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

2023-09-16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研究生英語教學對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科研綜合素質與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最后分析出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及愿景。

關鍵詞:研究生英語教學 多媒體網絡技術 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

引言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融進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的一切活動中。作為未來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應用人才,在我國研究生的素質主要包括四個板塊:語言文化素質、科研素質、超越素質、生存素質及其它社會素質。具體的可以表現為以下十個方面:母語、外語、思想、生活、人文、社會、科學、自然、工作、認同。由此可見,母語和外語是高層次人才必備的語言和工作工具。而當今,提高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增強學術交流能力,已成為各高校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如何在國際交流日益增多的大環境下,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理所當然成為研究生外語教育的最為重要的陣地,對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語言文化素質甚至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雖然一些高校已經采用了基于網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但國內各高校普遍仍然是以精讀教程為主體的課程設置,根本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要求。如何將授課與自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將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融合為一體,從而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各高校與教學者應切實考慮的問題。

一、研究生英語教學對提高研2究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宗旨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在教學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和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同時也體現著研究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提高。因為在英語語言技能提高的過程中,研究生需要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獨立提出見解與創新。

社會語言學認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交際服務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貫徹與實施,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主要的角色是組織者與協調者,通過設置角色扮演、國際學術交流、英語新聞報道、英語辯論、英文電影配音、英文歌曲、口譯等一系列的英語課堂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綜合能力,求異創新能力等多種思維能力。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思維方法和適應各種專業要求的學識和能力。研究生英語教學一定要以需為本,要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特別是要提高研究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因此,要根據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建立以個性化為基礎的新的教學體系。課程和教材的內容及形式應量身定做并且及時更新。而且從研究生英語教學角度看,聽是教學手段,同時又是作為目的來培養的一種語言能力,因而提高研究生聽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突破點。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則恰恰能很好地滿足上述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研究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獨立性,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為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科研綜合素質與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站在教育前沿,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不可避免地必須體現網絡時代的特征,體現“數字化生存”時代信息技術給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帶來的沖擊。因此,研究生英語教學網絡化應該成為一種趨勢,一種必然。多媒體網絡技術環境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有其扎實的理論基礎,符合語言學習者認知、思維和語言習得的規律與特征。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必然會為培養研究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提供優良平臺。

(一)研究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個性化需求

由于研究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表現出了更強的獨立性,傳統的“一刀切”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研究生來說已經不合時宜,我們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更自主和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支配和管理自己的學習。由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則能揚網絡英語教學之長,避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之短。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安排學習任務、監控其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既能促進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又能滿足其個性化需求。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中受益,而且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更能調動研究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網絡英語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極大的不同,是一種嶄新的英語教學環境。近些年,互聯網基本覆蓋我國各高等院校,絕大多數教師與研究生也已經具備了上網的條件,這為我們共享網上英語教學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享有比傳統的英語課堂更為自由和廣闊的空間。他們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梢愿鶕约旱囊庠?,與教師、同學甚至外國的朋友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語言實踐,增強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沒有課堂環境壓力的情況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多的控制機會。同時也避免了在傳統英語課堂上,不能用英語交流、回答問題所引起的緊張、尷尬、與不知所措,不會打擊其學習英語的信心與積極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取舍,選擇自身語言學習需要的內容。這種學習環境更適合研究生的自主學習,同時也體現了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宗旨——為了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

(三)避免用考試來束縛高層次人才的個性發展

傳統的測試評價體系缺乏合理性,往往是學期期末的期終考試一錘定音,導致了學生不重視課堂參與、交流和學習。研究生專業不同,我們應當避免用一個考試尺度來衡量專業特點不同的學生、避免用英語考試來束縛高層次人才的個性發展。所以,在研究生階段仍以測試手段作為教學程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自江蘇省碩士學位英語考試取消以來,我們有了更大的空間來搞好教學。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教與學,則能滿足研究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交流方面個性化需求。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網上學習情況、作業上交情況等進行評判,給予學生相應的學分,這樣的教學與評價體系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交際性課堂教學的宗旨,學以致用。

(四)提高研究生英語運用能力,促進其科研綜合素質與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提高

語言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這恰恰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思想。因此,網絡學習共同體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應用網絡技術發展而來。它強調知識的社會文化來源,關注社會交往對學習的影響。網絡學習共同體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有利于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而且還可以為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協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如果能將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理念應用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環境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必將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聽聲音、看圖像的同時,實現人機對話,隨時解決不懂的問題。當前,英語水平的欠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個很大障礙,使得他們在文獻查閱、參與科研及論文發展等方面很難走向國際化。在整個世界范圍內,英語教學水平高的國家,其培養的研究生明顯具備較強的對外交流能力和文獻利用能力,大大地促進了研究生的科研綜合素質的提高。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在培養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從事學術交流的能力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愿景

計算機和網絡不僅為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學方法更加靈活,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公正,更為學習者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外語環境,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語言資源。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課題是要設計全新的且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材料與體系,以多元化的手段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從而徹底改變當前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費時、低效等突出問題?;诰W絡的英語教學內容的開發,對于從事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必然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目前,已經有部分高校投入使用針對本科生的網絡英語自主學習軟件,而針對研究生的網絡英語教學軟件開發還是鳳毛麟角。隨著精英教育的普及,各個高校也逐年擴招研究生,研究開發針對研究生的網絡英語教學軟件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廣闊前景的。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運用交互式手段進行教學,既延長了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也拓寬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空間,從而形成了從課內到課外的立體式學習環境,更加突出了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而這正是英語教學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然而,英語教學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技能強化訓練和語言綜合運用實踐,因此無法徹底脫離課堂,實行純粹的網絡教學,而網絡教學只能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所以,我們期望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應該是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既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又利用網絡環境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四、結語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對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這種教學方法魅力無窮,期待著更多的人去研究、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林秀英,等.試論研究生素質教育與英語教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1).

[2]張愛敏.論新形勢下大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12).

[3]許麗芹,等.研究生英語教學網絡化的理論與應用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1,(3).

[4]朱中都.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J].江蘇高教,2007,(4).

[5]秦楓.基于網絡的內容教學法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6).

[6]趙玲.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0,(10).

[7]郭繼榮.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6,(3).□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為了全面提升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交際運用能力,并體現研究生英語教育的特色,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隨著時代前進而進行相應的改革。為解決出研究生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我們應該推進課堂內與課堂外互補型教學,全面開展教學改革,以達到研究生英語教育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研究生英語教學 教學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發揚高校優勢學科特長、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一個重要實現途徑。而英語作為一項語言技能,能為研究生發展成學術上有專長的高級人才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作為英語教學體系中較高層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并且在英語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英語教學也需要找出出路,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1 研究生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1.1 被遺忘的角落

與大學英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相比,研究生英語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體系中似乎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作為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試用)》還是1992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十幾年過去了,中國英語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已經作出了全新的修訂,研究生英語整體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本科、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的銜接,全球化、信息化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新的要求,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等因素,使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原大綱在一些方面已經無法指導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實踐。如何與時俱進,推動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適應我國在21世紀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2 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研究生教育的蓬勃發展使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因地域、背景、經歷不同,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為教學實踐帶來很多困難。同時,學生的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遠遠低于我們的預期。就說、寫這兩項英語輸出功能,學生不能靈活運用,而聽又是歷來的難項??上У氖?由于英語的運用能力薄弱,使一些在學術上頗有追求的學生喪失了很多和國外學術界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

1.3 師資短缺

研究生培養規模的不斷擴大,必然要求師資力量的相應增強。但全國高校普遍面臨師資短缺的困境。從筆者2009及2010年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的“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研討會”上的調查發現,“大班上課”在各地高校相當普遍,少則五六十人,有的甚至多達上百人。有些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非常繁重。

1.4 課程體系不夠健全

相當數量的高校借鑒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根據自己的實際,改革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北京理工大學早在2005年就開始探索網絡英語教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在正常教室教學之外,為學生提供了非常人性化個性化的語言實踐課程。雖然,筆者所在的高校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上也一直在探索,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課程的設置不能完全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研究生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理論基礎

應用語言學家Hymes以語言的社會功能為出發點,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深刻影響了第二語言教學中教師角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重大變革。同時,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認知學的發展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導:認知論的建構主義一改教師為主導(teacher-fronted)的傳統教學理念,提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認為英語學習不僅是獲得語言習慣,更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結構;語言學習過程是新舊知識不斷重組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為自我應用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明確了英語教學的觀念:“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提出“分層次、個性化、自主式”三大口號,不難看出傳統教育學重視因材施教,現代認知心理學強調自主性、個性化學習的深刻影響。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遵循這些理論基礎,在加強教學管理同時,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探索課程體系改革,使研究生英語教學真正卓有成效。

3 研究生英語教學探新內容

針對大多數高校學生、教師資源及其他硬件軟件設施現狀,在探索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覺得需要探討或解決如下問題:(1)當前研究生英語教學所面臨問題與應對策略;(2)課程體系的完善;(3)研究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4)探索英語教學新路,提升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5)網絡輔助碩士生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6)如何把英語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堂外(第二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等);(7)如何科學測試學生英語能力(復試英語測試、課程考試、學位英語考試等);(8)如何適應個性化培養和綜合交流能力(比如學術交流、日常交流等)培養的問題;(9)非英語專業本科、碩士一體化英語教學銜接。

4 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思路

根據目前研究生英語教學普遍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是:一方面,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英語水平參不齊;另一方面,師資力量嚴重短缺,我們要探討如何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需求,針對性地側重相應教學內容;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研究生英語教學效率。我們不僅要分析研究不同類別、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研究生的不同英語學習需求;而且要對學生未來英語的使用情況作出調查分析和預測;有條件還要對學生個體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作詳細研究。從而制定出更為縝密科學的教學計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向真正的實用性、個性化教育方向發展。

自主學習、個性學習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思潮的主流之一。將學習過程延伸到課外更廣闊的時空領域,鼓勵有效的研究生英語自主學習系統,比如可以利用網絡強大的資源優勢,拓展教學內容和方式。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已經將聽說放在重要位置。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更應突出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如何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國際交流等多種渠道,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之外,利用充裕的課外時間,在英語聽說能力方面實現有效的突破和提高,真正實現自主性、個性化學習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新課題。

為培養研究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與國際交流能力。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充分強調學生實際英語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提高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寫譯課突出強調科技寫作和翻譯,涉及科研報告、學術論文、專利申請等的寫作,以及科技文獻的翻譯等等。同時,注重研究生人文素質的提升,設置反映西方社會、文化、文學的課程內容,使研究生英語得到全面的發展,在跨文化交際中,真正實現中西平等對話與和諧互動。

5 預期目標

我們希望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能實現我們預期的目標,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預期目標應該包括: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必修課、選修課或其他延續課程),制定合理科學的培養方案;以學生為本,提供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機會;進一步加強學生英語基礎能力,并改善提高學生聽說譯等實際運用能力;延伸課堂教學,提供學生更好的校園英語學習文化氛圍;建設網絡教學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職業發展得到實現。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研究生擴招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的熱門話題之一。作者搜集并分析我國內地省市級以上重點報紙媒體1999年至2010年間關于研究生擴招的相關報道,探究報道內容的變化及其原因,以期形成對研究生擴招的理性認識。

關鍵詞: 基于媒體視角 研究生擴招 理性分析

研究生擴招是適應我國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但是,擴招引發了一些負面影響,如研究生教育質量下降、就業難等問題。個人和社會對研究生教育的擴招行為產生了質疑與批判。本文以報紙媒體報道為切入點,分析研究生擴招現象。

一、我國研究生擴招概述

我國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研究生規模持續擴大。1999年以前,我國碩士研究生規模較小,從1999年實施擴招政策開始,連續6年招生增長率超過20%;2009年研究生的教育規模與1999年相比,擴大了近5.5倍。

表1 1999—200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統計(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教育部公布的各年度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注:因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尚未公布,故缺少2010年數據。

從表1可以看出,1999年至2003年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增長幅度較大,其招生人數年增長率分別為27.17%、39.37%、28.56%、22.64%、32.72%;從2004年開始,增長幅度呈下降趨勢,2004年至2008年增長率分別為21.35%、11.80%、9.07%、5.20%、6.64%;2009年驟然上升為14.45%。(如圖1)。

圖1 1999—2009年研究生招生增長率變化

二、研究生擴招的媒體報道分類及內容分析

為深入了解研究生擴招的社會輿論,探究研究生擴招相關報道的傾向性,以1999—2010年為研究區間,搜集、整理并分析了1999—2010年間120篇省市級以上報紙關于研究生擴招的相關報道。

以研究生擴招的國家政策為出發點,以研究生規模增長率變化為切入點,將所搜集的資料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媒體眼中研究生擴招的變化。第一個時期為1999—2003年,搜集報道40篇;第二個時期為2004—2008年,搜集報道40篇;第三個時期為2009—2010年,搜集報道40篇。

(一)研究生擴招的報道分類。

以報道內容為標準,采用內容分析法,將所搜集的資料劃分為四大類。

1.客觀描述類。

報道內容主要是國家關于研究生擴招的相關政策,以及擴招具體情況的數據描述及分析。

2.立場評價類。

報道內容主要圍繞擴招本身,對要不要擴招、擴招幅度、擴招利弊等表明立場觀點,一般分為支持、反對、中立三類。

3.問題闡述及對策建議類。

報道內容擴展至擴招的外延,即擴招對研究生教育產生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4.趨勢走向類。

報道內容圍繞擴招的改革以及擴招的未來走向,即“如何繼續走好擴招這條路”。

從所搜集的資料來看,第一時期(1999—2003),客觀描述類報道3篇,占7.5%;立場評價類12篇,占30%;問題建議類14篇,占35%;趨勢走向類11篇,占27.5%。第二時期(2004—2008),客觀描述類報道5篇,占15%;立場評價類17篇,占42.5%;問題建議類14篇,占35%;趨勢走向類3篇,占7.5%。第三時期(2009—2010),客觀描述類9篇,占22.5%;立場評價類8篇,占20%;問題建議類12篇,占30%;趨勢走向類11篇,占27.5%。如下圖所示:

圖2 三時期不同類別報道比例變化

可以看出從,1999—2010年,研究生擴招過程產生的問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重點,比例均在30%以上。此外,對研究生擴招客觀描述類報道也一直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時期(1999—2003)和第三時期(2009—2010)趨勢走向類報道數目可觀;第二時期(2003—2008)主觀立場評價類報道較多,趨勢走向類報道較少。

(二)研究生擴招的報道內容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的關于研究生擴招的報道存在差異,報道內容及其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

1.影響報道焦點變化的因素。

一般來說,社會熱點的出現、國家政策的出臺都會影響影響媒體報道焦點的變化。從整體上來看,影響媒體報道焦點變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1)社會責任。報紙媒體需要對大眾負責,發布大眾需要的正面信息。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突發事件等都是大眾的信息對象。準確、及時的信息報道已成為滿足大眾信息需求、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自身盈利。報紙媒體作為盈利性組織,獲得利潤是組織運行的基本動因。報紙媒體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報紙發行量,為吸引大眾消費者,保證發行量,報道內容需要迎合大眾閱讀需求?;诖?,吸引大眾閱讀的負面信息在報道中總是存在的。

(3)媒體工作者的主觀傾向。媒體工作者對某一社會現象的主觀傾向影響報道內容。如,對研究生擴招持否定態度的媒體工作者的新聞報道就會著眼于研究生擴招的弊端,其報道內容或是擴招后研究生就業難或是教育質量下降。所以大眾應理性分析研究生擴招報道。

2.研究生擴招報道內容的變化及其原因。

(1)報道的數量。

從年份延續的整體上看,報道的數量隨著研究生擴招的進一步發展不斷增多。關于研究生擴招的報道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這反映出媒體對研究生擴招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年份越早,有關研究生擴招的報道資料越少,年份越近,有關研究生擴招的報道資料越多。

(2)報道的類別及變動幅度。每一個時期的具體實際不同,不同時期的同一類報道的內容側重點也是不同的。下面,我針對不同時期報道內容的不同作比較分析。

①客觀描述類。媒體承擔著向大眾傳播信息的社會責任。媒體為引導大眾行為,幫助大眾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信息。因此,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定比例的客觀描述類報道,如新出臺的政策法規、突發事件應急報道、社會熱點實況,等等。在研究生擴招這一具體對象中,包括擴招增長比例、擴招人數、專業設置,等等。

②立場評價類。第一時期的12篇立場評價類報道中,支持類5篇,反對類3篇,中立類4篇,反對類占25%;第二時期的17篇立場評價類報道中,支持類4篇,反對類8篇,中立類5篇,反對類占47%;第三時期的8篇立場評價類報道中,支持類0篇,反對類6篇,中立類2篇,反對類占75%。

明顯可以看出:第一、第二時期的評價類報道數目較多。究其原因,研究生擴招經歷了幾年之后,利弊凸顯,大眾對擴招的看法更加清晰。第二、第三時期,反對類報道比例較大。究其原因,經過近十年的擴招,研究生數量增長可觀,擴招的負面影響大大降低了大眾對擴招的支持度;立場評價類報道數量減少,這與社會焦點轉移到專業學位擴招及其擴招困境有關。

③問題闡述及對策建議類。三個時期此類報道數量變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的此類報道,主要圍繞研究生教育質量下降和就業難問題;第三時期的問題重點出現了變化,即關注專業學位擴招遇冷問題。自1999年擴招政策實施到第二、第三時期已產生幾批擴招畢業生,研究生教育質量、就業等現實問題自然成為報道的焦點;第三時期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報道數量明顯增多,其原因在于,2009年我國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公眾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的關注度高,期望從媒體中獲取有關信息。不同時期報道類別浮動變化符合新聞的價值規律及新聞的選擇規律。

④趨勢走向類。由圖2可以看出,第一時期和第三時期趨勢走向類報道明顯高于第二時期。分析其可能原因,第一時期研究生擴招剛剛起步,研究生培養模式、管理方式、教學體系等各方面都處于探索階段,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研究生擴招,并提出其發展的可能道路;第三時期,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國家繼續減少學術型研究生招生人數,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基于此,研究生擴招的未來走向成為關注的焦點。

從搜集的資料來看,報道內容與社會熱點、國家政策基本一致,如1999年招收專業學位研究生、2002年第一批擴招研究生畢業、2009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與此同時的相關報道明顯增多。媒體向大眾傳播全方位信息、全面報道擴招利弊,對正確引導公眾理性看待研究生擴招,以及向廣大學子提供報考信息有著積極意義。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媒體對自身盈利的考慮及媒體工作者的主觀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報道內容,報道內容的傾向性會引起大眾認知心理的改變。也就是說,研究生擴招的相關報道會影響社會對研究生擴招的認知,從而對擴招政策的實施造成一定影響。如,反對擴招的聲音和就業難等問題的提出會降低研究生報考熱度,擴招的好評則會為擴招增溫。因此,分析媒體報道內容,理性認識研究生擴招是必要的。

三、關于研究生擴招的理性思考

對研究生擴招的相關報道進行分析,目的是通過報道本身,思考擴招本質,形成對研究生擴招的理性認識。

(一)研究生擴招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社會經濟發展促使教育重心上移,研究生擴招是滿足社會教育需求的必然選擇。

2.在本科教育擴招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擴招也是合情合理的。擴招是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與完善的客觀選擇。

(二)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數量的增加必然給研究生教育帶來各種問題。

1.生源質量下降。研究生擴招降低了研究生入學門檻,招生考試模式尚不完善??鐚W科和同等學歷錄取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究生隊伍科研能力、學術水平的整體下滑。

2.研究生就業難。招生規模的擴大,招生數量的增加必然帶來畢業研究生人數的增長,社會供求矛盾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就業。

3.研究生教育質量下降。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資源的增長沒有跟上研究生規模的擴大,教育事業費投入和科研經費投入尚不能滿足擴招需求。另一方面,師生比例失衡。生多師少,研究生導師數量不足,難以滿足研究生培養要求。

研究生擴招一定要與招生單位學科建設,招生質量、培養質量和就業狀況緊密結合。研究生擴招要重點把握三點,一是擴招“度”的問題。研究生擴招幅度應考慮現有教育資源的承受力。二是擴招“類”的問題。研究生擴招應考慮社會發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結構內在完善的需求,分層次、分類別確定擴招比例。三是擴招外延相關配套問題。研究生擴招,不僅僅只是研究生數量的改變,還包括經費投入、教學設施的提高和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的進一步完善。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一個社會教育成熟的標志,研究生擴招本身無可厚非,我們要理性看待其在走向完善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問題,理性解讀相關報道,形成對研究生擴招的正確認識。

參考文獻:

[1]饒麗娟.從社會正面效應看研究生擴招[J].文教資料,2007,(10):25-26.

[2]劉艷輝.教育過度與我國研究生就業問題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0,(1):21-23.

[3]丁飛,周華.研究生就業問題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8,(3):98-99.

[4]孟潔,李學昌.學位與研究生擴招政策評估與影響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6,(9)8-11.

[5]周建民,張小鳳,華暉暉.我國研究生“擴招”政策的價值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0):61-65.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高學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為實現中國實現民族復興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人才。文章借助 CiteSpace 軟件對《研究生教育研究》創刊以來35年的刊載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研究發現: 我國研究生教育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學科建設、學位制度、培養質量等方面; 研究呈現出“國家引導,政策推動”“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研究團隊”“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持續關注研究生培養質量”等特點; 推進研究生多元的招生模式、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推行研究生教育多元考核機制、加強關鍵新興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將成為未來研究生教育研究關注的趨勢。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 CiteSpace; 專業學位

一、引言

在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指出要積極擴大研究生的招生名額,一大批研究生院隨之建立。 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國務院設立學位委員會,領導全國學位授予工作。我國的學位制度經歷了從建立到不斷完善的過程。從1995年起,高校實行國家任務計劃與調節性計劃“并軌”、學生繳費上學制度,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與人才培養矛盾所作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舉措。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招生,充分激發了研究生教育的活力。 進入20世紀以來,研究生教育向更高質量發展。 2013年,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指出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改革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2020年7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再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未來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方向和研究生教育建設的重點,對研究生培養和高校建設有重大意義。

當前,我國研究生規模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中國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堆芯可逃芯俊肥怯芍袊鴮W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等機構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高端教育類學術期刊,是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刊;已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 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重要數據庫及有關報刊網全 文收錄; 2011年入選武漢大學 RCCSE-E 教育學類核心期刊,2012年入選南京大學CSSCI 來源期刊,2013年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從1986年創刊到2021年已走過35個年頭,以該刊作為研究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文獻載體,對宏觀地把握我國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的狀況、特點和發展趨勢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文獻來源與數據處理

(一)文獻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自中國知網(CNKI) 數據庫收錄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所 有文獻檢索和統計。檢索方法是在中國知網中選取高級檢索,檢索條件選定 “文獻來源”選取《研究生教育研究》,選擇日期為1986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1日,共檢索到文獻3140篇。 本文選取2010年到2021年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二)研究工具

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 CiteSpace 軟件5.8.R3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通過對研究關注點的狀況、研究力量的分布情況、關鍵詞時區分布圖 譜和突現詞隨時間變化來預測研究趨勢。

(三)數據處理

為提高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我們把從中國知網中檢索到的3140篇文章,以3年為一個單元,分成5組,進行數據的篩選。 資訊類文獻,如致謝、稿約、啟事、勘誤去掉“簡訊”“信息窗”“學報”“培養單位”“資料”“研究生園地”中的會議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獻,最后得到1149篇有效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將文獻導出,采用CiteSpace軟件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

三、數據分析

(一)文獻產出情況分析

1. 文獻數量分析

文獻數量分析刊文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研究狀況及趨勢的重要指標。依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9年來的刊文數量,研究發現《研究生教育研究》刊文數量表現出五個階段性的特點。如圖1所示,1992—1995年,期刊發文量從85篇發展到101篇;文獻數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996-2009年,文獻數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從89篇一直下降到56篇;2010-2015年是期刊發文量快速發展時期,在2015年發表文獻數量達到最高峰,達到1209篇。2016-2021年雖呈下降趨勢,刊文數量仍在90篇以上。

(二)研究關注點分析

從CiteSpace關鍵詞的檢索中得到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在圖譜中,關鍵詞的字號越大,說明其出現的頻率越高,研究的熱度越高。從圖譜可以看出,“研究生”字號最大,說明其研究熱度最高?!皩I學位”“培養模式”“博士生”以及英國、美國的研究生及博士教育等都是圍繞研究生教育展開的熱點。

(三)研究力量分布情況

1.作者分析

發文作者的合作網絡分析可以顯示作者的合作強度。運用CiteSpace軟件,時間選擇2010-2021年,時間切片選定1年,Notetypes中選擇Author,運行完程序得到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作者分布知識圖譜,可以看出高產作者之間連線較多,如圖3所示。其中梁傳杰、侯萬鋒的字顯示最大,說明兩位學者的發文量是最多的。其他作者分布比較分散。

2.機構分析

從發文機構來看,天津大學教育學院位居第一,發文量為14篇;其次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發文數量為12篇;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發表文獻數量都為10篇;剩余機構發表文獻數量為8-10篇。通過研究發現發文量排名前五的機構,主要是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學院(部),發文量比較穩定(見表1)。

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特點分析

(一)國家引導,政策推動

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受到國家政策的引導很明顯。從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后,研究生教育得到穩步發展。1980年,國家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為我國學位制度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關鍵詞的分析中,學位制度呈現為研究的熱點,說明《條例》的發布,引導了學者對學位制度的研究。1993年,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發展應用型學科,提高人才素質,不同層次學校有不同的目標,要辦出特色。為20世紀90年代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研究生教育特色化研究。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推動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激發了學者對我國專業學位制度的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與祖國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都是在特定時期,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質量人才所作出的重大舉措。

(二)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研究團隊

研究作者如;侯萬鋒、梁傳杰、萬明、王傳明等發表文獻數量居于前列。喬剛等學者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并且形成以喬剛、高耀王傳毅、陳洪杰、沈文欽為主的研究團隊,高產作者之間聯系緊密。高產文章機構主要集中在“雙一流”大學和經濟發達的地區,顯然經濟發展水平及城市的開放程度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研究人員隸屬于研究生院和教育學院。,郵編:(650000).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一、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日前,國家統計局做了關于全國碩士研究生在校人數的統計發現,自2008—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在校人數依次為:104.6429、115.8623、127.9466、137.4584、143.6008萬人。同時,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的時候,胡錦濤同志也曾提出:高等學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學,既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又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創新成果的源泉。由此可見在校碩士研究生規模在逐年擴大,而教育質量也已然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創新能力更是成為了評價教育質量的公認指標。然而,創新意識薄弱,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態度消極,整體學術氛圍浮躁,學術成果水平不高卻依舊是我國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袁本濤、嚴建林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的結果的分析中就表明: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方面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創新能力尤其是首創能力差。朱紅、李文釗等對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也發現我國研究生比較缺乏創新精神,而且創新能力呈現出結構性的差異。李洋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中也提到了目前我國研究生中存在缺乏原創性,科研實踐經驗嚴重匱乏等現象。更有學者直接用“四個簡單”概括了我國當前研究生的科研現象:(1)簡單移植:只是對他人方法的簡單移植和應用;(2)簡單揭示表面現象:沒有深入研究事物發生、發展的內在聯系;(3)簡單延伸:只是進一步證實他人的工作;(4)簡單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實驗證實已知的結論。所以雖然我國已經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創新性國家建設需要“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胡錦濤同志也曾在2006年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性國家行列”。然而,近二分之一的時間已悄然而逝,我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卻依舊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研究生作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創新力量之一,其創新能力高低并不僅僅會影響到一個院校、一個單位的創新水平和科研實力,更重要的這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關鍵部分。因此,如何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了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

二、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本文將諸多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四大方面:社會方面的原因、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以及學生個人方面的原因。

1.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高,政府對人才的投入少。(1)目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崗位少而每年的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導致了日益嚴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由于供過于求的賣方市場的形成也使得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很多公司都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做出了要求。而為了能夠迎合“市場的需求”,在校的研究生往往會選擇在一年的研究生課程上完之后不專心于科研而出去尋找一份兼職,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一邊是工作的壓力,一邊是論文的壓力,對于畢業后只想找一份好工作的研究生來說,將畢業論文草草了事,好好兼職則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另一方面,研究生在校期間的成績及一些與工作相關的證書也已然成為了其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敲門磚。面對需要更強更多實踐能力的工作,很多用人單位往往會在應聘者其余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選擇有更多更高級別證書的學生。這也更進一步激發了研究生在校期間選擇在外兼職為非專心科研的熱情。(2)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很多程度上會受到物質保障的影響,而這主要取決于科研經費的支持力度大小。一方面,長期以來,政府對與研究生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并且隨著研究生規模的快速擴展,甚至出現了人均經費逐年減少的現象,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及外部條件支持的研究只會成為無米之炊,幾乎不可能有出色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導師以及學生所形成的短暫利益聯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得研究經費投入的產出率不高,這不僅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政府的科研經費投入,而且由于經費只有少部分用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外部條件。

2.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完善和可利用資源的缺乏。(1)目前,雖然我國高校已經區分了研究型和專業型兩類研究生,并確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但是在實際入學后,兩類研究生的培養機制十分類似,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區分,這就使得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卻并沒有清晰的培養目標,游走在兩者的邊緣,既想搞好學術研究又想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結果導致兩方面的工作都沒有做到很好。(2)在我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采取的是導師負責制,因此,導師在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高校研究生規模的擴招,導師和學生的比例開始失衡。再加之,導師個人的教學、研究甚至是行政任務的繁重,使得導師更多的采用“放養式”的教育方式,而“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即使研究生參與了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者課題,也往往是以“打工”的模式進行,完全按照“boss”的思路和研究方案進行操作,缺乏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不能在參加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3)研究生的課程一般都安排在研一,一年的時間既要學習公共課,又要積累專業課的知識,倉促的時間安排使得研究生雖然各個科目都略有涉獵,但是皆又不精通。由于研一廣而淺的學習,并沒有為研二做科研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這也成為了研究生不能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直接原因。最后,由于學校資源及科研經費的缺乏,研究生幾乎沒有機會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甚至是參加國內學術交流的機會也十分貧乏。

3.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家庭經濟壓力大,家庭和諧氛圍缺乏。隨著研究生面臨各方面壓力的逐漸增大,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對一個研究生的影響表面上看起來不是很明顯,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學生承受壓力的能力日益降低,高校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甚至是自殺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因此,一方面,沒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往往給處于重壓下的研究生們以更大的社會不平衡感,導致更多研究生犯罪事件的出現;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很好的外部家庭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協調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種挫折,不要說專心于科研,在科研上有所創新,即使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也很難較好地進行。

4.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讀研動機不純,習慣性思維束縛。隨著每年本科畢業生人數的逐漸地增加,我國就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而研究生大量擴招計劃適時的為“迷茫”的畢業生們架起了另一座通向未來的橋梁。許多學生為了避免參與馬上就業帶來的激烈競爭,而選擇報考研究生來逃避這眼前殘酷的現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研究生的辦學宗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了研究生積極的學習動機。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為了給未來的工作鋪平道路,大多數會選擇通過考證來加強自己的專業實力,抑或參加各種兼職來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而并非一心專注于科研。

三、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日益擴大,研究生的個體素質、導師隊伍、學校的制度安排、科研外部條件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整體協調效應常常被忽略。因此,本文試圖從協同視角,即從全要素創新、全主體創新、全過程創新進行分析,并給研究生創新能力薄弱的問題提出以全過程為線索的幾方面建議。

1.設定正確的研究生培養的戰略目標。在明確區分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的基礎上,分別確定我國研究生培養的戰略目標。對于學術型學位研究生,應該以培養出適合高校教學,科研機構研究的理論型的研究者為目標;對于專業型學位的研究生,應該以培養出具備扎實理論基礎,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業型人才為目標??傮w而言,研究生培養的戰略目標就是培養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符合社會各方要求的優秀人才。

2.完善研究生生源遴選機制。首先,健全研究生推免機制,加大對被推免者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考察,從而在進一步加大校內外推免研究生的比例的基礎上篩選出優秀的備選者;其次,施行對優秀調劑生的積極鼓勵優惠的政策;最后,在研究生復試的過程中,側重對復試者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傊?,完善研究生生源遴選機制,以便可以更好地吸引并吸收優秀的生源。

3.營造濃厚學術氛圍,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研究生常年在學校學習的都是理論文化知識,因此做課題等的實踐活動才能更好地培養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所以,一方面,學校應該以開展名家講壇,學術交流會以及研究生學術活動競賽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學術氛圍;另一方面,增強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在于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訓練,因此,學校應該積極推進基于學校—研究院—企業聯合的產學研基地建設。這樣一來,學術型研究生能在實踐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理論,從而更好地進行理論創新;而專業型研究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快、更好地與未來的工作接軌。

4.積極開設傳遞“正能量”的課程,打破專業課程的界限設定。我國研究生課程的選擇往往以專業為中心,缺少了一級學科課程之間的關聯,而專業課程往往強調各自理論系統的完整性,導致不同的課程之間經常出現不必要的重復知識點。因此在課程的選擇上,應該打破專業課程的界限,涉獵一級課程之下的相關科目,拓寬學生知識面,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打下更加寬闊的平臺。

5.健全研究生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生活補貼的機制。由于研究生的年齡問題,研究生的生活費用、家里的經濟負擔等都增加了研究生學業之外的負擔,而在外兼職也是目前影響研究生專心學術研究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為了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必須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主要目標和內容就是要加大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構建新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大幅度提高對研究生的獎助力度和覆蓋面。同時,在考核和評定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導師的意見以及事實的情況,不能為了方便而實行平均主義。此外,各個高校要以學年為周期,定期更新學生的基本情況。在保證研究生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度過難關,使學生能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從而更好地回報家庭、國家和社會。

6.確保導師招生資質,均衡導師和學生比例。由于我國目前研究生采用導師負責制,導師在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關鍵作用,因此,導師的能力是衡量其能帶研究生數量的重要指標。(1)以學年為周期,分別從職稱、課題、經費等方面對導師的能力進行評估,并確認其下一學年能帶領的研究生人數;(2)在評估導師及由導師組成的科研團隊能力的前提下,學校的招生計劃傾向于研究能力強的團隊,以便提升學院、學校的專業競爭力;(3)在招生的過程中,加大導師的選擇主導權,以便更好地考察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有助于研究生階段的各項能力來保證優質的生源。

參考文獻:

[1]王茜.導師指導風格對研究生創造力的影響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2]袁本濤,延建林.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結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02):12-20,188.

[3]朱紅,李文利,左祖晶.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74-82.

[4]李洋.論協同創新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理論,2013,(33):246-247.

[5]高永毅,唐果,李鑫.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研究的研究方法[J].中國電力教育,2013,(08):8-10.

[6]孫健偉.學科競賽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D].南昌大學,2012.

[7]陳長坤,申秉銀.協同式研究生創新團隊培養過程中導師角色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231-233.

[8]王曉輝.師生關系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9]徐亞清.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協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09.

[10]安冬平.阻礙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11]吳巨慧.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3.

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從高校管理者視角出發,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現狀進行梳理,分析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從高校遴選、聯合培養單位支持、政府積極作為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有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

自2009年我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已成為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并行的一種研究生人才培養類型,二者共同構成當前我國的研究生人才培養,具有不同的培養目標,服務于不同的社會需求。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的教學科研培養目標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實踐能力、職業素養,而較之本科人才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則更加注重實踐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此,教育部要求“培養單位應積極聯合相關行(企)業,建立穩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并于2015年5月,進一步推出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教研[2015]1號),對各培養單位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及實施成效涉及多方利益,本文針對目前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單位的基地建設情況,分析現有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從高校遴選、聯合培養單位支持、政府積極作為等方面提出提高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有效性的建議。

一、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目標

1.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對高校而言,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既是落實教育部精神的積極行動,也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開展供給側改革的主動變革。開展聯合培養,應達到以下三個目標:一是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二是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加強、就業素質提高;三是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吸引優秀生源。

2.聯合培養單位企業競爭力增強。對于聯合培養單位而言,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既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培養社會人才的奉獻,也是緊抓機遇、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行業競爭力的良機。對于聯合培養單位而言,開展聯合培養,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二是激發在崗職工的創新能力;三是后備職工培養。

3.社會經濟增長。高校和企業開展的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是有積極作用的:一方面,企業創新,提升經濟增長的內涵;另一方面,創造和諧社會,高校輸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形成良性循環。

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與研究現狀

自2009年我國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來,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便積極開展聯合培養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并積極開展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胡立在《英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特點及經驗借鑒》中,介紹了英國“知識轉移合作伙伴計劃”的基本情況,指出了該計劃對我國推進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的啟迪和借鑒之處。傅利平在《哈佛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及其啟示》中,以哈佛大學的MBA/MPA-ID聯合培養計劃為例,對哈佛大學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進行了全面解讀,并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提出了建議。陳小平在《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治理機制探析—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中,構建了聯合培養基地相關者結構關系,通過分析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提出了構建外部治理機制與內部治理相結合的治理機制,為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提供參考。同時,不少學者從實踐現狀出發,介紹本單位聯合培養的經驗,探索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實現校企互利共贏的運作模式。在理論探討與研究的同時,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建立聯合培養基地,開展聯合培養。目前聯合培養基地基本有三種方式,一是由學?;驅W院主導,與友好合作企業建立的聯合培養基地;一是研究生導師與企業在項目上有往來或合作關系,在研究生開展專業實踐的時候導師把研究生送到相關的企業;還有一種就是,雖然建立了聯合培養基地,比如文科類、經管類,但是只是作為實踐基地,開展參觀等活動較多,研究生沒有深入基地進行實踐。

三、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問題。如前所述,各高校在理論探討、經驗交流層面比較充分,基本上形成了建立聯合培養基地、開展聯合培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邏輯,但是在實踐層面,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和聯合培養的開展卻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為:(1)聯合培養基地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現有專業學位研究生需求。近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斷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對聯合培養基地的數量和規模都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聯合培養基地數量不能滿足現有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的需要,同時,在質量上,部分聯合培養基地建立不完善,校企合作不緊密,研究生去聯合培養基地參與實踐和培養的機會較少,妨礙了研究生質量的提升。(2)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少,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不明顯。根據現有的聯合培養方式,對于由學?;驅W院主導,與友好合作企業建立的聯合培養基地,基本能夠保障實踐要求,但由于這些聯合培養單位多為事業單位或大型國有企業,本身有較為完備的科研團隊,聯合培養的研究生更多的是從事管理或業務流程類工作,參與項目研究的機會相對較少,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不明顯;對于因導師個人關系而開展專業實踐以及文科類實踐基地,研究生更加難以參與項目,真正開展專業實踐,根本談不上實踐創新能力提升。(3)校外指導教師與研究生的關系不緊密,聯合培養的效果不明顯。在對部分高校的了解和部分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目前,僅有少量研究生能夠真正參與校外導師的項目,在實踐中得到校外指導教師的指導,大部分校外指導教師與其指導的研究生聯系不夠緊密,未能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給予研究生實際意義的指導,在聯合培養中的作用發揮得不明顯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4)聯合培養基地評價機制缺失。部分高校尚缺乏有效評價聯合培養基地的制度,且沒有聯合培養基地退出機制,導致聯合培養基地越來越多,且出現了聯合培養協議尚在、已經不繼續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僵尸基地。

2.原因分析。(1)高校在尋求合適的聯合培養企業方面存在困難。聯合培養的開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地區,聯合培養開展的效果差異比較明顯。如廣東等地區,小企業發展較快,由于競爭激烈,企業生存壓力大,各企業對高校提供的智力和人力資源支持比較歡迎,愿意與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希望成為高校的聯合培養基地,反觀其他地區,或央企較多,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或企業經濟活力不夠,無法為參與實踐的研究生提供專業的研究項目,均達不到聯合培養的要求。(2)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聯合培養雙方相對獨立,各自追求的目標不一致,高校注重的是人才培養質量以及社會需求度,而企業更為注重的是經濟效益,目標與需求的錯位導致聯合培養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高校和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構,同時部分高校的聯合培養制度不夠完善,聯合培養單位在制度建設方面也不健全,不能保證聯合培養的順利開展。(3)缺乏有效的政府參與。地方政府有效支持、積極作為,可促進聯合培養的開展。目前,只有少部分省份政府開始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中發揮作用,大部分地區仍然是高校和企業的松散聯合,聯合培養效果不理想。

四、有效的聯合培養基地的標準

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否能夠達到聯合培養的預期效果,是衡量聯合培養基地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在預期效果的指引下,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聯合培養基地遴選和建設。

1.涉及學科與高校相契合。高校應從專業實際出發,遴選聯合培養基地與本校、本專業相契合,最好是涉及本校的多個學科領域,使開展聯合培養的研究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到跨專業知識,培養跨專業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研究項目作為聯合培養的依托。遴選的聯合培養基地有科研需求,能夠吸納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以項目為驅動提升研究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進而帶動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

3.有導師熱情參與研究生聯合培養。聯合培養基地具有高級職稱(職務)人員有能力擔任研究生校外指導教師。導師指導研究生的過程是一個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在科研實踐中導師指導研究生完成科研實踐,指導的是科研方法,而思維方法、治學精神、工作態度等則是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帶給學生的,而且往往隱形教育的力量更強大。因此,在研究生校外指導遴選方面應加強把關,

4.有一定承載規模和成熟的聯合條件。具有一定的承載規模,能夠保證一定數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進行聯合培養和專業實踐,且聯合培養基地的相關設施與場所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具備專業學位研究生工作、生活、學習所需的基本條件,能夠配備必要的專職管理人員,以保證實踐基地日常運行。

5.有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聯合基地制定有完善的實踐管理制度,如企業導師的管理制度、聯合培養基地研究生的管理制度等,能夠長期穩定地規范、有效運作,保障專業實踐培養質量。建有安全管理機制,具有勞動保護和衛生保障條件,保證研究生專業實踐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五、提高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有效性的建議

1.高校方面。(1)樹立合作與服務意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與聯合培養基地開展協同創新,應樹立合作與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本單位的智力資源,為企業效益服務,實現共贏。建立工程專業教師到企業服務和鍛煉機制,協同企業開展項目研究與創新,為企業革新服務,同時促進專業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涵養人才的實踐能力,提高校內指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2)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科學遴選。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應擦亮眼睛,不盲目,真正從需求出發,認真遴選聯合培養基地。除具有良好很作關系的國有大型企業,可適當增加發展動力較強、市場前景較好的中小型企業作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小型企業有市場發展需求,能夠提出項目研究計劃,對人才的需求相對更為迫切,研究生進駐這樣的聯合培養基地,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3)加強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出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相關政策,建立規范的校內研究生聯合培養制度,提高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規范化。應從聯合培養基地遴選、建設、條件保障、簽訂流程等方面加以規范,對校外指導教師、聯合培養項目等加以明確,合理確定聯合培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與企業協商,建立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制度規范,保障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安全、權益與收益,使研究生能夠安全、安心的開展專業實踐,并取得預期效果。(4)加強對聯合培養基地的監督與評價。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成立聯合培養督查辦公室,建立聯合培養基地的評估與評價機制,對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情況和研究生培養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障研究生聯合培養不走過場,實實在在通過聯合培養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實施聯合培養基地退出機制,篩除聯合培養效果不明顯或者不繼續開展聯合培養的基地,避免僵尸基地的留存。

2.企業方面。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利潤,而利潤的創造是由人來完成的,人才質量的高低決定了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創造利潤的高低。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高校建立聯合培養基地,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之際,企業無論從社會責任擔當還是與高校的良好合作關系出發,均應予以支持。企業可以發揮自身的實踐優勢,協同高校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人力資源,提升本單位的競爭實力。

3.政府方面。(1)從實質上推動聯合培養的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是要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關系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有效開展,政府應從政策引導、制度規范、搭建平臺、激勵推動、購買服務等多個方面對高校和企業加強指導和幫扶??沙闪⒂烧鬓k的校企合作中心作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媒介,通過開展聯合培養項目的方式成為企業和高校之間的橋梁。校企合作中心可提供相應數量的立項資金,鼓勵企業提出研究項目,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究。校企合作中心一方面審核企業的聯合培養研究項目,為企業尋找合適的高校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為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合作企業的選擇。同時,成立聯合培養的監管部門,科學設計聯合培養評價體系,聘請專家和企業相關人士,成立校企合作的社會評價機構,監督校企合作的項目研究、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質量。(2)鼓勵聯合培養基地依托企業參與聯合培養。政府可通過提供項目研發資金、減免稅收政策等多種方式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到研究生聯合培養中來,保障聯合培養在合法、高效的范圍內運作,激發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活力。從長遠看,對于提高企業活力、科技競爭力、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就業水平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Z].教研[2013]3號.

[2]楊忠孝,繆志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實踐基地建設的路徑選擇[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4,(03):41-45.

上一篇:化學與健康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大法學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