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

2024-04-01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第1篇

關于印發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我縣被省衛生廳列為全州首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創建縣。為做好此項工作,為全州擴展示范提供經驗,我縣制定了《xx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按期達到省級示范縣標準。

二O一一年

主題詞:慢性病

綜合防控

方案

通知

Xx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1年

日印發

校對:

(共印

份)

Xx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統稱慢性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主要疾病,同時也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為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根據醫改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通過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多部門行動綜合控制慢性病社會和個體風險,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早診早治、疾病規范化管理減少慢性病負擔,全面推動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

二、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的領導。決定成立富寧縣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衛生局,由局長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由慢性病防控科人員組成,辦公室下設技術指導組、宣傳教育組、綜合協調組。

領導小組工作職責:負責組織領導、推動全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審議我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督促落實相關部門 2

的職責,協調解決實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中的困難和重大問題。

辦公室工作職責:負責工作規劃與計劃制定,協調管理、督察落實領導小組會議議定事項,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研究提出實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的措施建議,做好考核評估。

三、工作目標

到2013年底,達到全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縣標準。主要指標如下:

1.知識知曉率:人群慢性病知識知曉率達到70%以上;自我血壓水平知曉率達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曉率達到30%。

2.健康行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煙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運動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達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發現率:高血壓、糖尿病登記率不低于當地調查患病率或全國平均患病率的60%;干預人群重點癌癥早診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控制率分別不低于30%和25%。

四、工作內容

(一)收集基礎資料,開展慢性病相關社區診斷。收集、整合并分析示范區基礎信息和資料,建立示范區基礎信息數據

庫。分析當地主要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流行情況,確定重點目標人群和優先領域,明確主要策略和行動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監測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示范區全人群的慢性病監測系統,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監測、腫瘤登記、心腦血管事件報告、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等基本內容,不斷提高監測質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臺,定期發布示范區慢性病預防控制相關信息。

(三)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在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圍繞控制煙草消費、推動合理平衡飲食、促進健身活動等重點內容,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疽笕缦拢?/p>

1.當地主要媒體要設置固定宣傳專欄,廣泛開展慢性病預防宣傳教育。

2.區縣慢性病防控專業機構每年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健康教育資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夠達到相關數量要求。

3.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為居民開展健康講座和咨詢,設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知識宣傳欄,發放慢性病防治相關宣傳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識和理念。

4.學校為學生開設慢性病相關健康教育課。利用幼兒園家長會等形式,舉辦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識講座。

5.政府組織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并參與全國高血壓日、聯合國糖尿病日、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全國愛牙日等宣傳日活動。

(四)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面向全人群,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推廣簡便技術和適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疽笕缦拢?/p>

1.政府組織,多部門參與,廣泛開展群眾性健身活動, 鼓勵群眾廣泛參與健身運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建設有利于身體活動的支持性環境,組織職工開展群體性健身活動,落實工作場所工間操健身制度,實施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

2.推廣食品營養成分標簽,鼓勵并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開發和生產低糖、低脂和低鹽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過健康教育宣傳合理膳食的知識,科學指導人群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3.政府部門帶頭,全社會開展控制吸煙行動,創建無煙場所、單位。

4.創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社區、示范單位、示 范食堂或示范餐廳。

(五)重視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 1.各類單位定期為職工提供體檢,及早發現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在有條件的場所建立健康指標自助檢測點,提供體格測量簡易設備。

2.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提供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糖等服務。

3.對超重肥胖、血壓正常高值、糖調節受損、血脂異常和現在每日吸煙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實施管理和健康指導。

4.在有條件地區開展以兒童為重點的口腔齲齒檢查,對檢查中發現患有齲齒的兒童及早進行充填,開展適齡兒童窩溝封閉。

(六)加強基層慢性病防治,規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加強慢性病患者規范化管理,提高社區高血壓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統,開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評估。強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廣“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等模式。針對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康復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工作場所為單元,組織患者學習慢性病知識,交流防治經驗,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

五、各部門工作職責

鄉鎮政府:將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列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出臺慢性病預防控制方案和慢性病防控及病人治療相關公共措施,并組織實施。

縣財政局:將慢性病綜合防控經費納入當地政府預算,按地方和中央配套比例為1:1配套,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按不低于縣疾控中心業務總經費的10%配套,并根據經濟發展和財政增長情況逐年增加。

縣衛生局:成立技術專家組負責技術指導和決策咨詢,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立慢性病防控專業科室,進一步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加強慢性病患者規范化管理,建立

慢性病信息管理平臺,開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評估。對超重肥胖、血壓正常高值、糖調節受損、血脂異常和現在每日吸煙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實施管理和健康指導。開展以兒童為重點的口腔齲齒檢查,對患有齲齒的兒童及早進行充填,開展適齡兒童窩溝封閉,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開發和生產低糖、低脂和低鹽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推廣食品營養成分標簽,提供慢性病管理的其他技術指導,加強慢性病防控隊伍建設,督促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安排專人負責慢性病防控工作,完成培訓任務、開展社區診斷、監測等工作任務指標。

縣教育局:實施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各類中小學校要開設慢性病相關健康教育課,利用幼兒園家長會等形式,舉辦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識講座。具體指標:中小學校開設學生健康教育課達100%,慢性病防控知識授課時間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不少于2學時;幼兒園100%開設健康講座,每年至少舉辦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識講座。

縣人力和社會保障局:核定縣慢性病防控專業科室人員編制3人,并于2012年招錄工作人員充實到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游局、團縣委、縣總工會、縣婦聯、縣殘聯: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游局牽頭,團縣委、縣總工會、縣婦聯、縣殘聯配合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宣傳和活動。具體要求:制定媒體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傳播計劃,在主流大眾媒體上設置有慢性病宣傳專欄,每半年在電視臺宣傳至少1次,每年在公共場所設置不

少于2塊戶外廣告牌,每年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數量能夠滿足要求的健康教育資料、模板和核心信息,每年提供印刷資料和宣傳欄模板分別不少于8種,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公眾健康咨 每年提供不少于3種音像資料模板,每年提供不少于8次健康知識講座的核心信息及參考教案,鼓勵群眾廣泛開展健身活動,每年組織不少于1次多部門群眾參與的集體性健身活動,每天運動量達到6000步以上成年人達到35%,各社區有3個以上群眾性健身活動團體,每月至少組織開展1次活動。

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工作職責:設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知識宣傳欄或者采用其他宣傳方式開展慢性病預防宣傳教育。組織職工開展群體性健身活動,配有簡便活動器材。定期組織職工體檢,建立健康指標自助檢測點,提供體格測量簡易設備(如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糖等設備)。開展控制吸煙行動,創建無煙場所和無煙單位。創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單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廳。參與全國高血壓日、聯合國糖尿病日、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全國愛牙日等宣傳日活動。新華鎮各社區還要以社區居委會、社會團體工作場所為單元,組織患者學習慢性病知識,交流防治經驗,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六、實施時間和工作步驟

(一)組織宣傳發動階段,20011年7-8月。制定下發方案,建立組織機構,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二)實施階段,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各鄉鎮政府、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根據工作職責和管理范圍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

(三)攻堅階段,2013年2月底前,各鄉鎮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再次對照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內容作查缺補漏。

(四)自查評估階段,2013年3-4月。領導小組辦公室參照衛生部制定的《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考核框架》對全縣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進行自查評估。

(五)鞏固和申報階段,2013年5月以后??h政府按程序向相關部門申報省級示范區等級。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繼續鞏固工作成效,做好迎接省州的考評。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各鄉鎮和部門、機關、企事業單位要把慢性病綜防控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列入常規工作的任務,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制定活動方案,配備聯絡員,每月將工作開展情況活動(含圖片)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經費保障??h財政要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項經費。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第2篇

本年度,在上級主管部門及院長的正確領導下,我自接管衛生院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來,認真對待,積極學習,順利完成了衛生院本年度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統計、管理、上報工作,現將本年度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傳染性疾病管理及結核病管理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

本年度,我院按照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開展了五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檢測及管理,分別是:高血壓、2型糖尿病、惡性腫瘤、腦卒中、冠心病。本年度,衛生院管理的高血壓病人有698人,2型糖尿病病人有139人。各村醫上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以高血壓最多,截止2012年10月10日,本年度累計上報新發高血壓43例,上報新發2型糖尿病5例,新發乳腺纖維瘤1例。所有新發病例均按照要求上報縣疾控部門,無漏報及錯報,衛生院有上報登記及隨訪管理記錄。截止2012年10月10日,上報死亡50例,全部按照要求上報,無漏報及錯報,衛生院有登記及上報記錄。

二、傳染病監測:

本年度,衛生院新發傳染病零報,有艾滋病、性病監測登記本,年度無新發病例。

三、結核病管理:

本年度,截止2012年10月10日,新發結核病6例,均按要求上報縣疾控部門,衛生院有管理記錄及隨訪記錄。達到衛生院年度考核目標。

四、培訓及總結:

我自接管上述工作以來,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對轄區所有村衛生室村醫進行了1次集中培訓,有簽到冊及培訓記錄,第四季度培訓已做好準備工作。針對高血壓病人多及新發病例高的特點,粗略綜合分析影響轄區內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有2個:1居民攝鹽過重。按照衛生部門建議的攝鹽量每日<6g為標準,我轄區內居民的日攝鹽量遠大于這個標準值,原因是a長期的飲食習慣使人們難以一時之間改變口味,b觀念的作用,認為結束繁忙的勞作之后應當進食口味較重的飲食以緩解心理及生理的疲乏。2發生高血壓的病人普遍具有家族性,性格較急躁。

五、存在的問題: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雖然已走上正軌,但存在的問題也較多,主要有:1衛生院與各村醫的互動較少,導致村醫瞞報的現象存在,村醫上報至衛生院的均按要求上報給上級部門,村醫瞞報的衛生院因不能及時得到第一手資料而存在漏報的現象。2傳染病的監測也存在同樣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村醫不能及時正確的做出診斷而導致漏報的現象。3因本人工作繁忙無暇經常下鄉督導各村醫對慢性非傳染性疾

病的病人進行正規的隨訪及管理,因此存在各村醫隨訪不及時不規范的問題。4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的新發報告率低,主要原因是村醫對這3種疾病的認識不夠,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規范理解不夠。

六、下一步的打算: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第3篇

本轄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精神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體力活動和精神因素有關。我們通過積極向上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慢性病督導健康檢查等活力,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得到積極有效地防治,為本轄區居民健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第4篇

1.了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主要的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我國 的流行特點和相關危險因素。

2.了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主要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防治策 略和三級預防的主要措施。

3.掌握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的定義、相關的指標,熟悉高血壓、糖尿 病、超重肥胖的診斷標準。

4.掌握篩檢的基本概念,了解篩檢分類及篩檢的應用原則。

第一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定義和范圍

定義: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一組潛伏時間長,一旦發病不能自愈的,且很難治愈的非傳染性疾病。從廣義上講,慢病指由于長期緊張疲勞、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害的飲食習慣、環境污染物的暴露、忽視自我保健和心理應變平衡逐漸積累而發生的疾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點:

它是常見病,多發病;發病隱匿,潛伏期長;多種因素共同致病, 一果多因,個人生活方式對發病有重要影響; 一因多果,相互關聯,

一體多病;增長速度加快,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對健康有重要影響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心腦血管疾病

包括高血壓、血脂紊亂、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等。

2.腫瘤疾病

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腸癌等。

3.代謝性疾病 包括糖尿病、肥胖等。

4.精神疾病

包括精神分裂癥、神經癥(焦慮、強迫、抑郁)、老年癡呆等。

5.口腔疾病

包括齲齒、牙周炎等。

按照國際疾病系統分類法(ICD一10)標準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分為:

1.精神和行為障礙

老年性癡呆、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神經癥(焦慮、強迫、抑 郁)等。

2.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環系統疾病

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胰腺炎、膽石癥等

5.內分泌、營養代謝疾病

血脂紊亂、痛風、糖尿病、肥胖、營養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

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癥等。 7.惡性腫瘤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腸癌等。

ICD一10是系統的分類,每種疾病有統一的國際編號,適合疾病統計工作。

第二節

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

一、高血壓

(一)概述

高血壓是由于心輸出量和總外周阻力關系紊亂導致血流動力學異常,引起的以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高血壓既是一種疾病,又是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險因素。在大部分國家中約有20%的成年人受到影響,是值得關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

1 高血壓可分為:

①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占高血壓中的95%以上;

②繼發性高血壓: 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在高血壓中不足5%。70%以上繼發性高血壓由腎臟疾病引起。

(二)流行特點和危險因素

流行特點:

①患病率呈上升趨勢:19

59、1979, 1991年進行的3次全國15歲以上人群抽樣調查全國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5.11%、7.73%和11.88%,1959年到1979年的20年間患病率上升了51%;1979到1991年的12年患病率上升了54%。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與1991年相比,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增長了31%。目前我國有高血壓現患病人1.6億;

②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農村,自東北向西南遞減,但近年農村高血壓患病率快速上升,“城鄉差別”明顯減弱;

③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但近年來年輕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的增加趨勢比老年人更明顯,具有年輕化趨勢。體力勞動者患病率低于腦力勞動者。

原發性高血壓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素。 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 1. 高鹽飲食

食鹽中的鈉離子是促使血壓升高的因素之一。

人群的人均食鹽攝入量越多,高血壓的發病危險性也越高。 中國人群膳食食鹽攝入量高于西方國家,

北方人群約為每天12一18g,南方人群約為每天7一8g均超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天6g以下的標準。 2. 超重和肥胖

超重人群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比正常人群高3-5倍,如果能預防和控制超重,將使高血壓的發病人數減少30%。 3. 過量飲酒

大量研究表明,過量飲酒使高血壓的發病危險升高。男性持續飲酒與不飲酒者比較,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40%。 4. 缺乏體力活動

久坐生活方式者與同齡對照者相比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力口20%-50%。規律和至少中等強度的需氧體育運動,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有益處。

5.長期精神緊張

國內外已有心理社會應激或內向(壓抑)憤怒造成血壓升高或高

血壓患病率增加的人群研究報道。

(三)診斷標準和分類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將高血壓的診斷界定為: 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40mrnHg和/或舒張壓≥90mmHg, 按血壓水平將高血壓分為

1、

2、3級。

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

將18歲以上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進行分類(見表13一1) 13一1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mmhg)

類別

正常血壓 正常高值 高血壓

1級高血壓(輕度) 2級高血壓(中度) 3級高血壓(重度)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舒張壓

若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則以較高的分級為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也可按照收縮壓水平分為

1、

2、3級。

(四)防治策略與措施 1.防治策略

(1)預防為主,三級預防并重,針對不同人群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

針對一般人群; 二級預防針對高危人群; 三級預防針對病人。

(2) 以健康促進為手段,社區綜合防治為原則,

將高血壓的防治與其他慢病的防治相結合,在社區實現慢病的三級預防。 2.防治措施

(1)一級預防: 目的是減少危險因素的流行率,降低血壓水平。

減少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措施包括:戒煙、限鹽、控制體重、適量飲酒、經常進行體力活動、多吃蔬菜和水果、減少脂肪攝入、保持心理健康等。

(2)二級預防: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延緩疾病發展。

高危人群確定標準:具有以下1項及以上的危險因素,即可視為高危人群:

1)收縮壓介于120~139mmHg之間和/或舒張壓介于80~89mmHg之間。

2)超重或肥胖(BMI≥24)。

3)高血壓家族史(

一、二級親屬)。

4)長期過量飲酒(每日飲白酒≥100m1,且每周飲酒在4次以上)。

5)長期膳食高鹽。

二級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的健康體檢;“35周歲以上人群首診測量血壓”等制度的建 立;全人群普查。對篩選出的高血壓病人及高血壓的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的治療,包括一些積極的非藥物治療和宣傳教育。

(3)三級預防:

其目的在于:樹立患者對自己健康負責的信念, 強調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

強調患者在高血壓管理過程中的中心角色作用,實現醫患雙方共同建立管理目標和治療計劃,獲得最佳管理效果;

促進患者高血壓防治知識、技能和信念的提高:通過培訓、咨詢、指導和健康教育等方式,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3

二、糖尿病„

(一)概述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種常見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以及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主要特點是高血糖及尿糖。糖尿病所造成的高葡萄糖血癥可危及體內諸多系統,特別對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影響最大,易并發心臟、血管、腎臟、視網膜及神經等慢性疾病。

(二)流行特點和危險因素

近2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肥胖、生活方式等危險因素的迅速增加, 發達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達5%一10%。

我國糖尿病具有以下流行特點,

第一,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2.60%, 大城市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58%上升到6.37%,估計目前我國有糖尿病患者達2300多萬人,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國。

第二,城市地區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農村地區高,但增長幅度農村大于城市。

第三,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升高。40歲以下患病率較低,40歲以后急劇上升,但近年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

第四,體力活動不足人群的患病率大于體力勞動者。 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

1.遺傳因素

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同, 2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糖尿病親屬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親屬高4一8倍。

2.超重和肥胖 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危險因素。世界各地的資料表明,不論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程度及種族如何,2型糖尿病發病率均與超重和肥胖有明確相關性。

3.體力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不足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危險,活動最少的人與最愛活動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一6倍。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4.膳食不平衡

糖尿病患病率升高與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結構改變有明顯關系。我國1996年比1980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約5倍,在此期間的1978一1987年,我國人均糧食消費只增加了30%,而人均肉類、蛋、含糖飲料的消費增長了200%,而與此同時,人們的活動量反而減少了。目前認為,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纖維素的膳食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

(三)臨床分型和診斷標準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新的分型標準,將糖尿病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

①1型糖尿?。杭s占全部糖尿病人總數的5%左右,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病人的胰臟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②2型糖尿?。河捎谌梭w對胰島素的作用不能給予正常的反應而發病,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左右,多見于成人,發病年齡多數在35歲以后,但近年有發病年輕化趨勢;

③妊娠糖尿?。褐溉焉飲D女原來未發現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發現的糖尿病;

④其他特殊類型糖尿?。褐赋陨先N類型外的糖尿病,比較少見。

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損傷(IGT),二者是介于血糖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過渡狀態。

1999年WHO新的診斷標準,將符合下述標準之一,在次日復診仍符合三條標準之一

4 者,診斷為糖尿?。?/p>

1.有糖尿病癥狀,并且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 11.lmmol/L(200mg/dl)。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包括多尿、煩渴和無其他誘因的體重下降。

2.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水平≥ 7.Ommol/L (126mg/dl),空腹狀態定義為至少8小時內無熱量攝入。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PG)水平≥11..lmmol/L(200mg/dl)。 IGT的診斷標準為:OGTT時2小時血糖≥ 7.8mmol/L (140mg/dl),但<11.lmmol/L (200mg/dl);IFG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5.6mmo1/L(100mg/dl),但<7.0mmol/L(126mg/dl)。

(四)防治策略與措施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但又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在重視一級預防的同時,要重視

二、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糖尿病的一級預防針對一般人群,以降低危險因素的流行率。主要措施包括:

(1)健康教育:開展對公眾,包括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糖尿病防治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從而減少糖尿病發病率。

(2)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經常性體力活動可以減輕體重,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3)提倡合理的膳食:如避免能量的過多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攝人、改善脂蛋白構成、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4)戒煙、限酒。

2.二級預防

目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減少并發癥和殘疾。 主要措施是在高危人群中篩查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者。

糖尿病的篩檢不僅要查出隱性糖尿病人、未注意的顯性糖尿病人,而且要查IGT者,IGT是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其轉歸具有雙向性,既可轉為糖尿病,又可轉為正常,一部分保持IGT狀態(各約占1/3)。因此,在此階段采取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學意義和臨床意義。

3.三級預防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化的治療和管理,以控制病情、預防和延緩糖尿 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防止傷殘和死亡,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三級預防強調對患者的定期隨訪。

隨訪的目的在于:

(1) 監測血糖和血脂、血壓等代謝控制情況。

(2) 評估治療反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使血糖等達到控制目標。

(3) 對患者的飲食、運動等行為變化進行指導,督促患者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4)對易出現并發癥的眼、心臟、腎臟、足等器官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糖尿病并發癥,以采取針對措施,阻止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要求對所有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都應進行有效管理和定期隨訪。

三、肥胖

(一)概述

肥胖癥是一種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將它列入疾病分類名單。肥胖癥的一般特點為患者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增加,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體脂%)異常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內蓄積過多,

被稱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則對代謝影響很大。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特別是中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 5 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被WHO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10大危險因素之一。

無內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特殊病因的肥胖癥為單純性肥胖。單純性肥胖者占肥胖癥總人數的95%以上。

(二)流行特點和危險因素

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現代化、膳食結構改變和體力活動減少,使超重和肥胖癥的患病率,無論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成年人或兒童中,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增 長,經濟發達國家和經濟迅速增長的國家中的增長更為突出。在過去10年間,大多數歐洲國家肥胖癥患病率增長10%一40%。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重和肥胖發生率也同時迅速增長。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超重率為17.6%,肥胖率為5.6%,兩者之和為23.2%,已接近總人口的1/4。我國人群超重和肥胖癥患病率的總體規律是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高于不發達地區。很顯然,肥胖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超重和肥胖癥是能量的攝入超過能量消耗以致體內脂肪過多蓄積的結果??茖W研究發現,不同個體對能量攝入、食物的生熱作用和體重調節反應不同,受遺傳特點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即使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肥胖的發生發展也是環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對肥胖形成的作用約占20%一40%。 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因素在行為方面主要包括:

1.進食過量

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的過量攝入,使能量的總攝人往往超過能量消耗。此外,進食行為不良,如經常性的暴飲暴食、夜間加餐、喜歡零食,是許多人發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2.體力活動過少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日漸完善,職業性體力勞動和家務勞動量減輕,人們處于靜態生活的時間增加。大多數肥胖者相對不愛活動,成為發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

3.肥胖程度的評價和分類

在臨床診療和流行病學調查中,評價肥胖程度最實用的人 體測量學指標是體重指數(BMI )和腰圍(WC)。

(1)體重指數(BMI):BMI和身體總脂肪密切相關,涉及到身高和體重。BMI不能說明脂肪分布,但研究表明,大多數個體的BMI與身體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顯的相關性,能較好地反映機體的肥胖程度。BMI的具體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二體重/身高z(kg/m)。在判斷肥胖程度時,使用這個指標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對體重指數的影響,以便于人群或個體間比較。

肥胖程度的分類以體重指數為指標。

1)世界衛生組織(WHO)肥胖程度分類標準是體重指數在25 .0一29,9為超重,大于等于30為肥胖。

2)針對亞太地區人群體質及其與肥胖有關疾病的特點,W月0西太區提出亞洲成年人肥胖分類標準為BMI在23.0一24.9為超重,) 25為肥胖,并建議各國應收集本國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學以及疾病危險數據,以確定本國人群的體重指數的分類標準。

3)我國衛生部發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試用)》中規定的中國的分類標準是BMI<18 .5為體重過低,18.5一23.9為體重正常,24一27.9為超重,> 28為肥胖。

(2)腰圍(WC):是指腰部周徑的長度。目前公認腰圍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積(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簡單、實用的指標。脂肪在身體內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的程度,與肥胖相關性疾病有更強的關聯。腹部脂肪增加(腰圍大于界值)的中心型肥胖,是心臟病和腦卒中的獨立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使用腰圍和體重指數可以更好地估計與多種相關慢性疾病的關系。

6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試用)》指出,中國成年人男性腰圍≥85cm,女性≥ 80cm時,則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危險性就增加。

(三)防治原則和措施

肥胖癥必須防治,它不僅損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而且與發生慢性病息息相關。對超重和肥胖癥的普遍性干預是比較經濟而有效的措施。

1.防治原則

(1)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從兒童、青少年開始,從預防超重入手,并須終生堅持。

(2)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和控制肥胖癥,積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改變膳食、增加 體力活動、矯正引起過度進食或活動不足的行為和習慣。

(3)鼓勵攝入的低能量、低脂肪、適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 膳食。

(4)控制膳食與增加運動相結合以克服因單純減少膳食能量所產生的不利作用。二者相結合可使基礎代謝率不致因攝人能量過低而下降,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積極運動可防止體重反彈,還可改善心肺功能,產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5)應長期堅持減體重計劃,速度不宜過快,不可急于求成。

(6)必須同時防治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將防治肥胖作為防治相關慢性病的重要環節。

(7)樹立健康體重的概念,防止為美容而減肥的誤區。

2. 防治措施

肥胖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要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考慮,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采取不同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即三級預防措施。

(1)一級預防:即針對一般人群的群體預防,把監測和控制超重與預防肥胖發展以降低肥胖癥患病率作為預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進行定期監測抽樣人群的體重變化,了解其變化趨勢。積極做好宣傳教育。使人們更加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攝人超過能量消耗。膳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比例合理,特別要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中的比例。在工作和休閑時間,有意識地多進行中、低強度的體力活動。廣為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和限鹽。經常注意自己的體重,預防體重增長過多、過快。成年后的體重增長最好控制在5kg以內,超過l0kg則相關疾病危險將增加。要提醒有肥胖傾向的個體(特別是腰圍超標者),定期檢查與肥胖有關疾病危險的指標,盡早發現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隱患,并及時治療。

(2)二級預防:即針對高危人群的選擇性干預,對有肥胖癥高危險因素的個體和人群,應重點預防其肥胖程度進一步加重,并和預防出現與肥胖相關的并發癥。高危險因素包括:存在肥胖家族史,有肥胖相關性疾病、膳食不平衡、體力活動少等。對高危個體和人群的預防控制超重肥胖的目標,是增加該群體的知識和技能,以減少或消除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其措施包括:改變高危人群的知識、觀念、態度和行為;可以通過對學校、社團、工作場所人群的篩查發現高危個體。要強調對高危個體監測體重和對肥胖癥患者進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三級預防:即對肥胖癥和伴有并發癥的患者的針對性干預,主要預防其體重進一步增長,最好使其體重有所降低,并對已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如自我監測體重,制定減輕體重目標,以及指導相應的藥物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肥胖可能進一步加重疾病危險性的認識,提高患者減肥的信心;在醫療單位的配合下,監測有關的危險因素;引導重點對象做好膳食、體力活動及體重變化等自我監測記錄和減重計劃的綜合干預方法,并定期隨訪。

四、腫瘤

(一)概述

7 癌癥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其發病與有害環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遺傳易患性密切相關。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和生活行為方式改變,我國腫瘤的發病和死亡呈上升趨勢。腫瘤死亡約占全死因第3位,在城市中占第2位。根據全國疾病監測點資料,我國城市前5位癌癥死亡率依次為:支氣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腸癌。農村依次為肝癌、胃癌、支氣管肺癌、食管癌和結腸癌。2003年末衛生部頒發了《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一2010)》,2005年第58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關于癌癥預防與控制的決議。腫瘤嚴重威脅人民健康,決議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癌癥防治中應立即采取行動,加強預防,降低腫瘤發病的危險因素;加強對患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對晚期患者治療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二)流行特點

200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約1000萬,死亡620萬,現患病例2200萬。癌癥正在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我國惡性腫瘤主要的流行特點是:

1.時間分布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間,癌癥死亡率上升29.42%。2000年癌癥發病人數約180一200萬,死亡140一150萬,城鎮居民死因的第一位。盡管社會經濟在發展,但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業未得到控制。在我國當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同時,肺癌、結直腸癌及乳腺癌等又呈顯著上升趨勢,但宮頸癌、食管癌等患病率有所下降。

2. 死亡率地區分布

在我國,有些類型的腫瘤有明顯的地區分布特征,如肺癌,城市明顯高于農村;上消化道癌,農村高于城市;食管癌在太行山區發病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3. 人群分布

腫瘤發病率一般隨年齡增大而增高。持續升高的腫瘤有胃癌、食管癌, 這與致癌因素在人生過程中的持續存在有關。鼻咽癌死亡率在20歲開始迅速上升,50歲以后持續在較穩定狀態。肺癌是先上升后下降型,發病上升至一定年齡后下降,有的資料顯示在75歲后有所下降。乳腺癌呈雙峰型,其兩個高峰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在兒童期較高。人群分布特點突出的還有廣東人鼻咽癌較高;婚育、哺乳婦女乳癌發生率少于無哺乳者;宮頸癌與多育有相關;石棉、放射性物質的職業報告者肺癌發病較高等。

(三)危險因素

雖然腫瘤病種較多,危險因素復雜,但是1/3以上、甚至約一半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我國癌癥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歸結為:吸煙、不健康飲食和體力活動少、生物感染因素、遺傳因素、職業危害、環境污染、精神因素及其他等幾類:

1.吸煙

吸煙與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總癌死亡有關(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及胃癌等)。在過去的30年間,肺癌的死亡率由7.17/10萬增至約30/10萬。預測2025年,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將超過100萬。

2.不健康飲食和體力活動少

不健康飲食和體力活動少是僅次于吸煙的第2個重要的、可引起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人類癌癥中有1/3與此有關,如超重和肥胖與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腎癌等有關。近20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西方化趨勢,城市和富裕農村中,超重和肥胖已成為重要

的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是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在貧困地區,低體重和營養素缺乏仍然是死亡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營養素缺乏也與某些癌癥的高發密切相關,如硒的缺乏與食管癌的高發有關。

3.生物感染因素

腫瘤的發生與某些生物因素的暴露有關。研究報道,我國約1/3的癌癥發生與感染因素有關,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乙肝病毒(HBV)感染與肝癌有關;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胃癌;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子宮內膜癌;日本血吸蟲感染與直腸癌。我國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達60%,乙肝病毒的攜帶率大于10%,這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新生兒接種乙肝病毒疫苗。目前,國家非 8 常重視生物感染因素的預防,已將乙肝病毒疫苗接種納入兒童免疫計劃。

4.遺傳因素

腫瘤與遺傳有密切關系,遺傳性腫瘤占全部人類癌癥的1% - 3%。遺傳

因素在兒童及青壯年癌癥病人身上的作用顯而易見,通?;及┌Y的危險性隨年齡而增長,但在兒童患者中卻并非如此,后者通常是接受了前輩的突變基因而致病。另外對歐美婦女乳腺癌的研究也表明約有10%一30%的病例表現出遺傳傾向。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腫瘤遺傳易患性的生物機制可能與抑癌基因、有DNA損失修復作用的基因和影響致癌劑代謝的基因缺陷有關。

5.職業危害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職業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癥呈嚴重態勢。石棉可致

肺癌,苯胺燃料可致膀胱癌,苯可致白血病等已為國內外公認。

6.環境污染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對人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有30余種。 7.精神因素

特殊的生活史引起的感情和精神狀態與癌癥的發生可能有關。如離婚、 喪偶、分居等負性生活事件;過度緊張;人際關系不協調;心靈創傷等引起的長期持續緊張、絕望等都是導致癌癥的重要精神心理因素。個體的性格特征如憂郁、內向、易怒、孤僻等也與癌癥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

8.其他

個體的年齡、性別、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在癌癥的發生中都有一定的意義。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降低,致癌因素作用時間的積累,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內分泌異常與女性乳腺癌關系密切,乳腺癌患者在阻斷卵巢功能后病情可緩解。

(四)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1.一級預防

即病因預防。要加強對惡性腫瘤的流行病學研究,探索、鑒別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和病因,努力消除和防止其作用。在全人群開展有關防癌的健康教育提高機體的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常用的一級預防方法包括:

(1)鑒定環境中的致癌和促癌劑:尤其應加強對已明確的致癌劑的檢測、控制和消除,制定其環境濃度標準,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環境污染。對于職業致癌因素,應盡力去除或取代,在不能去除這些因素時,應限定工作環境中這些化合物的濃度,提供良好的保護措施,盡力防止工人接觸。對經常接觸致癌因素的職工,要定期體檢,及時診治。

(2)建立疫苗接種和化學預防方法:如接種乙肝疫苗對預防肝癌有積極作用。

(3)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在全人群勸阻吸煙以預防肺癌;提倡性衛生以預防宮頸癌; 去除緊張、情緒沮喪等精神心理因素的不良作用,注意口腔衛生以防止口腔癌、舌癌等;加強鍛煉,增強機體抗癌能力。

(4)合理營養膳食:日本、美國以及西歐一些國家胃癌死亡率下降,多數人認為與飲食 改善、營養攝入量增加及適當的食物保存方法有關。要注意飲食、營養平衡,減少脂肪、膽 固醇攝入量,多吃富含維生素A、C、E和纖維素的食物,不吃霉變、燒焦、過咸或過熱的 食物。

2. 二級預防

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防患于開端。癌癥的早期發現、早 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癌癥治療5年生存率的改善 主要歸功于早診早治。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癥的重要途徑之一。

3. 三級預防

即盡量提高癌癥病人的治愈率、生存率和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命質量, 注重康復、姑息和止痛治療。要求對癌癥病人提供規范化診治方案和康復指導,要進行生 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對慢性患者開展姑息鎮痛療法。注意臨終關懷,提高晚期癌癥 病人的生存質量。

五、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一)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慢阻肺(COPD),

9 是一組疾病的統稱。中華醫學會呼吸系統疾病學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療規范(草案)》把COPD定義為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即把存在氣道慢性不可逆性阻塞和/或合并阻塞性肺氣腫統稱為COPD。該定義認為COPD應該只包括那些有慢性不可逆性氣道阻塞的肺病者,如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及部分氣道阻塞不能完全緩解的哮喘,而其他包括有氣道阻塞但可完全恢復正常的哮喘、無氣道阻塞的某些類型的慢支和肺氣腫等都不屬于COPD。

(二)流行特點和危險因素

COPD在世界范圍常見多發。近年來該病因患病人數增多,病死率較高而日益受到重 視。1996年全球死于慢性肺部疾病者高達300多萬例,約占總死亡數的10%。據估計我國 目前有COPD患者3000萬以上,患病率3%一5%。我國COPD的流行特點是農村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明顯高于城市,列農村死因第1位,城市死因第4位,存在明顯城鄉差別;地區分布上,地處寒冷的東北、西北、華北、西南及中南地區、河南等地區的COPD及肺心病患病率明顯高于華東、華南等地;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因寒冷日氣溫變化大,其COPD與肺心病患病率亦較高。此外,COP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除少數死于兒童期,95%以上的COPD死亡發生在55歲以后。調查資料顯示,近20年來我國的COPD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COPD主要繼發于支氣管炎,病程長,患者肺通氣功能下降,肺呼出量減少,影響健康 和勞動。迄今,COP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協同作用有關,目 前已確定或有證據支持的危險因素有吸煙與被動吸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氣環境污 染;吸煙、被動吸煙及家用爐灶造成的居室空氣污染;煤礦工及其他礦工、金屬制造工、生 產石器、玻璃和粘土制品的工人等,經常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職業性污染;煙霧和有害氣體接觸;兒童時期呼吸道感染;肺功能降低等。其他因素如寒冷多變氣候、營養 狀況、社會經濟狀況等在COPD發生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證實。

(三)防治策略和措施

1.防治策略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是肺心病的主要原發疾病,肺心病引起呼吸衰竭 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死因,因此積極預防控制COPD是減少我國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主要措施。COPD的預防應堅持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如針對吸煙是COPD的重要危險因素開展禁煙和戒煙活動;針對大氣污染情況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等。二級預防是 “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的在于防止和延緩COPD的進展,如COPD患者在出現癥狀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于無癥狀期,病人如能在此期間早期檢出和處理,則有可能使其病情逆轉。三級預防為臨床預防,主要任務是對癥治療,預防并發癥發生與傷殘,開展康復工作等,即對確診為有癥狀的COPD患者,及早采取有效治療及護理措施,以延緩患者病情進展及并發癥發生,減輕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2.防治措施

(1) 一級預防:包括:

① 健康宣教:采取全人群與高危人群的策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群眾認識到預防COPD的重要性以及掌握防治COPD的基本技能,這是做好COPD三級預防的基礎和前提;

② 控煙:吸煙是COPD發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開展全人群及高危人群的控煙運動能有效降低COPD發病率。提倡不吸煙,鼓勵戒煙是COPD防治工作,尤其是早期階段防治的主要干預措施;

③ 環境綜合治理:已有有力證據表明空氣污染是引起COPD的重要環境因素。政府有關部門要對城市中存在的污染問題,主要是空氣污染,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如進行城鄉建設規劃,合理安排工業區和生活區;改良爐灶、加強通風、實行集中供熱、推行煤氣化; 10 重點整治嚴重污染工廠等;

④ 控制、減少職業性危害:多種職業性的接觸也是COPD的危險因素,如煤礦工及其他礦工、金屬制造工、生產石器、玻璃和粘土制品的工人、經常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工人、谷物運輸工、棉紡工人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且肺功能較低。針對這些易感人群應該采取相應的勞動衛生措施,并每年開展預防性健康體檢,有呼吸功能損害者調離原崗位,力求控制、減少職業性危害。

(2)二級預防:主要措施是在COPD高危人群中定期進行普查、篩檢,以期盡早檢出有 早期病變者并給予早期治療。COPD的高危人群包括長期吸煙者,職業性暴露人群,有家族 史的人群,有慢性咳嗽、咳痰癥狀者,出生時低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或兒時反復 下呼吸道感染者等。早期識別高危人群、定期監測是早期診斷的重要步驟。對篩檢出的高危 人群應開展健康宣教,并針對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如鼓勵戒煙等。

(3)三級預防:包括:

①繼續做好健康宣教工作:針對COPD患者及其家庭進行系統健

康宣教,使其了解COPD病程的長期性、危害性,以及進行長期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爭取患者及其家庭對防治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進行健康教育還可以有效解除病人常伴有的精神焦慮抑郁;

②規范化管理與治療:對確診的COPD患者進行規范化管理和治療,制定詳細的管理及診療方案。對COPD患者要進行長期系統管理,包括登記確診的病人、為病人建立完整的病歷及隨訪記錄本,長期監測病人肺功能進展情況等;

③戒煙:戒煙減少吸煙者氣道痰液分泌量,有利于改善病人癥狀及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④康復鍛煉:制定康復鍛煉計劃,組織緩解期COPD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尤其是早期階段進行鍛煉效果會更好;

⑤家庭氧療:對于嚴重低氧者可進行長期家庭氧療,每天保證12一15小時的給氧能延長病人壽命;

⑥避免呼吸道感染:病人應注意個人衛生,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感冒;避免接受香煙煙霧及環境污染物刺激,減少氣道痰液分泌量;為預防感染,可每年秋季接種一次肺炎疫苗及流感疫苗等。

第三節

篩檢的基礎知識

篩檢是早期發現病人和高危險人群,開展流行病學監測,提高醫療保健質量的一項重要 的、應用廣泛的方法,是預防疾病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健康管理過程中,篩檢是 健康監測收集信息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康風險評估分析及健康指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一、篩檢的概念

1951年美國慢性病委員會提出的篩檢定義是“通過快速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措施,將 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與可能無病的人區別開來。篩檢試驗不是診斷試驗,僅是一種初 步檢查,對篩檢試驗陽性和可疑陽性的人,必須進一步確診檢查,確診后治療”。

二、篩檢的主要用途

篩檢試驗或篩檢方法應當簡單易行、敏感、廉價和有效,且要應用廣泛。篩檢的主要用 途有:

1.篩檢最初用于早期發現那些處于臨床前期或臨床初期的可疑病人,以進行早診斷和 早治療,提高治愈率或延緩疾病的發展,改善預后。如檢查空腹血糖篩檢糖尿病,對空腹血 糖升高者進一步確診檢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2.近年來篩檢試驗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及時發現某些疾病的高危個體,以預防疾病的發 生。如篩檢高血壓以預防腦卒中,篩檢高膽固醇血癥以預防冠心病等。

3.開展流行病學監測,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及其趨勢,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如從1959年開始,我國共開展四次全國高血壓調查,發現我國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在 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分別為5 .11%、7.73%、13.58%、17.65%,呈現逐漸 升高趨勢,為提出我國高血壓防治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據。

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通過對人群中疾病的篩檢,可以了解疾病處于不同病理生理變 化及不同臨床時期的狀態變化,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如糖尿病患者在發生糖尿病之 前,一般都要經過空腹血糖損害或糖耐量減低的時期,在此時期進行正確的行為干預和/或 藥物治療,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在健康管理過程中,對接受健康管理的人篩檢的目的,主要是早期發現患者和發現高危 人群。如果是對集體單位人群的健康管理,篩檢目的還可以包括了解該人群某病患病情況的 變化等,以制定應對策略,進行集體干預。

三、篩檢方法的評價

篩檢疾病可疑病人的試驗方法應該符合快速、簡便、經濟、安全及真實可靠的標準。但 篩檢試驗不是診斷試驗,后者要保證診斷的病人準確無誤,不應被漏診或誤診,誤診和漏診 都將使病人喪失治療的良機。但篩檢應在保證可行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科學性,選擇真實性 好、可靠性強的篩檢試驗。

篩檢試驗的真實性評價指標是靈敏度和特異度。靈敏度是指總病人數中篩檢陽性者所占 的比例,又稱為真陽性率。靈敏度反映檢測試驗發現病人的能力,靈敏度高,假陰性率就 低,靈敏度=1一假陰性率。特異度是指全部非病人中篩檢陰性者所占的比例,又稱為真陰 性率。特異度反映檢測試驗發現非病人的能力,特異度高,假陽性率就低,特異度=1一假 陽性率。理論上靈敏度和特異度越接近100%越好,但任何一項篩檢試驗,不可能實現靈敏 度和特異度同時達到100%,一般情況下,一項篩檢試驗提高了靈敏度,就會降低特異度。

四、篩檢的類型和方法

(一)篩檢的類型

醫學篩檢有多種形式,各有其目的,按篩檢對象的范圍分類,可分為群體篩檢和選擇性 篩檢。 群體篩檢是指當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時,需要開展普遍篩檢,篩檢的對象可以是一定范圍的整個人群。選擇性篩檢是將工作重點集中在高危險人群組,如在40歲以上的超重肥胖人群中篩檢糖尿病。

(二)篩檢的方法

1.單項篩檢

即用一種篩檢試驗檢查某一種疾病。如陰道細胞學涂片查宮頸癌。

2.多項篩檢

多種篩檢方法聯合使用。例如同時進行胸透、查血沉、痰中結核菌檢查 發現可疑肺結核,然后再進一步檢查作明確診斷。

五、篩檢的應用原則

制定篩檢計劃時,要明確目的,估計效果,不要浪費衛生資源,不給病人和社會帶來壓 力。何種疾病適合進行篩檢,一般考慮以下原則:

(一)合適的疾病

1.篩檢的疾病應是當地當前對公眾危害大的疾病或缺陷,如發病率或死亡率高,易致 傷殘的疾病。

2.篩檢的疾病應有可識別的潛伏期或早期癥狀期。

3.對疾病的自然史,包括從潛伏期發展到臨床期、疾病結局的過程應有足夠的了解。

4.對被篩檢和診斷出來的病例應有有效而易被群眾接受的治療方法。

(二)合適的篩檢試驗

篩檢試驗的方法必須快速、簡單、經濟、有效,且樂于被群眾所接受。

(三)合適的篩檢計劃

1.篩檢計劃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應對可疑病例提供方便的診斷、治療。對篩檢試驗陰性者,還應進行定期檢查。

2.要考慮篩檢、診斷和治療整個過程的成本與效益問題。

以上原則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考慮,有時不能同時滿足上述各項要求。

從以上原則考慮,建議目前篩檢慢性病,主要考慮高血壓、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 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宮頸癌、乳腺癌、大腸癌、肝癌、鼻咽癌等篩檢方法比較成熟,早期 發現治療效果較好,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腫瘤。

思考題

1.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主要的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我國的流 行特點和相關危險因素是什么?

2.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主要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防治策略和 三級預防措施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本章講解的這幾種主要慢性病,每一種病的流行特點、危險因素與防治策略、措施之間有什么內在關系?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4.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如果一個人 同時具有這幾種疾病,作為健康管理師你如何給出預防控制的建議?

5.高血壓的診斷方法、診斷標準和血壓分類是什么?

6.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分哪幾種類型,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是哪種類型?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么?在糖尿病的前期,有哪兩種血糖異常?

7.肥胖分為哪兩種類型,有哪兩個判斷肥胖的指標?說出世界衛生組織、WHO 西太區和我國體重分類的體重指數分界點。

8.簡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定義。

9.在腫瘤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中,二級預防很重要,簡述腫瘤二級預防的主要 內容。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文第5篇

1 居民個人健康檔案的組成

1.1 個人信息表

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工作單位、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族史、既往史。

1.2 健康體檢表包括

1.2.1 基本情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身高、體重、腰圍、體質指數。

1.2.2 行為與生活方式調查居民吸煙、飲酒、職業疾病。

1.2.3 既往史所患疾病及確診醫院, 用藥情況。

2 居民個人健康檔案的價值在于用而非建, 居民健康檔案的利

用是改善居民健康狀況的有效方法, 是對居民健康狀況一動態了解, 跟蹤病情發展, 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屬于三級預防中的一級預防, 對病因明確的疾病尤為重要, 是防治慢病的重要手段。醫務人員通過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進行有效地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專欄、等形式開展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也可聘請專家到社區講解一些養生及疾病的預防知識。改變各種不利的生活方式,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識。

2.2 飲食干預

通過居民個人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居民的飲食狀況, 改變病人不良飲食習慣, 制訂相應的飲食, 如高血壓、高血脂病人要控制鹽及脂肪的攝入, 給予含鈣、鎂、鋅豐富的綠色蔬菜和適量的蛋白質, 從而達到了即保證營養又控制了疾病。

2.3 運動指導

運動療法具有降壓、降糖、減肥、降脂的功效, 許多病人往往忽視運動療效。高血壓的輕癥病人適當運動、控鹽往往就能控制病情的發展。

2.4 上門服務

上門服務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上門服務可與居民建立友誼和親情關系, 取得居民的信任。醫務人員通過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登門為居民做健康體檢、健康咨詢、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指導、用藥指導、疾病診治等。

2.5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門診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門診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是開展二、三級疾病預防的重要場所, 將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實施社區防治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醫務人員要做到動態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向建檔居民發放全科醫療就診卡, 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檔案和個人健康檔案編號。居民在每次就診時必須攜帶全科醫療就診卡, 醫生利用就診卡提取對應的健康檔案, 獲得關于病人及家庭的健康信息, 并詳細記錄居民本次就診過程時所發現的健康問題和處理情況等。由于健康檔案中還有一些慢性病管理中要求定期隨訪, 因此全科醫生除在健康檔案中詳細記錄此次就診情況還記錄了下次隨訪日期, 從而做到了慢病管理的連續性。

2.6 雙向轉診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疑難和危重病人及時轉向三級醫院。三級醫院為方便病人, 建立綠色通道如轉診單, 保障病人及時就醫, 同時提供減免優惠費用。在三級醫院住院的轄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高血壓病、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卒中等) 病人, 出院后轉入社區醫院繼續康復或家庭醫生上門服務, 落實家庭康復。

3 根據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 對高血壓、糖尿病進行分類管理

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高, 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低, “三高”、“三低”現象嚴峻現已構成社會的沉重負擔, 控制危險因素, 科學規范的管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任務。

(1) 根據高血壓、糖尿病2011年防治指南, 將患者分為高危、中危、低危3個組, 成立自助小組, 分級管理, 對高危1個月隨訪1次, 中危2個月隨訪1次, 低危3個月隨訪1次, 并且每3個月為病人做1次血糖、血脂、心電、B超、心電圖檢查, 做到面對面隨訪。

(2) 為分清不同疾病病人的健康檔案, 減少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 在健康檔案的封皮粘貼不同標識, 就診病人的接診記錄按S_O_A_P的形式詳細詢問, 認真記錄, 并進行一對一健康指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任務艱巨, 責任重大, 困難多, 社區醫務人員只有走到社區居民當中, 成為社區居民的朋友, 才能有效、方便、適宜、延續的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經濟性、綜合性是長期開展慢病管理的有利條件;社區衛生服務的環境好、服務好、人性化關懷細致利于慢病的調治。藥品的零差價、三級醫院綠色通道的建立吸引了社區患者, 因此要充分運用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做好慢病的篩查及管理。

摘要:改善居民的健康狀況、糾正居民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是當前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工作。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 并進行動態管理, 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本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特點從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上一篇:職場禮儀包含哪些內容范文下一篇:中傳新聞學考研經驗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