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智能化范文

2023-09-10

建筑智能化范文第1篇

建筑智能化的應用可以降低建筑成本,促進建筑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因此,在建筑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加大對于建筑智能化的投入與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就是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控制技術及數據庫技術等高科技信息處理手段對建筑進行實時的監控,從而使建筑工程實現高效、精細管理。建筑智能化是根據建筑物自身的結構特點、周圍環境的需求以及所需要的服務類型,結合現代高科技改善建筑環境的一種方式。

2 建筑智能化在節能建筑中的主要應用

2.1 建筑智能化的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各種資源、能源在不斷的被消耗,如何在節約能源的前提下,還能快速發展經濟成為了關注焦點。建筑項目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實現建筑節能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建筑智能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資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成本,是實現建筑節能發展的關鍵。因此,將建筑智能化應用到建筑行業中并加大投入力度,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于建筑逐年增高的要求,才能使建筑行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2.2 建筑智能化在節約建筑中的主要應用范圍

2.2.1 在變配電系統中的應用

建筑中的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通過對建筑控制柜各種參數的有效統計和更改,以及對變壓器的溫度進行調控等,實現對建筑變電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從而保證建筑變電系統平穩運行。建筑中的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對建筑中控制柜的電壓、電流等參數實施監控,從而監控整個建筑的變電系統。

2.2.2 在照明系統中的應用

建筑智能化在建筑照明系統中的應用較為深入。除實現節能外,還可做出應急處理,確保建筑及用戶安全。節能是通過對照明系統的時間程序進行一系列的設定實現的,可以實現根據照明的場景和時間的需要控制照明開關,可以根據區域內人員的活動情況以及白晝的不同而直接智能的開關燈、調節燈亮度等。這樣就可以以最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佳的照明,較少資源浪費,實現建筑節能的目的。安全功能是當建筑的照明系統突發意外時體現的,意外發生時,建筑照明系統通過聯動處理意外情況,使建筑的照明系統平穩正常運行,確保建筑的安全。

2.2.3 在冷水系統中的應用

建筑中的冷水系統主要指的就是有冷卻塔和冷水機組成的系統,建筑的冷水系統化可以按照供給建筑的水的溫度進行對建筑用水總量的科學統計,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對冷水機的投入運行進行全面的控制,并且還能夠按照冷卻水的供水溫度進行冷卻塔風扇的起停工作,這樣就能夠使得冷水系統可以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這樣就使得冷水系統在建筑系統中可以更好的運行。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對環境溫度的采集,結合環境溫度對冷水系統進行調節,當環境溫度達到某個值時,冷水系統自動進行水溫調節,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避免過冷或過熱造成的能源浪費。

2.2.4 在給排水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化建筑在給排水系統中的作用是可以對給排水系統故障報警和對給排水系統的啟停的控制。這一功能是通過對工作和備用的水泵進行自由的切換實現的。這樣就既可以保證給排水的順暢運行,又可以實現給排水系統節能。為建筑的正常運行及節能管理打下了良好扎實的基礎。

2.2.5 在電梯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化系統在電梯系統中的應用既可以實現節能又可以增強電梯系統的安全性。智能化系統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來實現對電梯系統運行的集中監控與管理,并且可以通過圖形的方式將電梯的運行狀態在界面進行全面清晰的顯示。公共場所的感應扶梯就是應用的很好的例子,在扶梯的入口至出口處分別安裝傳感器,來探測人是否在電梯上,當人站上電梯時,電梯運行,人離開時,電梯停止運行。從而大大的降低了電梯空轉率,起到了節能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當電梯出現故障時,智能化系統可以第一時間向建筑的管理中心發出故障報警信號,從而促使故障可以及時得到解決,確保電梯的安全平穩運行。

2.2.6 在消防、噴淋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化系統在消防、噴淋系統中起到的節能、保運行作用也相對比較明顯。當消防系統和噴淋系統出現故障時,實時對其進行監控的智能化系統就會以圖形的形式向建筑系統的管理中心反饋故障點,管理中心根據反饋做出應對解決措施,這樣就可以在保證了消防系統和噴淋系統正常運行的同時,實現系統的節能運行。

2.2.7 在門窗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化系統在門窗系統中的應用主要表現有自動玻璃門的應用、定時開關窗,根據室內外空氣開關窗等方面。比如有人進入時,根據事先安裝的探測系統,門會自動開啟,當人離開時門自動關閉。還可以根據設置,讓窗戶在理想的時間關閉。以及通過安裝探測裝置,使窗戶在天氣異常的情況下關閉。這些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

3 建筑智能化應用中的節能建筑的發展特點

建筑行業是一個耗能源較高的行業,當今社會能源呈現逐年遞減短缺狀態,要想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只有將節能觀念揉入進建筑設計觀念中,并按照設計實踐實施,通過建筑智能化實現建筑的長遠發展。建筑智能化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是建筑行業發展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建筑智能化的實施,可以降低資源的浪費,緩解目前能源理緊缺的局勢,為持續開發、投入建筑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保護的作用。(2)建筑智能化的應用中的節能建筑還可以保護環境。環保材質的使用,可以避免建筑用材產生污染物污染環境,從而有效的保護了環境。又由于建筑智能化良好的節能效果,可以避免因為建筑而產生的大量的能源的消耗,也是對環境的一種間接的保護。(3)建筑智能化的應用中的節能建筑是建筑理念變革的開始,它的出現與應用激發人們思考開發建筑中更多的節能方式,有力于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同時建筑智能化的應用還可以改善建筑環境,為建筑工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4)建筑智能化的應用中的節能建筑在多方面多角度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便利的條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人們的滿意度與幸福程度,造福了人類社會。在硬件質量提高的基礎上,緩解了人們的壓抑緊張情緒,有利于人們的相互交流,在一定意義上說,它使得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更上一層樓。

4 結束語

建筑智能化雖然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應用,并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但是我國的建筑智能化的實施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想要建筑智能化在我國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運用,就需要系統的分析并解決目前智能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建筑智能化相關的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注意進行經驗的積累與分析,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來攻克一些技術難題,從而使建筑智能化在建筑中的應用更廣泛,節能效果更顯著,不斷滿足社會進步需求,從而保證建筑行業更高更遠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林.淺談節能建筑及其設計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2009,8.

建筑智能化范文第2篇

21世紀人類共同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 對于城市建筑來說必須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綠色型發展模式, 綠色建筑智能化正是實施這一轉變的必由之路, 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智能建筑是建筑藝術與現代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 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基礎平臺, 利用數據采集及控制系統以及系統集成技術控制優化各種機電設備運行, 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搭建信息交互平臺, 實現辦公及信息自動化, 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于一體并使其實現相互之間的最優化組合, 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1.1 綠色建筑智能化是發展綠色建筑的必然要求

(1) 建筑智能化有利于控制建筑自身的運營成本

綠色建筑要求建筑在其全壽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的利用資源, 要做到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而智能化技術的運用可以減少建筑自身的運營開銷, 所以建筑智能化是發展綠色建筑的必然要求。

(2) 建筑智能化有利于減少建筑自身對環境的污染

發展綠色建筑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資源消耗和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綠色建筑應達到以下的目標:能夠有效地保護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樣化;保護自然資源, 積極利用可再生資源, 使人類的發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載力之內;積極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污染, 治理和恢復已遭破壞和污染的環境。

(3) 建筑智能化有利于建筑服務對象的可持續發展

建筑服務的對象是人, 智能化技術的運用可以為人們提供現實的物質工具。城市綠色建筑一方面要創造有益于人類健康的工作環境, 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物的可居住性、安全性和實用性。

1.2 綠色建筑智能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的發展剛剛起步, 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法規由于缺乏積極引導及有效的激勵政策, 實際貫徹程度較弱。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 僅僅是一個部門的規章, 政策力度不夠。這些已成為我國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薄弱環節。

(2) 缺乏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

目前城市智能建筑的地方性配套法規的制定是相對滯后的, 且多數法規只有強制性的法規要求, 沒有激勵性的經濟政策。

(3) 規章及標準缺乏操作性

我國綠色建筑相關標準之所以欠缺, 一方面在于我們推行綠色建筑的時間并不長, 缺乏相關的經驗;另一方面在于我們的標準制定過程, 仍然是一個政府主導、科研院所專家為主體的過程, 缺乏多層次專家的參與。實際上, 缺少建造師的參與就無法提高標準的實用性;沒有開發商的意見, 市場的要求就很難得到準確把握;缺失消費者、產品供應商等方面的聲音同樣會使標準缺乏實際可操作性。

(4) 缺乏嚴密的行政監管體系

不少地方對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工作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尚不明確, 尚未將其列入政府承擔公共管理職能的組成部分。實踐表明, 必須把綠色建筑智能化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 利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進行強有力的引導和干預。

(5) 缺乏綠色建筑智能化的意識和知識

我國很多地方尚未將智能建筑與發展綠色建筑工作放到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由于從地方政府部門到開發商、投資商和大多數設計、施工、監理、物業管理人員以及廣大使用者均缺乏綠色建筑智能化的基本意識和知識, 因而難以保證綠色建筑智能化在建設過程的各個環節得到落實。

(6) 缺乏統一的智能技術推廣和交流機制

在西方發達國家, 綠色智能建筑已經有幾十年的成功發展史。相比之下, 我國無論是從技術發明還是政策制定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長期以來, 只是在少數高?;蚩蒲性核M行著零散的交流和吸收工作, 一直缺乏吸收和推廣國外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計理念的平臺, 這樣使得我國利用國外先進技術的步伐大大放緩。

(7) 城市能源結構不合理, 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能源還是以煤炭為主, 城市能源結構不合理, 天然氣等優質能源和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潔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還相當低。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三至四倍, 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負擔和環境污染, 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建設中還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下、水污染嚴重、建筑耗材高等問題。

1.3 我國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 制定相關政策法規

發展綠色智能建筑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從世界各個發達國家的綠色智能建筑發展過程來看, 無不例外地是建立強有力的推進機制法律保障體系, 從國家與行業的法律最高層面將智能化對綠色建筑的重要性突顯出來。因此盡快建立專門的立法委員會來推進綠色建筑立法工作, 組織相關建筑、法律和經濟專家進行立法咨詢, 對相關具體的單項法律提供司法解釋。

(2) 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與激勵政策

當前的綠色與智能化技術雖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但民眾對此的需求并不強烈, 開發商與設計施工單位對綠色與智能化產品的使用缺乏內在動力。因此, 政府職能部門應該研究確定發展綠色智能建筑的戰略目標、發展規劃、技術經濟政策;制定國家推進實施的鼓勵和扶持策略;制定利用市場機制和國家特殊的財政鼓勵政策相結合的推廣政策;綜合運用財政、稅收、投資、信貸、價格、收費、土地等經濟手段, 逐步構建推進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產業結構。

為了推動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還需要對綠色智能建筑的市場準入、實施過程監管及宏觀調控等業務進行整合、重組, 建立統一的管理部門, 避免“各自為政”、“條塊分割”, 協調管理難度大的問題。

(3) 做好宣傳, 倡導綠色智能化理念

推廣綠色智能建筑首先要倡導綠色智能化理念, 向全社會普及綠色智能建筑的概念, 提高公眾的環保節能意識。

(4) 轉變智能化技術發展策略思路

我國綠色智能建筑發展技術思維方式需要發生根本性轉變, 從“以人為本”轉向“以自然為本”。其實兩者并不矛盾, 保證自然的生態利益才能保證人類生存的根本利益, 因此, 更多的技術應用將會把自然利益置于第一位。技術思維方式的轉變也表現在能源利用理念上, 傳統的節約思想將向可再生思想發展, 從節流轉向開源, 只有開發新的替代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5) 利用現有技術, 開發新型智能化技術

網絡技術、新能源、再生能源技術和新材料處理技術等現代工業技術為綠色智能建筑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技術支持。目前, 國內用于建筑節能的技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降低能源消耗為主的建筑節能技術;二是資源再利用為主的建筑節能技術;三是利用新能源為主的建筑節能技術。其中發展新型能源和現代建筑材料處理技術是主流方向。

(6) 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

我國建筑能耗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降低建筑行業能耗將是整個節能減排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政府對于新建建筑節能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采取一系列政策和強制性法規來限制, 并且卓有成效。2006年底, 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約為95.7%, 但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僅為53.8%, 可見, 對于施工階段的強制執行力度仍需加強。隨著執行力的深入, 新建建筑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必將日益凸顯。

然而我國大量已有建筑的能耗問題仍亟待解決, 對于既有住宅進行智能化節能改造的難度較大。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節能改造應得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 將節能改造推進成果作為政績評測考核的內容之一, 同時對于積極參與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貸款低息政策。

2 綠色建筑標準的發展

目前國際上綠色建筑的評價基本還是處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階段。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也是采用累積的方法, 通過計算總分來評價結果。

我國的綠色建筑評估研究, 尚處于初始階段, 現行的評估體系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美國的LEED標準, 在評價的全面性、層次性、經濟可行性、定量分析以及相關制度等方面,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還正在完善中。

綠色建筑的評估需要一個相對合理的量化指標體系, 對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估。準確的量化數據是評估系統的基礎, 而目前我國還缺少生態評估的一些基本數據。

2.1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要點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08年下達的關于印發《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 (第一批) 》 (建標[2008]102號) 的通知, 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與深圳建筑科學研究院組成《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主編單位, 規范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 認真總結實踐經驗, 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經廣泛征求意見, 完成了規范的送審稿。

(1) 總則部分

建筑設計是建筑全壽命周期的一個重要環節, 主導了建筑選材、施工、運營、拆除等環節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 從規劃設計階段入手, 規范和指導綠色建筑的設計, 來有效推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總則中明確了這一目的, 并指出不僅適用于綠色建筑的設計、既有建筑的改建和擴建、綠色建筑設計應統籌考慮建筑全壽命周期內, 滿足建筑功能和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 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應降低建筑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遵循健康、簡約、高效的設計理念, 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筑從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過程, 包括原材料的獲取, 建筑材料與構配件的加工和制造, 現場施工與安裝, 建筑的運行和維護, 以及建筑最終的拆除與處置, 都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關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 意味著不僅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保護并利用環境因素, 而且要確保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 運營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的活動空間, 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

綠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 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同時, 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保護環境。處理不當時這幾者會存在彼此矛盾的現象, 如為片面要求小區景觀而過多地用水, 為達到節能的單項指標而過多地消耗材料, 這些都是不符合綠色建筑理念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適用性, 雖然消耗資源少, 也不是綠色建筑所提倡的, 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及建筑功能之間的矛盾, 必須放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統籌考慮與正確處理, 同時還應重視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和綠色建筑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與新工藝的應用。綠色建筑最終應能體現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 暖通部分的自動控制

在暖通部分中單列了自動控制, 規定了應對建筑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能耗進行分項、分級計量, 在同一建筑中宜根據建筑的功能、物業歸屬等情況, 分區、分層、分戶進行能耗計量。在冷熱源中心, 應能根據負荷變化要求、系統特性或優化程序進行運行調節。對于多功能廳、展覽廳、報告廳、大型會議室等人員密度變化相對較大的房間, 宜設置二氧化碳檢測裝置, 該裝置宜聯動控制室內新風量和空調系統的運行。對于設置機械通風的汽車庫, 宜設一氧化碳檢測和控制裝置控制通風系統運行。

在工程設計中應合理選擇暖通空調系統的手動與自動控制模式, 并應與建筑物業管理制度相結合, 根據使用功能實現分區、分時控制。暖通空調系統設備應具備手動開關、定時或自動控制裝置。

(3) 建筑電氣部分

建筑電氣部分規定在方案設計階段應制定合理的供配電系統、智能化系統方案, 合理采用節能技術和設備。應優先利用市政提供的可再生能源, 并盡量設置變配電所和配電間居于用電負荷中心位置, 以減少線路損耗。

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 50378-2006) 中“建筑智能化系統定位合理, 信息網絡系統功能完善”作為一般項要求, 因此綠色建筑應根據《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 50339-2003) 中所列舉的各功能建筑的智能化基本配置要求, 并從項目的實際情況出發, 選擇合理的建筑智能化系統。

在方案設計階段, 應合理采用節能技術和節能設備, 最大化地節約能源。

對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單相配電供配電系統, 應采用分相無功自動補償裝置。當供配電系統諧波或設備諧波超出相關國家或地方標準的諧波限值定時, 宜對建筑內的主要電氣和電子設備或其所在線路采取高次諧波抑制和治理措施, 當系統諧波或設備諧波超出諧波值規定時, 宜對諧波源的性質、諧波參數等進行分析, 有針對性地采取諧波抑制及諧波治理措施;供配電系統中具有較大諧波干擾的地點宜設置濾波裝置。

照明設計應根據不同類型建筑的照明要求,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 在具有自然采光或自然采光設施的區域, 應采取合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及控制措施;合理設置分區照明控制措施, 具有自然采光的區域應能獨立控制;設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并可設置隨室外自然光的變化自動控制調節人工照明度的裝置。

除有特殊要求的場所外, 應選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燈具及其節能附件。人員長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間或場所, 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不應小于80。各類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 50034-2004) 規定的目標值要求。

變壓器應選擇低損耗、低噪聲的節能產品, 并應達到現行國家標準《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 (GB 20052-2006) 中規定的目標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要求。

應配備高效電機及先進控制技術的電梯。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應具有節能拖動及節能控制裝置, 并設置感應傳感器。當3臺及以上的客梯集中布置時, 客梯控制系統應具備按程序集中調控和群控的功能。

根據建筑的功能、歸屬等情況, 對照明、電梯、空調、給排水等系統的用電能耗宜進行分項、分戶的計量。計量裝置宜集中設置, 當條件限制時, 宜采用遠程抄表系統或卡式表具。

大型公共建筑具有照明、空調、給排水、電梯設備運行監控和管理的功能;設置建筑設備能源管理系統, 并具有對主要設備進行能耗監測、統計、分析和管理的功能。

2.2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發展

(1) 用能控制與能源管理須列為控制項

在現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 用能控制與能源管理的內容只是一般項, 不僅針對性差, 而且控制力度低, 不能有效實現綠色建筑的目標。

參考LEED 2009版《針對現有建筑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中的“運行與維護項目驗收表”, 能效的管理則列為必備項 (相當于我們的控制項) , 而且在“能源與氣候”部分的35分中與智能化系統相關的內容有22分。

用能控制與能源管理在綠色建筑評價中應具有較高的權重, 才能引導設計者與建設者對此更加關注, 并切實地給予投入, 以確保實現綠色建筑的主要建設目標。因此, 用能控制與能源管理列為控制項將是一個趨勢。

(2) 充分利用最新標準與規范的成果, 充實《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自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頒布以來, 國內在綠色建筑相關領域的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與深入, 隨之編制的大量標準與規范, 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技術措施, 可以作為綠色建筑評價的依據, 建議在修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時給予采納。這類標準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 (JGJ 176-2009) 、《供熱計量技術規程》 (JGJ 173-2009) 、《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411-2007) 、《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智能化技術規范》 (DG/TJ 08-2040-2008) 等。

以上這些標準規范無論是強制性條文, 還是推薦性標準, 只要是與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明確相關的, 其措施與效果就應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體現。

(3) 規范及合理配置星級綠色建筑的智能化功能

從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執行方式來看, 應針對不同類型 (公共建筑、住宅、既有建筑改造) 、不同目標 (星級) 的綠色建筑設置智能化功能的最低標準。但是在設置智能化功能標準時, 應注意把握綠色建筑智能化水平, 必須以低碳建筑與低碳生活為服務核心的基本智能化功能作為綠色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工程內容。

鑒于綠色建筑的成效需要在長期的運營過程中才能得以體現, 而建筑智能化系統是保障物業運營的重要基礎設施, 因此, 綠色建筑對建筑智能化系統有基本的要求, 而且成為是否符合綠色建筑的一條底線。

3 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與營造綠色建筑模式的時代, 建筑智能化系統發展日益呈現出建筑設備監控以節能為中心;信息通信以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應用為核心;安全防范以智能處理為重心的三大特征, 而建筑智能化技術也正與最新的IT技術形成互動發展。

3.1 綠色建筑智能化系統的三大特征

(1) 建筑設備監控以節能為中心

在綠色建筑工程中, 雖然高效與節能型用能設備的選用已成為規范的技術措施, 但是其實際效果如何, 需要有運行數據來分析評價。因此無論是新建建筑還是既有建筑, 通過能耗監測的實時與歷史數據, 我們可以對建筑物的設備運行狀態進行診斷, 對能耗水平進行評估, 從而調整設備系統的運行參數, 變更用能方式, 杜絕能源浪費的漏洞。由能耗數據可以進而形成對既有建筑及其設備系統改造的方案, 不斷提升建筑物的能效。

綠色建筑中有區域熱電冷三聯供系統等控制;有利用峰谷電價差的冰蓄冷系統的控制;有采用最優控制方式來充分利用自然能量來采光、通風, 進行照明控制與室內通風空調控制, 實現低能耗建筑;有可以隨環境溫度、濕度、照度而自動調節的智能呼吸墻;有應用變頻調速裝置對所有泵類設備的最佳能量控制;有自動收集處理雨污水, 提供循環使用的水處理設備控制系統。最優控制、智能控制等策略, 正在綠色建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將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燃料電池等可再生能源與建筑物的供配電系統乃至城市電網融為一體, 已是國內外業內人士努力的方向。盡管規?;陌l電系統是城市的主要能源, 但智能微網試圖將分布在建筑物內小規模的可再生能源裝置與規?;l電系統融合, 以逐步提高城市電網的安全性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總之, 在綠色建筑工程中, 智能監控的主要目標就是節省用能, 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因為每節省1度電, 就是減少了約0.8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2) 以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應用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近年來, 隨著通信網絡技術迅速發展, IPV6以及移動通信3G后的LTE都趨于普及應用, 與光通信同步發展的EPON與GPON的應用更推動了電話網、廣播電視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因此, 移動通信無所不至, 信息服務無所不能, 已經成為強勁的發展方向。在一些新建的建筑物中, 甚至以全光通信與無線通信的方式, 擯棄了傳統的綜合布線系統。

同時, 由計算機、無線通信、RFID等技術支撐的物聯網, 正在滲入到我們的社會、經濟與日常生活, 以分布式智能處理的形式, 改變著社會交流、經營管理與生活方式。

盡管在過去的十年中, 建設行業已經開始面對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應用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形成了門禁、車庫管理、資產管理、消費管理等應用, 但是今后在綠色建筑中這些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將更為迅猛。

(3) 智能處理安全事務

在創建和諧社會、平安社區的要求下, 安全防范工作要求日益提高, 公共建筑、工業建筑與住宅建筑中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已成為常規建設內容。

傳統安防系統主要是視頻監控系統與防盜報警系統。為了提升這些系統的性能, 就必須采用智能傳感技術, 如可在超低照度環境下工作的CCD, 采集生物特征的探測器及微量元素探測器等。不僅如此, 由于海量的探測信息, 已不是靠人工的視聽覺可以處理的, 于是各類智能分析系統應運而生, 已投運的有移動人體分析、面容比對分析、街景分析、區域防范分析、車輛牌照識別、人流密度分析、人物分離分析、人數統計等各類應用。

為提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性能與工作效率, 火災探測器也進行了變革。一是改變火災探測的機理, 如用視頻遙感、光纖傳感等方式來采集火災信息;二是在傳統的火災探測器上植入CPU, 增加智能識別程序, 使之成為具有智能的探測器, 從而提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可靠性與效率。

建筑物和城市區域一般都設有消控中心, 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安防系統, 各自獨立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國家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要求的提高, 消控中心的職能發生了躍遷, 即在常態下協調消防、安防、物業設施等各項業務, 進行正常運營;在突發事件時則自動構成應急指揮中心, 對現場上傳的消息進行分析判斷, 根據應急預案對各項業務資源進行應急調度、聯動控制。于是綜合信息交換平臺、匯集多種通信工具的綜合通信平臺、信息集成管理平臺、綜合顯示平臺等應運產生, 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應急指揮系統。

3.2 基于IT新技術的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 IT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概念、新技術及新的商業模式, 其中“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與“智能電網”正日益融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些多學科、多專業結合的技術正在推進智能化的技術進步。

(1) 通過加強節能設備的監控與“智能電網”的互動, 實現對耗能設備監控, 最大限度節省能源, 并對可再生能源有效調控, 以充分利用新能源, 從而減少建筑物因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

(2) 通過廣泛使用RFID與“物聯網”互動, 在生產、生活、社會的各領域行業使用RFID, 在后臺構建強大平臺, 以標準開放的模式實現全社會的資源共享。

(3) 通過多媒體信息集成與“云計算”互動, 為建筑與城市的運行管理, 將安全、信息服務、娛樂管理的多媒體信息集中/分散處理、存儲與管理, 使每臺PC或手機終端均可進入系統實現信息共享與工作組織, 完成高性能的功能 (如圖像智能處理) 。

(4) 通過多媒體信息傳輸與“三網融合”互動, 將建筑物與城市運行所需要的大量多媒體信息, 由信息源傳送到信息消費點。

3.3 綠色建筑智能化發展前景

綠色建筑不同于傳統建筑, 其建設理念跨越了建筑物本體而追求人類生存目標的優化, 是一個大系統多目標優化的典型案例。同時, 綠色建筑必須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統來保證建設目標的實現, 這一過程需要信息、控制、管理與決策, 智能化、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仇保興副部長在《中國的能源戰略與綠色建筑前景》一文中提出:“以智能化推進綠色建筑, 節約能源, 降低資源消耗和浪費, 減少污染, 是建筑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和目的, 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綠色建筑在我國剛剛起步, 其中大量的課題有待人們去探索與解決。中國的建筑智能化行業在智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過程中, 必然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其技術水平將隨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摘要: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與營造綠色建筑模式的時代, 建筑智能化系統發展日益呈現出建筑設備監控以節能為中心;信息通信以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應用為核心;安全防范以智能處理為重心的三大特征, 而建筑智能化技術也正與最新的IT技術形成互動發展。

建筑智能化范文第3篇

摘 要:綠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當中,在最大程度上節約資源(節地、節能、節材、節水)降低污染和保護環境,給人們提供健康、高效和舒適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筑。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系統;建筑節能;相關性

“綠色和智能建筑”把節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環保技術滲透到居民生活的各種地方,就是運用最新的理念,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先進的技術去解決居住舒適度和生態節能的問題。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理念,這個理念應該貫穿在建筑物的建筑、規劃、設計、維護以及使用的全過程當中,將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覆蓋。這其中的內容包括:建筑設施、綠色建材、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系統以及小區管理系統,監控和建筑監控管理系統、建筑環保、輔助和管理決策系統??偠灾熬G色和智能建筑”不單單是振作精神、遮風避雨和享受環境的地方,也不單單是和附近環境相互隔絕的包廂,應該是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一起共同創建和諧的有機系統。

一、綠色建筑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綠色建筑牽扯到的工程、技術和政策表

從表上列出來的項目可以看出來,在資源利用、設備建筑、生態、管理信息等領域,有很多需要解決的信息管理和智能控制的課題,要是不可以很好的實現各種設備系統的智能化控制,就不能很好的進行建筑物的建設、更新和運行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綠色建筑的主要目標就沒有辦法達到。因此,我國的建設工程界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綠色建筑給智能系統工程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為綠色建筑和智能系統的共生共存,綠色建筑就需要實現的大多數目標以及實現方案全都離不開智能系統,但是在建設當中的傳統工業系統和智能系統的工作要求和環境差別非常大,所以就面臨了很多新的問題。

(1)綠色建筑的智能系統盡管其結構大多是很多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但是對于監控管理系統來說就要求可靠性高、成本低。

(2)綠色建筑的智能系統絕大部分都是經過沒有專業技能的人群來進行直接操作的,所以,系統的人機界面不光需要可視化、個性化,更需要簡易化和人性化。

(3)綠色建筑當中大量運用的監察工具,牽扯到各種化學量、物理量、生物量,這些工具不但需要長期(十幾年、幾年)精確可靠的工作,并且還需要成本較低。

(4)為了可以提升安全系統功能,生物特征信息處理和數字圖像分析運用就做進一步的發展。

(5)為了可以滿足低能耗和零能耗的建筑,在資源和能源管理上,在區域的能源供應方面,加上設備系統功能可以實現能源優化控制和負載預警控制。

(6)給綠色建筑很多的設備系統來進行在線的故障檢修,實施容錯控制,由此提升設備系統的安全性,保障建筑居住者的方便。

二、建筑設備的管理

在樓宇的自動化系統當中,通常需要對濕度、溫度、流量、壓力、液位和濃度等等參數進行控制和檢測,讓其處在一個最好的工作狀態,便于用最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獲取比較好的經濟收益,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建筑物當中關系到設備、人身安全和系統運行安全、財產安全和環境的狀態和因素進行全面的控制,快速發現險情后者危險源,并且運用有效的防范辦法,保障建筑環境的安全和質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

樓宇的自動化控制系統(BAS)運用在建筑物的環境控制和檢測。BAS經過檢測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的環境參數,依照建筑物的運用狀況,經過邏輯運算,來進行自動化的調整,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環境空間使用的需求,還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節約能源。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公共建筑和住宅的數量以及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建筑物在使用和建造的過程當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資源,與此同時還加劇了環境的負擔。在能源越來越緊張的今天,綠色建筑、低碳生活是我們的新主題。BAS系統在綠色建筑的使用和管理過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設計的時候,BAS應該運用開放式的標準

運用開放式標準的BAS系統,可以保障BAS系統的連續使用,在建筑物擴容或者維護的時候,可以保障已經有的投資不會浪費。使用開放式標準的BAS系統,可以和建筑物當中主要的機電設備(例如鍋爐、變壓器、空調主機、電梯、照明等)實現相互聯系溝通,進行數據的共享,給BAS系統進行優化控制、最佳運用能源消耗提供的有利條件。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設備網絡就已經能夠加入到信息網絡當中,實現由點到面、由面到云的飛躍。這個技術的實現,能夠將從單棟建筑物的管理,到區域的建筑群管理,再到國家的集中管理變成一個可能,但是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統籌和能源的利用與管理。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BAS一定要采取開放式的標準。在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初,DDC在樓宇的自控領域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生產DDC的廠家,因為每個廠家都基本上使用專有技術,這就導致了很快出現了不同廠家的DDC不能兼容的情況,系統的集成變得非常困難,也就是在一個系統當中不同的廠家DDC產品大多是不能相互操作的。這個情況就導致了樓宇的自動化系統各個子系統基本上都只能讓不同的廠家產品進行分別集成,進而形成多個互相獨立的廠商的專用子系統。每個廠家專用的子系統不單擁有各自的工作臺或者監控操作終端,并且每個子系統的維護、運行和升級都一定要嚴格依照原來的設備廠家,這就導致了運行費和人員培訓費居高不下。

(2)在項目實施的時候,對BAS控制策略進行優化,節約能量的消耗

經過樓宇自控的控制功能,能源可以得到充分和合理的使用,減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得能源費用可以用最經濟的方式開支,能夠節省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能源。

三、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的趨勢

現如今,我國建筑節能的定義還是相對比較狹窄,應該建立在宏觀節能的觀念上。建筑物節能應該在建筑本身運行節能和建造節能兩個方面去進行理解,我國的規范、政策和標準的制定還有有關的理論研究和一些技術,也應該將這個理念作為基礎。經過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統可以實現運行節能,其中可以由照明系統、控制系統以及動力系統的運行來控制節能,伴隨著技術的發展,樓控系統就可以更加方便有利的去實現節能,其中發展的趨勢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系統組成網一定會逐漸變得簡單,系統的終端控制會很方便。

(2)信息共享漸漸完善,可以多系統的信息共享。

(3)系統聯動的功能越來越成熟,解決現在出現的單獨控制運行的弊端。

(4)運用新的控制方法及策略來實現中央空調的節能控制。

(5)進行遠程維護和檢測等,保障系統的良好運行。

結束語: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是建筑節能管理的基礎,一定要發揮出先進控制功能,實現建筑能源的正確運用以及系統的良好運行,對于出現問題的智能化系統一定要進行有關的改進和調整,與此同時,對于已有的系統或者將要建立的系統,應當考慮加入或者設計全面的現場監測站還有相關的配套設施,以保證發揮出監控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協會建筑師分會建筑技術專業委員會,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綠色建筑和建筑技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06)211-213.

【2】張承鸞,《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技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07)77-79.

建筑智能化范文第4篇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建筑電氣;分析

社會結構改革深入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建筑規模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對建筑物產生了愈發強烈的依賴感,這也就需要建筑功能具有更好的發展。在當代,建筑不只是文藝的展現,也在很大程度上標準著國家科技水平,也就是說現代智能化建筑也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標?,F在,國家建筑電氣化逐步由電氣化、自動化步入智能化階段,智能化技術不斷發展,為了國家建筑節能提供了種種可能。

1 智能化建筑與建筑電氣概念

1.1 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指的是集成、融合了建筑、通訊、計算機網絡以及監控等技術的一個有機體,內部具備高度自控的設備、科學的信息管理、合理的工程投資、高效的服務、便捷靈活、安全舒適等特點,可以滿足信息化社會下的建筑需求。智能化建筑系統中心是計算機主體控制下的管理中心,該系統利用各種綜合布線以及不同的終端(計算機、電話、傳真機以及信息收集等)以及傳感器終端(壓力、溫度、濕度以及煙霧傳感等)進行連接,掌握建筑內部各個部位的信息,同時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加工,提出對應的策略,進而借助通訊或者控制終端(比如,電子鎖、開關、閥門等)給出相應的反應,由此使建筑表現出“智能”,而這種形式的建筑內部一切相關設備均事項按照需求進行控制,大大提升了建筑的使用以及管理效率,促進了能源消耗的降低。

1.2 建筑電氣系統。智能化建筑其智能化得以有效實現的核心在于建筑電氣系統,系統在建筑內部的組織結構、分布的選擇、建筑物功能的體現、建筑物靈活度的保障、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體現、建筑藝術感的展現等多因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這一電氣系統沒有了電氣技術,智能化建筑將無法完全的實現“智能”。建筑電氣系統含有大量電氣技術,這些技術在其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也在輔助其他技術的應用,各項技術綜合應用保障了系統的正常運行,也促進了建筑的智能化發展。而系統大致含有以下多項技術:建筑設施控制技術、設施照明技術、建筑防雷技術、建筑配電技術、電氣安全保障技術、接地技術、建筑電氣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等?,F階段,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國民經濟在綠化以及智能建筑和數字化城市方面存在不斷增長的要求,各個行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建筑智能化屬于密切結合信息技術的信息產業,社會對建筑電氣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我國智能化建筑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幾點建議

2.1 發展智能化建筑過程中面臨的各項問題。智能化建筑在國內的發展總體來說是相對順利的,但在智能化建筑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制約了智能化發展之路?,F階段,智能化建筑存在的相關問題基本有以下幾點:整體的運行效率偏低,多數投資較為盲目;相關配套設施較為欠缺,產品以及相關技術基本依賴進口;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較為匱乏,工程的施工質量無法保障;宣傳過度,缺乏正確的認識;存在嚴重的跟風情況,施工企業技能以及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詳細的行業規范和標準,無法很好的操作實施。

2.2 推動國家智能化建筑發展的相關建議。(1)積極普及智能化建筑理論知識。不管未來智能化建筑怎樣進步或者發展,但是下面這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辦公自動化、信息高速公路網、自動檢查以及智能設備、智能控制以及電驅動、大廈特殊安保系統、智能消防警報和控制、垂直和水平電梯、無極空調自控和建筑綜合管理系統。同時較之傳統建筑,智能化建筑更加注重軟機制以及軟控制,更加重視適應性強、高效、便捷、舒適、可靠、服務功能多的模式系統。(2)積極組織智能化建筑發展規劃?,F階段,智能化建筑相關的發展條件我國已經基本具備,國內已經建立了相關發展政策,但是缺乏有效的執行。所以,智能化建筑需要的不只是自控文化,更重要的自身相關產業的建設,也就是促進智能化研究的相關平臺,同時可以有效的將技術設備應用于建筑中。(3)建立智能化建筑標準。智能化建筑自動化平臺正常運行效率不高,造成了嚴重的資源以及能源的浪費,這一問題較為嚴重,引起了政府機關的重視,同時建立相關智能化系統設計委員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怎樣的標準,和標準建立之后如何有效實施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部分專業人士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進行劃分,部分專業人士認為可以根據建筑標記進行標準的建立,但這必須通過實際進行論證。如果根據建筑面積制定標準,投投資條件具備,但是建筑面積比較缺乏,加之實際使用的需求,難以根據相關標準組織系統的設計和施工。所以在進行智能化建筑規范建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這是標準必須絕對重視的關鍵所在。(4)制定智能化建筑設計規范。在組織設計時,國家建立的相關設計標準也就是設計和建設單位必須遵循的法則。對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其安全性能意義重大,它涉及生命以及設施安全。智能化建筑相關設備價格昂貴,人員過于集中,其安全的意義更為重要。所以,設計規范也是智能化建筑需要注意的部分,同時科學的規范可以保障智能化建筑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

3 建筑電氣的設計原則

建筑電氣設計需要切實遵循我國相關政策法規,滿足當前所實行的設計標準以及規范,就部分行業及區域項目設計還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定。規范的基礎是服務意識,盡量滿足建設企業的需求??偟膩碚f,建筑電氣設計通常需要遵守下列原則。

3.1 建筑電器設計必須切實遵守國家規范。為確保設計質量,加強管理建筑項目設計文件,國家制度了一系列標準。建筑電氣設計和施工一定要切實遵守我國相關規范和政策。相關設計文件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范和標準,同時設計工作必須遵循有關流程。

3.2 兼顧近期規劃與長期規劃。關注近期規劃,同時兼顧與長遠規劃的銜接,由此方便節省宏觀投資。必須根據科學的投資金額來認定設計標準,而電氣設施標準,比如,燈光裝修檔次等由投資金額所決定,資金確定相應的工程施工。

3.3 結合實際進行建筑電氣設計。準確把握設計規范,結合負荷容量供電范圍、用電設施等組織供配電系統的設計,保障系統簡易可行,穩定方便。同時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能源的節約、電氣的安全等。就建筑項目的整體設計而言,建筑電氣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具體的設計過程必須密切聯系相關給排水、暖通、建筑等工程。

4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智能化建筑綜合反映了地區的經濟以及科技水平,已經變成了衡量國家、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據。智能化不僅很好的體現了當前時代下,綠色、環保的積極主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友好相處;同時也極大的符合了智能化建筑特別的功能需求,滿足了不斷提高的發展需求。在我國,智能化發展無論是工程設計還是實施還有很長的發展道路,在新時代下,我們必須做好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梁自剛.論智能化建筑與建筑電氣[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3): 92-93.

[2] 張超.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和應用[J].科技傳播,2013(05): 18+21.

[3] 周子翔.建筑電氣工程的智能化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9):204.

[4] 莊莉.智能化建筑與建筑電氣[J].中華建設,2012(04):162-163.

建筑智能化范文第5篇

1安全管理中產生的問題

1.1安全責任制落實的問題

在進行任何建筑物的施工時, 都應該在開工之前進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成立安全生產小組, 將責任制落實下去, 并在施工前進行安全培訓及交底, 從而保證質量及安全。并定期的進行安全檢查, 對于存在安全隱患地方及時進行整改。然而,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 一些交底、培訓等等僅僅是形式的問題, 對于需要注意的安全方面問題并未進行詳細的說明, 導致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薄弱, 危險源不明確, 一旦發生危險, 很難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解決, 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1.2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 管理人員更偏重于質量的統一管理, 對于安全管理方面比較疏忽, 加上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薄弱, 對于相關的安全規范標準進行忽視, 往往出現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佩戴不齊的現象, 對于建筑物的整體安全防護操作也缺失, 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進行建筑電氣的施工中, 弱電的標識會讓施工人員認識不到危險, 從而不顧安全制度, 產生一定的威脅。

2施工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路敷設及線纜布放存在的質量問題

在進行建筑電氣及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 管路的敷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但是由于施工人員的責任心不強, 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管路的相互重疊設置、管道口滲水漏水、管道出現裂縫及擠壓變形等;在進行線路接入的過程中, 箱內的關口會出現長短不一致或者沒有進行防護的措施;在中間的線盒的連接處焊接的不規范;最常見的不規則操作是出現開口距離不一致引發的錯位現象。在進行線纜布設的時候, 如果將多條線路進行統一接入到到一個端口時, 不進行規范標準操作進行合并處理, 在需要設置防潮裝置的地方沒有按照規范進行布設, 在與終極電源、開關、插座連接的時候, 出現多種線頭, 比較混亂;沒有正確的使用標識, 使使用者無法合理的區分火線、零線和接地線;在導線外部的金屬保護管沒有打磨處理。

2.2箱體及箱體內設備安裝方面存在的問題

箱體進行安裝的過程中, 比較常見的弊端是無法嚴格的按照規范標高及深度進行安裝, 使其美觀性及安裝蓋板都造成一定的影響;保護措施不到位, 會使箱體產生變形;箱內的垃圾不能及時的清除, 對其有腐蝕作用, 并容易引發阻塞。

2.3防雷接地產生的隱患

防雷系統實際安裝時主要會存在避雷網焊接、鋼質避雷針安裝不符合要求;防雷引下線、接地母線焊接不符合要求;接地極安裝不符合要求;等電位連接不到位、接地電阻超標等問題, 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建筑物和使用者的安全。特別是在智能化工程中, 等電位連接不到位已經成為機房及前端設備燒毀的重要原因之一。

3建筑電氣及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質量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加強工程的安全和質量管理

3.1.1落實安全責任度, 嚴格遵守安全工作程序。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針。建筑工程施工中, 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 落實各施工崗位的安全責任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在全面貫徹質量和環境保護體系基礎上, 要重視置業安全健康體系的建設。

3.1.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提升人員安全意識和能力。必須堅持經常性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根據國家安監和相關部門的要求, 嚴格實行三級教育和班前班后安全會議相結合, 必須堅持特殊崗位的持證上崗制度, 通過嚴格的教育培訓和考核, 提升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危險條件下的處置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3.1.3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施工人員綜合素質會影響到建筑電氣和建筑智能化工程質量, 必須要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責任意識。這就要求必須要不斷地、循序漸進的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相關技術的培訓, 建筑電氣及智能化工程施工時, 質量檢查需依據質量檢驗、操作規范和驗收標準進行, 嚴格控制和預防對電氣工程質量有影響的各個環節。

3.2加強施工技術和工藝的管理

3.2.1管路敷設和線纜布放。管路敷設時, 厚壁鍍鋅鋼管必須在焊接時增加套管, 并保證焊縫的密實度和飽滿度, 焊口要進行防腐處理;薄壁鋼管必須保證鎖扣連接牢固;穿線前要對管口進行臨時封堵, 防止雜物和水汽入內而堵塞管路或使電線絕緣層發生老化;安裝線纜橋架時應當保證連接固定牢固, 并在橋架連接處安裝接地跨接線。

3.2.2箱體及箱內設備安裝。箱體安裝前必須確定標高和坐標等數據, 潛入墻體的箱體必須采取支撐保護措施, 防止變形;管線埋進箱體時必須進行護口處理;箱體內設備應安裝整齊, 位置合理, 固定牢靠, 方便線纜連接和拆卸維修;開關回路等應做明顯標識, 特別是建筑智能化施工中, 線纜必須進行準確編號。

3.2.3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施工中, 防雷網、避雷針、防雷引下線、均壓環、接地母線、接地極避雷帶等需要焊接處必須焊接飽滿, 將殘渣清理干凈, 飽滿等缺陷。防雷網上的焊接處要進行防銹處理。在直接利用絲扣或對焊的主鋼筋作防雷引下線時應在碰焊處按規定補一搭接圓鋼。設備和電源的接地裝置必須進行等電位連接。

結束語

在進行建筑物構建的過程中, 在對于工程主體進行規范的同時, 也要將建筑電氣及建筑智能化安裝工程的質量安全管理進行嚴格的把關。作為一項綜合技術性較強的技術工作, 需要不斷的提高技術人員的行業水平, 定期的進行培訓操作。與此同時, 建立健全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也是勢在必行的工序。在施工時, 注意質量問題及安全問題, 加大管理力度。為業主提供合格的電氣及智能化工程, 方便其使用。

參考文獻

[1]巫利雄.探討建筑電氣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相關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 2013 (16) :18-21.

[2]高延波, 蔡棟棟, 年玉桂, 王永超.淺析建筑電氣工程安全及質量問題[J].華人時刊 (中外教育) , 2011 (11) :23-26.

上一篇:化學教學方法下一篇:智能化建筑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