡管學生立即就會作出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學生的猜測結果是否符合教師的意圖,教師都不要過早地給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結果交給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例如:在進行滬科版九年級上學期的“歐姆定律”時,先讓學生猜想電流和電壓的關系,電流和電阻在讓學生動手實驗。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會了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表測電路兩端的電壓,這里讓學生自己用實驗來探究出電流和電壓的關系以及電流和電阻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歐姆定律的內容。

通過這種設疑、釋疑的實驗活動,不斷激勵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模擬等探索手段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讓學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探究→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二、把一些傳統的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大膽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科學地設計實驗教學程序,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創新能力,建立起“引導→探索→實驗→掌握”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進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我們周圍的導線,從材料上看,有的材料是銅,有的材料鋁。從粗細上看有的要粗,有的細。從長度上看,有的長有的短,讓學生猜想,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設計實驗,探究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最后讓學生討論在這個實驗中用的是什么方法,這樣學生知道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由于教師具有較高的實驗技能,再加課前的充分準備,實驗結果一般能達到預期目標,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迷信權威”的思想,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果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教師只在旁邊作一些必要的指導,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由于學生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及實驗技能,實驗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與結論不相符合的結果,極易引起學生對教材結論的“懷疑”。在進取心的驅使下,為了確信自己的實驗結果,他們必定會反復多次地進行實驗,只有當自己經過反復多次地進行實驗驗證后,才會消除懷疑心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各種自主探索實驗。

上一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范文下一篇:中班閱讀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