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武漢理工大學介紹

2022-08-03

第一篇:武漢理工大學介紹

211大學985大學介紹

四川大學

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 校友會排名第11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

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文、理、工、醫、經、管、法、史、哲、農、教、藝等12個門類,有34個學科型學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學院等學院?,F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5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3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本科專業138個,博士后流動站37個,國家重點學科4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是國家首批工程博士培養單位。

四川大學大師云集,名師薈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專任教師5324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767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80人(含“青年千人計劃”46人、“外專千人計劃”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講座教授14人),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學家9人、牽頭“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委托)項目獲得者30人(32項),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2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含原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23人。

四川大學先后匯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勛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兩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中南大學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簡稱“中南”, 校友會排名第17名,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111計劃”、“2011計劃”入選高校,也是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重要成員。2017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1個;設有31個二級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2個。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等13個學科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學排名居全球前1‰;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57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2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人(其中青年項目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46人,國家教學名師7人,教授及相應正高職稱人員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96人?,F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5萬余名,其中本科生3.4萬余人、研究生2萬余人、留學生近千人。先后獲得國家精品課程57門,國家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在國內率先創辦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實驗班,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是全國首批試點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醫學博士學位)的大學之一,也是全國第一所為軍隊培養現役軍官指技合一碩士研究生的高校。學校入選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成為我國百強企業最歡迎的10所大學之一。

湖南大學

Hunan University 湖南大學(Hunan University),簡稱“湖大(HNU)”, 校友會排名第30名,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市,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由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國防科技工業局四方共同建設,是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PACE計劃,是我國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3個學院,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擁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專業學位授權,建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2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7個學科進入ESI前1%,7個學科入選國防特色學科,化學、機械工程學科入選教育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F有教職工近4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院士9人(含雙聘院士),“千人計劃”學者30人,“萬人計劃”學者1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青年學者1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3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34人。

學校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科工局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4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工程實驗室、4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17個湖南省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西北工業大學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 校友會排名第32名,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國家重點大學,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陜西省共建,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成員。

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現有學生26000余名,教職工3700余人,擁有友誼與長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5100畝,設有16個專業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擁有65個本科專業,32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20個碩士點,2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71個博士點,17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化學、工程、材料、物理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材料學科進入世界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和人文社科學科群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F有兩院院士26 人、“千人計劃”入選者21人、長江學者3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973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國防創新團隊8個。

蘭州大學

Lanzhou University 蘭州大學,簡稱“蘭大”, 校友會排名第34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大學行列,入選國家“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全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之一,經教育部批準建有研究生院。

蘭州大學創建于1909年,是甘肅近代高等教育開端之標志,開啟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5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1952年,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2001年,教育部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省部重點共建協議。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后并入蘭州大學。

截至2018年1月,蘭大校園面積3807畝,有6個校區;有2所附屬醫院、1所口腔醫院;有91個本科專業,45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2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型,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型,1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本科生20559人,研究生11081人;在職教職工3565人,有專任教師1958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職514人、副教授等副高職986人,研究生導師1534人,兩院院士11人;自然指數排名中國大陸高校第15位;ESI排名中國大陸高校第25位。

蘭州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特色鮮明,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F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5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含培育基地),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個甘肅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2017年11月,美國湯森路透集團發布了最新基本科學指標數據ESI,蘭州大學共有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學、地球科學、植物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和生物化學、環境和生態學、臨床醫學、藥物和毒理學以及農業科學。

中國海洋大學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國海洋大學,簡稱中國海大、海大(OUC),校友會排名第50名,位于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為北極大學聯盟、IAMRI聯盟、海洋大學聯盟成員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校訓“海納百川,取則行遠”。學校轄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在建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學校有13個博士后流動站、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F有全日制在校生247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300余人、碩士研究生75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職工33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余人,博士生導師36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畢業生中已有13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擔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參加中國第一次南極考察的75位科學家中一半以上是學校畢業生。

學校擁有教學和科學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噸級的“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300噸級的“天使1”號科考交通補給船、2600噸級的“海大”號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號,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遠海并輻射到極地的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系統,具備了一流的海上現場觀測能力。

合肥工業大學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合肥工業大學簡稱“合工大(HFUT)”,校友會排名第72名,始建于1945 年,坐落于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素有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之稱的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隸屬于教育部,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設,位列211工程,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獲批自主招生資格,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是一所歷史底蘊深厚、蜚聲中外的研究型大學,被譽為汽車領域的“黃埔軍校”。對口支援新疆農業大學。

學校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而成長,創造了中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第一臺三相異步電機,第一個客機防雷系統等,填補了眾多領域的空白,在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印跡,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立為全國重點大學。劉少奇、朱德、賀龍、陳毅、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學校始終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己任,深懷“工業報國”之志,發揚嚴謹踏實,低調勤勉的學風,培養了眾多領域的人才,為國家發展和安徽復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F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種專業學位授予權?,F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49個。

學?,F有教職工3783人,專任教師2266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與講座教授1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長江青年學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入選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7人。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萬余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3萬余人。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其中去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中有65%進入世界五百強和中國五百強企業工作。

截至2018年1月,學??偯娣e達5000余畝,在合肥市設有屯溪路校區、六安路校區和翡翠湖校區,在宣城市設有宣城校區,同時與合肥市共建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形成了“一校五區”的辦學格局。

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學,簡稱安大(AHU),校友會排名第95名,坐落于安徽省省會合肥市 ,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

學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慶創辦的、安徽省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國立安徽大學,現安徽大學于1958年以合肥大學、原國立安徽大學部分科系為基礎建立,同年9月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產業園,占地面積3200余畝,建筑面積120余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320余萬冊;有教職工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約28000余人。學校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設有26個院(系、部),95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F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 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有6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和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設有4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實驗教學(實訓)示范中心。

[1]

安徽大學

第二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導師介紹

譚國龍

楚天學者特聘 教授 教育:

1983. 9---1987. 7, 景德鎮陶瓷學院, 陶瓷工程系, 獲學士學位。 1990. 9---1993. 3, 浙江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獲碩士學位。 1995. 3---1998. 7, 浙江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獲博士學位。 國外工作經歷: 1998. 9---1999. 9博士后, University of Aveiro, 葡萄牙。 1999.10---2001.4德國馬普協會微結構物理研究所。 2001. 5---2002. 7研究助理教授, 美國Hampton 大學. 2002.8---2004.12博士后:美國賓州大學 & 杜邦研究與發展中心. 2006.8---2006.12客座科學家, 德國馬普協會金屬研究所, 斯圖加特. 社會兼職:

美國陶瓷協會會員 美國材料研究協會會員 研究內容: 1. 半導體納米量子點的制備、物理性能及其在能源領域中的應用. 2. 納米復合塊體材料的制備及物理性能. 3. 多晶材料界面的物理與化學. 4. 固態材料的光學性能與價帶電子結構.

官建國

官建國,男,1969年9月出生,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納米復合材料學術帶頭人,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并入選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兼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協會理事、目標特征控制技術控制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武漢市青年科技協會副會長等。2007年獲 “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第8屆“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省“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有功個人”稱號。 【主要學術經歷】

1987-1990年 西安交通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本科生 1990-1992年 華中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生

1992-1995年 華中理工大學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專業工學博士生 1995-1997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1997-1998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1998-2000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2000-2001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產品與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系和國立教育學院化學系研究員

2001年-目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隱身與電磁屏蔽防護材料 電磁流變液智能材料與器件 導電高分子材料與器件

低介電常數聚合物的制備與應用 減阻與阻尼涂料

【在研項目】

1. 國家863高技術項目(項目編號:2006AA03A209),“200722JB01” ,2007.1.1-2009.12.31。 2. 國家863高技術項目(項目編號:2006AA03Z461),“高性能水性電磁屏蔽涂料的設計與制備研究” ,2007.1.1-2009.12.31。

3.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優選資助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01049), “納米鐵氧體中空粒子的制備與性能研究”,2006.3.15-2008.12。 4. 國家重大基礎能力科研專項(項目編號:D1420061057),“200622GC01”, 2006.1-2009.12。 5. 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編號:NCET-05-0660),“磁性金屬中空納微粒子的制備、結構與性能研究”,2006.1-2008.12。 【科研獎勵】

1、電/磁流變液新材料及其智能減震結構的基礎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

2、土木工程結構的振動理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2)

3、某些導電高分子的制備和改性的新方法,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002)

4、《跨世紀的高分子科學(1-4分冊)》,國家優秀科技圖書獎三等獎(200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2002)

5、武漢理工大學師德先進個人(2001) 【專利情況】 授權專利:

1.聚苯胺-Fe3O4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號:ZL 99 1 16542.X,

2.親水性聚合物包裹的磁性粒子及其制備方法以及由其組成的水基磁流變液,發明專利號:ZL 2004 1 0060854.5

3.端芳香氨基聚醚化合物和制備方法及其在膠粘劑中的應用,發明專利號:ZL 03 1 25244.3 4.用作環氧樹脂固化劑的α,ω-端氨基聚醚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05 1 0019877.6

5.多模式磁流變液阻尼器,發明專利號:ZL 2006 2 0097119.6

6. 鎳鈦合金絲醫用支架化學鍍鎳鈷鎢的鍍液和該鍍液的配制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04 1 0061157.1 7.鎳鈦合金復合化學鍍載藥鎳鈷鎢薄膜的鍍液和工藝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05 1 0018226.5 申請專利:

1. 納米復合粒子及其制備方法以及由其構成的涂料,國防專利申請號:03105867.1 2. 鎳鈦合金化學鎳鈷鎢的鍍液和工藝方法,發明專利申請號:2004100611571 3. 導電磁性核殼復合粒子及其制備方法以及其應用,國防專利申請號: 200610055280.1 4. 一種制備磁性空心球的方法,發明專利申請號:200510019864.9 5. 升船機地震鞭梢效應的智能自適應減震控制裝置, 發明專利申請號:200410013003.5 6. 動態流化氣氛爐,發明專利申請號:200610125566.2 7. 一種導電填料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發明專利申請號:200710053260.5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電 話:+86-27-87218832;傳真:+86-27-87879468 E –mail:guanjg@whut.edu.cn

邵剛勤

邵剛勤,男, 196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漢陽縣。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陶瓷學會會員,中國顆粒學會超微顆粒專業委員會理事。 【主要學術經歷】

2001.03-2003.08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材料學博士后 1995.09-1999.12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博士 1989.09-1992.04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碩士 1982.09-1986.07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學士

1992.04 -現在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1986.07-1989.08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材料結構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開發納米原位復合技術以制備諸如納米金屬陶瓷、納米陶瓷、納米復合材料、新型結構-功能材料等先進材料,涉及金屬-非金屬的納米復合原理與制備技術、納米/超細及亞微米粉體的表面物理和化學、分散原理與技術、特性測試與表征,相關氧化物、碳化物、金屬陶瓷等塊體與薄膜材料的成型/燒結機理、相變與增韌機理、晶粒細化與生長抑制規律、高強/高硬特性、熱/電/磁/氣敏特性等。主要包括:(1)以液相或氣相前驅體制備WC-Co,ZrO2-Ni,TiC-NiAl,WC,ZrO2,TiC,NiAl,Al2O3,Al2O3-ZrO2,Al2O3-WC-ZrO2-Co,ZrO2-Y2O3-CeO2,BaTiO3,LaMnO3等亞微/納米粉末;(2)液相或氣相合成系統的原位監測與閉路控制、計算模型的建立;(3)納米粉末坯體的成型;(4)通過真空、低壓、熱等靜壓、熱壓和放電等離子燒結技術使納米粉末在低溫下致密化;(5)開發納米材料在結構、電、熱和化學應用方面的特異性能。 【在研項目】

1、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納米材料專項)項目:―納米復合碳化鎢-鈷硬質合金的制備技術‖(2002AA302504),項目負責人,2002.10-2005.10;

2、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超細晶硬質合金的工業化制備技術‖(863-715-009-0010),技術負責人、項目負責人,1996-2000;

3、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納米晶高硬材料‖(2001AA101B03),項目負責人,2001-2003;

4、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納米晶碳化鎢-鈷硬質合金材料及應用研究‖(20041003068-04),項目負責人,2004.8-2006.8;

5、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用連續原位復合法制備金屬-非金屬納米材料‖(20011007088),項目負責人,2001-2002;

6、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金項目:―金屬-陶瓷納米/微米復合研究‖(中博基[2001]5號文),項目負責人,2001-2003;

7、中國博士后王寬誠(香港)工作獎勵基金:―金屬-陶瓷納米/微米復合研究‖,項目負責人,2001-2003;

8. 國防科工委軍工項目,項目負責人,2003-2004;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No. 50220160657):―多相材料的微結構設計‖,技術骨干,2003-2005。 【科研獎勵】

1. 邵剛勤,段興龍,謝濟仁,吳伯麟,魏明坤,袁潤章,無η相碳化鎢-鈷納米復合粉末的工業化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 99 1 16597.7,1999年8月13日

2. 邵剛勤,謝濟仁,段興龍,蔡虎,余曉華,袁潤章,鎳-氧化鋯金屬陶瓷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 02 1 15711.1,2002年4月12日

3. 邵剛勤等,氧化鋯等離子噴涂粉末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 94 1 20137.6,1994年12月29日

4. 邵剛勤,易忠來,段興龍,謝濟仁,張衛豐,李佳,碳化鎢-鈷納米復合粉末的直接還原碳化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200410012902.3,2004年3月26日申請

5. 邵剛勤,段興龍,易忠來,孫鵬,王沖,史曉亮,謝濟仁,一種多氣氛可傾斜式回轉爐,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200420017540.2,2004年3月26日申請 6. 羅志平,賈世驄,潘牧,邵剛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 94 2 49215.3,1994年12月29日

7. 潘牧,張漢平,羅志平,周少華,邱鳳襄,潘慶鴻,邵剛勤,造紙機用陶瓷涂層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96 2 39845.4,1996年12月10日 【專利情況】

1.邵剛勤,段興龍,謝濟仁,吳伯麟,魏明坤,袁潤章,無η相碳化鎢-鈷納米復合粉末的工業化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 99 1 16597.7,1999年8月13日

2. 邵剛勤,謝濟仁,段興龍,蔡虎,余曉華,袁潤章,鎳-氧化鋯金屬陶瓷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ZL 02 1 15711.1,2002年4月12日

3. 邵剛勤等,氧化鋯等離子噴涂粉末的制備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ZL 94 1 20137.6,1994年12月29日

4.邵剛勤,易忠來,段興龍,謝濟仁,張衛豐,李佳,碳化鎢-鈷納米復合粉末的直接還原碳化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200410012902.3,2004年3月26日申請

5.邵剛勤,段興龍,易忠來,孫鵬,王沖,史曉亮,謝濟仁,一種多氣氛可傾斜式回轉爐,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200420017540.2,2004年3月26日申請 6. 羅志平,賈世驄,潘牧,邵剛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 94 2 49215.3,1994年12月29日

7. 潘牧,張漢平,羅志平,周少華,邱鳳襄,潘慶鴻,邵剛勤,造紙機用陶瓷涂層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 96 2 39845.4,1996年12月10日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電 話:86-27-87216912;傳真:86-27-87216912 E –mail:gqshao@mail.whut.edu.cn shaogangqin@126.com

王為民

王為民,男,近年來在陶瓷基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界面評價與控制、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原位合成復合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復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術等方面進行較多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承擔國家86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等國家及重點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 【主要學術經歷】

1988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1991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8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2000-2001年在荷蘭Dufe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材料的燃燒合成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界面結構及高強韌性可加工陶瓷的研究

陶瓷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術和方法 【在研項目】

國家86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等國家及重點項目多項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3樓) E –mail:shswmwang@mail.whut.edu.cn

張輝

張輝,女,1970年6月生,博士,教授。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iffraction Data,縮寫ICDD)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經歷】

1989.09~1993.06 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系材料科學專業攻讀學士學位

1998. 09~2001.03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專業碩士學位 2002.03~2006.06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2002.10~2005.10 DAAD基金資助的德國亞琛大學(RWTH)中德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3.07~1998.10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教

1998.11~2001.10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理研究員 2001.11~2006.05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

2006.6~目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理學院,教授 2006.10-2008.10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功能化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與性能探索; 2.新型熱電材料

3.新型微波介電陶瓷、無鉛鐵電材料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571059):A6B5O18型類鈣鈦礦新化合物的合成、結構與微波介電特性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572078):新型類鈣鈦礦陶瓷AnBn-1O3n的結構與微波介電特性研究

3. 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 4.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CDD)Grant-in-Aid 項目(No.02-05, N0. 04-004, N0. 04-056, 05-005,05-060,06-006)

【科研獎勵】

1、系列新鈮、鉭酸鹽晶體化合物的發現、合成、結構與性能研究, 獲2007湖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2、系列新鈮、鉭酸鹽的發現、結構與性能研究,2007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簡稱中國建材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3、2007年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

4、“無團聚亞微米α-Al2O3粉及微晶剛玉瓷球制備技術”2000年3月獲國家建材局“建材行業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

5、3次獲得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ffraction Data,簡稱JCPDS-ICDD)頒發的重要貢獻證書, 2007年3月當選國際衍射中心委員. 【專利情況】

1. 張輝, 方亮,袁潤章等. 發明專利:鈮酸鹽高頻介電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號:ZL 03128132.X 2. 張輝,方亮,袁潤章等。發明專利:三層類鈣鈦礦結構鐵電-鐵磁功能復合體的新制備方法(Novel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triple perovskite-like ferroelectric and ferromagnetic composite body) 專利號:ZL 02115948. 3

3. 張 輝;方 亮;孟森森;刁春麗;劉再權;劉紅飛;陳 亮,發明專利:諧振頻率溫度系數近零的高頻介電陶瓷及其制備方法,申請號:200610018113.X,公開號:CN1793005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521室

電 話: 027-87651843-8521 ;傳真: 027-87878641 E –mail:huizhangskl@yahoo.com

黃志雄

黃志雄,男,1963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82-1986年 華東理工大學 學士學位

1990-1993年 武漢工業大學 碩士學位 1999-2003年 武漢理工大學 博士學位 1986年- 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

1、樹脂基復合材料

2、功能復合材料

3、材料合成與加工工藝 【在研項目】

近五年來,主持項目情況。主要在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低壓片狀模塑料增稠機理及模壓理論的研究

2、科技部―863‖項目 低壓成型纖維增強片狀模塑料研究 【科研獎勵】

1、國家建材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

2、復合材料原理(科技教材) 國家建材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

3、大理石用膠粘劑,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

4、新型耐高溫樹脂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復材樓312室 電 話: 027-87860735

E –mail:

zhixiongh@mail.whut.edu.cn

沈強

沈強,男,1970年出生,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進復合材料(特別是功能梯度材料、結構陶瓷)及其薄膜的研究工作,先后參與了二十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預研、立項、論證以及項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以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工項目、國防預研基金等項目的研究。2003年獲得了武漢市優秀青年計劃(晨光計劃)的資助,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并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在―梯度材料設計與結構控制‖、―連續梯度結構的形成設計‖、―波阻抗梯度飛片材料的物理設計、結構設計與結構控制‖、―新型熱電材料的合成與性能改善‖以及―高硅硅鋼片的制備新技術‖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主要學術經歷】

1988.09-1992.06 武漢工業大學,本科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09-1995.06 武漢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5.07-1998.06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助教 1998.07-2001.05 武漢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講師 1998.09-2001.12 武漢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0.04-2001.03 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研究助手

2001.06-2004.1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 2002.04-2004.03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研究 2004.1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2007.02-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先進復合材料,特別是功能梯度材料

結構陶瓷及其薄膜材料的制備技術、結構與性能關系 【在研項目】

1.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項),Mg-Si基熱電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2007.07- 2010.12。 2. 國家軍品配套研制項目,2007.01- 2008.12。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準等熵壓縮條件下典型金屬材料的狀態方程研究,2006.01- 2008.12。

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寬頻高透波陶瓷基梯度天線罩材料的設計與制備,2006.01-2008.12。

5. 國家軍品配套研制項目,2006.01- 2007.12。 【科研獎勵】

1. 非均質材料的物理設計、構筑方法及結構控制理論,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3年 2. 新型耐高溫樹脂,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 【專利情況】

1. 組分連續變化的梯度材料的致密化方法,發明專利ZL 2003 10111356.4,2006 2. 具有塑性變形能力的Fe-6.5wt%Si復合塊體材料的制備方法,發明專利ZL 03118559.2,2005 3. 沉降式激光反射像點粒度測量方法,發明專利ZL 03128257.1,2005 4. 一種制備連續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儀,實用新型ZL 02284075.3,2003 5. 一種磷酸作為添加劑的氮化硅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備方法。發明專利(申請號:200610018178.4,公開號:CN 1803716A)

6. 一種磷酸鋯陶瓷材料的制備方法。發明專利(申請號:200610018872.6,公開號:CN 1844042A)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4樓) 電 話:+86-27-87217492;傳真:+86-27-87879468 E –mail:sqqf@263.net

余家國

余家國,男, 1963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幾年在納米二氧化鈦基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介孔材料、一維納米結構材料、材料的仿生合成與形貌控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研制出一系列性能優異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和其它相關材料。光催化超親水TiO2基薄膜自潔凈玻璃已經實施產業化,并形成批量產品銷售。多篇研究論文發表在多種國際著名刊物(SCI影響因子大于3)如:J. Am. Chem. Soc.、Chem. Mater.、 Chem. Commun.、J. Phys. Chem. B、Appl. Cata. B、J. Catal.、langmuir,Environ. Sci. Tech.等上。共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國際刊物論文60余篇,論文被SCI收錄70余篇,EI收錄60余篇。被SCI他人引文330篇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二)、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發明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二項(排名第一)。最近主持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中國-希臘科技合作項目(2002-2005年)、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等。擔任多種國內外知名雜志的論文評閱人。 【主要學術經歷】

1981.9~1985.7 華中師范大學化學系本科,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9~1988.6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6.9~2000.6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8.6~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新材所工作

2000.11~2002.5和2003.7~2004.7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導體光催化材料

2、材料的仿生合成與形貌控制

3、納米結構材料

4、多孔材料 【在研項目】

近五年來,主持項目情況。主要在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3—2005年,項目名稱: 單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聲聚合誘導剪裁制備與表征(編號50272049), 項目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5—2007年,項目名稱: 一維氧化鈦和鈦酸鹽納米材料的制備和光催化性能(編號20473059),項目負責人。

3、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教人司[2002]350#], 2003—2005年,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聲聚合誘導剪裁制備與表征, 項目負責人.

4、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項目名稱: 單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聲聚合誘導剪裁制備與表征, (教外司留[2003]14號),項目負責人.

5、中國─希臘科技合作項目(2002-2005年), 項目名稱: 可見光活性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在環境中的應用, 項目負責人. 【科研獎勵】

1、高活性TiO2基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玻璃自清潔中的應用原理, 2004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排名第2

2、高活性TiO2薄膜光催化自潔凈玻璃, 2004年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發明二等獎(部級), 排名第2 3 、超細增韌聚酰亞胺樹脂粉及其推廣應用, 2003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 排名第1

4、光催化超親水二氧化鈦薄膜自潔凈玻璃, 2003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2

5、 2001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

6、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專利情況】

1 表面氟化處理增強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專利號:ZL03118769.2, 排名第1 2 納晶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低溫溶劑蒸發誘導結晶方法制備,專利號:ZL03118501.0, 排名第1 3 提高樹脂金剛石砂輪耐磨性的方法,專利號: ZL02138869.5, 排名第1 4 減少樹脂金剛石砂輪氣泡和提高其使用壽命的方法,專利號: 授權通知, 排名第1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電 話:86-27-87651839-8512, 87883610;傳真: 86-27-87879468 E –mail:jiaguoyu@yahoo.com

段興龍

段興龍,男,1965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龍山縣,高級工程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82.9-1986.7:天津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7-至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工業大學新材所)從事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及開發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納米金屬陶瓷、納米陶瓷、納米復合材料、新型結構-功能材料等先進材料

2、納米一維材料合成及其在結構材料與功能材料中的應用

3、超硬復合材料

4、高密度合金材料 【研究項目】

已完成的研究項目: 1.國家十·五“863”(納米材料專項)項目:納米復合碳化鎢-鈷硬質合金的制備技術(2002AA302504),技術骨干,總經費160萬,已完成; 2.國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項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納米復合XXX材料研制,技術骨干,總經費50萬元,2003-2004,已完成;

3.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納米晶碳化鎢-鈷高硬材料(2001AA101B03),技術骨干,總經費15萬元,2001-2003,已完成; 在研項目:

1.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納米晶碳化鎢-鈷硬質合金材料及應用研究”(No. 20041003068-04),技術骨干,總經費40萬元,2004.8-2006.8;

2. 國家自然科學金項目:場活化條件下載碳化鎢碳納米管增強金屬陶瓷制備及研究(50502026),技術骨干,總經費24萬元,2006-2008;

3.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研究項目:金屬-非金屬的納米復合技術(105123),技術骨干,總經費10萬元,2005-2006; 4.武漢市晨光計劃項目:一種新型熱沉材料的制備及其物性研究,技術骨干,總經費4萬元,2007-2009;

5.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新型超硬材料粉末的制備及其超精細加工應用,總經費30萬元,技術骨干,2006-2008;

6.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開放基金資助項目:類鉑碳化鎢系納米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與催化性能研究(No.2006-05),總經費4萬元,技術骨干,2006.7-2007.7。 【科研獎勵】

1.國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項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納米復合XXX材料研制,2006年12月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No.2006GFJ3396-1),排名第二。

2.“無團聚亞微米α-Al2O3粉和微晶剛玉瓷球制備新技術”獲1999年建材行業部級科學技術進步貳等獎,排名第二。 【主要學術論文】

1.段興龍,邵剛勤,汪靜,等。立方氮化硼粉末的熱處理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Vol.29 No.10:121-123。 【聯系方式】

Lab: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10 電 話: 1380869430

9、027-87216912;傳真:027-87216912 E-mail:duanxinglong@126.com

瞿偉廉

瞿偉廉,男,1946.01出生,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1967年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應用力學專業,1981年研究生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結構工程專業.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工程結構抗震抗風設計理論,工程結構地震和風振反應的控制的研究.至今已出版書著一本,發表論文141篇(其中被SCI收錄9篇,被EI收錄12篇),獲得過教育部科技進步

二、三等獎各1項.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建筑環境與結構工程學科評審組成員,部級優秀中青年專家.擔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等四個國家一級學會和所屬二級學會的理事.被聘為建筑結構學報,振動工程學報,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和世界地震工程等國內著名雜志的編委,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和浙江大學等三所國內著名大學的兼職教授,是國內公認的結構振動控制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結構地震和風振反應的振動控制理論與應用 土木工程結構振動的智能控制

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損傷診斷的理論與應用 【在研項目】

主要在研科研項目(項目負責人):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大項目(2005-2008):重大工程結構振動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應用,經費100萬元。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2006):輸電塔結構節點聯結螺栓松動的損傷診斷理論與應用,經費29萬元。

3、國家高技術863計劃項目(2002-2005):智能材料與智能結構系統設計及其在重大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經費100萬元。

4、深圳市政府項目(2002-2005):深圳市民中心屋頂空間網架結構的智能健康監測,經費260萬元。 【科研獎勵】

近五年共發表學術論文72篇,其中被SCI收錄14篇和EI收錄38篇。主持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一項,參加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各一項。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E –mail:

qwlian1946@163.com

孫明清

孫明清,男, 1969年8月出生,教授、博導。 【主要學術經歷】

1994.09-1997.06 武漢工業大學復合材料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1998.09-2001.12 武漢理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2.07-2003.06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訪問學者

1997.07-1999.10 武漢理工大學工程結構與力學系講師

1999年 副教授

2004.10 教授

2006.12

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材料與結構 【在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碳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力電、電力效應研究(50209013)(項目負責人:孫明清, 23萬元,2003.1-2005.12)。

(2)教育部留學回國啟動基金,智能混凝土研究,2萬元(05-06)。

(3)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納米炭黑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機敏性與機理研究(項目負責人:孫明清,10萬元,2007-2009)。

【科研獎勵】

1、2006年12月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一項(項目名稱:水泥基智能復合材料及其結構系統研究;本人排名第二)

2、1999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項目名稱:水泥基智能復合材料研究;本人排名第四)

3、2003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3年)。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 E –mail:

sunmqing@whut.edu.cn

徐慶

徐慶,男,1966 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系系主任。 【主要學術經歷】

1984.09-1988.07: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專業,工學學士

1988.09-1991.03: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工學碩士 1994.12-1998.06: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工學博士 1991.04-1994.03: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教 1994.04-1997.09: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1997.10-2001.09: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2001.10-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2002.09-2003.09:韓國全北國立大學先進材料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 2003.01-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1、鈣鈦礦結構、層狀類鈣鈦礦結構復合氧化物電子-離子混合導體材料

2、鈣鈦礦型結構無鉛鐵電/壓電材料 【在研項目】

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博士點科研專項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軍工科研項目、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

主要在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軍工科研項目等。 【科研獎勵】

1、半導體陶瓷制冷材料與器件的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排名第二

2、新型大功率PTC元件,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排名第二

3、環境友好型內墻涂料用紅外輻射填料的研制與應用,2005,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5樓 電 話:027-87863277 E –mail: xuqing@whut.edu.cn

陳文

陳文,男,1963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助理,武漢理工大學產業集團董事長、產業集團總裁,產業集團黨的工作委員會書記;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首席教授。 專業:材料學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結構與物理效應 電子信箱:chenw@whut.edu.cn 主要從事納米材料、電子功能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軍品配套以及省、市科研項目。2002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150多篇(次)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授權發明專利12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第四屆中國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第三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第六屆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第四屆武漢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研究領域】

1、納米材料:釩氧化物納米管/棒、有機/無機層狀化合物納米復合材料、有序介孔材料

2、電子功能陶瓷材料:半導體陶瓷、鐵電壓電陶瓷、紅外輻射陶瓷 【近五年獲資助科研項目】 1. 釩氧化物納米管氣敏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672071),30萬元,2007.1-2009.12,在研縱向

2. 鈦基有序介孔-釩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的構筑與光學性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772085),30.0萬元,2008.01-2010.12,在研縱向

3. 聚合物-層狀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學性能研究(武漢國際合作項目),5.0萬元 ,2005.11-2007.12,在研縱向

4. 釩氧化物納米管的流變相-自組裝合成及拓撲反應修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372046),25萬元,2004.1-2006.12, 結題縱向

5. 聚合物修飾V2O5薄膜陰極材料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172036),21萬元,2002.1-2004.12,結題縱向 6. 功能型紅外輻射粉料及其抑菌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342014),10萬元,2004.1-2004.12,結題縱向

7. 聚合物-層狀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學性能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俄):50511120094),9.6萬元,2004.1-2005.12,結題縱向

8. 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50萬元,2002.1-2006.12結題縱向 9. 釩氧化物納米管/棒有序陣列的構筑及其功能性研究(教育部科技重點項目),18.0萬元, 2004.1-2006.12,結題縱向

10. 聚合物/層狀氧化物納米復合體系界面結構與電致變色性能研究(教育部科技研究重點項目),12.0萬元,2002.1-2004.12,結題縱向

11. 200501PT02,國防科工委軍工配套項目,70萬元,2005.01-2006.12,結題縱向 12. 200101PT03,國防科工委軍工配套項目,50萬元,2001.01-2003.06, 結題縱向 【主要獎勵及榮譽】

1.半導體陶瓷制冷材料與器件的研制,省級鑒定―國際先進‖,獲2000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第一)(2000.12),

2.新型大功率PTC元件,省級鑒定―國際先進‖,獲2001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第一)(2001.12),

3.第四屆中國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2000.12), 4.第三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2.04), 5.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2002.12), 6.第六屆―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2002.05), 7.第四屆―武漢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2002.09), 8.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07), 9.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

10.省優秀教學成果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一等獎,排序第二(2001.09)

11.省優秀教學成果獎―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綜合改革與實踐‖一等獎,排序第二(2005.10)

12.省優秀教學成果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發展態勢及教學規范化研究‖ 二等獎, 排序第二(2005.10)

13.環境友好型內墻涂料用紅外輻射填料的研制與應用,獲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序第二)(2005.12)

【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1.具有抑菌功能的紅外輻射陶瓷釉層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徐慶,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 01128407.2 2.一種有機酸絡合燃燒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 02147763.9 3.大功率熱敏陶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 02147764.7 4.空穴傳導型半導體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 02147765.5 5.電子傳導型半導體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 02147766.3 6.金屬陽離子摻雜的釩氧化物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03125385.7 7.二氧化釩納米棒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03125408.X 8.發明名稱:高溫型蜂窩陶瓷蓄熱體及其制備技術 發明人:黃學輝 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02147767.1 9.發明名稱:二氧化釩納米棒由B相向M相轉變的處理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200410060859.8 10.一種表面修飾的納米LiMVO4正極材料及修飾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200410061373.6 11.LiFePO4納米棒的制備方法

發明人: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200510019360.7 12.具有紅外輻射和抑菌功能的陶瓷粉料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徐慶

陳文等,專利授權號:ZL200410060860.0

李士普

李世普,男,1946年8月出生于遼寧省新民市。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生物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學術經歷】

1965.9~1970.7 北京建筑工業學院硅酸鹽工程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70.7~1987.2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硅酸鹽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講師 1987.3~1990.1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硅酸鹽工程系,副教授

1990.2~1995.2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帶頭人、教授

1995.3~1997.1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1997.2~2000.5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2000.6~今

武漢理工大學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無機非金屬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的關系

2、材料在體內組成、結構變化的規律及如何參與有生命組織的過程

3、納米粒子的制備與表征、納米粒子生物學效應

4、有機-無機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 【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了國家―863‖、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40余項。 近5年主持項目:

1、國家―973‖項目子課題:自組裝生物材料及其誘導組織生長的機理(2005CB623905),2005.12~2010.12,120萬

2、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生物醫用材料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G1999064701),1999.11~2004.11,85萬

3、湖北省重大攻關:磷灰石系列納米粒子研究(2002AA105A06),2002~2004,20萬

4、教育部重點項目:鈦合金表面梯度誘導成骨多重復合材料的骨結合特性研究(09088),1999.10~2002.10,10萬

5、湖北省自然基金:全降解鈣磷生物材料結構和代謝過程及對機體影響的研究(2002AB046),2002~2004,15萬

6、武漢市重大項目:人工髖關節與骨內固定的研究開發(20016001009),2001.5~2003.6,70萬

【科研獎勵】

1、鍋爐電接點水位計,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

2、純剛玉—金屬復合型人工股骨頭,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5

3、純剛玉—金屬復合新型人工股骨頭假體,國家發明獎三等獎,1985

4、復合型磷酸鈣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臨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8

5、骨植入復合型磷酸鈣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臨床應用開發,國家建材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8

6、生物降解陶瓷材料的降解機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0

7、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內固定件的制備技術及應用,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04

8、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內固定件的研究及應用,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 獎,2004

9、人工髖關節及骨內固定件的研究開發,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 【著作】

1、主編《生物陶瓷》,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

2、主編《特種陶瓷工藝學》,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

3、主編《生物醫用材料導論》,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4、譯著《電子陶瓷》,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

5、參編《生物醫學工程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6、參編《中國科學技術前沿》中國工程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參編《中國材料工程大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專利情況】

1、 純剛玉—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鈷鉻鉬合金復合型膝關節,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85205456,1985

2、 生物活性纖維復合生物無機骨水泥,中國發明專利:CN 92105781.4,1992

3、 電泳共沉積—燒結法制備金屬/生物玻璃陶瓷梯度涂層技術,中國發明專利:CN 01106418.8,2001

4、 生物醫用復合材料的復合與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 01114210.3,2001.

5、 生物可降解內固定骨螺釘及其配套的絲錐與旋錐,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02284236.5,2002

6、 自燃燒法合成羥基磷灰石微粉, 中國發明專利:CN 02138721.4,2002.

7、 常壓低溫燒結高性能氧化鋁生物陶瓷,中國發明專利:CN 02154183.3,2002

8、 具有片狀解理晶粒結構的β-TCP生物陶瓷粉末的制備,中國發明專利:CN 02154182.5,2002

9、 引導骨組織長入的骨內種植體及其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 03128139.7,2003.

10、有機泡沫微球作為成孔劑的熱壓鑄多孔陶瓷的制備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CN 03128065.X,2003

11、水基凝膠注模成型法制備多孔陶瓷的工藝,中國發明專利:CN 03128066.8,2003

12、從D,L-丙交酯重結晶殘液中-釜法回收D,L-丙交酯,中國發明專利:CN 03119079.0,2003

13、聚乳酸自修飾羥基磷灰石/聚乳酸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 03119058.8,2003

孫志剛

孫志剛,男,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主要學術經歷】

07/1997 – 06/2000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理學博士。指導教師:沈保根 研究員、韓寶善 研究員。

09/1994 – 06/1997 :武漢大學物理系,理學碩士。指導教師:田得誠 教授;

09/1987 – 07/1991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系,理學學士。指導教師:吳杏芳 教授; 2005年12月受聘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5年6月受聘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10/2002– 03/2005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納米技術研究部門,―科學振興會( JSPS )‖特別研究員。項目合作者: 秋永弘幸 博士(主任研究員)

09/2000 – 09/2002 :德國萊布尼茲固體材料研究所,洪堡 (AvH) 學者。項目合作者: L. Schultz 教授、 J. Eckert 教授。

01/2000 – 04/2000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訪問研究。指導教授: 金重熏 教授 07/1991 – 08/1994 :武漢工學院微觀中心,助理實驗員;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大塊非晶、磁性薄膜和磁電子學、半導體異質材料、納米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系統地研究了2:17型稀土過渡族金屬化合物的結構和磁性,并利用磁力顯微鏡開展了納米復合磁性材料,磁性薄膜等材料的磁疇結構的研究,獲得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結果。比如在錳基稀土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中發現了3:29型結構的新相,錳替代鈷導致化合物的磁晶各向異性的轉變,在新型納米復相永磁材料中觀察到交換疇結構等。在德國工作期間,從事大塊非晶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研究,在Nd基大塊非晶中首次用磁學手段證明了兩種非晶相的存在。在日本產業綜合研究所工作期間,在Au/GaAs異質結器件中發現高達1,000,000%的磁電阻效應,并發明了一種新型制備多孔狀硅基底的方法。該方法在獲得日本專利,同時也申請了美國專利。 【在研項目】

磁性薄膜材料、鐵磁鐵電復合材料、自旋電子學、以及大塊鐵磁非晶材料的制備和研究等。

【主要學術論文】

目前在SCI收錄的國際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50篇左右(其中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有28篇, 署名第二作者的論文有9篇)。發表國際國內會議文章共23篇, 其中第一作者共14篇。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翟鵬程

翟鵬程,男, 1968.10出生,博士,教授,主要學術兼職 。 日本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角田宇宙技術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會員獲獲獎中國力學學會評為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2002年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2004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資助獲得者,2005年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2005年Hack.SuspiciousAni。 【在研項目】

主要研究領域材料復合原理與材料設計 復合材料宏細觀力學理論 多尺度分析與仿真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

1、 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防973)子課題,2005~2007,40萬元,項目負責人

2、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項目,先進復合材料多尺度結構形成過程模擬與多尺度分析,2005~2007,50萬元,項目負責人

3、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金屬-陶瓷梯度隔熱涂層高溫蠕變性能與剩余壽命預測研究,2004~2005,10萬元,項目負責人

4、 湖北省科技廳項目,光學鏡片注塑成型工藝數值模擬與優化設計,2004-2007,100萬元,項目負責人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納米和梯度熱電材料與太陽能光電、熱電、風力發電系統,2003~2007,300萬元,子項目負責人。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電 話: 87651820

陳曉明

陳曉明,男, 1961年6 月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生物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學術經歷】

1978年9月—1982年7月

華南理工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 工學學士 1986年9月—1987年8月

武漢工業大學硅工系助教研究生班 結業 1996年9月—2001年11月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學 工學博士 1982年7月—1990年1月

武漢工業大學硅工系 任教和研究

1990年2月—現在 武漢理工大學生物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和教學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醫學材料的研究及其醫療器械的研發;

2、組織工程學;

3、先進陶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及產品研發;

4、功能薄膜、涂層及材料表面與界面 【在研項目】

1.新型生物降解、可誘導成骨復合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國家―863‖項目,80萬元

2.電沉積-燒結法制備高穩定性鈦合金/鈣磷生物活性梯度涂層,教育部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6.0萬元

3.生物陶瓷人工半髖關節的產業化,國家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80萬元

4.高穩定性鈦合金生物活性梯度涂層的牙根種植體,湖北省重點項目,3萬元 5.新型牙根種植體的產業化,省攻關項目,5萬元 6.鈦合金表面梯度誘導成骨多重復合材料的骨結合特性研究,教育部重點項,10.0萬元. 7. 金屬種植體在骨內實現生物和機械協同固定新技術研究,省人事廳(百千萬工程),2.0萬元

8.生物可吸收高分子骨內固定材料和高分子復合材料人工骨的研究開發,湖北省重點項目,15萬元. 9.人工髖關節與骨內固定件的研究開發,武漢市重大項目,70萬元 【科研獎勵】

1.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入選湖北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2. ―復合型磷酸鈣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臨床應用‖項目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3. ―生物降解陶瓷材料的降解機理研究‖2000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4. ―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內固定件的制備技術及應用‖ 2004年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5. ―《特種陶瓷工藝學》‖ 1997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 ―《生物陶瓷》‖1994年獲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圖書一等獎。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7樓 7-4室) 電 話:027-87651853 E –mail:xmchenw@126.com

李卓球

李卓球,男, 1950年1月 出生于湖南新化 【主要學術經歷】

1982年1月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力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6年6月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固體力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1988年

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

晉升為正教授

1997年

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新材料復合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兼職教授,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 【主要研究方向】

主持承擔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主持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共發表論文160篇,主編專著2部,。 獲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在智能混凝土材料機敏性能研究、智能結構識別診斷理論與實驗研究方面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有15篇, 并在這一領域獲3項部級科技成果獎。此外,長期從事玻璃鋼管道和容器的結構分析及其設計研究,在國內著名玻璃鋼制品生產企業中具有較大影響。 【在研項目】

1.機敏混凝土及其結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238040),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3-2006,150萬

2.碳纖維智能層的多場耦合機理及其場域診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7-2009,28萬

3.無機非金屬類智能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9432060),項目總負責人:沈大榮; 課題負責人: 李卓球 李健保(清華大學);1995-1997,74萬 4.智能混凝土結構體系的物性參數識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9678002),項目負責人:李卓球,1997-1999,10萬

5.機場跑道智能化除冰系統的若干理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078042),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1-2003,17萬

6.熱敏混凝土及其結構,國家"863"高技術項目(2002AA005010-1),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2-2004,20萬

7.CFRC路面智能化除冰系統的基本理論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1-2003,5萬

8.高性能機敏混凝土材料研究,教育部訪問學者基金,項目負責人:李卓球,1999-2000,5萬

9.玻璃鋼結構設計及計算機軟件開發應用等企業委托項目,項目負責人:李卓球,2000-2007,項目總經費:520萬

【科研獎勵】

1.工程力學專業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李卓球(1) 1997年;

2.水泥基智能復合材料及其結構系統研究,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李卓球(1) 2006年

3.玻璃纖維增強定長纏繞夾砂頂管關鍵技術及應用,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李卓球(1),2005年

4.玻璃鋼夾砂污水管道泥水平衡頂管工程技術應用,廣州市人民政府,李卓球(3),2006年

5.水泥基智能復合材料研究,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李卓球(2)1999年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理學院 E –mail:science@whut.edu.cn

唐新峰

唐新峰,男,1962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應城市。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主要學術經歷】

1979年09月~1983年07月 大連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5年09月~1988年05月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7年09月~2000年10月 日本東北大學材料物性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3年08月~1985年08月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助教

1988年06月~1997年08月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講師﹑副教授

1997年09月~2001年03月 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 研究員、助手

2001年04月~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博導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導體熱電材料、器件和系統

2、功能梯度材料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納米和梯度熱電材料與太陽能光電·熱電·風力發電系統

300萬,2003.9-2007.8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原子復合填充方鈷礦基化合物的熱電傳輸特性研究 30萬元, 2004.1-2006.12 3.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項目:熱電轉換技術的研究 30萬元, 2003.1-2005.12 【科研獎勵】

1. 日本粉體與粉末冶金協會研究進步獎(2001年)

充填スクッテルダイト化合物の合成と熱電特性の向上に関する研究 2.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3年)

非均質材料的物理設計、構筑方法與結構控制理論

3. 2002年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 4. 2002年12月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5. 2002年入選湖北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

一、二層次人選

6. 2003年7月被湖北省高工委授予―湖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2樓) 電

話:027-87662832 E-mail:tangxf@mail.whut.edu.cn

張東明

張東明,女,1964年出生,教授。

【主要學術經歷】

1982-1989在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習,獲學士及碩士學位。1989年至今在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1998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獲武漢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同年晉升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脈沖電流燒結技術 2 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 【在研項目】

國家軍工項目和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 【科研獎勵】

博士學位論文《陶瓷材料脈沖電流燒結機理的研究》2003年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4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專利情況】

1 張東明、傅正義等,二硼化鈦納米粉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02115664.6 2 張東明、傅正義等,一種硼酸鋁晶須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0410012603.X 3 張聯盟、張東明等,具有塑性變形能力的Fe-6.5wt%Si復合塊體材料的制備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ZL03118559.2 4 張聯盟、張東明等,硅-鐵均勻包覆型復合粉的制備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ZL03118558.4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4樓) 電

話:027-87217492;傳真: 027-87879468 E –mail:zhangdongming71@whut.edu.cn

程旭東

程旭東,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黃梅縣。博士、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2年評為碩士導師,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完成了國家與省、部級各項基金與科技攻關項目、企業委托項目與工程產品制造等十多項科研任務,獲得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優秀科技成果獎各一項(排名第一),發表科研論文十多篇,制定國家標準三項,合編著材料工程手冊與技術叢書二本,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一項。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涂層材料與工藝的研究工作。

【主要學術經歷】

1978.2-1982.1 武漢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6.9-2000.12武漢理工大學獲材料學博士學位; 1978.2~1982.1 武漢大學

1982.1-2001.10在機械工業部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工作,任熱噴涂研究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01-至今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

1、表面涂層及表面改性基礎技術

2、功能型特種涂層結構設計與制備技術

3、特種涂層材料性能表征與測試 【在研項目】

從事的主要項目工作 1.機械工業―九·五‖技術發展基金課題(95JA0505)―高性能陶瓷噴涂粉末及其涂層的應用研究‖,1996.9~2000.1,經費27萬元,課題負責人。獲機械科學院2000科技成果一等獎,被機械工業聯合會評為―九·五‖機械工業優秀科技成果獎。 2.機械工業―八·五‖技術發展基金課題(92J50501)―提高陶瓷涂層質量的基礎研究‖,1993.9~1996.1,經費12萬元,課題負責人。獲機械科學院1996科技成果二等獎,1997機械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年均獲經濟效益達4百萬元以上。 3. 國家―八·五‖艦船防護重點攻關課題,―螺旋槳導流罩防泡腐蝕材料研究‖,1992.9~1996.9,經費36萬元,課題第二名。

4.中船總公司四六一廠委托項目―039工程某關鍵件Cu基密封面材料及工藝研制‖,1995~1996,經費15.6萬元,項目負責人。 5. 中船總公司七一九所委托項目―09工程用Al2O3·TiO2陶瓷涂層高壓泵柱塞研制‖,2000.1至今,已通過委托方驗收作為合格產品,合同經費18萬元,項目負責人。

6. 機械工業基金項目―高耐磨彌散碳化物復合粉末的研究‖課題第二名,用于等離子噴焊大口徑熱軋無縫鋼管頂頭上,使用壽命提高三倍以上,獲經濟效益三年年均達1千萬元以上。發明專利86108069.6共同發明人。 7. 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酸泵柱塞等離子噴涂陶瓷涂層技術研究‖,課題第二名,獲―七·五‖科技攻關獎。

8.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公司委托項目―水輪機大型耐磨密封環陶瓷涂層研制‖,研制4個具有陶瓷涂層的4剖分耐磨環(Φ1515㎜,400㎏),經費16萬元,項目負責人。

9. 黃石鍍鋁薄板廠委托項目―連續熱浸鍍鋁薄板生產線用沉沒輥,穩定輥耐高溫熔液侵蝕磨損陶瓷涂層的研制與應用‖,1996~1997,經費17萬元,項目第二負責人。

10. 鐵道部大橋局委托項目―大橋鋼振臂梁抗滑移涂層材料的研究‖,1998.9至今,前期預研經費2萬元,課題負責人。 11.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三峽工程鋼結構第效防護復合涂層在長江水域的腐蝕機理研究‖, 1995.1~1996.6,課題主要成員。. 12.鐵一院委托項目―三峽工程專用公路鋼管混凝土拱橋長效復合涂層研究‖,課題負責人之一,1995年通過專家審查,已完成三座拱橋施工任務,被三峽總公司評為優質工程。

13. 勝利油田委托項目―海洋石油平臺水過濾罐體耐海水腐蝕和磨料磨損復合涂層的設計與施工‖,1997.12~1998.4, 共計17萬元,項目負責人

在研項目

1. 新一代等離子噴涂納米氧化鋯熱障涂層粉末材料; 2. 航天器用高熱輻射熱噴涂涂層材料;

3. 抗空泡氣蝕納米金屬陶瓷涂層的設計與制備; 4. 抗海水腐蝕復合保護涂層材料與涂層制備技術。 【科研獎勵】

1、高性能陶瓷噴涂粉末及其涂層的應用研究,機械工業優秀科技成果獎,2001

2、提高陶瓷涂層質量的基礎研究, 機械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7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507室(逸夫樓5樓) 電 話:027-87651841-850

7、 027-62864582 13627218752 E –mail:xdcheng54@.163.com

劉韓星

劉韓星 教授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電話:027-87642079,傳真:027-87651779 E-mail:lhxhp@whut.edu.cn 辦公室:機電大樓三樓 學習經歷

1984.7,

于武漢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7.7,

于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0.12, 于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1.1~1993.1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 1992.10

武漢工業大學

副教授 1995.10

武漢理工大學

1997.7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博士生指導教師 其中國外工作經歷:

2002.3 ~2003.4 耶魯大學,美國

主要榮譽與獎勵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

1999 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2001 學術兼職

亞洲固態離子學會

執行理事 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市物理學會

副理事長 中國固態離子學會

事 中國儀表材料學會

常務理事 研究領域

1、類鈣鈦礦結構設計與新型功能材料特性及其應用

(1)電介質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

(a)陶瓷基高工作溫度、高介電常數介質的結構設計、制備與性能 (b)樹脂基功能復合原理、計算與性能預測、制備技術

(c)織構型類鈣鈦礦無鉛壓電材料的制備方法、性能與器件

(d)微波介質陶瓷及其器件

(2)有機-無機類鈣鈦礦結構設計以及材料特性研究

2、鋰離子電池及其電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

(1)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設計與制備

(2)電極膜制備技術與鋰微電池制造技術研究 實驗室:逸夫樓五樓

話:027-87864492;027-87864681 研究組人員: 孫文華教授 曹明賀博士 郝

華博士 郭麗玲博士 羅大兵博士 余志勇博士 聯系我們

址:逸夫樓五樓

話:027-87864492;027-87864681;027-87653330 傳

真;027-87879468 E-mail:lhxhp@whut.edu.cn

caominghe@tsinghua.org.cn

王皓

王皓,男, 1969 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87.09 ~ 1991.06: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專業、工學學士

1991.09 ~ 1994.06: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工學碩士 1994.12 ~ 1999.12: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工學博士

2002.02 ~ 2002.09:國家教育部中國赴日本國留學生預備學校出國培訓

1994.07 ~ 1997.05: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見習研究員 1997.06 ~ 1999.10: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 1999.11 ~ 2000.04: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2000.05 ~ 2005.04: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2002.10 ~ 2004.09:日本國立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 2005.05 ~ 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2007.02 ~ 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高性能透明陶瓷材料

2、多功能納米復合材料與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復合材料

3、材料合成與制備新技術

【在研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情況:近五年來,主持了國家863高技術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先研究項目、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武漢市優秀青年晨光計劃、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是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的核心成員。

主要在研項目:國防預先研究項目、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等。 【科研獎勵】

1、 中國硅酸鹽學會第七屆青年科技獎,2007

2、 陶瓷復合材料蒸發坩堝低成本制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排名第三;

3、 反應合成與加工材料基礎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2,排名第四;

4、 自蔓延高溫合成瞬間沖壓快速制備復相陶瓷新技術,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01,排名第三;

5、 特種陶瓷粉料的自蔓延高溫合成,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排名第五;

6、 特種陶瓷粉料的自蔓延高溫合成,建材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排名第五 【專利情況】

1、一種半透明氮化硅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王皓,傅正義,王為民等,專利授權號:ZL 200510019277.X

2、一種半透明氮化物復相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人:王皓,傅正義,王為民等,專利授權號:ZL 200510019276.5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3樓) 電 話:027-87160401 E –mail:shswangh@whut.edu.cn

張聯盟

張聯盟

男,195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 【主要學術經歷】 1975.9-1978.7 武漢工業大學 復合材料專業

學士學位 1983.9-1986.7 武漢工業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碩士學位 1992.10-1995.12 日本東北大學 材料物性學專業

博士學位 1978.8-1983.8 武漢工業大學

助教 1986.8-1987.3 武漢工業大學

實驗室主任、講師 1987.4-1988.4 日本神奈川大學、東京大學

客員研究員 1988.5-1997.3 武漢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所

副教授、教授 1997.4-2000.4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院

院長、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 1999.6-1999.12 日本東北大學

客座教授 2000.5-

武漢理工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 【主要研究方向】

1、 先進復合材料

2、 功能梯度材料

3、 超高溫陶瓷材料

4、 薄膜材料 【在研項目】

1、 軍工項目: JPPT-115-2-1095, 2007.01-2010.12, 400萬

2、 973項目: 5133102-1W,-4W, 2006.01-2009.12, 180萬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不同化學計量比B-C系列薄膜的脈沖激光沉積與成分控制, 2008.01-2010.12, 32萬

4、 軍工項目: JPPT-115-2-1268, 2007.01-2009.06, 155萬

5、 軍工項目: 51312040404, 2006.01-2010.12, 100萬 【科研獎勵】

1、 非均質材料的物理設計、構筑方法及結構控制理論,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3年(排名第1)

2、 陶瓷-金屬梯度材料設計理論,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3年(排名第3)

3、 新型耐高溫樹脂,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排名第1)

4、 耐高溫乙烯基酯樹脂的研究與應用,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三等獎, 2004年(排名第1) 【專利情況】

1、 沉降式激光反射像點粒度測量方法, ZL03128257.1

2、 具有塑性變形能力的Fe-6.5wt%Si復合塊體材料的制備方法, ZL03118559.2

3、 硅-鐵均勻包覆型復合粉的制備方法, ZL03118558.4

4、 組分連續變化的梯度材料的致密化方法, ZL200310111356.4 【聯系方式】

電話:027-87217492 E-mail:lmzhang@ whut.edu.cn

戴英

戴英,女, 1964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85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1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硅酸鹽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5-2000 湖北工學院,任教

1999 Vaas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nland,訪問學者

2000-2002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2002-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

1、一維納米結構的有序構筑及功能性研究;

2、功能陶瓷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半導體氧化物納米材料形態控制生長及機理研究‖,2004-2006

2.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有序異形納米ZnO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相關性研究‖, 2005-2007

3. 國際合作項目,Nippon Sheet Glass Foundation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pan),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oxide nanostructure arrays‖, 2004-2005 4.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ZnO納米線陣列的控制生長及性能研究‖, 2004-2005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503室 電 話: 027-87887684 ;傳真: E –mail: daiying@mail.whut.edu.cn

羅志平

羅志平,男, 工學碩士,教授。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F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研究。 【主要學術經歷】

1988年-1991年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獲碩士學位

自2002年開始帶碩士研究生,近四年來,所帶碩士研究生有12人。 1992年-2000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0年-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燃料電池的研究及開發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關鍵技術研發。主要從事燃料電池發動機總體設計、負責燃料電池流場設計、燃料電池堆組裝工藝、燃料電池增濕研究、燃料電池發動機設計與集成、燃料電池控制策略等研究。 【在研項目】

近五年,負責和完成多項科技項目,主要有:―1kW燃料電池摩托車研制‖、―5kW燃料電池高爾夫球車燃料研制‖、武漢力興電源―大功率燃料電池增濕研制‖、東風公司重大項目―25KW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制‖,參加了東風公司重大項目―25KW燃料電池轎車研制‖,參加了―十五‖863重大課題―CCM納米/微米復合技術的研究‖,該項目已經圓滿完成?,F在承擔湖北省、武漢市攻關項目―50KW燃料電池發動機中巴汽車研制‖,項目正在進行中。 【主要學術論文】

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20篇,被EI、SCI等收錄約10篇。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燃料電池課題組(一樓) 電 話:13507112488 E –mail:luozhiping@mail.whut.edu.cn

王繼輝

王繼輝,男, 1962.4 出生于湖南益陽。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78 ~ 1982 武漢工業大學復合材料專業本科生,獲學士學位 1984 ~ 1987 武漢工業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 ~ 1992 武漢工業大學力學系講師 1992 ~ 1997 武漢工業大學力學系副教授

1994 ~ 2000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998 ~ 1999 英國布里思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 )Research Fellow 1997 ~ 1998 武漢理工大學工程結構與力學系教授

2000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2001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博士生導師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理 事 中國玻璃鋼/復合材料學會 常務理事 玻璃鋼/復合材料》 編 委 全國纖維增強塑料標準化委員會 委 員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會 員 【主要研究方向】

(1) 高性能低成本復合材料技術 (2) 材料設計與計算機模擬

(3) 復合材料力學、結構和產品設計;

承擔過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微觀力學》, 《材料殘余應力測試概論》,《有限元及邊界元分析》,《計算力學》,《固體力學近似方法》,《有限元程序設計》,《工程力學》,《專業英語》等十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指導研究生14人,其中已畢業碩士研究生十名。為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培養了23名在職碩士研究生。 【科研獎勵】

目前承擔有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一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項目,一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基金項目和多項研究院所與企業委托項目,已經完成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一項為項目負責人,一項為主要參加者)和一項國家863項目和一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多項省部級項目,共獲得研究經費近一百萬元。已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和全國計算力學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和中國硅酸鹽學會優秀論文獎各一項。目前正在參加國家863結構材料組高性能低成本復合材料技術項目的申報。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 話: 027-62201659(O), 027-87346806(H) ,13971028120;傳真: 027-87346806 E –mail:

jhwang@mail.whut.edu.cn

張清杰

張清杰,男,1958年11月1日生于河南省。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評審組成員(2004~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組成員,科技部―十一五‖863計劃重點項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及系統示范‖總體專家組成員。 【主要學術經歷】

1990年10月畢業于原華中理工大學(現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獲工學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2年在原武漢工業大學(現更名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12月出站并留任武漢工業大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材料合成與加工新技術的建模與計算機仿真 材料微觀的力學與設計 【研究成果】

先后負責和承擔了包括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10余項,在新一代復合材料(包括梯度復合材料、納米復合材料、高性能復相陶瓷材料)的非線性性能和材料設計理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創新性成果。提出了新一代復合材料二類重要非線性性質的預測與控制理論和方法,對這些關鍵新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張清杰教授同日本科學家新野正之合作,提出了將基于高效熱電材料的太陽能熱電轉換技術與基于光伏電池材料的太陽能光電轉換技術進行集成復合的太陽能熱電—光電復合發電技術的新的科學構想,得到我國NSFC和日本JST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的支持,研制出了具有中日雙方各50%知識產權的國際上第一臺太陽能熱電—光電復合發電的實驗系統并試驗成功,開辟了太陽能全光譜(200~3000nm)直接高效發電技術的新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太陽能高效熱電—光電復合發電技術、工業余熱高效發電技術和微小溫差發電技術的發展對高效熱電材料提出的重大需求,同團隊成員合作,提出了通過研究在不同尺度下(原子—分子、納米—介觀和亞微觀尺度)熱電材料的電熱協同輸運規律,特別是低維結構和復合結構中的新的物理效應對電熱輸運過程的影響規律,研究熱電材料微結構的形成規律與控制原理及熱電材料的集成制備新技術,大幅度提高熱電材料性能和發展新的熱電材料體系的科學思想,這一科學思想得到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的支持。作為首席科學家組織的―高效熱電轉換材料及器件的基礎研究‖2006年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的支持。

在高性能熱電材料的制備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材料體系的研究方面,同團隊成員合作,提出并建立了非平衡狀態下納米晶熱電材料制備新方法、應力誘導低維結構熱電材料制備新方法、交叉共沉淀結合放電等離子體快速致密化制備納米晶熱電材料的新方法以及它們的集成制備技術;利用新的制備方法和技術,研制的P型和n型填充式CoSb3熱電材料的最大性能優值ZT分別達到1.2(800K)和1.25(850K),P型Bi2Te3系熱電材料的最大性能優值ZT達到1.35(300K),是目前國際上報道的這些體系的最好數據。相關研究在APL、JAP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如APL90, 2007; APL89, 2006; APL87, 2005; JAP100, 2006; JAP97, 2005等)。

張清杰教授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和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L)、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AP)、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Acta Physica Sinica等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64篇,被SCI和EI等著名檢索工具收錄和引用20余篇次,編著并出版學術著作1部。 【聯系方式】

實 驗 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聯系電話: 027-87651457 027-87651969

方亮

方亮,男,1970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新型無機非金屬功能材料的合成、結構與性能探索工作。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iffraction Data,縮寫ICDD)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協會青工委委員,美國化學會(ACS)與美國陶瓷學會會員 【主要學術經歷】

1988.09~1992.06 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系材料科學專業攻讀學士學位

1992 09~1995.06 免試攻讀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專業碩士學位

1995.09~1998.06 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1998.09~1999.10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理研究員 1999.11~2003.04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研究員 2003.05~2003.06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2003.7~目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學科博士生導師 2003.12~2004.12 德國亞琛大學(RWTH)訪問學者,客座教授; 2004.06~2004.12 德國尤里西研究中心電子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類鈣鈦礦結構新化合物的合成、結構與性能探索; 2. 新型介電(包括微波介電陶瓷)、無鉛鐵電材料的合成、結構與性能研究; 3. 新型光響應材料的研究 4. 微波吸收材料 【在研項目】

1. 新型類鈣鈦礦有色金屬復合氧化物的合成、結構與性能 經

費:40.0萬元, 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8.1—2010.12 來

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762002)

2. 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06-0656) 經費:50萬元,起止時間:2007.1-2009.12 來

源:教育部

3. 類鈣鈦礦新化合物A4B3O12的合成、結構與微波介電性能研究 經費:3萬元,起止時間:2006.1-2008.1, 來

源: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項目。

4. 新型類鈣鈦礦陶瓷AnBn-1O3n的結構與微波介電特性研究 經

費:24.0萬元, 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6.1—2008.12 來

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572078), 5. 系列新復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標準X射線衍射數據

費:3.5 萬美元, 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3.10-2007.3 來

源: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CDD)Grant-in-Aid 項目, No.02-05, N0. 04-004, N0. 04-056, 05-005,05-060,06-006),

【科研獎勵】

1. 系列新鈮、鉭酸鹽的發現、結構與性能研究,2007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簡稱中國建材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 入選2006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3. 無團聚亞微米α-Al2O3粉及微晶剛玉瓷球制備技術”2000年3月獲國家建材局“建材行業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

4. 8人次獲得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ffraction Data,簡稱JCPDS-ICDD)頒發的重要貢獻證書, 2003年3月當選國際衍射中心委員.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521室

電 話: 027-87651843-8521 ;傳真: 027-87878641 E –mail: fangliang001@yahoo.com.cn,fangliang001@263.net

梅炳初

梅炳初,男,1962年1月生,工學博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主要學術經歷】

1982年 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9年 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5年 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3~1996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重點國家實驗室副教授 1996~1999年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1999~今年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 1998年~1999年 日本國大阪大學外國人教授 1999年~2002年 武漢理工大學科技處處長

2002年~今年 武漢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

Ti3SiC

2、Ti2AlC系耐高溫耐腐蝕自潤滑可加工陶瓷、金屬間化合物、復合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究原位合成、等離子放電燒結及微波等各種先進技術制備可加工陶瓷材料、金屬間化合物以及復合材料;研究過程參數與材料微觀結構、性能的關系以及微觀結構形成機理;研究可加工陶瓷作為電極、電刷及自潤滑材料的應用。 【在研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目前承擔國家86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教育部重點、優秀青年教師基金、湖北省攻關等科研項目十余項。 主要成果:

1.對金屬-陶瓷復合材料的合成與制備進行了系統的工作。解決了高熔點、難熔陶瓷材料,特別是難熔陶瓷-金屬復合材料的合成與制備過程中的物相控制問題。由于這方面出色的工作,1998年被日本國大阪大學聘為外國人教授,進行合作研究。

2、在Ti3SiC

2、Ti2AlC系可加工陶瓷材料方面,研究了各種先進制備技術對材料合成的影響。制備出了高純Ti3SiC

2、Ti2AlC可加工陶瓷,并研究了過程參數、制備工藝、摻雜對材料組成、結構及性能的影響,獲得了該類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的規律性認識。在作為受電弓材料、電刷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科研獎勵】

1、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2、 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

3、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4、 部級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

5、 第三屆湖北省青年科技獎

6、 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主要學術論文】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七十余篇,二十余篇被Sci和Ei收錄并幾十余次被國內外學者引用。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話:13607154781 電子郵件:bcmei@whut.edu.cn

王嘉賦

王嘉賦,男,1966年1月出生, 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凝聚態物理 生物物理 電子材料 【在研項目】 [1] 神經元系統的動力學行為研究,3萬元 1999-2001 南京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負責 [2] 聽覺信息處理動力學研究 8萬元 2004-2007 武漢理工大學科研啟動基金 負責 [3] 2萬元 2005-2006 武漢理工大學國防預研基金 負責 【科研獎勵】

1999年南京大學青年獎教金學術研究獎 【主要學術論文】

1. Jiafu Wang and Henrik Flyvbjerg, ―Sorting macro-molecules according to size: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4th Topical Meeting on Biophysics --Biological Physics and Physical Biology, Copenhagen, May 22, 2001. 2. J. Wang, B. Moss, B. Burrell, Z. Liang*, and N. Giordano, ―Time and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ion channel fluctuations‖, Biophys. J. 84 (2), 2003, 487A Part 2 Suppl.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 電 話: 87381549-9008 E –mail:jasper@mail.whut.edu.cn

章橋新

章橋新,男, 1961年12月出生。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七·五‖攻關,863,高技術及省攻關,省部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收錄十余篇,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主要學術經歷】

1983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

1983-1985年在國營江山機械廠工作 1988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

1988年后分別在武漢工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機電學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納米材料與技術 2.智能材料與結構系統 3.工業工程 【在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波表面滲硼層制備、性能與結構研究,2004-2006年,23萬 國防配套項目:2003-2006,75萬。 2005-2007,30萬。 2005-2006,65萬。

國家重點基金:電子屏蔽理論與相關材料的基礎研究,2005-2007年,20萬。 企業委托項目:材料的燒蝕機理與防護層制備,2005-2006年,8萬。 湖北省基金:微波滲硼層的制備研究,2004-2006年,2萬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樓) 電 話:027-62208393 E –mail:zhangqx@mail.whut.edu.cn

傅正義

傅正義,男,1963年1月出生。1984年于華南工學院獲學士學位,1987年于華南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94年于武漢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1991年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工學院開展博士論文工作。1995-2000年任武漢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2-2005任國家863高技術計劃新材料領域結構材料主題組專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F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首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復合材料學報》副主編、《Inter.J.SHS》亞太區負責編輯、總裝先進材料技術專家組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委員、全國博士后管委會第六屆專家組成員。 【主要研究方向】

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原位反應合成與加工技術,機械力化學活化與反應技術,快速與超快速燒結技術,導電陶瓷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與復合材料,金屬/陶瓷、陶瓷/陶瓷納米與精細復合材料,新結構與新材料體系探索。 【主要學術成果】

國內較早開展燃燒合成技術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獲得了若干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包括“第二類基本燃燒合成模式”、“固-固反應瞬間點火模型”、 “陶瓷材料快速致密化機理”等,得到包括俄羅斯科學院Merzhanov 院士在內的眾多國際知名學者的好評;研制出多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材料合成與制備系統,包括大型燃燒合成技術與裝置、燃燒合成結合快速加壓制備復合材料技術與裝置、通電加壓反應合成密實化裝置、大型真空熱壓燒結爐等;開發出若干高性能新材料,包括高純硼化物陶瓷粉料、導電復相陶瓷蒸發坩堝、高性能復相陶瓷與金屬陶瓷等,有的正在開展中試,有的已經實現產業化,形成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學術論文150篇,SCI收錄60篇。 【在研項目】

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工項目、國家973子項、教育部創新團隊計劃、湖北省創新團隊計劃、其它縱向與企事業委托項目等。 【科研獎勵】

1.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 2. 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 3.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1); 4. 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01); 5. 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 6.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 7. 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 8.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4)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3樓) 電 話:27-87662983;傳真:27-87879468 E –mail:zyfu@whut.edu.cn

閔新民

閔新民,男, 1953年出生于湖北應城,教授、博導。 【主要學術經歷】

1978.03-1982.01 武漢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 本科生

1982.01-1983.09 中南民族學院化學系, 教師

1983.09-1985.09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1985.09-1988.12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均由著名理論化學家, 中科院院士江元生教授指導) 1988.12-今 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教師

1989.06-1991.06 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

1991.04-1996.12 武漢工業大學新材料研究所, 及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研究員

1996.12-2005.03 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新材料研究所及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2005.03-今 武漢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在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各層次多門課程(量子化學,結構化學,物理化學,計算化學,材料設計原理,計算材料科學等)的講授中,教學與科研結合,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通過學習,在本人指導下,將量子化學、第一原理計算方法等應用于實際課題,使得學位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均順利通過答辯,并獲得優異評價,顯著提了高學生的科學與教育工作素質,在加強素質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方面重視教學改革,重視新教材、新教學軟件的建設,與合作者一起出版了―無機材料晶體結構 (電子出版物)‖,該出版物獲校教學軟件一等獎;國家優秀電子出版物提名獎;教育部首屆全國網絡課程與多媒體課件大獎賽三等獎。

【在研項目】

1. 鈷酸鹽類材料的熱電傳導機理研究和性能優化(20271040), 23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聚合物基高導熱高絕緣納米復合材料(2005CCA00200),60萬元, 973前期研究專項項目3.200522PT03,90萬元, 軍工項目

4.高嶺石的表面復合相Au2O3及其表面化學活性機理研究(No.40172017),22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類鈣鈦礦結構有機-無機分子組裝材料的電子學特性研究,80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科研獎勵】

1、―透紅外氟化物玻璃及硫鹵玻璃的基礎研究‖, 湖北省2002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2、―含鍶鋇硫鋁酸鈣的結構與特性及量子化學研究‖獲國家建材局1996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3、―TiC-Ni系統復合材料的增強增韌機理及其應用研究‖ 獲國家建材局1998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4、―非氧化物玻璃的形成,結構與性能研究‖, 獲國家教育部1998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5、―無機材料晶體結構‖(電子出版物)獲國家優秀電子出版物提名獎;武漢工業大學1999年教學軟件一等獎 【專利情況】

1、CN94108837.5 反應燒結用于制備氮化鋁及其復合陶瓷

2、CN200310111301.3 一種用于治療人體膽道狹窄的可磁化醫用金屬支架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E –mail: whutmxm@126.com

王鈞

王鈞,男, 出生年月: 1963-10-1,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高分子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分會委員

工作于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在研項目】

指導96級大學生參加設計比賽論文Owens-Coring全球設計競賽---玻璃鋼自行車設計與制作

【科研獎勵】

1996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 話: 62356860 87886462

周建

周建 教授

周建,男, 196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工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并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989年7月進入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從事新材料的微波外場合成與加工、新型薄膜材料及技術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及企業委托項目10余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納米科技基礎研究‖的重點項目,教育部創新群體和湖北省創新群體?,F有部級鑒定成果4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項,出版專著2部,2002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年來發表論文六十余篇。 【主要學術經歷】

1985,9-1989,7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4,9-1997,6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4,9-1998,9 武漢理工大學講師 1998,9-2002,6 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

1999,9-2002,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在職博士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0,9-2001,9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材料研究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2,6-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2003.1-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1、薄膜材料與器件

2、新材料的外場合成與加工

3、電磁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在研項目】

1.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編號:2003BA328C,2003,5-2005,12,500萬元

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編號:NCET-06-0658,2007,1-2009,12,50萬元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50472043,2005,1-2007,12,25萬元 4.教育部重點項目,編號:重點104136,2004,1-2006,12,10萬元

5.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編號:教人司[2003]355號,2003,9-2006,12,9萬元 6.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編號:教外司留[2003]406,2003,9-2006,12,3萬元 7.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編號:教港澳臺辦[2006]10,2006,1-2006,12,3000美圓

8.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編號:2003ABB011,2003,9-2006,12,10萬元

9.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編號:鄂人函[2006]105,2007,1-2007,12,1萬元 10.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2006ABA316,2007,1-2008,12,3萬元

11.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開放基金,編號:WUT2004Z02,2004,1-2005,12,12萬元

12.華中科技大學塑性成形模擬及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編號:03-11,2003,4-2004,12,1萬元

13.橫向開發項目,編號:652811,2004,7-2005,12,3.5525萬元

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納米科技基礎研究‖的重點項目,編號:90206047,2003,1-2006,12,120萬元,參加

15.教育部創新群體,編號:教技函[2006]8號,2006,1-2008,12,300萬元,參加 16.湖北省創新群體,編號:2005ABC004,2005,1- 2007,12,40萬元,參加 【科研獎勵】

1、諧振腔型微波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金剛石膜技術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二樓西側 電 話: 027-62459023 ;傳真: 027-87879468 E –mail:

jianzhou@whut.edu.cn

顧而丹

顧而丹,男,1956年6月15日生,武漢理工大學長江學者、 特聘教授。聘任崗位: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經歷】

1982年在江蘇省徐州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198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8年底到英國阿伯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2年獲博士學位。

1992年到1997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物理系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包括超薄薄膜的生長機理,納米結構,微磁結構,薄膜器件的結構和磁性等多方面的研究。

1997年底至2002年初,受聘于英國牛津儀器公司科研部,任高級工程師,從事薄膜生長,納米結構,薄膜物理性質和超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2002年初至今,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光電研究所工作。

2002年11月受聘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潘牧

潘牧,男,近年來主要從事燃料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課題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作為項目負責人曾先后主持和完成10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科研任務,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建材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排名第一),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其中國際權威檢索機構SCI、EI、ISTP收錄10篇,合編教材1本,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榮獲享受武漢市政府津貼專家稱號。

【主要學術經歷】

1981-1988于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系獲材料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4-1999于原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現為武漢理工大學)學獲博士學位, 1995.6-1995.12 作為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的訪問學者, B.S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Sep. 1981 – Jan. 1985. M.S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Sep. 1985 – Mar. 1988. Ph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China Sep.1994 – Oct. 1999. 1988-至今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2000年晉升為教授,現任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Mar. 1988 – Jan 2000 Assistant professor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Titanium alloy. Jan 1900 – Jan 1995 Lecture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Ceramic coatings, Plasma spraying Jan, 1995-Dec, 1995, Visiting scholar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Australia . Research areas: Oxidation of Silicon Nitride Bonded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Oxidation resistant coatings Dec, 1995- Oct, 2000 Associate Professor Oct,2000- present Professor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Fuel cell 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Surface Engineering 【主要研究方向】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polymer or composite electrolytes, PEM fuel cell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 Ceramic coat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 【科研獎勵】

As the leader of more than 10 national key projects, prof. Pan holds 5 patents and 40 publications of which about ten were indexed by SCI,EI,ISTP. He have received the second-class reward of S&T progress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e third-class reward of S&T Progress of National Building-materials Bureau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achievement, he was granted an honor expert title by Wuhan City.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樓)

朱教群

朱教群,男, 1964 年出生, 教授 碩導

【主要研究方向】

Ti3SiC2自潤滑材料的開發研究; Ti2AlC/TiAl復合材料相形機理研究; 新型脫硫噴槍澆注料的開發研究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肖金生

肖金生,男,1962年2月生,湖南望城人?,F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理工大學檔案館館長。 【主要學術經歷】

1978.09-1983.07 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 大學本科生 1983.09-1986.06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輪機工程專業 碩士研究生 1995.03-1999.01 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 博士研究生 1986.06-1989.01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輪機工程專業 助教 1989.01-1992.05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動力工程系 講師 1992.05-1996.10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輪機工程學院 副教授 1996.10-2002.10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教授

2002.10-至今 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1-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學科責任教授 1999.2-2000.10 武漢交科大現代教育與信息中心 主任 2000.10-2003.9 武漢理工大學教學督導辦公室 主任 2003.9-2005.5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 館長 2005.5-至今 武漢理工大學檔案館 館長 【主要研究方向】

燃料電池計算機模擬、材料模擬與設計、計算力學、 汽車CAD與優化設計、電動汽車建模與仿真。 【在研項目】

(1) 參加―環境噪聲聲場特性的邊界元分析與實驗研究‖,1987.2-1989.12,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技獎鼓勵獎。

(2) 參加―微機機械CAD/CAM系統開發‖,國家―七五‖攻關項目,1986.7-1987.12,獲機電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3) 參加―陶瓷活塞頂及缸套上圈研制‖,國家―七五‖攻關項目,1986.1-1989.12,獲國家―七五‖攻關重大成果獎。 (4) 參加―陶瓷絕熱復合發動機計算機軟件開發‖,國家―七五‖攻關項目,1986.1-1989.12,通過國家教委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5) 參加―莫來石復相陶瓷缸蓋底板研制‖,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990.1-1994.12,通過國家教委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6) 參加―陶瓷組合缸套的研制與陶瓷無水冷發動機隔熱效果的評價‖,國家―八五‖攻關項目,1990.1-1994.12,通過交通部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7) 參加―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機氣缸套應力分析‖,中國遠洋(集團)公司合作項目,1995.7-1998.6,通過交通部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

(8) 負責―陶瓷/金屬復合結構動態設計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995.1-1998.12,已通過國家基金委結題。

(9) 負責―陶瓷/金屬分層復合材料的動態結構設計與實驗研究‖,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項目,1996.1-1998.12,已通過武漢市科委鑒定。 (10)負責―球磨機或自磨機滑動軸承溫度監測技術研究‖,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合作項目,1997.4-1999.4,通過省教委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

(11)參加―陶瓷/金屬復合材料設計中的并行多重網格算法開發‖,國家基金委與英國皇家學會聯合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1997.1-1999.12,已結題。

(12)參加―大規模數值計算中基于多重網格的并行算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8.1-2000.12,已通過國家基金委結題。

(13)負責―液化氣及石油運輸中突發性事故的機理研究與仿真‖,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1997.1~1999.10,通過交通部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14)參加―液化氣熱響應特性仿真與事故機理分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1-2000.12,已結題。

(15)負責―液化氣船及油船突發性事故的機理研究與仿真‖,中國海運(集團)公司合作項目,1997.6-2001.12,已結題。

(16)負責―提高內燃機可靠性及經濟性的熱障涂層的動態設計與熱噴涂研究‖,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1998.1-2001.12,已通過交通部鑒定。

(17)參加―液化氣體類危險品運輸中安全狀態的預警系統研究‖,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2000.5-2002.12,已結題。

(18)負責―陶瓷/金屬梯度耐磨涂層在渣漿泵中的應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合作項目,2000.12-2001.12,已結題。

(19)負責武漢理工大學重點基金項目―液化氣的失效機理仿真與事故預防研究‖,批準號:XJJ2002012。

(20)負責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流動與傳熱數值模擬及其性能優化‖,批準號:2003ABA088。

(21)負責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流動與傳熱的多學科仿真及優化研究‖,批準號:20030497012。

(22)負責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PEM燃料電池中水的輸運機理及水管理研究‖,批準號:20050497014。

(23)負責武漢鍋爐集團項目―鍋爐傳熱與熱應力分析系統研發‖,2005。 【科研獎勵】

(1) 1994年 獲湖北省優秀教師獎,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 1995年 被評為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

(3) 1996年 被確定為學??缡兰o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4) 1997年 獲湖北省青年科技獎;

(5) 1998年 被確定為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聯系方式】

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逸夫樓) 電 話:133-2971-0997 (實驗室) 131-1439-5196 (手機) E –mail:jsxiao@mail.whut.edu.cn

第三篇:華南理工大學公開學院介紹

華南理工大學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一所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1995年進入國家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行列(“211工程”), 2001年進入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985工程”)。1999年和2007年先后兩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價。

華南理工大學公開學院是1999年經廣東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批準成立的全省5所公開學院之一,屬華工二級學院,是華南理工大學唯一直屬自考辦學單位。目前,公開學院開設了10個??茖I和12個本科專業,各類在校學生近5000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善,教學管理嚴格,校風學風嚴謹,擁有獨立的教學區域,各專業實驗基地與本校普通本科生資源共享。公開學院開辦以來,強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學功能,嘗試高等教育“寬進嚴出”的新路子,先后為社會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20000多人,其專業技能和良好信譽深受社會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

第四篇:大學自我介紹

大學自我介紹(精選多篇)

大家好,我叫劉長清,來自濟寧鄒城??鬃雍兔献佣汲錾谖覀兗亦l。所以,我們那里又被稱為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我這個人小毛病很多,想必大家有所聽說。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告訴我一聲,我會改正。

在大學里,第一要學會做人,我要改變自己。在座的都是青年才俊,有句話是這樣說,我要向大家學習。

前面同學有人談到??坪捅究频年P系,并引經據典,闡述觀點。這令我想起清人龔定庵的一句話,是“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就是科舉,高考前身,。舉個例子,我劉長清是煙大的輪機???,以后我厲害了,煙大的名

氣也高了。一個人什么沒有,只好對別人說,自己是煙大的本科生。這樣的人我們都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來到煙大,我很喜歡這個校園。輪機,好。我在瀏覽信息時看到這個專業,覺得很好,很適合自己。我來自農村,雖然很胖,家里也不富裕,所以應該能吃苦。

我來此求學,希望能得到師長和同學的教誨。我要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很充實,不要空虛和無聊;我要時刻保持一種“饑渴感”,對知識的饑渴,對生活的饑渴。

我認為出海有個很好的好處,可以給我一個空間,讓我靜下來,讀書。我不知道能不能帶些書到船上。但我曾幻想,自己在海風中看書,在海浪邊寫日記。我比較喜歡看文學方面的書,感覺這樣的生活很理想。

謝謝大家!

dear young:

how is going on.i miss you so much and i want to see you .just like what i have

told you ,now i already am a college student .last week we just finished my military training,i learned so much from it .it made me so tired , but it also gave me a strong willpower . after that,the real college life began.i like my university ,because it likes a girl as beautiful .having been here for three weeks ,i have adapted to the college life.the students around me are very friendly and i have made lots of new friends. don’t worry,i won’t forget you.the universityis very different from middle school .it provides a lot ofstages which can let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themselves .you know i am a lively girl and like challenging myself,so i always take part inpractical activities to improve my ability.i hope i have a perfect college life,you will bless me ,isn’t it?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jing yaping

20th,sept, 2014

2014年9月20日寫給朋友的信,告知你朋友,你已開始大學生活,你很喜歡所在的大學,校園環境很優美。在這里你過得很愉快,同學都很友好,還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大學與中學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大學為大學生提供很多機會鍛煉自己,你經常參加實踐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詢問你朋友的情況。

大家好!我叫yjbys,有句話說“相聚是緣”。我們既然有緣相聚在一個班級,希望我們大家能繼續相互鼓勵、共同成長。在花季和雨季有我們最深的情誼,也很高興能和你們成為同學,希望大家以后在學習上相互幫助。我希望大家能記住我的名字,因為我將會大家成為好朋友,將同風共雨一起走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很喜歡這個班集體和你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夢想!請多指教哦!

首先,我想說“榮幸”,因為茫茫人海由不相識到相識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更希望能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與大家成為好同學,好朋友。其次我要說“幸運”,因為在短暫的私下接觸,我感覺我們集體的每一位同學都很優秀很熱情,我很喜歡這個班集體和你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夢想,我相信我們自強社一定將是團結、活力、努力的集體。最后我要說“加油”衷心地祝愿我們每一位同學也包括我在內,通過努力學習最后都能夠進入我們自己理想行業,成為家長朋友同學的驕傲,更是為了實現我們自己未來美好生活和個人價值,加油。哦,對了,我的名字叫卓成俊,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因為被別人記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謝謝各位,謝謝!!

大學自我介紹演講稿范文一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非常感謝曙光雙語學校能夠給予我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來到這個

地方作 自我介紹 ,我叫趙春曉,聽起來是一個很女性化的名字,但是它卻具有非常主要的意義。它除了能夠說明我是出生于春天的清晨,更重要的是這個名字飽含了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期望,這個名字飽含了三個“第一”:趙,百家姓之首,春,四季之首,曉,一天之首。寓意是一年之際在于春,一天之際在于晨。

不過很令我愧疚的是,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是愧對于我的父親和我的名字,因為我無法用優異的成績來回答我的父親。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過,我一直在努力,從初中一年級的差生到初三年級的尖子生,并出人意料地考入了**縣中學就是現在的淮州中學。從進入高中時候的700多名到高三年級的300名,這些表現都在見證著我的努力和進步。在高中的生活中,我擔任了班級里面的學習委員,并在“建團八十周年的征文”大賽中,我的詩歌《林中的黑影》榮獲了征文大賽一等獎,并在《淮安日報》

上發表,我想那是我在中學生活中,最開心和最驕傲的事情了。在六年的生活中,從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為他的生活,為他的理想而奮斗著,有成功有失敗。在這個六年中,我知道了如果你認準一個目標,只要你堅持不懈,那么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即使沒有雷雨之后沒有彩虹,至少是一個好天氣。

如果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來形容我的中學生活的話,那么我想用一幅對聯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那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

我想大學生活是我在受教育以來,最為開心,收獲最多,感悟最深的一次經歷。從進入大學擔任班級宣傳委,團支書到擔任院信息協會副會長,再到和同學一起創辦**師范學院首個專業的心理學社團——博愛心理咨詢社,擔任網絡部,編輯部兩個部門的部長,讓我受益匪淺,組織能力和策劃能力有了很大

的提高。尤其是在我們策劃的面向新生的“首屆新生老生面對面”和“淮安市首屆心理學校園行”活動,對我的交際和團隊合作能力也有非長大的提高。創辦社團的兩年,我們社團由一個默默無聞變成了院三星級社團,并獲得了十佳社團活動,為此我也榮獲了“院優秀社團干部”的稱號。

當然在組建社團的同時,我并沒有忘記對自己學業的要求,順利地通過了國家 英語 和計算機二級考試,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我閱讀很多課外書籍,自學了網站設計,成立自己的心靈工作室,探討心理學的應用前景,尤其是與一些人文學科結合的途徑與方法,同時我也非常關注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我在大二那一年,在友人的幫助下,我們創建了“教子有方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雖然最后結果失敗了,但是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印象是,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對孩子起決定性影響的是家庭教育。我相信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會非常關

注這個方面的信息。

大學四年的生活是非常精彩的,但是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沒有看更多的書,現在偶爾碰見一些大一的學生,向我詢問一些大學里面的成功的方法。我都會笑著說,學我吧,從我身上就可以知道成功的方法,因為我作為一個失敗的典型是非常的成功的!

在結束我的介紹之前,我想用自己寫的一幅對聯來結束自己的介紹,同時也把這幅對聯送給曙光雙語和在坐的大家。這幅對聯是:“曙光雙語心育淮楚英才,師苑學子愿奉犬馬之勞”。

大學自我介紹演講稿范文四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

踏著清爽的秋風,吻著醉人的菊香,在這豐收的季節,我從千里之外的遼東來到了素有天堂美譽之稱的杭州,跨進了夢寐以求的浙江商業學院的大門,開始了我的大學之夢的旅程。

當我踏進這所高等學府的大門時,看到老師們熱情的手臂,溫暖的笑容,聽到新同學們的歡歌笑語和親如弟兄姐妹般的問候,讓我周身的血液開始沸騰,心跳也開始加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里就是我人生的一個最最重要的轉折點,一個讓我圓夢的地方!讀大學是我們每一個年輕人孜孜以求的夢想,這個夢從我的兒時就開始了。那時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是給準備好的人。機遇真是“神奇”,它能給“山窮水盡疑無路”的人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它能讓商人散盡千金“還復重來”……。”機遇”說起來很神奇,其實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而智者能發現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錯過它卻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其原因就在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才能辨識和把握機遇。

中國有句古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常羨慕別人的機遇好,羨慕命運對別人的青睞、羨慕別人的成功。

卻沒有看到譽耀和鮮花背后所付出的千辛和萬苦,甚至要付出眼淚和鮮血。如:航天英雄楊利偉為什么能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中國航天員的選拔要經過“過五關斬六將”的層層考驗和選拔,楊利偉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最終贏得了飛天夢想的機會,這與他從小對自己嚴格求,天生是個不甘落后的人有著直接的關系。每次的訓練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嚴肅認真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教員的稱贊,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楊利偉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才被光榮地選為“神舟”五號航天飛行員。所以我們想要成功,想抓住機遇,就得從現在開始,像楊利偉那樣腳踏實地的在大學中好好學習,認真專研科學技術理論,努力實踐,增長才干,做好準備。當機遇輕輕地叩響門扉時,我們就會沉著地應和一聲,踩著它的節拍,踏上自己的舞臺。千萬不要眼睜睜地看著它,在悠忽之間,從你身邊姍姍飄過,而你卻無能為力。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有人把科學家重大發現、發明的原因歸結為偶然的機遇,這實在是一個謬誤。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指出:“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試想,如果費萊明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者對葡萄菌沒有經歷數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發了霉的培養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霉素的發現者嗎?試想,愛迪生如果不是通過無數次試驗,證明上千種材料不能作燈絲,并一直傾心于此項研究,又怎能發現適合做燈絲的鎢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再如:姜子牙磐溪垂釣數十載才迎來文王的青睞,輔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鎬京,滅了荒淫無道、沉溺酒色的紂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諸葛亮高臥隆中數十載,方換來劉玄德“三顧茅廬”隆中對,進而輔佐劉備三分天下。試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難道僅僅是因為與文王的偶然相遇嗎?孔明三分天下的成功難道只是因為劉備偶

然聽到傳聞而三顧茅廬嗎?非也,其實他們在機遇到來之前早已胸中韜略萬千,他們的頭腦早已做好把握機遇的準備。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坐著等機遇,躺著喊機遇,睡著夢機遇,做“守株待兔”的人。殊不知如果這樣,機遇就會像滿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機遇真的來到身邊。他也發現不了,更不用說去捕捉和利用了。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能否抓住機遇、利用機遇,關鍵在于人們知識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準備,在于勤奮努力。朋友,你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你的頭腦,去抓住機遇、利用機遇,獲得成功吧!

今天我們踏進了大學的門檻,這里就是給我們做好準備的地方。我想我一定要克服中學時的懶惰,克服自己的任性,克服不愛惜時間的毛病。有句古詩寫得好: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

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我們要細細體會這震耳發聵的《明日歌》,認真理解它的深刻含義,牢牢把握住今天,珍惜當下的大學學習機會,把老師教授的學識和智慧的口袋統統掏空,裝進我們的腦袋,成為我們牢牢抓住機遇的巨手,成為我們學以致用的利器。

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們把握和深入體會。開朗卻不失內涵,野性卻不失優雅,自信卻不自負,張揚卻不狂妄,是我追求的性格。簡單沖動、意志不堅定、思想不成熟,是我要克服的弱點。“人生豪邁,年輕沒有失敗”是我對青春的誓言。青春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我們膽大妄為的資本,是我們異想天開的來源。要想充分挖掘青春的寶藏,那就要好好學習,充實自己。在

工作中學習,在教室里學習,在失敗中學習,在別人身上學習。

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所大學,就應該腳踏實地、認真地學習。有人在網絡中麻醉自己,逃避現實,填補內心的空虛,但離開網吧,空虛依舊,現狀并沒有改變。真正能解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藥方是學會接受,沒有辦法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的資源,不要讓它掠奪你大把的青春,留給你一個大大的遺憾。要知道,大學給你的價值是你自己創造的。

當然了,漫漫的大學生活也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想想我們的父母吧!要知道,我們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我們的每一步腳印都浸透著父母親的血汗和眼淚。父母的愛是全天下最無私的、最真誠的、最偉大的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成就而成為他們的驕傲和支柱。作為為人子的我們,有責任有

義務讓父母們安心、放心,健康快樂,安度晚年,讓他們的付出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獲。不要讓他們失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活得失敗。讓我們用對父母的責任感成為我們我們學習的動力吧!我相信,學校的老師們也會像我們的父母親一樣愛護和關心我們,愛我們的老師吧,聽老師的話,不要讓老師們失望,我們要讓老師們為有我們這些好學生而自豪!

同學們,在學習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很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障礙。比若說,做事三分鐘熱情,半途而廢,想一口吃成胖子,急于求成,學的東西太多,精力太分散。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學習沒有捷徑,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學到東西。不要自以為是,它只會阻止你前進。當你認真,你自會發現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方法,自會提高學習熱情,讓自己愛上學習,要相信認真的力量,沒有人可以打倒你,只有你自己。讓認真成

為你的習慣,讓它使你更具有魅力。

有了好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在逆境面前,才會有坦然、淡定的心態,理性和堅韌的心智。只有這樣,我們就會做出正確的抉擇,從而引發潛力,化逆境為順境!

朋友們,人之一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對環境的理解。環境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相反,我們自己對環境的態度,才真正決定我們的成功與失敗。著名球星姚明有句話很有哲理,他說: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努力一下,也許成功就在再努力一下之中。

萬事需要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面對生活中的逆境,請不要退縮!沮喪時,讓我們引亢高歌;悲傷時,讓我們開懷大笑;自卑時,讓我們換上新裝;恐懼時,讓我們團結起來,勇往直前!

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

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在大學這所神圣的殿堂里,充分利用這里的寶貴資源,認真學習,鍛煉好身體,積極努力,敢于面對生活,勇于直面逆境!順利完成我們的大學學習任務,勇敢地去開創我們的人生舞臺,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的母親努力奮斗吧!

謝謝大家!

大學自我介紹演講稿范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上來的時候我就在思考用不用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想了之后還是很有必要做一個的,首先我認識的人不一定認識我,畢竟我不是明星,其次做一個自我介紹有一個什么好處呢?就是方便在你們批評或者批判的時候能夠指名道姓,不至于在想批我的時候指著我的鼻子卻叫不上名字,我會替你們著急的。那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我叫===,不是姓劉,而是姓田,有同學說我媽媽姓劉,我明確的告訴你

就是我媽媽也不姓劉,真不知道說我媽媽姓劉的人居心何在?當然如果叫我===,我會倍感親切,我演講的題目是《美麗的校園——我的家》在這里我首先聲明,以下觀點,為我個人所認同,如果得到大家的認同,不勝榮幸。

春風和煦,萬物復蘇,河邊的垂柳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似校園邊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河水緩緩流淌,演奏一曲春的贊歌,請我們試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這一切,同時也感恩學校為我們提供這個風景如畫的學習環境,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采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同樣,因為感恩才會有這美麗和-諧的校園,感恩不僅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心態。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下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那么我院的校訓是什么?”知道的請舉手!好的,由我來告訴大家“建物格新,筑業為范”這也是我院辦學的精神,當然您可以去網站登錄網址查閱。

其實知不知道學院的校訓無關緊要,但從這個問題可以反映出我們是不是用心關注了自己的學校,我們不能一味的對學校發牢騷,而應公正、全面、客觀的評價學校,認識學校,試問上大學的目的是什么?上大學的目的是思維開發的過程,其目的是在將來遇到新的問題或困難時,就有了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開發、自我創造的能力,其實這些就是我們應該養成的習慣,受教育的本身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必須要對自己的道德,愛國思想、成長觀念、社會理念、予以深刻的影響,未來人才的標準是什么?并不是擁有什么學位,而是擁有獨特的思維、嚴謹的分析、超前想象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得來,不是通過我們爭取學校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得來的。而在于我們是否把學校所提供的資源合理的利用到學習上。

在學校提供學習的資源上,我首先提到的是一個具有藏書量超過30萬冊以及超過1000種報刊雜志的現代化圖書

館,這一點我想被很多同學們所忽視吧!閱讀不僅提高我們的知識層次,同時也提升個人的素質修養、進化人的心靈,大家可能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里面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共有八目,這僅僅是其中的四目,而且是后四目,那么問一下誰知道前四目?是的,由我來告訴大家,前四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其實在初中的時候大家應該就學過了,其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論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外化,“修身”是一個過渡,其“修身”的資本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些東西的得來,我們完全從閱讀中得到的,對了,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就是圖書館里面還提供免費的開水呢!

再一個就是學校為了我們聘請了優秀的教師隊伍及輔導員,就拿教我們《太陽能光發電應用原理”的崔旭陽老師說吧!他的專業是“鍋爐氣流能量的研究,”與我們的專業風馬牛不相及,學校

能聘請我想是可以理解了,畢竟有人給我們上課了,在課堂上向老師提的問題,在不能及時的給出答案時,老師會很誠懇的說:“同學們,回去我會給你們查的”起碼他教會了我們做人要誠實,還有就是我們各班的輔導員,我們姑且稱之為可愛的人吧!就拿我們班輔導員柳老師來說吧!“想為學生所想、做為學生所做”是我見過的又一位優秀輔導員,就拿班級的衛生來說,她不是站著指揮、監督,而是用自己的行動親力親為去掃除那礙眼的垃圾,雖然說:學生不為老師而學,但老師必為學生而教,她的行為已經影響了我們,在這里我僅代表自己向柳老師說一聲:謝謝了!

再者就是后院的士兵訓練場,我想這也是我們大多數同學談起學校時驕傲的地方吧!其實把這當成學校驕傲的資本,是學校的悲哀!春天來了,花香鳥語,正是我們飯后休息的好去處,同時也是我們鍛煉身體的必選之地,總之我堅持每天晚自習過后都會去圍著那個大的訓

練場跑上兩三圈,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身體,也養成了靜思的習慣,還有咱們學校的飯堂,從早上七點到晚自習前,隨到隨時有飯吃,正合我這種不愛排隊買飯的人。還有學校的游泳館、電影院。這些你們或許都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有,只是你沒有去開發利用而已。

學校還有很多的資源有待我們發展和利用,一個成功的人不在于手中拿一副好牌,而是能把壞牌出好,我相信,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擴大、制度不斷完善、設施不斷健全,學院的明天會更好。讓我們用“墨香胸懷容萬象,欲同天地竟風流”的大氣行立于校園之內,待畢業十幾年后,再回到這個講臺上向學弟、學妹們講解自己的輝煌史績,真正做到“筑業為范”的誓言。

最后,向學校提一個建議或者說是意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院興衰,學子也有責,不僅現在又責畢業之后更是有責,因為你走出了校門代表的是一

個學?!,F在我認為學校缺少一點“文化”,所謂“文化”這,聞而化之。企業有“文化”才可以發展壯大,學校有“文化”才可以做到百年名校。望在座的領導甚思之。再聲明一下,以上觀點個人所述,如能得到大家認同,不勝榮幸。如有異議者,咱們私下討論。謝謝大家能夠破費您的寶貴的時間來聽我這一堆廢話,我感恩不荊。

大學自我介紹英語演講稿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xxxx is my english name,which is also the name of my idol.i’m a recommended student from ccfls,in which i have studied for six years.during the time i stayed there,i’ve learned a lot from the teachers who i must thank sincerely.another school in my life is my family.1990 witnessed me born in a happy family.i was treated as the apple of my family members’ eyes since childhood.genuineness,perseverance,consc

ientiouness,the urge for improvement are the characters my family gives me.today,but for their support,i would not be this confident.many thanks to my family.i love them all.i’m an optimistic,energetic,outgoing,active,humorous girl with any amount of hobbies,such as listening to music and writing my blog.what deserves to be introduced is my blog on sina,which takes me a lot of pains.it’s without much gaudy decorations,but many articles which are really worth reading.the website address is here.your prensence and guidance are requested.

unlike many other girls,i’m quite good at sports.swimming,skating,basketball,volleyball,badminton,table tennis and etc. are my preferences.in spite of my height,i have a good jumping capacity.due to this,i’m the captain of the female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principal member of the female volleyball team in our school.in addition,i’m fond of playing chess.i’ve got a silver medal when i was a child.futhermore,i’m a very versatile girl.piano and clarinet are my forte.they all get the ninth level.besides,i’m a good organizer and leader in the school activities.i organized many english speech contest,also took a part in it and ranked among the best.especially,i directed an english play called“the sound of music”,which is a gorgeous success,so that every audience spoke highly of it.i’m very proud of that.

to conclude,i’m sure i won’t let you down.i hope that you can give me a chance to study in xiamen university,which is the shrine in my mind, and i’ll

give you much glory in return.

that’s all.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26 ~

~ 27 ~

第五篇:大學專業介紹

用“

一、

二、三工作法”創優老干部服務管理工作

華中航運集團有限公司

華中航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個以港航物流為主體,具有貨物運輸、船舶管理、貨運代理、港口裝卸和倉儲配送、水下工程、專業市場和醫療服務等多功能的企業集團,是華中地區第一家AAAAA級綜合物流服務型企業。2000年以來,華航集團老干工作先后多次榮獲省、市及市國資委表彰的先進集體。

華航集團在老干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服務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功能不斷加強,服務不斷優化。我們把老干部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老干部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全心全意和聚精會神地為老干部服務,一切工作圍繞老干部的合理需要轉,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心、二重點、三給力”的工作法。

一心:點點滴滴總關情

一心,是我們從事老干工作人員均發自內心,出乎真情地把老干部當親人,尊重老干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貼近老干部生活環境,貼近老同志們心理需求,認真開展各項貼心服務,深入貫徹中發[1982]13號、中組發[2008]10號等一系列老干部文件精神,創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務內涵,從“細”字上做文章,積極開展“離休干部貼心服務”活動,將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從單一化服務向制度化、多樣化、親情化服務轉變:

——攙扶送行互祝安康,老同志們集體參觀、學習活動期間相互照應,對有些行動不便的則由老干辦工作人員陪護送到車站,親如家人,其樂融融。對不能參加學習活動的老干部,我們經常電話聯系或是登門看望,掌握第一手資料。

——對老干部工作充滿熱情,對每個老同志拉家常、問寒暖,使老同志們如沐春風,充滿了歡快愉悅,親和、友愛,寬松的氛圍得以營造。

——為分散閑居、封閉寂寞的老同志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增強隊伍的凝聚力,真心呵護他們的健康,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化解困惑。

——關注老干部生活狀況和質量,體貼入微,對家庭發生糾紛的,我們上門協助做工作;對生病住院的老同志,我們到醫院去看望慰問,將組織的溫暖送到病人床前。由于日常忙于瑣碎或是突發的事務,我們上班總是來得最早,離開得最晚。

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潤澤溫暖著老干部心靈深處,加深了他們對黨組織的情感依戀,構筑了多元化的老干部服務體系。

二重點:兩個待遇是關健

二重點,是指把握、吃透中央文件精神,認真落實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政治待遇方面,貴在吃透貫徹,貴在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和地方政策。十幾年來,我們堅持政治學習制度,利用每月

12、

13、14號三天時間,在離、退休三個支部當中開展集中學習,滿足老干部對時事、政策和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集團每逢職代會、政工會、經濟工作會,均邀請老干部參加。而老干部們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弘揚正氣,維護穩定,促進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老黨員,老干部的獨特作用。

生活待遇方面,貴在思路創新,緊貼老干部生活實際,關心老干部生活,堅持走訪慰問制度,并通過組織老干部參加文

藝匯演、知識競賽、參觀考察等活動載體,完善了服務功能,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關愛,滿足了離休干部學習生活的需求。

針對老干部的年齡和特點,我們充分利用企業自身醫療資源,定期不定期請醫生、保健專家開展了一系列的醫療、保健、營養、心理等專題講座,通過這些活動,提高了老干部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生活質量。

得知老干部生病住院,我們帶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到醫院探望和慰問,并向醫院相關人員了解病情及治療情況,安慰病人,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把黨的溫暖送到病床前,送到家中,使老干部和其家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工作人員不論節日假日、白天黑夜,只要接到老同志及家屬的需求電話,工作人員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

老干部普遍進入三高期(即高年齡、高發病、高過世),為了解決他們的就醫、住院難題,2007年,充分發揮我們公司武漢航運醫院的優勢,建立和完善了家庭、醫療機構和集團公司老干辦相結合“三位一體”的離休干部醫療服務工作體系。我們在市老干部局和市醫保中心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積極探索為離休干部提供“一站式、零距離”優質醫療服務的方式方法,對部分長期在家休養的離休干部提供家庭特殊病房服務,根據離休干部的身體狀況和不同需求,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逐一上門服務工作。由醫生、護士、藥師等組成家庭特殊病房服務分隊,堅持每周上門服務1次的巡診制度,深入到老干部家中了解他們身體狀況,掌握病情,提出注意事項,做到隨叫隨到、耐心解答。離休干部在這種“一站式、零距離” 醫療服務中,再也不會為看病難揪心著急了,他們說:“只要一個電話,問題全部解決了。”

華航集團為離休干部提供醫療服務人群中所涉及的市屬單位除本司外,還有:工業控股、武漢港務集團、武漢市裝卸運輸總公司、長航港機廠、武漢市自行車廠、武漢市燈泡廠等。從2007年4月至今,武漢市企業離休干部在我院辦理家庭病床

1620人次,門診836人次。通過五年來的探索服務,不僅極大的減輕了離休干部和家屬奔波的艱辛勞苦,同時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醫療資源。

三個給力:整合優勢創佳績

三個給力,是指老干部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領導重視、工作制度、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和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以聯動給力,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首先,在老干工作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老干部工作抓得好不好,與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領導重視程度是尤為重要的因素。在市老干部局的領導和高度重視下,華航集團作為首屆片長單位,我司成功舉辦了市屬大型企業老干工作第一次片會。公司領導非常重視老干部工作,為加強全司老干工作的領導,華航集團成立有老干工作領導機構,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親自擔任我司老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黨委一班人在繁忙的工作中,總是認真聽取我們的工作匯報,并就離退休黨支部建設、落實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發揮老干部作用、開展適合老干部參觀游覽活動等方面均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具體要求。其次,我司老干部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但都有很高的政治學習熱情,我們因勢利導,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基本單位,著力強化老干部學習制度,堅持每月黨員組織生活會及非黨員參加的學習會,形成長效的機制和氛圍,有力地推動了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了老干部隊伍的穩定。

正是行之有效的思想建設促進了老同志們思想上的與時俱進,政治上的堅定正確。汶川地震我們積極組織退休干部捐款和繳納特殊黨費,玉樹地震我們又積極組織退休干部捐款,我們還開展了江夏區山坡鄉紅專村扶貧濟困社會公益活動,并親自到該村考察調研,捐款的資金用于購置樹苗,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盡了老干部的微薄之力。

2000年來,我們恢復并堅持了一年兩次參觀考察制度。組織老干部們到武昌農民講習所、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舊址等眾多革命遺

址參觀,也安排他們到神龍汽車公司、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反映經濟成就的處所參觀考察,撫今追昔,使他們對祖國現代化建設成就倍感驕傲和欣慰。

老干部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智慧優勢,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劉建章書記應邀為武漢老年大學教學授課,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盡心出力,被武漢老年大學授予優秀教師;高魯、湯楚英同志還多次應邀到學校、街道、企業,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退休總工教授級專家田紹華、離休高級工程師李其中參與了本司瀝青船以及社會旅游船、印尼海駁的設計改造工程,并以創新的技術榮獲了市科技成果獎……。

這些被譽為“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老干部、老黨員在不同的舞臺發揮了應有的積極作用,多次受到上級黨組織的表彰,許多老同志被評為五好離休干部和優秀黨員,一支部曾榮獲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中共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市企工委先進黨支部稱號;支部書記高魯同志被評為市優秀黨員;二支部書記劉建章同志被評為武漢市五好老干部,出席了全市表彰大會。

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有些兄弟單位比起來還是有差距,我們深知老干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天到這里來學習,受益匪淺,我們將兄弟單位好的做法和好的經驗帶回去,運用到工作中,使我們的老干工作更上一層樓,做到讓老干部滿意,讓領導放心,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文化廣場施工總結下一篇:文化體育旅游工作

熱門文章

武漢日記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