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車禍的原因范文

2023-10-09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1篇

近期, 上海與天津兩直轄市對戶籍改革都作出了有益嘗試。我們應該承認, 對于建國60年來從未設立門檻條件的我國戶籍制度而言, 任何一個清晰的量化條件, 都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技術移民與投資移民

2008年年末, 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振的背景下, 以天津為代表的多個城市紛紛推出了一系列“購房落戶”政策。從2009年2月4日起, 申辦天津市藍印戶口購房款由原來統一的100萬元不同程度地調低, 最低花40萬就可以獲得天津藍印戶口。

根據天津官方解釋, 藍印戶口是指對在天津投資、購買商品住宅或者被該市單位聘用的外省市來津人員, 經公安機關批準登記后, 加蓋藍色印章表示戶籍關系的戶口憑證。持藍印戶口者, 在入托、入園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申領營業執照、安裝煤氣和電話等方面, 享受該市常住戶口的同等待遇。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吳建磊幾乎沒有積蓄, 但在天津市該項戶口新政出臺后, 家里為他出了80萬元在天津濱海新區購買了一套住房, 他也隨之順利拿到天津市的戶口。與吳建磊相比, 他的同班同學、在上海一家韓資電子企業工作的蔡文壇則還要等上幾年才能拿到上海市戶口。

2009年2月23日, 上海市出臺《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 規定凡滿足七大類指標累積得分達到100分者, 即可入戶。這七類指標包括:學歷、在滬就職、在滬繳納社會保險、在滬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省市 (海外) 工作資質、特殊成就、在滬創業投資納稅。

這個被輿論稱為“滬籍新政”的信息一經面世, 隨即引起了人們對“戶籍制度改革”新一輪關注。

蔡文壇所在的公司共200多人, 有50%左右都是外地人, 其中不少人面臨落戶問題。蔡文壇回憶說, 之前他的許多同事曾多次遞交戶口申請, 但每次都是卡在“大專學歷”和“畢業院校非211”等限制上。蔡文壇說這些人每年為上海僅個人所得稅就交好幾萬, 所在的行業又是上海目前最需要大力發展的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居住證本是上海市為吸納技術人才而出臺的一項政策, 但在學歷上被卡, 這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而這次的戶籍松動, 無疑給蔡文壇和他的同事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作為兩個直轄市, 上海和天津幾乎同時調整了入戶政策:一個注重高學歷與持續性, 而另一個則從以房地產為背景的經濟角度出發。上海的戶籍政策近似技術移民, 而天津的藍印戶口則類似于投資移民。7年的居住與40萬的購房資金孰優孰劣, 用如何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似乎更容易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短期投資與長遠發展

一個地方政府在制定入戶政策時必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政策選擇什么人淘汰什么人。政策很簡單, 上海市政府選擇“有能力持續在上海獲得工作機會的人”;天津市政府選擇了“有實力在天津持續生存的人”;上海市政府放棄“沒有能力持續在上海獲得工作機會的人”;天津市政府放棄“沒有基礎在天津持續生存的人”。

和吳建磊相比, 雖然蔡文壇拿到上海戶口所需要的不是現金投入, 但他需要的是在上海安心工作, 落戶之后, 他說他的最大目標就是賺到在上海安家的錢。

上海與天津兩地的新戶籍政策在本質上都與收入進行了關聯, 上海強調人才所創造出的穩定現金流量, 而天津強調凈資產數量。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 上海所在的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 與京津塘老工業區相比更需要活力與技術。上海的人才儲備就像資本擴充, 而天津的購房送戶口政策如同吸納資金而擴大資產。如同資本與資產的差異, 現金流也可以資本化。

而從對投資企業的偏好來說, 上海絕對不肯輸掉的就是金融地位, 而天津則定位于先進制造業。上海7年工作期的技術移民政策, 實際上著眼于可持續增長而提高人口生存能力和質量, 而天津基于自己相對落后的現狀, 短期追求投資數量的增長。于是我們看到, 上海選擇的是養得起房子的人, 而天津選擇的則是買得起房子的人。

買房與租房

資料顯示, 截至2008年年底, 上海常住人口總數為1888.46萬人, 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371.04萬人。截至2007年年底, 上海流動人口約為660萬人, 約411.5萬來滬人員辦理了上海居住證。

為了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人才, 而解決這些人的戶籍問題也成為上海相關部門的考量事項。

“為了防止某些人鉆政策的空子, 我們設定了很多條件, 比如通過投資來入滬的人士必須連續在上海進行企業運作幾年以后才能加入滬籍。”上海某政府部門人士說, “但同時還有兩大條件:綜合素質和知識能力。”

蔡文壇和他的同事們一致認為:“上海政府是典型的實證主義, 政府吸納人才, 但什么是人才, 人才就是有能力賺錢養房子的人。有工作自然有房子, 但是, 是保障房還是湯臣一品, 還要看你工作能力大小和努力與否了。”

吳建磊告訴記者:“天津的政策說買房就有戶口, 最低才40萬元, 可那樣的房子都是在郊區, 離市里遠不說, 發展也是剛起步。天津市40萬至80萬元的定價, 在更大意義上保護了房地產的最底價, 帶來的更多移民是在郊區。”

從廣義的角度不難看出, 上海政策帶來的是租賃客戶棄租為買, 天津政策導致新增購買后大量轉向出租。

上海戶籍新政目標是600萬流動人口, 他們對房子的作用還相對復雜和模糊, 但以后起碼會促使房屋租賃向購買轉化。天津政策短期確認的群體是至少7000萬的河北人口, 短期帶來郊縣40萬元保護價, 全體郊縣商品房價格在40萬元處于停牌價, 但隨后房屋可能會抑制租賃市場的價格, 而購買的可能性卻在降低。

戶籍的因地制宜效應

2007年4月, 由于樓市過度膨脹, 天津市出臺政策, 將藍印戶口的購房標準由30萬元上調到100萬元。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 天津樓市開始低迷, 2009年春節期間, 更是出現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僅成交9套的“慘狀”。

此次天津降低藍印戶口門檻, 沒有像以前一樣“一刀切”, 而是分區域分檔次。全市由40萬至80萬元不等。2009年2月2日到8日, 天津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大幅回升, 共成交698套。天津的藍印戶口政策出自房地產因素考慮, 而在短期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對于投資者來說, 房地產是否會崩盤等因素也成為購買者的一大投資隱患。

與天津相比, 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 取得上海市戶口需要一個過程, 申請者需要在上海居住若干年, 在上海參加社會保險, 并依法納稅, 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職稱, 當然還有其他條件, 比如說沒有不良誠信記錄和違法記錄, 所有這些都會在高度透明的前提下進行運作……有媒體評論說, 這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 上海第四次戶籍松動, 此次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吸引人才, 或許能為眾多持有上海居住證的人士及外地人才打開入滬之門。

戶籍改革的終極目標, 應該是所有愿意獲得本地戶籍的國民, 都可以入籍。但無論是上海, 還是北京、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國各地區發展的差異, 導致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差異顯著, 而人口的流動卻是從公共服務水平低的地區向高的地區流動。戶籍的背后是福利, 而福利是一種計劃體制, 需要預期和計劃。這也正是中國戶籍改革舉步維艱的癥結所在。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2篇

一、車禍新聞報道中的問題分析

目前, 我國媒體在車禍新聞報道中存在著如下幾點問題。

(一) 車禍中的血腥畫面過多, 對受眾造成視覺暴力

這是目前媒體車禍報道中最常見的問題。許多媒體不是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去看待車禍事件, 而是將吸引受眾眼球、追求轟動效應作為主要目的, 不惜筆墨去展現悲劇的全過程, 在“真實”的幌子下刻意渲染血腥的場面, 報道中充斥著數量眾多的血腥畫面。媒體忘卻了其承擔的社會責任, 給社會、公眾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響, 產生未曾預料的負面效果:一方面, 由于受眾觀看車禍報道時, 往往被血腥畫面吸引, 而錯過了新聞中更為重要的信息;更為嚴重的是, 報道中強烈的聲畫刺激使受眾對于車禍的認識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觀賞”階段, 對事故造成的災難和不幸變得冷漠和麻木。

(二) 侵犯災難事件當事人及其親屬的人身權利

車禍報道中鮮血淋漓的報道不但是對觀眾、讀者權利的一種侵犯, 更是對災難事件當事人及其親屬的一種再次傷害。將車禍事件當事人的照片不加處理、直接放在重要位置刊登播放, 對事故中的遇難者而言, 沒有維護其尸體最后的尊嚴, 表現出極大的不尊重;對事故中的幸存者來講, 很有可能會擾亂其生活, 在其傷口上撒鹽;對遇難者家屬的不當采訪, 不僅會再次揭開他們的心理傷疤, 而且如果沒有注意保護其隱私, 也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

(三) 炒作明星、名人、高官車禍, 顯示媚俗、媚官心態

在媒體報道的眾多車禍新聞中, 以明星、名人、高官作為事故主人公的新聞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許瑋倫、何潔、super junior都曾經成為媒體車禍報道的熱點話題, 這顯示了媒體的媚俗、媚官心態。在車禍事故值得報道的眾多因素中, 媒體往往抓住受害者身份顯著這一并不重要的因素, 大炒特炒, 使車禍事故喪失了其應有的悲劇價值。

(四) 報道車禍時存在偏聽偏信, 甚至媒介審判現象

“媒介審判”是指新聞媒介違反司法程序, 在法院的正式判決做出之前, 利用手中的媒體資源, 超越職權對案件做出判斷。在許多案例中, 媒介報道的狂轟濫炸, 對案情的進展起到了顯而易見的積極作用, 但事后, 在業內外卻落了個“媒介審判”的罪名, 如張金柱案。這是因為, 新聞記者在探究車禍的起因過程和后續發展時, 往往會對當事人的一方言語偏聽偏信, 或是對車禍事態發展趨勢主觀臆斷。這種偏聽偏信或主觀臆斷一旦通過媒體被無限放大, 眾口鑠金, 鋪天蓋地的媒介報道必定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 影響到公眾對事實的正確認知以及司法公正。

(五) 車禍新聞中用詞不當

媒體在車禍報道中缺乏人本意識, 往往會在報道的用詞中體現出來。如對于群死群傷事件, 媒體大多用諸如“死亡”、““喪生”、“命赴黃泉”等看似中性, 實則冷漠的詞語作為標題。更有甚者, 個別媒體甚至以幸災樂禍的態度看待悲劇, 調侃事故。像《騎車人“中頭彩”慘死》、《公交車輪從頭越》、《車接吻、人相斗》這樣的新聞標題大量出現在我們媒體之中, 給人一種冷漠之感。

(六) 其他負面效果

媒體上刊登大量不當車禍報道, 除上述問題之外, 還可能因為引起讀者反感, 影響媒體自身的品牌形象;同時, 大量的車禍災難報道會讓受眾對城市產生刻板印象, 認為城市里到處都是災難, 極大地破壞了城市的形象。

二、車禍新聞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媒體在車禍報道中存在以上幾大問題, 是由其自身素養及外部環境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一) 市場的激烈競爭是根本原因

現今我國媒體皆實行事件單位、企業化管理, 市場是其生存的重要因素。為了在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去, 新聞、尤其是新聞照片能否吸引受眾注意顯得尤為關鍵。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總結的報刊“街頭定律”, 讀者能不能在三步之中、五秒之內注意到報紙, 決定了讀者最終會不會購買這份報紙。在這一原則指導下, 媒體更加青睞那些標題圖片具有巨大視覺沖擊力, 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眼睛的新聞。車禍新聞正屬此類。也可以說, 正是因為媒體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 并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才造成了包括車禍新聞在內的災難新聞的橫行。

(二) 法律監管力度不足

在我國, 雖然車禍新聞已經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在法律上, 還沒有任何法律條文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約束和規范。2009年新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規定新聞工作者必須“‘維護采訪報道對象的合法權益, 尊重采訪報道對象的正當要求, 不揭個人隱私, 不誹謗他人’、‘維護司法尊嚴, 依法做好案件報道, 不干預依法進行的司法審判活動, 在法庭判決前不做定性、定罪的報道和評論’”[1]?!痘ヂ摼W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中第十三條規定“互聯網站登載的新聞不得含有下列內容:……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2]。另外, 在我國各級政府頒布的事故應急預案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相關規定。如《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中提出了對事故后信息發布的要求:“鐵道部或被授權的鐵路局負責行車事故的信息發布工作。如發生影響較大的行車事故, 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輿論工作, 迅速擬訂信息發布方案, 確定發布內容, 及時采用適當方式發布信息, 并組織好相關報道”[3]?!渡虾J型话l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也有相關規定:“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信息, 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發生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時, 市政府新聞辦人員要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并做好現場媒體活動管理工作”[4]。

對這些法律法規進行分析, 我們發現, 在我國的現行規定中, 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1. 新聞法規籠統含混, 多是針對所有災難性新聞甚至所有新聞, 對于車禍新聞的針對性不強。

2. 在國家發布的事故預案中, 主要是對政府部門的約束, 即如何、怎樣向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發布信息, 但新聞媒體如何、怎樣發布信息, 各級事故預案則缺乏相應約束條款?!渡虾J型话l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提到現場媒體管理工作, 但也僅對現場記者采訪進行約束管理, 對記者的后期稿件發布工作缺乏約束。

3. 法律法規通常要求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 準確、及時地發布新聞, 往往使新聞工作者單純注重時效, 忽略對于新聞發布后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的仔細思考。

(三) 新聞媒體對讀者獵奇心理和需要的迎合

人類天生具有獵奇心理, 受眾在閱讀新聞時往往傾向于陰暗面的報道, 喜愛閱讀一些暴力、血腥、色情的新聞。車禍新聞的血腥畫面正好可以滿足部分受眾的這一心理。在這種獵奇心理需求面前, 媒體往往選擇迎合而不是拒絕, 以吸引更多受眾, 提高自己的閱讀率或收視率, 因而在車禍報道中充斥著大量的血腥圖片和低俗內容。

(四) 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意識淡薄, 素質不高

任何新聞作品都不是純客觀的記錄, 其中都含有記者編輯的主觀意識。因此, 記者對車禍報道的把握是否恰當對車禍新聞報道的適度與否至關重要?,F實中許多攝影記者為了追求新聞圖片的吸引力置當事人和讀者的利益于不顧, 采用大特寫等形式把血淋淋的災難現場無遮掩的呈現在受眾面前。還有許多新聞記者對新聞價值把握不準確, 認為只有這些天災人禍或負面的東西才算新聞, 甚至認為車禍沒有死人缺乏新聞價值。

三、車禍新聞的報道原則

面對泛濫、過度的車禍報道, 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握尺度, 在報道中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我認為應有如下幾項:

(一) 堅持車禍新聞報道的適度原則

按照韋伯—費希納定律, 感覺的差別閾限隨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范圍內, 隨著外界刺激的增加, 感覺也會隨之增加, 但當感覺達到某個飽合點之后, 雖然外部刺激呈幾何級數增加, 感覺反而會遲鈍。將這一定律用于車禍報道, 它告訴我們, 車禍報道中血腥畫面的使用, 在一定范圍內是合適的, 但不代表越大越多就越合適, 如果超出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畫面越大越強勢, 反而越增加受眾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在報道車禍事故時, 應堅持適度原則, 要求根據受眾的接收能力、處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有節制的傳播, 使受眾雖然能感受到緊張和壓力, 但不會引起反感。媒體為了追求轟動效果, 過量的炒作和信息轟炸, 只能使受眾感到無所適從, 反與傳播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 堅持人文關懷, 用溫情淡化血腥

車禍新聞報道, 應堅持人文關懷, 字里行間留有真情, 切忌“寡情少義”, 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應拉近同悲劇性事件當事人或其親屬的感情距離, 在作品中要多賦予同情, 少點冷漠。同時, 在行文中, 用詞力求友善平和, 不可指手劃腳, 橫加譏諷, 甚至幸災樂禍。

(三) 遵循司法程序, 避免媒介審判

新聞記者必須以客觀平和的態度報道和評價車禍事故的原因和責任, 不能過分渲染、炒作或追求獵奇;在對案件情況進行宣傳報道時要講究證據, 以官方披露的真相為標準, 如實的描述和再現, 切忌主觀臆斷、信口開河;最為重要的是, 在沒有結案之前, 媒體不可發表可能會給司法造成輿論壓力、影響案件公正審判的評論。輿論監督和司法公正都應該是獨立的, 司法部門不能隨意剝奪媒體的監督權, 相應的, 新聞媒體也不能干涉司法的獨立性, 張金柱的悲劇不應在我國重演。

(四) 講究報道技巧

如何做到既真實全面的報道車禍事故, 滿足受眾的知情需要, 又可以堅持人文關懷, 不去傷害事故當事人及受眾的權力和感情, 這需要講究報道的技巧性。車禍新聞要尊重當事人的隱私。具體做法上, 隱去車禍當事人的姓名、住址等具有明顯辨識性的因素是保護當事人利益的基本手段;刊登車禍照片時, 當事人的眼睛、頭部等可識別身份的部位應加以處理, 如加馬賽克掩飾。為保護受眾利益, 應注意車禍照片的拍攝和處理方式, 對照片的血腥性加以處理。一般來說, 黑白照片往往比彩色照片更能淡化血腥性, 全景鏡頭拍攝比特寫鏡頭更可顧及受眾的心理感受;需要用到血腥的照片時, 做背景比做前景更容易被接受。

相對西方國家在車禍報道上更長遠的歷史和更豐富的經驗而言, 我國車禍報道模式還不夠成熟, 存在著種種弊端和不足。要改變這種現狀, 我們應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加強對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要求和約束, 使我國車禍報道走上一條更加規范和人性的報道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Z].2009-11-27.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信息產業部.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Z].2000-11-06.

[3]國務院.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Z].2006-01-22.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3篇

我從公司辭職后干起了倒賣拼裝車的行當。前不久, 陳某從鄭某 (我出售給他的) 那里購買的一輛拼裝車在行駛中方向盤失靈, 撞壞了馬某的轎車, 并有人員受傷。公安機關認定陳某負事故全責。由于轉讓和駕駛拼裝車屬于違法, 陳某、鄭某和我均受到了公安機關的行政處罰。請問, 在民事賠償方面該由哪些人承擔責任?

讀者趙其亮

趙其亮讀者:

雖然《侵權責任法》第51條規定:“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 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 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但是現實中, 更多的情形是發生交通事故時, 肇事的拼裝車、報廢車已經過多次轉讓, 此時, 責任主體是拼裝車發生事故時的受讓人和轉讓人, 還是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侵權責任法》中沒有明確。為加大對受害人的保護, 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風險, 依法制裁所有違法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拼裝車、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或者依法禁止行駛的其他機動車被多次轉讓, 并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 當事人請求由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的, 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據此, 本案受害人馬某可以請求陳某、鄭某和你一起承擔賠償責任, 也可以要求你們其中的一人或2人承擔賠償責任。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4篇

關鍵詞:車禍,院前急救,護理,心肺復蘇

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和交通業的迅速發展, 城市私家車大量增多, 因車禍發生損傷的患者人數急劇上升,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院前急救是降低車禍傷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基本保證。在此對該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搶救的170例車禍傷患者的院前急救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85例車禍傷患者為研究組, 排除接診時已死亡的患者。其中男54例, 女31例, 年齡2~84歲, 平均年齡 (39.7±15.2) 歲。損傷部位:顱腦損傷25例, 四肢骨折28例, 脊柱傷11例, 其它損傷7例, 多發性損傷14例;合并氣胸3例。另隨機選擇同期搶救的85例車禍傷患者為對照組。

1.2 院前急救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平時做好護理急救的物品準備, 定期檢查治療和檢查儀器, 確保急救物品齊全, 以及儀器運行正常。在接到求救電話后應在最短時間內攜帶急救箱趕赴現場。護理人員到達現場后, 首先檢查患者傷情, 查看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瞳孔大小、意識是否清晰, 對患者骨折、胸腹部損傷情況進行判斷, 協助醫生控制現場醫療秩序。研究組通過快速的檢查結果對患者傷情進行評估, 將患者劃分為重度、中度、輕度患者, 對心臟驟停、氣胸、休克等重度患者首先考慮搶救, 給予吸氧、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處理, 對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進行抗休克、止血治療[2]。然后對胸腹部外傷、脊椎損傷的患者進行處理, 其次對四肢骨折、其它臟器損傷的患者進行止血、包扎固定處理。對頸椎受損的患者使用頸托固定, 在運送患者的途中, 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保持患者身體平衡, 并及時與醫院相關科室聯系, 確?;颊呷朐汉竽軌虻玫郊皶r的救治。對照組按照常規院前急救方法進行護理, 未對患者進行傷情分級評估和處理, 其余同對照組。

1.3 統計方法

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 (x±s) 表示, 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用χ2檢驗。

2 結果

研究組經有效的包扎止血、心肺復蘇等急救護理, 患者得到了較好的救護。僅有1例在運送途中死亡, 死亡率為1.2%。未有患者出現醫療投訴。對照組有8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9.4%, 有6例發生醫療糾紛。研究組患者的死亡率發生率較低 (χ2=4.22P=0.04) , 醫療糾紛發生率較低 (χ2=4.32, P=0.04) 。

3 討論

院前急救是反映一個醫院綜合治療能力的重要方面, 院前急救的目的, 在于爭分奪秒的開展搶救工作, 挽救患者的生命。車禍傷是意外傷害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傷者可為單個病例, 也可為數十個病例。在參與救治前, 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無法了解, 在現場將面對各種突發的情況。這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心理素質、溝通協調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護理人員應定期核查急救箱的各種物品數量, 檢查氧氣瓶、心電圖機等儀器, 確保其正常使用, 為急救工作作好充分的準備。在接到求救電話后, 初步了解受傷的類型、傷員人數等情況, 將急救物品迅速準備到位。在現場根據檢查結果, 迅速對傷情、受傷人數、需要物品進行準確的判斷, 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搶救。院前急救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患者的心肺腦功能正常, 若患者發生呼吸暫停, 應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基礎上, 及時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及時控制患者出血, 是減少車禍傷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方法之一[3]。有的患者傷情較為嚴重, 出血較多, 容易引起休克。護理人員應進行緊急救護, 盡快以加壓包扎壓迫的方式止血, 并抬高出血部位, 控制出血情況。四肢血管出血可采用止血帶止血, 在運送病人途中應適時放松止血帶, 防止組織壞死。對四肢、脊柱骨折患者應給予止血、止痛、固定等處理, 其中對于開放性骨折的患者, 應首先使用敷料包扎加壓, 控制出血, 其次應檢查遠端動脈的受損情況, 保證供血充足。對閉合性骨折患者可采用夾板固定后再運送。對有開放性氣胸的患者, 應立刻使用干凈毛巾堵塞傷口, 對張力性氣胸的患者可使用粗針頭在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插入, 排出胸腔氣體, 降低壓力[4]。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 應注意患者的安全, 密切觀察患者的臉色、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注意病情發展, 一旦發現患者意識喪失、血壓降低等, 應及時與醫生配合救治。同時, 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影像科、ICU等科室聯系, 建立綠色急救通道, 方便患者在入院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治療。在群體性車禍傷的處理中, 應準確判斷病人的傷情, 重點救治重癥傷員。有規劃的將病人運送回醫院, 對暫時留在現場的患者應給予耐心的解釋, 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 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 使其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避免因現場混亂而影響救護的進度。

綜上所述, 良好的院前急救護理有利于減少患者的傷亡情況, 并可減少醫患糾紛[5]。

參考文獻

[1]申艷琴.36例車禍傷的院前急救護理[J].醫藥產業資訊, 2006, 3 (6) :89.

[2]馬曉莉, 胡靜, 李斌斌.408例車禍傷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瀘州醫學院學報, 2008, 31 (6) :686-687.

[3]李信平, 林勇.93例車禍傷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J].瀘州醫學院學報, 2003, 26 (6) :536-537.

[4]吳敏, 鄒圣強.451例車禍傷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0, 31 (15) :2518-2519.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中心從2006年6月—2012年9月, 接高速報警電話437次, 出警357次, 共救治傷員438例。其中男359例, 女79例, 男女比為5∶1;年齡2歲~80歲, 平均年齡36歲, 其中20歲~50歲346例, 占80%。

1.2 院前急救流程和方法

1.2.1 120調度員應急方法

120調度員接到報警電話, 要迅速判斷以下內容: (1) 是否是成批交通傷, 大致傷亡情況。 (2) 現場的準確位置。 (3) 是否需要119特勤人員破拆車輛。在作出判斷的同時, 立即調派1~2輛救護車出警, 車內至少需要1名中級職稱以上的高年資醫師出警。如為成批交通傷, 調度員要迅速匯報中心主任, 立即啟動急救應急預案, 成立應急指揮部。需要破拆車輛的, 調度員向119報警求助, 便于特勤中隊盡快出警, 縮短人員被困時間。

1.2.2 應急指揮部要解決的問題

(1) 迅速組建一支急救隊伍。 (2) 根據傷亡情況決定派出車輛數目。 (3) 上報上級市領導, 便于協調急救資源和后續收治醫院安排傷員, 協調社會各單位如119、110、122等部門聯動。 (4) 利用120通訊信息系統, 組織現場急救與運送[2]。

1.2.3 現場評估和檢傷分類

首車達到現場后, 由高年資醫師充當現場指揮員, 要對現場立即評估, 并向指揮部報告情況, 要求支援。迅速在現場劃分區域:A區:綠色區, 安置輕傷員。B區:黃色區, 安置中重度傷員。C區:紅色區, 安置危重傷員。D區:黑色區, 安置遇難者。同時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進行快速檢傷分類并給傷員佩戴檢傷卡:輕度傷員用綠卡, 中重度傷員用黃色卡, 危重傷員用紅色卡, 死亡者用黑色卡。將相應傷員安置于相應區域, 便于進一步救治和轉運??焖贆z傷可以保證危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減少現場停留時間。也便于現場指揮員作出先后轉運傷員的順序的決定, 避免現場混亂。在檢傷過程中, 對危及生命的傷情要緊急處置, 可歸納為致死五因素:大出血、窒息、氣胸、昏迷和休克。檢傷動作要輕柔、準確, 避免動作粗暴和過多搬動傷員, 以免給傷員增加痛苦, 造成二次傷害。檢傷分類時特別要注意傷員的呼吸和意識狀態, 根據呼吸和意識可以快捷判斷傷員的嚴重程度。其次還要判斷以下幾點: (1) 有無顱腦損傷。 (2) 有無胸腹臟器損傷。 (3) 有無多發傷、復合傷。 (4) 有無脊柱和四肢骨折。 (5) 有無隱蔽傷, 特別要注意那些默不作聲的傷員[3]。

1.2.4 現場處置方法

現場救治中, 首先要安撫傷員的情緒, 避免傷員情緒激動或者爭搶急救資源而耽誤寶貴的急救時間。一般說來對沒有生命體征的遇難者, 不主張現場心肺復蘇。而要把寶貴時間留給有搶救價值的危重傷員上, 原則是先搶后救, 搶中有救。

1.2.4. 1 危重傷員的救治

對紅色區域的危重傷員, 一般有致死五因素, 即大出血、窒息、氣胸、昏迷和休克, 針對致死五因素進行積極搶救。

(1) 大出血。對大出血者, 不同部位出血使用不同方法止血。最嚴重的頸動靜脈出血, 使用鉗夾止血, 確實而可靠。失敗的可以采用厚敷料填塞止血, 外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對胸腹出血的, 同樣采用填塞止血, 但要注意記錄使用的敷料數目。四肢大出血, 使用止血帶止血, 上肢止血帶綁于上臂上1/3處, 下肢綁于股骨干止血, 止血帶使用有彈性的橡膠帶, 杜絕使用鐵絲、布條等無彈性物品, 止血后要標注時間, 每30 min~40 min放松1次, 防止發生肢體缺血壞死。

(2) 窒息。對窒息傷員, 應積極去除窒息因素, 口腔有異物的迅速去除, 昏迷舌后墜的可用舌鉗拉出舌體, 放置口咽通氣管通氣。情況特別緊急的, 可以采用環甲膜穿刺通氣。

(3) 氣胸。氣胸傷員往往已出現嚴重呼吸困難, 必須進行針對性處置, 張力性氣胸者立即于鎖骨中線第二肋間粗針頭穿刺排氣, 針尾必須捆綁手指套。開放性氣胸者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 外用塑料貼膜封閉傷口, 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然后給予吸氧, 糾正傷員缺氧。

(4) 昏迷?;杳酝娠B腦創傷引起, 傷員由于顱內壓增高會頻繁嘔吐, 要在對其止血包扎后把頭偏向一側, 防止嘔吐物引發窒息。要注意頭部受傷側不能受壓, 然后要快速吸氧, 使用20%甘露醇脫水, 使用糖皮質激素, 盡可能保護受損的大腦功能。

(5) 休克?,F場判斷傷員是否休克, 可采用簡單的一看二試方法, 一要看傷員意識是否模糊, 情緒是否煩躁, 表情是否淡漠;二試傷員皮膚是否濕冷, 或者大汗淋漓, 若出現這些體征, 則其可能已處于休克狀態。要迅速建立1~2條靜脈通路, 快速液體復蘇, 液體以0.9%氯化鈉和706代血漿為主, 同時積極去除休克因素。身體多處受傷, 可以穿休克褲應對。

致死五因素急救人員要優先處置, 要求施救者快速、準確有效, 醫護配合到位, 方能最大限度搶救生命。

1.2.4. 2 中重度傷員的救治

在穩定和解除危險因素后, 對黃色區域的中重度傷員進一步處置。對懷疑脊柱骨折的, 不宜搬動傷員, 如屬頸椎骨折, 要放置頸托固定頭頸部, 囑傷員不可隨意擺動頭部;胸腰椎骨折的, 要求3~4人平托于硬質擔架就地固定, 杜絕1人拖拉傷員, 也不采用滾動法移動傷員, 以免加重損傷。四肢骨折屬于閉合性骨折, 或開放性但骨折無外露的, 可以適當牽引復位后包扎止血, 行小夾板外固定術;開放性外露骨折端的切忌不能強行復位骨折, 在包扎止血后順應傷員肢體位置固定即可。胸腹臟器脫出的, 也不能回納臟器, 用無菌濕敷料覆蓋腸管, 外扣無菌藥碗, 三角巾固定即可。

1.2.4. 3 做好記錄

在救治過程中, 安排1名護士進行現場記錄, 記錄內容包括:到達現場時間, 傷員人數, 死亡人數, 分流到各個醫院的人數, 危重傷員傷情、生命體征和處置措施、用藥情況等。記錄內容與接收醫院交接明白無誤。

1.2.5 轉送注意事項

搬運脊柱骨折傷員采用平托法, 氣胸傷員因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采用坐位搬運法, 其他傷員可用擔架搬運。危重傷員在救護車上要用約束帶固定牢靠, 體位適宜, 防止跌落, 固定后不再搬動傷員。轉送途中對危重傷員進行監護儀監護,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特別注意其意識、瞳孔、生命體征、情緒變化, 及時處理意外情況。保證各種管道通暢, 并隨時做好記錄, 向接收醫院反饋病情信息, 根據病情要求醫院做好各項搶救措施。車輛行駛要求快速平穩, 防顛簸、防窒息、防跌落。

2 結果

438例傷員中安全入院379例, 現場及途中死亡46例, 院內死亡13例, 生存率為86%。

3 討論

3.1 高速公路車禍傷情特點

高速車禍以撞擊傷為主, 具有以下特點: (1) 受傷部位以顱腦四肢、脊柱為主, 呈離心性分布。 (2) 傷情復雜多變, 休克昏迷等并發癥多。 (3) 致死率和致殘率高。 (4) 以多發傷和復合傷并存。 (5) 容易漏診和誤診[4]。

3.2 及早救治至關重要

時間就是生命, 嚴重創傷傷員得到救治時間的長短, 有無院前救治及救治方式與預后有著密切的關系, 早期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為其贏得確定性診療機會。因此, 要提高救治成功率, 必須及早救治, 爭取傷后“黃金一小時, 白金十分鐘”救治[5]。

3.3 醫護人員素質是關鍵

醫護人員必須掌握過硬的急救技術, 熟習各種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下完成各項急救操作, 如止血包扎、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術、靜脈穿刺、小夾板外固定術、吸痰術、氣道異物取出術、心肺復蘇術等。所以平時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進修學習, 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在現場醫護配合默契, 分工細致而又相互協作, 讓傷員感到有安全感, 安心得到救治。

3.4 高速公路車禍的特殊性

高速公路處于雙向封閉車道, 車輛行駛速度快, 貨車載重大, 還有各種油罐車、大客車等特殊車輛, 一旦發生車禍, 往往是群死群傷, 而且極易造成堵車, 給院前急救造成嚴重困難。因此, 強有力的指揮和協調各部門的聯動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及時調動高速交警封閉現場, 創造安全的急救環境, 帶領救護車短距離逆向行車, 可以贏得更多的急救時間。及早通知119特勤人員破拆車輛, 可以縮短傷員被困時間。接收醫院提前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可以做到無縫交接, 最大限度提高傷員的生存率, 降低病死率和傷殘率。

參考文獻

[1]文亮, 蒲友敏.交通傷的救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8, 17 (5) :559.

[2]呂傳柱.中國急救[J].海南省??谑?中國急救雜志編輯部, 2009, 總第二期, 21.

[3]趙素紅.成批交通傷的院前急救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 2010, 14 (2) :114.

[4]孫志揚, 劉申明.一體化的創傷急救模式, 在突發災難事故中的優越性[J].中華急救醫學雜志, 2005, 7 (6) :549.

車禍的原因范文第6篇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出現私人汽車, 到現在汽車的普遍, 汽車的數量日益劇增, 于是導致出現得事故也越來越多, 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經研究表明, 追尾事故發生的原因當中, 駕駛員反應不及時和反應疲勞占到了事故比例的50%以上。同時傳統的乘用車一般通過駕駛員的眼來判斷與前車的距離同時剎車制動, 但由于駕駛員的反應不及時, 從而發生追尾, 所以只通過眼判斷車距太過單一。車載車禍預警系統有效的運用了語音提醒的功能提供駕駛員有效的信息, 從而給駕駛員足夠多的反應時間。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并給駕駛員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 成了多數汽車企業和研發機構的研究重點。

2 預警原理

本系統是基于C/S模式的車載預警系統, 通過登錄模塊登錄到車載系統進行交互服務, 總共六大模塊。登錄模塊:獲取本地數據庫進行驗證登錄, 以便保護用戶行車的數據;時事預警:用網絡攝像頭時事監控車輛行駛狀況, 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用戶;智能分析:此模塊從網絡攝像頭和測距傳感器獲取數據, 智能分析, 判斷用戶車與前后左右的障礙物的距離, 并將分析后的數據傳給時事預警模塊和音頻報警模塊, 同時將數據保存到本地數據庫;音頻報警:此模塊接收到智能分析模塊的數據后進行提示預警;導航模塊:獲得的GPS數據, 進行導航;常用工具:添加了影音播放器, 音樂播放器, 計算器, 游戲等功能。

3 車載車禍預警系統的應用

現在大多數車禍的發生全都是因為車距太近, 剎車不及時導致追尾, 當然也有什么闖紅燈, 酒駕等產生的交通事故, 對于酒駕現在已經生產出了專門測酒精濃度的酒精檢測儀, 所以最主要的交通事故原因就是追尾。

雖然脈沖雷達的原理簡單, 但在具體技術實現上, 脈沖測距存在一定難度。并且由于脈沖測距需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大功率的脈沖信號, 通過脈沖信號控制雷達的壓控振蕩器從低頻瞬時跳變到高頻, 因此在硬件結構上比較復雜, 造價高。

目前汽車在應用領域研究較多的連續波雷達的測距方式是調頻連續波測距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它發射的連續調頻信號遇到前方目標時, 會反射回與發射信號有一定延時的回波, 根據多普勒等原理對回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 從而得出兩車相對速度、兩車相隔距離等信息。

其中脈沖測距雷達由于實現技術比較容易, 所以我們采用了雷達測距, 給駕駛員提供有效的安全距離。

首先在系統內設置安全距離和最大距離, 把用雷達測出來的信息通過單片機處理, 傳送到車載車禍預警系統內, 系統會根據傳輸過來的信息給予駕駛員有效的提醒, 比如當自己駕駛的車與前車的距離小于預設設置的安全距離時, 提示駕駛員減速, 當大于與前車的最大距離時, 提示駕駛員適當加速, 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駕駛員因為視覺疲勞產生的踩剎車太晚的車禍發生, 也有效的防止了霧天行駛時因為無法看清前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

4 結論

隨著人們對安全要求的提高以及計算機和微電子工藝的發展, 使得現代數字系統與汽車的集成進入了新的階段, 電子系統在整車的零部件比重中將不斷增加, 這樣的預警系統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必然越來越受到各廠家的重視。

摘要:道路交通是一種世界性的公害, 每年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中國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最多的國家, 更應該引起重視, 本文介紹了國內交通事故的現狀, 并針對其中的追尾事故進行了分析, 同時結合國內外現狀探討如何應用車載車禍預警系統的技術預防追尾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汽車,車禍,追尾,智能預警

參考文獻

[1]緊急救援網.http://www.chnjy.com/content.aspx?cid=5293.

[2]丁玉蘭.人機工程[M].第三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2006.

[3]沙占友, 孟志永, 王彥朋.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 (第2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4]丁鷺飛, 耿富錄, 陳建春.雷達原理 (第四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5] (美國) 理查茲, 王彤.雷達信號處理基礎.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上一篇:mba心得范文下一篇:登高說課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