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理小實驗范文

2023-09-17

物理小實驗范文第1篇

【關鍵詞】挖掘;調動;激發;再學習過程。

【正文】 我記得是那一學年的上半學期,在給初二年級(2)班代物理課的時候,一次課后,我根據教材和課程進度的要求,給學生布置了兩個物理小制作的家庭作業,一個是制作潛望鏡,一個是制作針孔相機,兩者可選做一個,也可都做。制作材料自己找,要求在一周內完成,沒過幾天,同學們就陸續送來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它們有的外觀看起來很美觀,有的實驗效果不錯。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作品??吹酵瑢W們制作熱情十分高漲,經與班主任協商,決定星期五利用早自習課,組織全班學生在物理實驗室舉行初中物理小制作評比活動。目的是想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之間能夠取長補短,提高物理小制作的制作技能。

到了星期五這天,同學們早早就等在了物理實驗室門口。進實驗室后他們很快就在班干部的指揮下各就各位,并把自己的作品寫上標簽放在指定位置。我簡要說明了這次活動的意義和評比規則后宣布活動開始。當時活動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都爭相拿著自己的作品同別人的作品進行比較、做實驗、觀察實驗效果。最后由我和班干部組成的評審小組根據外觀和實驗效果對所有作品進行了評比。一些外型美觀且實驗效果好的作品被評了出來,并獲得了相應的獎品。評上獎的同學非常興奮。沒評上獎的同學通過評比也讓他們發現了自己作品一些問題,例如:有的作品選材不合適;有的作品粘連不牢、小平面鏡裝配角度不合適等問題,使得這些作品實驗效果不佳。此次活動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本次活動之后,同學們都寫了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有的同學說:老師應該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我這次雖然沒有做好,但我爭取下一次做好。也有的同學說:這次活動得上獎得不上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我以后要經常參加這類活動。同學們的表現給我的感觸很深,我覺得學生們的潛力是很大的,主要看老師善不善于挖掘學生的這些潛力,善不善于調動同學們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這次活動我本人有以下感想:

1.在實踐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導致了一些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學、厭學情緒,若能改進課堂教學,通過物理小制作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制作和實踐的樂趣,就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從而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并且物理小制作活動的制作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學習過程。通過物理小制作評比活動,同學們都感觸很深,覺得物理這門課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門課,都表決心要學好這門課。

2.能起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的作用。

布置給同學們的兩個物理小制作項目:潛望鏡和針孔相機,所有材料都由學生自己找,并由學生在家或學校驗證實驗效果,個別學生家長也參與了輔導孩子制作,使同學們在活動中大大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能培養學生認真、科學的學習態度。

這兩個物理小制作在制作時要求一定要選材合適,且要裝配角度要合理,粘接部分要求牢固、整個作品要求表面遮光性要強,否則制作出的作品實驗效果就會不理想。比如制作潛望鏡時,鏡筒粘連部分要求嚴密、牢固,兩個小平面鏡片在鏡筒兩個拐彎處要成45度角,角度偏大或偏小觀察效果都不會理想。這就要求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要有嚴格、細致、科學、一絲不茍的作風,才能制作出滿意的作品。這對培養學生認真、科學的學習態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物理小制作活動,它還是與物理課堂教學直接有關的課外教育活動。

物理小制作活動,它能夠與課堂教學相伴而行,互為補充,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它是落實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同時,通過物理小制作活動,還可教育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精神,實施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發現工作中還有一些不足,以便以后改正:

1.學生物理小制作評比活動中,老師指導較少,以至于出現一些較差的作品。

2.學生物理小制作評比活動不應只在班里搞,要擴大范圍,最好年級聯合甚至全校聯合搞。

3.學生物理小制作評比活動的項目和類型需擴大,以增加同學們選擇的余地。

4.學生物理小制作活動應該和家庭、社會配合起來,家庭可作為學生課外實驗活動的重要場所。教師要通過宣傳取得家長的配合與幫助。

物理小實驗范文第2篇

一、課前小實驗, 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 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物理課也不例外, 在物理教學中, 課題的引入就很重要。教師可嘗試用自己設計的一些小實驗引入, 效果較好。我在上《壓強》這一節時, 課前就做了一個“比一比誰的力氣大”的小實驗:老師手拿一個雞蛋, 問:“同學們, 老師聽說你們班有的同學力氣特別大, 能不能請這位同學上來用他的手掌將這個雞蛋捏破呢?”, 問題一拋出, 教室炸開了鍋, 那還不簡單, 于是就推薦了一位同學上來捏, 只見他的臉漲得通紅, 使足了勁都沒能將雞蛋捏破。這時, 老師強調:同學們信不信, 老師只將雞蛋在桌沿上輕輕一柯, 雞蛋就會破。這時, 同學們給合生活中的經驗, 臉上露出信服的眼神。這時, 老師順勢引導:大力士捏不破雞蛋, 而只要輕輕一柯, 雞蛋就會破, 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就是我們將學的“壓強”的知識, 同學們興趣高漲, 學習的激情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

二、課時小實驗, 助推氣氛高漲

教育學中提到: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這表明:切忌在教學中唱獨角戲, 學生的互動和參與至關重要。尤其是農村學生基礎差, 教師稍有不慎, 將會使課堂十分沉悶, 特別是在講概念性的知識時, 學生們開小差的現象時有發生。記得我在上《力》這一節時, 講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知識點時, 發現下面有的同學聽得昏昏欲睡, 我臨時將手向下一拍, “啪”的一聲, 有的同學以為老師在發脾氣, 我卻笑著說:為什么老師的手感覺疼?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學們會心地笑了, 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講“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 學生聽后仍然是一片茫然。這時, 我靈機一動, 將窗外斜射進教室的太陽光射向凸透鏡, 讓學生用書在另一側移動, 直至看到書上最小最亮的光斑時, 學生才露出信服的眼神:原來凸透鏡真的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哇。就憑這個小實驗, 巧妙地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有的老師認為, 新授課老師設計幾個小實驗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么, 其它的課, 比如復習課, 能否做做小實驗呢?我認為是有必要的。如果在復習課中合理地穿插個別小實驗, 無論是對知識的鞏固還是激發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 效果都特別的好。普通中學的學生, 學習物理的興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 他們的普遍現象是對物理概念規律一知半解, 從而產生困惑, 感到莫大的壓抑, 導致聽課無心, 思想開小差, 作業頭痛。久而久之, 惡性循環下去, 逐漸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時機, 合理地插入一些小實驗。例如, 在復習大氣壓現象時, 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我做了瓶子吞蛋的實驗, 在復習“氣壓與沸點的關系”時, 我做了冷水澆燒瓶水沸騰的實驗。學生頓時覺得上物理復習課不再枯燥, 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到后面的復習中去。

三、補做小實驗, 使知識前后呼應

補做小實驗, 即為了后面的教學所需而重做的前面的實驗。我在講《平面鏡成像》這一節中的成“虛像”這個知識點, 苦口婆心地說:“不能用光屏承接”即是“虛像”, 學生們仍然是“丈二和尚, 摸不著頭腦”。此時, 我想:在前面光學的第一節《光的傳播》中我們提到過“小孔成像”, 學生們忘得都差不多了, 能不能補做“小孔成像”這個實驗呢?我將多媒體教室的窗簾臨時一拉, 在一張撲克牌上用牙簽打一個小孔, 前面點燃一只蠟燭, 適當調整位置, 便在墻上看到蠟燭的倒立的像, 以墻為屏, 再與平面鏡成像作一簡單的對比, 事實勝于雄辯, “虛實”便一清二楚了。

四、創做小實驗, 變不可能為可能

之所以稱為“創”, 是因為物理教學過程中, 有的實驗是不可能去做的, 它是理想化的東西。多年的物理教學過程中, 我在想:能不能借鑒牛頓的“實驗+推理”的方法呢?于是, 在上聲學的“真空不能傳聲”時, 我做了真空罩實驗, 當真空罩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時, 聽見鬧鐘的聲音逐漸變小, 最終得到“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在上光學時, “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這個知識點時, 能不能插入真空罩實驗呢?我將真空罩抽成真空 (以鬧鐘的聲音判斷) , 再用小激光筆射過真空罩, 隨著鈴聲的減少, 射過真空罩的小激光的強弱并沒有變化, 那不恰能說明“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了嗎?

總之, 物理小實驗以“趣味性高, 實用性強, 操作、制作簡單”等優點頗受任課教師的青睞。在實際的教學中, 多做物理小實驗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物理課堂教學中, 不時插入物理小實驗已成為我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要:小實驗以其“新穎、獨特、靈活”而頗受師生的青睞。本文以實際教學中即興插入物理小實驗的幾個片斷, 拋磚引玉地點出了設計物理小實驗, 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理小實驗范文第3篇

2017-03-15讓物理變簡單

實驗步驟、操作、結論

1力學 基礎性 1. 天平測質量

【實驗目的】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2.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盤較高,平衡螺母向左擰;右盤同理),直至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 5.讀數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m 物=m 砝+m 游) 【實驗記錄】此物體質量如圖:62 g 2. 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量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測量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測量時:拉力方向沿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1.8 N。

3. 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 V1。

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 F2 和此時液面的示數 V2。 4.根據測力計的兩次示數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 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 G水=ρ(V2-V1)g 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結論】液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固體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 【實驗原理】ρ=m/v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 20 ml。 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得石塊的體積為cm 3 。 【實驗結論】

根據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 2400 kg/m 3 。 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液體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 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 V。

3.測容器質量(m容)與剩余液體質量(m剩=m總-m容) 。 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質質量和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

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實驗器材】量筒、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 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量,體積。 3.設

【實驗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6.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

探究當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時,這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究當物體處于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兩個力的關系

1.如圖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圖 b、c 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 【實驗結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線(共線) 4.同一物體(同體)

7. 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U 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注意】

? 在調節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 U 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

? 在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8.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記錄實驗數據)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據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據,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律) 【實驗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的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據,不得隨意篡改實驗數據。

2電學 基礎性

9.(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串聯起來,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在未知電流大小時,電流表選擇 0~3A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流表的示數,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流的示數。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為 0.5 A。

(2)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將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壓的示數。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為 2.5 V。

10. 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實驗器材】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導線若干 【實驗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測定性

11. 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伏安法測電阻)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R=U/I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

2.移動滑片到三個不同位置,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和電壓表示數。 3.根據公式計算三次的電阻,最后通過求平均值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12. 測定小燈泡電功率

【實驗目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電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P=UI

【實驗步驟】

1.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

2.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電源電壓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3.移動滑片,使得電壓表的示數等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記下此時的電流表示數,根據公式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4.改變滑片的位置,使得電壓表的示數分別大于或小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并觀察記錄小燈的發光情況。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分擔一部分電壓,從而改變小燈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的電流。

探究性

13. 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目的】探究導體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器材】若干節干電池、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個不同導體、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 M、N兩點,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和電壓表示數。 3.改變電池的節數,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 4.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律。 【實驗結論】

1.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為定值。 3.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3光學 驗證性

14. 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目的】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從左往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使燭焰位于凸透鏡的 2f 以外(u>2f),移動光屏找像,在移動的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最清晰的像為止。此時像的情況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測量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與凸透鏡的 f、2f 相比較(f

4.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2f 之間(f2f)。

5.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 以內(u

2.凸透鏡成實像時: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縮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

15.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目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玻璃板、白紙、兩支等大的蠟燭、火柴以及刻度尺

【實驗步驟】

1.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直放一塊玻璃作為平面鏡。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點燃的蠟燭B。 3.移動玻璃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各個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看上去好像點燃一樣,這個現象表明了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虛像的位置。

4.測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現:距離相等。 5.觀察蠟燭A和蠟燭B的連線,發現:連線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虛實,應該在像的位置放一塊光屏,通過玻璃板觀察上面是否成像來進行判斷。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方便確定虛像的位置。 用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

實驗中,眼睛觀察到有2個像,它們分別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蠟燭A的虛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蠟燭B的虛像。 進行多次試驗的目的:多次實驗得出普遍規律。 【實驗結論】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實驗方法歸納

1控制變量法

1.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 2.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 3.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4.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 5.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6.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7.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

8.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長度材料橫截面積的關系。 9.研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導體電阻的關系。

10.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導體中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11.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和電流大小的關系。

2圖像法

1.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象。 2.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3.正比、反比函數圖象鞏固密度?=

U 、電功率P?UI 。 Rms、重力G?mg、速度v?、杠桿平衡VtF1L1?F2L

24.壓強:

p?F

Sp??gh

浮力:F浮=?液gV排 熱量:Q=cm(t2-t1)

等公式。

3轉換法的應用

1.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2.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 3.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 4.通過研究擴散現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 5.判斷有無電流課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來確定。

6.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觀察小磁針是否轉動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 7.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時,用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的數目來確定。

8.研究電阻與電熱的關系時,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或比較,可通過轉換為可看見的現象(氣體的膨脹、火柴的點燃等的不同)來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

4實驗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傳聲。 2.研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 3.“在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這一重要結論也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得出來的。 5等效替代法

1.在電路中若干個電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電阻,反之亦可;如等效電路、串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維方法。

2.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熱時間來替代物體吸收的熱量。

4.用自行車輪測量跑道的長度,跑道較長,無法直接測量,用滾輪法處理:輪子的周長乘以圈數即為跑道的周長。

6類比歸納法

1.研究電流時類比水流。 2.用“水壓”類比“電壓”。 3.用抽水機類比電源。

物理小實驗范文第4篇

1 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學生通過課外實驗, 可以大大豐富感性認識, 深化與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識。例:在講完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之后, 要求學生課外做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作針孔照相機的小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并得出實驗結果, 老師再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如:太陽光經過茂密的樹林會在地上形成光斑等例子來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 以及小孔所成像的特點等。這樣通過相應的小實驗, 就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2 可以加深學生對表面上跟生活經驗有矛盾的知識的認識

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 學生一開始容易接受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這種觀點看似跟某些生活經驗相符。如:用力推桌子, 桌子才會運動;停止用力, 運動就停止。類似這些例子, 由于學生對力的認識不深, 忽略了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就容易誤解成:“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為了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 使學生對慣性產生感性認識, 可將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做的小實驗。在講新課前就要求學生利用身邊器材, 如:長桌面、小斜面、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進行下面實驗:讓小球在同樣高的斜面上自由下滑, 先后分別通過毛巾、木板、玻璃, 記下球在三個水平表面上通過的距離。如一學生的實驗結果為:

表面球通過表面的距離阻力

毛巾表面17.5cm最大

木板表面36.8cm較小

玻璃表面66.3cm最小

學生得出的結論:在越光滑的表面上, 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 滑過的距離越大, 就越接近勻速直線運動。假設小球在絕對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 就不會受到阻力, 將會永遠運動下去, 且速度保持不變。從而歸納出牛頓第一定律。通過這個小實驗, 再結合老師的分析引導, 就較容易使學生接受: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

3 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

課外小實驗是由老師提出要求,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實驗。如果實驗取得成功, 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掌握的知識, 并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例:在壓力和壓強這一節課后由于學生對壓力和壓強概念認識不深, 往往把兩者混為一談。為此, 我設計下面小實驗要求他們課后完成:在無蓋的木盒上糊一張白紙作為支撐物, 將半塊磚輕輕地平放在白紙上, 則白紙能支撐住磚;若將磚輕輕地豎放在白紙上, 則白紙破裂, 磚落下。通過此實驗, 學生就會對在壓力一定時, 壓強和受力面積成反比的關系, 加深了理解, 認清了壓力和壓強兩者的區別。從而消除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4 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能力,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學生學習物理感到困難,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不會把所學過的知識用來研究具體物理問題。通過課外小實驗或觀察性實驗, 可以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密切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例:在摩擦力教學后, 讓學生觀察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在運動過程中摩擦力有哪些應用?哪些地方應減小摩擦?哪些地方應增大摩擦?通過學生自己親自觀察、討論、分析、弄清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的特點, 使學生能自行解決自行車因摩擦引起的各種故障。這樣, 通過多些課外觀察或小實驗, 加強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能力, 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避免了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

5 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發展學生的個性

物理課外小實驗以其小型、靈活、多樣等特點,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強烈興趣有利于因材施教, 發展學生個性。例:在講熱現象之后, 結合課本中的小實驗“紙鍋燒水”;在講杠桿的平衡條件后, 結合課本中的小實驗“蠟燭蹺蹺板”。要求學生自己課后動手試做。并選擇完成得較好的同學上臺演示, 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 讓同學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6 可以開闊視野, 豐富知識, 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課外小實驗不受教材的限制, 與現代科學技術密切聯系, 學生可以通過課外小實驗來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 開闊眼界, 活躍思想。例:在講液化這一節課時, 結合將氣體液化可以使體積縮小, 便于儲存和運輸這內容, 分析我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的第三級, 用到氧和氫作燃料, 而這些作為燃料的氧和氫都是以液體狀態裝在火箭里的。這時可以要求有條件的學生在參觀“航天奇觀”時, 注意對這一方面的知識的了解和學習。這樣就有效地開闊學生視野, 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以上幾點說明課外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當前教育改革中, 一再強調在教學中要加強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而課外小實驗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為物理教師, 要盡量提供條件, 讓學生在課外多做一些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全面發展的小實驗。給學生提供多觀察、多動手、多思考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 真正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摘要: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 通過演示和學生實驗, 能夠使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培養學生一定的實驗能力。由此可見, 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課外小實驗由于不在考試范圍, 被很多老師所忽略。實際上, 它在物理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課外小實驗,物理教學

參考文獻

[1] 蔡鐵權.物理教學叢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192.

物理小實驗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國在現階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人才。因此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身為一線的物理教師,必須大力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

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歷經多年的教育教學探索,《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周圍的許多教師中,由于教學思想上的慣性,殘留在部分教師頭腦中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不能立即消除,仍然妨礙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具體反映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做、并且有條件做的許多重要實驗,因嫌麻煩而被人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實驗”,造成學生“聽實驗、背實驗”。這樣做的嚴重后果是,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缺乏創造性和開拓精神的學生。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而創新是能力的靈魂,我國在現階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人才。因此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身為一線的物理教師,必須大力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么,在新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勇于質疑

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中學物理教學理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對人們“司空見慣”或認為“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于向舊的傳統和權威挑戰。做到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評。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獨立設計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信息傳遞與交流。教師在課內只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促進學生存疑、質疑,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滬科版八年級上學期第四章“光的傳播”教學時,先讓學生猜想:“光的傳播路線怎樣”“你平時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嗎”“怎樣才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盡管學生立即就會作出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學生的猜測結果是否符合教師的意圖,教師都不要過早地給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結果交給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例如:在進行滬科版九年級上學期的“歐姆定律”時,先讓學生猜想電流和電壓的關系,電流和電阻在讓學生動手實驗。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會了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表測電路兩端的電壓,這里讓學生自己用實驗來探究出電流和電壓的關系以及電流和電阻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歐姆定律的內容。

通過這種設疑、釋疑的實驗活動,不斷激勵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模擬等探索手段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讓學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探究→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二、把一些傳統的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大膽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科學地設計實驗教學程序,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創新能力,建立起“引導→探索→實驗→掌握”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進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我們周圍的導線,從材料上看,有的材料是銅,有的材料鋁。從粗細上看有的要粗,有的細。從長度上看,有的長有的短,讓學生猜想,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設計實驗,探究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最后讓學生討論在這個實驗中用的是什么方法,這樣學生知道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由于教師具有較高的實驗技能,再加課前的充分準備,實驗結果一般能達到預期目標,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迷信權威”的思想,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果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教師只在旁邊作一些必要的指導,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由于學生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及實驗技能,實驗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與結論不相符合的結果,極易引起學生對教材結論的“懷疑”。在進取心的驅使下,為了確信自己的實驗結果,他們必定會反復多次地進行實驗,只有當自己經過反復多次地進行實驗驗證后,才會消除懷疑心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各種自主探索實驗。

上一篇:物理性質下一篇:高一物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