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九年級歷史岳麓版

2023-06-25

第一篇:九年級歷史岳麓版12課

歷史九年級上岳麓版第12課第一次工業革命教案

課標內容 講述發明珍妮機的故事,了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于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知道瓦特改進蒸汽機的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簡述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記住工業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 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生了業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系、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促進的學習,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為祖國建設而學習的思想感情;

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的發明和影響。

二、難點

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學

我們已經了解許多有關革命的史實,似乎革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在二百多年前的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革命,這場革命以和平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就是工業革命,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你知道最早的紡織機器和最早的火車機車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嗎?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內容在學案上,學案先一天已發給學生,讓其在家完成,課堂上讓學生將自主探究的成果內容在班級進行展示即可,展示順序按學案題次進行)

(一)知識儲備(請在自主探究前利用網絡查找下列內容,并對感興趣的內容制成燈片以便向全班同學展

第 1 頁 共 3 頁

示)

1、最早的蒸汽機

2、史蒂芬孫及其火車的發明

3、珍妮機

(二)自主探究(可以先通過閱讀課文后獨立思考作答,也可利用網絡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然后將答案要點工整記錄下來)

1、工業革命是 取代 的革命,要完成這樣一種革命需要具備哪些前提條件? , 這些條件在 國最早實現?在該國的 部門也最早完成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習慣上以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的 為開端。到 世紀基本完成。

2、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先后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騾機、 。它們的發明是互相促進的。后來在動力和交通運輸方面又有如下新的發明:機械師 改良蒸汽機、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 、美國人 發明了汽船。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為機器大生產奠定了基礎,加快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步伐,將人類帶進了“ ”。用蒸汽機作動力的火車發明后, 迅速發展。這樣地區間的距離縮短了,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工業革命產生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影響?如何理解?

(從生產力、城市化、社會關系變化、世界格局變化等四個方面談)

明確:馬克思曾說:工業革命“它是比任何一種革命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應,引起了市民社會的全面改革”。工業革命既是生產領域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給人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1)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是生產技術上劃時代的改革,它使社會生產力有了飛速的發展。工業革命形成了近代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的工業、貿易、交通體系,奠定了近代資產階級文明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2)工業革命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引起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由于機器生產是協作性的復雜勞動,必須在統一的管理下、有組織地進行生產勞動,這樣就形成了近代工廠企業制度。機器生產使如美國的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新的城市出現,也使舊的城市發展。大量的工人做工,商人經商,城市人口增長起來。19世紀初,英國城市人口在幾十年中,就由占全國人口的二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1850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52%,初步實現了城市化。

3)工業革命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早期進行工業革命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取得飛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制度取得統治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甚至影響和左右著后來的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

(三)自我測評

1、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時間是 A、18世紀60年代 B、19世紀70年代 C、20世紀四五十年代 D、17世紀60年代

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中期的美國,你可以通過下列哪些方式到達歐洲

第 2 頁 共 3 頁

A、坐飛機 B、搭汽船 C、開汽車 D、乘馬車

3、現代家庭中許多家用電器的功率計算單位稱為“瓦特”,這是為了紀念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英國機械師瓦特。他的成就是

A、發明了“珍妮機” B、改進蒸汽機 C、發明火車機車 D、設計內燃機

4、“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恩格斯的這段話是

A、肯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地位 B、贊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C、譴責英國組織“反法同盟”D、肯定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地位

5、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A.珍妮機的發明 B.水力紡紗機的發明 C.騾機的發明 D.水力織布機的發明

三、合作探究(此環節為重點難點解析,主要通過教師追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精講、等方式實現對重難點的理解)

1、想一想,在使用蒸汽機以前,人類先后使用過哪些原動力來進行生產,改善生活?

2、大機器工廠與手工工場有哪些區別?

四、引深探究(此環節主要是為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創設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深入探究更深層次問題,此環節可充分運用網絡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生)

1851年英國舉辦第一屆世博會,你認為在本屆展覽會上能看到的哪些機器產品。你同意“環境污染也是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重要禮物”這一說法嗎?為什么?

五、布置作業(含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一)課堂作業:

1、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 )國展開,它開始于( )的發明

2、( )制成改良的蒸汽機,將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

3、1814年,英國人( )發明了蒸汽機車(火車)

4、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關系的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 )和( )

(二)家庭作業:

復習已學內容,完成下節課預習學案

第 3 頁 共 3 頁

第二篇:九年級上冊歷史(岳麓版)第25課教案

第二十五課

文學和藝術

教學目的 基礎知識:

讓學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學、美術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重點掌握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凡高和他的《向日葵》;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響曲》。 能力培養: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近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是世界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通過對三個著名人物生活時代背景的探究學習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情感、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這些著名人物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善于觀察社會生活,自強不息,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所創造的文化成果,從而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

重點: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品;凡高和《向日葵》;貝多芬和《英雄交響曲》。

難點:認識這些著名人物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具:圖片、影片 講 授 過 程 導入新課

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也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一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同樣涌現出許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講授新課

一、著名文學家及其代表作

二、著名藝術家及其名作

三、小結 板書設計:

第二十五課 文學和藝術

一、著名文學家及其代表作

1、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

學生從莎士比亞的生平事跡、他的經典名言以及后人給他的評價,找一找莎士比亞成功的原因和他身上有哪些成功的秘訣。

2、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

列寧為什么稱贊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你知道托爾斯泰哪些文學代表作?它們在俄國歷史上起過什么作用?

二、著名藝術家及其名作用

第三篇:岳麓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9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九年級歷史上冊“悟學式”教學案(2)

編寫:蘇杭

第9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目 情感目標

能力目標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知識目標 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戰爭、光榮革命、《權力法案》

一種新社會制度的確立過程,有曲折性和復雜性。 運用知識,分析解答問題。

《權利法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影響 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導入:17世紀開始人類社會開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而封建專制的國王是不愿意退出歷史舞臺的。因此必須推翻他們的統治。而在早期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歷史影響的就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 革命爆發

1、背景:

2、導火線:

3、爆發:

4、領導階級:

5、初步勝利:

基礎練習1

1、“15世紀以后,世界貿易中心逐漸轉移向大西洋沿岸„„經濟力量的轉移預示著新大國的興起。”引文中的“新大國” 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是(

)

A.歐洲商貿中心轉移到了大西洋

B.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C.啟蒙運動猛烈抨擊了專制統治

D.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

A.查理一世實行無議會統治

B.蘇格蘭人民起義

C.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

D.1642年查理一世討伐議會,挑起內戰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導階級是(

)

A.資產階級和農場主

B.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C.豪門貴族和商人

D.農場主和新貴族

二、《權利法案》

1、“光榮革命” (1)背景: (2)光榮革命:

(3)影響:

2、《權利法案》 (1)時間: (2)目的:

(3)內容

(4)作用

基礎練習2

1、英國資產階級完成的標志是(

)

A.處死查理一世

B.成立共和國

C.發生“光榮革命”

D、頒布《權利法案》.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1649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

①處死查理一世

②頒布《權利法案》

③光榮革命的勝利

④建立共和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當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國國家的象征,但國家最高權力卻掌握在國會而不是君主手中,這種政治制度源于英國歷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

A.《古蘭經》

B.《權力法案》

C.《共同綱領》

D.《漢謨拉比法典》

4、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的性質是(

)

A.資產階級推翻復辟王朝

B.人民群眾推翻復辟的封建王朝 C.統治階級上層爭權奪利的斗爭

D.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妥協

5、有同學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作了一首歌謠以便記憶:“君權神授盛行,國王專橫不減,查理一世籌款,克倫威爾揭竿„„”請按先后順序編排以下內容(

) ①資產階級不滿

②專制國王被斬

③丈人被女婿驅趕

④查理二世重返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三、歷史意義

第四篇: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岳麓版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世界古代史 第1課 史前時期的人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大約300多萬年前,非洲生活著早期人類——南方古猿現代人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該亞的傳說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 厄瑞斯忒的傳說

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人類的出現》、《南方古猿頭像和猿人頭像》、《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頭像》,了解人類的起源,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形成歷史觀念的能力。

②通過課后的溫故知新題,思考原始農業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③通過課后題“想一想,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就早期人類生活的一個片段畫一幅想象畫”等,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結合本課的圖片,或播放有關錄像資料,揭示人類的起源,引導學生科學地認知世界。

②介紹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思考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使學生感知人類早期生活的艱辛;同時體驗到在適應自然與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勞動創造了人與自然,也創造了美。

③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第一目的課中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的起源及其進化,養成唯物觀,培養其崇尚科學的精神。

②使學生會懂得勞動創造了人,原始農業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正是在人類創造性的勞動中前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③通過討論第一目的課中題,培養學生平等、博愛的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 難點: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及其原因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一年級所學的有關內容,提問:你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說法?你贊同哪一種?為什么?科學家是根據什么知道人類是古猿進化而來的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關于人類的起源有許多說法,包括許多神話傳說,但現在一般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類以及人種的形成等知識。 新課教學

一、人類的起源

1.早期人類——南方古猿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中國鏡內最早的古猿——元謀人的一些基本情況,然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了解有關南方古猿生活的時間及所在的大洲等情況,再進一步分析:南方古猿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說明南方古猿處在由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將南方古猿與元謀人進行比較,說明我國是世界上古人類較早生活的地區之一,而且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提問: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的?什么標志著古猿演變成了真正的人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指出:①首先是勞動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手腳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滿足勞動的需要。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創舉,動物不會制造工具。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隨著腦力和生產活動能力的不斷增強,現代人產生了。

2.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 人類隨著適應自然的能力增強,逐漸到從未涉足的地域生活。由于各地自然條件的不同,而又相對隔絕,主要的種族逐漸形成。按膚色、發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人類學者將現代人類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思考課中題:“西方國家某些人認為白種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種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種是天然的優等民族,而有色人種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在學生會討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有關地理知識思考人種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學生看書了解了三大主要人種的分布情況后,提問:美洲的黑人是怎么來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種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還有歷史原因,并指出世界上的人種,隨著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因人種間通婚,還形成了混血人種。

二、母系氏族社會

1.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并歸納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原因:在當時險惡的自然條件下,個人無法單獨生存,只能維持群體的生活。 特點:是以母系的血緣為紐帶的穩固的集團;婦女在生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中國的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加深學生的印象。思考課后溫故知新習題,認識原始農業在人類發展史上的巨大作用。

2.該亞的故事

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小字,了解該亞的故事,使學生初步認識神話傳說與歷史的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后進一步了解更多的神話。

三、父系氏族社會

1.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教師要求學生看課本,整理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原因:隨著生產的發展,男子逐漸取代了婦女在生活中的主導地位。 特點:以父系的血緣為紐帶;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導地位。財富增多,出現私有財產。

2.厄瑞斯忒的傳說

要求學生看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教師總結指出,今天的人們一方面是根據考古發現,另一方面是依靠神化傳說對原始社會進行研究探索的。

小結鞏固

歸納本課的基礎知識,從人類的形成、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等認識到勞動、生產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從人種的形成、原始農業對人類發展的作用等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第2課 亞非文明古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古埃及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金字塔 、古巴比倫統一的奴隸制國家、《漢謨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現和奴隸制小國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①指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歷史,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②指導學生分析《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印度的種姓制度,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特征的能力。

③組織學生探討“古代文明的產生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問題探究,使學生了解亞非文明古國的有關歷史。 ②通過看文字、圖片、錄像資料,使學生感知亞非古國燦爛神奇的文明。 ③通過組織研究性學習小組探討“金字塔的建造之謎”,指導他們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和獨立思考。同時,鼓勵學生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習,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增強學生的團對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討“金字塔的建造之謎”,使學生認識到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殘酷奴役埃及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也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過討論《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使學生認識到法典保護奴隸主利益的實質,也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奴隸主專政的實質。

③通過學習“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學生認識到它是為鞏固奴隸主對奴隸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統治服務的,是印度奴隸社會的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

難點:印度的種姓制度、古代文明的產生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 教學建議

本課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可借此并運用多媒體軟件,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充

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一問一答,一問多答,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行互動式的教學。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段。隨著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步入文明時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跡,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園等等,你們知道它們是如何建造的嗎?人類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時候、從哪里開始的?這些文明古國現在還存在嗎?我們今天就來了解這些內容。 新課教學

提問:同學們知道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大文明古國是指哪些國家嗎?學生回答并在地圖上指出各國的位置,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中國。

要求學生看書,注意思考以下問題:這些文明產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點?為什么古代文明多產生于大河流域?各個文明是怎樣產生、發展的?

一、古代埃及

1.尼羅河流域文明的產生

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那里到處是五谷不生的荒野、沙地,終年雨量稀少。然而,發源于蘇丹的湖泊、匯集著沿途雨水奔涌而來的尼羅河改變了這一切。由于尼羅河定期泛濫,河水灌溉了兩岸的土地,還給地面鋪上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埃及人逐漸在這里定居下來,他們依靠集體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后來這里成為古代著名的糧倉,古代埃及也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陸續出現了40多個奴隸制小國,產生了尼羅河流域的文明。

2.埃及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形成 公元前3100年形成,首都孟斐斯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問:①為什么叫“金字塔”?②為什么古埃及的國王熱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并要將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③你知道哪些有關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識?

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歷史影響?

指出:修建金字塔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加劇了古埃及國內的階級矛盾,削弱了國力。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所滅。

二、古巴比倫王國

1.兩河流域奴隸制國家的出現

約公元前3000年,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出現了許多城市國家,它們之間為爭奪奴隸、土地不斷戰爭。兩河流域南部時而統一,時而分裂。

2.古巴比倫王國的建立 公元前18世紀,首都巴比倫 3.《漢謨拉比法典》 實質: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特點:是歷史上以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由于階級矛盾尖銳,古巴比倫王國長期處于混亂和分裂狀態,國家并不鞏固,約公元前16世紀早期被外族所滅。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隸制城邦的出現

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了一些城邦 2.種姓制度

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提問: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樣產生的?不同等級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有什么區別?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么?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有什么影響?

指出: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為了保護印度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特別是婆羅門的特殊地位的。它是為鞏固奴隸主階級對奴隸和其他勞動人民進行統治的社會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隸社會的主要特點,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四、亞非四大文明古國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倫和中國 小結鞏固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亞非四大文明古國。到五六千年前,亞洲、非洲先后出現了一系列

文明古國,主要有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和中國。了解了它們進入奴隸社會的時間和建立統一王國的時間。這些文明禮貌古國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3課 歐洲文明的起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歐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臘、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愛琴文明的興起、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里克利當政時的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奴隸制共和國的出現、布匿戰爭與羅馬的擴張、羅馬共和國的衰落、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①通過識讀《愛琴文明》、《古代希臘》、《公元前2世紀末的羅馬》等圖,增強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②通過討論“你怎樣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布匿戰爭對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有何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過解答課后的暢想天地題“古代希臘文明與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在“愛琴文明”一目的教學中,采取自學輔導法。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本,識讀地圖,播放有關錄像資料,知道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②在“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兩目的學習中,注重探究式學習。首先鼓勵學生通過課前搜集、課堂講述雅典伯里克利當政時的故事、布匿戰爭的故事,然后從不同角度進行討論,從而了解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狀況,了解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探討擴張戰爭對羅馬共和國興衰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愛琴文明”一目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人類文明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使學生領略古希臘愛琴文明的深厚底蘊,從而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②在“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的奴隸民主政治達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伯里克利畢竟是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家,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本質仍然是奴隸主的民主,是對奴隸的專政。

③通過“羅馬共和國的興衰”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明白羅馬先有共和國后有帝國這一史實,從而感悟到歷史的發展;另一方面認識到在奴隸社會,奴隸起義是打擊奴隸主統治、推動奴隸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重點難點

重點: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的奴隸民主政治 難點:布匿戰爭和羅馬共和國興衰的關系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古代亞非文明是在哪些地區發生的?分別產生了哪些文明古國?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與古代亞非文明不同的是,它的發現問題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為中心。

新課教學

一、愛琴文明

1.歐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臘 歐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臘。古代希臘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岸,位于歐亞非三洲交通的要沖。

2.愛琴文明

提問:①古代希臘的地理范圍是怎樣的?它以什么海洋為中心?②愛琴文明的起止時期、先后的中心分別是什么?③愛琴文明為什么先以克里特島為中心?④說一說愛琴文明創造了哪些燦爛的文化?

指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愛琴文明,是希臘的早期文明。愛琴文明先后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中心,公元前12世紀衰落,歷時約800年。古希臘愛琴文明所創造的燦爛文化,是古代希臘人辛勤創作的結晶,更是希臘奴隸們辛勞的見證。

二、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榮

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希臘最著名的城邦。工商業發達,是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

學生思考:①雅典是什么階級專政的城邦?②公元前6世紀初,執政官梭倫改革的內

容是什么?改革后的雅典社會是否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呢?③雅典為什么在希臘各

城邦中居于領導地位?

指出:梭倫改革只是雅典民主政治眾多發展里程碑中的一個,而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當屬伯里克利當政時。伯里克利當政時,雅典處于全盛時期。

2.伯里克利當政時的民主政治

學生討論:你怎樣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歸納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伯里克利進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擴大奴隸主的民主。但是伯里克利畢竟是奴隸階級的政治家,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本質仍然是奴隸主的民主,是對奴隸的專政。當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城邦時,在意大利半島也出現了一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

三、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1.羅馬奴隸制共和國的建立

公元前6世紀末,意大利半島中部出現了羅馬奴隸制共和國。

思考:①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機構如何設置?它屬于什么政體形式?②羅馬何時稱霸地中海?它是怎樣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的?

2.“布匿戰爭”

公元前3世紀中期,羅馬與地中海強國迦太基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里進行了三次戰爭。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思考:布匿戰爭對羅馬共和國有何影響?

布匿戰爭給羅馬的發展帶來了雙重后果:一方面它導致羅馬奴隸制經濟的高度繁榮,使羅馬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綜合國力達到極盛;另一方面它也導致了小農破產、公民兵役制的瓦解、社會道德風尚敗壞淪落,從而為羅馬共和國的衰亡埋下了隱患。

3.羅馬共和國的衰落 4.羅馬帝國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獨攬各項大權,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

指出:無論是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帝國都是奴隸主專政的國家,都是奴隸主階級掌握政權,對奴隸進行殘酷剝削壓迫的社會。

小結鞏固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愛琴文明是希臘的早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羅馬共和國經過布匿戰爭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從而也使國內的危機爆發,共和國衰落,進入帝國時代。

第4課 中古歐亞文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及意義、查理·馬特改革和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丕平獻土、羅馬教廷的地位、西歐城市的興起、西歐城市反對封建領主的斗爭、拜占廷帝國的衰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①通過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內容并分析其歷史意義,理解內因、外因與歷史事件的關系,提高客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②通過了解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繪制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提高運用不同方式表述歷史現象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③通過探討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提高通過多種途經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學習“日本大化改新”一目,采用學生自主閱讀,教師補充講解,師生共同分析討

論的方法。

②學習“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一目,在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問題的基礎上了解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和羅馬教廷的地位,并繪制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

③學習“西歐城市的興起”一目,通過自主閱讀和網上搜集信息,了解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對比西歐封建城市與唐宋時期的中國城市,歸納其不同之處。

④學習“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目,除自主閱讀課本外,還應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或有關歷史背景書籍搜集信息,探討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

①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從而理解改革開放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②在了解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原因的基礎上,對比西歐封建城市與唐宋時期的中國城市的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

③探討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理解城市的興起對削弱封建領主力量,發展商品經濟,推進政治改革和文化進步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歷史發展觀。

重點難點

重點: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及意義、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難點: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查閱有關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及拜占艇帝國的興衰等資料。

新課教學

一、日本大化改新

首先由學生自主閱讀該目四段文字幾卡通問答,歸納這一目所講蜀的內容,然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歷史背景意義。

1.大化改新的背景

7世紀時,日本奴隸社會的各種矛盾十分尖銳。主要表現是:貴族與部民、奴隸、平民的階級矛盾;貴族豪強內部爭奪權利的矛盾;皇室、留學中國的改革派與當權的豪強貴族守舊派的矛盾。

2.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歸納小字部分的內容即可。 3.大化改新的歷史意義

提問:為什么說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然后引導學生從大化改新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首先,它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打破了奴隸族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其次,部民邊為班田農民,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的實施,建立了新的封建剝削制度,解除了豪族對部民的奴役,使農民的租稅和徭役負擔固定下來,給農民在經濟上以一定的獨立性,從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了生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4.日本的幕府統治 學生看卡通問答。

指出:幕府統治即日本將軍控制中央政權的時期,歷時600多年,它的實質是封建軍事獨裁統治。

二、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在它的廢墟上,日爾曼人建立起許多封建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 提問:查理·馬特改革的內容是什么?有何歷史作用?

指出:采邑制的建立,加強了法蘭克國家的軍事政治力量。后來,采邑變為世襲領地,大批農民淪為農奴,加速了法蘭克國家封建制度的發展。

3.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

提問: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有哪些等級?它的特點是什么?有何影響?

特點: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騎士直接向自己的領主效忠,并承擔服兵役等封建義務;領主有義務保護自己的附庸和調解附庸之間的糾紛。這種主從關系只存在于分封、受封關系的領主和附庸之間。

影響:導致西歐封建社會國家管理體系不完善,王權衰落,兵連禍結。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繪制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教師予以適當指導。

4.丕平獻土

學生看書了解基本情況及其影響,指出:教皇給丕平加冕、丕平向教皇“獻土”,說明教皇與西歐封建統治者的關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愚弄人民。“丕平獻土”使教皇擁有大片領土,從而奠定了羅馬教皇國的基礎。

三、西歐城市的興起 1.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提問:西歐城市在11世紀前后為什么會重新興起?重要城市有哪些?歐洲的封建城市與唐宋時期的中國城市有什么不同?

學生帶著問題看書,然后共同討論作答。 2.西歐城市反封建領主的斗爭

討論:西歐封建城市的興起有何意義?

歸納:①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②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促進了商業活動的進一步擴大,地區貿易和國際貿易得到發展。③城市的興起和發展導致了政治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這一切都是西歐最早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歷史前提。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2.奧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志著存在1000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的滅亡。 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擴張影響

16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帝國。 影響: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災難,延緩了這些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控制了地中海東部地區,關多稅重,戰爭不斷,妨礙了東西方貿易的發展。

小結

本課講述的是中古亞歐文明,時間跨度從5世紀后期至16世紀中期,空間跨度從東亞的日本到西亞、東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廷帝國及西歐的重要封建國家法蘭克王國,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形成、確立、發展及走向衰落的發展進程。

第5課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羅馬的擴張、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貢獻、 馬可·波羅來華和《馬可·波羅游記》的影響:

①利用課中的地圖,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地圖閱讀歷史文獻,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結合課中問題“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區和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形式”,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講解或觀看多媒體課件、閱讀地圖、組織討論等形式,使學生學會通過多種途

經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地探討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認識到一個龐大的國家,特別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遼闊的疆域內包含著多個民族或多種文化,有利于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認識到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在戰爭、征服、擴張中交流融合,批判野蠻掠奪、征服的危害性,肯定其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性,探討各民族、個地區和平交往的歷史背景意義。

②在培養學生開放、進取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信念。 重點難點

重點:希臘化時代、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難點:本課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都很大,且涉及的地理名稱多,學生難以把握。怎樣正確認識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區和各民族之間的兩種主要交往形式——和平交往和暴力沖突

教具準備

掛圖: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馬可·波羅、《阿拉伯數字》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展示一幅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地圖,講解有關地理名稱。指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

閱讀本課溫故知新 《文明向西轉移》

,說明地中海東部是人類早期文明集中的地方,它們之間的相互交融,進一步促進了文明的發展。

新課教學

一、希波戰爭 1.希波戰爭的經過

公元前5世紀早期,以伊朗高原為中心的波斯帝國,為控制愛琴海地區出征希臘,挑起了希波戰爭。

(重點介紹馬拉松賽跑的由來) 2.雅典強盛促進了希臘繁榮

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1.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2.亞歷山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講解“希臘化時代”的相關知識,歸納總結:亞歷山大東征和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

三、羅馬的擴張 1.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海

2世紀,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海。

回顧羅馬帝國境內的古代文明中心,說明羅馬的擴張,再次使不同的文明得到融合并發展。

2.羅馬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交往

回顧絲綢之路的路線,由學生講述兩漢時期的中西交往。

四、中印文化的西傳

根據地圖講解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認識其遼闊疆域在東西交往中的重要性,并介紹阿拉伯人是一個善于游歷經商的民族,這有利于東西文明的交融。

1.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阿拉伯人加以改進并傳到歐洲,由此產生了“阿拉伯數字”。

2.阿拉伯人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的其他貢獻

五、馬可·波羅來華

思考:馬可·波羅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中與前面介紹的那些活動比,有什么不同?

說明:前面介紹的多與武力擴張有關,馬可·波羅來華是和平交往;前面多為一國的行為,馬可·波羅來華是個人的行為;前面的活動是直接的交融,馬可·波羅則留下一部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

小結鞏固

知道學生看課文中的卡通問答,了解文明交融的基本形式,然后再討論課中題:“有學者認為,把殘酷的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羅馬的擴張說成是東西文化由沖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錯誤的。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第6課 世界三大宗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阿育王和佛教、基督教的產生、傳播與分裂、伊斯蘭教的興起與傳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和擴張過程中的作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經典 ①通過分析佛教教義,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過對基督教產生的原因的思考、討論,培養學生概況、分析的能力。 ③通過對基督教會在西歐中世紀所起的作用的討論、評價,培養學生運用唯物主義觀

點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④通過學習伊斯蘭教的創立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及帝國的建立等史實,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宗教與政治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討論、研究、表演、角色互換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②通過對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現狀的認識,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關注現實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佛教的興起和傳播,使學生認識為什么統治階級要利用它。 ②基督教會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紀西歐落后的原因之一。

③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關于一神教的宣傳對促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了積極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三大宗教的產生 難點:基督教會的演變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統一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亞非的幾個大河流域,產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其中古代印度不僅產生了古老的文明,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你想知道釋迦牟尼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佛教又是如何興起和傳播開的嗎?另外兩大宗教又是怎樣誕生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

新課教學

一、佛教 1.佛教的產生

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思考:佛教的主要教義是什么?佛教教義有哪些進步意義?又有哪些局限性?

2.佛教的教義

宣揚“眾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脫苦難,教人忍耐順從以求進入“極樂世界”。

3.阿育王與佛教的傳播 公元前3世紀中葉,定為國教。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產生

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地區,相傳創始人是耶穌。 2.基督教的教義及經典

基督教宣揚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類與生俱來即有“原罪”,耶穌是上帝派來的救世主,人們只要信奉耶穌,忍受苦難,死后靈魂就可以升入“天堂”?;浇痰慕浀涫恰妒ソ洝?。

3.基督教的發展及分裂

4.世紀末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逐漸盛行于歐洲各地。

三、伊斯蘭教 1.背景

長期以來,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有著不同的信仰,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很不平衡。6世紀時,建立統一國際成為阿拉伯人民的共同愿望。在這種前提下,一神教的產生,對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創立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宇宙間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自稱是安拉的使者,主張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豆盘m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

3.發展 8世紀中期,阿拉伯國家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伊斯蘭教也隨之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思考: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有什么作用? 小結本課內容

設計表格,比較三大宗教的創立者、創立時間、經典、產生地區、教義。

第7課 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臘科學家畢達哥拉斯、亞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荷馬史詩》、《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譚》、麥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點:

①比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兩種早期文字的特點,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②通過學習麥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對教材有關插圖的觀察,了解其建筑風格,并認識到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③通過課中題及課后的暢想天地和文學欣賞,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歷史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師生問答和教師生動的講解介紹,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古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成就。

②通過卡通問答,結合中國的甲骨文,讓學生了解文字產生的過程,認識到文字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是人類文明產生的一般性標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贊美和欣賞的態度。 ②通過介紹古希臘的科學家及其成就,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精神。

③通過文學、戲劇和建筑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臘的科學家及其成就《荷馬史詩》、《伊索寓言》

難點: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異同、如何欣賞古典文學名著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將一杠桿原理教具帶入教室,提問:同學們知道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學原理嗎?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誰提出來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指出:這位科學家在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中有所介紹,希望同學門如古人一樣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勇于攀登科學高峰。

新課教學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出現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發明人:古代埃及人 特點:用圖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響:是后來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出現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發明人:蘇美爾人

特點:用木棒和蘆葦桿等做筆,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書寫材料,把文摘刻在泥版上,木棒和蘆葦桿等在泥版上刻畫落筆后筆畫極似楔形,故稱楔形文字。

影響:是兩河流域眾多民族通用的文摘, 對西亞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二、古希臘的科學家 1.畢達哥拉斯 成就:提出勾股定理

說明:畢達哥拉斯在音樂、天文、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貢獻,如首創地圓學說,認為日、月、五星都是球體,浮懸在太空之中等。

2.亞里士多德 成就: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邏輯學等學科體系。

說明: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和科學集大成者,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如對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當時條件下比較合理的估計。在哲學方面他創立一個新的哲學學派,后世稱為逍遙學派。

3.阿基米德

成就:發現了比重原理、杠桿原理;發展了機械學;確定了許多數學計算方法。

提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阿基米德定理嗎?回答后,可要求學生聯系省會實際舉出現

實省會中運用比重原理、杠桿原理的實例來。

三、文學和戲劇 1.古希臘文學成就

史詩:《荷馬史詩》、寓言:《伊索寓言》、戲?。骸侗豢`的普羅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

2.阿拉伯文學:《天方夜譚》

四、麥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1.清真寺建筑及其藝術特色

著名建筑:麥加克爾白神廟、奧瑪雅大寺

特色:建筑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庭院,四周有帶拱門的回廊, 中心是圓屋頂的大教堂,

而且用阿拉伯字母和幾何圖案將其裝飾得華美壯麗。 2.巴黎圣母院及哥特式建筑特色

巴黎圣母院是歐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特色: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外觀形似高塔,屋頂正中是尖尖的塔樓。

小結鞏固

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制《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簡表》。并提問: 有哪位同學還知道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和希臘另外的科技文化成就?以此讓學生對世界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第二單元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第8課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意大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和初步發展、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哥白尼及其“太陽中心說”、布魯諾關于宇宙無限的學說開普勒、伽利略 、文藝復興的意義、哥倫布發現美洲、達·伽馬繞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 、麥哲倫船對環球遠航、新航路開辟的意義和影響。

①引導學生完成“文藝復興為什么首先出現在歐洲的意大利”、“新航路的開辟從哪些方面促進了世界向整體發展”,培養學生會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啟發學生完成

“中國對歐洲開盤新航路是否做出過貢獻?為什么?”,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③要求學生會以《新航路的開辟》圖上畫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或繪制哥倫布開辟西歐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圖,提高學生繪制歷史簡圖的基本技能。

過程與方法

①在本課中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指導學生尋找相關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答案。

②本課自己動手題看起來簡單,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親自動手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思想解放與否,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的發展;讓學生在理解》神曲》和欣賞《最后的晚餐》等著名文藝作品過程中,獲得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文精神。 ②指導學生從歷史的視角設想一下西歐人開辟新航路遇到的艱險,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新航路開辟的艱險和先行者的勇敢與智慧,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③指導學生解答“比較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異同”、“中國對西歐開辟新航路是否做出過貢獻?為什么?”等問題,培養學生全面正確認識中國和西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

重點難點

重點:文藝復興的成果與影響、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因果和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歐洲古代社會生活有哪些特點?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抓住歐洲社會封建等級制度森嚴和天主教會主宰社會各個方面這兩大特點分析,因勢而導入:當歷史進入14世紀后,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則是引發這一巨變的重要因素。

新課教學

一、文藝復興

提問:什么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為何首先出現在意大利?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

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你如何看待當時以人為中心的主張? 1.文藝復興的背景

14世紀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需要打破封建教會的精神統治,與之相適應,資產階級文化思潮即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思潮首先在意大利興起。

2.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及其實質 興起:14世紀、意大利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3.但丁和達·芬奇

但?。阂獯罄南闰?,代表作《神曲》。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4.文藝復興的擴展

15世紀后期,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16世紀達到高潮。 近代天文學成就:

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

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學說,提出宇宙是無限的; 開普勒:證明了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呈橢圓形; 伽利略:制成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5.文藝復興的影響

文藝復興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在世界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 ①歐洲國家對東方財富的渴望 ②奧斯曼帝國阻礙東西方商路 2.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出示掛圖《新航路的開辟》。教師指圖講: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瀕臨大西洋的兩個歐洲國家,他們無力加入歐洲大陸的爭奪,特別希望獲得海外的財富,最熱衷于探尋新航路。當時人們具備了遠洋航行的條件了嗎?(學生看書答:地圓學說的流行、航海技術的發展)

(1)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經過69天的艱苦航行,終于到達古巴、海地,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地安人”(印度人),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

(2)1497年~1498年,達·伽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從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南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前進,進入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領航,順利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 (3)1519年,麥哲倫帶領5艘船,262人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進入另一片遼闊的海洋,因沿途風平浪靜,航行很順利,麥哲倫高興地把這片海洋稱為“太平洋”,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三個多月,很多船員因饑渴而死去。當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時,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沖突,麥哲倫在沖突中被殺,其他船員逃出后繼續航行。他們繞過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這時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幾個人了。這樣,人類第一次實現了環球航行,從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3.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為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開辟了道路,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對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整體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小結鞏固

引導學生依據板書理清教材知識線索,掌握本課重點內容.

第9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革命戰爭、處死查理一世、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從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入手,培養學生初步認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的能力。

通過分析《權利法案》的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歷史材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議會與王反復斗爭過程的歸納整理,使學生認識到與過去的所有革命不同,這次革命的領導者不是個人英雄而是議會機構,革命成果不是政權的更迭而是“民權高于王權”法則的確立,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與實事求是的原則看待歷史。

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掌握《權利法案》的內容,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影響,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切成果都是法律的形式得以體現和鞏固的,培養學生法律至高無上的觀念。

認識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 認識一種新制度的確立過程具有復雜性和曲折性,進步與反動的斗爭始終影響著革命的進程,但進步的事業最終會取得勝利。

重點難點

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難點:如何認識議會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等等,強調商路和貿易中心的轉變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一、革命爆發

1.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提問: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指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有海外貿易的積極開展、殖民掠奪、圈地運動等,通過這些方式使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必要的資金、原料和勞動力。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同時出現了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

2.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

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國王與議會的矛盾實質上是封建專制王朝與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矛盾。

3.革命經過

開始: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

內戰:1642年開始、1645年納西比戰役擊潰王軍主力、1648年,議會軍取得內戰勝利、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統治

二、《權利法案》 1.“光榮革命”(1688年)

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政變,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

2.《權利法案》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稒嗬ò浮反_定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具有憲法性質,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的確立。

三、歷史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開辟了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小結鞏固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資本主義同封建主義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斗爭和反復,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其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保證,同時這場革命也是一場具有世界影響的革命,它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第10課 美國獨立戰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英國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壓制、來克星頓槍聲、華盛頓、薩拉托加大捷、《獨立宣言》、約克鎮戰役、1787年憲法、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①在教師指導下,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區分戰爭性質的能力。在獨立戰爭中,北美人民的斗爭是正義的英國的殖民統治是非正義的。正義戰爭得到人民支持,最終會取得勝利。

②美國獨立戰爭以弱勝強,通過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培養學生辯證認識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充分運用《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并自己動手,按時間先后,自編“美國獨立戰爭大事年表”。 ②運用問題討論法,探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并使學生正確認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理解因果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美國獨立戰爭,使學生認識:較弱的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持不懈,就能最終戰勝強大敵人,從而激發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獨立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運動,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它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獨立,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也對歐美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獨立宣言》1787年美國憲法

難點:美利堅民族形成對1787年美國憲法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英國在17世紀殖民擴張的重點在哪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英國殖民擴張的重點在北美和亞洲。在北美,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到1733年,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一、來克星頓的槍聲

1. 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2.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和北美人民的反抗

(讓學生歸納: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即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3.來克星頓的槍聲:獨立戰爭開始(1775年4月)

二、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 1.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 2.華盛頓整編大陸軍

三、《獨立宣言》 時間:1776年7月4日 內容: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擺脫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 說明:《獨立宣言》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擺脫民族壓迫的要求,包含了資產階級對民族獨立、民主、自由的主張。

四、獨立戰爭的勝利 1.初期失利和薩拉托加大捷

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2.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

3.美英和約:獨立戰爭勝利結束(1783年)

提問: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啟發學生會分析戰爭初期英美雙方力量對比,認識到美方處于不利地位,讓學生理解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弱勝強的戰爭。

歸納總結:戰爭的正義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戰;華盛頓的個人作用;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支持等。

4.獨立戰爭的性質和影響

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 1.1787年美國憲法

憲法規定美國由各州組成聯邦制國家。 2.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屆總統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 小結鞏固

由于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極力壓制盤剝,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反抗,激起他們民族意識的覺醒,北美人民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經過從1775年到1783年的艱苦斗爭,最終贏得了民族獨立,同時也為其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獨立后的美國,制定了憲法,成立了聯邦制國家,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穩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為以后美國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基礎。

第11課 法國大革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人權宣言》的主要內容及進步意義、拿破侖帝國的建立 拿破侖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通過分析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使學生初步掌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②通過對拿破侖等歷史人物業績與功過的評述,培養學生運用歷史辯證方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充分認識時代背景對歷史人物的局限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課中題“你如何看待《人權宣言》關于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規定”以及課后暢想天地關于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掌握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學習方法。通過評價拿破侖,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講述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在大革命中的作用,使學生認識資產階級各階層充當革命的領導,而人民群眾則是革命的主力軍,是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封建專制對法國的統治,并把革命不斷推向高潮。認識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斗爭中最激烈、影響最廣泛的一次革命,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一次革命。

②通過講述拿破侖在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中以戰爭起家,而又以相信強權、窮兵黷武最終走向失敗,從而命斷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引導學生認識拿破侖發動對外戰爭的雙重性質: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

重點難點

重點:《人權宣言》的主要內容及意義,拿破侖帝國的統治 難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拿破侖對外戰爭的性質。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美國獨立戰爭的槍聲剛停,僅僅隔了幾年,歐洲大陸上的法國又響起了反抗封建統治的隆隆炮聲。這就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是歐洲大國,也是當時的強國,同時還是歐洲最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那么,這場革命是怎樣發生的?雅各賓派專政又是怎么一回事?拿破侖是如何崛起的?這些問題將是我們本課要學習研究的問題。請同學們先通讀本課大字部分內容。

新課教學

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1.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

①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三級會議的召開成為了導火線 2.攻占巴士底獄

1789年7月,巴黎人民起義,攻占象征封建專制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二、《人權宣言》的頒布

1.主要內容:①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2.意義:否定了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思考:你如何看待《人權宣言》關于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規定?(提示:認為它是進步的,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出合理的依據。)

三、拿破侖帝國

1.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1804年) 2.拿破侖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

內外政策:①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②采取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多次發動對外戰爭。

提問:你如何看待拿破侖的對外戰爭?鼓勵學生發表意見,然后教師再總結。 總結:①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最初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果實、反對封建復辟的進步性。這些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制度,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 ②拿破侖的對外戰爭也有侵略擴張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擴張性質到戰爭后期越來越明顯。對被占領地區的奴役和掠奪,印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這也是導致帝國覆沒的重要原因。

③拿破侖的對外戰爭還具有爭霸性質。

思考:法蘭西第一帝國為什么會迅速走向滅亡?(引導學生讀圖)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在國內,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在國際上,它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及格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小結鞏固

本課講述法國大革命,共分4個方面的內容: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②《人權宣言》否定了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③拿破侖發動政變建立資產階級軍事獨裁帝國,最終因奴役和掠奪占領區而導致帝國覆沒。

④法國大革命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是進步的,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出合理的依據。

第12課 工業革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部門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瓦特改良蒸汽機、汽船和火車機車問世、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和影響

①通過學習工業革命的興起,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通過對工業革命影響的理解、分析,培養學生辯證地評價工業革命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及圍繞設置的問題進行探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的物理等學科知識進行分析,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尋找知識,逐步了解工業革命中各生產環節是怎樣相互促進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機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認識到工業革命的巨大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認識到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是工業革命的前提,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從而使學生知道要發展生產力必須要有先進的社會制度,要建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先進的生產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幫助學生將愛國情感和報國情感結合起來。

②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優秀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瓦特改良蒸汽機及其作用、英國工業革命影響 難點:工業革命引起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教學建議

本課以講述法為主,同時可采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提問、看圖等方法,尤其要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世界古代史,你們能不能說出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學生答:14世紀工場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的出現)

(師:)手工工場階段從14世紀就在歐洲開始了,持續了大約400多年,當歷史發展到18世紀60年代時,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發生了。這次革命被恩格斯稱為工業革命,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工業革命。

新課教學

一、珍妮機的發明

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產生于棉紡織工業部門。

1.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2.紡紗和織布的進步 珍妮紡紗機(板書):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是歷史必然性所決定的,然而,必然性又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比如說,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從飛梭引發的。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飛梭使織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紗頓時供不應求,這就引起了紡織工業各部門各環節的連鎖反應。到了1765年,經過幾年心血的研究,紡織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終于發明了手搖紡紗機。請同學們看課本插圖《珍妮紡紗機》。珍妮紡紗機紡紗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他用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這臺機器為“珍妮紡紗機”,它被認為是工業革命的第一臺機器,工業革命以此為起點開始了。

水力紡紗機(板書):珍妮機雖然提高了紡紗速度,但紡出的紗并不理想。紡出的紗細而易斷,為了克服這一弱點,有一個學徒出身的鐘表匠阿克萊特克服困難,苦心鉆研,在1869年發明了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很結實,但是紡出的紗較粗。

水力織布機(板書):棉紡織業包括紡和織兩個相關部門,紡紗環節的重大突破,把織布環節又拋到了后面,這就促使人們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突破。有一個叫卡特萊特的鐘表匠想,既然機器能用于紡紗,就一定也可以推廣到織布。經過研究,他在18世紀80年代終于發明了水力織布機,提高織布效率40倍。

二、瓦特改進蒸汽機 1.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機

思考:想一想,在使用蒸汽機以前,人類先后使用過哪些原動力來進行生產,改善生活?

2.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三、火車的發明 1.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2.“旅行者號”機車試車成功

蒸汽動力用于陸路交通的主要標志是火車的出現。請大家看課本的插圖。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一臺蒸汽機車,這臺機車在前進時不斷從煙囪里冒出火來,因此被稱為“火車”。1830年,英國正式使用了火車。

3.鐵路交通飛速發展 哪位同學能簡要敘述一下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發明?從工業革命過程中的發明家身上,你們發現他們有些什么共同特點?(此處讓學生進行

二、三分鐘發言、討論,進行科技是生產力、要從小刻苦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技術的思想教育。然后出示事先

準備好的小黑板或幻燈片《工業革命各部門的互相聯系》,教師進行小結如下)英國工業革命中最具有重大意義的幾項突破性發明之間是互相推動的。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業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推動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采礦等重工業部門采用新技術,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1.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及工業革命的擴展

指出:1840年前后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這是英國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8世紀末,工業革命跨出了英國,向歐洲大陸和北美傳播。后來,又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19世紀6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國也先后完成了工業革命。

2.工業革命對人類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①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促進經濟迅速發展,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 同學們請看英國棉花、生鐵產量增長表,我們以英國棉加工和生鐵產量為例,珍妮機發明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國棉花加工量為380萬鎊,到1789年就增長至3240萬鎊;1740年英國生鐵產量僅有l.7萬噸,1800年增至25萬噸。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也說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

②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③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板書)

工業革命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也引發了工業帶來的交通、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后,它們以世界為市場,密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同時,對外掠奪和傾銷造成了亞、非、拉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后,使東方從屬于西方??陀^上傳播了工業革命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沖擊了這些地區的舊制度,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小結鞏固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于18世紀首先發生在英國不是偶然的,1689年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第三單元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第13課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6世紀最強大的殖民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英、荷、法的殖民擴張、三角貿易的航程、奴隸貿易的影響、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殖民掠奪的影響

①通過整理西方殖民者在16—18世紀擴張的史實,了解西方殖民擴張第一個時期的概況,培養學生梳理、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通過解答課中題“設計一幅簡單明了的三角貿易示意圖”和課后自己動手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③通過對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影響的分析,以及對課后馬克思那段話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事物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課文圖片、文字資料及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感知奴隸貿易、殖民擴張和掠奪的血腥和殘酷,以及殖民地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難,從而認識到無論殖民擴張給世界歷史的發展帶來怎樣的進步,但對廣大殖民地人民而言都只是災難,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其反抗斗爭的正義性。

②通過對對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影響的分析,使學生掌握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方法。通過對本課的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奴隸貿易、殖民擴張和掠奪的血腥和殘酷,樹立同情和支持被壓迫民族反抗侵略與剝削的正義感。

②通過了解殖民擴張使殖民國家獲得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學生樹立鮮明的是非觀念,全面認識資本主義制度進步性與貪婪性共存的本質。

③通過討論

“為什么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無法抵御西方國家的侵略”,培養學生建設一個獨立、富強、進步的中國的歷史背景使命感。

重點難點

重點: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殖民罪惡

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奴隸貿易、搶劫、掠奪這些血腥的手段所具有的客觀上的進步性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展示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根據各圖展示的內容提問,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一、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

1.16世紀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2.英、荷、法成為新興的殖民國家 (1)17世紀中期三次英荷戰爭 (2)17世紀晚期英法的殖民沖突

(3)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

二、三角貿易 1.三角貿易的航程

要求學生設計一幅簡單明了的“三角貿易”示意圖。 2.對三角貿易的評價

提問:大家已經了解了三角貿易的基本情況,那么你如何評價這一歷史現象?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要讓學生初步掌握一分為二的學習方法,說明三角貿易一方面給非洲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1.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17世紀初,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對亞洲進行侵略;19世紀中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2.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 3.對殖民掠奪的評價

一方面,殖民掠奪給印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使大量財富流入英國,轉化為資本,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小結鞏固

16世紀后期至17世紀,英、荷、法成為新興的殖民國家,它們在亞、非、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在擴張過程中,為爭奪殖民霸權,英、荷、法之間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后英國先后打敗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殖民主義在殖民擴張過程中充滿著暴力、掠奪和血腥,

一方面掠奪的巨額財富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又給亞、非、美三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第14課 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知識與能力

拉美民族獨立戰爭的原因、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的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拉美獨立運動的意義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章西女王英勇抗擊英國殖民軍的主要事跡、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了解拉美民族獨立戰爭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歷史背景,認識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領導反抗殖民統治斗爭的正義性,學會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

采用問題導學和由學生講述歷史人物故事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西班牙、葡萄牙對拉丁美洲、英國對印度野蠻的殖民壓迫和掠奪,是拉美獨立戰爭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根本原因,啦美和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是正義的。

玻利瓦爾、圣馬丁和章西女王在領導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斗爭中表現出的頑強意志和崇高品質,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值得珍視、繼承和發揚。

重點難點

重點: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 難點:拉美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 教學設備:投影儀或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最先到美洲進行殖民掠奪的是哪兩個國家?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新航路開辟后,拉丁美洲逐漸淪為歐洲列強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拉丁美洲人民深受殖民壓迫之苦。18世紀末到19世紀早期,拉美人民開展了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

新課教學

一、“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 1.拉美民族獨立戰爭的歷史背景

提問: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爆發大規模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戰爭的原因是什么?

歸納指出:①根本原因是西班牙、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殘暴的殖民統治。 ②有利的國際條件(提問: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北美洲和歐洲發生了什么大事?)

③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正是這長達300年的殖民剝削和壓迫導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爆發。 2.玻利瓦爾領導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

提問:玻利瓦爾為什么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3.圣馬丁在南美解放斗爭中的貢獻 4.拉美獨立運動的意義

①徹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對拉丁美洲長達3個世紀的殖民統治;②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國家格局。

二、印度民族大起義 1.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直接原因:英國對印速籍土兵的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政策。 導火線:密拉特事件

2.章西女王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英勇斗爭 3.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意義

①充分體現了印度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爭取民族獨立的堅強意志,沉重打擊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②有力地支援了亞洲各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斗爭。 小結鞏固

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這場運動打擊了歐洲殖民者和封建主義,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本國家格局,為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單元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擴大和國際工人運動

第16課 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俄國農奴制危機、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性質和影響、19 世紀中期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 武裝倒幕、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性質及影響

①引導學生分析概括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

②通過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和全面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史論結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討論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的法令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從而理解廢除農奴制在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意義。

②引導學生觀看有關19世紀中期日本現狀的圖片、錄像資料等,使學生認識日本明治維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維新在日本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俄國農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維新后,俄國和日本社會的巨大變化,充分說明了改革是富國強國之路。

②通過認識日本由:“鎖國”到被迫“開放”,再到主動向西方學習的對外政策的歷史轉變,培養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難點:1861年改革對農民的掠奪性和歷史進步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所起的作用

教法建議

以教師啟發、講述為主,穿插學生的閱讀議論。在讀讀、講講、議議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工業革命什么時候首先從哪國開始?對資本主義發展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增強了資產階級力量,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廣泛開展起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

新課教學

一、俄國廢除農奴制 1.背景: 19世紀中期,俄國的農奴制危機非常嚴重。一方面它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民暴動嚴重威脅著沙皇和貴族地主的統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實際是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為首的農奴主實行的改革。正如亞歷山大二世在國務會議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說的:“諸位會深信,凡是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2.內容(指導學生閱讀,學生歸納后教師總結強調)

①“解放”農奴。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②收取份地贖金。農奴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如何看待、評價1861年改革?

首先這次改革有其積極意義:1861年改革從性質上看是農奴主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芍笇W生看插圖《“解放”農奴》。這幅圖描繪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農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的腳,形象地反映了這次改革是由農奴主實施而農民只能被動地接受“恩賜”的特點)

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收取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資金。這些都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

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為什么1861年改革又是對農民的一次掠奪呢?因為農民贖買份地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農民取得的份地,按當時的市價,總值約6.5億盧布,而需付出的贖金卻高達9億盧布,他們后來實際付出的總共不下20億盧布。正如列寧所說的“當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二、日本明治維新

1.19世紀中期幕府統治危機(內憂外患) 提問:你能用幾個字概括 19世紀中期幕府統治面臨的嚴峻形勢嗎?請說說其具體表現。19世紀中期,擺在日本面前的道路有哪些?他們選擇了哪一條道路?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歸納。

2.武裝倒幕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武裝倒幕的簡單經過。教師指出:推翻幕府統治后,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3.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 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 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 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化軍隊。 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4.明治維新的性質和影響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影響: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但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明治維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小結鞏固

19世紀中期,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廢除農奴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日本也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俄國寶和日本的歷史告訴我們:改革是強國富國之路。當前,我國也只有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才能使我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7課 美國南北戰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美國建國初期領土的大致范圍、西進運動、南北經濟發展的矛盾、美國內戰的基本經過和結果、林肯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①通過對西進運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北戰爭歷史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列表概括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現,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制表能力。

③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林肯,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識讀《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對比1783年的美國領土與1867年的美國領土范圍,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美國領土的擴張過程。

②列舉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的主要表現,使學生認識廢除黑人奴隸制度和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③利用相關的影視資料和惠特曼名作《啊,船長!我的船長!》,感受林肯對美國歷史發展的杰出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美國領土擴張的歷史,認識它不僅是一部領土擴張史,也是一部滲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淚的歷史。

②通過對林肯的介紹,培養學生堅忍刻苦的意志,正直廉潔的情操和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

③通過對戰爭結果的講述,使學生明白,進步的、正義的力量必將戰勝落后的、反動的勢力。

重點難點

重點:美國內戰的原因、影響。

難點:南北兩種經濟制度間的各種矛盾。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于何時?當時美國的范圍有多大?(1775年~1783年、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教師指出:美國獨立戰爭不僅僅是一場民族獨立的戰爭,同時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辟了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因此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但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生產力的提高,美國國內南北兩種資本主義經濟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于是,在美國獨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發生了一場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美國戰(板書課題)。 新課教學

一、美國的領土擴張

獨立后的美國,制定了對外擴張領土的政策。(出示《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僅僅70余年,就通過低價購買、武裝強占等手段,從法國、西班牙、墨西哥和英國手中獲得5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使領土東臨大西洋、西達太平洋,南到墨西哥灣,北抵五大湖區,總面積達770多萬平方千米。這樣,基本形成了美國今天的版圖。隨著領土的向西擴張,出現了西進運動。對于西進運動,同學們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評價。一方面,大批印第安人被武力驅趕到西部更荒涼的地區。西進之路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另一方面,東部人口把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推廣到西部,促進了西部地區的開發。

隨著美國領土面積的擴大,獨立前就存在的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于是,南北雙方進行了一場內戰,史稱南北戰爭。

二、美國內戰

1.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問題 : 北方南方焦點勞動力問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自由的雇傭勞動力、使用奴隸勞動,把幾百萬黑奴禁錮在種植園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原料問題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棉花等工業原料將棉花等工業原料輸往英、法等國

關稅問題

提高關稅,擴大國內市場,把西部變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極力主張降低關稅,以購買廉價的外國商品,并向西部擴展奴隸制

2.經過:(1861年~1865年)

①導火線: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 ②爆發:1861年南方11個州建立南方同盟,分裂國家,挑起內戰。 ③形勢:南方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北方戰備松懈,節節失利。 ④轉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后,北方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 ⑤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

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美國內戰的五個過程用投影或電腦打印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然后教師提問,用討論法解決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成為內戰導火線?

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這就意味著美國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將行使總統的權力,反對奴隸制的擴張,南方奴隸主把奴隸制擴展到西部的希望化為泡影。他們決定作最后的掙扎,發動叛亂,脫離聯邦。因此,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成為內戰導火線。1861年南方11個州建立南方同盟,分裂國家,挑起內戰。

②分析《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有關內容,說明這兩部文件所起的歷史作用。

材料一:凡美國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續費,即可在西部獲得一塊相當于64公頃的土地,連續耕種五年以上,這塊土地就可成為私有財產。──《宅地法》

材料二:1863年元月一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海陸軍當局,將承認并保障這些人的自由。──《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從這兩個文件的內容看出,美國政府滿足了廣大人民對土地的要求,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解放了所有叛亂州的奴隸成為自由人,可以參加聯邦政府軍隊。這樣,廣大工人、農民和黑人積極參加革命戰爭,使戰局得以扭轉。

③為什么稱林肯為美國歷史上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

林肯在內戰最危急的關頭,順應了廣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毀了奴隸制,解決了人民對土地的要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而林肯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此目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通過討論,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教師可略講;學生完成不好的,教師則詳講。

3.意義: 18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因而稱之為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內戰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因而稱之為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小結鞏固

19世紀中期,隨著領土的擴張,美國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都迅速發展,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最終引發了內戰。林肯領導美國人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南北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五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19課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主要標志、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西門子發明實用發電機 、格拉姆發明實用電動機、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等電器,成為“發明大王”、電車發明、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貝爾發明電話、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電訊時代到來

①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的分析,培養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歷史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比較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通過回顧物理學知識,理解歷史內容,培養學生的跨科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么會發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較有哪些異同,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原因和主要內容。

②運用物理學的有關知識,理解有關電的發現發明的原理

③聯系生活和動手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本課有關電的發現發明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④從科學研究的發展促進技術的發明,帶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理解和掌握本課所述的有關電的發現發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從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分析愛迪生等發明家取得成功的客觀條件,理解社會的支持和保護對個人成功的作用,使學生樹立不僅關心自我發展,還要關心社會進步的現代意識。

③分析法拉第等科學家、發明家取得成功的個人因素,學習他們造福社會、熱愛科學、虛心好學、勤于實踐、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電能的利用和電訊業的興起 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原因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我們前面學習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什么時候?有哪些重要的發明?影響如何?共同回顧后,教師指出:19世紀中后期,又出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為什么會發生?主要內容有哪些?特點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來學習第19課——“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課教學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 1.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

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何時興起?為什么在這個時期會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

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于19世紀中后期原因:客觀上講主要是政治環境的優化、經濟發展的需要、科學研究的推動;主觀上講,主要是一些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潛心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 三個方面:電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內燃機、汽車、飛機等新機器、新產品的創制;電報、電話等通訊手段的發明。

二、電力的使用和電器的發明 1.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2.實用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

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實用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實用電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電能的開發和利用變成了現實。

3.“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電燈泡 4.人類跨入電氣時代

三、電訊業的興起

請同學閱讀第7頁第二段大字后,談一談當時發明了哪些新的通訊手段。(教師小結)

19世紀中期,美國人莫爾斯首次拍有線電報成功,為近代電訊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19世紀晚期,定居美國的蘇格蘭人貝爾,研制有線電話成功(參見教材插圖)。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1899年,馬可尼在英國向法國發報,獲得成功。兩年以后,他在紐芬蘭清晰地收到由英國發來的無線電信號,引起巨大轟動。

有線電通訊和無線電通訊的發明,為迅速和遠距離交流信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人類通訊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小結鞏固

制表:請按成就、時間、人物、國籍列表掌握本課所學的發現發明內容。

第20課 交通運輸的新紀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內燃機創制的時間和意義、柴油機的研制及其應用、石油化工的迅速興起、卡爾·本茨、亨利·福特、萊特兄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①引導學生認識內燃機的發明對交通運輸業和石油工業的推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②通過比較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③通過解答課中題“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發明的”,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了解內燃機的發明、改進和應用的過程,認識任何一項科學發明都是適應社會需要的結果,同時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②運用比較分析法,引導學生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運用直觀法,引導學生了解汽車、飛機發明和改進的過程及其原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了解卡爾·本茨、萊特兄弟等科學家的發明活動,學習他們獻身科學、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

②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推動了石油化學工業的迅速興起,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重點難點

重點:汽車、飛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提問: 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于何時?它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指出:內燃機的創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果,它使汽車、飛機的發明成為可能。汽車、飛機的發明開辟了交通運輸的新紀元。

新課教學

一、內燃機的創制和石油工業的發展 1.內燃機的創制

1876年,奧托制造出以煤氣為燃料的四沖程內燃機;80年代,卡爾·本茨發明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1897年,狄塞爾發明柴油機。

2.石油化學工業的興起

第五篇:[初中歷史]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21份) 岳麓版7

第8課 “人類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

教學要求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知道它(他)們對歷史進程的作用。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的原因,理解它們對當代世界面貌的影響。

3.認識法西斯主義和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挫折。

4.認識科技的發展能造福于人類,如果用于戰爭,會給人類造成深重災難。

5.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識。

結構分析

“規??涨暗膽馉幒平?rdquo;——重點介紹了20世紀上半期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兩次世界大戰。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新課導入]

建議一:圖片導入

教師可在課前出示坦克、軍用飛機等戰爭機器的圖片,提問學生“你知道這些武器是什么時候開始運用在戰爭中的嗎?”由此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建議二:電影導入

教師提出問題:“有同學看過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嗎?”然后讓看過的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看過的電影情節,引出戰爭浩劫。

[規??涨暗膽馉幒平賋

1. 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和德國發展情況的相關資料, 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活動設計和圖7-1,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教師應避免單純引用抽象的數字來講解,最好能以某個參戰國戰爭前后經濟狀況的對比來說明,力求生動、具體。

[活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德國加緊了殖民擴張的步伐,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日益加深。戰爭正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2. 凡爾登戰役和戰爭機器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讓學生先看凡爾登戰役的錄像片斷,然后讓2~3位學生模擬戰地記者,對這次戰役進行報道,其他學生對模擬戰地記者的學生做出評價。

教師可在介紹圖7-2和圖7-3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課下尋找更多的資料,體會科技用于戰爭,將使人類蒙受更大災難的道理。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學建議

把本部分內容分成起因尋源、法西斯暴行曝光、著名戰役剖析、風云人物介紹、戰爭勝利成果等若干個學習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擴大范圍自定題目)

○起因尋源:理解德日法西斯勢力的擴大。

○法西斯暴行曝光: 介紹奧斯威辛集中營。

○著名戰役剖析: 重點介紹斯大林格勒戰役,強調它對扭轉戰局的決定性作用。

○風云人物介紹:重點介紹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等重要歷史人物。

○戰爭勝利成果:介紹聯合國的成立。

提前一周讓學生分組自由選題進行準備,上課時發表演講。學生發言后,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戰爭的性質以及反法西斯同盟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真實感人的電影《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可讓學生進一步認清德國法西斯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本質,加深學生對戰爭的憎恨及對和平的渴望。

建議組織學生就“人類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進行辯論,提高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課堂小結:建議讓學生情景復現“假如你生活在1929年經濟危機期間的美國,請你用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一下你的生活”。加深學生對經濟危機的認識。 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一帆風順,合家幸福!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哈爾濱旅游攻略3d畫展下一篇:快樂營銷營銷快樂14頁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