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2023-01-19

第一篇: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這份核心素養可是事關今后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眾多事項哦。

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并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顒?、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那么,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具體包括哪些要點呢?小編也很好奇。仔細一看,原來六大素養還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國家認同、批判質疑等18個要點,各要點也確定了重點關注的內涵。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于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自主發展——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于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課題組負責人就研究成果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課題組負責人就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背景與意義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指標,如何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Q:社會各界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十分關注,請介紹一下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和價值定位?

為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有三個背景。

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黨的教育方針從宏觀層面規定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于我國的人才培養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有利于其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

二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國都在思考21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略問題,核心素養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也必須解決這一關鍵問題。

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等具體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進一步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

在價值定位方面,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Q: 開展核心素養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第三,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Q: 核心素養研究的專業性很強,請介紹一下研究過程。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專業性強,必須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采取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歷時三年,聯合課題組由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員組成。研究過程主要包括:

1)精心開展研究,提出素養框架。課題組成立以來,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

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厘清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與理論結構,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價值定位;開展國際比較研究,分析比較15個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標框架和落實情況;通過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開展傳統文化分析,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傳統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課程標準分析,了解現行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相關表述,明確課標修訂任務。

同時,通過開展實證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各界對核心素養的期待。課題組訪談了十二個界別的608名代表人物,問卷調查了566名專家學者、校長和企業家等,匯總形成約351萬字的訪談記錄和大量調查數據,為建構符合國情特點和現實需要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提供實證依據。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召開專家論證會60余次,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的主要結論,初步提出了核心素養總框架。此后,又召開征求意見會20余次,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社會人士的意見建議,對總框架初稿進行修改完善。

2)開展轉化研究,對接課標修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課題組提交了核心素養總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對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進行了審議。

為做好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修訂的銜接工作,2014年8月,呈請教育部基礎二司委托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于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落實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了銜接轉化研究成果,贊同研究組提出的核心素養落實方式。

3)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改完善。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兩次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將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征求意見。

同時,正式征求了全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并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征求各省市教育學會和相關分支機構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

Q: 根據課題組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標?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構成的核心素養總框架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社會性等本質屬性的觀點,與我國治學、修身、濟世的文化傳統相呼應,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對學生發展的要求。

責任擔當等六大素養均是實證調查和征求意見中各界最為關注和期待的內容,其遴選與界定充分借鑒了世界主要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成果。

六大素養既 涵蓋了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能力,又體現了核心素養“最關鍵、最必要”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

為方便實踐應用,將六大素養進一步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并對其主要表現進行了描述。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Q: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是什么?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具有宏觀指導性質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的,重在轉變教育目標指向,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可以使新時期素質教育目標更加清晰,內涵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養也是對素質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改進。盡管素質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國長期存在的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效。

7 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完善評價標準入手。全面系統地凝練和描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發展情況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Q: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關系是什么?

綜合素質是對學生發展的整體要求,關注學生不同素養的協調發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具體的、系統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助于全面把握綜合素質的具體內涵,科學確定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另一方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以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狀況和水平。 Q: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后,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 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趯W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可以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此外,通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領,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把學習的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起來,可以有力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實。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出爐

對比今年2月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當時的核心素養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9大素養,包含25個基本要點。而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則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與征求意見稿相比,從數量上來說少了3大素養,基本要點也減少了7個。

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介紹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及研究基本情況。他表示,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可以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用于指導人才培養具體實踐。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林崇德教授表示,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對于如何落實核心素養這一問題,課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教育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落實,這對于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篇: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與學生發展

東方市第五小學 范紹玲

摘要: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是指終身學習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個人發展能力以及品德修養能力。研究、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刻不容緩,這既是基礎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大問題,也是教育改革中共同關注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關鍵字: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必要性;

一培養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從“以人為本”出發對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提出了要求。黨的十八大指出要“立德樹人”。教育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為國家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重要工程,要適應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有用人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基于國家時代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為此,教師就要轉變教育觀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從注重知識積累轉變為注重能力培養,以學科教學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變革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核心素養呼喚教學變革,核心素養只有真正在課堂上實現教學轉換,它的魅力真正滲透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才意味找到落地生根發芽的力量

三.貫徹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性

第一,具體化的教學目標一定是體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每一門學科需要根據本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與表現形式,結合本學科的內容與特點,提出該學科實現本學段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同時要體現本學科特色。第二,內容標準和機會標準是促進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保證各學科需要結合本學科、本學段的學生核心素養要求來安排學科知識,并且要根據素養培養目標和學科內容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第三,質量學科標準是學生核心素養在學業上的具體體現。學生核心素養可以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通過將核心素養與質量標準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結合了內容標準后還可以用來指導教育評價,監測學生核心素養達到的程度,并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四.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

當前,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其課程標準中均有與課課程內容相對應的質量標準或能力表現標準,而我國現行課程標準主要是對課程內容的界定,雖然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角度對課程進行了說明,但主要對學什么、學多少講得比較詳細,大部分學科對學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不明確,難以量化、分級,缺乏明確、具體的能力表現標準,導致各地、各校評判教育質量的標準不一致。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將學習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有機結合在一起,完善現行課程標準,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

參照國際經驗及其發展趨勢,我國學業質量標準的研發需要根據各學段的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具體水平和程度,并進一步豐富質量評估內容和手段,以指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考試評價更加準確地反映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要求。

第三篇: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理念學習心得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表現為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自主發展表現為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表現為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自主發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怎么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2、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學習、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文化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知識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

4、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第四篇:中國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

重磅!中國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是什么?家長快收藏

[來源:人民教育微信] 2016-09-15 08:01:25

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長、老師都明白,成績和分數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養,才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師大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這項歷時三年權威出爐的研究成果,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做了詳細闡釋。據透露,這份核心素養可是事關今后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眾多事項哦。

以前我們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應該換成這句話,有了六大核心素養,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養呢?

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并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顒?、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那么,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具體包括哪些要點呢?小編也很好奇。仔細一看,原來六大素養還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國家認同、批判質疑等18個要點,各要點也確定了重點關注的內涵。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于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自主發展——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于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課題組負責人就研究成果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課題組負責人就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背景與意義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指標,如何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Q:社會各界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十分關注,請介紹一下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和價值定位?

為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有三個背景。

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黨的教育方針從宏觀層面規定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于我國的人才培養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有利于其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 二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國都在思考21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略問題,核心素養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也必須解決這一關鍵問題。

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等具體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進一步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

在價值定位方面,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Q:開展核心素養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第三,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Q:核心素養研究的專業性很強,請介紹一下研究過程。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專業性強,必須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采取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歷時三年,聯合課題組由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員組成。研究過程主要包括:

1)精心開展研究,提出素養框架。課題組成立以來,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

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厘清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與理論結構,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價值定位;開展國際比較研究,分析比較15個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標框架和落實情況;通過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開展傳統文化分析,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傳統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課程標準分析,了解現行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相關表述,明確課標修訂任務。

同時,通過開展實證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各界對核心素養的期待。課題組訪談了十二個界別的608名代表人物,問卷調查了566名專家學者、校長和企業家等,匯總形成約351萬字的訪談記錄和大量調查數據,為建構符合國情特點和現實需要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提供實證依據。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召開專家論證會60余次,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的主要結論,初步提出了核心素養總框架。此后,又召開征求意見會20余次,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社會人士的意見建議,對總框架初稿進行修改完善。

2)開展轉化研究,對接課標修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課題組提交了核心素養總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對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進行了審議。

為做好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修訂的銜接工作,2014年8月,呈請教育部基礎二司委托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于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落實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了銜接轉化研究成果,贊同研究組提出的核心素養落實方式。

3)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改完善。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兩次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將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征求意見。

同時,正式征求了全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并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征求各省市教育學會和相關分支機構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

Q:根據課題組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標?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構成的核心素養總框架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社會性等本質屬性的觀點,與我國治學、修身、濟世的文化傳統相呼應,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對學生發展的要求。

責任擔當等六大素養均是實證調查和征求意見中各界最為關注和期待的內容,其遴選與界定充分借鑒了世界主要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成果。

六大素養既涵蓋了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能力,又體現了核心素養“最關鍵、最必要”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 為方便實踐應用,將六大素養進一步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并對其主要表現進行了描述。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Q: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是什么?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具有宏觀指導性質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的,重在轉變教育目標指向,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可以使新時期素質教育目標更加清晰,內涵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養也是對素質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改進。盡管素質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國長期存在的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效。

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完善評價標準入手。全面系統地凝練和描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發展情況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Q: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關系是什么?

綜合素質是對學生發展的整體要求,關注學生不同素養的協調發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具體的、系統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助于全面把握綜合素質的具體內涵,科學確定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另一方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以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狀況和水平。

Q: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后,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

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趯W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可以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此外,通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領,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把學習的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起來,可以有力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實。

第五篇:著力提升核心素養 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面臨著更大挑戰。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指出,職業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著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必須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終生發展和健康發展。因此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何為核心素養?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這就是“核心”的含義??梢?,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

立德樹人,本質在于育人。中職學校立德樹人的目標是促進中職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怎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中職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筆者作為一名中職德育課教師,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加強心理教育,健康成長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我們在進行中職教育的同時,要對學生心理壓力進行有效疏導,教師不僅要注重學術上的傳授,更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加強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中職學生雖然年齡接近成年,但心理上仍然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學校設置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為個別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平時的心理疏導主要依靠各班的班主任,從對學生的觀察到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都需要班主任的細心與耐心。如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學生易理解、感興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職學生畢業即將面臨著升學或就業,心理壓力大。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將健康的元素進行挖掘與重組,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們一邊提升學習的能力,在內心深處埋下健康的種子,為今后走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開展實踐活動,滲透人文

在促進學生終身健康發展的教育模式下,為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專業教學中可以融合一些人文知識,使教學更加生動。比如結合地方特色,融入一些民俗習慣、當地的民族風情和特色文化,對這些內容進行挖掘、歸類和整理,將所得到的資料和特別內容進行整合,方便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充,也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豐滿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人文知識的滲透需要有序進行。首先得要解決好課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除了文化基礎課以外,好像在常人的思維里理工類的專業課程很難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實不然,每門功課,每個學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一些大國工匠的故事,工匠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職業技術人才精益求精,因此要構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其次,要營造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人文學術環境和文化藝術氛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貫穿于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充分發揮每一名教師,每一堂課,每一處校園風景,都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陣地,進行悄無聲息的,水到渠成式的內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再次,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家庭、社區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要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合力機制,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

最后,注重學生的實踐,讓其自身感受人文的價值和魅力。人文素養的培養都要通過外化到內化再到外化的過程,首先要讓學生切身感受,讓其得到觸動,然后具有了這樣的內因,才有了自己改變自己的沖動和動力,比如讓學生參加書法社團,練習書法,開始的時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學不太愿意練,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這樣我們開始就可以帶他們觀看書法大家寫的字,給他們講解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讓他們每天早讀時間朗誦經典詩文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傊?,從親身體會中得到激勵和鼓舞,并進一步形成內在的驅動力。達到自我欣賞、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從而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養和情懷。

三、規劃職業生涯,主動行動

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尤其重要。很多人由于沒有正確的健康生涯的規劃,事業雜亂無章,有的毫無奮斗概念,造成被社會淘汰的悲慘后果。因此,中職教育要及早對學生進行生涯?劃教育,幫助學生合理規劃,主動行動,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科學的合乎實際的規劃。

第一,引導學生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從所學專業起步。要引導學生以自身的特點確定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出發點。中職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對自己的將來有所規劃。進入職校后,就是“準職業人”了,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社會、步入職業的大門,這時,應該對自己的將來有所考慮、有所預期。其次,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還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興趣以及自己的長處短處,只有明確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

第二,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現實條件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家庭因素和現實的社會環境,在客觀認識自身條件、現實環境及其變化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合身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三,根據個人需要和現實變化,不斷調整職業發展目標與規劃。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需要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內容和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變化、不斷反省,從而修正職業生涯目標,改進職業生涯策略,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職業生涯規劃只是一個載體,鼓勵學生獨立自主選擇未來。幫助學生樹立目標,讓目標來帶動學生的學習和自主性探索,這也是中職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這種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整體的終身健康發展能力培養起到良性的助力作用。

四、整合社會力量,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單方面的,需要各個層次的、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的聯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融合社會力量,不僅要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實際社會知識的鍛煉,也要整合社會資源,為學生搭建不同的舞臺。例如,教師可以和社區進行聯系,將社區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引入到學校中,文化傳統節日的慶祝和舉辦,學生帶著社區的內容和任務目標,親自參加到社區的活動中去。在活動感受和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校園外搭建一些舞臺,展示學生的才藝,舉辦一些各個學科的特色文化平臺,幫助學生進行展示自己。產生積極有效的社會正能量,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社會力量的整合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教師在利用社會資源的初始階段,可以先從學生家長資源入手,鼓勵家長與學生多進行親子活動,家校形成合力助推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在每個人終身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素養來應對生活的各種情況,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核心素養在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中居于基礎地位,對促進中職生終身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p>

(作者單位:甘肅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服裝設計課程設計結論下一篇:服裝市場調查報告參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