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

2023-05-25

第一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

電影字幕翻譯之翻譯策略

一、 縮減式

縮減式翻譯是譯者在充分考慮譯入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言語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從譯入語角度出發,結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從原作所提供的多元信息中進行選擇性翻譯,而非盲目地縮減、刪除原語信息。主要體現在譯者可根據信息接受者的特點,將一些在有限時空中與認知活動無關緊要甚至毫不相關的信息進行刪減節略,以凸顯相關性更強的信息;對于信息接收者固有認知結構的缺乏,而在有限時空中又無法補充的信息可從略;對畫面或音樂、動作等已提供了充分語境的信息也可以考慮進行縮減。

翻譯實踐中縮減法可分為三種:濃縮(condensation)、壓縮性意譯(reductive paraphrasing)和刪除(deletion)。

電影臺詞翻譯過程中多采用這種翻譯策略。

1、 濃縮

眼中釘、肉中刺比喻最痛惡的人或事物,譯者在翻譯時直接將原語中的翻譯成thorns in one’s flesh,顯得簡潔,同時這樣在目的語中更能凸顯其意義。

2、 壓縮性意譯

如:我已是古稀之年,身體又多病。(i am too old and sick.)(《建國大業》)

古稀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古稀之年表示人老的意思。而目的語也就是英語并沒有這一概念,因此直接將這一成語翻譯成old,將身體多病翻譯成sick。

3、 刪除

由于字幕翻譯的時空局限性,譯者在翻譯時往往要對一些與故事發展關聯性不強甚至沒有關系的信息進行刪除(deletion),去粗存精,以有效地傳達重要信息,減小目的語觀眾理解和接受的難度。

如:吃人家東西嘴短,要見的。(of course.)(《建國大業》)

吃人家東西嘴短是當時毛主席說的一種客套話,在交流時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若將此句也翻譯出來勢必會造成目的語觀眾的混淆。因此在翻譯時直接將其刪除,只要翻譯出這句話所傳達的意義即可,而且能凸現所要表達的重點信息。

二、 歸化式

對于原語與目的語意義相差很大的詞語應該采用歸化(adaptation)的翻譯方法。歸化是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旨在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主張譯文應盡量適當、照顧目的語的文化習慣、為讀者著想,替讀者消除語言文化的障礙,為其提供一種自然流暢的譯文。歸化是用與原語詞語有相同使用頻度,但一般都帶有某些譯語文化色彩的詞語來翻譯原語詞語,其優點就是使譯文讀起來比較地道和生動。

這句話的翻譯應該是從那天開始,我們經常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蘿卜一樣。但這樣的翻譯,對中國觀眾是難懂。在西方國家,豌豆和胡蘿卜用做菜,因而用在一起來比喻關系的密切。對于中國觀眾不予理解,單純用直譯的方法來翻譯毫無疑問是不可取的。用歸化的手法翻譯為形影不離,中國觀眾對于這個詞語的含義非常熟悉。譯為形影不離既能準確表達阿甘的語義,又能保留原句的生動性讓觀眾易于理解。

2、鄙人今天看到你們二位站在一起,確實有一些激動和興奮。(to see you standing next to each other,i can’t help but feel excited.)

2、例3都是引自《建國大業》。在中國,跟長輩和上級說話時與同輩或下級說話時不一樣,往往要使用某些尊稱和敬辭。這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 上下有義,貴賤有分,男女有別的,這也制約著人們的行為。所以,敬辭或謙辭在漢語中的使用常常是講話者有禮貌的一種表現。而在英語中,與長輩、領導談話無需用特殊的詞語,得注重語氣。因此,在翻譯時也應特別注意要根據譯語的特點與習慣進行翻譯。

三、直譯

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是按照譯文語言的語法規則翻譯出原文的字面意思,仍保留原文的文體風格和文化特征。直譯不是死譯、硬譯、呆譯,是在保證原文語境不流失的情況下,盡量直譯。

第二篇:從功能翻譯理論看《風聲》的字幕翻譯策略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是近期寫作,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免費參考 最新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都是近期寫作 1 從社會生物學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人物性格

2 廣告英語中的模糊語言及其語用功能

3 論《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寫作風格 4 《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輝

5 淺析亨利詹姆斯小說《螺絲在擰緊》中的哥特成分

6 探析《奧賽羅》的三大悲劇起因

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8 雙關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9 論人性自私在《呼嘯山莊》中的體現 10 淺析阿里巴巴的創新盈利模式 11 淺析美國俚語的起源

12 通過小說《紫色》分析沃克的婦女主義思想 13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4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 1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6 從語體學論《一九八四》中的反極權主義

17 從《霧都孤兒》看查爾斯•狄更斯的善惡觀 18 英語幽默語的語用研究 19 xx大學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調查

20 試析與地理環境有關的英語成語及其文化內涵

21 從現代主義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22 從傳統節日慶祝方式的角度比較中英文化差異 23 從《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24 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25 《遠大前程》中的“遠大”可以是“錯誤”的 26 論《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結構 27 從功能翻譯理論看電影《功夫熊貓》的字幕翻譯

28 商務合同中的語篇銜接分析

29 歐•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價值探索

30 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說《羅杰疑案》敘事獨特性探究

31 星巴克在中國取得的成功及啟示

32 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的禁忌

33 以《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為例探討哥特式風格在哈利波特小說系列中的應用

34 以“三美論”對比《登高》兩個英譯版本的“意美”與“音美” 35 英漢含文化植物詞諺語對比研究 36 《簡愛》和《藻海無邊》的女主人公的對比研究

37 《本杰明•富蘭克林自傳》和《嘉莉妹妹》美國夢的對比研究

38 從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稱翻譯 39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肉體與靈魂的平衡 40 關聯理論視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語幽默的漢譯

41 《名利場》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42 俠客精神和騎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異—《七俠五義》和《亞瑟王之死》之比較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是近期寫作,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免費參考 43 英漢職業委婉語中“禮貌原則”之對比分析 44 對《魂斷藍橋》女主角悲慘性命運原因的分析

45 反思女性主義作家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研究 46 《白鯨》主人公亞哈的悲劇性格分析 47 從多視角比較《論讀書》的兩個譯本

48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簡愛》的帝國主義意識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學生英語互助學習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漢英動物詞文化內涵的對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從跨文化交際層面談口譯譯者能力的提高

57 中西方悲劇愛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異—《穆斯林的葬禮》與《荊棘鳥》之比較

58 《可愛的骨頭》的電影改編分析

59 從功能對等的理論看英語歌詞的翻譯 60 商務英語寫作得體原則 61 從《牧師的黑面紗》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結 62 禮貌原則在口譯中的應用 63 從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禮儀模式差異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獨的神秘與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讀《法國中尉的女人》

66 《喜福會》體現的中美家庭觀念沖突解析

67 詞匯的語義關系及其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68 論《荊棘鳥》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沖突 69 歐亨利與馬克吐溫的諷刺對比——以短篇小說為例

70 《幸存者回憶錄》中多麗絲•萊辛的生態觀

71 禮貌策略的英漢對比研究—以《傲慢與偏見》及其譯本為例

72 論《飄》中斯嘉麗的精神源泉

73 從麥琪的禮物中折射出歐亨利對已故妻子的愛

74 從中英語言中的幽默表達看中西方思維差異

75

76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顏色詞的蘊義

78 《喧嘩與騷動》中凱蒂悲劇的分析 79 論《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務信函中的語氣結構分析 81 禮貌用語中的語用失誤 82 隱轉喻名名復合詞的語義分析

83 從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識的轉變

84 從道德角度分析簡•奧斯丁《勸導》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是近期寫作,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免費參考 85 馬丁伊登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及其悲劇

86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運——《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比較

87 從目的論角度分析化妝品品牌翻譯

88 《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義

89 情感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其實施 90 目的論指導下的報刊新詞英譯 91 從哈姆雷特心理變化軌跡淺析其性格發展階段

92 《長日入夜行》中瑪麗的悲劇和反抗 93 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之餐具比較——筷子和刀叉 94 中國菜單的英譯

95 中英稱謂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96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務英語信函中名詞化結構的翻譯

98 英語學習的性別差異及相應的學習策略

99 《京華煙云》中姚木蘭和《飄》中斯嘉麗的性格對比 100 《愛瑪》中的女權思想解讀 101 淺談英漢禁忌語的發展 102 論《呼嘯山莊》中兩代人之間不同的愛情觀

103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語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05 《呼喚》中倒裝句漢譯策略研究 106 《南方與北方》中瑪格麗特·黑爾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見的人》中的“暗與明”意象探究

108 埃德加愛倫坡短篇小說中美女的命運 109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麥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爾頓的求索之路

110 《簡愛》與《呼嘯山莊》女主人公比較分析 111 從禮貌原則分析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辭的語用特色

112 英語與漢語中的稱謂研究 113 中美肥胖問題比較研究 114 一個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達洛衛夫人》中的對照與一致

115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悲劇原因分析

117 字幕中的幽默翻譯—以《老友記》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廣告語言特點對比研究 119 解析《紅字》中清教主義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120 目的論與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 121 論《老人與?!分械南笳魇址?122 文化差異在商標翻譯中的體現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試析《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的成長主題

125 跨文化交際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養

126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無盡欲望 127 試論《最藍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滅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是近期寫作,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免費參考 128 廣告英語中雙關語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

129 母語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探析

130 從《彼得潘》看兒童世界 131 維多利亞時期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特征

132 從關聯理論看商務信函的禮貌策略

133 第二語言習得中語用遷移現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視作品中的美國婚俗研究 135 偵探小說的發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總統演講詞中幽默話語的語用功能分析

138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建構淺析 140 用批評性語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國際商務談判技巧與策略初探

142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麥琪的禮物》看歐亨利寫作特色 144 英漢動物習語的文化差異研究 145 老友記中喬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146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海浪》的人物刻畫 147 國際商務英語信函寫作中的禮貌策略 148 從功能理論角度分析電影《點球成金》字幕翻譯

149 旅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和處理策略

150 從關聯理論角度分析《絕望主婦》中話語標記語I mean 151 歐•亨利短篇小說中的美式幽默風格的翻譯 152 商務談判中的模糊語的使用

153 從兒童心理角度看兒童文學中的對話翻譯

154 影視作品中的中英電話禮貌用語對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記》中話語標記語的語用主觀性研究

157 對《璃瑯三部曲》中愛爾蘭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務英語新詞構詞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惡觀在《紅字》中的體現

161

162 論《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歷程

163 《荊棘鳥》的女性主義解讀

164 廣告英語的修辭特點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奧巴馬演講詞中的委婉語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語習語的認知分析 169 淺析英文電影在高中英語教學應用 170 淺析初中生英語寫作問題及對策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是近期寫作,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免費參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從傳統消費觀念看中美文化差異

173 《白噪音》的后現代特色

174 論狄更斯《霧都孤兒》中的批判現實主義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學生寫作中中式英語的表現形式及其改進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語篇轉喻的功能分析

180 愛與孤獨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經滄?!放c戴維勞倫斯《馬販子的女兒》對比研究 181 (日語系畢業論文)關于中日贊賞語的比較研究 182 淺析哈代筆下經典女性苔絲和蘇的人物形象

183 論《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的悲劇 184 淺析《德伯維爾家的苔絲》中造成苔絲悲劇的因素 185 活動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新安中學為例 186 情景教學法在大學新生英語口語教學課堂中的實施

187 《魯賓遜漂流記》與《桃花源記》中烏托邦思想之比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語在求職中的應用研究

190 影視英文在初中口語教學中的運用性研究

191 二戰后美國搖滾樂的發展及影響

192 托尼•莫里森《寵兒》的哥特式重讀

193 詹姆斯鮑德溫《桑尼的布魯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贖

194 英漢銜接手段對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譯本的對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霧都孤兒》中南希形象分析

197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98 尋找真正的自我

199 《金色筆記》中的女性主義解析 200 從功能翻譯理論看《風聲》的字幕翻譯策略

第三篇:《哈姆雷特》讀后感之現實意義及電影字幕翻譯評析(小編推薦)

《哈姆雷特》觀后感

最早讀《哈姆雷特》是在高一,說來慚愧,是為完成作業被迫讀的。當時讀的是譯本,而且更像是讀一本簡單的故事書,關注的只是故事情節,沒有將作品還原到文學的高度來品味和賞析。多年以后無論是再次讀作品還是看作品拍成的電影,那種讀后感觀后感較之前都是大不相同的。有句話叫做“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的體會是,不同的人生階段也可以讀出不同的哈姆雷特。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個性格多重的人,起初作為王子的哈姆雷特是一個天性善良、孝順父母、相信友情愛情和人間美好的人,他就像未經風雨的溫室花朵自由無憂的成長。當他突然面對父親死于叔父的謀殺,母親迅速改嫁殺父仇人,以及朋友的投敵叛變的事實,不堪一擊。性格大為改變,疑慮、痛苦,憂郁,未經風雨的他突然承受多重打擊,精神幾乎崩潰。但是他沒有倒下,雖然幾乎孤軍奮戰,但還是堅持計劃為父報仇。期間也體現了他的聰明智慧,雖說曾錯過了報仇的最佳時機,但這也間接體現了他的性格優點:他仍然相信人心向善,希望自己做得是正義之舉,只是他低估了宮廷的黑暗。

有人說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我并不完全贊同。首先,他的懦弱是深受他成長的環境影響的,其次,他當時孤立無援,國家軍隊不受他控制,親人朋友投靠了仇人,行動起來困難重重,所以他必須計劃周全,以至于給人的感覺總是矛盾于計劃與行動間,有著“to be or not to be”的痛苦和糾結。我想莎翁有意將哈姆雷特刻畫成一個矛盾體,也正是這個人物形象成功的關鍵,這是一個正常人面對重大抉擇時該有的矛盾,這樣讀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真實性。

名著拍成電影對導演和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有著一定的考驗,既不能失去原作的意義韻味,又要照顧到電影拍攝的特點?!豆防滋亍纷罱浀涞牟糠质峭踝营毎?ldquo;to be or not to be”這一部分,演員既要演出主人公當時的憤怒的程度還不能是那種不顧一切的狂怒,怒氣中要有矛盾和痛苦。電影中將鏡頭拍成主人公對著鏡子來獨白這段話,看著自己,有一種和自己的內心交流的感覺,比較成功,而文學方面,漢語翻譯中這段話采用了卞之琳的譯本也是成功之筆,排比和韻感很強的句子將強烈的氣氛烘托的更加強烈。

在我看來,一部文學作品最大的價值在于它的時代性,《哈姆雷特》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并歷來被奉為經典,大多就在于它的現實意義。主人公

哈姆雷特性格的每一種特點似乎都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不同人的不同的人生階段得到體現。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經歷了從不諳世事到逐漸成熟的過程,期間也會經歷各種打擊、痛苦、彷徨、抉擇,理想與現實世界的差距有時也會逼我們走入絕境,但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一帆風順,一路坦蕩,而在于絕望中依然能尋找希望,風雨飄搖中依然能站起來繼續前進。哈姆雷特的內心是強大的,忍受孤獨痛苦,想愛不能愛,想恨不敢恨的折磨,但是他心中有一個信念的支撐。而現實中的我們面對困境,首先輸給的往往不是計劃不周,行動受阻,而是內心的精神支柱在迎戰困難時早已轟然倒塌,所以目標沒有了,人就像航行在暗夜的小船,四處飄搖,脆弱到一點點的風雨也能將其顛覆。人生是一個過程,低谷不順誰都可能經歷,困境中堅定一個信念堅強走下走,就算輸,要輸也輸給執著的幸福。

第四篇:英文電影名中文翻譯賞析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更是一個產業。2006年,我國內地電影票房收入為26.2億元。電影海外收入也大幅度增長,2005年海外收入是16.5億元,2006年增加到19.1億元。中國電影已經漸漸受到世界的關注,于此同時,越來越多優秀的國外影片也被引進中國。片名已經成為影視片的品牌商標,具有強烈的商業宣傳作用,是電影的點睛之筆。它是一部影片留給大眾的第一印象,在廣告宣傳和海報上都處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好的電影名可以迅速吸引大眾接受電影,觀看電影,從而實現電影的商業價值。因而電影名的翻譯至關重要。

二、電影名翻譯現狀 目前,西片譯名的最突出的問題是混亂、不統一。同一影片有多種譯名的現象屢見不鮮,常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有時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與五花八門的譯名對上號。目前,西片譯名領域出現的混亂局面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西方影片引進中,大陸、香港、臺灣三地不同的譯名使譯名造成混亂。引進西方電影初期,大陸譯名多為直譯,比較嚴肅和忠實于原名;港臺譯名多為意譯,比較隨意,商業味較濃。較典型的例子有美片Ghost,大陸譯為《幽靈》或《鬼魂》,香港譯為《人鬼情未了》,臺灣譯為《第六感生死戀》;美片Pretty Woman,大陸譯為《漂亮女人》,香港譯為《風月俏佳人》,臺灣譯為《麻雀變鳳凰》。

翻譯不單純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片名翻譯中體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

由于中西方在社會發展歷程,地理氣候、歷史政經、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和不同,文化價值的實現首先表現在充分理解、準確傳遞原片名所負載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現誤譯這一方面。

讓我們來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驚悚片“seven”。這部影片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晦暗的背景敘述了一個極富哲學意味的犯罪故事:一個瘋狂的兇手自認上帝,圍繞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懲戒逐條殺人。這七條死罪指七項世人常犯的過錯,即:饕餮gluttony 、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欲lust、驕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這個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 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在這部電影里可謂無處不在,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與罰。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漢譯為簡單的一個“七”字,中國觀眾絕不會產生同樣的文化聯想和認同,所以影片公映時譯為《七宗罪》,點明故事主線和seven最為主要的宗教寓意??芍^文化價值體現的經典范例。

電影American Beauty的中文翻譯大費周章也根源在于此。目前流行的譯文 –“美國麗人”,和早先俗氣一點的“美國美人”其實并不準確,簡直可以說是望文生義。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國產四季開花的紅薔薇。薔薇花美麗、圣潔,表示崇高神圣的愛情,尤其是紅色的薔薇,更是初戀者贈送的佳品。據神話傳說,有一位愛神要親手采摘薔薇花去送給自己的戀人,由于心情過于急切,動作有些慌亂,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鮮血灑在了薔薇花的花瓣上,把本來是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紅色。愛神拿著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的薔薇花去送給戀人,戀人見到后十分激動,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報了愛神的忠貞。以后紅色的薔薇花就表示愛情的純真和堅定,尤為戀人們所鐘愛。電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熟知此中花語的臺灣翻譯將之改譯為“美國心?玫瑰情”,以中國玫瑰代替美國薔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內涵,倒是別有意境。不過這部片子目前也有了一個更直接而準確的文化翻譯“美國薔薇”。還有一個譯本叫做“美麗有罪”,也許是譯者根據劇情發出的慨嘆吧!

此外,由于語言文化差異,形式類似的中英兩個詞匯,也有可能會指代截然不同的內容,這種貌合神離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誤譯。比如:First Wives Club曾被人譯作“大老婆俱樂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 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與中國文化中的大小老婆妃嬪小妾一概毫不相關。這部妙趣橫生的喜劇片,其實講述一群糟糠之妻怎樣報復讓自己下堂另娶新歡的陳世美老公?,F譯為“原配夫人俱樂部”“發妻俱樂部”就準確得多了。再如: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譯為“第三者”,結果被中國觀眾誤以為是婚姻倫理片。其實“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現在該片改譯為“第三個人”或根據劇情轉譯為“黑獄亡魂”,筆者曾無意中發現還有DVD將片名譯為“第三類男人”!撅倒!

同樣,由于文化認同的差異,詞匯所附帶的聯想意義也就會失之毫厘,繆以千里。以動物詞為例,大多象征豐富,寓意迭出。要想譯筆傳神就要正確理解它們獨特的含義。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電影Dragon Heart 沒有直譯為“龍的心”??紤]到“dragon”在英語中的負面聯想意義(使人聯想到殘忍、魔鬼),以及中國文化對龍的推崇(中華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征),該片加上一個“魔”字譯為“魔龍傳奇”。

另外,片名中的習語、典故負載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從字面意義理解,馬虎從事,率爾操刀,勢必會錯誤百出,貽笑大方。比如,“Rambo:First Blood” 一直被譯為 “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語習語,意為“首戰告捷”。臺灣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譯為 “飛越杜鵑窩”,其實“Cuckoo’s Nest”在英語里是 “精神病院”的意思!這部電影改編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述了精神病院對病人人性和基本人權的殘酷摧殘,強烈抨擊了枷鎖式的社會制度,影片中最后印地安人撼動并舉起沉重無比的石臺而水花四濺的鏡頭,以及他勇敢的沖出了鐵窗把守的牢籠,正是影片所要體現的真諦:看似不可撼動的制度的基石,只要反抗的意識凝聚到一定的時刻而爆發出令人振奮的力量,終將突破一切束縛,而達到新生。大陸譯名“飛越瘋人院”因而更為準確傳神地體現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諦。

在影片文化價值的傳譯中,我們應該有以下的共識。一方面,應該看到片名翻譯受制于譯入語的文化。譯入文化必然對源文化進行選擇、規范、強化、排斥、貶低,同時附加自身文化色彩。如英文電影“Love with My Father” “the Wedding Night”的漢譯為“天倫樂”“洞房花燭夜”,就明顯夾雜了漢語文化色彩。另一方面,應當認識到翻譯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動態過程,因而對譯文評判應該以歷史的眼光去衡量。在某一地區、某一時代被認為通順可讀的譯作在另外一些地區、時代則不一定是好的譯作。如港譯“太空也入樽(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在香港頗受歡迎,但內陸觀眾就很費解。“入樽”在粵語里其實是“打籃球”的意思,而“走佬”則意為“逃跑”。

從歷時角度講,我國當前寬松、開朗的社會環境、雙向交流的文化心態,隨著人民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關注和社會文化條件的成熟,也無疑會促使更多更貼近原片風貌的優秀譯作呈現在觀眾面前。比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早已取代“北非諜影”成為國內流行的譯名。而“真人Show”(Trueman Show又譯:戲劇人生,特魯門節目等)一類的中英夾雜的片名也已日益為部分中國觀眾所接受。

為了影片的商業利益,西片在翻譯的過程中片名的商業化氣息越來越濃。為了和網絡上早已傳播的片名區分開,西片公映時會刻意另行譯名推出,這也導致了西片譯名的混亂。Mission Impossible 被譯為《不可完成的任務》、《無法完成的使命》等,公映時被譯為《諜中諜》。尼古拉斯·凱奇的大片The Rock 網上被譯為《石頭》、《石破天驚》,在公映時被譯為《勇闖奪命島》。

三、電影名翻譯常用的方法 1.音譯 對于以主人公名稱,地名或者反映該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電影,其名稱可以采用音譯,這樣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電影的異國風情。例如,Jane Eyre簡愛,Spartacus斯巴達克斯,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Harry Porter 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 2.直譯 直譯也可稱為全譯,指在語言共性的基礎上,在合乎譯文的全民規范的情況下,也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內容,又盡可能保持與原文語言形式相對應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譯。例如,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Driving For Miss Daisy 《為戴茜小姐開車》,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環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羅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 Love at First Sight《一見鐘情》,Brave Heart《勇敢的心》,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 The Patriot《愛國者》,Lion King《獅子王》等。 3.意譯

每個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方式有矛盾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這種方法稱為意譯。意譯包括加注,或者以文化或劇情為基礎創造性的叛逆。 有的影片名稱直譯過來不能完整地表達故事,也不能吸引觀眾,可以在原名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使之從形式上或內容上更符合譯語觀眾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從而更生動,更上口,更具有商業效益。例如美國影片Shrek 如直譯為《史萊克》,中國觀眾對此片的內容很難理解,譯者通過增譯“怪物”兩字,把它譯為《怪物史萊克》,非常完整生動。觀眾對該影片的主要內容會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另外一個成功的例子是Bambi 《小鹿斑比》,Baton 《巴頓將軍》。

四、文化因素對電影名翻譯的影響 什么是文化?英語中文化culture一詞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最早的基本意義是“耕作,種植,作物”。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類認識的深化,culture一次的外延不斷延伸,內涵不斷豐富,據《大英百科全書》統計,在世界各國的正式出版物中,關于文化的定義達160種之多。文化的蘊含極為豐富,盡管一直為多種學科所關注,但其內涵和外延一直不很明確。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人類知識和行為的總體,文化學者則認為文化是人類社會藝術、政治、經濟、教育、修養、文學、語言思維的總和??缥幕浑H學者皮埃斯 (W.B. Pearce) 則認為 “文化是凍結了的人際交流,而交際是流動著的文化”。目前最具權威性的文化的定義是是英國十九世紀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er) 1871 年提出的:“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我國出版的《辭?!穼ξ幕慕忉屖?,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梢? 文化的概念范圍極為廣闊,內涵十分豐富,大則宇宙觀、時空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則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一切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簡言之,文化是指人類社會進步文明的全部成果。電影是一門文化性和商業性兼具的藝術,在片名翻譯時當然需要考慮到商業因素。這首先要求譯者充分把握譯語文化特征和審美情趣,創造出的語觀眾所喜聞樂見的電影標題,引起其心理認同,激發審美愉悅而產生觀看欲望。比如根據加拿大作家邁克爾?翁達捷(Michael Ondaatje)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講述的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小說榮獲英國布克文學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保留小說原題對歐美觀眾很有吸引力。而香港當地觀眾對小說知之甚少,若直譯為“英國病人”,反而顯得索然無味,譯者因此將之另譯為“別問我是誰”,抒情意味濃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尋英國病人身世的情節,深受當地觀眾喜愛。而臺灣譯名“英倫情人”,VCD譯名“亂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愛情主題,詩意濃厚,不失為佳作。

商業價值的另一體現是片名強調新穎醒目,善于制造懸念,渲染氣氛。比如將It Happens One Night譯為“一夜風流”,Sister Act譯為“修女也瘋狂”,the Net“網絡驚魂”,就十分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而驚險片The Rock 的大陸譯名“勇闖奪命島”,港譯“石破天驚”,臺譯“絕地任務”也都雅俗共賞,自然貼切,懸念十足,成功地體現了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結合。

為達到以上兩方面目的,商業價值體現在翻譯過程中要求大膽創新,“得意忘形”,甚至可以以改變片名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內容。在具體操作中,譯者經常運用增詞、減詞、轉類、擴展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入傳達原片內容,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08050341X19

第五篇:淺談英文電影名的翻譯

【內容摘要】 電影片名就如同“人的衣,馬的鞍”,直接影響到影片留給觀眾的印象。本文就翻譯英文電影名需要注意的原則與技巧作簡要論述。

【關鍵詞】 電影片名; 翻譯原則; 翻譯技巧

第一章 緒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活動也趨向于多樣化,而閑暇時去電影院看上一部電影無疑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電影作為一種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在近幾十年已經成為了大眾樂于接受的一種休閑方式。電影事業發展于20世紀中期,在近幾年尤其繁榮,同時,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世界電影事業迅猛發展,不同國度制作的電影,作為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部好的電影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是怎樣才能使一部電影有吸引力呢?也許是靠強大的演員陣容,也許是靠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但最簡單首要的方法無疑是要擁有一個好的片名。電影的片名就如同一面鏡子,它能夠反應出電影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而一個翻譯的成功的外文電影名更能成為架在文化差異鴻溝上的一座橋梁,起到更好的文化交流作用。因此,在外文電影的宣傳與商業戰略上,片名的翻譯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就以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作為外文電影片名翻譯的一個例子,就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和技巧作簡要論述。 第二章 翻譯原則 1.忠于作品原則

所謂忠于作品,就是指在翻譯片名時要正確傳遞給觀眾與影片本身相關的信息,而不能離題萬里,不知所云。片名是電影作品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觀眾在觀看電影前對影片內容的猜測與想象都來源于片名。如果觀眾被片名所吸引,他們會有興趣去欣賞,但若發現題不符實,觀眾會有怎樣的感覺?是被騙與失望。這樣的話,翻譯就毫無意義和價值可取。例如,由美國著名演員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經典動作片True lies在一些電影院上映時被譯為《魔鬼大帝》,與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大相徑庭,令人啼笑皆非。而《真實的謊言》就簡單明了的將故事內容呈現給了觀眾。同樣的例子如Sound of Music 在臺灣曾被譯為《仙樂飄飄何處聞》就令觀眾頗為不解,后該片被譯為《音樂之聲》,顯然比前者翻譯更佳,已被廣泛接受。

2.突出藝術性原則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以其藝術性質量為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在翻譯電影時,尤其是電影片片名時,要全面把握作品的藝術內涵,強調藝術特征,進行藝術性創造。好的譯名傳遞著美的信息,常引起觀眾的遐想,使觀眾有先睹為快的強烈欲望。片名的翻譯就是要聯系片名原文與影片內容,經過判斷、推敲、演繹、歸納、抽象、升華等一系列思維創造,藝術性的再現影片精髓的過程。如,眾所周知的Ghost講述了一段超越生死的戀情,再現了生死不渝的真情境界,讓人為之扼腕。被譯為《人鬼情未了》就符合了電影想要表達的主旨,給人以意境深遠之感。再如,Waterloo Bridge譯為《魂斷藍橋》也已成為經典之作。藝術系創造還可利用英漢語言的語音特點達到語音上的審美功能,成功譯例有體現抑揚頓挫美的,如“Outland”譯作《天外天》,體現韻律美的,如“Singing in the Rain”譯作《雨中曲》,突出鮮明對照美的,“Courage under fire”譯作《生死豪情》,以及押韻美的,“Dumb and dumber”譯作《阿呆和阿瓜》。同樣利用豐富的修辭手段也可使影片的翻譯錦上添花,如使用明喻修辭的“Gaslight”譯作《狼心似鐵》,使用重復修辭的,“A Few Good Man”譯作《好人寥寥》,使用對比的,“Old Wives For New”譯作《舊寵新歡》。 3.通俗易懂原則

電影是面向大眾的一門藝術,受眾面廣,這就要求在翻譯電影片名時要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觀眾的理解。尤其是對于涉及到特定歷史和文化背景的一些影片,翻譯時要特別考慮到觀眾的知識儲備與文化素養。電影Gone with the wind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描寫了南方兩個莊園的興衰歷程以及幾個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尤為突出的是美貌而倔強的望族千金斯佳麗與年輕商人白瑞德的曲折的愛情故事。譯為《亂世佳人》比《飄》使那些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更容易理解,“亂世”指出了電影的背景,“佳人”指的就是女主人公斯佳麗,這樣就給觀眾想象的空間,同時,提高了觀眾的參與意識。 4.文化交流原則

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部影片都與它存在的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影片名的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不同文化的一種交流。關注片名本身的特點,同時也考慮其承載的文化積淀和濃厚的文化意味,體現相似的文化底蘊。如驚悚影片Seven,是圍繞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懲戒而展開的逐條殺人的故事,如直譯成《七》不免讓不了解其宗教背景的中國觀眾一頭霧水,而翻譯成《七宗罪》,不僅與電影內容相呼應,也與其淵博的宗教背景相聯系,讓人有了然頓悟之感。同樣的如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曾被直譯為《飛越杜鵑窩的人》,而Cuckoo’s nest 在英語里是瘋人院的意思,后譯為《飛越瘋人院》則符合了作品的文化背景。 5.商業性原則

如今,在商業化背景下,商業競爭愈加激烈,高利潤是每個電影人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電影片名的翻譯不可避免的受到商業化的影響,那么怎么樣的片名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是每部影片翻譯時要嚴肅對待的問題之一。因為片名的翻譯直接決定電影能否熱播。掌握不同語言的特色,洞察觀眾的內心需求,很大程度上能夠激起觀眾的心理認同。2003年全球火爆一時的美國好萊塢大片Catch Me If You Can 在中國遭受票房慘敗,原因之一是這部影片在大陸的譯名是《我知道你是誰》,讀起來不僅拗口,而且作為一部主要講述FBI捉拿通緝犯的偵探片的片名,語氣過于平淡,氣勢薄弱,無法先聲奪人,引人入勝。The Matrix翻譯成《駭客帝國》就成功的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而諸如此類的影片不勝枚舉,如Spiderman譯為《蜘蛛俠》,The Italian Job 譯為《偷天換日》,the Transformers《變形金剛》。電影是一種商業的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藝術的商品,電影藝術是依賴電影的商業性而存在,發展的,所以片名漢譯時必須注重體現商業元素。 第三章 翻譯技巧

1.音譯法

音譯指的是根據英語詞匯的讀音巧妙的譯為合適的漢語對應詞。音譯法有時相當具優勢,音譯的詞語,一方面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另一方面又保持了洋味,給人新鮮感和時尚感。對于電影片名的翻譯,這種方法不可或缺,尤其是對于涉及到一些大家所熟知的人名,地名,或一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影片。如,《安娜 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泰坦尼克號》(Titanic)。這幾部電影名的翻譯不僅體現了翻譯的價值,也因此在中國地區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2.直譯法

直譯指的是在翻譯時要最大限度的保留片名的內容與形式,也就是說,在譯語條件許可時,即指在不違背電影情節內容及不引起錯誤聯想的前提下,按照字面進行翻譯。這是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如,《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黑天鵝》(Black Swan)、《珍珠港》(Pearl Harbour)。

3.意譯法

意譯指的是忠實于片名內容,在形式上另有創新的翻譯方法。當翻譯時,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如果片面拘泥片名的形式,只會造成生硬甚至詞不達意的效果。在直譯難以達到效果時,意譯更能體現影片的精髓和特點。如美國魔幻喜劇電影Mask如直譯成《面具》不免讓人覺得生硬死板枯燥,而譯成《變相怪杰》則符合了它喜劇電影的風格,給人活潑歡樂之感。

4.擴譯法

擴譯是指在不偏離原名含義的基礎上使用增加詞,使譯名符合目的觀眾的語言習慣的翻譯方法。片名翻譯中有時會出現直譯和意譯都難以恰如其分的體現影片內容的情況,擴譯法就能很好的彌補這一點。擴譯法中常添加的詞多為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如,《生死時速》(Speed)、《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 第四章 結論

著名翻譯理論家馮慶華先生曾說過:“如果把創作比成自由跳舞,翻譯就是戴著手銬腳鐐在跳舞,而且還要跳的優美。”從某些意義上來講,翻譯不比創作容易,而電影片名的翻譯更非易事,它的翻譯不僅具有一般文學作品翻譯的共性,又有其獨特性。它要求在翻譯準確的同時要將影片本身所包含的藝術思維傳遞給觀眾。很大程度上,片名的翻譯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中,我們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它,這樣才能翻譯出合適的電影名與觀眾見面。

參考文獻

[1]賀鶯(2001)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與方法. 《[J]外語與教學》.第一期 [2]劉宓慶(1999)《當代翻譯理論》.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3]張健(2008)《新聞翻譯教程》.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張蕾 張軍禮 (2007)英文電影名翻譯初探. 《科學大眾》. 第四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月工作總結范文大全集下一篇:運維服務體系建設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