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論海子詩歌的意象

2022-07-22

第一篇:論海子詩歌的意象

海子詩歌意象淺析

學科代碼:050101

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本科)畢業論文 海子詩歌意象淺析

系 別:文學與新聞傳媒系

專 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班 級:2010級6班

學 號:102001060065 學生姓名:王華梅

指導教師:劉罡(講師)

完成時間:2013年10月

獨創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題為《海子詩歌意象淺析》的畢業論文是本人在指導老師指導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注釋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與本研究成果相關的所有人所作出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了謝意。

學生簽名:

年 月 日

授權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有關保留、使用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規定,即: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畢業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畢業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可以將畢業論文《海子詩歌意象淺析》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論文。

學生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目 錄

一、遠方意象·····························································1

二、太陽意象·····························································2

三、死亡意象·····························································3

四、秋意象································································4

五、土地意象·····························································5 參考文獻···································································7 致謝········································································8

海子詩歌意象淺析

摘 要:海子是當代詩壇的一個傳說。他創造了自己新的意象,而意象的豐富和意象的寓意的相對穩定是海子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樣的意象不僅讓他的詩寫作寫得美還讓人思考生存的價值,在他的詩里面有許多不同的意象,而這些意象有很高的藝術特色,特別是他的有許多不同的意象如遠方!海子在詩歌里不斷的重復他是遠方忠誠的兒子。在追逐遠方的同時,太陽這一意象更為體現他的藝術和人生理想。隨即而來死亡在一意象更為深刻的體現出他個人的最高理想,死亡代表永生,詩人海子最終還是選擇了他永遠不逃避的死亡來證明。土地!飽含了海子深厚的人文關懷,因此在他無法被承認的時候他將頭埋在了土地里面。秋的意象將他內心的憂傷凄涼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他意象里面不可缺少的,而這樣的意象表達了哲理觀念,還表達他個人的最高理想。

關鍵詞:海子;意象;哲理觀念;最高理想

On the Images in HaiZi’ S Peot

ABSTRACT:HAIZI is a legend of contemporary poetry . He created his own new imagery, and rich imagery and imagery of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Verse . Such images not only let him write poetry writing people think America has survival value , in his poem ,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images , but these images have a high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 especially his many different images as far ! Hazel constant repetition in poetry he was a loyal son from afar . In the chase afar , while others reflect the image of the sun that his art and ideals. Then came the death in a more profound imagery reflects the highest ideals of his own death on behalf of eternal life , the poet HAIZI eventually chose him never escape death to prove it. Land ! HAIZI full of deep humanistic concern , and therefore he can not be recognized when he will head buried in the land inside . Images of autumn desolate sadness of his heart reflected most vividly . These are indispensable inside his imagery , and this imagery expressing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lso expressed his personal highest ideals .

Key words:HAIZI;image;philosophical concepts;the highest ideal

海子不僅是當代用生命寫詩的真正詩人。海子也是是生活在烏托邦國度里的詩人。海子大多情況下都在言說兩種語言,表達兩個相反相成的主題:既努力接近遠方的天空又深深迷戀家園土地,既對生命充滿感戴又傾心死亡。詩歌則是他最好的精神自傳。他一方面與土地血肉相連,在泥土中生長,土地的豐收、喜悅以及土地的徒勞、失敗抑或黑暗,都流成他的血液長成他的身體,以至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他又向往遠方,在與生存處境的搏斗和精神的自我搏斗中,追尋遠方,向往遠的天空中的光明。而他的死讓我們這些習慣于庸常生活的人們不得不去思考“死亡”這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也不得不讓人思考他的個人最高理想。在一系列的哲理和最高理想下他是用自己的自創的意象來表達的,這樣的意象也僅僅是屬于海子一個人。

我們現在就將對他的詩歌里面的意象進行分析,看看他的個人情感世界,以及社會給海子的壓力,和遠離從小生長的農村的海子都是用那些他個人的意象來抒發他的內心真實的想法。而這些意象從另一方面是為了以便了解他個人的哲理觀念和最高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一、遠方意象

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呼嘯的列車下,為遠方歌唱的海子走了,他是遠方忠誠的兒子。

海子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在當代文學史中留在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海子去世后,他第一編 短詩(1983-1986)亞洲銅 “阿爾的太陽 海上 新娘 我以及其他的證人 單翅鳥 愛情故事 跳躍者 秋天 中國器樂 煤堆春天的夜晚和早晨木魚兒 印度之夜。”?[P33]“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初讀,很可能給讀者建構一種暖色調的氛圍,“喂馬”“劈柴”“糧食”“蔬菜”“房子”?[8]等意象都是物質世界的,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然而,對海子而言,這種來自塵世的幸福,做一個幸福人的希望,卻只能從明天起,而“明天”是永遠不會到來的,在今天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往往是很奢望的。詩歌中的色彩是很明朗的但卻掩飾不了其內心當中的那種絕望和傷感。他雖痛苦,可沒有迷失發現美的眼。在尋找中遠方成為了他的一個避風港。當中一句話大概就概括了她的情感“我

- 1

一生”,詩人對有限的生命選擇了燃燒的方式,把詩歌同生命等同起來,把生命獻給了詩歌。太陽是他的事業,死亡則是他的永生。

海子詩歌里面的有一個重要的命題:投身于太陽。太陽是自然之主,唯太陽的博大,可以寬容死亡,疼痛,災難。在太陽博大的胸襟里死亡就是他的歸宿。太陽也是詩性之源。海子詩中表現出毀滅與再生的沖動,與宇宙達成同一的沖動。太陽作為一個核心意象,還派生著“火”、“光明”、“血”等變體,共同構成了一條超越“此在”之路。駱一禾稱海子的道路是“火的漩渦的道路”,認為“火”是彌漫于他的詩歌世界的象征與原型譜之間的元素。⑧可以看見他在太陽里面的所包含了靈性。所以“太陽”——“火”——“光明”在海子的詩歌體系中,意味著靈魂的救贖。在《荷爾德林——我熱愛的詩人》一文中,海子作出了他對火的最著名的命名:“從荷爾德林我懂得,詩歌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而海子仰慕梵高和荷爾德林是因為“他們流著淚迎接朝霞。他們光著腦袋畫天空和石頭,讓太做洗禮”。海子堅持:“是人,都必須在太陽面前找到自己存在的依據。”⑨從太陽里面挖掘的火將海子的引向了光明。在海子的太陽系列意象的表達中,“光明”是太陽的功能喻指,是具有最高價值和最高意義的核心象征,而太陽則是這價值與意義之源。因此就是在這個通過茫茫黑夜走向“遠方”的過程中,海子燃燒了自己而成為“火把”,并在他的“太陽系列”中徹底走向火,走向太陽,走向燃燒的精神和哲學,“被黃昏的眾神抬入太陽”而獲得涅生——永生。

“太陽”是海子內心充滿創造活力和瘋狂氣質的另一極,是與土地母體相對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傾力完成的最有張力與深度的創造。它與遠方都是海子表達哲理和最高理想的化身。

三、死亡意象

死亡,一個偉大而深刻的哲學命題,正如沈奇所說:“上游的孩子還不會走

⑩路 就開始做夢了夢 那些山外邊的事 想出去看看”海子多次在詩歌中提到最后一夜的抒情,表明他作為“詩歌皇帝”的野心——以死亡來宣告過去的結束和未來的開啟。海子從來不回避死亡,在他的大量詩歌中都有死亡的氣息,在《死亡之詩》里他這樣寫到“我所能看見的少女,水中的少女,請在麥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頭,如一束蘆花的骨頭,把他裝在箱子里帶回”。?[P53]他將生命看得徹底,將生活看得明白,在死亡上面他將人生存的意義和本質看得清清楚楚。在他的詩

- 3

的剝削。

海德格爾說:“依靠對自然能源的和平解放、改造、儲藏和控制,就能使人人都覺得做人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是完全幸福的。但這種和平事業中的和平,只不過是那種有意只以自身為目標的自身貫徹之天翻地覆的忙亂毫不被攪擾地繼續擾攘不休而已。“這種擾攘不休”的收獲在根本上“自始就把一個從等級和出于存在的承認而來的可能淵源的領域破壞掉了”?。在海子的秋天里,豐收和荒涼的氣息合在一起流淌。他將所有感情柔化在詩歌里面,如西川所說:“他的生命已經轉化為他的詩歌,他因他的詩歌而長存于我們的記憶”。?[P3] 秋是幻象生長的國度?;孟笾冈姼杷囆g,因此,秋是詩歌誕生的季節。在秋天,詩人欣喜的是幻象即詩歌藝術的豐收。海子在幻想的國度里面完成了他與眾不同的秋的意象,并且抒發了他對秋的感傷情懷。

五、土地意象

海子生在農村,對土地必然有很深厚的情感,農村土地里面出來的他內心純潔,具有比較強的生命力。但是過于純潔的情愫帶給海子過于理想化的人生觀,在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之下,生命力被壓抑,并被毀滅欲所取代,海子潛意識中的生本能終于讓位給了死本能,使得海子最終選擇了棄世。也就是因為眷戀著土地,海子最終也很早的回歸了土地。而土地,在以其廣博的胸懷養活了眾多的人口的同時,也以其寬廣博的胸襟氣度影響到了人類的精神。在海子的土地意象之中,包含的是極其深厚的人文關懷。在《五月的麥地》中有這樣的詩句:“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里擁抱/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麥地里的斷裂使他們感到從沒經歷過的彷徨和無足輕重,部分知識分子由失落、無奈逐步走向自戀、自虐、淪落,甚至毀滅”。?[P45]賈平凹憑借敏銳的視覺,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這個變革時代部分知識分子的人格分裂和價值失落。賈平凹也曾經說過:“社會發展到今日,巨大的變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質主義的罪孽并存,物質主義的致愚和腐蝕,嚴重的影響人的靈魂,這里與藝術精神格格不入的,我們得要做出文學的反抗,得要發現人的弱點和罪行。”?。1897年海子寫作長詩他將詩歌情感和土地的情感溶為一體,我們也不清楚他為什么有這樣的轉變,但是這樣的轉變帶給了我們嶄新的天空和土地。所以海子在詩歌中一直在升華土地這一意象,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個人。但是海子在這個無法被人承認的時代還是將頭埋在了土地

- 5

參考文獻

[1]西川.海子詩全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2]海子.海子的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3]海子.海子作品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4]西川.海子詩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5]駱一禾.駱一禾詩全編[M].上海.三聯出版社,1997. [6]海子.我熱愛的詩人—荷爾德林 [A].北京.人們文藝出版社.1989. [7]沈奇.西方詩論精華[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德]馬丁.海德格爾.孫周興譯.林中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9]賈平凹.答陳澤順先生問[J].小說評論,1996(3). [10]西川.懷念[A].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1).

- 78 -

第二篇:論杜甫詩歌的意象美

淺談杜甫詩歌意象的特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時期,一生顛沛流離,憂國憂民,以其最為自覺、最為深沉的社會意識,窮畢生精力和天才創作詩歌,存世一千三百多首。其詩把個體人格融入廣闊人生,襟懷博大,至情至性,內蘊深廣,眾體兼善,素有“詩史”之稱,其人享有“詩圣”之譽。為何杜詩在唐代達到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本文試從詩歌意象方面作簡要分析。

一.詩歌中的意象及其重要審美作用

意象是客觀物象與詩人主觀情思融合的產物。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客觀景物感情化了,主觀情感融合在景物刻畫之中。既然呈現在詩中的景物都經過詩人主觀情思的熔鑄,并且被詩人情感的鏈條連接起來,意象中的“意”(主體情感、感受)和“象”(客體形象、性質)之間的結合狀態就會呈現種種差別。 古今中外的詩人、學者對意象的創造及其審美作用都很看重。大體說來,六朝盛唐詩歌意象中的“意”和“象”大體是均衡的,景物的形貌、色澤和時空狀態是真實的、客觀的,沒有被主體的情感意志所改變。魏晉六朝詩在描寫客觀景物時強調形似,強調準確地表現客觀景物的形態和特點。這一點既體現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中,也反映在當時的文論和詩論所提倡的“形似論”中。劉勰論述“窺意象而運斤”,即指詩人當以審美意象構筑其藝術世界;司空圖提出“離形得似”的主張,鼓勵詩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藝術的神似。盛唐詩歌不再像六朝詩歌那樣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但仍然是真實地摹寫物象,意象中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還是處于平衡和諧的狀態。因此詩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創造出帶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鴻雁”“楊柳”“菊花”“月亮”“杜鵑”“梅花”等。

二、杜甫詩歌意象生成的特點及其審美價值

杜甫在詩壇的崇高地位固然與其詩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題廣泛等因素密不可分,還與杜詩在藝術技巧上的變革創新緊密相聯。在杜詩中,描寫景物出現了一種新的形態,即強調和凸現審美主體對客觀景物的獨特的感覺,包括瞬間的錯覺、幻覺,從而營造了一種超越客觀真實的、別具意趣的審美意象??梢哉f杜詩獨開生面,“一變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創造性地營造 1 豐富的意象,精確地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意緒,蘊涵著巨大的藝術魅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

(一)、意象個性化與杜詩的藝術風格

杜甫在多年的詩歌創作實踐中,推陳出新,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意象群。這些意象群,都浸透著詩人傷時憂國、愛民憫生的情感,帶有濃厚的悲壯色彩。杜甫素懷大志,自許甚高。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壯游》),立志 “竊比稷與契”,要“再使風俗淳”,對自己充滿信心,自覺地賦予自己以時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強烈愿望。正是這種雄豪的性格、偉大的抱負、高尚的人格、闊大的胸懷,使杜甫在創作傾向上推崇筆力雄強、氣象闊大之作,在創作實踐上追求陽剛之美。體現在對意象的獨特選擇上,就決定了杜詩的物象選擇必然會傾向于具有陽剛之美的闊大物象,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價值追求。

于是體現在杜甫筆下的自然景象,則為“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極為雄壯闊遠的高山巨澤、長空大川等意象選擇,表現了詩人廣博的襟懷、強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體現在杜甫的詠物詩中,則以對鳳凰、馬、鷹、雕一類雄強剛猛的動物的歌詠為主。“鳳凰” 是杜詩中獨具個性的意象。鳳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據說鳳凰出現則天下太平。自從七歲詠鳳凰以來,杜甫就越來越有意識地以鳳凰自況。這能帶來太平祥瑞的鳳凰,不就是他偉大抱負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圖騰嗎?《朱鳳行》里那只處境艱險,窮愁潦倒,孤無儔侶,卻心系百鳥,猶“愿分竹實及螻蟻”的仁愛善良的朱鳳形象,正是詩人自身仁民愛物的象征。詩人在詩中熱切地呼喚它的降臨,“干戈兵革斗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又觀打魚》);甚至愿獻出自己的血肉之軀:“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鳳凰臺》)再看詩人筆下的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這首詩借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壯志雄心,充分表現了作者一往無前、以天下為己任的英雄主義氣概。在《畫鷹》里,詩人以鷹自比,不僅“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更期待著“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詩人這種抱負和情懷,精神和氣魄,至老而彌盛,更增一種不妥協之心。如《瘦馬行》《病馬》等詩無不表現出杜甫雖至暮年而壯心不減,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的形象。這些詩都將主體感情注入客體之中,詩人之情志與客觀之事物有機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鮮明,內蘊更加深廣。詩人的致遠雄心和疾

2 惡剛腸所體現出的忠君愛國,必然升華為對人民命運深切關注的仁民愛物。前者所體現的英雄情結與后者所體現的人道情懷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詩還表現出對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殘遺忘的物象的歌詠與關注。如《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里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亦紛紛。”戰亂頻仍,人民漂泊流離,詩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無遺。全篇皆以審美主體對客體的觀照立言,客觀物象鮮明地打上詩人主觀感情之烙印,構成特色獨具的意象,詩歌意蘊內藏,思想容量極大。在對小生命的觀照中,形象地展現著作者的精神世界。愛憎分明,至情至性,真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

此外,病樹、病桔、枯棕、古塞、秋云、殘炬„„甚至高江、急峽、危城、孤舟、啼猿、翔鳥、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織女,堂前撲棗的老婦,重負下呻吟的老農,新婚成別的夫妻;那巧取豪奪的官吏,驕橫跋扈的將軍,粗暴無理的惡少,長安水邊的麗人等,都成為頗能代表杜詩風格的意象,表現了詩人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 總之,杜甫一生不管窮與達、安與危,都始終充滿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抱著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熱愛所從事的事業的堅定信念,“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其氣至大至剛,其情至悲至痛;而其獨具個性的詩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寄慨遙深,使真實壯闊的時代生活畫面罩上了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感情豪壯悲愴,筆觸蒼老遒勁,鮮明地形成了杜詩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其意象生成的或“噴薄而出”“壯麗高朗”的陽剛之美,或“透徹溫醇”“情韻纏綿”的陰柔之美,只不過是其詩歌風格的兩個不同側面而已。杜詩在其獨特的詩歌意象中把家愁國恨交織起來,深刻地表現了正直知識分子的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休戚相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義,這正是“沉郁頓挫”的精神實質。

(二)、意象的密集組合及其對近體詩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詩歌意象的組合或跳躍,是一種最凝練精粹的意象表達方式。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這就猶如電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和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這種高度濃縮的詩句,最大限度地增強了詩歌意象的密度和詩句的力度;不僅使詩中的意象群鮮明突出,而且為讀者提供了聯想與想象的廣闊天地,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

同李白詩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詩善于把若干意象壓縮在一句詩中,密度大,容量也

3 大,顯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整首詩的意象組織得十分緊密,特別是首聯和頸聯,意象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用字遣詞極為精當,無一虛設。“萬里”一聯關合多層意思,且不覺堆砌,歷來為人所激賞。另有人則云他鄉作客一可悲,經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況當秋風蕭瑟四可悲,登臺易生悲秋五可悲,親朋凋零獨去登臺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來八可悲,人生不過百年卻在病愁中過卻九可悲。這里萬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諸多意象交錯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無時序,交織共時,一目盡收眼底。詩中秋景已非夔州實錄,而是“離形得似”的藝術幻境;詩中悲秋之情也不僅是杜甫個人獨有的情緒,而是從個人生活經驗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經驗,真正做到了“寫現實而超越現實”。再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發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意象之密集,組合之緊湊,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詩的豐富、復雜、曲折、隱微、沉痛之處。首聯“國破”的殘壁與“城春”的生機蓬勃構成鮮明對比,突出勾畫了長安淪陷后的破敗景象,寄寓了詩人感時憂國的深沉感慨。司馬光贊賞道:“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此言‘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跡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

杜詩在以天然景物構成意象時,還開創了意象疊加的方法,即全用實體性的名詞意象拼接濃縮,省去諸名詞意象之間的關聯詞語,“語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詩化語言,擴大了近體詩的容量,達到了言約義豐、以少總多的藝術境界,增添了審美價值。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登高》)“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旅夜書懷》)“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含風翠壁孤云細,背日丹楓萬木稠”(涪城縣香積寺官閣))“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蘋”(《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趙廣州》)等都是意象密度極大的句子,其意象間形成一個個斷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間的脫節;實際上這是詩人有意為欣賞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長了欣賞者的審美感知過程,增加了審美趣味。此種意象疊加法,杜甫以后仿效者漸多,且不乏佳構,如“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等;柳永、馬致遠等人也有精妙的借鑒與創新。杜甫對意象組合方式的開拓與創新,克服了近體詩自身的局限,擴大了這一體裁的容量,豐富了近體詩的表現技巧,使詩人情感的表現更為自由靈活多變,從而使近體詩具有一種異于古詩的新的審美特征。

(三)、意象的新奇構造及其所產生的獨特的審美效果

4 當詩人獨特的感受與情感不能在客觀事物中找到合適的表現形式時,詩人就會憑借自身的想象力,對客觀事物加以變形重鑄,讓心靈孕育的意象,以新奇的構造方式妥帖地傳達詩人的情意。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他總是自覺地造語作新,尤在詩歌語言上“獨開生面”。為此,后人曾指責杜甫:“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則天然之致遠矣„„細觀之,覺幾回不自在。”其實,“作意好奇”正是杜甫自覺的追求,“不自在”正是杜甫詩歌陌生化的效果。詩人往往用緊縮省略、顛倒錯綜、反接實描、動詞變義等種種變形方式,使語序多“以意為之”,鑄成新奇別致的意象形態,顯示出一種新的審美追求與審美特征。這種變形看似“反常”“無理”,然而它卻更深刻更有力地顯示著所描寫事物的本性、神髓、風采,因而具有著“反常合道”“無理而妙”的特點,形成了審美意象的靈趣與奇趣。它看似破壞了先前意象的自然親切感,卻具有一種新奇性與陌生感,給讀者留下了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增強了詩歌的藝術魅力。如“碧瓦初寒外”(《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初寒”之氣充塞宇宙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碧瓦何能獨居于外?但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審美經驗和想象力,領悟到詩人因瓦之碧色聯想到草木之青翠,再由“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這一生活經驗,則眼中之碧瓦的的確確獨居于寒氣之外;而且仰視巍巍玄元寺,感覺碧瓦之高已超然乎充塞于天地之間的寒氣,則非“外”字不可了。詩句借碧瓦之實體,將詩人對高聳壯麗的玄元寺的獨特感受和拜謁時的崇敬心理傳達給讀者。再如“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月或有“言圓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曰‘多’,不知月本來多乎?抑傍九霄而始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鏡多乎?”葉燮指出這一“多”字有“不可名言”之妙:“試想當時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盡括此宮殿當前之景象。他人共見之,而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見而知之,而能言之。”其實“多”只是感受,是詩人任拾遺值班時因憂國事不成寐而看月的獨特感受,其中不乏詩人夜宿左省的甜蜜幸福感。故只有“多”字才足以表達他復雜的心緒。

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是想象力的競賽,創構新意象,讓意味與詩的形式得到最完美的化合,乃是詩人神圣的使命。杜甫創構的新奇意象乍看悖于常情常理,實則是利用所謂“阻拒性原理”與“陌生化”原則,使那些已變得慣常的或無意識的東西陌生化;而那些從個人生活經驗中蒸餾出來的細節,經由詩人主觀感情的點化,并用自己獨特的用詞遣句、意象結構,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意象,創造出全新的感覺世界。如《放船》中的“青惜峰巒過,黃知桔柚來”,由第一眼的印象到引起感受的情緒,再到理性判斷,秩序井然,不正是“意識流”所追求的效果嗎?試看“經心石鏡月,到面雪山風”(《春日江村五首》)這樣的語序,不是惟妙惟肖地繪制出了詩人因感受的強烈才引起對事物的關注的思維軌跡嗎?杜甫還善于利用漢字的

5 視覺性,將一些客觀上無序的共時畫面組合成有序的詩的語法,看似不經心實則精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獲得了獨特的審美效果。如“桃花細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曲江對酒》),在自然界,桃花、揚花本是錯雜紛下,而黃鳥、白鳥也無所謂誰伴誰飛;一經杜甫組織入詩,“逐”“兼”二字頓然化無序為有序,而人情便宛然在其中。這種新奇的意象構造,開創了由具有現實特征的意象向超現實的意象邁進的物化抒情方式,突破了舊的審美心理規范,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這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形態發展過程中,無疑是一個里程碑。

主要參考文獻:

①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 鄧魁英、聶石樵選注《杜甫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 江裕斌《試論杜甫對詩歌意象結構與音律的開拓與創新》(見《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2期)

④ 郎保東《審美意象的趣味》(見《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5期)

⑤ 林繼中《杜詩情感意象的一種構圖方式》;姜耕玉《論詩歌中的聯覺意象》(均見《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第1期)

第三篇:論李白詩歌中月亮的意象

論文編號

內蒙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

準考證號

010310100780

論文題目

論李白詩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

張樹新

指導教師

石海光

論李白詩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張樹新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內容摘要]:

李白的一生都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自古以來月亮就很浪漫,而詩人對月亮的那份獨愛,那份真摯,那份同生共死,使筆下的月亮更加風情萬種,千姿嫵媚。在李白筆下的月亮有鄉思鄉閨的,感慨人生的,感嘆歷史的,清幽淡雅的,傷感時事的……無所不及。

[關 鍵 詞]: 李白 詩歌 月 亮

意象

自古以來泱泱華夏民族對月亮就有一份獨特的情感,人們喜歡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騷客們對詠月亮詩歌更是數不勝數、千姿百態并且還都賦予了她無數風情。月亮,從而被卷入中國的文學殿堂。千百年來,使歷代文人所傳唱。

在詩歌的國度里寫月亮的詩歌燦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層出不窮,在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李白的一生都與月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不解之緣,或者說他對月亮有著一種獨特的愛戀,在他的筆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態。在李白的詩歌中涉及月亮詩歌高達三百多處。月亮就如“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的詩情畫意,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夢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寂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摯友誼,“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生命感慨。李白筆下的月亮有千姿萬態的風情萬種,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月亮在李白詩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獨特——情感

月亮在中國已成為一個歷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賦予她本身所在的意義。在中華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燦若星辰的詩歌中,早已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意象。月亮本無情,但文人騷客們面對皎潔的月亮變產生了無限的暢想,并賦予了月亮真摯的親情。把自己的滿腔真情,無限鄉思都賦予了廣袤天空中的那輪優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詩歌中,月亮便是故鄉,寄托了詩人的戀戀依鄉之情;月亮便是閨婦眼中的柔情哀怨,有著無限的孤獨與相思;月亮便是邊塞戰士孤寂的身影,有著一抹蒼涼與悲壯。

(一)望明月抒思鄉之情 自古以來,就把月亮作為思鄉的一種寄托被歷代文人所使用。人們追求和睦、美滿的幸福家庭,追求對祖國的摯愛。在這種強烈的回歸故里中望月思鄉變成為一種固定的文化。無論是客居他鄉、孤寂漂泊的游子,還是久戍邊關、悲壯凄涼的邊塞戰士 ,月亮都是詩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鄉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如《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1】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無聲的月光和客居他鄉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時的思鄉之情。生動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在深夜人靜,輾轉難眠思鄉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背井離鄉游子的共同心聲。詩中沒有神奇新穎的想象,也沒有精巧華美的詞語,有的只是對家鄉深深的思念。望月就將李白對故鄉的思念一一表露出來。他對故鄉的思念全都寄托在這質樸無華、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之上。 正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思鄉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鄉的游子對家鄉思念的寄托。在幾個明月高照的夜晚中,無數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對那輪高潔的月亮都會低沉的淺唱,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即使是不經意間聽見那哀聲嘆氣的輕吟也是潸然淚下。而另一首 《峨眉山越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

此詩寫的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月亮也念念不忘??匆姸朊忌降脑铝梁芪⑿?,但顯得特別秀美。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顯得更加明凈。秀美明凈的秋月倒映在晶瑩碧綠的江水之中,這就比某處的月亮倒映在某處的江水中更加優美,更加美麗。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見的奇特的景色,傾訴了即將離鄉的游子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峨眉山的月是故鄉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無論是漂泊他鄉,還是游俠仙境,峨眉山月的身影總在詩人的心頭環繞,徘徊。與其說秀美明凈的秋月是李白對家鄉依依不舍之情,倒不如說是因詩人對家鄉的萬般不舍的眷戀使月亮顯得更加恬靜清幽,秀麗唯美。

(二)覽明月抒思情之感

李白的一生經歷坎坷,但性格卻豪邁奔放。他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邊關建功立業一展雄才,然而他卻命途多舛,終使他壯志未了。因此詩人便把自己這種濃烈的愿望寫進了詩歌的海洋中,也許正是因為詩人有著這樣強大的的理想與抱負,所以李白在邊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涼的悲傷,反而多了一份俠士的豪放與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玉關書未下,少婦莫長嗟。”【1】

這首詩雖寫邊關征戍,但卻無半點哀怨和惆悵。且字里行間無不顯示出唐朝的強勢以及戰士們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無情,但文人墨客們便賦予月亮無限的深情。有的歡喜、有的憂傷、有的感慨等等。月亮的撲朔迷離使月亮成為表達情與愛的寄托和寄望,同時也是久守邊關戰士回歸故里的依托與期望。當然邊塞戰士在李白浪漫的筆下并非全都是豪邁奔放的,也有久戍邊關思鄉的悲涼與哀嘆。 如《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2】

此詩是一幅有關、山、月的遼闊的邊塞詩。這首詩用寥寥數語,便把邊塞所特有的雄渾景象描摹出來。沒有濃濃重繪,卻將戍邊生活描寫得如在眼前。寫出了戰士離別家鄉之苦,懷念家鄉之情,一思一嘆融入那蒼茫的明月中。又如凄靡的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2】

這是《子夜吳歌》四手首詩之一,寫的是秋天。但說的并不是一味凄涼。而是孤獨遠于超奇妙之意,給人以無際之感。皎潔的月光照在長安城,出現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是思婦們的一種凄靡。伴著秋風隨處都能聽見用杵搗衣的聲音,起起伏伏,是思婦的哀愁。而此時的月亮便充滿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梢娭喯砂愕睦畎撞⑽磼侀_凡間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歷凡間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筆寄托這輪如靈魂似淚的明月中。從而使月亮成了閨中悲傷的思婦,成了軍中的癡情男兒。而其《長相思》更是動魄心魄,《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1】

此詩寫出了無數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人們對相思的那份深沉的執著。“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寫的是在孤燈下飽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對月亮長嘆與訴說。月亮便成為相思者們心目中的美麗佳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遙不可即。因此只能用一聲聲長嘆來壓抑著心中是我那份相思。但對美麗佳人的思念和渴望是無法控制的,即使是摧心傷肝也在所不惜。就算上有青冥,下有淥水,都不能表達心中的那份癡情。但是天長而又路遠,夢魂很難到達。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全都寄托在那遙遠的天邊,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嘆的月亮之上。因此月亮不是本來的意象了,而是幻化無數相思者的美麗佳人。

有許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筆下便化成了邊塞戰士思歸的家鄉,也幻成了閨中少婦的孤獨落寞。征夫們的思鄉之情、怨婦們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沒有忘記友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時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對摯友的懷念和同情一起帶走了,送給了遠方孤獨的朋友。把兩顆相隔千里的心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著凄美的思情,又有著誓言的執著。

二、月亮的獨特——感知

月亮有著極其特殊的時間感、空間感和運動感,月亮便成了懷才不遇文人騷客感慨惋嘆的對象,也是對其心靈創傷的慰藉。李白堪稱天賦奇才但卻懷才不遇,使他顯的特別孤寂與悲壯。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獨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文人騷客們傾訴感嘆的對象。李白更是把月亮當成了患難同行的摯友,詩人對月亮的感知、哀嘆、沉思的詩歌也很多.

(一)感嘆歷史的蒼茫

歲月的滄海桑田,歷史的年輪往返在淹沒與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亙古不變的月亮之中,文人騷客們面對著那輪優美的月亮,總有一種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詩人,李白的詩歌千古傳唱,震撼著一代代人的心靈。而李白詩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詩仙"皇冠上的明珠一樣,璀燦奪目,燦爍古今。月亮,從古至今,用它獨特的神秘指引著人類無盡的遐想。千古明月,默默的視著塵世間的滄海桑田,人們從它的陰晴圓缺里勾勒出種種遐想。并從這千古不變的月亮中探索歷史的演變和古人的情思。如《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2】

在凄冷的夜晚詩人獨自一人登舟望月,想象著古人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場景,是多么的豪壯。而自己卻仕途坎坷,即使自己有曠世之才,也難一展才雄。就算有報國有心,也請瓔無路,無奈間,只能散發弄扁舟,青崖白鹿間,將滿腔真情遙寄冷月之中。詩人在思念古人的同時,也寄托了世間無知音的深沉感慨。

(二)感慨生命的真理

李白既是一位詩人又是一位哲人,他把人生的喜怒哀樂諸般心緒與頓悟也寄托在那一輪明月之上,揭示了月亮意象的哲理深度與維度。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深沉中探尋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生命真諦,從而發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李白以獨特的天才發現了明月意象的豐富、奇妙而精彩的用途,使中國古典詩詞變得有靈性。這一型類的月亮意象的作品中,如《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2】

此詩是詩人無比神往真情的寫照,也是詩人帶有幾分醉意的慨問。明月高高的懸掛在青天之上,卻總使人不禁生出無限感慨,當你無意追逐攀爬之時,它又會萬里與你相隨,呈現出依依不舍之情。從而啟迪著對人生哲理的尋求、對生命的感嘆:人的一生是短暫而痛苦的,我們在其間要經歷數不盡的坎坷之路、寂寞孤獨。也許你是天賦奇子也可能不被重用,建功立業更是遙遙無際。但他畢竟是李白,是天上的神仙。雖然統治者放棄了他的天賦奇才,可他卻在詩歌國度里把自己發揮的淋漓盡致。即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享受生命,但其中精神和理想卻可以永遠享這個世界。李白思想當中也有儒家的思想,但是在他經歷不如意后,又可以重新適應了現實的生活。在老子思想影響下,詩人又能去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這首詩中也有美麗的神仙世界。然而詩人終究不是神仙,所以詩人就有了時光流逝的感慨,建功立業無成的憂患之感。此時千古不變的明月便成了詩人對酒當歌傾訴的對象。在月亮與酒的世界里,詩人可以找到無限的快樂。其中《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1】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強烈的人生孤獨之感。作者先用自己的孤獨來寫月亮,再從月亮的孤獨之中來看我的孤獨。他面對空中的月亮獨飲,他把月亮化身為人的形象,使本不與他相識之月亮成為與他相識之月亮。然而月亮卻不會飲酒,這就意味著它的不知人間哀愁,所謂的相識也只是表面罷了。而此時只有月亮與影子伴隨著他,但不能談天內心仍是孤獨的。正是這樣,使他們彼此相連。我與月亮、影子三者結忘情之交,超脫丑陋的人士間塵哀,進入人與天和諧之中、找到了心靈自由之境。在歌舞的歡樂聲中,總讓人感到淡淡的憂傷和難以訴說的凄涼。影子是自己本身,所以能容易喚起詩人的種種遐想。詩人明明是自己獨飲,卻偏偏出現三人獨飲。也許是詩人對生命獨有的感悟吧。

三、月亮的獨特——意境

詩人不僅賦予了月亮多情,還賦予它本身的純自然之美,有的淡雅、有的幽靜、有的冷清等等。表現的幾乎是一種完美的意境之美女。 (一)凄冷唯美的月境

月亮的漂流,使人感到傷感傷情。月的圓缺,使人感到離愁別恨又極其凄美。在浪漫詩人李白的筆下,月亮有的時候是極其復雜的,有的時候是恬靜的,有的時候是清幽的,但也有的時候是悲傷愁離的。他一首《春怨》中感情表達的就極為強烈。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1】

月亮已悄悄地西斜了,燭已慢慢地燃盡了,但人卻還未眠。體現了詩人對她們寂寞獨居的惆悵、悲情渲染得濃烈而深沉。如花一般的青春年華,卻在白馬金羈遠征遼東,就連落月飛花都可憐她們,看到他們的寂寞孤獨。而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她們如花似月的美貌被無情的歲月所擊打,使她們原本大好的青春年華都覆蓋上了一層凄冷的美,更加顯得楚楚可憐。李白以獨特的奇才,將月亮的幽美之景,月亮的清冷與寂寞,呈現在古人和今人面前。使讀之人感到悲喜交加,欲癡欲醉。

(二)恬靜優雅的月境

月亮清幽而又可愛,閑靜而又優美,因此詩人們借月亮的閑逸幽靜來營造一種淡淡的仙境。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詩中也有恬靜優雅的意境,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湖五首·南湖秋水夜無煙》: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1】 詩中描繪的是南湖秋月的景色,湖與月仿佛水天相連,從而激發了的詩人浪漫情懷。詩人以獨特的想象把天邊的月色和洞庭水域寫的非常傳神,抒發了詩人自在悠閑的心情。尤其是“且就洞庭賒月色”一句,這一個“賒”字,簡簡單單就把天上那一輪明月寫到了人間。好像人與自然有了真實的對話,表現的十分自然親切,給人一種恬靜之感。

王國維《人間詞話》曰:“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3】這里的月亮既是淡雅的,又是憂愁的,在詩人現實的矛盾世界中,明月和自己有著心靈上的溝通。在李白的詩中談到月亮景色的詩句很多。 “海樹成揚春,江上皓明月”、“綠水靜素月,月明白鷺飛”、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波光搖山岳,星影入城樓”等?!?】有的是夢境和現實交織,有的是豐富的想像與神話傳說重疊,用獨特的浪漫性物我融合,營造出閑雅幽靜,清幽可愛之境。

李白用他的獨特的奇才,將月亮的凄美、幽靜一一的表現出來,使世界的色彩變的更加有靈性。從而使文人們不斷地開拓與挖掘,尋找無際之美。

千古明月,默默地視著塵世間的滄海桑田,人們從它的空洞里就能看見世間的各種情態。月亮,從它被卷入中國文學殿堂開始,就牽系著歷代文人的思想情懷。他們對高高在上的明月,有著及其特殊的情感,或思之,或念之,或懷之,或惑之,抒發著心中的陰沉,釋放著自己對天地間、人生間的悲感情懷,寄托著對于人世間事世故的眷戀。月亮展示了孤獨清冷、脫俗風塵的心里意象。李白的一生仕途極其的短暫、坎坷而又跌宕起伏,他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的痛苦悲憤。幸好詩人有一方心靈凈土來安慰他,那就是月亮。他是詩人理想的目標,能讓詩人脫離塵世間喧囂,尋求自己本質的心理。它是李白在不得志的時候一種傾訴的對象,也是李白理想化的空間。他把月亮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遠離塵世和精神家園的寄托。在現實世界中,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李白免不了受到排擠、得不到重用。但在詩歌的海洋中,他可以用不計其數的名篇詩句,編織一個屬于自己的美好世界。這個世界給人一種清新幽美之感,更是詩人內心真實的寫照。于是忽,李白便把他的離愁別恨、悲歡離合,以及他游歷人世間的種種坎坷都融入了月亮之中。

參考文獻

【1】葛景春 注《李白詩選》 中華書局2007年版

【2】郭漫《唐詩宋詞三百首》航空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第出版

【3】(清)王國維 著 《人間詞話》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4】羅宗強,陳洪《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5】李軍《論李白詩歌中月的意象》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年 第14卷,第4期

第四篇:論李白詩歌中的金玉意象

詩歌中的意象生命意識和文化特質的重要載體,李白詩歌中的金玉意象的多處使用唐朝的社會現實以及李白的個人性格有著密切關系富貴明麗,邊塞建功的積極意義高潔不群,淡視財富嘲諷權貴,抑郁憤慨的失意之情滿眼富貴的落寞色。

朱光潛先生曾指出“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詩必有所本,本為自然,亦必有所創,創為藝術。自然與藝術媾合,結果乃在實際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個宇宙”1。關于意象,古今文人論者多有精彩評論,胡應麟曾言:“古詩之妙,專求意象。”(明〃胡應麟《詩藪》)“詩的意象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最能見出詩人的風格”2 。意象不獨是詩歌寫作的焦點,同時也是詩歌藝術的靈魂所在。詩仙李白的詩歌創作中,同樣留下了眾多形象鮮明、內蘊豐厚的意象。在李白的筆下,意象是生命意識和文化特質的重要載體,也是其獨特人格意識、卓絕生命體驗的再現,煥發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內蘊和復雜的人文精神積淀。本文將聯系唐朝的社會現實以及李白的個人性格淺析李白詩歌中的金玉意象表達的多重意義。

青少年時期的生存環境往往會影響著這個人的一生?,F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青年是的李白所處的唐朝有著怎樣的一個社會現狀。玄宗前期是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之治。在這段時間里,中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社會財富迅速增長,城市繁榮,交通發達,國力強盛,文化的發展也到了高峰,同時,唐代突破力以往的取士制度,以科舉取士為主,兼具其他方式。這使得中小地主家的子弟也有可能登上仕途,從而光宗耀祖,因此這個階層的人普遍都有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入市的態度,都想“覓封侯”,這個時期的人們都充滿了希望,李白的青年時期就處于這樣一種充滿希望的大環境中。同時,李白本身出生于一個殷實的商賈之家,在物質上比較富足。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李白的詩歌大都充滿了浪漫、明麗的色調。金玉意象的使用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然,金玉意象的使用并不僅僅表達富足之氣,也有嘲諷權貴等多種意義。

一、富貴明麗,邊塞建功的積極意義

提到李白,我們立刻聯想到的關鍵詞就是浪漫、豪放。他的詩歌色彩明麗,尤其是其早期作品,更是充滿了一種富貴之氣,當然這也與盛唐繁榮的經濟狀況有關系。他做于開元八年的《登錦城樓散花樓》《江上吟》中分別提到“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金窗銀鉤、玉簫金管,明麗的色彩背后也透露出了盛唐的雍容富貴之氣。他在稱贊別人時說:“昔億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城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一年散金三十萬”,這是何等大的手啊!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長安后,一時間,備受恩寵,“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這首詩作于乾元二年,此時的李白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但當年的富貴、恩寵卻是躍然紙上的。 然而,富貴并不是李白所追求的,他要的是建功立業。雖然他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但在詩歌中卻留下了他的殷切期盼“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其一》)“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行行且游獵篇》)。名貴的“玉鞍”“金鞭”所承載的正是李白渴望建功立業的積極意愿。

二、高潔不群,淡視財富 《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在中國,玉是君子之佩,李白也以璞玉自比以視其高潔不群“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金錢在李白的心目中也從來不在重要地位,富足時,他“徒干五諸侯。不致百產金”(《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賜金放還后,他依然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經亂離被流放夜郎后,他仍言“徒賜五百金,棄之如浮煙”(《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對李白來說,金玉所具有的精神價值遠大于它們的經濟價值,有錢就“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車傍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襄陽歌》)絕不做財富的奴隸。當他被賜金放還后,他“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梁園吟》)“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將進酒》)

三、嘲諷權貴,抑郁憤慨的失意之情

到了玄宗后期,統治集團已經聚集了巨額財富,它的腐朽性也與日俱增,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內憂外患不斷的產生,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變一去不不復反了,李白的后半生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的時期。對唐玄宗寵信宦官,讓他們占據京郊的名園良田竟達一半以及斗雞之風盛行的現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大風塵飛揚,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大車揚飛塵》)這時金玉作為詩歌的意象所表現的則是對權貴奢靡生活的無情批判。

唐玄宗專寵宦官對于李白卻并不重用,他雖然過著“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玉壺吟》)的豪華顯貴生活,但李白覺得皇上只是以近幸之臣相待對此,對此,李白憤懣不已,覺得自己未得到應有的重用,統治者是“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燕昭延郭隗詩

》)當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后,他愕然、氣憤但并不祈求,臨走時還留下一首不發少年意氣的詩:“鳳饑不啄粟,所食唯瑯玕,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古風》)這個時期,李白內心充滿了矛盾痛苦,一方面他非常痛恨這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另一方面,一方面又對君國、長安有著深深的眷戀。面對“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贈潥陽宋少府耳步》)的局面他心亂如麻、茫然無措,即使拼命喝酒也無濟于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此時,金樽玉盤也難以抑制他心中的不滿和憤懣。

四、滿眼富貴的落寞色

黃庭堅有一句詩“滿眼紛華心寂寞,長安市上酒家人。”(《雜詩》),無獨有偶,李白也有“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長句”(《江夏贈韋南陵冰》)這樣的句子。雖以奢華名貴的金玉為意象,卻依然遮不住他的落寞。“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長相思》),華美的欄桿同樣難掩李白離開長安的無奈之情。

同李白一樣寂寞的還有李白筆下的宮女,她們美麗青春卻難得寵幸正如李白的才華橫溢卻不得賞識?;蛟S正也因如此,李白為他們寫了很多的詩詞:“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宮中行樂詞八首》)“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玉階怨》)“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長門怨》)……只是,如今的金屋、玉階雖富麗堂皇,卻遮掩不了這些宮女們的寂寞。此時滿眼的金玉富貴只稱得更加落寞。 詩歌中的意象是研究首詩歌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由主觀與客觀 融合而成的。詩人通過將實體進行藝術從而創造出有文化內涵和

情感意蘊的詩歌意象。李白詩歌中的“金…‘銀”意象是李白獨立個性 與時代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它秉承了李白詩歌雄奇飄逸的浪漫主義特 色,揭示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成為李白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 為古典詩歌審美領域的明珠。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M【】.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82.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增訂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五篇: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新詩研究課程論文

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學生姓名 所在專業 所在班級 指導教師

目錄

中文摘要„„„„„„„„„„„„„„„„„„„„„„„„„„„„„„„„Ⅲ 引言„„„„„„„„„„„„„„„„„„„„„„„„„„„„„„„„„„4

一、初戀中的愛情意象„„„„„„„„„„„„„„„„„„„„„„„„„„5 (一)丁香的意象„„„„„„„„„„„„„„„„„„„„„„„„„„„5 (二)單戀者和樂園鳥的意象„„„„„„„„„„„„„„„„„„„„„„5

二、婚后的愛情意象„„„„„„„„„„„„„„„„„„„„„„„„„„„6 (一)家的意象„„„„„„„„„„„„„„„„„„„„„„„„„„„„6 (二)蝴蝶的意象„„„„„„„„„„„„„„„„„„„„„„„„„„„7 參考文獻„„„„„„„„„„„„„„„„„„„„„„„„„„„„„„„„8

- II

論戴望舒詩歌的愛情意象及其人生經歷

·引言:

艾青在《詩論》中指出:“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情感,而凝結為意象,終于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這種藝術是抒情的,是抒寫人生經驗的。”[1]而戴望舒的詩歌情調大多哀怨、柔婉、感傷,他詩歌中的意象總是能和他現實的生活戴望舒是現代詩人中最善于寫愛情而又風格清綺秀麗的一位。讀戴望舒的詩歌,詩有所聯系,都有生活的原型。

歌中的意象總是令人傷感,總是勾起讀者心靈深處的回憶,讓讀者總是在他所營造的感情基調上徘徊和哀怨。詩歌依靠意象來傳達思想感情,詩歌中的意象多為詩人的想象。詩打動了我們,也正是這首詩的意象打動了我們。所以,正是戴望舒詩歌中的那些意象打動了我們的心,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戴望舒一生深愛過三個女人,但都以其傾盡感情換取叛離而終結。詩人為這三個女人留下過愛的詩篇,把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寫進了他的詩里。其中,戴望舒最愛的是其初戀情人。從他留下的愛情詩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一半的感情奉獻給了他的初戀情人——他好朋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戴望舒用他詩中的意象,傳遞著他的感情,向讀者述說著他對愛情的感受。他在愛情上的種種挫折和不幸,化成了苦戀意象;他詩中的苦戀意象總是顯得那樣貼切,那樣動人心弦。

--

一、初戀中的愛情意象

(一)丁香的意象

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寫于1928年9月。1928年正是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的那一年?!队晗铩防锒啻纬霈F丁香姑娘這個意象,于是很多人推測丁香姑娘就是戴望舒的初戀情人施絳年。據戴望舒的長女戴詠素說:“我表姐認為,施絳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絳年雖然比不上我媽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楊靜美貌,但是她的個子很高,與我爸爸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很相配,氣質與《雨巷》里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2]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3]15這樣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情感滿紙淋漓。那個梅雨時節,江南小鎮上一條幽深、狹長、寂靜、懷舊的雨巷里,一個孤獨落寞的身影,撐著一把油紙傘,在細雨紛飛中彷徨,目光迷離有充滿希望。戴望舒把自己的悲傷寄托在這條巷子里,幻想著有丁香一樣的姑娘來到自己的身旁??墒撬麉s迷茫“那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所謂伊人,她究竟身在何方?他有充滿希望,他希望碰上那個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姑娘。就是她——這個“丁香般的姑娘”,寄托了詩人全部的夢想。這就是詩人戴望舒在《雨巷》里給我們呈現的夢幻般的意象。

歷來解讀《雨巷》,都將《雨巷》中的意象一一找到象征的對應點。如以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來象征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以“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詩人把她作為夢幻中的情人形象,因而對她的苦苦追尋正象征對理想的上下求索以及求之不得的迷茫和失落;而抒情主人公“我”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地彷徨,象征大革命失敗以后,革命知識青年的“歧路之痛”。其實,把《雨巷》視為情詩也許更貼切些。在《雨巷》中的重要意象,就是戴望舒苦戀的丁香意象。 ·

(二)單戀者和樂園鳥的意象

戴望舒對施絳年的戀情是沒有結果的,但戴望舒卻無法從這份感情仲走出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單戀者”[3]30。單戀者詩歌寂寥而蒼涼的意象。詩人在《單戀者》中的表白:“我覺得我是在單戀著,/但是我不知道是戀著誰;/是一個在迷茫著煙水中的國土嗎,/是一枝在靜默中零落的花嗎,/是一位我記不起的陌路麗人嗎?/我不知道。”[3]30詩句中的“迷茫著煙水中的國土”、“靜默中零落的花”、“記不起的陌路麗人”,是詩人苦戀著的對象。這些象征著作者精神歸宿的意象都是虛無縹緲的,一片模糊朦朧的虛幻意象,襯托了詩人飄忽不定的內心狀態,讓人感受到詩人心境從內到外滲透出的凄涼。

于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在生存環境與生命渴求的矛盾沖突中,他開始了艱難的尋夢歷程。詩人幻化成拿《樂園鳥》[3]47里的樂園鳥“飛著,飛著,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然而“這是幸福的云游呢,/還是永恒的苦役”,后又問到:“假設你是從樂園里來的,/可以對我說嗎,/華羽的樂園鳥,/自從亞當、夏娃被驅逐后,/那天

--

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詩人的每個發問都暗示了自己尋夢的痛苦狀態:明知是“永恒的苦役”,也要“,沒有休止”地追求,既清醒于“天上的花園”已經“荒蕪”,又仍然念念不忘,“交織著絕望與對絕望的反抗”。詩人對樂園鳥苦苦飛翔卻能否達到目的地的詢問與擔憂,正好與他自己去法國前后對這份愛情可能有的結果的掂量相應。詩歌中的猶疑、感傷和迷茫正好與詩人在這場戀愛中的不自信有著潛在的呼應。然而,最終詩人得到的只是一顆空洞的心。[4]

戴望舒用自己生命的近六分之一時間去執著地追求他理想的初戀情人,盡管施絳年并未感到被癡情追求的幸福,但我們卻從中感受到了戴望舒感情的分量,一個人對自己感情的負責任的聚積和沉淀,而不是隨意的發散和輕拋。

二、婚后的愛情意象

正因為戴望舒對施絳年用情太深,無法忘懷,導致他最終苦戀一生。在他以后的婚姻中,施絳年留給她的陰影總是時不時出現,以致他與穆麗娟婚后,很快就冷淡她,不與她說話交流,當她是個局外人。穆麗娟晚年時依然對戴望舒耿耿于懷。穆麗娟說:“我們從來不吵架,很少談談,他是他,我是我。從小家里只有我一個女孩子,家庭和睦,環境很好,什么時候都不能有一點點不開心,看戴望舒看不慣,粗魯,很不禮貌。我曾經警告過他,他再壓迫我,我就要和你離婚。戴望舒聽了也沒有說什么,他對我沒有感情,他的感情給施絳年去了。”[5]戴望舒在追求施絳年的時候,心扉是敞開的,渴望與她交流,并為之獻上他的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戴望舒要像施絳年解釋自己的感情,以不同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感情,努力說服她接受自己的愛,他的感情有強烈的爆發力和深沉的激情,起苦戀意象也出現了相應的變換。

(一)家的意象

他婚后的這段時期詩作較少,具體反映他們幸福生活的詩句主要是他們分手后戴望舒痛苦而深情地追憶過往的幸福而作的《過舊居》:“這帶露臺,這扇窗/后面有幸福的窺望/還有幾架書,兩張床/一瓶花„„這已是天堂。/我沒有忘記:這是家/妻如玉,女兒如花,/清晨的呼喚和燈下的閑話,/想一想,會叫人發傻,/單聽他們親昵的叫/就夠人整天的驕傲/出門時挺起胸,伸直腰/工作時也抬頭微笑。”[3]67這是戴望舒于妻子女兒在林泉居度過的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家庭瑣事中密密麻麻地散發著溫馨,充盈著甜美。1944年3月寫完《過舊居》后,難以釋懷的感情讓他于同年6月再度懷念過去的幸福,并沉重而熱切的囑咐他和穆麗娟唯一的女兒朵朵“記住那些幸福的日子”,記住“我們曾有一個安樂家”。[6]

他自喻的天堂——舊居,卻沒有與留住他的嬌妻。露臺、窗、書架、床„„這些都引申為家的意象,這些都是他內心所渴望的那個溫暖的家??墒撬麑εf情的不舍,這種

--

感情是全天下女人最忌諱的。嬌妻離他而去,愛情離他而去,溫暖的家也離他而去。“而我腳步為什么有這樣累?/是否我肩上壓著苦難的歲月,/壓著沉哀,滲透到骨髓,/使我眼睛朦朧,心頭消失了光輝?為什么辛酸的感覺這樣新鮮?/好像傷沒有收口,苦味在舌間。/是一個歸途的游想把我欺騙,/還是災難的日月真橫亙其間。”[3]67原來時曾相識的感覺,突然涌上心頭。

(二) 蝴蝶的意象

戴望舒成家后非常愛自己的妻子女兒,愛自己的家。他去上海找妻子以求和解,卻找到拒絕。他回到香港后,寄錢寫信呼喚妻子的歸來,換來的卻是穆麗娟離婚的決心。在離開妻子和女兒的日子里,詩人的詩中頻繁地出現“蝴蝶”的意象。他在《白蝴蝶》中寫道“給什么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翻開了空白之頁,/合上了空白之頁?/翻開的書頁:寂寞/合上的書頁:寂寞。”[3]61戴望舒把自己化作一只小小的白蝴蝶,蝴蝶的翅膀,一張一合,就像一本翻開有合上的書。這本書,戴望舒卻說它是空白的,什么都沒有,只透出寂寞。沒有家人在身邊是何等的寂寞。于是,詩人又把自己化作蝴蝶,飛到妻子和女兒身邊。在《我思想》中寫到“我思想,/故我是蝴蝶„„萬年后小花的輕呼/透過無夢無醒的云霧,/來振憾我斑斕的彩翼。”[3]60在《示長女》中,“你呢,我在草地上追蝴蝶/又摘下鮮花佩在我衣襟。”[3]70蝴蝶這個意象在中國傳統的意象中,總是悲劇的象征。當然蝴蝶的意象是最美的,人間的愛情也是最美的,從而愛情就和這蝴蝶發生了牽連,自然也感觸于其中情愛的纏綿,但更關注于其中的凄清和結局。魯迅說:“悲劇是把最美的東西撕碎給人看。”[7]這樣說來,蝴蝶的人生就注定是悲劇的了。戴望舒自比蝴蝶,不就是說自己的愛情就是一場梁祝般的愛情悲劇嗎?

--

參考文獻

[1] 艾青. 試論[M ] . 南京: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 [2] 陳桔. 順著雨巷·尋找戴望舒[ N ] . 意林, 2007,(3):15 [3] 戴望舒. 戴望舒精選集[ M ]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4] 李想.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與人生[J] . 文學教育, 2011, ( 6 ):100 [5] 王文彬. 云鎖煙埋這幸福是短暫的——戴望舒和穆麗娟[J]. 新聞學史料, 1995,( 3 ):88 [6] 馬星慧, 孟永林. “幸福的云游”和“永恒的苦役”——試論戴望舒的苦戀與苦吟[ J] .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5(4)

[7] 魯迅.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新編魯迅雜文[ M] .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聯合利華企業簡介下一篇:廉潔警示教育活動

熱門文章

海子的詩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