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

2023-09-23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1篇

[目的]通過對收治在ICU的256例重癥病人的科學護理進行總結,以期能提高對ICU重癥病人的護理質量。[方法]選取我科ICU256例重癥病人進行科學護理,根據病人在ICU的入住時間、滿意度及有無并發癥等情況,及時評估護理成效并記錄。[結果]本組病人未出現與護理相關的并發癥,病人或家屬以及主管醫生對護理質量的評價均較滿意。[結論]科學的護理在重癥病人的診療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胸心外科;重癥病人;評估;護理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對疑難雜癥的診治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新課題。筆者在胸心外科ICU從事了多年的護理工作,護理過上百位重癥病人,其中有各類復雜心臟病手術術后病人,有高齡(70歲~80歲)的食管癌術后病人,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外傷病人,這些病人病程長、病情變化快、治療方案復雜、并發癥多,因此,科學的護理在重癥病人的診療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F將我科ICU收治的256例重癥病人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56例病人,其中男156例,女100例;年齡5歲~80歲;進入ICU以前合并有高血壓36例,糖尿病20例,聽力障礙5例。

1.2 疾病類型及手術方法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48例,心臟瓣膜置換術55例,肺部手術60例,食管癌手術63例,血氣胸合并多臟器損傷30例。本組病人住ICU時間3 d~10 d,其中有3例死亡,其余病情平穩后轉至普通病房。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2.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進入ICU的病人通常會有緊張、孤獨、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應多與病人溝通、交流以取得病人的信任[1];對待病人要真誠;為病人做各項治療時要尊重病人;對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者,要耐心仔細的勸說和糾正;對病人的痛苦要同情和理解。

2.1.2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

護理人員對ICU內重癥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認識,掌握其共性的同時,注意每個重癥病人不同的需求特點,給予個性化護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二尖瓣置換術后的病人,病情惡化,病痛的折磨使得他想放棄治療,求生欲望非常淡漠,經過與病人的多次交流,發現病人非常愛他的5歲的女兒。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立即與家屬聯系,創造條件讓小女孩來探視他,慢慢地,小女孩喚起了父親的求生欲望,主動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終于度過了危險期。事實說明,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支持和加強病人的防御功能,起到促進治療的作用。

2.2 ??谱o理

2.2.1 引流管道的護理

本組病人均安置有尿管、心包及縱隔引流管或胸腔閉式引流管;食管癌術后的病人還安置有胃管,部分病人安置有十二指腸營養管和深靜脈導管;所有的病人均需氣管插管行呼吸機輔助呼吸4 h或者4 h以上。因此,要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管道通暢,嚴格無菌操作。具體做到:①當班護士加強巡視。②做好健康知識宣教,給病人講解妥善固定各管道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③進行各項操作時避免牽拉管道。④各種管道做好植入長度的標記,并作為每班交接班的內容之一,此項措施成功地預防了深靜脈管道滑出2例、胃管及十二指腸營養管滑出8例。

2.2.2 呼吸道的護理

2.2.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人員要協助病人咳嗽排痰,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呼吸機的病人,要間斷地氣管插管吸痰。痰液黏稠的病人要氣道濕化。要聽病人的雙肺呼吸音,以評估吸痰的效果。

2.2.2.2 嚴格無菌操作

在吸痰等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并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本組無一例病人發生墜積性肺炎等肺部并發癥。

2.2.3 預防肺部并發癥的護理

肺不張、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腫是胸心外科重癥病人肺部的三大并發癥,預防的措施主要是:①術后早期協助病人深呼吸、咳痰及床上運動。②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應用霧化吸入并協助咳痰。對于咳嗽排痰無力的病人要及時及早的經鼻導管吸痰。③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采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在80 mL/h~120 mL/h。

2.3 基礎護理

2.3.1 預防壓瘡的護理

重癥病人臥床時間長,再加上高齡、消瘦、高熱等因素,都很容易誘發壓瘡,因此,預防壓瘡的護理非常重要。預防的措施有:鋪氣墊床;保持床單元整潔、干燥;加強翻身,按摩受壓的局部。本組無一例壓瘡發生。

2.3.2 搶救藥物的準備

重癥病人病情變化快,備齊各類搶救藥物非常重要,例如各類強心利尿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全套物品、除顫器等。一旦病人需要搶救時,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取出搶救物品非常重要。

3 體會

重癥病房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護理技術,精湛的??谱o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更需要有愛心和責任心。

【參考文獻】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2篇

一、 一般資料 科別:重癥醫學科監護室 床號:9病案號:201408275姓名:李文波性別: 男年齡:73 職業:退(離)休人員民族: 漢籍貫: 河北省保定市婚姻狀況: 已婚 文化程度:高中入院日期: 2014-01-07 13:42入院方式:平車

主管醫生: 李新華責任護士: 王曉靜 醫療診斷: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2.肺部感染3.II型呼吸衰竭4.肺性腦病5.呼吸性酸中毒6.人工晶體植入狀態。

二、 患者的健康狀況

1、 入院原因及經過:

患者于2天前自覺“感冒”,咳嗽、咳痰加重,無發熱、無胸痛等癥狀,患者于當地診所輸液(具體不詳),咳嗽減輕,入院前5小時患者出現意思不清,呼喚睜眼,不能配合查體,不能言語,于當地縣醫院就診,考慮患者病情危重,轉我院治療,患者入心內科,考慮患者為呼吸衰竭,病情危重,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腦病”收入我科治療。

2、 現在身體狀況(主訴及自理程度):

患者來院查體T36.5℃ ,P81次/分,R26次/分,BP114/55mmHg,昏迷,雙側瞳孔等大正圓,對光反射遲鈍,口唇紫紺,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干濕性啰音。心率81次/分,心律齊,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腸鳴音可,四肢無活動,雙側病理征陰性。

3、 既往身體狀況(女性包括月經、孕、產史)

既往史:白內障手術史3月。

家族史:家族中否認遺傳性及傳染性疾病病史。

過敏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4、 輔助檢查(注明日期):

胸部CT: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伴兩肺感染,左肺下葉肺炎(較前好轉),兩肺間質纖維化伴兩側胸膜粘連增厚,左下肺多發肺大泡。兩側少量胸腔積液。2014.01.07

頭顱CT:兩側側腦室旁腔梗;兩側額部硬膜下積液。2014.01.07

血氣分析:PH7.17

7、PCO2 121mmHg、PO2 62.3mmHg、BE7.9mmol/L2014.01.07 血常規:WBC 3.63*109/L、NEUT% 80.4%、HB 77g/L、PLT 57*109/L。2014.01.07

血生化:ALB 30.4g/L2014.01.07

三、 主要治療

1. 給予特技護理,重癥監測,病危通知;

2. 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抗感染,緩解氣道痙攣,營養支持,化痰,抗凝,抑酸等治療

四、 護理記錄(重要情況和病情變化)

1月7日下午在我科行抗感染、平喘、調節免疫、營養支持等治療,血氣監測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癥存在

1月7日15:00行中心靜脈穿刺術。

1月7日18:15患者呼吸困難加重,氧和下降,復查血氣分析:PH7.1

55、PCO2 120mmHg、PO2 119mmHg,給予行氣管插管術,予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自氣管導管內吸出較多白色粘液。

1月7日18:30出現血壓下降,立即給予補液升壓治療,煩躁,給予鎮靜。

五、 護理診斷和診斷依據

1.氣體交換受損:與氣道阻塞,通氣不足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與痰液粘稠,咳痰無力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力下降有關

4.活動無耐力:與心肺功能減退有關

5.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有關

6.知識缺乏:與對疾病相關知識缺乏有關

六、 護理措施

1. 嚴密監測病情對患者的呼吸深度,頻率,心率,心律進行檢測?;颊卟扇∽换蛘甙肱P位;氧療的護理,當患者出現缺氧癥狀時,及時通知醫生,采取措施。

2. 機械輔助通氣護理 針對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必須及時為患者停工機械通氣,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實時監護,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呼吸機進行功能設定,再次必須注意的是,呼吸機應當與患者的呼吸保持一致,若患者對呼吸機出現抵抗和煩躁狀況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控制。在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情況的發生,引發患者病情加重。

3. 保持呼吸道通暢 按時扣背,按需吸痰。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情況實施扣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排痰。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扣背,使患者能夠將痰液排出體外;若患者的痰液呈現出粘稠的現象,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霧化吸入,將痰液稀釋后再排出體外,使患者的通氣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呼吸人員還必須注意患者的身體情況,注意對患者進行液體的補充,避免由于呼吸不順暢時的患者體內的電解質出現紊亂情況;藥物治療,根據醫生的醫囑為患者提供激素類和支氣管舒緩劑藥物,幫助患者的氣道炎癥進行改善,不斷減輕支氣管痙攣現象,使患者呼吸困難情況得到有效控制。

4. 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由于支氣管哮喘患者會出現哮喘持續發作、呼吸困難以及高熱方面情況,這些均會對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造成影響,使

其出現紊亂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根據患者的需要為其提供補液。

七、 護理體會(護理風險因素評估與管理)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重癥肺炎,體外肺膜,護理

體外膜肺氧合 (ECMO) 是一種不需要開胸的循環輔助系統[1]。其原理是將血液引流至體外, 經膜肺氧合后再灌注體內, 通過長時間轉流, 對呼吸或循環系統衰竭的患者進行有效支持, 維持機體氧供和清除體內二氧化碳, 以保證機體代謝[2]。對于重癥肺炎患者而言, 使用體外膜肺可以協助氣體交換, 使受損的肺得以充分休養, 為早日恢復正常肺功能提供保證。為分析探討體外肺膜對重癥肺炎的治療療效和有效的護理方法, 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月—6月期間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收治的3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女分別為2例、1例, 患者年齡在20~36歲之間?;颊咴趬毫刂圃赑C模式下進行機械通氣仍發生低血氧癥狀, 末梢氧的飽和度低于80%, 動脈血氣分析示氧分壓低于正常值, 必須使用體外肺膜來緩解肺部負擔。

1.2 治療方法

使用美敦力專用表面含有肝素涂層的ECMO導管, 以盡可能降低對血液的破壞。再經右頸內靜脈穿刺將血引出通過離心泵、氧合器最后從上腔靜脈回去。建立右股靜脈-右頸內靜脈體外膜肺氧合 (V-VECMO) , 管路預沖等滲鹽水590 m L, 預沖液加肝素20 mg, 離心泵轉速為1 500~2 000 r, ECMO流量為40~60m L/ (kg·min) [3]。

2 護理方法

ECMO護理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包括日常的體溫護理、管道護理、病區環境的管理、呼吸道護理以及對相關并發癥的觀察和檢測。

2.1 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重癥肺炎患者最顯著的癥狀就是發熱, 此外使用體外肺膜運轉血液的管道是在人體之外, 其溫度難免會發生高低變化, 血液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患者體溫, 因此需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防止因溫度過低過高使得患者的心肺功能受到影響。應采用ECMO的循環復溫裝置, 將溫度設定在36.5~37.5℃之間, 密切關注高溫的同時還要防止感染引起的持續低熱。

2.2 在ECMO管道穿刺處10 cm處采用縫線固定后再覆蓋一個透明3M敷貼, 定時觀察穿刺部位, 視情況進行換藥。

為防止運動使管道穿刺部位受力, 進行適當的肢體約束。在為患者更換體位時, 做好導管保護工作, 防止意外拔管現象的出現。此外, 還應注意輸液、抽血等操作不與管路連接, 防治出血和栓塞。

2.3 病區環境的護理

盡量將使用ECMO的患者安排在單人病房, 防止交叉感染。定時開窗通風, 對病房內物件表面擦拭消毒,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于切實需要探視的家屬, 應穿隔離衣進出, 還應為患者提供專用的檢查設備設施, 如聽診器等, 用前消毒, 預防感染。

2.4 呼吸道護理

使用體外肺膜的過程通常采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但這也存在著會使氣道損傷的風險。故而, 將患者床頭抬高30°, 給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 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還盡量采用優質的呼吸機和排痰機, 在幫助患者呼吸的同時濕化呼吸道, 預防患者感染呼吸性相關性肺炎。此外, 觀察呼吸道內的分泌物, 及時按照無菌操作規程為患者吸痰, 并對痰液狀況密切觀察, 進行對比。

2.5 并發癥檢測及護理

使用體外肺膜可能引發出血、栓塞和感染等并發癥, 護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并具備洞察并發癥的敏感性。通常情況下出現的最嚴重并發癥即是出血, 這可能是由于大量使用肝素破壞了凝血因子, 影響了凝血機制的正常運轉。因此, 需要好觀察與監測, 學會出血的判斷, 觀察病人皮膚黏膜、穿刺部位、引流管、痰液等情況, 做口腔護理時注意有無牙齦出血、鼻出血;女性病人是否有月經量過多的情況, 血細胞比容 (HCT) 是否有持續下降情況[4]。一旦發現異常, 及時報告醫生, 以為患者爭取最寶貴的治療時機。長時間ECMO支持導致的大量血液成分破壞、抗凝不充分等因素均可導致血栓形成[5]。四肢和腦部的血管血流狹窄更容易發生血栓, 必須對末梢循環情況、皮膚溫度、皮膚顏色進行周密觀察和監測。如果發現ECMO管道及膜肺血液顏色發黑, 應第一時間考慮凝血的可能, 要對患者意識狀況加以評估, 防止血栓形成?;颊咴谑褂皿w外肺膜過程中常使用免疫抑制劑并進行深靜脈的插管、動脈留置針、氣管插管、導尿管等多種介入性操作, 這對于機體免疫能力極差的重癥肺炎患者而言, 無疑增加了細菌侵入血液引發感染的幾率。因此, 護理人員在交接班過程中, 必須向接班護士準確匯報患者穿刺部位是否紅腫、有無膿性分泌物。并對穿刺部位輔料及時更換后用3M透明敷貼固定, 以便于觀察。同時, 需要為患者加強機體營養的補給, 持續靜脈注射營養并做好血糖監測。此外, 還應定期進行血、痰、尿培養, 一般2次/周, 根據培養結果為患者科學使用抗生素, 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和消毒制度, 以此來預防重癥肺炎患者使用體外肺膜后感染的發生。

2.6 心理護理

感染重癥肺炎的多為年齡較小的兒童, 高燒、疼痛的折磨、各種介入手段的采用、檢測儀器設備頻繁操作以及陌生的病房環境使得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和沉重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以貼心的話語和輕輕撫摸等肢體動作、微笑的表情等給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 以此來拉近護患關系, 順利實現與患者的溝通, 為更好地得到患者的配合打下基礎。

3 結果

經過科學的治療和周密的護理, 2例使用體外肺膜的患者痊愈, 1例患者因自身原發性疾病不治身亡。

4 討論

體外肺膜作為搶救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新技術, 在臨床被廣泛應用。然而, 它雖能防止病情惡化、幫助患者肺部得到休養, 為搶救患者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其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我們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 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穿刺部位情況、呼吸道狀況、痰液狀況、皮膚顏色等, 并嚴格加強病房管理和執行無菌操作, 有效預防和控制出血、栓塞、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才能真正發揮體外肺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任衛紅, 袁肖媚, 葉婷.應用人工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救治危重癥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 2010, 24 (3上旬) :607.

[2]林菊, 周紅琴.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治療1例兒童重癥肺炎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 2011, 10 (5) :461-462.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重癥肺炎的患兒120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制定的關于重癥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3];(2)均經病史、查體、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3)具有咳嗽、咳痰、發熱、呼吸急促、食欲不振、腹瀉、精神不振及嘔吐等臨床癥狀;(4)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按照隨機、對照、雙盲的原則將12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5個月至7歲,平均(1.92±0.54)歲。觀察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6個月至7歲,平均(2.01±0.62)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入院確診后均給予常規臨床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1)環境護理:合理控制病房的溫、濕度,控制溫度為22~24℃,濕度為55%~65%,且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消毒,確?;純涵h境的安靜。(2)飲食干預:確?;純猴嬍掣缓瑺I養物質且易于消化,確保每天維生素、蛋白質及熱量攝入充足?;純喊l病期的水分丟失最快,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補充患兒的水分需求,鼓勵患兒多食富含營養物質、水分的流質食物,如牛奶、果汁、豆漿等[4]。(3)睡眠干預:睡眠時患兒會降低心輸出量和氧需求量,因此確?;純旱男菹⒊浞诛@得尤為重要,若患兒表現為躁動不安或哭鬧時,可按照實際情況給予患兒適當的鎮靜劑。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內容:(1)心理干預:由于患兒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易伴發不安、害怕及恐懼等負面情緒,故常出現躁動不安、大聲哭鬧、手腳亂動等表現,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兒的交流溝通,若患兒年齡較小,可通過玩具等道具與其進行交流,以緩解患兒的負面情緒,提高患兒的依從性。(2)日常護理:患兒用藥后可能出現出汗過多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期幫助患兒清潔面部、更衣、洗澡,以有效提高患兒的舒適感,且做好患兒的保暖工作,定期護理患兒的口腔,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出現。(3)呼吸道護理:因患兒呼吸道結構的特殊性,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力降低,易造成氣道痰液堵塞,引發呼吸困難,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期幫助患兒翻身及改變體位,定期為患兒進行拍背,協助患兒排痰[5]。不主動咳痰則給予吸痰護理,使患兒取臥位,頭偏向一側,吸痰時確保吸盡患兒口腔與鼻腔中的痰液。(4)機械通氣護理:機械通氣前應保證除盡患兒口腔中的分泌物,且于通氣情況下對其閉塞進氣流量感知,確保通氣裝置的緊密性,保證鼻塞固定,防止鼻塞不恰當造成不良影響。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6]:顯效:癥狀全部消失,心率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明顯緩解,心率基本恢復;無效:癥狀與心率均無明顯變化或惡化??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觀察及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體征恢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詳細記錄后,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見表1。

2.2 兩組的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時間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心率及體溫恢復時間均明顯更短(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兒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發熱、咳嗽、肺部濕性啰音及呼吸困難等表現。由于受到小兒自身年齡特點的影響,其生理機能及免疫力均尚未發育完善,治療時患兒往往易伴發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從而對廣大患兒的身體健康及治療效果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加強重癥肺炎患兒的護理干預,對于確?;純旱纳】稻哂蟹浅V匾呐R床意義[7]。

優質護理模式是建立在患兒的護理需求基礎上,為患兒提供高效、優質、滿意、低耗、放心的護理服務,其整個護理過程均充分體現了以人文本的內涵[8],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其兼顧了患兒各方面的護理需求,能夠有效提高患兒及家屬的依從性,有助于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的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心率及體溫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重癥肺炎患兒的治療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的緩解,值得推廣。

摘要:目的 探索優質護理在重癥肺炎患兒中的臨床價值,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患重癥肺炎的患兒120例,按照隨機、對照、雙盲的原則將所有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60例,給予常規兒科護理服務;觀察組60例,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體征恢復時間。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觀察組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心率及體溫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重癥肺炎患兒的治療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的緩解,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重癥肺炎,優質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蔡青.小兒重癥肺炎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4):283-284.

[2]周秀芳,姜艷麗,肖娟.小兒重癥肺炎的ICU護理效果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1):1509-1510.

[3]王煥芳.CPAP持續正壓通氣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3):363-364.

[4]胡海燕,謝雪霞.小兒重癥肺炎患者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304.

[5]郭華彬,張永學.個性化全程護理干預對小兒麻疹合并重癥肺炎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150-153.

[6]邰秀娟.80例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3):180.

[7]黃勇帆.舒適護理在小兒重癥肺炎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28):6215-6216.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兒科重癥監護病房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住院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共63例, 全部病例符合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3], 均無結核感染、先天性心臟病和遺傳性疾病, 且30 d內未參與其他臨床試驗。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3例, 對照組男13例, 女17例, 平均年齡 (1.77±1.01) 歲;試驗組男18例, 女15例, 平均年齡 (1.94±1.09) 歲。2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按需合理應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 給予控制高熱、化痰止咳、解痙平喘、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治療。

1.2.1 對照組

常規治療后給予一般護理和ICU護理。保持病室內適宜的溫濕度, 適量補充水分, 合理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對患兒家長進行安撫, 積極預備各項搶救措施, 注意體位、吸氧方式以及皮膚清潔, 嚴格執行醫囑, 出院時給予健康宣教。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積極的臨床護理干預, 制訂全天護理計劃, 并嚴格實施: (1) 基礎護理, 保持PICU環境安靜、空氣新鮮、溫度和濕度適宜, 避免交叉感染;保證患兒攝入適當的熱量和蛋白質, 注意記錄液體出入量;嚴密監測患兒精神、生命體征、瞳孔、腹脹等變化情況, 主動與醫生進行溝通。 (2) 用藥護理,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精確配制藥物, 建立靜脈通道熟練準確, 依據患兒病情和藥物使用要求控制輸液速度, 預防因輸液速度過快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機體反應和監護儀器數據變化, 處理積極及時。 (3) 心理護理, 撫摸或擁抱孩子, 消除其潛意識中的不安與恐懼。PICU特別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 體諒他們的焦慮和不安, 讓家長了解重癥肺炎的臨床表現、預后及各項檢查、治療的必要性, 舒緩其不良情緒, 幫助他們以良好的狀態來配合診療, 進而更好地完成診療計劃。 (4) 呼吸道護理, 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時需嚴格控制流量;對痰多不易咳出的患兒按需吸痰, 插管輕柔, 適宜負壓, 減少氣管黏膜損傷, 邊旋轉邊緩慢深入, 徹底吸凈痰液, 痰鳴聲消失后迅速撤出, 持續時間不超過15 s,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避免醫院感染。嚴密觀測患兒臨床表現、呼吸機運行狀態和監護儀數據, 若提示患兒出現呼吸衰竭或呼吸衰竭加重, 應立即通知醫生, 并準備好搶救器械和藥物。 (5) 合并癥的護理, 治療中若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加快、心率加速、頸靜脈怒張等心力衰竭癥狀, 及時報告醫生, 減慢輸液速度, 準備強心、利尿和血管活性藥物等。重癥肺炎常合并腹脹, 除了使患兒不適, 嚴重時可導致膈肌抬高, 加重呼吸困難, 應遵醫囑禁食并行胃腸減壓, 同時注意是否合并有中毒性腸麻痹。 (6) 健康教育, 主要對象是患兒家長, 可與心理護理同時開展;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 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 消除危險因素, 預防疾病, 促進健康的科學[4]。

1.3 評價方法

比較2組患兒ICU住院時間;制定健康教育知曉評分表, 包括對重癥肺炎疾病的知識、對合并癥和預后的認識、疾病生活護理注意事項3個大類15個小項, 100分為滿分, 在出PICU時對患兒家屬進行提問。收集電話回訪數據, 比較住院滿意度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ICU住院時間、健康教育知曉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住院滿意度方面試驗組為93.94%, 對照組的76.67%,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5.29, P<0.05) 。

3 討論

重癥肺炎患兒下呼吸道感染嚴重, 且同時存在其他器官或系統損害, 易并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嬰幼兒多見。因兒童機體功能不健全、免疫系統不完善, 病情發展迅速, 是兒科重要的致死性疾病。重癥肺炎的病死率占整個兒童病死率的20%以上, 是我國嬰幼兒死亡的首位原因[4], 是具有流行性和潛在生命危險的感染性疾病[5]。兒科疾病的護理一直是臨床護理上的難點, 其進展迅速、臨床表現不典型;加之患兒語言表達和行為能力不成熟, 無法正確且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簡單的常規護理在兒童的臨床護理中面臨巨大的挑戰, 不能滿足患兒和醫療需求的日益上升。

護理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衡量一所醫院服務能力的關鍵指標, 在完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給予積極的臨床護理干預是現在應用較為廣泛、實用性較高的提升措施。兒童重癥肺炎的臨床護理干預包括制訂全天護理計劃、嚴密觀察、正確給藥、心理關懷、呼吸道管理、并發癥防治、健康教育等, 可避免常規護理僅僅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 正確、及時識別患兒異常臨床表現, 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和早搶救, 有利于提高重癥肺炎患兒治療效果。本文結果也較好地體現了臨床護理干預的優勢, 有助于患兒康復, 及護理滿意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Deloria-Knoll M, Feikin DR, Scott JA, et al.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cases and controls in the Pneumonia Etiology Research for Child Health project[J].Clin Infect Dis, 2012, 54 (2) :117-123.

[2]張建華, 李艷華.兒童重癥肺炎臨床特征和診斷治療[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 2013, 7 (7) :5715-5718.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2013修訂) (上) [J].中華兒科雜志, 2013, 51 (10) :745-752.

[4]侯秀玲.嬰幼兒重癥肺炎臨床護理的回顧性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4, 35 (1) :64-66.

重癥肺炎的護理體會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者, 男性, 46歲, 于2009年11月5日受涼后出現干咳, 無痰, 未予注意, 與12日出現發熱, 體溫最高40℃。在當地鎮醫院住院治療, 給予抗感染, 退熱等對癥治療4d, 病情無好轉, 16日型胸片顯示雙肺片狀高密度陰影, 隨后轉入我院急診科, 測血氧飽和度80%, 考慮呼吸衰竭。于17日2點左右收住我科, 病程中患者陣發性干咳、氣喘、氣憋、惡寒發熱, 飲食差?;颊哐躏柡投鹊?(75%~82%) 即行機械通氣治療。給予尿管置管, 鼻飼, 心電監護在治療過程中遵醫囑根據病人的病情情況調試呼吸機, 并每4小時檢測血氣分析。11月26日病人無發熱, 病情好轉, 醫囑給予拔出呼吸機, 檢測血氧飽和度為92%~95%, 12月11日步行出院, 隨訪期患者生理狀況穩定。

查體:鞏膜黃染, 雙肺呼吸音粗, 可問及干鳴音, 散在濕啰音心律齊, 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肝脾肋下未觸及, 雙下肢不腫。輔助檢查:血球分析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4.1%, 紅細胞計數5.67×109, 血紅蛋白195g/L。血小板計數91。肝腎功電解質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48, 總蛋白54.4g/L、白蛋白28.2g/L、總膽紅素41、直接膽紅素19.6、間接膽紅素21.5、門冬氨酸轉移酶239、鉀3.47mmol/L、鈉129.5mmol/L、氯90.5mmol/L。

1.2 診斷

(1) 重癥肺炎, 呼吸衰竭; (2) 重癥甲型H1N1流感。

1.3 鑒別診斷

本病與普通流行性感冒鑒別, 兩者均有咳嗽, 發熱, 后者無肺部實變及呼吸衰竭情況。

1.4 治療方法

先后給予抗感染, 抗病毒, 鎮靜, 保肝降酶, 護腎, 營養支持治療, 并給與中藥蓮花清瘟顆粒, 三七粉等治療。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1) 成立特別救治小組:從重癥監護科抽調搶救經驗豐富, 專業技術能力強, 身體素質好的護士護理該患者。

(2) 培訓護理人員:消除護理人員對H1N1的恐懼情緒進行消毒隔離, 防護知識及防護服的培訓。

(3) 消毒隔離:用八四消毒液擦拭室內設備和地面。病人一人住一間, 去病房時規范穿戴防護服, 護目鏡, N95口罩及雙層一次性乳膠手套。使用75%酒精擦拭護目鏡, 一次性物品專人收集后焚燒,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用有效氯消毒液攪拌侵泡于加蓋容器內2h傾倒, 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均采用雙層醫療垃圾袋密封, 按特種垃圾處理。病房用臭氧每2小時進行消毒1次, 定時通風。

2.2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 意識、瞳孔、給予持續心電監護, 檢測血氧飽和度, 及血氣分析并做詳細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并觀察患者的痰的顏色, 性質和量, 準確記錄24h時出入量, 注意水, 電解質, 酸堿平衡的變化。并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防止肺水腫。

2.3 人工氣道的護理

(1) 病房管理:給予定時通風, 每2小時進行臭氧消毒, 每次30分鐘, 地面, 桌面, 家具用有效氯進行擦拭, 每天1次。 (2) 固定好插管, 防止脫落移位, 做好護理記錄, 并每班記錄插管外露的長度, 患者在操作中的耐受情況, 氣囊的最佳充氣量。 (3) 氣道管理:給予氣道濕化, 每1小時用0.9%氯化鈉生理鹽水濕化氣道。固定好插管, 防止脫落移位, 做好護理記錄, 并每班記錄插管外露的長度, 患者在操作中的耐受情況, 氣囊的最佳充其量。 (4) 口腔護理:在做口腔護理前, 檢查氣囊是否良好, 以免誤吸, 每天給予2次口腔護理根據口腔pH值選用口腔清洗液, pH值高選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采用2%碳酸氫鈉擦洗。pH值中性是用生理鹽水擦洗。 (5) 痰液的采集:取帶有橡皮塞的無菌室管1根, 消毒橡皮塞后插入2根12號無菌針頭, 1根接負壓引流瓶, 1根接吸痰管, 將深部痰液收集到無菌試管中送檢細菌培養和藥敏培養。 (6) 給予定時翻身叩背, 吸痰, 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密切觀察血氧飽和度, 氣道壓力, 生命體征等變化, 吸痰前后給予2min的純氧吸入, 該患者給予2h吸痰1次。吸痰時調節吸引負壓為40~53.3kpa持續時間<15s, 每次吸出少量白色粘痰。 (7) 皮膚護理:給予每2小時翻身護理1次, 并用溫水擦洗。衣被勤換洗, 保持床鋪干燥, 柔軟, 清潔。 (8) 泌尿系護理:給予留置導尿, 2h放尿1次, 定時夾管, 每天給予2次尿道口擦洗, 膀胱沖洗。 (9) 用藥:給予中藥, 西藥, 抗生素。遵醫囑選擇正確的抗生素。中藥:給予羚羊角粉, 蓮花清瘟膠囊, 以及奧司他韋, 3次/d, 1次1包。 (10) 分泌物, 排泄物。每1000毫升的尿用漂白干粉5~10g攪勻。加蓋消毒2h;糞便1份加1倍的10%~20%漂白粉乳劑攪勻, 加蓋靜止2h。痰給予加蓋消毒30~60min?;颊叩拇笮”憬o予專桶留取, 消毒后棄去, 桶每日消毒?;颊叩挠梦锝o予裝袋, 貼簽, 然后送去消毒。 (11) 心理護理:患者情緒低落, 恐懼, 焦慮, 我們采取口型, 肢體語言等方式傳遞信息, 以樹立信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心理狀態穩定, 積極配合治療。

2.4 脫機后的護理

在整個脫機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 節律的變化有無呼吸困難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26d晚上8點患者病情好轉, 給予停用呼吸機改用面罩給氧, 并給與霧化吸入, 血氧飽和度為90%~95%之間。2h后接連呼吸機, 27號再次停用呼吸機改為面罩吸氧, SPO2在92%以上。隨即給以鼻塞給氧SPO2在92%以上給予拔出呼吸機。并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情況間斷給氧, 檢測血氣分析。

2.5 營養支持

患者經氣管插管不能由口進食, 給予胃管, 并給予流質食物, 鼻飼注入是嚴格掌握速度, 注入食物時先用溫開水沖管, 在注入食物, 每次量不應多于200mL, 避免嗆咳誤吸, 鼻飼期間患者無反酸, 惡心、嘔吐、腹瀉, 便秘等情況, 鼻飼期間給予高蛋白如牛奶, 豆類、瑞能、米湯, 肉湯等。11月26日給予拔出胃管, 改為流質軟食, 以米湯為主。3d后改為普食。

2.6 基礎護理

每日給患者洗臉, 擦浴, 給予修剪指甲, 胡須, 并保持床單位的整潔, 干燥, 每2小時給予翻身1次, 患者無壓瘡的發生, 每次大便后給予清潔肛周皮膚, 患者有痔瘡, 給予痔瘡軟膏涂用。給予功能鍛煉, 促進肺擴張;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縮唇呼吸頻率8~10次/min, 10~15min/次, 2次/d。隨著患者體力逐漸, 進行腹式呼吸恢復。

3 體會

該患者的成功治愈, 為我們的護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是預防感染的重點, 醫護人員高度的責任心嚴密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 完備的流程, 制度是患者救治的保障, 護理人員的團結協作, 不怕臟, 不怕累的精神是鼓舞大家繼續奮斗的決心, 深刻體會了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摘要:總結了1例疑似甲型重癥H1N1重癥肺炎病人的護理經驗, 重點是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是預防感染, 呼吸機輔助呼吸護理及中西醫結合用藥護理, 通過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 病人住院36d后痊愈出院, 無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疑似甲型H1N1,重癥,護理

參考文獻

[1] 江東紅, 曾清.氣管切開病人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 (3) .

[2] 李永蘭, 李娟, 曾婷.H5N1型高致病性人禽流感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 (9) .

上一篇: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范文下一篇:組織生活會書記講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