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音版六年級音樂教案

2023-03-26

教案不僅是實施教學流程的起點,而且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藍本”。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音版六年級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人音版六年級音樂教案

人音版六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六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第一課 青春放歌 【共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歌唱祖國》。

2、練習豎笛。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用口風琴吹奏歌曲,培養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二、 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讓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奏方法 。

教學難點:對歌曲情緒的處理及對個別節奏的掌握。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口風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 導入新課: (播放《歌唱祖國》),有條件可配合國慶典禮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

三、新授教學:

1、 先請同學演唱該曲。

2、 完整欣賞歌曲,找出同學演唱所存在的問題:如節奏或情緒等。

3、 學習歌曲 A:師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視唱歌曲。 C: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D:師及時糾正。

(1)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力的優劣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應唱的堅定有力、富有感染力。如:“祖國” “家鄉” “人民”。

(3)要正確掌握歌曲的速度 復習演唱,并練習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錯的附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為學習歌曲做鋪墊。 E:聽音樂完整練習演唱歌曲 F:處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樂段同時也是第三樂段:雄壯有力,而且平穩流暢。第二樂段:節奏舒展平穩,旋律優美流暢,形成一種浩浩蕩蕩、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的氣勢。

4、 鞏固訓練,掌握歌曲 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缺點。

四、 音樂知識

1、 二段體A + B

2、三段體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國》 A + B + A

五、練習豎笛。

六、總結下課

教后感: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對分析歌曲是二段體還是三段體有了初步的認識。歌曲《歌唱祖國》學生學得很快,只聽了兩遍就能哼出旋律了,歌曲藝術處理也還可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拉起手》。

2、練習豎笛。 教學目標:

1、在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體驗青春的氣息,激勵學生珍惜青春年華。

2、能夠依據《拉起手》的節奏、旋律特點,理解歌曲的情緒,并用熱情、歡快、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二聲部歌曲。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口風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聽前奏導入:《拉起手》是一首頗具時代特點和青春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其歌詞非常簡潔,鮮明的表達了和平、友誼、團結的主題。

2、播放歌曲錄音范唱。

3、問: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

4、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5、再次聆聽范唱,各個聲部的學生分別熟悉各自的旋律。

6、學生用口風琴自行學習各自的歌譜:歌曲中出現的連續切分節奏必須讓學生掌握準確。

7、各聲部分別吹奏各自的旋律,之后針對吹奏中所存在的問題,師生進行交流、解決。

8、合奏歌曲,依然注意聲部間音量的和諧,提醒學生用控制氣息的方法來控制音量;其二,帶著感情吹奏。

9、為歌曲畫上換氣記號,繼續學習有規律、有氣息支持的演唱。

10、各聲部完整清唱歌曲旋律,注意保持正確的演唱方法。

11、完整合唱歌曲旋律。

12、帶入歌詞完整演唱:用熱情、歡快、有彈性的聲音。

三、 律動表現歌曲從以下節奏中選出適合歌曲情緒的節奏,用拍手、捻指、跺腳等形式為歌曲伴奏。

1、2/4 住 ∽|住?0 |住∽ 住 ?0 ||

2、2/4 住 ∽|住 ∽|住 ??|住 ∽||

3、2/4 0?0讄0?0讄0?0讄 0?0讄|

四、練習豎笛。

五、課堂小結。

六、結束課堂

教后感:學生通過兩次聆聽歌曲,對其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進行歌曲演唱時,連續切分節奏的處理是一個難點,應該單獨進行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飛來的花瓣》。

2、練習豎笛。 教學目標:

1、能表達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2、認真聆聽兩首欣賞歌曲,比較兩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緒、意境等方面的異同。 教學重點:

從歌曲的學習中能表達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難點: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準。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環節聆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體會歌中的情感。

三、學唱新歌 。

1、初次聆聽作品 。

2、請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要求:從同學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緒。

3、帶領學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師用手勢引導學生,注意旋律線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隨琴輕聲視唱旋律。

5、在邊唱中找出自己感覺較難的地方,師生通過交流討論一起解決。

6、學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處理:注意從情感的啟發,渲染去體會作品所賦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動 。

1、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要為教師規定一個節日?教師節這一天你們準備做點什么?你能為大家講一個你身邊的老師最另你感動的故事嗎?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老師?

2、學生活動:與同學一起討論,互相啟發、提示,發表見解。

3、播放錄音:《飛來的花瓣》(合唱),認真聆聽,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學生活動:結合個人的生活經歷,談一談欣賞后的體會。

5、師生互動:老師要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向學生講一個自己當老師的故事、或自己老師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6、學生再次聽錄音,認真聆聽,進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緒、情感的對比變化。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詞美、演唱形式美、風格美。

7、生活動:展示才藝,為老師唱一首心中的歌,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熱愛與祝福。

五、練習豎笛。

六、課堂小結:主要以老師小結為主。

七、 結束課堂。

教后感:學生通過聆聽和學唱合唱曲目《飛來的花瓣》,感受到音樂所表現的情緒,激發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學生也能夠為不同段落選擇適當的形容詞來概括其音樂特點。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行星組曲》 教學目標:

聆聽《行星組曲》中的《火星——戰爭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歡樂使者》,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記住主要的音樂主題,并為《歡樂頌歌》配詩、配畫。

教學重點:聆聽《行星組曲》,體驗樂曲音樂情緒。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演唱《拉起手》。

二、聆聽《行星組曲》

1、導入:你知道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嗎?至今人類都登上過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作者簡介和創作意圖。

3、聆聽《火星——戰爭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較這兩首樂曲在節拍、節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讓學生自由表達。

4、師生總結。

三、單獨聽《木星——歡樂頌歌》

1、初步聆聽,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聽過。

2、 反復聆聽主題音樂。

3、試著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組,自由選擇為音樂配詩或配畫。

四、老師小結。

教后感:通過今天這堂課的音樂課堂實踐,我覺得聆聽《行星組曲》時,要注意各個樂曲之間音樂情緒的對比,要鼓勵學生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表現聆聽的形象。

第二課 亞洲旋歌 共四課時

一、教學內容:

1、聆聽《搖籃曲》、《運動會開幕曲》、《亞洲民間器樂曲片段》。

2、表演《郵遞馬車》

3、編創與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在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感受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

2、學會演唱日本歌曲《郵遞馬車》,體會歌曲的歡樂情緒,并能夠用較快的速度來演唱。

3、聆聽印度歌曲《搖籃曲》和《運動會開幕曲》領會這兩首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

4、知道西塔爾、甘美蘭等代表性的亞洲民間樂器,并能聽辨這些樂器的音色。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郵遞馬車》,體會歌曲情緒。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琴向師問好!情感交流準備上課

二、學唱歌曲《郵遞馬車》。

1、以聆聽前奏導入。

2、播放歌曲錄音范唱。

3、問: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

4、師彈琴。

5、師生小結。、聆聽歌曲前奏。

2、聆聽歌曲錄音范唱。

3、討論并回答問題。

4、1)聽琴試唱歌譜。 2)有感情的讀歌詞。 3)裝詞。 4)完整演唱。 5)用豎笛吹奏。

5、師生小結。

歌曲《郵遞馬車》表達了生活在邊遠牧場上的青年們,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郵遞馬車給他們帶來信件時的喜悅心情。

教后感:我覺得歌曲《郵遞馬車》的音高過高了,學生很難達到,但旋律學生學得較快,也能夠用較快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琴向師問好,情感交流準備上課。

二、聆聽歌曲《搖籃曲》

1、師介紹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問:音樂的風格特點。

4、師生小結。

1、聽歌曲背景簡介。

2、聆聽歌曲范唱,感受體驗歌曲情緒。

3、討論交流。

4、練習豎笛。

5、師生小結。

《搖籃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風格的搖籃曲。復雜多變的節奏、節拍,豐富的裝飾音,給人以深情、婉轉、纏綿的感受。

三、下課。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教后感:學生通過聆聽印度歌曲《搖籃曲》,領會了印度民歌的風格特點。復雜多邊的節奏、節拍,豐富的裝飾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進行,給人以深情、婉轉、纏綿的感受。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琴向師問好情感交流。

二、聆聽樂曲《運動會開幕曲》。

1、以聆聽前奏導入。

2、播放樂曲錄音。

3、問:樂曲表現了什么內容?

4、這首樂曲具有哪個國家民族音樂風格?

5、師彈琴。

6、師生小結。

7、聆聽歌曲前奏。

8、聆聽樂曲錄音。

9、討論并回答問題。

10、討論交流說說阿拉伯民族音風格特點。

11、師生小結。

樂曲《運動會開幕曲》是一首具有濃厚阿拉伯風格的科威特歌曲。

三、下課。

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教后感:《運動會開幕曲》是一首具有濃厚阿拉伯風格的科威特歌曲。它有獨特的音階、調式和節奏,現在用我們的記譜法并進行音樂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次,我們要著重聆聽實際音響。

第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琴向師問好情感交流

二、聆聽亞洲民間器樂曲片段。

1、師介紹這幾首樂曲片段背景及其風格特點。

2、播放樂曲。

3、問:音樂的風格特點。

4、師生小結。

三、聆聽民歌片段。

1、聽樂曲背景簡介。

2、聆聽樂曲片段,感受體驗各個國家民族音樂樂曲特點及其風格。

3、討論交流

4、師生小結。

《拉賈斯坦民間音樂》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間音樂,多表現思念家鄉親人的情緒及勇敢頑強的精神?!丢{子舞》是一首著名的甘美蘭樂曲?!渡搅帧肥且皇字脑侥厦耖g樂曲?!镀叨涠∠慊ā肥峭翣柶渥钣写硇缘拿耖g音樂。

四、下課。

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教后感:樂曲《拉賈斯坦民間音樂》表現了思念家鄉親人的情緒和英勇頑強的精神,學生聆聽得很認真。另外,我們現在聽到的是《土耳其女郎》片段,這支樂曲的主奏樂器是龍卡琴,此外還有其他撥奏弦樂器,同時還加進了一寫西洋樂器,如鋼琴和大提琴等。這是一首具有濃郁土耳其民族風格,同時略帶現代通俗色彩的樂曲。

第三課 Do Re Mi 共兩課時

教學內容:

一、表演《Do Re Mi 》。

二、聆聽美國影片《音樂之聲》插曲。

三、編創與活動。

四、練習豎笛。 教學目標:

一、知道音樂記譜法是人類為記錄、保留、傳播音樂而創造的。

二、欣賞并學唱歌曲《Do Re Mi 》,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

三、學習五線譜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學唱和欣賞《Do Re Mi》

教學難點:了解和掌握五線譜知識,特別是唱準附點四分音符。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等。

第一課時

一、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向師問好!情感交流

二、聆聽美國影片《音樂之聲》插曲——《Do Re Mi 》

1、師介紹影片《音樂之聲》。

2、請生說說影片《音樂之聲》的感想,并談談對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 Re Mi 》

4、師彈琴,生唱。

1、聽師介紹影片《音樂之聲》的背景。

2、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3、聆聽《音樂之聲》插曲——《Do Re Mi 》

4、生聽琴哼唱。音樂劇《音樂之聲》是羅杰斯代表作之一?!禗o Re Mi》是該劇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簡介樂譜及五線譜知識。

四、練習豎笛。

五、下課。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第二課時

一、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向師問好!情感交流。

二、學唱歌曲《Do Re Mi 》

1、播放《Do Re Mi 》。

2、師彈琴。

3、師生同唱歌譜。

4、師彈琴。

5、播放歌曲錄音伴奏。

1、聆聽歌曲《Do Re Mi 》。

2、生聽琴試唱歌譜。

3、師生同唱歌譜。

4、A唱中文。B唱英文。

5、跟錄音伴奏唱。音樂劇《音樂之聲》是羅杰斯代表作之一?!禗o Re Mi 》是該劇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為歌曲編創律動。

四、下課。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教后感: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識譜興趣,我們可以借助教材進行相對應的練習,編創與活動中的各項活動也要結合教學活動進行

第二篇:人音版六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第一課

青春放歌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1 、《拉起手》。

(二)、欣賞《行星組曲》 活動與練習:

1、常用鍵盤音及記號。

2、節奏與音樂要素的練習。

一、教學目標:

(一)、從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青春的氣息,激勵珍惜青春年華。

(二)、聆聽《行星組曲》中的《火星——戰爭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歡樂使者》,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記住主要的音樂主題,并為《歡樂頌歌》配詩或配畫。

(三)、認識 常用變化音記號,學唱好《拉起手》中帶有升記號的音。

(四)、通過學唱一首歌曲,感受其優美、流暢的旋律特點。

二、教學重點:三連音。

三、教學難點:變化音記號。

五、教具:錄音帶、

四、課時:2。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動與練習:

1、聽辯節拍練習。

2、寫出學習過的切分音節奏。

3、力度記號。

4、復習音名

二、教學重點:三連音。

三、教學過程:

(一)、聽辯節拍

(二)、欣賞《行星組曲》。

要求:(1)、邊欣賞邊拍出強拍。

(2)、說一說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學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

1、聽范唱,感受音樂情緒。

2、聽老師彈奏,感受并聽辯: (1)弱起小節。 (2)三連音。

3、導入新課:

(1)、節奏聽辯:①、X X | X . X X X | X X X X| X . X‖

②、0 X | X . X X X | X X 0 X | X . X X ‖

(2)、讀、拍、唱、上述節奏。

(3)、復習三連音:X X X ①、唱一唱《國歌》,感受三連音的唱法。 ②、復習并拍打三連音。

(4)聽琴彈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節。

(5)、聽琴學唱譜,注意三連音的唱法。

(6)、聽錄音范唱,提醒學生歌曲難點。

(7)、學習歌詞,體會三連音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8)、指導學生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9)、介紹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復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練習:

1、復習切分音的種類。

2、按強弱規律排列力度記號。

3、音名知識,結合電子琴課進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歌曲《拉起手》。

(二)、活動與練習:

1、視唱帶有升記號的的旋律。

(三)、常用變化音知識。

二、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略)

(二)、聽辯變化音。(練一練④)

(三)、音樂知識:常用變化音記號。

1、升記號—將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記號—將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還原記號—將已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4、書寫方式。

(四)、視唱帶有升記號的練習曲。(練一練①②)

1、學唱《拉起手》

2、復習《國歌》

3、欣賞新歌《飛來地花瓣》(設問:情緒、感受)

(1)、聽錄音范唱,感受變化音的音響效果。

(2)、學習帶聲記號的樂句。

(3)、學習曲譜,跟琴進行。

(4)、學唱歌詞,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歌曲處理。

(6)、跟錄音伴奏演唱。

第二課

亞洲弦歌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演唱和欣賞活動,感受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喜愛亞洲民族、民間音樂,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

(二)學會演唱日本歌曲《郵遞馬車》,體會歌曲的歡快情緒,并能夠用較快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三)聆聽印度歌曲《搖藍曲》和科威特歌曲《運動會開幕曲》,領會這兩首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能夠在3首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亞洲風格特點的歌曲。

(四)知道西塔爾、甘美蘭、獨弦琴等代表性亞洲民間樂器,并能聽辨出這些樂器的音色。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聽賞《搖籃曲》《運動會開幕曲》。

(二)、活動與練習。

二、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賞《搖籃曲》,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

(二)、通過活動與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鞏固所學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爾、甘美蘭、獨弦琴等代表性亞洲民間樂器,并能聽辨出這些樂器的音色。

三、教具:錄音機、教學欣賞帶。

五、教學過程

(一)、聽辯音程與和弦:

1、純五度、大三度、小三度。

2、聽辯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3、要求:聽辯和聲的色彩。

(二)、 聽賞《搖籃曲》。

1、欣賞錄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緒。

2、聽彈奏看歌詞,了解作品內容。

3、復聽并找出歌曲中的變化音,體會變化音的作用。

4、感受帶X X . X X ― |節奏的旋律效果,出現了多少次?

5、找出相同旋律與不同旋律,感受音樂中的重復與變化。

(三)、聽唱歌曲,熟悉旋律。

(四)、與《運動會開幕曲》比較, 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拍子:變換拍子。

2、節奏:先短后長。

3、旋律的走向:下行。

4、速度:稍慢。

5、小結:音樂要素對歌曲表現的作用。

6、談談欣賞后的感受。

(五)、活動與練習:

1、聽辯節奏 :按課本要求進行。

2、辨別樂器,說出屬于哪個樂器組,并把答案寫在括號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賞《搖籃曲》,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

(二)、通過活動與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鞏固所學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爾、甘美蘭、獨弦琴等代表性亞洲民間樂器,并能聽辨出這些樂器的音色。 教學過程:

1.充分利用范唱 通過范唱使學生對歌曲的情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激發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沙浞掷酶枨莩浺?,必要的話可多聽幾遍。歌曲的介紹可少講一些,留給學生在聆聽范唱后進行簡單的討論或議論,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處理 引導學生用輕快、明亮的聲音來演唱歌曲,表達歌曲的情緒。歌曲藝術處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師(或音像資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過討論、比較,讓學生自己來探索歌曲情感的處理,試一試,究竟怎樣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學生真正從音樂的表現上,學會如何理解、表達歌曲的感情。

3.注意教歌方法 學習演唱這首歌曲對六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歌曲較長,速度較快,其中有男、女聲交替演唱等。為使學生盡快學會、唱好這首歌曲,可多利用錄音范唱,并輔之以聽唱法。盡量不用將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地進行視唱的方法,因為這樣會改變歌曲情緒,使學生失去興趣。

4.編配打擊樂伴奏 選擇和設計適當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郵遞馬車》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蛇x用兩、三件打擊樂器,如串鈴、雙響筒和鈴(或三角鐵)等。節奏型可讓學自行設計,以模仿馬車行駛的音響效果。

(二)欣賞歌曲《搖籃曲》和《運動會開幕曲》

1.注重感受音樂 這兩首歌曲有濃烈的民族特色??梢圆捎?ldquo;先聽后講”的方法。教師先不作任何介紹,僅提出

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傾聽之后,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討論,引導得出結論。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傾聽音樂,講解必須十分精簡,切不可將教參上的內容照搬給學生。

2.模唱欣賞曲中的片段 這兩首歌曲中部有比較突出的、簡短的樂句,可以在欣賞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比如:《搖籃曲》中的開頭第一句(課本上有旋律性示意圖)?!哆\動會開幕曲》中的: 可以在欣賞一遍以后,挑出個別的樂句(如上例),讓學生模仿學習,熟悉之后再聽時要求學生小聲隨著哼唱。

3.比較的方法 這是欣賞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對比要有明確的目的(事先提出聽辨要求),并注意對比的難易程度(對比力求明顯,使多數學生能夠辨認),例如課本上要求學生聽辨3首歌曲片段各是哪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亞洲)的歌曲?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級上學期學習過的,歐洲歌曲也是學生平時熟悉的,只要選擇的歌曲對比明顯,學生比較熟悉,多數學生應該能夠辨別。

(三)欣賞“亞洲民間器樂器曲片段”

1.感受樂器音色和認識樂器這里選擇的4首器樂曲片段,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幾種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并能夠聽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其他方面。結合課本上的畫面,注意聆聽樂器的實際音響。有條件的話,使用音像資料和軟件。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可以采用先不向學生介紹樂器和樂曲,而是先聽音樂片段,啟發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音樂的情緒,并在此基礎上辨別樂器及其音色特點?;蛘咴谡n本上的4種樂器和樂曲當中做選擇。然后進行討論、歸納。還可以與課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將平時了解、喜歡的亞洲音樂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制做一兩種樂器。

(四)與地理課相聯系

六年級學生在地理課上正在學習世界地理。亞洲部分是否已經學習過,教師要在課前進行了解。本單元涉及到的亞洲國家地區知識,要和地理課上的內容相聯系。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講述,教師不必過多

第三課

do re m 一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do re mi》。

(二)欣賞《do re mi》。

(三)五線譜知識學習

二、教學目標:

(一)知道音樂記譜法是人類為記錄、保留、傳播音樂而創造的。有樂于通過識譜自己學習音樂的愿望。

(二)欣賞并學唱歌曲《Do Re Mi》,從中體驗并表現學習五線譜的快樂。

(三)學習五線譜知識,能將五線譜(高音譜表)C調單旋律譯成簡譜。

三、教學重點:感受歌曲風格。

四 、教具:錄音機、教學欣賞帶、節奏卡。

五、課時:2。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學習歌曲《do re mi》。

(二)、五線譜知識學習

二、教學重點:感受歌曲風格。

一、教學過程:

(一)、發生練習(略)

(二)、聽拍節奏:

1、XX | X X X X X 0 |

2、XX | X X XXXX X. X X |

3、X | X. X X X X X X X |

(三)、學習《do re mi》。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節奏。

1、分析歌曲節奏的點。

2、讀拍難點節奏。

3、再聽錄音范唱一次。 (1)、說出歌曲的情緒

(2)、那些音樂要素影響歌曲的風格/

4、學唱歌曲。 (1)、跟琴學唱譜。 (2)、按節奏讀歌詞。 (3)、學唱歌詞。

(4)、用紅筆連起旋律線,分析有何特點及表現作用。

旋律特點:上下起伏

同音反復

上下起伏

歌曲處理:啟發學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種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

5、再欣賞一次錄音范唱,感受歌曲風格。

6、五線譜:口訣學習加上兒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do re mi》。(復習)

(二)、比較五線譜和簡譜特點。

二、教學重點:五線譜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學唱與欣賞《Do Re Mi》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識譜的興趣選用此教材。學生可以聽一聽,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聽一聽,達到借助所標注的唱名熟悉五線譜的目的即可。

(二)“實踐與創造”

其中的各項活動要分散在教學活動之中進行。例如第二題可以在講樂譜知識前進行,第三題可以在介紹各種樂譜時做,第四題可以在講圖形譜時做,第五題在本單元結束前做。

第四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一、教學內容:

(一)、音樂知識:介紹各地民歌。

(二)、欣賞一組民歌。

(三)、學唱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四)、活動與練習

二 、教學目標:

(一)能夠積極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喜歡黃河地區的民歌及民間音樂,并樂于了解其音樂文化。

(二)能夠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并能給這首歌設計一種演唱形式。

(三)聆聽女聲合唱《看秧歌》,感受、體驗歌曲歡快、活潑、風趣幽默的音樂情緒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點。

(四)聆聽河北吹歌《小放驢》、河南板胡獨奏《大起板》,能夠聽辨管子、嗩吶、板胡的音色,感受、體驗《小放驢》那風趣、潑辣的音樂情緒及河北民間音樂的地方特點,感受、體驗《大起板》那熱情、奔放的音樂情緒及河南民間音樂的地方特點。

三、教學重點:欣賞各類型的民歌。

四、教具、錄音機、教學欣賞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音樂知識:介紹民歌。

(二)、欣賞民歌《看秧歌》、《小放驢》

(三)、學唱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二、教學重點:感受民歌風格。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欣賞:VCD民歌片段欣賞并導入“民歌”。

(二)、民歌:自學課本關于民歌的介紹。

(三)、民歌欣賞:

1、民歌介紹。(略)

2、欣賞:《看秧歌》。

(1)、結構:序奏、四個小段、尾聲。 (2)、啟發學生自創圖譜表示民歌結構。 (3)、欣賞要求:按課本要求進行。

3、欣賞《小放驢》。 (1)、欣賞全曲:①結合放映有關介紹河北景色的VCD,視覺和聽覺結合,加強感受。②圖譜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介紹地秧歌“跑驢”,幫助了解作品敞產生的背景,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

4、欣賞《大起板》: ①、簡介。(見課本內容)

②、欣賞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緒特點。

③視聽結合,著重感受弦樂器音色的柔美與細致。

5、欣賞《沂蒙山小調》 ①、介紹小調的特點。 ②、山東民歌。

③、欣賞,了解這種民歌的節奏特點及樂曲的情緒。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二)仔細欣賞一組民歌。

二、教學過程:

(一) 發聲練習。(略)

(二)聆聽《看秧歌》

1.要引導學生注意歌曲的敘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時,可給學生提供歌詞或歌譜,并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方言性內容,進而理解歌曲的內容及藝術特點。

2.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要把感受、體驗、理解其音樂內容(節奏、旋律、情緒、結構、風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樂風格的問題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須抓住幾項突出的特點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分析、評說。如:歌詞的 語言特征、歌曲中襯詞的使用、旋律的調式特點等。 4.在可能的條件下,可鼓勵學生邊聆聽邊做表演。 (三)聆聽《小放驢》及《大起板》

1.初聽兩首樂曲的時候,要完整地聆聽全曲。要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樂曲的基本情緒并記住其中主要樂器的音色。

2.為深入理解樂曲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唱一唱樂曲的主要旋律。如:《小放驢》的譜例一;《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復聽樂曲時,要重點關注樂曲的地方風格表現在哪里。例如:樂曲的音樂體裁(如:《小放驢》為河北吹歌;《大起板》為河南曲子改編成的板胡獨奏曲)。樂曲的主要表現手法(如:《小放驢》的“學舌”、“句句雙”;《大起板》的句幅逐步增大及

“螺螄結頂”)。樂曲最基本的藝術特色(如:《小放驢》是熱情奔放、風趣幽默、歌唱性很強的;《大起板》是熱情奔放、粗獷豪爽的。二者都具有我國北方地區音樂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都有自身獨特的個性色彩)。

4.為了更好地認識、理解各地音樂的地方風格,最好將幾首作品作有比較地聆聽、分析及討論。 (三)積極調動同學的參與精神

為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性,教師要創設師生共同發現、探索、研究音樂的學習氛圍。一切結論性的觀點和意見,都盡量交給學生去得出。即或是學生中有分歧意見,也應該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觀點或留待課后繼續探討,教師要避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這樣做,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四)自制樂器的注意事項

用蘆葦管制做吹奏樂器應注意以下問題:選擇葦管時,要基本成熟但不干透,以免制做中劈裂;將葦管的一端逐步擠壓成接近一字形的管口;將壓扁的一字管口用小刀適當刮薄,邊做邊試著吹奏,切勿刮得過分。

用樹葉制做吹奏樂器應注意:選類似于柳樹葉的葉片;將葉片卷成逐步加粗的圓筒狀,管口要保持雙簧狀;待圓筒做好后,先用細線將其捆住,爾后將雙簧管口的一端壓扁即成。

制做吹管樂器時,要提醒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

第五課

火車來了

一、教學內容:

(一)、音樂知識:介紹西洋樂器。

(二)、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太平洋231》。

(三)、學唱歌曲:《火車來了》。

二、教學目標:

(一)能對以“火車”為題的音樂作品產生學習興趣,樂于進一步體會音樂作品風格上的差異,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對火車及其它現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夠在學習運用歌曲中表情記號的基礎上,以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火車來了》。記住并能解釋什么是變拍子。

(三)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和《太平洋231》,能夠感受、體驗節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變化在表現音樂上的作用,并能以語言或動作等形式對音樂做出反應。

三、教學重點:

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太平洋231》。

四、教具:錄音機、錄音欣賞帶、VCD。

五、課時:2。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內容:

(一)、西洋樂器中的圓號、雙簧管等。

(二)、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

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欣賞,激趣導入:

1.《凱皮拉的小火車》原為美國佐治亞洲塞芬拿市的音樂家埃倫·鄧萊普開發并編寫的,由蓋蒂藝術教育研究院的高級項目官員杰弗里·帕琴博士編輯,并經東南音樂教育研究院院長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編校。為提供訓練8年級學生理解與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使用。該教學的設計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將音樂創作、歷史、美學和評論諸學科融入到教學之中。

我們雖然也選《凱皮拉的小火車》作為教材,但它只是整個單元中的一部作品。受學科基礎、教學目標及教學時間諸多因素影響,我們只能在參考其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提出適用于我國音樂教學的建議。 2.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每一次欣賞安排不同的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以引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印象與理解。

(1) 對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樂曲是否把你帶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車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樂的節奏和音響?

(2) 你知道什么是“凱皮拉”?這首樂曲的風格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你知道它是表現哪國文化的作品?

(3) 你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巴西嗎?你知道它的地理、歷史、民族嗎?

(4) 巴西的音樂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區的文化?

(5) 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創作的這部作品?當時巴西的情況如何?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現巴西農場的小火車?

(6) 巴西的樂器音響效果如何,它們是怎樣制做的?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樂器?你可否制做一兩件能有巴西樂器音色的樂器?

(7) 你可以邊聽邊唱音樂中的旋律嗎?你能不能為旋律填上歌詞演唱?這首歌的情緒是因乘火車而快樂的還是因沉重勞動而憂傷的?為什么?農場的人喜歡火車嗎?(當時沒有汽車、自行車)

(8) 音樂中有哪些節奏令你感覺十分獨特? 它與哪些你聽過美洲、非洲、歐洲的音樂節奏和美國的流行音樂有相同之處嗎?

(9) 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寫火車運行和火車乘坐人的心情的嗎?

(10) 此曲是《巴西的巴赫風格》組曲中的一首,從何處你覺得它是巴西的而又具有巴赫風格的作品? (三)欣賞《太平洋231》

1.在欣賞時,應重點關注音樂節奏、速度、力度的變化,可以參考《凱皮拉的小火車》設計提出一些問題并組織相關的活動。

2.可以介紹作曲家奧涅格對機車火車頭的感情。 (四)比較討論

對三部寫火車的作品可進行比較與討論。引導學生找出作品有哪些相同之處及不同之處,思考創作中模仿與描述的概念。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歌曲《火車來了》。

二、教學重點:歌曲學習,熟悉結構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學唱《火車來了》

1.借助于掛圖、錄相、電影、電視片斷及電腦課件等等手段介紹新疆的地理、民族、特產等,然后在朗誦歌詞聆聽范唱的基礎上學習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緒。

2.這部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復變換的變拍子,另外還出現了許多表情符號,如保持音記號、下滑音記號、速度與力度記號等。對于這些知識的學習及應用應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如請學生先看譜聽范唱,提示學生關注自己所未接觸或很少接觸過的記號。請學生模仿或說出這些表情記號是怎樣演唱的?為什么要這樣演唱?它們表達了什么感情?

3.全歌可以先識譜再唱詞,也可以直接唱詞。從一開始就要根據歌曲情緒的需要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襯詞及下滑音要自然而有民族持色。

4.可以使用自制的鼓(如紙盒)及自制的撥弦樂器(如橡皮筋)參與前奏、間奏的演奏。也可以用人聲模擬火車前進的聲音的烘托演唱的效果。

5.由于歌曲要變拍子,變速度、力度,由教師或學生指揮學生演唱,以便能統一演唱步調。

6、小結。

第六課

大合唱、組歌

一、教學內容:

(一)、音樂知識:

1、大合唱。

2、組歌。

(二)、欣賞:

1、大合唱:(1)、《黃河大合唱》中的第

一、

二、八樂章。

2、組歌:(2)、《長征組歌》。

(三)、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

二、教學目標:

(一)、通過介紹大合唱與組歌的形式與特點,增長音樂知識,提高鑒賞音樂的能力。

(二)、通過欣賞《黃河大合唱》與《組歌》,從那委婉動聽與氣勢磅礴的歌聲中,了解國內革命戰爭與抗戰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與在黨領導下抗擊敵人的英雄業績,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的激情。

(三)、指導學生用滿懷激情、斗志昂揚的歌聲唱出我們的時代面貌。

三、教學重點:欣賞。

四、教具:錄音機、錄音欣賞帶。

五、課時:3。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欣賞《黃河大合唱》。

(二)、學唱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

二、教學過程:

(一)、欣賞《黃河大合唱》。

1、介紹“大合唱”內容,通過討論引出《黃河大合唱》。

2、介紹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3、簡介《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體現作品的完整性)

4、重點欣賞:(1)、《黃河船夫曲》

混聲合唱。

(2)、《黃河頌》

男聲獨唱。

(3)、《黃水謠》

女聲二重唱。

(4)、《怒吼吧,黃河》

混聲合唱。

(二)、欣賞過程:

1、欣賞〈黃河船夫曲〉,先視唱第

一、二樂句,加深印象。

2、欣賞《黃河頌》:朗讀歌詞與介紹歌曲內容相結合,幫助了解作品。

3、欣賞《黃水謠》。:教師范唱,激發學生情感。

4、欣賞《怒吼吧,黃河》:啟發學生了解作品的曲勢結構。

三、欣賞后,師生共同小結。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一)、欣賞《長征組歌》。

1、自學“組歌內容”,了解組歌的組成。

2、重點欣賞內容:《遵義》、,《四渡》、《過雪山》、《吳起鎮》、《大會師》。

3、介紹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1)、作者;蕭華。

(2)、背景:為紀念長征三十周年而作。

(3)、表現內容:生動描寫了紅軍長征的壯闊偉大,展示了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展現了長征中時間十個不同戰斗畫面。

4、欣賞過程:

(1)、《告別》—— 混聲合唱:描繪了紅軍急切上征途,戰略大轉移去遠方的情景,揭示長征的歷史背景。

(2)、《突破封鎖線 》—— 二部合唱與輪唱:表現了浴血奮戰的場面。

(3)、《遵義會議放光》—— 女聲二重唱、女聲伴唱和混合。展示了結束左傾、確立毛澤東領導的正確路線,預示了未來革命形勢將出現波瀾壯闊的勝利場景。

(4)、《四渡赤水出奇兵》—— 領唱與合唱:表現人民支援紅軍的魚水之情及四渡赤水的場面。

(5)、《飛躍大渡河》——混聲合唱。

(6)、《過雪山草地》

男高音合唱:結合學過的語文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7)、《吳起鎮》——齊唱、二聲部合唱:勝利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熱烈場景。

(8)、《祝捷》—— 領唱與合唱。

(9)、《報喜》—— 領唱與合唱:各方面軍到達陜北。

(10)、《會師 》—— 混聲合唱:勝利大會師。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我們走在大路上》。

二、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略)

(二)、學習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

1、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的進行曲風格。

2、解決歌曲難點:學習副歌第二聲部。

(1)、聽、唱六度大跳音程及升F音。

(2)、分聲部學唱。

3、學唱主歌部分:

(1)、視譜。

(2)、學唱歌詞。

(3)、分聲部唱歌詞。

(4)、齊唱與合唱部分練習。

4、歌曲處理:

(1)、突出強拍,用中速演唱。

(2)、聽錄音范唱,感受進行曲的特征。

第三篇:人音版六年級下冊音樂教案及反思

第一課

古風新韻

教學目標:

1、聆聽兩首古詩詞歌(樂)曲,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樂句結束音運用上的特點,以及所表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飽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并能說出兩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區、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誦中感知詞曲之間的緊密關系。

4、在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的過程中,認識民族樂器古琴,并記住古琴的音色。

5、學習堅笛雙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與同伴合奏豎笛曲《大鹿》。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與學唱,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經典。

2、讓學生感受古琴所表現的“安靜悠遠”的意境,體會古琴獨特的“天地之音”和空靈感,并記住古琴的音色特點。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聆聽樂曲《關山月》,認識古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從主題“古風新韻”直接進人。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片段,教師從演奏樂器的音色上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古風”,設問:你認為樂曲中的什么因素讓你有“古風”之感?聽到這首音樂,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認識古琴導入。

3、初聽樂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讓學生邊聽邊閉著眼睛,隨音樂用手模擬古琴的演奏動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隨音樂默誦古詩《關山月》,體會古琴曲的意境。先讓學生誦讀古詩《關山月》,談談這首詩所表現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誦時,教師借助相關的圖片展示,將樂、詩和畫

1 結合,引起學生的聯想,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

5、自選一首與古琴曲《關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詩,進行配樂詩朗誦,體會古代文人的氣質與情感。

三、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課收獲和感受。

教學反思:古琴曲《關山月》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表達了守邊戰士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了征人思鄉報國的情感。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韻律與情感,孩子們很聰明,樂感也不錯,第一遍聆聽就聽出這首曲子是思念家鄉的,略帶憂傷的,然后我讓學生隨音樂默誦這首李白的唐詩《關山月》,提示學生要把詩詞朗誦出樂曲的韻律來,六年級的孩子對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誦詩詞也有一定的韻律。然后我又讓學生用桌子當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勢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第2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一)、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1、用師生“對詩”的形式,從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師出上句“人有悲歡離合”,學生對下旬“月有陰晴圓缺”;教師吟上句“但愿人長久”,學生誦“千里共嬋娟”。

。

2、簡單賞析蘇軾的詩詞《水調歌頭》及創作背景,知道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水調歌頭》。選用古琴曲《關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長久》作為背景音樂,朗誦后,請學生談談不同的配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風”與“新韻”。

4、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歌曲在樂句結束音的運用上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點時,師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師唱“明月幾時”,學生唱“有”.幫助學生感知結束音基本運用長音這一特點。

5、安排對比聆聽鄧麗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較她們在演繹這首歌曲中的不同韻

2 味、鼓勵學生嘗試打破歌詞原有的節奏,根據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節奏、語調來吟誦歌詞,給詩詞賦予“新韻”。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復習學過的《詠鵝》《春曉》和《靜夜思》等古詩歌曲導入。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請學生朗誦唐詩《游子吟》,體會詩中的情感。

3、再聽歌曲,聽出兩段旋律在情緒上的變化。啟發學生:這首唐詩呈現了兩遍,在情緒上給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誦讀唐詩《游子吟》兩遍。要求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視唱歌曲前八小節的旋律,視唱時不帶裝飾音。熟練后跟教師的琴聲、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節旋律(帶裝飾音)。

(2)跟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請學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來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兩段旋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音區、旋律的走向比較它們的不同。

(3)學唱歌詞,演唱歌曲。這首歌曲深受學生喜愛,且容易學唱,在演唱時,教師從旋律的走向、音區的變化上,引導學生通過力度的變化、唱法上的不同來唱好歌曲,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全課小結。

齊唱歌曲,談談感受。

教學反思: 《游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這首歌曲曲調婉轉,無不深深撥動著天下兒女的心弦,使學生深切感受到音樂與詩句珠聯璧合所描繪出的情境,體現了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創設一個充滿愛的教學情境!形象生動的解決了教學難點:前倚音,也從而使學生體會愛,明白愛,更好地體會歌曲中的感情。在充分理解古詩含義的基礎上,結合畫面、旋律中的附點、前倚音這些音樂符號,學生能自然流露出對媽媽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這些句子是應用溫和的聲音和較慢的速度表現歌曲,這在體會歌曲感情上很有幫助。

第3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花非花》,學吹豎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復習學過的歌曲《西風的話》。唱完后,請學生回顧歌曲的曲作者是誰,引入本課的學習。

2、用“WU”哼唱旋律,邊唱邊劃旋律線,感受旋律的線條美。同樣考慮部分學生進入變聲期,請部分學生用豎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師用C調為學生伴奏,適當降低音高。

指導學生學吹豎笛。

3、聆聽歌曲范唱,理解歌詞表達的意境。請學生用輕而高位置的聲音來朗讀歌詞,用高位置的發聲感覺幫助學生感受這首“朦朧詩”的意境。朗讀后,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教師還抓住歌詞中“花非花,霧非霧”和“夜半來,天明去”,啟發學生理解詩詞所比喻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的含義。

4、有情感地吟誦歌詞,體會詞曲音調的緊密結合。請學生根據詩中每個字的聲調,適當地放慢速度、延長韻母來吟誦。然后請一組同學吟誦一句歌詞,一組同學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學對照、感知詞的聲調和旋律的音調之間的聯系。

5、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在學唱時,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每個字的字頭唱得稍為“虛幻”而“柔美”些,體現“朦朧詩”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變化,注意氣息的運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無覓處”的漸慢與漸弱的處理,氣息要控制好。

6、復習和交流學生已掌握的有關詩詞歌曲,個人或設計小組演唱等多種表演形式,與同伴分享和分組展示。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唱歌曲《花非花》。

教學反思: 情境設計導入反響熱烈在課堂初始即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掌握技能,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技巧、儀態、肢體示范動作等,讓學生學到技能方法;練習效果突出根據對學生不同方式的發聲訓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學生分小組學習、互動設計反饋較好在氣息練習、發聲練習、找重難點、解決重難點時,學生的團隊合作、互動的環節,不僅讓學生真正體驗了唱歌的技巧,學習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學生日后工

4 作中所需具備的技能。 學生互評效果好,學生上臺表演完,都要進行學生互相評價,老師最終點評,既可以鍛

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點評能力,共同學習。但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仍然有些被動。

第二課

月下踏歌

教學目標

1、能感受樂曲《阿細跳月》和《火把節》片段熱烈歡快的情緒,在聆聽中知道云南少數民族的相關音樂文化和風俗人情。

2、能說出《阿細跳月》的主題是由4個樂句組成,聽出主題重復了幾次。并能用動作表現彈撥樂器演奏和速度、力度變化的段落。

3、能聽出《火把節》片段中演奏的樂器音色,并能用動作、節奏拍擊和打擊樂器表現旋律的特點及音樂中的獨特效果。

4、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轉圓圈》和《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表現彝族兒童嬉戲的情景和歡快的情緒。

5、背唱歌曲《轉圓圈》,并能用“do、mi、sol”三個音編創短小旋律。

6、能根據樂器的形狀、構造特點、演奏方式及音色特點,分辨民族樂器中“拉弦樂器組”和“彈撥樂器組”的分類。 教學重難點:

1、學唱歌曲《轉圓圈》和《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感受濃厚的兒童情趣和鮮明的彝族風格特點。

2、認識民族樂器中的拉弦樂器組和彈撥樂器組,并配合實踐聆聽,加強對樂器音色類別的聽辨能力。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阿細跳月》,認識民族樂器分類(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1)聆聽《快樂的羅嗦》或演唱《趕圩歸來啊哩哩》人手,請學生回顧彝族的 艮族風俗風情,然后進入樂曲主題的聆聽。

2、聆聽主題,熟悉主題。通過唱、奏、跳等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的記憶,然后說一說:主題是由幾個樂句組成的?(4個樂句,1小節為1個樂句)

(2)跟老師學一學“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邊聽邊跳,感受樂曲的韻律。動作為:前三拍走三步,后兩拍空中蹬腳兩下,蹬腳時邊拍手邊喊“嗨嗨”。走的方向為:左右、前后。

3、多次聆聽樂曲,聽出主題重復的次數和變化。引導學生從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區等要素中,聽出主題重復時的變化。

4、再次聆聽樂曲,用動作表現彈撥樂器演奏的樂段和情緒越來越熱烈的尾聲。 啟發學生:當聽到彈撥樂器出現時,隨音樂模仿彈奏的動作;當聽到樂曲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時,隨音樂的節拍用拍手、搖手腕等動作表現越來越熱烈的情緒。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 火把節是我國少數民族彝族所特有的節日,在欣賞音樂前首先讓學生通過欣賞介紹火把節的視頻資料,來熟悉和了解彝族人民的節日。彝族人民在過火把節時跳舞蹈時唱的歌曲就是《阿細跳月》,運用這個視頻資料來引出今天將要學習的新歌。 音樂表現了一種熱鬧的場景,但不是從頭到尾樂曲始終是熱烈的。為了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在這里教師問到:樂曲熱烈的地方力度、速度是什么? 往往低年級學生會答:聲音很大之類的答案。音樂學科需要用專業術語來描述樂曲等特點,所以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速度與力度和樂曲熱烈、舒緩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教師的講解,速度用快與慢來表示,力度用強與弱來表示,來糾正學生以往錯誤的語言描述。那么今后學生在回答教師諸如速度、力度之類的分析音樂特點的問題時,學生們就會運用今天所學到的專業術語來表達了。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轉圓圈》,發聲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1)復習演唱歌曲導入歌曲的學習。

(2)從本課的發聲練習入手,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聽后談談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緒。

3、學唱前八小節,表現與體會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時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以及延長音記號的地方,通過教師的指揮手勢,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和表現。

4、學唱歌譜,感受歌曲的特點。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音型重復多,

識讀樂譜較為容易。因此,在識讀樂譜時,教師稍加分析和引導,以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

(1)聽教師唱旋律,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幾個音組成?每一個樂句所表現

的意境是不是一樣的?在分析時,結合歌曲的三個組成音“do、mi、sol”,介紹彝族歌曲的特點。

(2)分樂句視唱歌譜,邊唱邊請學生劃出樂句的旋律線,感知旋律的走向。簡譜版做復習變換拍子,請學生出現的小節左上角標出相應的拍號,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拍子的變換。

(3)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先把高聲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聲詞幫助讀節拍的辦法,先把變拍子的強弱規律掌握,注意突出強拍。把歌曲變拍子的節奏練好,再換成旋律唱一唱。由于歌曲變拍子的難度,二聲部不唱,以降低難度。用分組和分聲部自學的辦法學唱。

5、學唱歌曲,處理歌曲。學唱歌曲應著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現,要把撒尼兒童在銀色的月光下歡快的歌舞場景表現出來,以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唱好這首歌曲,請注意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與速度記號來演唱。在演唱時與學生一起復習旋律中出現的音樂記號,如:反復跳越記號、力度記號(漸強、漸弱)等。

(2)用徐緩的速度、柔和的聲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輕巧的聲音來表現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

(3)歌曲除變拍子外,多用聽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變化與延長音記號的運用,指揮將是統一歌聲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請學生手拉手站成排,隨樂句的進行,擺動雙手邊唱邊做律動,體驗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時的意境。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轉圓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兩個樂句節奏自由、速度緩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寧靜夜色,我讓學生邊聽錄音范唱邊看多媒體播放的畫面,學生很快就被帶進了歌曲的意境中來了,不自覺地跟錄音唱起來,而且學得又快又好;后面的樂句轉為小快板,力度加強,表現了孩子們在皎潔如銀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場面。我放一段孩子在做游戲的畫面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自學歌曲,找出較難唱的樂句反復練唱,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快就學會了整首歌曲。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我讓學生自找伙伴做轉圓圈的游戲,讓他們感受曲中歡快的情緒。

這節課通過讓學生感受音樂,自學歌曲,小組做游戲的方法來教唱歌曲,學生不僅在輕松愉快中學好歌曲,又提高了學生的歌唱積極性,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火把節》,學唱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管弦樂《火把節》。

1、從民族風情導人。課前請學生查找云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如:火把節、潑水節、三月三等,課上進行交流分享。教師設問:你認為要表現“火把節’’上熱鬧歡騰的場景的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上會怎樣的表現?

2、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情緒。聽后讓學生談談所想象的熱鬧場面。

3、重點聆聽第1段。

(1)第1遍,請學生邊聽邊用節奏拍擊,為音樂伴奏,感受與體驗音樂的情緒。

(2)第2遍,聽出此樂段演奏的樂器有弦樂組和木管組。引導學生聽出輕快、靈巧的中間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鈴鼓伴奏的,啟發他們仔細聆聽鈴鼓的音色,并合著“x 0 ∣ 0 x”,節奏型拍擊。

(3)第3遍,要求學生當聽到重音出現時,做擂鼓的動作;當鈴鼓音色出現時,和著

8 節奏拍擊。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動作,女生做拍擊鈴鼓的動作。

4、聆聽第2段,感受樂曲抒情優美的情緒。聆聽時,請學生聽出此樂段由雙簧管主奏,想象音樂表現的場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題,熟悉旋律;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打擊樂

器,如三角鐵,在樂段的長音處上奏一奏。

5、完整聆聽樂曲,表現樂曲熱烈歡騰的情緒。啟發學生邊聽邊用樂器伴奏、身體律動和哼唱主題等形式來表現。

(二)演唱

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

1、復習演唱《轉圓圈》導入,聆聽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的范唱,引導學生談談這兩首歌曲所表現的意境。

2、初聽歌曲范唱,說出歌曲演唱的順序。聆聽前先復習一下反復記號,然后請學生邊聽邊在歌曲中找找反復記號。

3、多遍聆聽,用聽唱和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學唱歌曲。

4、這首歌曲是變換拍子,學生在演唱時不好掌握節拍的變化。在學唱時,讓學生在節拍變換的小節前標注拍號,邊唱邊為歌曲劃拍,以幫助學生準確掌握。

5、啟發學生從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進行歌曲的處理。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以云南省少數民族的音調為素材創作的一首具有薩尼民族風格的歌曲。曲調主要以do、mi、dol為主,歌詞連串的襯詞貫穿全曲,酷有濃厚民族特色,歌曲以切分節奏貫穿整首歌曲的節奏,以前在教類似民歌歌謠時,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比較枯燥沒有樂趣。在組織教學時花了好多功夫。教學方法不到位,并且對新課標理解不夠,新課標:小學音樂課,是一節師生一起感受體驗的審美的人文課,先感受到音樂的美,才會有繼續學下去的興趣,這節課,我先從襯詞著手,吸引學生興趣,并解決了切分節奏的演唱,一節課下來,學生學的非常輕松。我也上的比較輕松。

第三課

銀屏之聲

教學目標

1、能聽出歌曲《愛是一首歌》中出現的人聲音色和演唱形式,說說最感動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聲隨音樂哼唱《兩顆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視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為歌曲劃分樂句。并與同伴一起設計表演形式來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聲音背唱歌曲CDO RE MI》,并與同學分角色表演。

5、能編創旋律短句來表現不同的情緒。在學吹豎笛二聲部練習曲中,復習鞏固雙吐、三吐的吹奏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唱歌曲《滑雪歌》和《DO RE MI》。

2、初步體會到主題歌曲在塑造電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創造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愛是一首歌》和《兩顆小星星》,編創旋律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歌曲《愛是一首歌》

1、展示動畫片《小鹿斑比》的相關圖片或視頻片段,看過這部動畫片的學生講講其

中的故事。

2、初聽歌曲,聽出歌曲中出現的人聲音色和演唱形式。聆聽前,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人聲的分類和學過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這些知識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在聆聽時對照。歌曲先是由男聲領唱,接著是男女聲合唱。

3、復聽歌曲,聽后讓學生說說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動自己。引導學生從歌名和歌詞中談談對歌曲的理解,結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領唱與合唱”所體現的效果,體會歌曲最令人感動的部分。

4、再次聆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甜美與溫馨。

(二)聆聽歌曲《兩顆小星星》

1、從復習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簡單回憶德國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節,并讓學生談談對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教師引導學生從歌曲的節奏型與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與自豪的性格特點。還請學生聽出不同情緒的兩個樂段,為后面編創活動做鋪墊。

3、再聽歌曲,請學生隨音樂哼唱,體會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讓學生邊唱邊用動作來表現。如:手握空拳隨音樂的節奏來揮動,以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表現出來的堅定與自信。抒情段落時,把握拳的手張開,隨樂句劃動。

4、鼓勵學生嘗試編創2—4小節的旋律短句來表現不同的情緒。教師啟發學生模仿歌曲的節奏型來編創旋律,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不同的情緒。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節奏,只不過有一些我們要適當整理,有一些卻可以直接拿來用,而學生中有一些特別的“有心人”,他們對這些節奏就非常敏感。χ0節奏學生總唱不準,不能夠把那種輕盈、利索表現出來,于是我就啟發學生,誰看過小雞吃米?來模仿一下它的聲音?有好多學生舉手了,大家開始評價他們的模仿“他不象,小雞吃米聲音很輕,邊吃還邊抬頭呢„„”“他最像,聲音輕,還很干脆”。最后選出一位小老師,學生們跟他一起學會了。

充分發揮“小老師”獎勵機制,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滑雪歌》,學吹豎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從對比聆聽動畫片《雪孩子》中兩首歌曲入手。先復習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請學生感受兩首歌曲的不同情緒。

2、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聽后,請學生在歌曲的伴奏音樂下,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驗歌曲所表現的意境。

3、視唱歌啦旋律,為歌曲劃分樂句。

(1)視唱“編創與活動”中的旋律,請學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這一句旋律。

11 (2)請學生跟著教師的琴聲用慢速、輕聲地試唱歌曲的旋律,并為歌曲劃分樂句。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節奏、基本上是四小節為一句這些特點,啟發學生說一說這首歌曲樂句劃分的規律。

4、學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優美舒展,所表現的銀色世界讓人感覺恬靜甜美。在演唱時,注意氣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現出來。歌詞中有不少的詞語重復,教師啟發學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給歌曲的演繹賦予更多的情感表達。引導學生感受與體會歌曲為影片渲染“雪花飛舞的銀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為歌曲設計情景想象、律動與造型等表演形式,邊唱邊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我以“雪孩子”的生活為主線,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用優美的圖片、短小的詩歌、動人的故事、動聽的歌曲讓學生去感受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科學、藝術與情感的關聯。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并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3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DO RE MI》,分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復習歌曲《滑雪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導入:這是一首經典英文歌曲,很多學生對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節課我們一起學唱歌曲《DO RE MI》。

2、鼓勵學生視唱或用豎笛吹奏歌曲的旋律。采用分組、分句自學,或者師生接龍的形式來唱(奏),

12 帶有變化音的樂句教師要多做示范,讓學生先聆聽后模唱。

3、復習鞏固“d0、re、mi、fa、sol、la、si”柯爾文手勢,引導學生從音階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進上行的創作特點。

4、用飽滿、明亮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并嘗試用英文來演唱。

5、觀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勵他們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簡單的合唱效果。

6、分小組合角色進行表演唱,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表演更精彩。

7、復習聆聽過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獨的牧羊人》,并請學生分享自己會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 RE MI》,復習歌曲《滑雪歌》。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欣賞并學唱歌曲《Do Re Mi》,讓學生從中體驗并表現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初步了解音樂劇。在授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節拍、呼吸、發聲、音準、二聲部的課堂常規有效訓練。通過節奏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節奏的穩定在音樂中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發聲訓練,調整唱歌的正確姿勢,這種方法在唱歌課上作課前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在呼吸的常規訓練中運用生活中的聞花香或者打哈欠掌握緩吸緩呼的方法,學生沒有枯燥的感覺,很有興趣很放松很快樂。通過表演《Do Re Mi》讓學生觀察了解音階,從中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唱歌曲,結合簡單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導學生感受、表現音樂形象和情緒。在學唱中我運用不同演唱形式對學生進行反復的歌曲練習;在歌曲中感受音樂劇的魅力,師生合作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和學習的無限快樂。欣賞音樂劇《音樂之聲》片段,讓學生思考音樂劇是靠什么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初步了解音樂劇的有關知識,通過了解《音樂之聲》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促進學生思維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對老師的喜愛,同時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第四課

美好祝愿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龍騰虎躍》熱烈歡騰的情緒,聽出樂曲主要演奏的樂器。

2、能用熱情、活潑的情緒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編創拍手的節奏和新歌詞,以

13 增加歌曲的氣氛,表達對文明友愛的美好祝愿。

3、學唱歌曲《明天會更好》,并能根據歌曲內容設計表演形式,與同伴一起表現。

4、認識“民族樂器分類(二)”,能聽辨并說出樂器的名字和所屬的樂器組別;會自制小樂器。 教學重難點:

1、學唱歌曲‘《明天會更好》表達了人們對和平、友誼與未來的美好祝愿;學唱歌曲《拍手拍手》唱出了少年兒童對文明新風的熱情贊美。

2、使學生在多種節奏的復習和歌詞的編創活動,進一步提高合作能力與歌曲表現能力,在歌聲中情感世界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龍騰虎躍》,認識民族樂器分類(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由于樂曲較長,采用先分段后整體的欣賞方式進行。

2、從曲名入手,如設問:“龍騰虎躍”這首樂曲是用西洋樂器演奏的還是民族樂器演奏的?讓學生結合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的角度來談談,從而進入對樂曲的聆聽。

3、初聽樂曲片段,感受樂曲的情緒并聽出演奏的樂器。截取樂曲第一部分的片段,聽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對“龍騰虎躍”的理解,談談樂曲所表現的喜慶、歡樂的情景。學生基本能聽出樂曲主要的演奏樂器有:鼓、嗩吶、镲以及二胡后,請學生邊聽邊模仿樂器演奏。有條件的學校,聽后提供相關的演奏視頻給學生觀看,直觀了解演奏的樂器。

4、聆聽樂曲第一部分。引導學生對比聆聽主題1和主題2的不同情緒,熟悉主題旋律。聆聽中,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如:(1)鼓勵學生分組編創短小的節奏,拍手或敲鼓為主題1伴奏。由于樂曲的速度較快,因此,節奏型不宜過于密集。(2)請學生哼唱或用豎笛吹奏主題1和2。

5、聆聽樂曲第二部分。此樂段是鼓的獨奏,也是鼓的多種奏法的展現,聆聽時,教師引導學生從鼓的不同奏法、鼓點的變化以及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中,去感受和想象樂

14 曲所表現的場面。

6、聆聽樂曲的第三部分,聽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旋律。

7、完整聆聽全曲,簡單介紹作者。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

教學反思: 這首曲子比較短,便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我的設計思路也是依據我校學生實際進行的,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比較差,所以從入學開始,我就從最基礎的抓起,一點點一步步,使學生有了一些對音樂的新的認知,水平也有了提高,一些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而《龍騰虎躍》這首曲子,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如果順利應該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的。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拍手拍手》,發聲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知識與技能”中的發聲練習,然后從重音記號和“拍手”進入本歌的學習。

2、初聽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聽后,請學生從歌名和歌詞內容中,談談歌曲對“文明友愛是每個公民的道德素養”等思想內涵的理解。

3、再聽歌曲范唱,邊聽邊隨音樂在“×

×”的處用拍手表達對文明友愛的贊美,并引導學生編創出不同的拍擊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歌曲中的“×

X”還以作怎樣的節奏變化?

4、學唱歌曲。歌曲節奏感強,拍手的掌聲貫穿全曲,充滿活力,學生愛唱也容易掌握。在學唱時注意:

(1)齊唱部分采用分組分句自學曲調的方法,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發現歌曲的特點。 (2)合唱部分借助課堂樂器豎笛或口風琴把握音準,注意兩聲部的和諧。

5、完整地、充滿熱情地演唱歌曲,加入打擊樂器伴奏,為歌曲增添熱烈的氣氛。

6、鼓勵學生為歌曲編創歌詞,并唱一唱。引導學生從文明禮儀、贊頌美好事物等

15 方面進行編創。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

教學反思:《拍手拍手》這是一首頌揚和倡導精神文明風尚為題材的兒童歌曲,其速度適中,節奏性強,孩子們喜歡這樣的歌曲類型。歌曲吸取了少年兒童生活中的幾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歌曲為分節歌,由主題和副歌構成。主歌部分包含兩個平行樂句。兩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進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進,使曲調顯得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的樂段。樂句的前半句是由兩個四分音符在高音區形成的節奏性音調,簡潔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響亮的掌聲和興高采烈的神態;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們對文明新風的熱情贊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間頻頻穿插了伴以掌聲的間奏,既突出了主題,也增添了歡樂的情趣。

第3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明天會更好》,復習《拍手拍手》,做“活頁習題—自制小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展示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的圖片或視頻導入本課的學習,簡單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及曲作者羅大佑。

2、聆聽歌曲,讓會唱的學生隨著音樂哼唱,聽后請學生談談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3、啟發學生發現和找出歌曲多次出現的節奏,并復習回顧學過的知識,說一說這些節奏的名稱,拍一拍、唱一唱。引導學生運用幾個節奏,用拍手或拍腿等為歌曲伴奏。

4、反復聆聽歌曲,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學唱歌詞時,除了要注意歌曲中出現以上節奏的地方外,還要唱準、唱好一字多音、連音線以及變換拍子的地方。

6、跟著教師的琴聲視唱歌曲前四小節的旋律。

7、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聲演唱的兩個不同版本給學生聆聽,感受不同人聲演唱的

16 效果和歌曲的處理,為下一環節的活動做感性的體驗。

8、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設計表演的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處理歌曲,并完整地表現。演唱形式設計為:第一樂段的第

1、2段歌詞分別由男、女生齊唱,第3段領唱,第4段全班齊唱;第二樂段采用齊唱、輪唱或合唱。

9、全班表演唱《明天會更好》。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五課

快樂的陽光

教學目標:

1、體會歌曲《守住這一片陽光》的情緒,能說出歌曲旋律進行的方式。

2、感受埃及民歌《光輝的太陽》的情緒,并在聆聽中回顧學過的外國民歌,感受與比較外國民歌的不同風格和情趣。

3、能用明亮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一把雨傘圓溜溜》,表現歌曲歡快、詼諧的情緒,并設計表演形式隨音樂表演。

4、能邊劃拍邊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榕樹爺爺》,并能說說二聲部合唱的特點。

5、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現編創的旋律短句。

6、懂得變聲期嗓音保護的知識,學會吹奏豎笛曲《沂蒙山小調》。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的情感在音樂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培養他們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生活態度。

2、使學生感受與體驗不同的音樂要素所造成的不同音樂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編創旋律的能力。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守住這一片陽光》,學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發聲練習;

17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歌曲《守住這一片陽光》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情感內容。聆聽前,設問:歌名中的“一片陽光”指的是什么?聽后,教師從歌詞中“充滿生機,充滿希望”、“新的沖擊,新的色彩”等詞匯,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2、再聽歌曲,聽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請學生帶著問題聆聽:你認為歌曲分為幾個樂段?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兒?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聽后,學生交流回答。歌曲的第一樂段采用領唱與齊唱(第1遍領唱,第2遍齊唱),高潮部分是第二樂段“守住這一片陽光„„”,采用了合唱的演唱形式,突出了歌曲的主題。

3、跟著音樂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進行方式。與學生回顧旋律進行的三種方式:上行、下行和波浪式進行,然后請學生分別用“Lu”和“La”哼唱第

一、二樂段,邊唱邊用手隨旋律的走向劃旋律線,感受旋律的進行方式。歌曲的旋律走向,基本上是第一樂段上行與波浪式相結合,第二樂段以樂句下行為主。

4、跟著音樂唱一唱歌詞,體會歌曲的情緒和表達的情感。請學生采用領唱、小組齊唱和全班齊唱來演唱,加深對歌曲的體會。

(二)演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

1、教師通過多種聆聽法,幫助學生熟悉歌曲,加深對歌曲的整體感知.為唱準、唱好歌曲作鋪墊。如: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描寫的情景;聽歌曲,說出并唱唱歌曲中表現嬉戲快樂的心情的歌詞(襯詞“啦”)等。從容易唱準、唱好的地方人手。

2、學唱歌曲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歌曲的整體韻律,并從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導學生用明亮的、富有彈性的聲音,唱出歌曲所表現的雨中歡笑之情趣,以及同伴風雨共傘、一往無前的情感。另外,還請注意以下幾個地方:

(1)這首歌曲的歌詞演唱重音與平時演唱的歌曲不同,多個重音出現在弱拍、弱拍中的強拍或跨小節弱拍上,不容易掌握。教師先請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突出個別弱拍上的字,幫助學生掌握好歌詞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在學唱時,教師多作示范和帶唱,以幫助學生唱好、唱準。

(2)歌曲中出現跨小節和連續切分的地方,讓學生用邊劃拍邊唱的方法輔助解決。多用模仿的辦法唱出節奏特點。

(3)歌曲中多處出現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教師多用琴聲和范唱輔助學生唱準音

18 程。

3、歌曲輕快活潑,詼諧有趣,學生學會歌曲后,教師啟發學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現的地方,做拍手或跺腳(踩雨)的動作,完整地演唱歌曲,以增添歌曲的情趣。

4、鼓勵學生分角色設計表演形式或創設情景,隨音樂表演。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教學反思:《一把雨傘圓溜溜》是一首反映同學間友誼的一首歌曲,體現了互相幫助的同學之情。歌曲的情緒歡快,很容易打動學生。因此在導入部分,我創設了情景,并用這首歌曲的伴奏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思考:我和同學之間的友誼是怎樣的。學生此時的情緒很高漲,他們都說了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接受大家幫助的事情。雖然此時我并沒有指出這就是對你們的思品教育,但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都會被打動,而“相互幫助、熱愛同學,關心他人”自然而然的從學生自己的口中說出,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也盡顯。

教育,特別是德育,要讓學生接受,并從內心產生感動,必須有做到“潤物細無聲“,一味的”大道理“并不能讓學生的內心信服。所以,教師,音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通過音樂的魅力,來達到這個目的。如”聽賞民族音樂,就可以像學生介紹我國優美動聽的民族音樂,民族樂器,讓學生由了解自己國家的音樂文化,而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等等??傊?,只要教師用心,我們的教材,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成為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陣地!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榕樹爺爺》,變聲期嗓音保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演唱歌曲《榕樹爺爺》

1、歌曲的旋律抒情優美,節奏簡單,易學好唱。學唱前,先請學生聆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并聽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聲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聲部,而尾聲部分再現時主旋律在高聲部。先學唱此部分,請學生跟著教師的琴聲哼唱旋律,學唱歌詞。教師要抓住這一部分的特點,從樂句的長音節奏和襯詞“呣”中,引導學生用連

19 貫、圓潤的聲音來演唱,把歌曲生動地模擬孩子們熱情呼喚榕樹爺爺和榕樹爺爺輕柔“回答”的意境表現出來。

3、歌曲的主要樂段曲調流暢,節奏規整,采取學生分組、分聲部自學的方法進行學習,要求學生邊唱邊為歌曲劃拍。學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跳躍、活潑的聲音演唱低聲部的補充音襯詞“啦”,唱出孩子的稚氣與俏皮;從歌詞“雖然你老啦,卻總喜歡和青藤一樣攀崖”、“雖然你老啦,卻總喜歡和小鳥一起玩耍”中,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內涵。各聲部熟練后,再兩個聲部合成,要注意兩個聲部的音準與聲音的和諧。啟發學生用領唱或小組齊唱的形式來演唱前兩個樂句,突出與榕樹爺爺的對話。

4、尾聲部分用漸弱的力度和漸慢的速度來演唱,表達即將畢業的學生對榕樹爺爺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請學生邊唱邊為歌曲劃拍。鼓勵學生爭當小小指揮家,比一比誰劃拍最準確。在劃拍的練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思考與分享:二聲部合唱有什么特點?(用擬人化手法,描繪了孩子們深情呼喚榕樹爺爺、向榕樹爺爺表達即將畢業要離開榕樹爺爺依依不舍的情感,二聲部用模擬榕樹爺爺輕柔地應答的效果。)

(二)變聲期嗓音保護教學

1、發聲練習此條發聲練習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的學習,訓練學生用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中一連串的襯詞“啦„„”。練習時提示學生注意唇、口的肌肉不要緊張,發“ba”音時要放松、靈活;練習從“ba”音過渡到“La”。

練習的音域建議在1=bE至1=B之間進行。

2、變聲期嗓音保護

教師結合人體喉部解剖圖向學生簡單介紹變聲期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懂得基本生理常識,明白保護嗓音的重要性。

(1)變聲期是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因為歌唱困難而產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嘲笑因處于變聲期而歌唱困難的同學;

(2)要避免在各種場合大聲喊唱、喊叫;

(3)在生活中注意對嗓音的保護,避免過冷、過熱或刺激、辛辣的飲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證充足的睡眠等等。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0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光輝的太陽》,編創旋律短句,學吹豎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歌曲《光輝的太陽》’

1、從復習聆聽學過的外國歌(樂)曲導人,如:播放《櫻花》、《噢,蘇珊娜!》、《迪克西島》等片段,請學生說出是哪個國家的作品。然后進入本課的學習——聆聽一首埃及民歌,請學生結合自己的人文知識,簡單談談對埃及的印象。

2、聆聽歌曲《光輝的太陽》,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情景。聆聽時,啟發學生想象:當太陽光芒照耀埃及這片土地時,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教師補充介紹:歌曲描寫的是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埃及人民,用歌聲唱出美好的希望,用汗水換來豐收好時光。

3、再次聆聽歌曲,結合音樂中特有的鼓點,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風格。請學生聽出歌曲中的伴奏音型,并用拍手、拍腿或擊鼓,邊聽歌曲邊伴奏。

4、回顧學過的外國民歌,請學生聽一聽、唱一唱,感受它們不同的風格和情趣。

(二)學吹豎笛

教師從復習聆聽柳琴曲《春到沂河》導入,讓學生唱一唱民歌《沂蒙山小調》,熟悉歌曲的旋律。主旋律分別在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呈現了兩次。在學習吹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突出主旋律的聲部以及旋律的歌唱性,第一聲部中超八度大跳的地方

要注意指法的轉換和高音急吹的氣息控制。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六課

神奇的印象

21

教學目標:

1、聆聽民族管弦樂曲《瀑布》片段,聽出表現瀑布飛瀉的樂器。在聆聽中認識民族管弦樂隊的排列。

2、聆聽電影音樂《海德薇格主題》,感受樂曲魔幻、神秘的氣氛,懂得音樂要素在樂曲表現以及電影表現中所起的作用。

3、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準確演唱變換拍子歌曲《火車來了》,并自制簡易樂器與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4、能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飛天曲》,表達“豪邁與自豪”的歌曲情感,獨立視唱歌中四小節旋律。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學唱與表演,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與聯想,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豐富其音樂體驗,體現音樂的人文性與審美性。

2、讓學生在音樂的感受與體驗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豐富其情感體驗,同時激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海德薇格主題》,學唱歌曲《飛天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

電影音樂《海德薇格主題》

1、導入:

從介紹《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電影及電影配樂的影響力作為話題來引入。

2、簡單介紹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故事梗概和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

3、初聽樂曲片段,感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聆聽后師生交流、思考:音樂對影片起到什么作用?教師啟發學生把音樂所表現的意境與影片的名字和故事內容相聯系來談談。

22 小結后,再次播放此片段,讓學生閉目聆聽,想象音樂所表現的電影畫面。

4、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聽出主題重復時的變化。

(1)第一遍聽,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3次)

(2)第二遍聽,聽出主題在音色和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聽出主題由鐘琴奏出,后加人弦樂囂、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在力度上不斷加強。也許學生對鐘琴的音色記憶不深,教師與學生回顧《糖果仙人舞曲》當中的片段,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3)第三遍聽,邊聽邊哼唱主題,感受與體驗主題在音樂要素上的變化。請學生在鐘琴和銅管演奏主題出現時,分別用“ding”和“du”或“beng”來哼唱。

5、完整地聆聽樂曲,整體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氣氛。

6、再次聆聽全曲,聽后請學生談談樂曲營造了怎樣的氣氛,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樂曲是通過哪些音樂要素來營造這種氣氛的。

(二)演唱歌曲《飛天曲》。

1、導人:

從復習聆聽《木星——歡樂使者》片段人手,回顧樂曲所表現的意境,然后導人本課的學習。

2、學唱歌譜。 結合“編創與活動”中的識讀樂譜活動進行。

(1)出示兩條節奏,聽辨出老師拍擊的是哪一條。

(2)學生練習拍擊以上兩條節奏,熟悉掌握歌曲的節奏。第一條節奏是歌曲的引子部分,第二條節奏是歌曲第二樂段的第三句,歌中的三連音節奏改成學生容易拍打的節奏。

(3)播放歌曲《飛天曲》,請學生邊聽邊找出這兩條節奏在歌曲中的位置。教師邊彈奏這兩句旋律,讓學生邊聽邊拍擊,同時用“啊”哼唱旋律。

(4)分組獨立視唱下面的旋律,提示學生注意唱準兩處八度大跳。

(5)完整地跟教師的琴聲哼唱歌曲的旋律。自于歌曲采用的節奏較多,如:附點八分節奏、切分音、跨小節切分以及三連音、后半拍起等,學生不易掌握其節奏和時值, 教師要求學生邊劃拍邊哼唱旋律,換氣記號的地方提示學生換氣要快,旋律中標有延長音記號“冬”的地方先不要作延長,待唱熟練或學唱歌詞時再作處理。

3、學唱歌詞。學唱時,教師應結合歌詞內容和我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用自信、豪邁的歌聲來表達。另外,注意以下幾個地方:

(1)唱準幾個八度大跳的音準和三連音的時值;唱好帶“一”的地方,此處時值很短且又在弱拍上,不要為了唱出裝飾音而加重音、拖長時值,要唱得短促、靈巧。

(2)第二樂段的第三樂句較長,旋律一氣呵成,樂句中間換氣記號的地方、跨小節切

23 分音延長以及其后半拍進入是歌曲演唱的難點,演唱時要注意保持其樂句的連貫性。

(3)歌曲中延長音的地方,其時值根據演唱的需要,做適當的時值延長,演唱時看老師的指揮或邊唱邊劃拍來掌握。

4、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導學生根據旋律的走向,選擇合適的力度變化,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

第一樂段,領唱或男女生小組唱;第二樂段,全班齊唱,按歌譜中標記的力度記號演唱;第三樂句的擴充句在反復時,旋律上行至歌曲的最高音,此處用漸強的力度,唱得堅定、有力,表現出中華兒女“為人類創造新文明”的豪情壯志。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火車來了》,做自制樂器的“編創與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演唱歌曲《火車來了》

1、從復習聆聽樂曲《火車托卡塔》人手,回顧樂曲中模擬火車的汽笛聲和車輪的滾動聲,以火車的印象引入本課的學習。

2、初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聆聽前,教師簡單地介紹一下歌曲的時,代背景。

3、歌曲速度較快,情緒歡快熱烈,是一首四

二、四三拍反復變換的變拍子歌曲,不易掌握。在學唱前,教師采取多聽范唱來幫助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與節拍,通過一些感受變換拍子的小游戲來輔助學習。

(1)聽范唱,聽出歌曲中模擬火車行進時的隆隆聲。歌曲在前奏和間奏同音反復的地方都模擬了火車的隆隆聲,讓人身臨其境。

(2)聽范唱,隨音樂用人聲模擬火車的聲音。

(3)聽范唱,分析歌詞部分開始的十小節旋律,并請學生在每小節的左上角標出相應

24 的拍號。復習變拍子的知識。

4、學唱歌曲:

(1)根據各班學生的識讀樂譜的能力,采取先識譜再唱詞或直接學唱歌詞的方式進行,視唱旋律時,建議教師要求學生劃拍視唱,把握好拍子的變換;要引導學生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情感,注意啟發他們以情帶聲,把握好演唱的速度和力度的變化,表現出歌曲歡快、興奮的情緒。

(2)歌曲中出現了許多表情符號,如保持音、裝飾音(上滑音、下滑音)、速度變化(漸快、稍慢)以及力度變化(<、_、s、mf、pp)等,對于這些知識的學習及應用,應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如請學生先看譜聽范唱,提示他們關注這些記號;請他們說說這些記號怎樣演唱,為什么要這樣演唱;它們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等。

(3)學唱歌詞時,從歌詞中啟發學生理解“鐵路修到新疆,火車開進新疆,新疆人們載歌載舞,從此幸福生活萬年長”的喜悅心情,唱出歌曲歡快、興奮的情緒。

(4)襯詞及上滑音、下滑音要唱得自然而富有民族風味。教師介紹新疆柯爾克孜族

的民俗風情,以及歌詞中提到的本民族特有的樂器——“庫木孜”;學唱時,指導學生多聽范唱、多模唱。

5、自制幾個小型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與同伴一起合作表演歌曲。用橡皮筋、紙盒等身邊材料,自制簡易樂器,參與到前奏、間奏的伴奏中;也用人聲模擬火車前進的聲音,以烘托演唱的效果。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瀑布》片段,認識民族管弦樂隊演奏圖,復習兩首歌曲,做“活頁習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聆聽

民族管弦樂《瀑布》片段

25

1、先復習聆聽樂曲《晨景》或《雪花飛舞》等描繪大自然景象的音樂片段。

2、初聽樂曲,想象音樂所表現的意境。聆聽前設問:聽到這首音樂,你會聯想到什么樣的大自然景象?學生聽后自由回答,然后教師再揭示曲名,簡單介紹:樂曲是指揮家閻惠昌創作的交響音畫《水之聲》的第一樂章,描繪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終于匯成瀑布一瀉千里的壯觀情景。

3、再聽樂曲,聽出表現瀑布飛瀉的音樂和演奏的樂器。(先是彈撥樂組與打擊樂組以極弱至極強的力度,奏出猶如泉水暗涌的音調。隨后,拉弦樂器和吹管樂器組也運用此音調加入其中,伴隨著這些音調的出現,定音鼓、小鼓、鈸、鑼等打擊樂器由弱至強的演奏。

聆聽前,教師借助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或圖片,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設計一些活動,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如:

(1)當聽到瀑布飛瀉的景象時,請學生用動作來表現。

(2)聽后,請學生說出有哪些樂器表現了瀑布飛瀉的景象。

(3)再聽時,請學生用人聲模擬瀑布飛瀉的聲音,或用模仿樂器演奏來表現。 (4)鼓勵學生用圖譜或連環簡筆畫,畫出所聽到的“瀑布印象”。

4、復聽樂曲,請學生談談:哪一部分的音樂給你印象最深?你能說出這一部分的音樂是用了哪些樂器演奏的嗎?

三、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七課

放飛夢想

教學目標:

1、聆聽樂曲《和平頌》,能說出主題多次出現時的變化,并為主題旋律編創歌詞,表達對和平的贊頌。

2、感受《歡樂頌》熱情飽滿的情緒,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時依次進入的人聲。

3、學唱兩首歌曲《永遠是朋友》和《我們是朋友》,與好友一起用歌聲和動作表達彼此的友誼;背唱《永遠是朋友》。

4、認識音樂家貝多芬;做改變旋律的節奏和節拍的練習,在唱唱、奏奏和比較中,感知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26

1、通過學唱,激起學生回憶這六年中與同伴一起度過難忘的學習生活,感受友情的可貴。

2、讓學生在音樂中受到心靈的洗禮,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好題材,同時也是對人聲的分類、演唱形式以及民族管弦樂隊等相關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和平頌》,學唱歌曲《永遠是朋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管弦樂《和平頌》片段

1、播放一組“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同胞的圖片,然后提問學生:你知道這一慘痛的歷史嗎?你知道“南京大屠殺”發生在什么時候嗎?接著,教師揭示本課的學習內容,簡單介紹作品《和平頌》的創作背景。

2、初聽樂曲,熟悉主題。聆聽前設問:你是否能聽出樂曲中那熟悉的音調呢?學生聽后回答,并哼唱或吹奏主題,唱一唱江蘇民歌《茉莉花》,感知樂曲的主題與民歌音調的關系。

3、多遍聆聽樂曲,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與變化。主題以合唱與樂隊的形式,通過音色、力度和旋律的變化。反復出現了五次,把樂曲推向了高潮。聆聽時,教師結合主題的表現手法和曲名《和平頌》,引導學生感知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上的作用,加深對“和平頌歌”的理解。

4、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嘗試為旋律編創歌詞,表達對和平的贊頌。

(二) 演唱歌曲《永遠是朋友》

1、從有關朋友的詩句、名言或歌曲導入。如:請學生吟誦一段詩句或唱一段相關的歌曲,然后談談對“朋友”的理解,分享自己與朋友之間一些有趣、感人或難忘的事情,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情感共鳴。

2、聆聽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教師結合歌詞中“以誠相見,以心相許”、“天高地厚,山高水長”等詞句,引導學生理解和懂得友情的真摯與珍貴。

27

3、再聽范唱,說出歌曲分成幾個樂段。教師從樂段的節奏、音區和情緒的對比上作啟發。還請學生為這兩個不同樂段設計不同的節奏型,邊聽邊伴奏,熟悉歌曲。

4、學唱歌曲。復習反復記號,找一找教科書中的反復記號,說說不同反復記號的用途。學唱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唱好、唱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注意帶有休止符如“尋”和“相見”的地方,要唱得“聲斷氣不斷”,把一字多音唱清晰。教師要結合學生即將畢業,同學將要分別的現實,激發他們用深情的歌聲來表達同學間的友情,用真情抒發“永遠是朋友”的心聲。

5、學生自由組合,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三、全課總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我們是朋友》,聆聽《歡樂頌》,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演唱歌曲《我們是朋友》

1、把歌曲的前四小節發聲練習,然后導入歌曲的聆聽與學唱,為后面歌曲演唱上的處理做鋪墊。

2、聆聽歌曲范唱,請學生聽后談談歌曲的情緒,并結合歌曲內容與老師、同學一起分享自己在小學階段的師生之情和同學之情。

3、鼓勵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學唱第一樂段,啟發他們發現這一樂段的特點,引導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編創拍手的節奏等,以突出“伸出你我的手,我們做朋友”的主題,增添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4、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分聲部學唱第二樂段,合唱能力強的班級,采取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借助課堂樂器輔助掌握音準。演唱這一樂段時,要把歌譜中的力度變化唱出來,以表現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表達對友情的呼喚與珍惜。

5、完整地演唱歌曲,邊唱邊用動作相互交流,表達情感。根據歌詞的內容編創動

28 作,如拍手、揮手以及圍著圈,手拉手前后搖擺等動作;用前四小節為歌曲增加引子和尾聲,如引子用慢速、弱的力度演唱兩次,表現對友誼的呼喚,結束句用半音上行轉調、漸強的力度演唱三次,最后以漸慢的速度、強力度結束,把歌曲推向高潮,突出“我們是朋友”這一主題。

6、比較《我們是朋友》與《永遠是朋友》兩首以友誼為主題的通俗歌曲,引導學生在節奏、旋律和情緒上作對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 聆聽交響樂《歡樂頌》片段

1、導入:

(1)復習聆聽樂曲《溪邊景色》片段導入,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介紹音樂家貝多芬

音樂家貝多芬,在課前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有關貝多芬的資料(生平簡介、音樂作品及創作背景等),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從聆聽學生熟悉的貝多芬的作品,如:《歡樂頌》、《獻給愛麗絲》等人手;還講述貝多芬的童年故事,或者結合學生學習的課文《月光曲》進行導入,配以形象的圖片;結合教科書上呈現的貝多芬的形象,讓學生初步認識貝多芬,為進入中學后深入了解貝多芬打下基礎。

2、隨教師的琴聲演唱或吹奏《歡樂頌》主題,理解歌詞所表達的“自由、平等與和平”思想內容。演唱時,注意唱準、唱好有連音線的地方,并提示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崇高的情感和高亢有力的聲音來演唱。

3、初次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熱情、飽滿的情緒。教師結合貝多芬與命運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熱情、飽滿的情緒中所包含的樂觀、頑強精神。

4、再次聆聽樂曲,聽出《歡樂頌》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與演唱形式?!稓g樂頌》的主題,分別采用了獨唱、重唱與合唱的演唱形式,主題先后出現了三次;在重唱時先由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中音演唱,后加入了女高音。聆聽時,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的相關知識,并在反復聆聽中充分感受人聲及合唱的魅力。

5、模擬《第九交響曲》合唱部分,請學生用領唱與齊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歡樂頌》主題,表達對“自由、平等與和平”的贊頌。先讓學生自己展開討論:用怎樣的音色和力度能更好地表達贊頌的情感?然后給學生時間嘗試。教師還啟發學生采用前兩句領唱,后兩句齊唱的形式來演唱,如:第

一、二遍分別由男女聲領唱與齊唱,第三遍全班同學起立齊唱。

6、再次完整聆聽樂曲,簡單介紹《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深遠影響。

三、全課總結。

29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3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歌曲,做“活頁習題

一、

二、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小組回憶這單元共學唱了哪些歌曲?

2、全在伴奏下復習歌曲。

3、分形式表演唱。

4、生完成第7課活頁習題

一、

二、三,師生共同訂正。

三、全課小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八課

蓉城音畫

教學目標:

1、聆聽樂曲《芙蓉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緒。

2、背唱歌曲《成都是個好地方》 ,編創歌詞唱唱自己的家鄉,表達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背唱歌曲《成都是個好地方》,編創歌詞唱唱自己的家鄉,表達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30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芙蓉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聆聽歌曲范唱,請學生聽后談談歌曲的情緒。

2、鼓勵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學唱第一樂段,啟發他們發現這一樂段的特點,引導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編創拍手的節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邊唱邊用動作相互交流,表達情感。根據歌詞的內容編創動作.

4、引導學生在節奏、旋律和情緒上作對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5、再次聆聽,感受歌曲A、B段的不同情緒。

6、為歌曲的B段畫圖形譜。

7、自編動作隨歌曲表演。

三、全課小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2課時

教學內容:背唱歌曲《成都是個好地方》。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范唱《成都是個好地方》,請學生聽后談談歌曲的情緒。

2、鼓勵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學唱第一樂段,啟發他們發現這一樂段的特點,引導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編創拍手的節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邊唱邊用動作相互交流,表達情感。根據歌詞的內容編創動作.

4、引導學生在節奏、旋律和情緒上作對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

31 的感受。

5、再次演唱歌曲,將歌曲中完全相同的曲調用相同的顏色勾畫出來,模仿其同頭換尾的方法編創旋律。

6、編動作隨歌曲表演。

三、全課小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游戲宮

放飛理想

教學內容:對本學期所學知識的回顧。 教學目標:

1.熟認常用的音樂記號;

2.說出中外音樂家的國籍和代表作; 3.背唱2-3首歌曲;

4.用指揮手勢指揮同學演唱歌曲; 5.比一比誰會唱的歌多。 教學時間:3課時左右 教學過程:

一、“夢想,從這里起航”

把活動設計為:每個學生都是“七彩夢之艦”的成員,開啟“夢之艦”駛向目的地,途中經過航標時,需領取每處航標上的夢想禮物,

32 禮物可以是參照教科書游樂宮“放飛理想”中提供的相關復習內容,答對的隊員就可以順利地領取禮物,最后看哪一隊“夢之艦”的成員領取的禮物最多,最快駛到目的地,哪一組為勝。整個活動教師只為活動命題,活動的具體工作則由學生自己來策劃、組織。如:學生的分組、競賽的題目、禮物的準備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創造性。教師主要起協調作用,使活動開展得更順利和有序。

二 “我的未來不是夢”主題音樂會

音樂學科的評價要突出學科特點,應結合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內容與形式,對學生進行學業情況的總結和評價。

給學生擬定班級音樂會的系列主題,讓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音樂才能、相互交流與激勵中完成學科期末的測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地把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成長過程通過錄音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可為學生留下“我的成長檔案”。

三、音樂展示活動. 結合當下較為流行、較有影響力的音樂活動形式,開展“班級好聲音”、“我是歌手”、“歌聲嘹亮”、“最強記憶星”等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自娛自樂”活動匯報中,總結和交流本學期的學習成效,完成測評工作。

33

第四篇:人音版六年級音樂上冊《紅河谷》教學反思

整堂課,總體還是完整、有效的。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地學會了這首歌。

應該說,這節課的閃光點,就是歌曲的教學很順暢,特別是學生的聲音非常純凈。整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得很好,弱起小節和切分節奏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很快掌握了。

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就沉浸在鄉村音樂的氛圍中,影片中的舞蹈把加拿大鄉村音樂風格傳遞得很好,給學生營造了濃郁的加拿大鄉村音樂風味的氛圍,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整個課堂洋溢著快樂、親切、自然,師生一起沉浸于音樂、享受著音樂。當然了,一節課上下來總會有一些缺點的,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我想關鍵在于課前的備課,所以在平時我們還是要好好的把歌曲和欣賞的內容仔細鉆研,爭取做到帶著詳細的、設計全面的教案進教師上課,這樣以來,我想以后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平時扎扎實實的教學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讓音樂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課。

教學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的藝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讓平時的課堂教學生輝,讓音樂課成為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舞臺!

第五篇:人音版七年級音樂教案

柳泉一中

滕云

第一課時

彩色的中國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班級:

人數:

教學目標

通過學唱《彩色的中國》及欣賞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點從歌曲的旋律節奏上做比較,使學生認識不同風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風格和特點,豐富學 生的知識,拓寬視野。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類型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體驗其不同的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

一、正確地表現《彩色的中國》的音樂情緒。

二、正確感受、體驗不同類型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及風格。

教學準備教具

多媒體設備,電子琴,PPT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 播放中國地圖圖片,中國地形圖展示。(PPT演示)

師提問:地圖上看到了什么?圖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中國各地哪些標志? 生答:有長江、黃河、平原、臺灣……. 師:是的,我們的祖國非常廣大,也是多姿多彩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美麗的祖國,感受和歌唱《彩色的中國》。

二、講授新課

1、 聆聽歌曲《彩色的中國》

2、引導學生按照三拍子指揮圖示隨音樂進行劃拍,用聲斷氣不斷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樂句,并體會休止符的表現作用。

3、聆聽歌曲標出歌曲的節拍重音及裝飾音的名稱。

4、分組學唱歌曲的簡譜。

5、教師找學生朗讀歌詞,讓學生想象一下歌詞描繪的場景。

6、教師通過PPT來展示碧綠的平原、金黃的沙漠、長長的長江、彎彎的黃河、寶島臺灣,讓學生對歌詞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7、教師播放歌曲,讓學生聆聽欣賞,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8、學唱歌曲,齊唱全曲。

9、分組練習副歌部分的二聲部。

10、完整的合唱全曲。

三、 學習基本指揮圖示

四、 音樂練習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 重點練習歌曲中容易唱錯的三連音、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寫歌曲的后11小節,討論它們與前奏的關系,并從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說說這段音樂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五、拓展活動

聆聽歌曲,標出歌曲的節拍重音及裝飾音的名稱,隨音響邊劃拍邊唱開始部分。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歌唱祖國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每首歌詞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國》,唱出三拍子的韻律感。

3、通過學唱《彩色的中國》,欣賞《多情的土地》、《愛我中華》、《走向復興》以及PPT展示我國的大好河山,以此來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1、正確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歌唱的歌曲和聽賞的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1、富有感情的熟練演唱已學歌曲

2、學會聽賞合唱歌頌祖國的歌曲,了解常見的演唱形式。

四、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

(1)跟隨教師的電子琴伴奏齊唱《彩色的中國》

(2)以小組為單位演唱《彩色的中國》,師生討論選出優秀組。

2、導入新曲

師:當然然,表現祖國美好,熱愛家鄉的歌曲還有很多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恫噬闹袊繁容^歡快、愉悅,而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較抒情,優美感人,表現了對家鄉、對生育養育自己地方的無限眷戀和懷念之情。

3、講授新知

教師簡介作者:施光南

4、欣賞《多情的土地》視頻。師生討論歌曲的旋律及情感表達。

5、了解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

師:歌唱祖國的歌曲還有很多,我國56個民族的人民都很熱愛我們的祖國,他們也要歌唱他們的心聲,《愛我中華》這首合唱歌曲正是他們最好的表達。 (1) 教師播放《愛我中華》視頻片段,讓學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2) 教師介紹歌曲作者

詞作者:喬羽

曲作者:徐沛東

(3) 樸實的語言,簡潔的音調,深刻地反映出我國各民族的親密團結和愛國愛家的深厚情感,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愛國熱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盛傳。愛我中華》這首歌先后由韋唯和宋祖英演唱,傳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成為一首歌頌民族團結、少數民族聚會的必唱曲目。

6、欣賞《走向復興》師生討論演唱形式和歌曲旋律及情感表達。

五、課堂小結

總結這兩次課學唱和欣賞過的歌曲,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并通過舉例讓學生加深印象。

六、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第二單元 繽紛舞曲

《青年友誼圓舞曲》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學習了解音樂知識——圓舞曲。

2. 學會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學生體會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3. 教育學生珍惜友誼。 過程與方法

1. 先欣賞,學生感受音樂流暢優美、熱情,對音樂旋律有所感知。 2. 然后學唱歌曲,學會之后嘗試加進身體律動和打擊樂。 知識與技能

1. 學習三拍子的擊拍圖式。

2. 用三解鐵、木魚、沙錘、鈴鼓、響指為《青年友誼圓舞曲》伴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并參與音樂表現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2. 表演唱中身體動作的表現及加入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三、教學難點

準確的演唱歌曲的旋律并富有感情的演唱。

四、教學資源 1. 多媒體音樂室

2. VCD《圓舞曲》舞蹈片段 3. 打擊樂器:三解鐵、木魚、沙錘、鈴鼓、響指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排隊入室就坐(播放音樂),檢查人數,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斷音和連音練習) 1= D 3/4

3 2 1 │3 2 1 〢

mi mi mi ma

(三)、聽音練習:(老師在琴上彈出不同高度的音,學生用la模唱。)

1=C

5 1 〢 3 6 〢 1 5 〢 4 1 〢 5 3 〢

(四)、欣賞《青年友誼圓舞曲》,學習音樂知識——圓舞曲。 1.學生聽《青年友誼圓舞曲》,聽辯出是幾拍子,有何特點?

2、圓舞曲知識簡介:又稱“華爾茲”,它是起源于奧地利民間的額一種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與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其特點為:節奏明確、輕快,旋律流暢、熱情,節拍感鮮明,第一拍重音較為突出。

3、復習三拍子擊拍圖式,學習新圖式,用右手為《青年友誼圓舞曲》 (五)、學唱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

1、學唱譜: (1)學生擊3/4拍子視唱二次,教師輔以琴聲。

(2)結構:共六個樂句,前四句節奏一樣,

五、六兩句有小的變化。 (3)提出要求進行隨琴視唱:注意斷和連。

2、學唱詞: (1)朗讀理解詞義,教育學生珍惜友誼。

(2)學生進行填詞演唱。教師輔以琴聲伴奏。

3、表演唱:加打擊樂進行演唱。

六、小結:學生暢談學習感受。

人音版八年級音樂教案

柳泉一中

滕云

第一課時 第一單元 七子之歌

《大海啊故鄉》

備課時間:

上 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大海啊故鄉》體驗歌曲表現的情感。

2、學生能用連貫、流暢的聲音演唱《大海啊故鄉》。

3、了解電子音樂及電子樂器。

二、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大海啊!故鄉》英文歌詞

三、教學難點:做到連貫流暢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詞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音響、教材配套光盤及小樂器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學生入座及師生禮節問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見過大海嗎?看過大海的波濤嗎?

生:沒有去過大海,在電視上看到過大海的景色。 師:老師帶大家看看大海的模樣。(播放PPT大海圖片)

師:看完了大海的幾張圖片,讓我們感受大海的波濤,大海的美好,一起走進大海的故鄉。

(三)、教授新課

1、聆聽獨唱《大海啊故鄉》,識記旋律,想象大海給自己的感受。

2、展示歌詞 學生一起朗誦,識記歌詞。教師指導朗讀。

3、展示歌曲曲譜,指出重點節奏,學生劃拍練習。

4、教師范唱,學生跟唱,把節奏、音準唱好。

5、學生再次跟隨音樂練唱,熟記旋律及歌詞。

6、學生跟隨教師電子琴伴奏獨立演唱。

7、全班分小組進行比賽。

六、課堂小結

知識拓展:觀看視頻由中國少年合唱團演唱的版本《大海啊故鄉》。

七、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第一單元 七子之歌

備課時間:

上 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1、欣賞《東方之珠》、《七子之歌》,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聲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過多種體驗,深化學生對祖國——母親其內涵的理解,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4、通過相關學科的知識滲透,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體驗,加深對不同作品情感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理解。

2、認識弱起拍在樂曲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3、通過歌曲的演唱處理,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多媒體教學用具

四、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東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導討論:聽過這兩首歌曲嗎?歌曲的曲名分別代表我國哪兩個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們所處的位置?(直接在課件上點擊尋找)你了解這兩個地方的歷史嗎?能簡要地談談嗎?(在學生談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與創作背景。)

3、歌曲比較: (1)會唱這兩首歌曲嗎/(引導學生跟琴哼唱這兩首歌曲,并思考問題。)

(2)思考: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現手法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你的體會從哪而來?

(3)師根據生討論結果引導探索,強化對旋律、節奏、力度、色彩、歌詞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緩的旋律與跳進旋律的對比;B、三連音、休止符應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動形成力度、色彩的對比;D、歌詞含蓄與直白的對比。這些體會從聽、唱歌譜的對比中得來的。展示課件歌單:要求學生邊聽師演唱,邊畫出歌曲的旋律線,并通過旋律樂句的演唱對比,體驗旋律不同的組織形式對音樂力度、色彩構成的影響,進而體會歌曲的情緒的變化。用添加“三連音”、“休止符”朗讀歌詞的對比體驗方法,認識“三連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達中的作用。體會歌詞、節奏、旋律與情感表達的內在聯系。

3、歌曲演唱處理

師:根據前面的歌曲分析與探討,加深我們對旋律、節奏、力度、色彩、歌詞等音樂要素的作品情感表達中作用的認識。針對《七子之歌——澳門》內涵的思想感情,請學生思考用哪些演唱處理方法,能更好體現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現對“母親„„”的呼喚,其心情是否一樣,如何體現這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強弱變化時“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喚“母親„„”加漸強漸弱的對比,以及演唱形式的變化處理。) (2)、根據歌曲原有的要求進行歌曲處理。

(3)、根據學生設想,進行演唱處理方案的交流與最佳演唱處理方案的選擇、應用。

五、課堂總結

通過主題性歌曲的多種體驗互化,深化我們對不同作品內在情感體驗和理解,并通過歌曲的演唱,體會作曲家融匯在作品中的真摯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希望通過本課學習,大家在體驗音樂的同時,能夠喚起我們的愛國之情。

第三課時 第二單元 多彩音樂劇

《雪絨花》

備課時間:

上 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1、學唱電影音樂《雪絨花》

2、通過欣賞影片中的音樂片段,分析體會影片及其音樂,并能了解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3、能用歌聲表達歌曲《雪絨花》創設的意境與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感受、表現音樂劇片斷《雪絨花》

三、教學難點:感受歐洲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發展變化的作用。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電子琴、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電影視頻《雪絨花》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影的歌曲嗎?對,這首歌曲就是選自于曾經獲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最佳歌曲獎的影片《音樂之聲》。

2、講授新課

(1)教師簡單介紹故事大概,伴隨著故事欣賞歌曲。

教師: 《音樂之聲》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角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并且喜愛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間歌唱。正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當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到當地的一位退役軍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師。特拉普特是位脾氣古怪的鰥夫,他很愛他的孩子們,卻不懂得教育他們,使得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而變得很頑劣,曾經氣走了11任家庭教師?,旣悂営脨坌呐c音樂和失去母愛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上校離家期間她和孩子們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丶?,歌聲打動了上校,激發了他唱歌的興致,于是輕撫六弦琴,唱了《雪絨花》。

(2)教師:接下來同學們一起欣賞上校特譜拉特那動聽的歌聲。 (3)初次演唱:演唱《雪絨花》

(4)《雪絨花》這首歌非常優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節拍特點是使歌曲具有種非常強烈的動蕩感,流暢、優美的旋律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面請同學們看著曲譜隨著音樂哼唱一遍,可以為歌曲加上指揮,注意節奏和情緒,當時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對著天真、純潔、可愛的孩子,懷著激動,開心,欣喜的心情唱完這首歌。)懷著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歌曲《雪絨花》在影片《音樂之聲》中還出現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個特殊的晚會上出現的,它更令人激動,歌聲讓劇場里聽眾的心都沸騰了,人們一起高唱,歌聲使敵人感到恐懼。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課后利用網上資源查看有關《音樂之聲》的影片資料,下一課來講給老師聽,好嗎? 播放歌曲《雪絨花》,學生在歌聲中離開音樂教室。

第三課時

大愛無疆——《相信愛》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班級:

人數:

一、教學目標

1、 學唱抗震救災歌曲《相信愛》

2、 通過學唱這首歌體會大愛,社會愛的力量,學會感恩,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歌曲節奏特點的把握,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士兵安全自查自糾報告下一篇:日照市委副秘書長名單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