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

2023-03-26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

人音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五年級音樂下冊

第一課 春意

教學目標:

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聆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情緒。讓我們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拍、節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相似)重復的創作手法。

教學內容:

1、聆聽:《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

3、音樂知識: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鳥小鳥》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調歡悅而又奔放,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為6/8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段(13小節)為齊唱,第二樂段為合唱。每段均由兩個變化重復的大樂句組成,音樂素材十分精煉而集中。第一樂段以每三個音構成一個活潑、歡樂的音樂動機“ ”這個主導樂匯以先上行模進、后下行模進貫穿其中,給人以明亮、輕快的感覺,表現了少年兒童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祖國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飛翔歡樂幸福的形象。第二樂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調在六度大跳后緊接連續同音反復和下行級進進行,并用“ ”這樣的節奏,配以連貫的襯詞“啦啦啦„„”一氣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緒更加熱情歡樂,抒發了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幸福歡樂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和歌唱表達對春天的愛

教學難點:音樂知識:切分音的運用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

1、聆聽《致春天》

2、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體會身邊的春天

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過程:

一、聆聽《致春天》

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

(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初聽《致春天》。

(1)設問:你能根據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手法區分作品的段落嗎?

(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

3.復聽《致春天》。

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

(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與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緒不同。

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

(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 熱烈。

5.三度(欣賞)創作。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美,主要是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鳥小鳥》

1.生態環保導入。

設問:(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

(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

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

設問:(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

(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3.學唱曲調。

(1)教師范唱曲調。

設問: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

a.教師范唱。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

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

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

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

(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

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

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

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

4.學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

(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

三、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現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學,這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漸進,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練習,特別是相近的幾個音。

第二節

教學內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學重點: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音樂知識:切分音

教學過程:

一、學習歌曲

1氣象知識導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種天氣的現象,天氣不可能是永遠“春光明媚”的日子!

設問:

(1)還有哪一種天氣現象?

(2)人們是怎樣來形容春雨的?

(3)春雨給大地帶來了什么生機?

2.欣賞歌曲范唱。

設問:

(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擬聲?你能模仿唱一下嗎?

3.在教師指導下,練習模擬的下雨聲“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節(包括間奏)要求二聲部。

(2)結尾處的5小節(注意力度的變化)要求。

4.師生接唱。

教師唱歌曲的歌詞部分,學生接唱雨聲“刷刷刷刷”部分。

5.學唱曲調,學習切分音。

(1)教師范唱曲調。

(2)講解切分節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開始的9小節曲調(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弄清

強弱拍及后半拍節奏)。

(4)學生自學第17小節以后的曲調:先弄清節奏,再學唱曲調,教師有重點

地指導有讀譜困難的學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發對春天的贊美,唱好全曲。

6.學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后,填入歌詞歌唱。

(2)歌詞詞義討論。

設問:第一段歌詞的含義是什么?

第二段歌詞:“這是生命在歌唱,這是種子在發芽”,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借

景抒情)

(3)在理解詞、曲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擊樂,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較合適?使歌曲的表現更有聲、有景、

有情。

二、音樂知識:切分音

1.正常的強弱節奏:

2.改變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改寫成節奏,并唱一唱:

三、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這首歌曲的難點地方是弱拍和切分節奏的演唱,而且這首歌曲要有強弱對比,所以在指導學生演唱時,既要很好的解決難點,又要教會學生有感情有強弱的去歌唱。

第三節

教學內容:聆聽《春水》

教學重點:領會音樂作品中的“春水”

教學難點:按節奏譜給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聆聽音樂

1、自然現象的變化導入。

設問:春水從何處來?冬去春來,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樣活動,他們去向哪里?請聽音樂。

2.欣賞童聲合唱《春水》。

設問:

(1)歌曲創設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合唱有幾個聲部?表現出怎樣的情緒?

(3)春水像不像活潑、頑皮的孩子?

3.再聽《春水》,邊聽邊跟著歌聲朗讀歌詞,并在教材的歌詞上劃上小節線(如一次不成,可多聽幾遍)。

二、兒歌與打擊樂。

1、按教材上標出的節奏,練習徒手拍擊。

2、可以兩人一組練習,即一人朗讀一人拍擊。也可以小組與小組練習,最佳方案是個人邊朗讀邊拍擊。

3、注意速度能與歌曲一樣。

4、學生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錄音,準確地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標出的節奏譜)。

5、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節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6、各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組與音樂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與研究。

1、設問:

能否設計其他形式表演,并說說意圖。如配樂作畫;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設計節奏譜,并說說設計的思路與意圖。

3、研究成果表演。

4、要積極表揚學生的創造性表演,表揚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這節課的律動比較多,主要是想初步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但不能要求太高,學生有表現出來,教師都要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創作與活動中喜歡春天。

第二課、歡樂的村寨

教學目標:

1.我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本課介紹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音調風格及其風土人情,以激發我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拓寬我們的音樂文化視野,并收集本地區民族歌舞,舉行各族兒童聯唱實踐活動。

2.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佤人民唱新歌》,從各種豐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數民族村寨里,當喜訊傳來時他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

3.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達藏族、侗族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在學唱過程中繼續學習,切分音的另一種形式 “ ”,以更好地表現該地區的民族音樂風格。

教學內容:

1、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

3、編創與活動

教材分析:

《巴塘連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帶藏族聚居地區的民歌。歌曲結構十分簡練,曲調短小而又優美,節奏富于舞蹈的律動感,它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隊前領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又稱“巴塘弦子”。

歌曲為2/4拍、C宮調式、二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第一樂句的一開始就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節的跨小節切分音運用使得曲調明亮而又舒展,情緒熱烈。歌詞把東方的彩虹比擬成通向北京的云間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動。第二樂句的句首緊接著第一樂句的尾音,曲調在五度跳進后作了一個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條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盡情地抒發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祖國的多民族音樂

教學難點:切分音型的掌握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

1、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

2、表演《巴塘連北京》

教學重點:體會少數民族的音樂氣氛

教學難點:掌握音樂的強弱韻律,唱好歌曲

教學過程:

一、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

1.猜謎導入:(播放樂曲第一主題音樂)

謎語:考考你的小耳朵:這段音樂的風格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描繪的場面是熱烈的舞蹈場景還是恐怖的戰爭場面?演奏的樂隊是中國民族樂隊,還是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形式是合奏還是獨奏?

2.揭示課題《北京喜訊到邊寨》并解題。

設問:

(1)為什么喜訊是從北京傳出?

(2)“邊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題音調。

播放各主題音調(在課前要制作好各主題的音帶片段。放某一主題,讓學生在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是第幾主題,并跟錄音哼唱曲調,同時聽辨是什么樂器演奏,完成課本上右下角的練習。

4.視聽樂曲,了解作品的結構。

仔細聆聽樂曲,同時根據剛熟悉的各主題音調,隨音樂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題的序號。教師可從學生的舉手示意中獲得反饋,了解學生的聽賞水平,及時地加以指導。

5.師生討論。

設問:各主題都描繪了各種民族舞蹈。你能用動作、顏色或語言來表達各主題的舞蹈場景嗎?完成課本右上角的練習。

6.復聽全曲,各組選擇某一主題邊聽邊表演。

(1)分組討論選擇五個主題中的某一主題設計簡練的舞蹈動作。教師巡視,分別作指導(根據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獨舞、男青年舞、男女對舞等)。

(2)聆聽全面,當進入某一主題時,相應的該小組同學到教室的空間中表演這一主題舞蹈的場景。

7.小結:我國西南邊疆的各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熱情奔放。當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訊傳入邊寨時,他們就用歌舞歡慶喜訊,表達他們的歡樂情景。

二、表演《巴塘連北京》

1.地理地貌知識導入:

青藏高原海撥幾千米,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時間很長。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難的。每當一地的工路修筑起來當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歌曲《巴塘連北京》正是這樣背景的反映。

2.邊唱、邊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畫面,視聽結合,效果更佳。

3.學唱曲調。

(1)教師范唱曲調,并邊唱邊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用指揮圖式劃拍,慢速度視唱前6小節。注意唱好連線(連音線、圓滑線)及樂句的完整性。

(3)學生分組視唱后5小節,教師巡視,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

(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強弱節拍感。

4.復習切分音節奏,找出歌曲中跨小節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暢完整地唱好曲調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連線一定要唱好,這是表現藏族歌曲風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飾、哈達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動作邊唱邊演,表達藏族同胞歡樂的情緒。

三、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在教唱這首歌曲時,我發現最大的難點是連音線、圓滑線樂句的演唱,在教唱時一定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最好提示學生邊劃拍邊演唱。

第二節

教學內容:

1、聆聽《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學重點:切分節奏的掌握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聆聽《阿佤人民唱新歌》

1.從地理知識上導入:我國的云南省地處西南,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同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淪源等地居住著另一個少數民族——佤族,他們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獵、耕耘,他們的音樂與他們的風格一樣古樸、粗獷,請聽《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賞《阿佤人民唱新歌》。

設問:歌曲表達的情緒給你什么感受?(熱情、歡快)

3.板書前奏6小節曲調:“ ”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這6小節曲調。

設問:在曲調出現最多的音,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個音?( )

板書最后一小節的襯詞及曲調: 并在教師指導下學唱。 這是佤族的語言,表示歡樂、友好。

4.再次復聽《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時全體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復聆聽,學生可以即興舞蹈,可以選擇打擊樂,可以拍手、跺腳隨音樂拍擊,如果能隨

音樂哼唱更好??傊纬梢粋€載歌載舞的場面,猶如身臨其境,投入地以歡樂的情緒表達少數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學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風情風俗導入:

侗族同胞在喜慶節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圍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發他們對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著歡樂時光。這是侗家的風格。

設問:你還能舉出幾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嗎?

2欣賞《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聽音帶的范唱,讓學生對合唱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師在伴奏音帶的伴奏下,分別范唱第一段歌詞的兩個聲部,讓學生對每一個聲部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3解決重點:切分節奏

(1)教師范唱第四樂句(即第

7、8小節)。

板書這兩小節,教師分別范唱歌詞與曲調。

設問:這兩種節奏是什么節奏?與學過的切分節奏有什么聯系?——師生討論,復習節奏。

教師歸納并講授新知識,切分音的另一種形式:“”;它是與“”屬特殊的節奏型,也稱切分節奏,該音稱切分音。

4.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切分音的知識學唱第四樂句。

三、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迷人的火塘》是一首非常優美、具有濃厚侗族風格的一首歌曲。歌曲教學最大的難點是多處切分音以及二聲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還以兩種形式出現,所以在教學時,一定要跟學生講解清楚,并多范唱,再讓學生多唱幾次。

第三節

教學內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編創與活動

3、聽辨訓練

教學重點:表現歌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齊唱歌曲復習旋律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第

一、二樂句(即第1—4小節),并能流暢地唱好。

3、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承擔兩個聲部的演唱,由這兩個組分別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分別巡視指導。

4、兩個聲部分別演唱,在教師的指揮下合成,由于是復調聲部,如果兩個聲部對自己的聲部都能流暢地唱好,合成時,只要能相互傾聽,一般來說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驗歌詞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優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選擇打擊樂器伴奏。由學生自由選擇,然后試做伴奏并作出評價。確定合

適的打擊樂器后為營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圖示圍成兩圈,內圈學生揮動紅綢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學生手拉手

邊唱邊轉動歌舞。

8、小結:歡樂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兒童聯唱表演實踐活動

1.在本活動的前一課,教師要求學生回家收集本地區及本民族的歌與舞。收集的途徑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長學習,可以向鄰居、朋友學習,還可以到圖書館及網上收集,這是一種開

放式的學習,旨在拓展性學習。

2.做組織工作,了解學生中有多少學生已收集到有關的內容及表演形式,這樣活動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亂。

3.以學生的收集內容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這樣風格各異,五彩繽紛,就能形成一個各族兒童聯唱表演,以體現本單元的學習成果,是一次藝術實踐活動的體驗。

三、聽辨活動

1.這兩條曲調的音高組合是一樣的,僅僅是在奇數小節的強拍節奏不一樣,A是“”,而B是“”聽辨的目的顯而易見是要求能分辨這兩種節奏型,這是本課切分音知識點的復習鞏固與實踐的環節。

2.聽辨后再跟琴唱一唱,這樣不僅是聽,通過唱的實踐更能體驗兩種節奏的對比。如果班級學生的識譜能力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這堂課學生已經會唱《迷人的火塘》這首歌曲了,主要是要學生把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唱的更加的和諧、優美。然后在此基礎上作一定的律動和聽辨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這課的主題“歡樂的村寨”。

第三課 幻想

教學目標:

1.幻想是創造想像的準備階段,它能鼓勵人們向上和前進,是創造性學習的動力。

通過《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讓幻想展翅飛翔》等作品

學習,進一步拓展幻想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2.通過對動畫片《寶蓮燈》的兩首插曲的欣賞,了解神話故事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幻想寄托。在聆聽由電聲音樂演奏的這兩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氣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聲部合唱《小白船》、《讓幻想展翅飛翔》,在立體的和聲音響聲中,體驗、想像所獲得的美感,并對兩首歌曲進行二度創作。

4.以《水星》、《寶蓮燈》及兩首歌曲為范例,開放式進行以“幻想”為內容的音響小品命題

創作活動。

教學內容:

1、聆聽:《天地在我心》、《望月節》、《水星——飛行使者》

2、表演:《小白船》、《讓幻想展翅飛翔》

3、編創與活動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鮮童謠。歌曲優美而抒情,描述了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在天空銀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樹,小白兔„„表現了小朋友在仰望寧靜的夜空時所產生的美好想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節奏,生動地表現了“船兒”在河中搖曳的形象。全曲為大調式,二段體結構。歌曲前后兩個樂段均為16小節構成的規整樂段。第一樂段的后兩句是前兩句稍有變化的重復樂段。整個曲調流暢、優美,節奏平穩、舒展,給人以輕舟蕩漾、恬靜舒適的感覺。第二樂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聲部和諧悅耳,充滿想像,進一步地抒發了人們在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內在情感。

合唱《讓幻想展翅飛翔》

科學發明往往是以幻想為誘導而產生的。從小培養孩子“讓幻想展翅飛翔”是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歌曲正是從這一基點出發,以“小朋友”為第一人稱展開。把“彩虹”幻想成“果園的大門”、把“雷聲”“想像是天上的樂隊把鼓敲響了”、把“閃電““想像是云彩姐姐劃火柴”„„這是多么有創意的幻想。

曲調為帶再現的單三段體曲式即A B A1??焖俣o張的引子,把人們帶入風雨交加、雷鳴閃電的情景之中。A段的曲調,是以一個下行的八度分解大和弦音程組成的樂節為動機發展而成,帶有附點的節奏及4/

4、2/4變換的節拍,使音樂更富有動感,突出了“天上的果園”熱烈歡迎小朋友去旅行的情意。B段以四個短促的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復以及八個短促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復的過門,繪聲繪色的描述了“雷聲”、“閃電”的情景,接著節奏拉寬,形象表現小朋友們整裝出發去天上果園。C段是A段的變化再現,歌曲的尾聲,點明歌曲的主題“讓幻想展翅飛出心靈”。

歌曲以多變的節奏、富有個性的過門、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加上豐滿的二聲部合唱,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小朋友們的奇妙幻想。

教學重點:通過音樂和歌唱表演讓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

教學難點:唱好兩首歌曲,用聲音表達“幻想”的主題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簡單介紹電聲音樂、電子合成器。

教學難點:通過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體會電聲音樂帶來的不同音樂感受。

教學過程:

一、聆聽《天地在我心》

1.由電影故事導入。

設問:誰能介紹一下動畫片《寶蓮燈》的故事?教師歸納(故事概況見本教材分析)

2.欣賞《天地在我心》童聲獨唱。

討論:

(1)這首插曲是哪個角色在演唱?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歸屬哪個聲部?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

(3)敘述在演唱這首插曲時的影片畫面及描述的故事內容。

3.聆聽《天地在我心》。

(1)邊聽邊展開聯想與想像,說說聽后感。

(2)熟悉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唱(但不能妨礙別人的聆聽),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自己聆聽的感受。

二、聆聽《望月節》

1.以對比導入。播放錄音《望月節》。

設問:這段音樂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緒上與《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

同?它敘述了一個怎樣的內容?在影片中的畫面是怎樣的?(在討論中還可播放部分片段。

2.聆聽《望月節》。

在聆聽前,教師先提示:要仔細聽伴奏,神奇的氣氛是靠什么音響產生的?聆聽后師生討論:音樂神奇色彩產生的因素?

3.教師簡單介紹電子合成器。

三、音樂小知識——電聲音樂、電子合成器

電聲音樂是電子高科技的產物,是電子科學運用在樂器上并轉化為音響,通過演奏進行音樂表現的。

電子合成器是先用電子采集各種音源,把幾百種音源的分析,通過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時通過操作鍵盤、鍵紐發出各種模擬的音響。

四、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這兩首歌曲都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特別是再上動畫的演示,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所以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

第二節

教學內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聽《水星》

教學重點: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聽辨練習

教學過程:

一、聆聽《水星》

1、以天文知識導入:看誰的天文地理知識知道得最多!設問:太陽系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是太陽和以太陽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環繞它運動的天體所構成的系統。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顆大行星、2000多顆軌道已確定的小行星、34顆衛星以及許多慧星和流星體。)

2.欣賞《水星——飛行使者》第一主題(片段)。

設問: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你能描繪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題:這是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以太陽系行星為題寫的一部管弦樂組曲之三:《水星——

飛行使者》?,F在請你按作曲家的標題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自由議論:按樂曲的標題,請大家自由議論,說說你的想像。

5.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題由小提琴獨奏開始)。

設問:按樂曲的標題從第一部分的發展到第二部分聽后,說說你想到的故事?要放開你的想像。

6.跟琴看著教材上的譜例,哼唱樂曲的第

一、第二主題,以加深對這二主題的印象。

7.完整地聆聽樂曲,聽后要分組討論。

問題:

(1)樂曲分幾個部分?

(2)你能編個故事講一講嗎?

8.小組討論:每人說說自己的故事(以樂曲作背景音樂)。

9.每小組推選一位故事大王,講“水星”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時,樂曲作為背景音樂討論。如果有的小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教師學生共同點評選出班級“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欣賞。

由班級“故事大王”演講并請班級“舞蹈家”伴舞,表演樂曲。

12.教師小結:表揚學生們豐富的想像,發展形象思維,開發右腦,希望大家多聽音樂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識導入。

設問:有誰知道地球、月球、太陽的關系?(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地球是太陽

的行星)

2.揭題:朝鮮童謠《小白船》就是敘述了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說與想像。

3.歌曲范唱。

設問:這是幾拍子的歌曲?歌曲表達的內容是什么?

4.板書節奏譜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擊樂器(其

中學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學唱第一樂段曲調。

(1)教師范唱曲調(前16小節)。學生分兩組,一組三角鐵及拍手,另一組串鈴及拍腿,為教師范唱伴奏。

(2)學生學唱第一樂段曲調,教師用打擊樂為學生伴奏。

6.學唱第二樂段曲調。

(1)教師分別范唱高聲部與低聲部曲調。

(2)高、低聲部的學生各自學自己聲部的曲調,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

(3)高、低聲部分別匯報自學成果。

(4)請兩位高聲部的學生與教師重唱(教師唱低聲部)。

(5)在教師指導下二聲部合成(注意二聲部的諧和)。

可以先練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階:

(6)配上打擊樂伴奏。

7.完整地、優美地、流暢地唱好全曲。

9.朗誦歌詞并討論歌詞的意境,以激發學生的想像。

10.學唱歌詞。

(1)二個聲部的學生分別學唱自己的聲部的歌。(第一個聲部在練習時,另一聲部默唱或輕唱自己的聲部與之配合。)

(2)二聲部合成,并配上打擊樂。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種形式表演《小白船》,盡情地抒發師生的想像。主要讓學生參與表演,形式由他們討論。例如:全體歌唱→吹奏與打擊樂→二重唱與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聽辨練習:聽辨哪一首曲調帶有切分節奏?

1.目的是鞏固前兩課的切分音知識,加強切分節奏的練習。

2.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曲調。

設問:在這兩條曲調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學唱曲調→離琴視唱曲調。

四、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小白船》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3/4拍歌曲,所以在律動時可加入一定的打擊樂器,這樣會顯得整個課堂熱鬧起來,但在熱鬧的同時,教師要具體一定的課堂調控能力以及打擊樂使用的方法和學生敲打的步驟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第三節

教學內容:

1、表演《讓幻想展翅飛翔》

2、音響小品創作活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唱好歌曲的兩個聲部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表演《讓幻想展翅飛翔》

1.談話導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們對未來遠景的一種想像。大家來聽《讓幻想展翅飛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聽歌曲范唱,討論歌曲所表達的內容及其演唱形式。

3 .音程基本訓練:

4.學唱歌曲。

(1)教師分別范唱二聲部曲調。

(2)學生分聲部自學第一部分曲調。(到第一個反復記號為止,教師巡視指導。)

(3)二聲部合成,教師在鼓勵學生自學成果的前提下,提出問題后,再次合成。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與美的享受。

(4)填入歌詞,加入幻想進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獲得美感。

(5)學習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組討論:怎樣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地無限制地設計。

(3)分組展示。

(4)評價、鼓勵為主,表揚學生們的創造性活動。

6.小結:發展想像,活躍思維。

二、音響小品創作活動

1.布置任務,提出要求:

任務:表演一段音響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題。

要求:

(1)設計命題及設計表現的過程與內容。

(2)運用各種現有的樂器(打擊樂及各種自備的樂器)及自制非正規的樂器,同時包括人聲及身體各部位能發出聲音的部分。

(3)允許自由結合形成小組集體創作。

2.教師提供各種器材,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

3.教師引導:以本課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為例子,讓學生發揮想像,設計小品。同時可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語文、自然、手工勞動、美術等課程中的內容設計創作。

4.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到學生中間去進行指導、引導、點拔。

5.各組展示。

6.評價:表揚、鼓勵學生們的小品創作。

7.小結:幻想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工作、生活的動力,能發展我們思維能力。

課后反思:這首歌曲是一首充滿朝氣的兒童歌曲,歌曲當中加入了打擊樂器來模仿雷聲等,讓學生聽起來更加的形象化。難點也是二聲部教學,相對于前面的幾首歌曲,這首合唱歌曲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多花時間去指導學生。

第四課

四季

教學目標: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變化,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充滿著生機與詩意。在課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縮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聽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陜西民歌改編的《秋收》,從樂曲的主題變化、力度變化及不同主奏樂器的不同音色中,體驗樂曲的情緒變化,發展聯想與想像,提高對音樂欣賞三度創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鳥》、《一把雨傘圓溜溜》,體驗兒童們在四季中的歡樂情緒,并進行創作表演。在學唱過程中從歌曲模仿創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進行曲式試驗創作活動。

4.繼續學吹豎笛,吹奏二聲部《故鄉親人》。

教學內容:

1、聆聽《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鳥》、《一把雨傘圓溜溜》

3、編創與活動

教材分析:

歌曲《童心是小鳥》是一首全國首屆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大賽組委會推薦的歌曲。

歌曲通過富有詩意的歌詞十分形象地把兒童比擬成是一只快樂的小鳥,把少年兒童純真的童

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反映了他們活潑向上、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歌曲為大調式,3/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共有四個樂句,采用了排比句式,節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極富有特點,使得旋律歡快、跳蕩,將我們帶入了詩一般美麗的孩子天地里,表現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幸??鞓?、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間插入了4小節襯詞 “啦啦啦”是上下段的連接,曲調輕盈跳躍,進一步抒發了孩子們喜悅歡樂的心情。緊接著第二樂段在節奏上作了變化,旋律變得優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兒童無比歡樂的童年生活,尾聲結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給人以余音繚繞、回味無窮之感。

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

這是一首頌揚同學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新風尚的歌曲。曲調歡快活潑、歌詞十分風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現手法,從“一把雨傘三個頭”引伸至“風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雨中風雨共傘的嬉戲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現了跨小節的切分節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運用及連續三次出現“ ”節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樂輕快、跳躍、詼諧有趣。“嘻嘻哈哈”非??谡Z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運用,生動地刻畫了孩子們在雨中歡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結束在大調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營造了一種在雨中一往無前的情景,充滿著歡聲笑語。

教學重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

1、表演《童心是小鳥》

2、聆聽《四季》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鳥》

1、歌曲范唱導入。

設問:

(1)這首歌表達了什么內容?情緒是怎樣的?

(2)你怎樣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鳥》?

2.教師范唱第一句曲調:并指導學生視唱這一句。

3.設問:請你找出與這一樂句相同或相似的樂句,說一說它們相同與相似之處并試唱。(提示:從節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師表揚學生們進行的研究,并進行歸納。

5.學唱第1——16小節的歌譜與歌詞。注意要表示出來喜悅、自豪的心情。

6.學唱第二樂段。

(1)教師范唱(包括跳越反復記號部分)。

(2)學生自學曲調并相互交流。

(3)學唱第二樂段歌詞,注意歡快的情緒。

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設問:你能否在歌譜上標上力度記號,表達你對歡樂“童心”的處理想像?(學生自由結合議論——師生討論。)

(3)教師歸納學生的處理方案。選出2—3個方案進行試唱。

(4)設問:能否再用其他方法進行處理創作,使歌曲表演更豐滿、活潑。

(5)師生討論、歸納。

(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聽《四季歌》

1、介紹傳統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開什么花為開頭,所以稱為“四季歌”

2.初聽由小提琴獨奏的第一段音樂,感受青海民歌歡快熱烈的情緒。再次

聽這一段,請同學生看譜跟唱(或跟教師的琴聲唱),體驗青海“花兒”的風

3.欣賞全曲。

設問:《四季歌》的曲調共出現幾次?它們在力度上有什么變化?請用力度記號把它記錄下來。?

4.再次聆聽全曲。

設問: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變化?能說出每段主奏樂器的名稱及形式嗎?

(2)從力度與音色的變化上,你能否體驗出每段的情緒變化,從而與“四季”聯系起來,說說你的想像。

5.比比誰的記憶力好?誰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調哼唱出來,誰就是優勝者。

三、課后小結

課后反思:在視唱《童心是小鳥》這首歌曲的曲譜時,由于音域跨度較大,出現“4”、“7”的頻率較多,所以音準方面需要教師通過準確的范唱和多請學生安靜的聽琴彈,步步深入,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第二節

教學內容:《一把雨傘圓溜溜》

教學重點:準確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學難點:唱準8度大調和跨小節切分

教學過程:

二、欣賞樂曲,并能辨別樂器音色;

教學過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設問:這首歌表達了什么內容?

二、仔細聆聽,找出歌曲中相同或者相似的樂句,并說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聽完范唱之后,請同學們說說這首歌曲的情緒;

四、放慢速度唱歌譜;

五、老師唱前半句譜,學生接后半句譜;

六、加入歌詞演唱,并注意表達歌曲情緒;

七、講解反復記號;

八、完整地用喜悅、自豪、活潑的心情演唱歌曲;

九、介紹青海民歌《四季歌》又稱《花兒與少年》,因為是 以春、夏、秋、冬四季開什么花為開頭,所以稱為“四季歌”;

十、

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然后和同學們一起演唱主題; 十

一、主題一共在樂曲里出現了幾次?在力度上又有什么變化?每段的主奏樂器的名稱及形式你能聽出來嗎?

十二、課堂小結:聽完樂曲之后看看有沒有同學可以模唱出主題音樂,培養學生的聽覺和音樂記憶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欣賞《秋收》

教學目標:

一、啟發學生用歡快的情緒,輕巧而柔美的聲音表達對同學之間的友誼之情。

二、欣賞陜西民歌,培養學生熱愛中國的民族音樂之情。 重點、難點:唱出歌曲感情,感受中國民歌。 教學過程:

一、先復習上節課學過的歌曲,再引入新課,提問:這 段時間深圳經常下雨,如果你有兩個同學沒有帶傘,只 有你帶了傘,那你該怎么辦呢?我們來聽聽歌曲里的小 朋友是怎樣做的?

二、聆聽范唱,歌曲中的三個好朋友是怎么辦的?他們的情緒又是怎樣的?

三、歌曲中出現了很多次的四分休止符,老師范唱的時候就讓學生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手;

四、再讓學生聆聽,并對口型演唱;

五、輕聲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緒,老師唱前面一句,學生接后面一句,把學生出現的錯誤地方反復的學唱,或者老師唱前半部分,學生唱后半部分;

六、和學生一起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七、老師唱一首歌曲《秋收》問問同學們是否聽過這首歌曲?

八、這是陜西民歌《秋收》一起來欣賞

九、在器樂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現幾次?

十、每次主題出來的時候是用不同的樂器演奏的,你能聽出來有哪些樂器嗎?

十一、然后邊聽樂曲邊做這種演奏樂器的演奏姿勢。 課堂小結:學生很喜歡《一把雨傘圓溜溜》這首歌曲,可以教育孩子們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學生們對中國的民歌了解甚少,我也希望以后書上能多出現一些精美的,瑯瑯上口的民歌。

第 五 課

您好!大自然

教學內容:

一、歌曲《田野在召喚》、《鈴兒響叮當》

二、欣賞《我們的田野》、合唱曲《鈴兒響叮當》 本課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學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目的:

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緒。

二、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意大利民 歌。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在充滿生機的春天里 孩子們出發去郊游、旅行時的歡樂心情,抒發了少年兒童對 美好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同學們,我們也出去春游過,你們去春游的 心情是怎樣的?(高興、興奮、快樂)那你們來聽聽歌曲的 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樣的吧?

二、聆聽歌曲,尤其注意聆聽這首歌曲的二聲部。

1、先給同學們范唱第二聲部,也先教學生學第二聲部; 2、等學生的第二聲部穩固之后,再學唱第一聲部旋律; 3、請能唱第二聲部的同學上臺來和老師一起唱第二聲部, 其余剩下的同學就演唱第一聲部;

4、臺下的同學一起再來學唱第二聲部,鞏固第二聲部,或者老師唱第二聲部,學生唱第一聲部,然后再反過來練習,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生對二聲部的比較熟悉了,再強調合唱的要求,和諧,聲音統一等等;

5、講解弱起小節,要求學生學會分辨弱起小節的幾種形式;

6、在第一聲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7、兩個聲部都用“啦”來演唱,要求聲音集中,統一,優美,和諧;

三、課堂小結:同學們平時演唱二聲部的歌曲比較少,通過這次練習,發現他們慢慢喜歡上了二聲部的演唱,并且也掌

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過還是要多加強二聲部的訓練,培 養他們聆聽其他聲部的能力。

第二課時:歌曲《鈴兒響叮當》、欣賞《我們的田野》、合唱 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目標:

一、主要是培養學生聆聽二聲部的能力,并讓學 生喜歡上合唱;

二、感受歌曲的情緒,用歡快的聲音演唱《鈴兒響叮當》; 重點、難點: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合唱是一種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 個聲部的和聲,你能感受到和獨唱完全不同的一種演唱形式 下面就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這首你們熟悉的歌曲《我們的田 野》;

二、你們認真聆聽第二聲部是用輕聲地“唔”來襯托的,能 聽出來嗎?你覺得是表現了一種怎樣的情景?

三、

要求同學們根據歌曲的情緒用手勢隨曲調起伏而起伏;

四、

《鈴兒響叮當》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這首歌曲的合唱你們聽過嗎?

五、

下面一起來欣賞經過改編的合唱曲《鈴兒響叮當》;

六、

你能聽出改編成多少種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的歌聲?

七、

分成幾個小組,集思廣益,能聽幾種就幾種;

八、

認真聽聽,看你能聽出幾個段落?

九、

跟著音樂學唱歌曲《鈴兒響叮當》,注意歌曲情緒,因為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時間學習,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緒,演唱該歌曲就行了。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幾節課的合唱欣賞與學習,對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漸的喜歡上了合唱,希望以后還能多進行二聲部的練聲曲的練習,加強同學們對合唱的興趣和愛好。

第六課

教學內容:歌曲《蟈蟈和蛐蛐》《我是中國人》

聆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京調》 本課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講解京劇小知識,學唱歌曲《我是中國人》 教學目標:

一、感受、體驗我國民族藝術寶庫里戲曲中的京

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一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重點、難點:感受“中國的歌劇”京劇,讓學生不要感覺 京劇離他們很遙遠。 教材分析:《我是中國人》這是一首根據京劇曲牌中典型的 西皮流水的音調綴成的戲歌。全曲唱詞簡短、瑯瑯上口,曲 調的運腔十分口語化,它熱情地頌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 統美德。 教學過程:

一、外國人把中國的京劇稱為是“中國的歌劇”, 作為中國人,你們了解京劇多少呢?

二、通過幻燈片和同學們一起來了解京劇的有關小知識。

三、行當: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稱“老生”,又 可分為“文生”與“武生”,年輕男性稱“小生”,小孩子稱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莊嫻靜的形象,唱功為主的稱 “青衣”;活潑、潑辣的形象,以念、做為主、以唱為輔的 稱“花旦”,以武技擅長的稱“武旦”;老年女性稱“老旦” 凈:性格鮮明的男性人物;

丑:滑稽、幽默、機敏、活躍的人物,也有“文”、“武”之 分;能言善辯、幽默詼諧的中老年婦女稱“丑旦”。

臉譜:紅臉:表示忠勇正直,如關羽。白臉:表示奸詐狠毒, 如曹操。黑臉:表示剛正不阿,如包拯。藍臉和綠臉:中性, 表示草莽英雄。金臉和銀臉: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類者。

四、了解了京劇這么多的小知識,現在我們來感受一下京劇和學唱京劇,首先請聽范唱《我

是中國人》;

五、請看看這首京劇的拍號1/4拍,這個我們稱為流水板,就是只有板無眼,全體同學跟隨范唱用手點著“板”學唱;

六、分句跟唱,老師在拖腔那里可以唱一句教一句,放慢速度演唱,并且要把拖腔的音唱清楚,盡量做到“字正腔圓”。

七、課堂小結:沒想到學生對京劇的興趣還比較濃,可能是因為比較好奇,并且對那些圖片也感覺很好奇,唱起來也特別帶勁,但還是很難掌握這個歌曲的風格。

第二課時:歌曲《蟈蟈和蛐蛐》、欣賞《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京調》

教學目標:

一、在上節課的京劇知識基礎上更進一步讓大家多了解一些京劇片斷。

二、進行京劇的節奏練習,本文轉自[教育文稿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重點、難點:演奏鑼鼓經《慢長錘》。

教學過程:

一、先復習上節課的京劇《我是中國人》。

二、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和學唱京劇。

三、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導入《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四、解釋“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五、將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隨音帶反復學唱,老師可帶唱,跟唱時教師指導學生用手指打著“板(強拍)”“眼”(弱拍)跟唱。

六、再一起欣賞《京調》初聽第一主題的笛子主奏曲調與第二主題笛子的曲調。

七、設問:哪一主題的曲調舒展悠長,哪一主題的曲調活潑、緊湊?

八、學唱《蟈蟈和蛐蛐》設問:歌曲講述什么內容?它給我們什么啟示?歌曲曲調的風格與情緒怎樣?

九、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調,然后再跟唱歌詞;

十、老師當蟈蟈,學生當蛐蛐,并且要有表演的演唱; 十

一、分組討論歌曲的演唱情緒及分角色設計表演唱。

十二、分組進行表演,比一比哪組最具有表演力,評選出優秀表演小組。

課堂小結:學生通過這些京劇知識的學習,對京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喜歡唱這幾首歌曲,希望以后還能多了解一些戲曲之類的音樂

第七課

教學內容:

一、歌曲《手拉手》《可愛的蘋果》

二、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滿愛》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拉手》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運用優美、親切的聲音謳歌真誠的友誼,并從中領悟友情的可貴和團結互助的意義。

重點、難點: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友誼。

教學過程: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是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在音樂中一起來找找好朋友;

二、首先請同學們認真欣賞音樂,呆會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做游戲;

三、這首歌曲同學們可能在小時候做游戲的時候聽到過,今天我們就一起聽著音樂來找找自己的朋友,被找到的朋友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一個非常友好的動作,好嗎?

四、老師先配合音樂做示范,然后可以讓同學們自己來找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在游戲中教育孩子如何交朋友;

五、游戲結束后,引入歌曲《手拉手》;

六、先認真聆聽歌曲范唱,練習歌曲中的集體拍手節奏;

七、邊聽音樂并且在中間加入節奏;

八、講解切分節奏,然后老師唱譜,同學們加入歌詞;

九、請同學們找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樂句,這樣有助于學生快速學會歌曲;

十、老師有感情的范唱,學生拍節奏; 十

一、老師和學生分句演唱;

十二、經過反復的練習,學生們對歌曲基本上掌握了,請唱得好的同學上臺帶領同學們一起演唱歌曲。

課堂小結:這節課主要是通過音樂培養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告訴學生們如何交朋友,培養學生們的交友能力,尤其是對于平時不怎么和同學一起玩耍的同學,通過這節課也能和同學們手拉手一起玩耍了,友誼地久天長,告訴同學們要學會珍惜友誼。

第二課時;聆聽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歌曲《可愛的蘋果》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音樂,讓學生們深切感受到只有讓世界充滿愛,我們的社會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大家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大家庭里才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二、通過學唱歌曲,表達對老師的崇敬心情。 重點、難點:培養孩子們的愛心。

教學過程:

一、我們的社會是個和諧健康發展的社會,只要每個人獻出一點點愛心就會變得更美好,下面一起來欣賞這首《讓世界充滿愛》。

二、書上的歌詞和范唱完全是兩首歌曲,這需要給學生打出正確的歌詞;

三、歌曲反應的什么內容? 它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四、歌曲的風格是通俗的還是其他類的歌曲?通俗歌曲在節奏上和演唱上有什么特征?

五、跟著音樂一起學學旋律;

六、在20世紀50年代,北京有一群初二的學生們,她們懷著對老師的崇敬心情,集體創作了這首詞,以蘋果比喻學生火熱的心去慰問老師;

七、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并跟著音樂劃拍指揮;

八、學唱歌曲,學生一起唱譜;

九、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調;

十、鼓勵學生自己也學會創作;

課堂小結: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尊敬老師,并且培養學生的愛心,只要每個人獻出一點點愛心,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第八課

教學內容:表演《盼紅軍》、表演《編花籃》聆聽《牡丹之歌》、《花之歌》 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表演《編花籃》;聆聽《牡丹之歌》

教學目標:感受河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

重點、難點:掌握歌曲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樂和自己風格,今

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河南民歌《編花籃》;

二、認真聆聽范唱;

三、講解裝飾音,唱出其效果;

四、注意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五、尤其是要唱出歌曲的地方風格,認真聆聽老師的范唱;

六、請同學們進行表演唱,看看哪個小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樂表現力;

七、設問:中國的國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學見過牡丹,可以描述一下嗎?

八、現在就請同學們來欣山《牡丹之歌》;

九、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演唱)

十、輕聲地哼唱音樂;

課堂小結:請同學去搜集自己家鄉的民歌,并且學會演唱,下次來一起表演表演。

第二課時:表演《盼紅軍》 聆聽《花之歌》

教學目標:感受四川民歌的風格與特點,欣賞外國樂曲,擴展同學們的視野; 重點、難點:掌握四川民歌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河南民歌,一起來復習一遍,今天我還要和大家一起來學唱一首四川民歌《盼紅軍》;

二、認真聆聽歌曲,可以請四川的學生上來帶領大家一起用四川方言念念歌詞;

三、歌曲中唱了幾種花?采花獻給誰?

四、老師把難點唱給大家聽聽;

五、按照節奏念歌詞;

六、以小組為單位,并用自制樂器進行伴奏表演;

七、今天還要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位外國作曲家作曲的關于“花”的樂器,你能從樂曲中聞到花香嗎?

八、認真聆聽音樂,并將主題出現的先后順序記錄下來;

九、每段的主奏樂器都是由不同的樂器演奏的,你能聽出來嗎?如果聽出來的話,就做出這種樂器的演奏姿勢;

十、完整的欣賞樂器;

課后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關于“花”的音樂,了解了不少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關于帶“花”字的歌曲大賽,分為男女兩個小組,同學們很感興趣,也唱出了不少關于“花”的歌曲。

第三課時:總復習,音樂會表演。

第二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橋下六小

李銀雙

教材簡析:

管弦樂《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為易卜生的五幕詩劇《培爾••金特》配樂的第一組曲的第一首音樂,描寫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樂曲的主題音樂僅在無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淳樸,具有牧歌風格。 箏曲《漁舟唱晚》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變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樂曲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韻致悠揚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優美而舒緩。第二部分活躍歡快,通過復式遞升遞降的旋律發展手法使旋律線循環往復、跌宕起伏。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3∕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著晨曦鍛煉身體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過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歌曲《晚風》是一首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夕陽的晚上”,“樹叢中的夜鶯在歌唱”。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為6∕8拍,大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曲調優美抒情,委婉動聽。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各方面的音樂知識、基本技能及素養都有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分析音樂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學期的主要任務。

教學目標:

1.以自然界周而復始的朝夕為題材,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2.把圖形譜、字母譜、簡譜或五線譜綜合運用,拓寬樂譜記錄形式的知識。

3.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子拍號。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唱好二部合唱,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子拍號。 教學難點: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掌握樂譜記錄形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模仿與記錄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新學期寄語。

1.簡單回憶上學期學習內容。

2.布置本學期學習任務及內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聽四首作品

1.導入:同學們都知道太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從而形成一天。我們把一天呢又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還可以劃分出什么時段?下面就請同學們聽一聽這四首作品各表現了什么內容?屬于哪個時間段?

2.聆聽歌曲《清晨》 (1)初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2)復聽設問: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間段的情景?

3.聆聽樂曲《晨景》 (1)初聽,感受樂曲的情緒。并對照教材上的三幅圖分段,或自己畫圖表示。 (2)簡介樂曲出處及格里格生平:《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 (3)復聽,談談你對樂曲的理解。樂曲表達了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段的情景? (4)重點聆聽第一部分,對照教材中的圖形譜及五線譜,邊聽邊哼唱這段曲調。 (5)再次完整地復聽,在三幅圖的下面,寫出一句恰當的文字說明。

4.聆聽《晚風》 (1)初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2)復聽,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間段的情景?

5.《漁舟唱晚》 (1)初聽樂曲,感受情緒及速度。 (2)簡介作品創作時代背景:《漁舟唱晚》是我國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 (3)聆聽第一部分,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相像這是怎樣的景色? (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 (5)聆聽第二部分,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6)哼唱這段音樂的主題曲調,并把每一小節的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321653)。 (7)完整地聆聽全曲,并根據音樂的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

三、小結:周而復始的朝夕變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四首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2課時

一、隨《清晨》音樂進教室。

二、復習

1.基本音階123456717654321,回憶手勢音階并跟唱。 2.復習一個升號的基本音階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學唱歌曲《清晨》

1.導入:同學們都知道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請你說說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聽歌曲范唱,設問: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和情緒?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教師范唱歌曲曲調,請學生找出曲調中do、la、sol的位置,并視唱歌曲1-3小節曲調。

4.教師范奏歌曲第一樂段曲調,請學生小聲跟琴視唱。 5.跟老師視唱第二樂段曲調,重點唱準fa的音高。 6.跟著老師的琴歡快地唱好全曲曲調。 7.跟琴小聲填唱歌詞。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以歡快的情緒演唱好歌曲。 10.表演歌曲:自選形式表演。 11.個別展示、評價。

四、編創活動--以《早晨》為題,自選表現形式來創編。

五、小結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讓我們珍惜時光好好學習。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清晨》。

二、學唱歌曲《晚風》

1.聆聽歌曲錄音,說說自己的感受。 2.復習拍號知識,解析六八拍子的含義。 3.教師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揮圖式,請學生模仿。

4.再聽歌曲范唱,邊聽邊劃六八拍的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的曲調基本是相同的?

5.全體劃拍,注意強弱節奏,跟著老師點譜視唱第一聲部的第一樂句。

6.教師視唱歌曲曲調,請學生自學第一聲部的第

二、三樂句曲調。 7.跟著老師的琴聲哼唱全曲曲調。 8.老師指揮大家演唱全曲曲調。

9.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第一聲部全曲。

10.二聲部合唱 (1)學生唱第一聲部,老師唱第二聲部。 (2)跟著老師的琴,學生學唱第二聲部曲調。 (3)老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11.分聲部填唱歌詞。

12.合唱歌曲。注意二聲部之間的和諧、統一。 13.歌曲處理(分組討論、試唱)。

三、編創活動 1.分別加入不同的節奏試奏。 2.選擇適合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3.分小組展示、評價。

四、小結:晚風輕爽,晚上安靜祥和。大自然賦予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來盡情地歌唱吧。 編創探究:課下繼續和伙伴們一起編創節奏表演歌曲。 板書設計:2∕

4、3∕

4、4∕

4、6∕8 第4課時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要求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能力的同學可邊唱邊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風》。要求用輕快的歌聲,輕松抒情的情緒表演歌曲。

三、六拍子指揮 1.跟《晚風》音樂劃拍。

2.分小組練習指揮動,教師隨機指導。 3.小組內展示、評價。

4.個別同學展示,師生給予評價。

四、創編活動 1.創編動作表演歌曲。

2.自擬主題(早、晚)創編音響??梢辣菊n四首作品為背景音樂。 3.相互展示、評價。

五、小結:熱鬧的清晨,安詳的夜晚,用你的歌聲、想象和智慧,盡情地表現它們的美景吧。 板書設計:六八拍指揮圖式

第二課

足跡

教材簡析:

歌曲《嘎達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長篇敘事體的頌歌,由安波記譜譯配,于上世紀30年代流傳在東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鯛民歌的特點,結構嚴謹,曲調豪放流暢,深情感人,節奏沉著有力。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敬仰和深切的懷念。還背改編為器樂曲和管弦樂交響詩。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是根據民歌改編的,是中國第一張馬頭琴室內樂重奏專輯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是一首敘事歌曲。這首歌曲原為民間的分節歌,后用起承轉合四句體結構的旋律來詠唱多段歌詞,頌揚了一個放牛娃大智大勇、誘敵就殲并為之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事跡。 歌曲《雨花石》是電視連續劇《紅紅的雨花石》的主題曲。旋律純樸、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稱深情地抒懷許多無名先烈,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默默地奉獻,恰似小小的石子鋪起的一條五彩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歌曲為2/4拍,e小調,二段體結構。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詞意簡練。歌曲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拍困難、不拍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

學情分析: 通過學習,能夠辨別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風格。本課繼續唱好兩個聲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揮邊唱邊劃拍。

教學目標:

1.能簡要表述《嘎達梅林》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特點。能聽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達梅林》的主題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積極參與音樂劇的編創活動,主動擔任自己能勝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緒,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長》其中一個聲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揮圖示邊唱邊劃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體會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劃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樂器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一課歌曲。

二、聆聽歌樂曲《嘎達梅林》

1. 設問導入:你看到“足跡”一詞,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記憶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誰?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誰?

2.初聽歌曲,了解歌曲講述的歷史背景。小組內討論后,師歸納總結。

3.復聽歌曲,感受、聽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說說人聲分類中男低音的音色特點。

4.再次復聽歌曲,一邊聽一邊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隨音樂劃旋律線,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點。并討論:演唱者是怎樣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為幾句?歌曲的情緒怎樣?旋律進行的方式是怎樣的?

三、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

1.聆聽器樂曲,說說與歌曲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樂器圖片,請學生說出樂器的名稱。師簡介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并講解關于馬頭琴的傳說。

3.復聽五重奏。設問:歌曲的主題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4.再次聆聽,提示:主題曲調每次出現在音區、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問題)。 5.進一步聆聽,感受馬頭琴特有的表現力。交流樂曲贊頌的是怎樣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課下收集用馬頭琴演奏的樂曲,感受其音色特點。

板書設計:男低音 馬頭琴-蒙古族 第2課時

一、演唱歌曲《嘎達梅林》的第一段歌詞。

二、學唱《雨花石》

1.簡介插圖,講解故事。 2.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3.再次聆聽歌曲錄音,體會音樂的特點。

4.分樂句學唱曲譜。(前四樂句、后四樂句) (1)教師分部分范唱樂句。 (2)教師彈奏樂句,學生小聲跟唱。 (3)師加入裝飾音范唱,生模唱。 (4)跟著老師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調。

5.二拍子指揮圖示 (1)師彈奏簡單的二拍子歌曲,請學生按照強弱的不同拍擊。 (2)跟隨音樂依照二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 (3)按指揮圖示,一邊演唱歌曲旋律,一邊做劃拍練習。

6.學唱歌詞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討論歌詞表達的意義。 (3)跟著老師的琴,小聲填唱歌詞。 (4)設問: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跟著伴奏,充滿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結:小小的雨花石樸實無華、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卻滿懷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質,親切而又感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努力學習。 唱一唱:課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書設計:二拍子指揮圖示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雨花石》。

二、個別抽查背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1.電影故事導入:體弱多病的女教師王雙玲在接了一個亂班之后,兢兢業業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崗位上辛勤耕耘。她關心和愛護著每一個學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2.聆聽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復聽,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4.學唱歌譜 (1)視唱齊唱部分,找出樂句的規律(節奏相同)。 (2)分聲部視唱合唱部分。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一聲部旋律。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二聲部旋律。 ƒ說說這部分旋律的節奏特點。 (3)分小組合唱兩個聲部旋律。

5.學唱歌詞 (1)設問:你怎樣長大? (2)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歌詞,歌中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長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結:“不怕風沙、不拍雨打,越過春夏秋冬,這樣就會長大”。 知識擴充:到網上搜索電影《燭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歡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背唱《雨花石》。

二、個別講故事,并評價。

三、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聽獨唱版歌曲,說一說,歌曲講述的是什么故事? 2.請學生復述故事。

3.復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4.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跟著唱一唱,學唱會一到兩段歌曲。 5.聆聽合唱版歌曲,討論: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6.復聽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加深對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編創與活動

1.聆聽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說一說每一段落的情緒、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組討論,進行音樂劇的編創設計。

3.討論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場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設計、分配角色。

5.根據插圖提示,隨故事情節的發展編創表演動作。邊唱邊相互配合,表演音樂劇。

6.分組展示交流,相互評價和改進。

五、小結: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誘敵就殲,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的這種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唱一唱:懷著崇敬的心情唱一唱這首歌曲。

板書設計:力度-強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學反思: 通過這幾首歌曲的學習,使孩子們從革命歷史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 為了讓孩子們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不忘過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聽的三首歌曲,也作為學唱歌曲來進行教學,教會孩子們能夠唱會一到兩段,讓他們在歌聲中,感悟革命歷史,謹記革命傳統。我還讓孩子們在課后寫一篇“唱后感”,抒發對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懷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三課

農家樂

教材簡析:

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表現了我國農民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收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樂曲有多段旋律和鑼鼓部分組成,在調性和情緒上形成并置對比。 器樂曲《打豬草》是徐景新根據黃梅戲《打豬草》中“對花”的曲調改編的。樂曲親切樸實,旋律動聽,以演奏黃梅戲的竹筒胡琴與彈撥樂器三弦的對答演奏,勾畫出在打豬草時俏皮幽默的對話,惟妙惟肖,是勤勞致富的勞動者對新生活的贊美。 歌曲《豐收的節日》是一首塔塔爾族民歌。歌曲運用了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民族韻律,描繪了少數民族慶豐收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表達了他們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歡快、活潑,后半部分較為舒展。具有濃郁的新疆歌曲風格特點。 歌曲《蘋果豐收》是朝鮮影片《金剛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里,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

學情分析: 現代的孩子,對流行音樂喜愛有加。所以本課的重點是激發他們聆聽民族音樂的興趣,并能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民族音樂的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隨樂曲《豐收鑼鼓》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變化,用動作表現出“歡慶豐收”的喜悅之情。并對聆聽民族管弦樂曲產生興趣。

2.能用輕快、活潑、和諧的聲音,演唱合唱曲《豐收的節日》中的一個聲部。并邊唱邊做新疆舞蹈的動作,表現出新疆歌曲的風格特點。

3.能用活潑、熱情的聲音,流暢地演唱合唱曲《蘋果豐收》中的一個聲部。并能按其旋律、節奏的特點,邊唱邊用聲勢為歌曲伴奏。 能聽辨出器樂曲《打豬草》第2樂段中樂器對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熱情、和諧的聲音演唱本課歌曲。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地感受民族音樂的情緒變化,并辨別各種樂器的音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鑼鼓、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創編實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二課歌曲。

二、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的管弦樂器也有別于西洋管弦樂器。

2.教師展示打擊樂器鑼和鼓,請學生說出這些樂器的名稱,并試著來敲擊。

3.分段聆聽,第一部分,設問: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4.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比較情緒上有什么變化?速度的變化又是怎樣的?

5.重點聆聽

2、4樂段 (1)哼唱主題曲調,熟悉主題。 (2)完整地聆聽樂曲,分別聽出

2、4樂段主題出現的地方。當主題出現時舉手示意。 (3)聆聽

2、4樂段,聽出主奏樂器。 (4)再次聆聽

2、4樂段,邊聽邊模仿主奏樂器的演奏動作。 6.完整地聆聽全曲,整體感受喜慶豐收的熱鬧場面,并用動作表現獲得豐收成果后的喜悅情緒。

三、聆聽《打豬草》

1.初聽樂曲,設問: •樂曲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勞動生活情境? ‚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結合曲名及教材插圖說一說。

2.教師簡介樂曲所描述的故事。

3.復聽樂曲,聽出2樂段出現的地方,并說出表現男孩與女孩的對話旋律,分別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兩件樂器的交替出現,描繪了什么情景?請男女生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模擬對話,但不出聲。

4.再聽樂曲,比較第1樂段和第2樂段的不同情緒,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四、小結:我國的民族樂器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希望你熱愛學習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尋找最美的樂章。 延伸:搜集用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感受它們多姿多彩的魅力。

板書設計:豐收-喜慶-熱鬧 黃梅戲-打豬草-幽默 第2課時

一、交流資料。

二、學唱《蘋果豐收》

1.初聽歌曲范唱。請同學們說出聽后的感受?

2.再次聆聽,感受豐收后人們喜悅的情緒。提示:這首歌曲是幾個聲部的歌曲?下面聽老師唱的這段歌曲是幾個聲部的?

3.師范唱“發聲練習”樂段旋律,并請學生跟著老師的琴小聲分聲部模唱。

4.師生合作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準。

5.跟著老師的彈奏,加入歌詞唱一唱。提示:注意聲部間的傾聽,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做到聲音和諧。

6..學唱《蘋果豐收》第一部分曲調 (1)教師范奏曲調。 (2)教師范唱曲調。 (3)請學生跟琴模唱曲調。 (4)跟琴演唱曲調。重點唱好帶有色塊的部分。

7.學唱第二部分曲調 (1)老師彈奏曲調,生聆聽模唱。 (2)視唱第二聲部曲調。 (3)學生分小組視唱曲調。 (4)師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學唱歌詞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詞。注意唱得歡快、熱烈,表現喜悅的情緒。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聲部歌詞。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聲部歌詞。 (4)師生合作練習合唱歌曲。 (5)學生分小組練習合唱歌曲。 (6)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處理 (1)請一組同學選擇打擊樂器用課本上的節奏為合唱隊伴奏。 (2)請舞蹈動作較好的同學,編創朝鮮族舞蹈動作為合唱隊伴舞。

三、小結:豐收的喜悅展現在朝鮮族人民的臉上和音樂里。 板書設計:歌曲伴奏節奏譜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蘋果豐收》。

二、學唱歌曲《豐收的節日》

1.播放視頻:新疆人民豐收后載歌載舞的畫面。

2.教師加入簡單的新疆舞蹈動作范唱歌曲《豐收的節日》。 3.請有特長的學生上臺跟著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學模仿舞蹈動作。感受歌曲歡慶熱鬧的場面。

4.學唱曲調

(1)老師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拍出節奏

(2)老師范唱歌曲曲調,讓學生熟悉曲調,然后找出曲調的規律。

(3)跟著老師的彈奏拍擊節奏,并模唱基本音調。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詞。

6.歌曲處理:學生分組加入舞蹈動作和打擊樂器表演。

三、編創活動

1.師分別范唱兩個音樂片段。

2.師生接唱。

3.生自由創作,注意給人已結束感。

4.展示、評價。

四、小結:新疆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選擇你喜歡的歌曲背唱。

板書設計:歌曲基本音調 第四課

可愛的家 教材簡析:

薩克斯管獨奏《回家》表達了一個匆匆回家的游子在歸途中所懷的熱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樂曲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穩,表現了感情的涌動;第二部分是根據第一部分的主題音調展開的華彩樂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畫了游子的種種心情。第三部分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部分音樂,結束了“回家”的旅程。 管弦樂《可愛的家》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的。歌曲是英國作曲家比肖普歌劇《米蘭的少女克拉麗》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表達了浪跡天涯的游子對親人、對家鄉的懷念和眷戀。樂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編。樂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潑的伴奏音型使我們更多地感受到“可愛的家”所帶來的甜蜜與歡樂。 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滿激情的抒情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 歌曲《牧場上的家》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3/4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描寫了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第二部分抒發了人們對可愛家園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家鄉美》的延續,圍繞著音樂所描繪的“家境”和所表達的“家情”,讓學生在情真意切的歌聲和優美抒情的樂聲中激起對“家”和親人的愛戀之情。并通過學習能夠聽辨不同的樂器音色,創編節奏為歌樂曲伴奏。

教學目標:

1.能哼唱《回家》主題旋律,并能為旋律填上唱詞。能聽辨出薩克斯管的音色特點。

2.能聽辨出演奏《可愛的家》的主奏樂器,并背唱主題旋律。 3.能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并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揮圖示指揮全班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5.能獨立視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前8小節曲譜,并能改編拍子演唱,體會其情緒的變化。

教學重點: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情感。 教學難點:感受歌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并能夠辨別不同樂器的音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銅管樂器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與模唱。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三課歌曲。

二、學唱《外婆的澎湖灣》

1.聆聽歌曲錄音,注意切分音的運用。 2.再次聆聽并小聲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變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選擇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緒。 9.表演歌曲。

10.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

三、小結:童年的回憶,溫馨的家,都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和幸福。 延伸:回家請你把這首歌唱給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聽一聽。讓她們感受一下你對她們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復習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1.跟著老師的彈奏齊唱歌曲。 2.分組分樂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學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表現內容及情緒。 2.教師范唱,強調弱起小節及換氣處。 3.再次聆聽歌曲錄音,識譜。

4.教師范唱曲調,請學生找出曲調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視唱曲調。

6.跟著老師的琴,用三拍子劃拍視唱曲調。 7.跟琴小聲哼唱曲調。 8.跟琴演唱歌曲曲調,注意強弱起伏及力度的漸強、漸弱。 9.跟伴奏填唱歌詞。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強。 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愛及對家的贊美之情。

三、音樂知識-三拍子指揮圖示

1.復習二拍子的指揮圖示,并跟著老師彈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揮動作。

2.復習二拍子含義,學習三拍子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3.師示范三拍子指揮圖示,請生模做。

4.師彈奏《牧場上的家》旋律,請學生跟隨劃拍。

5.請動作標準的同學,跟著老師的彈奏,指揮其他同學演唱歌曲。

四、小結:家雖然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無論家在哪里,都是可愛的。都是我們溫暖的避風港。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二、改編練習

1.熟練地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 3.復習音符時值。

4.請學生自選節奏進行改編。 5.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改編:請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并相互評價。 7.教師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拍號的不同情緒不同。

三、聆聽《可愛的家》

1.教師簡介樂曲創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編。是歌劇《米蘭的少女克拉麗》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課件《可愛的家》歌片,教師范唱歌曲。 3.請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輕聲哼唱歌曲。

4.初聽樂曲,設問:樂曲主題的主奏樂器是什么樂器? 5.復聽樂曲,隨音樂畫出旋律走向圖形普,感受樂曲的情緒。 6再次.復聽樂曲,設問:主題重復了幾遍?表達了怎樣的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結:家庭是溫馨的、可愛的。

四、聆聽《回家》

1.初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在西洋樂器中屬于哪一類?

2.復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在內容和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3.請為樂曲編創歌詞,主題“回家”。并唱一唱。 4.聆聽樂曲,邊聽邊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 5.展示、評價。 6.小結:家是可愛的。

四、小結:無論你走多遠,家永遠是你的牽掛。

階段復習 教學目標: 通過演唱和背唱歌曲,感受歌樂曲所表現的不同情緒及體現的情感。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復習,鞏固本階段所學知識。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復習演唱1-4課歌曲。 1.跟琴演唱歌曲。

2.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背唱2-3首。

二、聆聽音樂

1.聆聽音樂片段,說出曲名。

2.聆聽音樂,說出它們的演奏形式及演奏樂器的名稱。 3.背唱個別主題旋律。

三、音樂知識

1.認識拍號-6/8拍,它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2.二拍子指揮圖示,并練習。 3.三拍子指揮圖示,并練習。 4.演唱形式-男低音。

四、編創活動

1.跟著《回家》的音樂哼唱主題旋律。 2.小組合作,為《回家》填創歌詞,唱一唱。 3.個別小組展示。

4.選出優秀的創作,全體一起演唱。

五、小結:音樂來源與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聆聽,你也能夠成為“小小音樂家”。

第五課

故鄉

教材簡析:

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是我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創作的管弦樂曲《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該樂曲主題旋律采用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的曲調,由四個均等的樂節構成上、下樂句遞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線,商調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緩慢的速度,傾訴出魂牽夢繞的鄉思和縷縷不斷的憂傷。 歌曲《小村之戀》是一首帶再現的二段體歌曲12/8拍,大調式。第一樂段旋律進行平穩,以級進為主。極盡纏綿的同時,將家鄉的小河、山崗、藍天、花香水墨畫般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第二樂段在音區上與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思鄉之情奔涌而出,思鄉之情綿長。 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是電影《紅日》的插曲,它反映了軍民一家的魚水情,表達了人民對幸福的向往,它也傾訴了人們對家鄉的縱情贊美。歌曲優美流暢,熱情爽朗。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二段體。 歌曲《鄉間的小路》是一首頗為流傳的臺灣校園歌曲。歌中明快流暢的曲調和形象生動的歌詞,編織了一副農村的風情畫,表現了農村青年淡泊、寧靜的心態和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歌曲為再現的三段體結構。 歌曲《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可愛的家”的延伸,從愛“家”到愛“故鄉”,是情感線的發展和延續。通過學習,讓學生在音樂的聆聽、演唱、編創、表演等各種實踐中,抒發對“故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能簡單描述三首聆聽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區風格和情緒表達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鄉的歌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鄉的小路》其中一個聲部,準確地把握歌曲變拍子的節奏,并唱準變化音。

3.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鄉間的小路》,和同學合作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詞。

4.能按“編創與活動”的要求,做編創音組和變拍子的練習。 教學重點:能夠充滿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并簡單描述三首聆聽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區風格和情緒表達上的不同。

教學難點:在編創實踐活動中,準確把握變拍子的節奏,并做練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模唱、創編實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分享 第1課時

一 、復習演唱第四課歌曲。 二 、聆聽《思鄉曲》

1.簡介曲作者--馬思聰及樂曲創作背景:是我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創作于1937年的管弦樂《綏遠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遠離家鄉的人們那種“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欲回家鄉而又不能的情景。馬思聰還是《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的曲作者。

2.展示課件-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歌曲圖片,請學生跟著老師的彈奏,學唱歌曲,并背唱曲調。

3.初聽樂曲,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的曲調時,請舉手表示。

4.復聽樂曲,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么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聆聽《小村之戀》

1.初聽歌曲,設問:歌曲“戀”什么?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戀? 2.簡介歌曲:曲作者是日本音樂人薄井須志程,是由臺灣的莊奴填詞,著名歌星鄧麗君演唱的。

3.復聽歌曲,說說歌曲的高潮在哪里?并體會“我”思鄉的情感。 4.再次復聽歌曲,并跟唱歌曲,設問: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嗎?找出兩個樂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達“戀鄉”之情。

6.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即興創作表演歌曲。

四、聆聽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

1.激趣導入:2007年10月24日,我國發射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是與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簡介歌曲是電影《紅日》的插曲及電影劇情。

3.初聽歌曲,設問:歌曲的內容是怎樣的?(對家鄉、對解放區的贊美)

4.復聽歌曲,師生一起隨歌曲錄音輕輕哼唱,體驗歌曲“贊鄉、愛鄉”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 6.請學生唱唱自己家鄉的歌,激發他們贊美家鄉、熱愛家鄉之情。

五、小結:無論你身在何方,“思鄉、戀鄉、贊鄉”的情感,永遠伴隨著你。 拓展:課下到網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東升》,聽一聽和《誰不說俺家鄉好》是什么關系。

板書設計: 曲 名 表 演 形 式 地 域 風 格

情 緒 第2課時

一、交流《旭日東升》和《誰不說俺家鄉好》的關系。

二、學唱歌曲《故鄉的小路》

1.復習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灣》,請學生說出兩首歌曲的拍號,并復習鞏固4/

4、3/4拍的強弱規律。

2.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聽后討論回答:從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請用一個詞語表達。

3.師范唱歌曲,問: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它們各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4.學唱第一樂段齊唱部分 (1)師范唱,生邊聆聽邊用手劃旋律線,并默唱旋律。 (2)師彈奏旋律,請生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第一樂段有幾句?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3)師重點范唱帶有變化音的樂句,請生聽辨、比較變化音升4的運用,并能夠唱準變化音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學唱第二樂段合唱部分 (1)師分別范奏第

一、二聲部旋律,學生聆聽分小組模唱。 (2)師生合作練習演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3)生分小組完整地演唱合唱部分旋律。注意相互聆聽。

6.跟琴分聲部填唱歌詞。 7.生合唱歌曲。

8.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歌曲處理。選擇打擊樂器并編創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復習3/4拍指揮圖示和4/4拍指揮圖示。 2.歌曲由兩種拍號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從歌曲中找出三拍、四拍的混合拍子。隨歌曲拍一拍,感受兩種拍號強弱規律的不同。

4.聽辨教材上的兩條旋律,并唱一唱,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5.為《早上好》標上拍號,并唱一唱。加深對變拍子的理解。

四、小結:拍號的不同,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 想一想:以往學過的歌曲中有變拍子的嗎?你劃拍唱一唱,進一步感受它們強弱規律的不同。 第3課時

一、交流拍擊歌曲,感受變拍子的不同。

二、復習演唱歌曲《故鄉的小路》。

三、學唱歌曲《鄉間的小路》 1.復習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問:作者是誰?簡介葉佳修,并導入《鄉間的小路》介紹。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舒暢、無憂的樂觀情緒。

3.播放歌曲音樂,請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聯想歌曲鄉間風情畫的意境。

4.復聽歌曲,并回答:歌曲分為幾個樂段?有相同的樂段嗎?不同樂段的情緒又是怎樣的?

5.學唱歌曲,體驗歌曲。 (1)聆聽歌曲錄音,生小聲模唱。 (2)師生接唱視唱歌曲旋律。 (3)生分小組分別視唱兩個不同樂段的旋律。 (4)填唱歌詞。

6.表演歌曲 (1)隨音樂的節奏邊唱邊做行走的動作,表現走在鄉間小路上的愉快心情。 (2)編創節奏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選擇自己喜歡的演唱形式進行歌曲的演唱。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分組展示、評價。

四、編創與活動

1.編創音樂片段填入括號,并唱一唱。 (1)先視唱并分析旋律的節奏有什么規律。 (2)模仿相同的節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3)自由編創節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2.變拍子練習 (1)找到自己最熟悉且短小簡單的歌曲,復習演唱。 (2)根據自己的喜好做變化拍子的練習。

五、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么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板書設計:鄉間-小路-校園-葉家修

第六課

快樂的少年

教材簡析:

弦樂四重奏《嬉游曲》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弦樂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樂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樂曲,3/8拍緊湊的節奏,猶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轉,旋律輕快活潑。 管弦樂《纜車》是根據意大利男聲合唱曲《纜車》的旋律改編而成。作品熱情奔放、粗獷爽朗,充滿樂觀和自豪的情緒。 歌曲《叮鈴鈴》是一首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的歌曲,曲調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為本歌的主導動機,旋律流暢,情緒歡快、活潑,它描繪了在綠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們趕著羊群發自內心的歡樂歌唱,抒發了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歌曲《雛鷹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風格的兒童歌曲。曲調采用了新疆地區民族音調為素材,曲調歡快活潑,表現了跨世紀的一代少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本課選用不同國家、地區、民族、風格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向學生展現“快樂的少年”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通過學習,讓學生端正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1. 認識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題旋律。 2.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合唱曲《叮鈴鈴》其中的一個聲部,并唱出歌曲中變化音的效果。

3.能用堅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雛鷹之歌》的風格特點,并背唱歌曲。

4.能聽出樂曲《纜車》中主要的樂器音色,以及貫穿全曲的伴奏的類型。

教學重點: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別樂器的音色。

教學難點:用堅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樂器掛圖。 教學方法:聽唱與模唱。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五課歌曲。

二、學唱歌曲《叮鈴鈴》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情緒。說說歌曲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具有濃郁湖南民歌的特點)

2.復聽,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兩段歌詞,兩種鈴聲,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分小組練習演唱發聲練習。注意聲音對比要清晰具有跳躍性。 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4.聽辨下面的旋律,說說他們的不同。 6 6 i 6 ∣ 5 65 3 ∣ 6 6 i 6 ∣ #5 65 3 ∣ 第二條旋律出現了#5。 5.請學生試著跟老師的琴將不同的旋律唱一唱。并在歌曲中找到#5視唱。

6.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標有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小聲模唱。

7.跟著老師的琴視唱前8小節曲調。 8.請學生自學后面的曲調。 9.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曲調。 10.請學生視唱第二聲部曲調。 11.分小組齊唱兩個聲部曲調。 12.分聲部填唱歌詞。

13.跟琴分小組分聲部演唱歌曲。注意頓音、倚音、下滑音及漸強、減弱等。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譜,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特點,唱出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三、小結: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歌唱著,幸福地生活著。

板書設計: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第2課時

一、 復習演唱歌曲《叮鈴鈴》 1. 跟伴奏分別演唱歌曲的兩個聲部。 2. 分小組跟琴分別演唱歌曲的兩個聲部。 3. 合唱歌曲。

二、 聆聽《嬉游曲》 1. 簡介“音樂神童”莫扎特。

2. 聆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3. 簡介“嬉游曲”:源自意大利文“divertire”,有使人歡樂、消遣的意思。

4. 重點聆聽主題旋律,讓學生熟悉主題并記住它。 5. 復聽樂曲,說出主題旋律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6. 請學生看著“樂曲演奏圖”,認識“弦樂四重奏”中的樂器及演奏形式。

7. 再次聆聽樂曲,提示:這首樂曲屬于哪一種體裁?是進行曲還是搖籃曲?

三、編創活動

1. 師簡介大小調式和五聲調式,請生辨別調式。 2. 師視唱音樂片段,讓生熟悉旋律。 3. 小組討論,完成音樂片段的填寫。 4. 個別小組展示并評價。

四、小結:音樂有大調和小調之分。但我們的民族音樂卻有五個調式,它們分別是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和羽調式。 拓展:課下查找資料,看一看我們熟悉的民歌,都是什么調式的。

板書設計:宮、商、角、徵、羽 第3課時

一、交流資料。

二、學唱歌曲《雛鷹之歌》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情緒及風格。(新疆地區音樂風格) 2.復聽,小聲哼唱。

3.跟琴視唱歌曲曲調1-8小節。 4.跟琴視唱歌曲曲調9-16小節。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調。

6.老師加入下滑音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模唱。 7.結合歌曲講解下滑音。

8.請學生跟琴準確地演唱歌曲曲調(加入下滑音)。 9.填唱歌詞,注意下滑音。

10.跟琴練唱歌曲。注意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 11.跟伴奏演唱歌曲。

12. 表演歌曲,用鈴鼓按指定切分音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小結:人生的道路上,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的,就像鷹一樣,只有在飛翔的路途上戰勝一切困難,才能展翅翱翔。

板書設計:滑音記號和切分節奏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雛鷹之歌》 1.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 2.加入自編節奏,邊拍擊邊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聆聽管弦樂《纜車》

1.導入:出示圖片設問:這是什么?你們做過纜車嗎?纜車在行駛時與鋼索摩擦的聲音是怎樣的?請做過纜車的同學講講自己乘纜車時的心情和所見所聞。

2.聆聽歌曲纜,初步感受歌曲歡樂興奮的情緒。 3.簡介歌曲背景及歌詞“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的意思。 4.復聽歌曲,請學生跟唱“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模擬纜車在鋼索上發出的聲音。

5.聆聽管弦樂,設問:樂曲中有哪幾種主要樂器的音色?哪一種樂器表現了纜車快速滑行的情景?哪一樂段表現了人們的歡呼和驚叫?

6.復聽樂曲,說說兩個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

7.再次復聽,選擇貫穿全曲的節奏型,隨音樂拍擊為其伴奏,表現纜車快速滑行的情景。

三、小結:快速滑動的纜車,伴著人們的歡聲笑語,迅速穿過高山、森林、河流,人們大聲的歡呼,高聲歌唱。

板書設計:6/8 ××××|××××|

第七課

冬雪

教材簡析:

管弦樂《乘雪橇》由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創作。樂曲熱情奔放,充滿活力,音調、節奏富有鮮明的美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在鈴鐺、馬鞭、馬蹄、馬兒嘶鳴等音響的襯托下,繪聲繪色地表現了人們駕著雪橇、策馬飛馳的情景和興高采烈的心情。 京劇選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又名《打虎上山》,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樂隊伴奏,音色豐富,氣勢恢宏,唱段運用了京劇的多種板式,抒發了楊子榮喬裝打扮,深入匪巢,消滅匪徒的豪情壯志。 歌曲《堆雪人》是動畫片《雪孩子》中的插曲。這首童聲合唱歌曲以輕快流暢的旋律,富有特性的節奏,為我們展示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冬天,孩子們在銀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滾雪球、嬉戲玩耍的動人畫面,表現了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和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 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是一首帶有生物科普知識的兒童歌曲,它告訴孩子們,冬天小動物們冬眠的知識。歌詞擬人化、曲調平穩而帶有敘事性。

學情分析:

本課是本學期的最后一課,讓孩子們在感受雪花帶來快樂的同時,還能夠了解動物冬眠的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復習鞏固本學期所學知識。聽辨樂器音色和識讀樂譜是本課的需要解決的。

教學目標:

1.能聽辨出管弦樂曲《乘雪橇》主題出現的次數和變化,并能用動作、人聲和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形象。

2.能模仿圓號音色哼唱京劇《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前奏旋律,并會模唱其中一到兩句唱腔。

3.能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二聲部歌曲《堆雪人》其中的一個聲部,表現出自信、活潑、朝氣的精神風貌。

4.能用柔和、甜美的聲音演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能唱準歌曲中的變化音,并能邊演唱邊按四拍子指揮圖示劃拍。

教學重點: 用輕快、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準確表現歌曲所描繪的意境,并能邊唱邊按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

教學難點:歌曲中變化音的準確演唱及模唱京劇唱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雪景圖片及京劇視頻。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與編創實踐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六課歌曲。

二、學唱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1.解題設問:“雪花”、“夢”有關系嗎?這里的“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么“夢”?

2.聆聽范唱。設問: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學唱歌曲,在間奏處,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教師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按照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小聲跟唱。

5.再次聆聽老師的彈奏和范唱,注意變化音的音準。 6.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歌曲曲調,唱準變化音。 7.填唱歌詞。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歌曲表演。用不同的強弱對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討論: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3)引導學生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11.背唱歌曲。

三、音樂知識-四拍子指揮圖示

1.復習

二、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指揮圖示。

2.師示范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并強調第三拍的劃拍方向機力度。 3.請學生模仿劃拍練習。

4.師生一起跟著歌曲音樂做劃拍練習。

四、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拓展:用你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動物名稱,創編新歌詞,唱一唱。

板書設計: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冬眠 第2課時

一、復習演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二、交流演唱自編歌曲。

三、聆聽《迎來春色換人間》

1.初聽前奏音樂,請學生想象音樂表現的景象,并說說音樂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還是民族樂隊演奏的。

2.再聽前奏音樂,當聽到圓號的音色時,用“du”哼唱并隨音樂模仿吹奏的動作。

3.完整地聆聽唱段,簡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迎來春色換人間》唱段的故事背景。

4.學唱“穿林??缪┰瓪鉀_霄漢”唱腔

(1)聆聽范唱,并邊聽邊默唱。 (2)老師范唱,請學生小聲模唱。

(3)觀看視頻,一邊模唱一邊模仿楊子榮亮相的動作,演一演。

(4)請模范較好的同學上臺表演,并請其他同學模仿表演。

(5)看著視頻,一邊演唱一邊表演。

四、小結:茫茫雪原上,楊子榮為了人民的解放,穿林??缪┰?,深入匪剿消滅匪徒,氣沖霄漢的英雄氣概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延伸: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智取威虎山》全劇,并簡單寫出觀后感。

板書設計:大八 八大 第3課時

一、跟音樂模唱《迎來春色換人間》唱段。

二、交流觀后感。

三、學唱歌曲《堆雪人》

1.聆聽范唱,找出相同節奏的樂句。 2.學唱第一樂句的曲調(3小節)。

3.自學第

二、第

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并找出其中的規律。 4.完成歌曲的練習:線條圖形的連接。 5.跟琴流暢地演唱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 6.跟琴完整地演唱第一聲部曲調。 7.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第二聲部曲調。 8.合唱兩個聲部曲調。 9.填上歌詞演唱歌曲。 10.合唱歌曲。

11.加入打擊樂器、編創動作歌曲表演。

四、小結:天上飄著雪花,地下一群娃娃,他們在乘雪橇、堆雪人,是多么的快樂,多么的愜意。

板書設計:×××××|0×××××|××.×-|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堆雪人》

1.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 2.分聲部演唱歌曲。

3.請個別同學演唱教材上色塊中的旋律,并相互評價。

二、聆聽管弦樂《乘雪橇》

1.初聽樂曲,感受其情緒。

(1)老師彈奏歌曲《鈴兒響叮當》的旋律,請學生跟唱并引出主題-乘雪橇。

(2)聆聽樂曲片段,設問: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在音樂中聽到了哪些有趣的聲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境?

(3)再次聆聽,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身體的感覺,并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出來。

2.熟悉主題,用“la”哼唱主題旋律,并用手劃出旋律線,感受旋律的起伏。

3.完整地聆聽樂曲,問:主題旋律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什么變化?

4.復聽全曲,樂器伴奏 (1)提示:樂曲中什么聲音一直貫穿全曲的始終?它使你想到了什么?

(2)分組討論: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為主題伴奏,表現雪橇輕盈飛奔的場面。

(3)說一說樂曲中“甩鞭聲”共出現了幾次?請隨音樂用動作和聲音來模仿。

5.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

三、小結:冬雪給我們帶來歡樂和喜悅,也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唱一唱:課下想一想我們還學過哪些與冬天、雪花有關的歌曲,唱一唱,感受冬雪給我們帶了的美好與憧憬。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

第五課 故 鄉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并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1.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的小路》、做變奏練習。

2.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第二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的小路》,“唱唱自己家鄉的歌”。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初聽歌曲。

2.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贊美,對解放區的贊美。

3.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4.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鄉間的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這是什么地區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內容?

2.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的印象。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3.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的感受。

4.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么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

1.歌曲分析: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達少兒對家鄉的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歡樂的情緒、天真可愛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2.歌曲的學習可以用多種形式。

(1)第

一、二句的曲調學習,通過聽辨相同與不同小節進行識譜學唱。

(2)二聲部合唱4小節,可作為發聲訓練。頓音要唱得有彈性,表達一種開懷大笑的情緒。

(3)最后二句的曲調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手段學唱。

(4)當曲調熟練后,先可用襯字“啦”唱(在合唱時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歡快的基礎上再唱歌詞,并唱好語氣的起伏。

(5)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的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6)各組展示。

四、創作活動

1.拓展藝術的領域,以畫、詩歌、短文等綜合藝術的手段表現對故鄉的眷戀。

2.“畫”主要是寫意,所以要求簡潔,不必太復雜精細,意到即可。

3.短文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采訪,一段情況下以收集為主,到圖書館、或家里有電腦的上網者,可將網上資料下載即可。

第二課時

一、表演《故鄉的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聆聽范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的內容是什么?

(2)有幾個聲部組成?

(3)隨范唱劃指揮圖式,有什么發現?

3.討論以上三個問題,不清楚的可再聽范唱。

4.聽一遍曲調范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

6.學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打出每小節的強拍。(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節唱得非常熟練的基礎上,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分聲部各學唱自己的聲部曲調。(因為這部分節奏與前8小節一樣,所以必需在前8小節熟練的前提下再學習第二部分。)

8.弱起小節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而是從歌調的重音布局去闡述,如“我那故鄉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這樣學生很自然把弱起小節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點與難點。要以對故鄉“彎彎小路”與“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傾訴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聲之中去表現。

10.設計打擊樂伴奏,注意4/4與3/4的交換.

二、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的概念。

2.從本書上的“例”開始練習。3.完善書本上的“例”,

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的。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變拍子的樂理知識結合歌曲《故鄉小路》的教學順帶進行。

2.教學時不從理論上講解,而從譜的現象上去切入。

設問:這首歌曲每小節的拍數是否一樣?除第1小節是不完全小節外,每小節的拍數有幾種類型? 歸納:歌曲由兩種拍子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復習音名變音記號,比較“4”與“#4”的音高關系以及“4”與“#4”的手勢。唱準“

3、

4、

5、#

4、

6、

5、3”。因此“#4”的教學也結合歌曲《故鄉的小路》進行。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的少年活潑歡樂的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感受曲調的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的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的一天》。

第一課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的“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

2.教師范唱、錄音范唱歌曲,多聽幾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并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的風格更濃郁,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的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的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的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的?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干什么?(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的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的音樂組畫——《羅馬的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的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的少年在羅馬的游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聽舞蹈的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設問:這是描寫什么?(“打仗”) 6.復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聆聽《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紀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誕生了什么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后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的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聽歌曲,并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的感受。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歌曲分幾部分?(兩部分)用圖形表現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設問: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么聲音?——鈴聲——哪里來的鈴聲。請聽——聽. 2.聆聽范唱。

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的前4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筛倌3右暢?,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后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的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這里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的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 里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的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創作活動

完成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的最后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的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的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為“#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的音高關系。

第四篇:人音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下面小編整理了人音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五年級下冊總共7課,七個單元,加上游戲宮和歡樂谷,分別是《春景》、《換了的村寨》、《飛翔的夢》、《你好,大自然》、《京劇》、《百花園》、《愛漫人間》、7個單元!其中表演歌曲有:《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田野在召喚》、《鈴兒響叮當》、《我是中國人》、《京劇》、《采花》、《編花籃》、《愛的人間》、《地球是個美麗的圓》14首新歌!還有16首欣賞歌曲:《致春天》、《春到沂河》、《北京喜訊到山寨》、《大氣手鼓唱起歌》、《飛越彩虹》,《飛翔的女武神》、《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溪邊景色》、《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京調》、《花之歌》、《對花》、《愛的奉獻》、《大愛無疆》、 加上游戲宮《樂翻天》歡樂谷《靜夜思》、《我的音樂表現》 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 本冊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在樂譜使用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譜種。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材的最后,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

二、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下冊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學生總體水平進步很快!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都有提高! 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很好,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 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四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

(學期總目標及單元或章節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能從音樂中感受各種精神。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2、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課本歌曲以外,能自學六首以上的兒童歌曲,并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3、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觸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 !

四、教學設想及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認真寫好教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40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40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認真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5.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6.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9.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10.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11.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14.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第五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復習題(1)

篇一:五年級上冊音樂復習題

小學五年級上冊音樂復習提綱

1. 6/8讀作(

八六拍),寫出其含義( 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六拍 ),強弱變化規律是( 強弱弱,次強弱弱);3/8讀作(八三拍),其含義為(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3拍),強弱變化規律是( 強弱弱);2/4讀作(四二拍),寫出其含義(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第小節二拍),強弱變化規律為(強弱),4/4的強弱變化為強弱次強弱。3/4 2.《漁舟唱晚》是用( 古箏)樂器演奏的?!陡逻_梅林》是蒙古族民歌,是一首(男低音)獨唱曲。本學期還聆聽了《嘎達梅林》馬頭琴五重秦曲。,管弦樂曲《晨景》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曲。

3、《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作詞,劫夫作曲,采用了(敘事歌曲)的體裁,《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戰爭時期。講述著王二小機智勇敢抗日的動人故事。

4、《晚風》是(俄羅斯)歌曲,是一首(八六或6/8)歌曲,體現了(安謐)的情緒。(《雨花石》)是電視連續劇(《紅紅的雨花石》)主題歌。其表現情緒為(深情)?!段以趺撮L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主題曲。

5、《豐收鑼鼓》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打擊樂器主要有(鑼鼓)還有(云鑼)、(板鼓),演奏的管樂器主要有(橫笛、嗩吶),弦樂器主要是(二胡)等,編曲(彭修文和蔡惠泉)?!敦S收的節日》是新疆塔塔爾民歌?!短O果豐收》是朝鮮歌曲?!洞蜇i草》是根據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改編的,它與(京劇)、(評劇)、(豫劇)、(越劇)被稱為“五大劇種”。

6、“

”是 漸 強 記號。漸弱用 表示。

7、f、mf ,ff是力度符號,它們的意思分別表示(強)、(中強)、(最強)。與其相對應的力度符號有p、mp、pp,它們的意思分別表示(弱)、 (中弱)、(最弱)

8、音階中相鄰兩音的距離,分為全音和半音,一個全音包含兩個半音。音樂中“3”和“4”是半音,“7”和“i”半音。“1”和“2”是全音,“2”和“3”是全音, “4”和“5”是全音,“6”和“7”是全音。

9、“#”叫作(升音記號),表示升高半音,“ b”叫作降音記號,表示(降低半音),還原記號?,這些統稱為變音記號。

10、《牧場上的家》是(美國)兒童歌曲,《回家》曲作者是(美國凱麗金),(管弦月)《可愛的家》是(英國比肖晉)作曲的。

11、《牧場上的家》、《外婆的澎湖灣》、、回家》和《可愛的家》都是抒發可愛的家的曲目。

12、《思鄉曲》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由(馬思聰)作曲?!缎〈逯畱佟肥且皇?日本)獨唱歌曲?!墩l不說俺家鄉好》選自影片(《紅日》),是一首(女聲獨唱)曲。

13、在《故鄉的小路》中出現兩種拍號4/4 3/4,這種形式叫作(變拍子)歌曲由原來的4/4 變為3/4拍。

14、《外婆的澎湖灣》和《鄉間的小路》的詞曲作者都是(葉佳修)。

15、1=D叫作(調號),表示以D音作do音,在音樂中“▼”為頓音,>重音,換氣記號∨。

16、反復記號:

||: : || 在記號內,不加任何改變的再奏一次。 :|| 表示反復到最前頭在不加任何改變的在奏一次。

:|| || 反復跳躍記號:當樂曲奏到 1時反復到前面不加改變奏一次,再奏到1時將其越過,直接進入2。

D.C 表示奏到此時再從頭不加改變的再奏一次,當奏到標記有Fine處,或||處結束。

D.S. 表示 奏到此時再從標記/s處反復一次,奏到標記 Fine處,或||處結束。

17.《乘雪橇》是(管弦 )樂曲,是美國(安德森)作曲,《乘雪橇》的情緒是(歡快的)?!独|車》管弦樂,意大利樂曲?!舵矣吻肥?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是一首(弦樂四重奏)舞曲。

18.《雛鷹之歌》的情緒是(堅定、自信地),寫出一個下滑音( )?!抖蜒┤恕返那榫w是(輕快、活潑地 )。

19、《閬苑仙葩》、《好一個都江堰》、《峨眉山月歌》都是描寫美麗(四川)的歌曲,《閬苑仙葩》情緒是(深情、如訴地),其中《峨眉山月歌》是(小提琴曲),由(黃虎威)作曲。

20、(《迎來春色換人間》選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這段是(楊子榮 )演唱的。

二、判斷題 (10)

1、合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組成的。 (√)

2、《晨景》是舒曼的管弦樂。 (× )

3、 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 )

4、6/8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強弱弱。 (×)

5、< 是漸強符號。 (√ )

三、畫圖題:

請分別畫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和指揮圖示。

篇二: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復習題

五年級上冊音樂復習題

第一課《朝夕》

2、

3、歌曲《清晨》是G調,拍號位,D.C.

4、《晚風》是E調,

第二課《農家樂》

1、

2、

3、《趕圩歸來啊哩哩》是一首G調

4、

第三課《足跡》

1、

2、有力。

3、拍。

4、拍節奏。

5、

第四課《可愛的家》

1、《天黑黑》是一首童聲獨唱的臺灣民歌。

2、

3、

4、

5、《牧場上的家》是一首

第五課《故鄉》

1、

2、

3、

4、《故鄉的小路》節奏為

5、

第六課《歡樂的少年》

1、歌曲《叮鈴鈴》中的倚音記號是,下滑音記號是。

2、《雛鷹之歌》中采用了大量的下滑音記號。

3、《可喜的一天》是蘇聯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蘇聯肖斯塔科維奇作曲。

4、

5、。

第七課《雨花》

1、

2、章。

3、歌曲《踩雨》是《雨中》是

4 第八課《冬雪》

1. 2 第九課《春滿茶香》

1 2

樂理知識

1、“>”是重音記號。

2、

2、“⌒”叫連音線,還叫圓滑線。

3X.”都叫附點音符。

4、14拍;“X”是八分音符,時值為半拍;“X”是四分音符,時值為1拍;“X-”是二分音符,時值為2拍;“X - - -”是全音符,時值為4拍。力度記號

1、f表示“強” ;P表示“弱”

;ff表示“很強” ;PP表示“很弱” ; mf表示“中強”

; mp表示“中弱”

2、“”是換氣記號,表示在這個地方換氣。是波音記號,

是上滑音記號。是漸強記號,

是漸弱記號。

拍號

篇三: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期末復習題

五年級音樂復習題

一、填空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為寫于 1935 年,是當時進步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2、在音樂中有很多表示力度的記號,f 表示(強),mp表示(中弱 ) 。fff表示(極強)

3、四三拍的拍號是(3/4)強弱規律是(強弱弱)

4、八六拍的拍號是(6/8)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5、X — 是(2)分音符,唱( 2 )拍。

6、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自1983年以后的春節聯歡晚會結束時都會唱的一首歌是(《難忘今宵》)。

8、我知道這些歌曲的拍號:歌曲《我怎樣長大》(3/4);

歌曲《鄉間的小路》(2/4);

歌曲《叮鈴鈴》(2/4); 歌曲《外婆的澎湖灣》(4/4);《歌唱二小放牛郎》(2/4); 歌曲《雨花石》(2/4); 歌曲《乘雪橇》(2/4); 歌曲《蘋果豐收.》(4/4); 歌曲《晚風》(6/8)。

9、請寫出少數民族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族)族的。

10、新疆歌曲的特點(熱烈的氣氛,歡快活潑的情緒)

11、八三拍子的拍號寫法是 (3/8) 八六拍子的拍號寫法是(6/8)

四二拍子的拍號寫法是(2/4 ) 四四拍子的拍號寫法是(4/4) 四三拍子的拍號寫法是(3/4)

13、歌曲《故鄉的小路》拍號為“4/4 3/4”這稱為( 變拍子)。

16、樂曲《漁舟唱晚》的主奏樂器是(古箏);

樂曲《嘎達梅林》的主奏樂器是(馬頭琴); 樂曲《豐收鑼鼓》是一首(民族管弦樂)。

17、歌曲《嘎達梅林》演唱情緒(悲壯而沉重),旋律的進行方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18、影片《燭光里的微笑》主題歌是(《我怎樣長大 》)、電視劇《紅紅的雨花石》主題歌是(《雨花石》)。

19、《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體裁的歌曲,敘述了一個悲壯感人的故事。

20、《思鄉曲》表演形式(小提琴獨奏)地域風格(內蒙古)表達了(思鄉)的情緒;《小村之戀》表演形式(女生獨唱)地域風格(日本)表達了(戀鄉)的情緒;《誰不說俺家鄉好》表演形式(女生獨唱)地域風格(山東)表達了(贊鄉)的情.

21、男低音的特色(深沉、渾厚)。

22弦樂四重奏《嬉游曲》是(奧地利)偉大作曲家(莫扎特)作曲,他(生于)1756年,死于(1791)年。

二、 選擇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屬于幾拍子的歌曲?(A )

A 2/4 B 3/4C 4/4 D 3/8

2、管弦樂《晨景》的作者是( B )。

A、舒曼 B、格里格 C、海頓

D、莫扎特

3、歌曲《晚風》中的音樂符號“mp”和“mf”分別表示( D )。

A、強、弱

B弱、強

C、很弱、很強D、中弱、中強

4、獨奏曲《回家》的主奏樂曲是(D )。

A、小提琴B、單簧管 C、長笛

D、薩克斯

5、《牧場上的家》是一首旋律優美,流暢的(A )田園牧童歌曲。

A、美國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6、“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的歌詞出自女聲獨唱曲(C )。

A、《我的祖國》 B、《大中國》C、《誰不說俺家鄉好》

D、《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7、下列哪種屬于管弦樂器(

ABCBD )。

A二胡 B 古箏C 長笛 D 揚琴

三、判斷題 (10)

1、合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組成的。 (

) 對

2、《迎來春色換人間》選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 (

)對

3、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

) 對

4、6/8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強弱弱。(

) 錯

5、6/8表示的意義是八分音符為每小節六拍。 () 對

6、演唱《清晨》的情緒歡快、有活力,抒情優美。

(

) 對

7、演唱《我怎樣長大》的情緒應該是個優美、抒情地。( )對

8、演唱《雛鷹之歌》的情緒應該是歡快、活潑。( ) 對

9、歌曲《豐收的節日》表達了人們分享勞動成果喜悅心情。( )對

10、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歌詞擬人化,曲調平穩帶有敘事性。()對

11、 《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 )對

12、 歌曲《故鄉的小路》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內心激動的心情。()對 13歌曲《蘋果豐收》抒發了蘋果豐收人們的喜悅之情。()對

四、畫圖題

1 請畫出四拍子指揮圖示。

2請畫出三拍子指揮圖示。

3請畫出二拍子指揮圖示。

五、簡答題 這學期所學的歌曲你最喜歡哪首?為什么?

六、連線題

請把強弱關系與相應的拍號相連:

●○

3/4 ●○○ 6/8 ●○○○ 2/4 ●○○○○○ 4/4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識別和消除浪費讀后感下一篇:認真執行職業生涯規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