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山東學習考察報告

2022-07-29

一份優質的報告,需要以總結性的語錄、合理的格式,進行工作與學習內容的記錄。想必你也正在為如何寫好報告而發愁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東學習考察報告》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和鼓勵。

第一篇:山東學習考察報告

赴山東濰坊學習考察報告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教育的發展和課堂教學的改革,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市教研室高主任親自帶隊,各縣區教研員共51人遠赴山東濰坊,通過參觀、看課、坐談、聽報告、看資料等形式,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學習考察。 時間雖短,但感受頗深:

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

昌樂二中教學樓正對校大門的墻壁上,書寫的是學校的辦學宗旨:“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此坪唵蔚囊痪湓?,內涵卻非常深刻。“每一個孩子”就是要面向全體,不放棄一個學生;“一生”就是教育著眼于長遠,體現有效教育的深遠影響;“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通過教育來影響人、改變人、發展人、提升人,使其為社會作貢獻,為自己謀幸福。

濰坊一中校園路邊高桿燈的燈桿上,懸掛著“把簡單工作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常規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規”的巨幅標語;辦公室內,每個老師的桌子上,都擺放著“責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處處昭示教職工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辦公樓旁的文化石,“瀚園”、“潤園”、“潛園”三個名字,既蘊含著希望學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草坪上、綠樹下、大小石頭上,都有警示性、勉勵性的字、句,真正體現出“每片風景都育人,每塊石頭都說話”的校園文化氛圍。

科研興校,是兩所學校推進學校強勢發展的實踐理念。他們認為,科研興校有三個內涵,第一,科研有助于明確辦學思想,用明確的辦學思想統一意志,凝聚人心,鼓舞土氣,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第二,科研幫助學校把新的課改理念變成教師的教學實踐,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第三,科研是培養師資隊伍,提升專業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辦學水平,打造辦學品牌的措施。

強化管理、科學管理、規范管理的理念。從2002年開始,昌樂二中就把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引入到學校管理,把學校的服務作為質量標準,每個崗位都制訂明確的責任目標細則,每件事的流程都有明確的規定,層層把關,責任到人,每半年對各年級、處室的所處理事務進行一次檢查評審,通過反饋,合理的算通過,不合理的要反查,追求相關環節的責任,并及時整改。

二、嚴謹、務實、特色的教學管理

昌樂二中有一個口號:“將規范修煉成一種習慣,把認真內化為一種性格”,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倡導的是“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在學生入學的第二天,學校就開始“習慣塑造工程”。他們認為,孩子之間的確有智力的差異,但真正影響學習成績的卻常常不是這種差異,而是有的孩子會學習,有的孩子不會學習。學校有一個“八環節學習法”,專門教學生科學學習。這“八環節”是: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認真糾錯、系統小結、課外學習。當有學習考察者直言“這個‘八環節學習法’很平常,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時,校長趙豐平說:“真正幫助孩子長身體的是一日三餐還是滿漢全席?顯然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飯。精神的成長、智力的發育也是如此,能夠幫助學生進步的好方法肯定是最樸素、最簡單的方法。這個‘八環節’,的確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我們只要把它們不折不扣、扎扎實實、毫不含糊地貫徹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這簡單、平常的方法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效益。例如第一條,‘制定計劃’,四個字,再簡單不過,可是有多少學生能做到呀?因為學習沒有計劃,目標不明,效率就低;因為效率低,于是不得不加班加點,負擔就重。如此惡性循環,越學越累,越累越沒有章法,最后負擔重得不得了,幾近崩潰。”

昌樂二中的學生一入學就要接受“抓規范、教方法、搞養成、清底子”四個方面的嚴格訓練,所有學生都要建立學習檔案,做到對學習內容日清周結;學生每天一個微型計劃,當天學習結束要把學習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每周都要清底子——周六專門有一節“梳頭課”,由班主任陪著學生進行系統小結,梳理學習要點,查漏補缺,重點思考:哪些方法讓自己事半功倍,哪幾個知識點和能力點還沒有解決……。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回頭看”糾錯機制:每次測驗后,學生都要拿著試卷一個個到老師面前過一遍。過什么?主要是把卷子上的錯題跟老師親自講一遍: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然后自己在題后把這些分析清清楚楚地寫下來,再把試卷答一遍,得不到滿分不算過關,直到滿分卷出現為止。這叫“撞了南墻須回頭”,糾錯一題勝做習題幾十道。這種“回頭看”糾錯機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減少了機械重復的訓練,有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把簡單的事情扎扎實實做好就是不簡單,這是昌樂二中的教學管理特點。加強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條不紊,循序漸進,既簡單又輕松,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績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這就是教學管理的特色。在昌樂二中高中3年下來,學生學會了設計目標、學會了控制過程、學會了提高效率,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終生受益的好習慣,這一點,比教給他們多少知識都重要。

昌樂二中在教學管理上狠抓三個環節,一抓導學案的編制:第一步由主備教師完成初稿,第二步全組教師在統一時間做導學案習題,第三步全組討論共同修訂導學案,第四步經備課組長審核定稿并送年級領導審稿,第五步由包學科的領導審核如果通過才能付印。 編制導學案必須根據每位同學的學情不相同,順應個人發展的需求,實行并確保真正的分層教學,導學案的習題要分為ABCD四個層次,A為必修內容,人人都要做,B為選修內容,有意向的同學要做,C為拔高題,D為附加題,學習小組內成員的成績層次不同。二抓預習環節:學校安排有專門的預習課,教師到班督促學生預習,(如果是晚自習作為預習課,由值班的教師巡查各班紀律情況,任何教師不上班)學校嚴格把關,嚴禁上沒有預習的課。三抓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包學科領導推門聽課,隨時督導,如果沒有小組合作,教師沒有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將作為事故處理。

昌樂二中的教室與傳統的教室有四個不同,一是沒有講臺,用校長的話說就是“剔除你的講臺”;二是每個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桌而座,有點像圓桌會議,以便于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三是教室后面的黑板報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墻壁上,黑板被分成數塊,便于學生演板展示學習,每個學生都能看到前后兩個黑板;四是有供學生集中擺放書本的架子,課桌上不再是“書山”。教育不僅是教室內的教育,而是無處不在,教室外的墻壁上有的班級有“自主學習園地”,有的有“外語角”,有的有“英語PK園”,走廊上有“課間加油站”、“高中英語典型句型”等等。這些板報辦得很有質量,也存在的非常完好。

三、高效的課堂教學

昌樂二中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和總結了一個“271”規律:

在每一個班級的學生中,大約有20%的孩子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學習積極主動;70%的學生表現中等;另10%的孩子為學困生。其中70%的那部分中等表現的學生再呈現兩種定向發展趨勢,一部分是努力朝著20%的部分向上發展,另外一部分慢慢朝著10%的下方滑落。他們認為,教育的目標應該主要是促進10%的孩子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的讓70%的學生涌向尖子生行列。

學校中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也呈現一種“271規律”:假如一定要分類,20%的是平時所說的領跑教師,70%的是優秀教師,剩下10%的部分是亟待整體提升的教師。作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應該就是尋找有效途徑,如何讓20%的領跑教師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團隊的力量努力促進70%的教師朝20%的群體向上發展,同時影響10%的那部分老師朝著70%的方向轉化。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果同樣呈現出“271規律”:20%的時間內學生被老師帶動進入全效學習狀態,70%的時間內學生沒有達到優質高效的吸收利用,10%的時間內效果極其低效。究其原因是我們的課堂始終被老師主宰著,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沒有被激發出來,要想提高升學率,首先要抓住的核心就是“271規律”中每個70%部分。也就是讓通過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培養起來的70%的中堅力量,去把握班級上70%的主流學生,開放45分鐘的70%還給學生,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小組探究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271”規律的研究,昌樂二中構建了自己的 “271高效課堂”:

在教學內容方面,20﹪的知識通過自學完成,70﹪的知識組內或組間學生合作完成,10﹪的知識由老師指導完成。

在學生組成方面,每個學習小組由三個層面的學生組成(一般為6人,A對A,B對B,C對C.)。20﹪的學生是特優生,這部分學生智商很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一味講解,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的創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潛能,禁錮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70﹪的學生是優秀生,10﹪的學生是待優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如何有效地組織這部分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幫互學,達到全面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及內容安排上,課堂的45分鐘,大致是20﹪的時間(約9分鐘)用于教師指導、點撥、答疑。70﹪的時間(約32分鐘)用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時間(約4分鐘)用于學生小結、鞏固、檢測、當堂過關。 “271高效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基本步驟:

1、讀書自學,自主探究;

2、完成學案,訓練應用;

3、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4、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5、清理過關,當堂測評。

“271高效課堂”立足于三個轉變: 教師角色由師長變為學生,由領導者變為組織者、合作者,變“教”為“啟”,變“教”為“幫”。學生角色的轉變是學生要成為學習的小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教室功能的轉變是使“教室”變為“學室”,使“講堂”變為“學堂”。“教學”被詮釋為——教給學生如何學習,邊學邊習的活動過程。

“271高效課堂”的理論依托是“以人為本”,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學生的頭腦不只是用于記憶,還用于思考;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強本領;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給學生機會表達,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演講、主持、評價;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走出去,讓學生自由發展;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學生的高效學習,確保有更多時間從事學習之外的其他活動。

“271高效課堂”的三大模塊是預習、互動、測評,其最大特點是“目標性”、“針對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體現“我的課堂我做主”的理念。它的價值趨向是促進教師工作的轉變,變備教材、教法為備學生、學法,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學效果好起來,師生負擔減下來。

當然,還有如濰坊一中的“三段六環節”教學模式等,不管哪種模式,一個共同的特征是—高效

四、思考與建議

短暫的接觸和了解,濰坊的教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樣的理念,才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管理,才有什么樣的效率;有什么樣的教師,才有什么樣的教學;有什么樣的課堂,才有什么樣的質量;有什么樣的校長,才有什么樣的學校。 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應當算是“名校”,他們擁有堪稱一流的辦學條件。濰坊一中占地1259畝,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綠化面積占58%。校園規劃以人為本、自然和諧,建設定位為“走進森林,享受自然”,建筑風格中西結合、古樸典雅,校園設計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片區群栽的楓樹、水杉、芙蓉、白楊、梧桐、雪松和法桐蔚然成林,綠草覆蓋的校園四季常青,森林中的學校已初顯端倪。攬月湖碧波蕩漾,勵耘廣場芳草萋萋,桃李園枝繁葉茂。這哪里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綠色遍地的大公園!跨進昌樂二中的大門,迎面是一個開闊舒緩的音樂噴泉廣場,地面鋪著質樸而又華貴的大理石。噴泉廣場后面,一座色彩跳動的大樓勾勒出時尚優美的圓弧形曲線,巨大寬敞的廊道貫通大樓,把人們的視線引向樓后一大片茂密的林木。挺拔的水杉,高大的銀杏,蔥蘢的松柏,茁壯的白楊……,林木深處,象征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廣場的頂端,是一座高大的花崗巖孔子塑像,肅然聳立。據介紹,昌樂二中的建筑設計來自著名的香港何顯毅設計師之手,其色彩、線條、面塊等處處體現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所謂名校必有名建筑,信然。昌樂二中投入巨資建設有信息化教學系統,每間教室均配有多媒體計算機、高清晰投影儀、實物展臺、閉路電視、語言廣播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校園網絡直接與北大附中、清華附中校園網相鏈接。有省內一流的實驗樓,配備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共20個實驗室。其中,物理、化學實驗室配有全國最先進的電動控制實驗臺、通風排氣實驗臺等儀器設備,生物實驗室設有解剖室供學生實驗研究。有現代化的演播中心、校園電視臺、語音教室、電子閱覽室、課件制作中心和教師辦公自動化系統。當然,特長生們需要的琴房、舞蹈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室、科技活動室等也是一應俱全。但是,他們成為名校而并不因此。曾經一位全國知名學校的知名校長談論名校時說:“名校之名不在硬件,名在軟件。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治校方略,教育教學改革的設想與實踐行動;培養目標要做到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統一,人格獨立與社會責任感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的統一;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停留在追求學歷上,而是職業素養;辦學要講究有特色,特色是一種無形的規范,是一種精神的凝聚。”我們認為,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之所以成為名校,就在于他們豐富實在、科技含量高的“軟件”。我們所知的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也是這樣。按此理解,我們的學校在追求發展和地位時,途徑和目標在哪里呢?

我們對教育教學有許多認識誤區和錯誤思維,一說到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唱唱歌,跳跳舞,作作畫;一說規范辦學行為,就想到不要考試了,不要成績分數了;一說實施課程改革,就以為要影響教學質量,要降低升學率了;一說到搞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就認為那是專家和研究人員的事。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他們在認真推進素質教育,踐行課程改革的同時,也在狠抓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或者說,他們在狠抓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的同時也在認真推進素質教育,踐行課程改革。他們取得的很大成功,就在于用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方法抓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質量本來就是因果關系。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濰坊一中的“三段六環節”教學模式就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研究構建并讓教師認真實施的。反觀我們的課堂兩樣東西很突出,一是“講”(“一言堂”),一是“考”(“時間+汗水”),結果是兩累兩怨,師生都累,學生怨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低效勞動,白白地浪費了他們的時間;教師怨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配合,不認真聽課。課堂上效率不高,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好,就用“鋪天蓋地”的試卷來彌補。題海戰術代替不了真正的學習,學生被動接受,疲于應付,提高不了質量,只會產生厭學情緒。我們必須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認真研究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課程改革的精髓是什么?從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及其他課改實驗先進學校的課堂教學,我們認識到,教學讓學生獲取知識, 不應當是最終目的,而應當是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作為一種載體,學生通過獲取知識與技能這一過程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也就是具備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并且逐步形成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知識的方法。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7年,遺憾的是我們的教學中不少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法施教于課堂,依然采用單純授受知識的“滿堂灌”教學,不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追求互動對話,不重視生成與體驗。不少教師認為討論、互動、自主、探究、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是“理想模式”,不適應現實的教學環境,有效果的還是“老一套”的傳統教法。張口閉口這也重點那也重點,目的直奔所謂考點。諸如此類,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從落實。課程改革的理念、思想、方法,只是以名詞術語的形式出現在講話里、總結里、競教課堂的點綴里,有時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很少于展現在日常課堂的教學行為方式上。緊接著的高中課程改革的開始,全面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任重道遠,困難重重。

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辦學的巨大成就還在于:一是學校領導凝聚力、引領力很強,他們總是關注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趨勢,適時醞釀、運籌學校的內涵發展,他們始終和教師們一起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真正是“跟我上”而不是“給我沖”。二是教師的敬業精神非常強,對自己的教學要求很高,普遍具有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負責、對自己的學生負責和對家長負責的責任意識,他們對教學精益求精,每遇到一個教學上的問題,如果不去與同行交流和商量就放不下心來,就不踏實。三是科學的、嚴謹的、腳踏實地的教育教學管理培養起來的全體學生的良好習慣和濃厚學風。教師群體是學校教育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說“有什么樣的教師,才有什么樣的教學,才有什么樣的質量。”教師對所教“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是其專業水平的表現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師的“教育行動與教學活動”才是教師專業水平專業能力表現的主要領域。教師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層復合的知識結構;具有與高質量教育相適應的教育和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專業素質達到成熟水平的標志);教師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者;教師應成為教育實踐的研究者。這就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素質要求。從我們目前教師整體狀況的職業素養來看,還不能適應教育現實的需要,必須加強教師的教育、管理、培養和培訓,盡快探索教師的教育、管理、培養和培訓的有效途徑、方式和運行機制。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對校長的教育和培養,強化職業意識和崗位責任,可以多安排他們和優秀骨干教師外出學習考察,以開闊眼界,轉換思想,借鑒他人,提高水平,克服膚淺、浮躁、短視和盲目,培養他們的教育教學宏觀視野和開拓精神。

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存在著許多矛盾與問題,如課程開設與課時安排、學生減負與教學時間、學業評價與質量監測、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教師管理與教師待遇、課堂教學與學生活動、教學設備與設備利用、辦學條件與教育經費等等,對如何解決好這些矛盾和問題,應當有一定的政策導向和制約機制或保障機制,學校要直面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達到逐步解決。為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安排或允許一些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試驗,不能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停滯不前。我們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已經夠落后了,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鑒,需要探索和研究,需要改革與發展,濰坊市特別是濰坊一中和昌樂二中等先進學校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第二篇:赴山東學校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2012年11月上旬,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20余名老師一道赴山東青島的三所學校進行學習考察活動。在這五天時間里,我們先后考察了青島向陽小學、青島實驗小學及青島南京路小學。在考察過程中,我們深入學校,通過看學校環境、聽校長匯報、觀課堂教學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三所名校的豐厚的文化教育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其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及獨特的辦學模式,猶如一股春風讓人耳目一新,感觸頗深?,F將本次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情趣盎然的青島實驗小學

這是一所充滿情趣特色的實驗小學。青島實驗小學倡導“情趣與教育同在,成長與快樂同行”理念,學校無處不彰顯著“情趣教學、情趣管理、情趣文化”的情趣校園魅力。

1.構筑情趣校園——充滿情趣的蘊美樓

音樂組辦公室墻上有用音符制成的裝飾,窗戶上掛著用CD制成的風鈴,最顯眼的是一張音樂教師的合影:浩瀚的大海邊,幾位穿著紅裙子的音樂教師在海邊演奏,有的坐在礁石上吹笛,有的立著彈琵琶„„如詩如畫, 音樂的美由心而生,不絕于耳。

體育組辦公室的墻壁上張貼著各種運動姿勢的剪影:奔跑、沖刺、舉重、單杠、跳躍„„無不顯露出體育教師的陽剛之氣。

為美化學校的育人環境,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給師生創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工作學習場所,老師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購置了鮮花、綠樹、絹花、畫框、魚缸等裝飾品,精心布置,巧妙構思,使辦公室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讓老師們在溫馨之余,感到了快樂和幸福,使實驗小學這支頗具凝聚力的教師隊伍更加和諧團結,充滿了激情與活力,也使老師們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屬和情感的依靠。 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著辦公室,羨慕著,留戀著。驚喜在不斷地產生,情感在不停地起伏,一路走著,我們還見到了會唱歌的墻。教學樓光滑的墻壁中間是一排簡譜,從一樓一直延伸到四樓,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兒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漿》。我們看著墻上的歌譜,輕聲地哼著,頓時,童心蕩漾在心間。

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又去校園參觀,進一步感受充滿情趣的校園文化。“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校園的圍墻邊是一個“海底世界”,這是一堵用沙石沏成的墻,上面鑲嵌著各種海底生物,那是青島實驗小學師生制作的陶藝作品。

2.打造情趣教育——“情趣與教育同在,成長與快樂同行” 學校的提升和發展靠科研。青島市實驗小學之所以長盛不衰、越辦越好,關鍵在于改革創新。早在80年代,該校就率先開展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課題研究,減負風暴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并提出了“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觀點。進入90年代后,該校提出了科研興校,研究課堂教學,提出了情趣教學法。

情趣教學是以情感為依托,讓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情與知的統一??疾炱陂g,我們有幸觀摩了該校一堂是語文課《黃山奇松》。在情趣教學的推動下,每個孩子的眼中自始至終地充滿著求知的目光。 走遍校園,我們感到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情趣,充滿了文化氣息。我們不禁感嘆: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著,是快樂的;老師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著,是美麗的。

二、不可思議的青島南京路小學

來到青島市南京路小學,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校門口的“山東省規范化學校”、“青島市花園式學校”。在邊走邊看邊聽中,青島市南京路小學的概況在我的頭腦中越來越清晰:建校于一九八二年,占地面積21畝,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施現代化。學校是“區素質教育四星級學校”、 “區校本培訓示范學校”、“市花園式學校”、“市綠色學校”、“市依法治教示范學校”、“中國海洋湖泊科普基地”、“市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市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學校”、“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省紅旗大隊”、“省少先隊工作規范化學校”、“省規范化學校”,是市南區最好的小學。學校的走廊(有關注安全、成長的溫馨標識或提示語)、樓道(設置有供孩子玩耍的物品和展示作品的平臺)、教室(擺放有玩具)、餐廳(專修很溫馨、很有情調,能讓人獲得好辛勤)、校園文化(讓學校的每一面墻、每一根柱子、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都能說話育人)充滿了濃濃的人文關懷和詩情畫意,這些都集中體現了學校“教育與情趣同在,成長與快樂同行”的辦學理念,“情感切入、興趣激發、意志形成、品味提升、和諧發展”的“情趣教育思想”,培養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合格公民——有特長的公民——走向成功生活的公民”的梯級育人目標,“探究——實踐——體驗”基本實施路徑,逐步形成了南京路小學公民教育的新型辦學模式及文化特色。

說來也巧,經她們校領導介紹,她們的現任校長居然是原來青島實驗小學的楊屹校長。楊校長認為:“‘情趣文化’的建設,關鍵在教師身上。”她知道,只有教師走上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才是學校發展的前提。換句話說:“學校要發展,教師是關鍵。”因此,她們把焦點集中到教師(具體說是年輕教師)的身上。像我們的教學一樣,“聚集課堂,研中增效”。 在南京路小學我們也有幸聆聽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是工作6年的年輕教師來執教的,但在她嫻熟的執教過程中,我們絲毫沒有發現她是那么年輕,教學經驗是那么有限。 經校領導的介紹,我了解了這樣一個詞——無縫管理。何為“無縫管理”?即“責任到人”。原來,這與學校的領導對于教師的管理是有密切關系的。教學工作著力于一個“研”字,在“研”中構建教師專業精神;在“研”中提升教學質量;在“研”中實現學??沙掷m發展;在“研”中共享和碰撞??梢?,“研”的過程中,教師會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情緒良好,情感滿足,這直接決定了研究的層次與質量。這些年輕的教師,正是借助研究這一載體,在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質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同時,在研究中提升了做為一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日常態調研”和“月專項調研”相結合的診斷管理模式,是“無縫管理”的又一體現。細致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使這些教師在享受幸福的教學中教會學生體驗生命的幸福。一個青年教師有兩個師傅,還能進行“四維”培養,只有靈感和魄力相加的楊校長能花如此大力氣、做如此大事情了。所以,至此,我們不得不說“細節決定成敗,管理決定層次”啊!

總之,此次考察我們感概萬千,學到了經驗,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路,激發了熱情?;顒咏Y束后,老師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次成功的考察之旅!

第三篇:鄉鎮外出赴山東壽光學習考察報告

山東壽光學習考察報告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有關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加快我鄉經濟建設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進程,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這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心和關鍵。6月2日至6日,我鄉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對山東壽光等地進行了考察,現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考察地點情況簡介

壽光市地處山東北部沿海,總面積21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6公里,轄19處鄉鎮、街道,耕地135萬畝,人口108萬。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全省進前列,百強上位次”的發展目標,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先后六次躋身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農業增加值列全國第19位,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5.5億元,財政總收入11.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78億元,農業增加值3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類存款余額132.8億元,比年初增加17億元。壽光人種菜有著悠久的傳統,上個世紀80年代初,壽光市率先試驗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動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廣應用蔬菜生產新技術24類300多項,引進荷蘭西紅柿、日本伊麗莎白甜瓜、韓國苦菜等30多個國家的蔬菜新品種500多個。蔬菜種植面積80萬畝,總產38億公斤,無公害蔬菜基

地面積達到40萬畝,無土栽培蔬菜發展到5000畝,有61種農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權。

壽光市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也是被國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國蔬菜之鄉”。近年來,壽光市按照大規模、高起點、外向型、強帶動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已興辦以蔬菜加工為主規模較大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4家,年加工能力達80萬噸,已有上百種農副產品直接或間接通過加工進入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完成農產品出口10多萬噸。

該市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區建設了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在8處鄉鎮建設了10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全市農貿批發市場發展到26處、集貿市場186處。其中,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輻射全國30多個省、區、市。與此同時,他們開通了壽光到北京、哈爾濱、海南的“綠色通道”,設立了網上專賣店,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開展了直供直銷、專柜專銷,建立了連鎖店,帶動了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

一、經驗與啟示

在這次考察中,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在整體考察了壽光在農業結構調整,特別市蔬菜生產方面的先進經驗的同時,針對我鄉實際情況,就如何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等問題,重點對壽光的農產品加工業進行了考察。通過看現場、聽介紹,我們對壽光的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照我鄉剛

剛起步的農產品加工業所面臨的問題,使我們在學到許多寶貴經驗的同時,也得到了深深的啟示:

近年來,盡管我鄉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糧食、瓜菜、果品、畜禽水產品的產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糧、菜、肉、蛋等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或下跌,農民增產但增收緩慢。農民增收已成為牽動我鄉經濟發展全局的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解決當前農業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的最高層次,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牽動全局的作用。首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其次,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可以解決當前農產品“賣難”和農民的困難,而且可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增強農業競爭力,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第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也是應對WTO挑戰、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步驟。

(二)、農產品加工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目前,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極其必要,而且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1.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的營養,吃的健

康。高檔食品,保健食品、無公害綠色食品尤受人們喜愛。居民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將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2.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水平還不高,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

農產品加工業一邊連接初級農產品,一邊直接面對最終需求,通過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動種植業、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帶動第三產業,改變農產品的貿易條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和樞紐工程。農產品加工業中的一些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可逐漸成為帶動一方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農民建立了更為密切的利益關系。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幾點建議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心和關鍵,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樞紐工程,面對農民增收緩慢的壓力以及我鄉跨入經濟強鄉進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加強相應的對策性設計和研究,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效地解決和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針對我鄉農產品加工業的

第四篇:赴山東壽光市考察學習報告

4月3日至6日,縣委政府安排涉農部門、鄉鎮、企業共計36人,由政府辛縣長帶隊到山東省壽光市進行考察學習。壽光市在現代農業方面的成功探索與實踐為廣大農民增收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是現代高效農業的一個成功示范。

壽光市位于山東半島中北部,因資源缺乏、區位條件差,一直是山東省最窮的縣之一。但該市率先試驗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并以此為突破口,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地區競爭力,走出了一條農業富民的成功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園區借鑒。為此,將學習山東壽光市農業富民經驗的總結如下,以饗讀者,并啟發園區農業產業的發展。

一、冬暖大棚開先河,蔬菜之鄉美名揚——壽光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山東省壽光市被譽為中國蔬菜大棚之鄉,總面積為2072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街道),人口102萬人。壽光農業優勢突出,是國家確定的糧食、蔬菜、果品、棉花、水產、畜牧綜合商品基地市,形成了60萬畝糧食、84萬畝蔬菜、18萬畝果品、30萬畝海淡水養殖和300個飼養小區的格局。壽光市是山東省確定的農業現代化示范市,農業現代化建設起步早,科技含量高,現已建成國家級萬畝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萬畝蔬菜高科技示范園、農業高新技術走廊、高效林業示范園、農業生態示范園等五大示范樣板工程,引進推廣了3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新品種、200多項新技術。壽光市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被國家命名為唯一的“中國蔬菜之鄉”,先后發明推廣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等300多項新技術,引進推廣1000多個名優新品種和30多項種植新模式,吸引20多家國外種子公司投資建立良種示范基地,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并培育出4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新品種,培植了樂義蔬菜、歐亞特、燎原、農圣莊園等十幾個規?;咝ХN植園區和“中國韭菜第一鄉”、“中國胡蘿卜第一鎮”、豆瓣生產專業村等587個蔬菜生產專業鎮村。全國最大的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區。上世紀80年代初,壽光市率先試驗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使蔬菜深冬生產成為現實,推動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廣應用蔬菜生產新技術24類300多項,引進荷蘭西紅柿、日本伊麗莎白甜瓜、韓國苦菜等3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蔬菜新品種。近年來,壽光市以“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鄉一體發展”的發展思路,使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連續9屆進入“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2008年,全市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06億元,財政收入4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54元。當地群眾將農業富民政策通俗地稱為:“發展一片菜園子,消費眾多菜籃子,科技支撐腦瓜子,口袋裝滿錢票子”。

二、抓生產、促流通、科技服務作支撐 ——壽光市農業富民的做法

1、抓流通——靠市場推動

壽光市30年前農業總產值只有2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74元,從1984年起,壽光縣委、縣政府(1993年壽光撤縣改市)看到蔬菜由于上市過于集中、銷售區域狹小,如果流通只靠農貿市場只能菜賤傷農,就修建了占地680畝的長江以北最大的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縣上從資金設施方面都予以重點扶持,將壽光第一部程控電話給了蔬菜市場,時至今日,該市場以規模大、檔次高、品種全聞名全國。年成交蔬菜40億公斤,交易額56億元。市場交易品種齊全,年上市蔬菜品種300多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蔬菜來此大量交易,是中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該市場配套設施完善,建有10萬平方米的交易服務大廳和大棚,設有冷凍、倉儲、電視監控、電子銀行、客戶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市場交易方式領先,交易流程實行“一卡通”結算方式,蔬菜交易實現了全程電子化;2003年10月,市場投資4000萬元,建立了國內第一家蔬菜電子拍賣市場,以其“包裝規格化、重量標準化、質量等級化、客戶會員化、交易電子化”的五化模式促進了蔬菜標準化的發展;市場檢測手段先進,國家蔬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市場設立了檢測站,每天對上市蔬菜進行普檢,保證了交易蔬菜的安全;是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蔬菜批發市場十強”。在國家最早開通的4條主要蔬菜運輸綠色通道中,“壽光——北京”、“壽光——哈爾濱”兩條綠色通道的源頭就是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蔬菜行業對該市場有“買全國,賣全國”、“沒有買不到的菜,沒有賣不出去的菜”的評價。

目前,壽光已形成了以蔬菜市場為骨干,每個鄉一個專業市場,587個村都形成了一個村級市場,農民在田間地頭就可以將自己種植的蔬菜賣掉了,全市已有1.7萬個農產品運銷專業戶,流通大軍達10萬人。

1995年,為了讓北京市民吃上新鮮菜,壽光通過多方努力向國務院反映,之后,北京市政府向壽光運輸車隊發了200個綠色通行證,目前已形成了“今晨壽光園中菜,中午京城桌上餐”的局面。

2、抓規模——靠利益驅動

農民群眾是最講實際的,“這道理,那道理,賺錢才是硬道理。”壽光在蔬菜發展中率先實驗成功種植高溫塑料大棚,掀起了北方蔬菜種植的一場革命。 這次考察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壽光像我們墻頭一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肥水美、人杰地靈。80年代前,壽光是山東省第二大高產糧區,和我們一樣種玉米、麥子、高粱等。典型的高產窮縣,當時老百姓編的順口溜是:麥子、棒子,窮一輩子。1978年10月,從農民一步一步干到縣委書記的王樂泉任縣委書記,同年12月大膽改革開放,學習安徽小崗村搞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當時是山東省第一個搞承包土地到戶的縣。79年,縣委書記利用一年時間搞調查研究,轉升發展,80年春,號召壽光農民種棉花,全縣150萬畝土地,當年大面積種植50萬畝,每畝收入160元,在當時收入很高,老百姓又編出了個順口溜:要發家,種棉花。因為發展棉花種植,提高了農民收入,82年3月,王樂泉提拔為山東省團省委書記,后成為新疆一把手,最后為國家領導人。83年,新任縣委書記李漢山,經過充分調研,進行了第二步種植機構調整,發展種果樹,從83年——89年發展26萬畝果樹。當時老百姓又編順口溜:要想富,種果樹。這6年當中,壽光老百姓收入一直居全國之首。英雄人物總是出現在農村,農民是最講實惠的,有頭腦的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這一公道、正氣、一心為民的鐵手腕式農民,在1988年得知遼寧省戶瓦房店市陶村一個叫韓永山的農民,做了200多次試驗,發明了一種不需燒煤,且能在冬季種植黃瓜的冬暖式大棚,1989年,王樂義千里迢迢去遼寧三請諸葛亮,向韓永山請教,引進這一技術,年工資5萬元,管吃管住,管孩子上學。在王樂義的帶領下,16名黨員建起了17個冬暖式大棚種黃瓜,第二年5月,每個大棚產值達2至3萬元,(每個棚大60米*10米*3.6米),三元朱村一下冒出17個“雙萬元戶”,壽光縣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機遇,90年,全縣推廣發展了5000多個大棚??h政府動員老百姓,將它們的耕地承包權全部收回,根據發展蔬菜大棚要求進行整體規劃之后,再下放到農村農戶。為解決資金難問題,一方面政府給予建棚補貼,另一方面動員銀行,給農民貸款,另一方面在大棚產區建蔬菜批發市場,吸引各地商販入駐市場。91年開始不僅種黃瓜,種葡萄(每畝收入12萬元)。93年李家村一婦女種綠色豆芽(每畝收入5萬元)7到8到種一茬。94年楊樹村植大棚桃,每斤賣價40元,大棚養魚,每畝收入30萬元,99年列成德發明了果樹“一邊倒”技術等等。這些都壽光農民不斷解放思想調整思路的過程。86年到現在調整方向都是發展蔬菜,壽光150萬畝土地,發展80萬畝大棚,其中冬暖式大棚49萬個,大號棚15萬個,小號棚12萬個,年收入87億元,農民70%收入是大棚菜。從壽光發展來看,主要經驗一是科技推動,二是市場拉動,三是示范帶動,四是利益驅動。

一、科技推動:一是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聘請全國性專家技術人員當顧問。二是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技術水平,到村培訓每年80—90次,同時培養農民市場經濟意識,什么掙錢種什么,怎么掙錢怎么種。根據市場去種植,種什么什么掙錢,壽光農民圍著市場轉,跟著價格變,不斷調整自己種植結構,讓農民自己干。他們的根本經驗是培訓一個人,致富一個戶,帶動一個村,示范一大片,跟著學,跟著干。三是吸引了國外20多家種子公司,在壽光種植。美、法、荷、德、瑞士等國家都紛紛在壽光發展基地,真可謂是蔬菜生產的聯合國。

二、市場拉動:壽光83年縣政府采用行政命令發展15萬畝蔬菜,其中8萬畝白菜,結果秋后賣不了,全部爛在地理,發生了當時的大白菜事件。通過這一事件讓領導們認識到。抓生產,不抓流通是不行的,沒形成市場,就搞不好流通。84年建了全縣唯一占地10畝的蔬菜批發市場。有了市場,有了入駐的商家,促進了銷售。到了93年發展到680畝的大市場,到2009年投資20個億,建成占地3000畝蔬菜物流市場,8個鄉鎮都有大市場。最后開通蔬菜銷售全國4條綠色通道,其中壽光就有3條,通往北京、哈爾濱、深圳。從那以后壽光蔬菜占到北京市場的1/5,也就是說北京每天有600多萬人吃壽光菜,早上來摘壽光的菜園子,晚上盛到北京市民的菜籃子。到現在已和全國350個大中城市形成銷售網。海上藍色通道涉及13個國家,電子網上交易每年交易100多億公斤。真正形成了綠色,藍色,網上立體銷售的強大網絡。

三、示范帶動。不搞行政命令,讓市場去決定。有人說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也有人說共產黨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為何不搞行政命令?因為當時政府為發展新品種,要求全縣每個單位建10個大棚,干部都種菜,目的是讓干部了解種植,推廣種植,和農民打成一片。后來發現干部干活不行,中午、下午還要喝酒吃飯,2年后不掙錢。所以當全縣單位建的大棚全部改成了博覽園,也就是我們去山東參觀的那些地方,主要用于引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用于各玩來的領導、農民參觀學習。每年參觀人數達200多萬人次。這些博覽園推廣新品種,搞示范,讓農民自己決定種什么。

有了第一步,就能走出第二步。就像我們今年的大棚育苗西瓜,剛開始群眾不接受,不相信,現在看來我們成功了,明年我看不用我們動員,百姓會主動種育苗西瓜。所以好事要辦好,不出問題最重要,掙了錢群眾才能政府好,不掙錢就會說你胡搞。所以在在新品種,新技術上要示范帶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發展。我們去山東學習的回來后,看了就要有想法,有想法就有有辦法,通過你們示范帶動,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我看才能起到示范作用。

四、利益驅動。壽光每年都要大張旗鼓的表彰農民,獎勵先進,每個村選先進,每年500多個先進戴大紅花,獎勵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等。全部敲鑼打鼓送到村,就是讓村里的人向先進學習,學有方向,干有榜樣,每年評十大種植能手,獎彩電,99年獎汽車。實際上評選過程就是宣傳過程,再通過電視媒體報道,讓全縣人民都知道,讓種地的農民看了心動,,想著激動,馬上行動,這就是利益驅動效應。 2002年,壽光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路:“農業農場化、農民職工化、生產基地化、產品標準化、貿易國際化。”由于規?;N植和一鄉一品的發展,每村都有合作社,菜販子每年跟合作社簽訂協議,需要蔬菜種類,統一價格,統一供菜,每天按量配菜發給供貨商。農民聽從合作社指揮,安排每一時期一個統一價,自己內部不搞惡性競爭,為搶賣蔬菜隨意降價,不自己擾亂市場,不像我們去年賣西瓜今天8毛的價,就有個別老百姓7毛就賣,不到三天,自己就把自己的價降了下來,讓人心痛,這種人只顧自己,害了全村,價格不穩定,也損害了瓜販子的利潤。今年這樣的人我們要去制止,全民聲討,全民唾罵。我們要根據市場統一定價,3—5天一降價,每次降價幅度不能太大。以后各村也要成立合作社,形成我們的規范經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相互競爭,確保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3、“抓合作——靠聯合帶動

如果說,從1978年開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農民的溫飽的話,隨著中國與世界大市場接軌,一家一戶的分散型盲目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則顯露無遺,農民收入連續多年發展緩慢,與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要使這一局面得到改觀,就必須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從1992年起,壽光便開始了產業化之路的探索,他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對支柱產業和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逐步實現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截止目前,已成立各種協會300多個,先后成立了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個聯合協作模式,使公司、農戶、協會共同體以利益為目標,做到菜農受益、企業受益,從而大大化解了單個農民進入市場的風險。通過這種規?;姆N植經營,萬畝西紅柿、萬畝胡蘿卜、萬畝辣椒、萬畝韭菜、萬畝芹菜等十幾個成方連片的蔬菜生產基地脫穎而出,實現了區域化布局、規?;洜I、專業化生產。

4、抓標準——靠科技推動

壽光把標準化生產視為“壽光蔬菜”品牌的生命線,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檢測體系,進一步加快了農業標準化建設步伐。壽光把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環節來抓,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工、生產加銷售、貿工農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發展格局,目前,壽光全市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80多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20多家,帶動生產基地40萬畝,8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壽光對生產基地實行了技術培訓、檢測儀器、制度規范、注冊商標、標識銷售“五統一”管理,推行了蔬菜大棚準建制、蔬菜質量編碼追溯制、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基地產品準出制,將蔬菜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全部納入標準化生產檔案,蔬菜質量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在全國名列前茅。

壽光在打響“壽光蔬菜”品牌的過程中,始終搶抓機遇。在2003年,壽光抓住了“非典”期間進京免費送菜的機遇,提高了壽光的影響力。“非典”時期進京免費送菜的行動,讓北京人民、國家各部委感受到了壽光人民的真情厚意,在全國范圍內、國家高層次中提高了壽光的知名度,為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壽光人深知,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但不變的是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的是對品質的需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壽光人就重視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現在已做到每年對農民輪訓兩次,費用由政府買單,95%的農民已掌握一門以上的農業新技術,有10萬農民獲綠色證書,有1萬人到外地當專家。并充分利用報紙、電臺、視頻網絡,對農民傳授實用技術。對蔬菜的病蟲害防治,農民打開網絡,直接和專家可視對話,實行網上門診,極大地方便了農民。 壽光在科技推廣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借助農業園區來搞好科技推廣,讓新技術在園區里試驗,做給農民看,盡量將風險留給政府,把實惠交給農民。同時,壽光要求每個機關單位都要花錢辦試驗園,推廣農業新技術,試驗成功后就在廣大農民中推廣。壽光市十分注重科技投入,每年科技三項經費達5000萬元。他們還專門聘請了46名全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知名專家、教授當顧問,其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工程院院士13名。從1999年起舉辦的一年一屆的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使壽光完成了一個從區域性蔬菜產地到具有國際性影響的蔬菜產地的大跨越,借助舉辦蔬菜博覽會聚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充分利用各類示范基地搞好試驗、示范、推廣,推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無土栽培等標準化新技術200多項,新發展無土栽培大棚蔬菜5000多畝,蔬菜質量全部達到A級或AA級標準。25家國外科研院所被吸引到了壽光,瑞士先正達、以色列海澤拉、荷蘭瑞克斯旺等跨國種子公司紛紛在這里建立了基地,他們不僅為“菜鄉”帶來了優質的蔬菜品種,更帶來了全新的種植理念,作物組培、植物克隆等最新的生產技術已成功實施,工廠化育苗引領全國種苗產業走向更高層次,壽光的菜農在接受世界前沿技術品種的同時,也接受了這些新觀念。

壽光市在蔬菜種植中,將質量意識和標準貫穿始終,由農業局派人負責蔬菜基地的檔案化管理,推行產前蔬菜大棚準建制,生產過程中的抽檢制,產后基地產品準出制和蔬菜產品追溯制,做到了蔬菜從產地到餐桌的無縫覆蓋。正是這種嚴格的標準,壽光蔬菜不再是低層次的競爭,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達到60萬畝,壽光蔬菜已有中國馳名商標10多個,注冊商標達116個,有322種獲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優質農產品基地和品牌認證數量在全國均位居前列。其中“樂義蔬菜”、“歐亞特菜”成為2008年奧運會特供菜。

第五篇:赴山東學習綜合實踐課考察報告

我隨相關的領導赴山東學習考察,我主要的任務是:負責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以及社教等。2009.4.7下午5:00我校赴山東考察學習小組開會研究決由我和郭建超負責綜合實踐和校本課程研究與開發的考察報告編寫工作。2009.4.8上午我和郭建超商定為了便于有針對性地完成任務,我負責綜合實踐部分的考察報告編寫,郭建超負責校本課程研究與開發的考察報告編寫工作。所以我現將我對綜合實踐課的一些感想寫出來讓領導和同仁批評與指正。

一、為什么為開設綜合實踐課

1、綜合實踐課的基本理念:

綜合實踐課說新也不新,說它是一門新課程是因在以住的教育教學中沒有把它獨立出來,沒有專門的人去研究;說它不新是因為這門課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往往會接觸到,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而已。那么作為一類具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而且具有獨特功能和價值的新型課程,準確地確定和把握課程的基本理念,對于課程的實施和課題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 關于綜合實踐課的本質是基于實踐的學習,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變結論性學習為過程性學習,要引導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領,感受課程活動的樂趣。

第二, 綜合實踐的實施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從整體上把握活動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過程,關注學生現實和未來的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開放空間。

第三, 綜合實踐課要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發現和確定研究的問題是該課程的關鍵,同時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實現其教育功能,關注學生對課程的過程的體驗和方法的習得。

第四, 綜合實踐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之一。它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更不以對知識復述的程度為標準,而是著點于完善學生的素質結構,追求學生的獨具特色且全面發展。

第五, 教育是一文化現象。綜合實踐課的設置,要努力重塑學校文化,培植學校的創新文化氛圍,大力推進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2、開設綜合實踐課的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課,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整體認識能力,以人文精神與科學態度,從社會生活的現實與未來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判斷問題的價值域使學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勤于求知、積極向上的精神抖擻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具有初步的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構建知識模型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課的體驗與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同時為學會生存奠定基礎。

二、開設綜合實踐課應該怎么選題和應該注意的事項: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在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親自實踐、自主活動能力,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聯想。聯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可以為綜合實踐的順利開展建立汗馬功勞。那么如何點燃學生的聯想風暴呢?

(一)、實踐活動發揮課程效應

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一是選好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腦中信息(知識、經驗)儲存的數量和質量,是聯想的源泉和基礎。我們在鼓勵學生不僅在廣度和深度協調儲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徑、多層次儲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要指導學生留心身邊的活動,多方面搜集活動的各種信息,只有達到量變,才能引起相應的質變。

(二)、以基地建設為依托,豐盈實踐活動內容

如何來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呢?《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就有利于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同時,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學生在課余體驗社會角色。

“讓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這曾是許多老師的期待。眼看著這群生活在21世紀的兒童,不會給自己梳辮子,父母不在家寧可自己餓肚子,出門一次換洗衣物全裝袋子,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時代要求他們具有獨創的本領,生活需要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啊!“逼”著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氣和執著,前途會有坎坷和困難,我們也要給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和條件,因為他們總要在學習中自己長大。與國外的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識技能,解題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態度,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創造性。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恰恰正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引領學生獲得輕松參加實踐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境;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自己;培養學生發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四)、精選聯想,優化方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司法考試過關心得下一篇:司法獨立司法改革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