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

2023-04-07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在項目治理框架下分析了項目治理、項目管理與項目績效改善及項目成功的關系,并藉此構建了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制改革制度優化的分析框架。結合現行企業型代建制實施模式,分析并提出了代建制改革的關鍵治理因子,得出了項目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優化是深化代建制改革的有效措施的結論。并基于此提出了政府投資代建制改革的制度優化的若干對策與建議,對企業型代建制改革的制度設計與優化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項目治理;關鍵治理因子

一、問題的提出

針對傳統政府投資項目“投、建、管”等多位一體所引起的諸多弊端,我國部分地區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代建制的改革試點嘗試,在2004年《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以后,代建制得以在全國范圍迅速推行。許多地方、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組建專門機構,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項目投資效益得到了提高。其中,企業型代建制模式因其有效提高了投資效率、市場化程度較高,符合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初衷,逐漸獲得了行業認可,但是在其推行過程中也仍然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綜述,歸納主要問題如下:

(1)代建單位法律地位不明確[1]-[11],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不承認代建單位的法律地位致使其辦理各種工程建設手續困難。

(2)代建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責權利不明確[1-2-5-8-10-11],使用單位干預代建單位現象較普遍。

(3)與代建單位的責任相比,代建管理費計取尚無明確規定且實踐操作水平偏低[1]-[8][10-11],低成本運作造成代建單位爭取代建項目的激情衰減,執行委托的積極性下降。

(4)代建單位良莠不齊[2-3-9-10-11],履約誠信程度難以把握,致使實施代建的工程合同風險仍然較大。

(5)在工程擔保與保險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政府拉高代建單位履約保函比例[3]-[8][11],不利于代建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6)國家尚未頒布代建制改革指導法規,且各地、各部門對代建制的定義、實施范圍和運作程序等認識還不是十分統一,有關代建單位招標[4-11-12]、市場準入[1-5-11-12]和代建主體培育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

上述問題是代建制改革實踐中集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且在相當程度反映的是代建制的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因此,企業型代建制模式要進一步提升其制度效率。本文通過對代建制理論研究的述評,構建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制改革分析框架,通過對代建制關鍵治理因子的分析提出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改革的制度優化路徑的相關建議,以完善企業型代建制模式推行的制度環境,進一步促進代建項目管理績效的改善與項目成功。

二、代建制的理論研究述評

代建制改革將改變現行的項目管理和建設模式,構建新型的權力制衡、責任約束與利益激勵機制。這是全方位、深刻的變革,涉及項目管理的體制、過程、程序及技術等各個方面,是一個龐大的、開放的復雜系統。圍繞代建制改革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主要從管理學和經濟學視角對傳統的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模式與代建制進行對比分析,論證代建制的相對制度效率優勢,從而指出其出現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比如:(1)康克龍(2005)[13]、王孟鈞,韋瑋(2006)[14]等指出傳統模式下,由于我國公有產權制度安排造成的政府投資“所有者缺位”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資源浪費、效率低下、腐敗滋生等社會問題,作為制度需求環境催生了代建制的產生;(2)李鴻輝(2006)[15]、邢會歌,王卓甫等(2007)[16]、張飛漣等(2008)[17]等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分析了代建制的成本與收益,指出其相對傳統的自管模式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的效果,從而論證這項制度的合理性。

其二,結合理論推演與實踐考量,對代建制改革進程中的制度優化問題進行研究,其中源于代建制制度本身的委托代理關系是相關研究的共同切入點。其結論為“代理問題”的解決是代建制制度效率提高從而項目整體績效改善的核心問題。但在這一統一視角下基本形成兩大理論范式:(1)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相關研究。如文獻[18][19]等,主張通過契約機制對代建人的激勵與監督解決“代理問題”;(2)基于項目治理理論視角。,如文獻[20][21][22][23]等,主張通過各種制度安排(契約的、非契約的等)去維持項目交易的環境與秩序,綜合運用法律規章、市場機制、契約機制等協調利益相關者行為,構建激勵與約束并重、利益分配與風險承擔制衡的制度框架去治理“代理問題”。

顯然代建制模式相對傳統模式的制度優越性已無爭議,針對其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理論研究就在于為制度優化提供政策建議,以推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然而,委托代理理論在面對代建制項目中特殊的“代理問題”時存在其重要缺陷:一方面,公有產權的不可分割使其力圖通過產權匹配設計最優的激勵合同存在障礙;另一方面,完全契約的隱含假定沒有為“權威”、“控制權”或“權力”等留下存在空間,僅將其作為給定的外生變量而存在,而這些被忽視的東西卻正好是理解包括企業、項目等許多經濟現象的關鍵。而項目治理理論正是以“代理問題”與不完全契約為切入點,以正式的制度安排從不同的層面構建契約的形成與事后的激勵與監督機制,以權、責、利的劃分與配置作為核心內容來重點研究代建制項目的治理問題。且對于代建制推行所引起的復雜的治理問題,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的失調很可能是其深層次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因此導致了代建項目的整體績效不高。因此,引入項目治理理論,分析項目治理、項目管理與項目績效改善的關系,部分地打開代建制的運行“黑箱”,從而提供相關對策建議是這一制度優化的必然要求。

三、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制改革分析框架

1.從項目管理到項目治理

長期以來,項目被視為如古典經濟學視角下企業一般的“生產函數”[13],項目管理也因此被認為是一系列工具與方法的集合,而制度安排之于項目管理的“潛在利潤”并未被察覺。然而,項目的本質是什么,項目的邊界在哪里等基本問題需要項目管理理論做出回答。Koskela和Howell[14]認為,項目管理的未來取決于理論創新。不僅如此,在項目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很多問題,諸如質量、投資、安全和滿意度等都需要在制度層面上研究解決。在理論與實踐雙重需求驅動下,對項目的研究視角已經從管理層面擴展到治理層面。因此,研究項目治理是項目管理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

近十幾年來,項目治理在項目管理學派中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外相關研究基本同步。國外Turner和Keegan[15-16]對基于項目的組織的治理機制和治理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對不完備契約情況下的治理結構非常關注,強調多主體的共同治理。Winch則對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交易進行微觀層次分析,建立了包括多主體在內的、以垂直交易治理與水平交易治理兩個維度的交易治理理論框架[17]。Abednego和Ogunlana[18]則認為項目管理與項目治理是提高項目績效的兩種途徑,二者必須結合使用,并指出合理的風險分擔是實現“善治”(Good Governance)的必要途徑。國內對于項目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委托代理理論為先導,以政府投資項目為對象的公共項目治理[19],圍繞公共項目的治理功能、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等建立公共項目治理理論,認為項目治理在于提供一種項目運行制度框架,去規范完整的項目交易過程。

2.項目治理、項目管理與項目成功的促進關系分析

項目治理作為一種制度框架,必須與項目運作層面的項目管理發生聯系,通過為其提供運行基礎和責權利的體系框架,從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管理的模式特征,并最終決定項目的績效水平及項目是否成功[20]。

(1)項目治理與項目成功的關系

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項目治理都是一系列的激勵、保障和爭議解決過程的安排,它被用來規定項目中各種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和利益關系。而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本質是“利益相關者之間一組相互關系的聯結”形成的契約組織,項目的成功必須依靠一種協商的機制而不是對抗機制來執行它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所存在的各種顯性和隱性契約。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整合項目內部及外部資源,來協調項目組織所面對的各種利益相關者要求之間的沖突。代建制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政府投資項目治理模式的改進,其治理的主要目標是保障項目的成功交付并使項目的利益相關者滿意。因此項目的績效水平/項目成功取決于代建項目治理的制度安排,如果沒有良好治理的項目,即使有很好的項目管理體系也無法實現項目的價值,促成項目的績效改善與項目成功[21]。

(2)項目管理與項目成功的關系

項目管理是在一定的項目運作制度框架下,各實施主體通過投入資源,運用各種項目管理技術、方法及工具具體地實施項目,創造項目價值。但是要保證項目能夠創造價值,項目組織必須進行科學的管理,高效的項目管理是項目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事實證明,項目管理對項目成功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Turner認為有效的項目管理能夠提升項目績效30%甚至更多[22]。在Adma Clollins 和David Baccrarini利用149份問卷進行的統計分析結果中,62.4%的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認為,當項目管理成功時,項目一般都會成功[23]。因此,代建項目良好的項目管理(主要由代建單位承擔)有助于實現代建項目的績效改善,促成項目成功。

(3)項目治理與項目管理的關系

項目是以市場為載體、以契約為紐帶而形成的動態的、開放的項目組織。而項目治理就是要制定這個項目組織的實施制度框架,明確各實施主體的責權利,以發揮項目組織的合作適應性與自發適應性[21],從而應對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梢哉f,項目治理是制度層面上的,而項目管理則屬于項目運作控制層面上的,二者的結合構成了項目系統,它們是項目治理模式系統的兩個層次。其中,項目治理通過設置良好的制度框架,規定了項目運作的基本網絡框架,而項目管理則是在這個框架下去實現項目管理目標。如果說,項目治理是“決定去哪兒”,項目管理則是“決定怎樣去”。二者的區別見表1所示。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項目治理就是對資源進行繼市場配置后的二次配置,在此基礎上,項目管理進一步履行契約,對資源進行利用,以創造經濟效益,促成項目成功。因此,項目治理是一種制度安排,通過設置項目運作(管理)的基本網絡框架,去間接貢獻于項目績效(成功)。沙凱遜[20],嚴玲[24],杜亞靈和尹貽林[25]等都指出項目治理通過影響或決定項目管理的模式、特征,最終決定了項目的績效水平??梢?,項目治理與項目管理均貢獻于項目價值的有效創造,只是扮演不同層次的角色,只有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項目價值,促成項目績效的改善與項目成功。

3.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制改革制度優化的分析框架

基于以上的分析,顯然對于代建項目而言,其績效水平或項目能否成功可以從項目治理或項目管理等不同角度尋求改善路徑。而從前文的問題分析中可見,當前制約代建制項目績效改善的主要問題乃是制度設計層面的問題,即項目的治理問題。因此,政府作為推行這一制度的主要的治理主體,需要針對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尋求制度的進一步優化。從政府層面對代建制項目的治理可分為兩個基本層面:代建市場治理層面與單個項目治理層面。

(1)代建市場治理層面

即政府(是所有代建項目的委托方)為解決或緩解各代建項目個體中所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提高代建制改革所帶來的項目整體效益,而為代建制實施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實現對于代建項目的整體控制和干預。顯然,由于其針對所有的代建項目,而非單一項目,此時的政府并非作為契約當事人出現,而是作為政策、法律及規則的制定者為代建項目的相關參與方(“在位的”和潛在的)提供一套“游戲規則”(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規制[26]),并引導與培育代建市場。市場層面的治理是以立法為先導的,但它又不單是立法,還包括配套的管理措施,立法只是為市場層面的治理提供法律法規依據,但是完善的法律法規并不等于進行了有效的治理,還必須以配套的管理措施保障法律的有效性;而且,市場層面的治理通過法律法規和規范的管理流程來限制代建制項目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決策,并指出它們若違反相關法規將獲得怎樣的懲罰。由此可見,市場層面的治理更加注重事前的干預和控制,而不僅僅是事后的監督檢查。從治理的客體而言,市場治理主要在于解決一些制約代建制制度效率的關鍵性問題,需要通過明確的法規及配套制度建設對諸如代建人法律地位、代建人準入資質、代建制實施組織機構、代建人選擇機制和代建合同范本等等進行明確規定并輔以保障性措施。

(2)單個項目治理層面

單個的代建項目治理,即針對一個具體的代建項目,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去協調其主要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政府委托方與代建單位之間的關系,平衡他們的利益博弈。其中,契約機制是主要的治理工具,藉此實現項目契約組織內的委托代理雙方的責任與權力、利益與風險的合理分配。

上述兩個層面相互影響,彼此銜接,在具體項目運作過程中甚至存在一定的交迭,共同決定了代建制的制度效率與最終的項目績效。其中,市場層面的治理為單個項目治理提供了宏觀的體制環境,而單個項目的治理實踐則由于部分地打開代建項目績效形成的“黑箱”,從微觀層面為市場治理層面的制度優化提供信息與依據。二者的相互影響與促進推動著代建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完善。

因此,單個的代建項目的績效從而代建制的整體制度效率必然是兩個層面的共同治理發揮作用的結果。而具體代建項目運作過程中形成的治理結構與采用的治理機制則集中反映了上述兩個治理層面的制度設計的有機統一。本文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制改革制度優化的分析框架(見圖1所示)。

由圖1可見,代建制改革的關鍵是構建代建項目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如政府投資人、使用單位、代建單位、實施方等)的責權利的制度框架體系以形成穩定的秩序,重點在于恰當地處理不同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政府投資人與代建單位)之間的激勵、監督與風險分配等治理問題。在這一制度框架/秩序中,通過有效的治理去規范項目各利益相關者的行為,為代建項目的績效形成合力,并最終通過代建單位的項目管理(全過程、分階段)去具體實施項目,控制項目資源的轉化形成項目績效,促使代建項目的成功。

因此,代建單位對于項目實施過程的項目管理受制于代建項目治理(市場治理層面和單個項目治理層面)的根本制度框架體系,二者的匹配性可以通過代建項目治理水平予以衡量。判斷代建項目治理水平的核心是政府投資人與代建單位之間通過項目所有權配置而形成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我國代建制推行中集中暴露出的若干制度性問題也反應了代建項目的治理水平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只有通過分析影響代建項目治理水平的關鍵治理因子,對代建項目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的不斷地邊際調整才能夠為代建項目管理搭建良好的制度平臺,有效促成代建項目的績效改善與成功。而上述基本分析結論正指明了代建制改革進一步制度優化的思路。

四、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關鍵治理因子分析

1.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

項目治理結構定義項目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契約關系——核心是項目所有權配置及利益與風險的合理分配;治理機制——包括內、外部治理機制與政府監督機制,則主要解決契約的不完全性。治理結構相對固化,治理機制則相對靈活。在企業型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或其授權其代表機構(代建管理機構)、項目管理公司(代建單位)、項目實施方(設計、施工、設備材料供應等專業單位)通過兩層委托代理而締結項目的契約,構成代建項目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契約框架,形成代建項目的治理結構(見圖2所示)。

項目治理的內核因子是項目所有權,即項目剩余控制權與項目剩余索取權。代建項目的治理結構要與項目所處的自然、經濟及市場環境相適應,且根據項目特征進行項目所有權的配置或重新配置來實現其優化;代建項目的治理機制則在于克服契約的不完備性,通過建立規章和措施對項目主要利益相關者進行協調、激勵與約束(見表2所示)。圍繞代建單位的治理機制重點在于借助這種有效機制實現對代建單位的長期利益激勵與短期利益的約束而促進其加強培育自身核心能力、加強自律,有效規避其利用自身信息優勢而可能采取的機會主義行為。

2.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關鍵治理因子

縱觀現有文獻,雖然項目成功因素(CSFs)與項目關鍵成功因素(KPIs)的研究較多,然而針對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關鍵治理因子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代建項目關鍵治理因子分散存在于項目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中,結合國內學者進行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成功因素(其中往往對項目治理因子與項目管理因子未做區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13-22-23],本文從中提取出代建項目治理水平的影響因子并通過理論演繹,構建了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關鍵治理因子體系。其中,對于代建項目兩個層次的治理因子未做進一步區分,具體內容及其觀測變量見表3。

基于上述的代建制項目關鍵治理因子分析,代建制改革的繼續深入需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代建制改革的制度優化,從而實現代建制項目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的協調,為代建項目的績效改善與項目成功提供制度平臺。

五、基于項目關鍵治理因子的代建制改革建議

1.代建項目治理結構優化

項目治理結構是通過委托代理關系形成的契約關系,優化治理結構是通過對項目所有權的配置或重新配置來優化代建項目的委托代理關系和權利分配流程。在代建項目的委托代理關系中,最重要的幾個問題是“誰是委托人”、“誰是代建人”、“由誰來選擇代建人”、“怎樣選擇代建人”等,從治理的層面上講,這些重大問題均屬于代建項目的市場治理層面,需要通過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具體的管理措施來予以明確,以正式制度進行宏觀統籌。其中以如下核心問題:

第一,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應授權或成立專門法人機構作為委托人,充當民事合同主體。一方面,規避了作為行政主體的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締結民事合約的理論障礙,又不至于使其陷入更多的微觀經濟事務,從而有利于實現其“抓綜合、管宏觀、定政策”的宏觀職能,如項目審批、下達代建計劃等;另一方面,專門法人機構有利于積累經驗,發揮專職優勢更好地從事代建單位選擇、代建合同談判與訂立,并進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多方關系協調及沖突的解決等具體事務。

第二,國務院應發文明確代建單位建設期建設單位職能,并相應修訂現行相關法規,承認代建單位的合法地位。代建制改革對使用單位的利益進行了重大調整,其原本擁有的項目資金使用管理權、項目建設管理權均被賦予代建單位,如果建設期項目法人身份依然保留勢必造成其干預代建單位工作且風險轉嫁于代建單位,不利于代建項目管理實施。

第三,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應以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和提高治理效率為中心,積極引導代建單位的市場選擇。代建制下的項目建設是一種市場代理模式,從項目治理的角度而言,對于代建人的激勵,僅僅憑借內部激勵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外部市場競爭機制對代建人進行激勵和約束:市場競爭機制不僅包括培育完善的代建人市場,還需要具備市場化的選擇方法和程序完成選擇的過程。從各地不同代建制模式的實施情況分析,公開招標選擇代建單位的方式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代表了代建制改革的發展方向。

2.代建項目治理機制優化

治理機制指為解決合約的不完全性,而對代建項目主要利益相關方進行協調、激勵與約束的一系列規定和措施。治理機制可根據項目建設的環境和決策者的需要靈活調整。當前優化代建制治理機制包括風險分擔機制、信息披露機制、績效評價機制、聲譽機制(代建人名錄動態管理)、代建取費機制、激勵機制、政府審查監督機制和溝通機制等多種機制。上述各種治理機制是市場治理層面與單個項目治理層面的交迭,對于代建項目市場與具體項目均可以發揮其治理功能,應以下列幾方面為要點:

第一,發改委應會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代建合同范本,對代建單位的權利責、風險分擔和獎懲等進行明確界定,屬于代建項目的市場治理層面。合同應該體現出代建單位的權責對等、風險與收益匹配,對代建單位具有激勵與約束效能。規范的代建合同范本應該建立在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合理的報酬激勵機制和合理的代建取費與獎懲機制的完善基礎之上。

第二,行業主管部門應協調其他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代建單位名錄數據庫,做好代建單位市場的培育與完善。通過對代建單位績效考評,及時向社會批露信息,通過代建單位的清出與準入更新名錄庫,動態管理,引導代建單位重視聲譽與提高核心能力。此外,還應該積極研究相關扶持政策,完善代建單位市場,促進其有序、良性的競爭。

第三,發改委應協同其他財政、審計、監察、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整合監督資源,形成代建制的完善監督體系。為此,各部門之間應該明確分工協作,清晰劃分監督工作范圍與界面,優化監督資源配置,應避免重復監督,構建各有側重、相互配合、職責明確和主體清晰的有效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陳武新,王建聲.政府投資項目推行代建制的問題與建議[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5,(6):9-12.

[2] 李煥林.我國代建制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解決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5,(9):21-23.

[3] 孫鴻煒.新投資體制下完善“代建制”理論與實務的若干問題探討[J].管理工程學報,2005,(增刊):148-151.

[4] 楊太文,張新成.對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招標,2006,(2):33-36.

[5] 胡其彪,周子范.現行代建制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建議[J].建筑設計管理,2006,(3):25-27.

[6] 吳明先,雷耀軍,王建軍.淺談“代建制”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中國工程咨詢,2006,(3):46-47.

[7] 楊明宇,王建聲,楊永卿.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推行中的問題淺析[J].基建優化,2006,(2):34-37.

[8] 張愛志,黃達海,徐志祥.我國現行“代建制”運作模式的幾點探討[J].基建優化,2006,(5):29-31.

[9] 林立祥.政府投資項目推行“代建制”實踐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工程咨詢,2006,(8):20-22.

[10] 韓同銀.對政府投資工程實施 “代建制”相關問題的探討[J].建筑經濟,2007,(1):22-24.

[11] 黃遠智.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度特征及實踐問題的研究[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7,(2):13-17.

[13] 康克龍.“代建制”理論與實務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招標,2005,(21):20-24

[14] 王孟鈞,韋瑋.政府投資項目的制度經濟學探討[J].鐵道工程企業管理,2006,(2):17-19

[15] 李鴻輝.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經濟學分析[J].南方建筑,2006,(07):1-5

[16] 邢會歌,王卓甫,宋會民.基于分工與專業化的代建制效率分析[J].人民黃河,2007,29(12):8-11

[17] 張飛漣,孫翠翠,張玉娟.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年度效率的經濟學分析[J].價值工程,2008 (7):23-25

[18] 徐雯,劉幸.基于博弈論的代建制研究[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7, (1):20-22

[19] 劉國華,何苗,劉志剛.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理論基礎再探[J].建筑經濟,2006,(12專):38-40

[20] 嚴玲.公共項目治理理論與代建制績效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年11月

[21] 嚴玲,尹貽林.公共項目治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22] 張忠明,王文超.關于代建制的經濟學思考[J].基建優化,2005,26(5):1-4

[23] 向賢靜.代建制模式探討[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1(5):237-238

[12] 孟憲海,馮念一.代建制相關問題之研討[J].建筑經濟,2005,(12):9-13.

[13] J.R.Turner, Ralf Müller.On 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 as a Temporary Org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2003,(1):1-8.

[14] Koskela,L.,Ballard,G.Should Project Management Be Based on Theories of Economics or Production[J].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6,(2):154-163.

[15] Rodney Turner.項目管理理論及其架構[J].項目管理技術,2006,(10):16-22.

[16] Turner J R, Keegan A E.Mechanism of Governance in the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3): 254-267.

[17] Turner J R,Keegan A.Mechnisms of Governance in the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Roles of the Broker and Steward[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3):254-267.

[17] Graham M.Winch.Governing the Project Pro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19):799-808.

[18] Abednego M P, Ogunlana S O.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don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7):622-634.

[19] 嚴玲,尹貽林,范道津.公共項目治理理論模型的建立[J].中國軟科學,2004,(6):130-135.

[20] 沙凱遜.從管理到治理:建設項目理論演進探析[J].建筑經濟.2008,(6):12-14.

[21] 楊建平,寧德春.治理視角下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7,(11):186.

[22] Rodney Turner.項目型組織中的治理[J].項目管理技術.2005,(4):63-65.

[23] Adam Collins,David Baccrarini.Project Success-A Survey[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Research,2004,(2):211-231.

[24] 嚴玲,尹貽林.基于治理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績效改善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6,(11):120-126.

[25] 杜亞靈,尹貽林,嚴玲.公共項目績效改善研究:風險分配途徑[J].科技管理研究,2008,(5):274-276.

[26] 胡杰.我國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市場規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責任編輯:劉 艷)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建筑施工;綠色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業涉及面廣,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十分重要。綠色建筑項目管理是時代平穩發展的產物,是建筑行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在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的基礎上,倡導在建設的各個環節節約能源和建筑材料,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項目管理主要從節水、工程質量保證、節能環保、舒適提供等方面改革建設項目管理模式,優化傳統建設項目建設模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社會效益。其中,綠色建筑項目管理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生活的舒適度。

1 施工管理要點分析

1.1 加強質量管理,確保質量合格

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性能,施工質量差會明顯降低建筑物的性能,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質量。首先,要加強建筑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做好原材料的抽檢工作,確保建筑材料符合質量要求。二是要增強施工部門的質量意識,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前期培訓,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按設計要求和施工圖規范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最后,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監督和質量管理,號召多方責任主體履職盡責,確保建設中的各個環節達到驗收要求。

1.2 加強安全管理,確保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是項目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首先,加強員工安全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并落實到實際施工中。二是加強高風險子項目的安全管理,確保投資安全,確保防范措施到位,確保安全隱患及時得到解決。最后,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嚴格檢查安全人員是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消除了隱患。

1.3 加強進度管理,提高效率

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與成本密切相關,因此管理施工進度是重中之重。一是優化施工方案。施工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證各個施工環節的順利運行和無縫協調。二是要注意平衡施工進度、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施工進度。三要科學組織和組織施工人員,逐層分解項目施工進度目標,確保施工的各個環節都能按時完成。此外,還要將實際施工進度與施工計劃進行對比,如有不符,要分析原因,及時排除。

2 施工管理的不足

2.1 施工技術管理體系不完善

施工技術管理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眾多施工企業施工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未按照國家和地方指導方針或建筑行業監管標準開展施工項目,建立規范的施工管理制度。建筑行業監管部門和監管部門制度較為完善,專業施工技術人員與相關技術崗位的溝通不暢,最終導致對地方建設項目監管不力。

2.2 施工技術管理組織體系不完善

建筑技術管理的組織體系不完善,是現代建筑技術管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由于每個建筑業務的規模不同,業務的軟硬件也有很大差異。同時,大多數建筑行業制度都是以總分包的形式,很難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能的建筑技術管理規范。在這樣的制度下,建設項目的總承包商只能通過分包的方式管理施工技術,關系不密切,難以嚴格遵守原有的施工技術。按照原施工規范進行鋪設,會影響建設項目的竣工效果,同時增加附加成本,給施工企業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

2.3 施工管理觀念落后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它需要建筑商和管理人員的高度綜合素質和理解。然而,縱觀我國建筑管理領域的現狀,不僅高素質的建筑專業人才短缺,而且管理人才極度短缺。在施工管理的全過程中,部分施工企業的領導對目前建筑行業采用的創新管理方式、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缺乏有效認識,但仍繼續沿用舊的施工管理方法和方法在項目管理中。然而,建筑與傳統的建筑技術在建筑理念、方法和技術手段上存在很大差異。如果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遵循傳統的管理體制,很難從一開始就學習和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建設項目管理的順利開展。

3 綠色建筑項目管理的內容和效益

3.1 減少建筑工程資源的消耗

所謂建筑節能,就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消耗,應用綠色建筑項目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建筑施工能耗,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推進環境保護,有效降低建設項目能耗,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減少非必需能源的使用。盡量減少使用電、熱等造成嚴重污染的能源,多使用污染較小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2)提高能源效率。需要回收部分節能能源并且可以回收利用,盡量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施工企業的環保水平。一般來說,建筑公司應教育建筑商在施工期間正確使用能源,以避免浪費和增加污染。購買工程設備時,盡量選擇功耗低、功能豐富的專業設備,并定期維護,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3.2 提高建材利用率

建筑材料決定了一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建設的效率和工程的進度,建筑原材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為保證建設項目的綠色環保,要與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相匹配,在購買建材時盡量選擇綠色環保建材料,施工前規劃好建材的使用,利用經濟高效的工程機械,提高環保材料的使用效率。例如,建設項目在建設中要盡量減少對水資源的使用,企業在采購耗水設備時要注重節水性能,同時可以使用多種水源,在施工場地周圍建設污水處理工程,收集廢水和雨水進行循環利用。3.3 減少施工污染新時代,建筑企業必須堅持綠色環保理念,明確社會責任,盡量減少建設項目對周邊地區的污染,盡可能減少污染物排放,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和治污工作。如遇粉塵污染,必須安裝防護帶進行防塵工作;施工現場的污水和廢水要及時清理,防止出現飲用水污染現象;為不擾亂附近居民生活,避免夜間施工;對于光污染,特別是焊接工作,施工方必須安裝防護罩,以防止因光線過強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

3.4 使用綠色環保建筑材料

隨著綠色建筑工作的積極實施,在選擇門窗材料時,可以使用內部中空材料,主要目的是避免冬天吹冷空氣,夏天避免吸熱,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樣室內溫度比較合適,人們就會減少開空調的頻率,降低能耗,并且可以應用綠色墻體施工技術,可以更好的隔離噪音干擾。此外,通過對國際成功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綠色和可持續建筑材料可以在不同方面得到應用。

4 總結

總的來說,綠色建筑項目管理是當前建筑業發展的風向標,也是現代社會提倡的一種施工管理模式。在建設項目管理中加入綠色建筑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為用戶提供更舒適的生活和辦公環境。因此,建筑企業應認識到應用綠色建筑項目管理的好處,在施工過程中有效實施綠色建筑項目管理,貫徹綠色環保理念,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申新武.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2022,4(6).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進步,人們對建筑工程方面的發展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建筑工程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工程項目之一,是促進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所在。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當中的重要問題,近年來伴隨著建筑工程的發展,人們越發關注這兩方面問題,而就現階段我國的建筑工程發展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進度以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是進一步推動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就此展開相關的研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對建筑工程的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代社會居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因此其對房屋建筑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而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建筑工程的建造難度以及施工復雜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系列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出現,這對建筑工程行業的整體發展來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極大的限制了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腳步,同時也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造成了阻礙,所以要想有效的通過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來促進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那么解決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問題就成了必要工作。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1.1材料以及設備購置管理的問題

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施工材料與施工設備是影響施工質量管理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施工材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施工質量以及日后投入使用因材料較差所帶來的隱患。同時,施工設備的質量也會對建筑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在現代化建筑工程當中,很多施工技術都需要通過各種專業的施工設備來完成,如果在施工設備方面存在問題,那么也就無法保證施工技術的有效實施,進而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因此施工材料以及設備的購置管理是影響其質量的重要環節,然而很多建筑企業在對這個環節上的把控存在缺陷,很多建筑企業在材料以及設備的購置環節缺乏相應的監督以及管理,導致在采購的過程中做出了許多不合理的決定,如購置了與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不符合的材料以及設備,從而無法滿足施工的要求,使得工程施工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1.2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要想有效的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全方面把控,那么就必須要具備一個完整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規定來規范施工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施工質量的目的。但就現階段很多建筑單位的施工情況來看,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還存在有很多的缺陷;在被調查的建筑單位當中,絕大部分的建筑單位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無法對施工質量起到監督以及約束作用,并且在實際的施工當中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導致這些管理制度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而在缺少管理制度的管束下,其施工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

1.3施工監督工作沒有開展到位

監督工作是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工作之一,通過嚴格有效的監督工作可以避免一些因施工失誤而造成的問題,從而在根源上消除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但就大多數建筑單位的實際施工情況來看,很多建筑單位在施工監督工作上沒有開展到位,部分建筑單位沒有成立專業的監督部門,也沒有安排監督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從而導致在施工過程當中出現了一系列施工問題,并且有些問題由于缺少監督而沒有被及時發現,最終對整體工程質量造成了巨大影響。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施工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不高

安全是建筑工程的首要原則之一,只有在確保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建筑工程的經濟價值,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確保百分之百的安全,是開展一系列施工內容的前提工作。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首先要確保的應該是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因為這兩者是參與到建筑工程當中的主要人員,只有確保參與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才能夠有序開展施工。但就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建筑單位的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仍存在有安全意識不高等問題。施工人員由于缺乏安全意識,在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不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護設備,并且在施工過程中也沒有按照規定的流程以及方案來進行施工,導致出現了許多安全隱患。同時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在實際的管理工作當中沒有對這方面產生足夠的重視,使得很多安全隱患沒有被及時的發現,最終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了巨大影響,嚴重甚至會造成工程事故的發生,這不僅對建筑工程的質量以及經濟效益造成了影響,還對相關工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害。

2.2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與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相同,要想確保建筑工程的絕對安全,那么就必須要具備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然而就現如今大部分建筑單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所制定的安全管理體系明顯還不夠健全,因此容易導致很多安全漏洞的出現,對建筑工程的整體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影響;如一些建筑單位雖然成立了專門的消防機構、衛生機構等各種安全管理機構,但是卻并沒有在機構當中安排具有專業監督能力的工作人員,因此導致這些機構的職能不能夠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發揮,從而無法達到對工程進行安全的有效管理。

3改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的策略

3.1嚴格把控材料以及設備質量

由以上所提到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設備的質量將會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要想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那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嚴格把控材料以及設備的質量,要加強對材料以及設備采購環節的質量把控;對于施工材料的購置來說,要加強對材料質量方面的管理,查看材料的質量證書,調查材料生產商的經營情況,以及后續材料的運輸以及保管過程的管理,確保材料在進行實際使用過程中具有絕對的質量保證。而對于施工設備的采購來說,要注重根據施工條件以及要求來進行合理的采購,要對設備的規格、數量以及型號進行選擇,確保這幾項條件都能夠符合施工要求。除此之外,在進行施工材料以及設備的采購時,除了要確保其質量,還需要確保其經濟效益,選擇最具性價比的采購方案。

3.2建立完善的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增強工作人員安全素質

建筑單位應該加強完善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在進行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要依靠制度來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方面,要加強對表面缺陷以及隱蔽工程的質量檢驗,而對于安全管理制度來說,要加強對工作人員安全意識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條例來約束工作人員的施工行為,以此來確保其施工操作都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素質,提高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如通過開展長期的安全培訓活動,來提高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各項安全的施工、管理技能,不斷加強其對施工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漸養成安全的施工以及管理習慣,這對整體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來說,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建筑單位應該持續加強對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投入力度。

4結束語

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管理是有效推動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建筑單位負責人要加強對該管理問題的關注程度,積極的學習并掌握新型的管理方法,同時也要對現階段已經存在的各項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問題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來解決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田曉峰.探析現代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9,(7):132-132.

[2]郭明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9,(9):283-283.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將淺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管理,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一些有效技術措施,并分析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管理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現場管理和施工技術管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兩者相輔相成,以期可以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施工現場管理

一、前言

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必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術,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進而在滿足質量的要求下節約成本;同時,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做好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的質量,滿足業主的各項要求。

二、建筑施工現場管理

1、施工現場的平面規劃

要想為工程打好基礎,就必須規劃好施工現場。要想規劃好施工現場就必須保障施工現場水、電、臨時道路隨時暢通,現場臨時設施的布置等。同時,根據現場建筑物的特點,合理的布置垂直運輸設備,也是必要的保障。

現場平面布置也需要同技術相結合。如現場塔吊的選型,現場臨時用電的電纜選型,現場臨時用水的管徑選型,現場高層抽水揚程的選型等均需要現場技術的支持,都需要通過計算得出最合理的、最經濟的依據。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是:施工現場的排水工作,施工現場的污水、廢水如何處理等問題。

2、現場施工管理的措施

(1)健全的管理組織

施工現場應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主管為生產副經理、技術負責人、棟號負責人,成員為: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消防、保衛和行政衛生等管理人員的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組織。施工現場分包單位必須服從總包單位的統一管理,接受總包單位的監督檢查,負責本單位的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2)健全的管理制度

施工現場必須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有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如實的落實到責任主體上。其中主要的管理制度有:《施工現場考勤制度》、《施工現場例會制度》、《施工現場檔案管理制度》、《施工現場倉庫管理制度》、《施工現場文明施工制度》、《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管理制度》、《施工現場保衛管理制度》、《施工現場消防管理制度》、《施工現場考核績效管理制度》等。

3、項目施工管理的勞務隊伍選擇

施工現場的勞務隊伍必須由公司組織的內部競標進行選擇,而不是由“一把手”或業主直接指定,從而達到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為了確保勞務隊伍的規范,剔除一些小勞務班組,必須選擇有實力的大勞務機制。因此,作為總包必須要把握好勞務隊伍選擇關,才能更好的約束工人,做好精品工程。

4、現場施工的協調管理

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多,牽涉到從設計、多專業技術工種,多單位部門的方方面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技術質量方面

現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涉及的專業越來越多,安裝的質量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間、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

(2)管理方面

由于現行的管理體制,施工單位的分包現象普遍存在,分包單位在工作范圍的界定上很難做到十分明確。主觀上各單位在利益的驅使下,總希望相關單位承擔更多的工作。此外,施工組織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水平素質參差不齊,會給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帶來困難與不便,也是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施工技術管理

1、質量交底制度

各子項目開工前,由項目總工程師對參與項目建設的各類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均進行的培訓與交底,明確公司質量方針、項目質量目標、項目創優計劃、項目質量計劃、技術法規、規程、工藝、工法和質量驗評標準等。

在分部分項工程開始前,由技術負責人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施工方案,并對各相關的工長、技術員進行交底。

各工序施工前由技術員根據施工方案編制施工技術交底,由技術員及工長對班組進行交底。

2、樣板先行制度

分項工程開工前,由項目經理部的責任工程師,根據專項施工方案、技術交底及現行的國家規范、標準,組織人員進行樣板分項施工,確認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施工。

以樣板指路,用樣板交底,按樣板驗收,執行好樣板工序、樣板段、樣板區的施工管理細則。

3、質量三檢制度

按工序、分部、分項落實三檢控制,重點抓住工序跟蹤檢查,把優質優價、獎優罰劣及時落實到班組、落實到人頭。

在每一項分項工程施工完后均需由施工班組對所施工產品進行自檢,如符合質量驗收標準要求,由班組長填寫自檢記錄表。

經自檢合格的分項工程,在項目經理部專業監理工程師的組織下,由工長及質量員組織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組進行互檢,對互檢中發現的問題上下工序班組應認真及時地予以解決。

4、質量隱預檢制度

分部分項工程最終成形前,對各個施工工序實行預檢制度,預檢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工程的施工。

對隱蔽工程,實行隱檢制度,在工程隱蔽前進行最終質量檢查并辦理隱蔽手續,確認隱蔽前的各分項工程質量合格后,方可進行最終隱蔽施工。

5、質量講評制度

項目經理部將每周召開生產例會,生產例會上項目的各參建方及施工班組,需對上周施工項目的質量情況匯報,由項目經理對質量工作進行講評,落實質量獎罰。

對工程質量問題及項目部質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和解決方案;在下周例會時,對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逐項檢。

6、質量掛牌制度

(1)原材料、半成品掛牌;

(2)操作管理制度掛牌;

(3)技術交底掛牌;

(4)產品質量掛牌;

(5)砼構件養護掛牌。

7、質量獎罰制度

項目部制訂嚴格質量獎罰制度,在各級機構的質量檢查中,針對質量檢查情況,落實獎罰工作。以激勵各級人員的工作,起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后,樹立和鞏固質量意識,營造質量工作環境的作用。

四、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管理和技術管理的方法

目前就土石方施工、梁板柱施工、鋼筋施工、混凝土施工、屋面防水施工等方面出現施工技術問題進行分析。

1、土石方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技術問題

土石方工程施工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技術問題主要是出現在對土方的開挖、基坑的支護防排水措施、開挖面暴曬時間的控制等方面?,F階段對土石方工程施工常見的技術、管理問題處理的方法是在土石方開挖前仔細勘察鑒定基坑開挖土方,也要依次排查基坑的開挖防排水系統。確保開挖土石方土質鑒定與設計的一致性、建筑施工中基坑土石方開挖支護措施方案的合理性。

2、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見技術問題分析

梁板柱施工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其模板加工的質量?,F階段我國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很多企業為了能夠在材料上節約成本,擴大利潤,對所使用的模板經常周轉使用,致使模板出現變形受損,拼裝的梁板柱混凝土構件模板存在封閉不嚴及大幅度變形等情況,嚴重影響混凝土成型構件質量。

針對以上問題相應的管理措施是:要對拼裝現澆混凝土構件的模板進行嚴格的檢查,禁止使用變形、受損的模板;嚴格檢查拼裝好的混凝土構件模板,確保其封閉嚴實、模板支架搭設的牢固性;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要對拼裝模板內部進行徹底清理,清理干凈后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后要對建筑結構的梁板柱的定位軸線、標高復查,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混凝土構件達到規定的拆模時間后拆模。

3、鋼筋施工出現技術問題分析

鋼筋施工的問題體現在:鋼筋選材、鋼筋加工的工藝、施工現場鋼筋作業三個方面。鋼筋選材時要避免選取再生鋼材,因為其無法到達要求的抗壓強度。鋼筋加工工藝比較復雜,如果不合格將會直接導致材料浪費和拖延施工進度。鋼筋施工問題主要體現在混凝土構件中的搭接布設上,一旦出現錯位,就會影響構件的強度。

鋼筋作為建筑結構的骨筋,施工單位在選材時一定要把好關。即對嚴格把關進入施工現場的鋼筋質量,檢查材料的生產合格證書。對進入施工現場的鋼筋材料也要進行力學試驗鑒定,實驗不合格的鋼筋禁止使用。同時要嚴格檢查復查鋼筋的綁扎、焊接、搭接、布設,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

4、混凝土施工是現代建筑施工的關鍵

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好壞與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密切相關。目前建筑工程采用較多的是便于施工的商品運輸混凝土,但是其需要經過一定的距離才能到達施工的現場,在運輸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其攪拌導致混凝土水灰比的變化,不符合混凝土設計的要求?;炷翗嫾駬v不密實,導致其成型后出現麻面、空洞、蜂窩等問題。

主要解決措施是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合理把握施工現場拌和站對于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嚴格控制外加劑的添加?;炷翝仓駬v過程中,確保振動器的直上直下,振動器操作時要快插慢拔。振動過程中藥避免混凝土出現下沉、冒泡、泛漿等情況,確?;炷帘砻娴拿軐?、平坦。

5、屋面防水施工是使用功能保證的關鍵

屋面防水施工質量的好壞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緊密聯系。屋面防水施工主要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高分子卷材防水材料為主。屋面防水的施工問題主要體現在空鼓、鋪貼不緊;細部處理不到位導致防水效果未達到等問題。

主要解決措施:合理的安排屋面施工時間,尤其是天氣因素,盡量安排在晴朗天氣;在施工屋面找平層時,一定要控制排水坡度,保證屋面不積水;另外在細部處理尤其是陰陽角部位,防水的附加層必須要設置;在鋪貼防水卷材時,需注意搭接長度;防水層施工完成后一定要注意蓄水試驗,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完成一個成功的項目,除了能承擔滿足基本職責外,施工中現場管理協調工作,牽涉面廣且又瑣碎,突出了各專業協調對施工的重要性;同時,施工中的技術管理有可能把問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工程質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全過程都要始終關注施工技術和施工的管理工作,從施工的要點出發,掌握施工的具體流程和施工的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效益。

參考文獻:

[1]林燁歡.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15.

[2]鄒建偉,徐雪松.淺談建筑施工中樁基的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12.29.

[3]謝建軍,閆峻.土建施工現場管理的探討[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4卷)[C],2010.12.

[4]賴福照.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措施研究[J].科學之友,2013,10:115-116.

建筑與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我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建筑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變得尤為重要,而關系到建筑企業直接利益的成本管理成為各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紹了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成本管理 作用 發展方向

0.前言

建設項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證滿足工程質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等活動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并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費用的一種科學的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技術(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選)、經濟(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組織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等)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實現盈利的目的。

成本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耗費的總和。成本管理的內容很廣泛,貫穿于項目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過程來說,其內容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1.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1.1 成本管理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核心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節約施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這對于每一個建筑施工企業來說,都是一種控制成本,提高物資使用率的好方法。成本管理是對施工過程的全面控制。全面控制包括兩個涵義,即全員控制和全過程控制。全員控制涉及到項目組織中的所有部門、班組和員工的工作,并與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有關,使成本管理成為每一個參與建設工作人員的職責之一;全過程控制是指成本管理涉及項目的整個周期,從施工準備開始,經施工過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結束,參與到了項目建設中的每個環節。因此,成本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1.2 有助于控制項目施工成本,獲得利潤

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成本預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從成本開始發生之始就限制了超支現象的出現,體現了前饋控制的理念。之后成本管理就要圍繞所確定的成本目標,提出相應項目實施方案、制定一系列控制制度,對項目建設過程及成果進行監督、檢查、衡量,并采取必要措施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這樣便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勞動效率。因此,成本管理為降低施工成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3 有助于提高項目施工技術水平,促進施工企業的發展

成本管理在確定成本控制目標時,要根據企業自身能力水平及所處環境中其他企業的能力水平,為此企業必須明確自身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這為企業成本管理的實施提出來一定的限制條件,也為企業改進技術提高生產水平提供了動力。這就要求各個部門人員要不斷的改進施工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充分利用資源,來實現成本管理控制目標的實現,同時也為提高建筑行業技術水平做出了貢獻。因此,成本管理的實施不僅能夠促進施工企業的發展而且也能同時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今天,成本管理是施工企業能夠生存的前提要求。

1.4 有助于培養員工的成本意識,提高參與積極性

如果認為成本管理僅只是負責預、結算及財務方面的事,只有預算員、會計人員參與,就片面了。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存在于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各個員工當中,成本管理的目標要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成本管理明確了施工過程中每個參與人員的目標責權,普及了成本的意識,激發了員工節約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2.成本管理實施現狀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模式單一,對成本管理重視不夠,缺少突破和創新。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一直沿用過去的經驗模式,使得成本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制度不規范、不健全,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的控制方法。這種經驗管理模式導致管理人員職責范圍劃分不清,管理理念相對模糊,監管控制的職能沒能充分發揮。

成本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很多成本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的流程與實施只停留在初步認識和了解階段,只是照搬照用成本管理方案,一旦出現問題無法采取相應措施。許多企業中沒有正式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只是口頭形式,雷聲大,雨點小。

在成本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忽略了對施工準備階段的控制。只有在成本發生的初始階段進行控制才能使成本管理有效的發揮其作用。諸多施工單位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往往忽視這一點,沒能為成本管理工作開個好頭。

成本管理應對風險的能力不足。面對當前建筑業競爭愈來愈激烈,市場材料價格不斷變化的環境,成本管理工作面對的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加大,必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這樣才能使企業在風險的挑戰中尋得機遇。

3.成本管理的發展方向

3.1 新型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組織結構、健全的規章制度

針對傳統成本管理模式中的諸多弊端,成本管理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必須首先改變管理理念,放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將成本管理運用在項目建設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中。成本管理模式將向事前做出預測,事中采取控制,事后進行考核的方向發展。今后的成本管理擁有一套完善的組織結構,人員配置齊全、專業素質高,各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有一套健全獎懲規章制度,讓每一個參與工程建設的人員都有成本意識;并擁有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更多專業素質高的人才。成本管理不再僅僅只對成本的發生制定控制措施,還會向預測決策領域發展,使成本成為生產經營的決定性因素。成本管理的領域不再僅限于生產成本,還會向方案設計、施工技術、質量、安全生產等多方面多方向發展。

3.2 高科技手段的加入,成本管理信息化、高效化

隨著更多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成本管理將更加便捷,更為信息化。更為高效簡便的軟件將為成本管理建立自己相關的數據庫,使得企業內部資料數據更加信息化,自動化,方便實時的查詢與交流,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的軟件系統能夠將建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計劃、合同、人工、機械、材料等各類管理所需數據集中在一起,并充分的利用這些整合后的數據,對項目建設施工全過程做出更精確的控制與調整;軟件不僅可以整合數據還可以分解數據,將成本管理的各個階段按照一定原則分解,可以實時監督該成本管理階段的動態,讓管理人員隨時掌握項目成本資源,達到優化配置資源控制成本的目的。與此同時,新技術的不斷使用也會降低成本管理的自身成本,簡化了工作程序,有效的為企業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高科技技術的加入,也為成本管理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出了貢獻。成本管理將改變單一的被動形式,利用一些科學技術主動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預測,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結論

總之,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言而喻,能夠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為企業節約資金、資源,增加收益,進而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機制下獲得發展先機。在今后的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成本管理的地位將更為重要,作用將更加突出。不過,成本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和不足,作為建筑施工管理人員還要不斷的進行探索,促進成本管理這項技術的發展,使其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勝群. 現代成本管理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8.

[2]白思俊. 現代項目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

[3]劉麗穎. 淺談施工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商業,2009,( 36):73-74

上一篇:建筑工程質量控制論文下一篇:建筑施工工程師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