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picc與cvc的日常維護

2023-07-01

第一篇:picc與cvc的日常維護

picc與cvc在臨床使用中的對比分析

PICC與CVC在臨床使用中的對比分析

近年來,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與經鎖骨下靜脈置管(cvc)兩種方法已經成為臨床上最廣泛使用的兩種靜脈給藥途徑?,F就這兩種方法的操作難易、穿刺異常致失敗、留置時間以及拔管后導管內壁的光滑度、液體流速、并發癥進行分析,便于在今后更好的運用。

一、操作難易

1、PICC:PICC導管通常是由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其導管的尾部要求置入上腔靜脈的下1/3處。通常選擇肘部貴要靜脈或頭靜脈穿刺,可看到和捫到,其周圍無重要組織結構,操作創傷小,流程簡單,只要掌握靜脈穿刺技術的護士便可完成操作。穿刺危險性小,安全留置易于護理,在穿刺一針見血后如果不碰到血管痙攣、導管異位等因素時,操作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同時創傷小、出血少,病人基本無痛苦。所以PICC有操作簡單、創傷少、血管定位準確的優點。

2、CVC:鎖骨下靜脈位于第一肋、鎖骨和前斜角肌之間的三角內,成弓形,為腋靜脈的直接延續,位于第一肋的外側緣,在胸鎖關節的后方與頸內靜脈合成頭靜脈后匯入上腔靜脈。該靜脈雙側均在同側鎖骨的后方,其體表投影為胸鎖關節上緣略斜向下外與鎖骨中、內1/3交點處之間的連線,且靜脈長度和外徑無顯著性差異。由于在鎖骨上或下靜脈穿刺,這些靜脈較深,看不見,摸不清,定位困難,且解剖復雜,這在操作時要求操作者必須掌握扎實的解剖知識。鄰近重要臟器多,易發生嚴重并發癥,常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或由醫師親自操作。

二、穿刺異常致失敗

1、PICC常見原因:①患者血管狀況差。因為長期治療外周血管已被反復穿刺、上肢軟組織明顯水腫致使淺表靜脈暴露不清晰、周圍循環衰竭,無法尋找到正常血管供PICC。②選擇穿刺部位不當。選擇頭靜脈穿刺易造成送管困難。③血管痙攣?;颊咝那榫o張,刺激迷走神經,可引起血管痙攣,造成送管困難。誤入腋靜脈導致送管困難并失敗。我們認為PICC置管應注意選擇粗直、彈性好的靜脈。首選貴要靜脈,盡量避免在頭靜脈穿刺。如必須在頭靜脈穿刺,當送導管遇阻力時勿強行置入,可在導管尖端到達肩部時,讓患者頭轉向穿刺側手臂,下頜靠近肩部,使導管易于進入上腔靜脈。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患者心理上的配合。

2、CVC常見原因有:①操作者的負性心理及操作不熟練。②患者擺放體位不當。③同一部位血管反復穿刺,局部組織增生,解剖關系發生變化移位,導致穿刺失敗。④血管走行變異,誤入動脈。⑤穿刺成功,導絲置入受阻。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時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態及熟練操作技能;正確擺放體位,當患者煩躁、神志不清等不能配合時,給予適當鎮靜;不宜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復穿刺,必要時用頸內靜脈或股靜脈置管;誤入動脈時,不宜再行中心靜脈置管;當導絲置入受阻時,一般有兩種晴況,第一種情況是針尖斜面一半

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導絲未進入血管而卡在血管外時,應撤出導絲,來回抽回血2次,看回血是否流暢,確定針尖全部進入血管后方可送入導絲。第二種情況是針尖斜面緊貼血管壁,導絲遇管壁而受阻,此時,撤出導絲,將針尖斜面進行適當調整,再送入導絲,切勿強行送入導絲。

三、留置時間以及拔管后導管內壁的光滑度

國外資料報道,PICC導管留置時間較長,可留置近兩年。在對比的兩組中,PICC組的留置時間為3?180d,平均留置時間分別為89d;CVC組的留置時間為2—109d,平均留置時間為42 d,差異顯著;置管時間較長時,PICC導管內壁光滑,而鎖骨下靜脈導管內壁沉積物多。結論:PICC導管生物相容性佳,在體內保留較長時間后導管內壁無沉積物,發生微血栓機率小于鎖骨下靜脈導管。

四、液體流速

PICC導管細進入中心靜脈途徑長,2留在血管內的導管長達40cm一50cm,液體流速慢,4F單腔管最大流速275ml/h,5F型單腔管最大流速也只有325ml/h。因此不利于應用搶救,另外輸入時間長而影響休息,改進的方法即要借助輸液泵以加快流速。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在人體血管的長度<20cm,液體流速相對較快,單腔最大流速可達到558ml/h,利于應用于搶救和快速補液及長期不能進食或不斷丟失大量體液者。結論:鎖骨下靜脈導管液體流速明顯優于PICC組。

五、并發癥

1、PICC并發癥

(1)置管后局部滲血:與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異常、劇烈頻繁咳嗽、局部反復穿刺、穿刺部位過度活動有關。如果出現此類情況可予以加壓止血、定期更換敷料必要時給予止血藥控制。 (2)靜脈炎:靜脈炎的發生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最近在臨床中也發現身體越消瘦,機體狀況越差,發生靜脈炎的幾率也越高。發生常見原因有(①置管后,由于血液流速及導管在血液內造成異物刺激,加之病人緊張致血管收縮痙攣,造成上肢腫脹、疼痛而導致靜脈炎。②導管固定于手臂,隨著手臂的屈伸,肌肉帶動導管在穿刺點內、外來回進出,不但容易對穿刺點刺激造成出血及感染,還對血管產生機械性損傷,引起靜脈炎。有專家認為靜脈炎的發生與局部血管管徑及血流量有關。所以,除了熟練操作,提高穿刺技巧之外,就是在穿刺后提前處理,在穿刺后,連續三天使用50%MGS04濕敷距穿刺點約5cm處上臂,每日敷2—3次,同時在止血后輔以熱敷,這樣會大大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3)導管脫出:主要由于固定不妥、肢體活動過度和外力的牽拉所致。預防重點在于妥善固定導管,留在體外的導管應是“s”型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的余地,同時,在更換敷料時應向心揭開敷料。再者,置管時要做好記錄,每次更換敷料時注意觀察導管的刻度,判斷導管有無滑脫。此外,還應加強宣教,指導病人置管側肢體勿負重和過度活動,神志不清者,應加約束另一上肢,以免抓摸時把導管拔出。

(4)導管堵塞:主要原因是長期輸入大量高濃度,高粘稠性的液體或是封管、沖管不及時所造成的。預防導管阻塞的關鍵是正壓封管、定時沖管和更換肝素帽。

(5)導管破裂:與置管時間較久、上肢過度活動以及導管堵塞時強行推注液體有關。

(6)感染:PICC置管引起感染的發病機制可歸納為兩大類。①外在因素。為了預防導管引起的感染,可在使用時加入抗生素減少污染;導管的連接裝置可導致0.4%的污染機會,增加連接裝置,污染幾率將成倍增加;留置管時間越長發生感染的機會越大;其次為與醫護人員相關的感染,穿刺部位要盡量避開易感染的部位。②內在因素。PICC置管應正確掌握適應證和禁忌癥。在患者年齡過大、體質差、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下應慎用。防范措施:①加強無菌操作。②防止導管感染:導管口皮膚消毒;敷料的選擇與更換;保持導管通暢;減少導管留置時間等。③加強營養,提高體質和免疫力。④加強護理人員技術及素質培訓,更好地處理各種事故及可能發生的問題。

2、CVC并發癥

(1)氣胸:鎖骨下靜脈穿刺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氣胸。出現氣胸時應予以半臥位,加大吸氧流量,緊急床邊拍片,根據情況再決定是否給予胸腔穿刺抽氣并置管行胸腔閉式引流。 (2)導管位置異常:最常見的導管異位是導管進入同側頸內靜脈或對側無名靜脈。發現導管異位后即應在透視下重新調整導管位置,不能糾正則將導管拔除。

(3)誤傷淋巴管、動脈:主要是置管過程中反復穿刺造成,如有發生予以拔除導管、壓迫止血等措施。

(4)導管脫出堵塞和破裂:與PICC基本相同。

(5)感染:使用導管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經常檢查肝素帽是否擰緊,若發現肝素帽松動應立即去除,嚴格消毒導管口后更換新的肝素帽。經常沖洗管道,也可減少導管內感染的發生,若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發熱,或在沖洗導管后出現煩躁、寒戰、發熱,可能為導管內感染所致,須立即抽血培養。對血培養確診為導管內感染者,原則上應拔管,也可先用敏感抗生素經導管給藥,控制感染而免除拔管。

由以上分析可見:PICC操作簡單,創傷小,病人承受痛苦輕,但流速慢,不利于搶救用,價格較高,維護較復雜,CVC操作較復雜,有一定的創傷,易引起感染,但流速快適合搶救和術中補液用。所以二者在使用中各有千秋,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使用,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

第二篇:PICC置管術后的維護

PICC是指通過外周靜脈血管(一般使用肘部靜脈),置入一根由硅膠材料制成的細長、柔軟可彎曲的導管,導管末端到達上腔靜脈。用于輸液、輸血、取血等。具有防止回血、進氣,使用安全、操作快捷、維修簡便等優點,可以消除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有效保護外周靜脈,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簽署 PICC 置管知情同意書,評估并選擇 合適的靜脈,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穿刺側手臂外展 90 度,測量穿刺部位至右胸 鎖關節再至第 3 肋間的長度(為導管末端所至位置的長度)及肘上 10cm 的臂圍 長度,并做好記錄。帶無菌手套用酒精和碘伏分別 3 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膚上下 15cm,更換無菌手套,穿隔離衣,鋪大單,鋪無菌治療巾及洞巾,取出 PICC 導 管及穿刺鞘,并用穿刺液沖關潤滑,扎止血帶(需協助),取出穿刺鞘護套,在 ) 肘關節下 2cm 處進行穿刺,見回血后再進針少許,保證針尖斜面完全進入血管, 松止血帶,撤出針芯,輕按管端止血,將預沖好的導管沿穿刺鞘外套管向前推進 導管, 送管至 15cm 時囑患者頭偏向穿刺側并向下靠近肩膀, 送管至所需長度后, 將引入導絲從導管抽出,接生理鹽水注射器抽回血(以確保導管在血管內) ,接 肝素帽, 緩慢推注生理鹽水后再用肝素稀釋液正壓封管。用小紗塊覆蓋穿刺 點, 透明敷料及彈力繃帶包扎止血。協助患者拍胸片確定位置正常后將輸液裝置 與導管尾端相連接后即可輸液。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及帶管期間的注意事項及 導管留置時間,以取得配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做好記錄。

PICC的適應癥:

1. 外周靜脈血管條件差。

2. 需要輸入高滲,刺激性強的藥物,如化療藥,甘露醇,完全腸外營養液等 3. 需反復輸血或血制品。 4. 需要長期靜脈治療。

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1.穿刺點滲血: (1) 原因分析 多見于穿刺后 3 日內及 1 個月內的每次維護后的第一天:因局部固定壓迫止血壓力不足,或因患者穿刺側肢體運動過頻、活動度過大;患者期間常出現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易引起出血。 (2) 護理對策 常規置管前評估患者,了解血常規、凝血檢驗結果;穿刺后在穿刺點用無菌紗布覆蓋,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置管后囑患者 3 日內避免穿刺側肢體過頻及大范圍活動,尤其是置管后 24 小時內及 1個月內的每次維護當日;穿刺第二天, 給患者常規維護1次, 若滲血較多,換藥時穿刺點給敷凝血酶少許; 禁止在置管側上肢測血壓;若發現局部滲血,及時處理,以避免出血加重。 2 穿刺點感染 (1) 原因分析 深靜脈置管形成了人體與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 夏季炎熱, 高溫、 潮濕環境有利于細菌繁殖; 置管處流出的血性液體、分泌物等是致病菌良好的培養基, 且腫瘤患者化療期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感染; 操作者無菌觀念不強, 消毒不嚴格;患者依從性差,出院后不按時到醫院行規范維護均可造成感染。 (2) 護理對策 PICC穿刺及維護人員均需接受正規培訓,取得相應資質后才能行相關操作;制定置管及維護操作規范,加強無菌觀念;在患者出院時要做好相關宣教。對于已經發生的感染,感染初期應加強換藥次數,每次換藥時使用碘伏加壓消毒穿刺點,局部可外涂喜遼妥,必要時遵醫囑常規應用抗生素,滲出物行培養及藥敏試驗。 3 靜脈炎 (1)原因分析1)機械性靜脈炎:機械性靜脈炎是急性無菌性炎癥,常發生于穿刺后 2—3 天,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因置管過程中或置管后導管在血管中反復移動損傷血管內膜引起,選擇導管的型號和血管的粗細不適宜; 頭靜脈由下向上逐漸變細,且靜脈瓣較多,送管過快易損傷靜脈瓣;穿刺技術不熟練或血管本身因素導致在血管的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或穿透血管, 造成對血管內壁的損傷而引起炎癥; 置管過程中穿刺鞘和導管對靜脈內膜、靜脈瓣機械性摩擦刺激發生變態反應;腫瘤晚期患者、惡液質、全身抵抗力及對靜脈壁損傷的修復能力下降; 置管初期穿刺側肢體活動過度導致導管與血管內壁發生頻繁摩擦, 引起血管內摸受損。 2)血栓性靜脈炎:導管的型號和血管的大小不適宜,穿刺時損傷血管內膜及封管不規范引起。 3)化學刺激性靜脈炎:由消毒劑、滑石粉等異物的化學性刺激引起;多在置管1周后發生,也有個別患者在留置數天至數月發生。 (2)護理對策 置管前正確客觀的評估血管,原則上應首選貴要靜脈,最好選擇右側路徑, 因為路徑較短且彎曲度少, 可減少操作損傷血管內膜; 送管速度均勻,不宜過快;送管的過程中如遇阻力,不可強行送管,可邊推注生理鹽水邊送管; 置管 3 天內應避免穿刺側肢體過度活動,如穿刺點在肘下,穿刺 24h 內應避免頻繁活動肘關節。 4 導管堵塞 (1) 原因分析 完全性導管堵塞主要是沖管、封管方法不正確,未定期沖管造成導管扭曲、打折,或由于血塊或纖維凝塊、藥物沉淀、導管錯位、導管扭結或破 裂、腫瘤或贅生物等引起;部分性導管阻塞主要是導管尖端形成的纖維鞘包裹。 纖維鞘的存在不僅影響輸液速度,而且會滋生細菌,當沖洗導管時細菌就會進入 血液循環;再者纖維鞘包裹會引起藥物外溢。 (2) 護理對策 輸液時觀察輸液速度,保持 PICC 置管的順暢,避免扭曲、打折; 輸液粘稠度較高的液體及血制品后,用生理鹽水將導管沖凈后封管;中心靜脈導管應盡量使用輸液泵輸注液體, 防止血液逆流; 輸液完畢及時封管, 封管用 10ml 肝素鈉稀釋液行脈沖式沖管后正壓風管; 患者治療間歇期間未輸液時至少每周沖 管及正壓封管 1 次。發生堵塞時可用 10ml 以上的注射器回抽,抽出血凝塊;若 為血栓形成阻塞導管,可用尿激酶溶栓治療。 5 導管脫出 (1) 原因分析 由于導管固定方法不正確;年老、躁動患者不能很好配合;個別 患者治療依從性差, 自行拔除導管; 沐浴及出汗多等原因使固定導管的貼膜松動, 使導管脫出;更換敷料時患者不配合,自行活動肢體將導管帶出。 (2) 護理對策 置管前反復對患者及家屬行健康教育;囑患者穿寬松及大袖的衣 服,用襪套或護膝保護肘部;護士在固定導管時,也不宜留有過多的導管在敷貼 外;如脫出后體內導管的長度大于 25cm,仍屬深靜脈置管,經過重新消毒、固定

PICC導管置入術后的護理主要有下幾點:

1. 保證進針部位皮膚清潔干燥,術后24小時內更換貼膜,并觀察局部出血情況,以后酌情每周更換1或2次。紗布固定時每天或兩天更換,敷料松動或潮濕,脫落或過多血跡危及導管時隨時更換。若導管進口處有滲液,可放小紗布敷貼,則要24—48更換一次。更換貼膜時應該由下向上拆除原有貼膜,以免拔出導管。固定時可將導管露出體外部分S形或C形或U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導管移動。所有貼膜上應清楚地記錄更換的日期時間。

2. 定期檢查導管位置,導管頭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況。禁止將體外導管部分人為地移入體內。經常觀察穿刺點有無紅腫,硬結,滲出物,應及時做局部處理。

3. 在使用和維護導管的過程中,禁忌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沖管給藥。一定要用脈沖方式沖管,不可依賴重力靜滴方式沖管,在注射最后0.5mL時,邊推活塞邊撤注射器,以達正壓封管。如果經由此導管抽血,輸血,輸注其他粘制性液體,必須先由手動沖管后再接其他液體。治療間歇期每7天對PICC實行沖管、換帖膜、換肝素帽等維護,注意不要遺忘。

4. 當導管發生阻塞時,嚴禁高壓沖洗導管,早期可試用尿激酶邊推邊拉的方式溶解導管內的血凝塊,嚴禁將血塊推入血管。

5. 做好心理護理,囑病人置入PICC導管24小時內,置管側的手減少活動,避免傷口出血,不宜負重,避免導管與血管壁的磨擦產生炎癥反應,也不要過度的彎曲,伸展手臂,以免導管滑脫。避免游泳等會浸泡到無菌區域的活動,尤其是穿刺后第一個24小時不宜沾水。PICC對日常生活,工作如吃飯,洗漱,洗澡,做家務,寫字,打電腦等不受影響,不要因為置管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攜帶導管時可以沐浴,但應避免盆浴或泡浴,每次沐浴前用清潔塑料薄膜或保鮮膜包裹穿刺點上下至少10cm,包繞2-3圈,上下邊緣用膠布緊貼,以防浸濕局部,洗澡完后盡快用干毛巾擦干局部,如有潮濕及時更換。平時注意衣服袖口不宜過緊。置管一側避免測血壓及靜脈穿刺。發生靜脈炎時,要抬高患側手臂,以利血液回流。

6. 靜脈推注藥液時速度不宜過快,不能用于某些造影檢查時高壓注射泵推注造影劑。

第三篇:PICC置管后的維護(模版)

PICC置管后的維護

更換敷料

必須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技術

醫護人員應戴口罩、無菌手套和準備必要的更換敷料所必需用品

建議使用無菌透明貼膜固定,不可延長貼膜使用時間,更換透明貼膜前應觀察有無紅、腫、液體滲出或水腫,觸摸穿刺點周圍有無疼痛和硬結,透明貼在第一個24小時更換,以后每周更換1-2次,當貼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濕、脫落、卷邊或危及導管時應予以更換

保持敷料清潔干燥,每周更換1-2次(接去敷料時應向心性,以免拔出導管) 測量并記錄上臂臂圍(肘上10cm處)

更換肝素帽

取下原有肝素帽

消毒導管的接口的橫切面及外周

連接注射器,以脈沖方式用生理鹽水沖管。(一般每周更換一次,如遇到肝素帽損壞需及時更換)

沖洗液:等滲鹽水10毫升,如果為輸血或TPN后,需用20毫升生理鹽水沖管 沖管方法:推一下,停一下的脈沖方法

封管液:稀釋肝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100單位)

封管方法:以邊推注藥液邊退針的方法拔出注射器針頭;嚴禁使用小于10毫升的注射器;建議使用正壓接頭

注意事項

適當進行穿刺側手臂活動,如握拳活動等,增加血液循環,預防并發癥發生

睡眠時,注意不要壓迫穿刺之血管;更衣時,不要將導管鉤出或拔出;穿衣時,先穿患側衣袖,再穿健側衣袖;脫衣時,先脫健側再脫患側衣袖;肘部關節避免劇烈運動

置管一側手臂避免測血壓及靜脈穿刺

避免導管與水直接接觸,沐浴時應用薄膜敷料或膠套包扎好,使傷口與水隔絕,勿濕傷口敷料,弄濕了要及時更換。不能游泳

要求病人置管的上肢勿負重(舉重、提重物、用力),避免劇烈運動

第四篇:PICC置入術后的維護

一、更換敷料的原則

1、 PICC建議使用無菌透明貼膜固定。傅導管入口與外界環境隔離,便于觀察導管及穿刺點、牢固、防止導管移動。透明貼膜應在導管置入后第一個24小時更換,以后每周更換1—2次或在發現貼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濕、脫落或危及導管時更換。使用發汁劑的病人要求每48小時更換貼膜。

2、

3、

4、 如需使用紗布應特別小心,每48小時更換1次。 透明貼膜上應該清楚地記錄更換敷料的時間。

不可延長貼膜使用時間,更換透明貼膜前應穿刺點有無紅、液體滲出或水腫,觸摸穿刺點周圍有無疼痛和硬結。

二、更換敷料的方法

1、用一只手穩定住導管的圓盤,另一只手將敷料向穿刺點上方(由下至上)撕下,以防導管脫出。

2、不要向體內插入已脫出的導管。

3、消毒的范圍不小于6—8cm,使穿刺點完全干燥。

三、留置期間并發癥的處理

1、機械性靜脈炎

處理:抬高患肢,避免劇烈活動;冷、熱濕敷,20分鐘/次,4次/日;輕微活動(握拳/松拳);或三天未見好轉或更嚴重應拔管。

2、化學性靜脈炎 處理:通知醫生,拔管

3、細菌性靜脈炎

處理:通知醫生,根據成因處理:培養、抗生素、拔除導管或更換。

4、 血栓性靜脈炎:紅、腫、痛,周長增加2厘米或以上

處理:熱敷、尿激酶溶栓、拔管

5、 穿刺點感染:分泌物、紅、腫、痛

處理:嚴格無菌技術;遵醫囑給予提高抗生素治療;加強換藥;細菌培養

6、 導管斷裂

原因:高壓注射、不正確的固定或換藥不當 處理:體外部分:修復導管;拔管

體內部分:快速反應處理;加壓固定導管,用手指按壓導管無端的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帶,病人制動,確定位置;行靜脈切開術,取出導管。

7、導管移位:滴速減慢、無法抽到回血、外量導管長度增加、輸液時疼痛、神經異常、呼吸困難、聽覺異常

處理:觀察導管功能:通知醫生;X線定位;不要重復插入外移導管;可能更換導管。

8、導管阻塞:給藥時有阻力,輸液困難,無法沖管,無法抽到回血,輸液速度減慢或停止

處理:(1)檢查導管是否打折,病人體位是束恰當 (2)確認導管尖端位置正確

(3)用10ml注射器緩慢回抽,血凝塊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塊,可致導管破裂或栓塞)。 (4)酌情拔管

尿激酶溶栓(尿激酶1支+5ml生理鹽水,配制好后應立即使用)

勿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直接推注,使尿激酶在導管內保留5分鐘后回吸可見回血。如果不成功,可于30分鐘內,每5分鐘回吸一次,第二個30分鐘內按同樣的方法操作一次,如果兩個藥物劑量仍不成功應放棄嘗試。

第五篇:picc維護

PICC 導管維護流程 1. 評估

穿刺點評估:至少每天評估穿刺點一次,有無發紅、腫脹、滲血、滲液及硬結。 導管評估:評估導管有無移動、打摺,是否脫出或進入體內。 操作前是否要抽回血?

2014 年我國衛生部頒布了最新的靜脈輸液治療行標,明確規定了中心靜脈導管包括 PICC 都必須通過抽回血來確定導管在血管內。

INS 在《2016 輸液治療實踐標準》沖管與封管標準:在每次輸液之前,應沖洗血管通路裝置,并抽回血,以評估導管功能,預防并發癥。 PICC 導管到底為什么要抽回血呢?

抽回血目的在于判斷導管開口處有無血栓及纖維蛋白鞘形成。這兩個東西只要形成就會嚴重影響抽回血,而且也是后期嚴重并發癥,越早發現,越好處理。

敷料評估:評估敷料有無潮濕、脫落、污染,更換日期是否到期(至少每 7 天更換一次)。 2. 操作程序

第一步 : 更換輸液接頭 目的:預防感染

頻率:建議至少每 7 天更換一次;發現輸液接頭內有血液或殘留藥液;明確被污染時。 接頭類別:建議使用分隔膜,正壓或者恒壓接頭。 步驟:

1. 打開換藥包,將思樂扣投入換藥包內。 2. 用皮尺測量肘正中上方 10 cm 處臂圍并記錄。 3. 揭開固定輸液接頭的膠布,如有膠痕用酒精給予清除。 4. 更換輸液接頭:打開輸液接頭待用,卸下舊輸液接頭。

5. 打開酒精棉片包,用酒精棉片消毒輸液接頭,給予用力多方位擦拭 15 秒。 6. 用無菌生理鹽水預沖輸液接頭,連接新的輸液接頭。 第二步:沖洗導管

定義:用生理鹽水將導管內殘留的藥液沖入血管,應用于輸液前或兩種藥物之間,避免殘留藥液刺激局部血管,減少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目的:保持導管通暢

沖洗方法:成年人或不限制水鹽的病人通常用 10~20 mL 生理鹽水(兒童病人或限水鹽病人可用 2 倍管腔加輔助延長管容量的生理鹽水),采用脈沖式沖洗方法,使生理鹽水在導管內形成小旋渦,有利于把導管內的殘留藥物沖洗干凈。 沖洗頻率:

沖管間隔時間以保持導管通暢為前提,可以 24 h、12 h 或 8 h 沖管一次;在每次靜脈輸液、給藥后,或輸注血液或血制品以及輸注 TPN 后; 沖封管方式(SASH):

按生理鹽水(S)- 藥物(A)- 生理鹽水(S)- 肝素(H)原則執行。

SASH 就是在給予肝素、不相容藥物 / 液體前后,均使用生理鹽水沖洗,以避免藥物配伍禁忌產生不良反應或發生藥物沉淀,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液使用:

按照血管通路裝置和無針輸液接頭的使用說明,應用 10 單位 /mL 稀釋肝素液或不含防腐劑的 0.9% 氯化鈉溶液(USP)對 PICC 進行封管。 步驟:

1. 注射器抽好 20 mL 生理鹽水; 2. 脈沖方式沖洗導管(雙腔兩個腔都要沖);

3. 正壓封管:在生理鹽水沖洗后用稀釋肝素液,每次 2~5 mL,正壓封管。 第三步 : 更換透明敷料、思樂扣

PICC 雖具有諸多優點,但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導管較難牢固固定,導致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用思樂扣為患者固定 PICC 導管降低了 PICC 導管的脫出率,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適,但是價位較高,目前并未大范圍普及。 更換頻率:

根據敷貼的材料、病人的年齡、疾病狀況、本機構內的感染率、環境因素以及供應商的指導意見而定,但透明敷貼最多放置 7 天。思樂扣一般也是更換敷貼(7 天)時一起更換,注意應該每日觀察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的完整性。 步驟:

1. 去除透明敷料外膠帶。

2. 0 度角平行撕拉,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3. 手消毒后再戴手套。

4. 拆除舊思樂扣:脫離(輕輕打開鎖扣,小心從鎖扣上移開導管),卸除(用酒精浸潤、溶解 Statlock 固定裝置下方的粘合劑,直至將 Statlock 固定裝置從皮膚上移開)。 5. 左手持紗布覆蓋在正壓接頭上提起導管,右手持酒精棉棒 1 根,避開穿刺點直徑 1 cm 處,順時針去脂、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 15 cm(大于貼膜的面積)。再取第

2、3 根酒精棉棒同樣的方法逆、順時針脫脂并消毒皮膚。待干。

6. 再取碘伏棉棒 1 根以穿刺點為中心順時針消毒皮膚,取第

2、3 根碘伏棉棒同樣的方法逆、順時針消毒皮膚。 注:酒精、碘伏消毒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2012 版》。 1. 去除透明敷料外膠帶。

2. 0 度角平行撕拉,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3. 手消毒后再戴手套。

4. 拆除舊思樂扣:脫離(輕輕打開鎖扣,小心從鎖扣上移開導管),卸除(用酒精浸潤、溶解思樂扣固定裝置下方的粘合劑,直至將思樂扣固定裝置從皮膚上移開)。

5. 左手持紗布覆蓋在正壓接頭上提起導管,右手持酒精棉棒 1 根,避開穿刺點直徑 1 cm 處,順時針去脂、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 15 cm(大于貼膜的面積)。再取第

2、3 根酒精棉棒同樣的方法逆、順時針脫脂并消毒皮膚。待干。

6. 再取碘伏棉棒 1 根以穿刺點為中心順時針消毒皮膚,取第

2、3 根碘伏棉棒同樣的方法逆、順時針消毒皮膚。

注:酒精、碘伏消毒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2012 版》。 建議:

1. 導管在維護過程中不作為常規消毒。

2. 若出現導管有血跡,污漬等情況時可使用洗必泰或聚維酮碘,必須待干后貼敷貼,否則容易出現皮疹及導管損壞。

3. 安裝思樂扣(使用思樂扣固定法):皮膚處理撕開 - 貼放。 4. 10*12 cm 透明敷料無張力粘貼,透明敷料應完全覆蓋住思樂扣。 1)無張力粘貼透明貼膜

2)膠帶蝶型交叉固定貼膜下緣,再以膠帶橫向固定膠帶橫向固定延長管。在記錄膠帶上標注操作者姓名及日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superkids1教案下載下一篇:建國70周年大閱兵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