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

2023-09-16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第1篇

一、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選擇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戰略是指在確定發展方向和定位好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在企業、政府兩個層面進行的戰略選擇,其目的在于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具體來說:

(一)政府層面

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決策主要體現在政策選擇上,首先,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推出了多項與國際接軌的政策持續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應對不斷增多的貿易摩擦,特別是為應對美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采取的強勢貿易保護政策,積極應對,加快實施對外貿易和投資發展轉型。其次,對進軍海外的企業主體和行業的選擇。我國大部分對外投資主體是國有大型企業,近些年,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日趨明顯,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領域翹楚。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行業為制造業,近些年在高新技術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業發展迅速,但是在技術優勢上依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

(二)企業層面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戰略在企業層面主要體現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策略、區位策略以及投資方式策略三個方面的內容,而無論是產業策略、區位策略都需要在方式策略上得到具體的體現。因此,就企業層面來說,其一,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目標,從戰略投資目的角度分析,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目的是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區位選擇為發達國家,采取的投資方式多為并購。與此同時,如果投資的目的在于開拓市場,實現邊際產業轉移,則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投資。其二,產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要從產業價值鏈角度進行整體布局考慮,產業鏈上游處在壟斷地位,產業鏈中游話語權影響力弱于上游企業,產業鏈下游在整個產業話語權最弱。比如企業處在產業鏈核心部分,可以選擇綠地投資。其三,區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要考慮到東道國經濟、政治以及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外部因素,比如,非洲發展中國家眾多且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可以選擇綠地投資方式,這種綠地投資方式的選擇也會給東道國的經濟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

整體來說,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戰略整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對外直接投資的領域多元化發展,其中服務業、制造業保持高速增長,采礦業流量額大幅下降;區位選擇多元化,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下,發展中國家投資增長較為明顯,但是發達國家和地區依然是投資選擇的重點;企業投資方式趨向多樣化,進軍發達國家和地區,跨國并購成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投資方式。

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面臨的挑戰

全球經濟低迷,增速緩慢的現實狀態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嚴重阻礙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通過貿易保護手段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政策推行,世界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世界關系向著更為復雜和多變的方向發展,尤其是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深入,無疑給我國企業對啊直接投資增添了風險。具體來說,其一,WTO多哈回合談判歸于沉寂,國際治理體系和規則不足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多邊化和治理碎片化等全球性問題。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較弱,國際話語權影響力不足。其二,東道國隱性制度障礙叢生,嚴重影響了“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其中地緣政治、政黨更替、反華輿論、非政府組織、宗教等跨文化交際因素使得我國企業毒外直接投資風險系數增加。其三,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對外投資競爭優勢有待進一步提升。其中惡性競爭現象較為普遍,國際經驗不足,國際化人才缺失,標準體系化以及配套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首次超過外商直接投資,并在2016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投資過,僅次于美國。而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保持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處在發展階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質量和效益依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對世界經濟形勢、國家政策形勢以及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戰略選擇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存在著非理性盲目投資行為,資本流失較為嚴重??偨Y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其一,對外直接投資戰略規劃內容缺失,投資熱情較高,出現了盲目跟風投資的現象,整體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水平較低。其二,企業對外投資區域選擇、產業選擇以及方式選擇存在突出問題,跨文化評估認識不足不全面,投資風險意識缺失。其三,大量資金涌入非實體產業導致商業化泡沫,在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國家戰略推進上存在諸多負面效應。其四,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參與跨國并購后的管理經驗和整合運營能力缺失。此外在國家層面還存在著相關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缺乏對應的法律法規內容,法制建設有待進一步推進和落實。

三、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優化建議

(一)國家層面

積極參與國際治理規則的制定,推動建立新型全球化關系,以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和治理理念下進行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引導,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可持續地理念參與到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中去。積極推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標準化、國際化和體系化建設。要以“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為抓手,加強對沿線國家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力度,進一步推進地方產業升級,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創設出一批符合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發展戰略推進,堅持業主的企業抓住海外投資機遇,進而推動我國企業國家化高水平發展。大力發展和培育國際管理人才,不斷充實高校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進一步給予國際管理人才建設制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千方百計的引入優質人才,此外,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投身社會再教育體系構建,重視人力資本價值,促進本土人才的國際化、高素質化。

(二)企業層面

第一,優先提高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意識和能力。當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規模和質量效益存在不對等的問題,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意識薄弱,對外直接投資風險識別和抗風險能力不足是其根源性影響因素之一。對此,作為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要高度重視東道國的法律法規、政治經濟制度和政策,加強對國家貿易規則和慣例等的認識能力和運用能力。有效利用規則發揮自身優勢,提高企業管理運營能力,構建企業風險防范體系。與此同時,加強強強聯合,發揮聚集效應,提高企業競爭實力。第二,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和自主創新能力,從境外投資中心向投資質量中心轉型發展,注重創新投資。第三,加強同世界各國企業的合作,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制定中來?;ダセ?、共享共贏是當前復雜國際形勢和解決國際多邊貿易爭端的最終出路,對外,我國企業要加強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投資成功典例的借鑒和學習,積極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技術,相互借鑒,相互合作,通過發揮彼此優勢實現共贏目標。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趨勢下,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在四十余年的時間內成為了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第二大國,并逐漸摸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國際復雜局勢和國內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現實差距、突出問題?;诖?本文首先論述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所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然后就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戰略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挑戰,問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 王琳華,者貴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形勢及特點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32):4-7.

[2] 郭凌威,盧進勇,郭思文.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回顧與展望[J].亞太經濟,2018,(04):111-121+152.

[3] 惠寧,周曉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及其決策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4):70-75.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第2篇

一、“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戰略堅持共建共贏的原則,加強了國家間的政治經濟合作,促進了地區文化的交流,為全球貿易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向,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了各國間貿易往來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仍然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為保護本國企業的發展,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有所提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共贏共享為目標,強調各國平等參與,攜手共同應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挑戰,構建多渠道的貿易合作平臺,能夠有效破除貿易壁壘,加強國際間的貿易合作,從而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基礎設施輸出

世界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均衡差異明顯,有很強的互補性,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資源豐富,但是開發能力不夠,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而我國正面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豐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能夠有效化解基礎產業過剩的弊端,將鋼材、化工等產業投入到基礎薄弱的國家中去,加快基礎設施的輸出力度,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具有敏銳的風險防范意識。具體來說,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外貿易摩擦加劇

隨著戰略實施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不斷提高,加大了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競爭,很多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必然會導致貿易摩擦的加劇。同時,海外市場的政治經濟環境與國內存在明顯差別,我國又缺乏與國際貿易標準相匹配的政策法規,信息不對稱,很容易產生貿易摩擦,甚至升級為貿易戰,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

(二)金融領域風險和摩擦加劇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中國承擔了主要的融資風險,特別是沿線的基礎建設工作,很多都是由中國主要出資甚至是唯一出資,中國承擔了大部分的資金壓力。同時,為了保證“一帶一路”的順利進行,由我國發起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為亞洲地區基礎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服務同時,也導致了其他國家銀行的業務空間逐步縮小,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摩擦矛盾。

(三)政治文化差異造成貿易合作困難

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和地區,大多數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與我國體制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戰略的理解和認識也不盡相同,有可能會對“一帶一路”戰略產生不信任和猜疑。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國家,國內政治形勢多變,貿易政策也不能得到一貫執行。很多國家宗教問題復雜,宗教派系林立,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造成社會長期動蕩不安,貿易投資環境不斷惡化,也大大增加了中國與之貿易合作的難度。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應對對外貿易挑戰的措施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強而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在貿易競爭、金融領域、文化領域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制定適宜的發展戰略,來應對這些挑戰。結合現階段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應對。

(一)加強對話與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大和深入,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如何妥善地化解矛盾,將矛盾沖突的焦點轉化為合作的動力,最關鍵就是加強對話和合作。要堅持推動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加大產品的創新,提高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盡可能地降低產品的同質化,緩解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競爭摩擦,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氛圍。同時,要建立健全與國際貿易標準相匹配的政策法規制度,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實現貿易的合作共贏。

(二)拓寬金融融資渠道,加強國際金融合作

為緩解融資風險,就需要在現有融資情況下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更多的境外資本,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有效分散融資風險。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融資作用,拓展“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來源。要建立開放的融資信息平臺,搭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促進資金融通。

(三)加強政治文化交流,主動應對文化差異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尊重各個國家不同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增強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了解,主動應對各國間的文化差異,才能有效消除誤解,為解決政治和貿易爭端創造良好條件。同時,要盡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正式的協商機制,對于文化和宗教問題引發的對外貿易爭端,通過國家間正式的政治協商來解決,通過政治交流消除文化差異的不利影響。

結束語:

總體來說,“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推動作用要遠遠大于其所帶來的挑戰,對于戰略實施過程中所引起的貿易摩擦等爭端,我們應積極應對,盡快建立完善的對外貿易管理制度,加快戰略轉型和優化升級,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實現貿易經濟的互惠互利,為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與演變,世界貿易格局時刻發生變化,瞬息萬變。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加強與世界各國貿易的互聯互通,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方針與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力度,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雖然我國對外貿易在穩定增長,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采取有效積極地措施來應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增長,是當前必須引起格外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對外貿易,挑戰

參考文獻

[1] 胡燦,劉會紅.“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6):238.

[2] 劉鳳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6):7-8.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第3篇

一、我國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中的風險探討

為了實現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增加其對外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經濟效益,則需要對其中的風險有所了解,促使相應的規避工作開展更具針對性。在此期間,相關的風險包括以下方面:

(一)自身的融資能力不足

實踐中受到規模大小、獲取信息效率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有待提高,影響著其對外進出口貿易活動開展效果,加上對宗教文化、不同地區貿易規則等了解不全面,間接地加大了自身的貿易風險,制約著中小企業效益水平的提升。同時,在融資能力不足的影響下,會使對外進出口貿易方面缺乏有效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在這方面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二)貿易摩擦及貿易壁壘的影響

中小企業在開展對外進出口貿易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貿易摩擦及貿易壁壘的影響,致使自身的貿易活動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具體表現為:(1)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因貿易摩擦的影響,使得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業務拓展中受到了潛在威脅,加大自身貿易風險的同時會給企業競爭水平提升中帶來一定的制約作用;(2)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多邊貿易活動的數量逐漸增加,部分地區及國家打著國際貿易規則的旗號,開展了貿易保護活動,對中心企業進出口貿易方面造成了較大影響,會導致這方面的風險發生。

(三)其他方面的風險

在細化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研究內容時,也需要對其在這些方面的風險有所了解:1.因人員方面的風險意識薄弱,相應的工作開展不及時,致使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未能得到及時處理,會使其影響范圍有所擴大,限制了中小企業貿易規模的擴大;2.由于一些中小企業在實踐中對國際市場形勢變化缺乏深入分析,對貿易出口國的技術要求、服務要求等了解不全面,加上自身的制度不夠完善,致使進出口貿易方面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降低了企業的貿易水平及市場競爭力。

二、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規避的相關策略

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及要求,在了解其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的基礎上,為了確保其規避有效性,則需要考慮相關策略的科學使用。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注重自身融資能力的提高,落實好風險規避工作

中小企業應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及自身的業務狀況,應注重與不同投資機構間的密切合作,拓寬融資渠道,促使自身的融資能力得以不斷提高,為對外進出口貿易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科學保障,避免因資金不足而影響貿易工作效率,減少其中的風險發生。同時,中小企業應通過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及對外進出口貿易具體情況的分析,在風險識別方法、專業理論知識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將切實有效的貿易風險規避工作落實到位,避免其影響范圍的擴大。

(二)注重匯率風險規避,加強制度建設

在規避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的過程中,中小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對匯率的影響,實施好相應的風險規避計劃,且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滿足貿易風險規避要求。具體表現為:1.借助精細化管理方式及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應用優勢,完善匯率風險管理機制,并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作用下,高效地完成進出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規避工作,逐漸提升中小企業發展潛力、拓寬其在生產實踐中的發展思路;2.中小企業應提高對貿易摩擦及貿易壁壘影響的正確認識,將創新理念、精細化理念融入到貿易風險規避工作機制形成中,為其對外進出口貿易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科學保障。

(三)其他方面的規避策略

在提升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規避水平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這些方面規避策略的配合使用:1.加強信息技術使用,開展好專業培訓活動,強化對外進出口貿易中相關人員的風險規避意識,將豐富的信息資源整合應用于其風險規避工作開展中,提升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的信息化水平;2.中小企業在實踐中也可以通過對購買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的考慮,減少對外進出口貿易中這類產品的利益支出。同時,中小企業應選擇好利率較高的外幣,避免自身的貿易活動開展中受到匯率波動變化的較大影響,并在風險規避機制、方式等要素的支持下,健全相應的規避工作體系,確保企業的對外進出口貿易狀況良好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不同策略的支持下,可達到規避對外進出口貿易風險有效規避的目的,促使中小企業能夠處于良好的發展狀態,逐漸擴大它們的業務范圍,因此,未來在提升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水平、優化其貿易方式的過程中,應深入思考這方面風險規避策略的科學使用,促使中小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摘要:當前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逐漸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在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為了實現對其風險的科學應對,增強相應的規避工作落實效果,則需要考慮相關策略的使用予以應對?;诖?本文將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進出口貿易中的風險規避策略進行系統闡述。

關鍵詞:中小企業,進出口貿易,風險,規避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偉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與直接投資融合發展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8(06)03-19.

[2] 范思琦.企業異質性與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D].吉林大學,2011(05):08-22.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第4篇

一、開放戰略的歷史進程

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采取的是漸進式推進而非休克療法,經歷了從沿海到內地、局部到縱深的推進過程。不同歷史階段,決策者不斷調整開放戰略,持續推進擴大開放。

啟動階段:1978—1992年。把對外開放戰略作為長期基本國策是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的。80年代,國家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地設立經濟特區,特區允許華僑、港澳商人和外國廠商直接投資辦廠,或同他們興辦合資企業,爾后進一步設立沿海開放城市,并建立完善法律,改善營商環境。

深化階段:1992—2002年。這一階段中國對外開放面臨非常嚴峻的外部環境。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迎來新一波發展,日本、韓國資金大量進入,特別是此后以浦東新區為典型代表的對外開放新探索。

開放階段:2002—2012年。此階段主要是圍繞加入世貿組織展開的,中國落實“入世”承諾,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修訂了多項法律法規,以改革國內的體制與現行國際體制接軌,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我國對外開放迅速發展。

全面開放階段:2013年至今。在此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升級”,而這種升級就需要制度的變革,模式的創新。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以對外開放促進對內改革,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開放空間,用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

二、開放戰略的基本經驗

40多年來,對外開放積累和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和啟示。這些經驗和啟示在合乎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不斷得以檢驗、繼承和弘揚。

一個執政黨: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對外開放戰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一條道路:獨立自主的開放道路。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走改革開放的新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一種品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中國的對外開放能夠取得偉大成果,就在于我們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根據中國具體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理論體系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指導,又成功探索中國自己的對外發展道路,有力推動了開放實踐。

一種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這是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的總結。

三、開放戰略面臨的挑戰

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調整,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挑戰。

全球范圍內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過去,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短時期內,發達國家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經濟復蘇進程曲折。受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實體經濟增長乏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波動劇烈,全球經濟格局變化深刻。

逆全球化潮流不斷涌現,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發展。目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阻礙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而且破壞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國際貿易組織,因而給世界經濟帶來動蕩。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實行經濟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挑起中美貿易爭端,試圖采取極限方法對中國試壓,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期內急劇升溫,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規則遭到嚴重破壞。

四、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

作為我國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開放,把黨中央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簡單的加工貿易使國內企業的利潤非常低,大部分利潤被國外企業拿走,并且造成國內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得不償失。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轉變外貿增長與發展方式。因此應該注重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轉變數量取勝為質量取勝,轉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由粗放式的數量擴張,轉變為高質量、高科技含量的集約式發展。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進一步優化外貿結構。為適應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應加快服務業的全面開放。推進新興貿易出口,提高貿易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優化貿易服務結構。制訂和完善服務貿易立法,建立貿易服務競爭規則,放寬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制訂優惠措施,推進外包商務環境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

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穩步有序地推進資本市場開放。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擴大國內外參與主體,豐富交易產品和工具,建立開放、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同時要防范內外部沖擊的風險,要嚴格執行當下的監管措施,也要做好預期管理,保證外匯市場安全平穩。

摘要: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復雜變化,為更好地適應國內外新的復雜形勢,要準確分析國內外復雜形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對外開放戰略推向前進。

關鍵詞:新時代,對外開放,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隆國強.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對外開放40年[M].廣東經濟出版社,2017.

[2] 盧峰.縱論開放經濟與全球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淺析我國對外開放戰略范文第5篇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诖艘暯?,本文選取多個指標,從經濟發展、市場繁榮、社會建設、科技活動、環境保護五個角度對中西部省份發展進行評價。發現經濟水平的提高會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將是地方發展的重點。同時,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差異明顯,自然環境對區域發展仍有較大束縛。發展落后地區應發現自身優勢,避開劣勢,探索出自身獨特的發展路徑,從而改變當地落后面貌,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五位一體 區域發展 評價體系 中西部省份

一、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孔雀東南飛”的情況在中西部省份十分常見,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加深了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新世紀初,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是在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提出的,同時,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中,并且,我國在過去有過西部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1],此時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顯得十分重要。而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部崛起“的政策,并在之后的幾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提及。中部地區承接東西,連接南北,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基地與交通樞紐,因此中部地區的充分發展,是搞活全國經濟的必要條件。

在國家政策支持與東部發達省市的幫助下,中西部地區大力發揮自身優勢,迅速提升經濟水平,建設了諸如“青藏鐵路”等一大批對區域及國家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設施??墒?,在這十幾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是能源的大肆開采,甚至是對自然環境的無休止破壞。西北地區的沙塵暴、西南地區的水污染、長江中游的洪災、酸雨,都是粗放式經濟發展的惡果。

黨的十八大關注到了生態環境問題,并把治理污染與恢復生態環境提到了與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一樣的高度,充分說明了生態治理迫不容緩。從此,地方政府不再唯GDP論,而更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水平。本文根據“五位一體”的新時代發展理論,選取多個指標對中西部省市自治區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衡量評價。

二、文獻綜述

區域發展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點研究內容,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情況一直存在,并且從我國明確建立市場經濟體系以來更加突出。學者們紛紛針對區域發展進行研究,提出建議與破解辦法,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部分學者從區域規劃方面進行研究。李愛民(2019)研究了國家“十一五”以來的政策發布,探討政策層面反映的區域規劃發展問題,發現國家政策從多層次、中央地方共同推進等方面促進區域內外一體化發展,起到了一定效果[2]。李國平(2007)則對區域經濟政策入手,研究了中部崛起過程中區域政策的實施主體及空間對象,并對結果進行了評價[3]。崔萬田(2018)研究跨度較廣,通過總結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區域經濟政策演進與創新,發現現有的區域經濟政策問題,為區域經濟政策創新提供建議[4]。

也有學者從指標體系的角度進行區域發展研究,從不同角度對某地區的發展進行研究。胡健等學者(2018)測度了“一帶一路”沿線64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從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和開放讀三個方面進行測度與評價,對我國對外投資戰略提供了參考[5]。李旭輝等學者(2019)根據近幾年提出的“五新”發展理念,構建五大節點,對16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進行分享評價和綜合評價,總結了所研究城市在五個維度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建議[6]。高迪(2017)以新常態為背景,結合經濟與能源協調發展的相關研究,構建了能源與經濟發展的指標體系,對能源、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提供了建議[7]。

綜上,現有的區域發展研究多集中在宏觀的大背景下,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對外開放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但是關于微觀視角的人民生活水平質量則很少有學者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此方面的區域發展有待研究。

三、指標選取與研究方法

(一)評價指標選取

“五位一體”要求將五個維度的發展水平統統納入地區發展的評價之中,這對選取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綜合評價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指導。

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選取了地區生產總值這一傳統指標,但是生產總值并不能完全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質量,消費最終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加入了居民消費水平這一指標來衡量當地的經濟發展質量。而我國經濟改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立市場在生產要素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在指標體系構建中,將市場的開放與自由水平加入衡量體系中極為重要,經營單位所在地進出口額、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兩個指標即可反映市場的自由與對外開放程度,而市場主體越多,納稅的數額就會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也就會相應減弱,地方財政收支比很好的反映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環境保護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晉藝波(2019)在評價武威市區域旅游與生態環境關系時,使用了很多反映生態環境系統的指標[8],此處從中選取和城鎮農村居民生活最緊密的兩個指標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來衡量環境保護水平。

而對于社會建設方面,我們從衛生服務與知識普及兩個角度進行衡量。衛生技術人員數反映了該省人民醫療健康保障水平,人均擁有圖書館藏量則反映了該地區文化發展水平。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科技投入是最重要的一個評價角度,企業在其中充當了最主要的角色,因此選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作為一個評價指標,選取的另一個指標技術市場成交額同時將非企業類的研發活動也納入其中。

綜上所述,本文選取以下十一個指標對區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的評價指標較多,為了避免在評價時使用過于主觀的權重,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進行降維處理,以避免指標間出現的高度相關性可能帶來的誤差。

一般地,設有K個指標,分別表示為X1、X2、…、Xk,這K個指標構成了K維隨機變量,可以表示為X=(X1、X2、…、Xk)。設該隨機變量X的均值為,協方差矩陣為[9]。對X進行線性變換,可以構成新的綜合性變量,用F表示,也就是說,新的變量可以通過原來的變量線性組合來表示,滿足:

并且,滿足此條件:λ2i1+λ2i2+…+λ2ik=1,(i=1,2,…,k);其中,F1,F2,…Fk之間互不相關;F1是X1、X2、…、Xk方差最大的,依次類推。

根據此原則確定的綜合變量指標F1,F2,…Fk就是原始指標的第一、二、…、K個注冊后主成分。在分析中,第一主成分為方差最大的,一般選取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計貢獻率為85%的,但是實際分析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不拘泥于傳統的要求。

四、數據處理及評價結果

(一)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本文數據來源為國家統計局,選取了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貴州、云南、廣西、重慶、湖北、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7年的統計數據。

由于各指標單位不同,數值差異也較大,因此采取去除量綱的方法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具體方法為求出某隨機變量下的極差,然后用每一個指標減去數值最小的指標,再除以極差,就得到去除量綱后標準化的指標。通過這種方法處理,每一個隨機變量取值范圍都為[0,1],有利于進行主成分分析。

(二)實證過程與結果

1、相關性檢驗

以下數據處理過程均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首先進行KMO于Bartlett球形度檢驗,得到KMO值為0.720,Bartlett球形度檢驗顯著性水平<0.0001,說明選取的個體指標樣本充足且具有相關性,適合于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特征值及其貢獻度、累積貢獻率

一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代表此共同因子反映原始指標中的信息量,而累計貢獻率就說明對應的幾個共同因子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計算主成分貢獻度:

表 2 總方差解釋表

總方差解釋表中,前兩個成分貢獻度只有72.748%,第三個主成分特征值卻未大于1,因此求出碎石圖來判斷第三個成分是否可以作為納入主成分。觀察碎石圖,從第三個組件開始,折線趨于平緩,之前都較為陡峭,第三個組件可以納入主成分。

3、計算載荷矩陣及得分排名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所選取的11個指標在三個主成分上的載荷分配量,得到如下的結果:

從主成分載荷矩陣表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這七個指標的信息,反映了企業與政府在地區地區發展中對經濟增長與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可以命名為區域財富指數。主成分2則反映了三個指標,反映了個人在區域發展中所能享受的利益,可以命名為區域幸福指數。最后的主成分3,反映了一個指標,反映了區域發展中對地區居民健康的關注度,可以命名為區域健康指數。

通過載荷矩陣求得每一個主成分的評分系數。對于綜合系數,則選取每一主成分的貢獻度作為系數,即為:F=0.54356F1+0.18392F2+0.08649F3。設得分系數矩陣為:M11*4=(F1 F2 F3 F),原去除量綱的指標數值矩陣為X18*11,則最終得分矩陣為R18*11=X18*11*M11*4。

五、結論及建議

根據綜合得分,將這18個中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分為三組,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湖南省和重慶市為高度發展區域,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山西省為中等發展區域,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貴州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為落后發展區域??梢园l現中部地區發展明顯高于西部地區,西北地區落后于西南地區。

觀察三個主成分得分排名可以發現其順序基本一致,同一區域在三個主成分排名之間無較大差異,說明經濟發展水平仍是地區發展的主要引擎。因此區域發展仍需要經濟增長的帶動,只有經濟水平提高了,其他的軟硬件服務設施才可以同時提高,并且環境保護意識也才能增強。

落后發展區域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多山地;(2)荒漠化;(3)高海拔。說明自然因素仍然是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束縛,落后發展區域應重點考慮如何打破自然環境制約,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當地的經濟、社會與文化。例如新疆、云南兩地可以借助“一帶一路”開展陸路貿易,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發展;貴州、西藏兩地應多發展現代新興技術產業,避開自身發展瓶頸。而甘肅、青海兩地應優先治理環境,可以考慮綠色生態農牧業,通過治理環境的方式發展經濟,開創一條荒漠高原地區發展的新道路。

區域發展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國學術領域研究的熱門話題,也將成為地區政府的重要任務。隨著東部沿海地區新一輪開放熱潮的興起,東西部地區發展的不協調性很可能再度加劇,未來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將成為國家政策的重點導向。

參考文獻:

[1]劉君德.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意義與新觀念、新思路、新舉措[J].世界地理研究,2000(02):1-5.

[2]李愛民.“十一五”以來我國區域規劃的發展與評價[J].中國軟科學,2019(04):98-108.

[3]李國平,汪碧瀛.區域經濟政策研究回顧及其對中部崛起的啟示[J].學習與實踐,2007(03):24-29.

[4]崔萬田,徐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區域經濟政策創新[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6(05):53-57.

[5]胡健,張維群,邢方,耿宏強.“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測度與評價研究——基于絲路沿線64國指標數據的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8,33(06):43-53.

[6]李旭輝,朱啟貴,夏萬軍,李認認.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研究——基于二次加權因子分析法[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9,38(03):506-518.

[7]高迪,聶銳.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煤炭企業經濟與能源環境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煤炭,2017,43(11):25-29.

[8]晉藝波,蘇麗娟,張玉梅.武威市旅游產業—區域經濟—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3):76-84.

[9]陳丹,楊德欽,李紅艷,陳琳彥.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建筑業細分產業競爭力動態水平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7,31(02):38-42.

上一篇:淺談如何提高寫作能力范文下一篇:企業精準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熱門文章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